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范文

时间:2024-04-01 11:1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

篇1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国有住房出售收入管理的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章名关于加强国有住房出售收入管理的意见

为适应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强国有住房出售收入的管理,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为了调动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对其出售国有住房取得的收入,不再按比例上交财政,也不上交其他部门,全部留归售房单位使用。国有住房出售收入是国有资产,各单位都要严格管理。

二、留归单位使用的国有住房出售收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单位住房基金,用于本单位职工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地方所属的直管住房出售收入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住房建设、住房维修等支出。

三、出售国有住房取得的收入必须全额存入售房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售房收入专户”,其利息收入也要纳入专户,不得挪作他用。具体的管理办法由当地人民政府制订。

四、各级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或房委会要加强对国有住房出售收入的管理。售房单位使用售房收入,要根据本单位住房建设、住房维修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编制国有住房出售收入使用计划,报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或房委会审批。经办银行根据批准的使用计划,以及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住房建设计划办理拨付手续。未经批准,售房单位不得动用。

五、国有住房出售收入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截留或挪用。凡截留或挪用国有住房出售收入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限期归还,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惩处。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市消防条例》,全面实施构筑*区“*防火墙”工程,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体系,努力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总体目标

构筑*区“*防火墙”工程,以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设施建设责任、检查考评责任)、夯实居民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群防群治工作基础、队伍建设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消防宣传教育水平、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着力点,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区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确保全区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组织机构

为做好构筑“*防火墙”工程,区政府成立以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分管消防工作的副区长姜德志为组长,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瑾和公安*分局副局长戴文志为副组长,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构筑*区“*防火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任务措施

(一)坚持以实施“*”工程为抓手,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各部门要推动各单位落实*市《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全面推行“*”工程,即:一完善,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二确定,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三规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规范、消防档案规范、消防安全标识规范;四落实,落实防火定期检查巡查、落实消防设施定期检修检测、落实消防定期演练、落实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是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各部门要推动社会单位按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要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每两小时开展一次防火巡查,每季度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其他社会单位每月组织开展防火检查,督促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能立即消除的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限期,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二是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各部门要推动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至少要组织员工和保卫人员建立一支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按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其他社会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

三是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各部门要加大消防安全培训,使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达到“懂消防法律法规,会部署消防工作;懂消防设施器材,会查改火灾隐患;懂消防安全知识,会组织员工培训;懂火灾应急处置,会组织灭火演练”的“四懂四会”的要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要取得消防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达到“懂消防设施设备,会操作使用;懂火灾应急处置程序,会组织扑救火灾;懂消防安全常识,会检查隐患”的“三懂三会”要求。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教育使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

四是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各部门要推动单位按照“*”工程要求,规范消防设施标识化管理,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公众聚集场所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去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部达标;今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部达标;明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

(二)坚持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依托,落实政府部门落实消防工作“四项责任”。

一是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去年,要将消防经费、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建设、社会消防力量发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落实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和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和消防工作例会,对构筑“*防火墙”工程工作进行阶段总结,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并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的达标验收工作。每年要组织公安*分局、区安全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质监局、工商*分局、区建委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去年,全区要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建筑施工工地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每年要不间断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实施挂牌督办。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区政府和各部门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知识宣传提示和教育培训。去年,要做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全区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的要求,依托消防工作联席会和消防工作例会,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公安*分局、区安全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质监局、工商*分局、区房管局、区规划分局、区卫生局、区人防办、区建委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查处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去年,各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本行业系统管理内容,落实消防工作责任,推动本部门每年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知识教育培训;要建立与消防支队执法信息共享机制,严格依法审核涉及消防安全的项目,特别是对列入消防支队行政许可范围的项目,有关部门要根据消防支队的审核意见,加强消防安全源头控制,杜绝各类消防安全隐患。

三是落实设施建设责任。要在去年编制完成“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确保消防工作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政府以及区发展改革委、区建委、区市容委、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依据消防规划,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增加、改建、配置公共消防设施,到明年,全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达到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四是落实检查考评责任。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内容,每年各部门、街道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层层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要按照《*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的要求,将落实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的内容,每年组织考评验收。各部门要组织本部门、本系统每年对落实消防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考评。消防支队要推动各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考评工作,对消防工作存在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三)坚持以开展居民社区消防安全工作为重点,不断夯实居民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

一是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去年,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或消防工作专门机构,每季度召开消防工作例会,部署消防工作,研究和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今年,各社区要确定一名消防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并定期参加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消防安全工作例会。

二是夯实设施建设基础。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各自实际,推动各社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配备火灾扑救必须的人员、车辆、器材和装备,以承担本社区灭火救援任务,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有条件的社区尽快完成,其他社区力争在明年完成。

三是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去年,各居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组织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去年底,50%的社区要实行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制度,对社区内的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互查互督,保证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联合组织扑救;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要落实消防管理责任,每日开展防火巡查、每月开展防火检查,整改消除火灾隐患,维护管理好共用消防设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无物业管理单位的居民住宅区,居民委员会要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是夯实队伍建设基础。要根据区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依法建立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任务。去年,要按照《*市去年度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完成文职雇员的招募工作;设有治安巡防队的社区要建设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其他社区要建立群众参加的志愿消防队。明年前,所有社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建成专职、志愿消防队伍。

(四)坚持以争创执法示范单位为核心,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执法“四个水平”。

一是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去年,要建立消防、治安、内保、警务督察、户政及公安派出所“多警联勤”的消防执法机制,明确相关警种及公安派出所的消防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落实绩效考核,形成整治火灾隐患合力。消防*支队要严格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主动分析研判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形势,针对突出问题确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重点。严格落实执法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执法工作例会,解决影响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或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的工程投入使用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各公安派出所要坚持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

二是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根据辖区消防工作特点和消防警务需要,统一调配和充实一线消防监督员。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大胡同商贸区消防警务室的作用;要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合同制消防文职雇员工作制度,制定各项合同制消防文职雇员的管理制度,推动辖区招聘消防文职雇员,经过培训合格后从事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并试行协助消防执法工作;要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录入、执法程序流转、执法活动监督、执法质量考评要全部实现网上运行;要深化警务公开,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消防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情况;要加强消防执法廉政建设,及时办理举报、投诉和案件,防止缠访和复议、诉讼案件发生,案件办结率达到100%,消防执法满意率到达100%,无被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案件,无行政败诉案件,无承担国家赔偿案件;要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业务指导,明确专人每季度至少对辖区派出所进行一次培训指导,推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提高消防宣传教育水平。区教育局、区劳动保障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安全监管局等有关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区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事、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消防安全常识。要继续深化推动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积极联合民政部门实施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示范工程,指导社区建立工作示范点;要推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安全监管局等部门全面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第9部门令第109号),依法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要推动各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消防队(站)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去年,要建立互联网公共消防服务平台。

四是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要针对新时期消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对策,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模式,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开展消防技术咨询服务,指导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全面推行消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对消防技术人员进行消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易燃易爆和公共娱乐等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鼓励试行消防安全检查师制度,为社会单位提供消防技术服务;积极培育和规范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社会消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将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纳入信用等级评定、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调整的内容,推动单位自觉做好消防工作。

五、实施步骤

构筑*区“*防火墙”工程的工作历时3年。共分4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从即日起至去年6月底)

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印发文件、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构筑*区“*防火墙”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为典型推广阶段:(从去年7月至去年底)

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培养工作试点,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工作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

第三阶段为全面开展阶段:(从今年至明年6月底)

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工作的实际,深入开展构筑*区“*防火墙”工作。区政府将适时召开构筑“*防火墙”工作阶段性推动会,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先进作法,促进工作深入发展。

去年底,区政府及区消防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对动员部署、典型培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今年底,区政府将对开展构筑*区“*防火墙”工作中期推动和阶段工作进行考核。

第四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从明年7月至明年底)

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开展构筑*区“*防火墙”工程工作进行总体验收,对3年工作进行总结,对取得成绩的部门、单位和街道予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部署。构筑*区“*防火墙”工程,是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的需要,是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单位和街道办事处要逐级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状;各部门要将构筑“*防火墙”工程纳入行业系统管理内容,建立和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单位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消防*支队要按行业、系统和单位分类制定具体建设标准和考核验收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及社区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确保此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迅速全面启动。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充分发挥四个作用,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结合辖区实际提出工作建议,积极提请区政府召开会议、印发文件、部署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消防、治安、内保、警务督察、户政及公安派出所要多警联勤,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提高消防监督检查的覆盖面,确保消防工作不留死角;三是要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积极会同区安全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质监局、工商*分局、区建委、区市容委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和公安派出所的消防专业培训,提高火灾隐患的发现率;四是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消防监督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指导单位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每个单位有1至2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明白人”和责任人。通过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此项工作持续开展。

(三)加强培训,广泛宣传。在构筑“*防火墙”工作中,要推动街道、单位设立消防宣传(站)点,广泛利用标志性建筑、高楼外墙、过街天桥、本单位门前、大型广告牌、路灯灯箱、电子屏幕等处,以悬挂消防标语、横幅,张贴宣传画开展宣传;消防支队要利用*消防教育馆、*市红领巾消防警校、*消防博物馆、消防队(站)全面向市民开放,深入普及消防安全理念,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构筑“*防火墙”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节目、报纸有文章、网络有阵地、街道有标语、社区有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群众宣传构筑“防火墙”工作;各单位要设立固定的消防宣传栏,对构筑“*防火墙”工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构筑“*防火墙”的观念深入人心。各部门、各单位要注重培养工作典型,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以推广,促进工作全面展开。

篇3

关键词:消防;监督检查;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一、消防监督检查概念明晰

(一)消防监督检查概念之学理争论

概念是我们研究事物的逻辑起点,也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前提,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假如你愿意和我谈话,请把所使用的名词下个定义。”所以,在研究消防监督检查之前首先需要界定的就是它的概念。

然而学界关于消防监督检查的概念也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是指消防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并督促其履行义务的执法行为”。[]

第二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就是依据消防规章条例和消防技术规范对被监督对象的防火工作情况进行查看查考并提出相应意见的过程”。[]

第三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是指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火灾隐患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采取措施,进而纠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四种观点:“消防监督检查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消防监督检查是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

(二)消防监督检查概念之合理分析

通过对以上几种概念的表述的分析,笔者认为,合理界定消防监督检查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性质出发,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属于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其体现的应当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即行政主体拥有消防监督检查的职责权限,而相对人拥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其次,从主体出发,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不仅包括了消防机构同时还有其他行政机构,例如《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消防监督检查”,说明派出所也具有消防监督检查的职权。再次,从内容出发,所谓“监督”即指察看并督促之义,“检查”即指为了发现问题而仔细查看。因此,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便是对于监督检查对象履行法律义务的督促与发现其存在火灾隐患等问题的检查。最后,从对象出发,消防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是组织的行为及其场所,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是指具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主管部门依法对特定组织履行消防法律义务的行为及其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等问题进行的督促与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

二、消防监督检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总体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从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看,尽管一些消防管理职能已从公安消防机构分离出来,但仍然有许多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管理职能需要消防机构承担,例如对施工中建筑图纸的审查等,这对于警力有限的消防机构而言是一项十分繁重琐碎的任务。另外从消防监督的对象看,特别是营业性的企业及事业单位所有的建筑设施、材料等从物质结构到组成部分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给消防监督检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另外从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来看,《消防法》专设第五章规定消防监督检查内容,另外公安部又根据2012年7月17日《公安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了《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从部门规章层面细化了《消防法》关于监督检查的规定,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在地方性法规中涉及了相应内容,例如《贵州省消防条例》专设第四章规定监督执法。可以说,有关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基本形成体系,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其还有不完善的一面以及由于法律规范自身的滞后性所带来的问题。

三、消防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强所带来的不透明执法

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无论是事前的检查还是事中的监督都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执法活动,例如对消防设施规格、构成及其用途都有明确的标准以及特定的范围,这就对消防执法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被监督检查一方的组织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是交由具备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组织建设,其并不具备专业的消防知识,这就给消防监督检查执法的公正公开性带来了消极影响。监督检查主体可能利用监督检查对象的不知情而进行违法活动,或者是由于自身技术手段达不到消防监督检查的要求,从而给监督检查对象造成实际损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都与消防监督检查较强的专业性分不开,给执法的透明度蒙上了一层面纱。

(二)消防监督检查缺少事前指导制度

消防监督检查“是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落实消防措施,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因此,其具有的事前性特征十分明显,这就需要担负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对监督检查的对象有事前的通知与指导行为。然而,目前我国在消防监督检查的事前指导制度并不完善,许多消防机构只是机械地履行监督检查的职权,并没有就应为哪些行为以及禁止哪些行为向监督检查对象做具体的指导。即便有所作为,也只是形式上的提醒或者通知,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规范消防监督检查的指导。

(三)消防监督检查模式过于单一

根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六条规定:“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有:(一)对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二)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三)对举报投诉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核查;(四)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五)根据需要进行的其他消防监督检查”。从中可以发现消防监督检查的模式主要包括“检查”、“抽查”以及“核查”。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建立在消防监督检查主体与对象对立形势下的设计,即将消防监督检查对象作为消防监督检查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监督检查,限制了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就消防监督检查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被动模式,这样单一的模式不利于消防监督检查制度的有效运行。

四、完善消防监督检查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专业性机构参与消防监督检查机制

对于消防监督检查的专业性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其固有的特点。然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机制设计来规制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较合理的做法便是建立专业性机构参与消防监督检查的机制,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参与,来避免由于专业技术问题所带来的执法不公现象。采用这样的机制有两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减轻消防机构及其他具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行政主体的工作负担,将专业技术性的问题交由第三方专业性机构处理,消防机构及其他具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行政主体只需负责监督检查最后的审批以及决定。二是保证消防监督检查中对专业技术性问题审查的公正性,由于第三方与双方并无利害关系,因此能够保证相对的公正与公开。

目前,我国也逐步发展消防中介组织。但由于刚刚起步,服务范围有限,仅仅涉及消防设施质量检测、防雷防静电检测、电气检测等领域,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消防科研机构针对火灾隐患整改提出技术改造方案,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继续完善这一机制。

(二)完善消防监督检查的事前指导制度

笔者认为,针对消防监督检查的事前指导制度的缺失,应当从三个阶段对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进行有效指导。第一阶段,就是在消防监督检查对象准备接受消防监督检查之前,作为负有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主体应当就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所要具体监督检查的内容向其进行说明并告知相关情况,以备检查。第二阶段,应当在消防监督检查主体具体实施执法行为时就其所发现的问题向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进行通知说明,并指导其进行整改。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接受消防监督检查对象对于整改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消防监督检查主体与对象之间建立起信息交互的平台,作为担负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主管部门更加应当主动指导被监督检查的对象,为其提供相关情况作为参考,只有这样消防监督检查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双向性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

对于被动式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笔者认为应当构建由消防监督检查主体的执法行为与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自我检查行为向并列的双向互动模式。具体而言就是指,当下主要以消防监督检查主体的执法行为为主,对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进行具体的消防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自身的监督检查,确立组织中相关个人的监督检查职责,并定期进行相关消防监督检查业务培训,成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的消防监督检查主体。同时定期与消防监督检查机构进行交流,形成双向模式的监督检查机制。

这样做的益处便是通过组织内部的自我监督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予以具体落实,避免消防监督检查主体与对象的正面冲突,给予消防监督检查对象自我改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将有限的警力投入到消防监督检查的关键环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高锦田.论消防监督检查的原则[J].武警学院学报,2008(06):51-55.

[2]李洪捷,周乃波.浅析消防监督检查[J].黑河科技,2003(03):7-8.

[3]尹传山,韩子忠.消防监督检查制度改革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8):57-59.

[4]钱俊平,卢卫星.关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7):86.

篇4

一、坚持政治建警,进一步提升班子和队伍建设水平

(一)大力加强大队党委班子建设。按照提高“四个能力、两个水平”和建设“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勤政廉政”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党委班子建设标准(试行)》,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按照创建学习型班子的要求,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面加强大队党委的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争创一个好班子、争当一对好主官”活动,争做严守纪律的表率,全面提高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综合决策能力,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龙头核心作用。

(二)大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公安消防部队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一是认真开展“和谐警营大家谈”活动,进一步加强官兵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建立新型和谐战友关系,构建和谐的警营环境,激发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和爱岗敬业热情,进一步促进部队安全稳定,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部队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已任,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警、严格执法、模范守法,在群众中树立公正、廉洁、诚信、严明的执法形象。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各部门的协调行动,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

(三)强化官兵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坚持用科学发展管武装官兵头脑,抓好忠诚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教育,大力开展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活动,继续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和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础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使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广大官兵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始终煅造官兵在各项工作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实施分层施教、分类排队、分工负责、分析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的“四分一改”教育模式,强化“两个经常性”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五条禁令”和“四个严禁”专题教育,筑牢官兵思想行动的“坚固防线”。

二、坚持从严治警,进一步提升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一)大力开展大、中队达标创优活动。一是按照《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大(中)队建设标准》和《昭通市公安消防部队“六化”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继续巩固“六化”标杆单位建设成果,大力开展大、中队达标创优活动,确保大、中队顺利通过达标验收。二是以养成促管理,进一步规范大(中)队组织管理指挥流程、内务、库室、营院、礼节礼貌、接待流程、台帐等的规范,牢固树立长期抓、反复抓的思想,把抓养成贯穿于一切活动,培养官兵良好的行为举止,严格的纪律作风,完善建立正规的执勤秩序、训练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使大、中队正规化建设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三是制定《**县消防大队干部、士官、战士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干部、士官、战士实施量化考核,及时兑现奖惩,确保部队“四个秩序”正规。四是坚持思路方法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器材装备创新和管训手段创新,使部队正规化建设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二)深入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一是狠抓安全防事故五项制度的落实,重点抓好《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规定》和《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层层签订《预防行政责任事故(案件)领导责任状》和《保证书》,严肃事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和倒查制度,坚持做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官兵没有受到警示教育不放过”。二是继续强化“8432”安全防事故(案件)监管机制的贯彻落实,抓好集中教育整顿,认真开展“安全月”、“安全竞赛”活动,创新5月、10月“安全月”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通过教育整顿活动,确实查找出部队在管理教育和安全防事故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狠抓整改和落实,严防各类事故和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三是加强对休假、公差、8小时以外等零散人员的监控管理,杜绝失控漏管现象的发生。四是继续推行安全防事故风险抵押金制度,制定完善《安全防事故风险抵押金规定》,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五是认真做好内部督察工作,加大对部队执勤值班、管理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严肃查处督察中发现的问题。

三、坚持大练兵,进一步提升部队服务民生能力

(一)进一步夯实战训基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深入推进灭火救援勤务实战化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推进灭火救援勤务实战化工作。一是强化“六熟悉”工作,每周安排一次“六熟悉”,每季度对辖区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进行一次普查,制定完善《交通水源手册》,每月定期组织对城区周边乡镇道路的熟悉工作。二是强化实战演练,进一步完善高层、地下、化工、化学灾害、建筑倒塌、交通事故、人员密集所等“七个预案”,结合职能任务、部队装备好辖区灾害特点,年内提请区政府开展一次多部门、多力量的社会联动灭火实战演练,大队对每个“文字类”重点单位组织开展演练1次,夜间演练达30%,并修订完善《灭火作战预案》。三是进一步完善战训基础资料、重大危险源统计、重点单位统计、灭火演练统计、业务训练与考核登记,实施纸质、电子文档统一。完善灭火救援基础资料库,实行网络资源共享,为灭火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二)进一步规范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行动。修改完善执勤备战制度,落实指挥长和大队领导、大队参谋、中队干部值班制度,落实大队指挥员遂行作战指挥制度,全面负责灭火救援现场组织指挥工作。严格灭火救援程序,建立和完善灭火抢险救援战斗和重大节事值勤保卫程序,实现灭火救援战斗和值勤保卫行动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认真落实《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坚持每战必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强化战评结果应用。继续推行灭火救援服务评议回执制度,规范灭火救援行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依法执勤,文明执勤”意识。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大练兵长效机制。以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为重点,落实“三个必训”制度,继续坚持全员练兵、全面练兵、科学练兵,完善训练标准,规范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优化训练管理,量化训练考核,强化训练保障,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建立科学、完善的练兵长效工作机制。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落实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三台合一”接处警建设平台,启动**县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实现警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大队现有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建立完善警务信息动态或定期分析研判工作制度。依托地方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培养,增强官兵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在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当中的应用水平。

四、争取支持,进一步提升大队后勤保障能力

一是力争消防业务经费取得新突破。加强向区委、区政府和区财政局的协调沟通,加大经费筹措力度,确保大队业务经费达到《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决定》人均3.5万元标准。二是借助昭阳大发展这一有力时机,确保大队危旧营房改造任务在年内启动,并提请区委、区政府加强**县第二消防中队建设。三是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车辆器材装备的购置力度,加大处置化学灾害、水域灾害事故等特勤器材装备的购置力度,进一步优化大队车辆装备机构。四是严格财务管理,坚持党委理财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认真落实《云南省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和完整。

五、坚持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消防工作大格局构建

(二)大力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议精神,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强化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大队消防执法人员的规范执法能力。继续巩固09年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深入查改消防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五大执法机制31项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严密执法程序,规范网上执法程序,完善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消防法律文书制作、上报、审批等环节全部在网上运行,落实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带动大队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和执法质量、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篇5

一、精心编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安全生产工作

(一)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精心编制我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报市政府下发实施。结合上级文件要求,研究出台推进我市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对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作出规范性部署。

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二)强化红线意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五级五覆盖”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责任体系,实现市、镇、村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强化属地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大安委会办公室协调督办力度,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三)依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新《安全生产法》中“五落实五到位”的要求,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主动排查整治安全隐患。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地各部门要通过行政执法、挂牌督办、问责约谈、“黑名单”管理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四)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对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定期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

三、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五)推进化工园区一体化建设。编制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规划及园区整体安全风险评价、推进化工园区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安全可靠的自动连锁装置系统,督促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完善安全仪表系统和气防站,深入推行危化企业专家安全审计制度。

(六)以小微企业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复评工作,规模以上在生产企业全部达到三级标准化创建水平,在全市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全面推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计划用五年时间推进全市小微企业全部实现标准化达标升级。

(七)提高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运行质效。按“扩面增量提质”要求,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力争所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全覆盖”,在完善隐患排查清单编制、规范系统运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参与隐患排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两化”系统排查整治隐患、防范事故的作用。

(八)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区域全覆盖。依托全市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发挥基层网格员安全生产宣传员、事故上报信息员和隐患排查整改协查员的作用,与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安全监管“网”与“点”的时时监控,确保日常监管不留盲区、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九)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以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制为重点,以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专家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强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宣传教育培训、“三同时”监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行政监督执法等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有效防范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十)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评审和报备,完善救援现场指挥机制,强化救援保障。在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应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先期处置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十一)深入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以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为切入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传播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全覆盖、安委会成员单位全覆盖、镇(街道)社区干部全覆盖、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营造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浓厚氛围。

(十二)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常态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日、“12·2”交通安全日、“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湖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办法》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主要内容,着力构建安全生产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通过分级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分层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集中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进一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

(十三)推进安全文化示范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平安农机”、“平安渡口”、“平安工地”等创建活动。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十四)健全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坚持立、改、废、释相结合,围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行政执法、职业病防治等工作修订和完善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

五、依法治安,强化安全监管执法

(十五)坚持依法治安,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安全监管职责,要制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开展计划执法,加大过程执法力度,规范各镇(街道)委托执法,通过严格执法不断规范全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行为。

(十六)强化重大隐患督办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管。拓宽重大隐患信息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收集重大隐患信息;调整重大隐患申报、挂牌督办及整改效果考核机制,激励各地、各单位自主排查、申报重大隐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报备工作,建立档案,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控措施。

(十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要按照单位职责,认真做好对照检查。要加强对下属单位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坚持属地为主与行业督导相结合、企业自查自纠与镇(街道)督查相结合,统筹部署、齐头并进、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采取清单式排查、邀请专家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督查,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十八)深化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地各部门要继续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聚集场所、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完善工作机制、整合执法资源、加大整治力度、落实“四个一律”要求。落实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十九)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规范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行为。严肃事故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及时公告事故查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

(二十)改进安全监管执法方式。将生产现场检查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检查相结合,督促企业“五落实五到位”。建立“双随机”(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机制,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

(二十一)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落实先照后证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及管理服务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质效。

(二十二)建立第三方服务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聘请专家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制度,通过政府出资采购的方式,聘请有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单位或专家开展园区规划、自动化改造、安全检查与督查、“三同时”评审、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和专家咨询会诊等工作,不断充实和丰富安全生产第三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为园区和企业的长期健康安全发展打下基础。

(二十三)加快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在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旅游景点、消防、中介机构等行业领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失信企业进行多部门、多机构联动监管。

(二十四)推进科技兴安工程。强化科技支撑,淘汰落后工艺、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加强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重点化工企业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落实“两重点一重大”化工工艺及场所自动化监测监控措施,强力推进应用阻隔防爆技术。督促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场所设立气体防护站(组)。督促相关单位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校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七、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二十五)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和装备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抓好开发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配齐工作人员,稳定各镇(街道)、重点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协调力度,加强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装备能力建设。

篇6

(一)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发挥充分。制定印发了《关于成立县执行工作部门协作联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依法防控病毒感染肺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实施方案》、年度普法依法治理要点,转发了《市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布。6月16日召开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0年依法治县工作要点、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县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了全县第二批县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县法治建设暨“七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向依法治市办上报了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情况汇报、依法治国办对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查反馈问题县整改报告和法治建设调研报告。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以民法典为内容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辅导讲座。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疫情防控攻坚、方言神曲》微视频,得到上级部门认可,被省委依法治省办采用并报送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3次。协助县编办对拟赋予乡镇和街道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和县档案馆、社保中心等21个涉改参公事业单位重新认定进行法制审核。对县机要和保密局、档案局、交警大队、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队等16个部门和单位的执法主体资格进行了审查。制定下发《县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对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公布第一批13个单位46项、第二批10个单位38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行政裁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行政裁决有关事项的通知》,各部门对照省上公布的行政裁决清单,及时梳理行政裁决事项。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审核机制,审核《关于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7份、通告6份、协议3份。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对水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拟定的《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城市居住证暂行办法》等11份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组织各部门全面清理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现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明确评查范围、标准、方式、步骤及时限要求,对案卷评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疫情期间,《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就疫情防控期间我县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有关事项进行了要求,并将联系电话、邮寄地址进行了公布。开展行政复议调研,下发《关于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份。对各部门、单位2019年行政执法案件进行了统计,并督促在行政执法公示系统公布2019年度数据及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制定《县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办法》《县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办法》等4个办法,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行制度规范,召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学习推进会议,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公告,明确行政执法监督投诉受理范围、不予受理情形,并对全县投诉受理部门及联系方式进行了公布,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6月12日圆满完成省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创建项目评审。

(三)“七五”普法扎实开展。以“法律八进”为主渠道,广泛开展各类普法学习宣传活动。印发了《关于在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县“七五”普法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开展普法赶集活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开展普法星期五活动的通知》,开展了覆盖8个乡镇、65个部门单位的全县法治建设暨“七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工作,拍摄“七五”普法专题片一部。6月16日成功迎接了全市“七五”普法终期检查验收。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发挥“司法”公众平台作用等形式,充分利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国家安全教育日”“进村入户走访帮扶”“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开展了宪法、疫情防控、宗教事务条例以及行政执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参加了6月5日全县举行的环保集中宣传活动,印发《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单行本5000册。至目前,共组织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0余次,设立法律咨询点70多个,现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印发疫情防控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其他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在“司法”微信公众平台各类信息、资讯240余篇,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育才中学新建法治文化走廊1处,设立了法治文化奇石9块、法治宣传牌和法治展板23块。

(四)人民调解工作有序开展。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紧盯“四个突出”,积极化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农业农村、复工复产等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中存在的矛盾纠纷。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法治扶贫专项行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摸排矛盾纠纷。按照“普法+调解”的模式,积极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截止目前,共受理矛盾纠纷562件,成功调处544件,调解成功率96.8%。

(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三中心一网格”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县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资源,升级改造建成了集公共法律服务、乡镇便民服务事项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的目标。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了清泉、陈户、大马营司法所的办公用房问题,为司法所改善了办公环境,统一了标识和内部设置,司法所规范化标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积极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截止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8件,挽回经济损失130余万元,接待来访来电法律咨询310人次,提供法律意见210余条。

(六)特殊人群管控得力。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职能,及时督促各司法所落实“双八任务”,提升了对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和帮扶成效。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电子监管,实现了在册列管90名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1名社区矫正对象“手机+腕带定位”,1名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对象未进行电子监管。利用“法律八进”等载体,大力开展《社区矫正法》宣传工作,发放《社区矫正法》宣传彩页1000份。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社区矫正法》10场次,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全覆盖。今年以来,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8名,解除社区矫正对象35人,撤销缓刑1人。严格落实“七回访”制度,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刑满释放人员动向,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刑满释放人员摸排全覆盖,真正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2020年以来,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74人。

(七)基层法律服务和律师工作监管得力。规范对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组织律师依法依规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五项制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服务活动,组织企业律师服务团为民营企业开展了一次免费全面法治体检,举办法治讲座1场/次,提供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8条,为企业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61人/次,办理案件2件。深入县矿山企业、工业企业、农牧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快递企业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和体检档案,并帮助用工企业修改、完善劳动合同10余份。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全县117个村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了126个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推送消息200余条。2020年以来,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办理案件585件,解答法律咨询860人次。

(八)公证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期间公证社会服务能力,及时公布《关于县公证处暂时停止现场业务办理的通告》,引导群众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不见面”方式咨询、预约公证业务,确定专人负责解答咨询,及时开通公证云在线申办系统,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办理公证。开通公证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事项以及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军人、武警官兵、企业等的紧急需求,为其优先办理。助力脱贫攻坚,办理精准扶贫合同公证,为小微企业及时申请精准扶贫贷款提供便利。强力推进赋强公证办理,与人民法院、各商业银行多次召开联席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减轻法院受案压力。为破解银行催收难题,为农业银行甘州支行和民乐县支行办理了送达公证。截止目前,已办理公证案件423件,办理公证事项涉及金额1.2亿元,解答法律咨询1500人次,为经济困难群众减免办理公证33件,电话预约服务284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法治政府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法律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不高。

篇7

[关键词]渐进式改革;基层行政审批制度;行业准入制度;网吧;顺德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5)06-0034-04

一、行政审批改革背景下的顺德网吧行业情况

顺德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为解决企业登记难的问题,2012年4月,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顺德区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下简称“商改”)试点。商改对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解决了公司注册难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登记的灵活性。商改正式实施后,顺德企业登记出现了“井喷”现象。顺德改革前每月新设立公司数约433户,改革后月均新设立公司数为587户,增长约35.6%。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顺德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9808户,与上年同比增加27.18%。此外,顺德的“活企率”也较高。2013年1至10月办理税务登记新开业个体户8322户,占办理商事登记个体户总量的81%,办理税务登记新开业内资企业(含私营)6913户,占办理商事登记内资企业总量的99%。这表明增长的企业绝大多数有实际经营活动。

但是,商改仅是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并不是行业准入制度改革,只实现了企业市场准入的“宽进”。对于须获得特许经营的行业,企业在获得商事主体资格后,仍面临行业准人,即需要向有关行政许可部门申请行业许可证,方可正式经营。也就是说,商改虽然放宽了市场准人,但并没有放宽行业准入。对申领行业许可证来说,商改的意义只是变更了此环节与申领商事主体资格的顺序。改革前须办理的各种许可证,改革后仍须办理,且申领许可证的要求、程序并未改变。因此,商改后的局面为,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准入门槛仍居高不下。此种情况下,商改在理论上可能致使两种情况出现。第一,“有照无证”的情况可能增多。大量新注册的企业,有可能因许可证办理难,无证经营。第二,对于须获得特许经营且特许条件要求较高的行业,商改的成效有可能被过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吸纳,使得商改鼓励企业登记的效果可能会被削弱。

顺德网吧行业在商改后的状况印证了上述推测。2013年11月以前,我国对网吧经营许可实行总量控制和布局限制,并在场地条件、经营规模方面有严格规定。2007年3月,文化部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全国网吧总量不再增加,各地均不得审批新的网吧,以加强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网吧行业许可证在全国范围冻结。总量控制下,广东省根据各地情况,按计划将网吧配额分配给各地,且只能为连锁网吧企业,资质要求较高,基本要求为注册资本1000万元,且已经有5个子网吧。虽然此后的商改降低了市场准入要求,但在行业准入要求高的情况下,商改并没有出现政府预料的顺德网吧行业的登记数量出现明显增幅的局面。商改后的三年内(2010年至2013年),顺德区内没有成功通过审批的新网吧。顺德网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统计,顺德全区市场主体近11万户,外来务工人员约143万人。但顺德证照齐全的网吧仅136家,分散在全区,平均每1万多人分享1个正规网吧资源。与此相对的是的大量黑网吧盛行。2012年“净网”行动中,顺德共取缔黑网吧477家,收缴电脑11300多台,断网310个号码。但与黑网吧的整体情况相比,整治行动效果不佳。黑网吧呈现出“家庭化”、“零散化”的局面,不少网吧以住宅楼为经营场所,并在户外安装摄像装置,发现执法人员便即可转移,致使执法、监管难,黑网吧屡禁不止。

顺德在2010年商改后即有意向以网吧行业为试点,推动许可证制度的改革,但当时国家对网吧行业尚实行总量控制。虽然顺德区网吧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场安全局监管局已经做好准备,拟于2013年年初文件、推行改革,但囿于国家政策,顺德区政府并未批复文件。直至2013年4月,文化部《关于开展网吧准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市函[2013]534号),开始放松部分地区对网吧的准入要求,其中广东省全省为试点地区。在文化部新的政策环境下,顺德获得了推行改革的合法性,正式于2013年6月启动网吧行业许可制度改革。

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行业准入制度改革的“撬动效应”及机制

作为基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家政策环境是否支持是改革能否向前推进的关键原因。若无国家政策予以支持,基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很难向前推进。顺德商改对网吧行业许可制度的“撬动效应”更多体现在制度准备上。撬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商改凸显了行业许可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为行业许可制度改革做了铺垫和准备。如上所述,商改前,改革者更多关注市场准入环节,改革目标集中于降低过高的市场准入要求。商改后,顺德登记“井喷”中的相当企业并非新增企业,而是已经存在经营活动,由于市场准入条件高而未进行合法登记的企业。这显示,商改有效改善了此部分企业的登记状况。但同时,商改并未对某些行业准人要求高的特许经营行业的商事登记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这显示行业许可条件过高同样会抑制市场活力,将行业准人制度改革引入改革者的视野,撬动了下一阶段改革。

二是前一阶段改革的措施与既有制度要求不一致,令既有制度与改革领域的总体思路与具体要求相冲突,只有继续推动改革,才能令各领域对同一事项的要求一致。具体到顺德商改,由于商改放宽了市场准入要求,对商事主体获取营业执照方面不再做要求,但在行业准入方面仍保留相关要求。这使得改革后的商事登记制度与既有行业准入制度相冲突。某些须获得特许经营权的行业,即便可以获得营业执照,却因无法获得行业经营许可证而实际上无法准入市场。商改作为前一阶段改革,通过改变与既有制度的同质内容,对既有制度进行撬动,因此如果前一阶段改革奏效,则必然要求修改与之相冲突的既有制度要求。

在网吧行业,商改带来一个关键性改变是放松了对房产证明的要求。商改后,商事主体登记时,申请人只需提交对住所(经营场所)享有使用权的证明,商事登记机关不再审查场所的法定用途及使用功能。对无法提供有效房产证明文件的房屋,可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其房地产管理部门、各类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管委会)、村(居)委会等机构出具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使用证明,申请人可凭该场所使用证明直接办理商事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请人因此较容易获得营业执照。

但在网吧行业准人上,顺德仍要求行业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对网吧经营场所的土地具有产权,无合法产权证明的经营场所需经区建设、国土部门审核。这使得街道、居(村)委会、工业园区出具的场所使用证明,在办理行业许可证方面不具备效力,申请者并不能因为持有商改允许的证件,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环评报告、消防等许可证照。由于商改后的市场准入与行业准入对经营场所的产权要求不一。此冲突导致符合领取营业执照的申请人,仍有可能不够资格申领许可证,使得“有照无证”在制度安排上成为可能,削弱了商改在放松经营场所要求方面的效果。

在商改并没有提升网吧行业市场活力,黑网吧依旧盛行,且商改内容与既有网吧行业准入制度要求不一的情况下,顺德决定启动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以改善黑网吧丛生的现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2013年7月,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网吧准入条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顺监审字[2013]6号)突破上级关于网吧许可的部分文件要求以及顺府办发[2008]87号文的要求,正式推行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改革理顺了商改与行业准人制度对申请者不一致的要求,放宽了对房产证明的要求,规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其有关单位、各类经济功能管委会(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管委会)、居(村)委会出具的可作为工业、商业用途的场所建筑使用功能证明文件,均可作为许可证办理的房产证明文件。

商改对网吧行业准人制度改革撬动效应不仅体现在理顺前轮改革与后轮改革的不一致之处,还体现在对新改革领域的全方位推动。一旦一项改革被推动,就会不仅局限于修改与既有制度的矛盾之处,还会带动产生其他措施,开启全新的改革领域。顺德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就是由因决制度冲突而推动的网吧行业准入的“一揽子”改革。除放宽房产证明要求,网吧行业准人制度改革还针对黑网吧出现的原因,全面降低了网吧行业准人条件。具体包括,第一,在顺德全区放开网吧总量和布局限制,放开网吧经营方式的限制。对申请经营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的,只要其条件符合准入条件,均可以申办《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第二.降低了对网吧经营场所的要求。营业场所具备工业或商业用途的,均可设立网吧。这标志着网吧可以走进黑网吧盛行的工业区,满足较商业区更加需要网吧提供娱乐功能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第三,降低了对经营规模、经营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如每台计算机的占地面积要求由不少于3平方米降低到不少于2平方米。第四,创新监管机制。建立管理部门长期联席会议制度,公安、市监、通信管理、教育等部门不定期召开网吧管理联席管理会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网吧监管责任向基层分局延伸,并相应地建立层级管理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制。以及建立和落实网吧社会监督制度,聘请村居、企业有关人员建立网吧监督员队伍,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建设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网吧的定点巡查和监督。

三、“撬动效应”的检验:顺德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成效

顺德商改撬动了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解决了部分办证难的问题。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后,截止2014年12月,顺德区内新增网吧40多家。注册网吧的数量增幅显示了行业准人制度改革对合法网吧市场主体的正向刺激作用,验证了网吧行业准人制度是商改后网吧市场主体并未出现明显增幅的制度障碍。但是新注册网吧的分布地点暴露了新问题。行业准入制度改革后,顺德新增网吧主要集中在各镇街,工业园区增量少。如上所述,工业园区是网吧市场需求的主要区域,本应成为改革后新增市场主体最多的区域。但改革后,最应出现网吧增幅的区域却依旧没有出现改革预期的结果,工业区的黑网吧状况也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这种局面下,虽然改革放松了行业准人限制,产生了部分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放开限制,问题最严重的工业区并没有显著出现黑网吧“从良”的现象。加强监管,打击黑网吧仍是改革后顺德区的重点工作之一。2014年,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出动执法力量4887人次,取缔黑网吧418家次,收缴电脑4832套,其中在学校周边共出动执法力量1169人次,取缔黑网吧49家次,收缴电脑516套。与上述行业准入制度改革之前相比,2014年取缔黑网吧的数量基本与2012年持平,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商改以及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没有有效实现制度目标。

遵循上述改革的“撬动效应”,网吧行业许可制度改革显示了继续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暴露了网吧行业准入的遗留制度限制。申请者在申办《网吧文化经营许证》时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不同部门的要求相互冲突。虽然顺德网吧行业许可审批的主管部门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放开了网吧准入限制,但申请者向市场安全监管局提交申请时,仍需同时提交有关部门就相关领域的审查意见。而有些部门的审查意见并未与审批主管部门的改革同步,甚至相冲突。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中较显著的冲突是审批主管部门市场安全监管局与消防部门对网吧经营场所通途的规定不一。改革后,顺德区放松了对网吧经营场所用途的限制,允许网吧将经营场所设立于工业用途的建筑物内。这为正轨网吧进入工业区铺设了制度路径。但申办《网吧文化经营许可证》必须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规定,并提交消防部门对经营场所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合格证明,而消防部门并未放松对网吧经营场所的限制,仍不允许网吧设立于工业用途的建筑物内。这使得欲于工业区内看开办网吧的申请者因不能消防审查,无法获得消防检验合格证,从而不能满足申办网吧行业许可证的前置条件。这是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后,工业区内网吧注册无明显增幅的根本原因。

依照顺德商改撬动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机制,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能否进而撬动网吧的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累积小改革,形成因果链,并将渐进式改革向前推进?截至2014年12月,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尚未成功撬动网吧消防审批制度改革。消防部门总体上没有放松对网吧经营场所的要求。虽然2013年国家政策已放松网吧行业准入要求,开始取消总量及布局限制,消防系统在网吧审查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有部分松动迹象,但仍基本执行旧有政策,并未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对布局限制的要求。

此种局面的制度根源是“条块分割”体制。该体制对改革持续向前推进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中央层面的“条条分立”。国家放松对网吧行业准入制度的限制由文化部发出,消防系统由公安部垂直主管。在“条条分立”的格局下,文化部与公安部的行政级别相同,而公安部尚未有明确指令要求消防系统推行文化部的政策要求,推进网吧领域的消防审批制度改革。此种情况下,基层消费系统会以执行主管部门政策为主。二为基层层面的块“弱”条“强”。网吧行业准人制度改革后,顺德工业区内并未显著出现新注册网吧增幅的表面原因是顺德区两个职能部门市场安全监管局与消防大队之间的审批要求不一致,实际上是条块分割体制下,基层政府处于弱势的表现。作为基层部门,顺德消防大队理应执行区政府的政策,但由于消防部门属于垂直管理系统,直接接受上级消防部门的垂直管理。条块分割体制下,基层处于“块”弱,“条”强的局面。在与上级垂直系统的博弈过程中,基层政府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顺德区网吧行业许可审批部门也较难通过区政府进行协调,对消防部门不具备实质制约力。因而基层政府难以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统合敦促垂直管理系统的部门,使得政策执行受阻。若非消防系统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网吧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层推进该领域的改革会面临显著阻力。因此,网吧行业准入制度改革虽然凸显了消防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但面对“条块分割”的制度障碍,尚未成功撬动下一步改革。

四、结语与政策建议

顺德网吧行业准人制度改革揭示了我国基层渐进改革向前推进并实现累积的两个先决条件:上级政策与条块协同。第一轮中,商改之所以可以推进网吧行业准人制度改革是因为上级政策出现了松动,使得推动此领域改革具备合法性。第二轮中,网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尚未成功推动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因为即便有上级政策的支持,基层政府也无法突破“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制度障碍,渐进式改革在这一环节尚未实现累积。

顺德案例显示,我国基层缓慢制度变革及其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前项改革与后项改革虽然在时间序列上成先后关系,但并非如历史制度主义框架解释的必定形成因果链条。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下,基层行政体制改革中,前项改革至多凸显了后项改革的必要性,为后项改革提供了推进的便利条件,但并非为后项改革得以推进的关键原因。顺德案例展示了后项改革得以推进的原因为结构性因素,外在于改革链条本身。因此要推动基层行政体制的改革,仅靠前项改革的撬动效应是不充足的,必须同时配以结构支持。为进一步深化基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篇8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全市“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进行部署动员。刚才,重汽、交警、泉城义工和阳光大姐四个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四个单位在“创品牌”工作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做好文明创建活动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推动了省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强市目标,以“创品牌”为载体,深入解放思想,不断提升境界,锐意改革创新,争创一流成绩,构建推进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实文化支撑。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第一,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统筹推进,在加强经济建设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优势,不断丰富精神的内涵,构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要把创建活动作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推进措施。省委工作会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要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把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发挥好品牌文化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引领产业调整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把创建活动作为打造全运会、园博会品牌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市承办全运会和园博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学习北京奥运经验,无论在基础设施、场馆等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精神风貌、文明素质、服务功能、城市管理等软件建设方面,都要按一流标准,提升境界水平,切实把这两个全国性活动打造成办会的品牌。

二、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创建活动

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以一流精神状态、一流素质能力、一流工作水平,逐步形成策划一批、培养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创建机制,打造一批有特色、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著名品牌和知名品牌,通过品牌创建活动,努力变品牌效应为发展效应,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形成人人学先进、奋进创一流、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格局,使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要重点围绕践行城市精神、弘扬泉城优秀文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繁荣文化事业产业、改进完善公共服务、打造提升泉城形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八个方面组织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重汽、交警、泉城义工和阳光大姐就是“创品牌”工作的典型代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他们为榜样,着眼长远,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创建活动。

——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要向重汽学习。重汽以振兴民族重卡产业为己任,把培育民族品牌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强化自主创新、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确立了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领先地位。企业创品牌,就要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就要把握企业经营运作的主动权,实现由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经营市场转变打造开拓市场的品牌;就要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群众和社会放心的品牌,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公益品牌建设方面,要积极向泉城义工学习。泉城义工作为拥有6万余人的大型公益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固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服务活动,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做出了突出表现,为赢得了荣誉,成为叫响全国的公益品牌,成为市的公益名片,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各级各部门要把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构建民众广泛参与的平台,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把丰富多彩的主题公益活动,打造成城市公共服务的品牌。

——在服务品牌建设方面,要积极推广“阳光大姐”的经验。“阳光大姐”作为解决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家政服务机构,坚持市场运作,用真情服务,靠规范取胜,通过不懈努力,已成为全市家政服务业的代表品牌和行业典范,成为一支发展省会服务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全市服务行业要以“阳光大姐”为榜样,围绕服务民生,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档次,开拓新的领域,打造更多更受群众欢迎的社会服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服务行业发展。

——在执法品牌建设方面,要向“交警”学习,打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品牌。“交警”是的老品牌,多年来,交警系统广大干警,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服务宗旨,为全省乃至全国交警系统树立了榜样。这是交警的荣誉,更是行政执法的品牌。各个执法部门要以“交警”为榜样,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形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意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心全意为社会、企业和群众服务,建设一批文明执法的品牌。

实际上,在全市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先进典型,像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英雄集体和个人、消防、特警、建设、卫生、民政等等都是为带来荣誉和赞扬的品牌。各级各部门要以他们为榜样,全面搞好“创品牌”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的品牌。

三、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是一项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战略性工程,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相结合,与贯彻落实省、市委工作会议要求相结合,与“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相结合,与迎办全运会、园博会相结合,各项工作互为推动,统筹兼顾,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力求成效。

篇9

今年以来,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及《××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整个民政工作当中,促进了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检查的通知》以及《××到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09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民政工作管理水平,是民政部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提高民政工作质量与水平的现实需要。我局始终把坚持依法行政作为开展民政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为了强化对贯彻推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并列入局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局支部书记、局长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任组长),对全局推行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两位副局长为直接责任人(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抓好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工作机构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并落实了局办公室具体承办,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同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把民政法律、法规、政策作为必学教材,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方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引导全体民政干部职工自觉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民主和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法律素养

学法懂法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民政执法活动涉及法律法规较多,为使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我局十分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根据《实施意见》精神,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全市行政执法学习培训。根据《2009年××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结合我局的实际,制定《××县民政局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明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一是坚持了每周星期五集体学习的制度。根据各科室每周工作安排和全局工作重点,组织全体干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权限,务求广大干部职工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依规,按程序,不越权,严格掌握执法步骤、执法顺序、执法时限、执法形式等程序性要素,以保障履行好法律义务。二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片,以深动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广大干部职工要时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三是订阅中央、省、市党报党刊和《云南民政工作》、《乡镇论坛》、《社区》、《保密工作》、《纪检监查》等报章杂志,供干部职工学习。

今年主要集中学习了《玉溪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及民政业务规章等法律法规。截止目前,共召开会议4次,参加学法培训的民政干部达162人次,局机关所有执法人员均参加了玉溪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通过了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全部拿到了行政执法证件。同时,以争创云南省第八届和玉溪市第四届双拥模范县为契机,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杨条例》等政策法规。通过开会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参加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机关干部进一步熟悉了执法依据和政策规定,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

三、加强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的宣传及灾害应急演练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切实普及提高群众的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一是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册、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中,共展出展板22块,发放宣传画240张,宣传册子1000份,前来咨询的群众达500余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积极配合防震减灾局、消防大队在学校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寻找不足、积累经验,进一步补充完善预案内容,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

四、依法行政,积极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民政自身建设,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的基本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自我县各行政单位全面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学习,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积极贯彻执行,并结合我县民政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县民政局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细则》、《××县民政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细则》、《××县民政局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细则》、《××县民政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今年,按照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把殡仪馆扩建项目进展情况、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实施情况以及救灾工作情况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了网上通报,把城镇退役士兵双考安置及社团注册登记情况作为重要事项进行了公示。同时在政府信息网站平台上设置了

“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窗口,依法设立公开栏目相关的内容及信息,为公开查阅信息提供资料,有利地推动了民政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强了政务公开运行的透明度。

五、制定完善措施,促进依法行政

今年以来,我局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全体执法人员按职尽责,依法办事,既不不作为,也不乱作为,没有发生一起因执法依据不准、程序错误或徇私枉法导致的执法纠纷、复议上诉等案件,至今没有行政复议案件发生,在行政执法工作中,未发生立案处罚案件。

1、认真组织有关科室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清理后行政许可项目进行提速,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县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改革结果进行复核确认的通知》要求,经逐一对拟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认真复核,同意县政府保留“社会团体成立、变更、注销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收养登记、婚姻登记”等行政审批项目以及保留“地名命名、更名审批”为正常工作管理项目的意见。同时,为了更高效、便民的给群众办事,对需合并办理的及时合并,对需分类办理的及时划归职能科室办理,如:对原先在婚姻登记室办理的弃婴收养登记、社会团体登记等事项划归社会事务科集中办理。

2、及时制定出台县乡两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规范有序地防范和处置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救助能力,修改完善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指导各乡镇制定出台了各乡镇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3、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对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登记、老年优待证办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收取费用,没有摊派、超额收取费用现象。

4、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机关服务承诺制,实行挂牌上岗,同时,设置公布监督牌、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不定期检查监督、定期汇报等措施,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切实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行为,推动机关作风的转变。至今,各科室和工作人员之间无推诿扯皮现象,没有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工作中无吃、拿、卡、要现象,没有接到群众投诉和批评意见。

5、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科室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定期进行矛盾排查,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准确掌握上访人员情况,研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和应对方案,依法处理好每一起事件,较好地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

6、贯彻落实《云南省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办法》等四项工作制度情况。近几年我局在行政执法中未发生立案处罚案件,不存在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工作。

四、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

在执法活动中,我局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入手,坚持权责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公、违法必究。

一是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截止目前,共对328户因灾房屋倒损户进行补助,支出资金22.57万元;发放救济粮138吨,受救济人口达5999人次;为381户家庭发放被子349床,衣裤32套,确保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工作按照群众自愿,政府补助的原则,规费收缴顺利,全县共有35594户农村居民投保,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81.47%,实收保费71188元,全年共出险农户41户,支付赔付款3.08万元,现已赔付到位。按《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相关救灾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我们对2008年度及2009年上半年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自上而下的检查,从自查情况来看,全县救灾款物管理严格,使用合法。

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继续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依法保障广大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全县村务公开规范有序,坚持经常,实施率达到100%。

三是全面落实《中国人民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确保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各类优抚费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其合法权益。按政策为50人“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放定期抚恤金17.56万元;为52人伤残人员发放定期补助25.99万元;为156人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发放定期抚恤金26.73万元;发放30人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定期补助金4.76万元;对473人“两参”人员和135人出国参战民兵民工进行定期补助,共发放资金85.2万元。春节前,为761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2.92万元;发放军休人员工资和各种补贴20.69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22户34.16万元。

四是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按照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对2008年7月1日前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共注销社团2家,新成立登记社团组织2家,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3家社团组织和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五是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玉溪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坚持上报审批程序,通过设置举报箱、监督电话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低保对象审批公示监督力度,确保救济对象准确。全年共对3563户4847人的城镇居民进行了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保障金752.27万元,为8999户11807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709.88万元。

六是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和《玉溪市殡葬管理办法》,草拟了《××县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修改完善了《××县殡葬改革发展规划》和《××县殡葬管理实施细则》。目前,殡仪馆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火化房和太平间等建设工程已完成80%,支砌挡墙、沙夹石回填工程已基本完成,现已累计完成投资85.08万元,今年共火化尸体52具。

七是严格执行《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1-10月共退回违反《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40份结婚申请和18份离婚申请,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581对,(其中:初婚1159对,补登292对,补领113对,复婚17对),离婚登记104对。

八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按《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以维护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为重点,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依法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29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5414元,积极为2009年“××金芒果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以及建国六十周年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为全县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九是勘界和区划地名工作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为依据,在充分听取各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依据地名命名、更名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及时办理甘庄农场、红侨农场地名更名工作,同时圆满完成了青龙厂镇和甘庄农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为推进侨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是老龄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累计为8266人次发放了健康补助金134.84万元,为954位老人办理了《云南省老年人优待证》。

六、存在问题

1、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差参不齐,整体水平不高,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10

20xx年市清明祭扫工作方案为认真全面做好20xx年全市清明节群众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和甘肃省、兰州市两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0xx〕21号)等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殡葬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倡导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深化殡葬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确保群众祭祀活动安全、文明、环保,打造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通知精神,现将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强化责任意识,切实保障清明祭扫安全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安全有序。

(一)健全安全保障工作机制。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清明节工作机制,统筹安排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的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与公安、建设、消防、交通、林业、工商、两山指挥部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实现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制定完善清明祭扫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关键岗位、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管控责任,严格落实应急值守、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事件。建立完善清明祭扫应急救助制度,根据需要在重点祭扫服务场所设立应急救助临时服务点,及时为陷入临时性困境的祭扫群众提供临时性、应急性救助服务。市殡葬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各区县民政局要突出重点,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督促其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具体职责,做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二)落实安全管控工作到位。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自查、督查和第三方排查等方式,对所有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祭扫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要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的独特优势,探索建立基层殡葬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及殡葬信息源采集、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大对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力度。各区县民政局和市、区县殡葬服务管理单位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确保清明祭扫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对安全隐患大排查中存在组织不力的、整改不到位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重点防范踩踏火灾事故。紧密结合短时间、小空间、高密度的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特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前确定群众祭扫的交通疏导方案,实时公布交通拥堵状况,有效引导群众错峰祭扫,防止出现祭扫群众拥堵滞留情况。特别加强殡仪馆、公墓(墓区)等祭扫群众密集区域的安全管控工作,对重要路段增派人手、增设交通标识、安排接送专车、开辟临时停车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做好巡逻值守和人流疏散工作,必要时采取分流或限流措施,严防拥堵踩踏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对祭扫服务场所的火源管控,不得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野外祭扫用火巡查力度,防止因祭扫引发火灾事故。

二、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把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的全过程,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20xx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20xx〕57号)和市民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清明节安全文明环保祭祀的公告》(兰民发〔20xx〕28号)精神,深化殡葬改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让文明祭祀成为新常态,确保群众祭祀活动安全、文明、环保。

倡导绿色文明祭祀方式。一是在集中祭祀服务场所要发出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积极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思念墙等免费或奖励活动,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追思活动,推广鲜花、植树、网络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做好集中祭祀点位的设置管理工作。按照居民居住密集程度、历年祭祀惯例以及去年清明节期间设置的集中祭祀点位工作开展情况,合理调整、科学设置集中祭祀点位和祭祀设施、清理工具,以巩固提高去年主城区集中祭祀点宣传引导的成效,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让文明祭祀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烈士纪念活动,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大力弘扬烈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踏青游园、清明诗会等群众性清明节日文化活动,减轻群众集中出行压力,引导群众享受现代节日生活。五是充分发挥好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城乡基层组织作用,将文明低碳祭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积极传播清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现代清明节日生活方式。

(二)持续推行生态安葬方式。持续深入的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根据工作方案,强化部门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实施。各区县要积极探索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区县民政局、市殡仪馆要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支持和培育公益生态安葬试点,指导和推动公墓积极开展节地生态安葬葬式改革探索,积极开辟骨灰可降解树葬、格位存放、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祭扫群众使用无毒、可降解的环保殡葬用品。

三、坚持优质服务,扎实开展殡葬服务工作

各区县民政局要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借清明节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有利时机,切实强化服务保障,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努力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并贯穿于全年殡葬工作之中,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殡葬服务的认同感。

(一)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要围绕完善制度、健全设施、精准服务、廉洁从业等核心目标,把清明节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殡葬服务提升行动的一次集中演练,全面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殡葬服务,改进殡葬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坚持服务为先,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要重点保障清明节祭扫服务,在服务场所营造文明低碳祭扫氛围,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力量,适时延长祭扫服务时间,积极为群众祭扫创造便利条件,时刻体现出优质、文明和高效的祭扫服务水平。各殡葬服务单位、各公墓要严格执行殡葬服务行业标准,认真查摆自身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

(二)深入开展殡葬行风建设。将殡葬行风建设与清明节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促进,在优质文明、公平诚信、清正廉洁、生态惠民等方面下功夫,坚决纠正殡葬行业不正之风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的管理,严格落实《甘肃省殡葬价格管理办法》,杜绝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殡葬行风的监督网络,通过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等方式强化服务单位的自我监督,在此基础上拓宽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有力地监督促进殡葬行风建设,争取涌现出更多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三)努力做好清明祭扫服务工作。要加强清明祭扫期间公墓周边交通疏导,协调增开祭扫公交专线,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增加临时性停车场所,及时疏导集中祭扫服务场所的周边交通。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用电、食品等其他安全管理工作。

四、大力开展殡葬宣传,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关注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利时机,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突出文明祭扫,生态安葬的宣传主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殡葬宣传月活动。今年3月10日至4月10日期间,在全市殡葬系统组织开展清明节殡葬宣传月活动。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作用,有效增强宣传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掀起殡葬改革宣传的新。要大力宣传倡导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宣传倡导集体共祭、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现代追思活动,培育绿色文明殡葬理念,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文明低碳祭扫的先进行为,逐步引导群众接受文明低碳祭扫理念。要充分发挥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通过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凝聚起文明低碳祭扫的社会共识。

(二)立足基层进行宣传引导。要面向群众、立足基层,积极传播殡葬工作正能量,唱响推动殡葬改革的主旋律。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清明走基层活动,充分挖掘和宣传基层殡葬职工中的感人事例,大力宣传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真实展现殡葬行业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要面向基层群众组织开展殡仪馆开放日、殡葬宣传进街道社区、殡葬法制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走近殡葬行业,熟悉殡葬政策,自觉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工作。

(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做好清明节舆情研判和应对的准备工作,全面梳理殡葬领域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强化清明节舆情的正面引导。按照清明节新闻通气制度,通过举行新闻会、政务微博、专题采访等形式,及时权威信息,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清明节期间的舆情监测,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反应,依法公正地调查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并为媒体跟踪采访创造便利条件,努力给社会公众以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