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范文
时间:2023-03-22 13:2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吐鲁番的葡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吐鲁番亦称“火洲”,夏天室外地表温度经常在70℃以上。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夏季漫长。而气候干燥、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恰恰是葡萄生长所渴求的自然环境,它为葡萄中糖分的积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葡萄的保鲜曾经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难题,要么把它作为酿酒的原料迅速处理,否则保鲜与贮运都会大大增加葡萄的商业成本。而吐鲁番的农民正是利用了当地的干热气候把鲜葡萄晾制成葡萄干,不仅解决了葡萄的防腐与贮存问题,而且还扩大了葡萄的市场范围。
吐鲁番地区的先民,选择了种植葡萄,将不利的自然环境转化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确立了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的产业,培育出了数百个优良的葡萄品种。如无核白葡萄、马、红葡萄、梭梭葡萄等品种。目前吐鲁番地区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多个品种,其含糖量达20%~24%,用它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居世界葡萄之首,被誉为“葡萄中的绿珍珠”。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至少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吐鲁番的晋代墓葬中,就出土过随葬的葡萄,还有绘着葡萄园的壁画。魏文帝曹丕曾感言道:“当其末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饧,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乎?”这段话如译成白话,就是在今天,也是一段很精彩的广告词。
2005年,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89万公顷,其中90%是无核白葡萄,约占同年新疆无核白葡萄种植面积的70.6%。这一年吐鲁番地区鲜葡萄的产量达到57.32万吨,其中无核白葡萄占54.76万吨,分别是新疆当年葡萄及无核白葡萄总产量的44.5%及78.11%。吐鲁番地区一直是我国葡萄的主要生产基地,年产葡萄干七八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0%,产品远销全国和世界许多地方。
2 000多年来吐鲁番地区生活的民族几度变迁,但是作为当地主导产业的葡萄生产和加工却一直在延续和发展。当地农民在葡萄的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乃至食用中,不仅形成了区域性特定的人工生态环境和景观,同时在民间也造就了与之适应的人文习俗和生活方式。
首先,在吐鲁番地区不论是城市、村镇还是农村到处都是搭着葡萄架的葡萄田园,绿油油的葡萄枝叶,严严实实遮盖着炎夏干热的田地,这就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又形成了架下凉爽的宜人空间,整个葡萄田园的温度也随之下降。而当冬季来临,葡萄藤落架入沟掩埋,田野便又普照阳光并接受霜雪的涵养。葡萄架随着季节的起落,在地面上构筑了一层过渡的保护空间,这种由葡萄棚架构成的田野、村镇和宅院景观,便成为吐鲁番地区的主要景观特征。
为了晾制葡萄干,吐鲁番地区的果农们几乎每家都要用土块修建葡萄晾房,条件好的人家会选择附近的荒山坡地修筑规模较大的晾房,一般农户则在自家宅院内居屋的房顶上,修建规模较小的葡萄晾房。于是,一种宅院内普遍带有假性二层小楼的民居便成为吐鲁番地区突出的建筑风格。这种用土块垒砌、四壁都有整齐孔洞的晾房,空气可以自然对流,悬挂在其中的鲜葡萄,就是利用当地的干热气流阴干葡萄中的水分,将鲜葡萄晾制成绿色的葡萄干。
利用上层通风便捷的条件在房顶上建葡萄晾房,是吐鲁番地区农民的创造,这种特殊的生土建筑,将家庭的生活与生产两种功能,以最为集约的时空距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首先是节省了土地,同时也便于管理。更重要的是房顶上多了这么一层建筑,对于下面的居室,显然是多了一层夏天遮阴,冬天保温的屏障,于是,不论是节能还是生活居住环境都随之大为改善,在吐鲁番地区这是非常珍贵的。
吐鲁番地区的每一户农家,都是非常珍惜生态环境的“葡萄人家”,他们是当地农村社会的组织“细胞”,也是社区最基本的生态单元。每个“葡萄人家”的构成大体相同,院内除了有与晾房结合的居住建筑之外,宅院内最大的空间便是从檐口向外架出的葡萄架。葡萄架下通常放置一张可移动的大床,相当于炕床,除冬天外,全家人都在上面吃饭、招待宾客和歇息。“葡萄人家”的宅院一般毗邻而建,院前有巷道和水渠,后院直接葡萄园,为了浇灌院内的葡萄,需要用毛渠从前面的大渠里把水引进宅院。夏天,当清凉的渠水娓娓地流过宅院,如同在院内安装了空调,不仅降低了院子里的温度,而且空气也变得新鲜和湿润。 “葡萄人家”的生产与生活围绕着葡萄的生长、收获周而复始地循环。每年,果农把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堆放到厨房的屋面上,作为全家生火做饭的柴草,也挑出一些枝条来编织一些篮、筐之类的生产或生活用具。葡萄采摘过后的葡萄叶,就成了喂羊的饲料,而柴灰和羊圈的圈肥则作为有机肥返还到葡萄田园。
在吐鲁番地区的农村中,葡萄除了直接食用、招待宾客、作为馈赠礼品外,农家还自酿葡萄酒,自制葡萄醋、葡萄果汁。在食用方法方面,有葡萄干抓饭、葡萄干泡茶以及葡萄干点心、麻糖等品类。现在吐鲁番市已是国家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近10年来, 葡萄类产品作为吐鲁番地区的旅游商品正在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系统地开发,如今,以鲜葡萄和葡萄干制成的葡萄系列产品已有240多种。其中无核白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就已被精制成绿、黄等多种葡萄干,还加工成巧克力葡萄干、酸奶葡萄干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此外,用吐鲁番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产品也有了系列品牌,如“楼兰”牌干白、干红葡萄酒,“红柳”牌雪莲和三花葡萄酒,都曾获得过全国酒类评比的大奖,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还有葡萄汁饮料、葡萄罐头等系列产品也同样十分畅销。凡是来吐鲁番旅游的外地游客,几乎都有求购真正的吐鲁番葡萄干和葡萄产品的要求,当地农民也把自家晾制的珍品葡萄干出售给游客,于是,在吐鲁番街头或旅游点上经常可以看到特有的民间葡萄和葡萄干交易商摊。
吐鲁番农村由于世代种植葡萄,农民与葡萄为伴、以葡萄为生,对葡萄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喜爱用葡萄藤蔓缠枝花纹和葡萄作图案,彩绘自家院落的大门,并用作建筑、家具或编织物品的装饰图案。说到农民与葡萄的感情,最令人叹服的莫过于体现在有些人家几代乃至几十代人共同护佑、培育同一株葡萄。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资料证明,仅吐鲁番葡萄沟农村的村民宅院内,成活100~500年以上的葡萄植株还有20多株,这些老态龙钟的葡萄藤,其根部所挖的圆形土墁直径有些已超过10米,但是还在年年抽发新枝,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的葡萄文化,由于载体不同,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欧洲的葡萄文化体现了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特征,突出了葡萄酒的文化内涵。而吐鲁番的葡萄文化是吐鲁番人民在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特定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乃至行为习俗休戚与共、密切关联、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传统特色文化。吐鲁番葡萄文化的本质是吐鲁番人尊重自然,自觉地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了人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种文化,已经从传统的产业文化演进为具有鲜明地域环境特征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明,所以,它是吐鲁番人民的伟大创造。
篇2
关键词:白加黑;道路改造;反射裂缝;防治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俗称白加黑),是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稳固处理后作为路面基层,加铺沥青面层,形成一种刚性基层与柔性面层相结合的路面结构。
近些年来,“白加黑”道路改造不断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建设投资。通过“白加黑”改造的道路,一般具有较长的设计使用寿命,但由于技术上和施工上的问题,实际改造工程存在一些未能完全克服或控制的质量缺陷,特别是路面反射裂缝,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路用性能。本文根据某城市“白加黑”道路改造过程和改造后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仅从技术层面探讨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一、反射裂缝的种类、部位与性状
反射裂缝是指下层水泥混凝土板的接逢或裂缝,由于温度和湿度的不断变化,及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在沥青加铺层的相应位置上产生应力集中和相对位移,继而产生裂缝,裂缝不断向上扩展,反射到加铺层表面形成反射裂缝。
通过对市政道路“白加黑”改造的路面裂缝状况调查发现,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可分为三类: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其它裂缝。横向裂缝的数量最多,基本上出现在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板的横向胀缝和缩缝部位,且多数贯穿整个道路沥青层横断面。其次是纵向裂缝,出现在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板的纵向接缝部位,且多数在新、旧混凝土板块的接缝处贯穿沥青层断面。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的形成均由基层混凝土板块的接缝引起的,均为反射裂缝。其它裂缝一般为短裂缝或龟裂,出现在沥青路面的任意部位、任意方向,在“白加黑”道路改造中发生的概率很小。当由基层水泥混凝土板的裂缝反射引起的短裂缝为反射裂缝,此外为非反射裂缝。
二、反射裂缝的危害
反射裂缝通常贯穿整个沥青面层断面,导致面层的开裂和剥落,丧失整体性;表面水沿裂缝下渗,沥青受水浸泡,粘接强度和耐久性降低;水透过基层水泥混凝土板的接缝或裂缝渗透到路基,降低了路基的承载力。最终都会造成路面破坏。
三、反射裂缝产生的机理与原因
反射裂缝通常是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裂缝处的竖向和水平位移所致。就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竖向位移产生的裂缝包括荷载型和非荷载型裂缝,水平位移产生的裂缝为非荷载型裂缝。
竖向位移是接缝、裂缝两侧板面由于车辆荷载作用和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在位移处对沥青加铺层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和弯拉应力,当剪应力或弯拉应力超过沥青面层抗剪或抗折(弯拉)强度,剪切位移超过其弹塑性应变时,或未超过其应力、应变,而发生疲劳损坏时,即产生裂缝。水平位移是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引起的水泥混凝土板的胀缩产生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在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加铺层的粘结力约束作用下,使沥青加铺层在接缝、裂缝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位移超过其弹塑性应变时,或未超过其应力、应变,而发生疲劳损坏时,即产生裂缝。
因此,横向裂缝是由竖向位移或水平位移或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双重作用引起的,纵向裂缝一般由竖向位移引起,短裂缝一般由水平位移引起的。
四、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首先主要从路基与基层水泥混凝土板稳固做起。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整体稳定性,消除不均匀沉降;保证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水温稳定性,削弱水泥混凝土板块的位移;处理改善接缝和裂缝,在沥青加铺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消除或削弱应力集中,同时防止地表水沿接缝、裂缝下渗,破坏路基和基层的稳定性。其次是改善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特别是低温稳定性(抗裂性能)与粘结性能。选择适宜的沥青加铺层铺筑厚度。据此,一般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路基、原基层处理
对路基、原基层实施补强。主要针对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弯沉大、断裂破碎、唧泥、沉陷错台部位,表明路基、原基层的承载能力不足。处理方法:一是对路基和原基层进行换填、压实,用低标号(一般为C15)混凝土浇筑补平;二是对路基、原基层实施压密注浆。可结合板底脱空一道处理,用水泥浆均匀注入,阻断地下水,填充空隙,提高其密实度、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抬高沉陷错台的板块,减小或消除错台。
2、板底脱空处理
一般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弯沉值大于0.15mm的为脱空板,板底需要注浆处理。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两侧的弯沉差小于0.05mm时,反射裂缝扩张缓慢;当接缝两侧的弯沉差大于0.05mm时,反射裂缝扩张较快,也需要注浆处理。
注浆孔的布设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大小、沉降与裂缝状况以及压浆机械、压浆压力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单块板宜采用梅花形布孔,沿板角布设,非脱空部位也要布孔,孔距板边的距离50cm左右。结合路基补强,钻孔深度需达到路基顶面,压浆管在原基层顶面处可设侧孔。注浆压力以2MPa为参考,以板周边孔、缝冒浆为止,停止压浆。注浆后的板块弯沉值检测应小于0.15mm,相邻板块接缝两侧的弯沉差应小于0.05mm,达不到的需二次注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更换新浇的水泥混凝土板块也需要钻孔注浆,原因是浇筑的新板块会发生工后沉降或板底脱空,与相邻的已沉降基本稳定的旧板块在接缝处产生沉降差或竖向相对位移。这是实际工程实践中改造后路面,因设计未考虑注浆而在新旧板块接缝处出现很多明显的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3、断板处理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的裂缝一般为贯穿裂缝,需要进行整块板更换。破除后进行路基、原基层处理,保留相邻旧水泥混凝土板的纵缝拉杆和横缝传力杆,没有的需钻孔植筋设置,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块。
4、接缝和裂缝处理
为防止地表水渗入水泥混凝土板板缝、原基层和路基,需要对接缝、裂缝采取清缝、填缝、封缝措施。无论纵缝、横缝和裂缝,均先进行切缝,清除缝内的杂物、灰尘,保证缝内无水干燥,然后进行填灌、防水、防渗处理。根据接缝、裂缝宽度选择填缝料,一般情况下10mm以下的缝隙用沥青乳或聚氨酯灌注,10mm以上缝隙用沥青砂填缝加聚氨酯灌缝。
处理改善接缝与裂缝的应力集中传递,扩散沥青加铺层所受的集中应力,一般采取在水泥混凝土板接缝、裂缝处铺设玻璃纤维土工布(或格栅)、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改性沥青油毡和防裂贴等。这些方法均采用了柔性材料,能够降低水平位移产生的拉应力传递,在工程实践中防止反射裂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扩散竖向位移产生的剪应力和弯拉应力集中作用不大,这应该是目前“白加黑”道路改造后沥青路面在接缝处出现许多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善和消除竖向位移及其产生的应力集中才是目前防治反射裂缝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上述从路基、原基层着手降低竖向位移外,如果在接缝处将柔性材料更换为刚性材料,或在柔性材料下增设刚性材料,刚柔结合,能同时起到扩散水平和竖向应力作用,消除应力集中现象,应是防治反射裂缝的有效选择。
5、改善沥青加铺层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粘结性能好,即黏度或稠度大的沥青;采用塑性好,即低温延度大,抗开裂性能好的沥青;采用掺加混合料的改性沥青或SMA。
一般的情况下,沥青加铺层位于接缝处承受的剪应力和弯拉应力,随着加铺层厚度的变化大致呈线性变化,加铺层越厚,其应力越小,但是达到临界厚度以后,加铺层厚度对弯拉应力的影响不再明显。依据工程实践经验,厚度一般掌握在9cm-15cm比较适宜。
五、改进建议与总结
综上所述,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道路改造中,防治反射裂缝的意义重大,要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在设计方面,要对原路面破损的成因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深层次的分析,为材料组成设计、结构组合与补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根据文中所述提出两点建议:1、无论是新浇水泥混凝土板还是旧板块,都需要对板底、原基层和路基进行注浆,减小位移量。2、为防止接缝与裂缝处应力、应变集中传递,在接缝、裂缝处铺设刚性材料应力吸收层,扩散应力与应变。
上述两点改进建议是在工程实施中经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后得出的,仅供参考,需要经实践检验、试验,以便确认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葡萄枝条 制粉机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24-01
新疆最富集光热资源的吐鲁番盆地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70天,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200小时,再加上悠久的绿洲农业文明历史等条件,形成了葡萄、哈密瓜、葡萄干加工等独具特色的产业。?同时由于吐鲁番市具有开春早、气温回升快的特点,在开展农区畜牧业,尤其是为牛羊育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1 使用葡萄枝条制粉机的背景
新疆吐鲁番市葡萄种植面积达3.4万hm2(51万亩),每年农牧民要对葡萄枝条进行6-8次的修剪。成年葡萄树每亩一年可修剪出400kg左右的葡萄枝条,全市年产葡萄枝条20万吨左右。修剪下的葡萄枝条嫩软部分用来喂食牛羊,硬干部分均被堆放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当柴火使用,不仅没有其它使用价值,存放时间久了还极易引起火灾。
近年来,由于吐鲁番市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退粮还经、减棉增效”战略,全面发展高效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但是,随着粮棉作物逐年减少,造成了农区秸秆饲草大幅度的减少。尤其是在实施退牧还草政策后,牛羊只有圈养,养殖大户牛羊育肥的饲草料的来源减少了,大多数养殖户都从外地购买草饲料,大大增加了牛羊育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吐鲁番市畜牧业的发展。
使用葡萄枝条制粉机,可有效利用葡萄枝条资源,变废为宝,减少牛羊育肥成本,解决牛羊育肥饲草短缺的瓶颈问题。
2 葡萄枝条制粉机工作原理
葡萄枝条制粉机是一种实用新型的气流旋切制粉机。基于多功能粉碎机和滚筒机的工作基础研制成功。由风力输送,由引风机、揉搓刀、粗粉室、旋切刀、风流室、圆锥筒等装置组成。以高速撞击、旋切形式的方法将葡萄枝条加工为粗粉和细粉,利用风能一次成粉。产品细度可在20-325目之间任意调节,是一种多功能制粉机械。
该机适用面广,不仅可以加工葡萄枝条,还可以将小麦、黄豆、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加工成粉末。
3 预期效益和前景
3.1 过去每亩葡萄的嫩叶和细枝条每年只能喂养1-2只羊,使用葡萄枝条制粉机精细加工粉碎后,粗硬的枝条也可以作为饲料,1亩葡萄地修剪下的葡萄枝条加工后可供4只羊饲用,大大提高了葡萄枝条的利用率,降低了牛羊育肥成本。
3.2 食用经过葡萄枝条制粉机加工后的饲料,1只羊整个育肥期可节约育肥成本126元。食用普通购买的饲料,1只羊整个育肥期间(90天)需投入资金216元(1只羊每天食用饲料2kg,以饲料1.2元/kg计, 2kg×1.2元/kg×90天=216元)。食用经过葡萄枝条制粉机加工后的饲料,葡萄枝条加工费0.5元/kg,可节约育肥成本216元-2kg×0.5元/kg×90天=126元。
3.3 使用葡萄枝条制粉机将葡萄枝条变成饲料,在葡萄枝条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形成一套新型、实用、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葡萄枝条及农作物秸秆加工流程,结束多年以来牲畜饲料加工只吃“软”不沾“硬”的历史。将是吐鲁番市饲料加工机械化历史上一次突破性的变革,并能有力促进吐鲁番市畜牧业、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建立于1976年的新疆鄯善葡萄酒厂(吐鲁番楼兰酒业的前身),不仅创造了垄断新疆70%以上甜葡萄酒的佳绩,也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干型葡萄酒生产厂家,2002年,公司在香港上市。然而,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使该企业遭遇了两次重组、上市、退市的震荡。
2007年4月,浙江商源入主,久经磨砺的楼兰酒业踏上了再次复兴之路。为楼兰倾注了一生心血和理想的总经理陈新,五年前抱憾离去后再次被商源请回了楼兰,从吐鲁番楼兰酒业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新楼兰的高端市场战略实施的如何?
量身定做的文化营销
经过风雨洗礼的楼兰酒业内敛而低调,其高端市场的定位也不同于其他同类的企业,动辄就挺进全中国。
“最近一两年我们不会考虑在全国大规模做市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楼兰一直坚持‘伤十指不如断一指’的市场经营思路。”楼兰酒业总经理陈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诠释楼兰的策略:“我们现在主要做好两个市场,一个是新疆,一个是浙江。浙江有商源强大的网络支持,问题不大;新疆是楼兰的传统市场,有品牌基础。在新疆来讲,楼兰就是长城,就是张裕,是著名品牌。现在是第三的位置,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两年之内恢复楼兰第一的市场地位。”显然,楼兰酒业逐步稳打高端市场的策略,有自己独特的角度,而要想在两年内恢复楼兰在新疆第一的市场地位,还是颇具挑战性的。
记者了解到,在楼兰酒业打造高端市场的策略中,“销量第一”不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他们将重点放到针对高端客户群而设立的独特文化营销,通过文化、政治、经济乃至思想的纽带把高端人群聚集到楼兰的周围,不是靠一两个户外广告或者电视轰炸。
楼兰酒业的文化营销其关键是,通过精神层面上的纽带来影响高端客户群。而这个精神层面的纽带是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楼兰文化。理解这个文化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大西域的概念;一个是吐鲁番的概念。大西域的概念,即从楼兰古国、丝绸之路等大西域的范畴寻找楼兰葡萄酒的根,这是文化方面的;另外一个从吐鲁番这种地域的概念,来区隔楼兰的品牌个性。陈新告诉记者:“我们从来都认为,吐鲁番就是吐鲁番,而不会与其他产区牵强附会。”
楼兰葡萄酒,高尚生活的元素
以大西域文化概念为契机,楼兰酒业紧紧抓住楼兰古国、丝绸之路等地域文化要素,于2008年投资300万元,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建立起了近1000平米,以葡萄酒为主题的会所――野马俱乐部。其中最有特色的要属充满浓郁西域风情的藏酒窖,在1000平米的酒窖内,储藏着世界各个产区葡萄酒超过3000种,分为储酒区、展示区、品酒区、评酒区和会议厅等5个功能区是目前新疆乃至西北5省最大、最专业的葡萄酒主题会所。
“山洞顶上和周围的装饰古朴,的钟乳吊顶,四处直立的木桩,墙壁上有几幅剥落的壁画,角落处风烛残年的老树根,旧时马车的轱辘,几个小隔段的房间,给人一种迷离梦幻的感觉,不经意地告诉了我们这里蕴藏的不仅仅是葡萄酒,还有楼兰国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这是楼兰酒业野马俱乐部酒窖的内部情形。按楼兰酒业品牌总监田雷的理解,这个俱乐部是楼兰酒业发力高端市场的一个起点。
从2008年正式开放到今天,俱乐部先后组织了由各行业的高层人物、政治家、艺术家、文艺界、军界参加的品酒会、画展、诗人聚会等活动。虽说是品酒会,但在这里品酒的色彩淡了很多,物欲的享受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更多的是高端思想的交流和精神层面上的享受。 “大家在讨论艺术、享受雪茄和葡萄酒文化的同时,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讲讲酒,艺术与酒、酒与诗歌、酒与雕刻等,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总经理陈新如是说。
对于楼兰酒业来说,来自各领域的高层人士不仅仅要了解楼兰酒文化,更要认知楼兰酒,进而以个人在本行业的影响力去影响一大批人群加入到楼兰的消费行列。但显然,这种了解和认知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不间断地来感知楼兰酒文化。
涅重生,楼兰变身刚起步
如今的楼兰酒业在经历了曲折坎坷之后,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属于自己的高端市场。包括为高端客户群打造的以葡萄酒为主题会所、充分挖掘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等一系列的挺进高端市场的措施,只是楼兰酒业实现华丽变身的小小起步。
在经过各种磨难的洗礼之后,他们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踏上新征程:今明两年楼兰酒业将投入600万元购买1000个橡木桶,用于生产高档葡萄酒,投资800万元建设楼兰文化展示中心和酒窖。为了有计划地稳步推进楼兰品牌建设,明确品牌定位和品牌理念,楼兰酒业已确立了公司的品牌发展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的五年和十年的品牌发展规划――到2013年公司主要产品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产量规模达到5000吨,成为国内知名的葡萄酒企业,产品覆盖多个区域市场,产值预计达到3亿元。
相关链接: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楼兰酒业不仅有神秘的西域特色文化,且其所在地也有3000多年葡萄酒酿造、种植历史。2004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地出土的距今1700年古墓壁画中,《庄园主生活图》的下角画有一块葡萄地,画面再现了葡萄酿酒从榨汁到发酵的全过程。
在原葡萄种植方面,楼兰酒业传承了吐鲁番埋藤过冬的种植方式,并聘用具有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土生土长的吐鲁番葡农来种植葡萄。在他们悉心照料下,使这几款原产世界知名葡萄酒生产地区的酿酒葡萄名种,在楼兰葡萄种植园内适应性极佳,再经过楼兰的适当改良之后,每种葡萄品种又在原有品质的基础上释放出低地葡萄酒独特的风格和品质。不仅如此,楼兰酒业所在地吐鲁番还具有绝佳的地理优势。吐鲁番位于海平面下155米,被誉为中国第一盆地,也是闻名全国的葡萄酒主产区,1979年即被国家确定为西北地区惟一的葡萄商品生产基地。
篇5
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葡萄。
风景秀丽的吐鲁番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而且到了每年的5月份,葡萄沟就会盛产杏子,而到了七八月的时候,葡萄就全部成熟了。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有布依鲁克河,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鲁番市的旅游胜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三)提升品牌层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品牌化进程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吐鲁番地区要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认证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进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农产品营销,通过准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将特定消费群体从众多消费者中区分开来,使相关的宣传、促销等品牌营销策略更好更顺利地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工作不可能由分散的农户负责,需要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加快营销渠道的建设由于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者自身素质的原因,产品的品牌意识总体不强。这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维护、推广工作。因此,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教育,提高素质,使他们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农民有了品牌意识,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对农产品的种植,筛选,加工、销售各环节加以关注,长期下去产品的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自然会提高,就会形成了自己的无形价值。随着各种农产品信息网站的建成,农业市场信息在各大网站、电视、期刊、报纸、广播等传媒上进行广泛传播,农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间渠道。同时,现代大型连锁经营超市的涌现,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有了很好的途径。与各大农产品专业网站和连锁超市展开合作,有利于占有市场的有利地位,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吐鲁番地区应着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革农产品交易方式,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的超市经营和连锁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通过渠道创新来促进农产品品牌营销。
五、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策略在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资源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吐鲁番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优势农产品品牌,提高主导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品牌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和资源中,继续品牌集中的趋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在吐鲁番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客观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建设创新农业企业,坚持以“品牌营销”战略,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快速提升农业产品扩展能力,促进吐鲁番地区农业整体上水平。品牌是产品身份的重要标志,是进军国内外市场、吸引消费者最为有效的通行证。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
(一)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引领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专注于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一要搞好规划布局农业,科学规划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吐鲁番市以加强培育葡萄、葡萄干和葡萄酒产品品牌为主,兼顾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托克逊县以培育特色林果品牌为主,兼顾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品牌;鄯善县以培育哈密瓜、葡萄酒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品牌为主,兼顾发展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品牌创建要分步分层推动,建立梯次推进的品牌培育机制。以现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为第一梯次,向全国品牌进军,加快提升拓展;以现有新疆名牌产品、着名商标、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为第二梯次,向地理标志、中国农业名牌进军,实现重点突破;以现有商标为第三梯次,向新疆着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进军,大力培育发展;以现有优势特色产品为第四梯次,向注册商标、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进军,加大创建力度;三要加强引导扶持,引导支持企业按产业带培育品牌,跨区域整合农产品品牌,力争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主打品牌,做到培育“优”,扶持“强”,防止“乱”,突出“好”,使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之间相互促进,上拉下推,共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品牌培育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力强的吐鲁番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名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吐鲁番地区特色农业大区面积的增加。发挥吐鲁番地区农业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不断提高民族品牌推荐报告机制和自治区级品牌评价管理方法,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品牌识别和评价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以品牌质量评价和社会评价,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品牌动态管理机制。政府要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关键,挑选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重点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把握层次,梯次推进,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帮助农产品品牌建设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确保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制度,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出疆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
篇7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发展模式 ; 吐鲁番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urpa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alyzes the facing Turpan in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sues, trying to straighten out the idea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y, space, public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n put out the development mode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 Turpa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1、城乡布局现状
吐鲁番地区包括一市两县,即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共有32个乡(镇、街道、场)、166个行政村、51个社区。2011年,吐鲁番地区总人口达到63.19万人。从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看,吐鲁番属于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州。地广人稀,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吐鲁番绿洲是全区人口密集区域,而广大的区域则是荒漠戈壁等不宜人居的地貌环境。目前城乡布局呈现如下特征:
(1)城镇布局依绿洲而定,山区和荒漠城镇数量少
吐鲁番地区绿洲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特点。城镇布局也遵循这一特征,表现出在绿洲区域相对集中,而在山区、荒漠区等地数量少的布局特点。城镇大多数聚集于天山南麓绿洲区域、吐鲁番盆地中部区域,绿洲水土条件较好,城镇密度相对较高,集聚了绝大部分的乡镇团场,而南部戈壁和荒漠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只分布有少部分的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矿城镇,城镇数量较少,城镇分布稀疏。全地区平均597平方公里绿洲面积上仅有1个乡镇,乡镇平均人口不足1万人。
(2)城乡差距较大,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2011年,全年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3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155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3%,吐鲁番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城乡差距大,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3)城镇布局的道路指向性明显,主要沿交通干线集聚
吐鲁番地区城镇布局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道路集中性特征。吐鲁番地区境内内铁路、公路干线网对城镇布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西走向的兰新铁路和312国道是吐鲁番地区的城镇集聚区,在这条交通走廊两侧汇集了地区几乎70%的乡镇。 并且乡(镇)与县城之间、乡(镇)之间交通距离较长(大部分距城区30公里以外),集镇空间结构多数仍处于沿路一字拉开式的“马路经济”的低级阶段,乡(镇)政府所在地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市,基础设施缺失,对周边农民吸引力不大,起不到带动乡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镇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吐鲁番地区由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城乡建设资金投入差距、管理体制等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城镇缺乏支柱产业支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狭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且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图1城乡收入变化对比图
(2)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力较弱
吐鲁番市中心城市地位不强,城市首位度的优势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其周边县的辐射力和影响不大,在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心龙头作用不突出。吐鲁番的经济实力总体偏弱,从总量上看,2012年吐鲁番市生产总值66.52亿元,财政总收入6.59亿元,进出口总额1784.8万美元,分别只占全地区总量的27.27%、26.05%、和51.59%。从增速上看,近三年吐鲁番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6%,比地区年均增长水平10.87%,低1.3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落后于鄯善县,与托克逊县持平。从产业发展能力看,其他县、乡(镇)分别依托不同类型的优势资源,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主导产业,使得市、县、镇间的产业关联度较低,城市辐射影响力尚未超过所在绿洲范围,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3)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供需缺口较大,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匮乏,没有形成配套,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农村安全饮水通村率仅达87%,自来水普及率93%,公路通村率98.3%,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覆盖率为“零”。村村通的道路路况差、等级不高。地方财政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不大,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的投资模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大。
三、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策略
1、产业一体化
坚持以葡萄产业发展为骨干,创建政产学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科技价值链与产业价值链的融和,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带动城乡各项产业发展。延伸葡萄产业的产业链,加强葡萄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葡萄新品种培育、葡萄营销、葡萄酒加工、葡萄籽利用等项目,提高葡萄产业的附加值。
产业协调错位发展。推进和延伸吐鲁番地区形成了石油化工、煤炭、无机盐化工、金属冶炼加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地确定乡村发展方向和规模,推动工业向重点城镇集中,鼓励农村具有特色的第一产业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手工业。
2、空间一体化
鼓励城镇发展,引导人口转移。鼓励农村居民向重点城镇集中,适度进行村庄撤并,通过设施优化配置引导农村居住人口适度积聚。突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富民安居工程建设,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进“两流转”、“三集中”和“三保障”。以农村劳动力与人口流动、转移为突破口,实现城乡互动的发展。以快捷的交通联系,新型农业产业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支撑,弥补城乡空间的刚性融合。
3、公共设施一体化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使城乡居民在就业、受教育、卫生、医疗和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平等的政策和机会。以基础教育、社区医疗卫生、文化活动设施为重点,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设置城乡一体化建设试验区,实现城乡共建、设施共享、环境共保,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积极引导,加大村改居工作步伐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为吐鲁番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4、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加大对村庄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居住生活社区化,形成农村社会新风貌。
5、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
加强综合整治,农村连片整治,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乡村风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强化农村作为生态本底的作用,突出城乡空间特色差别,保持农村自然生态风貌,引导农民进行庭院绿化,保留区域内生态廊道,防止生态绿地碎片化,城市建设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高度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发展格局。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吐鲁番地区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吐鲁番地区实施城乡一体化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发展模式应结合吐鲁番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总结了不同模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途径。
1、“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
目前吐鲁番市的葡萄乡、亚尔乡,托克逊县的夏乡、鄯善县的辟展乡都属于城市边缘区类型,这类型区域最为理想的模式是进行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城市边缘区的村镇划归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消除政策管理中的人为障碍,把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市民身份,按照统一的城市发展规范进行管理。在近期,如果行政区划调整一时难以实现,可考虑先从居民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着手,取消城乡居民在城市就业的户口等门槛限制,在供排水、道路、生活设施等方面与城市统一考虑,在建筑等领域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一体化建设。
2、工业园区带动发展模式
吐鲁番地区现有大河沿、七泉湖、鄯善火车站等独立在中心城市之外的工业园区。这类型区域应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持工业”的宏观思路,逐步增强工业园区与农村区域的相互帮助。工业企业和工业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应向附近农区有重点的倾斜;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和鼓励园区驻地企业和地方职教中心合作,帮助农民培训园区相关从事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技能,为农民转变为工人提供条件;企业和附近的村镇可以共同合作进行公益性建设;农村居民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后勤服务,保证企业的生产条件,协调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分配比例。通过和谐共建,推动工业城镇与附近农区一体化发展。
3、旅游业带动发展模式
旅游资源是吐鲁番地区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资源种类。旅游业为主体带动农村区域的发展是吐鲁番地区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一体化模式之一。
这类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乡镇在引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过程中如何做好产业化运作和提高组织性。结合吐鲁番地区创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示范区”的契机,通过旅游服务和文化产业化吸纳就业和村镇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倪天麒,杜宏茹,权小燕,李雪梅 . 干旱区绿洲城乡一体化研究—以吐鲁番为例,2012
[2] 刘从鸿 .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2012
篇8
1、冲冲栽了十畦葱,松松栽了十棵松。冲冲说栽松不如栽葱,松松说栽葱不如栽松。是栽松不如栽葱,还是栽葱不如栽松?
2、费家有面粉红墙,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黄凤凰,红凤凰看黄凤凰,黄凤凰看红凤凰。
3、梅小卫叫飞毛腿,卫小辉叫风难追。两人参加运动会,百米赛跑快如飞。飞毛腿追风难追,风难追追飞毛腿。梅小卫和卫小辉,最后不知谁胜谁。
4、吃吐鲁番葡萄不吐吐鲁番葡萄皮,不吃吐鲁番葡萄倒吐吐鲁番葡萄皮
5、要说“尔”专说“尔”,马尔代夫,喀布尔,阿尔巴尼亚,扎伊尔,卡塔尔,尼伯尔,贝尔格莱德,安道尔,萨尔瓦多,伯尔尼,利伯维尔,班珠尔,厄瓜多尔,塞舌,/哈密尔顿,尼日尔,圣彼埃尔,巴斯特尔,塞内加尔的达喀尔,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
6、有错认错要改错,认错改错不为错,有错不认错,错上又加错,有错不改错, 坚持错中错,有错不怕错,改错不为错。
7、伯伯养了一群大白鹅,哥哥喂了三只小白鸽,伯伯教哥哥训鸽,哥哥帮伯伯放鹅。白鹅白鸽长得好,乐坏了伯伯和哥哥。
篇9
近年来吐鲁番市始终坚持“以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优势为依托,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市场,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旅游管理体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在把吐鲁番市建设为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城市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精品旅游城市的同时,建成为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经济强市”的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十五’末,把吐鲁番市建成‘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年,把吐鲁番市建成旅游经济强市,旅游业总收入实现亿元,年均增长”的旅游发展目标。依托旅游业产生联动效应,变旅游资源为经济优势,全市发展旅游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不断增长,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旅游格局。由新疆德隆开发和建成的葡萄沟游乐园、王洛宾艺术博物馆、坎儿井博物馆,由首德公司建成的葡萄沟第一村(民俗园)等形成了我市各具特点的旅游休闲项目。目前,全市拥有家涉外星级宾馆、座度假村、家旅游社、家旅游定点民族家访点。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年月,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亿。旅游业已成为吐鲁番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第三产业中凸现领头雁作用,在改善全市投资环境、繁荣城乡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全面发展旅游业。
一是树立品牌,打造吐鲁番国际旅游形象。良好的品牌是吸引游客的动力。吐鲁番市十分重视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培育,改革开放以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旅游等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吐鲁番的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扎实苦干,抓机遇、争项目、创品牌,可以说至今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旅游品牌的创建过程。先后创建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区等多块国家级“金牌”,以及自治区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特别是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使吐鲁番进入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树立了吐鲁番旅游品牌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吐鲁番在全国乃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吐鲁番走向世界,加快发展,赢得了先机。
二是加强促销,全方位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近年来,吐鲁番市按照“政府牵头、企业运作、联合促销、共同发展”的市场开发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深度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效益,整合促销手段,把独具特色的火洲气候、戈壁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葡萄文化、西域文化、科普科考作为今年旅游产业的营销主题。坚持“三个一”原则(即:统一形象,统一资料,统一口号),协调行动,集中宣传形成气势,做到报刊、广播、电视三管齐下,在《吐鲁番报》上发吐鲁番旅游专版,在本市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了《吐鲁番旅游》等宣传品;抓住《新疆风情万里行》“首届旅游节”三条旅游线路途径吐鲁番的有利宣传时机,把主要景区和名胜古迹分为东、西两线,让中外旅游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亲自感受吐鲁番独特的人文景观,扩大了吐鲁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即抓住一条主线,建好一支队伍,健全六项制度,建成一个市场。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抓住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条主线,引导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文明窗口形象和优质服务意识;建好一支队伍,即建好旅游行管理队伍,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健全四项制度,即一日游管理制度、导游报酬管理制度、社会监督体系管理制度、旅游咨询和投诉制度;建成一个市场,即在度假区内建好一个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市场,满足旅游者购物需要,保护游客合法消费权益,树立吐鲁番良好的整体形象。
四是理顺体制,保障旅游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旅游的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吐鲁番市旅游协管领导小组,协调全市旅游工作。市党政班子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旅游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旅游发展的实际问题。吐鲁番市十分重视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和旅游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吐鲁番市旅游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行社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饭店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汽车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购物商店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景区(点)同业诚信公约》、《吐鲁番市旅游餐馆同业诚信公约》等旅游管理规章,来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五是注重投入,不断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把围绕创建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和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相结合,实施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城市绿化方面:完成了国道绿色长廊畅通工程(一期)、柏孜克里克路绿化带工程,上半年城区还绿面积近千平方米;在城市美化上完成了西环路、高昌路的绿化隔篱栏建设,清理了广告牌匾、新上了路灯灯箱广告,完成了柏孜克里克街头小品建设,在青年路、高昌路口设置了拱型花篮;城市亮化方面:在高昌路、绿洲路和市区中心公园设置了大型霓虹灯旅游风光广告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了水源地改扩建工程,使城市日供水能力达万立方,排水改扩建和东环路建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狠抓项目库建设,认真包装重点项目,积极召开旅游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今年,引资千万元修建的北园春旅游购物商城已封顶开始预售,引资亿元的王府大酒店一期工程进展顺利,西域明珠塔项目完成了塔基底座的浇筑工程,位于火焰山的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已正式挂牌营业,葡萄乡百味果园正在开发建设之中;重点推出“百年粮仓”、“回城建设”旅游项目;加快了重点景区景点的改造和建设,完成了交河故城停车场的改扩建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不断丰富旅游形式,开辟了“民俗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新开辟民俗家访点家。为整合吐鲁番葡萄产业,塑造“旗舰”企业,“新疆吐鲁番葡萄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进一步筹建当中。
六是夯实基础,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农业和旅游工业是保障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吐鲁番市一贯十分重视发展旅游农业和旅游工业。在区域发展布局上,鼓励景区周边乡镇直接介入旅游,发展旅游农业,鼓励其他乡镇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土特产品,满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在下策上,市、市政论对旅游工业、旅游农业基础上在收费、用地、审批、人才、信息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在具体基础上上,开发葡萄沟第一村、亚尔乡百果园、家访点、民俗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万亩葡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有效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同时吐鲁番市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景区管理工作列为长效管理来抓。
七是狠抓两手,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吐鲁番市充分认识到要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旅游行业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做到一手抓旅游业发展硬件设施的完善,一手抓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市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搞好全市旅游行业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旅游行业和窗口单位广泛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十佳宾馆”等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全面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二、发展吐鲁番旅游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就自然资源而言,吐鲁番气候独特,有气势俊美神奇的火焰山、景色秀丽的葡萄沟,还有低于海平面米的艾丁湖。独特自然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开发和经营优势,因此,籍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是吐鲁番开发旅游产业最有力的保证。
就历史文化资源而言,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上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及自然资源的陪衬,其旅游业发展价值极高。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集传佛教文化、洞窟及壁画建筑艺术,堪称瑰宝,苏公塔蕴含着维吾尔族浓郁、质朴建筑风格,丝绸古道,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发展旅游业潜力十分巨大。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与西部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就政策而言,我国政府已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发展到较深入阶段。因此,政府制订的政策的力度将会更大,相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人更新观念、发展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吸引外资的关系,外资进入和行业准入的关系问题应比东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更大的开放度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虽然集中在公共设施上,但相当多的项目和工程直接间接地对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家计委已公布的投资项目和工程有些是铁路、机场、水利工程,对改善西部旅游交通状况和旅游环境有支撑作用。同样,吐鲁番也加大了本地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后发优势而言,东部发展旅游业,为西部旅游的大开发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市场机制成熟度较高也使得西部旅游大开发能高起点、高速的发展。
(二)劣势分析:
吐鲁番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缓慢,对旅游产业投入、旅游资源的开发尚显不足,部分的抵消了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和降低了不同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吐鲁番近年来公共设施尽管有很大发展,但较之内地,基础设施明显落后,同样,旅游企业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经营水平都不如内地,并且也无法承担开发经营大的旅游项目,而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旅游业大开发,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政府和企业只有凭籍现有资源进行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才能积聚大的投资与经营力量为龙头来组织实施旅游业的大开发。
综上分析,吐鲁番若真要以旅游大开发来牵动经济的大开发,不在观念、机制、政策上有所创新、突破,以保证庞大资金的流入,显然,不会有大的作为。为此,必须要树立大开放、大开发的观念,我们的旅游市场及相关市场、项目等必须对国内的其他地方的投资者开放,同时也对国外的投资者开放。政府主要应做好的,一是建立保障招商引资能正常进行的法规环境,尤其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法规;二是应制订外商准入的领域和条件,相应,建立向外商提供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咨询机构。三是推动市场化的进程,尤其是要建好资本市场,以利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式的有效展开,保障外商独资、中外合资能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资金投入的热情,在启动阶段这尤其重要,有了大资金,才有大手笔,才能搭起旅游业大开发的大框架,投资人自然才敢跟投资,从而激活本地庞大的民间资金进入经济循环序列。
三、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吐鲁番市旅游开发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绩的同时,在调研和研讨中我们也了解到,吐鲁番市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协调;市场结构不平衡,入境旅游比例过低;速度与效益不同步,虽然游客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人均消费低,总产出水平并不高等发展中的不协调和不平衡。当前,制约吐鲁番市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主要有:
(一)资源底数不清,限制了加快旅游开发的信心和决心。由于对旅游资源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总体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不利于进行国内外比较和综合评价,也难以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可进入性差,仍是首要“瓶颈”。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等限制,吐鲁番市许多资源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如艾丁湖自然景区尚未开发、火焰山景区因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很多游客只能望景兴叹。
(三)资金匮乏,是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力的重要原因。吐鲁番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属于吃饭财政,而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目前还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因缺乏经费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
(四)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亟待提高。有些景区、景点存在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问题;有的景区、景点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
(五)品牌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尚未形成合力。由于缺乏宣传经费,加之各自为战,吐鲁番旅游的整体形象还不够鲜明、生动、突出,很多旅游精品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
(六)产业与机制不配套。吐鲁番市发展旅游业的热情虽然很高,但旅游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多头管理、政企不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旅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间、旅游业六大要素之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都有待于理顺。
(七)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仍需完善。由于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特别是外语导游,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整个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有的景区、景点旅游市场秩序较差,个别旅行社、导游人员、景区、景点违规经营、欺客宰客,随意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时有发生,仍需加大整治力度。
四、以“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理顺关系,完善体制,做到“五统一、一明晰”
针对目前吐鲁番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市委、市政府将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专设机构,权责明确,统管全市旅游业,实施“五统一、一明晰”的政府主导战略,全力打造吐鲁番市精品旅游业,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一是统一组织领导。就是由市旅管委统一领导全市旅游业的组织、规划、开发、促销和服务等工作,指挥和协调旅游部门与经济、社会相关部门“协同作战”,促进旅游业与农、工、商和服务业的融合与渗透,形成全市旅游统一循环圈,在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大循环中独树一帜。
二是统一加强管理。要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路子,全市一盘棋,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加强旅游市场统一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业队伍管理、旅游环境管理,树立新型的旅游城市形象。
三是统一规划实施。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真正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详细普查旅游资源,突出特色,优势互补,认真策划,强化“精品”意识。如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要突出历史文化遗址风貌,葡萄沟、火焰山要突出自然景观风貌,市区应突出人文景观等等。二是要起点高,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景点规划于一体,推行专家论证、政论决策、社会公示的“三位一体”旅游规划决策机制。三是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市场预测,准确定位,创造旅游品牌,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要注重失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以提高其档次和吸引力。五是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旅游景点景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我们常说“筑巢引凤”,旅游规划就是“筑巢”,景点、项目规划好了,就有吸引力,就可以引导政府、集体、部门、个人一齐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达到“双赢”之目的。四是统一开发利用。按照总体规划有步骤地开发,对尚不具备条件的不可急功近利,要严格保护。要强化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把握市场趋势,突出物色以开放促开发,通过借助外力,招商引资、市场运作来加快建设。采取政府出资源,社会出资金的办法联合开发,培育产业“龙头”。五是统一宣传促销。一景或一点的促销既增加促销成本,双不利于激发旅客热潮,应由市旅管委统一策划、统一坚持“多条腿走路”,整体对外推销,要有轰动效。一要将吐鲁番旅游精品宣传好,激发人们到吐鲁番一饱眼福的欲望。要同昌吉、和硕等邻近旅游县市造成“旅游促销宣传板块”,形成宣传合力,共同吸引国内外游客。二要形式多样、花样更新,可以节庆促销、会议促销、假日促销、传记促销、媒体促销等。三是找准主题,注重特色,铸造精品,以游客为中心,利用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主导产品,推动文化、艺术、休闲、商务多层次立体旅游。六是一个“明晰”。在“五统一”前,市旅管委就要设计好、评估好,视同组建一个股份公司,政府或有关景区都是股东,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权让给公司经营,公司必须是松散型的,统一规划、开发。外商或政府、集体、个人均可以按规划经营旅游景点开发,利益按股分红。同时,可用“租赁”经营办法,即由旅管委将景点“租赁”给人家经营,明确其与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在统一规划和布局的前提下,怎样开发和经营有利于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和获利就怎样经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整体开发,分散经营,利益明晰”。
五、发展旅游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近期需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中国加入意味着吐鲁番旅游业将步入世界旅游市场,必须提升旅游产业品位,使吐鲁番旅游软环境和硬环境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是地委、行署应制订和完善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旅游经济是“政策经济”,发展之初、中期,它对政论的要求主要是政策投入,靠政策刺激发展。政策要体现在“你发财,我发展,你受益,我壮大”上,并要严格检查落实。
二是政府主导资金的有力投入,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基金”。采取从旅游产业税收中返还一点,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提取一点,财政预算安排一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基金”主要用于政府鼓励旅游投资、重点开发、政府宏观调控等,原则上有偿使用,定期收回。
三是高速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强化旅游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政府要主导全社会协调,确立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格局。要按照建设旅游城市的目标,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把城市建设与发展旅游业充分融合起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旅游业提供基本支撑。
篇10
新疆美食,要在新疆吃,才更有滋味。
天堂很远,喀纳斯很近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我的家,我的天堂……”走近喀纳斯湖,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就会在心中回响,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就是喀纳斯湖的最佳演绎。
进入8月以来,随着喀纳斯旅游的异常火爆,作为喀纳斯旅游第一站的布尔津也迎来众多游客。而借助额尔齐斯河野生烤鱼美名远扬的新疆金牌夜市布尔津河堤夜市,更成为众多中外游客在布尔津旅游期间的最佳选择。烘烤五道黑、火炸狗鱼、油浇小白条等别具特色的60多种烧烤额尔齐斯河冷水鱼的方法,更使国内外游客在品尝后赞不绝口。
来到布尔津,首先是到额尔齐斯河桥看日落,这里的日落是全疆最美的。看完日落,就是到有名的布尔津河堤夜市。布尔津河堤夜市成立于199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布尔津河堤夜市的规模也由成立之初一条巷道的小规模扩大到成立之初的3倍,并一跃成为新疆境内为数不多的集餐饮、购物、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夜市。如今,布尔津河堤夜市正成为喀纳斯游客领略布尔津风情的又一窗口和布尔津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品牌。
天堂很远,吐鲁番很近
夏季炎热干燥的吐鲁番,被公认为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也是新疆“春来早”的少数地区之一。每年三月,吐鲁番地区杏花开放、桑葚成熟、葡萄爬藤,能够去吐鲁番享受灿烂阳光、参观现代设施农业、亲手采摘绿色果蔬成为新疆各族居民在春寒料峭时节向往的美事。
“寻找新疆第一春”,“品尝新疆第一鲜”是吐鲁番地区的特色旅游活动。人们在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率先找到了“第一春”的美景与“第一鲜”美食。
吐鲁番绝不仅仅只有葡萄。为吸引新疆各地游客到吐鲁番享受“阳光、绿色、健康、文化”之旅,吐鲁番旅游部门精心策划推出了“寻找新疆第一春”、“品尝新疆第一鲜”、“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蔬菜采摘游”、“赏花踏青游”等专题旅游活动,并邀请文物专家现场讲授洞窟艺术,传播吐鲁番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吐鲁番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具有开展春季旅游的资源优势,当地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打造周边地州旅游“休闲港”的美名,创造条件欢迎户外徒步团队、自驾游群体到吐鲁番踏青赏春、尽享美食。
天堂很远,福海很近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西北部福海县境内,水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素以“戈壁大海”和盛产鲜美的“福海鱼”而著称。作为新疆北部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冬季冰上大拉网捕鱼是福海县乌伦古湖的传统捕鱼方式,在当地已有50多年历史。这种冬捕方式目前仅存于我国东北松花江和新疆福海乌伦古湖地区。
乌伦古湖的冬捕极富情趣。冬季的乌伦古湖由于气候寒冷,湖面冰层厚达50厘米,积雪也达30厘米,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捕鱼,当地人叫“踏雪寻鱼”。
先由一名技术员根据冬季湖区冰上情况用红旗标定捕捞范围,首先是3—4名跟网人员用冰钏(钻冰工具)凿开一个长约2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下网眼,以下网眼为中心由两个冰穿组每组各6—8人,按照技术人员标定的捕捞范围,每隔约15米左右,凿开一个直径约20公分穿杆(冰下引网的工具)进走的冰眼,根据捕捞范围大小的不同,冰眼180—200个不等。
每凿开一个冰眼,一缕缕蒸汽便在剔透的冰面上散开,接下来兵分两组,开始下网了,从下网眼插入穿杆后用钮峁(用于掌握穿杆走向的一种工具)固定好方向,再用走钩(用于穿杆前进的工具)进行冰下水线传递,一直到呈梯形的出网眼,随着绞网机的隆隆声,大拉网便随着网丝绳被牵入冰下运行至出网眼,绞网机牵引着左右两侧的拉网合拢于出网眼,到此才算下网完成,整个过程最短也需要5个小时。
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要数起网了。在绞网机的牵引下,左右各十几名渔民排着队吆喝着将大拉网缓缓拉出,拉出的大拉网长达2公里左右,网上零星挂着小鱼,渔人赶快将未成形的小鱼摘下来放入放生孔,小鱼的眼还没看清冰上世界,便又出溜到湖底养生去了。据老渔民说,乌伦古湖曾一网打过83吨鱼,几十个壮小伙子从冰窟窿里捞了一天一夜才捞完。
烤鱼煎鱼回锅鱼,炒鱼炖鱼盐焗鱼,鱼肉加馍、鱼肉炒饭、玉米鱼饼、鱼饺鱼丸……福海县举办的“冷水鱼特色小吃大赛”上,一道道特色地道的鱼,可让观众们大开眼界,疆内外游客及当地居民争相尝鲜,大饱口福。
在头鱼拍卖仪式现场,一条16公斤的鲤鱼被拍卖出9.1万元的高价。按照习俗,第一网打出的最大一条鲤鱼将作为“头鱼”拍卖,头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好运不断,为了图个好彩,宾客们都争相抢购。
天堂很远,库姆塔格很近
在新疆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大漠与城市相连,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铃起舞,大漠风光与江南秀色相映,极高气温与正常气温仅一步之间……这地方,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上惟一与城市相连的沙漠——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位于鄯善老城南端,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面积1880平方公里,是集大漠风光与江南秀色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就是“沙山”之意。站在大漠深处沙山之巅,可静观大漠日出的绚丽,目睹夕阳染沙的缤纷,赞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景。
鄯善县从2004年起每年在库姆塔格沙漠举办一次国际沙雕艺术节,为吐鲁番葡萄节注入新的内涵。力争在库姆塔格沙漠建成一座中国乃至世界最大、保存时间最长的沙雕艺术作品陈列馆,同时建设成为世界沙雕艺术家向往的沙雕艺术圣地。
中国摇滚最强音———“沙漠摇滚之夜”演唱会曾经在吐鲁番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景区开唱。“这里的沙漠会唱歌,这里的城市会跳舞”,演唱会现场还举办“篝火”野外狂欢活动,在奇妙而令人神往的新疆“十二木卡姆乐器”的琴声下,来宾及游客可以身着民族节日盛装,聚集在篝火周围狂欢,还可以品尝美味烧烤。库姆塔格之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天堂很远,麦西来甫很近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美称,在这里生活成长的各族人民只要打起手鼓,就能翩翩起舞。而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总能把人们对舞蹈的情结调动起来,不论姿势、不论老幼、不论男女,大家在一起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在春暖花开或瓜果飘香的季节,维吾尔族群众与亲朋好友及家人,喜到较大的果园里游乐。在树荫下,辅上地毯或毡子,先吃馕、水果等食品,然后跳起麦西来甫,再吃烤羊肉串,如此消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