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发展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篇2
[关键词] 现代物流 国际 国内 启示
一、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新势
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促进物流发展,物流成本较低,大型物流公司积极开展并购和整合物流能力,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发展良好,第四方物流服务已经进入市场,拥有大量的物流人才和具有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全规模大的物流园区。物流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和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高,出现物流运作全球化,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趋势。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是发达国家近近一倍。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低,物流总费用中的仓储保管费及管理费用偏高。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例依然偏高。保管费用过高。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对中国的启示
1.统筹规划,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应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应注意:一是要符合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优先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三是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经营性设施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实行企业化经营。四是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五是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重点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组织化水平。六是要注重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积极建设区域物流系统,扩大地区之间的物流合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为用户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因此,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结构设计,管理方式一定要贴近市场,方便用户,注重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支撑.要坚决反对和制止那些不顾实际,圈占土地,重复建设的做法。
2.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非核心业务。引导企业逐步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快周转,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配送服务。
(2)加快发展与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批发,零售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3)用信息化推进物流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组织水平和作业效率,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走以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的道路。
(4)发展满足物流运作需要的运输服务方式。发展多式联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等方式,加强各种交通设施建设的紧密衔接配合。积极发展散粮,散肥,散装水泥运输物流方式,建立大宗货物高效,低成本运输系统。要优化城市交通管理,为配送车辆在城区的通行和停靠作业提供便利。
(5)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口岸执法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地方物流商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实现一种认证,一个门户和“一站式”服务。
(6)提高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外资进入我国物流领域,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参与我国物流市场竞争.鼓励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
3.重视物流教育和培养人才,政府应加大对物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投入,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动。
4.是抓好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要形成物流的服务标准,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
5.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体系,减少因为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损失并增加的贸易成本,更好的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6.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少量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核心能力和服务产品,在特定物流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7.积极推进工商企业物流合理化以满足更多的有效物流需求,推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物流产业网:美国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启示.物流产业网,2008年8月28日
篇3
这是梁伟在“北京市物流业专项调查新闻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北京商委、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对北京市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开展物流业专项调查,也是国内政府统计部门首次以城市为单元进行的物流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传统物流方式开始向现代物流方式转变,现代物流产业有了快速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呈现良好开端。其重要指标有2002年代表现代物流方式的货物配送量和连锁配送企业物流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51%、25.8%;货物流通加工量达到163.3万吨,超过物流业务总量增幅4.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第三方物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002年底全市新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有45家;主营业务收入达6亿多。并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20%的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物流规模达到10万吨。
调查显示,北京市工商企业内部仍然蕴藏较大的物流设施和储运能力,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据调查,2002年全北京市工业、批发业企业自建仓储设施面积占总仓储面积80.8%,自行运输货物占货运总量的78.7%。这一方面说明传统物流在北京市仍处于主导地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充分表明第三方物流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同时,调查也发现北京市物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传统物流方式仍然占相当比重,部分物流企业功能比较单一、科技含量较低,物流人才短缺等。梁伟表示,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优化存量、提高质量、适度发展”的原则,在鼓励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大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存量资源的整合,通过以下四条途径:
一是空间整合。以集约化为原则,加快规划中的物流基地、综合物流配送区和专业配送区的建设与发展,当前重点是全力推进顺义空港、通洲马驹桥、房山良乡-丰台王佐以及北京物流港等“三地一港”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入驻,通过物流企业和资源的空间集聚,整合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
二是制度整合。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物流资产重组力度。鼓励以物流业务或资源充沛的企业为主导,组建若干新型的现代物流公司或集团。
三是信息整合。必须通过建立高效物流信息平台,有效统领分散的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系统的再造和集约化经营。
篇4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农产品物流 实证分析
1 概述
现代第三方物流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还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2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简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5)对农产品物流的定义: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属于新兴概念,因此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可以适当扩大其范围,促进其发展。
3 我国与美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3.1 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很高,而增值能力弱。2003年,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而鲜活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丁俊发,2004)。其中:农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有些农产品的到岸价远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3到1:4,而中国则为1:1或稍多一些。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国外增值比例为1:3.8,我国是1:1.8的水平。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小足20%,加工比例小到10%。据有关统计,我国产品特别是鲜活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一般都较高,如表1所示:
3.2 美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
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产品物流量大且非常频繁。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美国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使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具体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见下图。
■
图1 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4 河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看,河南省工业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基本还停留在自营物流的模式上,物流外包比重不高,经营成本高,效率低。据了解,目前不少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合适的物流商,如果社会物流服务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将会有80%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根据郑州市现代物流规划,到2010年,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量中要占到15%的比重。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60-80%的比重比起来仍然远远落后,可见目前河南省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极低的。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与河南农业物流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信息通讯都得到了较快发展。虽然我省物流需求的潜力较大,但目前不少企业并不需要第三方物流。如郑州知名零售企业丹尼斯百货,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够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各卖场商品的销售情况。丹尼斯总部表示,暂时不会考虑物流外包,因为担心,如果把物流交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是自己大力构筑的物流配送系统将会浪费;二是郑州的商业竞争激烈,让第三方掌握自己的经营情况,很可能造成商业机密的泄露。
观念的原因和市场环境因素,导致我省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只有极少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河南长通物流公司,在市场上表现较为活跃。
5 河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制约因素
①物流意识淡薄。
②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供应主体看。
③从产品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体看。
④从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看。
⑤从产品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看。
⑥从产品第三方物流的政策保障系统看。
6 对未来河南省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建议
①强化政府调控和服务职能。
②加强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
③整合现有农业物流资源。
④培育和壮大农业物流主体。
⑤加快农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⑥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7 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培育农产品物流实体,提高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培育农业产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组织。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打造物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规划设立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产业。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3,(6).
[3]曹佩文.农业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7,(2).
[4]张声书,佐伯弘治.中国现代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6]张展义.涉农供应链浅析[J].物流技术,2003(3).
[7]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篇5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篇6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长江流贯全境,由京珠高速公路与京九、京广等铁路干线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全省,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全国几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东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最高,具有较强的开放和技术优势的地区,西接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西部大开发地区[1]。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湖北省必须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增强湖北省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企业的运作效率,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
1.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活动存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物流业的产出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需求总规模与国民经济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湖北省GDP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湖北省物流需求总体规模的发展变化情况。由于当前还没有对社会总的物流量进行统计,但是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可以通过对全省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发展状况来近似反映湖北近几年物流需求总体规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2]。
表1 湖北省2006-2010年货运量与省内生产总值统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表2 湖北省2006-2010年货物周转量(单位:亿吨/公里)
由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随着湖北省的GDP的增长,货运量也在逐步增长,湖北省的物流需求已经增长到较大的规模;从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湖北的货物周转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其中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在逐步增加,甚至在2009年超过铁路运输,说明湖北物流业铁路运输基本保持稳定,公路与水路运输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湖北省物流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湖北物流业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还没形成一定的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东部沿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物流枢纽建设不足、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
湖北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物流枢纽的建设不足,使得物流各环节衔接效率不高,交通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分割严重,没有系统的物流网络体系。
湖北省构建现代物流的总体规划是:建设武汉、宜荆、襄十等三大物流圈,建设武汉、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六大物流枢纽城市,并以此为网络,逐步建成以物流圈—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基地(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为骨干框架的全省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目前,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物流圈和以襄樊、宜昌为副中心的三大物流圈虽已具雏形。但是,计划体制所惯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依然存在,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部门和地方利益不协调,分散了物流资源, 阻碍了统一开放物流大市场的形成。因此湖北省区域物流还达到快捷高效的网络化,严重阻碍了湖北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1]。
2.2缺乏真正意义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目前湖北省大部分物流公司基本上都是从传统的运输或仓储企业转变过来的,大部分只能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综合性的物流公司很少,能够利用现代物流理念运作的物流企业更少。
2.3物流服务意识缺乏、物流运作成本高
由于物流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运作效率低、企业管理观念落后,大部分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物流运作,也很难达到规模效应,导致物流成本过高,制约了湖北物流行业的发展。
2.4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偏低
湖北省物流企业对物流软件的配置和使用比例偏低,也缺乏开放式的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综合性的物流信息网络缺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企业资源整合的要求。
3.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对策
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湖北区域物流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湖北区域物流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根据湖北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经济对物流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3.1制定相应的物流行业规则、政策、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物流市场的秩序
交通运输部门要把物流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在政策上扶持和规范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3.2加快物流枢纽建设
在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加快铁路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等物流枢纽建设,形成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的无缝对接,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充分发挥湖北区位交通优势。
3.3政策宣传和扶持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加大对制造企业外包意识的宣传和引导,使制造企业能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引导其将物流外包,加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过渡转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制造企业,提高制造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3.4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政府建立公共性的物流信息平台,能提高物流整体信息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处理时间,增加操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水平,推动湖北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3.5为用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物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型运输向质量型运输转变,消费者更多的希望物流企业能提高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对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物流企业要加快转型调整,逐步向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3.6现代物流企业
政府要积极组织企业人员参与各类物流培训,积极与高校合作,加强对在职人员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提供企业员工现代物流意识,企业也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逐步的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物流产业作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前应把加快物流产业发展作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促进区域的物流发展,使之成为湖北经济崛起的又一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亚.湖北省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23-30.
[2]安可丽.承接产业转移与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28-31.
篇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1. 选题的意义;
2.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3.设计(论文)所要设计、研究的内容和实施方案;
4.主要关键技术、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5.设计(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等。
一.选题意义
做为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过程,正如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过程一样,如果进行细分,可以分解为商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等4个主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次商品流通过程包括完整的电子商务,也都是这四流实现的过程。现在看来,商流、信息流、货币流可以有效地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是这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也就是说,尽管网上可以解决商品流通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物流的问题。我的论文就是想将物流配送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情况进行浅要的分析与阐述。
二.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简述
在一个时期内,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些偏差,以为网上交易就是电子商务,这个认识的偏差在于:网上交易并没有完成商品实际转移,只完成了商品所有权证书的转移,更重要的转移,是伴随商品所有权证书转移而出现的商品实体转移,这个转移完成,才使商品所有权最终发生了改变。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个转移要靠取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现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之后,这个转移则就要靠配送,这是网络上面无法解决的。而目前我过的发展状况却比较令人担忧,中国物流落后发达国家30年,中国物流业是近6、7年才开始起步的,并进入了发展期。中国物流业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但是与物流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过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的管理体制也很混乱。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一体化的产物,想要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就必须先解决物流的瓶颈,并完善物流的管理体制,把与物流相关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当物流业走上正轨时,电子商务的道路也会相对平坦一些。超级秘书网
三. 论文提纲
第一章 传统物流已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
1.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2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第二章 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2.1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的新特点
2.2电子商务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2.3供应链技术
2.4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2.4.1供应链短路化
2.4.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第三章 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1](美)佛莱哲利,任建标.物流战略咨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9;
[2]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篇8
自1992年开通以来,新亚欧大陆桥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它的作用和优势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体现。究其原因,物流信息化发展滞后是其中之一。
2007年7月3日,在一年一度的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将物流信息化论坛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人士呼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势在必行。
信息产业部对此有何构想?各节点城市作出怎样的积极响应?搭建平台需要哪些技术和方案?
本期专题将全面介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想,以及有关的技术及方案。
7月3日,2007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兰州举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关注焦点。
现代物流业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而形成的新兴复合性产业,全球范围内发展很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出台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建立了由13个部委和两个行业协会组成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提出要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政府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步骤。根据部际联席会议分工,信息产业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作目标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目前,这项工作在有关省市和部委的支持下,正在稳步开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物流业和信息化发展在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上找到了非常合适的结合点。新亚欧大陆桥,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经济技术交流的便捷通道,自1992年开通以来,已经在沿桥国际物流、贸易往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体现,其原因之一是“信息桥梁”的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加快建设沿桥和区域物流信息共享、协作互通、资源整合的公共信息平台已成为新陆桥物流信息化建设十分紧要的任务。为此,信息产业部由信息化推进司和外事司联合成立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工作组,将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作为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切入点。目前,工作组已开始对沿桥经济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初步调研表明,为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各地区对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规划、建设本地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的信息平台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各地区的需求,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充分吸取了沿桥城市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设想和思路。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委和省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加以推进,争取尽早取得成效。
链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一、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职责
全面掌握全国现代物流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协调涉及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战略和规划;统筹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人 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解决涉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问题,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现代物流工作。
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15个部门和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管副主任担任,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承担。
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每年召开1~2次会议。会议由联席会议召集人主持。根据联席会议办公室向联席会议提出的建议或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有关单位并抄报国务院。各成员单位应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负责,贯彻落实。
四、联席会议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主动研究涉及现代物流发展的有关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向办公室提供相关材料和文件,积极参加联席会议,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
五、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工作规则
篇9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农产品 现代物流 跨区贸易
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在农产品大力拓展跨区贸易的过程中,仔细研究分析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物流配送发展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动农产品跨区贸易中应用,将是每一个从事于农产品商务的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业务领域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我国农产品跨区贸易所处网络环境及其发展现状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调查结果显示,使用x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
把基于Internet技术的跨区贸易形式运用于传统的农产品跨区贸易、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农产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更是跨区贸易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阵地。据了解,中国每年农产品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跨区贸易,将极大地改变整个农产品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我国跨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是。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跨区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跨区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二、如何完善我国农产品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物流配送
第一,要建立一个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业必须符合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Internet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条码技术,GIS和GPS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 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货物报关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要选择一个适合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我国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有四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请供应商进行商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配送中心;直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四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对于采用哪种配送模式,应结合企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向专业分工方向的发展,外包物流配送服务是发展的必须选择。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即产、供、销)一体化, 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三,建立一个成功实施的跨区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保障系统。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网络技术,还取决于跨区农产品的标准化运作、快速物流配送体系和安全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与传统批发市场最大的差别是,买方在交易前无法直观地获取跨区农产品详细的品质信息,因此有必要事先对跨区农产品进行标准化鉴定,主要包括农产品品名和类别、质量登记、重量标准、包装规格、保鲜标准等,通过标准化这些信息,明确同一级别的产品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特征,以利于买卖双方的沟通和接洽,保障双方的利益。实施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必须有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使信息流、资金流在瞬间完成,而快速的物流服务决定了商流的最终实现。 第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产品现代物流意识;加大对跨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跨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跨区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跨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跨区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跨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跨区物流商务活动究竟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什么呢?总之,作为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农产品跨区贸易正在赋予农产品物流以新的内容和发展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农产品的跨区贸易活动中来,其发展将愈来愈从容和灿烂。
参考文献:
陈方建:中国图书物流: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 物流技术, 2006,(11)
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篇10
关键词:顺德国际物流;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产业优势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75-02
一、顺德国际物流的发展状况
(一)顺德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现代物流科学的出现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它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与企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顺德对外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顺德的国际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顺德现在的经济发展来说,顺德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并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顺德的路网设施完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车辆来往畅通,公路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188公里,居全国同级前列。水路方面,更有顺德、勒流、北窖等港口,拥有泊位35个,可停泊1500吨级船舶。其次,市场空间广。顺德2008实现GDP超过1600亿元,按物流成本占GDP20%计算,去年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除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为120多亿元外,则还有近180亿元的物流量有待进一步开拓。顺德大型的骨干龙头企业多,其中年产值超百亿的有几家,超亿元的有100多家。随着这些企业改变对物流服务的看法,则其物流市场的需求无可估量。虽然顺德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大物流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目前在顺德登记注册的物流服务企业100多家,规模较大且主营物流业务的企业有40多家,而已登记的或未登记的小型货运企业有上千家。物流企业遍地开花,是全国一个普遍现象。这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非但没利,反而会影响整个服务水平的低下,而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改变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的还不够完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目前顺德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已相当陈旧;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发展速度不够快,顺德水路集装箱化率还跟不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国际上一般为60%;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物流基础设施能力还不能满足顺德经济发展的需要。
2.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就顺德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第一,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第二,速度慢。目前由于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顺德的企业在成本方面,物流成本就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3.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业发展经历过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企业内部专业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个阶段。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根据有关信息显示,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以15亿资金进驻顺德,在顺德建立宝供顺德国际综合物流基地,为顺德的企业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从而来带动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高效、更准确的服务。
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和许多货主建立合作关系,要处理来自多个企业的不同种类的数量商品的传递,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汇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储存和处理的能力。对顺德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目前存在许多分歧,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
5.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受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框框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
6.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而顺德的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等。
二、顺德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措施
(一)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应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二)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应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商整合业务的开展。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提高本企业的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就要懂得从成本、服务、风险、竞争力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去创造价值。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有: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
(四)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五)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物流企业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两个方面。设施自动化是指货物的接收、分拣、装卸、运送、监控等环节以自动化的过程来完成。设施自动化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设施,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自动装卸、自动存取,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经营网络化是指将网络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它既包括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上的网络化,也包括对外联系上的网络化。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额较大,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认真做好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搞行政命令,更不能搞“形象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是要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
(六)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为了要使物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必须抓紧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在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大学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熟悉国际商务规则和相关法律;熟悉物流方式,对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运行方式、发展规律等,都应该了如指掌,运用自如;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熟悉现代物流技术。其次,通过职业教育,要使物流企业职工达到本工作岗位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物流企业人员的素质。最后,建立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当前应尽快建立物流师职业标准与认证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物流企业的用人,保证物流业健康、持续、高速发展。
三、结论
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成为顺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没有国际贸易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没有高效和顺畅的物流也就没有外贸的高效益。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在市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传统的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应运而生,全球化观念、物流系统化观念、精益物流观念、以顾客满足为上的观念、零库存观念、物流信息化观念以及绿色物流观念等现代物流观念被广泛应用。这一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候铁珊.国际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Michael H.Lane著,秦阳译.国际物流新概念[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1.
- 上一篇: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 下一篇:现代物流发展特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