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规划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次全市*旅游规划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市旅游业发展形势,认真研究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奋力开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省旅游局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和关心,今天,省旅游局副局长*同志专程莅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启发很大,要认真领会,做好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旅游业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统一要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较快发展。
(一)发展旅游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定”,实施了市领导和部门挂点项目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旅游专题会议,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条件成熟的县市先后成立了旅游局,积极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旅游管理部门抢抓发展机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举办各种旅游专题活动,激发市民的旅游热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上下联动共同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旅游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年我市旅游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旅游总收入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4%,占全市GDP的1.27%,比上年分别提高0.2和0.03个百分点。从“十五”前四年的情况来看,我市旅游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等重要指标都超过了15%,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景点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十五”期间,我市编制完成了《2002?D2020年*市旅游发展规划》和一批主要景区、景点的分区规划。全市用于改善景区交通条件和景区开发建设资金达到2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3.68亿元,逐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民资积极投入、金融机构支持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格局。通过建设和开发,目前全市已建成了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矿冶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等三大旅游板块。
(四)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我们围绕提高旅游市场开发能力和游客接待水平,积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2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已开通一日游旅游线路6条,二日游线路2条;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迅速,导游人员发展到252人;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购物设施有较大改善,旅游商品开发呈现出特色化、多样化、规模化的特点。
(五)旅游促销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市每年以三大黄金周为契机,以省内国内各种博览会、交易会、旅游节为平台,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旅游促销工作,加强了同武汉城市圈(1+8)、中部5省27个城市等旅游区域的协作,实现了互为目的地的无障碍旅游,提升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市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因起步较晚,与全国全省和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形势相比,我们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旅游产业规模不大,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不到2%,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安排就业和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二是旅游产业的开发程度与旅游资源状况不相称。*拥有独特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开发建设相对滞后,真正叫得响的旅游产品不是很多,一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为没有转化成旅游产品,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三是旅游接待配套服务能力较弱。特别是水、电、路、餐饮、购物、住宿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景区(点)基础设施不健全,可进入性差,以游客为中心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跟不上,导游人员素质偏低。同时,旅游中介机构少,并且主要是把*的游客往外组织,引进游客的功能较弱,远远不能适应全市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从全国来看,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从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第一,发展旅游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应该说,这些年来经济发展不算慢。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重抓好“三件大事”,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我们明显滞后了。在三产业当中,旅游是龙头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给人民群众增加收入,直接给地方经济增加活力,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知名度和竞争力。为什么*的知名度不如宜昌、襄樊、荆州这些地方?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我们的旅游业、三产业差距太大。就人民群众的收入来讲,我市农民、居民的收入不高,这也与我们三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够有关系。今后,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靠什么呢?我看旅游业就是一个突破口。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人气,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质量的提高,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发展旅游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今年我市的人均GDP超过一万元,城镇居民收入在8*0元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在2800-2900元左右。“饱暖思旅游”。就大多数居民来讲,有吃有住以后,就要想办法去旅游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消费支出中就有一部分是旅游支出了,越往后旅游消费的支出就越大。作为*来讲,我们自己的市场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主要是一个客源地而不是一个目的地。从“五一”、“十一”我市周围几个景区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小雷山、仙岛湖跟往年相比,旅游的人数在成倍地增长,但是我们的基数不大,是在很低的基数上增长,而在周边其他的地方,大多数游客都是*人。我们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全市人民生活发展的需求。要满足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就要发展旅游业。
第三,发展旅游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热爱家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就是要建设好我们的家乡。*有很多亮点,有的地方很美,但由于我们重视不够,开发不够,投入不够,无论是自然资源、风景名胜还是历史人文和红色旅游,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我们和其他的地方相比,相对滞后。就工业经济来讲,*是现代工业的摇篮,但开发不够,如果能把工业旅游开发好,至少可以激发*人民的自豪感。要激发人们热爱*、热爱家乡、建设*,就要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我们是滨江地区、滨湖地区,山水风貌非常好,风景名胜也不少。大冶、阳新和*市区的湖泊很多,湖边山上的植被森林都很好。因此,我们要激发*人民热爱家乡,在这方面要多做工作,全市上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推进我市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扎实推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时期,是我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一湖两园”旅游品牌(磁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公园)和“青铜故里?山水*”的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到2010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28%,创汇300万美元,年均增长30%;接待国内游客5*万人次,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亿元,年均增31%;旅游总收入26亿元,占全市GDP的4.38%,旅游业逐步成为全市新兴的支柱产业。
按照上述目标和战略步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围绕特色和优势,科学编制规划。要想吸引海外游客,就要有国际级的旅游产品。*有没有国家级、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呢?世界级的有铜绿山古矿遗址。西塞山也能够称得上是国家级的。从工业旅游来讲,华新、冶钢也算得上是国家级的。要开发利用好这些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首先要编制好规划。一是规划的起点要高。我们在全省占位较后,起点如果低,将来永远只能跟着人家后面跑。二是目标要结合实际。起点不能低,目标要实际,规划要科学合理,要一步一个脚印。当然,目标也要稍微高一点,要跳起来摘桃子,能够摘得到。三是规划要与省、周围地区的规划衔接。旅游市场是相互联系的,要和鄂东南地区包括武汉城市圈联系起来,不要孤立静止地编制规划。四是要发挥特色。*的特色,我看第一个是工业旅游。第二点就是做矿冶的文章。大冶铁矿把国家矿山公园的牌子拿回来了,将来这个牌子能否起到作用,还靠我们努力。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风景名胜资源比较丰富。大多数游客对山水风景名胜感兴趣,山水风景游是吸引游客的最好市场。我们现在的滨江地区、滨湖地区,山林植被很好,这些地方只要把旅游休闲设施跟上去,就可以吸引游客来玩。第四个方面是红色旅游,像南山头、阳新这些老区,我们要把它建设好,起码市内的群众可以去游一游。
(二)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精品景点(景区)和线路。目前,以磁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重点的区域旅游发展条件逐步形成。*时期,要继续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力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4个,2A级旅游景区10个。一是要抓好环磁湖都市旅游区域建设,大力开发环磁湖都市旅游观光线路,形成独特的城市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区。二是要抓好*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区域建设,大力开发*国家矿山公园旅游线路,打造矿冶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区的整体形象。三是要抓好青铜文化旅游区域建设,大力开发青铜文化旅游线路,打造“青铜故里”旅游品牌,提升青铜文化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四是要抓好阳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域建设,大力开发生态度假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线路,形成千岛生态度假、古民居寻访、大坝观光、湿地观鸟、红色之旅等旅游产品为特色的综合旅游区。这些景点和线路基本上囊括了我市辖区内有旅游价值的主要资源,各地要把开发建设好这些景点和线路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切实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走联合开发的道路,共同打造旅游品牌。
(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实施旅游企业促进战略,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旅行社依托优势资源走集团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立足特定旅游消费群体,面向专门市场,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要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剥离景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逐步实行以市场经营的思路规划景区,以经营的手段建设景区,以经营的理念管理景区,不断创新景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积极支持旅行社、饭店、旅游运输公司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要积极支持旅游企业运用市场和资本手段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联盟,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三是要大力招商引资,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要积极研究制订旅游业招商引资的政策,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以优质项目,吸引有实力、有经验、有影响的大型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引导和鼓励外资和民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加快开发高品位的景点线路,及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整体形象的宣传。要围绕打造“青铜故里?山水*”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年”活动,展开强大的宣传营销攻势,做到主题明确、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整体形象塑造单靠一个部门或单个企业、单个景区无法完成,必须实施政府主导、各方联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宣传营销模式。旅游部门要承担起建立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制定宣传营销规划、统筹协调宣传方案等职责,发挥出政府主导优势,为旅游企业提品营销平台,创造商机。特别是要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联合促销机制。二是要积极推行整体联动营销。旅游宣传促销不单是旅游部门的事,宣传、经贸、交通、文化、广电、新闻、外事等相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各自的力量和渠道加大旅游宣传。特别要加强与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媒体的合作,搞好我市旅游产品、重点景区的策划、包装和宣传。旅游企业也要增强自主营销能力,特别是各个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采购者、组合者、销售者,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联合各旅游企业做好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产品包装,把形象和产品结合起来,以产品带动形象,以形象促销产品。三是要积极以会展促旅游。要积极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旅游博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各类会展活动。同时,要精心策划具有*自身特点的节庆会展活动,进一步聚集人气,形成声势,扩大影响。
(五)加快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切实增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要注重加强“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这六个字上做文章。每个部门围绕这六个字都要有自己的规划。各个县(市)、区围绕这六个字,拿出自己的措施和办法。一是要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要把旅游商品开发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我市加工制造业发达和农林土特产品丰富的优势,坚持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充分反映*风情、风格独特、款式多样的青铜文物复制品、黄金制品、孔雀石工艺品、阳新布贴画等旅游纪念品,不断壮大美尔雅、美岛等服装产品和劲酒、珍珠果米酒、*港饼等地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开发生产带有旅游景区名称的旅游文化产品。要积极创新旅游商品营销方式,发展旅游商业区,设立旅游定点商店,建设旅游、购物一条街,整体促销地方旅游产品,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发展宾馆、餐馆业和现代商业。以改造提高宾馆档次为重点,*期间要建成四星级宾馆5家,力争2家达到五星级标准。今明两年要建成1-2家规模较大的中档商场,提升接待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涉外旅游酒店、宾馆的星级档次,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服务质量。要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重点景区周边建设一批园林别墅,发展旅游餐馆,满足不同游客的食宿需要。三是要抓好文化、体育、娱乐等产业的发展。要配套完善影剧院、歌舞厅、夜总会、体育馆等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整理地方曲艺,发掘民俗风情,精心策划编排具有*特色的系列文化节目,鼓励创办旅游文化演艺公司,大力推广参与性强的特色项目,发展具有*旅游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四是要抓好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要把旅游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旅游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市区要重点完善都市旅游功能,进一步抓好城市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积极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五是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抓好旅游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岗前培训、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旅游教育培训体系。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建立游客监督反馈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形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旅游产业的开发,关键是领导要高度重视。领导层思想不解放、不重视,旅游产业不可能做大做强。在我市旅游产业地位尚不突出的情况下,能否以超前的观念正确认识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潜能,对旅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全市各级领导,尤其是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切实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谋划,像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那样抓旅游业的发展。当前重点是要完善好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各县(市、区)要根据全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认真编制好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稳步协调发展。要抓紧建立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我市各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把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要加强部门配合,增强部门协调联动能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思想,打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各级旅游部门要认真搞好综合协调,改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要对旅游产业采取倾斜政策,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资金并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声势,扩大城市影响,推介旅游品牌;交通部门要重视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城建、文化、金融、邮电电信等部门和行业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民政部门要抓紧做好城市和景区中英文双语路名、指示牌设置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共同重视、关心、支持我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当前,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把完善市场体制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拓宽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本投入渠道,引进先进的旅游开发方式,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向多元化市场融资的体制转变,逐步形成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给予必要的前期扶持。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明年起逐年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明年要将旅游宣传促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力争逐年有所增加,积极探索政府投入、社会支持的投入保障机制。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安排财政专项用于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景观生态学;生态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1、生态旅游的含义
目前对于生态旅游的含义,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但是有一个核心思想, 即生态旅游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种旅游形式。根据专家的论述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生态旅游可以广义的定义为:是一种在享受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同时, 对其保护负有一定责任的旅游方式。其突出点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 把环境保护观念放在首位, 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保护旅游区景观和文化资源的完整性, 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旅游需求方, 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到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体验异质生态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对于旅游供给方, 它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吸引物, 满足人们回归、享受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产品;从二者的综合角度来看, 生态旅游是一种观念或思想, 强调规划管理者和旅游者在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 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一方面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 另一方面强调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生态旅游开展的空间地域范围即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天然自然环境或相对不受干扰的自然区域,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
生态旅游规划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上地合理布局。与传统的旅游规划相比,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适宜的利润和回报,但更强调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它不是满足旅游者的所有要求, 而是有选择的满足;它不仅考虑当前旅游活动的规模、效益, 而且还为未来的旅游发展指明方向, 留出空间;它是涉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 能将旅游活动、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与旅游环境融为一体。
2、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之一
景观生态学主要来源是地理学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态理论。这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与交换, 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 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由此可知, 首先, 从生态旅游定义的空间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主要表现为山地、森林、草地、各种水域等景观生态类型。具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就构成景观生态学意义上的“ 景观” , 从而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其次, 从生态旅游定义的生态内涵来看, 生态旅游强调目的地的生态保护, 即在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因而, 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 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的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不谋而合, 是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3、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3.1生态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原则
旅游是由主体、客体和媒介三大方面组成的一个系统。旅游主体是人, 客体是旅游活动进行的载体, 媒介则更多的体现在交通网络的形成和信息的交流上, 是旅游结构的网络和信息流。旅游规划是对旅游系统的全面诊断和协调,但主要集中在对客体的操作上。对旅游客体的规划目的是保护景观的特色和质量, 适度调整景观的格局和功能, 保证旅游网络的畅通, 使之更适合于旅游活动,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 生态旅游规划的规划原则可概括为:(1) 整体优化原则。即把景观作为系统来思考和管理, 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2) 多样性原则。规划的重点是景观的多样性维持、旅游空间的多样化创造;(3) 综合效益原则。规划中了解景观组成要素之间的能量和物质流的联系, 注重生态平衡, 结合自然, 协调人地关系, 体现自然的生趣美、生态和谐美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4) 个性与特殊保护原则。景观具有区别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 规划设计不能简单套用。同时旅游地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资源, 在规划时也应当保持旅游地的吸引力。
3.2 景观生态学对生态旅游规划的宏观操作
景观生态规划是后续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落实的基础和指导性纲领。进行规划时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分类形成的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的互动关系, 进行合理的可持续开发。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理论中, 景观的结构通常用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 和缘(edge) 来描述。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同样可以以这四类元素建立一个网络结构。旅游的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发生在这个网络中, 从而构建旅游规划的操作过程: (1) 调查阶段。这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基础阶段, 包括工作区范围、目标的确定和旅游地内自然社会要素等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2)分析阶段。主要包括旅游地景观形成因素分析、景观分类和对景观结构功能及动态诊断, 为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3) 分析管理阶段。指通过对景观的诊断, 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 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 选择合理的利用方式, 是旅游地景观规划的主体。(4) 景观生态学思想的引入。通过规划来实现“结合自然” 的梦想。
3.3 景观生态学的微观设计
规划结合自然除了应用景观生态学进行宏观整体规划之外, 还可以进一步与具体的生态因素结合来实现微观设计。旅游地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旅游活动的载体, 同时作为生态系统给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基因库。规划结合生态因素的考虑, 可以使这两方的主要功能均得以实现。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结构与功能理论, 即景观分为斑、廊、基、缘以及景观元素间能量、物种及营养成分的流, 可以把旅游活动解释为通过特定地点和特定路径的生态流。这种流集中于通过游客所带来的客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在外部形态结构上塑造和控制着生态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也在内部功能意义上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多样性理论与稳定理论, 使得在生态旅游规划中为保证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异质性景观格局形成不同功能的旅游景观提供了可能。景观变化理论应用于生态旅游规划中, 主要是如何处理人为干扰的影响。
3.4具体应用的几个方面
(1) 在综合层次和旅游者方面。生态旅游要求, 实旅游的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 这与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及目标相一致。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者希望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旅游者希望在旅游中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愉悦和满足, 当地居民也希望从中受益。生态旅游目的地不仅为三方面意愿的满足提供了现实可能和保障, 而且也限制了三方面愿意的无限膨胀。同时景观生态学还着重研究人们的活动对景观的生态影响, 因此可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 提高其保护环境自觉性。
(2)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方面。由上述可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给实践者提供理论框架,为规划者提供一系列方法、技术、数据及经验。
(3) 在生态旅游管理方面。景观管理是规划实现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应用生态学原理及方法, 追求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例如把景观生态学引入旅游设施规划, 根据目的地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层次, 制定不同的标准, 对各区的设施做出规定, 严格规定其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等。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 斑块” 、“ 廊道” 和天然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相互协调。
篇3
《*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业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讨论通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实施《规划》认识。《规划》是县委县政府聘请广东省旅游研究发展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负责组织,经专家组多次实地考察、广泛征集县四套班子及纪委班子主要领导成员、各镇、相关县直机关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次易稿编撰而成。它提出了我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总思路和总目标是: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和县城,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绿林飞流、生态家园、客俗桃源”为旅游形象,以绿色生态走廊旅游区开发为重点,以白水瀑布公园、红椎林生态公园、黄金坑温泉度假村、瑞龙庄园、广东生宝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景区(点)建设为龙头,以各级旅游区建设为主体,以客家文化和美食为主线,逐步把*建设成为粤港澳旅游区上的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客家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实施《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区域发展,突出特色,重点优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我县实施“旅游旺县”、“抓旅游促商贸”战略指南。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提高对《规划》的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规划》实施到位,加快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点)建设步伐。
二、依法行政,齐抓共管,形成发展旅游业的良好运行机制。各地各部门在实施《规划》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我县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和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负责,旅游、计划与发展、财政、建设、规划、宗教、环保、林业、国土、农业、交通、卫生、工商、公安、广电、文化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机构要挂牌办公。负责指导、协调、审议旅游业发展中的相关业务工作。各重点景区所在镇(场),有旅游开发项目的镇(场)要相应成立机构,在县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
(二)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作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财政计划内,对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配套的交通设施、环保、生态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和安全、卫生保障设施,以及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公益性的项目启动资金要给予保障。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把本地的整体旅游形象推介纳入公益性宣传,从而提高地区和景区(点)的知名度。
(三)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各镇开发旅游项目要严格遵循《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在《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认真做好本地的旅游发展编制工作。
(四)坚持合理开发原则。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知识与趣味性、参与性相结合的新风貌。旅游项目建设要上档次,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景区(点)按规划设计方案要求,公开招商,投资者按方案投资建设,不得改变规划设计方案。
(五)加强对《规划》的实施监督。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县人民政府对《规划》实行指导,协调和监督。一般新建、扩建、改建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娱乐等投资项目,先由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评价,加具意见后再报县级有关部门,并报市旅游管理部门备案。列入*市规划的重点旅游区和投资30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按三星级以上标准设计的宾馆饭店应提供可行性报告,报*市旅游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后再向有关部门申报立项和报建。
(六)加强对控制区和景区用地管理。对按《规划》确定的旅游资源和景区(点)建设范围用地要予以保护。国土部门要抓紧落实景区旅游资源控制区和景区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工作,处理好土地权属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农用土地与景区用地的关系。不得把控制范围地域改作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的其他项目用地。
(七)加大对旅游交通支持力度。交通部门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筹集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资金,加快通往各景区(点)道路建设。在主要道路口为重点旅游景区(点)设置交通指示牌。
(八)加强对景区(点)、旅游宾馆的治安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预防景区(点)、旅游宾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好景区(点)沿途及区内的交通秩序和旅游宾馆安全,消除治安隐患,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旅游治安环境。
篇4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城市旅游在我国也逐渐兴盛起来,各地方政府在发展和规划城市建设时,也更多地开始考虑城市旅游因素。城市旅游规划面对的是外来旅游者群体,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如何体现不同城市的千差万别,将城市建设和旅游巧妙结合,打造出该城市独特的规划方法就成了我们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旅游规划理论属应用叉学科理论,是对旅游系统在规划范畴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本文主要应用城市意象的理论,将城市意象要素与大同城市规划战略结合起来,力求探索出一种适用性强的规划方法。
一、城市意象对城市旅游意象的借鉴
(一)城市意象
意象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表述,“意”是心生的一种抽象思想,“象”是外在凝聚出的一种具体形象。意象往往达不到统一的标准,会因人和物的不同而不同。整体上说,意象的获得都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城市意象是观察者对城市的各种外形特征或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图象和印象,它是一种“公众印象”,是城市居民中多数人拥有的对某个城市的共同心理图象。美国城市规划大师凯文・林奇(K.Linch)运用心理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从环境感知和人类行为角度对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进行描述,最终指出,人对城市意象的认知是通过道路、边沿、结点、区域和标志物五种要素来实现的。
(二)城市旅游意象
城市意象理论的核心是研究人对物质环境的知觉(即对城市形式的知觉),以及形成心理意象(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城市旅游意象在主体和客体方面与城市意象部分重叠,主体都是城市的规划者和设计者,客体都可以针对游客提高城市形象。其中,城市旅游意象将游客和旅游城市作为一个双向互动系统进行理解,要求重视游客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认知规律和游客行为心理规律的研究,在分析城市旅游意象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和空间景观的设计,使游客对旅游城市形成鲜明的旅游意象,塑造城市旅游整体形象。
(三)城市意象对城市旅游意象的借鉴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沿(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和标志(landmark)5大组成因素,即“城市意象”;并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城市旅游意象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发现城市旅游意象与城市意象大致相同,城市意象要素可以应用到城市旅游意象中。因此,本文认为城市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为:道路、结点、边沿、标志和区域。
道路(path),是一个城市输入输出的主要载体,是游客深入了解城市的必经之路。观察者们习惯或顺着它移动来了解城市。它可以是公路、大街,也可以是步行道或小径。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道路,都是联系其他环境构成要素的主线,这些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和设计,它在整个城市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
边沿(edge),是一种线性要素,不同于道路,体现在两个面的边界线上,尤其是自然地貌形成的线性地貌边界,如河岸、围墙、沟壑等,可作为横向参照。
区域(district),在城市中占有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城市印象的基本单元。它通常是具有共同特征的某些地段,使旅游者拥有进入“内部”的感受。可对应为城市旅游中的老城区、传统寨子、重要景区等。
节点(node),可以概括说是集中点。它通常都是某一区域的人流中心,如十字路口、道路交叉口。它往往是这个区域的象征,同时又具有链接和集散的双重作用。
标识(landmark),通常是具体而独立的点状要素。在远距离上可以形成视觉和感知的冲击,如标牌、建筑物、店铺等。在某种程度上,标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在短时间给观察者留下印象。
二、大同市城市旅游发展战略
(一)发展现状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与和河北省接壤。它是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同时也是北京、呼和浩特、太原构成的三角形结构的交通枢纽。大同市是国家重化工能源和电力生产基地。在国际上享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境内古建筑、古遗址3000余处,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大同在山西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同之前的规划并没有从游客的认知和行为规律考虑城市旅游意象因素,只是按照城市本身结构进行规划建设,另外这座城市特有的煤炭资源,使人们对这座城市不是拥有美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而是因煤炭造成的脏、黑等不实印象。我们要缓解和改变这种印象,就要针对现有的具体情况,对城市旅游发展空间、潜力和机遇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规划战略提出旅游意象意义上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二)发展战略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为大同市确定了今后15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定位。绕大同市“一轴双城”建设规划。就是以御河为中心轴线,在西岸保护旧的大同城,在御河东岸建设新城。大同在资源转型发展时期,历史文化和绿色应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绿色,那么大同的历史文化就缺少映衬,如果缺少了历史文化,那么绿色就缺少了内涵。因此,将大同确立建成“历史文化浓郁的绿色旅游城市”,根据设定的城市旅游形象,调整整个市区旅游产品的结构,塑造新的城市旅游形象。使大同切实成为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城市。这样的发展战略需要三方面的措施来支撑:一是旅游城市功能的提升;二是城市旅游意象的塑造;三是城市旅游系统的优化。这三个战略措施分别体现在城市建设的软、硬件上,其中城市旅游意象的塑造是其他战略措施的物质载体和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硬件建设上。它是这三个战略措施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旅游城市功能提升中的交通网络建设、游客服务体系建设都会体现在城市旅游意象的道路、结点、标识方面,旅游系统优化的吃、住、行、游、购、娱也会体现在城市旅游意象中的道路、结点、标识等方面。因此,下文重点讨论城市旅游意象的塑造。
三、大同市城市旅游意象塑造
(一)城市旅游意象载体的确定
塑造城市旅游意象,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根据游客的行为规律来看,他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到达城市的所有地段,通常走的都是相近或相同的城市旅游路线,我们可以在这一活动线路上选择载体。其余地段的旅游意象载体的选择就可以考虑选择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段营造特色环境、呈现特色建筑,通过他们来塑造城市旅游意象。结合城市意象五要素,以及城市旅游载体的选择标准和大同市自身的情况,要使具有城市特色的各要素系统的分布在城市之中,全面、突出的展现城市意象,就要像表1一样,使大同市城市旅游意象塑造的对应载体具体落实在这几个方面。
(二)代表性的道路塑造
魏都大道和御河西路均是大同市区具有代表性的道路。魏都大道南北走向,向南是通往怀仁的主要通道,北边则一直通往市区。这条路整体建筑风格体现的都是北魏时期的皇家风格,但是一路向北进入市区没有延续这一风格,相对城中杂乱的风格也未有一个过渡,这一段道路并未进行有序规划,从而显得魏都大道没有整体性,道路风格变化突然。御河西路在御河的陪衬下,整个风景秀丽,道路宽广,显得优美如画,给人留下舒心的印象。
(三)代表性的边沿塑造
新旧城的边界是用城市围墙和护城河来区分的。大同市最新的城市规划结合了城市旅游的发展,要修建并恢复大同明代城墙,现如今的旧城正被城墙逐渐围合。它把旧城和新城在一个横断面上明显的显现出来。这样的一个限定和界限,可以使游客详细的描述出这个区域。古代的护城河除了作为安全屏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当地人们的生活用水提供资源。而我们现在的护城河仅仅是作为和城墙匹配的景观存在,可以在部分河段提供垂钓活动。
(四)代表性的区域塑造
区域是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大同这个煤储量丰富的城市,许多较小单元的区域因其拥有的煤矿被命名为一矿、二矿、三矿等等,这里是一个以煤矿为主要工种的城市划分区,这些独具特色的区域无论怎样进行建筑翻新和设计,都与缕缕碳尘密不可分。每一个这样的区域在路面、建筑物上都沾有碳沫,空气里都含有碳元素。这里是产煤大都市的标志,也是空气污染的标志。资源转型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大同市应加大绿化面积,致力改善大同现阶段城市环境。
(五)代表性的结点塑造
如广场类的红旗广场,地理位置优越,承接了东、西两条繁华商业街。这里商贩集中,管理混乱,没有从游客角度出发,体现广场的人性化服务。应该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的游憩需要,开辟林荫小道,增加绿化带,增设环卫、休息等基本设施,其次,可为游客开辟部分区域,用于举办城市文化展览或是开展其他活动项目。使之成为游客和居民观景和休闲健身的绿色活动场所。
(六)代表性的标志塑造
标志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能够很快被人记住,并区别于其他城市,是这个城市所独有的特征和标记。如标志性景区的云冈石窟,由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枯燥的感知印象,大部分游客不能领悟其中佛像塑造的典故和意义,因此对该景区的印象一般。我们首先要完善标志解说系统,使每个游客在景区的每一处都能听到绘声绘色的解说。这些标识和解说要符合云冈石窟形象,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样貌,这样可以引发游客兴趣,加深印象。其次,景区可以开设体验区,游客可以参与僧人的日常修行,感受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再者,也可由专业人员亲自教予游客泥塑和雕刻佛像,让他们参与到这个制作过程中。
四、结语
篇5
一、统景镇现状
重庆市统景镇地处东经165°50’与北纬29°51’,重庆市渝北区东北部御临河与温塘河交汇处,拥有“山、水、林、泉、峡、洞、猴”复合旅游资源。统景镇区与统景风景名胜区毗邻,镇区总面积7.56km2,风景名胜区总面积8.52 km2。统景镇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温泉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数量逐年上升,给现有风景区的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带来持续压力。风景区布局的旅游服务设施规模常常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而若超负荷布局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
2010年,统景镇镇区常住人口为12500人,预测2015年,镇区常住人口为15300人。根据有关数据估算,到2020年,统景镇年接待游客将达到76万人次,旅游收入可达3.2亿元。现有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将无法满足未来需要,亟需进行新的规划建设。
二、镇区与景区联动开发
统景镇属于旅游依托型小城镇。镇区与景区相互割裂,风景区现有旅游项目针对性弱,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和效益较差。为了提升区域旅游品质,镇区要扮演好旅游依托型小城镇的角色,旅游项目规划、建设避免与景区重复,做到优势互补,各有特色。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定为统景风景名胜区和镇区,共计16.08 km2。笔者将研究区域进行优化,最终形成旅游核心风景区、温泉旅游接待区、城镇配套建设区三大区域,如图1所示。
旅游核心风景区以现有景区为基础,用地面积向外适度拓展,拆除破坏景区环境的建筑物,升级旅游设施,保护良好的自然山水格局。温泉旅游接待区以已建成镇区为主,在改善基础设施,维持城镇基本功能的同时,整治沿街建筑立面,控制风貌,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分散景区客流,实现服务功能。城镇配套建设区作为预留用地,用以满足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的需要。各个旅游项目根据功能区划,依托资源分布,形成离散布局。在不同区域开发同类旅游项目时,注意区别开发层次和时序,突出区域特点,完善设施,实现风景区和镇区有机结合、共轭开发。
三、设计旅游项目规划布局
(一)旅游项目设计
基于统景温泉旅游开发,笔者设计七类旅游项目:一是温泉体验项目,包括沐浴、医疗保健、养生美容服务等;二是温泉住宿项目,包括各类酒店、风情民宿、青年旅社、别墅等住宿服务;三是温泉观光项目,包括山水、林、峡、洞、涌泉、花卉、蔬果园、特色街区等;四是温泉餐饮项目,包括饮用泉、酒水吧、中西餐、小吃街等;五是温泉游乐项目,包括温泉水乐园、徒步登山、蹦极、攀岩、划艇活动、高尔夫俱乐部等;六是温泉文化项目,包括温泉科普博物馆、温泉民俗节庆活动等;七是温泉商贸项目,包括旅游购物品零售、特色农产品展销、商贸会议、高峰论坛等,布局情况如图2所示。
(二)旅游项目布局
旅游核心风景区依托密集的旅游资源,打造规模小而精美、特色鲜明的中高端系列旅游服务。区内布局体验项目(Ⅰ)如温泉医疗保健、温泉养生美容体验;住宿项目(Ⅱ)如温泉别墅、高端产权式酒店住宿;观光项目(Ⅲ)如山水、林、峡、洞、涌泉、花卉观光;餐饮项目(Ⅳ)如温泉饮用泉、高档中西餐;游乐项目(Ⅴ)如徒步登山、蹦极、攀岩、游艇、高尔夫;商贸项目(Ⅶ)如商贸会议、高峰论坛。温泉旅游接待区接纳大众客流,满足食、住、行、游、购、娱全面需求,营造浓郁的温泉旅游氛围。区内有序开发,规范管理,侧重大众化服务。区内布局体验项目(Ⅰ)如温泉沐浴、温泉足浴;住宿项目(Ⅱ)如经济型酒店、风情民宿、青年旅社住宿;观光项目(Ⅲ)如特色街区、花卉、蔬果园观光;餐饮项目(Ⅳ)如酒水吧、小吃街;游乐项目(Ⅴ)如温泉水乐园;文化项目(Ⅵ)如温泉科普博物馆、温泉民俗节庆活动;商贸项目(Ⅶ)如购物品零售、特色农产品展销。
城镇配套建设区主要用于满足未来增长的常住人口日常生活、居住需求,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不作为旅游服务区规划,可布局餐饮项目(Ⅳ)大众化中西餐、商贸项目(Ⅶ)如旅游购物品零售、特色农产品展销,补充游客需要。
四、小结
篇6
旅游策划与规划目标
以乡村环境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突出地域特点,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的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加强社区参与,农游兼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依托基地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利用塞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塑造特色,以旅游服务和开发为产业导向,形成集休闲度假、塞外运动、农业耕作观光、婚纱摄影基地、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滨水生态度假的塞外风情基地。主题:大驿马、慢生活、生态乐农庄;发展目标:都市人休闲、避暑、度假、旅游、摄影、观光的最佳去处。开发项目:农家乐、生态农庄耕作、生态果园采摘、山地越野、登山滑草、野外露营、田园观光、垂钓休闲、湿地观光、滨水运动、木屋度假、特色小吃乡村特产一条街。开发项目:骑马重游古驿道、婚俗体验、民俗节庆活动游赏、民间竞技项目娱乐。开发项目:戏曲大观园、民间艺术品参观选购、乡野风光写生摄影基地。
规划主要内容设计
按照规划战略,以及区内的地形地貌和道路条件,规划形成“四心带五片,二轴串多区”的功能布局结构。四心:位于片区北段的综合服务核心节点、游憩娱乐片区的次要服务节点、农业观光片区的次要节点和休闲度假片区的次要节点。二轴:沿着水系的两条功能发展轴和景观带,贯穿基地内部。五片:旅游服务综合片区、综合娱乐游憩区、休闲度假区、农业观光区、运动娱乐区。充分考虑基地现状、景观特色等资源,打造张家口市高档旅游休闲片区。基地分为18个详细功能分区:综合服务片区、果园采摘区、农家乐片区、乡政府、驿马图乡学校、绿化景观广场木屋度假区村民安置区、学校现状变电所、生态果园采摘(生态农庄耕作)、垂钓休闲、湿地观光区、旅游小镇田园观光、经济项目娱乐区、花卉种植区、登山滑草、野外宿营区。规划区的景观结构为“:一核二带,点轴结合”。一核:湿地景观核心。二带:滨水绿化景观带。当地环境的方法,有机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结合起来,以适应建设新农村和旅游发展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村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确定相应机构和法规,明确职责、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全体居民参与到改善生活与发展旅游的过程之中。
篇7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指导,以项目作支撑,促进全县旅游业科学发展
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紧对全县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结合打造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启动制定*县旅游发展规划。配合区、市旅游部门编制完成沿黄城市带旅游总体规划,围绕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筹划旅游区域的开发。协助完成纳家户总体规划设计和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详细规划,审定纳家户清真寺的规划设计方案。围绕设施农业和葡萄两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二、突出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围绕“一个中心”挖掘回族文化,连接五个景点(即:纳家户清真寺、中华回族第一街、鹤泉湖、国际*文化村、纳家户回族风情街)打造一条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把*县建成为宣传中国回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完善中华回乡文化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工程和纳家大院的开工建设;积极推动中华回族第一街的建设步伐,力争今年5月份开街;积极协助做好纳家户回族风情街的开工建设,力争2009年完成主体工程;协调配合**福利协会,做好*回族*国际文化村一期工程奠基仪式活动,确保3月底开工建设。指导协助杨和镇加强纳家户生态园和珍珠湖的管理工作。
三、强化指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充分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统筹城乡旅游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示范点。逐步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尤其对新建的农家乐项目加强管理指导,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标准,促进我县乡村旅游成为全市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立足葡萄产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乐,丰富农家乐的游娱内容,增加旅游服务项目,提升文化内涵,改变原来的坐农家炕、吃顿农家饭的简单服务方式。一是积极推进农家乐项目建设,加强对大观桥桃园农庄、湖畔人家、观桥渔庄、纳家户新村等农家乐项目建设规划的指导服务工作,确保规划建设富有特色。二是进一步提升海澜葡萄庄园、玉泉营葡萄庄园、董洋休闲农庄的服务水平。三是依托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进一步规划指导好以设施农业为特色的胜利村、纳家户村发展乡村旅游。四是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特色优势,积极推动新慧彬公司等企业发展观光生态旅游。五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提高我县乡村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六是加强乡村农家旅游的评星定级工作,力争申报评定三星级农家乐1家、二星级农家乐2家。
四、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促进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有序发展。切实加大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旅游业法规条例的力度,加快旅游诚信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二是坚持培训,提高素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各景区参加区、市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主动开展农家乐的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其开拓眼界、放开思路,推进各旅游景区的发展。三是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无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救助、安全措施、安全防范的教育。加强对各旅游景区的安全监督检查,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期间进行专项检查,不定期的对旅游景区的安全措施、安全制度等工作进行抽查,进一步提升旅游行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五、加大宣传促销工作。
今年按照县委、政府的三个定位(即新型工业化先行县,现代农业的示范县,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回族文化艺术节、*回族*国际文化村奠基仪式、第二届设施园艺节等节庆活动,广泛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立体式”、“开放式”的宣传,利用*回族*国际文化村项目加强对伊斯兰国家联系和宣传。重点突出回族文化的宣传,努力提升全县和重点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促成“南有沙坡头,北有沙湖,中间有*”的旅游良好发展格局。积极组织各旅游景区参加区、市旅游局组织的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利用*政府公众网,开辟旅游专栏,及时反映全县旅游业发展状况,为各景区和农家乐进行宣传。
六、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和行风政风建设,促进旅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扎实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好学习实践活动,以此推进我县旅游业科学发展步伐,继续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树立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篇8
一、创意产业的含义及特点
1.创意产业的一般性含义。创意产业最早产生于英国,其含义有二层意思,一层是以思想、文化、知识等智力密集型元素组成的观念价值为主要生产要素,来创作具有纯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设计、专利及知识化的无形产品等;另一层意思是,将上述无形生产要素(观念价值)以注入的方式将其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来实现原有产业、产品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增值。
2.创意产业的特点。有两个特点:①高增值与广辐射[1]。创意产业的观念价值(思想、文化、知识等)将赋予商品一种激荡人心的、展示人们个性的理念和品味,以致人们愿意用比通常商品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创意产品。同时凝结在创意产品上的观念价值如果得到良好的市场运作,创意产品的观念价值就会向文化及潮流转变,当这种文化及潮流被消费者接受后,文化及潮流就演变为时尚,从而使创意产品的价值被无限放大和提高。②高融合[2]。创意产业观念价值产品(如设计、专利、商标、美术、科研等)的易注入性,使得创意产业可以和已实现合理分工(形成合理分工,就意味着产业已经细化为众多的市场认可的价值点。这些价值点可以更好地为创意产业提供创作的土壤,从而避免了创意产业去主动寻找、创造土壤所产生的巨大前期投入费用)的传统产业、地产业、旅游业等)的任何部分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就使得传统产业提升了自身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又拓宽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创意产业要理解八个内容
第一,创意产业就是要强调人的主观创造性,包括文化、思想、生活阅历等观念价值在产品塑造方面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作用以及观念价值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二,发展创意产业原因,就是要打破传统经济以“自然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经济越发展,对自然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越依赖,资源越稀缺,资源及其产业链上的产品价格越高、生态环境越糟糕的发展瓶颈,来构建以“观念价值”为驱动力的创意产业和实现以创意产业为推动力的经济新引擎。
第三,发展创意产业,就是走以“观念价值”为加工原料的实体产业的高端(设计、咨询、演艺、广告、教育、软件、动画等高智力、高附加值产业)路径和以“观念价值”(如文化、知识等)注入到传统产业、产品,使其价值倍增的低端路径。
第四,要深刻认识到创意产业大部分构成要素为脑力活力产品,而脑力活动产品的好坏又受到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否完善、有无对脑力活动灵感有所帮助的互动交流的场所与多种文化元素融合的引入渠道是否顺畅、文化的独特性是否持久及有无信息技术对脑力活动信息的支撑、传播等外在因素的制约。
第五,要对创意产业价值形成的四大步骤(内容创造-生产制作-媒体推动-传播)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要认识这四大步骤的关系,即首先要认识到内容创造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只有好的,能够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内容创意产品才有市场,其高附加值才能体现;其次是要认识生产制作是创意内容生成市场可接受产品的关键阶段,没有生产制作,创意内容永远停留在空想阶段;再次是要认识媒体推动是创意产品价值被市场发现的重要环节;最后是要认识到传播是构建创意产品稳定销售渠道的重要过程,好的销售渠道能够扩大创意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第六,要理解创意产业选址的路径。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就是要追逐能够承接历史记忆的、灿烂的多元文化与展示人们个性魅力的潮流文化,以从中吸引养分,来创作激励人心的创意产品,因此能够反映历史气息的旧厂房、旧仓库、民族村寨与能够汇集多元文化和潮流文化的休闲聚集区、老街都成为创意产业所追逐的场所。
第七,要对建立创意产业的选址成本有一个全盘的了解。从创意产业追逐的两大场所来看,反映历史气息的旧厂房、旧仓库、民族村寨地价较低,对于创意产业而言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而与此相反的集中多元文化和潮流文化的休闲聚集区、老街却因处于城区核心部分,在地价难以下降的情况下,创意产业要在这些地段形成规模,代价将是很大的。
第八,要吃透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是观念价值创新模式,而不是技术创新模式。两种创新有联系,但更有区别。联系是指,观念价值创新或技术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车之双轮;区别是指,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工业技术创新,其创新的过程是以机器设备、配件、电子元件等物质为基础来实现物质产品的功能价值[3];而对于创意产业的观念价值创新而言,其价值创新主要是指人的脑力活动在思想、文化、知识等智力密集型元素的激发下所创造的无形服务功能,如品味的提高、美感的上升、设计方案的形成等。
三、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现今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民族地区大都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尚未形成规模,整个地区资源仍处于未开发或较少开发阶段,这就使得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得到了高效保存,并为民族地区构建以生态资源为主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创造了条件。当然,民族地区在构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发展产业生态化下的加工制造业、重化工产业的诱惑,因为这些产业见效快,且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为地方经济GDP带来较大贡献,但就构建和推进加工制造业、重化工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升级体系的难度而言,在民族地区工业化初期,尚未形成完整工业系统的现实情况下,要做到上述体系,不仅资金、设施、技术的投入大,而且环境污染监管难度也非常大,同时从价值链来说,加工制造、重化工均处于价值链(设计-加工-销售)的中端,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因此从这两方面来说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需要另找捷径。这个捷径就是以优势比较理论,突出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来发展生态型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旅游业。然而,在旅游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旅游消费更加偏重于个性化、自主化、休验化、休闲化旅游的现实情况下,旅游产业怎样找到与旅游消费个性转变相对接,且又能给旅游业带动巨大发展动力和利润,又不会与构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的路径呢?这就得靠与旅游业消费结构变化特点相一致的高增值、广辐射、高融合,且能够充分展示人们个性魅力、激荡人心的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30亿美元,并以6%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如美国达14%、英国达12%。英国的创意产业产值已经超过制造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创意产业已成为其最大的出口产业。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创意产业也已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4]。同样在国内,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无锡等[5]大城市创意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重要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这些城市均以创意产业单独为题进行十一五规划。此外,广州、深圳、长沙、太原、西安、昆明、拉萨等城市也将创意产业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分,这些事实说明,创意产业是有实用价值的,是能够引领经济发展方向的,且能够为今后及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最亮丽的驱动力的,因此民族地区要省时度势,及早布局,以期在未来的创意产业发展中立足,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民族地区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不足,限制了创意产业对这两大产业高端和低端路径的选择。民族地区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经济欠开发地区,就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板块而言,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撑板块为旅游业、街区商业、初加工矿产资源、农业等,而以工业化为标志的加工制造业和后工业时代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较为不足,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在于,加工制造业的不足就意味着以自然资源和土地为驱动力的经济动力不成气候,这为民族地区创意产业留下了“青山绿水、民族文化浓郁”的巨大创意空间。同时,在好处的背后,也应该看到信息化技术产业与加工制造业所带来的不足:第一,工业化规模不足,必然导致缺乏地区产业分工理念与服务外包操作经验的民族地区创意产业工业化高端工业设计的市场狭小,同时,对于创意产业的工业化低端,民族地区创意产业也失去了创意理念与加工制造业产品的结合所带来的可观的收益;第二,民族地区信息化技术产业的落后现实,也将对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信息技术高端产品(动漫产业、数字化产业、软件产业、影视产业等)形成极大的障碍。
2.民族地区创意产业人才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创意产业的构建。创意产业重点是要突出创新,且能够从平淡的事物中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事物与众不同的视觉美感、品味与文化,因此创意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是要有多年实际操作经验和有独到见解的高端人才。同时,由于创意产业涉及面比较广,包括设计、咨询、软件、动漫、影视、商标、美术、专利、演艺、教育、科研等“观念价值”为边界的领域,其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但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城市对经济与人才的吸引力魅力不足的情况来看,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只能有选择地进行,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民族地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基础不同,导致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暂时只能有选择的进行其中几项。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与否,是关系到创意产业构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创意产业得以生存的土壤,更是创意产业创意、观念、思想、理念等得以激发,知识得以互补,文化得以碰撞的源泉。但从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撑板块(旅游业、街区商业及初加工矿产资源、农业等),并结合创意产业的特点来看,在信息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发展较为不足,农业、初加工矿产资源等尚未形成有效产业分工(产业分工不足,创意产业难以向其渗透。如农业的合理产业分工应该是生产-包装-储运-销售,但民族地区远没有实现这些产业的合理分工)的前提下,民族地区只有商业街区及旅游业的民族村寨与景区和教育产业类基本具备形成了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条件(商业街区汇集了各种金融、地产、休闲、娱乐等多种创意产业所依赖的传统产业;民族村寨与景区则是集中反映了本地文化在建筑、劳作、生活、景区等方面的独特形式,这些形式为创意产业提供了灵感;教育产业则伴随着人的一生,其长期性为创意产业拓展了发展的空间),因此民族地区将优先发展这三大块创意产业。
4.创意产业人才对创意环境(创意产业聚集区)的要求较高,这将对民族地区创意产业聚集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意产业人才一般学识层次较高,对生活品味及所处环境的文化内容、交通系统、信息网络的要求是否能基本达到,此外对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否具有休闲、放松、交流、购物的场所,完备的金融、邮政系统都十分敏感,综合而言,创意产业人才对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否有承接历史文化足迹的环境、是否形成了创意产业人才文化交流的场所比较关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创意灵感的激发),而对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否一定要处于商业中心区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5.民族地区缺乏创意产业产品专利、版权的保护经验,将对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冲击。创意产业是脑力劳动创作的智力成果,也是创意人才辛勤劳作的结晶,这种结晶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媒体宣传、市场运作的推动之下,其生产、消费的价值得到了无限的放大,并为创意产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同时,创意结晶的网络化、媒体化、市场化也极易产生创意结晶被复制所导致的创意产业利益损失的情况发生。为此,加强创意产业产品专利、版权的保护,是创意产业不得不注意的问题。然而,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缺乏发展创意产业经验的民族地区而言,难度不小。
6.民族地区城区、景区及村寨民族文化氛围、地价的两重性,为营造民族地区以民族文化为特点的创意产业带来了挑战。民族地区景区及村寨拥有灿烂的、独特的和能够为创意产业提供强大驱动力的民族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的载体(景区及村寨)却存在离城较远、交通通达性较差、且对创意产业的商业环境及生活环境的营造仍然不够的问题;而与此对应的城区,城市商业街区虽然汇集了各种金融、地产、休闲、娱乐等多种创意产业所依赖的传统产业,但与景区及村寨相比却又存在着与创意产业密切联系的独特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不足,地价过高,现有老厂房、旧仓库相对大城市非常少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都对民族地区景区及村寨与城区构建有效的创意产业区聚集区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如何在村寨与城区之间选择较为合理的位置构建创意产业聚集区,将是关系到创意产业在民族地区能否成功构建的重要大事。
7.创意产业强调文化元素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而民族地区在面临多样化文化的同时,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有同质化的风险,这为创意产业的构建带来了难度。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为吸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访客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并为创意产业多样化文化的引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现在这种条件的基础正缓慢地随着“简洁明快、方便、实用”的现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走进村寨、侵入民族地区的各个角落而削弱。五、创意产业对民族地区旅游规划的要求
原因有二:1.在“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中,已经对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不足与创意产业的选择方向作出了深入分析,即,民族地区虽然经济落后,也没得走完工业化进程,更没有达到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技术产业过程阶段,但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与浓郁的民族文化和较为完善的集金融、地产、休闲、娱乐等传统产业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及教育产业的长期性都为民族地区发展拥有自己特色的创意产业提供了道路,这个道路就是,民族地区创意产业要走三种模式———旅游业中的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商业街区创意模式与教育产业创意模式。
2.在道路明确之后,就需要考虑三种模式是走单个个体单独发展的模式,还是走和其他产业相融合的模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肯定是后者,因为,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共生模式,产业只有在共生中,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这里主要考虑的共生模式是,三个创意产业模式是与什么产业共生、怎样共生的问题。从民族地区的特点来看,加工制造业等工业或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的情况下,首先应排出与这两种产业共生的模式;其次是农业、初加工矿产资源等。民族地区农业及初加工矿产资源等大多处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因此与农业及初加工矿产资源等产业结合的共生模式难度也不小;最后只剩下服务业和三种模式自己,从服务业来看,只有包含三种模式之一(旅游业中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的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并占据了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且形成了自己较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体系,而其他商业街区、教育产业的经济规模仍比较弱小,暂时还不能以其为中心来构建相应的共生创意产业模式,所以三种模式的创意产业融合模式必然是以旅游业(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为主,商业街区、教育产业为辅的融合模式,也就是说,商业街区、教育产业模式在构建自己特色的创意产业模式的同时,更要从旅游业民族村寨与景区的创意模式中吸引营养来推进自身创意产业发展。为此,合理设计旅游规划,认真思考创意产业对旅游业的影响,找到创意产业与旅游规划衔接点,将是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创意产业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
六、创意产业对民族地区旅游规划的要求
1.旅游规划的定义。这里采用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规划的两层含义。一是,旅游发展规划(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二是,旅游区规划(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6]。
2.创意产业对旅游规划的要求。透过旅游规划定义,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可得到创意产业对旅游规划的影响:
①考虑到民族地区的创意产业是以旅游业中的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为主,商业街区创意模式与教育产业创意模式为辅的创意产业模式,因此在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中,要明确制定旅游业中的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与商业街区创意模式和教育产业创意模式对接的路径措施是什么,并且要陈述说明一主(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为主)二辅(商业街区创意模式和教育产业创意模式为辅)如何融合。
②民族地区创意产业人才,尤其是符合一主二辅的创意产业人才稀少,这种稀少的状况需要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在建立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模式与商业街区创意模式和教育产业创意模式的过程中要给予说明如何做到创意产业人才的合理安排。同时,也要针对创意人才对创意聚集区的特殊要求,增加对旅游规划的设计。
③民族地区“一主两辅”创意产业聚集区怎样建立和营造,创意产业产品专利、版权的保护如何进行应在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中有所体现。
④文化决定消费,引领创意,因此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中也应就“一主两辅”创意产业聚集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维护、延伸及与其他文化交流方式的构建进行说明。
七、民族地区创意产业主导下的旅游规划构建
1.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及其匹配要素的建立。以交通通达性良好,基本作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或靠近旅游景区,初步或完全具备“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能够较易构建完善金融体系及信息网络体系的民族村寨片区(尽量避开民族村寨的核心区,以保持当地民族特色的纯净)或景区游憩商务区(RBD)为基础构建适合创意产业人才创作、生活、交流、休闲、购物、娱乐的场所。这些场所的构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以不破坏或少破坏当地原有环境、不影响当地景观、充分利用原有建筑、保持当地建筑原有风貌为原则,以还原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探寻当地历史文化足迹为目的,全面完善创意产业聚集区工作区、休闲区、娱乐区、交流区、购物区的合理布局,尽量做到布局、建筑、景观的视觉美感和民族特色,以保证创意产业聚集区与旅游景区、民族村寨融为一体;二是,要推进创意产业聚集区金融体系、网络体系、邮政系统、交通体系的完整化建设,以为创意产业聚集区提供完整的金融、网络、交通、邮政服务(金融、交通、邮政等相关建筑、设施也应与当地景区、村寨融为一体);三是,要以创意产业价值形成的四大步骤为指导,重点打造以内容创造-生产制作-媒体推动-传播为分工的,以本地民族文化、独特山水为创作灵感的,具有高度旅游价值的创意产业创作中心,来扩大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和实现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对超额利润的追求;四是,要在创意产业创作中心中,构建民族特色劳作与生活体验系统、民族文化演艺系统、民族体育体验系统、民族文化教育体验系统、民族风光自助体验系统、民族学术研发中心、民族建筑研究中心等,以扩大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独特山水对创意产业人才、旅游消费者、创意产业投资者、购买者的感召力,来达到增强旅游产业实力,提高创意产业价值的目的;五是,要合理规划创意产业聚集区与旅游景区或民族村寨的互动通道,以使旅游景区、民族村寨、创意产业聚集区形成一个自然的整体,从而使创意产业聚集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旅游景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2.商业街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及其匹配要素的建立。考虑到民族地区城市较小、工业化不足等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商业街区老厂房或旧仓库较少、较小不能成片、难以利用的现实情况及商业街区地价居高不下的事实,民族地区要想从商业街区上单独营造出一片创意产业聚集区来说,成本的代价是相当高昂的,因此,完全在商业街区构建完整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然而商业街区零售、百货、地产、餐饮、婚纱等服务性或实体性产业又确确实实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又是那么的重要,且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空间对创意产业的促进及其对旅游业的互补是不可限量的,为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这里对商业街区创意产业聚集区的考虑是,将其纳入到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之中,使其靠近地价较为低廉的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单独规划出商业街区创意产业聚集区作为商业街区创意产业的大本营(其建筑风格、布局采用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建立的保护性原则)。同时,为了增加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大本营对商业街区零售、百货、地产、餐饮、婚纱等服务性或实体性产业文化潮流、消费文化元素的把握,民族地区在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大本营建立之后,应尝试以“飞地”模式增加在商业街区建立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大本营的飞地,以提升商业街区创意聚集区大本营高端或低端创意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对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大本营飞地模式的思考是:借鉴互利共赢战略与商业街区房开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房开商为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免费提供创意工作场所,而创意产业为房产开发商提供智力支持作为回报进行交换在商业街区建立商业街区创意产业聚集飞地。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飞地模式的建立,相当于为旅游景区在城市商业区延伸了宣传的触角,从而间接地为旅游业带来大量的高质量商务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教育产业创意产业聚集区及其匹配要素的建立。当今社会“失业”、“升学”、“幼儿教育”是网络最热的教育产业三大词汇,因此民族地区教育创意产业可以从这三块入手。一是做大以“失业”为主题的教育创意产业(创意职业孵化教育)。大学生失业是一个经常性的话题,对于没有大型工厂、没有大型企业和企业数量相对少的民族地区来说这个话题备受关注,而与此同时,对于要发展创意产业的民族地区来说,创意人才大量的空缺职位又是非常急需的,这种急需性是与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生活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难于引进外部创意人才是分不开的,为此,民族地区利用自己的“失业”人才来培养自己的创意产业人才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做大以“失业”为主题的教育创意产业的良好机遇,但从现有教育体系中尚无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机构,而正在规划中的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与商业街区创意聚集区先期又集聚了大量的创意人才资源,且营造了良好的创意产业环境氛围来看,发展以“失业”为主题的教育创意产业的重任与机遇必然落到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与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大本营身上,这就使以“失业”为主题的教育创意产业进入旅游区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和商业街区创意产业大本营附近或其布局的情况必将成为现实,从而客观上要求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应加入以“失业”为主题的教育创意产业在两个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布局规划。二是发展“升学”与“幼儿”教育创意产业。“升学”、“幼儿”教育是最牵动父母、也是老百姓最愿意花钱投资的地方,故而创意产业投资于“升学”、“幼儿”教育两大主题是有利可图的。但考虑到“升学”、“幼儿”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部分,因此“升学”、“幼儿”创意产业聚集区应选在城区,操作方法上可选择与教育资源比较空闲的职业院校联办的模式进行。此外鉴于民族地区三大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二大部分均处于民族村寨与景区创意产业聚集区及其附近,和考虑到这两大创意产业聚集区的聚集效应,民族地区也可以借鉴商业街区创意产业的飞地模式,通过旅游规划在上述两大创意产业聚集区建立“升学”、“幼儿”教育创意产业夏令营或冬令营,以使“升学”、“幼儿”教育创意产业能分段地在创意聚集区获得创意灵感,促进“升学”、“幼儿”教育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提高“升学”、“幼儿”教育创意产业父母流等高质量旅游客源向旅游区集中创造机遇。
4.三大创意产业聚集区的融合。可考虑采用三大创意产业主导企业入股的形式或以政府投资的模式,成立股份制公司来整合三大创意产业和实现三大创意产业聚集区的优势互补,以形成三大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客源的互动,从而全方位地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5.创意产业产权保护。要深刻认识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智力成果,而智力成果最容易被别人复制、仿制、模仿,因此创意产业要制定一套创意产品在创造过程中的保密制度以及在生产、推广过程中的专利、著作权、商标、设计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申请制度,以从产权上完成对自身的保护。同时,要加强与新闻版权局、商标管理局的沟通与协作,以加强对创意产业产品非法复制、仿制、模仿品的打击。
篇9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联合互动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目前很多省(区、市)都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贵州省依托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演艺、会展,形成“多彩贵州”品牌效应,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正在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发展要求的独特模式。贵州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化产业具有容纳性广、关联性强和易于打通各产业之间关联产业链的特点;同时,文化服务的无形性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建设必须以其他产业为载体,实现广为传播和文化价值。根据贵州的特殊省情,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是贵州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贵州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贵州省文化产业好戏不断。贵州电视台组建的家有购物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吉林等13个省市落地,3年总经营收入达12亿元;2010年11月“多彩贵州”商标注册成功,开启省级文化品牌产业化运作先河,带动了会展、演艺、民族工艺品、饮料、酒、茶等多个类型的特色旅游产品发展;2010年6月,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直四大文化企业集团同日挂牌成立,文化产业散、小、弱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指出我省处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的第三阶梯。现阶段,文化旅游业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贵州多种资源的平台,是贵州文化产业全面启动和提升的市场基础,也是带动贵州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部类发展的龙头。对全省有国家级及以上称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之乡、风景名胜区等入列文化产业的资源统计表明,我省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纲要》对省内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消费市场和民意进行了专题和综合调查,发现我省文化产业出现了两种迅速增长的需求:本地市场快速成长,城镇居民对文化需求不断扩大,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市场;同时,外地市场对贵州的文化消费需求迅猛增长。因此,贵州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贵州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缓,整体旅游形象不明显,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整合,离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旅游的发展缺少品牌、市场、资金等要素的支持。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出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发掘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
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1)文化旅游业是贵州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文化、神奇的自然景观,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的成功运作,以及针对旅游市场成功推出的《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演出,是贵州在旅游与文化结合上进行的有益尝试。将文化旅游业最为贵州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符合贵州的比较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同时,借助不断发展的文娱演出业、会展业、广播电视业等,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文化产业促进了旅游业的优化和升级,保障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自然观光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游客在对文化、休闲、益智健身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业的收益不再单纯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加,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富有特色的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就越发达。把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文化旅游业,让文化有市场,让旅游有灵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投资商关注的焦点,适应未来旅游业的产业升级需求。(3)文化旅游业将有力带动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文化产业的开发应注意寻找载体,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作为一个产业来说,文化不是孤立的,其效益的体现往往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单纯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而且也不容易让群众接受;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的问题,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而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功能的导入,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价值空间和市场空间,能够有效弥补文化产业短期盈利不足的缺陷,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迅速将文化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化旅游业把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旅游业进行重新审视,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不仅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加速作用,而且对文娱演出业、广播影视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作为主导产业其带动性和关联性将更加突出,也会成为贵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难点在于如何引入消费市场,实现文化产品的外销,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有率。而旅游业的发展,为贵州省带来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形成了较大的外来消费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平台,有利于贵州省经济内需型向外需型的转变。将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与旅游业发展“请进来”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旅游业“请进来”已经积累起来的市场和经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逐渐树立国际文化贸易观念,逐步构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
篇10
关键词:旅游景区 标识语翻译 规范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82-01
1 调查方法与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景区标识语英文翻译的规范化状况,为黑龙江省旅游景区英文标识规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及国际化水平,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提升黑龙江省旅游整体形象,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自2011年8月起,本课题组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以实地调查的形式,深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重点旅游景区,调查中英标识语使用情况。实地调查前,调查组教师仔细研究各省市旅游标识翻译规范;调查中,用手机和数码相机对近千条的中英文标识语进行拍摄和存档,共收集不规范标识语数十条。
调查发现,黑龙江省重点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英译状况整体是好的,多数译文对海外游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以及翻译水平的参差不齐,各旅游景区均存在标识语翻译不规范、以汉语拼音代替英语、标识语无英文翻译、景区英语宣传资料少、翻译质量差等问题。
2 问题分析
标识语英文翻译不规范。常见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语言失误,具体是指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语法错误、用词不当、译名不统一等;语用失误,是指中式英语、死译硬译、译文累赘、文化不对等、语言礼貌蜕变等;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和市民对标识语翻译不规范不够重视所导致的错误。例如:
(1)拼写错误。齐齐哈尔明月岛景区一处宣传牌子上“Vace coures(跑马)”把Race Course错拼为Vace coures。
(2)大小写错误。齐齐哈尔龙沙公园景区一处宣传牌子上“Welcome To Longsha Park(龙沙公园欢迎你)”,把to错写为To。
(3)用词错误。镜泊湖景区的一处 “Shopping area(商亭)”,把Shop Kiosk错用为Shopping area。
(4)译名不统一。在森林植物园、东北虎林园和龙沙公园不同的景区中,相同的“厕所”分别使用了“W.C”和“Lavatory”,“厕所”的常用英文单词有“toilet,water closet(WC)”,WC词义本身与toilet区别不大,但是从修辞上说,前者给人的印象是简陋、不太卫生,而后者不但有洁净、舒适的感觉,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梳妆打扮。toilet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就连法语“香水”一词(eau de toilette)也和toilet有关,可见还是很有高雅的感觉。因此应统一为“Toilets”。涉及性别时,男洗手间和女洗手间统一为Men’s Toilet和Women’s Toilet。
(5)单复数错误。哈尔滨游乐园景区 “TICKETS OFFICE(售票亭)”,把Ticket Office/Tickets错译为TICKETS OFFICE。
(6)表达方式不统一。在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同一景区中,相同的“吊水楼瀑布”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一处英文用了“Diaoshuilou Waterfall”,另一处用了“The Howering Mansion Falls”;“瀑布”的英文单词waterfall,falls,cataract和cascade。waterfall是瀑布的通称,常常简化为falls。cataract大瀑布,通常指大的垂直的waterfall。Cascade小瀑布,多用于大瀑布的一个分支,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造的。因此,根据上述单词的用法,应将“吊水楼瀑布”统一为“Diaoshuilou Waterfall”。北方森林动物园景区内的标识语中,相同的“大象馆”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一处英文用了Asian Elephant Building:另一处用了Elephant Building,还有一处用了Building of Elephant,根据英语表达习惯,一般用Elephant House比较合适,因此,应将表达方式统一为Elephant House。
(7)词语搭配错误。齐齐哈尔和平广场的宣传牌子上“Brief Introduction of Peace Square(和平广场简介)”,把Brief Introduction to Peace Square错误搭配为Introduction of。
(8)死译硬译。东北虎林园的一个“Public Lavatory(公厕)”,把Toilet 硬译为Public Lavatory。
(9)译文累赘。龙沙公园的一处标识牌,将简单化的Please Keep off the Flowers(爱护绿化 请勿践踏),累赘复杂地翻译为CHERISH FLOWER AND GRASS TO CARE ABOUT FUTURE。
造成以上翻译失误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译者缺乏基本语言素质而导致错译;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及中西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而引起的语用失误和社交用语失误;制作者的态度和责任心不强,如:校对不仔细、印制粗心或者没有作统一要求而导致拼写错误;政府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不规范的标识牌堂而皇之的竖立在景区内。
3 建议
经过以上的实例分析与翻译错误归类后发现,任何错误的或不规范的(不地道、有歧义的)翻译不仅不能为外国游客提供正确有效的信息,反而会给国外游客带来误解和不便,甚至可能影响他们对于黑龙江省旅游景区的印象。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标识语专题调研。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水平较高的翻译者根据黑龙江省各景区的功能要求,参照国外旅游景区标识语和国内此方面研究的相应成果,编制《黑龙江省旅游景区标识语英文译法规范》统一规范标准,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标识系统提供较为权威的英译标识语的范本,使标识语统一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从而更好的实现其服务功能、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
(2)加强对规范标识语的管理。建议由相关部门专门负责景点中英文标识语规范问题,按照《黑龙江省旅游景区标识语英文译法规范》标准,负责中英文标识语的监督、审查,分批、分期对现有的不规范的景区标识语进行清理和更换,对没有英文翻译的标识语进行补充,以其使用统一规范的中英文双语或中外文多语形式的标识语。
参考文献
[1] 张仰奋.梅州旅游景区标识语英文翻译存在问题及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2011(7):96-98.
[2] 吴珏.常熟旅游景区标识语英译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9):226-227.
[3] 高睿,鲍月玲,陈梅.河南省旅游景区标识语英译现状调查分析[J].成功(教育),2011(7):230-23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消费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