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法制化和谐社会
法制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安定程度以及发达程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输出基地,高等学校更要将法制建设放在突出的重要的地位,要将法制建设渗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处于步入社会之前的转型期,心理不够稳定,法律意识不够健全,因此,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加强对其法制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依法治校,加强校园管理的“法制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而班级管理是实现校园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认真思考、长抓不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关心、爱护学生,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各方面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个人认为加强班
级管理中的法制建设,使班级管理“法制化”,是班主任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有效途径。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有法可依”。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是必须的。通过深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是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人才的需要。
在此前提之下,每个班级的管理应当有一套相对科学、完整且独立的规则。班主任在班级成立的最初阶段,在确立好班委之后,应当组织班委制订适合于班级的规章管理制度,并在班会上讨论通过。对于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条款,班主任应当进行详细的解释与说明,使班级的每位学生对于新的环境、新的班级、新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数;班级学生对制订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出合理建议后,班主任应该再次组织班委进行修改;最后形成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应当在班级进行公示,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班级管理应当细化,更要明确奖惩措施,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褒奖,错误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有法必依”。
有了班级规章管理制度,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便有了一套行为准则,就要按照制度规范每位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对每位学生做出评价的时候,应当根据该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于学生们的优秀表现,班主任应当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在班级发出倡议,引导并营造优良的班风;对于一些违背制度的做法,班主任也要严厉地指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通过做到有法必依,让班级的每位学生加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执法必严”。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不能出现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松懈,更要避免有时严有时松的“打摆子”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性质相似的问题,不能因为是班委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就私自不了了之地处理完毕。也许就是因为你那一点点私念,却很容易在班级中掀起大风波,使得班主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荡然无存,同时也会使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效度大大降低。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赏罚分明,鼓励良好的行为继续发扬,坚决制止恶劣的行为在班级学生中滋生蔓延。
班级管理“法制化”要做到“违法必究”。
班级的管理别要注重对“调皮”的学生的引导。其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因为本质,而是由于自控性较差影响班级的管理。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一定要找出原因,区别对待。通过侧面了解、正面接触他们,用聊天、谈心等方式,一步步引导、鼓励他们,用真心和爱心去感染他们,帮助其慢慢修正自己的行为。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多去听听他们的建议;在制度通过之后,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梳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当加强督导,让他们知道在制度的“高压线”下,他们其实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但是,一旦出现违规的行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姑息,应当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并且通过自身的工作技巧,如:出现类似的违规行为,惩罚力度加大等,避免他们再犯。“违法必究”是班级管理“法制化”的有力保证。
班级建设“法制化”的原则
1.班级管理制度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其目的并不是在于惩罚某些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避免违规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除了按照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努力帮助他改正,以促使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以及走向社会后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取得更大的进步。
2.班级“法制化”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对大学生进行班级法制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大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一种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使他们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与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做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初期阶段,班主任可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步入轨道之后,班级“法制化”则应当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校园的管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班级的管理更离不开“法制化”。校园法制建设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级的法制建设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班级的管理中如能切实有效地实行法制管理,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信班级的管理工作必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增强了班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大大简化了班主任的工作,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编.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改革初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年5月第2版.
[2]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王鸿江.现代教育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4]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篇2
关键词:破窗理论; 班级管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一个相对杂乱的街区。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车牌,并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内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礼拜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敲了个大洞,结果仅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
在此项实验的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1982年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地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衍。也就是说,无序的影像刺激无序的管理,而无序的管理又会造成影像的更加无序,最终成为犯罪的根源。
“破窗理论”提出后,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预防犯罪科学和企业管理科学之中。而学校班级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破窗理论”同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关注细节小事,处理及时有效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管理必须从小事抓起,从琐事做起;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破的窗户玻璃”,防微杜渐,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班级建设中,每个班级作为一幢楼房,把每个学生作为一扇“窗子”,那么每扇“窗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小错小误”的“破窗”,如果其中的一扇“窗子”损坏后不能及时修理,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破窗”出现。所以,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一方面,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当时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班主任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未采取必要措施,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广大学生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正气受抑制,邪气滋长,由此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很多“破窗”,对班级的建设造成无可估计的不良后果。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的原则,并及时有效地让一切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班级管理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小事”,如卫生、纪律、做操、上课、同学交往等等。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以事小而不为之,或以事小而忽视之。例如,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出勤看似很小的一个常规管理,许多学生也认为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迟到一分钟,绝不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学习。但是迟到现象能反映出一个班级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状态。当一个班级的管理非常完善,学生们置身于一个全身心向上的班集体之中,没有出现过迟到。这种严格的班级氛围会给学生一种不自觉的提示:绝不能迟到。但是,如果有人迟到了一回,班主任对此事不加以纠正,对于其他同学就会有一种暗示:原来是可以迟到的。迟到人次愈多对于不迟到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个班级很快就会处于一个混乱局面。出勤管理是这样,班级的其他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如,班级的桌凳,今天少一个螺丝,断一条腿,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如此下去,班级就将成为一个破仓库;某同学脚下有一张废纸,我们不去及时拾起,教育大家,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班级就会成为一个垃圾场;班级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说话、睡觉,自习课闲聊、喧哗、打游戏,平时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课任老师不及时反馈并加以制止,即使说了也是不痛不痒的几句,过不了几天这个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凡此种种,都是“破窗”的结果。于是这个班级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级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本班在师生心目中的印象,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慢慢的,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滋长蔓延起来,于是这个班级真的就如人们所预料的一样:混乱不堪。
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班级管理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虽然学生来校的第一天起,就学习了《学生手册》,但这仅仅是学校管理的第一步。很多具体的事务还要班主任去落实、去补充、去完善。如班风建设、学风要求、卫生管理、值日管理、班级常规、班干部职责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完善。
有的老师没有经过认真周密地思考就提出班级管理要求,在落实的时候出现困难,管理措施就不了了之,有些学生就会觉得有机可乘,一旦“第一块玻璃”被打破,又没有及时地惩罚,那么“第二块玻璃”会很快被打破,班级的建设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进行量化管理。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通过让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制定规章,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心中有目标,办事有方向;而且也是一次次接受思想教育、规范行为、内化习惯的过程。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他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方便了后期的管理工作。如果班级中有一整套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而且能够严格执行的话,则“破窗”难成。
三、坚持一个标准,贯彻始终如一
一个班级成员,不论来自何方,不论成绩好坏、职务高低,都是班级的一分子,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特殊。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要对事不对人。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也会使一些学生心存疙瘩,从而产生“抗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心灵的破窗”。坚持一个标准,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这对树立正气、端正班风是很重要的。
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刚开始抓得挺紧,一段时间后就放松了管理,对学生迟到、早退等小毛病也听之任之。岂不知这正是一种不正常的暗示,别的同学会以为:他这样做老师都不过问,是否我也可以这样做?更有甚者试图做得更过火一点。这样一来,班级各种问题会层出不穷,等你再想彻底治理时已来不及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贯彻始终如一,忌时紧时松,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才是明智之举。
总之,“破窗理论”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学校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都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干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补好每一扇“破窗”。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才会拥有一幢幢窗明几净的“楼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班级;管理
独立学院以其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伴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源层次的差异,使得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途径和渠道,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阵地,没有班级就没有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没有班级就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在校表现,其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及今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独立学院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1、班集体组织松散,凝聚力不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表现为普遍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关心时政、善于通过多种途径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其个性鲜明、善于发挥特长,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少数学生进取心不强,自我约束力能力较弱,经常旷课,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吸烟酗酒,意志消沉,个别学生情绪控制能力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较差,表现为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人际交往存在障碍,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导致同学之间关系比较难以处理,集体意识淡薄,对于集体的事情关心不够或者置之不理。
2、班级同学目标各异,学习积极不高
由于独立学院成立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其学生大多是80、90的学生。独立学院较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而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家长中从事经商和中层职员较多,接受的观念各有不同,在新的班集体中短时间很难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各自目标也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一部分同学原本学习较好,但由于高考的失利,对自己进入独立院校心里存在落差,积极主动对待的同学则以考研、出国为目标;消极的同学则表现为混文凭,只求毕业工作;另一部分则在高三临时突击,对自己能考上本科较满意,但自身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对自主学习要求更高的大学阶段表现出不适用,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表现为平日沉迷游戏,考试只求及格等状况。
3、班级制度不够完善,对学生约束和促进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班级制度建设并不是十分完善,更多引用所依托母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母体院校一般都是重点或二本批次办学较高的大学,母体院校学生特点与独立院校学生特点不同,从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很多独立院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自由度,走发展自身特色道路,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中缺乏全面考虑而流于形式,长期效果有待考验,因此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还需要很长时间。同时建立了班级制度,不等于管理好了班级。如果建立了班级制度而不能认真执行的话,制度就变成一纸空文班主任也就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更谈不上有效地管理班级了。
二、独立学院加强班级管理相应对策
1、营造良好班级文化,加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是结合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及班务工作的需要而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文化活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一方面,收集建立学生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身未来梦想等信息,为后期进行有效思想沟通和开展活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班委力量和党员先进性,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团日活动,党支部生活、读书活动、趣味体育、爱心志愿者等各类活动形式,为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提供条件,促进班级同学的熟知度,增强班级凝集力。
2、加强同学个人目标设定,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
大学生活对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提高更好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符合自身的目标和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是提升和锻炼自身能力的有效方式。要想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目标这需要全方面的指导。如:通过开设《目标与行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让学生学习怎样认识自己,怎样设立自己的目标,怎样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为今后学习提供方向和培养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打下基础;在学习上,大学学习内容主要为今后职业工作需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新手入学初,开展专业发展和前景讲座,提升学生对未来专业学习认知,在各学期中,可邀请本专业从业人才、毕业校友、学长等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方式方法进行参考;在课外活动中,一方面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和优秀,同时重视以引导学生对自身不足方面进行培养锻炼为目标,通过各类活动为学生进行锻炼提供条件。
3、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形成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部分独立学院管理学生的基本理念仍是陈旧的。虽说进入了大学阶段,但出于安全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为了防止偶发事件,一些独立学院班级管理往往沿袭中学阶段的管理模式,重在“管”,而忽视“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张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少他律意识。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已经长大成人的事实,采用合理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进行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发展。
(2)班干部选拔。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干部,如何能选出一批工作态度积极,愿意为班级同学进行服务的班干部是关键。首先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选拔班干部,体现民主、自愿,同时也接受班级同学的监督;其次制定奖励与约束的班干部管理条例,对积极主动为班集体服务的同学进行充分肯定和奖励,同时对不以班集体为重,我行我素的班委进行调整,以确保每位班委都能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工作;还有通过设立班级管理目标,制定考评机制,为班委开展活动有效有序进行指导,同时也对班委工作表现提供定量评定指标,对在进行评优评讲过程中,能更加客观性,从而达到提升班委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主动性。
(3)规范并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对增强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①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制定班级党支部工作指南,制定完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等一系列党建制度。②建立支部党员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平台与服务平台,在班级和学生宿舍开展志愿者活动、党员挂牌服务、与普通同学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绩效考核,既能增强学生党员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又能增强班级党支部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又对推动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③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党员主动深入到广大同学当中,关心同学、助人为乐、解决矛盾。
【参考文献】
[1]张艳萍.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114.
[2]修新路.高校学生班级干部的培养和使用[J].辽宁医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2008(2):69.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82-01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强,纪律涣散,自制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面对这样一个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群体,身为五年制师专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呢?本人通过反省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师用爱心去接纳每个孩子,开展赏识教育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教育得当,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走进他们,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成功转化他们,使他们成为可教之才。只要让他们感知人格受到了尊重,那么他们的自信就能复苏,他们成才的梦想就能实现。这才是学校存在的真正社会价值,这才是教育存在的真谛。
二、教师要抓方向、抓原则,进行有效的常规管理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目标和班风、班纪等日常行为规范必须常抓不懈。“抓”的过程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教师的勤快上。
在建设班集体之初,以我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操行量化管理条例为前提,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生班情的班规。并且班规制定完就要付诸行动,言行一致,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就是要抓住一个典型的问题不放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也体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要走进学生,通过晨会、课间、间操、班会、团会等各种活动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细致地观察来发现学生的行为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教育管理。
三、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实行公示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透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级实行公示制度。将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荣誉、好人好事、各类考核结果等张贴在公示栏内,这样做能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科任老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健全班委会,发挥班级干部作用,全面锻炼学生。发挥班委会模范带头作用,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踏实、进取精神,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活动由班委会负责,活动过程要有计划、有预案、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科知识类竞赛,积极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和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3)以主题班会、团会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加强文明守纪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主题活动。
(4)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小报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展览,科技艺术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学科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班级管理的有效优化,必须以教育学生为基础,教育好学生是实现优化班级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管理与教育学生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具体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化班级管理和提高教育学生的有效性。
篇5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苦的工作,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用细心、耐心、虚心、忍心和爱心、良心去竭力培育,还必须具备一颗高度负责的心,只有这 样才可能做好。今后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班级更有凝聚力,多向其他班主任学习,把班级工作做的更好。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1本学期我担任初一(2)班的班主任工作。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顺利走过了一学期。现在就把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我当班主任力争做到两点: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
二.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优等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我班的符东升同学各方面表现相当 不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就是缺乏胆量,上课时很少积极发言。针对这一点,我找他谈心,帮他找原因并鼓励他大胆发言。在我上课时,有意找他回答问 题,并适当给以鼓励,锻炼他的胆量。通过这样的锻炼取得了一定效。而秦小康同学在学期的前段时间表现得很差,如迟到、上课捣乱、厌学等不良现象,大多数同 学对他都很反感,但我却一直都认为这孩子的本质是好,只要能得到老师耐心引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相信他会进步的,结果不出我所料后半段时间这孩子的很多 毛病都改不了,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主要做得以下几点: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初一新生,必须先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素质,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晚自习、晨读、卫生清洁保持工作等督促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 察其他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的习惯养成。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与班风,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班里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件件落实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话,就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就要发动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的主体,培养自我管 理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日班干部每天轮流等级考勤,维持纪律等,并利用班会或业余时间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则,努 力做做事的榜样,勤跟班,使班风正,学风浓。
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在军训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二等奖,由学生 自己设计和编写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的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积极报名参加校文艺晚会,舞动青春广播操比赛;谢佶君同学在语文演讲、作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刘 王沐霖、赵章宁、王柔辰和谢佶君同学在英语演讲和英语能力竞赛中都获得优异的成绩,符思望同学在学校举行的象棋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二等奖等等。除外我们班在 本学期的文明班评比工作中都获得理想的成绩,这些集体活动都要学生齐心协力,一起来完成。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后进生,他们要么思想差要么学习有困难。后进生的教育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 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耐心相帮,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 思想上不歧视他们,在教育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一般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个别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 不足和缺点,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 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 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从学生心底出发,适时关心学生。对学生从严,但不可无限严,抓住学生的心是很 重要的。表扬与批评同样重要,时常从生活上关心学生、与学生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将对学生很大的帮助。
四.班会课延伸,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
重视班会课的作用,坚持每堂班会课都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好的榜样与典型,使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形成 良好的风气。同时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 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 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 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比如对那些上网逃课、顶撞老师、随意下位等违纪行为,在班里展开公开讨论,在自由发言中体会让学生知道对与错,好与坏, 使违纪学生在学生中没有市场,违纪后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舆论谴责。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 师顶嘴的现象等行为,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我每周让学生评选出几个“本周学习标兵”、“本周纪律标兵”“本周劳动标兵”列榜公布,让好学生在受到集体赏识中更加努力发展、完善自己,让其他同学也受 到激励,争取下次榜上有名。
五.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从周日晚修至周五我都 安排各科的学习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他们预习和复习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坚持早晚十分钟领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六、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学生。
学生与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的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同时对家长提出要求:为孩子在家里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做好榜样。
七、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如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当然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也存在许多缺憾与不足,需要日后改进的地方如:
1.期末复习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进入了紧张而繁忙的复习阶段但是部分后进生状态很不好。
以后要多注意复习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
2.由于本学期的时间较短再加上班上和学校的事务和各项活动较多而不能进行家访。
以后尽量安排时间去家访,以便能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深入学生,为以后能够更好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总 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苦的工作,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用细心、耐心、虚心、忍心和爱心、良心去竭力培育,还必须具备一颗高度负责的心,只有这 样才可能做好。今后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班级更有凝聚力,多向其他班主任学习,把班级工作做的更好。
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2时光匆匆,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班主任工作却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吸收经验,更好做好班主任工作,对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理: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开学后,立即建立了班级家长群,时时与家长交流教育思想,通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及时了解。并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性格,把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学生对家长的知心话告知家长,已达到学生时刻感觉家长的关爱。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正能量。
班级工作目标明确:进入高二,班级目标确定为成长目标和学习目标,成长目标是让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阳光,证明自己的优秀。学习目标是夯实基础,形成学业考氛围。继续坚持“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班级发展目标,即以班级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班级纪律养成和班级环境美化为基本点的。用严明的课堂纪律和优美的教室环境来保障班级积极向上的学风。学风建设将是________学校“____”班级工作永恒的追求,是众多工作中的核心。班级纪律和教室环境是良好学风的基础和保障,是为了班级学风建设而服务的。
班级管理原则不动摇:
1.民主化、公平化管理原则:班级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定出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事务和学生违纪的处理,由班委会按照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给出处理意见,报班主任审批。
做到班级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分层管理,自主管理原则:班级管理按照班主任--班委会--具体负责班委--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班委会的管理能力,发挥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班级活动管理灵活多样:团委负责。(班主任---团支书---班委会--活动临时负责人)班级座右铭:比学__勤学好问、踏实进取;比纪律--遵规守纪,荣誉第一;比卫生--座椅整齐、环境优美;比队列--列队整齐、行动统一。把握现在,放眼将来,用自己的真诚与努力,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证明我们是家庭和父母的骄傲,学校和班级的荣耀。
总结这学期班主任工作,收获很多,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总结经验,更好的做好自己班主任工作,让班级和学生越来越好。
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3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班)班主任。6班是个文科班,全班50人,男生23人,女生27人。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和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班干部的努力工作下,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思路
以德育工作为首, 以服务教学工作为中心,立足班级常规工作,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1.确定班级目标,编成响亮的口号: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2.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主要分学习方面、班务方面、卫生方面和日常规范等五个方面。从而使班级管理制度化。
3.制定“班训”。
通过征集意见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班训: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4.打造“班级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5.撰写“班主任寄语”:“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这是对“班训”和“班级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6.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在“放飞梦想”中写下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便于同学们自我对照,自我激励,相互监督。
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塑造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立足常规,做好班级管理
1.每周一次班会,并有相应的班会记录。
2.座位轮流制,每周调动一次,前后左右滚动。
3.建立激励机制,每次考试,年级前10名进行物质奖励;
根据成绩分的小组在考试中考的做好的小组也要适当的奖励。
4.经常找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适应高二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5.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常于宿舍管理员沟通,了解宿舍管理状况。
6.卫生工作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负责制,班主任随时检查监督,确保同学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班委会建设,发挥学生班干的作用
新学期开学后,根据在______学校的表现,我初步选出了班长和纪律委员。开学后,又由学生毛遂自荐成立班委会和课代表。
在具体的工作中,按实质内容把班务工作划分为三个系列:思想文化建设由团支部书记负责,宣传、组织委员协助;常规工作由班长负责,纪律、劳动、生活、体育委员和组长、宿舍长协助;学习方面由学习委员负责,课代表和组长协助。三个系统由班长和团支书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
五、与各任课教师加强交流,协调教学工作
首先,协助授课老师搜集教学信息:以贺卡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其次,经常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
六、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联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生,我常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沟通,随时注意孩子的动向,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班级活动
1.成功地组织了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2.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学生召开特色主题班会,学生自己组织了“严师出高徒,还是慈师出高徒”的辩论会,开的有声有色。
3.根据学校部署,狠抓学生日常规范,制定“学生不规范行为整顿方案”。
并对整治活动进行了反思,明确了今后班级工作的重点。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总结。成绩和不足并存,有些想法和做法还不够成熟,尚有待改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班主任的目标不断奋斗。
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4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为总结经验教训,利于今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为班级迈向高三打好基础
1.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2.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
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
3.继续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处理和应对班务。
制定班级管理量化评估积分细则(奖惩条例),对班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体制,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提高他们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步提升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
4.加强常规教育。
开学初,多次带领学生学习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启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和批评,奖惩分明,强化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每一项班级事务,落实措施,巩固成果,使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5.加强学生的爱校爱国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为教师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使他们善于在堂上做笔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学生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
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班级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
三、加强暂差生教育,防止新的差生出现
1.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引导,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经常找班里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优缺点,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某些不良习气,促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纠正,不断进步。
3.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以来来的工作总结。在这短短的一学期时间里,班级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到政教处、年级组领导的指导,其他班主任和同事们的帮助。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5自20__年9月参加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以来,忙忙碌碌一学期,收获很多,现将这一学期工作中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确立班级常规
刚接手初二(五)班,自己对班级管理没有什么经验,很多工作显得很无序,搞得自己也很累。第一周,我感觉自己大多时候都是在大声的说话,因为声音小了,自己的声音会被孩子们的声音压过去。此外,孩子们在卫生方面显得那么稚嫩,所以我几乎是每一次室外卫生都跟着。之所以如此,我想,与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上岗准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自己多读一点这方面的资料,也许经验会多一些。
而这其中,最糟糕的是,自己没有在常规方面确立好班内的纪律。也许自己想的太完美,对孩子太民主了,结果造成的是对自己的伤害。第二周是对自己的考验,如果第二周搞不好,以后班级会越来越差,所以,我对班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对常规方面的确立。对于这次班会,我引用了几个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强调了纪律与惩罚的重要性。在确立常规方面,或者是对这个新集体的陌生,或者是以后所要确立的常规是否会伤及到自己的利益,学生在发表意见方面显得很不积极。为了确保班级朝着正道上走,我根据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确立班内的几条重要纪律。在接下来的日子,班内的各项工作算是上了正规。
二、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在其他四个班也有课,所以我明显感到自己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于是,在级部主任的帮助下,我班首先走在了班级文化的前列。比如,我们在班内的各块墙壁上划分了小组的园地,让学生充分展示小组内的得意之笔。于是,一块块园地被充实起来,当然这其中也让其他班过来取经,由于少了我们最初的弯路,我们发现人家班做的比我们好,于是,学生们对自己的小园地又重新进行了布置,经过这个否定肯定在否定的过程,班内的每块墙壁都充满了美感与教育意义。
班级目标是一个班集体的象征,我和同学们确立的争做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优秀班级的班级目标,而同学们的目标就是争做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优秀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自己的班徽,形象美观且大方,内容充实而有意义。
三、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第一次月考来了,学生们考的很差,由最初分班时的倒数第二,变成了倒数第一。学生们的情绪很低落,而最糟糕的是学生们自比其他班的同学矮一截。其中,在第一次队列队形比赛中,由于是第一个上场,班级分数与二班并列第四,但学生们非要说自己是最后一名。
为了改善班级的状况,首先是对各科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结果发现,我们班有不少优势科目,只是数学的差距有点大,如果能够缩小差距,那么,五班将是一个实力很强的班级。为此,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只要以有机会,便让学生了解数学老师的魅力,让同学们结对一帮一,并且经常地给学生打气,或者讲一点哲理故事。另外,还通过让学生演《数学课的转变》等话剧,塑造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还有一点,在早自习前这段时间,让学生尽快的安静下来,尽快的交作业,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最重要的一点是,引入小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各门课的兴趣。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班内成绩咸鱼翻身,由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
由于班级成绩的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走好后面的路,于是,对于此后的每一节班会课,我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期中考试后的第一次班会的主题是:蜕变,塑造一个新的初二五班。通过视频、音频等以及其他的媒体,效果非常好。为了让班级更有气势,我们选择了:“自信自立自强,我能行”的口号,这充分的提高了学生每节课的开始前的时间利用率,并保证了学生上课时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为了更好的为期末考试做准备,我们对小组合作机制进行了调整,在随后一个月内,学生对学习几乎始终保持原有的高涨。期末考试将至,我们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的魅力,在学生普遍反映的弱科上下了功夫。结果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成绩排在了第二位,但是仅与第一名相差了一份左右。
四、工作中的不足
尽管这一学期,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收获了很多,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班内缺少绝对的顶梁柱
尽管各个班委做的都不错,但是在班内缺少绝对的领导核心。虽然,自己多次在班内想将班长的推到一个绝对的领导核心的位置上。但是,却发现,自己做的真的不够,现在的班长,只算是一个合格的班长,但是算不上一个优秀的班长。
2、课堂纪律问题
由于个别任课教师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其课堂上,纪律问题始终是一个让我很头疼的问题,也许是我做的不够好,做的很不到位。下一学期,需要和相应任课教师进一步的谈一谈,将课堂维持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秩序。
3、对学生的德育有些缺失
篇6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与普通高中一样,作息时间与普通高中同步,班级管理采用基础教育的管理模式,教师苦抓,家长苦跟,学生苦学。学校出台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德、勤、能、绩进行全面考核。针对教师日常备课、讲课、批阅、辅导、教研定期抽查,年终与教师奖金挂钩,教师教学成绩、教案、作业等做质的量化。对所带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或者以初中会考成绩求平均成绩,确定及格率和均分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学期末考试结束后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量化奖罚。引进奖励机制,充分激发学校内部的活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强化学生管理
管理好学生是提高质量的前提,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违纪违法处理意见》、《学生礼仪要求》、《学生请销假制度》、班级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学生奖励制度等。对学生进行考评,学习成绩不及格,不予补助,或者每学期组织统考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特别是职高班,两年后的去向是参加“知识+技能”的三校生招生考试,从2010年开始,甘肃省对三校生的考试政策、考试内容有了新的规定,应当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明确目标,因为职业高中班的目标是参加高考升学考试,上自己称心的职业院校,圆自己的大学梦,都应当围绕应试教育的高考组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与奋斗的方向。还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学校领导和各班主任、值周教师时刻将安全问题挂在嘴边,记在心上。特别是敦促房主与学生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同时,政教处配合班主任逐个走访住宿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检查。各班还按计划召开家长见面会,请司法局的同志作法制报告,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确保学生安全,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师管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职高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天赋。还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如备课、上课、教案、作业检查等。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基础水平等彻底了解,便于实施课堂教学。职高班的人数较少,便于单独指导,尽量做到一对一的辅导,便于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进行科学的教学组织和充分的教学预备,又要认真、彻底地“读懂”学生。
4.重视教研教改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
隐性课程的内涵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潜在课程(Patent Curriculum)、潜课程、隐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类型。关于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依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范兰丝(Vallance.E.)在1991年出版的《国家课程百科全书》中对隐性课程所作的界定,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学校政策中,但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以非预期的、隐蔽的形式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信念、意志、知识、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包括渗透于高职院校显性课程中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偶然的、无意的影响,如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人格、学习气氛和其他非正式团体的影响等等。
高职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建设意义
高职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应当既包括显性课程(正式课程),也包含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形式,明确、直接、外显陈述的课程,是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隐性课程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心理反应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课程以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独有的特征,弥补了显性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上的缺陷。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只有二者彼此协同、目标趋向一致时,才能使整个教育课程体系达到最佳的功能和效果。
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具有整体性 隐性课程蕴含了学校的精神底蕴、物质条件、制度体系和人际关系,从范围上看,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显示了校园里的各种教育要素,而且使学校各种教育要素构成了有机的教育生态环境,具有浓厚的宏观制约色彩,是促进学生在校园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育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隐性课程具有时空的多样性或多元性,它不以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教育,而是以多元的时间和空间为自身存在的价值形式。它既可以是一种氛围,如教学氛围、讨论氛围、学术氛围、课堂氛围、生活氛围等,也可以是一种风气,如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教风以及学风等,还可以是一种环境,如校园人文环境、学习环境、生态环境等,甚至还可以包括学校多年积淀形成的治学态度和方法等。这种多元的时空造成了更为宽广的教育机会和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学校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有了表达体现的机会,可使学生在多元化、立体化、体系化的资源环境中获得显性课程以外的多种求学需要的可能。
在教育目的上,具有隐蔽性 这是隐性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的特有属性。隐性课程不是直面教育,不是教与学两种主体直接接触的教育。它是以氛围、情境、关系、规则为媒介,以跳跃、渐近、过度为节奏,通过折射、反映、反照,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心智等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成熟,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获得潜移默化之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周围环境综合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达到培养具有完整个性人的目的。涂又光教授总结的“泡菜理论”,形象而又生动地说明了隐性课程的这一特点。
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不确定性 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程度、效果与学生的主体选择密切相关。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不同的主体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往往是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没有预料到的,或者有时是无法控制的。教育者不可能完全知晓并控制教学活动的具体状况和每一细节,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试图从积极方面进行某种尝试,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是隐性课程非预测性特点的表现。
在教育效应上,具有持久性 学生在学习显性课程时,学过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可能很快就忘了,但隐性课程主要靠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其行为的态度方式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一方面,隐性课程在学校的统一规范和学
[1] [2] [3]
生的兴趣之间创造了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以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提供给养,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深深扎根于学校的校风之中,形成既深刻,又久远的教育效应,有的甚至在一生中都难以消除。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普遍较短,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或中等职业院校升格、合并组建而成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高职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招生人数、办校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等还十分薄弱,普遍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轻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因素的发展;局限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生产、工作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人格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关注不够。这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识的偏移,使高职院校成为一个技能训练场或者技能加工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从隐性课程的特征可以看出隐性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和各种行为。在物质层面上,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艺术生态等都是隐性课程的载体;在制度层面上,学校的领导体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班级管理、评价体制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和影响;在精神层面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是隐性课程所涉及的范围;在行为层面上,学校领导及师生的言行举止、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交际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课程的建设附着或隐含于这些载体中,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建设主要应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建设 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如校园的建筑设备、园林绿化、壁画雕塑等既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陶冶功能。校园的门庭走廊、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图书馆、花坛、草坪、雕像、楹联等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也没有教育价值的,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创造后,这些建筑和环境也能“活”起来。学校的校园建设应融文化性、艺术性、特色性于一体。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食堂和宿舍可以给学生舒适安逸的感觉;藏书丰富、舒适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富有启迪意义的楹联、温馨的提示语可以让学生时刻检测自己的行为规范等等。一所学校的校园包含着这所学校的文化特征和内涵,蕴含着学校历史的、思想的、精神的等多种教育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建设 隐性课程制度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保障措施,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育人目标、价值观念,是显性的。但当这些规章制度成为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校园制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规范时,所起的作用就是隐性的和潜在的。在进行隐性课程制度层的建设时,应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权利,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制度建设的核心,既要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又不能简单机械强迫地管理,应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在制度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创造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学生对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屈从感也有所下降,因此,学校要配备专门的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提升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同度、遵守度。
篇8
关键词:学生参与;图书管理;育人功能
借鉴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经验,部分高校吸收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体现了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中小学校建立中小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机制,不失为提高图书管理服务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一项新举措。
中小学生参与图书管理机制如何建立?怎样才能使学校图书管理事业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实做好。
一、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图书馆员的选拔和培养。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力量,突出以生为本,就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学校不仅要发掘参与班级管理、食堂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还要注重学生参与图书管理的人才资源开发,发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领导干部要十分重视学生图书馆员的培养工作,要把学生管理员的培养纳入学校管理工作总计划之中,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由一名分管此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和专(兼)职教师图书馆员共同负责实施。可采取由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同学选举和学校选拔的方式,从全校学生中挑选出一批勤奋好学、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包括班级图书角小小管理员),吸收到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并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图书故管理规章制度、馆员职责、图书资料知识、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按要求培养他们树立起“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观念,态度要和蔼、热情和耐心。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合格和优秀者方可上岗实践。如果选取的人数较多,可以把参与上 岗管理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和参与图书馆流通和阅览室的工作,如图书上架、整架,维持秩序,盖馆藏图章,贴条形码,贴磁条,贴标签,打扫卫生等,初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和谐共处的图书馆人本文化。
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员多由一线教师兼任,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单靠兼职馆员管理,服务工作很难做到让所有读者满意,读者和馆员之间也难免会有误解和矛盾。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兼职的压力,还有可能改变读者(尤其是学生)对教师馆员的看法。因为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各异,加上学校图书数量有限,教师馆员不可能做到同时满足相当多的学生读者读同一种书籍,,甚至可能造成“扎堆”现象,这就需要读者了解馆员工作上的困难。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这项工作的艰辛,无疑将有助于他们对这个职业责任的客观了解。让他们将自己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在同学们中反馈,学生和馆员之间、学生馆员与学生读者之间就能逐步达到和谐共处。
三、关注读者心理调适,提高图书藏书的利用效益。
学生管理员本身就是读者,比较了解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爱好和需要。而教师馆员(尤其是兼职馆员)有可能不堪忍受工作重负,往往会以“我”为中心,学生这段时间读什么书,下一段时间读什么书,完全由“我”来安排,你读不读,爱不爱读,那是你的事。时间一到,就要开始下一段时的图书分配,根本不考虑因人而异。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学生馆员来自不同的班级,各年级段都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年级或班级的同学的爱好需求,代表年级或班级进行内部调剂,让他们帮助本年级或班级同学查找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还能把上架的新书及时反馈给同学们,同时也能把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及时反馈过来,便于图书馆员更真实地、更直接地、更及时地得到读者的信息反馈。如在校住读的学生要求延长开馆时间,增加阅读量;年纪小的同学要求多阅读一些儿童读物;有阅读兴趣的小同学甚至要读一读长篇小说、故事等信息,图书馆员能及时掌握,从而迅速地改进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读书需求。这样,图书的借阅量和流通率也因此而大幅增长,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提高了图书藏书的利用效益。
四、放手实践,让学生馆员在磨练中成长。
学生馆员通过自己的实践劳动,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巧和方法,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图书馆员对他们少一点儿行动上的束缚,对一些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
五、开展特色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篇9
1.1学分制制度本身不完善首先,对于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规定不严格,宣传不到位,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学年制与学分制区分不明显,特点不突出,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完全按照学分制要求转变。在教学的方法、内容、要求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定都还有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的“标准化”教育的痕迹。致使学生与教师都还没有适应学分制的转变,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教与学相互脱节,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够,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学分制下的引导教育机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学制,自主选课、目标管理、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籍的管理与实际的操作存在难度,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的安排与开设专业性明显,课程的选择性差,同学们普遍感觉到选课空间不大,备选课程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自主选课,但是受限还是很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之配备的导师制不完善,在学生的选课方面引导作用不明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学分制下,学生动向纵横交错,班级概念模糊,学生与导师、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少缺乏交流,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影响学风建设。
1.2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习惯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分制新观念没有转变。在课程选择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面对选课只是感到茫然,全凭感觉选择课程,认为选课多多益善,而不顾及学习质量,在学习中习惯了“吃嚼烂了的填鸭式”教学,难以适应接受大学“多而精的启发式”教学,习惯于教师安排一切,课外自主性差;局限专业,思维不够开阔。第二,学习作风不严谨。学分制的确是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于学习主动的同学则是一件好事情,使他们能够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识较差,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来说,却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上有畏艰难、缺乏拼搏、勤奋好学的精神及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在学习上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学分,只求过关万岁,较少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宽。纪律性差,上课睡觉、聊天、收发短信,还有学生对考试作弊心存侥幸,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特点更具有时代印迹,复杂且富于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但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稳,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干扰;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脆弱,抗压性较差。矛盾较为突出,容易引发学风新问题。
1.3环境影响存在不良因素首先,学校因素影响突出。学校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为学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奖惩措施、激励机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差距,学生不愿学习。个别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较差,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办学环境较差,投入不足,比如图书馆资料少、空间不够大,先进的教学设备缺失、实验室设施落后等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其次,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当今的大学校园与外部世界密不可分。社会的动态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冲击。学生热衷校外打工赚钱、发生早恋、沉溺游戏、无心向学。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艰苦付出,影响班风,带坏校风,对大学生学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行为。随着大学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由原来的唯我独尊到学校的集体生活,相互迁就、相互尊重意识不强。大学汇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存在竞争压力,优越感不存在,心理出现落差,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贫困学生经济压力大,活动能力差、融入感不强,容易形成了敏感自卑心理。所以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变化和角色转变,出现种种不适,影响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
2学分制下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新对策
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深化了对高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思索,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2.1行政管风是学风建设的保障制定完善、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风质量监控制度,学风奖励惩罚机制,课程管理及学籍管理制度,要规范教学活动与教学文件,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化。加强学分制教育宣传,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得到广大师生理解,积极参与和配合,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相契合,充分体现学分制的特点,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更要严明学习纪律和课堂秩序坚持教考分离和集体、轮流阅评卷记分制度;严格计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严格学生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学生宽进严出,提高学生的素质。完善教师的激励奖惩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让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提高教风。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加强二级学院的自主领导权。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业、学院的特色合理的安排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课程、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是学分制发展的瓶颈,也是学分制下形成良好学分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加大学院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净化校园环境,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购进新软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教师教风是学风建设的主导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科研水平,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辅助先进教学手段。教师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树,才能开出高品质的课程。其次,改进教育教学,转变教学的角色。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讲重点难点,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大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选择职业方向,树立起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积极为他们排忧解惑,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使其健康成长;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加强导师引导作用。导师需要在熟悉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选课指导和学习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选课,指导如何优化组合选课资源,建立起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形成良好的教风,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功就业。
2.3学生学风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通常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意识、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格的外在表现,因此学风建设还应该从学生自身来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准确定位,找准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适应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并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进行积极地自我调整。其次,加强学生的班风建设。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树立良好学风。要严格遵守查课制、严格考勤制、寝室检查制、请销假制、班干考核制、党员选拔制,让班级管理条理化,做到有章可循。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党员、班干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发挥寝室文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最后,培养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联系紧密,建设高品位、全方位、健康、高雅、怡人、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学风养成教育中凝聚、辐射、熏陶和引导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生活;参加学校利用展板、宣传窗口、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组织的先进表彰大会、成功人士或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讲座,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标尺。通过学然后知不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激励引导,净化学校学习风气。
篇10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安全教育 四位一体
当前“90后”是大学校园的学生主体,是网络信息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群体。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个性突出,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少部分人容易做出带有严重感彩的过激行为,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威胁。
一、“90后”大学生呈现出的个性特点及原因
1.心理脆弱,行为过激。与经历过特殊时期的“70后”“80后”相比,“90后”被称为“幸福的一代”。他们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且“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溺爱,衣食无忧。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下,他们成长道路较为平坦、顺畅,这使“90后”缺少自己面对生活的能力,缺少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机会,必要的历练不足。进入大学后,远离“小家”,来到“大家”,往往使“90后”大学生倍感无措,又不能有效处理生活、感情、学习上遇到问题和挫折;不懂宽容,缺乏理解、尊重、同情;这种情况日积月累,得不到有效解决,易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2.向往虚拟世界,自我封闭现象严重。“90后”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都有网络,这一方面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各种文化信息交融、碰撞,搅乱“90后”的判断力,“快餐”、“浅文化”衍生,致使获得大量信息,来不及“消化”、“吸收”,也缺少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在这种虚拟世界里,缺少与现实世界的接触,易导致内心的空虚和无助,引发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流,在班级中是一个“被遗忘的人”。
3.自我意识明显,反叛性突出。从小受到独立思想熏陶,“90后”对事物不盲目接受、认可,而是有主见,选择具有独立性和自我性,敢于反抗,不甘束缚。对于这种独立和自我,如不及时引导,易导致以我为中心,甚至表现为叛逆。对突发、意外事件,部分“90后”大学生往往采取起哄、制造混乱宣泄内心情绪和不满,以致无意中做出违法乱纪事情,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安全,并且来自单亲、离异家庭学生在学校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往往缺少一个健康家庭应有温暖,对于“家”的概念比较模糊,有部分人性格缺陷,反叛性更加突出。
二、加强“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社会需要。时下国内国际局势复杂,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关注大学生安全教育,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有几千万在校大学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身所必需,而且是当前社会形势所必需,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高素质人才所必需。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前途与命运,也关系到国内、校园安定。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普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安全等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成为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2.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迫切需要。近期学校频发各类恶性事件,如2012年9月26日,发生在郑州某高校女生宿舍恶性事件。这严重影响着每个学生安全感、幸福感,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影响教学、学习、科研,影响学校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着眼于人的安全需要,无论是从马克思“三级阶梯”理论,还是从马斯洛“五层次”理论来看,它们都强调“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实现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础和保证。要维护学校正常安全需要,就要使学生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普及法制知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3.学生自身健康成长需要。大学生正处在高中到大学转型期,由父母羽翼下走向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中,缺少了往日依靠,内心对安全有种渴求。加上大学生群体,心理复杂、性格各异,并以独特方式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影响每个学生生活、学习。关注学生安全教育,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学生提供和谐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提高自身识别能力、适应能力、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四位一体”法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从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为此,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学校、保卫处、辅导员、学生这种自上而下的“四位一体”教育方式,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事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从宏观上组织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建立一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专业性队伍,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定期开展诸如“快乐人生,从心出发”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阳光心灵,幸福起航”心理情景剧比赛,“永远跟党走,阳光伴我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其次,学校积极组织学生管理者到其他院校考察学习,加强与其他院校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开放政策,保证信息获取及时、有效。再次,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召开其他学校出现的恶性事件分析会,进行研究、分析、自查、自省,吸取教训,填补漏洞,坚决保证同样错误不在自己身上出现。最后,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著名学者或先进经验学校来我校讲学,介绍成功经验,为我校师生提供学习借鉴平台和媒介。
2.保卫部门具体组织大学生安全教育。学校保卫部门积极响应学校各项工作安排,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另外,保卫部门还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做好新生入学时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普法教育,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第二,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特点,组织开展“一月一特点,一月一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如三月份开展爱校讲卫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五月份开展防溺水教育。第三,努力获得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帮助,联合开展送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实地演习、防护演练、特警格斗,举办火灾自救等形势开展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对全校安保人员和学生进行防暴技能、逃生技能、消防知识现场培训。
3.实施“三进”、“三查”、“三送”式安全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多由辅导员带领班委直接管理,而并不直接接触其他学生,缺少与学生必要的沟通。结合“90后”大学生“心理脆弱,行为过激,耐挫力差”特点及高校这种现状,我校要求辅导员进入班级,进入学生宿舍,直到进入学生的心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使学生有事愿意说,尤其是和辅导员说,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在“三进”同时要细心地“查隐患、查实情、查问题”,进而实现“送温暖、送知识、送服务”,即根据“三查”把安全知识有针对性地送到每个宿舍,每个人,变换传统课堂式安全教育为重点突出式教育,寓安全教育于“三进”、“三查”、“三送”之中,以此提高学生防盗、防火、防心理疾病等知识和意识,对“异常情况”同学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引导他们遇事要沉着,忌浮躁,处事忌带感彩。杜绝因“90后”大学生个性引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校园环境,让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校是温馨的大家,班级是温馨的小家。
4.学生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学生组织是指学生治保部、校卫队、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个,他们自身处在学生群体之中,接触面广,信息灵,以自己特有方式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如学生治保部,在寝室大功率检查工作中,对发现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同学,除了登记以外,还要对该同学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实现“查为辅,教为主”的目的,从思想和行动上杜绝大功率;校卫队,在执行巡逻过程中,除对翻越围墙、破坏公物学生进行有效制止外,还要向其说明翻越围墙、破坏公物危害及对个人造成伤害隐患;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对校外流动摊点饮食消费学生进行阻止、劝退,并向其说明流动摊点消费危害,同时宣传个人饮食卫生知识、食品安全知识。
针对“90后”特殊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要切实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给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校园环境,必须花大工夫在学生的安全教育上。这种“自上而下、全民皆兵式”的“四位一体”教育法,有其独特的效用,其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立体性、效用性十分突出。“四位一体”教育法,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广,涉及点细,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静.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策略[J].市场周刊,2010,(6):75-76.
[2]余海波.“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
[3]高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术论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