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4-01 11:3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早期教育重要性

篇1

论文摘 要: 人和天地顺,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对于人生起着定位、定势的重要作用。

大量事实证明,儿童早期教育的水平决定了未来人生发展的高度,儿童早期教育的轨迹决定了人生未来发展的轨迹,简而言之,早期教育具有定位、定势的功用和价值。对此,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经有过精彩的论述:“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零至三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三岁以后直至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三年看作是人的一生。”[1]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有发展眼光的父母来说,都不会忽视孩子早期的教育,都会“慎之初”,都会“教儿婴孩”。把握好这个时期,就很容易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儿童。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出生到三岁,是人整个一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婴儿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革命性转变:首先,他学会了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初步形成了人生最为核心的能力——注意、想象、记忆、思维等智力内容;其次,他初步建立了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心理要素——好奇、兴趣、快乐、痛苦、排斥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现象;再次,他初步学会了人生存的基本技能——爬、坐、走、拿等肢体协调运作能力,养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吃、拉、撒、睡、玩等。正常儿童到了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具有了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2]。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教育好孩子,为了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他们也十分重视和睦家庭氛围的营造,深谙爱护家园才会有幸福人生可言的至上明理。家庭和谐的根本在于夫妻的恩爱。夫妻双方相识相知、相亲相爱,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一以贯之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家庭和谐是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里十分讲究“道”和“德”,所谓“道”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其表现形式就是太极之阴阳;所谓“德”就是按“道”的规律去做。对一个家庭而言,夫是阳,妇是阴,夫妇各正本位,才合道。阴阳和,而后万物生。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健康还是羸弱,是乐观还是消极,是聪明还是愚笨,在父本和母本两种染色体电石火光相遇的一瞬就注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原始信息,其阴阳之道都发端于父母,所以就有人说阴阳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夫妇的问题,如果夫妇和谐,家道祥和,孩子自然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反之,男无阳刚,女无阴柔,家道不宁,就没有好儿孙。道理很简单,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道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经气乃决。”[3]为人父母者,如果明白了阴阳的道理,符合天与地的定位,阴阳和顺,则他们所生的孩子必然健康和睿智。所以,有人说:无论到何时,女有阴柔之美,男有阳刚之气,顺阴阳之道,阴阳调和,在家庭中就会产生一种温馨的气场,生活在这种良好气氛中的孩子,不但聪明,而且身体健康。

但是现在的很多家庭,夫妻双方不是相互理解和爱护,而是相互埋怨、相互猜忌,以致相互怨恨,甚至是夫妻不和、同床异梦,尤其是在贫穷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贫穷夫妻百事哀”,相互之间争吵不休、战斗不止,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家破人亡。在这样一个阴阳不和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可能是不健康的,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或多或少地铭刻下终其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痕。这些伤痕就像可怕的幽灵,随时都会扼住无辜者的咽喉;这些伤痕就像潜伏的炸弹,随时都会拉响浮躁的引信;这些伤痕就像罪恶的罂粟,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不可遏制地疯长……追根溯源,病根都在父母身上,都在家庭氛围里,——即便是一个只有几个月大小的婴儿,听到父母相互之间的责骂和争吵也会吓得哇哇大哭,烦躁得手脚乱动,更不要说其他的家庭成员了。普天之下,没有孩子不对紧张的家庭气氛深恶痛绝,没有孩子不对充满温情和爱的家庭望穿秋水、心向往之。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父母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夫妻关系的好坏、家庭氛围的优劣会影响到子女的身心的健康与否。家庭不和,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继而导致身体上的疾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病”是孩子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青少年时代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心病很有可能伴随其一生,现代医学的大量临床病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2003年春晚上的一首《让爱住我家》的歌曲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止、感动莫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赵明一家四口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爱”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魅力和风范:有爱的家庭,就是人间的天堂。爱是什么?爱就是我爱我的家,爱就是夫妻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相互体贴;爱就是疼爱子女经常陪他玩耍,爱就是“不嫉妒,弟弟有啥我有啥”;爱就是“没有哭泣不会惧怕”,爱就是“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家庭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生活目标和人生境界。敞开心扉对话,彼此理解尊重,充满温情、温馨、温暖的家庭,是最适宜早期教育的家庭,也是最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家庭。

参考文献:

[1]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早期 阅读教育 重要性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时机呢?首先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1 构建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 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① 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1) 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2) 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 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 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4) 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② 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1) 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

(2) 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① 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②开设幼儿阅览室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③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 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 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3.1 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3.2 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3 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3.4 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3.5 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3.6 经验迁移

篇3

华盛顿的教育政策智囊机构“教育界”了由资深政策分析家萨拉·米德执笔的一份报告——《百万美元婴孩:为什么婴孩不能被“初装”成功》。米德认为,早期教育并不像初装电脑,通过高配置来实现今后的高性能,“尽管婴幼儿脑部的神经连接在早期发展迅速,但让他们从小聆听贝多芬或玩益智积木并不能使他们更聪明或将来更成功”。

0-3岁的婴幼儿脑部变化迅速,特别是突触在不断地生成和修剪;但是,一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对脑科学研究成果有所误读,认为如果孩子的脑在3岁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将来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害。

米德指出,这是危险的决定论观念,与脑科学的研究并不一致。事实上,并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前3年是一扇独一无二的发育之窗,一旦孩子过了3岁就关闭了”。人脑的适应性其实非常强,一直到老年都还在发展。研究者还没有获得有关脑发育的足够知识,还不能判断玩具和早教课程是否对孩子有帮助。“我们远不知道怎样培育一颗更好的脑。”

夸大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直接后果便是浪费家长的大量金钱。据《财富》杂志报道,仅2005年,美国父母花在这方面的钱就多达25亿美元。很多早期教育产品都在渲染所谓脑科学研究成果,且价值不菲,如一套12张碟的DVD《小爱因斯坦》售价179.99美元。米德认为,这些钱不如存起来用来给孩子上大学,或用来满足家庭其他需要。

另一方面,夸大0-3岁教育的重要性则让学校有了推脱责任的借口。当前,建立教学责任制、缩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但夸大早教的重要性则会让人以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像电脑一样被“初装”了,难以有所作为。就像理查德·罗斯坦恩在他的《阶级与学校》一书中写的那样:“学习成绩的阶级分化,在孩子3岁前就存在了。”事实上,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更多是由低效的学校教育,低质量的课程以及糟糕的教学带来的。

米德的这份报告得到了科学家的支持。印第安纳大学的认知科学教授乔纳森·普拉克说,人们普遍开始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并没有客观证据表明,给孩子放莫扎特的音乐CD或让孩子观看《小爱因斯坦》这样的DVD有什么效果。

篇4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到2012年,全省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为:苏南地区的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75%以上;苏中地区的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5%以上;苏北地区的城市达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是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建立并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地应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早教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早期教育工作网络,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并组织各部门做好早期教育的相关工作;承担对托儿所、亲子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和早期教育的业务指导,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托儿所、亲子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培养和培训托儿所、亲子园的园(所)长、教师,建立园(所)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做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建档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标准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提供0—3岁婴幼儿数等情况。

妇联应在社区(农村地区在镇、村)做好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保证辖区内所有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教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各市、各县(市、区)要建立早教指导机构,负责本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基本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灵活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参与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有益经验,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要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形式多样。各地、各早教机构要遵循婴幼儿成长规律,按照《*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科学有序地开展早期教育活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坚决防止超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切实推进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各地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各类幼儿园开展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优质幼儿园(含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设托班或亲子园,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保证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农村地区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阵地,通过请家长和婴幼儿走进中心园、中心园教师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证辖区内0—3岁婴幼儿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园资源,采用开办托班、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努力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质量。

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开办亲子园、托儿所等,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人员专业素质

篇5

关键词:婴幼儿智力发育;早期教育;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60-02

前言:早期教育的对象范围是指0~6岁、尤其是0~3岁的小儿群体,其教育方式是对该小儿群体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伴有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方式,遵循该小儿群体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促使正常小儿的智能及智力发育,规避智商发育低下的可能的出现,对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现象进行预防。本文基于对婴幼儿智力发育中早期教育的重大影响效果,对特定的小儿群体进行了分组研究,并进行了定期的规律性的早期教育测试和教育干预训练,并将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群体所得结果进行整合,与未接受早期教育训练的婴幼儿组群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智力发育不均衡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干扰原因。以此来论证早期教育训练对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有利影响和对智力低下详细的预防作用。

1.关于早期教育的界定

早期教育是指0~6岁,尤其是0~3岁小儿群体在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组织性的、有目的性的多方式多方面的教育活动,以此来促使小儿的智力的正常发育,对社会、心理、环境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进行有效的预防[1]。对可能会发展成为智力低下的高危小儿的智力发育进行提升,对智力低于正常的小儿的智力水平进行有效的促进和提升,对智力低下的现象进行预防和改善。

2.对早期教育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并讨论其重要性

环境因素和生物性的高危因素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两大最主要的后天因素。早期教育初始于十九世纪,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二十世纪早期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诸多学者和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证明,早期教育对于环境因素和生物性高危因素所造成的智力低下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

人脑发育的最快时期是在0~3岁这一阶段。婴幼儿出生后的几年内,婴幼儿的大脑和智力发育是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其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要比任何的发育阶段都快[2]。因而在婴幼儿2岁以前的发育阶段,良好的早期教育或育儿刺激都能够极大的从生理以及生化方面影响着脑功能的形成、发展以及脑结构合理构建。

同时,在这一阶段,人的大脑处于未成熟脑的状态中,其可塑性是极强的也是一生中最强的时期。未成熟脑的脑结构和脑功能都能很强的适应环境并对通过大脑反映的事情进行有效的重组,环境影响作用非常大。在视觉极为丰富的环境中,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厚度和重量都发育的非常迅速。

另外,这一阶段是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六岁之前的阶段对于人心智的发育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丰富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能够促发儿童的感知能力向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能够对婴幼儿的脑功能发展产生重要的促发作用,并快速的形成突触。

3.早期教育的方式论述

3.1针对新生儿的教育方式。在新生儿阶段进行早期教育,必须针对其最为主要的感知器官早期的附加的刺激、变更周围环境性的刺激。首先从听觉开始,进行话语、歌声、音乐的刺激,对于母亲的声音和母亲心跳的律动声音也极为重要。第二,在视觉上,要用能够移动的、色彩鲜明亮丽的物品让婴儿产生视觉的愉悦,通过亲属面部表情的展现给婴儿进行观看。最后,通过对其躯体的屈伸、抚摸等方式进行触觉的刺激活动,不断对婴儿的姿势进行变动。在此过程中也要掌握刺激活动的适度性,避免过度刺激对婴儿造成的伤害[3]。

3.2针对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方式。早期教育有两个最为主要的内容,即各方面的刺激和与之玩耍。婴幼儿需要感知周边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多种颜色、不同的形状再到各种气味儿和多变的声音等等。用这种方式使婴儿从最初的不成熟的做出反应,逐步发展向主动的复杂的对刺激进行反应的方向。缺失了应有的对各类因素的刺激,就无法充分的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运动细胞。对于事物的感知、对于玩具的渴望以及适当的活动都是早期教育刺激的一部分,同时与婴儿进行眼神的声音的交流,能够提升婴儿的敏捷性和对外界声音的辨识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向婴儿传达一个声音、一个表情甚至一个气息,都能够促使婴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交往能力。因此通过早期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创造良好的刺激环境非常重要。

结束语:当前社会不断的发展、前进,对于学生群体的教育要求也越发严格。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对课业的接受能力,诸多专家都在此基础上把研究方向转向了其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情况上。社会和家庭的关注焦点也在向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方面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上。在对小儿群体体质的发育状况加以重视外,更要将智能发育纳入其中。据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的大脑发育的可塑性极强,胎儿大脑发育的最快速阶段是其出生到2岁期间,而此期间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也很易于渗入,其中丰富多样的、适宜婴幼儿发展的环境刺激是大脑发育最为重要的条件。通过早期教育活动的训练能够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展水平,促成其智力水准的不断提升。及早的发挥该群体的智力潜能,最大的发挥其智力的飞跃性发展,及时的发现其大脑中存在的潜藏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式的训练活动,使得婴幼儿健康的、正常的成长,稳定其智能发育,预防智力低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促进智力发育预防智力低下重在早期教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1:32-34.

篇6

论文关键词:岁,早期教育,原则,方法

一早期教育的内涵

1.1早期教育的定义

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婴儿各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字面意义上对婴儿的提前教育。早期教育的主体不单单是指婴儿,其更需要养育者(父母)与教育者的参与。

1.2早期教育的内容

从早期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容不是提前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对于婴儿教育并不需要采用特别完整而正规的教材,它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与外界互动的活动。

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婴儿期是人身心发展的第一飞跃期,在0~3岁期间,婴儿的神经系统、语言、感知动作、情绪和社会化都有质的发展。在早期教育中,父母的处事态度、社交技能、聪明智慧、情感风格和人格力量都融化在婴儿的每日接触之中,也都在“无声”地熏陶着他们,给婴儿洁白的心灵世界涂上某种基调。

三早期教育的原则

3.1情感化

0~1岁是母婴依恋的关键期,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热情的相互关系。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着这种情感上的联结。如果婴儿早期缺乏关心、,就很难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影响他们认知与社会性的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特别是父母,他们需要用感情作为载体来教育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孩子的内心。当爱的教育能够充满在孩子的身边,孩子也能习得一些良好的品质。

3.2主动性

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1~3岁为儿童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时的婴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他们已不满足于狭窄的空间活动,而是渴望探索外面的世界。

在这段期间,父母要特别注意对婴儿的态度,一方面要把婴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仔细观察和帮助他们塑造宽容和自尊的性格。婴儿不是父母的玩偶或宠物,他们是有思想、有生命力并且不断发展的人,父母要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帮助婴儿发挥主动性,促进其身心发展。

3.3社会化

教育是一种将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活动。而在0~3岁,婴儿已经开始出现社会化的发展,婴儿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自身的社会经验也在增长。这里的增长是以成长作为中介来获得的,父母在此阶段应该正确引导他们,使婴儿习得亲社会行为。

四早期教育的方法

4.1身教重于言教

0~3岁的婴儿对于语言的理解有限,他们获得信息最大的来源主要是观察与模仿。虽然婴儿对于他们看见的景象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却都将所看到的一些行为印入脑海,并可能进行模仿。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礼仪,其实并不需要特意教授,平日成人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年幼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将来一生都是受益匪浅。

4.2爱的教育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的爱实在是太沉重了。不少孩子因为溺爱,而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甚至是性格的缺陷。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全家都必须围绕着他转,成人的溺爱让他们成为了温室中的花朵。爱,不是溺爱,而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态度。父母正确的爱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4.3适当的锻炼

婴儿出生后,他们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首先是躯体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为了思维发展作铺垫。在婴儿初期,可以让婴儿多游泳,也可以伴随音乐,给孩子做一些肢体锻炼,适宜的锻炼有利于婴儿智力、思维的开发。

参考文献

篇7

一、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1.0-3岁阶段教育缺失。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将它置身于终身教育体系中,从过去主要发展3至6岁幼儿的教育向下延伸至0至3岁婴幼儿的教育。我们农村0至3岁婴幼儿教育仍在家庭中进行,缺乏专业的教师,专门的机构。

2.教育内容的不全面。在农村,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3.幼儿入学率偏低。目前在我们农村幼儿园学龄前期(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入学率较高,中小班的幼儿随着幼儿年龄递减入学率降低,小班年龄间段的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放心送进幼儿园。三岁以下的农村幼儿进入托幼机构的更少,基本没有。

4.家庭教育不一致。在农村不少家庭爷爷奶奶和孩子的父母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5.家园要求不一致。幼儿教育的不一致还体现在家园教育的不一致。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的教育要求与家长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6.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农村,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只有望子成龙之心,只注重知识传授,为迎合家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严重。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

由于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幼儿园、社区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在农村中0至3岁孩子大多数留在家庭中养育,年轻家长本身综合素质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有偏差,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农活忙,事情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游戏等活动家长也很少前来参加。

2.农民经济收入偏低。在农村,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每年高昂的学费相当于一位家长的年收入,虽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家庭困难,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要交这么多的钱,还不如,将孩子留在家自己带,还能省下不少的钱。

(二)幼儿园方面

1.优秀教师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大量流失,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很难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事幼教,也难以留住现有的教师,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较低。虽然我们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不低、多数为大中专。但这种学历和与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成正比,工作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社区教育方面

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或是幼儿园的事,社区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如果光靠幼儿园是完成不了教育目标的。

二、农村幼儿早期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家长修养,让家长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现代社会压力增多,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及时掌握现代育儿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如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机构开办的家长学校。参加有专家、学者的教育讲座、咨询、专题讨论等,进一步掌握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在咨询活动中解决育儿中的困惑和难题;在医疗机构学习婴幼儿保健常识;还可以同其他让家长讨论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自己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能。

(二)幼儿园方面

1.加大教育训练度。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

2.幼儿园利用本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师实行逐级管理和进行全面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集体讨论、备课,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幼儿园加大教育投入,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镇公务员收入水平等。

4.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无论在财力和物力上都要加大投入,合理调整规划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三)社区幼儿教育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农村早期教育管理网络: 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家庭为依托,以建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为社区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2.教育、卫生保健、妇联、计划生育等部门齐心协力参与早期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早期教育进行业务指导评估、总结经验,找出困难和问题;卫生保健部门负责提供医疗、卫生、防疫、业务咨询服务等;妇联、团委与教育部门一起进入农户进行动员,宣传早期教育知识并指导家长育儿……各部门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篇8

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早期教育的挑战,作为父母来说,缺乏专业的指导,在微博、各种图书、网站上的宣传、培训机构的忽悠等等的轰炸下,家长一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本来为了科学育翰趴凑庑┪恼拢最后不仅没有学会科学育儿,所作所为对孩子还没有好处。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许多人有这样的烦恼,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知道学的内容怎么用在实际情况中。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是这样一本书,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既站在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前沿地带,提供必要的知识,又注重联系实际,将知识运用得到实践中。对中国的老师、家长都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一、本书的主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家长和许多专业人员学习以当前幼儿教育观念作为基础的具有实践性的知识。书中融合了六个主要的主题,一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势头很好,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想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家长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书中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将美国教师的经验和案例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如何去实践。二是“多样性”,美国是多种族的社会,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人生活在美国,汇聚成了多元的文化。书中对介绍了文化和语言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到少数民族地区实习、工作的学生有帮助。接下来还有“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实践”、“时代性”、“发展适应性实践”、“新技术在教学和教育中的应用”等主题,这些符合时代的主题对于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二、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与职业发展。第一章介绍了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确定的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种类。专业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个人的、教育的、职业实践的以及公众的这四个视角来体现专业化。还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术语和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应该做的准备,和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在未来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与行为等。第二章列举了当前儿童与家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为读者提供了儿童早期教育方案与如何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包括第三章到第六章。第三章回顾了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良好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根本作用的基本观念。列出过去与现在的儿童观,认为想要将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以儿童为中心”。第四章围绕“蒙台梭利教育法”展开,叙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优缺点及评价和思考。第五章将皮亚杰作为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进行了描述。这几章为读者展示了曾经的理论以及提出这些理论的伟大教育家如何影响现在的实践。第六章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探讨了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案,分析儿童早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对比不同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作用。用这些教育方案模式为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实践提供帮助。

第三部分是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方案与实践,包括第七章到第十章。这四章以时间为线索,系统的讨论了为学习打基础的婴儿期、为上学做准备的托儿所岁月、学习需要知道的一切的幼儿园时期、为终身成功做准备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如何通过“发展适应性实践”的方式教育幼儿,以及为开发和实施具有“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四部分,对幼儿进行评价与引导,包括十一章和十二章。第十一章,通过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实践性指导,提供了将观察和评价应用到儿童早期教育之中的方法。这一章介绍了什么是评价和观察,以及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读者能够通过适当评价进行有效教学。第十二章为正确引导儿童,使他们成为负责的人提供了建议。面对大量存在的儿童与社会所遭受的暴力与犯罪危机,本书提出儿童不端行为调整的方法,最后还指出了引导儿童行为的发展趋势。

篇9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81-05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延到0岁,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教育活动。”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1〕

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将建立“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正式纳入教育事业范畴。为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服务情况,我们选择了上海市901户0~3岁婴幼儿家庭和77所早教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6名0~3岁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同时深入部分早教机构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有关情况汇总后分析如下。

一、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相关工作介绍

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对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上海市各级政府加强辖区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运作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搭建了指导服务平台

1.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机构、各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2006年以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挂牌,成立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基地,以统一挂牌、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推进为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并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以各乡镇、街道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地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2.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探索社区科学育儿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化

根据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统一布署,各区县都成立了早教指导中心,人口计生委则开始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这些政府提供的平台不仅推动了0~3岁婴幼儿早教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而且带动了乡镇、街道早教指导服务平台的广泛、规范建设。

3.发挥教育、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优势,营造科学育儿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幼儿园、儿保部门、人口学校、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家庭计划指导室等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配备了有关0~3岁科学育儿的书刊报纸、音像资料、玩具等软硬件设备,为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三)建立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

近年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早教中心的指导作用,定期对乡镇、街道“亲子苑”“宝宝苑”的教师进行培训;区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整合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同步建立家庭计划指导室,落实家庭计划指导员,并对家庭计划指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各区县还邀请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招募0~3岁科学育儿青年志愿者,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四)将形式多样的早教指导服务工作推向深入

上海市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有特色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如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欢乐嘉年华”大型亲子活动,开设“孕妈妈沙龙”“大妈妈课堂”等。

二、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0~3岁婴幼儿教养主体是家庭及孩子的祖辈,这个主体的科学育儿知识较为缺乏

1.教养场所以家庭为主,实施主体多为祖辈

调查显示,上海市近九成0~3岁婴幼儿主要散居在家庭,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散居式家庭教育,并呈现出以“主干家庭”为主(61%)、“核心家庭”为辅(33.89%)的特点。祖辈是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62.5%)。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祖辈父母存在育儿观念较保守、教育方法较传统、教育内容较陈旧等问题。〔2〕

2.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教育内容有失均衡

调查发现,除16%的家长认为无须对0~3岁婴幼儿实施教育外,84%的家长认同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表面上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新,但这种观念更多地停留在表层,因为他们普遍缺乏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很多家长实际所采用的方法与所倡导的理念事实上是相违背的。

在早教内容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表现出重认知与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倾向。如,有约44%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23%的家长则认为是“发展语言”。倾心于智力开发的家长乐于为孩子提供益智类玩具,跟孩子一起玩培养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的游戏。重视语言训练的家长则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讲故事、看图书等,但大多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的甚至剥夺婴幼儿体验愉悦情绪的机会。这些有失偏颇的早教内容和方法可能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教育方式过于宽容,教育方法仍欠科学

大部分家长对0~3岁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当孩子犯错时,41.09%的家长一味原谅和包容,47.73%的家长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坚持讲道理,依据具体情景进行随机教育的意识则普遍欠缺。89.85%的家长认为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但因方法不当近三成的家长表示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二)早教指导忽视对家长的指导;内容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忽视婴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1.以婴幼儿为直接指导对象,忽视对早教实施主体――家长的指导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早教机构的活动大多针对孩子,很少有针对家长的指导。很多接受早教指导服务的家长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某项活动,难以合乎要求地做好配合工作。早教活动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家长的教育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

2.以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为主要指导内容,较少涉及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调查发现,早教指导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家长重智商轻情商培养的教育观念,二是由于肢体灵活性、知觉准确化是婴幼儿的显性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容易掌握、容易实施,效果也直观易见,家长的满意度较高,教师的成就感也较强。然而,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做法与儿童全面发展观不相符,早教指导的长远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三)早教指导机构多以幼儿园为主,缺乏专门机构、活动场所、师资力量等

调查发现,当前早教指导服务大多由早教指导中心提供,以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依托(包括辅导站、社区亲子宝宝苑等)。这种模式也许是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初级阶段的必然,但它所带来的场所紧缺、师资薄弱、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不容忽视。

1.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有待专门化

目前我国大多幼儿园的场所、设备主要是为3~6岁幼儿设计准备的,并不符合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因而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时需要临时布置环境,这不仅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也难免会影响活动效果。

2.教师指导方法和内容有待专业化

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它需要指导教师熟知0~3岁各年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围绕营养与健康、认知与语言、感知与运动、情感与社会性等内容设计活动。而以3~6岁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园教师对低龄婴幼儿的发展与教育往往缺乏精细化、操作化的专业知识,难以从适宜性、可行性等方面准确把握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这不利于发挥早教指导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长效性。

三、思考与建议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开展几年以来,确实存在前文所述的种种问题,要在现有水平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应该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多部门优势,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评估与激励机制。

(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0~3岁早期教育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的通力合作分不开。今后仍需坚持这一好的做法。

1.明确宣传职责

各部门可依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各有侧重地做好宣传工作。如,卫生部门可以所辖医院、防疫站、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从婴幼儿保健、科学养育的视角编写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的育龄妇女、适龄婴幼儿家长等;教育局可以幼儿园为依托,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收效等角度,对所在社区婴幼儿家庭展开宣传;妇联则可以从父母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2.创新宣传形式

积极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定期编发相关宣传资料,定期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讲座,充分利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科学育儿新理念、新方法。

3.讲求宣传效果

宣传早期教育不仅要注意普及性,还应注重实用性、实效性。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让0~3岁婴幼儿家长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认清某些传统经验、陈旧做法的危害,掌握简便易行的科学育儿方法。

4.扩大宣传对象范围

宣传不仅要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孕妇家庭,还要面向新婚未育家庭。提前宣传,扩大宣传面有助于提高宣传效果。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增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群策群力

区县政府应坚持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以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召集人,教育局、卫生局、妇联、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可设在教育局。各乡镇、街道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以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长效工作机制。

2.整合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互补

积极发挥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等各部门工作网络的优势,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与家庭保健、妇女工作等结合起来,以确保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合力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教育局:做好组织、考核、评估、表彰等工作。协调基层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负责0~3岁早教实验基地、早教指导站、社区亲子苑的日常运作,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服务活动;开展师资培训,为散居婴幼儿家长开设专题讲座或提供菜单式服务,确保社区内95%以上的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

妇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摸清社区内散居婴幼儿人数,协调做好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的宣传、报名和注册工作。

人口计生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提供新生儿出生数据;利用社区人口学校、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等阵地,积极开展社区内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组织讲师团,定期举办科学育儿讲座等;在区婚姻登记处增设指导员,提供免费婚检、优生优育等咨询服务。

卫生局:开展围婚期保健工作。开设“婚姻家庭咨询室”,为新人提供围婚期保健咨询指导;健全和完善“孕妇学校”,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指导服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深入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为看护人员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个性化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确保完成年度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指标。

(三)建立经费投入机制,逐步体现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公益性

1.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投入针对性

一是增加财政对早教机构的投入,用于购买或添置0~3岁婴幼儿教材、教具、活动场所及设施等。各区县财政可依经济发展条件承担合理的投入比率,并依据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高财政的承担比率,逐步体现早期教育的公益性。二是加大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建立优秀教师表彰评估制度。三是提高投入的针对性,在着眼于向全社会普及早期教育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及外来人口家庭的早期教育服务需求。

2.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体现教育公益性

从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当前收费状况来看,由于各类早教机构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除了少数由政府“买单”的早教机构外,大多数公办早教机构仍需家长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公办早教机构数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婴幼儿及其家长的需要。较多的民办早教机构虽弥补了公办早教机构不足的缺陷,但收费普遍较高,大多为200元/每课,这一收费标准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机构偏少、费用偏高是大多数家庭不愿或不能接受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的主要障碍。

因此,政府应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尽可能通过给予各类早教机构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控制早教指导服务收费标准。

实行收费制的早教机构应认真核算成本,立足于“服务家长”的宗旨,尽可能降低相关费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努力,上海市能初步实现市区幼儿基本享有接受社区早期教育机会的目标。当然,在努力扩大早教指导服务覆盖面的同时,也可以为一些有更高需求的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者)提供多元化的早教指导服务。

(四)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严把上岗资格关,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

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影响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可度,更影响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直接决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质量。

1.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一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教师,必须接受相关的职前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二是加强早教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各早教机构通过互派教师上课、听课,共同探讨早教指导服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三是在早教机构内部建立并完善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是指早教机构教师在组织早教指导活动时,注意收集相关案例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集体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师资培训因为将集体研讨和独立研究相结合,既强调了集体力量,又发挥了个人智慧。

2.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建议由财政支付教师首次上岗培训经费,之后五年内按四个等差(80%―60%―40%―20%)递减培训费用。早教教师自上岗之日起,五年内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区县级以上的培训。

3.完善师资培训工作

针对前述早教内容重婴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工作。受训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更应深入了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培训者不仅应系统介绍相关理论,还应突出强调受训者的实践操作。要确保教师持证上岗、机构持证运营。

(五)建立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早教机构和教师的积极性

1.监督指导

建议成立监督指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组)。督导组可由区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督导组成员可由不同领域的早教专家组成,每年根据早教机构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访、抽检,可实行年终评估与平时抽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

2.激励

建议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布年度早教机构或早教指导服务部门最终考核成绩及排名。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限期整改;对于考核成绩处在前列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3.评估

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早教机构的管理。对早教机构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有章可循等进行评定。(2)指导内容及活动设计。指导内容应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动作、语言、情绪、情感、个性、健康、养育等,内容应全面无偏颇;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操作简便、规则清晰,便于在早教机构或家庭内实施。(3)指导服务效果。服务应全面、细致,包括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家长参与活动情况等。(4)资源配置与师资素质。具体可包括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活动场所及玩教具等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培训状况等。(5)家长满意度。对接受指导服务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查,以家长的满意度、收效感、规范感等为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胡育,梅仲荪.起步之路如何走:上海关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37-41.

〔2〕上海市教委,卫生局,民政局,等.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S〕.上海:上海市教委等,2008.

Instruction Service on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0-3-Year-Old in Shanghai: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Zhang Minghong, Zuo Zhihong, Ji Caiho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篇10

一、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是指对幼儿从出生那一天开始直到6岁这个阶段所进行的教育。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在早期阶段所形成的知识框架与其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对其一生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给婴幼儿的智力、性格、身体、品格等众多方面打牢坚实的基础。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绝不能轻易忽视对幼儿人生第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要处处给孩子做示范、当榜样,用正确的言行和规范的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树好典型,上好人生第一堂课。

二、早期教育的现状

1.隔代之间教育比较普遍

当今社会,很多情侣结婚年龄趋于青年化,许多幼儿的家长是每日忙于奔波的上班族青年,而带自己孩子的责任更多地则是落在了幼儿的奶奶或姥姥身上。不可否认,老人们有着丰富地育子经验,在教导幼儿方面得心应手,但同时我们却忽视了教育有着时代性,随着社会步伐的不断前进,幼儿教育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老人对幼儿的隔代教育模式缺乏时代性的知识传授,这就使幼儿在0-3岁阶段的早期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2.幼儿入学率相对偏低

幼儿在接受早期教育时普遍存在着入学率偏低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是由于现行的早教机构比较少;另外一点,家长的观念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如果将幼儿托付给早期教育机构,孩子不能像是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中一样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怀,加之早教机构的学费普遍高于幼儿园的费用,这就使得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不能稳定持续地支付早期教育资金,而是选择了资费偏低的幼儿园,对早教机构望而却步。

3.早期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早教机构的教师成分基本是由来自各幼儿园的年轻老师和一些经验相对丰富的年长教师构成,而早教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则少之又少。大多数从事早教的教师并没有获取过相应的专业证书,基本上是经历短暂的培训便匆忙上岗进行教学。这就导致教师对早期教育没有一个深入和全面的掌握,在一线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照搬于已有的早教成果,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不能很好地从实践出发去制作教学方案。

4.早期教育制度仍不完善

早期教育在国内发展已经迈出了十余年的步伐,但在这并不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早教行业仍是一片浑沌,在行业的整体规划和有效监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抉择中立于不败之地,仍是早教机构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话题。”[2]早教行业学费高于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一方面会给市场价格的走势造成干扰,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打消家长培养幼儿的积极性,进而给早教事业的全面普及带来巨大阻力。

三、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早教机构方面

1.1早教机构收费标准不一致

不同城市级别的收费标准存在差异,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早教行业收费标准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另外,许多早教机构其总公司同下属的加盟单位在收取学费方面也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总公司的收费标准明显要高于其加盟的分公司。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总公司缺乏对其下属分公司行之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导致加盟公司本身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无法同总公司站在同一水平高度,便主动调整自身的收费标准,久而久之,会给本身的品牌带来影响,危及到总公司的声誉。

1.2大力普及早教教师岗前培训

为使社会上的早教行业得到更好地普及与发展,应该遵循“岗前培训同在职培训相结合、理论研究同实践教学相结合、短期培训同长期培训相结合”[3]的原则,采用各式各样的教育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各早教机构自身也要充分利用本单位已有的教育成果和资源,探讨完善教学计划,适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教师内部之间开展相互评估、交流经验、新老互助等活动,以期使教学水平达到总体提高的效果。

2.幼儿家庭方面

2.1树立正确的家庭早教观念

如何更好地提升家长文化水平,不断优化家庭成员的理论素养,从而使得各个家庭成员能够自觉地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有效引导幼儿健康向上成长已经成为了各个家庭不容忽视的话题。如果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一个良好的早期教育,家长们首先应该从自身的能力素质抓起,不断涉略关于婴幼儿成长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多抽时间同孩子进行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这样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能在处理一些孩子面临的突发问题上做到忙而不乱。

2.2保持家庭早期教育的一致性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之前,各家庭成员要事先做到协商,育理念,在施教过程中互相配合,使家庭早教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相反,如若各家庭成员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观念不一致,教育理念存在分歧,家长之间的合力就会被弱化,使幼儿在接受教育时存在选择性,不能很好地吸纳任何一方的教育成果。这不仅会让家长对孩子的威信大打折扣,对幼儿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从而也失去了家庭早期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3.社会保障方面

3.1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相关规定,规范早期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机制,统一师资力量来源,指定教学频率,通过有效建立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手段,借助巡回演出、画报、图版、广播、咨询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宣扬如何科学培育婴幼儿的知识以及适用于学龄前儿童教育教学的各项条例,真正将幼儿的早教工作纳入到社会力量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