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早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01 11:3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早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早期教育;婴幼儿;保健门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1
3-6岁是幼儿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此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是幼儿体格、智力和良好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1]。本研究对早期教育在3-6岁幼儿保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3-6岁幼儿196例,分为早期教育组和常规体检组。早期教育组96例,男52例,女44例;常规体检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两组幼儿发育指标及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统计 记录两组幼儿生后12、24、3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数据资料。采用WHO制订的0-6岁儿童发育指标及国内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评价、比较。
1.2.2 神经精神发育指标评估 两组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指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评估,并做相关记录。
1.3 早期教育保健指导[2] ①指导幼儿喂养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奶源、适时添加辅食,以及辅食制作要求;合理选择断奶时间,及时纠正错误喂养方法。②及时指导防治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补充必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根据幼儿发育阶段有计划地指导、督促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训练,可抚触幼儿,观察并训练幼儿的精细动作、大运动、感知觉、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等。③向家长交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供3-6岁幼儿智力开发方案,实现早期教育最佳效果。
1.4 智能测试[3] 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对两组幼儿均于生后12、24、36个月时进行智能测试。主要指标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家长普遍对儿童保健的需求逐步增高,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已经不能满足组要,更要求有健康、完善的身心发展评估体系。本研究将早期教育应用于婴幼儿健康发育的指导过程中,以满足婴幼儿保健服务模式及需求,提高人口素质[4]。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儿童生长发育早期,即为儿童提供系统化及丰富信息来源的环境,可以促进婴幼儿体格及精神、心理的均衡发展;另外,人脑的发育在胚胎期及婴幼儿期最为关键,婴幼儿期脑重量增加最快,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可塑能力强,此期给予婴幼儿丰富的良性刺激,可促进其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育[5]。本研究中,早期教育组12、24、36个月时MDI、PDI评分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同时期的MDI及PDI评分(P
另外,早期教育对体格发育亦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不仅可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还可以减少常见营养性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早期教育在幼儿保健中是有效、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孟丽苹,付萍,张坚,等.陕西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983-985.
[2] 雷泽东.2790例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0-11.
[3] 冯金燕,钱利文.慈溪市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68-171.
篇2
儿童发展 潜能开发 早期教育
研究表明,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有三个方面:遗传、环境和教育,而这三者,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了,想要让孩子从众多普通中成为出类拔萃,完全取决于家长为他提供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这就提出了一个课题——潜能开发和早期教育。
一、运动
动作的发展相当重要。著名育儿专家程淮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从新生儿时,幼儿的动作就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成人只要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爬行、行走、牵拉等。但在婴儿出生3个月以后,如果成人未对其进行适当的锻炼,那么这些本领就会逐渐消失,如果注意练习,则就会变成随意的行为,进而促进动作与智能的发展。研究证明,运动不仅能促进脑的生长,而且对心智的发展具有诱导和促进作用。现代城市多数家庭中的孩子都生活在高层住宅中,其活动的空间相当小,但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来为孩子创造运动的机会。
精细动作,很大程度上是指手特别是手指的动作,孩子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手上,所谓动手操作能力强,就是指“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强,这种能力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技能的学习掌握上,能否准确稳定地达到较高的水平。
3岁前是孩子手部动作发展极为迅速的关键时期,当他发现自己有一双神奇的小手开始,他就开始了用手不停探索的过程。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原始的动作反应,比如“抓握”,大人将手指放入婴儿的手心中,就会被牢牢握住,只要触手可及,任何东西都能抓在手里,有时候会翻来翻去研究自己的手。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做手部按摩,或者做一些手指操,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孩子在一边念一边做的过程中,不仅发展的手部动作,还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认知和语言
初生的婴儿,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会目不转睛的看着摇篮上方挂着的吊饰,会对着窗外摇动的树叶笑,对把脸朝向小鸟鸣叫的地方。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20厘米,妈妈给孩子哺乳时和孩子之间对视的距离刚好是20厘米,每次哺乳,孩子就会紧盯着妈妈的脸,所以最熟悉的也是妈妈。除了亲子对视,家长还可以准备一些图案或者线球,在孩子面前轻轻晃动,这样孩子的眼睛就会跟着转动,研究表明,人体有12对脑神经,其中有3对是管理眼球的主动运动的,眼球的主动运动可以向大脑传度信息,因此,这样的训练等于是给大脑在做按摩,可以促进脑的发育。
对于发展孩子的认知和语言,首先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能够自由的探索,如在家里铺上柔软的地垫,准备各种安全的玩具、物品,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拿起一样物品,家长就及时解释这是什么,并引导孩子跟着说。还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训练,带孩子到室外,树、花、超市内的各种物品、水果摊上的水果,都是很好的学习目标,一边说还可以一边摸一摸,语言表达的能力是在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练习中发展的。其次是要给孩子制造说话的机会,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宝宝比别人的宝宝说话晚,有的就是不肯开口说,家长说:其实孩子心里都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说呢?有没有想过你是否给你的孩子说话的机会了么?经常有家长在入托报名的时候担心:我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怎么办?我对他们说:放心,进了学校,都会说的,因为在学校里,他有一个群体,互相间要交流,有很多事情,他不说出来就没人知道。比如,口渴了,想要喝水,想玩放在高处的玩具等等,而这些,在家里可能不用开口就能达到目的。当他走到厨房,家长就会问:你是不是口渴了,孩子只需要点点头,水就到了嘴边,他只要用手指指玩具,妈妈就把玩具给他了。还有,家里人的语言尽量一致,孩子学说话,听很重要,有这样一个孩子,爸爸是湖南人,妈妈是四川人,在我们常熟工作,平时有时候由爷爷奶奶带,有时候由姥姥姥爷带,老人说话基本都是方言,叽里呱啦的,导致孩子的语言无法适应,同样的一个物体,爷爷奶奶的发音是一个,姥姥姥爷的发音是另外一个,老师教的又是一个,到底说什么好呢?索性不开口了,家长很着急,认为这孩子有语言障碍的病,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全家一致说普通话,就算不标准也没关系,只要发音一样,慢慢情况就好转了。
三、社会行为
良好的社会行为,能维护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出生开始。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说话,但他们会用动作和简单的发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高兴的时候发出“嗯……啊……”的声音,并伴随手舞足蹈,不舒服的时候会左右牵动头部或肩膀,然后张嘴哭,这就是他们最初社会行为的开始。有的家庭比较注重安宁的环境,大人之间说话走路都是轻轻的,孩子从小习惯了安静,长大就是安稳斯文的性格;有的家庭比较热闹,孩子大多活泼外向。在托儿所里可以发现,午睡时,有的孩子有一点点声音就会被吵醒,声音大一点还是惊醒的举动,而有的孩子不管外面怎样吵,照样睡着,所以,家长要注意适当让孩子换换各种环境,增加孩子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社会行为有:害羞、模仿、竞争、反抗、利社会、分享合作、攻击、性别角色发展、角色替代等行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普遍会出现怕生、爱模仿、喜欢和大人对着干等各种现象。
模仿是孩子最初的社会,它与今后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关联,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孩子3~4个月开始有模仿行为,良好的模仿对象会让孩子受益一身,所以,以身作则要从您的孩子3个月的时候就开始。2岁左右,孩子就会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家长会发现,从托儿所回家,模仿老师上课,把家里的玩具动物拍成一排,学老师点名,学老师弹琴,学老师的说话语气等,还有学医院里的医生打针,学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剪发、洗头等。所以,一般托儿所幼儿园都会开展一些社会性的角色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假象的活动中体验现实生活,重要的是理解一些规则并遵守,为孩子将来踏入社会做准备。
还有,良好的家庭坏境,是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重要条件。一个温暖、和谐、互相尊重的环境里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很有礼貌、举止恰当,而家庭环境比较恶劣的,孩子的脾气会比较暴躁、在他的身上会经常出现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比如抓咬其他的孩子,抢别人的玩具等。
早期教育,不止是对孩子行为动作和知识的教育,更是心灵的教育,是全面而和谐的教育。初生的孩子,是一张干净的白纸,画成一幅怎样的图画,取决于第一笔怎样画,怎样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期教育,从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开始。
参考文献:
[1]婴幼儿潜能开发——科学育儿新概念.
[2]程淮,程跃.同步成长全书.
篇3
【摘要】目的 为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寻求有效的早教方法,以促进儿童智能发展。方法 本市区3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来我院儿保门诊参加“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教组,仅作一般健康检查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实施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无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均在生后9个月—3岁内,应用国内标化的“儿-心量表”进行智力测评。结果 早期教育组102人,常规育儿组73人,两组儿童性别人数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比较(P>0.05);两组儿童平均发育商(DQ)分别为100.2和91.8,即早教组儿童的平均DQ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干预,确能促进其智能发育、提高智力水平,此为培养高智商、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教育 婴幼儿 发育商 智力测验 多元智能筛查
为探寻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和切实可行的早教方法,我们于2007年9月—2011年6月间对市区内3岁以下散居儿童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以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服务的城区3岁前散居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将自愿参加在全省推广的“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期教育组(要求生后3个月左右加入);只做一般健康体检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小儿家长接受连续6次(每周1次)的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传授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早教方法等相关内容,提供《婴幼儿成长指南》育儿教材1套。要求家长在小儿3岁内进行健康检查的同时,每3个月到门诊做1次多元智能筛查,以便保健医生进行早教指导;常规育儿组不加任何早教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年龄均在9个月—3岁内随时来儿保门诊,并由专业人员采用首都儿研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评,测试项目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等5各方面;本量表DQ等级评定标准分为:≥130为优秀,115-129为聪明,85-114为中等,70-84为偏低,<70为低下。测试后,对两组儿童发育商进行比较。
1.3 本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基本情况比较。早教组102人(男53,女49),对照组73人(男37,女36),两组性别人数之差(P>0.05);早教组小儿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文化者分别为91人、11人,对照组二者分别为66人、7人,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比较(表1)。
表1 早教组与对照组平均发育商(DQ)比较
表1显示,早教组小儿的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非常显著。
2.3早期教育组和对照组儿童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表2) 转贴于
表2 早教组与对照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聪明”等级以上的人数分布分别占5.9%、2.7%,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在DQ“偏低”等级的人数分布中,常规育儿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且高出早教组10倍以上;又通过两组儿童DQ居“中等以上”和“偏低”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其差别非常显著(χ2=17.9,P<0.001)。
3 讨论
3.1早期教育的效果。本组通过对3岁内小儿分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DQ)明显优于常规育儿组,且在DQ等级人数分布比例上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若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实施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智力水平,此与国内同类研究报道相一致。
早期教育,是指从零岁起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充分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因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只要适时地给予智力因素刺激,是会促进智能发展并取得最佳效果的[1]。即良好的环境(主要是教育)给婴幼儿各种感知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远期的效果影响会更为明显。
3.2早期教育的理念。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正处在成熟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定位性和智力的多元性,决定智力是全脑功能的状态体现,因此,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是提供和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进儿童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为儿童以后发展打好基础[2]。
3.3早期教育的实施。早期教育与脑潜能开发重点对象应为0-3岁儿童,此期小儿多为家庭养育,即家庭的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智能发育是脑功能不断成熟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家庭、相关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配合。早期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儿童发育训练本身,更注重家长对早教的足够重视和掌握最基本的早教方法。强调早教应持之以恒,提倡寓教于家庭生活,同时应重视儿童兴趣的引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3]。
参 考 文 献
[1]高振敏.中国儿童智力开发百科全书.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263.
篇4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81-05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延到0岁,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教育活动。”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1〕
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将建立“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正式纳入教育事业范畴。为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服务情况,我们选择了上海市901户0~3岁婴幼儿家庭和77所早教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6名0~3岁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同时深入部分早教机构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有关情况汇总后分析如下。
一、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相关工作介绍
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对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上海市各级政府加强辖区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运作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搭建了指导服务平台
1.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机构、各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2006年以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挂牌,成立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基地,以统一挂牌、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推进为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并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以各乡镇、街道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地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2.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探索社区科学育儿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化
根据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统一布署,各区县都成立了早教指导中心,人口计生委则开始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这些政府提供的平台不仅推动了0~3岁婴幼儿早教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而且带动了乡镇、街道早教指导服务平台的广泛、规范建设。
3.发挥教育、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优势,营造科学育儿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幼儿园、儿保部门、人口学校、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家庭计划指导室等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配备了有关0~3岁科学育儿的书刊报纸、音像资料、玩具等软硬件设备,为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三)建立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
近年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早教中心的指导作用,定期对乡镇、街道“亲子苑”“宝宝苑”的教师进行培训;区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整合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同步建立家庭计划指导室,落实家庭计划指导员,并对家庭计划指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各区县还邀请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招募0~3岁科学育儿青年志愿者,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四)将形式多样的早教指导服务工作推向深入
上海市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有特色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如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欢乐嘉年华”大型亲子活动,开设“孕妈妈沙龙”“大妈妈课堂”等。
二、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0~3岁婴幼儿教养主体是家庭及孩子的祖辈,这个主体的科学育儿知识较为缺乏
1.教养场所以家庭为主,实施主体多为祖辈
调查显示,上海市近九成0~3岁婴幼儿主要散居在家庭,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散居式家庭教育,并呈现出以“主干家庭”为主(61%)、“核心家庭”为辅(33.89%)的特点。祖辈是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62.5%)。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祖辈父母存在育儿观念较保守、教育方法较传统、教育内容较陈旧等问题。〔2〕
2.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教育内容有失均衡
调查发现,除16%的家长认为无须对0~3岁婴幼儿实施教育外,84%的家长认同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表面上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新,但这种观念更多地停留在表层,因为他们普遍缺乏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很多家长实际所采用的方法与所倡导的理念事实上是相违背的。
在早教内容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表现出重认知与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倾向。如,有约44%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23%的家长则认为是“发展语言”。倾心于智力开发的家长乐于为孩子提供益智类玩具,跟孩子一起玩培养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的游戏。重视语言训练的家长则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讲故事、看图书等,但大多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的甚至剥夺婴幼儿体验愉悦情绪的机会。这些有失偏颇的早教内容和方法可能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教育方式过于宽容,教育方法仍欠科学
大部分家长对0~3岁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当孩子犯错时,41.09%的家长一味原谅和包容,47.73%的家长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坚持讲道理,依据具体情景进行随机教育的意识则普遍欠缺。89.85%的家长认为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但因方法不当近三成的家长表示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二)早教指导忽视对家长的指导;内容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忽视婴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1.以婴幼儿为直接指导对象,忽视对早教实施主体――家长的指导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早教机构的活动大多针对孩子,很少有针对家长的指导。很多接受早教指导服务的家长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某项活动,难以合乎要求地做好配合工作。早教活动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家长的教育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
2.以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为主要指导内容,较少涉及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调查发现,早教指导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家长重智商轻情商培养的教育观念,二是由于肢体灵活性、知觉准确化是婴幼儿的显性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容易掌握、容易实施,效果也直观易见,家长的满意度较高,教师的成就感也较强。然而,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做法与儿童全面发展观不相符,早教指导的长远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三)早教指导机构多以幼儿园为主,缺乏专门机构、活动场所、师资力量等
调查发现,当前早教指导服务大多由早教指导中心提供,以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依托(包括辅导站、社区亲子宝宝苑等)。这种模式也许是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初级阶段的必然,但它所带来的场所紧缺、师资薄弱、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不容忽视。
1.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有待专门化
目前我国大多幼儿园的场所、设备主要是为3~6岁幼儿设计准备的,并不符合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因而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时需要临时布置环境,这不仅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也难免会影响活动效果。
2.教师指导方法和内容有待专业化
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它需要指导教师熟知0~3岁各年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围绕营养与健康、认知与语言、感知与运动、情感与社会性等内容设计活动。而以3~6岁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园教师对低龄婴幼儿的发展与教育往往缺乏精细化、操作化的专业知识,难以从适宜性、可行性等方面准确把握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这不利于发挥早教指导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长效性。
三、思考与建议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开展几年以来,确实存在前文所述的种种问题,要在现有水平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应该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多部门优势,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评估与激励机制。
(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0~3岁早期教育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的通力合作分不开。今后仍需坚持这一好的做法。
1.明确宣传职责
各部门可依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各有侧重地做好宣传工作。如,卫生部门可以所辖医院、防疫站、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从婴幼儿保健、科学养育的视角编写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的育龄妇女、适龄婴幼儿家长等;教育局可以幼儿园为依托,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收效等角度,对所在社区婴幼儿家庭展开宣传;妇联则可以从父母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2.创新宣传形式
积极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定期编发相关宣传资料,定期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讲座,充分利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科学育儿新理念、新方法。
3.讲求宣传效果
宣传早期教育不仅要注意普及性,还应注重实用性、实效性。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让0~3岁婴幼儿家长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认清某些传统经验、陈旧做法的危害,掌握简便易行的科学育儿方法。
4.扩大宣传对象范围
宣传不仅要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孕妇家庭,还要面向新婚未育家庭。提前宣传,扩大宣传面有助于提高宣传效果。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增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群策群力
区县政府应坚持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以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召集人,教育局、卫生局、妇联、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可设在教育局。各乡镇、街道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以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长效工作机制。
2.整合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互补
积极发挥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等各部门工作网络的优势,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与家庭保健、妇女工作等结合起来,以确保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合力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教育局:做好组织、考核、评估、表彰等工作。协调基层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负责0~3岁早教实验基地、早教指导站、社区亲子苑的日常运作,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服务活动;开展师资培训,为散居婴幼儿家长开设专题讲座或提供菜单式服务,确保社区内95%以上的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
妇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摸清社区内散居婴幼儿人数,协调做好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的宣传、报名和注册工作。
人口计生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提供新生儿出生数据;利用社区人口学校、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等阵地,积极开展社区内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组织讲师团,定期举办科学育儿讲座等;在区婚姻登记处增设指导员,提供免费婚检、优生优育等咨询服务。
卫生局:开展围婚期保健工作。开设“婚姻家庭咨询室”,为新人提供围婚期保健咨询指导;健全和完善“孕妇学校”,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指导服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深入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为看护人员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个性化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确保完成年度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指标。
(三)建立经费投入机制,逐步体现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公益性
1.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投入针对性
一是增加财政对早教机构的投入,用于购买或添置0~3岁婴幼儿教材、教具、活动场所及设施等。各区县财政可依经济发展条件承担合理的投入比率,并依据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高财政的承担比率,逐步体现早期教育的公益性。二是加大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建立优秀教师表彰评估制度。三是提高投入的针对性,在着眼于向全社会普及早期教育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及外来人口家庭的早期教育服务需求。
2.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体现教育公益性
从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当前收费状况来看,由于各类早教机构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除了少数由政府“买单”的早教机构外,大多数公办早教机构仍需家长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公办早教机构数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婴幼儿及其家长的需要。较多的民办早教机构虽弥补了公办早教机构不足的缺陷,但收费普遍较高,大多为200元/每课,这一收费标准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机构偏少、费用偏高是大多数家庭不愿或不能接受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的主要障碍。
因此,政府应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尽可能通过给予各类早教机构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控制早教指导服务收费标准。
实行收费制的早教机构应认真核算成本,立足于“服务家长”的宗旨,尽可能降低相关费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努力,上海市能初步实现市区幼儿基本享有接受社区早期教育机会的目标。当然,在努力扩大早教指导服务覆盖面的同时,也可以为一些有更高需求的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者)提供多元化的早教指导服务。
(四)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严把上岗资格关,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
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影响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可度,更影响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直接决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质量。
1.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一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教师,必须接受相关的职前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二是加强早教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各早教机构通过互派教师上课、听课,共同探讨早教指导服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三是在早教机构内部建立并完善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是指早教机构教师在组织早教指导活动时,注意收集相关案例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集体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师资培训因为将集体研讨和独立研究相结合,既强调了集体力量,又发挥了个人智慧。
2.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建议由财政支付教师首次上岗培训经费,之后五年内按四个等差(80%―60%―40%―20%)递减培训费用。早教教师自上岗之日起,五年内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区县级以上的培训。
3.完善师资培训工作
针对前述早教内容重婴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工作。受训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更应深入了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培训者不仅应系统介绍相关理论,还应突出强调受训者的实践操作。要确保教师持证上岗、机构持证运营。
(五)建立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早教机构和教师的积极性
1.监督指导
建议成立监督指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组)。督导组可由区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督导组成员可由不同领域的早教专家组成,每年根据早教机构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访、抽检,可实行年终评估与平时抽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
2.激励
建议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布年度早教机构或早教指导服务部门最终考核成绩及排名。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限期整改;对于考核成绩处在前列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3.评估
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早教机构的管理。对早教机构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有章可循等进行评定。(2)指导内容及活动设计。指导内容应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动作、语言、情绪、情感、个性、健康、养育等,内容应全面无偏颇;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操作简便、规则清晰,便于在早教机构或家庭内实施。(3)指导服务效果。服务应全面、细致,包括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家长参与活动情况等。(4)资源配置与师资素质。具体可包括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活动场所及玩教具等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培训状况等。(5)家长满意度。对接受指导服务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查,以家长的满意度、收效感、规范感等为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胡育,梅仲荪.起步之路如何走:上海关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37-41.
〔2〕上海市教委,卫生局,民政局,等.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S〕.上海:上海市教委等,2008.
Instruction Service on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0-3-Year-Old in Shanghai: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Zhang Minghong, Zuo Zhihong, Ji Caiho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篇5
一 早期教育是具有广泛正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
1.早期教育为各类教育打好了基础
作为个体接受教育的发端,早期教育对整个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五年的一项联合研究证明,早期教育能让儿童的小学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明显提高他们小学、中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减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失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顺利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早期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均可严重地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
2.早期教育能促进家庭幸福
众多事实表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独生子女问题使得早期教育更显迫切。中国有众多独生子女,他们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他们绝不能失败,包括他们的教育都不能失败。但这些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非常孤独,加上高楼住宅里隔壁邻居来往不方便,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玩伴,这意味着他们缺乏交往的技巧。另一方面,中国年轻的父母大多数是上班族,没有太多时间、精力承担对幼童的早期教育与保育或学习早教知识。换言之,急剧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中国年轻家庭事实上难以胜任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责任,这部分工作势必由社会来承担,或为这些家庭提供帮助。早期教育机构通过承担幼儿教育与保育,将幼儿父母尤其是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母亲就业,改善了妇女经济、家庭和社会的地位,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
3.早期教育有助于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早期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早期教育具有显著的补偿作用与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教育,能有效提高和促进这些儿童融入主流社会,降低因出生和成长环境的不利所带来的影响,减少社会分层现象和社会贫困。美国长达三十年的“开端计划”和“佩里早期教育项目”等追踪研究均显示,对家庭经济贫困、父母文化水平低的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实施早期教育,能成功地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圈,使其因认知、语言、社会性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得更好,而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学业并获得工作上的成功,能自立而不是依靠社会福利,更有可能组建家庭并对婚姻生活忠实,减少未成年父母人数、减少特殊教育开支、增加高校毕业率、增加就业率、减少犯罪率等情况。
二 早期教育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干预
1.早期教育投入问题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是完全市场化的,即由私人投资建设早教场所、购买相应设施和教学玩具、招聘员工,再通过向家长兜售其课程服务取得收入,其总收入扣除投资成本以及各种税费后的差额,即投资利润。为便于招生,早教机构一般选择在人流集中的位置,因而场地租金较高,在激烈竞争下,其收费不可能太高,导致其利润较低。总体来说,早教机构的场地租金、特许加盟费、教学玩具采购费、员工工资构成其成本的主要部分。早教机构员工素质要求较高,员工招聘困难、流动性高,管理难度较大。作为私人投资,早教行业门槛高、投入大、管理难、利润低、投资回收期长,这让很多有意进入的私人资本纷纷退却。完全市场化的早期教育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早期教育中来,进而不利于早期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发展。从解决早期教育巨大资金需求的角度来看,需要政府分担相当部分投入,还需要政府推出各种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早期教育领域,以分担财政压力,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早期教育事业发展。
2.早期教育公平问题
如上文所述,私人投资早期教育需要考虑进入门槛、成本与利润、回收期限、管理难度等现实问题。出于成本考虑,私人早教机构的收费不可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支付能力较低的家庭提供服务。私人资本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意愿这么做。进一步讲,早期教育与服务的效用更多地体现为减少犯罪、减少贫困等社会效用,这部分成本完全由私人包括早教机构和家庭来承担,这是不公平的,因而也是没有动力的。因此,如果早期教育完全由市场提供,显然弱势人群的孩子将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早期教育,这对其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是不利的,要解决这个负激励问题,需要政府主动承担起保障所有儿童能平等享有早期教育机会的财政责任,需要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进入早教行业。
3.早期教育监管问题
教育领域的消费明显带有“不完全信息”的特征,家长对什么是早期教育、什么是优质的早期教育并不具备完整的信息,在选择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他们做出理性的选择,有可能被误导甚至欺诈,这就是市场化的早期教育可能导致的负外部性。由于行业竞争或专业能力乃至职业伦理参差不齐等方面的原因,各个早教机构往往会对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价格标准、师资标准等各执一词,一些实力较差的早教机构所推出的教育内容可能是缺乏核心理念引导的,甚至在实践中为迎合家长而出现各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思想和做法。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面对早教机构的宣传轰炸,作为消费者的家长也很难判断早教机构及其课程服务的优劣、好坏,需要政府为其提供一些基本的帮助,需要政府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制定早教市场的规则,这些帮助其实就是居于公正中立者的政府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这是市场无法自发提供的。
三 早期教育纳入政府职能范围是国际大趋势
1.加强基础研究
美国的早期教育非常发达,但其发展也经历一个过程,其中,政府以科研成果为发展早期教育制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是其重要的经验。在美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认为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许多人并不认为早期教育机构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一些州对发展早期教育并不支持,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很少。为提高公众对早期教育价值的认同程度,并通过公众舆论促使州政府对发展早期教育的支持,美国联邦政府积极投入资金,组织大学、专业组织的专家进行早期教育研究,并及时公布科研成果,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推动州政府积极发展早期教育。
2.加大财政投入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早期教育的研究和政府管理。美国、英国、韩国、墨西哥、印度等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把为家庭提供早期保健、保育和教育等方面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以儿童早期教育为主题的国家行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国从1965年开始实施的《提前开始项目》到2005年的《入学准备法案》,拨款金额由9600万美元上升到68.99亿美元,40年间上升了70多倍,英国《确保开端计划》财政预算金额从2001~2002年度的1.8亿英镑逐年增长,截至2007~2008年度已高达17.6亿英镑,增长了近10倍,印度面向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儿童综合发展服务计划》的投入在1992~1997年间就达到260亿卢布,2002~2007年间更迅猛增至1168亿卢布。各国充足的早期教育经费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早期教育的稳步发展。
3.以立法为保障
为了促进早期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许多国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早期教育法规和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先后通过了《儿童保育法》《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等多部法规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澳大利亚早在1972年就颁发了《儿童保育法案》,葡萄牙于1997年制定了《学前教育法》,德国于1990年实施《儿童及青少年救助法》,2007年开始实施《联邦父母津贴法案》。印度在2003年和2005年先后颁布《国家儿童》和《国家儿童行动计划》,日本于2004年提出“幼小一贯教育学校”动议,2006年正式实行“幼小衔接推动班”制度,为未来推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做准备;英国也出台了很多项早期教育政策,如“确保开端”项目《每个孩子都重要》《儿童十年保育策略》《2006年儿童保育法》《早期奠基阶段规划》《儿童计划》等。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2008〕75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基二厅函〔2012〕8号
[3]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王亚新.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分析[D].西北大学,2008
[5]熊文洲.陕西民办学前教育政府规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6]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篇6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发展;儿童早期智力开发
“如果人们知道了我的国王的宫殿在哪里,它就会消失在空气中的。”
……
“它就在我们阳台的角上,在那栽着杜尔茜花的花盆放着的地方。”
在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笔下,童心是那么的美丽,宛若一朵沐浴着上帝光辉的璀璨的花朵。关注儿童的教育发展,意味着关注人类的未来。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就曾预测20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将是“儿童世纪”的开始。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全世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的幼儿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培养其创造意识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并以此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应成为推动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1 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的基础。幼儿通过认识周围的环境,对客观事物的接触与体验等,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并从客观世界中得到一些感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就视觉来说,幼儿阶段的小朋友们比较喜欢鲜艳的颜色,他们能叫出它们的名称――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只属于光谱上的基本颜色,对于较复杂的色相,小朋友们则难以理解。在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上,小朋友们也显得不是非常敏感。在空间知觉上,幼儿阶段的小朋友们能够辨别上下位置,4岁开始有了“前”“后”知觉,然后又能辨别左右方位,但这种知觉能力是建立在具体事物联系基础上的,比较抽象的空间观还未能建立。在时间知觉上,幼儿还不能充分理解逻辑性时间概念。对运动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具体物体的运动上,对于运动的持续性和连贯性还未成熟,对于运动的细微变化也显得观察力不够。
积极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推动幼儿阶段的小朋友的感知觉发展。大千世界的色彩丰富多彩,生动而微妙,通过引导小朋友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色相的变化,并由从对色彩的被动感知逐步向主观感知发展。例如通过色彩引起小朋友们对温度的感觉、用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经验等等。在绘画练习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辨认不同的颜色,并学会涂鸦。在对形体的认识上,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小朋友们从模糊的意识逐渐到开始有意注意事物的形体与空间关系,观察能力将获得提高,对于细节的注意也会得到加强。在时间与运动等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幼儿美术教育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小朋友们的直观记忆,小朋友们的有意记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对某些抽象化的概念会慢慢理解。
感知觉的发展将有助于小朋友们想象能力的提高。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要尊重小朋友们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的个性化的特点,不必强调他们去追求表现的深入,只需去关注他们想象力的瑰丽,例如可利用抽象绘画来唤起小朋友们的种种联想与想象,在教学中注重游戏性与随意性,并鼓励小朋友们发挥独特的创新精神。虽然这种联想与记忆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孩子们天真奇异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将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窗,从而促进其早期智力开发。
2 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教育伴随幼儿的成长,是人类启蒙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协调能力、积极的情绪体验等都构成了现代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开启智慧之门,促进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通过幼儿美术教育,小朋友们的行为、意志、情绪、需要以及注意都可获得良好的发展,其内在品格更加健全。那么幼儿美术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是:能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和过程来交流观念、经验和简单的情节;能轻松愉快地画画、制作东西,并体验表现的喜悦;能关心周围的事物,并表现出热爱美好事物的兴趣。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开展应力求生动活泼,对学生不稳定的情绪要善于运用变化的方式作正面引导。例如鼓励小朋友们用线自由描绘形象,用色来进行涂鸦,运用材料进行空间造型游戏等,培养其独立自主的精神与不依赖他人的思考能力;鼓励小朋友们相互观看作品,能留意生活中美的事物,能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作品,并能相互交谈简单的感受,能观察描述自然环境中美的事物与场景,并有进行独立表达的能力。事实证明,幼儿美术教育,能培养小朋友们直觉思维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并随着美育过程的实施,其内在的品格将逐步得到发展、完善,并具有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此外,还能使他们积极关注周围的事物,并表现出乐观、积极进取的性格倾向。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将会通过某种心理暗示传达给小朋友们,教师作为情感的化身,能激发小朋友们产生相应的情感的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知识。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实施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将引导幼儿更主动地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真、善、美的热爱,将为他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3 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智力发展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中说的话,研究显示,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同样的,教会孩子画画,让孩子热爱画画,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幼儿美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使幼儿的智力健康和谐地发展。
无疑地,幼儿阶段的小朋友们在画画,或做手工,或欣赏图片时,他们手脑并用,身体的各个器官都随着这种美术活动而参与其中。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新奇、有趣的刺激――不逊于其他的教育。积极的朗读、阅读活动能促进小朋友们左脑的发展,但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手脑并用,却能促进小朋友们右脑的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左右半脑是有明确分工的:人脑的左半球主要是语言、逻辑、数W的运算加工系统,主管逻辑思维;而右半球则主要是音乐、美术、空间知识的辩证系统,主管形象思维。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社区内早期教育的发展,我园将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本辖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托班年龄段的入园率。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1、了解我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开展早教工作奠定基础。
2、成立幼儿园早教小组和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外出接受早教培训,或早教园本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3、开展家长咨询、亲子讲座等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0--3岁婴幼儿的科学喂养、育儿指导、教育策略等内容的宣传
材料,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4、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5、进行亲子园活动室的建设:添置户内、户外铺软地垫、婴幼儿使用内外中小型体育游戏器械及玩具、0--3岁的书籍、光盘、磁带等。 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双休日亲子教育活动,为宝宝提供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开发其潜能,为家长提供家教指导。
6、开设幼儿园亲子阅览室,制做0—3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教学内容展示板供家长阅读,以便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早教的活动内容及教育宗旨。
四、各月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实施方案
2、成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验研究工作小组。
四月份:
1、对适龄婴幼儿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2、开展幼儿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调查与现状分析。 五月份:
1、开展0-3岁儿童早期家教指导讲座。
2、结合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小班早操展示、班级教学活动。
3、深入幼儿家庭进行早教宣传和接受家长咨询。
六月份:
1、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2、对本阶段早教工作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
3、对本学期早教工作进行小结。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2】
一、现状分析:
自幼儿园早教中心成立以来,我园积极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幼儿园周边地区的早期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努力。在前期早教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定期对周边地区的0——3岁婴幼儿家庭组织亲子活动、向家长宣传、传授科学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暑假期间,我园三位教师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早教师资培训,聆听了香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桑吕敏妮老师的讲课,学习了有关《0-3岁生理心理发展与亲子游戏设计的关系》、《0—3岁亲子游戏设计原则及方法》《亲子课程的设计》等内容,这对于我园早教师资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工作目标:
1、将周边社区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继续纳入本学期的工作中,从宣传入手,扩大早教服务范围,使更多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受益。
2、利用周五上午的时间定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活动。
3、深入家庭,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育儿,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具体任务及措施:
1、定期开展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早教活动,帮助婴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2、知道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在活动中理解、领会早教老师的教育方法,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养育孩子,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商讨、制定早教工作计划。
负责人:张翠芝
2、走访幼儿园周边各村队、社区,发放早期教育宣传资料,统计0——3岁婴幼儿名单,建立0——3岁婴幼儿联系手册。
负责人:全体教师
九月份:
1、教研活动:24个月——30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张翠芝
2、亲子活动——时间:第二、三、四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王 婷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十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张娜娜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2、家园早期教育研讨会:研讨内容——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教师:张娜娜
十一月份:
1、教研活动:30——36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张翠芝
2、亲子活动——时间:每周的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王 婷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十二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张娜娜
篇8
【关键词】婴幼儿教育;营销思路;幼教读物
一、我国婴幼儿普及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0到4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众多婴幼儿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准爸爸、准妈妈们已经意识到孩子在婴幼儿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今后任何人生阶段都无法企及的,这一阶段形成的思维习惯对于孩子今后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对于0到4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重视,但其教育思路和方式,恐怕除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幼儿园老师)以外,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甚至可能会生搬硬套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比如规定两三岁的宝宝每天要认识多少字,每周要读几本书,还要上各种早教兴趣班等等,这对婴幼儿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得知家中又要增加一名新成员以后,准爸爸准妈妈便开始为这个新成员作出一系列“智力投资策划”,这个时候,他们更多想到的是如何进行胎教,如何增加营养,如何让肚子里的宝宝顺利的生产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准妈妈们放弃了电视,放弃了电脑,而且由于怀孕带来的身体反应,令她们常常感到疲倦,无法集中精神阅读书籍报纸,准爸爸忙于工作和照料妻子,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精力和渠道去学习了解0到3岁婴幼儿的教育知识。而一旦宝宝出生,一家人又要忙于照料新生儿,随时处理新生儿的突发状况,更是没有时间,而且,他们也不像3岁以后的宝宝家长们,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的介绍获得相关早教知识。当然,也不乏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家长们提前为这段时期的宝宝教育做了准备,但是大多数家长,尤其是疲于繁忙工作的家长,这段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多少会有些盲目和片面。而等宝宝长大到3岁以后,进入了幼儿园学习,家中的生活秩序稍稍回复正轨,一方面,妈妈们终于有时间上网,参与各种育儿论坛,在与各位妈妈们交流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到正确的育儿方法以外,还接触到了优秀的育儿期刊和书籍,她们便会购买订阅;另一方面,从小班开始,幼儿园便会有各种作业要求孩子在家长的辅导下完成,这便促发家长们参与到亲子互动中来,从客观上促使他们购买订阅有关的书籍期刊,从中学习该如何进行亲子互动,这时候,他们购买订阅的书籍期刊基本上都是适合5、6岁孩子的,即便他们的孩子只有3、4岁,但是他们往往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超前教育,所以也会选择适合5、6岁孩子的读本。所以,0到4岁幼儿教育书籍期刊的受众面要远小于4到7岁幼儿教育书籍期刊。
二、婴幼儿教育期刊的市场营销思路
由于众多家长对子女成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在“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影响下,婴幼儿教育读物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同时,婴幼儿早期教育刊物的市场培育是否科学有效,将对我国婴幼儿教育能否正常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让众多家长、准爸爸准妈妈们更加容易了解这些优秀的书籍和期刊、有关婴幼儿早期教育读物的市场营销思路应该也必需引起我们业内各方人士的关注和探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渠道拓展市场:
一是要找准定位,早教期刊的受众是宝宝和家长,但决定购买权是在家长手中,因此,我们的营销目标应该定位于家长。80后的家长们的确是一个喜爱时尚、追求趣味的族群,但是,他们更是一群思维活跃、善于吸取新鲜理念的族群。可能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门外汉,但是他们也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专业的早教知识对于宝宝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要迎合他们追求时尚趣味的心理,在制作早教书籍期刊时意味追求有趣、新奇、丰富,而忽略了孩子是否能接受,孩子是否喜欢,那么这样的产品即便最初吸引了家长的眼球,但是从长远来看,未必能得到广大家长的青睐,毕竟,孩子的需求才是我们编辑书籍期刊的初衷,也是我们制作的书籍期刊的生命力,很多家长觉得有趣的内容未必孩子就感兴趣,也未必就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接受,一味追求内容的有趣和丰富也可能会分散孩子获取信息时候的注意力,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我们只有将孩子的诉求和我们编辑制作的理念耐心向家长推广,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而宝宝对我们产品的反映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
二是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制作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广告宣传画折(册),内容以科学、简单、实用为原则,引导受众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婴幼儿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各类媒体大力推荐优秀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刊物(如《东方宝宝》),触发众多家长的消费意愿,积极有效地培育婴幼儿教育产品市场。
三是精心培育和拓展营销渠道。制定周密的营销活动计划,搞好各类营销活动。首先将婴幼儿早期教育阅读资料传发给妇幼保健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妇产科相关医护人员,请这些专业人士协作配合做好市场营销宣传工作。其次,在医院的妇产科候诊区报刊架上摆放有关婴幼儿教育阅读宣传资料和样书样刊,直接让去医院作妇幼定期检查的准妈妈们了解这些书籍和期刊的作用,激发她们的购买意愿。其三,可以和社区街道办事处、妇联等社团组织合作,了解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并请他们向即将有孩子的家庭分发免费的资料和样书样刊。同时,还可以与街道办事处和妇联等社团组织联合举办活动,请专家现场为准爸爸准妈妈们讲解相关知识,介绍相关优秀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书籍期刊。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们最希望获取的消费需求信息,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将之融入下面的编辑制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婴幼儿早期教育书籍刊物内容的水平和制作质量。最后,可以借助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形式,让其参与一定形式的市场营销宣传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实市场营销人员,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是一支不可估量的潜在客户,在这类客户群体中有着更广泛的市场商机。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市场发展走势,通过创新营销理念和方法,我国的婴幼儿早期普及教育事业和与之相应的消费市场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篇9
回望过去,我园对社区0~3岁散居婴幼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项早教活动。通过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对0~3婴幼儿家长进行义务早教指导。在我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满意与好评。但我们在对社区散居婴幼儿的排摸、调查及访谈中了解到,居住在本地段的0-3婴幼儿家长很多由于教育文化水平及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限制,在观念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
为了让更多的0~3岁的儿童家长懂得如何从零岁开始教育他们的孩子,在本学期中我们将扩大早教的辐射面,更好更多地挖掘现有学前教育设施的潜力,面向家庭与社会散居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婴幼儿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同时0~3岁早教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将积极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力求不断提高本社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人生的最佳开端。
现制订本学年我园0~3岁婴幼儿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为儿童、家长服务的方向,主动有效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活动,进一步争取政府、社区及广大家长的支持,依托社区、走近社区,充分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功能,将两者资源有效整合,为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领养人)提供科学、规范、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形式服务。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服务与指导功能,切实提高家长(领养人)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三、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早教工作的知识经验,培养教师早教工作的能力。引导家长逐步树立早教意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水平。
1. 通过各渠道的早教宣传,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早教活动,注重早教活动开展中各类早教资料的积累。
4. 通过来园亲子活动,及指导老师送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这年龄段的宝宝,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展,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5.建立0~3岁早教管理网络、管理制度,抓好早教组的教育活动以及队伍的自培和他培,收集、整理和完善早教活动方案,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看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早教服务,不断拓宽0~3岁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婴幼儿家庭的需求。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1.用科学理念指导亲子教育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早教推广及服务活动,我园早教指导服务项目:亲子教育、早教咨询、社区活动等。
2.指导家长、服务家长。为家长举办多形式的服务,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抓好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有意识地做好家长工作。
(二)培训一支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1.在幼儿园中成立了早教志愿者服务队,选择对早教感兴趣、肯钻研、勤奉献的教师学习早教,利用班级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2.让从事早教服务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等各项早教培训,学习先进的早教理念和经验,使我园早教的师资培训更加深入。
3.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邀请早教中心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儿保所医师等来园讲座,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1.与社区合作,送教进社区,给予理论指导。
2.增设早教咨询热线,鼓励家长及时地与咨询老师交流,及时解惑。
3.开展早教亲子活动,使家长明确不同的游戏的不同功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用。
4.为即将入园的幼儿提供活动场地,为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创设条件。
5.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充分发挥早教中心指导站及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镇儿保医使等资源优势,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6.定期出版0~3岁早教园地报,通过宣传报向全镇的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7.开展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放日活动,辐射幼儿园资源。
8.利用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早教基地栏目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五、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与社区计生干部联系,掌握散居婴幼儿现有具体的人数及家长情况,为开展早教工作做好准备。
2.制定早教工作计划,安排好活动项目。
3.对早教指导老师进行分工,划分工作范围。职责落实到人。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新增幼儿园校园网站“现代家庭教育”早教基地栏“版块。
6.育婴师的外出培训。
四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亲子活动,同时参观幼儿园园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等 。
3.为婴幼儿家长开展有关科学育儿的知识讲座。
4.收集资料,丰富早教中心网页。
5.更新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板块--早教基地栏--0~3岁亲子游戏。
6.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五月份
1.早教例会。
2.收集资料,丰富早教中心网页。
3.更新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板块--早教基地栏--0~3岁育儿锦囊文章。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邀请儿保医师来园为早教组老师进行卫生保健、合理喂养方面的讲座活动。
六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活动。
3.为散居婴幼儿开展有关生长发育的保健讲座。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做好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幼儿园早教工作方案一、 工作目标:
探讨多种形式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提高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婴幼儿看护人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养育子女的实践水平,为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 主要任务:
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开始向下延伸至0-3岁,依托社区,以幼儿园为早教指导中心,逐步形成向家庭辐射的早期教育指导网络,即:1、指导家庭科学育儿。2、研究婴幼儿的智力开发。
三、 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创建新型的在早期教育管理模式。要成立早教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幼儿园为基地,成立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心,逐步开展早教工作。
(二)整体规划,科学管理,确保早教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定人管理、定教师主讲、定时间、定场地,确保早教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社区宣传,提高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可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栏、橱窗、园报等途径大力宣传早教的意义和任务,使全社会广泛了解早教的重要性;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教师入户走访,爸爸妈妈沙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通过亲子游戏、一日活动开放等形式,让家长和婴幼儿亲身感受早教的快乐。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技能。
1、 加强早教指导教师的培训注重对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培训0-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体发展特点、施教原则,实践培训围绕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创设教育环境等。
2、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孩子的主要环境是家庭,所以优化家庭环境的教育优势,是我们开展早教工作的重要任务,采用家长咨询会、座谈会、早教简报、辨析会、早教书报借阅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五)成立亲子活动中心尝试着先从开放小班活动室开始,定时向家长开放,并定期对散居在家的儿童进行集中教育活动,形成托幼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开办亲子园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目标、整合资源、了解家长、幼儿发展的需求点、摸清生源结构、教师培训、环境布置、课程培训、管理模式
(六)早教资源中心的建立建立图书、玩具库,家长可免费借阅,网上开通早教咨询,免费对家长进行指导。
篇10
关键词: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121-02收稿日期:2016-02-01
2001年,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在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这就意味着国家正式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
2013年6月,鞍山市开始实行《鞍山市0―3岁早期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该办法对于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7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了《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作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鞍山市目前的早教教师中多数教师不具备幼儿教育经验及幼教基础知识,即便原来是幼儿园教师,也缺乏对0―3岁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0―3岁儿童教育的特殊性;还有的早教人员经过十几天的短期培训就直接上岗,这种短期培训既不系统也不规范,后续培训几乎为零。因此,总体来看,绝大多数从业教师在0―3岁婴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调查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提升早教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一、概念界定
本文中,将亲子早期教育活动界定为在早教机构中,面向 0 岁至 6 岁婴幼儿和家长等,以发展婴幼儿认知、体能、情感、社会性等为目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教师带领婴幼儿和家长,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与过程。早教师资指的是在早教机构中,以开发婴幼儿潜能、提升家长教养水平为目标,有计划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
由于亲子活动是教师、家长和婴幼儿多方参与的活动,教师担负着“提升家长教养水平、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双重任务。亲子教育的对象和所承载的任务决定了其不同于幼儿园教育和托儿所教育,对师资也有特别的要求。首先,早教教师是亲子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家长和婴幼儿的指导者,同时早教教师还是咨询者,需要解答家长提出的关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无法通过一次活动预设出来,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方可应对家长的教养难题。
二、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
本文结合《鞍山市0―3岁早期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的《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提出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如下:
1专业知识与技能
掌握关于婴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掌握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能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养工作;掌握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以及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能力。
2综合素质
教学人员应对早期教育服务具有正确理解与认识,认同早期教育服务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
三、鞍山市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
1政府部门对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引领不够
目前,鞍山市的早教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办学,各机构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甚至为了保护所谓的知识产权,禁止同行相互观摩,更谈不上共同研讨教学。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局或区教委,并没有像幼儿园的管理那样,开展业务指导和活动评比,对于各个早教机构的引领很少。教育部门没有开展早教机构教师的观摩和评比活动,对于早教师资的业务指导任务更多由早教机构的总部承担。比如红黄蓝亲子园、金宝国际亲子园等,这些早教机构的教师接受的是全国总部的业务指导。
2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形式以园本培训为主
早教机构的培训以园本培训为主,大多数采用师徒传帮带这一传统师资培训形式。针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经验少,对婴幼儿和家长指导能力较差的现状,机构给每位新入职的教师配备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年轻教师由听课开始,逐步过渡到助课,由一个环节的助课过渡到整个活动的助课,进而发展为能够独立承担课程的能手。
3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内容单一
通过与早教机构的任课教师访谈得知,他们的职后培训内容大多数是亲子活动课程的培训,偏重技能,淡化理论。大部分早教机构对新教师的培训内容是该机构亲子活动的环节与培训流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主任进行培训,将活动环节肢解,每位新教师学习之后进行活动展示,采用磨课的方式进行考核。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到两周。培训之后,新教师对于如何组织亲子活动有了大致了解,并能够尝试采用配课方式接触家长和幼儿。
另外,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亲子教育活动中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很大,有位教师吐槽:最担心家长在活动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她认为自己缺乏观察力,看不出婴幼儿行为的特点,且分析不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当家长面对婴幼儿家庭教养困惑,向自己直接求助时,很难做出正确的指导。即使有时能够看出幼儿的行为问题,但是如何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问题聚焦,用哪些理论能够解释这种行为,自己却分析不出原因。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的《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早教机构教师应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能力,而很多早教机构的培训中却未涉及该项内容。
4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涨
新教师在经过培训与配课之后,在刚刚能够独立承担亲子活动课程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热情高涨,在面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而无法应对时,再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然而,由于亲子课程的流程一成不变,在入职一年之后,很多教师组织亲子活动轻车熟路,对于应对家长的问题也有了经验,工作热情减弱,再培训的需求不再强烈。在调查中,偶遇某亲子园园内全脑培训,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共8人,由于个人原因请假3人,另外5人中,有2人坚持完上午的培训,下午找了理由退出培训,仅剩3人,在下午的培训中明显心不在焉,不时拿出手机看时间。由此可见,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涨。
四、鞍山市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建议
1发挥政府部门的教育引领作用
早教机构应经过工商部门的审批后,接受教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各机构的办学历史渊源、优势和特色各不相同,办学经验也不同,有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应由地方教育局或区教委牵头,定期组织各早教机构之间互相评鉴、互相沟通和交流办学经验,观摩骨干教师的优质活动。以观摩与评比带动全市早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也不失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有效形式。
2拓展培训形式
目前,早教机构的培训大多限于园本培训,应拓展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可以聘请医院的儿科医生、高校的学前教育专家等到机构进行专项培训,虽然培训地点仍在园内,但讲座人员却不限于园内的教职员工,从某种程度上吸取了外部新鲜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外,可以将教师送到其他教育机构,比如高校课堂、可承担师资培训任务的早教机构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增添新的内容。
3丰富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
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综合素质两部分。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内容也应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应,不应仅限于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项内容。
早教机构可以将入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分层分步进行。首先,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从婴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入手,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新入职的教师对早期教育服务具有正确理解与认识,认同早期教育服务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其次,学习有关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等内容,使教师具备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养工作、与家长有效沟通、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工作能力。最后,宣传有关安全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4将培训后的教学能力提升与薪水待遇相关联
新教师成为能手之后,一旦教学方面游刃有余,便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在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前提下,即使再培训,教师的薪水待遇也不会发生变化。这一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接受再培训的热情。因此,早教机构可以根据培训后教学效果及可承担的工作量来计算薪水,这样教师参与再培训的热情会提高很多。
参考文献:
全国教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对《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2014.
王颖蕙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步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
- 上一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 下一篇:经济纠纷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