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1 15:3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方案

篇1

一、实施保护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特定民间社区群体世代相传,反映该地区群体历史渊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观念形态、及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总称,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及民族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源泉,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非物质文化,对于建设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工程的总体目标、方针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通过保护工程建设,到2020年,使市内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基本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

按照分级保护、分类实施的原则,确定一批分级保护项目和单位,并建立保护名录;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收购保护珍藏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精品实物;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收藏展示阵地;挖掘整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优秀成果;保护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艺人和传承人(传承单位);建立一个全面反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网络平台,最终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

(二)保护方针

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抢救、保护、利用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

(三)实施原则

坚持立法保护与政策保障相结合,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坚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三、保护工程的保护对象、保护方式与实施内容

(一)保护对象

一是特有的民族语言及记音符号。

二是口述文学(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歌谣、史诗、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戏曲文学等)。重点对《宝卷》,与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进行整理。

三是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等。重点对舞蹈《霸王鞭》、《地蹦子》,戏曲《张户卖水》、《小黄牛》,打夯号子等民间艺术、野麻湾堡防风沙技术、长城建筑技术等民间建筑技术进行挖掘、整理。

四是民间工艺,如器械制做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木作工艺、髹饰工艺、织染工艺、造纸印刷工艺等;重点对民间工艺《绒盒》、大轱辘车、石砚、驼绒画、风雨石雕、芨芨草编织工艺、赶毡工艺等民间工艺进行挖掘、整理。

五是传统的礼仪、节日、庆典等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重点对出关仪式、腊月三十烧纸的过程及口中念词、八月十五千层饼做法、八月十五孙猴猴盘、体育活动拔棒子等进行搜集、整理。

六是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手稿、典籍、谱牒等)、实物和场所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服饰、器具、用具等。重点对饮食类:小羊羔焖饼子、羊头煮麦子、灶干粮、烤羊肉串、酿醋、烧壳子、麻腐等;农具类:撂抛子、抬把子;服饰类:牛鼻子鞋、三寸金莲鞋的制作方法进行挖掘、整理。

七是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传统文化。

(二)基本保护方式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立档。

2、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研究、出版或以其他形式予以妥善收藏保存或展示。

3、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非物质文化艺术之乡,对原生态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和浓郁特色的文化区域,进行动态的持续性保护。

4、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三)主要实施内容

1、全面普查,摸清全市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数。

2、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抢救和保护。

5、建立起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6、整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系列丛书,把我市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用文字、图片形式完整记录下来,为后续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

7、摄录市非物质文化绝技、民间优秀艺人、民间艺术分类系列录音、影视资料。

8、比较全面完整地征集收藏具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品实物。

9、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的认定和培训机制,采取资助扶持等措施,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10、命名一批市民间艺术大师,通过给优秀民间艺人命名“大师”、“名艺人”、“传承人”等荣誉称号,鼓励民间艺人传承技艺,提高我市优秀民间艺人在省内外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

11、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收藏保护、宣传展示的阵地和窗口。

1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一大批热爱非物质文化、专业技术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

13、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方法,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特别要培育当地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责任感。

14、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发展非物质传统文化事业的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四、实施步骤

(一)实施时间

保护工程分三期实施:第一期(2007—2008年),普查试点和抢救濒危文化阶段;第二期(2009—2013年),全面开展保护工作和重点保护阶段;第三期(2014—2020年),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

(二)第一期(2007—2008年)阶段性目标和工作任务

1、开展普查。在已有的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资源现状和濒危程度,参照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办公室编印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手册》,制定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案和手册,查清我市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分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保护名录档案,确定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制定当地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制作濒危项目、重点保护项目及其代表人物的声像作品,为实施保护工程奠定全面、科学和规范的工作基础。

2、开展试点。通过调查摸底和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确定市级试点项目。

3、建立和申报保护名录。在全面普查,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市级保护名录,从中筛选一批珍贵、濒危、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列入省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

4、建立传承机制。研究和制定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命名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的标准规范与命名办法,命名一批传承人(传承单位)。对有代表性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传承人(传承单位)授予相应称号。初步建立政府、学校、研究机构、企业、个人多元化运作的传承机制,培养一批传承人(传承单位)。

5、教育培训。研究和制定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教育与培训规划和短期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对与保护工程相关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员进行培训,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和多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6、宣传展示。从2008年开始,分期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演、保护成果展览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节等活动,扩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内外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保护工程,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激发和培养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建立保护阵地。在保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心。“展览中心”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档案馆、艺术精品收藏展览馆、资源网络库、非物质艺术演示、学术研究、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做为展示宣传市优秀非物质文化的窗口。

8、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保护组织。成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吸引从事非物质文化研究和保护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9、加强交流研究。加强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联系,积极开展与各地方、各有关单位的协作交流,采取举办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借鉴工作经验,拓展保护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五、组织形式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顺利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委员会和保护中心。

(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

李兆华市文物景区党总支书记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关政策,对有关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审定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审定工程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并对有关事项做出决策。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侯金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保护工程提供专业咨询与业务指导,论证、评审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三)成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机构设在市文化馆,由市文化馆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主要承担保护工程的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法规政策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办法,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保障。

(二)设立专项资金。市财政设立保护工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保护工作的普查、调研、论证及珍贵资料与实物的征集和收购;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影视作品的整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展示;对省、市级试点和重要保护项目的支持及保护工作队伍培训工作。另外,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每个项目另外申请专项费用,确保我市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担负起责任,并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个人、集体、民间组织,乃至国内外人士和社团,共同参与保护工作。要充分发挥文化系统、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

(四)制定标准,应用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保护工程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保护方面的有关标准。要充分发挥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的咨询、论证和专业指导作用,利用各项科研成果,加强现代技术的运用,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和工作方式。

篇2

传承与保护

以畲族文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生态保护的新途径,组织人员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落实保护措施,重点开展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濒危的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重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两级试点落地保护

以开展试点工作为中心任务,全面实施泰顺县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泰顺县在畲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司前镇、竹里畲族自治乡设立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综合乡镇,在雅阳镇承天村设立畲语普及试点村,在彭溪镇昌基村设立畲族舞蹈(钉鞋舞)保护试点村,在柳峰乡梧村设立畲族织绣保护试点村。通过镇、村两级试点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畲族文化遗产的落地保护,明确了畲歌、畲舞、畲绣等三大特色资源散点式和立体式保护。

保护与发展并重

一方面抓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积极探索畲族产业发展。着力发挥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培育和形成以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为众多具有开发价值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设窗口和平台,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与文化产业开发的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浙江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的“八个一”为内容的“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传承人、发放政府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为传承人进行健康体检等活动。

在畲族文化生态保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一是系统保存。做到有完整的文字、完整的畲歌曲谱、完整的音像图片、畲族文献完整的头饰、服装及其他实物资料等。二是积极展示。通过举办展览、建宣传网页、设宣传窗、组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方式,对畲族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展示。三是活态展演。举办专题晚会,参加全国省市相关活动等方式,扩大畲族传统歌舞项目的展演渠道。四是扩大传播。在前期畲族出版文献的基础上,增印、赠阅等方式,加大人们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现状与问题

泰顺畲族文物保护还尚处空白。

泰顺畲族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迁徙文物、革命文物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物,但在文物保护名录体系中所占比例非常少;没有县本级畲族博物馆,与已建成或正在建的闽东宁德地区民族宫和浙西南景宁县畲乡博物馆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同时在收藏畲族文物方面,收藏数量少,保管条件差,许多古民居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又缺少专项经费来进行专业维护,古宅大院日见破败。

泰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十大门类。泰顺畲族语言、畲族舞蹈、畲族民歌中的叙事歌和仪式歌、服饰刺绣和剪纸以及涉及畲族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人生礼仪、信仰、岁时节日等民俗正在逐渐淡化或逐步趋向消亡,亟待抢救!

泰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省市级以上的非遗项目后继保护乏力。

虽县省市级以上项目较多,但没有科学系统的保护规划,保护经费缺乏。

建议与设想

加强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濒危的重点项目进行抢救性调研和保护,通过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制定保护措施、投入扶持经费等,实现有效保护和传承,激发民众自觉参与原生态的传承。加大力度采集、收藏、整理、展示畲族文化的艺术品、文献手稿以及与畲族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饰、器具等可移动文化遗产,以展示、传播方式教育群众认识本土文化。

推动畲族文化对外交流。加强浙南畲族区域保护工作交流。进一步营造跨区域畲族文化的民俗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民俗、文学、工艺等文化活动,提升畲族文化交流合作的规格与品质。制作反映泰顺畲族文化特点的网站、画册、书籍、光碟等宣传品,扩大泰顺畲族文化的宣传面。

篇3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化建设 昆曲

[分类号]G122

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我国申报的《京剧》和《中医针灸》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活字印刷术》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信息化建设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实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系统、有序的安全管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和宣传利用,影响着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进入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逐渐起步。2002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决定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其中,数字化保护手段受到广泛关注。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的起步,从2002年开始至2006年底,我国已举办三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讨会,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研究的认识和重视。2010年6月12日,《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同时,也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 昆曲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1年5月,中国昆曲(又称“昆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不仅是我国第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昆曲信息化建设是了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信息化建设概况如表1所示:

2 昆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 昆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昆曲信息化建设推行面向知识的昆曲资源管理,实现了昆曲资源的深度开发。从知识界定的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知识。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非物质、无形的文化遗产,我国2011年2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存的观点,其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昆曲信息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管理昆曲资源、寻找知识关联、挖掘昆曲隐性知识,目前收藏有全国最多昆曲文物、实物和资料的中国昆曲博物馆,根据昆曲的艺术特质布置出“吴觎萃雅”、“魏梁遗韵”、“兰苑飘香”等昆曲专题陈列展,在对这些珍贵的昆曲资源进行收集、有序整理、建立信息关联、挖掘知识关联的基础上,专门筹建了《昆曲影像视听中心》,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昆曲知识,促进昆曲传承和普及。

昆曲信息化建设注重建立面向知识管理的昆曲资源服务体系,使昆曲信息化成果推广和利用效率大幅提高:①面向知识管理的昆曲资源服务体系拥有的丰富的资源数据库支持和广阔的推广平台。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昆曲的传承保存了大量的教学音频、视频,不仅让被传承人拥有学习的素材,也让广大昆曲爱好者能够随时随地观赏昆曲。②昆曲网站建设为昆曲的创新和宣传提供了重要媒介,例如,“环球昆曲在线”为用户提供昆曲剧场的直播和转播,即使是远在海外的昆曲爱好者也能足不出户地享受艺术大餐。③昆曲信息化建设拥有大量凝结智力资本的数字成品出版和发行。《中国昆曲音像库》、《昆曲六百年》等影像资料都是昆曲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④面向知识管理的昆曲资源服务体系还包括昆曲反馈和交流平台,例如实现实时在线交流、信息汇合反馈的昆曲论坛“幽兰稚韵”等。

此外,昆曲信息化建设还得益于构建完善的政策和资金保障。1985年文化部颁发了《关于保护和振兴昆剧的通知》,1986年成立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1987年文化部再次发出《关于对昆剧艺术采取特殊保护政策的通知》。2000年,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此后,中国昆剧艺术节每三年一次,成为艺术界的盛会。2001年12月,文化部制定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十年规划》,2004年5月,文化部起草了《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实施方案》,提出设立专项资金抢救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从2005年开始,文化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的专项资金。此外,我国首部保护昆曲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于2006年在昆曲的故乡苏州正式实施。这些政策与资金保障为昆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基础。

2.2 昆曲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2.2.1 昆曲信息化建设缺乏技术标准规范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标准规范对信息化建设的遗产项目选择、技术选择、质量要求等做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已建设成的网站和信息系统各成体系、互不兼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项目大多参考国际标准。例如,2003年,国家艺术研究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濒危音响档案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对保存的2万小时音响音像档案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采用的是国际音响音像档案联合会(IASA)制定的TC-03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滞后,必将为以后的资源共享和整合传播带来隐患。

2.2.2 昆曲信息化建设合作机制保障和人才保障尚需完善 昆曲的保护和传承既有政府机构又有民间组织,这为信息化建设合作机制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这些团体机构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艺术探讨的层面,对数字化传承、信息化创新关注不够。此外,传承人的老化和缺失,曾一度加速了昆曲的消亡。以苏州昆剧传习所为例,该所成立于1921年,培养出40余位为昆曲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传”字辈昆剧艺人,但这40余位“传”字辈老艺术家现仅有二位尚在世,且都是将近百岁的老人,这些艺术家们所掌握的昆剧折目有近600个,仅有一半数量的折目得以保存下来。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与昆曲传承人紧密相连,是当前昆曲保护和传承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3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对

策建议

昆曲信息化建设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就全国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而言,它是一项庞大而系统、复杂而繁琐的长期工程,其发展和推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构建交流合作机制,发挥组织协调互补优势

数字博物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曾有学者提出“建设数字博物馆要走大合作之路,动员文博、信息管理、媒体传播、信息技术、科普教育、艺术、民俗、中医药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数字博物馆内容与技术方面的论证、咨询、管理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同样具有走“大合作”之路的基本条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在于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多个文化机构,将这些机构进行有序的组织,建立和谐的合作机构保障机制,走“大合作”之路,不仅能够保障建设质量和水平,且能够提供配套的智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各类项目的进展。“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可设立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与保护的研究中心,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有关研究”。

“世界记忆”工程的成功实施充分证明了加强国内各级各类文化事业机构沟通与合作的突出意义。中国“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于1995年成立,广泛地吸纳了各级各类文化事业机构,参加单位具体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国委员会、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国家信息情报研究所和文化部档案处。为了配合“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在中国的开展,“200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机构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国家咨询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其中,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均是来自国内图书、档案、古籍、史学界著名的学者、专家”。这些领域的机构均在名录的确定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截止目前,已有纳西族东巴古籍、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案、医药古籍《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等人选《世界记忆名录》。

3.2 完善政策资金保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昆曲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得益于政策和资金保障。完善政策保障应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以“共享工程”为例,“由于初期的实施中未能处理好知识产权关系,工作受挫,当前正在积极探讨亟需解决的知识产权保护期内的优秀作品传播问题,探讨作者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表演者、口述者、贡献者、作品采集者、制作者的权益(即邻接权)问题”。信息化建设政策制定应尊重传承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群体的智力成果,对不宜公开的信息如医药配方、技艺的秘诀等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以维护传承人或当事人的权益。

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都需要巨额的经费支持。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通讯设施配置,例如,高速扫描仪、影像摄制机、三维动态拍摄器材等录入设备,磁带机、磁盘阵列、光盘、硬盘等资源存储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的性质和来源,指出各成员国可根据条件申请国际援助,国际援助包括“其他财政和技术援助形式,包括在必要时提供低息贷款和捐助。”我国财政部和文化部于2006年开始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同年出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专项资金的分类及开支范围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资金申请渠道都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的保障。

3.3 健全技术标准保障,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主要包括两类:①业务性标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标准、描述数字资源文件格式标准、元数据格式标准等;②技术性标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加密、水印技术规范等。为了使分散在不同地址位置上的文化艺术组织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者能够共享信息,需要国内外文化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而言,应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领域成熟的标准规范建立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特色元数据标准,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管理。现阶段,我国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相关的有《GB20530―2006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也可参考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为开展统一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的标准也开始制定、颁布。“国家文物局制定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等一系列信息化标准技术规范”。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等单位现已开展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文物元数据、文物影像信息、藏品数据存储及交换数据、电子身份标识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标准也值得借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内容》规定,确保经过整合后的数字资源在元数据与对象数据两方面都符合统一标准:资源的组织形式包括MARC数据、格式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HTML文件、文本全文和多媒体文件。

3.省略nt.省略/xxfb/zwxx/ whyq/2009 07/t20090728_72223,html

[2]颐克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中国 昆曲博物馆的个案分析,中国博物馆,2006(3):37―41

[3]徐涟,为了2万小时的“历史音声”,中国文化报,2004-09-09(001)。

[4]刘英,公众的需求使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再谈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机遇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刘英,张浩达,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2007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05

[5]吕鸿,基于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研究,图书与情报,2010(3):127-129

[6]许虹,中国档案走进“世界记忆工程”,中国文物报,2003-04-11(005)

篇4

(一)积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

今年,还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四在农家”、“数字2012”建设等资源进行整合,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

(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专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从年初开始,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评定,初步拟定在今年七月公布首批市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积极申报全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好充分准备。

(三)积极开展各种纪念演出

(四)积极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12》

为了抓好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红色2012》,3月,完成了采风工作和确定了剧本结构及编撰工作,并于五月一日正式开始排练,现节目编排已进入尾声。

(五)积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六)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

(七)积极开展电影放映工作

(八)积极做好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的筹备工作。

我局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年初,我局就拟就了杂技大赛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与文化部、省文化厅就有关事宜进行衔接。

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上半年,我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共受理举报90件,立案调查65件,办结案件65件。

(一)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场所违规违法活动

今年上半年,我市各地文化部门对文化娱乐场所开展了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理活动,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违规违法行为,检查人数达到4038人次,收缴电子游戏机28台。还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乡镇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严密检查,对带有赌博性质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绝不手软。

[NextPage] (二)加强对“网吧”的监管,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扫黄”“打非”工作常抓不懈

(四)出版印刷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为更好地做好印刷业规范管理工作,我局上半年分别举办了全市新闻出版统计人员和全市印刷业统计人员培训班,开展了全市印刷业年检工作并对企业法人、负责人等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培训,稳步推进出版印刷管理工作。

(五)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

上半年,我局积极推进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并将此工作向县级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并已拟订了工作方案。

三、文物保护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在文博队伍中,认真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市文博干部的文物执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文物保护维修工作

对《海龙屯文物保护规划》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同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陕西省古建设研究所,供他们作进一步的修改。

制定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绥阳卧龙山寺、道真万天宫的保护修缮方案。配合湘江污水截流工程,制定了汇川区文物保护点汇川桥保护加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完成了黎庶昌故居前厅、过厅及右厢的保护修缮工程;启动了汇川桥保护加固工程和湄潭石莲双阁保护维修工程。

另外,按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贵州省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贵州省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等规定,对上述正在进行中的文物保护工程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了省文物局。

(三)博物馆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照文博工作“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坚强了博物馆工作。各博物馆均把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己任,尽力推出陈列,抓好陈列,服务社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酒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书画藏品征集成果展”,湄潭县文体广局推出了“中国工农一方面军九军团专题陈列”。

市博物馆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市博物馆筹备工作方案,成立了遵义市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市博物馆职能设置方案,制订了文物调查、征集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博物馆工程于5月已经动工。

(四)文博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为加强我市文博队伍建设,更好地做好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今年4月,我们组织我市部分文博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重庆、荆州、武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参观考察了这些地区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认真了解和学习了他们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很大收获,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干部。

篇5

*年我市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紧扣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组织三大活动,做好七项工作”。紧扣一个主题,就是要始终紧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不断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以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为载体着重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活动建设。二是重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轮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织三大活动:一是启动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带动农村文化活动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二是组织开展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抓好第四届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节活动,培育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

*年七项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文化工作方向。组织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论述,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按照上级的要求,对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的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认真学习文件,全面正确把握好十七大精神。第二阶段专题学习和调研,研究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新精神、新要求的具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第三阶段运用学习调研成果,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并推进各项文化工作的落实。

2、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扎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20*年是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的关键年,我们要在开展调研、拟定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上下协调,横向联系,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紧工程资金的筹措,扎实推进各项工程的实施。争取20%的行政村建成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30%的行政村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0个,村级图书流动点30个,省级农村文化示范户30户。通过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强化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3、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继续以“立足基层、面向百姓、服务企业、构建和谐”为宗旨。认真组织实施三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特色与品牌;同时继续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机制,加强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力争有3个以上文艺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4、加紧启动市博物馆建设工程,努力提升博物事业。市博物馆建设工程是我市当前最大的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工程的土地登记、项目立项、工程设计方案发标、资金预排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并按期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今年我们要加快进度,启动建设工程,努力确保按期完成主体工程的土建部分,争取进入中央空调安装等部分装饰工程。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社会赞助资金,做好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工程的监管,认真做好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的管理。

5、注重挖掘保护,深入开展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对已经被公布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后续保护传承工作,做好保护传承规划方案,落实保护传承措施;努力争取专项经费,编辑出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专辑丛书;继续有步骤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努力挖掘我市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做好收集、整理、建档等基础性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任务,积极迎接上级考核组的考核验收。

文物保护工作按照“抓基础,重抢救,建队伍,出成果”的思路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下达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所负责地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等,做好数据、资料的采集、登记、整理和录入,并按要求进行汇总上报。二是精心实施诸葛长乐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的相关工程。完成《诸葛长乐村民居保护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做好诸葛长乐村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努力争取诸葛长乐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和验收,促进我市文物事业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徽文化;保护知识产权;商务谈判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24-02

徽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拥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安徽省黄山市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和保存地,拥有着非常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有着不解之缘。近年来,徽州地区相关的政府及民间机构围绕着徽州民间传统文化与艺术,也在积极推动着徽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保护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作者试从谈判学角度,用“商务谈判三部曲”的理论对徽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一个论述,试图为徽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何谓商务谈判三部曲

“商务谈判三部曲”理论是谈判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是谈判者在任何商务谈判中都适用的原则。谈判的成功不仅要求谈判者熟练掌握商务谈判的专业知识,还要求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科学方法来把握谈判的进程,因此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个“商务谈判三部曲”的概念,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申明价值

此阶段作为谈判的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弄清对方的真正需求,主要的技巧就是多向对方提出问题,探询对方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也要申明我方的利益所在。结合徽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要在申报各项遗产保护、申请各项发展基金时应明确了解申请的具体要求,了解要想保护和发展徽文化知识产权需要怎样的资格和条件,并在初步沟通时就表明徽文化的各项价值,为“谈判”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步调。

(二)创造价值

此阶段为谈判的中级阶段,谈判中双方需要想方设法去寻求更佳方案,为谈判各方寻求最大利益。结合徽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来说,就是要求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创造最佳最全面的保护方案、策划出最优最适合徽州地区发展的发展方式,使得保护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三)克服障碍

此阶段往往是谈判的攻坚阶段。谈判的障碍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谈判双方彼此利益存在冲突;另一个是谈判者自身在决策程序上存在障碍。前一种障碍是需要双方按照诚信合理的客观原则来协调利益;后一种障碍即需提高自身的前期准备,使决策顺利进行。结合徽文化知识产权护来说,就是要克服在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所出现的一切障碍,以促成谈判、申请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要谈判中谨记这三大谈判步骤,并有效地遵循适当的方法,就能够使谈判的结果达到双赢。现在很多商学院都在用“商务谈判三部曲”的理论教学生们进行商业谈判,事实上各界谈判的成功案例中都能看到“三部曲”的应用。那么如何发挥“三部曲”在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并使得效果最大化呢,下面将做具体阐述。

二、“商务谈判三部曲”在徽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

(一)申明价值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实现资源、科学教育资源。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分类、立项和申报工作中,突出强调徽州传统文化的各项价值。它们表现为:

1.历史价值。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徽文化的沃土,折射了徽州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水平和生活风貌。如很多徽州民间文学就记录着徽州历史的变迁:徽州的宗法制度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典型;《抓壮丁歌》真实记录了民国年间的社会现实和政府抽壮丁的状况。基于还原徽州历史甚至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将徽文化无形的文化沉淀和有形的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将显得十分重要。2.文化价值。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着儒家文化,保留了山越文化的遗迹,还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如徽州古建筑所体现出的水口文化就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休宁齐云山的道场音乐就是道教文化的体现等。总而言之,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容并蓄,展示了古徽州文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古徽州人的聪明和智慧,对于现今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科学价值。古徽州所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为很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是现在历史学、宗教学、生物学、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歙砚,其制砚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就对科技史、工艺史的挖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徽派建筑的营造技术、设计理念、实用构造都为现代建筑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享誉世界的新安医学无疑是中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4.审美价值。流传至今的徽州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项目都包含着强烈的审美要素。新安画派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画风意境深远,让人印象深刻;徽剧、目连戏体现了徽州独特的原生态审美取向。这些艺术表现都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审美享受和欣赏价值,使观者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同时它们也为现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如很多美术学院的学者、学生们就长来到山水徽州寻找创作的灵感。5.社会价值。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打锣封山等习俗,传授于后人严禁砍伐森林树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意识;徽州古村落的布局构建和徽派民居的营建反映了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有机思想;徽剧《四郎探母》等宣扬的就是正义、孝慈的中华传统美德等。6.经济价值。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应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保护、传承工作不仅要对日益落寞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完善地记录、保护,也应对传承人的基础生活提纲保障,为保护和传承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徽州制砚、罗盘制作作为一种技艺,若将其制作过程予以策划展示也是可塑造的的文化旅游项目;傩舞、徽剧、目连戏等文艺项目文艺项目还可以发展特色演出业等。

(二)创造价值与文化创意产业

在保护徽文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必须持续地促进传统知识成果转化成产品、效益,使之产业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二方面:1.探索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传统知识文化遗产的发掘、整合、创新和发展,形成完整的独特的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如将徽州三雕、制茶技艺、火腿腌制等具有实用性的工艺技术产业化、规模化,既实现了传统技术艺术的传承,又从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城镇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2.积极推进徽文化传统知识产权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使得徽文化的发展同黄山市地域旅游经济有机结合。如大力发展歙砚雕刻的创意产业,形成品牌,推动传统知识形成特色新兴产业,同时可将表演道具或者表演内容纳入旅游产品、礼品的设计、研发行列中,这些丰富的产业衍生品也能够起到增加经济效益、扩大文化宣传的作用。

(三)克服障碍与保护对策的建立

徽文化知识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如资源枯竭影响了可持续开发、传统知识传承人老龄化与新人的培养面临窘境、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乏力等。面对这些问题,应着重从政府、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及传承人这四个层面来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形成有利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的良好氛围,应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群众响应的方针。具体表现在: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包括完善徽文化知识产权保密制度,防止传统知识泄密;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深入企业指导专利申请;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大力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2.进一步加强传统知识的保护管理:应成立相关行业协会,由专门人士对徽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整合,并建立民间民俗艺术技术目录和数据库以探索传统知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形成以商标权、设计专利申请、工业产权等为主的多维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3.进一步完善传统知识遗产传承机制:针对传统知识遗产传承需要,抓紧培养新一代工艺人才和技艺大师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要力求对当地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有力的扶持,为徽文化遗产的人才资源库打下保障。4.进一步探索实践为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立法依据:在借鉴吸收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典范基础上,也注意用心收集整理已有的徽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成功案例,为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以上都说明对徽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工作中要时刻记住申明徽州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其价值最大化,使之转化和产业化,同时建立对策克服一系列障碍,这样才能使得徽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 徐文.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7

积极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指导做好普查培训、项目录入、普查报告撰写、数据库建立和目录汇编等项具体工作。6月份,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全市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月活动,包括了“文化遗产我热爱”知识竞赛、“璀璨非遗我传承”小记者团采风活动、“非遗传承保护进校园”活动和“话说老”文化遗产展览四项内容。6月13日,还在魏武广场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日”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数千份相关法律法规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材料。申报二夹弦国家级非遗名录补助经费。积极协调筹备做好二夹弦文化周活动和二夹弦大戏摄制上央视等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二、注重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有力

全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制定规章,规范管理,沟通信息,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协调,凝聚合力,强化督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与各县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11次组织实地检查指导。建立了市局、县区局、乡镇文广站三级纵向指挥调度网络,实行专人专岗、旬报和月报“两线一体”建设进度报告制度。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共同制订了《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办法》。创办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简报》。抓好民生工程宣传咨询活动。建立了市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县区政府的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制定方案、商榷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形成合力。目前,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牛集等9个文化站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十九里等5个文化站即将完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得到中央、省检查组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常年开展公益性展览、阅览、讲座、培训和演出活动。积极筹建市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市文化馆、市图书馆)目前,这一项目已纳入市重点建设工程,近期就可申报立项。加强与组织部门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做好接收和配备大屏幕投影仪等设备工作。1680个基层服务点全面建成并发挥了独特作用。开展全市剧场经营状况调查,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厅,为下步改革搞活决策提供参考。

三、体现参与性,艺术创演丰富多彩

篇8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时代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是先人在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华。在历史与现代、继承与摒弃的十字路口,文化遗产的处理问题成为社会沉重的话题。文化遗产是对过去人类生存状况、生活习惯、创造力等的纪念,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也代表者一个城市的文明成果。文化遗产一共分为两大类,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同时它的内容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集合科研价值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于一体的文物古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无形中的,但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生活的一种精神或者文化的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但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决定它的唯一性,对现代城市的精神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1文化遗产见证城市生命历程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遍布世界各地,象征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漫长的历史经过不断沉淀、积累,呈现出现在所看到的城市的模样[1]。例如胡同、故宫、苏州古典园林、皮影等都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是城市的回忆,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见证了城市的生命历程。调查显示,很多城市商业化过分运作,对历史街道的改建或被夷为平地,象征地理和传统的居民文化被破坏。一个城市如果仅仅只有城市景观,是没有内涵,很空洞的。保护文化遗址,是对城市历程的爱护。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很多城市的遗产和遗址面临着逐渐消失的景象。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一项特殊的标志,也是一种独特的脉络记忆与可供观赏的景观,同时也具备很强的人文、生态与经济效益。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地保护与利用,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展示城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见证着城市发展的生命历程。我们理应从更高层面的角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挖掘出其内在的重要价值,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早在4000多年前,临汾建立为都城之后,一路发展下来,到现在陶寺遗址成为了最为完善的社会文明遗址。再往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临汾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中心地带,每个时代都在这个城市留下丰富的一笔,时光流逝,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中,临汾市2016年投资数百亿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也彰显了我们对于古文明保护的决心。

2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要经过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沉淀、积累。城市文化遗产发展历史的变迁,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将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多是对文化的发展[2]。当前,为使后人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很多城市规划局不惜一切代价调整城市规划方案。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被腐蚀掉,而是保存了自身的韵味,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坚力量。比如历史文化老街,城市街道是一个城市文明展示的最佳地带,也是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人民群众待得最多的最主要的场所就是街区街道,因此一个城市的文化老街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底蕴。和很多其他的文物古迹和遗址相比,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发展比较滞后。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城市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已经有着一套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了。例如苏州市在对山塘街的保护中,就有着自己的一整套体系与办法。它是采取整体保护,要点节点修复的路子,针对一些缺少的基础设施大力兴建,并不断开发出街区的内在文化价值,使得发展和保护成果人民共享,在对文化保护的同时也发展的旅游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齐头并进。而在哈尔滨和杭州等城市,政府更是全程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力兴建各类设施,保障居民的生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谐发展。包头市昆都仑三十二街坊作为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援助包头建设项目配套工程修建的住宅,是目前包头市留存“苏联楼”中最具代表性的居民建筑群。政府及时进行了保护,修旧如旧,完整保存了原有的“苏式”风貌,打造苏联风情街,也成为自治区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每个城市和区域都有着自己的地势地貌,也有着自己的风土人情,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因地制宜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各地的优秀经验,对不同的地区开展广泛的调研,形成各地的资源数据,建立资源库。在调研的基础上,也要聘请专家和专业力量深入探讨和研究,借鉴他国的优秀经验,完善法律规章,这些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具有延续作用。

3文化遗产是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进民族团结、加强城市之间交流的枢纽,是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像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沈阳的故宫也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后期,形成了清入关前的皇宫和清入关后行宫共存,东、中、西三路并列的格局,沈阳故宫应该是迄今为止保存的较为完善的皇宫建筑,因此有着独特的价值。而后,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进而统一中国,并由此展开了一次伟大的历史伟业。几代皇帝呕心沥血,康乾盛世稳步向前,也是中华民族的封建王朝盛世。因此北京故宫更是见证了历史的兴盛与发达,北京故宫承载着历史变迁的印记,象征着这个朝代正在大展宏图。如果用一只翱翔的鹰来比喻清代,沈阳故宫是她振翅高飞的起点,北京故宫是她繁衍壮大的栖息地。文化遗产将地理距离很远的两个城市紧密联系起来,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这对加强两者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具有更加现实的紧迫性。

4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文化遗产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一旦消失,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城市精神支柱坍塌,损失无法补偿。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城市的发展是社会活动等的统一体,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并驾齐驱,城市才能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调查显示,现代化进程越快的城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重视,城市人民的文化素养更高。因此对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我们在城市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不能一味的以摧毁古老文化和古老遗址为代价,要将古迹遗址的保护与城市经济建设作出一个更好的调整,力求使得城市建设中物质和精神齐头并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和谐与共存。以西安为例,先后颁布了《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条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编制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使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积极探索在保护古迹遗址的时候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政府统一规划,将城市休闲、娱乐和文化精神需求有机协调,走出了一条保护遗址与发展相统一、人文化与生态化相和谐的新路子。

5结束语

文化遗产保护的不仅是遗产本身,而且是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动态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遗产正是构成城市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3]。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记忆,是对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因此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芳.后非遗傩仪身体语言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祁门傩舞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39-141.

[2]曾美华.广东湛江傩仪的身体语言及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32-33.

篇9

自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按照会议精神和要求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成立了由局长郝建成同志任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学习实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提高认识,注重学习

我局将学习贯穿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局领导小组要求局班子成员、各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形式相结合,深入学习了相关精神、文件,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更加深入思考了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认识水平,打好了思想基础。同时还组织文化系统全体党员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考试,通过考试,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职工更加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三、领导带头,发挥表率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统筹、带头组织、带头参与,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理论、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等,有力地推进了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始终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如:带头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自我检查、深挖根源、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认真撰写个人的调研分析报告;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带动撰写、修改分析报告,并结合个人党风、党纪、党性情况谈心得、写体会;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到下属单位调研和指导工作,带头探索破解阻碍文化事业发展的路径、突出问题和体制障碍。局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识有了新提高,调研有了新突破,分析有了新进展,工作有了新加强。

四、积极投入,材料详实

一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为他们征订了相关学习书籍,做到人手一套,还配备笔记本,以便做好学习读书笔记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二是要求结合本职工作,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三是及时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发放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实践活动意见征求表到每位党员手中,要求他们认真学习,确保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意见或建议,从思想上进一步加深认识。

五、阶段工作,落实到位

1、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阶段的工作意见。我局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加快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目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文化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常州市*区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使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对如何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及各个阶段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以高昂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

2、召开动员会。3月18日上午,我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学习实践活动。之后,我局又分别召开多次转段会议。在每次的转段会议上,我们都认真及时学习,传达区委的有关会议精神,确保了每个阶段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3、制定方案,开展调研。针对文化工作实际及当前影响和制约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我局召开班子会议认真研究,要求抓调研求实效,精心安排部署,制定调研工作方案,确立调研的问题,把要调研的问题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形成了各科室和全体干部共同参与的格局。同时要求要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实用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做到全面准确评价现状,深入细致分析问题,科学可行解决问题。

4、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我们认真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意见是找准问题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我局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征求对我局领导班子集体及成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另外,我局还印制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分别向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征求意见。同时通过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对文化局领导班子和成员的意见。二是开展谈心活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谈心活动,在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职工之间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在谈心活动中,我局严格按照区委的要求,在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开展谈心活动,并要求在谈心活动中要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从而达到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目的,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好思想基础。三是认真写好个人调研报告,做好发言准备。局班子成员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并充分利用个人调研报告,按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的用途,进行相应修改完善,为专题民主生活会做好发言准备。

5、撰写局班子分析报告。按照区委的要求,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第一阶段形成的调研报告,综合相关意见和建议,按照“认真查找问题,客观看成绩,重点推经验,关键明方向”的原则,认真撰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同时认真学习领会各有关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分析报告予以修改完善,更加具体地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6、制定整改方案。我局针对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梳理提炼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做到整改内容、目标、措施、时限、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六明确”。整改方案制定后,将整改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让群众了解改什么、如何改、什么时候改、解决了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听取群众意见,并认真接纳群众意见,不断调整完善。

7、完善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有关制度。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联系文化工作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吸收民智,经局班子集体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我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突出问题,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和漏洞,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总结好的做法,提炼好的经验,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8、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告一段落时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是贯彻群众路线、吸收群众全程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的目的是真实了解民意,客观、全面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实事求是评价活动的成效,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文化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向政府各部门、文化系统各单位和文化市场部分经营户发放了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表。经测评,参加测评人员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均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9%。

六、学践结合,解决问题

1、以民生幸福为己任,精心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按照“水上舞台周周演、流动舞台村村演、传统舞台定时演、节庆舞台高端演”的思路,在全区范围内精心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今年,周末文艺汇演的场次增加到了40场,且常州市各辖市区都以我区为范本开展周末文艺演出,作为文化周末的创始者,区文化局一如既往地全力投入,与区委宣传部一起,联合区妇联、残联、雪堰镇、邹区镇、新城房产等为城区群众奉上了多场精彩的演出。截止目前,周末文艺汇演已演出20多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先进文化进百村”活动是今年新推出的文化惠民举措。区政府斥资近百万元,购置了一台文化部定点生产的现代化流动舞台车,配备给我局作为送综艺下乡之用,并将这一活动列入*区2009年30项为民办实事之一。我局与中国百兴集团以政企合作的形式成立*百兴艺术团,专门负责全年200场下乡演出。活动自2月9日开始以来,已分赴湖塘、牛塘、湟里、遥观、横山桥、郑陆、横林、嘉泽、大学城等地为老百姓奉上了110多场精彩的综艺演出,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受益群众达30多万人次。锡剧团的送戏200场下乡活动已在雪堰、横山桥等地献演11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按目前进度,这两项活动均能保证在年内完成巡演200场的既定任务。

2、以城乡共建为策略,全面推动文化阵地建设。在城区阵地建设方面,今年1月1日起,区图书馆、博物馆和名人馆正式免费对社会开放,我们坚持“免费不减服务质量,不减服务项目”的原则,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开放后,三馆人流量均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区博物馆,参观人数最高时达每天万人次以上,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坚持不减服务质量和项目的基础上,区图书馆和博物馆还通过挖掘阵地潜力,不断创新思路,拓展内涵。区图书馆依托馆内报告厅的硬件优势,推出“阳湖大讲堂”这一全新的惠民举措,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课,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还投入大量资金,在区图书馆内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区各镇村均建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为基层群众创造学习便利。区博物馆精心研发了一批高品位旅游纪念品,探索利用免费开放后的客流优势创造经济收益。

在农村阵地建设方面,我局围绕“农家书屋”建设,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今年,“农家书屋”建设也被列入我区3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实现各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我局专门组建班子,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专项经费,并与区级机关工委联合开展“爱心系民生、书香进农村”图书捐赠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捐赠图书18000余册。此外,我们还召开了全区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全方位推进此项建设,以确保在年内完成全覆盖的任务。

3、以艺术之乡为感召,积极实施艺术精品生产。今年,我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摄影之乡)”,对我区摄影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在此荣誉的感召下,文化系统创作人员振奋精神、潜心创作,目前包括书画、摄影、小戏、小品、歌曲、舞蹈等各门类作品正在紧张创作中,有十多部作品即将参加常州市第九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此外,为带领、组织全区文学、戏剧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区文学艺术研究室、剧目工作室特聘了19名特约创作员和2名创作顾问,有效的整合了我区文学创作力量。

4、以文企合作为锲点,着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我局将文企合作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在新年伊始之际,就召开了“文企合作、共谋发展”新春恳谈会,邀请我区及常州市部分文化、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前来共商*文化和企业合作发展大计。会上各位艺术家与企业家纷纷踊跃发言,就*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推进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此外,我局还鼓励和引导民资投入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淹城文化街区的招商工作。会同淹管委、太湖湾数字狂欢谷、新天地不夜城等部门积极主动向省市申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我局大力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音像市场、印刷市场和书刊市场的管理。截止6月底,共组织开展网吧专项治理、音像市场专项整治、出版物市场等执法行动58次,出动执法人员293人次,检查经营单位860家次,查处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11家,收缴盗版、音像制品3.8万张,盗版图书3760册,取缔无证游戏机室75家,收缴涉赌电路板150块,进一步净化了市场。

5、以非遗保护为抓手,大力加强文保工作力度。今年,我局在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初评和评审委员会审议,我区申报的“阳湖拳”、“常州掐丝珐琅画”、“常州象牙浅刻”和“横山桥百叶制作技艺”四个项目入选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零的突破。在全区范围内征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2116条,其中有效线索1881条,并高质量编纂我区非遗项目汇编,极大地丰富了我区非遗资料储量。

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局编纂了《阖闾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设想》、《寺墩遗址总体保护规划设想》等材料。并计划对境内的三大春秋遗址(淹城遗址、阖闾城遗址、胥城遗址)进行“捆绑”,联合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今年,我们还专门召开了“纪念季子诞辰2585年暨延陵季子、地方文献研究会成立大会”,以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遗产。

篇10

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我们于3月下旬正式拉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序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意见》,切实做到了“五个一”和认真抓好了“三会一测试”。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形成了思想解放大讨论成果。

5月18日,经市委学习实践办同意,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意见》;按照《关于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形成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在分析检查阶段,结合我局“两馆一中心”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四大工程”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管理,以及党内项目帮扶活动、“四千”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解决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工作上有新成效,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快我市“两馆一中心”灾后恢复重建

1、文化馆:一是灾后恢复重建,20万元的设备设施购置,40万元的维修加固工程将在9月完成。二是加强馆内队伍建设,在2010年前,补足编制引进部分专业人才。三是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活动内容。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图书馆:一是灾后恢复重建,104万元的维修加固工作暂缓,做好文体中心新图书馆的重建准备工作,40万元的设备设施购置6月已完成。二是争取资金,加快我市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三是跑步进厅,争取项目,扩充服务内容,投入70余万元建成了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

3、文体中心:市文化体育中心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项目,集体育训练、全民健身、文艺展演和休闲娱乐为一体,也是我市重大灾害避灾场所,项目规划占地230.6亩,估算总投资9100万元。9100万元资金争取由澳门特区政府援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5月14日,澳门特区考察团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作出了较高的评价。6月18日,在省发改委召开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并顺利通过评估。目前,正按照相关意见,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待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约和资金到位后,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

三、加快统筹城乡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四大工程”建设

1、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国家建设的民生惠民工程,它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分县、乡镇、行政村(社区)的服务站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截止目前,已建立健全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站建设8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2个。不久的将来,这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惠民工程将基本实现覆盖全市乡镇行政村。

2、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积极落实“文化惠民”工程

今年4月,为全市39个村的“农家书屋”,每家配送书架5个、1500余册各种书籍、音像制品。同时,还邀请专家对全市19个乡镇文化站长、60个“农家书屋”、“爱心书屋”的管理员进行了培训,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传播政策、知识、科技、信息的平台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47个“农家书屋”,规划建设的85家“农家书屋”将在今年年底建设完成。争取到2010年底前,“农家书屋”覆盖到广汉的每个村。

3、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到今年6月,首批启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和基本建成2个,加快实施建设的6个(小汉、新华合建)。余下的10个乡镇将在下半年安排资金再建。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到目前,已建成12个,完成计划数10个,上级无计划指标,2010年计划数在2011年内建成23个。

四、文化艺术工作

1、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加强对全市城乡文化艺术活动的指导、辅导、监督、检查工作,着力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重大节庆文艺活动8场,组织开展广场文艺演出活动13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送文化下乡演出21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已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培训2期(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已建成,乡镇基层服务站已建成8个、村级服务点已建成12个,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3、深入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首批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广汉保保节,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汉剧、连山回锅肉制作技术,以及市

政府公布的12项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各个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档案资料,并深入进行宣传,坚持保护承传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同时继续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工作。今年对全市城乡非遗普查员骨干进行了培训,并组织参加了第二届“中国&8226;成都国际非无物质文化遗产节”展览和相关活动。

4、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实施精品战略,扎实加强精品创作,取得了开门红的实效,已超额完成了全市目标任务。陈修元的组诗《回乡》在《诗刊》发表后,于1月获《诗刊》社举办的“中山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是我市诗歌作者迄今为止,获得的诗歌最高奖。高虎英的魏碑楷书楹联作品一件6月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周道模今年已有7件诗歌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地震长诗《自然之殇》被收入《震撼——北京师范大学抗震救灾文艺作品集》,微型诗《震后即景》、《三片树叶》、《连动》和《太阳说》四首发表在台湾《葡萄园》诗刊春季号(181期)上,诗歌《故乡又回到了我的梦乡》发表于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文学季刊总第18期,诗歌《烟囱与瓦屋》发表于台湾《葡萄园》夏季号(182期),诗散文《诗意悠悠咏连山》和微型诗《梦……乡》发表于《澳洲彩虹鹦》19期。陈敏(笔名敏子,供职于三星堆博物馆)今年文学创作喜获丰收,散文诗《重归故乡》刊发于《厦门文艺》第3期,散文诗《金鞭溪》刊发于《散文诗世界》第5期,诗歌《不老的海棠》和《我的家园》刊发于《文学》第7期,诗歌《在废墟上,我们点燃希望》获“动感地带”杯市抗震救灾迎新年诗歌大赛“一等奖”,3月,散文诗《三星堆》获“首届三星堆国际华文散文诗征文大奖赛三等奖”。文艺创作的丰收,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按照国家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职能划分的规定,全市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工作职能,已于2月25日,调入市广电局。

五、体育工作

1、着力推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订和实施体育人才培训计划,努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对城乡体育活动的指导、辅导、督促和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和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举办了“市宏华杯职工篮球比赛”,共28支男女球队近300名运动员参赛,还举办了老年门球赛、健步走、跳绳、踢毽子等比赛活动,以及迎新年元旦全民健身越野长跑比赛和规模盛大的“德阳6.10体育日暨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展顺利。今年计划中的1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址及场地硬化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年下半年将完成器材安装工作。

3、今年承办和指导举办的各种大型体育活动共8次,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6%,已面向城乡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期,实现目标工作任务的100%。

4、扎实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体育苗子选拔培养计划,指导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展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指导我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培训,我市业余体校开展了射箭、乒乓、跆拳道等项目的业余训练和指导培训工作,为实现十一届省运会“一金三牌”的目标任务认真发现人才、认真培养人才。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加紧训练,努力工作,培养的体育苗子中几名队员已基本具备在省运会夺牌实力。

六、围绕城乡文化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文化新闻市场监管

针对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场所门前“三包”存在的问题、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音像书刊无证经营及盗版等非法出版物时有出现等问题,市文体局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大力开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及时制定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与300余家市文化新闻出版生产经营单位签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同时,加大督查力度,成立了5个督查组对全市371家城乡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门前三包完成情况督促检查,监管巡查率达100%。对33家违规单位进行了处罚,收缴非法书刊音像制品208册(盘)。对未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要求的经营户100余家现场督促其作了整改,确保了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平安、和谐、健康发展。

今年上半年,连续开办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业主和经营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面达98%以上。

半年来,共接来信、来访案件18起,立案18起,依法查处18起,受理率100%,办结案率100%,深受群众好评。

七、不断深化“党内项目帮扶”活动、“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四千”主题实践活动,扎扎实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文体局始终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目标,紧扣“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实践特色,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部门帮村、党员帮户”、“党内项目帮扶”活动、“四千”主题活动、“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践行“四个特别”(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村社、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帮扶,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最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和“四千”主题活动不断深化之时,我们对挂钩乡镇和兴镇安平村再次开展帮扶活动和送温暖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为他们建立了价值3元的一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他们建立了一处“农家书屋”;为他们送去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远程终端教育设备1台、书籍1000余册、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确定了“党内项目帮扶”种植户2户、小家禽养殖户2户,为他们送去农业生产技术资料和帮扶资金,以上共计总投入达63000余元,不但落实帮扶措施,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文化体育生活,增强了他们的致富信心,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广汉做出积极贡献。:

八、扎实开展“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

在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活动中,我们按照各级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历史机遇,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扎实加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6月23日,由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组成的验收组一行,对我市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

验收组一致认为从初验结果来看,市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投入力度大,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秩序井然有序,希望不断努力,争取早日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县”的称号。

九、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00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51%。

2、在三星堆管委会牵头组织下,旅游局同我们共同努力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正在顺利开展,力争下半年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3、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中,已进行了专门总结汇报。

4、固定资产投资共计2993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49.88%。

十、统计工作和政务服务工作

针对市上下达的地区生产总值(文化娱乐业)1.02亿元统计任务,已完成0.6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