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处理范文
时间:2024-04-01 11:1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废弃物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张家港市;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
1.张家港市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现状
1.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在张家港市,其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因各个村庄的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环境容量等因素而异。例如,位于锦丰镇的南港村采取的是“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而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南丰镇永联村,则通过建立垃圾分拣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的模式将垃圾分类,由农村保洁员将统一收集的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类别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可回收废品垃圾销售给回收公司,有害垃圾定期巡回收集统一处理,纯垃圾进行堆集焚烧,有机垃圾发酵后充当有机肥料。对于秸秆等农村废弃物则采取汽化等形式,变废为宝,产生新的清洁能源。
1.2农村污水处理
目前张家港市多数农村因地制宜在畜禽污水、生活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有机污水治理中进行示范和推广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把污水处理与改厨、改厕、改圈工作相结合,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或用于灌溉等,以点带面。笔者通过对南港村的走访调查,发现该村近年来已采用适合分散式居住农户的生物处理池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试点,这种通过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处理技术,能有效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钾等成分,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对于集中居住的村民,该村也相应建立了地埋式有动力的污水处理设施,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农村污水,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3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目前张家港市农村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露天堆放模式,即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由于该模式没有任何防渗措施,日晒雨淋,氮素极易挥发和淋洗,不仅会导致肥效降低,而且由于粪便中的液体渗入地下,造成水体COD(化学需氧量)超标,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有一小部分地区采取的是高温烘干模式,即粪便经700~900℃的高温直接烘干,形成有机肥料。此方法虽然能减少碳的排放,但耗能大,成本高,且高温烘干过程中容易产生恶臭气体,导致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因而已逐渐成为被淘汰的模式。
2.张家港市农业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镇、村自建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镇甚至村村都有。这些简易填埋场的垃圾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环境产生影响。简易填埋场过多也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张家港市简易填埋场每年占用的土地约在500~1000亩左右。另外,在夏秋收获季节露天焚烧或丢弃秸秆的现象随处可见,屡禁不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展缓慢,全省秸秆年产生量7000万吨,但利用率仅有60%。
2.2水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
广大农村特别是集镇、集居区以及外来人口聚集地区,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使河道污染逐年加重,加剧了水体和水环境的退化。绝大部分村组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差、自净能力下降,呈富营养化趋势。部分畜禽养殖场(户)粪便直接排入河塘或渗入地下,成为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及蚊蝇孳生地,影响农村地表和地下水质。少数卤菜加工厂、豆类制品小作坊、废品收购站污染河道的现象较严重。
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分析
农业废弃物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我国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按目前的沼气技术水平能转化成沼气3111.5亿立方米,每户均达1275.2立方米,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以农作物秸秆为例,将目前的5亿吨秸秆转化为电能,以1公斤秸秆产生电1千瓦时计算,就有电能5亿千瓦时的潜力;作为肥料可提供氮2264.4万吨,磷459.1万吨,钾2715.7万吨;作为饲料,仅玉米秸秆就能提供1.9~2.2亿吨。又如,在龙虾壳内可以提取甲壳素这种重要的生物资源,从而延长了龙虾产业链。此外,动物加工废弃物是生化制药的重要原料,如猪的骨头和血液等废弃物可提取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内脏可提取胰岛素。通过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分析(见表1),足以说明其巨大的商业开发前景。
表1: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潜力分析
4.张家港市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4.1农村生活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模式
建立“有机生活垃圾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处理反应器”,通过分类收集各种垃圾源头,将农村食物性生活垃圾统一运至反应器进行集中处理,利用生活垃圾中的食物性垃圾自身携带菌种或外加菌种进行消化反应,应用太阳能作为消化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能量来源,对食物性垃圾进行卫生、无害化生物处理。它使食物性垃圾体积减少,并可产生生物肥腐熟性有机物,作为有机肥使用,从而可减少碳的无序排放。对于农作物秸秆,可采取“一料变四料”的处理模式,即秸秆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能成为肥料、原料、饲料和燃料(见图1)。
图1 秸秆“一料变四料”的处理模式
4.2阿科蔓技术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模式
可引进美国阿科蔓生物水草技术进行生活污水治污,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用来浇灌农作物。具体是村民的生活污水集中后,经过调节池的沉淀处理,流到阿科蔓生活污水处理池里;污水流经人工水草时,附着水草上的微生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各种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在这里形成食物链,污水在流过几道人工水草后,水中的有机物最终全被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被综合利用,水体因此得到净化。例如南丰镇永联社区的污水处理厂,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2)与阿科蔓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并且还加入了自身的先进设施。据了解,通过这个水循环利用系统,永联村每年可减少980万吨污水和680吨COD的排放,其无法循环利用的废水排放量也在标准范围之内。实践证明,这种污水处理模式值得在江苏省内各地区借鉴和推广。
图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4.3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应大力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的典型模式,如厌氧+农业利用模式、厌氧+农业利用和生态处理模式、厌氧+生态处理模式、厌氧+好氧处理模式等,培育和完善“猪――沼――果”、“猪――沼――竹”、“猪――沼――稻”等产业链。部分地区农村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相应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此外,对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也可采用固液分离,堆腐晾晒的方法。即通过改进畜禽养殖场的清粪工艺,利用清粪机清出干粪后,排出污水,将粪便和污水分开处理(具体见图3)。应用此方案,不仅能生产出有机肥,发展低碳农业,适应低碳经济,而且粪便处理设备的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粪便处理省时又省力,处理能力强,其产品肥效好,施用安全,且标准化。
图3粪便的固液分离法
4.4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4.4.1能源综合利用模式
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其残留物――沼液可以养鱼或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又能节省开支,增加收入,化解农业风险,是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见图4)。
4.4.2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的循环模式,就是在一个某类加工废弃物较多的地区,建设一个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农产品资源化基地,利用某项现代生物工程和高效提取技术,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汇集油料加工厂产生的油脚,提取维生素E、卵磷脂等;汇集蔬菜加工厂的废物生产有机肥等等。
图4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
总之,农业废弃物的最佳处理模式需要长期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参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好坏更是与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紧密联系。因此,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模式,并引入相关的市场化机制,多渠道融资,有利于解决农业废弃物造成的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严立冬.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J].环境与开发,1998,13(2).
[2]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课题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1).
[3]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
[4]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篇2
[关键词]:农村固体废物;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污染现状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同时农村又是重要的经济区域,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综合发展不但为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到来,农村城镇化及工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1]。然而在这过程中,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总和的农村环境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染甚至破坏。其中,固体废物对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威胁食品安全致使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的固体废物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发展模式的一大障碍[2],所以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就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缓减速、环境问题解决迫在眉睫,资源相对缺乏的总情况下而言,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因此,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实现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比例,能够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实现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社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并支持未来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2-3]。
1、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危害
固体废物被定义为在生产,生活、生产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4]。而就农村固体废物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包括农作物秸秆、蔬菜、果树的枝条、糠批、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用塑料残膜、农村生活垃圾等,它属于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类[5-6]。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力量的逐渐壮大,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固体废物呈上涨趋势愈来愈明显,并且对农村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肋,如农作物秸秆和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垃圾堆的形式的任意堆放焚烧,这样不但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因为焚烧形成的烟雾,造成了大气污染,使空气能见度下降,造可见范围降低,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容易引发交通事故[7];一些高污染企业近年来都向边远地区或者农村转移,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环境的破坏埋下了隐患;禽畜养殖排放污物由于未经处理,其会使水质污浊,生化需氧量(BOD)负荷增加,形成厌氧腐化或富营养化现象,威胁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生存,甚至也会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8];农用塑料残膜更是对土地造成了持续的影响,造成了土地的贫瘩甚至完全丧失耕种功能,而日益发展的乡镇企业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更是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循环经济理念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工业固体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填埋或焚烧,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不宜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农村人口分散,这种处理方式会付出更高的成本而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根本无法承担并且农村固体废物总体上危害程度比工业固体废物要低,即更适宜无害化处理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9]。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的优化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在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减少固体废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10]。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11]。循环经济提出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经济模式,转而提倡“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持续发展[12]。
2.2循环经济理念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应用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农村中推广,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将生物(家禽、牲畜)与农作物通过各自之间的新陈代谢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链条,外界物质和能量(如太阳光能、风能、雨水以及对家禽牲畜喂养的饲料等)的注入使这个生态链条不断的运行,最终达到农业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13-14]。这种循环农业其本质上就是生态的循环经济。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就应该体现在农业循环上,而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是其优先行动领域,在内容上包括源头上减少传统的化肥农药等非友好型物质和不易于循环物质的使用,转而使用有机肥等可循环物质,过程中提高外界物|的使用效率,末端上要使新产生的固体废物进入下一个循环链条继续利用[15]。例如目前的“猪一沼一果(菜)”的能源生态模式,“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模式[16],北方的将日光温室、畜禽舍、沼气池和厕所优化组合的“四位一体”模式以及立体种养有效组合模式和由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和清洁生产的优化生态企业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雏形,在其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都得到了很充分的回收利用,值得推而广之[17-18]。而对于不可避免的已经产生的农业固体废弃物可以利用资源化理念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减小环境压力。利用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可生产纸板、人造纤维板、轻质建材板等包装和建筑装饰复合材料[19]。例如如以硅酸盐水泥为基体材料,玉米秆、麦秆等农业废弃物(经表面处理剂处理后)作为增强材料,再加入粉煤灰等填充料后可制成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板,产品成本低,保温、隔音性能好[20];以石膏为基体材料,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增强材料,可生产出植物纤维增强石膏板,产品具有吸音、隔热、透气等特性,是一种较好的装饰材料[21];再有,以秸秆、稻壳、甘蔗渣等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粉碎、加入适量无毒成型剂、粘合剂、耐水剂和填充料等助剂经搅拌捏台后成型,能制成可降解快餐具,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22];以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原料还可制成可降解性纤维素薄膜,替代不可降解性塑料薄膜[23];对于畜禽粪便等农业废物可以利用生物化学降解进行堆肥,腐熟后可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24]。农村固体废物危害较小,如果处理得当,不但会减轻农村面临的固体废物污染的压力,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生态发展,所以循环经济理念在农村固体废物中的应用现的尤为的重要。
2.3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固体废物种类较多,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控制、处理和利用所有的废物。我国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亟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2.3.1资源回收率低。在固废的循环利用中,不少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资源的回收多为低级的材料回收,如废纸、废玻璃、废钢铁等[25]。
2.3.2 经济上受到制约。虽然实施循环经济在理论上会带来长远的和宏观上的经济效益增长,但在近期必然要求环境保护方面增大投入。以垃圾处理为例,非循环的填埋处理成本大大低于分类处理和购入焚烧设备进行处理的成本[26]。成本的增大,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是可以承受的,但对于欠发达地区却是难以承受的。我国最需要实施循环经济的地区,恰恰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环保成本高、环保水平很低的地区,所以,国家在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时,应在财政上适度倾斜。
2.3.3 技术工相对落后。对于一些行业,产品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如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葡萄果梗、葡萄子和皮渣等固废的回收产品大多数由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企业生产,由于回收工艺技术的制约,导致了回收再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葡萄酒酿造中产生的固废利用率不高[27]。
2.3.4 分布分散,不便于管理。由于农村较为分散从而又导致了很多地区难于实现机械化生产,也不便于集约化生产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重新规划好农业生产区域,使得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这样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和压力[28]。
3、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建议
3.1加强政府的资金扶持和思维引导。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必要条件[29]。政府要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时,都要考虑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上提供经济上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的同时,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一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2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解决环境污染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废物进入环境之前,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因此,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把综合利用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3.3在农村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加强法治工作。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完善、指导现有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立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的治理。总体上看,农村固体废物比城市固废在无害化和资源化方面更适宜实施循环经济,中国农业有长期和成功的循环经济传统,需要保持和发扬,要加强政策和法律的鼓励和扶持,通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结语
固体废物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循环经济价值,但是现有的再生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废旧物资的产量还在迅速增加,因此在农村地区更深层次的引进循环经济理念,还需要大量的借鉴和比较,以及多方的努力和支持。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只是农村环境保护极为微小的一个部分,在以后的农村发展道路上更应鼓励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推进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默,谭译. 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循环经济的实施[J].城市地理, 2014, 23(18): 233-238.
[2]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45(01):67-74.
[3]周珂,武亦文. 循环经济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的实施[J].环境保护, 2007, 25(20): 14-16.
[4],王文杰.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J].天津农业科学,2009,(03):123-129.
[5]何品晶,章,吕凡,等. 我国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基础条件与适宜模式[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87(2): 116-120.
[6]潘立力.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5, 56(7): 154, 156.
[7]李玲.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管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J].广东化工,2010,45(5):67-74.
[8]尹高飞,巴士迪,翟梦瑜,等. 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 2015, 35(5): 70-72.
[9]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 2010, 34(11): 19-22.
[10]马忠玉,蒋洪强. 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生态环境, 2006, 67(2): 214-221.
[11]张天柱.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13(6): 173-178.
[12]张金利,姚伟龙.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北京市建筑固体废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15(4): 93-98.
[13]孙跃跃,汪云甲.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34(4):45-51.
[14]刘惠芳,涂Z,黄钰.论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5):134-138
[15]李宝珍,王一鸣,郭佩玉,孙金世,钱明亮,王肇明.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5(4):234-239.
[16]高福平.循环农业中农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58(2):254-259.
[17]鄢小蓝,庞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6(6):213-218
[18]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01):23-27.
[19]施晨璐,孙永明,孟凡乔,刘东升,孙振钧.能源农场―中国可持续农业新模式[J].可再生能源,2006,(01):21-28.
[20]吴树栋.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J].人造板通讯,2005,(08):53-58.
[21]徐国伟,常二华,蔡建.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耕作与栽培,2005,(01):145-149.
[22]金升藻,荣俊,李助南.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湖北农区节粮型畜牧业[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04):176-180.
[23]张雪松,朱建良.秸杆的利用与深加工[J].化工时刊,2004,67(5):56-60.
[24]徐玉宏.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4(3):126-131.
[25]李培庆,魏刚才,常新耀.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45(2):87-90.
[26]艾平,张衍林,李善军,晏水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56(1):345-350.
[27]王英姿,黄毅斌,翁伯琦,王义祥.中国农业CDM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4):67-70.
[28]卢怡,张无敌,宋洪川,李建昌.农业固体废弃物发酵产氢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45(9):456-461.
[29]余伯良.秸秆饲料生产技术简介[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45(7):190-195..
篇3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逆向物流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农业废弃物包括植物类废弃物(农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动物类废弃物(牧、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加工类废弃物(农林牧渔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和农村城镇生活垃圾等四大类。通常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实施对现阶段“三农”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特点
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除具有一般的逆向物流的特点外,还有其典型的特点。
1.数量大。统计年鉴中对农业废弃物还没有统计数据。但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大约有40多亿t。根据作物和养殖规模估算,我国每年产生畜禽粪便26.0亿吨,农作物秸秆7.0亿吨,蔬菜废弃物1.0亿吨,乡镇生活垃圾和人粪便2.5亿吨,肉类加工厂和农作物加工场废弃物1.5亿吨,林业废弃物(不包括薪炭林)0.5亿吨,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吨。
2.分散性。我国地域辽阔,与城市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集中性不同,农村生产和生活是分散进行的,村落相互之间的距离近的几百米,远的几公里;家庭是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和生活单位,,因其分布地域广泛, 从而导致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分布面广、逆向物流服务对象的数量庞大,逆向物流规模普遍较小。
3.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这就决定了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表现为在农产品成熟时,出现短时、较大的农业废弃物,而季节过后,农业废弃物迅速减小;畜禽生长出栏也都有一定的周期;这些导致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呈现较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
4.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农副产品品种多样,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地区,同种农副产品,其质量等级也不一样。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着地区间人文经济等各不相同。这些不同,导致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巨大差异性和多样性。
二、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不清。我国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危害仅仅是根据作物和养殖规模进行的粗略估算,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的数量、分布、利用状况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出入很大,难辩真伪;各种利用途径比例及具体应用情况也不清楚。更谈不上根据各地农业废弃物的数量、特点,以及不同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等确定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模式。数据不准,必将带来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盲目性,从国家层面上难以制订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规划。
2.利用意识不强。数以亿计的农业废弃物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和潜在资源库。以1999年畜禽粪便产生量为例,所产生的19亿t畜禽粪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畜禽粪便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t,远远超过我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农业废弃物又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资源库。如果用当前农林废弃物产量的50%作为电站燃料,可发电4000亿kW・h,占目前我国总耗电量的30%左右。2020年的生物质资源量至少可达到15亿t标准煤,如果将其中的50%用于生产液体燃料,即可为我国石油市场提供2亿t液体燃料。目前,人们对农业废弃物的双重性认识不清;多数学者关注的是农村正向物流、工业废弃物的逆向物流或者农业废弃物的开发利用技术,而很少有人关注农业废弃物的逆向物流;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对发展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忽视,从而对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投入和建设不足,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
3.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显得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道路、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商品储存保管水平上。我国以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公路网总规模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仍相当落后,公路密度只有美国的约五分之一英国的八分之一、日本的十五分之一。目前仍有184个乡镇、5万多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在我国农村由机动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其余80%则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我国农村的汽车、农用运输车的拥有量平均每20户才有一辆,而当前世界平均车辆保有量每10人一辆车。这些都给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带来了不便。
4.农业技术与装备落后。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资金不足;而在国外,农业生产环节投入比例只占30%,产后投入比例高达70%。我国优良的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创新的技术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和适应性能好和推广价值高的技术更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又不到位,比如在我国规模化养猪设备引进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消化国外的整套技术,而仅是盲目的引进养猪设备,而忽视粪污处理技术设备的配套。不清楚农业废弃物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导致我国农业废弃物转化产品品种单一、质量差、利用率低、商品价值低,不能形成产业化,也就不能有效地转化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搬运方面,机械化水平低,等设备数量有限,大多数靠人工操作,这无疑增加了发展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成本。
5.缺乏政策法规。目前国家没有完整的农业废弃物利用专门法律或法规,近几年各行业部门临时制订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标准或技术准则,标准化程度较低,随意性强。具有执法权的环保部门只按制订的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去监督管理,只有“罚”没有“奖”。基本上采取末端治理思路去“堵绝”污染。管理养殖业的农业部门,主要是抓“肉、蛋、奶”的生产,不重视农业废弃物这类“副产品”,更谈不上相应的鼓励治理政策。多头管理也造成部门间的有关政策法规的矛盾和冲突。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体制,可操作性差,而且针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农业废弃物没有对应的废弃物管理办法,更谈不上系统的监测、监管、预测和预警体系。缺乏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政策的导向或地区政策变动导致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缺乏理性的规划,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会给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谋求农村逆向物流新发展的对策
1.构建顺畅的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逆向物流网络支持。良好的逆向物流网络需要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回收点、回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农业废弃物的利益应该具有规模性,企业应该组成战略联盟形式。逆向物流运作流程应具有以下流程:分散产生-集中回收-分类配送-专业处理-分类配送-进入企业联盟。经过高级专业化处理后的农业废弃物,此时将其分类配送到需要的工业园区,企业联盟再利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村逆向物流网络如图所示。
2.营造良好的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政策环境。从发达国家发展逆向物流的经验来看,发展逆向物流需要法律、规章做保障。目前新农村建设刚刚步入轨道,新农村逆向物流的发展难度很大,更需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建议尽快出台一系列有关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法律法规,为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制定一系列涉及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激励机制,为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从事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业务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从事农业废弃物处理、再利用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研发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因此,应由政府出面,各方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新农村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方面的相关规则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土地、资金和技术扶持等),同时应加强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和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强化对耕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监控,约束资源利用的短期行为。
3.企业联动,促进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由于农业废弃物具有分散性、差异性、季节性等特点,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必须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应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格局,促使其走上规模化生产发展的道路,为农村逆向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重要的组织条件,为企业进入农村发展逆向物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企业是回收逆向物流的主要来源方,参与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业务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重视回收逆向物流发展,加大回收逆向物流投入,加快回收逆向物流人才储备,成为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主力军。开展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实现:(1)由产生农业废弃物的农户联合回收。(2)由需要农业废弃物的企业回收。(3)由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回收。值得提出的是,随着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应该注重鼓励发展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废弃物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4.发展农产品物流技术,源头控制农业废弃物。农村物流中,农产品是重要物流客体,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广大农村还缺乏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有四分之一强的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另据统计,我国每年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路途中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源头控制要采用绿色设计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逆向物流的发生,有利于逆向物流的实施。,开展绿色正向物流,加强正、逆物流协调配合。加强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源头控制是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重要一环。源头控制得好,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品就少,就能大大减少回收逆向物流业务。
5.培养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专业人才,增强全社会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意识。首先,必须向企业和农民宣传现代物流知识,提高企业和农民对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意识的认识水平。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将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知识,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现代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在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适应时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省略
[2]谢水清: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9)
[3]孙振钧 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 (8)
篇4
1.1猪+沼+果(菜、稻)+灯模式
该模式以户为基本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养殖和林果、粮食、蔬菜种植业结合起来,每户建一座沼气池,养殖2~10头猪。猪粪尿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能源,用于日常生活照明、煮饭;沼渣、沼液用作农作物底肥、追肥;在果园、菜园或稻田悬挂诱虫灯诱杀害虫。据统计,使用此模式,每户1a可节约能源开支1000元左右,节约农药肥料开支300元,产出的产品品质好、价格高,667m2增加收入300~1000元。模式集养猪、沼气生产、农作物种植、产肥为一体,农业资源在系统内循环利用,实现了农村养猪污染物零排放,解决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和农民生活能源燃料问题,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明显,实现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1.2蔬菜地综合利用模式
以淮山(套种瓜、豆)+灯+青蛙模式为例。该模式采用套种套养方式,种养结合,在不影响主栽作物基础上,利用主栽作物生长空余地面与空间,套种一茬或多茬作物,套养一批或多批动物,净增一次或多次收入,是传统耕作与现代科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叠加农业、叠加产出模式,可解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模式内生物彼此协作,相辅相成,农业资源在小系统内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模式操作:春季种植瓜类、豆类蔬菜,收获中后期,套种主栽作物淮山。利用淮山畦沟贮水放养青蛙,每667m2放养青蛙1万~2万只。田间悬挂诱虫灯诱杀昆虫,青蛙在作物间吃昆虫,配合适量饲料补给,3个月左右长成商品蛙。此模式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和收入的前提下,667m2套种一季瓜类、豆类作物,可增加产量700~800kg;套养青蛙1万只,可收获300~400kg。
1.3桑园综合利用模式
以桑园+套养鸡+冬季套种蔬菜模式为例。根据桑园的生产特点,合理安排放养鸡的时间,使放养的鸡不影响桑园生产。桑园放养鸡时间以4~10月为宜,小鸡孵化后在鸡房饲养至半个月大后放入桑园放养,桑园用1m高的尼龙网圈起,桑园杂草和害虫作为鸡的主要饲料。每667m2桑园每批放养鸡100只左右,每只获利20元以上,667m2增收2000多元。需要注意,桑树剪枝后至抽条前不宜饲养鸡,以免鸡啄食桑芽影响桑园产量。桑园冬季套种蔬菜品种以低秆类蔬菜为主,如白菜、芥菜、菜花、萝卜、葱蒜类、莴苣、马铃薯、豌豆等,一般在10月下旬秋蚕结束后翻耕土地,施足底肥,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或复合肥50kg。在桑园行间套种,追肥2~3次,注意浇水。翌年1月中旬可以收获,每667m2桑园套种蔬菜可增收1500~2000元。对蔬菜采收后剩余的菜头、枝梗、黄叶等废弃物进行压青,用作绿肥。桑园养鸡,一是可以将鸡粪作桑苗和蔬菜的肥料,二是杂草和害虫可作为鸡饲料,这样既节省了锄草劳力,减轻了病虫杂草为害,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据统计,一般每年每667m2可节省农药、肥料成本约150元,桑园内因套种套养每年每667m2增收3000~4000元。
1.4果园综合利用模式
以果园+牧草+鹅模式为例。利用果树间隙种植牧草饲养食草动物鹅,鹅为果园除草,且鹅粪含丰富的氮、磷、钾肥,可为果园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1只鹅年排鲜粪150~200kg。一般每667m2果园养鹅100只左右,每只鹅获效益15元左右,667m2增收1500多元,既保证了水果的生产,又有额外收入。也可采取果园+鹅+鱼综合生产模式,即利用水面养鹅,并在果园树下草地放牧,以鹅粪喂鱼,各取所需。通过种养有机结合,形成农业系统内物质的良性循环利用。
1.5水田作物套养模式
水田作物套养采用水稻+青蛙、莲藕+青蛙、茭白+泥鳅、水稻+鸭、水稻+鱼等模式。利用水生作物田间空隙地养蛙、鱼、泥鳅、鸭等,使水田作物和套养动物形成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生态循环系统,并用诱虫灯诱虫作为套养动物饲料,减少虫害。水田作物是套养动物的天然栖息遮荫场所,且水生物丰富,适宜套养动物生长,而套养动物则起到松土、肥田、除草、除虫作用。以水稻+青蛙为例,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四周设1m高防逃网,挖“田”、“日”字形沟,沟宽1~1.5m、深0.5~1m。水稻选抗倒伏、抗病力强的良种,秧苗栽插5~7d后、气温稳定在20℃时放养蛙苗。田面水层保持5~10cm,防青蛙逃逸。防敌害,一般667m2放蛙苗2万只,可收获青蛙750kg左右。2.6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农作物秸秆(或林木加工剩余物)+食用菌+优质稻循环农业模式为例。该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桑枝条、中药渣和木材加工产生的木糠及边角料等废弃物,经加工后作为培养料生产食用菌,菌渣经特殊发酵后用作农作物肥料。模式应用效果:①生态效益好,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②经济效益好,产值高;③社会效益显著。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2讨论与结论
2.1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势在必行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农业在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应用循环农业模式十分重要。农业生产中应用循环农业模式能实现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生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选择模式应当从实际出发,可以选择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并用。
2.2社会服务体系必须完善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效应;能源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方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同时生产等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未来必然会面临能源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愈演愈烈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理念进行生产活动,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兴能源,通过节能减排来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恶性影响。具体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积极运用新兴能源,从而避免能源枯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
1.2低碳经济的意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变为机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了人类对地球能源的消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如石油、煤炭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用多少就少多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词汇出现的逐渐频繁[2],温室气体带来的是天气恶劣变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淡水资源大量消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人类避免会走向灭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对国内资源的不断索取,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在新时期下,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经济,才能改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3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指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低碳经济中,离不开那些清洁能源和新兴可再生资源,这方面资源多,那么低碳经济发展就比较快速且稳定,这方面资源少,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同时,资源禀赋还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碳汇能力,像一些森林、绿化面积十分大的国家,就能够自己处理、过滤、消除大量温室气体[3]。
(二)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能源技术的优化,降低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或通过技术来降低消耗量,再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如目前较为主流的风力、太阳能等。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全人类走向低碳时代。
(三)低碳产业。过去我国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而这种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低碳产业和我国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能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
(四)低碳管理。低碳管理具体指的是国家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管理工作,如为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等。只有通过低碳管理,才能保证低碳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全民养成低碳意识[4]。
2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构建,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沿着国家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1做好宣传工作,培养全民低碳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还是不够理解,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低碳经济和自己无关,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需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工作,使低碳经济深入人心,从而养成全面低碳经济意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思想环境。做好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的了解,还需要让企业及个人找到自身的定位,明确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于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体如下:企业方面,一些高耗、高排企业要加速生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经营模式的转变。把环保、低碳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定好相应规章制度来约束下属部门、员工的行为。个人方面,要学习低碳经济理念,把低碳经济贯彻到自身生活中,如绿色出门等。还需要养成节俭意识,不浪费水、电等资源,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美德并在生活中积极落实。
2.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目前,煤炭、石油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很难快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研发新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从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现代化能源建设,如核电、水电等。(2)政府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投资我国各类新型能源研发建设,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3)推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推动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4)做好传统化石能源开采规划,有节制、有条理的开采化石能源。
2.3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速技术创新可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能源利用效率低会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造成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企业要强加对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有着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6]。
(二)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强扶持力度。如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要从提高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排放这两个方面出发。
(三)提高循环利用技术,如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余热或工业废气、废水,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就可以避免排放到自然界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率。
2.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对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在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过于依赖。而农药、化肥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污染,甚至导致土地退化,长久下来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的推广,如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技术等。
(二)加强农业生产中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水资源方面,可以采用现代自动化、数字化的灌溉技术,大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减少不正当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如燃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要改善这一现象,除了颁布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推广各类新型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7]。
(四)做好农业生产机械的升级,提高单位生产机械的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单位农田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和时间,降低机械对各类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总结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要旋律,我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优化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意义,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想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意识、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加快创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参考文献:
[1]杨颖.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6):52-56.
[2]金涌,周禹成,胡山鹰等.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63(1):3-8.
[3]朱思斯.中国特色“低碳经济”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2):100-106.
[4]王韶华,于维洋,张伟等.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5,(1):119-124.
[5]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28(4):1-8.
[6]张沈青.低碳经济下物流运行模式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6,(7):92-96.
篇6
[关键词] 吉林市 农作物 秸秆禁烧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74-01
我市农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54.8%,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人均耕地多,我市的地质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而且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而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成为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1 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现状
在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下,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通常都是一烧了之,不需要进行运输,残余的草木灰也可以作为肥料,处理简单,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一旦控制不好,就可能引发火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焚烧秸秆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单纯的禁烧面临着的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处理,提升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是相关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吉林市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方面,通过规范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机制以及综合利用机制,逐步实现了从“不敢烧”到“不能烧”再到“不想烧”的转变,通过宣传教育、张贴标语、强化管理等方式,使得焚烧秸秆的现象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结合良好的组织、服务措施,结合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实现了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使得其从传统的燃料和牲畜饲料逐渐向着饲料、肥料、基料以及工业原料等方面拓展。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市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目前达到42%左右,大部分用于粉碎还田,作为作物生长的基料和肥料,少部分作为饲料以及其他原料,在实现对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的同时,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1]。
2 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有效对策
2.1 强调政策推动
应该认识到政策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中的移动作用,坚持疏堵并举的措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①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得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认识到焚烧秸秆是一种违法行为,认识到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在农村形成秸秆禁烧的浓厚氛围,从而使得农民能够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减少焚烧秸秆的现象。②应该加大秸秆禁烧的扶持力度,认识到会产生秸秆的农作物不仅仅包括了稻、麦、玉米、芝麻等,还包括了一些蔬菜作物,如茭白、芦笋等,进一步扩大政策的扶持范围,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以免挫伤部分农户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的积极性。③应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网络,省、市、县、乡、村层层把关,确保政策和机制的有效落实。
2.2 紧抓秸秆还田
从吉林市农业的发展特点来看,秸秆还田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处理方式,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①应该进一步加大相关农业机械的配置,如复式还田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尽快秸秆还田机具的选型和配置,对一些需求量大、农田多的地区,更是应该重点扶持。②应该确保政策取向朝着秸秆还田的方向倾斜,现阶段,我市农作物秸秆有30%左右都是采用还田处理的方式,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秸秆禁烧的效果。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全面补贴,则应该优先保证秸秆还田增加成本的补贴,以减少农户在秸秆还田后进行杂草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成本投入,使得农户愿意主动配合秸秆禁烧和还田利用工作。③做好秸秆还田后农田的全面检测,针对其所产生的一些次生危害进行可靠防治,制定农机作业的操作规范,将秸秆连续还田给土地带来的累积负载降到最低,保证较好的还田效果。
2.3 推动综合利用
①应该完善农作物秸秆储运体系的建设,在作物收获阶季节,秸秆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霉变,如果采用个体化单独作业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较高,实现的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联合农业合作社或者生产企业,整合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和仓储资源,引导其在农忙季节成立一些临时性的秸秆储运合作组织,对秸秆进行集中收集和运输、储存工作,提高效率。②应该加大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包括基料化、肥料化以及饲料化等,虽然规模较小,利润也不高,却是解决农村地区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基料化和饲料化是依托于市场需求,因此相对稳定,而肥料化需要政府部门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结合先进的技术优势,立足吉林地区的实际情况,研发具备较强适用性的农业废弃物处理制肥机,实现对于秸秆的高效无害化处理。③应该积极探索秸秆的工业化利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将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实现资源的工业化利用,对于利用方式进行拓展。就目前而言,秸秆的工业化利用主要包括了燃料棒加工、板材制作、生物发电等,虽然多数处于试验阶段,但是方向正确,如果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对于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就可以得到推广和普及[2]。
3 结语
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在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如何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需要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我省在农作物秸秆的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起来,加强研究和实践,实现对于秸秆的合理利用,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现代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61
自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社会各界对“互联网+传统行业”展开了热议。随后,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并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促进现代农业等11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可以预见,“互联网+农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契机。
1“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渗透、融合,同时带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重组,形成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笔者认为,从农业产业参与方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重塑主要体现在农业从业者、市场和政府三个方面。
11“互联网+农业从业者”
互联网所具有的便捷化、公开化和公众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机会,这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农民进入农业领域,并呈现引领农业发展方向的趋势。为此,“农业从业者”既包括传统农民、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经营组织,也包括积极投身农业行业的工商业和高科技企业等非传统农民。
“互联网+”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先进工具。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既懂生产技术,又要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在农业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往往导致产销脱节、农产品滞销,影响农民收益。在这方面,“互联网+”将带来变化。一是推动提高农民素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生产工具。农民需要掌握这一技能,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目前,越来越多涌现的新农人恰恰体现了这一发展方向。新农人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借助互联网及时掌握和分析信息,从而改变了农民信息能力薄弱的状况,促进了生产与销售的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收益。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将逐渐普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将更加科学,土地、水、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将更加合理,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同时,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也将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是推动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延伸产业链的突破口。国际经验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网络和技术支撑,结合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传统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可以实现向农业生产上下游的延伸,实现生产纵向一体化。在这方面,大北农集团做出了有益尝试。目前,大北农已经推出了猪联网20版,了智农通APP,并提出将以智农网及智农通为核心,以智农云服务、智农商城网、农信网为内容,发展覆盖线上线下的农业互联网与金融生态圈。这将使大北农的业务范围从饲料、种子、农资采购拓展至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金融服务,实现面向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链条综合服务。
“互联网+”为工商业和高科技企业涉足农业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农业日益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一些电商、地产商、物流和IT企业纷纷跨界经营农业。主要做法有:一是以电商为代表,网络下沉,紧盯农村的消费需求。如阿里已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未来三至五年将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二是资本投入,培育高端农产品品牌。涉农工商企业大多资本比较雄厚,技术实力比较强。这些企业以资本投入为基础,配合品牌塑造,使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如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团公司以蓝莓、猕猴桃、提子、车厘子和柑橘等高端水果投资为主。该公司在智利和澳洲还建立了海外种植基地。目前,“佳沃”蓝莓每公斤售价250多元,比普通国产蓝莓高近一倍。
12“互联网+市场”
“互联网+”意味着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用互联网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产品营销,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整合平台,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民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生产和销售信息不对称,导致“卖难”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我国现有涉农网站约4万家,但真正能够提供契合农民需要的信息网站却不多。“互联网+”崇尚的是“万物互联”。在这一基本诉求的推动下,借助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工具,整合现有资源,搭建覆盖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与平台,将使得农民与农民,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信息越来越对称,农民可以有效把握市场供求信息,从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杜绝“蒜你狠”和“姜你军”等现象,保障农民稳步增收。
二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产品销售成本。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产品售价与收购价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农民享受不到产品增值的收益,消费者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利益被中间经销商分割。“去中介化”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农产品营销领域互联网程度将明显提高,电商进入生鲜产品销售将使农产品市场销售形态得到根本性改变,改变传统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分工,不断消减中间环节,使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而近来新兴的P2P模式若应用于农业领域,将颠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使农民与消费者能够面对面直接交易。
三是用户至上,订单农业的新模式。“互联网+”强调用户体验,注重用户的参与度,围绕用户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基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时代可以发现和定位消费者的需求,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和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这就是最近兴起的农业“众筹”。农业“众筹”是订单农业的新发展,也是“田地到餐桌”的新尝试。在这种模式中,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互联网+金融+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消费者可以共同承包一块地、一块鱼塘、一个果园等,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实时了解定制产品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并享受实地收获产品的乐趣。
四是改变营销思路,打造农产品品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传播源,微信、微博等平台形成的社交圈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新的渠道。而农业生产本身与当地的自然和历史密不可分,这为整合利用当地的文化历史、资源背景等特色和优势对产品进行“包装”,增加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产品背后的故事使消费者形成品牌归属感和忠诚度成为可能。褚橙、柳桃和三只松鼠等农业品牌就是借助于互联网对产品重新进行定位、包装、宣传,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功引导了消费者消费,扩大了利润空间。
13“互联网+政府”
目前,电子政务已经在辅助政府业务办理和信息与公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服务政府决策和管理方面尚存在欠缺。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将在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方面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一是促进数据的跨部门、跨地区融合。通过建立以管理对象为标识,关联多业务状态,“互联网+”将促进农业、工商、税务、贸易等多各部门掌握的数据和资源更加公开透明,并实现共享与整合利用,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通过中央和地方农业部门,以及地方农业部门之间的数据融合,为政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并监督政策执行等提供支撑。
二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互联网+”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普通农民的距离,促使政府更加“接地气”,提供更加贴近农民需求的服务。包括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使网上政务办理更加方便、快捷;开发App等移动应用程序,整合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网络等现有资源,建立农民身边的农业生产信息和专家信息系统,随时随地提供农业气象、测土配方施肥、灾情预报、疑难技术咨询服务等。
三是推进政府监管现代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统计与合理平衡使用、灾害监测预警、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保障食品安全、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技术支持。
2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规划。为避免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亟须制定“互联网+农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促进“互联网+农业”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规划需明确“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以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推进格局。
第二,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未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互联网。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很多还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离大规模应用的要求还比较远。因此,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大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和移动终端在农村的普及率。
第三,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从业者,探索发展农业的新业态。鼓励互联网企业、电商、高科技企业等以投资、收购、合作等方式参与“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利用O2O、P2P、C2B等模式,培养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第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互联网水平。利用远程教育等农村信息化手段,开发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终端培训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微信、QQ等接入平台设计适用课程等,加强农民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新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生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 打造我国现代农业升级版[EB/OL].(2015-05-21)http://aiicaascn/bsdt/kyjz/33002htm
[2]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3]梁伟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4):12-24
[4]张义博农业现代化视野的产业融合互动及其路径找寻[J].改革,2015(2):98-107
[5]李斌“互联网+”开启农产品营销的新时代[EB/OL].(2015-05-29)http://newswugucomcn/article/20150529/55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