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学范文

时间:2024-04-01 11:3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机管理学

篇1

宽泛而言,“危机”是指所有可能给企业的形象、信用和运营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它既包括许多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也包括那些已经向企业发出了警告信号,却末曾被管理者们所察觉和重视的潜在危险因素,它总是和不确定织在一起,似乎是突飞猛进的技术和日益发达的市场带给我们的一个副产品。“危机管理”正是要求企业通过完善的危机预警、决策与处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这恰恰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体系中最欠缺的一个部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危机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家们的必修课,我们应该知道企业要以怎样的准备、态度和方法去应对危机。换言之,我们要为企业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的危机管理体系,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制定一份详实的危机管理计划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财富》1000家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大约只有5%―10%的企业曾经制定过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这也许正是许多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不知所措甚至坐以待毙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一份详细、周密的危机管理计划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需的,它能够帮助企业事先有所准备,并在面临巨大压力时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谓的“计划”并不是要求企业预测出自己将要遇到什么危机,这是对“危机计划”的传统理解,这种预测的缺陷在于“强烈的预期会影响人们看见什么,从而使得关注、解释和行动总是带有人们所期望看见的东西的色彩……这样的计划还会减少人们注意事件的数量。”而真正的危机管理计划是要为企业提供一个依据,使之在面对任何危机时都能够作出有效的回应,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它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给企业设计并建立一个危机预警系统。也就是说,要让企业对自身的运作过程随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密切的关注,防微杜渐,对任何一个可能发展成为危机的微小信号都予以重视,这样才有可能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企业在平时就可以发现并挑选出自己内部最适合应对复杂、危险情况的人才,这种选择是从容而非慌乱的,是理性而非盲目的,而且,权利与义务的明确归属会让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立即有人站出来负责,而不是各部门的互相推诿或各自为战。

第三,明确一些企业在处理危机时的基本行动准则,比如,进入紧急状态后如何与外界(包括媒体,自己的客户以及其他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应该把哪些部门或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谁或哪个单位此时有权利充当企业的全权代表,各个部门都要对他负责等等。这些基本原则的明确不仅有助于在平时提高员工们的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在遇到危机时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乱作一团或盲目决策。

最后,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危机处理的模拟训练,就像“军事演习”一样,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物资、人员、管理操作甚至战略上的不足之处,这些漏洞的弥补会使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受益。

有了上述准备,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就不会措手不及。当然,完备的计划还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付诸于实践,把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落到实处。

建立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是构建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它就像一个航标,指引着企业行动的方向,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为企业提供危机预测和分析的预警系统。

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要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监控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和征兆,收集、筛选、整理相关信息并对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作出合理估计,以此作为企业下一步决策的依据,在企业中承担着这些职能的部门,我们称之为预警系统,它是企业危机管理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往往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定期地对企业进行弱点分析。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难题,这些难题就是企业发展的“软肋”:当你在开拓创业时,资金的筹集与流转可能是一个弱项;当你在蒸蒸日上时,既保证规模的迅速扩大又保证质量可能是一个弱项;而当你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时,如何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维护企业形象恐怕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弱项。所有这些薄弱环节对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清楚自身在当前阶段的弱点是什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准备,这是预警系统应该完成的首要任务。第二,敏锐觉察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异常信号”。判断企业是否出现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企业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比如产品市场份额的下降、利润率的降低、资金流转的不畅等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异常信号”都是危机的前奏,但这至少说明企业内部出现了某种新的变化,这时,需要预警系统加以鉴别、判断,并通过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对未来作出合理的估计。第三,除了对自身的关注之外,企业的预警系统还要对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高度关注那些可能给企业切身利益造成影响的信息和事件,比如技术的进步,政府政策的变动,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等,在这些方面即使只是出现了细微的、边际的变化,都需要企业作出及时的回应。

面对危机时的应急管理

即使企业有很充分的准备,一些危机仍然难以避免,而一旦危机发生,就需要企业立即采取行动,不论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危机,以下几个原则都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的:

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危机管理小组,它的职责在于:一是暂时充当企业的管理核心,协调指挥、全盘把握,尽一切努力避免企业内部混乱局面的出现,让企业首先在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面前呈现出一个沉稳、有序的姿态;二是迅速查找病因,要明确企业究竟是因为哪一个环节的问题才引发了危机;三是制定应对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还要进行周密的筹划,对处理危机过程中每一个可能遇到的困难都加以准备。把危机管理小组的作用彰显出来,这是企业应对危机的第一步。

其次,当机立断、行动迅速。“危机”阶段是一个非常时期,此时对企业决策以及付诸实践的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赢得时间本身就意味着给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危机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像在与时间赛跑,他们需要比拼的不仅是智慧、实力与质量,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速度,英明决策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它能否被尽可能快地付诸实践,犹豫不决是处理危机决策过程中的大忌。

再次,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最直接的目的是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维护企业已经树立起来的形象与声誉,使之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受损。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常常会比较忙乱,极容易忽视与外界的沟通,而错误信息的传播才是最可怕的事。面对着危机时刻人心惶惶的消费者和总是在力图寻找新闻热点的媒体,企业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尽快地向公众澄清事实,让大家看到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心态和已经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以此来赢得公众的信任。

篇2

关键词: 高校;危机事件;SOP;校园稳定;学生管理

0 引言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高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经调研发现,近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且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园治安管理以及外部公共沟通等领域。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突发事件使高校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还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高校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

为有效维护校园稳定,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众多教育学者已将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研究范围。然而,针对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层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探阶段,在危机管理的预防、应对、处置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危机管理从“事务经验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变,并在管理机制运行下有效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值得思考探究。

1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区别于普通学生事务管理,就涉及范围而言,危机管理牵涉的学校部门多、社会范围广。当前多数高校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模式滞后,需要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方能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就校内管理体制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生安全理念不足,缺乏应急实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高校辅导员数量相对少、日常任务重、专业化程度低,在危机管理中缺乏科学化的梳理和总结等等。这些问题将导致高校学生危机潜在高发、应急处理低、水平重复,不能有效解决突发局面。因此,如何规范学生危机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责任制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意义

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即“标准作业程序(标准操作程序)”,也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通俗地讲,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对于高校危机管理来说,SOP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危机管理高效完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者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

科学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积极化解事件对高校产生的冲击和威胁,是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危机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通过经验总结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在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使学生管理人员在危机来临之时,能够做好积极应对,发挥重要作用。

2.2 有助于推动高校内部形成合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协力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反应体系,才能快速恢复正常校园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3 有助于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

SOP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危机管理的处理速度和水平,更可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内容,提供有力参考。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通过SOP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为构建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提供一定参考,分门别类,以不变应万变,是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有效补充。

3 SOP在高校学生危机管理中的建立原则

3.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说:“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良好的危机预防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并在危机处理中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财产、生命等利益的损失。

3.2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通过SOP,建立危机处理领导协调小组,根据部门特点和目标明确责任,做好日常应急处理培训工作。在危机发生后能够积极沟通,有效处理,快速反应,减少危机的破坏性。

3.3 科学管理,透明公开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科学管理为原则,建立公众协调小组,有效推动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参与;并本着透明公开原则,积极做好社会应答预案,及时消除各种猜测、恐慌心理,争取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4 系统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

对于高校而言,危机管理是在危机观念和危机意识的指导下,高校主要领导者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收集、预测并分析危机信息;拟定危机管理预案;培养危机应对能力,对校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恢复及评价的系统化的应对过程。

4.1 以危机发生前、中、后为节点,健全危机管理、修复机制

4.1.1 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危机事件的爆发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如果能够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出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坚持全员育人,丰富教育内容,建立良好的家校、师生沟通流程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危机意识教育,确立基层危机的防控意识,教育与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

4.1.2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处理危机,需分门别类详细周全地制定SOP应急流程,根据事件特点分解任务事项,如学生日常事务(评优、资助、保研推免、休复学)、个人突发事件(心理、违纪、个人意外伤害)、(大型活动、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以此为基础,根据需求制定处理流程,建立沟通、培训、责权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加强信息收集与沟通,形成事件有突发就有应对,处理有分工就有合作的高效管理局面。如台湾华南大学,将学生日常活动以军训、课外活动、生活事务、卫生保健、学生辅导、学习管理、资源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类,在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且制定有日常管理和突发应对的SOP流程,使学生的危机管理提前,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稳定。

4.1.3 建立科学的危机修复机制 危机事件的后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要做好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别,通过集体关注和个人关注的方法,建立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关怀和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早解决,使危机中受到冲击的人员能够重新融入校园生活。另一反面,建立“分析总结完善”循环SOP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用标准化流程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标准化流程,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建有危机事件事后心理干预的标准化流程,形成校院两级分工协作,有计划地针对受突发事件影响人群进行干预,促使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4.2 以网络媒体为教育、引导平台,构建舆情预警及机制

目前社会处于自媒体时代,巧妙地运用网络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及危机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一,高校可以通过网络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学生爱国爱校、诚实有信的精神风貌,提高全体师生的危机意识,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适时正能量消息及危机应对常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其二,高校可利用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公众网络对话、网络分享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关怀和帮助,避免信息不通造成的忽视与误解;其三,利用网络做好舆情的监督管理,建立危机应对SOP流程,快速应对,正确引导;其四,在危机解决后期,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危机公关,说明情况,表明立场,阐明对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3 以明晰的流程为指导,建立标准化危机处理机制

SOP的制定建立须具备明晰的危机事件分类和详细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理清处理目的、范围、权责、程序,并附相关表单。建立由校、部(院)两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理顺部门工作,明确分工,保证各类事件处理沟通无障碍、采取措施专业且有依据。在流程框架上做出相应的子流程图,把握每个程序的关键控制点,采取“肢解、分析模板法”进行控制点处理量化,加以图片或图例解释,使某些细节进行形象化和生动化,便于快速应对处理。此外,应注意SOP事件的前后对应,如学生奖惩管理,一方面要以学生奖惩管理制度作为日常工作准则;另一方面就要有对应的事件处理流程应对突况,预防有规则,处理有程序,方可促进危机管理的良好运行。

5 结语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只有不断了解新的时代背景,掌握高效有力的应对方法,运用标准化流程系统、快速做好学生危机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学生管理危机研究:典型案例与处理机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马玉乐.构建网络平台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95-197.

[3]王向军.高校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篇3

具有“科学管理之父”美誉的弗雷得里克•W•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从原材料、使用的工具、工艺过程、检验方法到劳动者,一律采用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泰勒的理论研究在具体的工厂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并且后来在教育管理领域里的运用也是成效显著。因此,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管理理论使学校的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变成科学的集约式管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风云变幻,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和中心的“科学管理”把人当作“机器的部件”和“活的机器”,对人施加标准化的专制型管理,甚至认为实施标准化管理就需要有标准化的工人,达不到厂方规定标准的工人就不能上岗,这种统一的硬性管理模式延续到最后不仅未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反而造成工人普遍出现苦闷、压抑和反抗的不良情绪。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涌现出来的缺陷已日益凸显在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只是我们未能以学科知识的视角来对其加以科学阐释。班级管理的对象既是学生群体,又是学生个体,这种管理对象的“双重主体”就决定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采取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众多特定的管理标准只是针对特定的学生个体,而只有少数宏观层面上的管理原则是针对学生群体。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管理同样需要因人而异。但是,因班主任的强制管理而引发师生之间严重矛盾冲突的不良教育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类似“无效管理”后果的根源就在于班级管理者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把自己当成法定的监护人,把学生当成理应的被监护人,一味强调纪律约束而忽视了柔性的人文管理。

二、行为科学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修缮革新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以人际关系学说为出发点的。埃尔顿•梅奥在参加著名的“霍桑试验”之后,在其著作《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四个基本观点:第一,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隶属于集体,人的行为受到物质条件(金钱)和社会心理因素(友谊、安全感、归属感等)的双重影响;第二,工作效率主要由工人的士气来决定,而工人的工作士气来源于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第四,采用全新的领导方法,组织好集体工作,促进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之间开展良好的合作。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所遗留下的实践疑难,促使教育管理学由“以物的管理为中心”向“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转变。它是一种真正从人性出发的管理理念,将管理的视角转向了对人的关切,注重发挥人在管理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群体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此外,行为科学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被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直接影响着管理行为的意向。班级管理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管理活动,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又要秉持科学的管理理念;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是各方面业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正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这就不能用成年人的目光、成年人的思维以及成年人的行为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管理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递升,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方略,以和谐班级的建设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具体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

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路径

1.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顺通班级“纵向对话”的有效渠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那种视教条式的规章制度为班级管理的“金科玉律”则是一种极大的误导,也是对学校管理条例的误解。学校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整个学校的宏观层面上的,是一种管理方向上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班级管理操作程序。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视各个年级而定,视各个班级而定,还要视个别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人而定,而具体管理程序的展开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首要条件的。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进行对话交流,没有顺畅的全面沟通自然也就无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建立实践承认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摒除师生之间的角色障碍,使师生彼此能够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接纳与认可,实质上是教育活动回归“以人为原点”的鲜明体现,是班级管理走向人本化的发展特征。班级管理的目的不是纪律规章的泛滥宣示,而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纵向对话”,一种在师生间能够互相认同和配合的“默契”。规训式的管理手段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给班级管理的展开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而且也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层渗透。只有师生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才能使学生真实体会老师对自己的真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才能使老师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班级管理也就拥有了坚实的人际基础。班级管理者需要的是耐心、爱心和诚心,是与学生之间的交心,“师爱具有精神感召性”。

2.发展主体间际的生生关系,构建班级“横向交流”的广阔平台互助合作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主题,如何将其正确引入班级管理活动是班级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有些班主任虽然也提倡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合作,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操作中经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的做法。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校期考后的学生成绩排名公开张贴在教室里,并对成绩优异者大加赞扬,而对成绩倒数的学生加以批评。这种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班级管理危机,不仅会加剧班主任与差等生之间的潜在矛盾,也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妒忌和疏远。在学校对学生考核后,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私下的个别指导和公开的学结,给优等生的不是太多夸奖而是期望和信任,给差等生的不是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和信心,还可以采取优等生对差等生“一对一”的特殊帮助形式,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主体,班级其实就是学生个体的主体集合体。健康的班级生态需要“个体的主体性过渡到共主体的主体间性”,“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主体之间不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而是主体间平等共生关系”。生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营造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共同的进步,而这些都能够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管理者需要为生生之间的主体间际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民主和平等的对话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幸福所在,认识自己的责任所在,体会同学友情的本质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从而使复杂的班级管理走向主动的自我管理。

3.倡导异质共存的管理理念,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行为科学并不以压抑人性为宗旨,反而尊重人性的自由。崇尚人文关怀和发扬自由人性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也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诉求。“教育应该有自由的自觉,应该秉持‘教育就是教育’的精神取向,教育精神的实现只能寄希望于个体持续的自由生长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管理使用统一的手段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这种规约式的传统做法早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迫切需要。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至今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和贯彻落实,究其根源就在于教育者没有从自我意识上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观念。班级是一个由多重元素构成的生态体,学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元素。班级管理需要切实固守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即“在尊重人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遵循一种自觉性的教育理念,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都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因此,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力,注重采用差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同样注重采用差异管理的手段来达到异质共存、多元共生的管理目标。师生间的“纵向对话”和生生间的“横向交流”在客观上就执行了“”的管理理念,都是为建设班级“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而服务的。班级建设应“使每位学生都得以充分敞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充分交往中,创造一个互相欣赏并共同开拓精神世界、提高生命质量的民主集体。”

四、总结

篇4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机房、制度管理、维护系统、故障排除

机房的维护管理工作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数学效果。但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破坏性也强,动辄出现如注册表被改动,系统遭删除而不能启动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维护好机房管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计算机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严格制度,抓常规管理

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管理好机房的前提。机房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工作应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机房管理人员不仅要会开、关门,还要懂维护、会维修计算机,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时也要担负起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工作。

2.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2.1电源问题

不稳定的电源对电脑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机房来说危害性更大。为此,学校要添置必要的稳压器,设置其正常供电的电压为220伏、电流为l6安对电脑室供电。如有电压发生偏差,要及时检查供电情况,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2.2灰尘问题

灰尘是机器的最大杀手。为了避免部分元件散热不好,造成显卡、cpu烧毁和在潮湿季节电路内部短路,要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清洁,并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电脑室内部的清洁卫生,以避免灰尘对电脑的侵害。

2.3光线问题

电脑室里的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若显示器长期受强光照射,则容易加速显像管老化,降低发光率,并且在强光照射下,显示器对学生的眼睛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此,机房的窗户要添加窗帘,这样可以控制机房的光线。

2.4温度问题

电脑的很多部件都要在一定的温度内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将会出现频繁的死机、非法操作、元件烧毁等不良现象。为此,学校要添加立式空调,适当控制电脑室温度。

3.用技术手段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作

3.1硬盘实行分区管理

在对硬盘实行系统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管理的问题。我校将工作站的硬盘(容量为80gb)分为4个区,每个区进行不同的软件资源管理。建议采用这样的分区:一个为系统区c,用于安装win—downxp系统;另一个为系统区d,用于安装win.dows2000系统;第三个为程序区e,用于常用软件的安装;第四个为数据区f,用于保存用户数据文档资源。系统盘是工作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破坏的部分,我们可以借助于硬盘保护卡对系统分区和备份区始终设置为只读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程序。对应用程序分区在进行程序安装时设置为读写模式,其他时候设置为只读保护模式。对数据分区可以设置为读写分区,供用户数据使用。像这样采取特别的分区保护措施,即使系统分区崩溃,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同时还避免了系统程序与用户数据在同一分区内而不得不向用户开放系统的弊端。

3.2利用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

硬盘保护卡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大多数为pci总线设计的。作为硬盘保护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有效地防范病毒、误操作及有意无意的破坏,大大减少机房维护的工作量。

3.3利用克隆技术进行机房维护

克隆技术是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的工作站(机房初建成且已装好所需的应用程序)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操作步骤为:在执行ghost软件后,依次执行localpanition—t0image,管理员将映像文件保存在网络中可靠的存储设备中,以备工作站系统区崩溃时进行恢复,如存储在e:\ghost\xtbf.gho。以后万一系统受损,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ghost软件将所做的备份还原出来。还原过程是在工作站上以dos方式启动ghost后(若非dos时进行恢复,有时会出现异常,如蓝屏),再依次执行local—panition—fromimage,选择备份所在的盘符、路径和文件名,再选择系统欲恢复的分区,然后一路“ok”就行了。ghost软件在系统备份以后,如果机房的某一台计算机系统坏了,本身的ghost备份又失效了,或者新换了一个硬盘,这时就可以利用ghost软件对两个硬盘进行对拷。具体操作为:运行ghost软件,执行local—disk—todisk,然后选择源盘、目标盘,按照提示做一些选择后等待指示条完成就可以了。网络工作站在系统还原之后还需重新启动计算机,设置系统ip地址、计算机名称及相应的驱动程序。至此系统重新更新完毕。

4.常见的故障问题与排除

4.1鼠标故障

在计算机操作中学生经常会反映鼠标开始用的时候挺灵活的,渐渐地移动就困难了,怀疑鼠标器是不是坏了。其实这种现象很平常,每个机房管理员都会碰到。你可以把鼠标器背面的旋盖打开,查看鼠标器内部的滚轮和滚轴是否黏附着一层污垢,如有则表明是由污垢引起鼠标器移动不灵活。解决方法是,用工具把污垢轻轻地刮下,然后用无水酒精在滚轮和滚轴处轻轻擦拭,一般每月做一次维护就不会发生上述故障了。

4.2黑屏故障

计算机在开机时显示器出现黑屏,故障原因一是听到机箱内部传出“嘟一嘟”的声音,可能是机箱内主机板上的显示卡与主机板的接口松了,解决方法是打开机箱,把显示卡从主机板插槽中拔出,再重新插人,注意要让显示卡与主机板插槽间的接口紧密结合,否则仍排除不了故障;二是如果计算机开机时没有“嘟一嘟”的响声,可能是显示器与显示卡的接头松动,解决方法是查看一下接头,重新固定。

4.3网络故障

联网机房最容易出现的故障是网络不通,学生无法共享他人的资源。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网线的接头松动,插紧就行了;网卡与主机板的接口不紧密,打开机箱,把主机板上的网卡重新拔插一次;有时,计算机开机时会显示ip地址已有人使用,网不通的警告,解决方法是,单击“网上邻居”,按右键并单击“属性”菜单,在弹出的窗口里双击本机网卡tcp/ip协议,在ip地址标签里把ip地址改成无人使用的地址,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4.4系统找不到硬盘

开机系统找不到硬盘,在bios里突然无法识别硬盘,或即使能识别,在操作系统也无法找到硬盘。解决方法:(1)先确定硬盘是不是被病毒破坏了分区表和引导区,或者是中了硬盘逻辑锁。用引导盘启动后,运行kv3000杀毒软件查杀一下,如果分区表和引导区数据以前备份了,请用原先备份时的工具软件导人强行恢复硬盘分区表;(2)打开机箱,检查连线,清理机箱内的灰尘,连线松了或灰尘多有可能导致硬盘启动故障,且在硬盘加电留意听,看硬盘盘片是否运转正常,听转动有无异响。如再出现不规则的“当当”或“嘎嘎”声,然后伴随死机,或是根本不运转,可确定是物理故障无疑,只能尝试低级格式化了。

5.计算机的保养

对计算机的精心保养和清洁也是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知道,计算机主机板上的插卡与主机板的接触处若布满灰尘,开机时很容易烧坏板卡;机箱电源内部如有大量积灰,开机时内部元件容易发生短路,烧毁电源。机房维护一般应做到一个月清洁一次计算机的外壳、键盘和鼠标器等外部设备和计算机桌面,一个学期清除一次机箱内部的灰尘。清洁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时,应使用较柔软的毛巾,在温水中滴上一些洗洁精,稀释后将湿毛巾拧干,这样能较方便地擦干净计算机外部的积灰和污迹。清洁计算机机箱内部积灰时需要2样工具,一个吹风机和一把毛质较软但不易掉毛的刷子。打开机箱后,先用吹风机的冷风仔细地吹去机箱内各个部位的积灰,有些积灰吹不去可用毛刷子轻轻地掸,注意不要让毛刷子上的毛掉落在机箱里,容易会引起接触不良或短路。

6.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篇5

一、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分类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可以将大学生“危机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学习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以后,可以说,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心中都怀有一股胜利的喜悦。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结果,身负种种学习荣誉的同学们在考试前却不得不为了学习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了高校中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状况。

其次,大学生生活危机。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大学生求学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家庭提供,这样一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随之而来就是,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进行着大量学习以外的利益性质极浓的工作,甚至有些同学还进行着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

第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多种情况综合影响所导致的,比如个人、家庭、同学、社会等等。如果说是按照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来说的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确不容忽视,然而,就心理问题的本质而言,我们却只能说它是心理问题而无须将其上升到危机的高度。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人际问题、社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高度注意这一问题。

第四,大学生人际危机。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征服欲望,自然而然地,在进入大学以后的陌生的人际关系群里无所适从。他们在与宿舍舍友、同班同学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的交际沟通中显得很不成熟,疏于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近一步发展。

第五,大学生感情危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在18周岁左右,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也逐渐由朦胧、暧昧转向理性、成熟,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毕竟大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是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完全适应,所以,面对感情,大学生们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系列感情危机。

第六,大学生前景危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毫末的疏忽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优越性。由于大学生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期望值的攀高使他们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形势。

二、危机管理的含义

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塔尔在1989年曾提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我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孙本初认为,“危机是指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组织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三、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预防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的危机管理应首先从预防开始。危机预防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危机意识

不管是政府机构、学校领导,还是广大教职员工、学生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的灌输和培养,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纪守法、自觉自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大可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作为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的重要环节。

(1)预警对象、范围

高校学生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

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艰难,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冲突、矛盾乃至自责。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较深的焦虑。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中,这种焦虑不仅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增加或强化,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复读大学生已存在了多年。他们因为高考落榜,或未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而自卑感重。他们带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复读,对学校和自己的期望值也会更高一些。到校后的适应问题、内心中付出与得到的冲突也会更加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和焦虑也会比应届生高。

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他们的总体生活水准较高。由于他们在家时或是受宠爱、溺爱、依赖性强,或是家教严格、独立性差,或是与父母缺乏心理沟通和理解,因而到大学后,不能与生理同步发展和成长,滋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心理问题。

高校中的优秀生是指学生中的干部、党员及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都较突出的学生。他们大多在中学时就有良好的学习和思想基础。到大学后,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值高。在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也交织在付出与索取、老师信任与同学认可、功利目的与平常心态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旦期望与现实发生碰撞,也容易出现一些倾向性的应激问题。此外,对一些家庭教养环境不佳,个体人格以抑郁、内向、自省为特征,思维方式特别,情绪、情感不稳定,行为冲动、异样反常的学生也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2)预警指标体系

传统的预警方法多采用事件跟踪的方法,现代则更加重视预警指标的方法。预警指标是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

(3)预警信息评估

①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②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又过分偏重而出现失稳的状态。排除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预警信息分析的重要方面。危机表现为个体或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人的态度和行为自始至终影响着危机的发生和进程。因此,确认与危机相关的个体或群体为预警对象,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特点,根据预警指标,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

首先,组建危机管理机构。设立常设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负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人员的培训、危机监测和预警、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以及危机公关。其次,实行专业队伍与学生相结合以应对危机。一方面提高专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乱;另一方面通过演练把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操作准确熟练,万无一失。第三,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按照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当情况不断变化时,要进行追踪决策,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原则

危机的应对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危机只有沉着应对,巧妙斡旋,才有可能最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并过重塑形象。处理大学生危机事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维护稳定的原则。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攻击的重点,维护稳定的任务相当严峻,因此,维护稳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稳定压倒一切,无论出现何种事件,都必须从维护稳定的原则出发,要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2、迅速快捷原则。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影响大、扩散性强等特征,一旦发生,就不容延误,亟待解决。要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其影响,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3、明辨是非原则。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很多,引发的因素也很复杂,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同时必须坚持明辨是非原则。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高校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到青年学生,更多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处理此类事件应本着教育第一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高校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因患。

5、人道主义原则。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或财产的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处理中首先要把救护伤员放在优先地位。

五、启示与思考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己也学要有相应的措施。

1、政府应加强对危机的调控

作为政府,要注重加大对高校的关注力度,通过政府的努力减少大学生危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危机等问题;通过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危机等等。

2、社会应理性对待大学生危机问题

作为社会,要对高校大学生多一份宽容之心。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并不如大众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有着高强的能力、完美的才华,他们也有缺点,他们也会犯错误,如果他们老是肩负着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他们又怎么会不产生压力,不出现各种危机呢?3、高校应加强科学管理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校方都应该站在广大大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毕竟,大学生才是一个大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就应当具备一种高度的预防心理,做好各种危机事故发生的预案;还应当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在同学们之间出现的任何偏颇思想意识;另外,在大学生危机问题的解决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性化的解决问题。

4、舆论媒体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作为大众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养成。由于大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但同时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获取信息的价值量,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大众媒体做好信息传递中的筛选、纠正工作。让大学生们有一个既宽松又正确的信息接受来源。

5、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目前,在多数高校同学间都存在老乡会、QQ群联盟等虽未经学校有关管部门承认,但在同学们中就某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非正式组织。在危机管理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作用,并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能够引导其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6、发挥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以学生社团为例,我们曾面向济南、泰安的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等六所高校做过相关调查,在问到“你认为学生社团能够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上发挥相应作用”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A.应该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0.73%

B.可以作为一种声音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46.88%

C.没有必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25%

D.不清楚:11.4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还是很高的,有近八成的同学于此持肯定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引导,并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这必将使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7、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

篇6

危机理念的真空

    中小学校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可分为自然性灾难事件和人为性灾难事件。自然性灾难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人为性灾难包括社会动乱、严重污染、中毒、校园动乱、暴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等。从学校管理角度看,这些事件都属于学校危机管理的范畴,学校都应当对此有应对机制和预案措施。然而现实是,危机管理存在很多理念和制度上的真空。     第一,学校管理的危机意识淡漠。我国的学校管理理论中很少探讨学校危机管理问题,校长培训中也基本没有相应的内容。校长只能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一些零散的管理经验。学校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就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致使我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没有应对预案而常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恐慌局面。     从结果看,我们是能够应付任何危机事件的,只是每每要付出巨大的、物质甚至生命的代价。危机意识的淡薄不仅使各学校普遍缺乏必要危机管理预案,也使得上级领导部门很少检查学校这方面工作。于是,我们应付危机事件的基本思路通常就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这样做很有效,但往往成本也很高。因此,要尽快从“事后动员型”转变到“事先预防型”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机制。     第二,学校管理中重视生命和个性的意识淡漠。突发事件来临时反应迟钝,这只是学校危机意识淡漠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另一面则是对学校发生的非危机问题却反应迅速而激烈,进而做出许多不尊重生命、健康和个性的事情来。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性,我们习惯于把普通问题看得很严重。比如,学生吸烟当然是极其不好的事件,学生逃学当然是很严重的事情,但都不能算是“危机事件”。不少校长常常理直气壮地把对这些教育问题的重视混同于“危机意识”,习惯于把普通问题说得更加严重,把普通事件说成危机事件,小题大做、危言耸听。而到了真正的危机发生时,却表现出理念认识不足、思想方式不当、预防准备不够、应对措施空虚等问题,从而造成灾难。     危机管理绝不是从严管理和动辄取缔什么的代名词。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对学校管理中那些不利 于学生发展的种种琐碎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适当清理,建立既能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又能保护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自由的管理氛围。因此,学校危机管理理念所包含的内容有:对于学校突发危机事件的正确认识;排除借用或引申意义上的“危机”概念的干扰;明确学生生命健康第一的观念;建立事先预防型的危机应对机制;树立并正确行使危机管理中的领导权威等。  管理机制的原则

    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园地,然而,比“快乐”更基础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基本的是“安全”。SARS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它还提醒我们:学校也并不是一个完全安全的地方。     且不说重大疫情、地震、火灾、暴乱等严重的社会性灾难会给学校带来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仅就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来说,不安全因素亦非常之多──上游泳课,可能会发生溺水事件;上体育课,可能会发生各种运动受伤;学生和教师的自杀;大面积食物中毒事件;春(秋)游活动的失足伤亡事故;校内建筑设施的损坏或坍塌;化学药品的流失;漏电、跑水等事故。中小学校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绝不是应时、应景之举,而是学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遵循这样三个基础原则:     第一,事先预防制度化原则。学校对可能发生的种种灾难事件,都应在总结经验教训和吸取相关预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综合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并使以应对突发事件为核心的整个紧急处置过程形成制度。对于一些较容易定性的主要灾难事件,如地震、火灾、大面积食物中毒、爆炸、恐吓、室外活动中意外伤害等,应当做出具体的应对预案。对于三个主要环节——预防、应对、恢复正常秩序,预案中都要一一设计出具体举措。     第二,生命安全第一位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目标在于保护和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防灾事务中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念。这一原则要求排除鼓励学生“忘我”地进入危险场地的习惯想法和做法,确保学生在危机当中尽量处于安全境地。     第三,日常防灾训练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救护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师生防灾、减灾和保护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校沉着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应急机制的建立

    遵循上述三大原则,学校应当分别设定危机管理的职责、规范危机事件的判断程序和通报方式,明确危机管理的部门配合等问题,以便构建一个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     学校危机管理的职责,主要指校长、主任和教师在发生危机事件时各自必须履行的特殊职责,其中第一责任人是校长。在危机状态下,校长既拥有最高的校内处理决策指挥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风险。所谓“问责制”,在危机状态下才实施得最为彻底。学校其他干部分别负有相应的危机管理职责。如果危机事件发生时碰巧校长不在学校,则还应有行使指挥权的法定依次递补的制度。     学校危机事件的判断和通报,主要指对于突发事件危机性质的判定及其相应的通报范围和方式。学校特大灾难事件是很少发生的,而在学校经常发生、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危机的事件,才是学校危机管理的常规任务。比如,学生在校内意外受伤,处理好了,只是一个意外事件;处理不好,则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以至纠纷,并可能进而演变为学校管理上的危机事件。对突发事件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关于灾难信息通报的重要性,在SARS事件中我们获得了极为深刻的认识。通报是指对于突发事件信息正确、准确的传达和公布。通报适当、及时,也是避免一些突发事件上升为危机,避免一些危机事件造成恐慌局面以至于扩大危害范围的重要环节。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部门配合,主要指要形成一个指挥权威,并在权威的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形成环环相扣的应对配合关系。此时,校长的应对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力和威信,充分发挥自己对于事件危机性质的感知能力,沉着应对,机智指挥,稳定人心,调动每个部门和教职员工正确处理事件的自主性,尽快化解危机。各部门在不同突发事件中都要依据事先制定的应对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作用,围绕事件中心部门展开工作。部门良好配合的指导思想是主动填补漏洞,杜绝任何平常情况下的扯皮现象。     启动应急机制的程序是:1.正确判断事件性质,2.果断启动应急机制,3首先保障学生安全,4.执行正确通报程序,5.采取防止恐慌措施。为此,日常状态下,不但要有一整套完善的预案,还要进行日常的训练。学校应定期检查预防措施和查堵漏洞,应实施全校性的防灾训练演习,应根据学校特点采取更加安全的防护措施等。在处于特殊社区内的学校,最好雇用专业保安,提高学校安全防护系数。     总之,如何把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应当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危机处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尽可能缩短事故发生与开始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差。

两个案例的启示     案例一:某中学一天突然发现班里学生在玩水银,班主任马上予以制止并没收,并发现原来是化学实验室的药品储存柜未锁,究竟丢失多少不清楚。班主任想马上报告校长,但校长不在学校,于是直接报告了公安部门。返回学校的校长在被询问情况时,对此当然一无所知,校长因此被撤职。这件事没有造成学生伤害,但却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形成了危机事件。这明显属于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并缺乏明确的突发事件报告程序,当然更说明学校领导缺乏起码的危机意识。     案例二:某中学600多名学生和教师在大礼堂进行演出活动时,礼堂着火了。校长马上来到演出台上对学生说,对不起,我们现在开始进行消防演习,请全体教师和同学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马上顺序撤出礼堂,到操场集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顺利脱离了危险,火也很快扑灭了。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危机处理案例。如果着火时直接通知学生,很可能引起大混乱,以至造成伤亡,演变成一场可怕的危机事件。     对于以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为第一要义的危机应对体制而言,持续有效地开展防灾教育训练,认真着手危机管理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防护计划的制定

    制定防护训练计划是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各方专家编写《学校防灾训练手册》类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所在地区(市中心、林区、山区、水库区、外来人口聚集区、电厂区、洪水常发区等)、本校的特点(特大规模学校、特大班额学校、校地狭小学校、校舍危旧学校、寄宿学校、毗邻交通要道学校等),安排训练计划,并使之融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必要时,可以选派教师外出做防灾知识和技术的进修,也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训练辅导。     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快乐地参加危机预防训练,学校应当经常举行防灾减灾的训练演习和竞赛活动。比如,可像设立其他活动日一样,设立每月的“防灾检查日”,查出危险立即处理;可设立“防灾漏洞发现奖”,谁发现了漏洞,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堵塞方案,立即给奖。例如,某学生发现足球门在移动时一旦倒下来就可能把球员的脚砸伤,于是提出在足球门柱旁放置一块木头,可在球门倒下时保护球员的脚。在危机意识很强的校长看来,这就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科学、合理的建议。     当然,在开展各种防灾训练的同时,还应当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弱点,积极探索开展“冒险”教育的实验,在“冒险”的情景过程中培养学生镇静面对险境的勇敢精神和应对能力。  危机管理的研究

篇7

关键词:科学性管理 单位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1、科学性管理简析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性以及实践上的指导性。管理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对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所总结的关于活动的理论、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在财务工作中,管理理论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它以管理方法的形式体现,指导实践活动并且以活动的效果来衡量管理的过程,使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得到丰富和发展。

管理具有科学性,其应用科学的方法,利用综合而抽象的规律以及原理等来体现其性质,揭示了事物过程的发展规律,是管理及指挥的结晶。管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科学作为一个活动的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它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来反应其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管理中。而管理又是一门实践性的活动,将其与具体的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将科学性管理应用于实践中,能够使管理理论不断的丰富,完善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来灵活应用管理学的理论时,能够有效的实现其管理的目标。

以科学性的管理为基础,对财务管理不断的完善的基础上,能够将管理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科学性管理能够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的开展,管理的程序和流程更为科学,从管理的理念到具体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满足单位发展的需求,使管理的目标和效益都能实现。

2、当前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学性管理的重要性为许多单位和企业所认识,但是在财务管理而言,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仍相对的落后,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单位资金的使用上,许多单位只是按照一定的开支标准进行支出的管理,对于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不足,也缺乏相应的成本意识。这种思想下,财务管理的办法就比较简单,对于预算的编制以及管理工作都做得不足,只是简单的执行财务计划和指标,为充分的考虑单位自身发展的要求。

第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不平衡。在一些单位中,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专业知识和素养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对于新的财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不足,无法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此外,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也相对不足,无法实现财务管理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

第三,对于一些单位中,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以及职责划分不清,造成了一些国有资产流失流失的现象。在财务管理中,其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对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等相对的不了解,从而无法通过账面情况来反应其真实情况,存在一些账实不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资产的存量无法清楚的了解也使得责任的划分变得不明确,容易造成一些坏账或者呆账的现象,另外,因为账面记载的问题,在一些资产的处置时可能造成一些失误或者错误,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四,在单位的投资项目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单位的投资而言,一些项目存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而进行投资建设的现象,其资金的支出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对于投资的可行性报告上存在一定的失实,有些投资额未能列入到项目中时会产生一些投资总额存在差异或者造成一些资金使用中的腐败现象。这些都给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其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造成了财务报告的造假现象,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基于科学性管理的单位财务管理的完善

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我们要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明确其管理的目标。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应该注重管理理念的转变,以科学性的管理为基础,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并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使其更具长远性及综合性,保证目标的可量化性。这种一种理念的创新以及目标的明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层级性目标的实现引导全员参与到其中,从而建立其一个全员认同的财务管理体制,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财务管理效率的综合提升,使财务管理工作更为规范、科学。

其次,要不断的完善单位内控制度。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其内控制度的完善对于其预算的执行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通过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加强对一些薄弱环节以及重要岗位的控制,并且将其责任细化,以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各项职责能够落实到人。将财务管理中的职务及职责划分明确,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对于单位的资产进行到期对账,做到账实相符。此外,还应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实现对单位人员的内部控制。一些较小的单位可以采用财务管理外包等形式来较少其人工成本,完善单位的劳务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再次,要提高预算工作的整体效果。预算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做到预算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要从预算的组织构建上来为预算的编制提供有效的保证。通过专门的预算小组来协调单位之间的管理以及单位与财政部门间的关系等,使各种关系被理顺,实现对其有效控制。此外,要保证预算编制的时间充足并保证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指导来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不断细化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程序,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

此外,还应注重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在实践中,要对财务管理的方式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创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等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将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有机融合,实现管理效率以及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应该注重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通过财务管理硬件的建设以及软件的更新应用,来构建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其在财务管理中能够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指标的分析等,从整体上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最后,注重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在单位管理中,应该明确监督的职责及其作用,加强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以及资产的处置上通过定期的盘查或者清查等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项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此外,要完善相应的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通过审批制度的应用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注重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使其更好的发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完善单位的财务培训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一些违法行为加大处罚,避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腐败现象,使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4、结语

基于科学性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工作的科学性以及管理流程的完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以科学性管理为指导,不断更新管理的理念,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并且完善财务管理措施,加强内控制度的及其监督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恒大.探讨建筑项目财务管理中的科学化管理[J].城市建设,2013(27).

[2]郑声达,李惠丽,曾荣彬.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8).

[3]窦英.探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2009(7).

[4]刘香丽.浅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09(27).

[5]王泽英.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探析[J].企业导报,2013(2).

篇8

一、班级微博的概念及特征

微博又叫微博客,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交互平台。与传统博客相比,以“短、灵、快”为特点,实现即时分享。班级微博,是指以班级集体为主体的,师生、家长通过发贴和回贴等方式进行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学生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就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课堂感受、课外时间利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业余爱好等发表自己的见解,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所有的学生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微博用户已近3亿,为世界微博用户第一大国。从人群分布来看,以年轻人为主,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数量在迅速上升。微博已经成为年轻人表达心情与朋友交流的主要渠道;从行业分布来讲,微博的用户几乎涵盖了行政、医务、教育等所有部门,成为这些部门事务公开、加强交流的主要方式。教育是当今人们主要关注对象,若能把教育与微博结合起来,及时通过微博形式传递教育信息,必能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建立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微博的特点也使其在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第一,微博操作技术简单,容易掌握。微博操作简单,不存在技术门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可以无障碍的参与其中,实现零距离沟通。同时,微博的使用形式多样,微博既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彩信、WAP 浏览器,也可以通过PC 上的WEB 浏览器、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倡导博主个性化的自由行为,同时简洁的语言也便于微博信息的及时捕捉和传递。第二,微博信息传播快速,影响力大。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身边的各种新鲜事物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第一时间到微博上,这就意味着一则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及其社会反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几何速度迅速传播和扩张。在班级微博中,班主任可以把作业、通知、要求等传到微博中,学生可以迅速接收到信息,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把学校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让微博发挥纽带作用。第三,微博交流方式灵活,沟通顺畅。微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一种不对称的背对脸的跟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选择跟随的对象,并且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随时更新被跟随对象的状态,而彼此间可以不主动交流。因此这种跟随可以一点对一点,也可以一点对多点。用户可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文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第四,微博作为新兴平台,易被接受。微博作为新兴的交流平台,为广大青年所接受,满足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微博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对其教育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级微博提供了学生管理中多领域衔接的阶梯

管理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依靠班主任的一张嘴和两条腿,班级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班主任多往教室跑,多传达,任何事情都需要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的安排,所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很累很辛苦。现代的信息交流平台让班主任从日常的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作业的布置、任务的安排、通知公告等都可以通过微博等交流平台出去,让学生及时获得信息。

管理时空由课堂向课外延伸。传统的班级管理的唯一阵地就是课堂。在学校里,班主任可以利用好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一旦学生离开了学校,班主任就束手无策。这就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教学质量。虽然班主任一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家长协助管理学生,但是,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但是,网络给学生管理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班主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约束,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困惑,实现了全天候的教育。

管理实践由授受向合作改进。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是靠班主任一个人讲,或是让学生讲,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说教。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高度重视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因此,传统的说教式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在对各种信息加工后,他们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只能让学生口服心不服。网络交流平台给学生管理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机会,班主任与学生在参与中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在引导中达成共识,让学生心服口服。

三、班级微博打造了学生管理中多维度引导的平台

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由于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弱,难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和行动。大多数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也疏于对孩子的监督,因此,课余时间是学生思想最容易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时段。特别是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不少学生放学回家的唯一任务就是上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更给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班级微博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做一些看似与班级管理没有关系而事实上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事情。班级可以定期召开微博会议,号召全体同学准时参与,讨论的话题可以是最新的时事新闻,也可以是班级内部安排的某些话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发言,畅谈感受,班主任则在其中适时引导,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上网要求,了解国家大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这样,班主任就可在常规班级管理的真空时段做生活的指导者,学业的传授者,心灵的倾听者。

同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在课堂上出现疏忽或遗漏的地方,或者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班级微博中,拓展学生的知识点,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理解,把班级微博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学生也可以把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公布出来,等待老师或同学对其进行解答,实现知识的共享,在班级微博上形成第二课堂。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帮互助的品质,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级微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团结协作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自我定位与他人评价的能力。

四、班级微博拓宽了学生管理中多方面沟通的渠道

“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传统的班级管理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为课堂时空上的限制,本该是‘教学相长’的教学管理活动几乎变成了教师纯粹地向学生灌输‘内容信息’的单方面流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仅仅就是单纯地从教师那里记录、背诵知识,这完全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形成。在班级微博环境下,教师可以把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管理、教学要求等公布出来,学生也可以把学习中的困惑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自己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公布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以便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想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解决师生间的隔阂,加强师生间的感情。

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由于年龄、心理的特殊性,很少有学生愿意向教师或家长面对面地倾诉自己的“困惑”。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和教师进行的思想教育,是按照社会公认的规范和道德标准要求进行的,而同辈群体则有着自己的价值标准,因此学生与长辈之间很容易产生“代沟”。班级微博的出现,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倾诉的途径,也为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倾诉途径。在这里,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其他同学则可以从同龄人的角度去分析解答问题,达到互帮互助作用,同辈之间的这种对话式的交流能对对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加入班级微博,及时关注班级和孩子的状况,并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与其他人共同探讨,从而可以实现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

篇9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机房建设已成为学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计算机实习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学校机房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他们在上机时,由于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系统设置改变、系统文件丢失等情况,甚至有的学生把带有病毒的U盘或移动硬盘带入机房,在计算机上进行文件拷贝,结果会出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系统崩溃的现象,无法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做好机房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为计算机实习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结合多年的机房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便利又切实可行的机房维护和管理方案。

一、计算机机房的维护

1.利用克隆(Ghost)技术进行单机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中,Ghost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实用,可以快速备份和恢复系统,备受机房管理员青睐。管理员可在配置相同的计算机中任意选择一台,在这台计算机上安装好杀毒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装齐应用软件,将系统分区制作成映像文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打开Ghost软件后,依次执行LocalPartition To Image,将映像文件保存在可靠的存储设备中,以备其余计算机系统崩溃时使用。笔者建议将映像文件保存在网络硬盘或U盘中,并且做好备份,防止文件丢失。如果机房内其他计算机出现了系统崩溃,无法正常开启时,管理员就可以利用Ghost软件将备份好的映像文件还原出来。还原过程是先使用U盘启动工具把故障机引导开,而后打开Ghost软件,依次执行LocalPartition From Image,选择好映像文件(映像文件事先拷贝到启动U盘中),再选择将系统欲恢复的分区,然后一路“OK”就行了。系统做好以后,设置计算机的名称和在网络中的IP地址,至此系统更新完毕。

2.利用网络同传功能快速地安装应用软件和恢复计算机

计算机专业班级众多,每个学期实习课目又不尽相同,在学期伊始,管理员都要根据教学计划安装所需的应用软件,机房内计算机数量较多,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可见一斑。但是我们可以先选择一台计算机,安装好需要的软件并进行测试,确保软件能正常使用,并且和其他软件之间没有冲突,然后再加以备份,最后就要通过还原卡或者板带的网络同传功能进行全盘或者增量拷贝,从而实现所有计算机的软件安装。此功能也可用来恢复系统或软件崩溃的计算机。

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1.做好机房内防火、防水、温度控制等工作

学校在组建机房时,在消防灭火方面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机房所在的建筑物内应具备常规的消防栓、消防通道等,根据机房的面积和设备的分布情况安装温感探测器、灭火设备等,如果机房内有暖气装置的话,沿机房地面周围应设排水沟,并且对暖气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科学证明,温度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机房内的计算机一般不少于50台,同时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机房内上机学生较多,室内温度会很高,机器内元器件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时,容易损坏,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工作时,由于主机箱内外温差大,会发生“凝露”现象,导致主机内板卡生锈,影响计算机的性能。所以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比如在机房内安装空调,温度保持在15至30摄氏度,并注意室内通风,各计算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控制好机房内温度,对于发挥计算机的性能,延长计算机的寿命至关重要。

2.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操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计算机“死机”、文件被误删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对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对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作为机房的管理人员,一方面应该掌握过硬的技术,学生上机时,计算机出现的突况能够及时处理。另一方面机房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应当肩负起机房的维护、建设、保护等多重任务。

(2)对机房使用人员的管理。计算机任课教师多、变动较大,对他们的管理很重要。当教师带领学生来机房上课时,让他们先学习《机房上机操作规程》,做到防微杜渐,并要求他们填写上机登记表,做好记录;此外,对任课教师进行适当地培训,让他们明白应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下课后学生离开机房,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检查室内设备情况,防止出现恶意损坏、物品丢失的现象。

3.做好系统安全性预防工作

(1)对ROM-BIOS 的保护。机房管理人员对机房内的每一台计算机应设好ROM-BIOS口令,学生上机时无法进入设置界面,修改有关的技术参数。如果有人恶意设置了ROM-BIOS口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取出主板上的ROM-BIOS 芯片供电电池,两分钟后再开机,恶意口令被取消,管理人员重新进入设置界面,做好口令保护。

(2)对每台计算机装配硬盘保护卡(即还原卡)。在上机过程中,有的学生爱搞恶作剧,计算机桌面被改得面目全非,有的计算机被学生设置了密码,其他学生无法使用,甚至有的学生把装有游戏的U盘或移动硬盘带入机房,把游戏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偷偷玩。针对这些情况,对每台计算机装配硬盘保护卡,并设置好相关参数。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软件系统的破坏,即使有人擅自修改,计算机重新启动后,都会恢复到保护时的状态。

(3)用软件保护,系统更安全。有些软件,比如“美萍视窗锁王”“超级保镖”“冰点还原”等也能较好地起到硬盘保护卡相同的保护作用。在计算机上安装这些保护软件,并做好相应的设置,可以达到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目的。

(4)防止病毒破坏系统。由于网络的普及,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肆虐,联网的计算机很容易被感染,由于机房内的计算机是公用的,有时教师自带的U盘、移动硬盘也容易携带病毒,很容易传染到其他计算机,针对这种情况,在计算机上应安装杀毒软件,比如瑞星、江民、360等,并且打开杀毒软件的自动升级功能,有更新时自动安装,因为只有最新的病毒库,才能保持最强的杀毒能力。

计算机机房作为实习教学的前沿阵地,维护和管理工作不可马虎大意,而应切实做到服务于教学工作。同时机房管理人员应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时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将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中。

参考文献:

篇10

为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师生环境卫生意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为创建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现对学校卫生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一)、教室卫生要求

1.教室、楼道清洁,无纸屑、无果皮、无积水、无痰迹,墙壁无蛛网、无积尘、无印痕,门窗、玻璃干净明亮,窗台、窗棱、灯管、灯架无积尘,桌凳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拖把在教师指定位置摆放。

2.教室布置要美观大方,既要按学校要求统一布置。

3.卫生清洁工具必须整齐存放在指定位置。

4.按学校统一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悬挂:国旗、眼保健操图、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等。

(二)、校园环境卫生要求

1.校园内要做到路平、路净,无纸屑、无果皮、无碎砖烂瓦,树坑、花坛及绿篱内无杂物、无积存垃圾。

2.校内绿化带内无纸屑、果皮、包装袋等杂物。

3.校园内建筑物要做到墙壁干净,无泥迹,无画痕。

4.垃圾桶每天清空一次,并保持干净。

5.水池每天清洗两次,保持干净、畅通。

6.厕所要每日清扫,要做到地面无杂物,用完之后记得随时冲洗。

(三)、校园集体环境卫生划分

一年级卫生区:从前院到后院的东边走廊皆餐厅和图书室外面的台阶,教学楼刚进门的台阶。

二年级卫生区:从前院到后院的西边走廊和地下室到一楼的楼梯和自己教室外面的楼道。

三年级卫生区:幼儿前院玩具以西(皆范围内的绿化带)还有一楼到二楼的安全出口,和自己教室外面的楼道。

四年级卫生区:幼儿前院玩具以东(皆范围内的绿化带)还有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和自己教室外楼道。

五年级卫生区:学校后大院以升旗台为中心以西(皆校园内的绿化带),还有二楼到三楼的安全出口,和自己教室外楼道。

六年级卫生区:学校后大院以升旗台为中心以东(皆范围内绿化带),还有二楼到三楼的楼梯,和自己教室外楼道。

两位保安卫生区:刚进校门的院子皆两边的上楼楼梯。

一楼厕所卫生由范师傅负责打扫。

二楼厕所卫生由三年级、四年级按周轮流打扫,班主任负责检查。

三楼厕所卫生由五年级、六年级按周轮流打扫,班主任负责检查。

二、卫生责任制

各班级卫生、校园卫生由班主任负责督促打扫。

三、检查考核

1.每天早晨必须由学校值日教师带领值日学生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完毕后把教师登记表交给负责人。如果当时有班级有卫生区有不干净的现象检查教师要及时通知其班级进行再次打扫,并且在学校的黑板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