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行体系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运行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运行体系

篇1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电网安全调控;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电网的智能运行促进电网企业发展大运行体系。从整体来看,我国电网运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电网运行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对电网的控制也增加了难度。而在对大运行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在电网安全控制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所以,一定要评估和解决电网安全控制问题,保障电网可以在安全稳定状态下运行。

1 电网调控统一化在大运行体系下的简述

电网调控统一化指的是在大运行体系下统一管理电网调度和变电站的监控。以往对电网进行调控时要划分控制电网调度和变电站集控,这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并且还会出现工程状况不平均的现象。其中电网控制统一化主要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管理方面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利用,技术方面就是应用软硬件系统。电网调控统一化要建立在标准化工作流程之上,其流程图如图1。

图1 调控统一化标准流程图

在电网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调控统一化被广泛的应用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在大运行体系之下,电网调控不仅要负责对电网进行调度,还要负责监控变电站的运行过程。

2 大运行体系下电网安全调控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

2.1 内部因素

影响电网安全调控的内部因素有:硬件、电网管理、集约化、系统运行等。集约化因素指的是产生在传统电网管理过程和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调控间存在的差异,因此,在转换电网管理方式时,大运行体系方式会牵连到集约化业务,这就需要将系统原有的调控方案进行改变。例如:对系统整体进行调控,对断路器进行调控,对继电器进行控制保护等。系统硬件因素就是设备的自身因素。例如:断路器、服务器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外部因素

大运行体系电网安全调控是对电网进行完善的主要出发点,首先要建立统一流程,使系统提高自动化控制的能力;其次,健全电网智能化防御体系,构建完善的系统监督机制;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人员考核制度。

建立系统安全管理流程,首先一定要对计算机技术加以应用,参考所有的控制流程,规范所有工作内容。其次,想要使安全事故减少发生,就要确保系统可以自动运行,所以要提高网络自控能力,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电网故障,并对其进行调控。最后,安全监控体系需要人员对其进行全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所以在电网运行体系下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3 确保大运行系统调控在安全状态下运行的措施

3.1 加强对大运行系统的安全意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电网安全意识和对问题分析是系统调控的主要内容,想要识别电网的安全问题,要采集和监控电网的运行数据,并明确问题的严重程度,其中对问题进行处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分析供电要求与具体供电间的冲突,及时解决电网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其次,分析监控数据来明确电网的运行情况,对问题进行评估,之后利用检测数据对问题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其中评估问题的方法有:故障树和电网失效两种。其次,想要增强处理电网运行问题的能力,必须保持所有部门间随时进行交流,将人和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对仿真模型加以应用,使网络运行系统更加灵活,使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减少危害。

3.2 协调电网运行系统的全过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想要协调系统的全过程,首先,要控制系统的短路板,对系统的过程概念进行强化,收集人、物、财等有关数据,进行总结,从电网运行全过程对电网进行管理,防止因小失大的现象发生。简单的讲,电网运行全过程与大运行体系间有密切的联系,只有把两者进行结合,才能够使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减少差异出现概率,构建统一的电网管理机构,使系统可以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严格考核,规定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模拟训练,使工作人员的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3.3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完善

针对电网的控制方式讨论,计算机系统是电网系统中硬件的管理基础,而电网系统的适应性则可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计算机系统能否稳定运行又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所以,要安全管理电网的调控运行系统,一定要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安全,在对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时,要先从计算机系统着手,使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对电网控制系统进行完善,在对电网进行调控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系统的安全,同时还要确保系统的适应性能。随时对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演练,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提高系统监控与管理问题的水平。

4 结语

大运行体系在电网运行体系中应该在电网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建立,要从全局着手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控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评估与控制,同时配合计算机系统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电网系统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电网控制风险的能力,使电网可以一直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尹瑞君,郝文海.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包头电网安全运行措施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2(5).

[2]程春田,励刚,程雄等.大规模特高压直流水电消纳问题及应用实践[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

[3]石磊.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远程主动和协调控制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2012(9).

篇2

1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承德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期,随着“两环十射”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等高速相继通车。基于承德地区以山岭重丘为主的地形地貌特点,隧道以能克服高差、降低坡度、提高线形标准、缩短里程、节地环保等优势被广泛采用,高速公路隧道已成为承德山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已达87476m,占通车总里程的12%。其长隧道2座,总长6245m;长隧道35座,总长60404m;中隧道14座,总长9468m;短隧道40座,总长11358m。

2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非常多,既有内部因素(如隧道线形、路面抗滑性能等),又有外部因素(如气候条件、平均日交通量等),因此在建立隧道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2.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影响因素中,有些可以定量化,有些只能定性描述,但这些定性因素也对评价结果起重要作用,因此指标体系应尽量考虑选择定量指标,对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进行定性描述。

2.2系统与层次相结合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包括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确定指标时需运用系统的观点,将总体目标分解综合,形成能够全面完整反映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的要素系统,并充分体现系统的层次性及子系统的相关性,做到系统与层次相结合。

2.3科学与可行相结合在保证评价指标立足于运营管理现状,并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特点的前提下,力求评价指标通俗易懂,易于获取,对指标的表述应简洁准确;在不影响指标系统性的前提下,避免指标间相互交叉和信息重叠,尽量提高指标的可行性。

3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以上原则,结合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实际,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三层山区高速公路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环境安全性。第二层为对象层,包括四个要素,分别为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四类指标。第三层为因素层,包含16个指标(图1)。

3.1第一因素集——道路条件描述道路线形、路面状况以及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对隧道交通运行环境的影响。选取的道路条件指标有:线型连续性、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排水性能、交通标志标线。

3.2第二因素集——交通条件从交通流特性方面描述高速公路隧道交通运行状况。选取的交通条件指标有:隧道长度及最大纵坡、年均日交通量、重车危险品车比例、平均车速。

3.3第三因素集——环境条件描述隧道运行半封闭管状环境下隧道内部实际运行状况。选取的环境条件指标有:分段照明亮度、应急救援设施完好率、通风设施完好率、视频监控系统完好率。

3.4第四因素集——气候条件雨、雪、雾、冰等气候条件对隧道运行安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隧道出入口及过渡段。选取的气候条件指标有:能见度、风速、水膜厚度、结冰面积率。

4部分评价指标说明

4.1线形安全性在由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动态道路交通系统中,有80%以上的道路、交通和环境信息是通过驾驶人视觉获取的,驾驶员对道路线形条件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占50%以上。隧道管理范围内的道路平纵横线型条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驾驶人行车视距、视野和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

4.2路面抗滑性能是指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路面滑移所产生的抗滑力,一般以横向力系数SFC来表示。相关统计数据证明,事故数量与SFC存在关系,当路面SFC较低时,事故数偏高。目前承德地区隧道路面形式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为提高路面抗滑性通常采用横向刻槽。隧道投入运行后,路面及横向刻槽逐渐被磨光或污染,路面抗滑性能不断降低,甚至形成反光镜面。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对京承高速部分隧道路面进行了精铣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3路面排水性能取决于隧道防排水设施的完备程度,主要包括洞口处截水沟,检修道纵向集水凹槽,隧道内明沟及暗沟等。隧道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若路面排水设置不善,会使路面处于长期潮湿甚至积水的状况下,轮胎与路面间形成水膜,造成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消失,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4.4交通标志标线标志标线是驾驶人重要的视觉信息来源,当前方道路交通条件与驾驶员的驾驶期望存在差异时,可以通过标志、标线、护栏给予提前预告、诱导和适时告知,将驾驶风险降低或消除。

4.5分段照明亮度根据驾驶人视觉认知安全舒适性要求,可将隧道照明段划分为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各区段照明状况评价内容及方法应按现行《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评定。

4.6噪声等级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路面属于刚性材料,会反射隧道噪声并产生混响,隧道越长,噪声越大。统计数据表明,噪声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造成人精神不集中。而高速公路隧道内产生的噪声可达95dB,对驾驶人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不良影响,增大驾驶工作负荷,干扰驾驶员听力,甚至引发驾驶员听觉障碍而导致交通事故。

4.7应急救援设施完好率公路隧道应急设施主要包括隧道逃生设施和隧道消防设施。逃生设施指隧道内发生紧急事件时供受困人员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设施。主要包括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横洞指示标志、疏散标志及防火门。隧道消防设施指隧道发生火灾时,进行探测、报警及灭火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电话、手动报警按钮、灭火器。

4.8通风设施完好率目前承德地区高速公路长隧道主要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配合CO/VI检测器及风速、风况检测器。隧道通风设施既可以保证安全的行车视距和驾驶的舒适性,也可以在出现紧急状况时,最大限度地抑制或减缓隧道内烟雾和有毒气体的扩散速度,延长受困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同时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5结语

篇3

关键词: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检查

我国船舶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型号的船舶多种多样,为管理好船舶,船公司按照新公约的要求,制定船舶各项安全管理体系。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船舶管理活动符合体系要求的程度以及对船舶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达到促进船舶改进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船舶安全营运的目标。对国轮而言,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检查应当按照NSM规则的有关要求,借鉴国际航行船舶ISM规则符合性检查的要求进行。

1 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指标

1.1 公司管理方面

指定人员监控成效对公司船岸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进行监控,是指定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指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严格监控,有助于各岗位职责的有效履行,是体系运行过程中减少问题的重要手段。否则,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可能受到影响。岸基管理人员登船检查情况岸基管理人员对船舶的现场检查是船舶监控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情况下,检查的频次越高,船舶安全管理情况会越好。因此,指定人员应监督检查岸基管理人员对船舶的登船检查频次,并注意在一定的周期内总结和比较总体检查情况。公司内部审核的实际效果内审是安全管理体系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内审应尽可能地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使体系的自我完善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2 船舶管理方面

船舶港口国监督检查(PSC)或船旗国检查(FSC)的滞留情况指定人员准确评价本公司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是推动公司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将安全管理推向新台阶的关键性工作。

指定人员在对体系运行监控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就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总经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起到指定人员监控岗位的关键作用。

2安全检查的必要性

2.1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内涵

所谓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或同类的事务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包括:安全管理手册、船舶安全手册、航海日志、法定的其他海事文件和证书、航行文件、甲板操纵、机仓操纵、应急程序、防污染措施、通讯程序、船舶与机器维护计划、安全设备表、船员训练计划等。

为提高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水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航运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并文件化,完善安全与防污染条件,保障船舶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

2.2 船舶安全检查的作用

船舶安全检查主要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船舶实施检查,硬件是指船体、机器、设备、船员,软件是指体系文件的运行情况以及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船舶硬件环境的检查可以反映出船上体系运行的情况,同时体系的有效运行又可以保证硬件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对体系运行情况的认真检查,可以从源头上发现船舶一些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安全检查中对软件特别是体系运行情况以及船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查,发现不符合规定情况,进行分析纠正,督促公司体系进一步完善。船舶体系的中间审核约在初次审核后两年半进行,间隔期较长,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对船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3 做好船舶安全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

(1)船舶是否持有有效SMC和DOC副本。DOC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年度签注,SMC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中间签注。

(2)船长和高级船员是否清楚公司对船舶管理负有职责的指定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各级船员是否理解公司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针。

(3)船舶是否配备合格、健康的船员,船员适任证书、健康状况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进行了船员考核,船员的调配是否按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是否了解开航前指令的作用,是否按规定进行交接记录。

(4)是否确保船舶按需要得到足够资源和岸基支持,与公司的联系渠道是否畅通,向公司提出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5)船长是否完全熟悉SMS,是否能正确理解并行使船长的绝对权力;船长是否按规定对船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监控检查,是否按规定复查安全管理体系并向岸上管理部门报告其存在的缺陷。

(6)船舶(部门)的培训计划制订和落实情况。是否按计划开展了培训,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培训效果的验证,各项培训记录是否完整、规范。

(7)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使用工作语言或船员能懂得的语言,设备说明书、图纸、资料等文件船员是否能够读懂。

(8)船员是否能够在履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职责时进行有效交流,船长、甲板部高级船员是否具备满足其工作需要的对外交流能力,如英语交流。

(9)船T是否熟悉其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是否有客观证据表明每个船员按规定来履行其职责。

(10)船员是否熟悉本岗位相关的船舶关键性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是否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11)船员是否了解公司已标明的本船的紧急情况的类型,是否掌握其在应急反应中的职责;船员是否按照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应急演习和训练。

(12)在紧急情况下,船舶与船公司联络程序能否保持有效,如有紧急情况发生是否按事故险情的报告程序进行了处置。

(13)是否按照程序报告正确处理不符合规定情况,在船舶内部自查、船舶内审、船舶检验、FSC等检查工作中发现的缺陷或问题是否按照不符合规定的报告、调查和分析程序进行了处理。

(14)船员是否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程序对船舶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船员是否按适当的间隔期对船舶和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维护保养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已发现的不符合船舶和设备是否进行了报告、原因分析和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是否保存维护保养活动的有关记录,船舶设备的实际保养效果如何。

(15)船员是否按要求管理所有与SMS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是否保持最新的船舶(部门)文件;是否及时清除作废的文件,是否保持最新有效的船上外来文件。

结束语

坚信人性化管理与法治和德治并重,强化细节,真正地落实安全管理体系原则和目标。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检查是船舶安全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船舶安全检查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审核的有益补充,是保证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相信随着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检查水平的逐步提高,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会更加有效,水上安全形势会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篇4

    纪检监察科不断加强体系建设文件的学习,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科室内严格按照体系目标要求,规范各项工作,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不断在过程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积极探索安全监督管理新思路,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有效实施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了纪检监察科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职责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并对纪检监察科行政项目、基建项目、计算机设备购置等制定了明确的作业文件,这些举措对科室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起到了规范性和指导性作用。

    二、定期对机房设施、计算机设备、纪检监察资料管理进行检查,各项工作落实到人,防止因工作疏忽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科室人员每日下班前对所有办公设备进行检查,关闭电源,关闭门窗,确保无安全隐患。系统管理员每日要对机房进行巡检,确保机房设备正常运行;做好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维护,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2011年未发生责任事故。

    三、对日常工作可能出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制定了应急预案,确定相关人员职责,。

    四、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的方面:一是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危险源的识别不到位。

篇5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 安全运行 问题

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的运行系统,是由变电站、电厂以及上万电力用户组成,经过各电压等级的线路连接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电能的传输,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大面积的停电或者安全事故,由此可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然而,复杂的电力调控运行系统非常容易出现故障,其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大,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已经势在必行。

1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缺少的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过分重视了其应用价值,相反对系统运行的安全的管理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人员的系统调配上面,没有实施专人专岗。岗位职责不明确。单位或是企业,没有给技术人员提高相应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使得技术人员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及时的对自身工作的进行总结。

1.2缺乏完善的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行周期相对较短,缺乏运营与管理的相关经验,并没有创建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由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行中,还缺少很多运营方面的管理的相关技术经验。并且目前没有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电力调控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很多操作规则和可行性办法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导致很多操作和管理流程不科学,不能够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能够运行的稳定性。

1.3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十分缺少专业的电力调控技术人员。也正是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匮乏,那么往往会出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工作不及时的问题,并且也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这些都是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拥有一批专业素质强的技术人员,是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和系统运行问题,技术人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数据的变化来进行修整,并且也可以将其问题记录在册,以便于今后的维护工作提高依据。

2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完善的相关对策

2.1改善整体的电力监控运行系统

传统的检查和检测系统在对电度量进行采集数据时,主要是用脉冲传输到监控体系后才能完成检测工作。这样的系统这往往容易让电能监测的负荷增加,无法精准的测量电度量测量值。而使用电能监测,可以充分的满足监控体系的独立工作的需求。同时,还可以确保信息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资源可以同时共享,稳定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此基础上,电力系统还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当电力监控运行体系发现问题时,技术人员可以针对问题,采取应对的有效手段实行处置,尽快的解决问题,确保电力系统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采用优化的理念方式进行设计

如果在设计之初,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设计理念的进行优化,可以发挥其技术与器械功能,节省能源,降低企业成本的作用。那么,这就需要对整体系统的目标有一个具体明确的分析,确保网络技术的全面覆盖。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可以正常进行工作系统交接,满足电力调度系统的优化性能的需要。电力调度系统的设计理念得到优化,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之间的整体配合度,方便技术人员对系统实行实时的数据操作和资源共享。

2.3实时数据监控与录入

在电力监控运行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电网设备中对实时监控的调节和数据的录入,进而实现监控的自动化,保证电力系统及时在无人操作的状况下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监控运行系统主要包括控制仪表、信号装置、数据采集装置、PLC等,这些装置是实现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控的基础,通过优化电话报警系统性能,当电力监控运行系统检测出系统处于紧急状况时,能够在第一时间给电力调度部门接通信号,电力调度部门根据信号等级判断故障的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快的将故障排除,以此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2.4 PLC以及电能监控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原有的电度量信息采集采集过程中,通常是根据电度量的电脉冲传入监控系统实现的,该种方式具有很大的限制性,主要是因为电度量通常为初始值,需要对初始值进行设置,会增加监控运行系统的负担,再加上电度量检测值的准确性无从考证,亟需采取优化的措施进行改进。加强PLC以及电能监控,不仅能够实现监控系统的独立运行,还能够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信功能的实现,能够显著的提高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数据共享性,进而实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资源在我国的整体战略物资角度上看,是十分重要的能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电力能源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多,这些都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廖淑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0:37.

篇6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运行问题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户等几个部份组成。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作用,它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搞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工作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深远的意义。变电站安全运行,才能给企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合格的电能。

变电运行是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因此,要具备扎实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供电企业的生产发展才能得到保障。为保证变电安全运行任务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制度,并且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为重中之重,切实可行并有效地开展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地提高变电安全运行管理水平,以保障供电企业顺利生产。

变电站安全运行系统的新理念和特点

1、安全运行系统的新理念

安健环, 即安全、健康、环保。世界各地的许多企业和机构运用“钻石安健环质量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行业包括: 电力、矿业、石化、冶金、机械制造、建筑、造纸等。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起来的一个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和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新要求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以风险控制为导向, 强调事前的分析与控制。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管理要求都是针对特定要素的风险而设计,识别管理与现场所需做的工作, 指明管理方向与要求, 控制损失。

以闭环管理为原则, 强调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在内容编排上就以闭环管理原则进行布局, 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好各个环节工作。闭环管理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 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所有工作的要求。

以系统化、规范化为管理思想, 强调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体系的管理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且环环相扣, 从横向与纵向形成一系列链条式的闭环控制。

以持续改进为目标, 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生产的绩效。安全生产问题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持续改进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实现整体绩效改进的过程。体系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回顾和改进, 并定期开展审核, 以发现和改进问题, 实现持续改进。

以先进管理体系为基础, 突出专业化特色, 实现管理创新。体系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管理体系内容与管理理念和方法, 密切结合了电网企业实际, 突出了设备、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 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安全运行系统的特点

在电力运行系统中, 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机构。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由于变电运行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所以在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变电站安全运行应关注的要点

在变电站自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或系统故障常常出现通信信号中断和设备终止工作的情况,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变电站的综合运行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实时数据与监控画面不能同步,当后台机保持对画面的切换和追踪时,实时的数据却无法更新到位,传到下去的命令无法有效被执行,导致后台机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操作。

1、组网方式存在缺陷

变电站的组网方式是构成其自动运行的基础,因此组网的结构设计和建造是否合理,对于电力运输、变压等工作的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组网方式存在缺陷,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

2、使用软件和具体编程不合理

在构建变电站自动运行系统时,为保证其安全性,要综合考虑到开发软件和基础软件的互相兼容程度、使用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兼容程度以及整体软件包的配置是否高效、安全、成熟。

软件的编程是变电站自动运行的基础,也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具体编程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同一运行指令,但计算机对于不同程序的运行状况都不相同。只有选取了最为合理和科学的编程方式,才能提高计算机运行的速率,切实保证变电站自动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若编程不合理,则会加大计算机的工作量,使得计算机CPU 的负荷率过高,系统很容易崩溃,变电站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3、运行系统的硬件配置存在缺陷

变电站运行的硬件配置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对数据的采集与控制、监控主机和通信管理,其中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核心硬件配置为监控主机和通信机。在具体运行时,监控主机及通信机的系统接收到来自于通信管理系统的数据后,开始具体落实人机对话、系统监视、数据监管以及安全运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因此,主计算机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若其硬件的配置过低,CPU 负载率过高,系统瘫痪崩溃的可能性极大。

通信管理系统在变电站安全运行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一个信息中转站的作用,将下层采集的数据汇总、编制过后传递给上层,同时将上层的指令再转发给下层,安排具体工作。通信管理系统的工作量极大,对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求很高,其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要远远大于数据交换传接的速度,否则信息堵塞很容易造成变电站的配送电工作出现延缓。

4、需要处理的电气信息过量

变电站自动运行时,一般通过主计算机获取其直流系统和微机保护的基本系想你,在这一过程中存在通信规约转换的问题。在建设变电站时,其使用的电气设备大多来自于不同的生产厂家,采用的通信约规彼此不相同,使得其信息的转换量较大。如果需要处理的电气信息过量,会使得主计算机CPU 的资源不足,数据的交换速度明显下降,甚至使得系统堵塞崩溃,电力运输、传输和变电工作中高端,运行质量受到影响。

三、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本保护技术

1、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监控

数据的传送是维持变电站基本工作的基础,在其运行系统中,需要传输的数据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功率、电压、电流等测量数据以及分合闸、过流、速断等操作及事故所产生的事件数据。除此之外,如果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运行事故导致跳闸时,还需要记录及时的故障录波数据。由此可见,变电站运行时,需要传输和处理的数据量极大。与其他企业的数据控制工作不一样,电力系统的现场数据变化极快,基本上毫秒之间就产生变化,因此如何控制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和通信速度就成为了数据信息监控的关键所在。在设计监控软件时,要保证监控系统底层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维持上下层之间数据通信的流畅。目前,变电站中常常采取的模块化结构式一种较好的系统设计模式,为数据通信、处理和监控等系统工作提供了便利。

2、串行通信技术的应用

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基本要求是处理好大量的数据,一般的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处理大量数据,使得通信的时间延长,数据的实时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变电站的运行中常常采取多串口数据通信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串行通信具有连接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数据传递可靠等优点,通过多个数据处理通道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使得变电站的运行更加高速、安全和稳定。

3、优化变电站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式

变电站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其数据的处理能力、保证配送电工作安全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控制在运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传输迟缓、通信中断以及主计算机由于信息量过大涌入而崩溃的现象,需要从运行系统的组网方式、软件编程以及硬件配置等多个方面出发,根据变电站的实际工作需求和特点,优化其运行系统的设计,使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能达到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保持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4、加强对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在加强了变电站运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落实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维护过程中,要定期对电气保护装置进行检测,检查原来设置的定值是否在运行中出现变化,保证保护装置始终处于完好、可靠运行的状态下。

由于变电站运行时,同时工作的电力设备极多,因此调试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在枯燥繁琐的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维护不到位或是出现漏测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微机保护技术在变电站运行中的大量应用,对变电站运行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水平逐步提高,配电、送电、变电工作的安全稳定性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同时,在这微机保护技术逐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由于微机保护具有较强的自检功能,现在定期检验的重点应放在采样值精度的校验和逻辑功能的实现上。

5、加强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后台检验

在变电站自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后台机的检测是日常维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一般来说,后台机出现运行故障或是数据错误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后台遥控信号的准确性下降的情况。目前对于变电站后台机运行情况的检测没有完整且科学的流程,在实际运行中基本以功能的检验为主。

6、加强保护动作后的统计分析

加强变电站运行保护工作后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统计工作对于积累安全运行经验和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稳定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故障录波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微机保护大部分都有记录动作过程的功能,但现阶段保护记录时间较短,不一定能记录完整故障过程。这对那些老所改造,没有完全采用微机保护的变电所尤其重要。

四、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

1、认真执行变电站值班制度

监控中心、操作队运行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以后方能上岗值班。值班人员在当值期间,要服从指挥,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完成当班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和管理工作。值班期间进行的所有工作,都要填写值班记录及有关专项记录。每次操作联系、处理事故及与用户调整负荷等联系,均应启用录音设备。监控中心、操作队值班电话应保证通讯畅通,如发生障碍必须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应按规定的交接班时间按时进行交接班,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应全部参加。待检查人员检查无问题后,交接双方分别在运行值班记录上签字后,交接班方告结束。

3、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正常情况下,值班人员利用监控系统每值至少对所辖变电站巡视一次。特殊情况应增加巡视次数,在进行事故处理时,可暂停巡视,但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巡视。巡视人员应按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所列内容进行巡视,并记入相关记录。

4、认真执行运行分析制度

监控中心、操作队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运行分析包括综合分析、月度分析和专题分析。综合分析每季度一次,分析所辖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情况和管理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5、认真执行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变电站内设备除应按有关规程由专业人员根据周期进行试验外,运行人员还应按照制度的要求,对有关设备进行定期的测试和试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制定并严格执行变电站规章制度

加强员工思想工作、操作技术等培训,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对电网出现的事故、异常情况等不盲目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7、定期开展员工处理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使员工多积累处理事故的经验,提高员工对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对人民的正常生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保证变电站一次设备能够达到安全安全稳定的运行,运行检修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变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加强故障原因的分析,及时消除缺陷、故障,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 毛春涛.浅谈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及管理[J]. 民营科技. 2010(07)

篇7

[关键词]CNG加气站 安全运行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522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9801

一、影响CNG加气站安全运行因素问题分析

1、安全运行因素整体层次结构问题

1.1 甲烷本身属于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爆炸极限为5%-15%,最低点火能量仅为0.28MJ,扩散系数为0.196,所以易燃易爆,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快。

1.2 CNG储存装置钢瓶是目前我国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储存容器,如果加压设备或钢瓶质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会引起爆炸。

1.3 操作人员由于素质,工作经验原因,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等,都可以引起事故。

1.4 管理不善,没有认真落实安全组织,规章制度以及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造成的事故。

1.5 生产状况(加气站生产工艺流程是否设有脱硫、脱水工艺以及采用的方式,直接关系到CNG的质量,构成对储气装置的安全影响。同时是否采用在线CNG质量检测、控制装置的安全性等都会影响到加气站的安全生产)、产气规模(通常加气站的储气装置容积与其生产规模是呈正比的,即生产规模越大,高压容器的体积就越大,发生事故时的危害也就越大)、消防设施设备等都可以影响CNG站的安全。

1.6 隔离间距是规范加气站建设的重要消防技术之一,除去专门的隔离防爆装置外,隔离间距也是减少危害,保护人员、设施安全的重要措施。间距大,保护效果就好,同时加气站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威胁就小。

2、加气机质量问题及气瓶检测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因加气人员或驾驶CNG汽车司机操作失误致使加气枪高压管拉断是导致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一些加气软管管路未能设置安全拉断阀,一些加气机安装的钢球定位结构式的快换接头来代替拉断阀,而这种快换接头的拉力是极不稳定的,还有一些加气站超压加气,这些疏忽和不当失误极易引发爆炸。

3、气质相关问题

3.1 CNG水含量问题:水露点是《车用压缩天然气》规定的所有技术指标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指标。然而现实是,按照国标规定的相应标准来配备露点仪,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操作更为复杂。目前CNG加气站对水露点的检测方式是直接测量器水含量体积分数,然后参考相应的换算表计算出标准气压下的水露点温度。问题是,此法虽然成本低,操作方便,但含水量换算成高压下的水露点的标准目前在行业未能很好地实现统一,且查图法往往造成较大的误差。

3.2 CNG硫化氢含量问题:CNG加气站储气井套管出现的“氢脆”现象与储备气体压力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引发“氢脆”现象的硫化氢允许含量与储存的气体压力呈反比关系,即储存气体的压力越大,硫化氢含量最高容许体积浓度也就越低。一般而言,CNG汽车载气瓶在工作压力最高为20MPa的情况下,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要限定在15ppm,而储气井则是25MPa对应12ppm。只有在以上的极限值以内,才不至于发生储气装置的“氢脆”现象,而在调研中近五成的加气站硫化氢含量超标。

3.3在线监测装置问题:CNG加气站气质在线监测一般是水分分析仪和硫化氢在线监测等装置设备。然而在调研中发现,近五成的加气站未能按要求安装必备的微量水分分析仪设备,40%左右的加气站没有安装硫化氢在线监测装置,还有些加气站虽然安装了必备的监测设备,但是在安装后未能定期进行校正,导致装备成摆设。

4、CNG加气站储气井问题

采取井管储气方式是CNG加气站普遍采取的方式,不过储气井都有寿命限制,一般是25年左右。然而从调研中发现储气井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储气井的质量不过关影响到了气其正常寿命,这与建设初的质量缺陷和后期维护中的质量忽视直接相关。分析影响储气井质量问题原因。

4.1天然气气质本身不合格,调查中的加气站气质绝大部分水含量和硫化氢含量偏高,从而对井壁形成腐蚀,腐蚀物再加上尘垢造成高压管线或阀门堵塞失效。

4.2井管本身的质量问题。一些加气站在井管选择上没按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执行,一些为图成本节约采用废旧的井管,从此次调研的因井管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来看多是由质量不过关原因所致。

4.3储气井排液管封堵导致积液腐蚀套管内壁,这些现象在接受调研的加气站中比较常见。因此,从以上分析因素来看,要保证储气井25年寿命这一底线,必须从建设初期的质量控制和后期维护中的质量监控入手。

5、CNG加气站含油率问题

《车用压缩天然气》对气质总含硫量、H2S质量分数和固体颗粒直径作了明确规定,但国家对含油量还没有相关标准。通过实地调研燃气汽车驾驶员、加气站、检测测试站等,发现含油率偏高是普遍问题。解决CNG气体带油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采用无油压缩机,因为压缩机组除油器只能过滤直径大于1μm的油雾滴,不可能除尽气体中的全部油雾。CNG专用压缩机在高压、高温、高转速和轻质气体条件下运行,限于国内现有技术和材料,采用无油技术并非易事。国内压缩机仍多采用有油,且油耗较高,并已对后续设备和汽车发动机造成损害。

二、构建CNG加气站安全因素研究指标体系,降低天然气危险性

1、CNG加气站以净化天然气为起源,因此进站气质必须符合国标规定的标准;化学意义上的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爆炸极限值为5%~15%,而物理意义上天然气与火源相遇即能发生燃烧或爆炸;CNG加气站的工作压力为20MPa~25MPa,超出极限也将发生泄漏或爆炸风险。

2、CNG加气站涉及到的气体净化系统、增压系统、售气系统、高压储气系统等装置因质量不过关或操作不当等都极易发生事故。

3、生产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麻痹大意或习惯性违规等都是人为因素在成事故的常见表现,也有一些CNG加气站靠近人口稠密地区,人员涉入度深,导致事故发生率相应增多,同时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也相应更严重。

结语:通过对影响CNG加气站安全运行因素问题分析,得知虽然各因素对CNG站安全的影响重要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权重值大小不同,它们对安全系统管理是缺一不可的。在运行中应借助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利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从结果导出引起事故的原因,找出预防、纠正和补救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电力系统;供电企业;变电设备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53-03

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还会对各家各户的用电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当今社会对连续、安全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运行人员也就肩负更大的责任。为此,要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使所属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正常供电有更好的保障。

1 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用户对电网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有了较高的要求。电网设备在运行方面要实现安全可靠性,另外,在具备了较好的工作条件下,还要在设备的完好率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符合供电充足可靠的条件。这就要求对变电设备进行日常的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状态做到及时的检修。对变电设备检修要通过完成变电设备的状态转换工作,也就是倒闸操作后才可以进行。巡视和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维护的主要工作。因为电网的发展壮大,用户对变电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就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

2 变电运行维护中危险点的形成与控制

变电运行维护中会产生危险点,这里的危险点主要是指在变电运行维护中可能产生危害的工作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设备和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与习惯违章等问题。一般来说,危险点主要因工作活动的不安全因素而形成,还会因特殊天气变化而出现,当有设备缺陷时才发生,因为设备的检修、维护不合格而发生,还会因习惯性违章作业而出现。危险点的控制是做变电运行工作时,对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的差异、人员状况问题、设备的实际等做出分析,查找有可能发生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情况,再借助于规程制度,提出预防措施,并通过生产现场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从而预防人为失误事故的发生。

3 变电运行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的联系运用

(1)要在管理工作中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就要加强安全生产体系与不同的环节间的密切联系,在不同的方向上逐步形成了链条式的闭环控制。我们要在危害辨识、建立风险评估上有所加强,起到控制的作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检查与回顾工作,在对事件进行分析以后得出本体系中与事件有关的管理要素,并对其做进一步的完善。为了实现体系的规范化,还要在各企业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标准,加强各种流程的管理,在现场作业的规范化上有所突破。

(2)实施各项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生产的绩效。生产经营一定会涉及安全问题,持续的改进是企业的总目标,可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为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力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在整体上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改进,并采取了定期审核的办法,对发现的问题做了及时的改进,并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3)自始至终以先进的管理体系为基础,实现电网的安全生产,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体系相联系,对设备不断完善、使电网能够安全运行与管理。

(4)针对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实施方案,要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一系列知识,从而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基础培训班的学习,本系统的专家还要加强讲课交流,使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体系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从现场实际出发,做好风险评估,认真填写风险评估报表。在巡检工作、规范操作、事故的处理、对变电站的监管这四大任务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确保不触及安全底线的计划及控制流程》等制度的编写和完善工作,完成制度的下发,并对各项制度做到严格执行与考核。

(5)工作过程中,部分供电局还存在变电运行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比例高的情况,再加上存在运行经验匮乏的问题,对此首先要完成“变电站技术培训资料库”的建立任务,对相关设备的操作、巡检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图片、视频短片的形式做成某种资料库,针对技术培训工作创设一种新的局面,使员工对设备的认识得以提高,明白下一步如何做、做什么。

(6)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对班组的各项生产工作依照PDCA的循环方式,或者按照5W1H的要求来执行。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预防各种设备隐患问题;班前会要开好,和工作计划、“三措”相对照,再对工作任务进行交代,通过合理分工搭配,指定好负责人,对监护人与操作人要做到专门的指定,对工作环境的细节要做好交代,对危险点与操作注意事项要做好交代,对危险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对控制措施做进一步的加强;让职工认识到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耐心地解释职工提出的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预见性,知道做什么及如何做。在完成各项操作以后,对当天的生产任务要做好小结,要做好情况和执行安全规程的统计,对好的方面要给予肯定,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针对违章行为及存在问题还要有整改意见及防范措施。关于变电站维护的特定文件与要求,站内要及时实施,做到不等不靠,做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定落实措施的三定措施,做好特定维护工作。在进行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后,运行部门还要注重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在对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要总结、改进各项工作,在体系建设的引领下,完成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化、规范化及标准化。

4 当前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篇9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1山丹县农村用水现状

甘肃省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永昌县、南接青海省、北靠,全县辖6镇2乡,110个行政村,总人口20.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82%。年平均降水量195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600立方米。自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至今,共完成农村自来水工程39项,建成供水站(水厂)34座,解决了8个乡(镇)110个村39886户17366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100%。

2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做法

2.1争取项目资金,巩固提升供水安全

自《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实施后,我县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农村饮用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根据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要求,实施了利用国开行贷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试点县建设项目,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处,解决了6镇2乡89491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相继实施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7、2018年度工程,巩固提升了7个乡镇、38个行政村,4474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开工实施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9年度工程,计划巩固提升2个乡镇、9个行政村,1070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于2019年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390万元,预计2019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行。

2.2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运行管理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管辖权限与管理范围移交所属灌区或村社进行管理。2006年1月,县政府以批复执行供水价格1.5元/立方米,由管理单位收缴,用于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2009年成立了山丹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制定下发了《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建的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2013年,根据县政府批复的《山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办法》,按水费提留维修养护基金,专门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有效缓解了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主管网及控制设施老化严重等问题。

3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措施

一是合理确定水价,规范运行机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办法》,在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实行农村自来水“两部制”水价或“单一制”水价制度,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水增效。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合理定价、群众积极参与、水管单位计量收费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行水费、水量和水价三公开制度,让老百姓吃上明白水、放心水。二是积极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进程。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将有条件接入城网的农村人饮工程,提升改造后连接并入城网自来水工程,归属县自来水公司集中管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行水费计收,设备(设施)运行,维修养护,水质化验专业管理,这是解决城乡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实现城市与农村、水源与供水、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以及治污和回用于一体的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也是在推动涉水事务统筹考虑、更加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实践。因此,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以便更好地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三是明确职责职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的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供水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水管单位负责供水、设备维修养护、水费收缴等管理工作。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的单村供水工程由所在村社自主管理,具体负责本村人饮供水管理工作。

4结语

篇10

关键词:变电管理 问题措施 安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0-01

在我国电力建设高速发展的今日,相对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地理部门对变电的安全运行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和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成为当前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对于国家来说,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电网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为此,就必须根据变电的特点,找出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设备检修和故障的排出,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产生类似的事故,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1 什么是变电运行

变电运行就是有专职人员负责值守变电站,对电力设备进行维修和看护,并监测电力运行是否健康,检测其残在的问题,再根据一些调度指令进行电力电气等设备的传送,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工种名称。变电运行是否健康直接影响了整个电网的安全,所以对其的监控必不可少,因此,变电运行的任务便是操作电力设备和对电力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变电运行的主要特点就是工作乏味,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很大,所以工作繁多,而且人员不集中疏于管理,及造成了员工的松散,又不能进行到位的安全管理。

2 变电运行中产生的问题

2.1 变电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操作失误

变电人员操作失误主要表现为电气的误操作,由于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个人综合素质不高和违规操作,电气误操作经常造成人身伤亡,导致电网瓦解和设备损坏等结果。变电人员是变电运行的直接操纵人员,必须使其认真贯彻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变电运行管理技术,能随时处理各种电气事故,并确保变电运行的设备安全。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电力系统容易产生故障,所以变电的工作量大,而且繁琐乏味,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精神上的松懈,而任何一点松懈,都可能导致电网的安全不稳定,酿成大祸。所以,变电操纵人员的个人素质至关重要,首先单位应该给员工进行积极而且正确的培训,其次在员工实践中应当有人进行指导,避免错误,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

在变电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工作人员思想的懈怠,经常发生一些违规的行为,有些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包括违规操作、违规指挥、违反制度和违反纪律等。这并不是说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而是说这些制度没有做到落实,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到位,使工作人员散漫。所以企业应当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思想培训,更多的组织员工去学习,安排一些安全形势分析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安全教育活动,并且在日常管理中多检查,多整改,多考核。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通过量化和细化,实现较强的可操作性。在面对一些临时性工作时,容易发生一些无票作业的问题,更应该加强日常管理,抓住细小的问题,不要只抓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等大型问题,更不要只重视客观规律,只有违章必究、抓住细小问题才能更好的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3 完善和强化设备管理

为了防止设备发生事故,加强设备管理师变电运行工作中重要的一步。由于电气设备的不断使用,使其慢慢老化,时刻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所以在变电运行中,应该时刻关注电气设备的更新,定期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

3 对变电运行管理中产生问题的措施

3.1 强化变电操作员的思想和心理素质

人的生活动力源于思想与精神,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神思想与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首先,要如何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坚强的事业心。第二,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积极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开展相互交流问答竞赛等活动,所有员工包括领导们应该多多开展讨论会,针对各个专业不同性质,一起分析讨论典型事故案例,使员工懂得什么是责任,从思想上自觉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是要如何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技术。第一,提高主岗位人员和值班负责人的素质。第二,积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其掌握熟练的技术以及及时处理事故的措施。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的提高。

3.2 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也是减少事故的措施之一,是有更精确更细化的操作技术,才能得到更安全的实施。所以,企业要经常组织一些典型分析案例讨论会,老板与员工相互交流探讨,加深对操作的认识,避免重大事故重复发生。而且对于领导来说,对于工作上的问题要积极改正并且督促自己的员工,加大培训的力度与考核制度,才能更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落实规章制度并制定责任制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非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实,只有细化,并分配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才有作用。所以,企业单位可以以黑板报或是录像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办一些报纸,登录一些案例,做到时刻警醒员工。同时,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分工不同,制度相应不同,只有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员工的责任心。

3.4 对变电运行的维护和交接班制度

对变电运行的维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清理,保持其洁净,少灰尘。(2)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对老化及损坏设备进行更新。(3)经常对带点设备警醒测温检查,如果发现过热现象,及时找到原因,杜绝危险因素。(4)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工具进行及时的校正。在交接班时,多发危险事故,所以对于交接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按时交接工作,不得拖延或提前。(2)交接双方应该做好各种设备记录,进行一种记录交接,情况交接。(3)在交接过程中如果发生非正常现象,一定要及时并详细汇报。(4)在交接班时,听取上级指示,不得擅自行动。

3.5 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加强设备的管理主要是防止发生设备上的事故,主要包括设备建设时期的管理、设备运行时期的管理和设备隐患的管理。只有做好全面的管理,才能更精确的防御隐患。

在变电运行中,只有做到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