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4-01 11: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得道多助”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某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板店乡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不断提升乡村品位,完善乡村功能,建设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文明有序的新农村。

板店乡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聚焦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全民动员,齐抓共管,集中开展村组道路、沟渠坑塘、房前屋后、家庭院落卫生综合整治。为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乡配备2辆垃圾收集转运车和一辆清洗车,配备1445个垃圾桶和152名保洁人员,集镇、行政村、自然村组全覆盖,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常态化和规范化。2020年累计清除柴草堆765处、垃圾堆385处、沙石堆22处、杂物堆**处,清理道路350公里。

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方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发动工作,14个行政村充分利用微信群、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9次,评选卫生标兵28人,环境卫生星级文明户420户,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2000多人,在全乡形成了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2

为推进我乡农村河湖坑塘水体专项整治,根据《XX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X农环组办〔20XX〕X号)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央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出的决策部署,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依据《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做好农村河湖坑塘水体及其周边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秸秆废弃物、牲畜粪便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工作,确保恢复农村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河湖坑塘中黑臭水体。结合我乡实际,从沿线沿路等重点区域入手,逐步深入到自然庄,切实改善我乡农村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解决农村河湖坑塘水体黑臭、污水乱排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五清一改”,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对全乡排查出的农村河湖坑塘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我乡乡乡水污染总体得到消除,河湖坑塘水体水质正常、水生态良好。

三、整治时限

(一)2019年3月7日----2019年11月28日(整治阶段)

(1)治理卫生死角,建立辖区内所有河道、沟渠、坑塘台账清单,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秸秆废弃物、牲畜类便、水面漂浮物,做到河道、沟渠、坑塘等区域干净整洁,水面无漂浮垃圾,岸边无垃圾杂物。

(2)开展水系沟渠清淤。彻底清理村内沟渠、涵管的淤泥堆积、杂草杂物和漂浮垃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持水体透明,做到村内无黑臭水体

(3)在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的基础上,根据河道、沟渠、坑塘所属区域位置,划分管理区域,分区域明确河道、沟渠、坑塘管理责任人,建立区域管理责任制

(二)2019年11月29日----2019年12月29日(验收阶段)

(1)实行日常巡查,禁止向乡村河道、沟渠、坑塘丢弃垃圾,排放粪便,形成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不断完善管护长效机制。

(2)在河道、沟渠、坑塘垃圾清理全面完成,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自行组织验收,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四、工作任务

1、清理河湖坑塘水体及其周边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秸秆废弃物、牲畜粪便及水面漂浮物。杜绝秋午二季秸秆禁烧后,秸秆被倾倒入河湖坑塘造成水污染,造成河湖坑塘水体黑臭。各村按照属地管理,进行逐河逐沟逐塘清理,不留死角。各村在2019年3月18日前制定农村河湖坑塘黑臭水体及周边环境治理年度计划,明确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整治清单、达标期限等。

2、加强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各村对辖区内规模养殖企业要求配套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畜禽废水和废渣实现综合利用,彻底解决畜禽养殖造成的水污染。对畜禽散养户要求污水不乱排。

3、进一步清理拦河渔网、围网、抬网、网箱养殖,加大排污口排查力度,杜绝乱设入河排污口。

4、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有序堆放,统一处理,禁止生活垃圾向河沟、塘坝内倾倒。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我乡成立农村河湖坑塘水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乡河湖坑塘水体整治工作。村两委按照包村分工,具体指导负责包片范围内的整治工作。乡环保所、水利站、农经站、畜牧站、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2)全面营造氛围。河湖坑塘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整治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全乡党员干部要积极率先垂范,并要将工作动员到村里,宣传到户内,落实到人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动手,户户参与,打一场全民参战的河湖坑塘整治战役。

(3)加强督查考核。为确保河湖坑塘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实行长效督查机制,由乡政府组织水利站、农经站、畜牧站进行不定期督查和最后的验收。

(4)

健全群众监督机制。乡政府设立公开电话、投诉信箱,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对河湖坑塘环境污染实行有奖举报,强化群众监督,推动陈年垃圾集中清理和河道、沟渠、坑塘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治理成果。

(5)

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网络等媒体及其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宣传,做到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群众了解河道、沟渠、坑塘整治对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的重要意义。

附件:

XX乡农村河湖坑塘水体专项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XX    乡党委书记

XX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组长:

XX

乡人大主席

成  员:XX    水利站站长

XX    畜牧站站长

XX   农经站站长

XX    XX村书记

XX    XX村村书记

XX    XX村书记

XX    XX村书记

XX    XX村书记

篇3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场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了班子会传达了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有关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场实际专题部署了创建、社区帮扶工作。同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场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科室、下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主抓,统筹安排创建日常工作。

二、统筹安排,措施得力

一是在全场上下广泛动员,使全场干部职工集中精力投身创建工作。二是结合场区实际,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职责,就中心城区包干区路段、社区帮扶点、交通志愿岗及东固片区均划片包干,并结合常态化时段、重点时段相应作出了值班安排。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我场制作安装宣传条幅3条,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2块,张贴禁烟标识5张;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对包干区路段沿街商铺50余户户主、帮扶社区安置房100余名住户进行了宣传,发放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宣传单,让他们主动了解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审的重要意义。四是认真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购买除“四害”消杀物品四种(500余元),7月份开展“日常消杀”3次。五是重点开展责任路段、帮扶社区的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清扫生活垃圾约0.02吨,清理小广告近1000条,粉刷墙面约200平方米,清理堆积杂物约0.05吨。六是安排交通志愿者16名,分时段值守。七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治理东固片区农村人居环境。

三、常态管理,机制长效

对“双创”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结合常态化时段和重点时段分别作出工作安排,平时由一名科级干部和一名一般干部对责任路段和帮扶社区进行日常卫生环境巡查,重点时段则全天候安排值班人员进行管控,已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全场干部职工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原则,组织和发动广大干群,集中对全镇19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确保在较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发生明显变化,努力营造清新、整洁、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

二、整治内容

1、美化街容街景。清理整顿镇区各类主要道路、小街小巷和各类空地上的乱停放、乱张贴、乱搭建、乱设摊、乱堆放、乱倾倒等现象。清理户外各类广告、路牌、招牌,确保不破损、不陈旧,内容文明、健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制止门前各类影响环境形象的不文明行为。

2、治理村庄(社区)环境。清理、整顿有碍观瞻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棚田舍,允许配建的农棚田舍要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保持外形整齐美观、周边无杂物堆放或垃圾堆积;对残垣断壁和有碍观瞻的临时搭建物进行清理和整改,抓好长效管理工作,促使村庄(社区)周边环境明显改观。

3、整顿市场环境。抓好镇区重点市场(五乡集贸市场、宝幢菜场)、村级菜场及市场周边的环境整顿工作,禁止乱停放、乱张贴、乱搭建、乱设摊、乱堆放、乱倾倒等不文明行为。加强市场内外秩序和环境卫生的动态管理。

4、规范再生资源(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废旧物品)回收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在指定区域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不得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各类市政公用设施、无法证明来源以及其他国家明令禁止的物品,不得污染周边环境、影响街容村貌。

5、墓区环境整治。规范群众丧葬行为,有效制止违规建坟和乱葬乱埋现象,抓好区域内公益生态墓园的规划建设和绿化管理工作;保持入园道路及墓区配套设施(停车场等)的畅通、整洁。

6、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收运系统,全面推行垃圾袋(桶)装化,各村按标准配备保洁员,购置环卫车、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并确保生活垃圾收集无滴漏、存放不暴露,及时收集至中转处。

7、强化建筑垃圾及渣土管理。加强建筑垃圾(含渣土)管理,清除各类道路两侧及空地上的建筑垃圾(含渣土)。渣土消纳必须取得主管部门批准,运输过程中必须按指定路线、时间行驶,在指定的地点倾倒,杜绝污染环境。各村要发动各方力量全面管控建筑垃圾及渣土的乱倾倒现象。

8、净化农村河道。建立健全河道的长效保洁机制,实现河道保洁全时段、全区域覆盖,做到水面无漂浮物(杂草)、河中无障碍物、沿岸无垃圾。

9、加强道路常态化保洁。镇区范围所有道路和村级1.5米以上道路全部纳入保洁范围,做到路面和道路两侧无垃圾、无卫生死角,并加强道路动态巡回保洁。

10、加强公厕的日常维护。检查维修各村公共厕所环卫设施,彻底进行公厕除臭、除污垢、除四害的“三除”行动,达到一日三洗的保洁标准;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公厕保洁员上墙公示制度。

11、严控污染源。对各村内的污染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工作,严格杜绝工业“三废”偷排漏排。加大“十小行业”环境卫生治理力度,重点查处证件不全、卫生不达标、“四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无证上岗和聘用职业禁忌人员从业等行为,严厉打击违规的不法经营户。

12、推进公共设施的查漏补缺。杜绝道路破损、桥头严重跳车及病路、危桥,确保交通安全、顺畅。做好各类公共照明设施的管养或监管工作,确保正常照明。做好公交站台、电话亭、信报箱、阅报栏、宣传窗等公共设施的维护工作,做到无污物、无破损。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准备、宣传发动(03月21日—03月31日)。制定五乡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各项工作;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整治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全民参与的活动热潮。

(二)调研部署、组织实施(04月01日—04月15日)。各行政村(社)做好辖区内环境卫生的调查摸底工作,集中对村庄内外环境卫生突出问题汇总梳理,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和工作进度;落实各村(社)环境卫生责任包干相关事宜,做到区域划分明确、人员职责明确、奖罚机制明确(具体要求见附件四);召开村级动员会议,对各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明确要求。

(三)集中力量、综合整治(04月01日—05月15日)。根据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实施意见和日程安排,通过治标治根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一个半月时间,集中力量对全镇内环境卫生进行专项整治,确保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消除,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四)整改落实、完善提高(05月16日—06月15日)。镇环境卫生督导组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各行政村(社)的“自查”、提前通知的“明查”、不定期的“暗查”的“三查”形式对各村进行督查考核,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真正做到环境卫生无盲点、无死角。

(五)考核巩固、常态管理(06月16日以后)

镇政府组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的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对各行政村(社)进行考核、评分和排队,对本次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此后,按照《五乡镇各行政村(社)环境卫生检查标准》,镇政府每月组织1-2次明查暗访,年底汇总后确定村级目标考核中环境卫生最终得分。同时,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镇村两级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

各行政村(社)、农村工作指导员根据《五乡镇各行政村(社)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日程安排表》(见附表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项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各行政村(社)要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高度出发,把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行政村(社)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制定方案,亲自安排部署工作,亲自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明确联村组长作为第二责任人,要深入工作一线,督促所联村和村干部开展工作,确保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村干部要切实担负起环境卫生主体责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取得实效。镇党委、镇政府成立整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钱帅鸿任组长,汪晓红、郑辉、庄琪、顾崎峰、张晓男、张力、胡超为组员,统一组织领导此次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胡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陈磊、陈建华、施巧灵、李孝华、汪益刚、李志勇、鲁国云、李志伟组成,办公室设在党委楼一楼。

篇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全省村镇建设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村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村镇建设改革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郭兆信副省长因有重要活动,未能来参加会议,作了书面讲话,全省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用心学习、用心把握,抓好贯彻落实。

今天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寿光市村镇建设现场,留下了深刻印象。寿光市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规划特色化、发展产业化、建设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城乡建设水平,全市城乡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也得到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刚才,潍坊、寿光、东营、莱芜、胶州等市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两年来村镇建设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年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建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村镇规划编制率显著提高。各地着眼于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村镇规划编制力度,两年中修编乡镇总体规划331个、村庄建设规划1.2万个。截至目前,全省中心镇总体规划全部进行了修编,详规覆盖率达50%以上,全省1221个乡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占乡镇总数的93%,4.4万个行政村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占行政村总数的61%,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率达到85%,有效指导了村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村镇面貌显著变化。20*年全省村镇建设投资690亿元,今年上半年村镇建设完成投资401亿元,同比增长9.2%。20*年,全省新建农村住宅3850万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1.7平方米,农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到20*年底,全省94.3%的村通了柏油路,99.2%的行政村通了客车,82.1%的村通了自来水,80%的村通了有线电视,10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深入开展了村庄整治活动,全省1.1万个村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小城镇规模显著扩张。到20*年底,全省有小城镇1314个,驻地人口达1289万人,平均每镇8744人,比2006年增加382人,其中中心镇驻地人口平均每镇2.67万人,镇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中心镇有99个,5万人以上的镇有7个。在全省46.8%的城市化水平中,小城镇镇区人口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近三成,为全省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建设系统立足省情,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各项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积极探索深化村镇建设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是加快村镇规划建设的根本保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先后在东营、青岛、淄博召开小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省里连续5年下发的1号文件都对村镇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近3年省里累计安排9600万元资金支持村镇建设,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村镇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泰安、莱芜、临沂等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建设。济南市从去年开始实施“城镇建设行动”,市财政每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代谢能力、综合承载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规划先行是加快村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规划是发展的蓝图、建设的龙头、管理的依据,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和促进城乡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公共政策。各级加大村镇规划资金投入,20*、20*两年省财政拿出2020万元支持73个县,用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有力地支持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东营市在村镇规划编制中,实行统一委托规划编制、统一组织规划评审、统一进行规划报批、统一安排规划补助的“四统一”的办法,保证了村镇规划编制的水平、质量。青岛市规划局组织开展“送规划下乡”活动,五家规划设计单位帮助所辖5市编制5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开阔了村镇规划编制的新思路,创造了新途径。莱芜市制定了《莱芜市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逐步构建起以城市、中心镇、农村新社区、基层居民点为主体,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三)改革创新是加快村镇规划建设的不竭动力。各地针对制约村镇建设的体制性、机制,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推动村镇建设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潍坊市对8万人以下的乡镇实施合并调整,整合资源,增强了小城镇建设的财力。寿光市对镇街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理顺市镇两级财政分配关系,增强了镇级财政统筹发展的能力。沂水、泗水等不少县通过成立村镇建筑工匠协会,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彻底解决了建筑工匠无资质、超资质施工的问题,保证了村镇建筑工程安全质量。诸城市以中心村为依托,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吸引周边村的群众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较好地解决了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断层问题。

(四)关注民生成为村镇规划建设的重点。各地把改善民生、保障农民权益作为村镇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利。从切实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各地把村庄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关心农民的一件实事、好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不仅让农村百姓直接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还转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了发展环境。青岛市从2006年起投入2910万元,在47个镇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工作,初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东营市统筹规划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把解决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全市投入资金1亿多元,组织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特困群众住房条件。

尽管全省村镇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受城乡分割传统体制的影响,相当部分市县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上,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村镇规划工作滞后。目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基本完成,但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率较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仅占10%左右,还有近4成村庄没有编制建设规划,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村镇基础设施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完善,承载能力较弱。村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村庄存在路不平、灯不明、垃圾乱堆、污水乱倒现象。四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力量薄弱,部分市县建设部门只有1-2人从事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部分乡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少,业务水平低。五是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据调查,全省农村居住危旧房的困难群众约有80万户,这部分困难群众居住的危房多为土坯房,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他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对整个村镇建设工作,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巨大,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妥善应对,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扎实推进全省村镇建设工作

我省村镇建设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省委、省政府把村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我省村镇建设工作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各级建设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文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里的要求上,切实把各项村镇建设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把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透,把各项应对措施制定好,把我省村镇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住房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尽管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国家已初步建立了相应的保障制度,并在不断完善之中。相对而言,农村困难住房安全问题凸现出来。前天,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在省委政研室和省建设厅联合上报的《我省农村住房和村镇公共设施安全情况调查》请阅件上批示:“我省农村住房和村镇公共设施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可将此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研究分析,争取有实质性的推进”,这就为我们尽快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引起各级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在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困难时,应统筹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按照“先五保、低保住房困难户,再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先无房、危房户,后其他困难户”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住房安居工程计划。要根据当地实际,既要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低标准先行起步,广覆盖满足基本需求,要区别不同对象和住房困难类型,分类指导,按照“旧房维修、危房翻建、无房新建”等不同类型逐户解决。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立足于农户自力更生,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建立政府补助、住户投入、社会帮扶的资金投入机制。

(二)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要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意见》,力争到2010年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着重抓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保留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编制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发展前景、生态安全等因素,科学划分撤并、控制发展、集聚发展等不同类型的村庄,合理确定小城镇和中心村的空间布局,构建人口相对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方便生产生活的村镇空间结构。其次,要加快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镇人口2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根据近期建设规划要求,以街区为单位,开展小城镇中心区、旧城改造区、商业街区、居住小区以及工业小区等区片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详细规划的全覆盖。积极开展小城镇主要街道、出入口、主要节点区域的景观设计,引导小城镇提升品位,突出地方风貌特色。各市要认真制定小城镇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年度编制计划,省厅将对各市上报的小城镇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项目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适当资金补助。第三,要加强村庄规划的分类指导。对于集聚建设的村庄,要编制全面详细的村庄规划;对于规划合并迁建的村庄,要提出限制发展的控制性要求,近期不能迁建的要立足解决村民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编制村庄近期环境整治规划。

(三)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一项农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得民心的基础工作。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各地要结合“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整治活动,抓好道路硬化,突出抓好排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供热、管道供气设施建设。要本着量力而行、群众自愿、适当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镇村延伸,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水平。要在重点流域抓紧规划建设工艺先进、规模适度、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所有小城镇都要配置垃圾收集和运输设施,逐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四)加快旧村改造工作。目前看,旧村改造工作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展,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动,这对加快农村城镇化,改善镇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临近城郊的村庄要积极与城区接轨,提倡建多层公寓式楼房;地势平坦的村庄,应把新区建设和旧村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把规划重点放在旧村改造上;地处丘陵、山区的村庄,要适合丘陵、山区的特点做好规划。改造中,要按照《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合村并点工作。在充分考虑节约用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集中配套等因素的基础上,要逐步合并那些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并且配套起来有较大困难的基层村。要学习诸城经验,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就业和创业。要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方便群众的原则,选择交通方便,位置适中,基础条件较好,有产业优势和教育、医疗资源的中心村为突破口,配套建设供水、排水、环卫、燃气、消防、防灾、邮政、通讯等基础设施,配置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社区警务、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服务设施,努力做到社区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五)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村镇建设是城乡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建设部门的重要职责。最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强化了村镇建设司的职能,增加了人员编制,具体负责拟订村庄和小城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镇、乡、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提出进城定居农民的住房政策建议,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组织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全国重点镇的建设等,职责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繁重。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的市县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但也有的市县管理力量薄弱,影响了村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不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任务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安排一些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充实村镇建设管理队伍。经济条件好的小城镇,除设立建设管理机构外,还应设立绿化、环卫、监察等日常管理维护队伍。要确保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经费开支,严禁出现以收代支、以罚代支的现象。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各级建设部门要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在安排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时,争取向村镇倾斜,提高村镇建设的档次水平,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六)加强村镇建设质量安全。“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村镇建设安全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广大村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立足防范,强化监督,切实解决各种隐患,扎扎实实地抓好村镇建设安全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工程质量安全、村镇抗震设防、消防设施建设三项工作。一是抓好村镇工程质量安全。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村镇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抓好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工作,逐步实行持证上岗。严格工程建设申报制度,健全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二是抓好村镇抗震设防工作。四川汶川地震中,很多农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农村抗震防灾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山东辖区内有些地方属于地震多发地区。根据抗震设防规范,我省需要全部抗震设防。切实做好工程抗震设防和现有工程的抗震加固,认真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综合抗震能力,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防灾措施。在农房建设中,砖混结构的应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积极推广使用框架结构及现浇板的使用,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减轻墙体和屋面材料重量,增强屋架、梁柱的牢固性、稳定性,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标准。三是抓好村镇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建设。各地在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时,要把消防规划作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编制。在小城镇道路布局中统盘考虑城镇防火通道布局的需要,保证大型消防车的通行。要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和消防避难疏散场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6

[关键词]农村人口风险;城镇化;农村建设;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1-0064-04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仍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再生产既面临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加强对转型期农村人口风险表现的归纳研究,探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与建议,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人口风险的涵义与分类

(一)农村人口风险的基本涵义

农村人口风险是指农村人口再生产过程中面临或遭遇的损失、损害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而言,就是农村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迁移或人口健康等面临或遭遇的损失、损害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里的农村是指广大的县域、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不包括城市。农村人口风险南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

(二)农村人口风险的主要特征

1.损害性。不管是婚配失调化风险、残疾化风险、老龄化风险,还是文盲化风险、污染致病化风险、贫困化风险,都可能使其遭遇一定的损失、损害或不利事件,具有损害性。

2.不确定性。按照当前条件,10年后农村人口发展的好或坏、利或弊、多或少、快或慢、获利或损失等情况,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变数太大,难以确定或者保证,具有不确定性。

3.可变性。农村人口发展的好或坏、利或弊、多或少、快或慢、获利或损失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具有可变性。

4.社会性。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人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反之,社会发展也需要人,离不开人。个人的、家庭的风险必然累及社会其他人员,因而具有社会性。

(三)农村人口风险的划分与分类

根据城乡二元结构理论,人口风险包括城市人口风险与农村人口风险两大类。进一步而言,农村人口风险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直接风险就是农村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风险,例如,婚配失调化风险、出生型残疾化风险、贫困化风险、老龄化风险。间接风险就是内部风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或者外部风险对农村人口再生产的影响,例如,外力型残疾化风险、污染致病化风险、农民失地化风险。

2.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就是适龄劳动力减少或严重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损失,例如,贫困化风险、老龄化风险、经济衰退风险、创新活力不足风险等。社会风险就是农村人口比例失衡而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损失,例如,留守化风险、文盲化风险、社会失稳风险等。

3.结构风险与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就是农村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儿童或男女比例不合理而产生的风险,例如,老中青比例失调、男女多少比例失调、区域人口不协调等,就可能出现结构风险。规模风险就是农村某一地区或某一阶段人口数量过多过密或过少过稀而产生的风险。例如,某一个城关镇承载人口极限为30万人,超过30万人就可能出现规模风险。

二、当前农村人口风险的主要表现

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农村人口再生产主要面临或遭遇以下七大风险。

(一)留守化风险

留守化风险就是留守农村的儿童、妇女、老人所遭受的自然或人为的侵害或损害。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风险。留守儿童既有男孩,也有女孩。留守妇女既有年轻妇女,也有中老年妇女。二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被拐卖风险。留守儿童被拐卖既有男孩,也有女孩。留守妇女被拐卖既有年轻未婚妇女,也有已婚中青年妇女。三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疾病护理、生活照料问题。

据权威部门统计,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全国在5000万左右,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惊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6万人,占所有农村儿童比重达37.7%,占全国儿童的比例为21.9%。

(二)婚配失调化风险

婚配失调化风险就是广大农村男多女少而导致婚姻匹配严重失调、光棍越来越多的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男多女少问题。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家庭劳动力需要因素等,偏男厌女,人为造成男女婚配失调。二是女孩大量外流问题。大量农村女孩外出打工,或者嫁给外地人,或者嫁入外地富裕村,或者嫁到城市去。三是“婚姻挤压”现象。剩男在同一个年龄组无女孩可娶之后,他就会去找下一个年龄组,一年一年往下压;本村本乡无女孩可娶之后,他可能去其他乡村寻娶;平原地区娶不到,他会到山区寻娶;层层递进,向下型挤压,区域型挤压形成“婚姻挤压”现象。

据调查统计,20lO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8,2012年为117.7,虽然经过努力但下降幅度很小,依然在高位徘徊,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会出现单身适婚男性大约3000万。

(三)残疾化风险

残疾化风险就是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因工作而导致的身体某部分残疾的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天然出生形成的残疾人逐年增多。包括视力残疾人、听力言语残疾人、智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几种情况。二是外出打工形成的残疾人越来越多。包括视力残疾人、听力言语残疾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与其他残疾人等几种情况。三是滥用药物也导致残疾化。包括畸形儿童、致聋哑、致失眠、致脑残。

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中国农村残疾人大约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0%左右。

(四)文盲化风险

文盲化风险就是因上学太远、学费太贵或读书无用论而变成文化盲人的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上学距离越来越远,学校越来越少,导致部分儿童无法就近上学而失学。农村教学点大面积缩并,导致中小学学校数量减少,上学路程越来越远。二是学费生活费越来越高,导致部分青少年弃学而外出打工。部分城镇中小学强调集中住宿、扩大办学规模,导致学生的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过高,不少学生因此放弃学习而回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三是认为赚钱重要、读书无用而过早弃学走入社会。少时不读书,等长大了则错过了读书长知识学技能的黄金时光。

据有关部门调查,流浪失学儿童逐年增多,目前中国流浪儿童已超15万人,这些近似文盲、半文盲的流浪儿童成为新的文盲大军。

(五)污染致病化风险

污染致病化风险就是居住地企业污染或外出打工而导致身体疾病的风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出打工从事严重污染工作而形成的污染性疾病,亦即职业病,如尘肺病、肿瘤、皮肤病、中毒、高原病等。二是农村污染企业对居住地农民的污染致疾病,如癌症村、肺病村、妇女不育村、聋哑村、黄牙村等。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同患有尘肺病的农民工大约有600万,实际上能够登记救治的只有10%左右,而病死率高达22.04%。

(六)农村贫困化风险

贫困化风险就是由于农业劳动力弱化或劳动力素质下降而导致贫困化的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农村基本设施的陈旧老化导致部分农民贫困化。包括农田水利设施、机耕道路、桥涵桥梁、村庄公共设施等,多年失修,惨不忍睹,无法使用。二是农业劳动力弱化导致部分农民贫困化。当前,很多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和老人,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劳动力明显弱化老化。三是劳动力素质下降导致部分农民贫困化。由于受读书无用论、重打工轻农工的负面影响,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逐年下降,个别地区十分明显。

据权威部门估计,农村贫困化与返贫困化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计划生育老人是当前主流和高风险群体,部分失地农民成为近年来新的贫困人群。

(七)人口老龄化风险

老龄化风险就是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养老方式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而青壮年越来越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导致农村必要的、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有名无实。三是传统养老习惯逐渐弱化,而新的养老模式尚未建立。生儿防老是农村最传统、最信赖的一种传统养老方式,但由于子女外出打工、常年在外、远离父母,赡养扶助成为一句空话。而新的养老模式如养老院、农村养老基金等尚未建立,导致农村一些老年人有病无人管的被动局面。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近2亿老年人口中约半数子女不在身边,缺乏精神慰藉依然威胁空巢老人。其中,农村家庭的空巢率已达到45%左右。

三、农村人口风险防范原则与主要对策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确保人口红线不突破。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现阶段中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同时坚持宣传倡导、依法行政与利益导向相结合,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坚决杜绝大月份引产。另一方面,要严格确保人口红线13.9亿不突破。“十二五”期间中国继续实行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严格执行,不得突破。

2.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进行局部性、结构性微调。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进行局部性微调的人口政策。缩短或取消二胎生育间隔时间限制;人口计划指标未完成的地区鼓励继续完成;降低收养领养政策门槛。另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进行结构性微调的人口政策。人口稀少的乡村、县市乃至大中城市,可以通过人口转移、迁徙加以协调平衡;男女性别失调可以鼓励或限制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协调平衡;区域性族别不平衡可以通过人口转移、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协调平衡。

(二)主要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全面了解农村人口风险。一是要全面认识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是基本原则,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人口过多时,可以实现计划性、限制性生育政策;当人口偏少时,则可以实现鼓励性、非计划性生育政策。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适时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局部性、结构性微调。二是要正确认识农村人口风险。农村人口风险是农村人口再生产过程中面临或遭遇的损失、损害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农村人口风险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损害性、不确定性、可变性与社会性等特征。要正视农村人口风险的不确定性,绝不能轻视农村人口风险的危害性。在一定条件下,农村人口风险可控可防,并非深不可测或者无能为力。

2.切实加强农村人口再生产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生育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生育健康率,减少和化解内生型残疾化风险。要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正确生育健康知识教育,使育龄妇女了解并接受正确的生育技术知识,预防和避免残疾化。要扩大乡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覆盖面,使孕妇能够就近检查和及时就医,减少和纠正残疾化。二是要加强外出打工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知识知晓率,减少和化解残疾化风险。县级劳务管理与安全监督部门要对外出打工者进行经常性安全知识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残疾化风险。县级工青妇机构要在输出地、输入地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和维权培训,使农民工学会和善于维护其合法权益。各级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展农民工伤及意外保险业务,完善受伤农民工的经济保障措施。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和化解污染致病化风险。要进一步加大对村庄周边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加重对村庄周边严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有效减少和控制污染排放,减少和化解污染致病化风险。要高度重视村庄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高污染危害意识和处理保护意识,建设干净美丽新农村,减少和化解污染致病化风险。四是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减少和化解文盲化风险。要进一步重视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要因地制宜地增加教学点,使孩子们能够就近上学读书。要鼓励和倡导读书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扭转风气。

3.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富饶家园,有效化解留守化风险和婚配失调化风险。一是要积极创新留守化引导和管理模式,应对和化解留守化风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基本监护制度,创设父母、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监护管理模式,有效弥补基本监护缺失和监护漏洞,减少留守儿童受害风险。要积极建设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与老人信息数据库,共同推进农村留守化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建立综合治理性别比失调长效机制,应对和化解留守化风险。要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各地要积极开展“圆梦女孩志愿行动”,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三是要进一步缩减城乡二元差距,积极化解区域人口失调化风险。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减少人口偏向城市流动的单极化风险。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城市化的新农村,逐步减少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差距,减少人口偏向城市流动的单极化。要东中西平衡发展,减少西部人口偏向东部流动的单一性风险。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东中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综合水平,提升中西部农村农业生产力吸引力,减少西部人口偏向东部流动的单一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