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1 11:3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营信息化管理

篇1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重要性 影响

一、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和公司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工具,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借助以上活动用来提高企业和公司的综合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日趋走向成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是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个方面。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许多大型企业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想与世界接轨,在全球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做到规范化的管理,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在企业不断扩张的同时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范围使得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企业不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很多的公司都在运用信息化中的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进行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盛行更说明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与子公司的地理距离会越来越远,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各个子企业与子公司做到更紧密的联系,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在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和公司的竞争过程中不落下风。

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的辅助,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工具可以对企业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ERP的管理思想是当今时代一个较为新颖的思想,我们可以拿来借鉴,为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管理变革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综合运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技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形式,以使得调整后的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们在整合之后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努力达到“少投入、高收益”的终极目标,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

2、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公司的运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上行下效,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之中传统的组织架构是“层级式”的,这就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方式是从下向上,然后领导的决策又从上向下逐级传递。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进行传递,由原来的“逐层传递”方式转变为“水平传递”,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就从所谓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向“扁平化”的结构方向逐步发展,自然而然,管理效率就会相应的提高,企业的命令执行力也会变得更加有序,执行力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3、促进管理过程的公平化和透明化

有了信息化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创建更多的类似于信息化平台的工具,这个平台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企业的决策与企业的重大行动,从而可以让员工和其他人为企业的决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和公司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当今社会,很多的企业和公司为了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都尽可能的创建更多的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公开本公司的部分决策与重大实践活动,比如:企业日常的开支,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信息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利用好了信息化的工具,才可以完善这个项目,使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遍布于企业的每个角落,优化企业的管理,使管理过程更加的透明与公正。

4、革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理念与思想会逐步被社会所遗弃,残酷的企业竞争就如同大自然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规律一样,没有“利刃”就无法存活,这种“利刃”就是新的经营管理思想,信息化的发展能从本质上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信息化能广泛聚集大众意见,“集聚效应”有很大概率能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短时期内进行频繁的更新换代,过滤掉陈旧的观点,筛选出符合时展的思想,信息化的交流能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使企业能更快的走向国际化,与整个世界接轨,获取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

5、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使企业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比较传统的理念中,大多数企业和公司在信息获取,工作交流等方面更多的是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去完成,这样企业将会相应的增加更多的开支,进而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而现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企业可以选择用信息化的工具来代替原来需要花费劳动力才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和公司的成本,又可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运行,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的提高,比如“微信”等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应用。由此可见,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措施

作为一个企业,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向型企业,也无法回避全球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竞争,即使企业完全面向国内的市场,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来自于国内,但是企业的客户已经今非昔比,他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中,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可以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中进行选择;企业的供应商已经今非昔比,他们同样可以为世界各地的客户供应产品,和企业讨价还价;企业竞争对手也已经今非昔比,他们已经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把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标准、制度等深入细化,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管理、生产实现自动化,把标准强化到企业经营的细节中去。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把流程、职责、权限、指标等各方面都深刻的规范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来。原本很多不合理的企业经营过程,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需要重新的设计,直到符合流程的要求;原本很多不清楚的核算、审批,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细化到个人;原本很多含糊不清的事情,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都必须明确职责,明确数据指标。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的科学化决策;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业务办事程序的合理性;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率;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给企业一个很大的交流平台,使企业更快速、更准确的得到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企业管理信息化,大大的阻塞了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与漏洞,加快了企业运行的节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模式选择

1)以现状分析为决策依据。我国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模式,首先必须依据于对企业情况的客观分析,而不应该走赶时髦,追求所谓的“先进”。否则可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2)以ERP为主流模式。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流模式是ERP,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以ERP为主;二是多数企业对ERP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三是ERP软件比较成熟;四是ERP系统的实施国内外企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SCM、CRM软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还比较陌生,多数企业对于实施SCM及CRM的认识不足,CRM、SCM软件自身还不是很成熟,我国多数企业实施CRM、SCM系统的基础条件还有待于改进。3)以集成化为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管理思想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说的主流模式只是相对于某一时期的。集成化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选择发展的趋势。

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把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科学管理之上的,健全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管理制度、稳定的作业流程、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完善准确的原始数据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数据资料完整化,企业的信息化才成为可能。为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应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企业信息化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主要是企业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延伸,是更高层次的一个全新的管理革命。它对企业传统的沟通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营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演进历史表明,管理的需求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应用又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管理创新;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企业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同时,管理创新也只有和信息化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信息化产生效益。管理创新既是信息化发展应用的结果,又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为此,企业应全面转变和更新企业经营观念,重构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施制度创新。

2、做好规划工作,制订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逐步推进

信息化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面向未来的眼光。未来的企业肯定是纵横交错、互相协作、随时能实现分离重组的、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社会组织。对于这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有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等实现形式,那么企业就应该参考己有的这些形式,同时预测未来的信息技术对企业还会有哪些支持,基于这些分析和预测一个信息化建设3-5年的中期规划。如果能看得更远一点,做一个长期规划也未尝不可,只是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做一个5年的规划都有些困难。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个信息化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和企业整体规划结合起来,以实现或适度超前企业目标为依据,而不能盲目追新求大。如果不协调好信息化的规划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留下一个可怕的陷阱。做好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后,就要将这个规划分解为若干阶段、若干个项目予以实施、逐步推进。

3、政府方面的支持途径

1)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政策支持。2000年初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则,相关规定与标准,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针对企业的特点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专项基金”的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引导,组织实施各种引导工作,士曾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心。2)紧密配合经营体制改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且是将一些不适合企业运作的方式和模式进行变革。而企业改革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变革的深入进行。

总之,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我国的经营管理信息化理论。■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了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农村的经营管理也逐渐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经常出现滞后性,在管理上存在缺失,各种标准也出现不统一的情况,使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解决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时期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阶段农村信息化服务质量较差、成本较高

现阶段我国农村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通常来源于广播、电视机、集市和邻里之间的传播,但是这种传播局限性特别大,信息经常呈现滞后性,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1]。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农村基础信息化管理较为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经营管理服务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的。另一方面,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十分有限,无力承担高额的计算机费用和网络费用,此外,很多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呈现间歇性,对于按月收费的网络费用,农民无力承担,也会在无形中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现阶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显著

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在信息化的建设中,设施较为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信息的使用率,使我国农村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滞后的特点,也影响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信息化建设只是盲目进行,只按照理论的指引去工作,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此外,就是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更好的理解,即使进行网络建设,但不知道如何应用与维护,所有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所以,也就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我国进行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对农村信息化人才进行培训

在新时期中,人才是推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也是如此。要想使农村信息化现状得到真正的改善,首先就要进行人才的培养。在这项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聘请有良好工作技能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对于每期的培训工作都要认真对待,学习人员要经过严格考核,考试合格以后才可以上岗工作,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人员要接受继续培训,直至通过考核,对于三次考试都不及格的人员直接给予辞退。此外,要将眼光放宽,在社会中进行人才的招聘,使有能力者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扩充人才队伍。

(二)加强对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宣传

在农村,很多人对于进行经营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所以要加强信息宣传,使更多人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宣传时,要充分借助媒体的力量,特别是广播、电视、网络、书刊、杂志等,主要介绍世界各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建设知识,及时报道信息化建设工作[2]。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当地经济建设放在同一位置,在宣传中要加入成功的实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增强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看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软件对农村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管理进行整合,并将最新的、最准确的数据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使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以此来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市农业局要起到带头作用,经营管理科要与信息中心联合进行管理,主要进行全面业务指导,保证网络安全使用,再根据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时制定与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管理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指标,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管理。

(四)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在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要遵守科教兴国的原则,用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主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部门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将国家的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实现统筹兼顾,增强资源的使用率与配置率,对于在信息化建设中工作突出的人员或单位要进行表扬,使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效发展。

(五)实现农村财务信息规范化

现阶段,我国农村在财务信息管理上主要依靠收集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再将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最后再将财务信息进行上报,而在这样的财务信息中经常对生产经营上的最新信息也无法显示,经常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使财务信息得不到及时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管理部门要将财务管理作用工作核心,在账务处理上实现电算化,在监督管理上实现网络化,在财务状况上实现自动公开化,在农经统计上实现无纸化,在财务报账上实现实时化,在监管查询上实现远程化。只有这样的规范才能对农村财务上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并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六)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管理

要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首先就要加强硬件管理,在这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关工作部门要制造各种条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金的筹集,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购买各种数据库软件、防止病毒入侵的应用系统、计算机、路由器等设备[3]。以此同时,也要加强对软件的开发,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最好软硬件都能得到合理配置的目标,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应用重要性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的经济水平实现了高速发展,经济的各方面得到了发展同时农业经济形势实现了质的飞跃,发展到现在已经遇到了瓶颈了,经济各方面以前的模式急需改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正在逐步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提高农业经济中的单位产出和效益,其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当前我国应该在农业中发展信息技术、农业管理、农产品交换和流通领域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降低农产品的信息获取成本,更好的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效益,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2.信息技术是农业经济管理适应变化市场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变化快而且复杂,使得传统农业不断的向现代弄业转变,即信息化农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更多地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按市场规律和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向更有效率的方向配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服务、缺技术、缺信息。通过信息化可以使农民及时了解最新的农产品市场动态,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现农民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收入能实现稳定的预期,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3.农业经济信息化能加快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培育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依赖于人才的建设,所以我国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农产品早期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本,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和资金的成本都在不断的上升,致使我国农产品在这方面的竞争力丧失。目前在我过广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对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促使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又能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在提高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也要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网络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可以使农业科技人才得到更快、更好的培养,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从而加强我国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得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科学技术本身的约束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但由于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合理,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能有效的使社会各阶层参与到信息化的过程中来,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充分,其中一些信息化技术即使开发出来应用,由于我国知识产品保护不严、执行不力,也会使得开发者的成本和效益受到很大影响,长此以往信息技术在我国弄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使得目前农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停滞不前。

2.信息成本高,使用效果差。

据统计,大部分农户,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电话和网络费用较高,一般农民用不起,即使有部分农民家中安了网络,大多农民由于自身知识所限也不能很好的利用,这就使得农民搜集信息的渠道非常的有限,仅限于以往的经验和相互传达,效率极低且准确度不高,使农民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多次下文要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能够很好的衔接,使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建设轻维护、重形式轻功能,信息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过高,但效果不明显,投资的方向上也出现了偏差,忽视了软件和信息资源制作开发的投入,软件方面不能很好的跟进,造成硬件设施的浪费,进一步造成信息资源的匮乏,信息的时效性差,影响了农民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制约了信息的传递。

3.单一的农业信息不能满足多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农业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农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中介服务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我们在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时,在精确度和时效性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但我国目前所提供的农业信息网络提供的农业信息大多限于收音机、电视、科技类网站等,缺乏专门的机构收集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如专门的农产品协会,使农业生产者在耕种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严重的受到影响,使得单个农产品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的弱。

4.农民朋友的信息意识淡薄

一方面,老一辈农民受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农民对于生产的指导大多依赖于以前的模式,即上辈的传授和自己长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很多农民的信息意识缺乏。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很少有留在自己的农村进行从事农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1.优化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的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还不是很健全,很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的交流与制度,增强信息的精确度和时效性,优化农业信息在农业经营者之间资源的快速交流与整合,及时掌握农业市场动态,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农业信息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者可以自发的组织协会,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每个农户的信息搜集成本,帮助农业生产者搜集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这对于拓展农业信息的来源渠道、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农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后发优势逐渐的耗尽,如低廉的人力、物力等生产资料,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管理环境,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市场化与信息化,这也是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基本发展需求的。

3.重视农民的培训和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第一,推进农村信息教育,要高度关注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农业经营者认识信息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

第二,不断发展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县、乡农技学员的作用,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的素质,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加强对各级信息人员的岗位培训。

第三,建设农业信息化专家队伍,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参与农业信息系统研制和开发,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决策服务,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段自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索[J]信息传媒.2010

[2]周雪飞.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J]中国农村小康技.2007

[3]杨二尧.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探讨[J]

篇5

关键词:建筑经营管理 信息化建设 措施

目前,国外大型跨国建筑公司从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过程管理,直至竣工资料备案,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信息化管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企业面监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技术和资金都占有极大优势的国外同行。因此,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建筑企业向智能型、管理型转化,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1.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加速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辅助决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借肋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信息存储、管理、交流的平台,即知识管理的平台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交流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提供处在不同地区的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和材料购销情况,及时收集、追踪业主信息,减少了人工统计数据的片面性和误差,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地获得需要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再造管理流程。企业是通过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把工程产品和服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的人、财、物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的人、财、物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传统的组织结构为公司-分公司-施工队-项目部,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等弊端。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系统所蕴涵的先进管理理念,对企业 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乃至变革,将有效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的优化。如目前很多先进的建筑企业推行由一个企业总部+若干直属项目部的结构,这其间,信息化系统将取代原来分公司及中层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流程。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I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不光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行业当中,IT技术的应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表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是今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把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

3.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

(2)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市场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已不再是口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4.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硬件的建设,战略就意味着对企业中的本身的某些问题作出战略性的选择,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去专注哪些,应该去重视什么样的活动,如何运用好这都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该去考虑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资质等级、领导认知水平、经营模式、信息化人才、资金投入、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对信息化管理力度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才能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提高。才能使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转型;实施路径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的一个集成,对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等处理,来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环节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计划、控制与反馈的需求,以帮助各信息使用者做出一切决策的统一系统。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软件开发基础较为薄弱

我国管理会计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没有建立管理会计信息运用体系。同时,管理会计制度不健全,没有一个整体的标准。在会计软件开发方面,我国虽然已经有了许多会计信息化软件,但是大都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然而管理会计软件的成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必须要加强管理会计软件的开发。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思想未深入渗透企业管理

从企业的经营机制来看,管理会计信息化目前并未和企业的经营机制相匹配,大部分企业仍使用传统的财务核算的观念。而且,不同行业之间缺少一个整体的管理会计制度,这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略运用规划、决策与评价能力从战略层面上关注长期目标。在这种经营理念下,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是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会计信息化无用武之地,使之发展受到限制。

二、对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的探讨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

对目标的确立探讨实施路径的前提,只有目标的明确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所以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应该根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明确其具体目标。

1.明确成本核算。管理会计信息中可以说最重要的就是成本信息。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全面实施之前,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处于滞后的状态。而整体财务管理也处在被动的状态,只能体现事后的可算功能,没有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功能。所以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之后,首要目标是要明确成本的管理,全面透明的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防止了虚假信息的存在。

2.保障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对资金流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资金的集中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新模式。在企业管理会计实现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可以更好的控制企业资金,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以此解决集团与子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更加深入,降低期间费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达到最大的资金运用效率。

3.及时风险控制。在信息时代,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莫测,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环境也面临诸多复杂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艺升级,员工管理更为复杂,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诸多问题。然而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可以进行更好的风险管控和识别。如果企业出现了一些异常的信号,如成本突变、收入骤降等,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识别异常信息,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也可以达到风险源头可追溯。

4.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大障碍,然而借助管理会计信息化手段,企业财务可以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面对大量的业务数据,可以准确的做好事前预算,并且根据信息系统的监控,可以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成本利润信息,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5.严格内部控制。不同于信息化之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情况,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行以后,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实行业务审批和监控,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企业内部运营风险。同时设立严格的绩效评价体系,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制定个人的绩效评价指标,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实现严格的内部控制。

(二)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的分析研究

上一小节主要探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本小节将针对每个目标,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浅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路径。通过五个目标子信息系统的实施建立,逐渐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

1.明确成本核算。传统的成本形态分析方法无法满足新的运营需求,企业可以引入作业成本法,同时加以信息技术的辅助,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信息模型的建设。作业成本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成本计算和分析,也可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作业成本信息系统,可以对产品、客户、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成本查询分析和预测,可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的成本管理。在使用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同时还能满足不同部门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提供细致的成本性态信息。

2.保障资金管理。保障资金集中的信息化管理,首先是要搭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金管理信息中心,通过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借助资金中心整合基层业务部门,满足大型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在企业资金管理信息中心和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熟之后,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已经达到了中级阶段,企业已经建成高效运营的财务公司,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保证了筹资、融资和结算业务。在管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辅助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达到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3.及时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制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策略,风险管理的保障体系和组织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风险管理系统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平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面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危险信号,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也满足大型企业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风险信息收集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全面预算管理。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企业资源配置的问题,首先应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面预算组织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企业结合经营情况和资源配置的需求等方面,借助信息化力量对全面预算系统进行改革,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公司战略与业务计划以及预算的动态联动,使公司的战略目标得以科学的得到贯彻落实。

5.严格内部控制。在具体内部控制的实施方面,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内部控制信息化软件,也可以开发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内部控制模块,相对来说第二种方法成本较低。完成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要根据内部业务流程做好规划,制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方面管理者的监管,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使其真正发挥高效率的内部控制。

三、结论

在信息化的背景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正是遇到了发展的契机。管理会计信息化是帮助企业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是由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益化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一步。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帮助下,企业的成本有所降低,竞争力加强,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正良.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科学管理,2014,6:105-107

篇7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油品经营管理

1信息化概述

1.1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具体指的是不断发展各种智能化工具来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智能化工具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计算机,信息化是离不开各种信息的,必须要有着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利用等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不断应用,当今社会中信息的价值正在越来越高,信息可以看作是一种最为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主要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对信息的高效收集、处理以及利用,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交流方式做出巨大改变。

1.2信息化的特点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无比宝贵、容量巨大的信息化时代,这种信息化时代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点:第一,信息化时代有着极高的智能化特点。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劳动力生产创造财富的效果大打折扣,知识、信息的生产和积累成为了创造财富的主要形式,各种信息成为了宝贵的财产。这种资源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创造的,并且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设备进行海量的存储和传递,和货币资本相比,知识这一资本变得更加重要,人类社会也伴随着各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而朝着越来越智能的方向发展。第二,信息化时代电子化特征明显。过于进行生产创造物资和财富,主要依靠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而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各种信息化设备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设备,不必再依靠机械设备创造财富,只需要通过控制计算机等设备就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创造巨大财富。第三,信息化时代推动了全球化发展的进程。随着各种先进交通工具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地的交流、往来变得更加容易,变得更加密切,人们的出行、贸易等活动不必限制在本国内,而是可以走出国门,同世界各国的人、企业进行交流和贸易往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对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使得全球化的脚步得到了加快,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各种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递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网络也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进行组合。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之间的交流、传输变得十分容易,并且随着各种信息化设备的普及,使得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人们可以自行从互联网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2.1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

通过对销售公司的油品经营管理工作分析,可以总结出油品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石油产品的种类多。销售公司每一年都需要购买大量的石油产品来满足所属油田的需要,满足外部市场的需要,最多的时候销售公司一年可以购买超过150种的石油产品,比如各种各样的油产品,销售公司购买油产品后,会将油使用到油田中的各种修井机、发电机等机械设备中。第二,对于石油产品的消耗量大。销售公司在购入大量石油产品后,不仅需要满足外部市场的需要,还需要供所属公司进行消耗,从而让石油公司在全国各省勘探、施工时能够有着充足的施工用油。第三,空间分布广,油田企业的规模往往非常大,业务并不是局限在一个城市中,大型的油田企业业务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空间分布极广。而销售公司的各种石油产品要想输送到客户手里,需要经过采购、运输、储存等许多环节,并且如果输送到加油站中,还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利用加油枪来进行加注,才能输送到客户手里。

2.2油品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油品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石油公司下辖的销售公司负责,具体负责购买大量成品油,并将成品油进行销售。对于销售公司来说,业绩、经济效益是和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效果密切相关,如果相应的油品经营管理工作有着极高水平,那么油品采购工作、油品供应工作及销售工作都能高效开展,能够提高销售公司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油品销售公司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得在进行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有力的制度支持,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作为指导,难以在内部形成统一的意见,无法及时对市场走向进行预测,最终也就无法对相应销售策略进行整改,使得销售公司内部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无法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而获得发展。同时,由于销售公司需要采购大量不同种类的油、成品油,并且需要将采购而来的大量油、成品油通过公路运输出去,这就使得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难度非常大,需要记录的数据信息太多,在购买油、成品油时,需要记录具体的种类和数量,并且在销售过程中,还要记录具体的价格、温度等数据信息,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作负担过重,并且工作人员长期进行这一单调枯燥的数据记录、处理工作,也会丧失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工作过程中消极怠工,使得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3在油品经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措施

对于油品销售公司来说,油品经营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开展、经济效益得不到真正提高,主要是和自身的制度、管理模式有关。由于油品销售公司需要大量不同种类的石油产品,并且在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掌握市场动态,帮助公司做出科学、及时、合理的决策,推动公司的发展。因此,对这些信息处理的是否及时有效,也直接影响着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今社会中的大数据、云计算等都为信息化技术在油品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且随着GPS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销售公司能够更加方便的管理运输中的石油产品,更加方便的对加油站的具体销售工作进行管理,监管工作也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开展。在油品经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应用ERP系统

ERP系统是一种能够将销售公司采购、储存、销售流程联合起来进行管理的系统,能够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帮助销售公司制定石油产品销售计划,组织石油产品的调配,最大程度的提高销售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具体应用ERP系统,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析,从众多石油产品中选择实力强、石油产品量多质量好的供应商。

3.2应用GPS系统

在油品经营管理工作中,对石油产品的运输是一项重点内容,要想有效管理运送石油产品的油罐车,并实时掌握油罐车的最新动态,就需要应用GPS系统对油罐车进行全程监控。销售公司需要为每一辆油罐车安装GPS定位系统,让油罐车行驶的全程都能够被管理人员通过GPS系统进行掌握,如果油罐车出现了故障问题,管理人员也能够及时发现并制定解决计划进行解决,确保石油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平稳运送到客户的手中。

3.3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实现信息化技术在油品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仅仅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构建各种管理系统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确保管理人员有着极高的学习接受能力,在应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建立新的信息化系统时,管理人员能够很快进行掌握,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操作新系统进行管理。在选择负责油品经营管理的管理人员时,销售公司需要对管理能力、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考核,并确保管理人员有着良好的决策能力,能够根据信息化系统得出的数据来迅速制定合理有效的决策,让销售公司的业绩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并让信息化技术真正的在油品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4结语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水平,让油品经营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率、高准确性的进行,销售公司也能够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并能够提高油品销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推动公司自身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大力应用ERP系统、GPS系统,确保能够构建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辅助油品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篇8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规范化为前提,以系统化为保证,以数据化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完整、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它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分析判断问题、考察评估对象的依据,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1 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安全、环保、和谐、耐久、节约的建设新理念,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建立以合同为依据,涵盖项目管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细化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打造精品工程。

2 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2.1 组织机构的设立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质检、技术、计划、物资、设备、试验、测量等部门及施工队等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项目经理部下设质量监察部具体实施该项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小组长,现场工程师为副小组长,统计核算员及工班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控制各队工序施工质量。

2.2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2.2.1 建章立制,规范约束。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各部门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办法》《工程变更实施办法》《工程计量、支付实施办法》《试验质量保证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使制度管理不缺位,执行制度不漏位,用各项制度推动规范化管理,减少工作随意性。

2.2.2 严格执行程序,不违反或者擅自简化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把材料关、配比关、工序关、工艺关。严格工程缺陷责任期管理,系统地解决附属工程的完整性、排水防护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洪减灾的有效性、竣工资料的完整性等问题。

2.2.3 抓好进度控制。细化目标责任,坚持实行计划管理,层层下达施工组织计划,把计划分解到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要将合同约定的工期分解到年、月、旬。

2.2.4 抓好投资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严格履行财务制度,建立资金使用审签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加强计量支付管理,建立计量台账,及时掌握计量的进度。

2.2.5 抓好质量控制。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关口入手,层层分解质量责任,签订质量责任书。完善质保体系,严抓质量监管,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施工技术管理规范、专项施工流程和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按照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实行分项、分部开工报告制度,质量评定制度和交验制度。在保证总体工程经济合理的同时,要重视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保证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坚持速度服从质量,避免由于工期不合理或压缩工期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2.2.6 依靠科技,提高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引进新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增加科技含量,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工程难题,不断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推行建设项目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在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普及计算机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现创新。

2.3 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2.3.1 加强质量教育。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质量法规的教育,增强全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2.3.2 加强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四新”成果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成立提高工程质量的QC小组。

2.3.3 工程材料控制。水泥、钢材等其他外购材料必须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使用。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料。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出现场。

2.3.4 质量自检制度。质量监察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2.3.5 制定质量奖罚规定。工程质量评为90分以上给予奖励;工程质量评为80分以下时给予处罚,奖罚到施工队、班、组和个人。

2.3.6 质量责任终身制。从项目部到工程施工队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3.7 旁站制度。关键工序实行施工负责人、专业工程师旁站制度,在工程中,对施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实行旁站。

2.4 保证质量的控制措施

2.4.1 工程工艺控制。单位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2.4.2 施工操作控制。施工操作者必须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2.4.3 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生产指定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3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优势

3.1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密切了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关系,为构建和谐项目施工创造条件。施工现场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益真正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并作为奖金分配的唯一参考标准,通过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使管理者与操作者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化解了矛盾,理顺了关系,稳定了施工人员的情绪,调动了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班组是施工现场最小的组织单位和细胞,每个班组都按标准做好,安全和效益就有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就有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就有保证,为构建标化班组、标化项目、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明确、管理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项目、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施工,强化了施工人员的标准化作业,提高了施工人员岗位精细化意识,明确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确保了安全施工;明确了管理者管理的重点在于过程的控制,在于人本管理,强化了管理者的走动巡查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规范了管理者的责任标准和行为养成。

3.3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促进文化管理形成。通过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培养了施工人员精细化作业的习惯,标准明确,责任明确到位,施工人员按标准主动去做,变成了自觉行为。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服从意识和执行力,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逐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由单一制度管理正在向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并重转变。通过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方式不断发生改变,相信不远的将来文化管理必将会一步步走向现实。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经营管理;信息化;医院管理;医疗改革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20-01

Promotional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ospital Business ManagementGAO Gui-de,XUE Li-wei,ZHAI Hong,HUANG Qing-hua,CHEN Fang-yuan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21,Chian

【Abstract】Five aspects of promo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Manager must realize that informationiz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hospital management at fierce competition for medical treatment market nowaday,only using“Digital and Net”technology sword which have two cutting edges,manager can establish rightly strategy and adjust service item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 rule of medical treatment market and recombine and reforge hospital workflow and change lag work mode according to national medical reform,modernization hospital business management goal based on“Center of Patient”can come true.

【Key words】Business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reform

1.引言

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变革,使医院的经营管理发生变化,一改传统服务模式,以市场为靶向,逐步走上企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社区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的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道路[1]。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我国实现医院经营管理将是新一轮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医院要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仅要靠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维系其经营,更重要的是还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来经营管理医院。为此,医院借助信息化来推动医院经营管理是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最佳选择。

2.信息化促使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战略转变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面对国内外医疗服务市场激烈的竞争,处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时代的医院,参与竞争的模式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的中心是“病人”,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模式来管理和经营医院,加之国外先进的医院经营理念和成熟管理经验被引入,使得国内管理医院和经营医院的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医院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和模式将达到极限实现医院全方位经营管理战略,采用信

息化的方式对医院进行全局管理,并使其成为医院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未来医院的必然选择。可以预测,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依附于医院的主动和被动的竞争选择战略,服务于医院竞争和经营管理战略需求,最终成为中国医院最基本的基础设施[2]。

3.医院信息化有助于医院全方位的战略整合

整合就是调动并集中医院现有条件的优势,包括我们的决策实力、资金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创新实力、经济环境以及国家的政策大环境等等,将这些要素全部有效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医院实际运作中去[3]。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医院的机遇与压力并存,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求生存,谋发展,医院信息化无疑给医院整合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使医院必须改进或摒弃过去落后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经营管理战略调整和整合。以医院信息化带动并加速完成现代医院整合是最终实现数字医院目标的源动力。

4.医院信息化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新模式探索

信息网络时代已把医院推向了一个新的运营空间,为医院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新的变革要求医院必须具备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再造流程”。医院再造流程是指医院在转变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机会中,对流程重新组合,改进服务模式,让病人更满意,使医院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现代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辟认为企业以流程为基础进行运作,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再造流程,不再以任务为中心局部改造,而以流程为中心整体改造,既一是彻底改革,二是再造流程;再造流程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5]。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医院信息化,一方面冲击着医院传统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又为医院再造流程,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提供挈机和实现手段,医院借助信息化在经营管理中再造流程,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是大势所趋。

5.医院信息化有利于医院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进入新世纪,国家已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到了发展国力的战略中心地位,数字经济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国家产业的核心之一。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依赖医疗卫生活动和信息采集处理过程的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医院诊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院对医疗信息和最新科技信息的占有量,医院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因此,医院信息管理水平决定着医院的诊疗和经营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总之,医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国际化趋势,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优化管理再造流程,而且可对医院完成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价。为此加快数字网络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发展与应用,以实现医院的信息化来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为医院与国际接轨和应对改革提供了最佳定位。

6.医院信息化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医院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的经营就是医疗服务的经营,就是按照医疗市场的需求,决定医院生产或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产品,为谁生产或为谁提供医疗服务产品,如何生产或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过程[5]。数字时代特别强调医院经营管理要重视医院在本行业的特征占有率,包括人才占有率、技术占有率、信息占有率和创新能力占有率。其中谁拥有并利用信息,谁就会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条件。医院信息化创造医院在本行业的特征占有率的同时,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是医院经营管理策略中的轴心之一,由于医院的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叠代实现的系统工程,所以它为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7.结束语

今后,医院的经营管理就是要按照现代经营销理论和管理理论,以医疗市场开展医疗活动,随时根据医疗供求市场的变化,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一方面引导新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拓展现有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使医院转变服务模式。综上所述,医院数字化或者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势必以触动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和机构等生产关系的变革去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创新,数字化医院大势所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实现医院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医院能运营的前提,最终成功完成医院全方位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毛志红.实施市场营销战略,促进医院改革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1:652.

[2]饶克勤.浅议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J].当代医学,2002,8(9):44-46.

[3]黄卫东.新世纪医院经营发展中的整合战略[J].中国医院,2002,6(3):30-32.

[4]阎惠中.再造流程:医院探索新活法[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4-5.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 全面预算管理 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是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逐渐形成企业自身的成本优势,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信息技术是现阶段社会的主流,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

一、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能够满足公司治理的内在的重要要求,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责、权、利。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相关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增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管理,将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等融合在一起,从而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推动成本控制,增加企业自身的成本优势,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程度,这就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决策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进而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程度不够。也就使得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做到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关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获取。

(二)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促进企业全面预算施行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缺乏监督力度,也就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低下。

(三)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需要更新、编制手段需要更新

由于现阶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预算编制手段落后,这些控制分析的方法都需要更新,落后的全面预算控制、分析方法,使得企业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程度不够,不能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事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事中控制时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也就导致事中控制和监督方法丧失。事后基础数据收集的不足,影响企业对社会经济视角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同时,还缺乏有效的编制手段,也就导致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企业预算编制成本较高。

(四)全面预算监督和考核不全面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和考核体系部全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管理的执行力度与企业员工是密不可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会受到人为因素而产生变化,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的执行需要全面的预算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的保障。但在实际的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的不够完善使得企业全面算管理不能发展其重要作用,不能及时对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

三、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想要获得良好的应用,就需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转变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并注重企业相关管理者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确保相关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由先进的领导管理人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外部市场,充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而落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效率,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生产成本预算管理和执行,并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资金支出,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促进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进而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如:国内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可以进行预算编制、成本查询、动态监控等诸多管理工作,并可预测未来成本,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三)更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编制手段

更新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方法,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全面预算管理。同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手段的更新。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需要率先进行预算设置,而预算设置能够自动进行数据的汇总,从而简化预算的操作流程。同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进行规划,合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通过相关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形成可行的预算编制,从而体现预算编制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全面预算的监督和考核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监督和考核的重要作用,监督作用是对企业员工的监督和督促,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与企业的员工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执行出现问题就需要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从而促进企业相关全面预算管理决策的有效施行。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执行过程中,实行相关责任制,将执行的程度和相关的管理人员的绩效相挂钩,一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确实找到问题的责任人,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处罚。还要建立良好的绩效考评机制,将绩效考核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相关的绩效指标与个人的绩效相结合,不但简化传统的绩效统计还能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大潮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也产生了诸多变化,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增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效率,进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统合,并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新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手段,并将信息技术与全面预算相结合,采取科学简单的预算编制系统、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决策的执行监督力度和完善的奖惩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的形成,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永鹏.基于信息化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J].投资理财,2014

[2]于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浅析[J].科学管理・中国市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