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城市功能的发展也愈加的凸显出国际化,城市发展程度在国家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去城市外表的光鲜,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极为重要。外加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之下,水治理具有的滞后性、水污染的加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逐步的蔓延至全国。为此,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显得愈加的重要。
2.给水系统的设计难点
2.1超高楼层的设计
在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用地愈加紧张的情形下,城市超高层建筑,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给排水的设计止中,相对于普通的建筑,需要更多的考虑。首先因为超高层的整体楼房高度较高,并且层数较多,因此,不但要考虑到水压问题,还需顾及到用水需求量的问题。目前的超高层建筑,其平均高度可达80米左右,所以对于供水压力的要求极高[1]。基于此,在进行超高层的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综合现代新进技术,并在实际建筑的基础之下,进行相关设计方案的设计。
2.2偏远地区的设计
大中城市的部分区域分布较为偏远,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的限制,对给排水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住人口较少,并且距离城市供水主干道较远,外加交通受阻。为此,给城市给排水的设计带来较多的难题。若是在偏远城市地区设置给水公司,将会增加人员管理成本和相应的技术开发成本。与控制城市规划设计成本的要求不符。因此,城市给排水的设计,需对工程成本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保证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设计人员可采用近给水,或是通过和部分地区共同用水的设计理念,既能够节约工程成本,并能够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
2.3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设计
城市的规划应遵从全面性,并从宏观考虑的角度进行,进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具体的城市规划时,市政等相应的部门会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需求,并结合现念,描绘和勾画城市发展蓝图。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时,应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不同给水区域的不同要求,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给排水方案。
2.4与城市用水密切相关的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给排水设计,要求设计人员首先应考虑城市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因为城市给排水的存在,便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商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并在起基础上,方便人们的用水。因此,在其设计中,要从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出发,尤其是工矿业较为集中的区域,需结合实际情况,增加适当的给水管道铺设数量,并且还需对该区域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的构想,并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适应工矿企业增加后,所增加的给水系统[2]。在居民用水系统的设计中,需在保证给水系统耐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创新性发展。若是给排水系统在居民的应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竟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保障居民用水和排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排水系统的设计难点
3.1设计需有发展眼光
目前,城市处于急剧的发展变化当中。为此,其给排水的设计也应存在于发展的理念之上,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发展方案。在了解近期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的长久发展,尤其是扩建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应用要求,将近期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期建设。不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并且分期建设的应用,可较好的发挥前期的投资,进而及早的实现工程建设的目的。但进行分期建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为工程建设中急需的工程实施,确保其能够尽早的建成,以满足具有迫切需求的地区和建筑。
3.2设计需保护环境
城市环境保护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主题,在给排水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在综合分析人们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和保护环境的城市规划和保护原则。但就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导致城市功能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存在,主要处理和排除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工业和生活污水。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防止污水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另外,在城市规划当中,特别需要注重工矿企业排水系统的设计,需对当地的饮用水资源实施保护,尽可能的将“三废”造成的污染水源减少
3.3设计需做好污水处理
在整体的城市规划当中,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用的环境保护元素逐渐的增多。其中,工业废水为造成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因素。为此,关于工业废水排水量的标准,具体指的是加工单位和生产单位所有原料所排放出的平均废水量。通常,城市排水和给水系统的设计,应包含对工业排放废水的监督,具体的设计应结合同需要设计工业的已有工业排放数据确定。若是较难获取相应废水量标准资料,可将工业用水量作为依据,对废水量进行评估。基于此,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并非在其投入应用后便结束,需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的废水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3]。
4.结束语
现代城市发展,需要新进的给排水系统作为支撑。若城市给排水的设计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基本生活,以及城市的基础经济建设。为此,城市给排水的设计应按照发展、科学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进行,并且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城市科学、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红霞.谈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6):134-135.
篇2
中图分类号:X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用电情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同时电力市场开发的潜力还很大。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我国的电力工业即将步入商业化运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如作为一项专项规划,应由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联合编制,该专项规划内容充实、全面和专业性强,但是要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单项,则不必如此;否则将导致电力规划在总规说明中页数过半,喧宾夺主。总规中的电力规划只要将专项规划中的事关城市建设大局的重要部分纳入总体规划即可,即主要是必须在城市规划中预留足够的电力设施建设用地,预留足够的高压走廊,并在电力负荷预测中采用适当的预测指标和方法,为电网的远期发展留足余地。
城市的电力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形态、规划负荷密度及原有供电设施基础来规划城网结构,合理确定电压等级,以达到以下目标。
1.结构合理:各级电压网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网结线应力求简化,对现有的电网要进行合理的改进、调整和扩建。
2.供电可靠:送电网应能满足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不断加强电网结构,增强互通能力,以防止大面积停电;配电网应做到接线灵活,以保障设备维修及线路维护状态下不影响大部分或全部用户的用电。
3.适应性强:电网各环节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规划期限内负荷有变化和满足负荷增加的需要,其结构应尽可能保持规划期限内基本不变,以减少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的规划原则和以往所做的电力规划,对城市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
对城市电力规划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城市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只有把基础资料收集这个工作做好,我们才能够对城市供电现状有较充分的了解,为下一步对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电网的改造和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供电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近5年来城市用电分类统计表(分为市政用电、工业用电以及农业用电)。
2.近5年来城市供(用)电量统计表(应包括5年来城市每年的供电量、用电量、线路损耗以及每年的最大负荷)。
3.城市电网电气主结线系统图。
4.城市电网地理结线图(在城市现状地形图中应明确标注现状35KV以上变电站的位置和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以及地理走向),详细规划还应注意确定高压铁塔坐标,有些高压线路因年代久远和局部调整,没有坐标,则应与有关部门商量补测,笔者就曾在规划中遇到此类问题。
5.当地供电部门对本市(县)电网的一些发展规划构思和今后一定期限内的负荷预测等资料。
二、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就是对城市电网的特点及用电特点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的负荷增长情况。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它为电力规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优劣。如果预测的需求滞后于实际需求,将会导致供电负荷紧张,甚至造成拉闸限电。但如果预测的需求过度超前于实际需求,则系统利用率太低,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科学、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不仅对于电力企业有经济效益,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1.产值单耗法。产值单耗法是电量预测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三大产业用电量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预测。此方法分析各年度产值单耗变化率,充分考虑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电气化水平、节电潜力,参考国内外先进产值单耗,预测各产业产值单耗,计算高、中、低经济水平时相应的需电量。经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2.GNP综合电耗法。GNP综合电耗反映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是一个综合的能耗指标。在一定时期内,GNP综合电耗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已知历史上各年的GNP综合电耗G1,G2,…,Gn时,可以首先按Gi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运用回归技术、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法等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GNP综合电耗Gi(i>n)。然后,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GNPi(i>n)为基础,按下式预测未来的用电量:Ei=GNPi×Gi(i>n)此方法要求首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
3.横向比较法。通过分析与本国、本地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口、面积、气象条件等相似的国内外地区情况,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用电相应值来预测将来值。
4.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考虑到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间综合平衡的电量预测方法,着重分析和研究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根据相应的投入产出表做预测。
5.外推法。外推法即年平均增长率法。用外推法进行负荷预测就要从供电基础资料入手,把本市(县)近5年来的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进行统计,计算出负荷的年平均增长率。从而推算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负荷的增长情况。
6.综合用电水平法。综合用电水平法也是常用的一种负荷预测方法。综合用电水平法是根据未来一定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来推算负荷的增长情况。按照以往所做的一些城市电力规划,目前在广西人均综合用电水平约为0.5KW/人,近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0.8KW/人,远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1KW/人计。根据以上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乘以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人口规模,即可得出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城市用电负荷。
7.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预测法首先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电力规划目标,将待预测区域划分成多个功能区,然后对每个功能区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最后相加得到总的用电量预测值,一般负荷宜选用负荷密度法。
三、供电电源规划
为了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安全应满足N-1准则,以防止大面积停电,城市的电力规划应实现多电源供电方式。一般应有两个向电网直接供电的电源,即20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或地区发电厂。
四、高压走廊的预留
城市电力规划中高压走廊的预留问题应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城市用电规划中没有给电力规划预留高压走廊,则给今后规划的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使投资回报的周期加长。
篇3
城市规划;给水;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33-01
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要充分考虑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
在城市规划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城市给水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各类商业用水。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对于工矿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要适当增加给水管道铺设的数量,并要预想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设计方案中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工矿企业增加所需构建的给水系统;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如果居民给水系统出现故障,必然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引发社会生活不安定等问题。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熟悉和深入了解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并结合城市给水的区域需求不同,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给水系统设计方案。
2城市偏远地区给水系统的设计
在大中城市中,有部分地区处于较为偏远的位置,这就给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难题。城市偏远地区由于距离城市给水主干道较远、居住人口较少、地区交通闭塞等原因,给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在偏远地区建设给水公司,必然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和人员开支,这不符合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严格控制成本的基本要求。城市偏远地区给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考虑工程成本问题,还要保证该地区居民对给水的基本需求,设计人员可以考虑通过就近给水或部分地区连结综合给水的设计理念,这样既解决了偏远地区给水系统设计的难题,又符合节约工程成本的要求。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超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居住的人口也相对较多,对于给水的需求量也较大。同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普遍在80 m左右,对于给水的压力需求也很大。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现代先进给水技术,与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难点
篇4
[关键词]城市电网 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49-01
城市电网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长远目标应该基于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指标,实现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使得整个电网处于安全、稳定、可靠、经济以及环保的运行状态中,不断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城市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
1、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规划设计电网时,需要全面考虑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城市各类用电需求,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应满足规定。②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建设资金与建设时间力求做到效益最佳。③电网设施的选型应符合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的要求,优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设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电网。④对于电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需要提前予以防备,尽量简化电网设计,减少电网事故发生。 ⑤新建的电力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设备防火、防爆、防震等安全设防要求。⑥分层和分区的原则是电网规划设计当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⑦继电保护、通信和自动化的规划设计是电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次和二次系统必须配合发展。⑧各级电压变电总容量与用电总负荷,输、变、配电设施容量之间,有功与无功容量之间,应做到比例协调、经济合理。⑨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相适应,同步实施。城市电网规划应有一定超前性,尽量避免重复建设与改造。
2、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任务
对于城市电网规划,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主要有四项:①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对电力事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对电网以往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电网的负荷能力进行认真的分析。②做好城市电网的规划工作,具体包括电压等级的设置,电网的电路规划等具体的工作,对于电网在城市的布局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③对于电网的负荷能力也要有准确的预测,在预测模型的选择上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以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当地用电负荷的科学预测。④要涉及到包括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网等在内的二次系统的规划。
3、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时有冲突
在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城市电网建设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很容易出现冲突。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最突出的矛盾是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电力企业线路走廊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往往会在已有的线路走廊上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或者在已经建好的道路上需要新增线路走廊。造成道路反复开挖,给市内交通、市容市貌以及市民生活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3.2 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格局不协调
在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各项功能的需求,将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规划工作中,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发展,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那种早期的城市规划布局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了。电作为现代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网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城市电力系统安全,保障城市供电的连续性。而电网规划大多是由电网企业进行指定的,没有结合城市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再加上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难度大,以至于电网规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得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很大的出入。
3.3 电网规划的监管力度不足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用电需求的增加。而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会在原有的电网中搭接线路,这种搭接线路的行为就会增加城市电网系统的安全隐患。由于城市相关部门对电网规划的认识不足,不能够在电网规划中加强监管力度,从而使得这种乱搭接线路的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电网的发展。
4、加强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对策
4.1 加强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要想保证电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就要保证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负荷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城市用电量的预测、城市用电最大负荷的预测、供电量预测以及供电最大负荷的预测。规划人员在选用负荷预测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方法的优势进而确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以实现对负荷科学合理的预测,使整个电力系统能处于安全、稳定、可靠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中。
4.2 强化电网规划人才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发展,社会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中,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首先电网规划企业应当加强电网规划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加强他们专业知识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送往国外深造。同时政府要给予政府优惠,给电网规划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4.3 加强城市电网规划的管理
在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乱搭接线路行为的出现就是在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为了保障城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电网规划企业就必须加强相关政府之间的联系,与政府强强联手,加强电网规划的管理,要把城市配电网改造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作为城网技术改造的重点,从而保障城市电网系统安全,促进城市的发展。
4.4 协调城市电网与城市规划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的目的都是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城市电网规划工作中,必须做好与城规划的衔接工作,协调城市规划一同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把电网规划融入到其中,对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细化土地利用、道路规划要更具体。在城市电网规划中,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参照,避免在电网规划中与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冲突,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保障城市用电的需求。
4.5 加大城市电网规划的宣传力度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由于人们对电力安全知识的不足,以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对城市电网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为此,在进行城市电网规划时,加大城市电网规划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市民对电力事业的认识。在电网规划宣传中,利用现代媒体、广告、网络、报纸等行为来宣传电网建设的重要性,普及广大市民的科学知识,从而消除市民对电网建设的抵触心理,促进城市电力事业的发展。
5、结束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做好城市电网规划设计是保障城市用电需求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想要实现对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长远目标,就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做好长远的规划和设计,随着城市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完成最优的设计,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赋累.关于城市电网规划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0.
[2] 周轩.试析城市电网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2.
篇5
【关健词】控制性规划 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
一、控规调整中的问题
控规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中观层面,是政府控制和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的最直接工具,为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的规范化起到较好作用。它源于美国的区划、英国的发展规划和香港法定图则,又结合我国国情,取得较大发展。目前国内较成熟的有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总结许多宝贵经验,但从目前实施情况看,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控规指标确定依据不足,刚性与弹性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使规划管理部门陷入“自我矛盾”怪圈。受到控规完成时间、覆盖程度、规划经费及编制单位投其所好的影响,编制单位往往在总结摸索出管理部门的“口味”以后,把精力放在编制符合所谓要求的指标上,至于编出的规划能否实施、是否符合产权界限、是否需要分析地块与周边及上位规划关系等问题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众所周知,一个很简单的控规,如果没有对现状认真解读,科学细致分析与比较,就不会得出切实可行的控规指标。控规的指标体系就其属性可分为“刚性”和“弹性”指标二种,“刚性”指标为强制性指标,如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配套设施等。“弹性”指标为指导性指标,如建筑体量、色彩、风格等。从理论上讲,控规一经审批通过,具有法律效力,应经过相应程序才能修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面对这样一现实:编制过于感性,导致产权单位之间利益纠纷,有的甚至出现公共设施放置在已出让土地上的尴尬等现实,造成感性规划经常遇到挑战,使规划管理部门陷入“自我矛盾”怪圈。
二是城市建设存在不确定性,控规编制过程存在对产权单位不尊重,造成规划实施困难重重。对于众多城市来讲,城市建设根本很难预期,建设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招商引资力度。前些年是引工业项目,现在很多城市房地开发项目也要靠引资,可想而知,当政府引进一个项目后,希望马上开工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时必然要以投资商需求为主。而投资商心态更是千姿百态,往往对事先政府编制规划并不认可,如何求得二者兼顾,给控规提出严峻挑战。 一般控规成果外观很美,加上适当城市设计,控规成果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直观、实用,但如果把规划方案放在一张清晰土地权属图纸上后,会发现有很多建筑横跨几处地块,绿地放在某个单位院子里,幼儿园放在现状楼顶上,路网设计合理但无法实施等问题,造成控规成果实施困难重重。 总结起来,控规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四点,控规的调整所产生的人口容量大大超过总规确定的规模;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减少;工业用地大幅度减少;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不足。
二、控规调整产生问题的原因
控规调整之所以产生诸多问题,原因有二:
一是建设单位往往从各自利益出发要求调整控规,然而局部单项的调整,累加起来并不就等于宏观整体的调整。控规指标调整是局部的,但其影响却可能比较深远。目前对于控规指标调整的认识存在就项目论项目的弊端,研究问题的事业往往比较狭窄,控规指标调整缺乏对城市和地区总承载量的研究,使得被调整的地块和周边地区形成反差,并有可能给周边居住环紧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出现高居住容量、集中交通量的用地矛盾,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和配套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控规指标调整的决策和论证机制不完善。对控规指标调整的讨论和决策,大都由规划部门参加,也有规划部门承担最后责任,但在许多情况下,控规指标论证的最后结果,并非完全由规划部门来定夺。从根本上说,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具体表现为一种行政权力。在现有行政体系架构下,城市规划管理往往是在技术思维和政治思维的双重导向下作出抉择。
三、控规调整工作改革的建议:
1、积极探索控规制度的完善。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是作为工程技术而存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问题社会化、复杂化,单纯地依靠工程技术已解决不了城市规划问题,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越来越突出。《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提出:“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可见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已广为业内人士所接受。那控规是什么?如果说过去控规是土地空间资源技术型配置,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以后,控规已转变为土地利益分配的重要工具,控规的编制过程也就是土地发展权的赋予过程。但所有这些只是理论界的探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城市控规制度的完善仍停留在编制内容的探讨上,对控规如何向公共政策转变缺乏系统思考。应将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权赋予规划管理部门,而规划委员会则可以发挥其监督作用;依据《行政许可法》要求建立以申报为主的控规规划管理程序,由土地开发部门向规划管理部门申报控规刚性指标,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可行方案,在规划方案中明确刚性指标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再向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方案,并明确地块的其它控制指标。此外,为了公共利益,控规损害了部分人的私有权力,公众就应该通过经济赔偿来补偿其所受的损失。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做的前提是规划的科学性,在社区层面则更需要得到公众认可。
2、改进控规编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划应结合不同地块分类采用不同的控制标准,以增加规划可操作性。规划除了应增强用地性质兼容性外,还应研究不同地块对控规内容的不同需求,不一样的地块对控规深度、内容要求和编制成果是不一样的。一是旧城改造地块要突出其强制性,因为地块内部大部分已建成,规划建筑大多属于插建,一定要考虑其容量,对周边建筑影响及配套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二是新区开发地块应以引导为主,控规可以编制到街坊而没有必要编制到地块深度,街坊内指标应是强制性的,但地块内指标可以是指导性的,以增加规划可操作性。三是已确定开发单位地块应尊重开发单位的意见,引导开发单位向着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向努力。
3、强化控规指标调整的整体调控。控规指标调整应当充分尊重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分区规划的要求,其技术论证工作应当重视对被调整地块周边地区影响的分析和评价,扩大控规调整论证范围,应当通过一个具体项目的论证工作,去解决更大区域内控规的调整问题。为防止城市发展的整体失控,必须研究城市用地强度的分区控制策略,控规指标调整必须在一定区域内自行平衡,不能平衡者则不予调整许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难点;分析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也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低碳高效的发展模式成为重要的选择。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理念也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作为人类发展的结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遇到了环境污染、热岛效应、能源消耗等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包含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及国际化等各方面都面临新的任务和形式,在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中,以低碳城市规划为原则,发展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和循环经济。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规划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1、低碳城市
城市是人类发展的体现,是人类群居生活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商业等发展的最终产物,全球大部分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集中在城市中。城市生态系统认为的改造了物质循环、结构、能量转换的过程,是开放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组织包含非生物要素、生物要素及社会经济要素,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量流动、废物处理系统等,将这些要素联系在一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在城市及其外延发展低碳经济,在城市的结构、功能、物质流、能量流等方面全面实现低碳化,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2、低碳城市规划项目存在的难点问题
2.1 低碳城市典型发展模式
在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中,涉及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个领域,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形成与发展必然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陷阱诶段,对低碳城市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动力,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因此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加之每一个城市的类型、定位及功能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低碳化建设中,也必须要将城市的性质、类型、功能、结构、文化及规划相结合,形成一个适合该城市发展的模式。所以,城市低碳化典型的发展模式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有引导的作用和价值。在低碳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中,需要对城市能源、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等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之符合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从而为低碳城市规划项目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2.2 低碳城市定量评估与平台建设
在城市中长期规划建设中,对城市低碳化进行定量评估和技术平台建设是必然的要求。进行城市定量评估时,需要对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考虑:碳的排放与测算技术方法、低碳城市评估标准、碳排放数据库、碳排放指标体系及预算方法等。
(1)低碳城市碳排放测算技术方法。对城市碳排放状况进行测算,从而提供给控制碳排放一定的数据依据。在传统的城市规划项目中,对谈排放量度方面的工作比较少,所以急需要建立其碳排放测算技术体系,为低碳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城市的碳排放测算来说,应该从全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包含主要经济社会部门能量流、物质流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关联性,结合城市的结构、性质及功能进行研究,通过与城市经济社会部门进行分解,对各部门的的碳排放特点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建立起适合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碳排放测算评估体系,使相对应的低碳经济策略和行动计划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低碳城市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建设。现阶段,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地摊城市评估方法,而在我国,至今也没有一个官方的或曾氏的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的评估标准,这就使得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缺乏机制。在低碳城市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在对碳排放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对城市系统中个经济社会单元、不同层次级别的单元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收集,建立起碳排放数据库;其次,在城市发展定位中,结合国家确定的减碳目标,明确城市减碳总指标;第三,分地区、分部门制定低碳城市发展的标准,建立其包括城市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等在内的低碳城市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管理的依据。
(3)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而言,城市碳预算方案是重要的依据,因此应该在城市经济、城市性质、结构、形态及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低碳城市预算方案,对城市各经济部分的碳排放量及变化趋势进行量化的分析,对主要社会经济部门的减排成本进行核算。通过对国内外碳预算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与城市不同社会经济部门的碳减排动机进行结合,对城市碳减排的能力进行评估,在我国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上,选取适合的指标及参数构建与城市结构、性质及功能相符的碳减排预算体系,对城市碳减排方案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碳预算技术方案,并根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城市碳减排的难点有很多,主要有社会经济部门碳减排的冬季、碳减排成本的核算及碳减排方案的优化等。
2.3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
为了是低碳城市更好的发展起来,在城市发展的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转型过程,作为政府来说,应该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政策提供者和实施推动者,政府应该与社会各界,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等合作,共同参与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制定出完整的低碳城市管理政策,对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指导,全面促进城市低碳化转型。对低碳尘世管理政策体系的制定,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低碳城市的内涵、低碳产业发展模式、低碳城市评估标准、低碳生活发展模式等方面对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明确,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具有自愿性、激励性和强制性的政策。自愿性政策包含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及引导消费的作用;激励性政策包含投资、融资、交易及税费等内容;强制性政策包含法律法规、总量控制、考核制度及技术标准等内容。
3、结束语
将城市看做一个整体系统是城市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在物质守恒定律下,对城市系统中物质代谢的空间、时间尺度的输出与输入关系进行研究。城市物质代谢分析可以通过度量城市物质通量、机制及分布和系统解析,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及资源问题的出现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低碳城市规划可以对城市中的资源消耗及物质流动进行分析,从而对不同城市的物质代谢规律及特征进行揭示,对城市的互动规律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多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对物质循环及转化的核心机理进行剖析,明确物质代谢的动机及调整措施,再辅之以低碳的理念,进行优化,不断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增长和城市结构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范晓磊,都明,王殿秋,迟洪冰.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规划师》论丛,2011(31).
[2]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环境科技,2009(6).
[3]毕军,刘凌轩,张炳.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困境[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一、城市规划中的住宅区设计
1、好的住宅区设计对人心情影响的重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2、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用地比例在 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 20m2/人-24m2/人,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很大。在每一个住宅区内,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制订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为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
二、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是人的城市,供人居住于其中,城市是我们人口聚集的中心,因为它能为工作提供便利,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城市是交流、学习和发达的商业活动中心,它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也汇聚了物质、精神和创造的能量。正因为“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的中国,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蚕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其他限制和诸如废气、噪声、视觉污染之类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城市生活在慢慢消失了。步行不再是一件乐事,甚至令人望而怯步。由于缺少空地和环境恶化,在公共空间中休闲不再可能。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城市中心存在最必需的步行交通。我们要在发展机动交通的同时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
三、城市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它不仅包含城市的形体环境形态,而且包括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当地风俗民情反映出来的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现代城市更注重其自身独有特色。
四、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滨水地区设计
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的发展,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空间繁荣,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往往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市滨水地区走向了萧条的增地,但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终将会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起城市的重要功能,变成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的地方。滨水地区的发展方向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如下:
1、历史保护。主要针对至今仍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的格局,保护历史风景。
2、发行及再开发。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再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3、新区开发。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4、经济发展。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5、空间整合。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6、景观环境。改善滨水地区地带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创造更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为城市的各项功能服务。
五、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城市规划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找出它的缺点的根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实现城市的适居功能。
1、城市规划设计上,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有效的政治运作体制。因此,要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的政治运作体制,建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规划制度,废除“关门规划”,推行规划公开,落实“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城市规划及调整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让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群众对规划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城市规划领域的“”。
2、城市规划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绿色城市”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搞好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一个极复杂有系统的工程,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会涉及到许多的方面,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来指导,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把握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努力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生态的现代适居城市而作出指导。我们在设计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并且把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城市的舒适的功能。城市规划要依托城市建设的定位来制定,走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始终如一地贯彻“实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一定能营造出让人感到亲切、自在的户外景观。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城市设计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指向标,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劣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我校课程规划的制定、完善与实施,我开始重新认识和思考课程与学校、课程与学生、课程与特色、课程与校长等关系,开始重新学习新课程的理论背景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人本主义等内容,由此,产生了以下感悟,与大家分享。
课程的顶层设计关键在“通”。作为校长,我经常被要求回答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这些都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在进行我校的顶层设计的时候,我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接下来是什么?在不断地追问、思考、碰撞中,我清楚地认识到,培养目标是目标体系的核心,而课程是所有目标的支撑,办学理念是贯穿所有的中轴线。当我弄清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时候,我感觉找到了学校课程规划的起点,课程才是学校管理的“牛鼻子”。
课程实施的关键在“合”。我校2012年7月完成的课程结构图是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很难落到实处,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更无从下手。于是,我们打破原有的结构,将所有的课程按照学校“4+2”的培养目标重新梳理成六大类,即传统文化课程、学科基础课程、身心健康课程、开放视野课程、体育特长课程和艺术特长课程。这样不仅强化了课程与目标的一致性,而且强化了每位教师以国家课程的某一学科为主,自觉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意识。例如,数学教师要传承数学文化、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等,这些都要力争在数学课中完成。这就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三级课程的整合性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的另一个“合”,是学科间以及课内外的整合。如综合实践中的“七巧板”一课,我们采取了1节综合+1节美术的方式,上成1节大课,成为了典型的美术学科实践活动。如今,我们的七巧板区成为了学生课余实践的场所。类似这样的课,学校开发得较少,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多种教材的内容。同样,我们还把地方课程融入校园,开发校本读物结合大课堂整合实施。
课程实施的第三个“合”是教师课程与家长课程围绕学生课程的整合。我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全面梳理了教师和家长在校生活。教师的文化课程包括精神生活课程、专业生活课程、情感生活课程,家长的文化课程包括常规课程、提高课程、志愿服务课程等三大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已成为学校一切生活的“聚合器”。
篇9
关键词:城市电网规划;问题;分析;对策;发展
Abstract: the power gri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ecurity, with China's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 grid plan has become the power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in the important part of development. But becaus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lack of the city grid plan before,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become city network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task. This paper concludes and analyses the city grid plan before comm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ity grid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ke a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ity grid planning; Problem;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而城市电网的规划作为电力工业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电网规划处在较为滞后的水平,变电设施、输电线路的规划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没有使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城市发展达到协调统一,滞碍了城市电力供电系统的发展,因而总结城市电网规划中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1、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电网规划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基础数据资料的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很难适应城市发展以及电网规划与城市其他规划的衔接矛盾以及观念和管理方面得分落后等等。
1.1数据资料的缺乏
电网规划中首先要做好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电网规划正是依据这些数据施行的,因此这直接关系到电网规划的质量。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电网数据更新快,并且有着多变性,所以加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导致数据有偏差。影响了最终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1.2技术手段落后
城市电网设计范围大,对设备的需求量和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电网规划不像其他产品生产有着稳定可靠的流水线,变电站的分布、变压器的放置、线路的设计大多依据以往的经验。但电网的规划不能只局限于经验。电网规划技术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电网规划水平以及城市电力供电系统各方面性能的提升。
1.3电网规划难以适应多变的城市发展方向
目前,电网的规划工作仅是由电网企业完成,政府部门制定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文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总体方向,土地的利用其中也包括城市电网的规划依据。城市的建设有着多变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下很难按照指定的方向去施行,这导致城市电网的发展也失去很多参考依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城市电网发展的难度。
1.4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其他规划难以衔接
城市的其他规划是由其他部门制定完成,电网的规划由电网企业完成,彼此之间不能协调发展,缺乏交流,电网规划未能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等相衔接,呈现各部门自己干自己的局面。所以矛盾产生。日前,最大的矛盾在于,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未能对电网的规划涉及其中,未能对电网线路及变电站进行空间预留,使得电网规划难度增大。
1.5城市电力规划观念落后
现在落后的城市规划观念难以满足目前迅猛发展的电网的需求。对系统性的技术理念及优化理念的重视度还不够,并且未能做好经济预测,比如对已有电网的利用,电网规划中的成本及投资后的回报率等。除此之外,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优化方法的研究还不够。
1.6城市电力规划管理模式落后
现今的电力规划管理模式为分层分工,各层各兼其职,分别完成自己所管理的范围,规划此范围的电压等级。这样的管理模式尽管尤其优越之处,但各层之间容易脱节,无法协调工作,继而无法使电网规划达到最优状态。
2、城市电力规划优化措施
2.1规范资料收集做好前期工作
城市规划的前期工作是做好整个电网规划的第一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收集及规划方向的设计是做好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优良的电网规划的基础依据。所以前期工作必须严格完成,其内容有:调查采访当地原有的电网情况,工业生产用电情况,电力负荷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并计算收集的资料等。为了真正做到规划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还应搜集往年电力负荷情况,电量输出情况,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电网设备的使用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等,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完成预测。为电网的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2.2完善理论,改进方法
规划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大力发展信息平台,将发展规划中的变化及时传递给工作人员,并及时进行修改。保证信息通畅避免因为信息传递的失误或各部门的封闭导致误差偏大,修改不及时致最终规划错误。完善技术理论和优化理论,学习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提高预测分析的可靠性,尤其是对投资成本、管理方法、电力市场的价格走向等的预测分析。从而为良好的电力规划系统提供可靠合理的理论依据。使规划过程达到最优。
2.3规范法律法规和强化行业监管
第一点应先建立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实现电力规划能够有序进行、有法可依、只有在政府来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电力市场才能稳定发展。这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对电力产业的鼓励支持。在法律的监管下健全电力产业的相关法规,使规划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与制约。长远来看,也为电力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有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强化电力系统的监察管理,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督管理系统,从而使电力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提高了运营效率,让用户满意,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
2.4强化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所谓的城市电网规划既将城市电网的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这既满足了城市电网供电的要求,又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真正实现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电网规划主要是由电网企业完成,更注重城市生产生活对电网的需求以及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在电力方面更合理更专业。而城市的整体规划则只是一个综合城市各种发展所做的全面规划,注重城市市区布局。两者在规划过程中在空间上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电网规划需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下进行规划,城市规划中涉及城市电网规划中所用到的土地、资源、空间、线路等要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预留,另外,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又用到电网的供电,这也要在规划中体现。因此,两者之间是相互利用又相互牵制的关系,所以应该强化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从而减少城市发展中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发展效率。
3、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电网规划水平直接关系着城市电力供电系统的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增长,因而解决电网规划问题,提升城市电网规划水平对于促进电力系统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以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电力规划的完善应从打好基础、改进方法、完善理论和强化监管等方面做起。
参考文献:
[1]郑兴元.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218
[2]李钧、陈黎华.浅谈城市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及前景展望.[J].科技风.2010(20):211
[3]董长根.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2):186
篇10
[关键词]城市电网规划;原理;负荷预测;特点;静态;动态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10-01
空间负荷预测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Willis提出并完善的。其定义为在未来电力部门的供电范围内,根据规划的城市电网电压水平不同,将城市用地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成相应大小的规则(网格)或不规则(变电站、馈线供电区域)的小区(小到0.1 km2),通过分析、预测规划年城市小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来进一步预测相应小区中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理位置、数量和产生的时间。
空间负荷预测具有①涉及范围广②不定性强③预测方法和思路没有统一标准④影响因素等特点,导致空间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难度。本文对负荷预测的原理、方法和特点方面进行全面剖析,特别是方法和特点进行论述。
一、负荷预测的原理
1.1 连续性原理
连续性原理也可以称之为持续性原理,电力负荷的发展是一个不停歇的连续过程,在未来电力负荷发展中的规律就是延续这个的整个过程,这是进行符合预测的关键性因素。
1.2 可知性原理
在配电网符合发展中电力负荷可以被看做是可以预测的对象,有史以来,电力负荷预测的发现规律和发展现状都可以被人们掌握,我们可以根据电力负荷最近的发展规律和现状进行对未来的预测。
1.3 可知性原理
电力负荷不是一成不变的,电力负荷可以随着多种因素进行不同的变换,所以,电力负荷预测的依据就是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不同的预测方案。
1.4 反馈性原理
所谓的反馈定原理指的是电力负荷输出后的信号又一次被输送到输入端,从而调节输出结果。针对电力负荷预测而言,进行预测的结果和实际运行的数据是不同的,也是存在差距的,我们可以运用差距对负荷预测模型进行有效的调整,通过实际检验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度。
1.5 相似性原理
所谓的相似性原理是在一般情况下,电力负荷发展现状和过程很有可能和另一种事物的过程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另外事物的发展过程预测电力负荷未来的发展状况。
二、负荷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负荷预测的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预测方法日益完善。根据负荷预测的技术,将负荷预测方法分为两类:空间静态类和时间动态类,下面对预测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2.1 空间静态类
空间静态类预测,是指根据某个被测量的基本特点,列出待测方程,同时通过计算未来某特定时刻的数值得到预测值。空间静态类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1 用电单耗法
用电单耗法,是指按照用电单耗和产品数量计算耗电量,是工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重要方法,比较适应于近、中期规划。在具体的计算预测过程中,可根据之前每年的产业产值及用电量得到产值单耗,同时根据产值的发展趋势得到单耗递变率,通常情况下,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调整,产值单耗量有下降的趋势。例如:若某产业值按照递减率C下降,则计划预测未来m年后的耗电量Am如下所示:
Am=GmQo(1+C)n (1)
上式中,Am是指第m年的需电量,Gm是指第m年的产值;Qo是指基准年的产值单耗;C是指产业值的递减率。用电单耗法的特点:全面考虑了各种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如果数据准确,则负荷预测会有较高的精度;由于涉及因素多,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查和数据统计,工作量巨大。比较适合近、中期的负荷预测。
2.1.2 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
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是指选取与配网区域类似的国外地区为比较对象,将两地区的过去及目前的人均电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推算出本地区的人均电量预测值,在根据本区域的人口预测分析得到总需电量的预测值。计算公式如下式:
Am=gmKm (2)
上式中,Am是指该区域第m年的预测需电量;gm是指该区域第m年的人居用电值;Km是指该区域第m年的人口数量。人均电量指标换算法的特点:此种预测方法快捷方便,计算简单。但是对于人口数量的预测精确度依赖性较高,因而负荷预测精度不高,比较适合于中、长期的预测。
2.1.3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是指预测出某年的需电量后,根据负荷发展的规律,依据惯性趋势变化预测年最大负荷。具体预测公式如下式所示。
(3)
上式中,Pn.max是指某年的最大负荷;An是指某年的需用电量;Tmax是指某年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其值可以根据历年的资料及未来用电结构的变化来确定。通常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Tmax的值逐渐减小。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的特点:此种预测方法快捷方便,计算简单。但是对于指标值的把握相对困难,对于电量的预测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2.2 时间动态类
时间动态类预测,是指不考虑负荷预测的决定因素和变量结构,仅根据负荷的历史数据及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负荷的状态。时间动态类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2.2.1 趋势外推法
电力负荷的变化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当满足某种条件时,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四季的变化、意外事故的出现等都会对电力负荷带来一定的随机性干扰。例如:对于农业用电来说,在冬季,用电量比较稳定,变化趋势比较平稳;但是在别的时段,变化趋势又会呈现线性和非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找到发展变化的规律,采用描散点图的方法确定变化趋势的类型,根据确定的变化趋势就预测未来负荷的情况,这就是趋势外推预测法。这种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特征趋势:水平趋势预测技术、线性趋势预测技术、多项式预测技术、季节性预测技术及增长趋势预测技术等。趋势外推法的特点:此种预测方法只需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需要数据量少;但是如果电力负荷出现变动,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仅适合用于对短、中期负荷的预测。
2.2.2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两者的关系,推导出回归方程式,通常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对于方程中未知量的确定,常用最小二乘法;对于部分非线性方程函数,可以采用三段和值法、模型参数法等确定参数。通常常用的回归分析模型有以下几种:
抛物线模型:y=a+bx+cx2
双曲线模型:
非线性指数模型:y=a+becx
时间序列1模型:y=a0+a1xa2x
线性模型:y=a+bx
对数模型:y=a+b1nx
幂函数模型:y=axb
回归分析法特点:此种预测方法测过程简单方便,参数估计技术相对成熟,但是预测精度比较低,开销较大。尤其是非线性回归预测,过程相当复杂。仅适合中期负荷预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负荷预测方法种类多,但是由于各种方法都存在着自身特点和不确定性。为了保证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可以将多种不同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和补充,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负荷预测的不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旭,任震. 空间负荷预测在城市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 继电器,2005,14:79-81.
[2]王颖,彭澎. 考虑不确定性的城市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方法[J]. 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02:24-26.
- 上一篇: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 下一篇:企业碳排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