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的起源与发展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的起源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篇1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现代物流业的概念界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或者说,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有收益的正向和反向转动与储存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生产生活客户的需求。物流配送中心:就是生产、生活中大宗的重要有限的物质供需的组织地、交换地,配置送达地点、信息汇聚地和服务中心地。现代物流的突出核心作用是能够系统整合、优化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降低耗费、加快周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现代物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产业。物流是社会所有商品物品交流与服务的基本活动形式,物流也是商品在流通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载体和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物流作为基础,运用物流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现代物流业能有效创造社会化管理和物流服务环境,能打破我国企业与地方长期存在的“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地区分割、市场封锁的传统观念,从而达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体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在新型工业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大的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和推动。

现代物流业是朝阳行业,是企业第三利润的源泉,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推动器。经济学家做过比较,每增加1块钱的销售收入,企业从中得到的净利润只有几分钱,而每节省1块钱的物流费用,就意味企业增加了1块钱净利润。因此,物流费用的节省比销售收入的增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更大。现代物流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上。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的源泉”。与此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必将促进产业分工和集聚,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可以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因需要扩张得以加快发展,迅速提高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因此物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成为服务业的推动器,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结构日趋合理。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关联度高,与之配套的机械制造、商贸流通、通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提升。

二、政府政策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机制远未完善,实行的是过渡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际上是半市场经济国家。物流业在经济运行中,政府的干预力度更大,强制角色十分突出。政府与市场是互补的关系,市场机制不完善正是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两个假设: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导致大量的市场失灵现象发生,提供了政府发挥较大作用的空间。当进入市场的买者和卖者不是非常多而是存在垄断时,当经济活动产生外部影响时,当市场参与者存在不完全信息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等市场失灵状态,这时政府将作为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干预市场。政府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是管理者,其职能体现为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和批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审查。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由于物流产业的不成熟,物流业管理体制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城市中差别较大。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这一产业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涉及面宽、制约因素多、产业核心规模小,因而必须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由政府通过规划进行调节。

三、我国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的现状

我国政府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行业扶持政策、企业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物流车辆营运、价格、人员培训、融资、中外合作合资等政策,以激励物流企业健康成长。引导金融机构向物流业倾斜,为骨干物流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支持资产质量好,生产经营好,具有增长潜力的重点物流企业上市,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享受上市后备企业的优惠政策。对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购置国产设备的,经批准可以享受抵免关税、抵免增值税的政策;对引进国外知名物流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我国大多数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总体上尚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节点缺乏科学规划。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物流系统能力协调的问题。按照世界物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城市化率达到50%、二三产业发展达到工业化中期标准时,物流业作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新兴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即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由发展阶段所决定,政府应起更大的干预作用,强制角色应十分突出。我国现有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篇2

1.1物流概述

物流是一个新的科学分支,它最早起源于美国。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效的物流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通常是指一个产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为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所在地是不同地理位置而产生的实践差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现代物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以外的界限分离,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以实现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通过协调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物资与信息的流动,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要。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环节,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品的销售以及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的活动周期。

2. 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物流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企业战略计划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2.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观点看,企业物流是企业中的一个属于支持性质的部门,仅仅只是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一种支持和促进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现代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连接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改造,使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资本回报率,使企业从物流中心获得丰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制约,物流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一般都存在着经营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交货不够快捷、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等缺点和劣势。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企业服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3.2企业物流管理滞后,现代化设备不足

许多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纸笔时代,或者一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更不用说通过网络管理企业物流的方方面面。虽然有些企业应用了现代物流设备,但是效果一般都不好。长期以来物流专业人才稀缺,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没有得到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足够重视。

3.3物流管理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落后

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这一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阻碍了物流管理服务方式、运作模式的组织创新和发展,制约了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4.1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规划,采购到仓库管理,目前的物流管

理业务和库存控制操作系统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点,依靠人工记忆的处理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购买,验收以及保证货物质量和交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致使库存堆积,交货延误,成本增加,进而企业就会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要用什么样的信息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情况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信息系统,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4.2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物流管理知识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的思维模式,加强对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实际业务的现代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其次,企业应重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要加大力度管理,并积极与供应商和用户进行及时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树立绿色物流的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需要的综合物流专业的管理人才稀缺,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培养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物流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还应设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使工作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人员资格制度和相应的培训体系,并运用相关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再次采取教育和在职培训相

结合的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4.4改善物流管理信息化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升级,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的关键。

篇3

一、现代物流运输对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要求

现代物流环境要求的商品包装应该具备一些新的特征来应对商品损耗率上的趋势。那么从商品所历经的各个环节来看,运输、仓储、库存、包装、搬运、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环节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外包装结构、外包装材料,形态、内包装材料、结构、形态,以及物理上的抗压、防碎、防潮、防堆积等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包装设计所遇的新问题。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要求有:

(一)外包装结构和材料新要求

对于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现代商品流通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它没有可参考性,不能为追求控制成本而选择不适合物流运输的材质。材质的选择应慎重,还应该注意外观的形状的特征,多件商品连包形态等。

(二)内包装结构和材料新要求

外包装的材质和形状是必须谨慎和考虑的,但内部的包装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内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包装中的商品,现代物流过程中保护功能显得格外重要,因商品经历的流程复杂,运输过程漫长,且转换时空过程中接触商品的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为保证商品尽可能不受损伤,我们在设计商品内包装时就应该注意更加严格测试商品内包装的结构和抗损能力,应提高抗损级别和测试强度。

(三)商品包装和物流包装的物理抗压新要求

现代物流运势往往是多件商品的同时运输,货仓式货车的运输路途中颠簸强度,以及大件物品压力都是比以往要更加增大的,且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不可能因为某件商品而改变摆放位置,所以任何商品的包装都要增加抗压级别,已达到现代物流运转中的抗压测试最高级别,否则一旦出现出现外包装垮塌,直接影响商品的完整性,并且有可能还会导致损坏其它商品的可能性。

(四)运输包装的防碎、防潮、放堆积垮塌新要求

在传统的包装设计中,一般级别的防碎、防潮、放垮塌的商品在商品的外观上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大件商品的各种测试都应增加相对于传统运输模式的级别和强度,以防运输过程中中因为外力原因而导致商品的损坏。现代的物流运输,为节约成本,不断增加商品的堆积和挤压,以节约空间和增加堆放件数,物流运输企业往往和销售企业不是同一个商家,这样造成的各阶段对商品的损坏重视程度不一致,会导致商品的损坏程度加大。

二、现代物流环境对包装设计人才的新要求

现代的物流运输环境要求,包装设计人才须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只有熟悉了现代物流知识和现代电商销售模式以及商品的流转过程才能更好地设计和创新,而现代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往往是滞后于社会需要求的,这种新形势和动向,带来的是对人才培养方式中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新要求。发展的环境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具备这种有前瞻意识的眼光和魄力,将电子商务、物流运输、创新材料等各个环节纳入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大纲中,要求学生和教师都将这种有时代特色和背景的思维纳入学习的范畴,并使创新能力成为学生的必备素养。

(一)包装设计人才需具备现代物流运输知识

现代包装设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现代物流以及运输知识,与物流运输管理相关的知识内容必须纳入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范畴,应在课程设置或者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所辖范围,否则设计人才不能接触到现代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点,不了解商品流转的过程和环节,就谈不上所谓的创新和优化设计了。现代物流过程中商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流转包含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而网络购物时代的物流运输已经和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商家连成一体;基于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运输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和储存、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中,如何创新优化商品的包装设计可以减少商品损耗,更大程度保护商品,并起到推广商品的品牌辨识度,是有益于促进商品销售的重要一环。具备现代物流知识体系的设计师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设计商品包装,使之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传达品牌信息;并设法解决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动向:运输过程更长、转运次数增加、堆积层次增加、相互加压程度增加、分拣次数增加、地点转换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为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二)包装设计人才需要熟悉现代电商销售模式

现今的设计人才所面对的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如今的商品随着网购订单,运输转送、分拣次数都增加,并且所历经的路程与地点转换更是超过以往的传统模式销售,为到达消费者手中,商品历经高速公路、铁路、海运、航空、人工转运等等过程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些过程,需要我们设计人去了解和掌握其特点,并根据现代各类运输的特殊性而增加商品包装的保护装置,并对包装设计内部做相应的优化处理,这种优化处理可以改善物流运输过程中损耗,并能够是商品外观完整,内部商品不受破坏。现代物流运输的特殊性,需要当今的设计人才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和掌握现代商品流转的过程和各个环节,只有了解各种运输形式的不同之处才能根据这种不同,寻找新的有益于商品流转的优化设计,为现代商品包装寻找新材料、新结构、新思维,从而让包装设计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完善。因此具备了解和熟悉现代电商销售模式的设计师,对电商销售行为更加清楚,也能针对销售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需求,给予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中,优化客户和商家对于商品流转过程中损坏的担忧,以更加优化包装设计的内部结构,提高外部防压、防堆积、防垮塌的级别,从而减小商家与消费者的忧虑。

(三)包装设计人才应更全面掌握包装技术

现代物流的运输特征导致商品流转的过程加长,这种流转过程延长、转换次数增多、人员接触量加大、搬运和中转次数更多的情况,对于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品的包装设计包含的了内外包装的结构、包装材料、包装工艺、包装装潢等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的流转的过程延长,运输过程的增加带来的商品运输损耗的加大,使得现代的包装设计不得不对包装设计做出改良和优化创新。商品流转过程中,多次暴露可能经历很多的恶劣天气和运输环境,在此对于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现代物流运输过程的繁杂,将防水、防碎、防摔、防颠簸、防撞击、防潮、防污染等等外力因素纳入优化设计的范畴之内。要求设计人才应更加全面掌握包装材料的各种承受指数,以达到优化设计的相关数值,并使之与现代物流环境过的要求匹配和一致。现代物流环境下,对于包装工艺的选择应避免过于脆弱,设计师应谨慎选择包装工艺,尽量避免一味追求形式感而导致商品的包装脆弱不堪,应充分考虑运输过程的种种外力因素,尽量优化设计,将扁平化外包装设计、标准化外、多件组合设计包装设计等适合物流运输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包装设计以及包装工艺的选择中去,减少运输损耗。对于现代物流环境中出现的种种新动向,设计人才应快速更新知识结构,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只有了解物流的过程,知晓商品流转的特征,才能更加具体的了解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为优化设计找到方向和切入点,且所有的创新设计都是基于深入了解和知晓的前提之下的,基于现代物流的种种创新包装的设计,可以解决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种种包装缺陷,更加完善包装设计的材料、结构、形态、工艺等。

三、改变培养目标,创新能力应成为必备素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培养目标是建立一些专业理论基础,不具备新的电商环境业务实践中所需要的各方面素质,如何培养同时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包装技术、设计能力并同时具备物流管理流程控制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是目前我们高校的设计专业应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扩展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设计技巧等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过程,应贯彻到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中,而不是仅仅流形式和口头的表述。以电商销售模式为基准的包装设计新的要求,应加强设计人才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对物流运输过程的熟悉。懂电子商务的设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运输,也熟悉包装设计的流程所以能够在创新包装设计中优化结构、材质、视觉等,除了保护商品以外并加强品牌视觉表现、结构设计人性化等特征。

四、适合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发展、现代物流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更高要求使得我们包装设计人才必须具备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否则将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包装设计人才能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现实顾客需求出发,了解物流流程,并对各种中转过程了如指掌,才能奠定人才创新的基础;而包装设计的创新包含了多个方面,思维创新、材料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等系列创新活动,这些创新要求,高校设计教育就应该从招生体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艺术实践上整理规划和思考;并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前瞻性,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并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政府和是社会支持下促进“校企联合”的实施,包装设计本来就是应用型专业,结合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环境的新型设计人才,只有到现实中能为消费者才具有生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是一场商务大革命,它打破了区域和国界,开辟了巨大的网上商业市场。基于现代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和消费行为,使得越来越多的商品处于被运输被物流状态,这种状态要求我们应该加强提高包装设计的要求,以更新更细更符合市场要求的设计思维来进行相关设计,而我们的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是具备相关的各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和输送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具有创新技术和能力的包装设计人才,这种具备行业综合素质的人才进入社会后能够解决行业所遇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并能够将创新的思维和技术运用到实际流程中去,解决损耗率,为企业和消费者减少运输流程中的忧虑。

作者:朱玲玉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永胜.浅谈折叠纸盒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包装世界

[2]柳学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中国电力教育

[3]包颖.中外物流教育的差异——中外物流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教育界,2012

篇4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中小企业

一、物流金融的本质

虽然物流金融起源较早,但是关于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并不成熟,而且学术界对物流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定义。下面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物流金融的本质。假设市场存在原材料供应商(A)、生产商(B)、消费群体(C)、金融机构(D)和第三方物流企业(E)。如果没有金融服务,由于B自有资金有限,B对A的采购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物流周转速度将受到限制,盈利能力也将降低。引入D的资金后,B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对A的采购量,增加物流规模和周转速度,加快进行下一轮生产,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然而,由于D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因此与A、B、C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D往往会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从而出现“惧贷”和“惜贷”的局面。为此,D往往会找一个委托人来解决与A、B、C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E就是最恰当的人选。因为,E可以不但掌握企业物流信息,而且与企业有着长期固定的业务关系。简而言之,物流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

二、物流金融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捷径

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难的困境。物流金融使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并且大大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首先,金融机构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状况进行监控,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因此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动态的获取中小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并且能够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此外,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是其物流业务中产生的副产品,不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从而使得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银行的委托方,又是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伙伴,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和银行将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双方利益关系也由短期、临时转向长期、固定。在这种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将会大大加强,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也将大大减少。简而言之,在长期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成本将会很高。得益于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积极性将大大增强,中小企业也必将获得更多的贷款。

三、中小企业如何开展物流金融

金融物流是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一条重要捷径,中小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物流金融、创造开展物流金融的条件,加速物流速度和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物流金融模式。虽然物流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方便,但是物流金融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条件,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各种物流金融模式,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随着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笔者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将物流金融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由于物流结算金融是在结算环节进行的金融活动,有现成的货物交易作为基础,具有周期短、规模小、风险小的特点,因此贷款成本较低,且申请也较容易;物流仓单金融依靠的是未来的货物交易,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风险大的特点,因此贷款成本必然高于物流结算金融,且申请的门槛较高;物流授信金融实质上也是一种仓单金融,只不过在物流授信金融中,金融机构将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给物流企业。因此,物流授信金融的成本和申请难易程度与仓单金融一样。

其次,要树立现代物流思想,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金融得以实施的基础,因此中小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思想,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改造升级物流体系。此外,还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相互的信用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有助于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互信用机制将大大有助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机制。

此外,还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金融机构是金融物流的最终决策者,因此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是有效开展金融物流的关键。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和长远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克服中小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中的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要以物流供应链为依据,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桥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建立与金融机构的长远利益关系,使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郑钥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9)

[2]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 [J].华东经济管理, 2006,(6)

[3]储雪俭:初探物流金融的经济学原理[J].物流技术,2006,(5)

篇5

 

物流法律制度现状及困境

 

(一)我国物流制度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本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立法经验,我国规范物流行业相关规定逐步向专门化、系统化迈进。有学者从物流产业的角度,将物流产业划分为包括物流主体、物流行为和物流业务在内的统一体,而与此相对应来看我国物流领域的立法也包括三个板块,即调整和规范物流主体的法律、调整物流主体之间因法律行为而缔结物流关系的法律以及规范物流业务的法律。在笔者看来,虽然我国物流立法体系化不强,但是我们也应当从法制体系化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思考,以期从中认识和比较制度上的不足,为我国全面物流制度的科学化建立和完善指明方向。当前来看,我国物流制度立法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法律层面。主要体现为涉及物流

 

行业的民事立法,如道路、交通、航空相关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经济法,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当然,可以看出法律层面的立法并不是专门规范物流行业的,因此对物流行业中物流主体经营范围、标准等特殊性、专门化的因素无特别考量。

 

二是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为了适应物流行业的快速和专业化发展需求,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专门针对物流行业发展不同方面的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如《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仓储保管合同实施细则》、《外商投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规定》等,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也曾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这样宏观性的指导文件。

 

三是地方立法层面。从整体立法状况来看,我国物流行业法律法规层面立法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全国一体化、综合性发展的需求,倒是结合地方实际的地方性探索逐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例如,2010年福建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的实际颁行了《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专门针对地方物流行业发展中的规划建设、行业管理、中介组织、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建设、专门税收等问题做出具体的细化规定,使得物流行业发展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保障性、效率性明显提高。

 

(二)我国物流法律困境

 

1.物流法律体系不尽完备。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散在合同、运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效力层级分布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各部门规章中,总体呈现出分散游离构架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统一、有效的物流法律体系。然而,完善物流法律制度是现代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要求,也是物流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要求我国构建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法律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相关规定的立法层次较低。从我国当前物流制度发展现状来看,尽管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从有关民事、交通、航空、经济法律中基本可以参照适用,然而,直接规范物流行业的专门规定主要还是一些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规范相比法律来讲,一方面由不同的部门制定,标准不一,另一方面由于标准不一,各规定立法层级基本相同,加之部门利益掺杂,在执行上难免产生冲突。

 

3.缺乏专门化的物流单行立法。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依托。在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政府普遍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现代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动过程,通过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各个物流基本活动的有机整合,对供应链中物资的流动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这种法律关系专门化、技术性的特点,迫切需要专门立法来调整。然而,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层次低,交叉分散,无有效的法律对物流行业主体、行业管理、市场竞争秩序进行调整,也难以形成全国性的物流现代化发展规划格局。

 

4.物流管理体制不科学。由于物流行业的综合性发展需求,铁路、航空、商务、邮政、税务等部门都被纳入到物流运营过程中来,难免在政策、分工执行、监督等环节产生掣肘现象,影响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行。此外,行业垄断、地域封锁、行政权力滥用等也会严重影响统_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性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与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契合

 

(一)经济法规制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理论基础问题争议素来已久,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融合发展的产物,其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因而社会性即其本质属性。现代物流法律问题在_定程度上超出了合同、买卖、仓储、运输、租赁、保管等由民法调整的私法领域问题,还需兼顾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市场统一调配、环境资源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问题。

 

从经济法视角观察现代物流法律问题,有以下几点意义:其一,实现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市场经济自由是整个经济法体系所坚持的核心价值,市场经济自由固然需要被尊重,但反观现代物流业的特点不难发现,简单、无序的任由市场调节物流业自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实现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现代物流产业需要实现自身发展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契合,才能实现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其二,排除市场机制发挥的阻碍因素。当前,大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行业发展迅速,但质量不高;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很多,但不够统一等问题,部分地区物流行业存在恶性竞争导致正规物流行业无法与无照经营、手续不全的“地下”物流企业利润相匹。因此,经济法之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理论基础便在于实现区域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区域内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法规制现代物流法律问题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精神和立法内容方面都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物流需求状况迥异,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全国范围统一有效的高层次物流法律规范。物流业的市场潜力广阔,散布在市场上的各种资本不断跟进,许多资本也不做过多的分析和调研就盲目投资,导致市场处于参差不齐状况。2011年,福建省《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其内容共25条,其中着重规定了物流业的规划发展、相关行业扶持协调等内容,从宏观调控角度为物流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法视域下的现代物流立法

 

(一)制定统一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地域封锁、部门争权、行业垄断等因素对市场自由化竞争的限制很大,与物流行业的系统化、综合性发展需求不相符,因此,要实现地区物流行业区域化发展,必须从大局出发,全面统筹,围绕大型物流集散枢纽、物流通道、物流结点等要素全面规划,做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制定统筹规划的时候要结合各地区发展资源及地域布局状况,要将大物流的概念注入地方立法中,加强区域间的沟通,更好更快地推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应当考虑包括现有交通运营布局、枢纽结点及预期发展状况;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基地,重要行业物流发展状况;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亚地区中心,物流行业市场的对外发展优势等。

 

(二)制定统一的、专门性区域化物流法规

 

物流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迅速发展于日本,成熟于欧洲,西方国家在物流法律法规构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且促进物流业获得长足发展。制定全国性法律来规范物流业也是我国物流制度未来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但是,地方特别是区域性的专门立法如果能够产生示范性作用,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立法的途径更加的科学。地区区域化现代物流发展也可以考虑结合整体性的基础打破区域内地方封锁,以区域协动的形式制定统一的区域性法规,对物流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如物流市场主体资格、物流市场的准入标准、市场运行规范、管理体制、相关技术标准等。

 

(三)制定统一、高效的物流管理制度和行业组织规范

 

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化的自由竞争秩序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共同努力来保障。各国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机动运载工具为特征的现代运输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内在优势、充分协调运输系统发展的政策法规。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制定和实施现代物流发展促进制度,放宽对物流市场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檻,消除有关部门对物流市场的垄断,鼓励竞争,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二,制定和实施物流设置供给制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构建物流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专业化,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其三,确立统一的物流业管理机构,改变物流管理政出多门的现状。此外,政府机构设置、专门化程度也应涵盖在管理制度之中。

 

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中介组织,特别是物流行业协会组织相伴而生并逐步发挥政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建立健全相关立法的同时,应当将物流行业组织考虑在内,一方面加强对他们的重视和扶持,提高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相关组织的活动进行规范的监督,保障物流行业的规范化运行。

 

(四)制定并推广物流行业标准以适应物流行业标准化要求

 

物流行业标准化是现代市场意义下保障公平、自由竞争,保障物流行业规范化运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再加上WTO框架内的行业发展要求,我国相继制定了一些物流标准,尤其是2005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继而制定了相关的物流术语、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物流设计、物流中心、通用平托盘、国际货运等方面的通用类标准,为物流行业现代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篇6

关键词:烟草物流;精益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76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烟草行业发展迅速,烟草物流作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一环作用日益凸显,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精益化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起源与内涵

上世纪初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大批量生产线式的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大批量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单调枯燥,扼杀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形成一套名为及时生产(JIT)的生产管理模式,通过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库存与生产销售的对接;通过推行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1990年美国方面又在及时生产的基础上,结合时生变化,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精益化管理模式。

所谓精益化管理,“精”指的是精干,“益”则指的是效益,它不但要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同时还要求能够迅速的设计生产,以最低的成本,最合理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市场。此外,它还要求企业以全面、优质、灵活的原则和方法,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加深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所以说精益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生产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管理模式,体现了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市场变化,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和学习。

二、烟草行业精益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烟草企业现代化的时间并不太长,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设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烟草物流的发展时间也还比较短,再加上传统粗放式物流管理模式的惯性,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等原因,以及城乡烟草配送批量小、批次多、送货点分散等客观原因,造成目前烟草企业物流管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的局面。

实施精益化物流管理,首先可以有效提高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分拣设备,提高了分拣效率;借助RFID技术,实现出入库的高效管理;对于车辆采用GPS等电子技术实施及时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其次,可以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信息化是目前摆在烟草企业物流管理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同事也是一个难题,因为信息化不是一两项具体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和配合。第三,精益化物流管理,可以加快烟草物流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我国物流业目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行业内统一的标准,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较为落后。烟草物流统一存在这一问题,通过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烟草物流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及烟草行业的特殊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率先制定出行业标准与规范,努力成为中国物流业的标杆与典范。

此外,精益化物流管理还有助于烟草企业提升物流安全水平,消除、简化、合并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活动,调整、理顺、协调某些生产经营环节,从而达到提升效能,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作用。

三、如何实现烟草物流精益化管理的思考与方法

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卷烟的原料采购、入库、仓储、呼叫、分拣、结算、送货等环节,是实现原材料到工厂,卷烟产品零售户商户,并最终到消费者的这样一个空间转移。目前的烟草企业物流大多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同时以第三方物流作为补偿,这就决定了烟草物流对于整个企业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由于物流环节涉及面广,环节多,事物繁杂,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减少物流浪费,一直是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一道难题。精益化物流管理模式,作为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思考,就如何实现烟草物流精益化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烟草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物流管理,坚决杜绝车辆、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浪费和空耗。要加强教育和学习,让相关人员从思想上解决麻痹大意的意识,增强岗位意识,职责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其次,要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可行有利操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奖罚措施,并坚决予以执行。烟草物流要实现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先进可行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同时,只有坚决的执行相应的制度规定,奖罚分明,才能让制度产生最大的效用,让员工产生自觉遵守制度规定的自觉性,增强制度规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三,要加大相应的硬件建设,特别是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急需硬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咨询发达的社会,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烟草物流要顺应时展,加强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更新硬件水平,比如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分拣设备、RFID、GPS等车辆管理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优势,确保烟草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四,加大烟草物流的软件建设,增强信息数据的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从而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要推行6S管理(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自检SELF-CRITICISM,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同时还要注重统计学的用用,加大对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让物流信息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精益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烟草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烟草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大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立足高远,面向国际和未来,为创建中国一流烟草企业和品牌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贺名.商品流通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GPS 物流管理 应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029-01

随着全球导航技术的发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时跟踪和远程控制移动目标已经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尤其是全球化通信手段(GSM)以及地理信息定位体系(GIS)的完善,保障了人们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移动目标实施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控。如何发挥GPS技术的优势特点,应用到物流运输指挥管理工作中,逐步成为了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

1 GPS技术的发展使用

GPS的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体系。技术基础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备全球性、全天候等特点的卫星导航定位体系。它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全球卫星系统、实时监控体系、信息接收体系。GPS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准确性高、全天候实时监控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定位信息。

GPS包括三维导航体系。航天器、船舶、机动车辆或者行人都能利用GPS客户服务端进行导航。此外,GPS导航技术在气象监测、抢险救灾、建设施工等工作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交通管理方面,GPS技术主要应用在公路工程地质环境勘测和辅助设计等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GPS在机动车辆导航定位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 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的定义是物质实体从拥有者向购买者的传递过程。人类开始商品交换之时,其实物流活动就已经随之产生了。而物流行业,普遍认为,起源于二战期间,美国配送和运输军需物资活动中。战后日本率先在经济活动中发展建立起了物流体系。随后美国和欧洲也迅速意识到物流行业在经济领域的巨大作用,努力的鼓励和推动物流行业的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流业面对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其种种发展优势的显现,和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发展为新经济的体制下的支柱产业和强劲的推动力。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重视和扶持物流行业。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提升,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物流行业发展所需的内部经济和市场环境也日趋完善。

3 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 车辆定位监控

利用GPS技术开发的运输实时监控设备,能够对配置了GPS的车辆进行实时跟踪,从设备管理中心的地图上,记录监控车辆的运行,将实时的位置信息保存在设备服务器上,通过直观的运行记录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物流企业能够明确的掌握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和路线选择情况。

3.2 物流监控

管理系统可使用多窗口信息显示,实时监视配备GPS车辆的使用信息,并可调用车辆的运行路线的相关信息,以供后期的绩效总结评估,进行全面的指挥管理。调度管理部门可随时根据车辆运行信息做出实时的通话交流,将车辆运行管理和相结合,以现代化科学的管理促进物流运营的效率。通过对运输车辆运营信息的记录,可以防止驾驶员超速、疲劳工作等现象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车辆财产安全;通过对车辆路线的记录还能分析整理出最佳的营运路线,提高物流企业运输管理水平;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监控中心可通过监控记录的位置信息准确地掌握情况,减少事故损失。

3.3 物流查询

利用GPS查询功能可以直观的从电子地图上获取运输车辆详细的位置信息,以及行驶方向、速度等资料,还可以记录路线、发车时间、任务完成情况等。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将车辆实时运行信息与预设的信息比较,对行车线路时间出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处理,以便管理人员准确及时的了解运输任务情况。在物流运输中,对运送危险品的车辆,可以配备额外的监测装置,管理者能够获取更多的运输信息,以确保运送过程的安全,并保证货物的按时抵达。

3.4 总体指挥

物流管理中时常需要通知货主货物的运输状态、位置。并实时更新到货时间,对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进行总体的管理和总体调度指挥十分必要。监控中心能够掌握车辆的总体状况,对物流企业内的全部资源实施动态的优化管理,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3.5 全程导航

GPS定位技术可全程为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提供详细的导航信息,在驾驶员不熟悉的道路中,特别是在交通复杂的大城市里,能尽量避免出现行驶路线差错,为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方案,提高运输效率,节约了运输成本。

3.6 紧急援助

运输车辆如果在途中遭遇抢劫交通事故等突发状况时,司机能够利用管理系统及时的与紧急援助中心取得联系,系统可以分析严重程度和地理位置信息,妥善处理。同时向物流管理中心发出报警,并且向管理中心提供发生事故的用户资料及现场应对方案,帮助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处理,为驾驶员提供可靠的帮助,从而降低物流企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4 存在的问题

GPS在我国的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十分广泛,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说,同国外成熟体系相比,我国GPS系统的技术层次、产品成熟度上面都存在相当的差距,尤其是在现代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GPS技术在物流管理中主要有下列问题。

(1)GPS技术不过硬。

我国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劣势,虽然我国也有自身的卫星导航体系,但大多停留在军事运用层面上,在民用化推广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现在物流企业的车载GPS模块和定位导航设备中的核心集成芯片完全依赖于国外进口。使得在运输中一旦遇到地下隧道、山洞等遮掩物时,往往会存在GPS导航卫星的使用盲区。

(2)国内企业缺乏经验。

GPS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运用需要解决使用环境,系统兼容,管理体系构建等多种技术质量问题。GPS车辆管理体系,仅仅被部分流动资金与技术储备并不突出的中小型企业重视,因此在产品的研发制造、管理服务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并且生产周期长、产量相当有限。

5 结语

GP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GPS技术必将会在现代物流管理中起着技术核心的作用。为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文远保,杜冠.GPS/GPRS车载监控终端的开发[J].微处理机,2007(2).

[2] 叶教范,刘敏.车载GPS定位监控系统中信号的分析与处理[J].设计天地,2007(2).

篇8

1.1物流概述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悄然兴起,学校才设立了物流专业这一门学科,物流专业起源于美国,较早地领先中国很多年,美国首先对物流管理作出了定义:“物流完全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原材料、中转库存以及相关产品和信息进行有效地物流活动、存储计划;物流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传统的物流行业,普遍是指:“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置转移,从而更好地解决商品之间的生产与消费地点的差异和实际中的差异。”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物流行业逐渐开始改变向现代化物流靠拢。现代化物流管理结合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原来的运输环节是在生产环节之外并且是独立的,现在的运输环节打破了原有的分业界限,合理地利用企业供应链管理并建立起企业从供应-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控制,实现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技术化,利用以上优势对传统物流管理进行整合使其更加完善,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

1.2 物流管理与企业物流

物流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管理工序,通过对物资的协调、信息的协调,在物流市场、企业、供应商三者之间流动,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供求链的基础环节,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砝码,企业物流也有相应的定义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物品从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还有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所遗留的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再次利用的循环活动。”

2 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面临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物流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大多数企业已经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内容之一,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

2.1 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把物流管理定位在仅仅是企业的辅助部门,只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起到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物流和生产在企业中已经是同样重要的系统部门。当今社会下的物流管理已经贯穿了整条供应产业链,它不仅连接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还是它们相互合作的纽带。所以,物流管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物流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企业物流管理中,通过对内部系统进行改造,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有效增强了库存周转速度、库存资金,企业通过物流中心获得最佳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观念落后,没有强烈意识

物流管理受制于传统观念,传统的物流企业所能服务的范围也是具有局限性,其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大,资源没有合理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管理模式落后,配送速度迟缓,安全得不到保障,缺乏竞争力。

3.2 企业物流管理落后,功能不全

大多数企业在物流管理上,还利用古老的纸笔方式进行管理,虽然企业配备了齐全的电脑设备,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少数企业应用了现代化物流设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忽视物流的作用导致了专业人才严重流失,这也说明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识还未清楚。

3.3 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在物流上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高标准,这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的原因,我国物流产业的技术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这样不仅影响了我国扩大物流产业市场的前景,而且对物流产业的经营、服务、运行、组织等全方位发展和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很大程度上造成物流市场竞争紊乱,物流水平得不到提高。

4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4.1转变观念,建立物流管理的新理念

从物流管理的发展史来看,物流管理的新理念是从日本始创的,曾经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有两个,大约40年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把业内竞争的焦点都聚焦在生产领域上,并且用尽一切办法去降低资源损耗,这就是被称之为“第一利润源”也就是资源领域,被称之为“第二利润源”也就是人力领域的缘由是利用各种手段去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过近10年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之后,前两个利润源得不到充分发挥,潜力被潜藏之后,企业利润每况愈下,在这种越发艰难的情况下,物流的潜在能力逐渐被企业所重视,这也成为了“第三利润源”。物流管理的先进思想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种体现,物流管理的新理念也是思想解放的一种过程,这是对传统理念的一次巨大冲击。如果还是套用原有的旧模式,企业会被业内的快速发展所抛弃或是被其他企业逐渐吞噬,这也是制约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所以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采取新模式、先进的思想;完善企业物流系统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运用科学的技术使物流管理更加完善。

4.2 改善物流管理技术,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如今,物流管理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网络信息技术是企业物流管理重要的依托,大力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技术得到所有企业的认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企业物流的设备和装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企业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管理的技术化水平和现代化。

4.3 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物流管理的网络信息化不仅要靠企业的努力还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积极组织和参与对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发研究活动。

4.3.1 国家的一些重点科研计划应针对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加强开发的力度。

4.3.2 政府要鼓励和帮助当地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吸取优秀企业的经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对运营手段要进行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4.3.3 政府应支持各企业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做到共享本企业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创新管理模式。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银行业务创新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物流银行也称为“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物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与物流商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因此,物流银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金融服务抑或物流服务,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服务。物流银行以商业银行与物流商两个支点,为商贸公司架起了资金融通的大桥。

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创新意识增强。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银行的诞生。物流银行是在运输与库存过程中,将凝聚在运输的资金剥离出来,让其“”流通,而没有占用生产资金,从而达到资金快速回笼,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相比较而言,引入物流银行的物流服务后,减少了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流转,生产企业能用1元钱做10元的生意。物流银行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物流银行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通过向企业提供“物流银行”的服务,构建相关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结合,有效简化付款流程;银行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凭贷,从而降低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因此银行便可向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利率,使其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物流银行的发展现状

物流银行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一)发达国家的物流银行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银行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银行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二)中国物流银行的发展

国内物流银行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银行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银行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物流金融部分业务。物流银行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据了解,“物流银行”在山东省最早的“样板”是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近几年,“物流银行”被山东省物流企业所采用,目前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

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1/3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1/3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

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物流银行运营模式

物流银行运营要求银行针对现代物流运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服务。物流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一)资金贷款融资

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物流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或关键技术合作等与物流经营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性融资或大型设备租赁和技术参股;或采用票据性融资业务,使物流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物流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金融综合业务。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项银行综合服务。一般最多见为融通仓业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提供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变现综合性物流服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二)资金结算业务

国内物流业务结算模式。资金结算是物流业最普遍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现行的结算方式主要运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等八种代表性的结算工具。

国际物流结算。物流金融业务延续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的传统做法,并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之更加便捷、规范,成为实现物流全球化的有力支撑。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L/C(信用证结算)、T/T(现汇结汇)、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以及多币种结汇、打包贷款等全功能贸易融资服务和非贸易国际结算服务。同时开办银行保理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

(三)银行保理业务

在物流银行服务成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物流业为保证资金及时安全回收、减少资金占用,需要银行提供与其贸易结构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及其它保证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这些带有国际金融性质的物流银行服务产品。

(四)物流保险

供应链运行的各环节,无处不存在风险。物流保险作为物流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物流供应链条各个环节,合理的规避物流风险的方案是保证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必要环节,也是物流银行服务的重要职责。

物流银行发展的策略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还在于金融机构过度开展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这实际也给物流金融创新以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加强物流银行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合约欺诈及质权是否成立的风险等;二是操作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风险,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四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历程,彰显了从系统角度考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关注与控制物流银行新增风险

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

(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银行分散机制

物流银行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四)建立物流银行的保障机制

开展好物流银行业务,需要在银行内部确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其次制定独立的考核机制。再次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最后制定快捷的信息传导机制。

另外,应该鼓励银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来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流动性问题产生。

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银行服务的支持,同时银行本身也需要物流这个巨大的市场吸纳、消化金融资金,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对银行的资金营运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银行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且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唐少麟.发展物流金融.强化整合[J].中国国际物流期刊网,2007

篇10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物流”这一术语起源于美国,含义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活动,具体包括通关、商检、运输、、保管、存货控制、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最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物流活动基本上完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的增值服务、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凸现,强调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发展全球化、集中化、大型化、高速化,注重物流战略目标的制订、物流网络的设计,通过供应链式的运作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增值服务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流的内涵由原来的单一流向,经过不断的演绎向多样化、层级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管理已涵盖物流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目前,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信息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业内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流以及生产过程物流和与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所产生的信息流动。

企业间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业间订货、收货、发货、中转、以及结算等活动所产生的物流信息。

社会物流信息。社会物流信息的内涵是企业物流信息的社会化,它是由企业共同参与,依靠物理平台或虚拟平台从事物流活动和交流以及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具体表现形式如公共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传输、交易的信息。

以上三种信息流主要以物流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通过与物流活动的高度融合,最终推动和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发展。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

第二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个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NRP)、制造资源计划(NRPII)的概念相继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

第四个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尽管从企业物流活动的信息化进程来看,可以体会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历程。但是,不能忽视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同任何一个时期相比其复杂程度、相关程度难以清晰描述。因此,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和适应物流的发展依然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优势

要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在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信息标准和信息成本等问题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可以广泛地成为调控和决策的依据。因此,信息化使企业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并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物流在未来如果有所突破,则必须实现信息化的建设。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优化服务。物流企业靠服务取胜,通过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比如中国邮政和UPS、FedEx在我国所从事的包裹速递业务,他们在硬件配置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UPS、FedEx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的是更优秀的标准化的完整服务:首先,客户在运送包裹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送货方式,UPS使用的是一套直观软件,其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不同的运送路线、货物到达不同地段的时间以及相应的送货费用等;其次,UPS能够做货物跟踪,如果送件人需要可以查看到包裹运送过程中的全部状态;另外,对大客户来讲,UPS还能够提供在线工具,随时提醒他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这些服务所需要的费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相比之下,中国邮政提供的服务是非标准化的,假如从北京运送一个包裹到重庆,邮局可能会说一个星期之内能够到达,可具体哪天到达就不能确定了。

提高效率。法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汽车制造业和部分专业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信息化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比如雷诺汽车公司设计的物流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对客户的供货期由35天缩短至15天。其系统的各个物流单元都是围绕着如何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供货效率来设计解决方案,他们把提高效率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投入,物流成本可能会增大;同时,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提升了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效益。

降低成本。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便是优化管理,而信息化无疑是优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比如,海尔集团设计实施的BBP(电子采购平台)项目,构建了基于后台ERP系统的完善的内部供应链,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立体仓库的管理和各个事业部的生产计划、生产线工位的原材料配送、成品下线的原材料消耗倒冲以及物流本部零部件的采购等业务,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仓储面积减少一半,库存资金周转时间从30天降低至12天以下。

方便决策。根据市场反应及时作出科学的判断决策是每个企业领导层关切的重点。特别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及时投向市场利润空间大的产品,因而需要及时掌握、了解市场行情。我国一些制造企业采用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信息为基础的经营决策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通畅问题,从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