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范文

时间:2024-04-01 11: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改革政策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融资政策;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2—0108—02

[作者简介]余洵(1978—),女,湖北咸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对我们优化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的发展,正面临着融资政策渠道扩宽、融资政策方式多样化、融资政策实施多样等各种方式。所以,现在我们针对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改革进行探究,以三个方面为出发点从而进行总结。

一、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与财务政策的演变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颁布了不同的职业教育融资政策。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出台政策的总体看来,可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类型。

(2)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3)跨越式发展。

(4)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不同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都是根据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政策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所以,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情况下都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所谓“财务政策”(FinancialPolicy),主要是指为达到既定的财政、经济、社会等目标,来调节财务行为、高速财务关系而制定的有关政策的总称。然而,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与财务政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财务政策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相关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目前,格局实际情况了解到,我国职业融资政策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也呈现出它自身风华正茂的一面。我们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创新性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融资政策也需要一部分的改进。在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的不管转化和演变的过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办学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职业院校都是以国家为主要承办为主,其他民办职业学校为辅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与此同时,政府对职业学校的管理权力进行下放,主要为市场自主办学和管理,政府只是在宏观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控制。现在职业学校的管理呈现出多元化,在根本上是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学费、国家教育拨款、地方政府助学、各个企业的资助、学校自身的收入等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探究,以适应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融资与财务政策之间的联系

财务政策涉及到我国相关活动的各个部分。从理财的,主角度上看,主要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管理,因此相应的财务政策就有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由于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呈现出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决定职业融资的范围和渠道也是多样化。我国职业教育融资与财务政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现在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融资的各种途径,都是与财务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主要包括:

(1)财政经费。所谓的财政经费拨款,是指国家、所在省、所在市的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统一规定,在预算的范围内安排给职业学校的财款。现在,我们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职业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说所占的比重比其他的经费来源都要高出很多。例如: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由于现在各职业院校自筹经费能力的不断得到提升,高等教育总经费中财政预算内经费所占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由于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结构中财政经费拨款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2)学生学费。所谓学生学费,也是职业教育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言而喻,我们都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上学需要交纳学费,这也是职业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统一的学费、学杂费、宿舍费、书本费、取暖费、食堂费等各方面,不同的省市和不同的区域存在不同的差别,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省市的情况和学校本身的情况来制定。

(3)银行贷款。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办学也经产采用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现在我们国家鼓励运用金融手段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都在进行学校扩建,所以他们很多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完成学校的经费需求,在这一方面,银行贷款也是职业学校融资的主要来源。

(4)其他的融资方式,这主要是指在我们的职业学校仍然存在一部分其他的融资方式,例如社会企业的资助、学校食堂的收入等各个方面,这几个渠道的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明显,主要是这样的融资方式不具有稳定性,但是也是职业学校融资的一部分。现在,我国职业学校融资也存在一部分问题。在我国的发展规划中,要求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国务院“财政性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但是更具实际情况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不断达到既定的目标,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主办单位绝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其经费来源主要也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从真实记录的情况来看,国家为职业教育进行融资的方式不断地变化,已经不是职业学校主要融资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学生学费作为职业学校融资的第二大来源,不能在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因为现在职业学校的学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达到不能在增长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要保证职业学校学费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是我们职业学校融资困难的一个阻碍。最后,比较重要的一点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经费来源非常有限。比如,不可能企业一直在给我们进行经费支持,也不是所有的老师的科研项目一直能够获得国家的资助,所以,这部分的经费支持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单纯的依靠小部分经费维持整个职业学校的开支和花销。

三、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政策与财务政策之间改革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融资政策与财务政策之间的改革力度也非常大。根据我们国家的政策规定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职业学校的经费来源非常有限,由此可能限制了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对职业教育融资政策进行改革和探究,找出更多的途径来帮助我们职业学校经费的获取。主要包括两个比较大的方面:

(1)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这主要是指在我们国家职业教育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我们不能很好地保证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过程,问题可能出现在经费来源的过程中,也可能经费使用的过程中,难免有一部分认为了个人私利而走法律的“球”,从而使我们的职业融资不能很好地利用。所以,关于职业学校融资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的条例和规定,以保证我们的职业学校经费得以致用,充分发挥它自身的重要性,帮助我们国家的职业学校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技术型与创新型为一体的人才。

(2)发展民办职业院校。现在,我们国家职业学校面临的融资问题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外,还要把我国的职业学校推向于民办化与市场化。现在,民办职业学校能为我国的职业学校减轻财政压力,分担我国职业学校的负担和忧愁,最关键的是能帮助我国职业学校走出融资问题的困境。因为现阶段,很多民办职业学校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学校的设施和设备也比较先进,具有科学的职业学校管理制度,职业学校老师也比较具有才能和技能,职业学校的整体和布局都能满足国家对职业学校的要求与标准等等,民办职业学校具备的这一系列的因素都能帮助我国职业学校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同时,也能帮助职业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与方法。所以,发展民办职业学校是我们现在职业学校改进融资问题的一个关键方法。

(3)政府积极引导。在职业学校融资这一问题上,政府需要积极引导,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政府自身的职能就是对社会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进行宏观的调控,以实现国家和社会秩序各方面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职业学校融资的问题上,我们国家的政府应该进行它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职业学校吸引更多的经费和资金,推动我国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帮助我国职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空间,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我国职业学校的融资政策存在一部分问题,我们应该找出问题的所在,以时代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前进的道路。职业学校融资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政府主持大局,引进民办职业学校,配合相关的融资政策,制定出有效的法律法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引进新的经费来源,同时,对职业融资政策进行相关的改革,不断完善职业融资政策的相关规定,实现职业学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茜.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融资模式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范树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走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3〕陶志勇.职业教育融资政策的探索与实现途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8):173.

〔4〕王维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融资政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19:102-103+109.

〔5〕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

〔6〕李洪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

篇2

>> 改革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与动力分析 韩国职业教育特色分析与启示 试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支持 韩国呼叫中心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启示 分析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让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保障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现状分析及建议 关于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考 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从中德职业教育现状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俄罗斯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职业教育特色的培育与保障措施研究 韩国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改革研究 影响廊坊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创新与改革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韩国院校就业统计数据[EB/OL].[2016-05-13]..

[11]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教师研修机关现状[EB/OL].[2009-12-21].http://mest.go.kr.

[12]汤璇芷.当代韩国职业教育体系、特色与启示[J].中国民族教育,2014(9):11-13.

[13]昆仑.职业教育在韩国[J].中国培训,2014(3):44-45.

[14]Statistics and Over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s, Students, Teachers and Clerical Staffs[EB/OL]. [2016-04-03].http://english.moe.go.kr/web/1722/site/contents/en/en_0219.jsp.

[15]张雷生,赵茜.产、学、研结合的韩国职教[J].上海教育,2012(26):43.

[16]华丹.韩国职业高中改革进行时[J].上海教育,2007(7):39.

Analysis on the Reform Mo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Assurance Factors The New Trends of Kor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Hongxiu, Li Shaobing, Hu Jingyue

Abstract The rapid growth of Ko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present, Kor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driv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challenge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new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qualifi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form of Kor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exhibits a series of new contents and has made fruitful efforts especially in four aspects:the specialty set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omes modernized;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ppears to be well-established; the practice in industry-academy collaboration model based on employ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links of high-qualified vocational teachers. Th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Kor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motivated by the great amount of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the support of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chool running subject as well.

篇3

关键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51-02

一、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概括为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教育管理结构相对混乱、教育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和职业院校与劳动培训部门缺乏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点:其一,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管理“两头堵”且呈刚性约束状态,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行政管理部门各行其是,双向控制办学方向与办学资源。教育和劳动管理部门都可以在各自权限内审批学校与专业,且实行标准不一。由于职业院校与培训部门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历多重认定、学校专业重复设置和教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其二,在招生计划管理上教育培训和劳动管理部门各行其令,招生政策与方式不一,职业院校之间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各级地方政府与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协同管理有名无实,“各立山头”、“分灶吃饭”现象严重。其三,由于各类职业院校隶属关系多样,行业、地方、社团与企业教学管理模式多样化,各级职业院校存在“一模多管、一管多模”的现象。各校在经费来源、建设项目、教学评估、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和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政策、制度和标准。其四,职业教育布局同构性问题突出,专业办学同质性现象严重,有限专业办学资源无法集中使用。结果是财政性职业教育投入多集中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公办院校,财政性培训经费投入多集中在其他职能部门或社团管理的公办院校或培训机构,导致职业教育投入配置不合理,投入产出效益比较低。其五,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都比较低。院校之间,由于各地办学主体多样化,很多院校之间无法相互统筹,缺乏具有本地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无法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因为职业教育经费实行行政化管理,且来源渠道单一。校企之间,由于国家还没有鼓励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政策,导致一方面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及企业发展“文章”作的多,但是实际效用是“雷声大,雨点稀”,出现了集而不团的现象,使得职教集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指出,尽管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要求突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存在上述的体制性管理障碍,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现有条件下学校无法解决管理体制摩擦产生的改革成本,导致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举步艰难,致使一些高等职业学院或中等职业学校出现向普通高校或普通高中靠拢的趋向。

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院校办学自。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是政府的职能。如何管理好职业院校,这是职业院校自主管理权的重要内容。所以,政府对职业院校的管理不应定位于监管,而是要定位于切实保证职业院校在诸如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拥有自。政府通过让学校自行管理、下放权限,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这样可以激发学校的自身潜能,根据学校本身的专业教育优势,跟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挂钩,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2.强化职教集团在办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实行简政放权,逐步缩小教育行政管理范围,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科学、系统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政府、企业、行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同时政府要整合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与行业协会资源,把职业资格认定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实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鼓励企业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和捐助应享受免税政策等。

3.发挥地方政府区域性职业教育环境优化功能。职业教育最根本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职业院校发展清除各种不利的政策、体制和制度,当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清道工”而非“设限者”。通过简政放权优化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政策导向、制度激励和约束作用,尽快建立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4.确立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地位。农业高校在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为各级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和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带动着农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各省、市、区、可以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利用并优化整合其现有的校内外有效的教育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县级以上农业领导管理干部的培训、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乡村干部培训、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培训。

三、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措施

1.通过政策导向机制,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选向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政策导向激励”。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将办学管理权和自下放给学校,进一步调动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对于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问题,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做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落实职业教育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启动企业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对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者提供长期贷款形式给予企业相应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参与学校产学研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挥职教集团功能,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具体方式可以有三方面:一是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通过目前普遍实施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学校通过邀请相关专业的人士组建办学委员会,通过企业的实际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认识来组建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促进校企长期合作。二是发挥行业组织的校企联姻中介作用。行业协会以及各种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及产业发展中具有承接与联系功能,可以起到信息沟通与利益嫁接的作用。三是在校企之间通过契约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签订委托合同,将政府、行业、企业及事业部门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以此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约束各自行为,保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因校而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基地功能。农业类高职院校在科技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占有较强的优势,凭借这些方面的优势,在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中可起引领、牵头作用,即可以整合自身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一是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农业领导干部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组织开展相关的具有较高信度、能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提供佐证的调查研究;三是举办高级专题研修班,主要针对县级以上农业领导管理干部以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进行培训。

4.搞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董事会制度,构建多元办学治理结构。通过多方吸纳社会办学资源建立董事会制度,通过利益机制监督职业学校办学行为,促使校长管理好职业学校。二是建立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事权落实到位,任务直接到人。三是建立专业法人制度。明确教师在职业教育事业中的责任权利,鼓励老师通过主动了解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来促进学校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5.根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搞好专业学制动态调整。质量加特色是高职教育与传统学科教育的根本区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能否符合专业人才市场需要,是专业建设与发展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把专业建设和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稳步推动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时,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充分调动全体专业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人员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其贯彻实施奠定了比较牢固的社会实践基础。在办学方式上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办学方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采取动态的可持续改进的弹性调整机制,将专业办学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需要的适应周期。

参考文献:

[1]王静,徐军,姜明明.高职院校开展农科教结合的有效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01):73-74.

[2]姜桂娟,孙绍年,张季中.人才培养与服务“三农”并举 创建“校农结合”五联动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3]何伟威,张季中,高秀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服务三农的方式与途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1).

[4]栾申洲,纪炳南,董娜,徐世玉.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服务牡丹江“三农”的途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5]王彦智.简论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篇4

法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法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拥有完善的教育体制,自古以来就诞生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法国教育的发展也是比较全面的,不仅有体制完善的初等教育,也具有水平较高的高等教育。更具有为全民所认可的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

继2010年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之后,法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纷纷提出终身学习理念,主张发展职业教育。所谓的终身学习理念是指把初始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这里的初始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校的全日制正规教育以及在学徒培训中心进行的非正规教育。继续教育以多种形式对初始教育进行补充。以期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而法国的职业教育指的是在初始教育或继续教育阶段,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来学习知识与技能,从而掌握某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法的职业教育分为初始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两类。也就是说法国的职业教育贯穿于初始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阶段,分正规与非正规两种类型。

在法国接受职业教育主要有三条途径,亦即:作为全日制在校生在相关学校[中学、大学、工程师院校及其它大学校)接受正规职业教育;作为学徒在培训中心接受非正规职业教育;作为求职人员或企业职员在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接受非正规职业教育。

法国职业教育还有其特有的文凭设定,即“五级职业文凭”。职业文凭由低向高分别为:职业能力证书(cAP)和职业学习证书(BEP),初中毕业后学习2年获得,为v级文凭;职业高中会考证书(BrdC Pro),初中毕业后学习3年获得,为Iv级文凭;大学技术文凭(DUT)和高级技术员证书(BTS),高中毕业后学习2年获得,为Ⅲ级文凭;职业学士文凭(Licence pro),高中毕业后学习3年获得,为II级文凭;职业硕士(Master pro)或工程师文凭(Titred'ing e nieur),高中毕业后学习5年获得,为I级文凭。

从以上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法国已经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再到职业文凭的划分,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法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历史

自17至18世纪,法国就出现了高等专科学校,最早开办的高等专科学校是军事院校。路易十五于1720创办炮兵学校,拿破仑就毕业于此。之后又相继开办军事工程学校、造船学校和骑兵学校。

在拿破仑的第一帝国时代,建立了“帝国大学”,法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拿破仑下台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直到19世纪末,高等教育的发展才得到复兴。

1881年,法国开始以国家的名义兴办职业学校,称之为国立初等职业学校(ENP)。1887年1月26日的法律又规定成立工商实科学校(EPCI),之后备类职业院校纷纷兴建。与高等专科学校相比,这类职业院校与我国的职业院校更加相似。

法国从1911年开始设立职业能力证书。1919年法国颁布了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之称的《阿斯蒂埃法案》,确立职业教育框架。规定了职业培训的强制性。

1971年法国颁布了技术教育指导法,为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1975年的阿比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普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关系。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法国1983-1985年了《为民主的初中而斗争》、《21世纪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提高青年人的职业水平和社会地位》、《高等教育法》、《对未来教育的建议》等政策性文件。至此职业教育的改革更加深入。

1998年法国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工作纲要》,进一步为改革法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与举措。

但是在法国一直以来职业教育的地位也不高,为了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在教育部的倡导下,法国在1999年举办了一次“职业教育新形象”的电视专题节目,掀起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运动。

进入21世纪以后,法国也一如既往地不断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在欧盟的整体框架下继续谋求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责任研究

从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在法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支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政府给予的政策法规保障。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几经波折的。纵观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一个当政的政府都能看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虽然从1881年开始就有了以国家名义兴办的职业学校,但是在当时职业院校并没有受到政府的多大重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数量才约2.5万人。当时大多数青年就业时都未经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直到1919年的《阿斯蒂埃法案》,法国的职业教育才迎来了国家立法支持的春天。这个法案对于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1966年出台《关于创建大学技术学院的法令》,设置大学技术文凭;1971年颁布了技术教育指导法,以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1985年颁布《关于创建职业高中和设置职业高中会考的法令》,设置职业高中会考文凭1999年颁布《关于职业学士的法令》,对职业学士方面内容作出相关规定;2002年出台《关于国家硕士文凭的法令》,明确提出职业硕士文凭。;2013年的《重建基础教育规划与导向法》,规定帮助求职者接受职业培训。2013年又出台了《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提出职业高等教育录取政策分别向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毕业生倾斜的政策。

这些法令法规有效的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政府方针的指向性。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决策机构,它所制定的方针正是全国全社会所关注的,也是企业与民众所依托的重要指向性依据。政府对哪个产业或哪个地区政策上的倾斜无不关系着众多人的利益。因此政府在方针制定上对职业教育给予重视与否也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法国职业教育发展之初,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并不是很大,也并未出台过很多关于鼓钪耙到逃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也是法国职业教育在早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政府才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方针。政府的方针也影响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接受。从而促使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行动的指向性。单单是立法保障与方针指引也并不能消除法国民众心中固有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长久以来一直存在这样的观念,那就是认为职业学校是用来接受那些不具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学生的场所。所以职业教育在法国的地位一度较低。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观念,法国政府在一面出台法规保护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权益的同时又通过实际行动不断向民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今日的职业教育与以往的不同,今日的职业教育是向着“职业教育极(poles d’enseignementprofessionnel”发展的教育。所谓的“极”指的是尖端,亦即是培养某一专业领域突出发展。形成特色专业或特色学校。

在实际行动方面法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如法国在1999年3月4日至4月4日间举办了一次“职业教育新形象”的电视专题节目。这次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职业教育以往的形象,为职业教育提升地位。这次活动就是在法国教育部的倡导下进行的。从而掀起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运动。

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组织展览、讲座,安排学生和家长同企业家会见等活动。法国就业指导信息中心也开设热线电话,为所有关心职教的人提供咨询。政府试图通过这些活动,使社会更加了解职业教育,吸引更多的青年走职业教育的途径。据1997年3月的调查显示,法国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失业率要低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目前法国的失业率也是困扰法国的一个重要难题,法国总统奥朗德就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改革来减少失业率。

篇5

关键词:中职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中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师如何通过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既能教给学生成长成才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的能“文”能“武”的复合型新型教师,这无疑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中职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政策保障给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自身的不断适应与追求,在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呈现出一种普遍强化的趋势,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引发了“严峻的教育挑战”。引发这一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组织、结构乃至实践都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部分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等重要内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也就专业课教师的能力提高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加大‘双师型’教师补充步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教师队伍数量补充和能力提高为重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内容非常具体。由此可见,中职学校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并正在逐步得到完善。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正在改变

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无形而有力。传统的观念仍然存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的传统认识正在逐渐转变,各行各业的技术性劳动者,不再受到社会的鄙薄。取而代之的是“技工荒”、“人才荒”的现实。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转变,职业教育又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又迫在眉睫。

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去陈旧、腐朽、僵化的教育思想,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审视职业教育问题,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和训练解题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它追求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能考上大学,但仅仅是“知识型”和“技能型”的人而已。而创新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培养的是“能力型”和“创新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任务要弱教学,强教育,先做人,后教书。职业教育育人的任务应该是规范行为、提高素质、培养能力、适应社会,以教做人为根本,教知识为基础,练技能为目的,训能力为目标。

职业教育要创品牌。职业教育品牌就是职业教育的精品、绝品,是先进教育观念的产物,是优秀的历史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现实,高度的科学素养和深厚的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

职业教育品牌强调品质和名牌的辩证统一,如果仅是文人笔下或商家蓄意包装炒作出来的,其寿命可想而知,科学精神是教育品牌的安身之道,人文精神是教育品牌的立命之本,二者的完美结合是职业教育品牌最宝贵的品质,教育名牌是最强有力的支撑。

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改造人的本能和开发人的潜能,是人力资源与质量的转换和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当然也是职业教育品牌的深刻内涵。

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应将自己变成活生生的开放个体,要多吸收外来信息,欢迎别人来听课,自己也应多听别人的课,把参加教研活动,与人交流作为提高自己教学素质的好机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年轻教师将面临更加激烈竞争,有进一步提高学历的需要,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看到今天的学习是明天发展的机会,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做全面育人的一流教师。

教师在开始进行教学时就要有做好教育事业的执著之心,要站得高,看得远,立志高远。要甘于寂寞吃苦,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无悔无怨,踏踏实实的努力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后才能达到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通过大量的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碰撞、总结、反思,最终成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发展之道路,并成为教育家。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自我反思、协作互助、专业引领”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能力,为更好的服务学生打好基础,为自己今后发展铺就道路,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楷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7月29日

[2]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黄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篇6

本期,我们邀请到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为我们介绍湖南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情况。

《教育与职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2013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王键:我们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继续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与湖南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服务和推动“四化两型”建设。

《教育与职业》: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王键:一是构建两个体系。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机制,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推动中高职衔接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与沟通,逐步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与湖南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二是深化两项改革。即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在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推动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出台深化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实践、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制度,推动并完善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校企合作机制。切实落实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把培养满足湖南现代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按照适应社会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总体要求,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是提升两个能力。努力增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产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二者相互关联,互相促进。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总体规划,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夯实基础,切实增强职业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推动两个转型。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型,这是2011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确定的战略目标,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切实增强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识,在稳定事业规模的同时,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通过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教育与职业》:围绕以上总体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哪几方面工作?

王键: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完成“十一五”暂缓通过项目的再次验收。二是组织2013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确保公平”的原则,积极稳妥组织好今年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申报遴选。三是切实加强“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过程监管。通过采集项目建设状态数据、中期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十二五”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已立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凡未按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的取消其立项资格。四是有效推进国家职业教育相关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过程指导,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组织好质量监测、中期检查和验收。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其他的职业教育项目,进一步扩大湖南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必须持续推进。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培养改革,通过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三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生可持续发展、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系统规划课程改革,努力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四是推进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技能抽查制度,重点是推动中职技能抽查标准建设,进一步强化技能抽查结果运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评价报告制度。

不断加强常规管理。一是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二是切实加强专业设置、学生、学籍、后勤和安全等常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管理效益。三是突出加强教学管理。四是推动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深化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逐步建立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制度。

切实强化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目前,我省职业教育没有形成省市县校科研网络,研究能力较为薄弱,是制约我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强化。一是加强科研机构建设。今年,各市州、省级以上职业院校将建立专门科研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二是建立科研导向机制,鼓励支持一线教师参与研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研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鼓励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一道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为学校专业优化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有效服务。三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在政策咨询、教育教学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近几年,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我深感,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既有基础也有压力,下一步,主要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关键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持续推进“三通工程”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部的明确要求,也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就现实来看,发展仍不均衡,通过政策引导、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二是进一步探索基于空间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益和管理效益。三是建设好“专递课堂”和“名师讲堂”。

《教育与职业》:如何保障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王键: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摸清国家和省相关职业教育政策在本区域本学校的落实情况。比如普职分流、经费投入、编制落实等情况,必须清楚了解上级的政策措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是政策落实的基础和前提。二是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营造环境。职业教育与部门、行业、企业联系十分紧密,无论是政策落实,还是校企合作,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强省、强市、强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努力优化布局结构,切实提升服务产业能力。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为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战略,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一是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未来五年将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从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出发,以市(州)为区域范围进一步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继续推动每个县(市)办好一所示范性中职学校,每个市(州)集中建设好若干所职业院校;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合格评估等手段,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二是大力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三是大力整合职业培训资源。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依托,统筹好培训项目和培训经费,努力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参与、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职业培训格局。

篇7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 第三次工业革命 未来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经济论坛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竞争力最强(第29位),领先于南非(第53位)、巴西(第56位)、印度(第60位)和俄罗斯(第64位)。全球未来的经济繁荣关键是工业化生产水平,我国要继续稳步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从农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大国,甚至是工业强国。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必然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的技术创新。但工业化生产程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要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列。

回顾我国60年来的职业教育历程,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来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作用。

1 思想认识的革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德国工业化水平归功于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体系。而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是"官本位"历史根源,导致"官本位"在中国根深蒂固。受这种思想的长期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国民充分认识,对职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研究,对职业教育还不认可。因此,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2 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职业素质的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工作。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目前,社会舆论重视普高、宣传大学扩招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出路令人担忧。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存在重视大学生,轻视职高生现象。普遍将待遇与学历挂钩,工资、福利、资金、提拔干部与高学历联系起来,对一般中等学历的普通技术工人缺乏激励政策,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另外,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化,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和压力。因此,国家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体制调整,出台相应的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保证全社会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和用人观念,中国职业教育才能发展起来。

3 社会全面参与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靠学校关门办学,培养缺乏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导致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无法与实际生产对接,课程设置无法与岗位对接。此外,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分布和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校企间缺乏合作资源。因此,只有通过共建、联合等形式建立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布局,积极鼓励社会、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4 职业学校自身改革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加之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一方面行业、企业合作深度不够,教学与生产实践无法对接,从而制约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因此,职业学校自身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和创新,才能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全面发展。(1)改革办学模式,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师资队伍,创新人事分配制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水平。(5)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6)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随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计划》(简称: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实施,全国1000所中职学校分批次开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有了改革新思路,改革成效明显,并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和互相借鉴学习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过去和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我们一方面要依靠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增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全面参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学校自身深化改革和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新时代的"新工人"出现短缺。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限定的情况下,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技术水平和精度。未来经济繁荣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未来经济竞争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和创新技术的竞争。因此,要把职业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是单纯的思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是两大战略的实施,必须由改革和开放两大动力来推动,无论什么样的推动都需要依靠人才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面向人人的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被虚拟经济的浮华遮迷住双眼的发达国家决心重振它们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日本大地震、金砖国家崛起等全球重大事件相伴而至,昭示着新一轮国际产业链变革已经到来,全球经济格局也迎来一场全新的洗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新科技迅速带来全球工业的重新变化和革新,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

对我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通过三十年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努力,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头衔揽入怀中,可持续发展势不可挡,但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艰苦奋斗,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让"咱们工人更有力量",用中国职业教育的杠杆,撬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才能加快实现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迎接未来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百度搜索[EB/OL],百度百科[EB/OL],职业教育,未来经济,新型工业化

[2]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相关国家政策文件[R]

[3] 高学海.QQ空间日志.《用职教的杠杆,撬动"第三次"工业革命》[EB/OL]

篇8

刚刚过去的2011年,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关乎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从国家、地方和学校3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了强国必先强教、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新的一年,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着眼关键领域,改革之路越走越通顺

改革创新之路能不能走得顺、走得稳,关键领域的改革成败至关重要。

2011年,作为推进关键领域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大动作”,是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实现“两基”目标的27个省份签署了28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各省份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起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

一年多来,各地结合实际,划定学区或片区,统筹教学和人事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些地方每年交流的教师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左右,有些地方把50%左右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体现出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国家出政策,省市出举措,县区抓落实。从上到下,从教育领域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改革创新的步伐一刻不曾停歇。创新思维、创新举措频频推出,逐渐盘活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体系,从内而外地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责任到县、时间到年、典型引路、由点及面”,黑龙江省教育厅与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下发的《黑龙江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同时对全省60多个县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出了详尽的要求。

山西省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省政府下发文件,推出了26项重大政策。政策推动下,山西省积极探索,形成了“盟区”模式、“联盟校”模式、“教育集团”模式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薄弱学校的新模式。

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几乎贯穿2011年各项关键领域教育改革攻坚克难的始终。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体系等,无不体现了教育系统勇于破旧、大胆革新的思想力和行动力。

抓住体制机制,从源头激发教育改革活力

2011年,在陕西省全面推进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件“小事”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实行“职技分家、归口管理”,陕西省完成了首批职业学校划转工作,把原由其他部门、行业举办的4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划归省教育厅管理。

管理体制不顺,职业学校办学与劳动部门“打架”,曾经是困扰部分职业学校发展的“顽疾”。陕西省通过省级统筹,理顺关系,把学历教育和教育培训全部划归教育系统管理,从根本上突破了困扰职业学校办学属性的机制。

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年来,瞄准体制机制弊端,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充满勇气与智慧——

教育部与相关部委联合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重点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优惠政策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和指导地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研究制定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专科学历高等学校的具体办法,强化省级对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初审权和对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审核权;

中央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组建5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30%中职、89%高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体制机制既是系统性的,也存在个体差异。一年来,各地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小切口往往能取得大成效。

2011年,天津市大力实施行业办学优化计划,着力完善以“行业组建集团式”、“企业集团带动式”等5种模式为主的16个职教集团内部管理体制,积极促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形成了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协作的良性运行机制。目前,全市85%以上的高职和50%以上的中职都是由行业举办。

重庆市把抓好教育改革试点作为推进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成立了重庆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国家教育体改办下达的7个改革试点项目为重点,组织了84个试点单位,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

切实提升质量,以顶层设计对接公众教育需求

教育先行,需要客观分析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把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强烈需求的主渠道。从2011年到2012年,各种创新举措相继出台——

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

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22个、专业133个;

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类别增至39种,招生人数占硕士生总数的32%;

成立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行业性职教集团400多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遴选19所高校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支持和鼓励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立志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至2015年共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质量是生命线”,已经成为各地教育系统的高度共识;抓住质量,就等于抓住了改革的生命线,越来越成为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江苏省不久前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江苏高等教育今后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和区域交流合作等方面划定“质量生命线”。

篇9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全区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日趋合理,所有这些都对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广西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初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全区在校生人数达到80.95万人,基础建设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职教攻坚期间,各级政府对南宁一职校的建设投入达2亿余元,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办学活力、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目前的情况,我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加强。二是专业课程亟待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三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有待加强。因此,切实把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遇和时代特征,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质量立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共同发展和国际化发展之路,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重大目标。wwW.133229 .cOM

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自治区政府颁布了《广西教育规划纲要》,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广西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给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让学校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有政策可依,有政策可循,也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教育规划纲要》提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学校”,“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这样良好的大背景之下,加强校企合作,做强做大职业教育早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目前,我校已被列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之一。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我校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增强辐射能力等目标,在未来2年内,重点建设烹饪、电子商务、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梯运行与维护方向)、计算机应用等4个专业并辐射相关专业群,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校企全程介入“2+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在业界有较大影响、能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终身学习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广西教育规划纲要》不但为学校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地区区位特点、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特点等来推动自身的建设,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来推进特色办学,大力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 推进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双向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一)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保障机制

南宁市教育局牵头成立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集团,我校作为龙头学校,组织集团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定期培训、研讨及召开年会。同时学校长期设立校企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各专业部主任、行业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能手组成,每年定期开展年会,共同探究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及专家在整年的人才培养期间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建立完整的机构章程及规章制度。

(二)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互动机制

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协同管理。按照“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各具专业特点的“教产结合、校企一体” ,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利用教师资源和职业技能培训资质,主动承接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措施,优化学校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学校带动成员单位共同发展,在“订单办学”、“冠名办班”、“教产一体”等多元办学模式方面模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子,并向同行学校宣传推广,在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三)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创效益的双赢机制

建立校企双赢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探索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与企业共建旅游服务实训(就业)基地,创建四星级酒店等,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烹饪、旅游等专业实习实训,实现校企双赢。

二、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与教育内容创新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特色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配置。大力发展面向东盟,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文化,开设东南亚小语种等特色课程。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接。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形成“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方案。做到以烹饪专业带动旅游类专业群发展、以电子商务专业带动物流类专业群发展、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带动城建类专业群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带动信息类专业群的发展,形成极具文化内涵和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专业群。实施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培养相对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各具专业特点的“教产结合、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服务就业,服务创业。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行适合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场教学法、仿真实训教学法、实战训练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推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调整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训练课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创新构建骨干专业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使之呈现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配比,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会同企业行业专家成功开发贴近专业发展特色的模块化课程、项目课程等,使课程教材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三、 加快“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一是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成立学员培训工作室,培养学校科研骨干力量,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三是要求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四是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到校为老师上课,开展学术交流。同时,鼓励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技术指导和项目开发;重点引进、培养具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四、 发挥辐射效应, 服务地方经济

篇10

摘 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各地区输送“技术型、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但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概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一些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改革与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自1980年被提出之后,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各地方、各地区都建立了层次不一样的职业类学校,构建了全国范围内的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这个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技术型、专业型人才,直接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然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某些棘手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存留。例如:中等职业类学校不顾不从实际教学出发,而是使用广泛而夸张的招生宣传方式将初中毕业生“忽悠”到自己学校去,生源质量不高;中等职业的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的技术能力较差,难以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设施不齐全,资金投入力度较小,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能力方面薄弱等。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法

上述问题的大量存在,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充分吸取国外以及国内某些地区的先进做法,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采取各项综合措施对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确保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目标。

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不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和偏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提高综合素质,而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是高级化、智力化,实质是将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1]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以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化、综合化教育趋势,共同培养宽基础、多技能的全面发展技能人才。

(二)学校建设的现代化和社区化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是学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现代化概念首先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这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当然还表现在教育手段、教育设施的现代化。由于历史原因,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主体是企业、行业办的学校,它的教育的辐射面是以条条为基础的。而社区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概念,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涵义,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行业行政职能的减弱,及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社区职业教育网络,构成既依托当地行业协会来办学,又覆盖全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中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三)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是“谋职就业之本,安身立命之基,才略智能之长,个性发展之根”,而“技能型”人才包括三个方面的技能: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和生存技能。其中“操作技能”是彰显于外的岗位业务动作技能,是一种“硬本领”,是评价一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关键指标。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实践性教学”为支撑的。

1.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

这主要包括: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实际。即符合岗位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二是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提倡编写校本教材。三是课堂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多开展案例教学、案例练习、业务见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四是考核方法要符合实际。以检测学生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作出科学评价。在教学理念上要做到“三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零距离”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要“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要求“零距离”接轨。

2.以增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实训效果

基础能力建设是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一是抓紧实训师资的培养、培训和配备。二是配强实训设备,强化设备管理和实训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三是以设备操作实训为重点、建章立制、加强指导,提高实训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大胆探索“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新突破。

3.以增强学生岗位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主要有:一是争取政府、行业主管的支持,形成政府主导、政府行为。政府出政策、行业作指导、校企抓落实。二是紧紧围绕岗位技能需要,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并将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三是努力实现校企“双赢”。包括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科技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推进职教体系一体化建设,形成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的职教网络

职教体系一体化建设是当前企业对企业人才高层次学历的要求,也是中等职业类学校前进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各类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如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等相互结合,协调发展。

第二,职教管理体制从宏观趋于一体。随着改革的深化,中专、技校、职高各类职校培养目标的趋同,各职校的行政主管关系将逐步淡化,主要由宏观的教育管理部门及办学业务指导部门管理,二者职能区分明确的话,不仅不矛盾,而且能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总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服务,为人民的就业服务。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抓住新时期的改革这一契机,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满明.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风.2010(15)

[2]高月宁.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