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新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1 11:3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高新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高新审计报告

篇1

关键词:风险;审计;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28-03

20世纪60年代后,审计学术界修订了各种准则,使审计技术方法得到了巨大的改进,审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纵观全世界,由于审计不当的诉讼案件却急剧增加,重大审计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发展一种新的、多维的审计技术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有利于缓解审计风险,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模型,它以降低信息风险为审计目标,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将审计风险贯穿始终,在实际运用中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具体案例,希望通过案例分析能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和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不断完善提供一些思路。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

总体上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设计主要运用了“凡事预则立”的思想,即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用评估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进行评价,并预先设定重要性范围和目标。在审计的具体方案上,它把审计工作基础大量放在对客户营业过程的调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测试,并对财务表报和客户的操作程序、审计环境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有关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一般大体上可以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

(一)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评估等方法进行初步规划,并确认重要的审计范围。通过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经营业绩、法律监管体系、内部控制和会计政策运用等进行全面控制环境的评估,寻找和确定控制薄弱点;在此基础上评估和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具体包括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及其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考虑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各账户或各交易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同时应关注各账户与交易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然后通过分配的方法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到各个账户,或者单独确定各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编制审计计划。

(二) 审计实施阶段

依照审计计划,根据风险评估水平,采用恰当的方法,围绕着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行审计工作,从而获得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具体内容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主要考虑客户管理意识、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程序设计是否严密、职责分工是否良好等;选择有效的核查程序对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分析性测试。

(三) 审计报告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应根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通过对各类审计资料认真加以整理、分析和综合,形成审计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审计人员在结束审计之前应对财务报表综合内容进行最后的分析性程序,从而发现一些在具体抽查中没发现的问题。

二、实例操作分析

选择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有关资料进行实务操作分析。由于资料来源有限,所以仅根据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进行分析。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了解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环境等其他外部因素

高新张铜于2006年10月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是国内空调制冷铜管、环保铜水管和铜合金管的领军企业。自上市以来,因公司原管理层内部控制、国际铜价巨幅波动等原因,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由于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高新张铜于2008年6月30日被江苏省证监局立案调查,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资金账户被冻结,主要资产被查封,多家债权银行发讼。自2008年8月以来,公司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根据公布的2009年张铜年度审计报告显示,高新张铜已连续3年巨额亏损,早已资不抵债;同时,向银行借款金额重大且已延期,公司存在巨大的偿债压力。发出2009年审计报告9天后,高新张铜股票暂停上市公告,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面临着退市的压力。公司积极运作资产重组有关事宜,2010年12月28日,高新张铜以发行定向股份的方式,经过一系列变更登记等工作,终于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江苏沙钢集团成为高新张铜的子公司。

分析:高新张铜正面临严峻的生存风险,在强大的行业监管和法律诉讼压力下,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重大的质疑。公司面对巨大的退市压力,所有者和经营者必然想方设法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以避免股票退市的命运,所以本年度的审计重点是公司资产重组的真实合法性,是否存在虚假重组的的情况。

2.行业与经营风险

重组后江苏沙钢集团已成为高新张铜的子公司,由于江苏沙钢集团经营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从而高新张铜的持续经营能力得以恢复。同时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优特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行业与市场竞争风险。首先,目前国内的优特钢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其次,特钢企业对矿粉品质要求高,部分矿粉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取决于国际矿产资源市场及海运状况。近年来国际矿产价格波动大,对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全球性经济低迷导致的钢铁产品市场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风险。

铁矿石大幅涨价的风险。铁矿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如今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时代,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一直是影响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生产特钢所需的铁矿石大多从巴西、澳大利亚进口,外于被动地位,也没有充分的防御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极低。

产业政策风险。受金融危机、行业发展等影响国家对钢铁政策调整频繁,如果国家将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或调整钢铁行业调控政策,进出口政策及产业政策等,均对公司经营环境产生影响。

环保政策风险。江苏沙钢集团已按国家要求配备应有的环保措施、建立了一整套控制制度,不断通过采取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控制污染。但如果公司内部管理和相关制度规定执行的不到位或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调整,导致污染排放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淮钢特钢将投入更多环保费用,承担更多环保责任。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环境,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利用自身优势。首先,从技术装备上发挥优势;其次,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打破技术垄断壁垒,循环利用、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建设可持续发展产业。

分析:公司资产重组后,主营业务方向发生改变,从原来空调制冷用铜管、铜水管及管件和铜合金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转为优特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所以应积极关注公司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是否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关注市场变化、产业政策等是否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并积极评估影响的大小。

(二)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010年度重大资产重组情况:根据高新张铜公司2010年度总结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高新张铜积极恢复股票上市工作,特别是在2010年有许多重大的举措。2008年股东大会通过了《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并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的协议书》等,拟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份。2010年5月20日有条件通过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购买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63.79%股权。2010年12月27日收到《关于核准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从组及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批复》,核准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同时,高新张铜向江苏沙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收到其缴纳的注册资本,并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认证。2010年12月28日,高新张铜经过一系列变更登记等工作,终于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金融债务发面:与沙钢集团、13家债权银行签订金融债务和解协议与补充协议,截至2011年2月10日,以现金方式全部偿还了以上13家债权银行的债务,并解除了债权债务关系。2011年3月中银国际证出具保荐书,称高新张铜公司已消除经营的不确定性,保荐高新张铜恢复股票上市。

分析:2010年12月底公司资产重组计划被核准通过,并于次日完成资产重组。公司与江苏沙钢集团进行了重大资产从组,后者成了高新张铜的子公司。该公司在年底“突击”完成资产重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资产重组企业迅速扭亏为盈。注册会计师应该充分运用其职业判断能力重点开展对资产重组的审计,关注资产重组真实性和合法性,重组的全部手续是否合法完备,是否存在通过资产从组的表象进行幕后不正当交易的情况。对涉及收益的,应当认真审查收入确定的条件是否已经满足,涉及资产评估的,应当认真审查其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计价方法是否恰当。

(三) 确定重要性水平

根据重要性水平确认原则,取表计算结果最小值3 600万元为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然后将重要性水平分配给几个风险较大的账户。随着审计过程的进行,适时评估重要性水平是否依然适用。

(四) 编制审计计划

编制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审计目标、审计步骤、执行时间、被审计业务的特征、审计业务报告目标、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工作进度及费用、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五)控制测试

此处不详述。

(六)实质性测试

通过分析性程序可以发现审计重点。

表2中的债务重组收益,公司的解释是根据与13家银行签订的《债务和解协议》。13家银行给予公司减免罚息、复息、违约金等111 941 352.65元。对于为公司代为承担损失,公司的解释是根据张家港市杨舍镇资产经营公司出具的《承诺函》,张家港市杨舍镇资产经营公司为公司承担附应付连带偿付责任产生的损失 1.35 亿。因此营业外收入本期发生额较上期增加 248 744 415.64 元,其中补贴收入中扶持补助本年较上年增加1 457 100元。

分析:注册会计师应该审慎地判断以上收入是否符合收入确认原则。2010年跟2009年比较,补贴收入较上年增加1 457 100元,应该了解补贴政策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非正常交易,从而让公司获取非常受益;而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债务重组收益、为公司代为承担损失都属于本年度新增加收入,所以,这三项收入应该作为本年度审计的重点:是否有存在虚假处置非流动资产而增加当期收入的情况;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交易条款是否得到严格遵守。尤其应该关注该笔收入金额巨大,是企业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公司仅仅根据张家港市杨舍镇资产公司出具的《承诺函》来确认收入,所以其法律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虚假交易情况、是否符合确认收入条件,并要将其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

分析:期间费用明细表可以发现管理费用较上年减少了27%,而主营业务收入仅减少了2%,与去年基本持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应该注意到高新张铜公司较去年大幅削减了管理费用,要关注公司是否存在费用资本化的问题和虚减费用的情况,认真查找出管理费用大幅下降的原因。

分析:购买和销售商品关联方之间常见的交易事项。根据2010年关联方交易明细(购买明细)可以看到,宁波沙洲贸易有限公司采购资金比为38.46%,大大超出其他关联方公司交易。注册会计师在要关注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关注是否存在不平等交易,是否存在向母公司转移利润的情况,是否存在资产置换转移资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文颖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篇2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日趋增加的必然性

1.审计报告的公开化,使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群体增加;而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过大,依赖程度过高,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风险。

到目前为此,我国的上市公司达1000多家,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每年均应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审,并将审计报告在报刊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公开化,使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开始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他们的工作。同时,由于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性质、审计报告的意义存在着误解,混淆了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或者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与审计实际所起的作用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不或避免地将所有的过错者推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进而又使更多的群体不能满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或对他们的审计工作更为挑剔,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

2.法律界和会计界对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法庭多次出于保护弱小群体的目的而运用深口袋理论造成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利判决,进一步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会计界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是能够将会计重大的错报事项揭示出来的。但是,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报事项都提示出来,所以并不能苛求审计人员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事项,因而也不能要求他们对于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关键在于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审计人员本身的过失。如果由于审计人员的过失未能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从而给委托单位和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法律界与公众则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实际上法庭在受理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时,较倾向于保护所谓的弱小群体,强调均衡损失,运用了深口袋理论(注:认为受伤害的一方可向有能力提供补偿的另一方提出诉讼而不问过错为谁)。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盈利丰厚,完全有理由从其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稳定受损方的情绪,以安定团结,稳定经济。法庭的这种判决,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法摆脱不合理的风险困扰。

3.知识经济时代将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这也必然会加大其审计风险。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涌现出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由于知识技术的创新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目标将不再象工业经济时代那样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各种信息来预测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必然为注册会计师带来更大风险。

4.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电算化审计的研究开发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为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手工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数据处理过程自动化、数据存储磁性化、内部控制程序化等特点,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审计人员除了对传统的诸如会计报表、账册凭证等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外,还应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即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只有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对被审计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但是,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规范,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二.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对策

1.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日趋增大的风险,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除了严格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之外,还应注意通过分清企业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来转移本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会计责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签订约定书时,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并对全部审计业务均要求管理当局提交一份声明书,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在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而由于其舞弊技术的高明并加以精心的掩饰,审计人员即便采取了标准的审计程序和也没能查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方应承担会计责任的依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师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其内容严密,不致于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地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对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2.建立保障制度,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承受能力。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控制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17-02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与问

1.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1.1.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困境

自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不佳,利润减少,或大幅度下滑的企业不在少数。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容回避的是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操纵财务造假,粉墨登场,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违规运作,无所顾及。尤其是在资产重组和控制权变更等重大资本运作中,操纵股东大会及董监事会,占用和挪用大量资金,并编造和篡改财务报表的内容,使财报内控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展开。

1.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是上市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跨行业经营渠道有增无减,业务多元化的发展造成财务处理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内部审计水平要求升高。二是部分公司会计制度不完善、有缺陷,信息系统不规范、不严肃。三是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薄弱,基础较差,跟不上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推广。

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问题剖析

1.2.1 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

这有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滞后,与美国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是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具体表现是:实施范围有限,基本还是针对金融系统和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政策性不强,审计师的执行方式、报告内容、文本格式也不一致,造成师出多门。基础性工作薄弱,审计主体职业性欠缺,惩戒力度不够。

1.2.2 上市公司对财报内控建设重视不够

企业未能随着形势的变化推进审计工作,有的仍然沿袭着旧有的运行模式。国外著名学者德勤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核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审计存在一些误区”,执行的目的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

所以,导致一些企业建立内控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已建设的也是问题多多。其内控审计机构还是隶属于董事会或监事会,或者直接接受总经理领导,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独立性受到质疑。

1.2.3 社会审计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准则一般是原则性的,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难度增加。二是负责审计工作的会计事务所对新准则的宣传、解读、培训缺乏新意,执行起来照猫画虎,不严谨、不到位。三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独立性。企业一般依赖于管理层推荐的、熟悉的审计公司,轻易不肯变更,难以对审计水平和质量进行横向比较,选取更加优秀的审计单位。四是缺乏职业怀疑精神。这与客观的审计环境有关,也与审计师的职业精神有关。由于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看不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因为外在压力和内部制约不敢彻查赢私舞弊的违法行为和相互矛盾的造假行为是另一方面。

1.3 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的有效需求不足

内控审计报告的需求主要来自管理部门,一般股市投资者兴趣有限,更不会就财务报告进行细致的解读,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证券公司的专业机构和金融专家的研究报告来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实际情况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本身具有相当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对审计单位和审计师都具有挑战意义,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更难掌握和解读,对于股市的交易操作参考价值不大,不受重视也就在所难免了。

1.4 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1.4.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特点是时效性和针

对性

其一,如果不是身在其中,我们只能对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却不能监察到执行的全貌和最终结果。其二,在执行的过程中,内控活动随着生产的各个流程、阶段、时间进行,呈现出流动性、推进性、段落性,不可能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跟踪。

1.4.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有待提高

审计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审计效率的高低。如果因为审计报告的缺陷导致IPO被拒,甚至遭到证监会的谴责和调查,只能说明内控审计的质量不高,急需进一步地提高。

1.4.3 增加了企业成本

上市公司通过种种努力,最终因审计问题上市失败,前期的审计努力和为此付出的成本都会付之东流。这就从某个角度体现了审计质量的重要性,质量就是效率,质量就是金钱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一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一方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加大了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无形中摊薄了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详细记录和测试内部控制程序,弥补控制缺陷,正常生产秩序势必受到影响,上市失败又无法补充和调整,无疑雪上加霜。

2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相关建议

2.1 政府监管部门要规范监管政策,转变方式

政府主管部门要肩负其政策责任,进一步强化实施内部审计管理,推动其顺利、规范、有效地实施和落实。

一要在证监会审核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有融资需求时,以及企业公开发行债券时,必须要求企业无条件地提供内部控制的报告和实施方案,并引入审计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创新性地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验收,并对该方面对企业信用的评级影响做出判断。

二要与政府相关的审计部门也要转变工作模式,从源头上寻找彻底避免出现问题的办法。学习、探讨、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政策法令的形式强化企业实施的自觉性。

三要监管部门要在此项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地监管,组织和协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审核理念及审核标准等问题上的讨论论证,提高其执业能力和水平。要下沉工作落脚点,积极地与企业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监督和推进执行进展,考察执行效果。

2.2 上市公司需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施行以来,对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要求由主板公司逐渐向中小板、创业板全面过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依法履行职务,尽职尽责,责无旁贷地健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不打折扣地模范执行。

目前的上市公司多数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存在的,呈现出组织结构庞大而复杂,经营业务包罗万象的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然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正是其向一个更高层次跃进的保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夯实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有着重大意义。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公司效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构建不能只是形式主义的虚构,要和企业的业务运转、机制运行、市场经营相结合,还要建立考查和评价的监督机构予以保证。同时,该系统还要接受相关部门对该系统进行监察,对是否运行有效进行评估,对运行状况提出意见,督促其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监管机构的评估报告是上市公司公开的重要文件之一,也是上市公司展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标的,重视与否,报告是否靓丽,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形象,应该引起高管们足够的重视。

2.3 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

首先,执业人员要自觉地参加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实务操作中正确把握和运用文件精神,学以致用。

其次,组织有关部门,调动社会资源对执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测试,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监控体系,尤其要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进行复核。

最后,会计师事务所在从事审计工作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有针对性地对典型案例进行搜集和研究。

2.4 改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美国POAOB的AS5制定的相关审计准则还是具有相当指导性的,我们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并根据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状况予以参考,对我们现行的制度予以改进,和国际社会的审计标准接轨,探索出适应我国现实发展阶段的,带有自己特色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改进和提高主要还是要依靠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提升,要求他们在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要站在相对的高度,具有大视野、全局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尤其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审计过程中和专业项目组要加强合作,经常沟通,信息共享,协同运作。对于关系到最终结论确定不一致的问题,要按照相应的审计程序,秉公办理,公平公正,使审计报告更具权威性和正确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3 总 结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审计理念创新的制度完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内控审计就是把监管的时间提前,防范于未然。这样,就可以披露企业财务报表背后的误区,曝光利用会计准则理解差异的违规操作,在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遭到损害之前及时介入,将监管范围由事后提前到事前,可谓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张海梅.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2,(02).

[2] 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 李军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篇4

地方债并未整体失控

近日,审计署公布了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的“抽查”结果,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两年来增长12.94%。根据审计报告,有9个省会城市的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到219.57%。

应该说,大部分地方政府把借来的钱都投向了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交通运输等方面,这样的投资方向是正确的、科学的,也就是说,这些债务形成的都是一些优质的实物资产。从银行借贷导致的短期内期限错配可能造成流动性问题,但地方政府主要将债务资金投资于在未来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基础设施上。

专家认为,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目前政府拥有的可变现资产较多,有能力应对部分债务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当前地方政府总体负债和国有资产总量相比,应该还是个小数目。整个国有资本的偿债能力是相当强大的。虽然中国地方债务规模还要系统摸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风险防范仍不可放松

政府适度适时举债,并合理运用,可以发挥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功能。然而,由于预算软约束等机制安排先天不足,部分地方政府举债动力十足、还债意愿较低的现象并不鲜见,相关债务责任的分担缺乏透明度和规范化,已经显露出诸多问题。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披露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偿债压力较大;融资平台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偿债能力不强等。

尽管整体可控,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正在加大。若放任债务问题发展,不仅会使债务规模再创新高,最终也会造成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货币增发,物价上涨,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拖累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利。

中国政府的总负债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政府负债占GDP的比重只有22.8%,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110.2%,也低于亚洲的32.2%。

借钱花应有制度约束

楼继伟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融资平台公司违法担保承诺或违规融资行为。健全债权债务人对账机制,做好债务数据统计工作,全面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专家认为,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债务管理制度,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控制、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等管理仍显薄弱。

篇5

一、来自被审核单位方面的风险

1.管理当局的信用风险。虽然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较低,对盈利没有特别要求,主要看重的是成长性以及发展前景。但成长性从长期来看,仍是需要通过公司净资产的增加来体现(这必须通过盈利来保障),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接受较高的风险最终还是希望能够获利;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实行股份全流通,公司发起人可以通过转让股份获取高额投资收益,而公司发起人往往是管理者,同时即使公司获得了上市资格也面临着“摘牌”的压力。由于以上情况的影响,管理当局通过舞弊造假达到上市目的以及上市后仍进行舞弊造假便有了动机,其造假的直接手段便是操纵内部控制使其为自己服务。这样一来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时便会面临着很高的信用风险。

2.管理当局的管理水平。基于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公司管理当局多是高新技术或者其他专有技术的拥有者,对内部控制设计并不内行,更不用说设计出能够提供完全符合法规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了。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会存在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如何确认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进而如何进行相关信息披露,对管理当局而言是很难把握的。即使有这些方面的内部控制,执行起来也会困难重重。因而与关联方相关的内部控制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却没有被注册会计师发现。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是管理当局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内部审计不存在或者内部审计的地位从属于管理当局,那么管理当局的评价便显得没有意义,评价的客观性也会受到怀疑。就目前主板市场的情况来推断,创业板市场内部审计从属于管理当局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所做出的各项认定也会显得软弱无力,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在审核业务开始时便站在危险的风浪上。

二、来自注册会计师自身方面的风险

1.咨询和审核不分。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灵魂,从事内部控制审核业务也不例外。丧失了独立性,最有可能的结果便是导致出具不恰当意见的审核报告。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接受委托,从事被审核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咨询工作,创业板市场实行的辅导制度会使这种情况更加普遍。虽然注册会计师只是提出建议而并非亲自参与设计,但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往往被被审核单位视为权威性意见而予以采纳。一旦被采纳,注册会计师便丧失了实质上的独立性,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的工作做出独立的评价。

2.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就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来看,注册会计师多为会计、财务领域的专业人才。但内部控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会计方面的控制,创业板公司的内部控制会更多地涉及信息论、行为论等领域的知识,这些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即便是进行知识更新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足够的胜任能力之前,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是很大的。

3.职业关注不够。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新增业务,相关的审核程序、审核范围等都没有形成模式,虽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但操作性不强,具体的实务工作仍需要注册会计师自己去把握。例如在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就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内容;当被审核单位有多个经营场所时,注册会计师选择多少个经营场所以及具体选择哪些进行了解和测试都是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职业关注不够便很容易导致审核失败。

4.职业道德风险。就目前的创业板市场相关规则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与其中介机构(包括保荐人和注册会计师等)很容易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合谋来欺骗投资者。这些共同利益可以表现在创业板公司为了上市融资甚至是为了圈钱,保荐人为了获取相应的承诺费,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审计费用等,只要使申请上市的公司符合上市条件(当然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审核评价),他们的共同利益就很容易得到满足。这样以提示风险为目的的内部控制审核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比不进行审核时更让投资者难以接受。

三、来自其他方面的风险因素

1.社会公众的期望偏差。因为创业板市场是一个新兴事物,到此市场投资的投资者经验都不会太丰富,尤其是面临如此高的投资风险,他们会更多依赖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报告。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内部控制审核的目的及审核报告的用途,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并发表的审核报告是对管理当局就其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所做的认定进行鉴证以满足利害关系人对管理信息的需求。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同审计报告也不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审计报告所揭示的信息合法、公允和一贯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一定是完整、合理及有效的;而内部控制在完整性、合理性上存在重大缺陷,也并不等于会计报表不可信。

篇6

为了改变中国资本市场这种柜台交易过于落后的局面,同时也为更多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股份流动的机会,有关方面后来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新的股份转让系统,这就被称“新三板”。无疑,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要求,要高于“老三板”,同时交易规则也有变化,譬如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及有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等。

2012年9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试点园区范围由原来的仅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大至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高新区,即业界所称的新三板扩容。

新三板扩容,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涉足资本市场的机会,再加上各路券商的积极引导以及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武汉市的新三板项目越来越多。

新三板业务看似简单,较IPO业务的难度小很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也是一项小规模的战役,是对审计团队的整体考验。下面笔者结合“新三板”项目特点,谈谈“新三板”项目审计过程中的体会。

一、助力企业管理者树立启动“新三板”业务信心

申请在新三板挂牌的多为规模较小的企业,总资产小于1亿元,原始报表微利或不盈利,在某个细分行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这类企业的管理者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多有体外资金流转。针对这类现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三方中介的其中一方,在正式审计前,多数扮演的是券商领导下的一名队员,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制定最优的整合方案。在这个阶段,这类企业的管理者基本对即将涉足的资本市场一无所知,对中介的依赖度较高,但是正式启动新三板的信心又不足,内心存在想要继续观望的心理。为了打消企业管理者的顾虑,券商此时会将涉足资本市场后的益处,一一向管理者讲明,会计师再根据初步尽调的结果,匡算出企业想要规范动作,大概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既包括税收成本,也包括中介费用。当然,在当前的政策支持下,中介费用已不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各项政策上的支持,基本已将这部分中介费用全部解决,企业的管理者权衡的不仅包括此次申报材料期间需付出多少的税收成本,更多的是考虑在未来的期间内,企业完全规范动作后,会较当前的运行模式多付出多少的成本,因这部分成本目前无法预计,故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想到此处就知难而退了。当然,从笔者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承接的众多的新三板业务来看,觉悟高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他们坚信,想要做大做强企业,总是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更何况这种成本,是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于是,管理者下定决心启动新三板业务,三方中介就要正式开始现场工作了。

二、引导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核算方法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新三板申报过程中相当重要的成员,前期的账务清理工作自然首当其冲。在正式审计前,会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企业种种核算不规范,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存货账小于实,实际库存与报表数据差异较大;

(二)多转营业成本,刻意压低产品毛利率,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虚列费用,少缴企业所得税;

(四)无成本核算过程,企业财务人员根据管理者的意志,乱转成本;

(五)其他不规范财务核算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会计师在现场工作中切忌将企业的财务人员指责的一无是处,而是应该多方了解,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内部审批流程、销售模式、采购模式等,然后根据企业的特点,引导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核算方法,当然,只能是引导,而不能代替企业的财务人员去制定财务核算方法,时刻牢记自己的“审计师”的身份。

企业的账务清理是一个艰难又相对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数会有抵触情绪,为了尽量减少后期返工,会计师在企业账务清理的过程中,持续指导,给企业答疑解惑,而且,在此期间,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想要规范,但是又想要节省成本,因此,管理者会有意无意的跟券商、会计师“讨价还价”,想要尽量压低产品毛利率(此为部分高毛利行业的企业),进而减轻税务负担。在这种“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会计师既不能对管理者的诉求直接否定,又不能给企业过多的承诺,因为前期越多承诺,后期的风险就会越大,为了将新三板业务顺利开展下去,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力争企业能接受、我们能顺利通过内核、又能经得起外界检查。新三板审计较IPO审计时间跨度相对较短,从企业账务清理、企业完成股份制变更、申报材料到最后的成功挂牌,顺利的可在一个年度内完成,因此,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时间的把握,制定合适的审计策略,并适时完善审计计划。

三、指导企业股改完成后的财务工作及挂牌后的督导工作

企业账务清理完成后,券商会召集各方中介,会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确定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时点(本身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无此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股改报告,企业申请工商变更。因新三板企业多为小规模企业,且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故在股改完成后,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数会询问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甚至包括如何申请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此,我们在出具股改报告后,还会指导企业财务人员如何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相关的工商变更事宜由律师给予意见。

篇7

    一、涉及货币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审验符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号一验资》及其规范指南的要求,但为了避免:(1)各个自然人之间代为出资而引起的权责纠纷。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进账单上显示的是各出资者缴款的汇总金额,不能反映各个投资人实际出资情况,如果某个出资人如丙方没有资金,私下协议由其他出资人代为垫付,这在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证据中没有办法得知,并且在各个出资人拟设立公司的良好关系下,他们也不会把实情告诉注册会计师。但一旦出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其权责无法私下调和需要司法介入时,代为出资方可能会控告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不实,因为实际情况是丙方没有出资;(2)出资人用借款出资,取得验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后,立即抽逃资本还债。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l)证明各个自然人经济状况的资料;(2)由各个出资人、被审验单位签名盖章的“出资人货币出资清单”。如果某一出资人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其货币出资,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出具验资报告;如果存在代为出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应取得由出资方、代为出资方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出资协议”,并关注出资方和代为出资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代为出资款的偿付条款的规定。

    事项2:甲、乙、丙三方共同出资组建A外商投资公司,注册会计师审验三方投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时,发现一张 3月2目的300万元的转账凭证是B公司转入A公司,A公司提供了一份由B公司出具的“B公司转入A公司的货币资金300万元是B公司欠乙、丙两公司的款项”的证明材料,要求注册会计师把300万元验证为乙、丙两公司对A公司的货币出资。

    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验证明3月2日确有 300万元的货币资金进入 A公司,但对于 300万元货币资金的权属及其是否属于投资款尚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证据,注册会计师遇到这种事项必须小心,因为我国尚没有关于代为投入出资款的法规规定,而且代为投入出资款的双方串通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注册会计师最好不审验这种情况的出资。但如果现实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这种事项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1)乙、丙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行为及其所欠款项的原始凭证的复印件;(2)乙、丙公司和B公司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投入出资额的协议”,并得到A公司和甲方的同意;(3)乙、丙公司共同签名的“货币出资声明书”,主要注明300万元货币出资各占的份额;(4)乙、丙公司财务状况及其资料。如果不能取得以上证据或根据取得的证据表明B公司欠乙、丙公司的款项不可信,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此货币出资。

    事项3:注册会计师一进驻被审验单位S公司,S公司就给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完整的验资证据和相关材料,其中包括出资方甲方货币出资的银行进账单、银行对账单以及向银行询证函回国。

    分析:在验资实务中,被审验单位能够提供出较完善的验资相关资料,对注册会计师来讲,是一件幸事,但验资应是注册会计师主动取证的过程,“主动取证”不是被审验单位提供什么资料,注册会计师就验证什么,而是注册会计师根据验证目标的需要,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在有效控制审验程序实施中获取有力的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对货币资金进行验证时,不仅要谨慎地审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的真伪,还应亲自寄发和收回、分析向银行函证出资款的回函,询证函不能让被审验单位一并办理,以避免被审计单位和银行的串通作弊而提供虚假证据。

    二、涉及非货币资产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个甲方以一新建的房屋建筑物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并提供了建筑房产的决算书、付款凭证,以及该房屋所占土地的租赁协议,土地租赁期为20年。

    分析:虽然造房屋确实为甲方建造,但由于它建在租赁土地上,不能取得土地证,其权属问题容易发生经济纠纷,注册会计师不能确认甲方以此实物出资。

    事项5:甲方以一批抵债收回的存货投入被审验单位A公司,不能提供存货的发票,仅提供了某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存货所做的评估报告。

    分析:由于存货价值、存在性和权属的变动性大,因此以存货投资的验证本身风硷性大,初果被审验单位原合同、章程中没有规定以存货作为出资,被审验单位只是为了凑够足额出资而准备修改合同、章程以存货出资,这时在没有购买存货的发票表明存货的归属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最好不要确认此存货投资。但如果合同章程中明确规定以存货方式出资,表明存货为生产经营所必需,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验证存货投资:(1)实物出资清单。注册会计师应把实物出资清单镇列的存货品名、规格、数量、作价、出资日期等内容与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相核对,并实地观察、监盘存货的数量及其品质状况,在出资清单上记录审验情况;(2)评估报告;(3)投资各方及其被审验单位对存货评估的确认书,如为国有资产,是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投资各方确认存货的价值是否以评估报告为基准,如果与评估结果悬殊大,注册会计师应建议被审验单位重新考虑对存货的确认;(4)财产交接清单;(5)存货发票的复印件,如果是抵债收到的发票,由于其购货方不是投资者,还需要检查债务重组协议及其相关凭证,获取投资方对该存货的所有权证明。

    事项6: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公司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原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甲方投入的工业诀窍2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0。A公司运营几年后的其无形资产一工业诀窍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这时,A公司增资扩股,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甲方以某一专利权40万元投入A公司。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验证,除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中的名称、有效状况、作价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检查无形资产的评估情况及其投资各方的确认情况;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以及无形资产交接手续和交接清单外,还应关注无形资产投入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演算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占变更后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超过20%(如果是省部级高新科技部门认可的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可达35%)该事项中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投入所占比例为(25+40)/200=32.5%,超过了20%,注册会计师应建议A公司增资时把专利权中价值25万元确认为甲方的资本投资,专利权其余不可分割的价值15万元经投资各方的协商确认为A公司对甲公司的负债或资本公积。

    事项7:注册会计师承接了对A公司的设立验资业务,了解到甲方投入到A公司的机器设备、货币资金会计数额超过甲公司净资产的50%;乙方对A公司投入的房屋建筑物、专利技术合计为100万元,而己公司近年来报表确认净资产均为负数。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出资方违背了公司法关于对外投资的规定,以及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时,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接受验资委托企业。虽然《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但没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公司不能接受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时的出资。因此,只要注册会计师取得被审验单位有关管理部门设立或变更的批准文件,以及其合同、章程、相关协议,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此种情况的验资委托,但应注意这样的验资风险大,容易出现出资方虚假出资、出资后抽逃资本以及出资方逃废债务等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关注出资方的财务状况,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加解释说明段予以充分披露出资方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或出资方出资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等情况。

    三、净资产出资事项分析

    事项8:注册会计师承接了A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验资业务。A公司是由A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改制前A企业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在改制审计和评估时,净资产的确认都是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确认的价值为基础,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时,A公司的净资产因计提各项减值而减少。

    分析: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根据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的净资产折股确认改制企业的出资,与改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之间资产的差额,容易被社会公众或其他股东认为是验资不实造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改制企业变更验资业务时,应建议被审验单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改制审计和评估,确认净资产,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的说明段说明该事项。

    事项9:A国有企业2000年7月31日为改制基准日,把其净资产1,200万元折股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期间其生产经营没有间断,在2001年2月3日A 公d委托注册会计师对此作变更验资,截止到2001年A公司的净资产为对万元。A公司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截止到2000年7月31日的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以及截止到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账簿。

    分析:此事项的问题在于根据改制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确认的验资基准日与验资外勤工作日的间隔太长,而且期间业务活动不断变化,验资的风险增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情况的了解认为验资风险不能承受,可以拒绝接受业务委托;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和承担此验资风险,除执行一般审验程序外,还应考虑对2000年7月31 日至2001年1月31日A公司的财务状况实施必要的审计,关注期间引起净资产变动的明细情况,并形成相应的审验工作底稿。同时,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后增加说明段,充分披露该净资产的变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验资基准日和注册会计师审验日期一般不应间隔时间太长。

篇8

1.1审计风险的含义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审计风险就是指审计活动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完整意义上讲它是指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农村企业和环境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存在因为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的不利和损失的风险。

1.2农村审计风险的构成在涉农审计中,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了审计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识别可以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联: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2农村审计风险的成因

2.1审计风险的外部成因

2.1.1农村企业经营管理复杂化,增加了审计风险。农村企业所处的经营管理环境十分复杂,企业经营的方式多种多样,审计人员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出现失误和失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农村企业结构设置冗杂繁琐,农村企业的组织制度机构亲情关系复杂,中间管理层次较多,效率低下,各单位间职能重复交叉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样审计时间大大延长,审计难度提升,从而引发了审计风险。

2.1.2农村企业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加大了审计难度。农村企业所属行业领域的复杂性。企业的会计资料名目繁多,会计凭证,月末、季末、年末账本都需要审核,到了年底汇总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和所有者权益表等报表更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重点,可见内容之多,广泛而杂乱,凭借一个或几个审计人员持续短短几天的工作,工程浩大不说,出现错误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审计风险。

2.1.3农村企业会计资料失真,加大了审计风险。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财务会计舞弊手段花样繁多,审计人员稍有疏忽,揭示的问题和反映的情况就不准确,审计的结果就难以客观公正。当前,农村企业所面对各种商业诈骗,伪造证据,篡改会计信息等违法违纪事件一再发生,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非常费脑,不仅要进行排查鉴别原材料,还要出具严谨的审计报告。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工资核查时出具的验资报告不是真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提供虚假出资证明书。

2.1.4农村企业信息的不完全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但是现实的复杂矛盾性决定经济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有人得利的情况下总会有人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称为逆风向行驶,这是现实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我们知道,审计人员审计一家企业往往就几天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同样也不可能获得农村企业全部的信息,往往是采取抽样的方式来挑选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信息进行审核,这就导致了审计人员获知能力的“有限理性”,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跟事实存在偏差,局限性不可避免。

2.1.5农村审计制度的不完备性,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制度包括审计的组织制度和制度规划。目前,我国审计组织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还有差距。比如,审计证据的合规性,审计质量的控制标准,审计程序的适当性,审计报告的书写规范性等这些制度显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体制内的联系,也没有自上而下地形成一个体系,这就必然给审计风险的渗入以可趁之机。

2.2农村审计风险的内部成因

2.2.1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加大了审计风险。会计资料和相关文件资料的审核构成了审计的主要实体,用现有手段难以深入查实。任何手段作为辅的工具,都只是原则性和程序性地做出规定,实践性较差。在现实的运用中不能提供有利于审计报告的全面详细的信息,进而形成审计漏洞和真空。其次,审计人员也不能完全拥有各种审计手段运用的条件。最后,我国现有的审计手段大大滞后与西方,大多处于朦胧状态,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2.2.2审计方法不恰当,产生审计风险。审计方法选取不当会加大审计风险,然而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方法的选择并没有将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类型、审计成本和审计人员素质结合起来考虑,在顺查与逆查、详查与抽查,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等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审计方法中的审计评价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做出虚假或不恰当的评价,它可能导致审计行政诉讼。因此,审计评价应该具有严格的标准,做到有规可循,客观公正,严谨有序。如果突破这一底线,被审计者有违法违规事实被查出,就会影响事务所的名誉,产生审计评估风险。

2.2.3农村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全面,形成审计风险。我们知道,审计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在一段时间内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因为时间比较短,任务量又比较大,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表现在体力方面,更加强调智力劳动。尤其是审计主体专业能力的“有限理性”问题。同时,审计是一个复杂劳动,高技术的专业,企业和社会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有限理性”不可能确保所有审计事项都被审计人员充分认知。与此同时,审计风险和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呈正相关。审计人员更简单、更准确理解他所审计的项目,就会很自然地降低审计风险。相反,更复杂的经济活动,主观的审计人员很难完全反映出真实情况,审计风险就会更高。

2.2.4审计单位或审计人员的道德失范,增加审计风险。“失范”指审计人员或者审计单位做出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分为不当示范和道德失范两种类型。失范下的审计风险会产生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契约不完备性”等硬性制度缺陷,还有道德的软约束。如果审计人员不独立,不公正或者为了节省审计成本就可能与农村企业串通舞弊,同流合污,共同欺骗消费者,大众和政府检查部门,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3农村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改善农村审计外部环境,预防审计风险

3.1.1加快农村审计的政府职能转变。国家参与政治的需要,不同的审计模式是直接和具体行为限制审计的审计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审计的独立性问题,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大胆放权给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第三部门。另外,我们还需要强化政策观念,按照严格的审计计划,审计范围开展工作,对被审计者要严格界定责任,科学评价,做到不越权,不越位。另外,设立各种考核指标,适当地对农村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审计对象的人事活动进行干预也是有效措施之一。此种干预并非否认审计的独立性,相反,它正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和企业关系的重要举措。

3.1.2规范农村市场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审计的顺利展开也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既然经济对审计有这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改善经济环境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市场经济下的不法商业行为,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正确真实的宏观经济的有效信息。其次,效益审计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不仅要求实施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还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

3.1.3制定农村审计操作规程。法律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人类的任何活动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才能有序进行,人们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作为市场运作基本活动的审计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目前有关审计会计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制度规定方面存在相当程度的缺陷和空白,不少企业都在寻找法律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导致出现很多类似“银广夏”事件的发生,可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审计独立性的充分发挥也是其重要举措之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从法律的角度赋予审计机构一把“尚方宝剑”,让审计机构真正成为“人权、事权、财权”上的独立部门,才能充分显示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同时,适时适当出台有关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责任评价,结果运用规范和规定,开创良好的审计环境,让审计监督的操作空间更加开阔,审计职能的发挥更加淋漓尽致。

3.1.4加大农村审计的宣传,增加农民对审计工作的信心。社会环境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国的文化习俗,,科技创新等对审计过程和结果公允性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赢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各领导和官方媒体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方便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其次,我们应该加大普及教育力度,增加公众和企业对审计工作的信心,简化审计专业晦涩的术语,开发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公众监督。此外,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的规避必须是几个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偏颇其一,顾此失彼。

3.2优化农村审计内部环境,规避审计风险

3.2.1突出农村审计重点,严格审计程序。在审计内容上要以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开展工作,要严格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的内容是围绕农村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内部控制、职位设置等展开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不能一一涉足,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尽早做出方案规划,确定出审计范围和重点事项,为做出公允的审计结论做好准备。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日常审计记录的复核,审计质量的审核,审计工作底稿的严格审查,以确保所有内容准确,详实。

3.2.2谨慎客观公正,做好农村审计结论。对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同时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评价,要分清被审计者应负有的责任。逐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指标,严格遵纪守法,不能超越财经法规的处理处罚的上限。如遇到违法违纪和重大经济问题,可以及时报请公安机关和纪律监察部门。再者,审计人员做审计结论时要避免含糊不清的语句,审计报告的形成必须要求审计单位以书面的形式返回意见才可以生效。通过审计单位和农村企业双方多次矫正审核后,审计人员才可以做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3.2.3提高农村审计人员素质,降低审计风险。专业性和技术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不仅需要标准指导,约束和规范。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应该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确保所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以更新,使审计人员与时俱进,了解到最新的国际国内有关会计审计方面的信息,保持自身素养与现实环境的动态一致。并不断提高熟悉程度和纪律的严格审核,建立审计问责制,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公正处理,清廉的审判,并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努力改善审计质量,以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减少道德风险。人类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就是责任,责任不仅存在与个人的行为当中,它还孕育在组织的正常运作中。作为一种职业,每个审计人员在工作时都肩负着一种责任。审计它所确立职业地位的条件之一就是确立这样一种社会责任。二是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工作,审计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胜任力却可以出具相对正确的审计报告,这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认为审计人员仅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敏锐的职业洞察力,理性的认知,极强的判断力都是特别重要的职业素养。同时,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拥有风险防范意识和敏感的商业嗅觉,这样才能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总之,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才可以减少“绩效审计”带来的损失。三是倡导审计人员的奉献精神,抑制“利己”倾向。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为天下公利,不能仅某一己私利,要以义为先,以利为后。在审计过程中应通过伦理道德减少自私自利的行为,防止“利己倾向”,要以整体利益和单位利益为重,倡导奉献精神,不得做出有损于事务所和企业声誉的不法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3.2.4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从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必然会选择那些既省钱又省力的方案,以最划算最合理的方式,将审计对象、审计类型和审计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最佳组合来达到审计目标。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使用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人员业务的质量,以保证审计信息充分地聚集在一起,每个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必须得到充分考虑,使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素质相适应,只有选择正确的和适当的审计方法,以保证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从而有效实现审计目标。

篇9

结合某国有企业对其所属的二级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若干实践案例,总结、剖析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入门常见的工作失误,并就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工作失误;对策

根据北京国家会计院2013年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从业人员85%以上是从其他业务部门调入,且60%以上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我国内部审计无论在机构规模、从业人数、还是发展进程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保证审计项目质量的决定因素在于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用胜任能力。如何尽量避免审计从业人员工作中的失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要广大内审从业人员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本文结合某国有企业对其所属的二级单位开展的内部审计实践案例,分析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入门常见的工作失误,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内审从业人员对内部审计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内审工作被动

传统内部审计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监督轻服务、重合规轻效益、重查处轻建议、重独立轻互动”等问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如果始终将被审计单位置于“被检查”、“被监督”的位置,不注重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则易造成以下局面:被审计单位与审计组形成对立,采取消极、被动的配合态度,有意识的拖延送审资料提交时间,分批次提供某项被审查业务中的细节性过程资料,内审工作效率低下,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平平,审计报告中缺乏建设性的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议。如果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内审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向性”,帮助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梳理企业内各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为目的,将监督寓于管理服务之中,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互动,在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治理“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管理服务与管理评价功能,则可有效化解开展审计工作的被动局面,促进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双赢”。

二、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内审工作质量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与审前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不足。某国有企业对其外省的一家高新产业全资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为例,项目限期为10个工作日。第一天下午飞抵后召开进点会,安排食宿。第二天审计组召开碰头会,组长对各成员进行了分组、分工,当天审计组按照高新产业工艺流程参观了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初次涉足该行业的审计,现场参观时间较长。第三天审计组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列出需要初步审查的资料清单,汇总后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第四天被审计单位陆续提交相关送审资料。由此,审计工作实际被压缩为了不到7个工作日。该次审计项目质量未达到预期,部分业务点到为止,未及深入。如果审计组重视并加强审前准备工作,则可有效缓解“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针对上述案例,审计组出发前可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提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本单位基本情况汇报材料、图文并茂展示生产工艺的PPT、审计期间内的合同台账、制度框架及文本、内部控制自查报告、上级公司批复的预算指标、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等电子版资料。

2.组织审计组成员,讨论审计工作方案,优化原定的工作分组、分工,熟悉被审计单位审前提交的资料,审计组成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列出初步审查的资料清单,汇总后发送被审计单位,令其在进点会前完成相关迎审资料的准备工作。

3.审计组各人员根据分工的审计事项,结合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搜集准备相关审计标准、依据,如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集团公司的制度、被审计单位的制度、上级公司批复的各项指标等。以此审前工作为基础,则可提高现场参观的效率和效果,并提高现场查看的针对性,且审计组在第二个工作日下午即可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可比案例中增加1.5个审计工作日。

三、由于审计人员在事项审查过程中未及时取证,底稿完成后统一整理审计证据时疏忽了留取相关证据,造成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工作底稿交换意见时审计组处于被动局面

以某公司对旗下某分公司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为例,某审计人员审查一项外委维修业务,发现合同为续签,故向前追索,发现第一份合同为立项方式为直接委托,合同约定服务期限是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而乙方单位营业执照中注明的成立时间为2009年12月23日,经对各年度的业务发生情况进行抽查,发现该业务确实自2009年四季度已经有少量发生。对此,审计人员定性被审计单位违规签订合同。但该审计人员在底稿完成后,整理相关证据时只复印了合同文本及附件,未对2009年四季度发生的维修业务原始单据进行取证,仅存储了乙方单位提供的一份记录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维修项目、费用电子版统计表用于计算维修总费用。在审计工作底稿交换意见时,被审计单位指出第一份合同约定是服务期限为笔误,应该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乙方所提供的维修项目统计表中2009年四季度的若干维修项目登记也是笔误。审计人员再要求调取所有的维修单据,被审计单位未提供2009年维修单据。查结算、付款情况,发现2009年该维修未发生结算(当时乙方单位尚未成立)。故无法充分证明底稿中认定的违规签订合同的审计结论,审计组最后取消了该结论。如果审计人员养成随手拍照取证的工作习惯,并在审计组内部沟通、审查底稿时,时刻考虑证据链的连贯性、充分性,审计证据宁多勿缺,即可避免上述问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时,审计组即可始终处于有理有据的地位,避免被动的局面。

四、结语

对于刚涉足内部审计工作的从业人员而言,工作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审计从业人员应当辩证的、积极的看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归纳提炼,避免在今后的内审工作中再次发生类似的失误。

作者:成律 单位: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内控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书怀.审计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8.

[2]张庆龙.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3,01.

篇10

ST中企(600675.SZ)的前身中华企业公司创立于1954年,是建国后上海第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国营企业,1993年上市至今,历史悠久而光荣,但眼下的业绩却尴尬,直面退市风险。而大股东最新提出的业务整合方案,看似理想,实则前景难测。

为大股东的承诺豪掷185亿元

上市公司的承诺方以种种理由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对簿公堂,有些一走了之,有些死皮赖脸……相比之下,*ST中企的承诺方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地产集团”)在履行承诺方面非常积极。

11月24日,停牌近半年的*ST中企预案,拟向地产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完成集团内业务整合后的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星集团”) 100%股权。全部拟注入资产的预估交易价格为185.22亿元,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 95亿元。

预案显示,本次交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履行承诺:通过本次交易,地产集团将其控制的除中华企业之外的主要市场化房地产开发业务资产注入中华企业,中华企业成为地产集团旗下市场化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主要平台,进一步履行了前述地产集团关于减少同业竞争相关承诺。2.避免退市。3.响应深化国企改革号召,大力推进核心业务资产证券化。

看起来这是一笔一石三鸟的交易。实际上,2016年1-9月,*ST中企已经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99亿元,全年盈利是大概率事件,凭借自己就可以摘星摘帽、避免退市,并且本次重组在2016年12月底之前完成的可能性不大,预案提及的靠本次重组来“规避暂停交易乃至退市风险”这样雪中送炭的好事情未必能实现,至于锦上添花,也未必。这笔交易如果真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恐怕是找错对象了。

营销能力不强、市场把握不够精准、操盘能力较差,等等,在*ST中企身上表现淋漓尽致。别的房地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ST中企却是连年巨亏,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却勇夺A股房企亏损王。过去六年,*ST中企累计亏损5.5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累计亏损23.75亿元。那么,自身经营尚且如此,*ST中企能肩负起“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重任吗?

前次承诺是前车之鉴

2010 年12月,还没有接连巨亏的中华企业以8.30 亿元收购地产集团所持有的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房地”) 40%股权;2013年6月,中华企业又以12.36亿元收购后者剩余60%股权,上海房地成为中华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事实证明,中华企业并没有“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能力。2011年至2012年,上海房地营业收入分别为8.24亿元、7.83亿元,2013年中华企业全盘接手后,上海房地的营业收入逐年萎缩,净利润几乎年年为负,仅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却实现净利润2.41亿元,靠得是巨额非经常性损益。2015年6月,上海房地将持有的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40%股权以6.52亿元予以转让,如果没有这笔股权转让,上海房地2015年的业绩同样是亏损得一塌糊涂。

从中可以看出,上海房地并不是特别优质的资产,而上市公司也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经营能力,将一家亏损累累的公司做大做强,更谈不上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了。大股东地产集团将一家亏损累累的子公司转让给上市公司,的确履行了不同业竞争的承诺,但上市公司却受拖累不已。

从细节可以看出上海房地的资产质量。2013年4月披露的上海房地的审计报告居然没有财务报表附注。这不是个别现象,除了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其他审计报告几乎都没有披露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不披露?

而审计报告显示,2012年末,上海房地存货78.98亿元,即使之后没有增加存货,以2013年至2015年年均销售2.87亿元的销售速度,上海房地不用再拿地,去库存也需要30年以上。2016年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去库存顺利,但上海房地整个上半年仅仅实现652.98万元营业收入,是只卖了一套房?

另外,2012年末,上海房地负债总额高达62.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8.80亿元、长期借款38.69亿元,上海房地有息负债将近50亿元。2012年财务费用9555.92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15亿元。

从地王到亏损王

2009年至2010年,是中华企业比较风光的时候,拿地出手豪爽。2009年9月, 中华企业全资子公司上海顺驰置业有限公司以总价14亿元竞得上海宝山区某地块,楼面地价9128元/平方米,溢价9.09亿元,在当时当地简直是天价。为了进军杭州市场,2009年12月,中华企业以28.1亿元拿下杭州市江干区章家坝地块,楼面价为18206元/平方米,是杭州当年的地王,楼面价比后来拿地的万科高出60%多。2010年1月,中华企业子公司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以13.20亿元竞得上海市朱家镇某地块项目,楼面地价14284元/平方米,溢价17.15亿元。2010年2月,中华企业与子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以26.24亿元竞得上海松江区某地块,楼面地价11111元/平方米,溢价7.85亿元。

也就是说,短短两年时间,中华企业四处出击,耗资80亿元。

然而,拿地容易卖房难。

中华企业本来以地王身份打响进军杭州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枪,不过,这个后来命名为“中企御品湾项目”还没有完工就开始计提巨额跌价准备,从2013年计提1.1亿元开始,截至2015年末,该项目累计计提跌价准备12.90亿元。这可能是杭州房地产史上亏损最多的项目,从地王变成亏损王。

此外,其他项目也因竞拍价格过高,需要计提巨额跌价准备。2012年至2015年短短四年时间,公司累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2.10亿元。截至2015年年末,存货跌价准备金额高达30.06亿元,占存货余额的比例为10.48%。单单2015年就对开发项目等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1.67 亿元,而2015年公司也因此巨亏24.87亿元。

地王过后,债务开始急剧飙升,中华企业为激进付出沉重代价。2009年年末,中华企业负债总额95.93亿元,到了2015年飙升至323.53亿元。短期借款从12.32亿元增加至14.11亿元,增加的并不多,但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13.19亿元暴增至49.48亿元,长期借款从29.35亿元暴增至53.49亿元,应付债券从11.86亿元暴增至39.76亿元。非流动负债为信托借款,从零到20.75亿元。2015年年末,有息债务高达177.59亿元。财务费用从2009年的2.34亿元暴增至2015年的11.30亿元。

2009年的营业收入为41.23亿元,而2015年的营业收入也只有46.54亿元。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09年的5.67%一路飙升至2015年的24.28%,而毛利率却从2009年的40.7%暴降至2015年的21.37%。

在去库存政策下,2015年年底开始,很多限购城市纷纷解除限购,从首付比例、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也纷纷出炉,2016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异常火爆的一年。*ST中企也迎来难得的机会,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101.72亿元营业收入,资金回笼情况比较好,2016年9月末有息债务下降至145.80亿元,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下降至5.98亿元。公司前三季度盈利2.99亿元,其中部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功不可没。

不过,好景不长,2016年第四季度,各地又纷纷重启限购政策,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又开始降温了。*ST中企的业绩又将怎样波动?

拯救者中星集团?

此次,*ST中企拟收购的中星集团是一家具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的专业房地产企业。从预案来看,近三年来,中星集团主营业务发展情况良好。2015年以来,中星集团新开工面积为20.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48万平方米,实现合同销售收入102.34亿元。

但是,中星集团的经营情况却不那么理想。2014年、2015年及 2016年1-8月,中星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9.66亿元、59.80亿元和33.6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8910.61万元和1.76亿元。预案解释:“主要原因为受到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波动及自身项目结算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中星集团部分项目公司经营业绩相应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以及报告期内中星集团不动产出售收入出现波动所致。”奇怪的是,预案另一处显示,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1-8月,中星集团不动产销售收入分别为9.77亿元、4.87亿元及2.49亿元,呈下降趋势。两相对比,中星集团来自房地产业务收入究竟是多少?

抛开营业收入逐年下滑不说,中星集团的净利润主要是靠非经常性损益。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8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2.81亿元、1.16亿元。其中2015年中星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40%的股权进行转让并取得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3.35亿元。

如此一来,作价185.22亿元的中星集团凭什么来改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提高抗风险水平、规避暂停交易乃至退市风险?

本次交易拟注入资产的市净率为3.25倍,略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数3.59倍;EV/EBITDA为28.23倍,略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数28.81倍。但是,从可比公司来看,近80家上市公司,大量非房地产公司竟然被列入对比名单,这些公司的市净率及EV/EBITDA超高。如神州长城(000018.SZ),14.46倍市净率、39倍EV/EBITDA,神州长城是一家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是房地产的下游;九鼎投资(600053.SH)13.23倍市净率、72.48倍EV/EBITDA,九鼎投资2016年上半年私募投资管理业务占营业收入的56.60%,房地产业务占比不足五成。高新发展(000628.SZ)5.98倍市净率、80.30倍EV/EBITDA,是一家建筑企业。市净率最高的是京蓝科技(000711.SZ),达15.41倍,66.54倍 EV/EBITDA,京蓝科技主营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同达创业(600647.SH)主营快速消费品业务,13.39倍市净率、47.91倍EV/EBITDA。可比公司有接近一半不是主营房地产,却拉高了市净率及EV/EBITDA。如果剔除后,上市公司不但没有捡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如果与同行业相比,拟注入资产3.25倍的市净率远远超过行业龙头万科A(000002.SZ)2.68倍的市净率。万科2016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07.55亿元、净利润82.62亿元,2016年9月末净资产1004.04亿元。更远远超过华发股份(600325.SH)1.36倍的市净率。华发股份2016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7.08亿元、净利润3.80亿元,2016年9月末净资产120.48亿元。

本次交易金额185.22亿元,如果用来买万科A的股票,可以当第四大股东了,每年获得10亿元左右分红收益不成问题。甚至买下总市值不过164亿元的华发股份,还有剩余。

靠变卖资产才能勉强实现盈利,且负债总额高达273.49亿元的中星集团,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溢价117.75亿元来接手?无论品牌、经营能力还是盈利能力,中星集团都远远不如万科,甚至不如华发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