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范文

时间:2024-04-01 15:3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

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效果

高校教育从狭义上可以分为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理念虽然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包括: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活动等等。第二课堂作为与第一课堂并行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灵活整合了社会和高校的空间和资源,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完善了高校人才培养系统。

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共性、大众通识教育为重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价值正日益凸显,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依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与积累的生动呈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并能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形成最佳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求,活跃学生精神世界中的积极因素,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2.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时间和形式较为灵活,能不拘泥于形式将各种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与创造、实践与探索、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时效性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既增强了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也使学校育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开展具备时代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自豪感。

4.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成绩后会产生较强的自我肯定意识。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这一平台广泛的参与社会活动,在获得锻炼的同时也会得到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第二课堂具备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现阶段各高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培养方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等方式实现。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却不容乐观。现今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工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当下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定位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活泼的校园气氛上。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协调以及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仍有矛盾和冲突,导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部分高校的育人体系中,第二课堂的“边缘化”现象严重,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境地。就目前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学工队伍是第二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监督者。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指导能力相对薄弱,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也仅限于对学生科技与创新课题等方面的指导,多是临时性的参与行为。此外,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研究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可操性强的第二课堂良性运行机制成为高校有效提高育人成果的研究课题之一。

三、全方位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第二课堂教育具有活动目标导向性强、活动内容广泛、组织机制灵活、专业界限模糊、活动时空开放、活动效益综合性强等特点。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鉴于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调整与探索。

1.构建完整体系,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应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系,构建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以实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深厚人文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着力组织相关学术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效。

2.创新形式,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般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知识竞赛、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除了假期社会实践、日常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就业见习,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展现和锻炼自我的平台。科技创新竞赛则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整合资源,加大对第二课堂指导与投入

面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指导、影响力低、缺乏实效的现状,校方必须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具体包括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经费投入。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与第一课堂一样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要考虑第二课堂开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硬件和师资投入方面给予保障。

4.以学生为本,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一方面要与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其设计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需求。第二课堂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应做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改正以往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做法。第二课堂的组织要具备灵活机动,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与学生的成才发展需求相符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5. 加强管理,确保第二课堂良性运行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存在自愿性、自选性等自主性特征,而这样的特征又是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特点。如何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并使不同的受众都参与进来并从中获益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时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要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落实、管理、考核等方面建立可行的制度化考核体系。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客观化评定标准,变无形指导为有形控制,真正做到“常规活动制度化、离散活动系列化、传统活动创新化、大型活动主题化”。

四、结语

依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广泛参与,多方协调,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其育人功能,进一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个体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23).

[3]刘建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

[4]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04-05

[5]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

篇2

从参加的两次活动说起

笔者曾观摩南通英语学科的两个大型活动:2012年12月在海门市召开的南通市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年会;今年3月,由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在海安县海陵中学举办的南通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第二次教学观摩活动。这两个活动含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在海门召开的英语年会上,海门能仁中学教师袁婕通过一堂英文电影赏析课,展示了该校开设第二课堂的成果;在海安海陵中学的活动中,海陵中学编排了一场“海陵英才秀”的文艺表演,同样展示了该校第二课堂的喜人成果,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一位教师在海门年会上对海门能仁中学所开设的电影欣赏课的评价是:震撼、羡慕、难学。这样的评价,颇能代表参加这两次大型英语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观点和心声。针对此评价,笔者又做了个人的一些注解:震撼,是对所开设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的充分肯定;羡慕,反映了大多数一线同仁对英语学科开设第二课堂开始认同;难学,客观反映了一些英语老师在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在实施第二课堂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目的是借助此文对英语第二课堂进行重新认识,探讨解决第二课堂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认识,使第二课堂的功效最大化。

对中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再认识

部分英语教师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还存在的一定的偏差和疑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有何区别 普遍认为,第二课堂教学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如果说依据教材、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不是中考测试的范畴,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英语第二课堂正是英语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对课堂英语教学有效的补充。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时空上的自由性、参与主体上的主动性、目标效果上的全面性、实现方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和优势,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延伸和必要补充,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教师上课还是学生活动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动员者,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咨询者和参谋者,同时教师也担当着第二课堂活动中学习成效的评估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课堂由教师主宰和控制,即便是类似于“阅读与鉴赏”“影片欣赏”等形式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指导作用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归根结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第二课堂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如果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变成“第一课堂化”,如果学生们参加第二课堂不是凭自己的兴趣,而是服从于学校、教师的安排,那么第二课堂就失去它的应有之义。那种以教师的讲授作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会使学生丧失学英语的兴趣。

是否可有可无 在应试的大环境中,中考仍然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一些英语教师认为,第二课堂的内容中考不会考到,从这个角度看,“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第二课堂可有可无”。在这种观点下所开设的第二课堂,也大多流于形式,带有一些功利色彩。然而,开设英语第二课堂,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必然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此外,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以拓展学生诸多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是实施“大一统”的方式还是采用因材施教的形式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此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那种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而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和参加哪一项活动的“大一统”式的第二课堂,难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结果是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畏惧情绪不减,尖子生得不到更好地发展。第二课堂活动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用不同层次的形式和内容,给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自愿、自主为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和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如英文影视欣赏、阅读与欣赏等知识类课堂;辩论、演讲、采访等交际课堂;学唱英文歌曲、戏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表演类课堂等。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大显身手。

是否要考试或评价 恰当的评价能产生正效应,如发挥导向作用、反馈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激励作用等积极的效应。第二课堂的评价有别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它既要能对第二课堂的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又不能因设置了评价而增加学生负担。第二课堂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对学生最有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对第二课堂的评价时,应当贯彻“重过程,轻结果”的基本准则。“重过程”应当重视对第二课堂所设置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的评价:要看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有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看学生在活动过程表现出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看教师指导的方式与方法。“轻结果”指在第二课堂的评价中,不能过分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结果,因为第二课堂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粗放型的,教学内容是多元型的。

操作上存在的困难及应对

篇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要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已大势所趋。已逐渐开始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河南城建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参与第二课堂;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更好开展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其更好地开展更有意义的活动。

(二)意义

1、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利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有时可能会脱离实际,需要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工科高校。我们发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对课堂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轻松地找到具体的模型,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老师授课的困难,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和巩固知识之目的。

2、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看。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改变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其次,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样,学习就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

3、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造就合格的全面人才。第二课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话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具备合格人才的全部素质,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了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以问卷调查为主。在河南城建学院校园内对学院的部分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965份,通过筛选和逻辑校验,排除各种情况的废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541份,有效率为78.42%,基本符合问卷统计的一般标准,保证了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代表性。走访65人。座谈共100人,在一定范围内对其他调研方面的完善和补充。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理论分析等多角度结合的分析方法。

(一)样本概况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69.3%,女生占30.7%,样本整体男女符合河南城建学院实际比例;大一占41.5%,大二占35.4%,大三占18.9%,大四占4.2%;在专业分布方面,人文社科类占15.6%,理工科类占84.4%。

(二)样本分析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上,不了解的占39.1%,基本了解的占54.1%,非常了解的占6.8%。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呈枣核型分布,即处于两极(长期参加和几乎不参加)的学生所占比例均比较小(总计25%左右),而偶尔参加(38.7%)和经常参加(37.3%)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75%以上)。

对之前参与第二课堂的哪些活动上:社会实践的占30.0%;各类文体活动的占36.2%;创新设计型实验的占8.8%;其他活动的占32.2%。

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动因呈多元化状态。其中“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所占比例最大,占47.9%,其次是“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占34.3%;“培养兴趣、愉悦身心”占29.3%;“打发空余时间、娱乐”占14.6%。而“没什么考虑,随大流”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只占5.4%。

在参与方式上,通过社团参与的比重最大,占36.8%,接着通过班级组织参与课外活动,占34.2%,其次是社团活动和个人自发行为,两者总比例接近50%。此外,党团组织也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较为常见的渠道。

在参与时间上,在周六周日参与的所占比重最大,占51.3%;在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参与的比重也不小,占30.5%;而在节假日参与的最少,占18.2%。

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有13.1%的受调查者中认为自己对参加活动培养能力有明确的规划,有47.7%的同学在这方面不是很明确,这反映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认识。其余29.9%的同学具有加强指导其个人规划的需求,这是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领域。其余的少部分同学则没想过,无所谓。

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选择“完善了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最多,占43.6%。选择“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扩充了自己的人际关系”选项的同学数量基本相当,都在30%左右。

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协调共同发展的比重最多,占50.1%;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占37.0%;以学业为重,基本不参与占8.1%;只要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即使学习差点也无所谓的占4.8%。

在学校组织方面约48.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在发展校园组织方面现存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另外各有约64.2%的受访者认为是学生组织资源不够、学校与学生组织之间交流不足和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有约9.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当放权学生组织自主发展。

在对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的评价上:有13.2%的人认为做得很好;39.5%的人认为总体来说还可以;认为人需努力的占39.0%;不做评价的占8.2%。

这一结果是我们学校第二课堂的整体情况体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了解到了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整体情况和发展现状,也知道了我们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结果分析

第一,按照文科和理科的学科因素进行分析。很多情况文理学科基本相同,但有的方面有明显差别。在“之前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上,文科在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所占的相对比例要高一些,而理科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对比例较少;从参与原因来看,文科生“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对于理科生“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的作战比例较高;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生“有加强规划的需求”的比例最高,理科生对第二课堂“没有明确规划”的比例最高;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文科生各方面基本比例差比不大,但对于理科生“完善各方面能力和开阔视野”的比例较高;文理科之间的对比也反映了文理科学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上的不同,这也为以后河南城建学院更好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

第二,按照兴奋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文科男生在之前参与的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比例较女生要高一些。在参与原因上,文科男生“培养兴趣,愉悦身心”的较文科女生要高一些,而在“打发时间和娱乐”方面文科女生要比文科男生要高一些。在是否经常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上,男生“不是很经常”的比例要比女生高出一些。在关于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男生“有加强自己规划的需求”的比例要高出女生一些。

通过这些比较细致地对比,我们发现河南城建学院在文理科和男生女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的不同之处,男生动手操作的要比女生稍微强一点,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高校,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在参加原因上女生趋向于消遣,男生则趋向于兴趣的培养和身心的愉悦;在是否经常参与上,河南城建学院普遍都是“偶尔和不是很经常”,这也反映了河南城建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没有达到普遍性。在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河南城建学院同学基本上都能理性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学校的第二课堂的监管工作和政策的评价上,认为学校做的“还可以的和仍需努力”的占大部分,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在第二课堂方面得到了同学了认可,但有的地方还是可能做的不到位,仍需要努力。

五、结论与对策研究

(一)结论

1、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有强烈的需求意识,但对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了解不够,对自己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明确的规划。所以偶尔参与和几乎不参与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成才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压力,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以便更好的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2、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差异较大。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主体意识日趋明显,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获得群体认可的期望。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首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参与,都希望参与第二课堂能对自己各方面能有一个更好的完善,各方面素质能有所提高。从参与形式上,参与者并不希望第二课堂成为“组织者的游戏”或“精英的舞台”。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第二课堂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同时,在选择参加第二课堂的考虑因素时,多数的同学表示将首先考虑这项活动是不是对自己有意义,是不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这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趋势是在基本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追求自我实现为共同目标的多元化。

3、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更加自由,参加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趋于多元化,这反映目前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时有比较大的选择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第二课堂。同时,大多数同学认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渠道,都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南城建学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结交更多的朋友,强调应该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第二课堂,这也反映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选择更自由。调查还发现,网络在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部分同学认为网络适应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能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各种第二课堂信息。

(二)问题分析

1、参与和不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形成两个群体,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从调查情况看,有将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较少参加第二课堂,这和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目标是差距比较远的。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一部分学生骨干和一些社团组织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参与程度依然有待提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促进两个群体相互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增强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问题。

2、同学们对第二课堂的要求呈现多元特征,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进一步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希望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有不同要求,希望第二课堂进一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新情况,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资金比较缺乏,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有待加强。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来源途径有多种来源,主要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是主要途径。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颇有成效,基本摆脱了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充分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有利物质条件。

4、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中的学术科研活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河南城建学院的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基本和少有学生参与。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

(三)对策分析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学校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职能和关系,努力构建适应第二课堂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探索建立第二课堂发展基金,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利物质条件;进一步做好对第二课堂的规划和扶持,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重点地扶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动第二课堂稳步发展;健全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先进班集体评选,以及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奖励。

2、充分发挥院团委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整合第二课堂的组织和资源,构筑规范协调的学生课外活动工作体系。第二课堂这种学生群众性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随意性较强,组织性不够严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有效协调各类第二课堂组织,增强第二课堂组织的工作能力;注意和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的衔接与融合,使同学们自觉地实现学习书本知识和科技文化创新的结合;积极联合外界力量,寻求外部资源,开辟新阵地,助推校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要充分发挥精品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同学的活动热情与创作激情,提高参与度与覆盖度。

3、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具有自愿性、广泛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必须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切合学生的需求,放手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让缤纷多彩的活动竞相开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追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使活动真正满足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真正符合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既要重视参与者在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实际目的,又要重视参与者在发展个性、蕴籍感情、闲暇愉悦、人文关怀上的需要,形成自发参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氛围。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4、以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有效充实第二课堂的内容。志愿服务本身是一项提高思想修养,弘扬高尚品德的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所认同。调查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较高,对志愿活动的评价也很高。要充分凝聚和发扬志愿者精神,以志愿服务为锻炼平台,提升第二课堂的整体质量,以志愿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5、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和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广大青年学子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的便利工具,也已成为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运行载体和支撑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广阔平台,开创传统第二课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方式。针对部分同学反映的活动资讯无法获得的情况,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网站或网页,以此为媒介,开辟第二课堂信息传递的新途径,使内容能第一时间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要使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新型媒体互动性、同步性、及时性的特点相兼容,让每个参与者体会到互动式参与的乐趣。

篇4

摘 要: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开设的原则、已有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和初探,旨在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文秘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与探索

高职文秘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属于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目前,全国设有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达700余所。随着社会转型的日渐加速,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突出。这对高职文秘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高职文秘专业近年来却普遍进入发展的低谷,“从1984年开设至今,高等院校文 秘专业开设增长率逐年下滑,从76.11% 退缩到 10.45%”[ 1],其中,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秘书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对于促进文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第二课堂的含义

第二课堂指的是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 2]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用性、实践性、高等性、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3]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应始终贯穿实践性和职业性,学生完成学业时应成为符合企业所需素质的“准职业人”。“准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有:表达和沟通能力、领会和满足服务对象个性需求的能力、判断与执行能力、理解与洞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心态和调适能力。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潜移默化、丰富有效的训练和体验来实现,这些是第一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而第二课堂具备深挖的潜能。

二、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1 过于注重形式

当前每所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第二课堂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由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组织,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系部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硬性规定学生参与种类繁多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的结合性不够,专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这些活动,很难保持精力深化专业知识,不但不能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受到影响。因此,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2 缺乏有效的指导

有些高职院校直接放手让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相应指导,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创作演讲稿时多喜欢空洞地讲大道理,缺乏感染力;观点不鲜明,缺乏说服力;整体风格类似,缺乏个性。导致整个演讲呈现出理论有余、深度不够、感染力不强的局面,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育效果。

3 经费保障不足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必然有一定的经费支出。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场地、设备、经费、人员等多方面的保障和配合。学校的实训室、实验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等场地和设备在课余时间要能为学生开放,管理要灵活机动,为第二课堂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但是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经费供应不足往往会导致设备供应不足和指导的削弱,弱化了教育效果。

三、高职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开设的原则

1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第二课堂的开设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尽量缩短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时间,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根据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多方调研,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秘书的分工不太细致,秘书往往集文秘、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多种职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信息处理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娱乐性,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多开展能提升上述职业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

2 与第一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兼顾趣味

高职文秘专业的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学校学工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系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应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规划,按照资源优化的原则[ 4],按学期、分年级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和评价形式。在第一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第二课堂上,应结合专业知识内容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校内外实训等活动。两类课堂紧密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相配合

第二课堂想要收到实效,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促进第二课堂发展的激励机制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内容本身具有吸引力;二是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提高师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及时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应变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协调能力的培养等,对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跟踪、调查和反馈,总结第二课堂活动经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和管理使其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阵地。

虽然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可以不断下放“权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不断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活动中的自由,也可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加以科学的引导;也可以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趣味式、读书指导式等互动式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的求知 欲。总之,教师的指导和把关是拓宽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引导深挖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高职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与探索

一般情况下,高职文秘第二课堂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身心素质类,主要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发展个性,保持身心健康。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类,主要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势与政策宣讲、感动身边的人物的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公益活动类,通过学雷锋、三下乡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是文化素质教育类,以协会和社团为载体,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建立各种社团,如读书社、动漫社、文学社、吉他协会、舞蹈协会等;举办各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五是职业素质教育类,这是第二课堂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开展多层次的秘书技能大赛。开展从班级、系部、院级到市、省、国家级的各级秘书技能大赛,训练各种职业技能,展示职业形象,树立职业理想。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在校内定期举办单项的秘书技能比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汉字录入比赛、书法比赛、情景模拟大赛等,考查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同时定期举办综合类 的秘书技能大赛,两种比赛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效果很好。

二是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主要依托专业实践基地,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到秘书岗位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培训、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操守,使得“准职业人”符合秘书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使其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需求保持一致,为未来从事的职业打基础。

三是专业社团活动。专业学习型社团是专业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扩展,是学习和锻炼专业技能、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文秘专业可成立秘书事务 所、速录协会等专业社团,主要由文秘专业的学生组成,将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起来,既强化 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 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还 能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加一定的社会经验。

近年来,我院文秘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我院文秘专业精品课程《秘书实务》今年还成功入选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然而,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而言,实践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想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更大作用,应在经费投入、规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 方 胜.试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J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136.

[2 ] 刘晓凤.创新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 [ J ] .神州,2012(2):57.

篇5

本文从我校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学校应当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引入“学分制”来完善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课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面较低

我校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多年,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接受第二课堂活动,他们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额外的工作。部分老师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对待第二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个别第二课堂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原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有一定人数要求就可以正式开课。部分老师单纯为完成任务最多只愿意招收几个人,甚至有些小组只招收三四名学生就不再招生了。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学校总体招生数也就少,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对我校没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对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安排是否满意。多数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课情况与平时上课没有区别。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第一课堂没有讲完的,第二课堂来补。抱有这类想法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老师不开展兴趣爱好和文体方面的课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第二课堂知识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从现有的课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开设的是都是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老掉牙”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受不到新意,也就不想参与到其中去了。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

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觉得第二课堂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读书是家长要求来的,他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爸妈学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要学。所以,在学校里什么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第二课堂,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老师叫我来的,或者是学校安排之类的话,完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见。

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第二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造成了领导和老师对第二课堂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每周的上课教学才是主要的,是主业。第二课堂属于附业,甚至是负担很重的“负业”。第二课堂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

2、教师知识陈旧,不能主动学习

为了搞活第二课堂,各职业学校就应加强师资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的。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年长的原因,生理机能减退,精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低,他们不想学新知识;人到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家庭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大多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如果让他们参加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他们不愿意参加;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学校给他们很多担子,他们不仅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基本上担任了班主任,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如果让他们为了第二课堂而专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算是想学,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3、学生基础太差,求知欲不强,学校宣传不到位

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少人生目标。2013年我校一份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一半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影响了他们对第二课堂的学习。

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提升第二课堂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体现第二课堂的地位,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即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而且也应要求学校行政及全体教师也应全员参与第二课堂。

为了能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对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细则进行修订。应要求行政与教师一样上第二课堂,同时要拉开学校绩效考评各等级的差距,提高第二课堂在学校绩效考评的比重,修改第二课堂学生人数要求。

2、提升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

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现以纳入教师考核的必需内容,实行定期实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老师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大力推广和发展“双师型”教师。

3、引入学分制,多渠道宣传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能招收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相信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为此,学校应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招生,招好生,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要想做好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由于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管理细则不严谨,对老师评分人为性因素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席无人管,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即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实现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修满学分,学生可予以毕业。其中“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教学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合格,学生整个中职学习才合格。在具体考核中,为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与考核挂钩,如迟到或早退2次计1次旷课,旷课3次或平时表现被评为“差”则“总评”不合格,不能计入学分。这样,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第二课堂的宣传。加大宣传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看待第二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第二课堂的实施。

为了使师生更加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应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机会来宣传第二课堂工作。从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始,要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写进计划当中的显著位置。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就组织他们学习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相关内容等。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师生一定也能对第二课堂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这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彭巧胤 谢相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5期.

[2]《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党创新.《电子世界》.2012年第7期.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103-03

一、英语第二课堂的概念

英语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相对课堂教学或第一课堂而言。具体来讲,它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借助于传统或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一切英语课外活动。它具有集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为一体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第二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协作会话的活动形式自觉、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中,学习者要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被动记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现阶段,受英语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有不可逾越的困难。而第二课堂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将第一课堂延伸,多维度、多视角地帮助学生构建有益于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

2.语言磨蚀理论与英语第二课堂

语言磨蚀简称“语蚀”,是指双语或多语学习和使用者在接受语言教学或习得某种语言之后,由于此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退化的现象。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磨蚀的重要原因,如果外语学习者态度积极、动机强,那么语言磨蚀的速度也就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受到焦虑、自尊心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主动参与,学习兴趣乃至动机都并不强烈。相比较而言,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自愿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无疑减弱了学习者的焦虑心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在动机,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此外,英语学习频度和强度的不足,也是导致语言磨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语言学习环境下,多数英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接触仅局限于课堂,而且多为传统单项式的输入。学生在语言输入特别是输出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磨蚀。而第二课堂能通过英语角、各种竞赛等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取更多输入、输出英语的渠道,实现从语言习得到语言实践的双向交际。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情况,课题组对我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在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英语第二课堂,更有效地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1.研究设计

(1)调查的时间和方式。时间:2013年6月;方式:问卷调查法(随机)和个别访谈。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90份。访谈学生100人。

(2)调查范围和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分别占51%和49%。调查范围涉及6大系,20个专业的学生。

(3)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态度和看法。

2.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如表1。

注释:M11=如果在学校有英语俱乐部,我会非常乐意参加:M12=如果由我来决定是否上英语课,肯定会选择上英语课;M13=如果有机会去看英语电影,我一定会去;M14=如果认识学校里的英语外教,我会尽可能地找机会和他们说英语;M15=在英语课上,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回答问题;M16=在英语课上,我总是积极思考所学到的知识;M17=在英语课上,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立即问教师;M18=做英语作业时,我会非常认真地独立完成;M19=当英语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会留意教师的评价,并把错误改正过来;M20=我非常喜欢学英语;M21=我打算尽可能多地学英语;M22=学习英语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总体的英语学习现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薄弱的英语基础和极低的英语自信心。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远远高于态度和强度,这说明如果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学生仍有继续学习英语的想法。

(2)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态度和看法。调查以访谈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你参加英语第二课堂了吗?②你为什么参加英语第二课堂?③你一周参加几次英语第二课堂?④你认为英语第二课堂对学习有帮助吗?⑤你最喜欢什么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首先,在随机访谈的100名学生中,参加第二课堂的比例仅占35%。当问及不参加第二课堂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觉着自己基础太差,没有信心;其次,当问及35名学生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原因时,50%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大约30%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大约20%的学生回答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再次,当问及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频率时,79%的学生的答案是大约一月一次,很少学生能够保证一周一次的课外活动。当问及第二课堂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时,47%的学生认为丰富了大学生活,3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有21%的学生认为形同虚设;最后,当问及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形式时,87%的学生选择了休闲娱乐,19%的学生选择了项目类别如英语角等。

3.调查反思及进一步深化第二课堂的建议

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但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应具备自身的模式和特点。无论如何,第二课堂的根本出发点是考虑高职生的学习模式和特点,设计符合高职生特色的第二课堂形式、内容和评价体系。

(1)基于高职生以工具型学习动机为主的情况。第二课堂开展的内容应该多样化、广泛化,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讲,可以开设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如娱乐性的电影赏析;项目性的英语角、英语广播站、英语报刊等;竞赛性的英语演讲。而且第二课堂的内容设置应该呈现梯度变化,也就是从初级——中级——高级的变化过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应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外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发组织,比较松散。如果教师不参与到第二课堂当中,单凭学生的力量很难达到提升英语能力的效果,那么第二课堂就形同虚设。例如,英文电影赏析时,如果教师没有对影片的素材、背景及情节进行指导和点评,学生的理解就会停留在表层,理解肤浅甚至会曲解,很难实现赏析目标。

(3)第二课堂应给予硬软件方面的全力支持。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投身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教师的工作能通过多渠道如考核评价体系得以体现,也可以加大教师在第二课堂方面的培训力度,促使专项技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改善第二课堂的硬件设施,如引进英文图书和视频资料、拓展活动场地、完善多媒体教室、开发自主学习平台等。

总之,进一步完善内容、拓展新的形式、增加硬软件投入、细化评价体系,符合高职特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势必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素娟,黄万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7,(8).

[2]邓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篇7

1、明确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表演性艺术,其所具有的审美性与艺术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舞蹈教学使以严格、严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而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向使得其舞蹈教学更多的侧重于学生舞蹈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的培养,为学生培养终身性艺术爱好奠定基础。现代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此实现第二课堂学生舞蹈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作为非专业性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一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将学生兴趣培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的。

2、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的培养

2.1以舞蹈赏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的目标与目的,现代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中应以舞蹈赏析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舞蹈表演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的舞蹈赏析。利用多媒体技术舞蹈播放中的慢近、暂停等功能对舞蹈表演进行分解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题材、内容、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的了解与理解。另外,在舞蹈赏析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第二课堂学生缺乏舞蹈基础的现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舞蹈表演形式、基础技能、基础知识等教学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艺术审美培养奠定基础。

2.2注重学生基础艺术修养的培养,实现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目的。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需求,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基础艺术修养的培养。从文化知识积累、舞蹈理论基础以及舞蹈作品基本特征、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同时,通过舞蹈基础表现形式以及不同舞蹈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美感的体会。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艺术表现特点了解舞蹈艺术与舞蹈背景的关联,从审美角度出发进行舞蹈的赏析。例如:通过芭蕾舞、朝鲜舞、新疆舞等舞蹈形式的表现特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舞蹈赏析过程中,通过舞蹈特点、音乐特点了解舞蹈表现内容,提高舞蹈审美能力。

2.3以优秀作品观赏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优秀的舞蹈作品是创作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生活体会、社会背景理解等为基础而创作的作品。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代表其创作历时期的人文文化、能够体现舞蹈形式的民族与文化。在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舞蹈教室应加强优秀舞蹈作品、名品的赏析教学。通过优秀舞蹈作品的教学使学生提高观赏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舞蹈美学的兴趣。

2.4c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通过基础动作的训练、单一动作美与艺术的结合等使学生在镜面内观察自身动作、体会音乐与动作的关联,进而实现学生舞蹈美感的理解。通过基础训练、音乐与动作的联系等体会舞蹈艺术形式空间运动美感与音乐美感的结合,实现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的培养。

3、关于舞蹈第二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在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中,以学生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其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此避免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枯燥影响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非专业性教学的性质,以舞蹈赏析为基础、以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方式的改进为重点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实现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的。针对第二课堂舞蹈“赏析教学”与“美感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室还要加强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从舞蹈美的认识、理解入手,将舞蹈美感的把握与表现作为培养重点,注重非专业性舞蹈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兴趣培养与审美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实现第二课堂教学目标。为了避免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影响,在基础动作训练中,舞蹈教室应注重训练方式的改革。以兴趣培养为中心的动作训练方式为中心开展基础训练,实现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标。

篇8

当前,英语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实现了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它集图像、文字、图形、静态和动态影像为一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最快、最全面的资源。因此,各校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网络英语第二课堂,它包括网络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数字外语调频台以及网络语言实验室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第二课堂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束定芳认为“课堂之外的大量学习和实践是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1]。张忠德认为“中国成功的英语学习功夫在课外。”[2]王凤霞也认为“第二课堂可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某些能力与素质,并可以针对人才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配合第一课堂,达成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34]“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并由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式学习”,很显然,以上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第二课堂的理论方面,实证研究偏少,且主要关注的是第二课堂活动对普通学生的影响。对于网络第二课堂活动是否会给那些本来就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学困生参与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研究工具为有关学困生参与网络英语第二课堂情况的调查问卷,研究内容为基于网络多媒体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否会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研究对象是某中学高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是指其中考入学成绩英语科目(总分为150分)低于70分或平时期末考试成绩低于年级平均分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18份。问卷共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困生是否了解网络第二课堂活动(2)学困生对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3)学困生是否认为网络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学困生是否了解网络第二课堂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困生对网络第二课堂的了解度比较高,其中非常了解第二课堂的学困生占总人数的43%,比较了解的占21%,一般的占17%,不了解的占10%,完全不了解的占8%。可见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得较好,在学困生中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

2.学困生对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

(1)对于学困生是否愿意参加网络第二课堂活动

其中非常愿意参加的学困生占总人数的19%,比较愿意的占32%,,不太愿意参加的占11%,一般的占34%,完全不愿意的占4%。这说明网络第二课堂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形式对学困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2)对于学困生是否经常参加网络第二课堂活动

其中经常参加的占9%,有时参加的占58.7%,从未参加的占32.3%,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学困生还是喜欢网络第二课堂的,他们有参加网络第二课堂的主观愿望,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却因为部分活动如英语听力比赛、网络英语口语角等对英语应用能力难度要求过高而只好放弃。

3.学困生是否认为网络第二课堂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1)网络第二课堂对学困生的总体影响

其中网络第二课堂对学困生影响非常大的占27%,比较大的占45%,影响不大的占5%,没有影响的占9%,完全正面的影响占48%,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占38%,没有影响的占13%,没有人认为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也没有人认为有负面影响。这表明网络第二课堂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困生来说产生的是积极正面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网络第二课堂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开拓了有效的途径,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

(2)网络第二课堂是否有助于增强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中认为有助于增强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人数占77.7%,无助于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占22.3%,有助于增强对英语学习信心的占78%,无助于增强英语学习信心的占22%这两组数据的相似度非常接近。由此可见学困生普遍认为网络第二课堂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网络第二课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此项为多选题)

其中认为网络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听的能力的占68%,有利于提高读的能力占42%,有利于提高说的能力占38%,有利于提高写的能力占12%,有利于提高译的能力占5%。由此可见,网络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尤其有利于提高学困生听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特别是网络数字外语调频台所播放的节目给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听力世界,对其听力能力的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从访谈得知,学困生普遍认为网络第二课堂对他们写的能力和译的能力作用不大。

4.网络第二课堂是否有助于备考高考

其中认为有助于备考高考的人数占79%,无助于备考高考的人数占20.4%,由此可见网络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困生的考试成绩是有益的。高考是学困生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如果他们的成绩提高了,那么将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如果没有明显的进步势必会影响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5.网络第二课堂对学困生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复调;多声部;交往行为

前言

在此提笔,颇有感触,是因为在我人生的又一个求学阶段,我的西方文论老师张杰教授让我喜欢上了文学,认识了巴赫金和哈贝马斯。也正是因为对文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产生的浓厚兴趣和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强烈的使命感,从而想和各位读者来共同分享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浅薄见解,以此对我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指明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巴赫金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复调小说模式,进行分析和理论概括,在苏联、欧美以及近些年来的中国都有巨大影响。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概括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长篇小说的一个崭新的体裁变种――复调小说……我们认为,复调小说的创造不仅是在长篇艺术散文,即长篇小说的河床里延伸的各种体裁的发展中,而且在人类艺术思维发展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理论和方法的双重意义上讲,巴赫金在今天的广泛影响毋庸置疑。笔者在此想要特别强调的是,他就复调小说的“多声部”的平等对话特征,以及对各种对话关系的饶有趣味的描述,从文学评论的思想上说,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小说的主人公;然而他所提倡的以元语言学为基础的诗学研究以及我们后人对于该理论的方法论的思考,作为一种探索本身,也应该说是开辟新方法的重大建树,都会给人很多的启发,特别在本文中将要提到的关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更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研究价值,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相信这也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学者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最终目的。

巴赫金的话语分析,主要停留在文学语言的层面上。与巴赫金不同,哈贝马斯肯定了交往行为,他关注的是社会行为。交往行为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文学研究中,把文学文本看成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对话文本,是一个活的存在物。这个文本不是为了告诉后人(读者)什么,而是在与后人(读者)对话交往。而在外语教学中,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目的性的知识传授过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我们不只是在学习语言,还在探讨和研究语言。交往行为是双向互动的行为,在动态中对话交往,强调互动。

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分离与交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作用。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不言而喻。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因为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个性,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和积极性。但是每一种行为模式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说,行为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共存的、交叉的。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第二课堂)是相互依存,无法互相替代的。

1.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主要尝试

近年来高校中出现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思维、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兴趣爱好展开活动,而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设计形式多样、难度不同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实际在第二课堂,老师如同“导游”一般,给学生指明方向,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然而,真正的“风景”如何,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

众多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但无外乎就是以下几种:发展成熟的英语角,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内容多样的英语广播或者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表演,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或者进行不同形式的竞赛,比如口语、演讲、歌曲大赛,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以山东大学外文系为例,他们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演短剧,除此之外还有演讲、外语歌曲演唱等。江苏工业学院外语系的第二课堂则采用英语角、英文短剧表演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和模拟创建电子报刊等系列活动的形式。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我们学校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的一条开展第二课堂的道路。具体来讲,我们学院设立了自己的培训部,专门负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我们在每学期都有一次全校范围的英语风采大赛,由学生自编自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有歌曲、演讲、话剧表演、电影原声配音等;除此之外,有一支专门负责竞赛的师资队伍,来具体操作校内外的大学英语竞赛,比如:全国大学英语竞赛,CCTV英语演讲大赛和校内英语书法大赛等。可见,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形式多样,但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第二课堂的规范的评价体系,准确说没有一个教学大纲来指导和规范第二课堂。

实践证明,我们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这一教学模式是成功的。按照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我们是否可以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声部?那么,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否能够体现学生和老师间的对话?学生和老师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第二课堂是否产生了动态的交往行为与对话呢?

2.英语第二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与“多声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英语老师们正是授渔者。第二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应给学生以较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强化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把大学英语的课堂比作是个大网,显然第一课堂就活跃在这个大网里,而大网外面就是海阔天空的第二课堂。可见,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如同前文所说的导游,主要起指导和检查作用,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自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统筹规划、自己驾驭课堂安排。这样,在老师和学生中间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往。同时,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给以客观分析和研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又可以运用在第一课堂,长此以往,这种“互动”也能切实使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先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变化角色,教师应当成为控制者、组织者、评价者、鼓励者、参与者和来源,第二课堂正好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主进行交流,学生可以主动和老师交流和对话,而第二课堂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声部”,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或是擅长的“乐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尽力做到更好。那么,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担任“指挥”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配不同的任务,对每个“声部”所选任务给予建设性意见,指导各“声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还井然有序地使每个“声部”有力配合,最终奏出最完美的旋律。长此以往,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越战越勇”,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给了充分地肯定,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第二课堂的老师无疑也是听交响乐的享受。

3.目前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大的语言环境上讲,大学英语的教学还被四、六级牵着鼻子。从1987年至今,将近20年的时间,四、六级考试就像是一把尺子,除了量学生,还要量老师。虽然现在四、六级考试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高校取消了原来四级证和学位相挂钩的决定,但社会对于四级证的需求并没有下降。而有些高校四级改用新题型后,又投入了另外一轮的四级过关率的考验。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学英语老师将继续承担着“教书匠”的光荣使命,学生也回到了高中打勾划圈的时代。那么,学生和老师的应试心理也会与日俱增。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种无形中的杠杆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其次,从个体语言环境上讲,要开展第二课堂会受到高校各自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师队伍的制约以及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制约等等。应用语言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接触和接受该语言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采用第二课堂形式来补充第一课堂教学,但是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开展二课堂时,没有按照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实施,即便是目前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也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学生多了几种选择而已,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是老师为了急于求成,学生会丧失信心,甚至对第一课堂都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从第二课堂本身来说,还不具备成熟的语言环境,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希望老师们仔细斟酌。

结束语: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有其显著的优点和独特的魅力,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在构筑多维语言学习环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作为“多声部”的复调特征,印证了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个体特长得到了极致发挥,同时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对话,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的饱满热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到由于盲目随从,不顾现状,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内容和效果,必定会适得其反。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势在必行,但也要有章可循,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成功地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转化。

参考文献:

[1]胡壮,林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2]沈菊芬.浅议英语第二课堂[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

篇10

1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各具特点,从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看,实验教学因其严谨却略显模式化,第二课堂因其灵活却缺乏必要的深度和专业契合度,两者都未能真正发挥其全部作用。

1.1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1.1实验教学体系欠完善,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实验教学相对较少,并且没有课外实验教学相补充,实验设备闲置率高,也没有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结合的教学体系。同时各实验课程的开设或重复或者人为割裂的现象严重。实验教学不但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效果,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率和热情不高。

1.1.2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学习缺乏自主性

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教师主导整个实验进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未能有效贯彻,学生自觉培养实验技能意识薄弱。教师主宰实验,有利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进程,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授,但也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知识主体的作用。

1.1.3实验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缺少衍生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资源齐备,设备先进,但课程的时间安排欠妥,课外时间的开放程度不高,实验资源的使用忙闲不均。并且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仅局限于课程内模拟实验,模拟环境真切度不高,教学方式上仍是大集中的课堂操作,不能将学生的实验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衍生教学。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形式无法令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悟管理理念、学习管理方法、积累管理经验。

1.2第二课堂教学开展有待提升层次

1.2.1认识观念偏差,忽视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些高校认为,第二课堂的主体功能是活跃校园文化,而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能力育化功能。一些高校虽然对第二课堂的功能有所认识,但限于条件,并没有将第二课堂作为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导致了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严重脱节。

1.2.2载体欠缺创新,缺乏专业内涵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更多的集中在文体活动方面,与学科和专业相关的活动内容体现较少,将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学科发展有机结合的载体建设也未能实现突破,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往往缺少专业特点和内涵。1.2.3活动资源和设备受限,活动缺乏专业的品牌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发和自主的形式为主,不仅存在活动经费的限制,而且受到设备设施的制约,一些与专业教育相关的活动往往受到软件和硬件设施的限制无法开展,比如模拟软件、电子设备、场地等等,这让活动本身无法真正发挥实效,也大大降低了活动本身的吸引力。鉴于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加上两者各自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有必要对两者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结合是工商管理类人才技能育化的必然选择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使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中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而与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促成学生专业技能的育化。

2.1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为不断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各高校均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更新了软硬件,但先进的设备仅仅用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较低;同时高校第二课堂因为场地、经费分配、设备等的缺陷,无法进一步拓展。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使用实验设备和资源,为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实验教学更深的使命,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发挥了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推动实验教学发展。

2.2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是提升第二课堂内涵的需要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自发的活动,灵活但缺少规范,且专业结合度较低。而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改善第二课堂组织松散的局面,使得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培养逻辑思维、积累理论知识,为高校第二课堂增加了内涵。因为这种结合,专业教师和实验导师参与第二课堂的指导,让第二课堂拥有更丰富的专业内涵,提升第二课堂的层次;同时因为与专业特点的紧密结合,学生拥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将所学理论与模拟操作实践相互结合,提高了专业学习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2.3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建设人才培养载体的需要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以各类型的实验项目、课外课题、多层次的实践竞赛为载体,加强师生互动和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合作、交流与创新能力。[2]实验教学注重于以实验为工具代替教学,让学生自身培养动手解决困难的能力,但仍存在明显的教学痕迹。而第二课堂更多的是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参与机会,使学习由原先的被动转为主动,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从属地位,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本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两者的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的载体,也就是基于实验教学平台的第二课堂人才技能育化体系,这种载体既保有实验教学重理性思维的特点,也融入了第二课堂的灵活多样、兴趣点强的特点,更好的发挥了人才专业技能育化工程。

3构建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结合的学生专业技能育化载体

基于对构建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并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探求两者有效结合的途径,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育化载体。

3.1充分利用实验软件硬件资源,开展模拟教学活动

场景模拟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特定的实际工作环境,从而发现并解决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模拟谈判以及模拟招聘。师生可利用多功能实验室,仿真布置谈判环境,模拟招聘环境,开展各种场景模拟训练。二是模拟公司治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以及企业模拟经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测评软件、市场营销管理软件、TOP-BOSS企业仿真经营软件等,并配合相应课程,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使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化。三是模拟商业实战,将现实中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参数,以及企业的实际参数等输入计算机,学生可以分组成立自己的公司,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析公司当前的营运情况并做出下一季度的经营决策,在竞争中检验自己的决策并以此进行决策的改进。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模拟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战,在实验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

3.2充分利用实验软件硬件资源,开展案例分析竞赛

案例分析竞赛是将商业企业案例作为背景,在案例中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分析的教学活动,并采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开展:一是实验室、专业系与社团合作举办的案例分析大赛,将实验室的场地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效结合,大大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是实验室软件推广与竞赛相结合,这种方式旨在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比如TOP-BOSS企业模拟经营赛、ERP沙盘模拟等,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技能展示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其竞赛形式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外显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