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中学范文
时间:2023-03-26 04:2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从化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化学要学什么?从化学概念来看,它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规律。刚接触这门学科,不少学生觉得有点儿抽象。但是,从具体来看,学化学其实就是要认识自己,也要认识并改造自然,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人体的构成,生长发育,离不开化学。人类的衣、食、住、行,也离不开化学。社会的生产,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与化学都有关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1以趣味激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其中产生了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导入新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例如:在初中化学第一堂课教学中,教师可表演一个“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来引发学生兴趣。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手帕却完好无损。学生激动地观赏着,课堂气氛活跃,大家都十分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急切地发问:“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接着老师说:酒精遇火燃烧,放出热量,使酒精和水大量挥发,带走部分热量。左右摇晃手帕时,可散去大量热。火焰的温度降低了,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手帕本身就不会被烧坏了。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个“星光飞舞”魔术:取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各1克。把它们混和均匀后,放入小塑料瓶里。瓶底用针打一些小孔。然后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轻轻拍打塑料瓶。瓶里的粉末落在火焰上时,火焰呈绿色。在绿色火焰的上方,飞舞着红色和白色的星光,景色十分美丽。学生更是激动,还跃跃欲试。接着老师解释道:当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落在火焰上时,胆矾的铜离子使火焰呈现绿色,镁粉和铁粉因体积很小,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容易被火焰灼热,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反应所产生的热,使四氧化三铁发红,使氧化镁达到白炽状态,于是便出现细小的红光和耀眼的白光。因为金属粉末不是同一时间,落在火焰上燃烧的,加上在氧化时被热气流冲开,所以红光和白光四射,一闪一闪好象星光在飞舞。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其它的趣味化学魔术,如“魔棒点灯”、“无中生有”、“水中生火”等,来引入教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为学好化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设悬问引探究
教学过程要贴近生活,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认知,都会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已有的知识体验发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联系生活,处处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强调,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节教学,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活动与探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牙膏是中性物质吗?②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吗?③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吃苹果吗?④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吗?⑤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可以替代使用吗?接着请同学们用pH试纸,来测定下列生活用品的pH值:厕所清洁剂、食醋、苹果、牙膏、肥皂、厨房清洁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pH试纸测定物质pH值的方法,强调其注意事项。学生活动探究,然后分小组讨论,进行表达交流,教师给予评点。通过生活实例,来进行教学,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3重观察细思考
篇2
【关键词】化学 科学领域 农业生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馒头的一大制作工艺就是要在发好的面中放入“碱水”,此“碱”在化学中其实属于盐类,名为碳酸钠,其水溶液显碱性。由于面发久了以后,会发酸,这是由于发面里的葡萄糖变成了乳酸。发面中放入“碱水”,正是利用了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原理,乳酸遇碱后,就马上被中和了。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我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是人体机能的需要。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当然,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把水分从细胞中吸收回体液中,使机体因缺水而发烧。氯化钠不仅创造了“死海不死”的特例,而且在防腐领域也有良好的表现。大家对“咸鱼”一定不陌生。可为什么鱼加上点盐就可长期放置,而不腐蚀、变质呢?其中的关键是食盐。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细菌的作用。只要控制生物细菌的生长,就能防止食物腐败。
水乃生命的源泉,水的硬度高低跟人体健康关系极大。高硬度水中的Ca2+、Mg2+能跟SO42-结合,使水产生苦涩味,还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暂时性的腰胀、排气多、腹泻等现象,这就是“水土不服”的秘密。
我们的住房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做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
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化学,俗话说“雷雨发庄稼”、“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所讲的道理是。一种是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另一种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种细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另外,酸性土壤常常用熟石灰来改良。
化学与医学也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人们还应用科学的方法制造生理盐水,减轻病人的痛苦。近代,人类发明了许多新药品,攻克了不治之症,如青霉素等。但是,癌症和艾滋病仍令医生们束手无策,这两个重大难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解决的。
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也不小,火箭发射所需燃料,就是利用了氢氧燃烧得水的原理。可是残酷的人类又把化学带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地利用人做化学试验。现代人类已采取了措施,比如禁止使用核武器。
篇3
关键词:钱斐仲;《雨花庵词话》;词学主张;“清”
钱斐仲,清道咸年间女词人,幼名钱十三,字斐仲,号参霞。《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钱载曾孙女,布政使钱宝甫女。浙江嘉兴人,有《雨华庵诗余》一卷,辑入《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附《词话》一卷。
对于钱费仲的词作,前人评价甚高。如清人张炳摇安拖挤蛉宋南楼老人族裔……所为词幽抑怨断,恻侧动人,正如鸾音凤吹,缥缈天外,一扫闺b绮艳”。况周颐“秀水钱餐霞费仲《雨花庵诗余》,轻清婉约,思致绝佳”。谭献“秀水女士钱餐霞《雨花庵诗余》,予借观,洗练婉约,得宋人流别,附词话亦殊朗诣”。上述论评,无论是“一扫闺b绮艳”、还是“轻清婉约”,似乎都指向了钱斐仲词作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清”。其夫戚士元附于词话后的一段评价似可为此做另一个注脚:“孺人素性澹泊,不习铅华,历数十年如一日。”从上述众人的评述可以看出,“清”至少有与“绮艳”、“铅华”相对之意义。所谓的“清”,并非指向清淡枯寂一路,而是有着丰富多重的审美意义。只是上述众人中,对钱斐仲词风的评价多侧重在对《雨花庵诗余》的观览阅读上,而对于钱斐仲的《雨花庵词话》,似乎只是顺带一提。自然,具体的作品是反映一位词人词风词貌的重要基础,只是,作为比具体词作更具理论色彩的词论,似乎更能直接地说明一位词人的词学主张。
《雨花庵词话》最早的版本是同治七年戊辰刻本,附录于《雨花庵诗话》之后,另有《词学季刊》本与《词话丛编》本,两个版本在一些细节处略有不同而大体相类。
《雨花庵词话》共十二则,最能体现其“清”的词学追求的有以下几则,而每一则都体现了“清”这一丰富内涵的不同侧面。
《雨花庵词话》第三则:“乐笑翁词,清空一气,转折随手,不为调缚、丽不杂,淡不泛,斯为胜乎。余谈古人词,惟心折于张、姜两家而已。”张炎与姜夔两位词人,各自的词作都有着多方面的风貌,似不能用一语概论为单一的就是什么风格,如张炎不仅有婉约柔情的词作,在29岁那年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后也有不少向“辛派”词风靠近的作品。但“清空”一语似是两位词人都具有的特点。以往的柔情词,如周、柳,如秦观,往往大段铺叙和渲染,以极缠绵往复之至。但是由于过分就实,难免会生出烂熟软媚的弊端。白石的词却善于“提空”,善用虚字,无限哀感,都在虚处。至于张炎,在《词源》中尝云:“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所以不管是张炎还是姜夔,词都有“清空”、“不质实”的一面。《雨花庵词话》第十一条,论及朱彝尊咏物词多故实而少清空:“吾乡朱竹先生自提其词曰‘不师黄九,不师秦七,依新声,玉田差近。’余窃以为未然。玉田词清高灵变,先生富于典籍,未免堆砌。咏物之作,尤觉故实多而旨趣少。”客观地说,朱彝尊的一些咏物词是存在这种弊病的。由此可以看出,钱斐仲“清”的词学主张内涵之一:“清空”。
《雨花庵词话》第五与第十则论及柳永:“柳词与曲,相去不能以寸……其为词无非舞馆魂迷,歌楼肠断,无一毫清气。”“柳七词中,美景良辰,风流怜惜等字,十调九见……”并毫不客气的评道:“张、柳齐名,冤哉。”曲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俗”,与“雅”相对的“俗”。柳永有大量描写秦楼楚馆、男女恋情的词作,故而其“俗”也是毋庸置疑的。柳词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情感,自有其积极意义,但并非没有钱斐仲上述论断中的弊病,其中的确有为数不少的冶艳庸俗之作,如“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之类的词篇,就十足是一种“冶讴歌之曲”、“闺门之语”了。这样的词在钱斐仲看来,自然无法与姜、张一路雅词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钱餐霞“清”的词学主张内涵中,其次是“清雅”。
《雨花庵词话》最后一则论及厉鹗:“本朝词家,我推樊榭。佳叶虽不多,而清高精炼,自是能手。”明确提出厉颚词风的“清高”。在清人词中,厉鹗所作最以“幽隽”著称,钱斐仲所提的“清高”,显然是与樊榭词“林净藏烟,峰危限月”般的“清幽”分不开的。“高”即是高出尘世,远离尘嚣,所谓“高处不胜寒”。唯其高,故而幽寒;唯其幽寒,才能有“高”的审美意境。二者不可分割,相得益彰。所以钱斐仲词学主张的“清”的内涵中,不该少了“清高”或“清幽”。
《雨花庵词话》中的其余几则评论,如论及自明词以来的好立调名,“不徒迷人,亦以自迷”的弊病,以及“读词之法,心细如发”等读词之法,也颇为切中肯綮。而尤为可贵处正如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中所论的那样:“钱餐霞这些论词之语,置之众多情人词话中,固不算是惊人之谈,但是以一女性而能在词艺上放胆而言,确是透出了女作家们开始在个性追求、自我表现方面大跨一步的信息的。”
参考文献:
[1]孙克强,杨传庆.清人词话[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2]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竞赛;化学素养缺失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2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通过听课、访谈发现,目前初中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实验评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能力缺失。以2010年某市参加天原杯竞赛的1223名考生为例,除缺考的9人外,实际参加考试的1214名考生中,60分以上13人,最高成绩77分最低分9分。从答题过程来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2)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不佳;(3)推理分析能力不强;(4)化学计算水平不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 从化学竞赛透视初中生化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1.1 实验开出率不高,是造成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含混不清的主要因素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用上网和电话等方式调查的结果是,本县大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要么是没有实验室,要么就是化学药品和仪器不齐备,要么就是教师由于其他原因无暇去做。如此种种,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前就没有摸过实验仪器,更不用说操作了c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不知道50mL的量筒能不能量出9.3mL液体的原因了。
1.2 探究性实验的变质是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不高的直接原因
笔者在本县做过一个调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探究性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教师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因为探究性实验费时、费力,费药品、危险性大、调控难度也大,往往是“事倍功半”。而演示实验则是“轻车熟路”。还有的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基于这种现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肯定不会高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实验设计的概念,也不知从何下手去评价他人所设计的实验的优劣成败。表现在考试中对相关试题无从下手。如下题: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少许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碱性_______:
(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是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笔者在监考中发现,参赛的30名选手无―人能将(2)、(3)问完整答出。
1.3 对化学事实和信息的概括、提取与加工障碍是计算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化学计算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定量研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初中化学而言,计算主要是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展开的。而竞赛中的计算题,则较多涉及过量计算、化学式的确定等,而且数据常通过图表、图象等方式给出,可以是具体的数据,也可能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往往不是计算,而是对题目提供的信息和化学事实进行正确地提取和加工整理。如下题:
为确定氨的组成,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进行如下实验:取20mL氨,设法使它完全分解为N2和H2,体积为40mL,加入20mL O2,当H2和O2完全化合成水,剩余气体体积为15mL(已知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体积的各种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根据以上数据确定氨的分子式。
解决此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对化学方程式微观意义的理解:有分子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可看作是反应前后的分子数。有此思想,再加上过量反应的有关知识,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2 提高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增大对化学实验的投入
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用品的购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投资力度,要求学校每年应拿出―定数额的教育经费用于实验室的筹建和实验用品的购置。通过行政手段督查初中化学实验开足、开齐。调查发现,实际上90%以上的学校和老师是愿意或者说乐于开实验的。另外,在初级中学设置实验师岗位,减轻化学教师的负担,也能增加教师完成实验的积极性。
2.2 初中毕业检测中加大对实验的考查
为了督促和检查学校对实验的开设情况,还需要在学业成绩的评价上加大考查力度。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还是在初中毕业检测考试中强化对实验的考查,尤其对实验中生成的情景性问题,力求避免空洞的理论考查。尝试让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可以是开放性的,只要原理正确,步骤简洁,操作可行,绿色无污染就可。通过这种检测,刺激学校重视实验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事实的概括、归纳、总结及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篇5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已知:在O中,弧BC所对的圆周角是∠BAC,圆心角是∠BOC(如图一),求证:∠BAC= ∠BOC。
分析:圆周角∠BAC与圆心O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圆心O在∠BAC的一条边AB(或AC)上(如图二);(2)圆心O在∠BAC的内部(如图三);(3)圆心O在∠BAC的外部(如图四)。
在第一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角∠BOC恰为AOC的外角,这时很容易得到结论;在第二、三两种位置关系中,均可作出过点A的直径,将问题转化为第一种情况,同样可以证得结论。这充分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数学问题的解决几乎都离不开化归,只是体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计算题是利用规定的运算法则进行化归,证明题是利用公理、定理或已经证明了的命题进行化归,应用题利用数学模型化归,因此,离开了化归,数学问题将无法解决。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把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或这类问题的某种组合,这种思想被称之为化归思想。从化归的途径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两种:
一、新知识向已有知识的转化
在初中阶段,有许多新知识的获得或新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转化为已知知识或已解决的问题来完成的,也就是将新知识向已有知识进行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下面就以解方程为例来进行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以下四种基本解法:
(一)如果方程的一边是关于X的完全平方式,另一边是个非负数,则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将形如(x+m)2=n(n≥0)的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而得解,此为直接开平方法。
(二)如果将方程通过配方恒等变形,一边化为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另一边为非负数,则其后的求解可由思路一完成,此为配方法。
(三)如果方程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之积,另一边为零,就可以得到两个因式分别为零的一次方程,它们的解都是原方程的解,此为因式分解法。
(四)如果以上三条思路受阻,便可把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直接利用公式求解。
纵观以上四种方法,不难发现,方法一是依据平方根的意义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完成了由“二次”向“一次”的转化。方法二中的“配方”仅完成了方程的恒等变形,把问题转移到“可开方”上来,并未完成“降次转化”这一实质性工作,但已经为“二次”向“一次”转化创造了条件,因而习惯上称之为“配方法”,配方法的实质就是通过转化为开平方来解决的。方法三即因式分解法也顺利地实现了由“二次”转化为“一次”的目的。方法四即所谓公式法,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开平方求得一般结论,即求根公式。公式法实际上已将解方程转化成为代数式的求值问题,而公式的得到则是化归思想的典型体现。纵观整个初中教材,不难发现除了解方程问题,还有许多知识的转化都属于新知识向已有知识的转化。
二、一般情况向特殊情况的转化
本文开头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就是先解决特殊条件或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通过恰当的化归方法把一般情况下的问题转化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来解决,这也是顺利解决某些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化归途径,特别是在中考题的最后一题中,往往也有许多时候是需要先解决特殊条件下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化归把一般情况下的问题转化为特殊条件下的情形来解决。
三、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和落实化归思想呢?
(一)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是落实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概念、公式、法则等基本数学模型的教学,为寻求化归目标奠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模型的教学,建立数学模型是实现问题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运用模型的过程即是转化与化归的过程。
2、养成整理、总结数学方法的习惯,为寻求化归方法奠定基础。差生之所以拿到基本题没有思路,其根本原因是其知识结构残缺不全。
3、完善知识结构,为寻求化归方向奠定基础。在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做好单元小结,其中画知识结构图或列知识表是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板块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表格或网络图,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依存关系一目了然,为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准确的方向。
(二)培养化归意识,提高转化能力是实现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的关键
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使之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空间,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需要利用这些联系对问题进行适当转化,使之达到简单化、熟悉化的目的。要实施转化,首先须明确转化的一般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归思想和方法,并通过典型的问题加以巩固和练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教会学生解题,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由问题的条件、图形特征和求解目标的结构形式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性质、数学解题思想方法、规律以及熟知的相关问题解法,由此不断转化,建立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桥梁,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掌握化归的一般方法,是实现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的基本手段
化归的实质是不断变更问题,因此,可以从变形的成分这个方面去考虑,也可以从实现化归的常用方法直接去考虑。在实际运用中,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初中阶段常用的化归方法有恒等变换法,具体包括分解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其次是映射反演法,具体包括换元法、坐标法等。
篇6
1现状分析
根据研究表明,由于高中生的数学经验相对较少,可能还未完全形成自己的数学观,他们对数学的看法更多的来自老师的引导,高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思想认识也随年龄的增长趋于成熟,对问题的判断逐渐全面客观起来,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将老师的意见当作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他们常常以一种批判、审慎的眼光看待数学.但总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数学用途的理解存在狭窄性.影响高中学生正确的数学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材方面的,有考试方面的,有教师教学方面的.
我国现在推行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总的看来较以前的老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旧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重思维训练轻动手操作的倾向,已经引起了很多数学教育专家的重视,新的理念在新教材与新课标中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概念和内容上能以生动形象的现实背景和引人入胜的背景材料作为问题的切入点;二是在论证中不仅注重逻辑推理,而且也注重数学创造性活动经验和相关数学思维的介绍;三是在例题和练习的选择上不仅有纯数学的形式训练,而且也有以课本内容为主线的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但另一方面,由于高考的影响,原本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来弥补教材中的一些不足,而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为了取得高考上的高分,不得不把三年的课程内容用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教师只能把教学内容苍白的一掠而过,将本应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课堂变成一味灌满的舞台,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变为令人生畏的推理和重复不断的形式化的呆板训练.使得数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学生面前被遮蔽,学生不知道数学的原理如何产生,又有何作用,更领略不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成了枯燥乏味的公式和结论的“仓库”,数学活动是在没完没了的繁杂的计算和烦琐的论证中度过,更有一部分学生把数学看作是进入高校的敲门砖,对数学既害怕又无奈.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发现我国的实际数学教学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与世界数学课程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促使我国的数学教育应该走向重视数学文化价值的道路,把数学当成一门真正的文化来传递给学生,使我国的数学教育走向与世界教育相融合的道路,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文化视角审视高中数学教与学.
2建立正确的数学信念
所谓数学信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观与数学学习观.数学信念的正确与否,将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
2.1关于学生的数学观
通过数学的学习,高中学生应初步形成如下一种数学观:数学与客观世界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是一门反映理性主义、思维方法、美学思想,通过数与形的研究揭示客观世界秩序,和谐统一美的规律的科学,数学是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不断发现变化的科学,数学是一种精彩而又科学的人类文化.
要改进学生的数学观,促使学生形成正确数学观,首先应当加快数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其次是应当加快高考招生制度与命题形式的改革;最后,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分别从数学的知识层面、观念层面、教育层面等不同层面对学生的数学观加以改进.
在知识层面上改进学生的数学观,主要体现在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增加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美等关联知识.通过关联知识,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在观念层面上改进学生的数学观,首先要促使学生数学化意识的形成.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其次是促使学生数学整体观念的形成,即从整体性认识数学的内容,如集合关注的是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的全体所具有的特征;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连续性反映的是函数整体的性质.最后是促使学生辩证唯物观的形成,辩证唯物观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数与形的两个方面,如分数与整数、正与负、运动与静止、变与不变等等.
在教育层面上改进学生的数学观,可以从以探索为核心、创建有意义的数学课堂,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得到数学精神的感染与数学人文价值的教育.数学发展的历史贯穿着理性探索与现实需要这两股动力,贯穿着对真善美与对功利的两种追求.我们将在文化这一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讨论数学的发展、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的价值,从历史、文化和哲学的高度鸟瞰数学的全貌和美丽.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所谓素养指的是素质与修养,它包括:
(1) 数学能力的提高.
(2) 数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掌握.
(3)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培养.
(4) 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文化.
2.2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观
所谓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就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形成学习数学的正确学习态度,逐步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首先应当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一般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数学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从文化的观点看,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贮存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要改变学生不合理的数学学习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它要求一方面要改变教材的结构形态,在呈现方式上有大胆的突破;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名副其实的交流,要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中认识数学的特征,总结数学的规律,认识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从而学会数学学习,发展数学能力.
其次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与学习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模式来主动进行探索活动.探究性学习具体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或有意义或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发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再次要倡导合作学习.数学是一种文化、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为此,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合作,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普遍性”和“趣味性”,在参与中体验合作.正因为有了师生的使用才使情境的创设显得自如、得体,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获得一次极好的合作学习的体验机会.为使小组的合作更具有效性而提供必要的条件,适当调整教材,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桥梁作用”,在把“教师教教材”变成“学生做中学”的同时为学生的合作探索创造更广泛的空间.
最后要倡导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教育的技术化趋势已经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特点,随着教学中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并进行思考活动,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实践表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如同物理、化学一样,正成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如学习函数图像时,可将学生分组在电脑上画出函数图像,观察记录图像变化特点,得到初步体验后讨论分析函数图像变化的因素,并大胆进行猜测、验证,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人,这是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的.
目前还有一种有效的网络学习方式――Web Quest,自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Bem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博士提出Web Quest概念以来,Web Quest作为一种课程计划模式已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发展.Web Quest用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等六个基本模块把整个课程贯串在一起,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习者对某个问题或某类课题自主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培养学习者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热情,形成学生的思维起点.
3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学生会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进行数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活动中,一直比较注重对教师教方面的研究,而对学生学方面的研究则很是缺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果缺乏了对学习方法上的研究与指导,那么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全面地领会数学的价值是难以想象的.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可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其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理解数学的丰富价值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比如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事例,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其二是在具体方法上予以指导,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是数学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包括对数学学习各个环节(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的基本学习方法给予指导.另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指导学生重视知识过程的学习,在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时,应伴随着如下的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还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以章节为单位,从纵横的角度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用逻辑框图勾勒出来,从而形成知识网络.随着学习的深入,还可以对知识进行结链组块的深层次贯通,真正领悟到数学的连贯性与统一性;其次,要指导学生重视思想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把重要的标尺,但解决问题仅靠数学中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更多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不能是孤立地学习,应是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领悟”,再以这种“领悟”去指导解决数学问题;最后,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独立思考.数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诸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可清晰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诸如对显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无论是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依赖于老师的讲授,而需要学习者的独立思考才能达到.
其三是非智力因素的指导,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积极性,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引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以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然后要注意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心理学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度难度的数学问题,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
4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
4.1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环境
教师既是学生的人师,同时也是学生的经师,学生喜不喜欢数学,往往是受数学老师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个性品质以及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如果数学教师师德高尚、工作负责、知识渊博、积极进取,有为事业奉献的敬业精神,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可能由喜欢数学教师而转向喜欢数学,如果数学教师教风不正、治学不严、知识浅薄、疏于进取、缺乏敬业精神、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可能由不喜欢数学教师而转向不喜欢数学.
因此要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威信不再建立于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主动参与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教师应视学生间的差异为常事,不能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同样程度的成功,企图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现实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学生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要注意爱护在数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通过各种途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发展其数学能力,一旦他们被理解与接受,便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鼓舞他们去克服困难,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2创建校园数学文化氛围
篇7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职业兴趣 学科兴趣 师生关系 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学科,是初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化学学科教学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化学是在学生升入九年级之后才开始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还要参加中考考试。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相比较,教学时间十分紧张,从开课到结课大约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一个对化学学科的陌生者,到一个熟练掌握化学常识的熟练者,可想而知,我们的任务是多么的重。在这样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就要完成一门参加中考考试的科目的教学,困难很多,但是,这是化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此我们只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课教学呢?我的经验是从兴趣出发,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只有这样,后续的化学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一、教师自己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作为一门化学课教学,我常常想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最终我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就是要想培养学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感兴趣。这里的教师的兴趣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1.职业兴趣――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的一生都要奉献给教育职业,用我们的宝贵青春浇灌祖国的花朵。因此,我们从步入学校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样的一项事业呢?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如果连我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不感兴趣,又何谈让学生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呢?我经常听到有同仁抱怨,说这样的职业选择并非是自己所愿,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样的想法极其有害。尽管当初的选择可能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但是事已至此,我们必须饱含热情地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毕竟,我们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如果我们愿意,则肯定是能大有作为的。只有我们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改变了,才能行动起来。
2.学科兴趣――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每一个教师从教不同的学科,有的教数学,有的教语文,有的教体育,有的教音乐,有的教美术。实际上,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魅力。我就经常听到一些朋友们抱怨自己的学科难教,学生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不感兴趣。我想,这可能就需要我们反思了。学生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很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学,看看哪里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各种办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毫无兴趣,那么,我们对待教学的态度就会是得过且过,这样的态度导致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失去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3.学生兴趣――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感兴趣。要想做一个称职的教师,我想除了职业兴趣和学科兴趣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对我们所教的学生感兴趣才行。对学生感兴趣,我们才会千方百计地研究学生需求,看看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并且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以期让学生喜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那就是要想让学生喜欢我的学科,那么就要先让学生喜欢自己,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我们就先要喜欢上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地伸出双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自己就会付出情感回报我们。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08-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蕴含许多自然美,如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化学药品、实验现象、实验操作,都体现了一种简洁直观的形式美。同时,在化学实验中,科学家的执着、严谨、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是一种内在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美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他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此,笔者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美育的途径。
一、化学实验内容与美育的结合
许多化学实验内容展示了美的世界。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美”,引导学生欣赏化学实验内容之美。这样,教师在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从哲学角度看来,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只有实现真与善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内容之美。为此,教师应“以真创美、以美导真”,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化学知识,感知化学之真;同时“以善创美,以美扬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到情操教育,感知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自然科学的“善”。当“真”与“善”得到统一,学生就能获得美育上的熏陶。
如教学《燃烧的条件》(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增加这样的实验步骤,把玻璃导管热水之中,在靠近白磷的地方鼓入空气,并且让学生探究:白磷和红磷都放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可以燃烧而红磷不能?在热水中为什么白磷不能燃烧,放到空气中也不能燃烧?为什么红磷经过加热,也可以在空气里燃烧。学生经过实验知道,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氧气和自身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指导学生从现象中分析爆炸、自燃发生的原因和原理,从而总结预防火灾的措施,认识“鬼火”“天火”发生的原因,从而认识事物的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只有通过事物内因和外因,才能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通过这一方法,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得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获得事物真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从而实现了真与善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
二、在实验过程中感知自然美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各个组成部分的科学。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美、鉴赏自然美,加强对自然美的理解,获得美的教育。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自然现象的美。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走走,如登山远足、逛森林公园。然后在实验教学时,把知识点和自然联系起来,让知识点与相关的自然融合,让知识活起来,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美。
如在《溶液酸碱性》(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中,教师把教材知识点和自然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走进自然,组织学生到污染严重的工厂周围进行酸雨检测。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塑料瓶或者矿泉水瓶,做成雨水收集器。然后到污染严重的工厂的厂区内和厂区附近,设置雨水采样点。在下雨之前放置好雨水收集器,在下雨的时候做好气象记录,在雨停之后收回雨水收集器。回到实验室里,教师可组织学生用pH试纸和标准色板去检测,并且做好记录,之后根据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一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界美的同时,也体会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性美
化学成果是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取的,化学家们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为科学奉献的品德和精神,是真、善、美的体现,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应该讲述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故事,传播科学家探究真理的精神,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悟到孜孜不倦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到科学精神之美。
篇9
关键词:铁路文化;学习借鉴
文化一词,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高深崇敬之感。不可否认,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在某种文化的熏陶、引领下不断发展的。有文化的民族往往成为优秀民族的代表,有文化的企业常常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而有文化的人则通常能更多地迎来人们尊敬的目光。
在中交三航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五标(以下简称合福五标)近五年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耳闻目睹了铁路文化的风采,亲身体验了铁路文化带给我们的冲击与震荡。随着施工进展,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一条条隧道勇敢前伸,一段段路基有序填筑。我们从对铁路文化的不认识到认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熟悉到了解、熟悉,铁路文化与三航文化也经历了一番交汇、冲突、融合的过程,共同演绎了一段不同文化的大合唱。
文化的交锋其实是思维、观念、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模式的交锋。
本文所说的铁路文化,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铁路“建设“文化,因为这里仅仅是从铁路建设管理的单一视角来观察铁路文化,涵盖不了铁路文化的全部。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铁路文化中找出优秀的、先进的、精华的部分,从先进中汲取营养,从落后中吸取教训,借以丰富发展三航文化。
在铁路工程的建设管理上,带有很多铁路的“烙印“,体现很多铁路特色,但在众多的管理活动中,笔者认为,以下的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铁路外的企业借鉴。
一、强调标准化管理
走进任何一个铁路工地,都会看到“四个标准化”的标语: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企业规范管理的必要手段。合福铁路五标段主线长37公里,含隧道15座,占正线长度50%,桥梁26座,占正线长度37%,这对习惯了建设水工和公路项目的我们来说,是真正的点多线长。而合福线安徽段全长达340多公里,这么长的线路,其建设管理,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想要管好那是不可想象的。据悉,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在建项目里程每年均达数千公里以上,规模宏大,更体现出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制度统一
管理制度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说制度统一是指各参建单位必须按铁路统一的制度框架编制实施细则,这样就能达到全路的制度在形式上和大的原则框架上的统一。一个铁路项目乍一开工,业主单位就下发了一整套标准化管理制度要求,根据这些要求,项目部要结合各自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工地现场的实际,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合福五标二分部,编制的《合福铁路五标二分部管理文件汇编》,有厚厚的三大本,字数达到37万字,内容涵盖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工程管理,计划、财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等。其内容非常齐全,规定相当详细、完善。在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能遇到或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事项,几乎都能在制度汇编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我曾疑惑过,一个分公司的管理制度可能也很难达到这么多字。当然这是二分部在吸收借鉴了其他铁路上项目部的成果后才编制出来的。
(二)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人员配备标准统一
一个项目部至少要设置五部一室,分别是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办公室。铁路项目部规定要设置五部一室,抓住了工程管理的关键,抓住了项目管理的关键。因为项目管理就是“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关系协调。所以这种部门设置,既达到了精简效能的目的,也达到了上下统一,条线政令畅通、运行顺畅的目的。当然除了机构统一,人员的任职资格等也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三)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现场管理统一
铁路工程因为点多线长,管理机构一般分成局指挥部、各分部、梁场办公室及生活区;施工现场一般设置有砼拌合站、级配碎石拌合站、钢筋、钢架加工场、隧道工程初喷拌合站、气泵房、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等。沿着漫长的铁路建设沿线,上述生产、生活设施一路铺开,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各单位各显神通,五花八门,各自为政,那种景象将是不可想象的。
(四)铁路建设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在过程控制统一
铁路建设的业主单位、监理、设计、质量监督单位、上级各管理部门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其采取监视、检查、测试、测量、评估、实体取样、验收活动等措施,核验各项工作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这些过程控制的内容都有统一的标准参照。
四个标准化,是铁路建设管理的特色。四个标准化的推行,是铁路能同时进行大规模、高标准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二、强调闭合管理。
与铁路亲密接触五年多时间,听到了许多过去没听过的新名词。比如平推,初以为应该是什么施工工艺,跟推土机、平地机有关,后来才知道是指平推检查,即路、桥、隧一个一个工点仔仔细细地检查,一个也不落,叫平推。比如首件制,原来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典型施工,或者是试验段施工,通过首件制总结各项施工参数,借以指导后续施工。
闭合,这也是在铁路工程上学到的新名词之一。什么是“闭合管理”,就是指上级单位(或业主、质量监督站、设计、监理单位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检查下发的各类检查意见,或者指示、要求等,下级单位或责任单位要及时进行整改、回复、上报,即闭合。
在@里,用“闭合”这个词来概括、描述这个管理过程还是很有新意和特点的。闭合是一个整改过程,既管理单位发现问题一定要下发通知书,而责任单位一定要整改。这个整改是有期限的,一般情况下期限为一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必须先上报整改计划,待整改完成后,再补充回复;闭合是一个循环过程,上级有通知,下级要有回应,有呼有应,就是必须要回复、上报;闭合还是一个管理手段,是相关管理单位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监管的有力武器,如果下级单位不进行回应、不闭合就会面临相应的处罚。
三要抓共性。
铁路讲标准化,标准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强调共性。
个人感觉,我们的各个工地在视觉形象规范上共性不足,核心文化元素还不够突出,没有一个一下子能让人印象深刻、抓住人心的东西。代表核心文化元素的具体物件是什么,有人说是大门、旗杆、围墙、宿舍、办公室,不很确切。因为这些不是咱们这个企业独有的,不突出,不具备独有性,特异性。笔者建议:设计一个包含中交图标、三航局企业名称,三航“诚信・创新”核心文化的一个统一标识,画面要大方、简洁,主题要突出、醒目。标识的设立位置要放在工地总部、分部、重要工点,甚至企业网站、书刊上,让职工或群众一看到这个标识,就想起三航,想起三航的人,想起三航的工程,想起三航的文化。就好比麦当劳,离得很远,一看到大大的“M”,就想起麦香鸡、汉堡包、巨无霸,就会流口水一样。有了统一的、特色的企业标识,对于宣传三航文化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再比如工作装,一个企业在一个工地上,工作装要统一样式,这才是体现了同样的文化。第二、三分部是厦门分公司的,有厦门分公司自己的工作装,梁场是浦东分公司的工作装,一分部是铁路分公司的工作装,局指是自订的工作装。一个标段的工作装多种样式,缺乏统一性,缺乏一致性,对三航文化的宣贯和企业的对外形象会有一定的影响和削弱。
四要抓队伍,尤其是农民工队伍。
三航局的规模越做越大,不断进入新领域、新地域,工程项目众多。这么大的规模,单靠自有的8千多员工,是远远不够的。在施工第一线,往往是外聘员工、农民工占据了工地建设的主角。单从合福铁路五标来说,企业自有职工不到200人,其他2700多人全是外聘员工或农民工。记得曹永宪副局长曾说过,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多地表现为合作队伍的竞争,选了什么样的队伍,就决定了工程有什么样的结果。
对大量的合作队伍,我们要怎么管?一是选择合格的分包商,分包商要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这是第一关。二是加强人员培训。上述第一关往往是理论上的,在建筑市场高速扩张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合格分包商供我们选择,那只能退而求其次,矮子里面找大个。较差的队伍进到现场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自己培训是最好的出路。在合福五标工程中,局指挥部设立了工地夜校,局机关各条线专家及负责人、局指各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分部总工等都是夜校的兼职讲师,既培训职工,也要培训农民工。农民工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安全、质量、进度、甚至成本都是他一手干出来的,他们就是指挥员的手,把手培训好了,教会了,指挥员的指令就能顺利贯彻了。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分包模式。是选择清包工,还是含辅助材料的混合承包,还是含机械费用的混合承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人文化;渗透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要更加人文化
人文化,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们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随着《英语课程新标准》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教学重心这个问题。他们逐渐将教学英语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关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慢慢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我知道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交流,也多了课后交流。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多提问,帮助他们解决个人的英语漏洞。但是,教学方式人文化提醒教师们,我们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本,那么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的呼声和意见。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节奏是紧张的,或许这也给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压力。一种教学方式的成型,经历了教师的多年实践,经过教师的无数次琢磨。因此,对于每位英语教师来说,他的教学方式就是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而对这种文化产物就会怀着欣赏和遵循的态度。所以,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面不愿意多做改变,他们不愿意冒险,也不愿意尝试。然而,学生才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理想效果。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教师们都可以选择尝试,并且不断更新。
二、教学背景要引进人文化
人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文化也是人们前进的结晶。就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样,英语同样有属于它的独特文化。学习英语,同时也是在学习外国文化。而我觉得学习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让人接受这种语言,让人更清晰感悟到这种语言的魅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更应当重视教学背景的人文化。向学生们讲解英语演变的过程,向学生说说关于英语口语的笑话,向学生说说国外的风俗习惯。这种人文化背景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也是在向学生们潜意识传递学习英语的趣味性。轻松、有趣的课堂能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还能增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一堂课的基础,也是一堂课的收获。为课堂增添人文化的背景,就能更为巧妙地达到目的。懂得一种语言的文化,会让学习语言的人有迹可循,能相对减少学习中的困惑。当然,教学英语还需要跟上语言文化的步伐。文化是在不断沉淀的,只要人们还在不断地前行,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文化。我们不能保证今天学习的语法就是绝对的,某种固定搭配不会出现其他单词的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语言教学的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带领学生跟上语言的步伐,在语言文化前行中不断地学习、掌握。
三、教育者本身更需要人文化
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很多的中学都与外国语学院建立了盟友关系。其实,可以说这种现象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可邀请在外国语学院中学习的教师为高中生讲解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英语气息,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的听力。并且这种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们接触到各个国家的英语,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英语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所裨益的。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比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适当接触外籍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但是,我并不支持完全由外籍教师教学,毕竟他们不理解中国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生碰到问题时他们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解。因而,作为英语教育者,我们需要完成自身的人文化。自身人文化的过程,就是自身学习、进修、提升的过程。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有这种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其他优秀教师的指导或者是自身的觉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再请教学习,弥补不足之处。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要生气,更不要气馁,鼓励自己,正视自己的知识缺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参加英语的学术活动和进修活动,鼓励自己,多和外籍人士进行口语交流,既要做到熟知语法,又要拥有流利正宗的口语。
或许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或许我们的教学能力还不够成熟。但是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将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将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到底。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趋同和融合使得语言的融合趋势必不可免,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就要引入人文化,才能更加生动,让英语真正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
参考文献:
1.陈晓枫.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提高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4(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