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

篇1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第二十四条旅游发展规划经批复后,由各级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十五条旅游规划的培训教材、宣传材料等必须符合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规划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章附则

篇2

一、集思广益,谋求旅游发展新思路

为切实做好我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我局牢固树立“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专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多方听取旅游开发建议、意见,集思广益,谋求旅游发展新思路。一是开展专题调研。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县政协副主席李文荣为组长,带领文体、旅游等相关部门,深入小湾水电站进行旅游开发专题调研,与小湾水电站发电厂、建管局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旅游开发座谈,就小湾水电站今后旅游开发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进一步明确开发思路,达成初步合作共识。二是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到调研为契机,在深入小湾电站和万亩生态茶园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我县旅游发展进行深层次探讨,针对县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以后发展方向、措施,广泛听取旅游规划专家组建议、意见。三是召开专题面商会。针对县政协委员对旅游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实际情况,以召开政协提案答复面商会的形式,与部分政协委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积极听取政协委员对我县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意见,探讨旅游开发思路。四是进行专门拜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家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分别带领县旅游局主要领导专门拜访田里、王崇亮等省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恳请旅游规划专家为我县旅游规划、项目开发等工作把脉献策,并广泛听取如何将旅游融入全省、全州旅游规划建议意见。

二、调查研究,充实完善旅游项目储备

年上半年,我局在进一步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听取建议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旅游开发项目储备。一是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工作。在完成4个重大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年上半年,初步完成西山公园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书;完成镇西山村委会、宝华镇拥政村委会、公郎镇新合村委会“十二五”旅游名村发展初步规划。二是实行旅游重大储备项目网上。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外储备旅游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效整合旅游投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科学管理旅游项目,根据国家、省、州旅游局有关通知,我局及时做好储备旅游重大项目在国家旅游局网站上工作,通过认真梳理,及时、准确四星级跳菜大酒店、碱坝温泉度假村、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无量山景区开发和西山公园开发5个储备旅游重大项目,为广大国内外旅游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取旅游投资信息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扩大了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的宣传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规划资金争取力度。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旅游项目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上半年,我局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省、州对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导向,积极向省、州旅游局上报无量山旅游景区开发、小湾电站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及无量山景区公厕建设方案,争取项目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是认真做好灵宝山景区规划。积极与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体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次深入灵宝山景区实地调研,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对灵宝山景区开发的思路,认真做好景区规划,并积极向州旅游局争取项目规划资金。

三、拓宽渠道,大力宣传推介旅游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与州旅游局、州外宣办、电视台以及州内各旅行社的业务联系,有效地利用各类媒介宣传旅游。一是制定《县参与上海世博会宣传活动方案》,积极配合州旅游局完成上海世博会有关宣传工作。二是配合州旅游局认真做好“—”直航宣传工作,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共计发放《旅游宣传画册》200多册,发放《县旅游招商引资项目书》100多份。三是配合州外宣办、州旅游局认真做好《怎样游篇》编撰工作。四是与州电视台签订《无量山风景区天气预报播放协议》,通过州电视台,积极推介无量山风景区有关资讯。

四、依法治旅,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

一是强化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云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州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查处力度。上半年,选派干部职工参加州旅游局组织的《州旅游条例》宣传贯彻培训班学习;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及县内各旅游企业负责人中开展了《州旅游条例》宣传、学习活动,并将《州旅游条例》发至了各涉旅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涉旅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二是加大业务指导。通过为开展旅游宾馆创星复评工作,切实加强与宾馆、小湾宾馆2家星级宾馆的业务职系,通过开展创星复评检查,开展经验交流,切实帮助2家星级宾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分别于元旦、两会、春节、五一等期间,组织开展全县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三查一看,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与各涉旅企业签订《年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旅游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是注重业务培训。年初,举办全县公务接待礼仪专题培训1期,对全县县级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公务接待礼仪培训,并选拔25名县级机关礼仪人员,承担了无量山镇撤乡建镇对外接待服务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统筹规划,谋划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化。成立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组,在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旅游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要模式。二是完善旅游统计数据电子化。建立、建全县旅游统计上报制度,在参加州旅游局举办的专题培训班的基础上,对县内各旅游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5月份,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信息编报系统上报旅游统计数据,做到了上报数据及时、准确,月月有统计,季季有分析,为及时掌握和分析区域内旅游发展态势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上半年,我县的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的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旅游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星级宾馆的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对外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和“十二五”规划工作

一是以《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小湾水电工业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对全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修编,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二是重点做好小湾旅游景区、无量山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三是加强与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和省、州、县“十二五”规划组的协调、联系,在认真做好全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旅游发展规划列入全州、全省旅游规划和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旅游宣传和促销,提升旅游影响力

一是借助各类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以及各旅行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搭建媒体宣传平台。二是积极筹建旅游宣传网站,搭建网络宣传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大民族节庆活动宣传力度,搭建节庆文化活动宣传平台

三、加强管理,推进旅游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全县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各宾馆、酒店及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二是按照《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制定《旅游景区(点)讲解词规范》、《导游服务规范》、《讲解员服务规范》等系列地方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三是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协同安监、公安、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做好有关旅游单位的特种设备、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督查工作,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

四、营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积极探索游客“引得来、留得下”的有效措施,在继续做好行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强化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抓好旅游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旅游品质服务提升活动,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吸引游客。

篇3

1.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大部分农牧场是“一场一县”,而且位于市县的近郊,如齐齐哈尔种畜场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依安农场、富裕牧场在依安县和富裕县的近郊,或巨浪牧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在大庆市境内。2.生态资源上的优势。管理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该局有耕地206万亩,草原80万亩,林地81万亩,水面13万亩;其中有6个农牧场环绕着扎龙自然保护区,共有草原面积68万亩,水面30万亩,属于国内最好的寒温带草原,其中齐齐哈尔种畜场和巨浪牧场有26万亩草原在扎龙湿地缓冲区,拥有林地面积5万亩。3.大农业资源上的优势。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是北大荒集团的代表,是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如克山农场旱作农业、查哈阳农场水田种植、克山农场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都是垦区现代化农业的标兵。4.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优势。几年来的小城镇建设,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该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撤队并区,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到80%。同时也加快了生态城镇的建设,重点加强了绿化、道路、森林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建设,加强了小城镇的物业和环境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小城镇整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5.文化方面的优势。该局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早,并且农场组建的方式不同,有兵团时期组建的,有地方政府组建的,也有省政府直接组建的。由于建场的时间早,组建方式不同,全局各场的文化源头不同,其特点也不一致,有兵团文化、有移民文化,也有知青文化。如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悠久的历史;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6.旅游产业已经有所发展。经过几年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该局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被评为“3A”旅游景区;绿色草原牧场的沙坨子旅游已开始开发建设,齐齐哈尔种畜场花卉基地及采摘业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北大荒鹤城鲜花港被省政府评为2A级旅游景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垦企业长期以来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垦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把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各级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2.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目前该局各农牧场旅游产业没有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有些是盲目发展,尤其是在投资上没有制定科学有序的投资计划。3.旅游产业基础投资不足。从该局所属各场旅游产业投资看,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盲目,很多投资不是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旅游重点设施、关键项目没有投资,形成不了投资规模收益,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该局所属农场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达标。4.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该局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农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上脱节,造成旅游景点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土地和环境管理已出现了问题。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围绕“两市八县”来发展旅游产业。各场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本市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面对本地市县发展旅游产业。“两市八县”人口多,消费群体大,但就近旅游消费点不多,该局各场发展近郊游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2.要围绕农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各场的旅游资源不同,资源优势也不同,因此各单位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如富裕牧场要以“柯尔克孜民族村”为核心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齐齐哈尔种畜场要以花卉、采摘业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克山农场要以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查哈阳农场要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产业;绿色草原牧场要以开发沙坨子和草原观光游为核心,发展草原观光、采摘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3.选择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各场发展旅游产业都要有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首先选择符合旅游景点条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要围绕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打造自己的旅游产业和设计旅游线路。如齐齐哈尔种畜场、巨浪牧场、繁荣种畜场、查哈阳农场等场靠近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尼尔基水库等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可以围绕这些景点来设计该局各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4.实施投资多元化原则。属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部分,如道路、电、水、气、供暖、排污、绿化、亮化、美化等应由农场投资或申请国家投资;旅游产业经营部分投资应采取市场化或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投资,但企业要制定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篇4

关键字:生态理念 湿地旅游 发展规划

一、某湿地发展概况

某湿地为淡水湖生态湿地,水域面积为57.2平方公里,水域需水量为6亿立方米,属于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湖区鸟类数十种,主要景观为水、荷花、芦苇、沼泽。该湿地在涵养水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自然功能,同时具备文化、历史与旅游等社会功能。然而在该湿地发展中,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景观逐渐弱化,其旅游特色逐渐丧失,因缺乏有效管理,湿地旅游带来了水体污染,导致湿地生物物种减少。为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提出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二、生态理念与湿地旅游概述

(一)生态理念概述

从本质上来看,生态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资源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生态理念将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认为生物圈中各种构件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整体性与关联性特征突出。生态理念坚持以下法则:第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化法则,即自然界属于人类改造对象,也必须尊重其客体;第二,发展观念生态化法则,保证其生态潜力,保障生态环境基础良好;第三,科学技术生态化法则,要求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对自然界带来的副作用;第四,生活方式生态化法则,体现在消费方式中,则为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与循环消费。生态理念涉及自然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四个方面。

生态规划理论主要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学,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湿地旅游,重视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保证湿地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状态。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切入点,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一种科学,重视生态经济系统平衡与效益。

(二)湿地旅游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湿生、中生及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要素构成,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两大要素。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效益综合性、易变性等特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流量控制洪水、补充地下水、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观光旅游、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湿地旅游则是将具备观赏性湿地作为旅游点,围绕湿地景观、生态环境、物种、历史文化等所开展的旅游活动,湿地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独特的文化内容,是具备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开发模式,让游客在认识与了解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协调湿地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湿地旅游综合效益。生态、景观、人文及交通等要素属于影响湿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态要素包括水质、水量、植物及驳岸,景观要素包括空间结构、视线通廊、游览设施、滨水界面,人文要素主要为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与建筑设施等。

三、湿地旅游的生态理念研究

当前,湿地旅游发展面临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湿地旅游缺乏合理规范,管理较为混乱,如营造过多人造设施,严重破坏自然景观;湿地旅游超容量超范围开发;湿地旅游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超出湿地自净能力;社区居民参与程度较低,利益分配不公平。为保护湿地生态,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复合生态理论,对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理念进行研究。

(一)自然生态理念

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充分认识并强调湿地自然性,坚持湿地自然原生态,避免大面积开垦造成湿地破坏。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以自然资源为核心,应用天然材料,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景观特性;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重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按照物种保护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种群结构优化与组建技术,利用湿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生物种群相克性,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

(二)景观生态理念

在湿地旅游发展规划中,应保证景观生态整体性。景观生态理念在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指导作用体现为:功能分区及生态分区,通过分区避免旅游对湿地保护对象造成破坏,优化配置湿地资源,合理分流游客;提高湿地管理科学性,在景观生态理念指导下,合理规划景观格局,控制游客数量,在空间与时间上对游客进行划区引导;推动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综合效益,协调旅游经营与景观生态系统维护效益,推动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生态理念

经济生态理念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为核心,强调综合性与整体性,其内涵主要为: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经济增长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内,保证生态环境持续性,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四)人文生态理念

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坚持人文生态理念,应用文化生态学及社会生态学观念及方法,推动湿地旅游人文特色的延续与创新。

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

湿地资源具有脆弱性特点,建立于生态理念基础上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应进行湿地景观功能分区、重视湿地生态恢复、进行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强化湿地旅游生态管理,完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教育。

(一)湿地景观功能分区

按照景观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进行景观功能分析,建立核心保护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区、缓冲区、户外游憩区、湿地旅游服务区。其中核心保护区应重点保护恢复湿地机能,严格控制开发规模与人为干扰,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区展示生物多样性及自然景观,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湿地生态恢复。

(二)湿地生态恢复

湿地生态恢复,其目的是再现自我维持的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恢复内容为:湿地生境恢复,进行生态系统地表基地稳定性恢复、自然水系、土壤、生境多样性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应提高植被覆盖率,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三)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其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完整性原则,其设计要素主要为湿地水体景观、植物景观、人文景观及小品设计。

(四)加强湿地旅游生态管理

通过生态管理提高生态安全性,维护湿地旅游区经济协调发展,保护湿地旅游居民与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应加强湿地旅游产品开发,如建立旅游文化节,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健全管理机制,保护湿地资源,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教育等。

在该湿地发展中,面临着较多问题,为实现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理念,以生态理念指导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湿地实际情况,进行湿地景观功能分区、重视湿地生态恢复及景观生态设计,完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实现了湿地旅游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结语

湿地在气候调节、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在人口增长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坏,为加强湿地保护,提出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在概述生态理念与湿地旅游的基础上,重点对湿地旅游的生态理念与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策略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在实现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园园.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李悦. 哈尔滨松江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篇5

一、优化发展环境,在营造发展氛围上实现新突破

1.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发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举办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会,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认真落实旅游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旅行社组织招徕游客来我市旅游。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扩大旅游消费。出台《全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进融合发展。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将旅游业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格局。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文物、农业、工业、林业、水利、地质等相关行业的融合,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共同发展。与文化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与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委员会、农业局等联合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与水利局联合推进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与渔业局联合推进休闲渔业示范点创建工作。

3.加强舆论宣传。认真总结推广汶上、微山等县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全社会重视,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整体形象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力度。继续办好《济宁日报》旅游专版,在济宁电视台开辟旅游栏目。出台《济宁市旅游政务信息考评奖励办法》,加强旅游信息工作。办好济宁旅游政务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推进资源整合,在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4.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科学编制《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发展城乡互动旅游。认真编制《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着力将旅游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完成《济宁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曲阜、金乡、梁山等县市完成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好专家论证、评审工作。注重旅游规划同相关规划的衔接,争取市县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大规划贯彻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开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

5.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宝相寺、梁山水浒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南阳古镇、微山岛等过亿元的大项目。积极推进尼山景区开发建设;完成中都佛苑旅游区三期工程;启动以兴隆寺为主体的兖州佛教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加快微山岛和南阳古镇综合开发,发展生态休闲和体验旅游;积极推动金乡羊山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高端旅游产品。认真发挥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作用,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调度和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制度。

6.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高标准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对重点项目编制招商专案。以纳入“全市开放招商百个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的10个旅游项目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推介,吸引投资者关注。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资本,开创社会办旅游的新局面。组织全市大企业到青岛、烟台等地参观考察,学企业投资旅游的经验做法,吸引本地大企业向旅游业进军。举办旅游项目和大企业对接会,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

7.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更多的景区加入a级景区行列。切实加强指导,积极推进尼山、颜庙、羊山等景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全市新增3a级以上景区8处。积极推进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开拓客源市场,在客源地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构建“视野前瞻、定位准确、系统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原则。围绕当前建设重点,编制一批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规划,指导城乡建设有序开展。

2、坚持适应形势发展原则。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已有规划抓紧修订、补充和完善,对未编规划抓紧启动编制。

3、坚持即期长远结合原则。编制一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和前瞻性的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性。

4、坚持规划联动衔接原则。城镇规划编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城市、县、镇总体规划

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完善城市、县和建制镇总体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合理的框架结构、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科学的规划指引。**年完成市和四县总体规划(含近期建设规划)、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及2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年底前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订工作。

近期工作重点:

1、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功能布局,统筹**排市域交通、供电、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对旅游、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等提出规划指引原则。同步完成未来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及近期建设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2、修编“四县总体规划(**-**)”。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四县总体规划修编。歙县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总体定位,突出“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并举;休宁县以“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为原则,做好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同步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开展近期建设区域的控规编制;黟县围绕西递、宏村等重要节点,依托文化遗产密集区的资源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祁门县以“新城”开发建设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发建设新城区,同步改造提升老城区。

3、修订建制镇总体规划。根据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全面修订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以20个特色镇为重点(名单附后),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做好镇区规模拓展和镇域村庄协调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4、编制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统筹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形成以**中心城区(含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为核心,休宁海阳组团、歙县徽城组团为两翼“一加二”的空间结构框架,统筹南部城镇群协调发展,为**市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乡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

围绕“十大工程”建设,服务即期建设需要,在**年底前完成一批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为开发建设提供翔实的规划依据。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可延至**年底前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由各区县政府自行划定范围,分区域、分阶段组织编制。

近期工作重点:

1、编制《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在《**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以服务**景区为目标,按照“四门洞开,山上山下互动”的总体要求,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汤口镇、谭家桥镇、耿城镇、焦村镇、三口镇和洋湖林场区域之间的关系,尽快编制完成“**景区外部交通专项规划”和“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带动并加快“五镇一场”建设,提升**景区及周边城镇接待能力和容量,形成以**风景区为中心的“大**、大联动、大旅游”格局。

2、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按照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的规模,通过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实现站前区枢纽交通与市域和市区交通的“无缝”衔接。按照商贸旅游、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和高品质居住区的功能定位,编制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站前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3、编制《新**江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制定西起桃花岛,东至花山景区的新**江综合开发规划。以老街区域为核心,改造提升老城区沿江风貌,完善滨江旅游服务功能,编制三江口、桃花岛和江心洲三个主要节点周边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以花山谜窟为核心,拓展城市空间,丰富新型旅游业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

4、完善《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滨湖旅游度假区的要求,以加快环湖区建设为主题,以环湖公路为主线,拓展环湖区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太平湖总体规划内容,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空间,为太平湖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规划依据,年接待能力从80万人次提升到200万人次以上。

5、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围绕正街整治、小巷开发、滨江改造和配套,修订完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整治规划》,完成老街区域交通协调规划研究工作和小街小巷保护与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导则。深化《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府衙修复、斗山街改造、渔梁坝开发和练江改造等方面做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以“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以西递、宏村、唐模、棠樾、呈坎、黄村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村落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其它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按照一个新村(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疏解古村落的保护压力)、一批项目(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丰富旅游服务业态)、一套设施(道路交通、消防供水、污水排放)的要求,完善和拓展开发利用篇章。

6、编制和完善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根据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尽快完成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完善工作。近期重点完善和编制雨润商务度假区、茶博园、新徽天地旅游度假区、黎阳老街改造、徽文化艺术长廊、东**旅游小镇、太平湖SPG项目、金盆湾旅游度假区、**北驿度假区、奇墅湖旅游度假村、新**医药博物园、纳尼亚小镇等一批用地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重大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项目详细规划。同时按照整合教育资源的要求,抓紧编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规划。

7、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别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在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道路沿线和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生态、徽韵”原则;景区景点周边按照“建设新村、配套功能”原则;城郊按照“集约用地、风貌整治”原则,结合“村庄清洁工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三)城乡发展重要支撑专项规划

保障发展需要,在**年底前,加快完成一批重要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期工作重点:

1、编制**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交通”的要求,结合高铁建设,尽快完成高铁站站前区综合交通规划,确保高速铁路与城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抓紧做好**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全市公路网和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尽快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高速公路为骨架、等级道路为脉络、县乡公路为延伸的市域道路交通体系。

2、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旅游”的要求,编制自驾车旅游服务专项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全市自驾游服务中心”,在各区县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区”,在景区景点周边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接待点”,通过三级体系建设,构建自驾游配套服务网络。修编**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乡村旅游全市统筹,完成乡村旅游的规划布点和用地布局,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3、修订和完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按照服务“园区建设”的要求,抓紧完成全市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修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依据。按照园区集中、产业积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扩大园区规模,**经济开发区原则上按照20平方公里规模进行建设;区县园区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土地,结合发展条件,适当拓展规模。在现有园区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要求,在全市统筹**排2-3个新的园区。

(四)城乡环境风貌整治规划

针对需要重点整治环境风貌的节点、路段和区域,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在**年底前,编制完成环境风貌整治和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塑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面貌。

近期工作重点:1、编制城市重要节点改造规划。中心城区按照“拓展和内涵提升”的要求,完成高速公路率水桥区域、草市—篁墩区域、汤屯高速公路出口区域环境风貌整治改造详细规划,同时启动仙人洞路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完成建成区的“城中村”改造、拆迁**置区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各区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选择若干“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重要出入口”区域,完成一批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规划,通过环境整治和整体改造,迅速改善城市面貌。

2、编制特色风貌规划。以“整体要有规划,群体要有美感,单体要有特色”和“瘦、透、秀”的总体要求,制定城乡特色风貌控制导则和新农村民居建设标准图集,分类指导各地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区县城)亮化规划,提升亮化的品位和档次。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抓紧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制定具体的规划编制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2、加大投入,做好资金保障供给。城市、县、镇总体规划等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各项目业主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保障资金供给,确保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3、开放市场,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拓展视野,开门规划,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放搞活规划编制设计市场。广泛借助“外脑”、引进“外智”,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加强前期论证和调研,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高质量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实施。

4、狠抓落实,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上下联动、各司其责,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缓慢、任务完成差的,给予通报批评。

篇7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4〕2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建筑和丹霞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品牌,把*建设成为著名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工作目标:到201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0%以上。

二、强化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旅游功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旅游规划要求,优先整治风景旅游区内及沿线村庄的环境。

4、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严格保护"温泉"品牌,促进温泉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以郭洞和俞源历史文化名村、丹霞景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景区整合,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

5、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温泉名城。以创建温泉名城为目标,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扶持旅游集散(咨询)中心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特色街区,促进旅游购物。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旅游饭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6、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温泉品牌保护、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促销、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及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奖励。

7、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8、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矿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用电按浙价电[20*]45、49号文件实行。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可按规定的上限执行。旅游景区新评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一次性奖励,省级30万元,国家级50万元;旅游景区新评上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的一次性奖励,3A级10万元,4A级30万元,5A级50万元;旅游饭店新上三星级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星级10万元,四星级20万元,五星级40万元;星级饭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评为绿色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旅游企业被市级以上旅游部门评为最佳(优秀)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的奖励为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旅行社进入省五十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全国百强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5万元。年引进县外来武过夜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0.5至1万人·天(含0.5万),每人每天奖励2元;1至1.5万人·天(含1万),每人每天奖励3元;1.5至2万人·天(含1.5万),每人每天奖励4元;2万人·天(含2万)以上的,每人每天奖励5元;每个旅行社奖额最高可达10万元。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来武旅游住宿,每人每天奖励20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奖励机制。

开展全县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旅游商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9、加快发展工农业旅游。鼓励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聘请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将旅游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假日旅游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11、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将规范的景区交通指示牌设置列入道路规划和建设内容。合理安排景区客运班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车辆提供良好服务。

1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应游客量增长的需要。抓好旅游购物中心规划和建设。规范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游览休闲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范围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景区内严禁开矿采石、取土挖砂,严禁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林木砍伐,防止人为破坏景观。

13、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旅游企业要守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进一步规范对旅游企业的收费,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杜绝对星级饭店的多头、无序检查,公安部门履行日常管理检查应事先通知饭店负责人,并须持治安检查证或工作证,坚持文明执勤。简化境外旅游团队入住手续,尊重境外游客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重点星级饭店,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其他事项

14、本意见规定的奖励、扶持政策,由企业申报,经县旅游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审批后兑现。对同一项目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确定。

篇8

森林旅游的发展需要政策大力扶持和指导。为此建议如下:

一、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森林旅游景区

明确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措施。防止破坏环境造成资源、财力的浪费。一是要把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纳入我市政府议事日程,列入林业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项目。林业主管部门,与旅游、环保、国土、卫生、规划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森林旅游规划与邻近的村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要注意森林旅游建设的规模和区域布局。二是森林旅游主管部门要编制中长期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森林旅游管理,为森林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采取结合林区自然生态地形地貌自主创新,探索形成具有钟祥特色森林旅游文化品牌、有利于在林区推广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三是加强对国内外发展森林旅游的信息和经验的研究和借鉴。

二、循序渐进,制定扶持政策

将森林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林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进行示范引导。比如可在目前交通便利又有一定基础条件的盘石岭林场开展试点,切忌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马。遵循市场需求是森林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森林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结合实际,确立重点:一是结合现有条件,以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发展森林旅游;二是结合区域环境美化,增加森林旅游内容;三是结合林业自身发展情况,拓展林区功能布局,发展成为观光休闲景点;四是结合名山名景名水名人名艺名产和地方民俗文化,加大宣传力度。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六是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林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大林区道路交通、饮水、信息网络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林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改造项目、生态林业发展项目等要向森林旅游发展区域倾斜,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支持森林旅游发展。

篇9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成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做大做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为目标,以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为特色,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和综合接待能力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实施精品项目牵动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地接城市,把辽阳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交通通讯便捷、旅游产品丰富、综合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的更高水平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总体目标:实现**期间旅游业倍增计划。到20**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6.2亿元,年均增长20%。接待海外旅游者3.5万人次,年均增长3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30万美元,年均增长20%;接待国内旅游者530万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5.3亿元,年均增长20%。.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达到15家,最高达到五星级。旅行社达到35家,其中至少有1家国际旅行社。旅游区(点)达到12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区(点)**个,最高为4A级旅游区(点)。全市旅游业新增就业人员1万人。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发展我市旅游业做出贡献。全面完成广佑寺景区各项建设工程,加强经营管理,打造佛教文化旅游产品。指导条件较好的佛教寺院开发旅游业。

4.开发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开发历史文化系列产品。重点开发东京城、东京陵后金古都遗址,完善辽宁清前史旅游线路产品。扩建襄平博物院和曹雪芹纪念馆。开发汉魏壁画墓群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景区(点)。

5.完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汤河温泉,建成大汤河旅游景区。加快汤河、参窝两大水库及下游河段旅游项目开发,形成水上观光景区游览带。开发建设核伙沟、石洞沟,形成自然生态旅游区。加强**沟农家院的规划和管理,扩展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农家乐绿色旅游景区。加强弓长岭滑雪场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项目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6.培育工农业旅游观光和特色旅游项目。选择条件较好的农业产业集团,培育传统农业、现代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旅游项目。开发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或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积极开发李兆麟故居等红色旅游和特色旅游项目。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7.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力度,兴建和完善不同主题风格的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搞好城市旅游厕所建设,做到布局合理,符合标准,标志明显,管理到位。加强城市交通、卫生、环保、治安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

8.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管理旅游企业。游客集中的车站、旅馆、酒店、定点餐馆、娱乐场所、餐饮购物街区都要设置公共信息图形标识,有条件的要设置电脑触摸屏。开通旅游咨询电话,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系统。

9.完善景区(点)服务设施。各旅游区(点)要不断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绿化、卫生等条件,完善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功能。彻底整治旅游区(点)厕所脏乱差状况,在重点旅游区(点)建水冲厕所和环保厕所。

**.加快发展城市旅游交通。交通部门要加快旅游道路的修建,将旅游区(点)至公路干线的连接路列入全市路网改造总体规划。积极组建旅游汽车公司,在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线路增开旅游客运专线。加强出租车、公共汽车规范管理。

11.实施旅游文化精品战略。进一步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秧歌、剪纸、民族歌舞、民间传说、书画等文化优势,丰富内涵,创作精品。设立旅游表演中心,确定专业演出场所,利用城区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城市娱乐活动的亮点。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12.加强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结合我市旅游特点,确定辽阳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和旅游标志。各级政府和宣传、外事、旅游、文化等部门要把旅游形象宣传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新闻单位要开辟旅游专栏、专题,扩大旅游宣传报导容量。积极与国内外传播媒体交流辽阳旅游宣传节目,宣传我市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影响的旅游活动,提高辽阳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13.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在城市交通出入口和周边城市设立旅游广告牌匾,在有关新闻媒体特别是接近群众的交通广播电台、列车广播、各类晚报进行广告宣传。利用旅游大篷车到周边城市和近省宣传促销。不断更新、出版辽阳旅游系列丛书,印制旅游手册、招贴画、折页等旅游宣传材料,制作旅游光盘。办好具有本市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和各种促销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统一整合旅游产品和对外宣传促销,实现联手共赢。以历史文化、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为重点,不断开发和完善辽阳“一日游”、“两日游”线路产品,广泛深入地开展“辽阳人游辽阳”活动。

14.开发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重点开拓省内周边城市市场,开发**等省外客源市场。积极培养**和**市场,不断增加海外游客人数。

15.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强我市旅游商品的研制工作,大力开发佛教文化系列、玻璃工艺系列、轻工纺织系列、食品烟酒系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改进旅游纪念品包装,在主要街区、旅游景区(点)、各大宾馆设立旅游纪念品商店。经委、工商等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重点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16.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拓宽办学渠道,建立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在具备条件的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旅游专业招生,加强对旅游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培养适应旅游业需要的专业人员。力争在5年内逐步建立起大中专院校、旅游培训单位和基层用人单位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形成旅游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17.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达到旅游者满意”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坚决杜绝“黄赌毒”现象和封建迷信等活动。在旅游基层单位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文明服务意识。

六、实施政策倾斜,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

18.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扶持鼓励政策。财政部门要按照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旅游宣传促销费,建立全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旅行社组织外地人游辽阳活动。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择优扶持,提供金融服务。

19.鼓励引进资金从事旅游项目开发。鼓励境内外企业、其它组织和个人采取各种形式投资旅游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七、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和完善旅游业管理机制

20.实施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指导、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会、旅游客源市场开拓等问题。组织制定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审定旅游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使用,督促检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行政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21.加强旅游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审批管理。市、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在征得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旅游区(点)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所在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本旅游区(点)的发展规划,按规定报旅游等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区(点)项目和旅游设施,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按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和大型旅游区(点)须报经同级旅游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有关规定报批立项,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重点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要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定期跟踪检查,合理组织实施,抓好项目开发。

22.加大对旅游业的综合管理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旅游意识,协调动作,形成合力,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形成全市旅游协作整体。计划、建设、林业、水利、文化等部门要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交通、城建、城管、工商、物价、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明确职能,强化管理。暂时没有设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指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地区旅游业的管理。

23.坚持依法治旅,加强旅游执法监督。各旅游经营单位在旅游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投诉等方面,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定旅游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预警联动系统,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保障旅游“黄金周”活动安全,促进旅游假日经济健康发展。各旅游区(点)和旅游企业要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保卫、消防责任制,确保游人安全。准确、及时、全面地搞好旅游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4.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强化对旅行社的年度考核,对违背旅行社管理条例,经营管理不善,投诉过多的旅行社,暂缓其通过年检或取消其经营资格。建立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开展导游员日常培训、考试和年审工作,严格执行旅行社经理、导游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市推出一批优质服务的旅行社和金牌导游员。

25.努力搞好辽阳地接工作。制定和出台加强地接工作的管理办法和价格、团队接待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国家级景区、出境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购物商品等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开发特色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加强对地接重点经营单位的引导和指导,切实解决我市地接有关环节存在的问题。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强化标准化服务,使服务水平与等级标准相适应,不断提高地接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水平。

八、加强领导,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篇10

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修编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打好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编制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指导今后五年旅游产业发展。二是编制完善齐文化生态园详细规划。按照建设齐文化生态园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构想,以为核心,以独具特色的齐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聘请国内生态休闲旅游规划编制方面的权威机构,编制齐文化生态园详细规划,高起点、深层次、大手笔规划齐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方案,指导全年旅游产业科学有序开发。

二、积极做好齐文化生态园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基本定位,在修编齐文化生态园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环马莲台和田齐王陵道路建设的勘察等前期工作,修建建旅游道路17公里。对照国家A级景区的管理标准,继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综合管理,完善导游、安全、卫生等职能,提高景区接待和服务能力。

三、协调做好姜太公祠改造扩建工作。充分利用姜太公后裔的积极作用,重点建设姜太公后裔大宗祠,规划建设姜氏后裔纪念碑林,促进“寻根祭祖”旅游品牌的深度开发。

四、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一是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的旅游发展模式,结合我区旅游景点管理运营体制实际情况,按照整合资源、捆绑营销、整体推介的总体思路,设计打造齐文化旅游线路,探索实行旅游一卡通制度,发挥壮大齐文化旅游集群效应。二是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好客”宣传平台,策划制作旅游形象宣传片,在央视大力宣传推介“齐国故都、石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品牌。三是继续发挥“沂临青淄”资源互补优势和前期产生的良好宣传效果,推动周边客源市场开发。四是扩大海外市场宣传力度。在继续做好韩国姜氏后裔寻根祭祖旅游的基础上,利用姜太公与齐文化在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影响以及修学旅游方兴未艾的有利时机,打造齐文化修学旅游线路。五是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的旅游宣传。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等国内重要旅游客源地旅行社的联系,力争将更多旅游景点纳入旅行社整体推介线路。

五、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力推进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绿化,初步形成游览条件,打造自驾游精品线路。大力宣传小米、山鸡蛋等特色旅游商品,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十二五”期间将镇建成省级旅游强镇。

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旅游产业开发社会化、多元化。适时出台旅游发展奖励政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旅游投资项目实行贴息和补贴,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项目建设规模。充分利用与海内外姜氏后裔的密切联系,鼓励引导姜氏后裔企业家到投资创业,实现双方在人员交流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