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师健康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师健康管理制度

篇1

幼儿园教师工作制度是全体教职工必须严格遵守上班制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规章制度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幼儿园教师工作规章制度

一、严格遵守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包括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并认真执行。

三、对幼儿态度要和蔼和亲,做到耐心、关心、细心、热心,与本班教师、保育员团结协作,搞好所在班级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护理等工作。

四、认真执行幼儿的作息制度,认真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做到动静交替,手脑并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五、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下周工作重点,与本班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

六、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尊重幼儿,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七、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业务学习。积极创编教材,制作教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水平。

八、坚持做好交接班工作,一般情况口头交接,重大情况要作书面交接。家长特殊要求、患儿药品、物品要登记交接。

九、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养方法,每周向家长公布本周及下周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心中有数,积极配合。

十、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交换意见。

十一、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和每周教育小结,每学期写出质量较高的教育工作总结或论文一至两篇。

一、严格遵守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工作,结合本班实际与班主任共同订好教育工作计划(包括学期、月、周、日计划)。

三、认真执行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及自由活动、晚间活动,做到动静交替。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悉心照顾好幼儿的进餐、睡眠、日常生活。注意幼儿身体冷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幼儿身心愉快,情绪稳定。

四、对幼儿态度要和蔼可亲,细心观察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教育内容,运用多种教育形式,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五、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及业务学习,认真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制作教玩具并创设教育环境。认真学好每周教育小结。一学期写出一至两篇质量较高的经验总结或论文。

六、做好家长工作,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发现幼儿问题要及时与班主任、保育员配合,及时通知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

七、注意幼儿安全,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做好交接工作,填写交接班记录。

八、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被褥,午睡时多加巡视,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及时解尿、抹汗和盖被。

幼儿园教师工作制度范文

1、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全体教职工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大事不随便请假。

2、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全勤的教职工每月发给全勤奖30元,有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的,无全勤奖,另外迟到、早退者在当月的工资中扣除1元/次,旷工者扣5元/次。

3、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教师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班期间,教师不能随便换班、替班、串班,要全面照顾幼儿,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因工作造成一般责任事故,如磕伤、碰伤、挤伤、烫伤、扭伤等,有上述情况之一,教师本人负责一切费用,如因工作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幼儿需要住院治疗的,教师必须承担50%的医疗费用。因看管不当造成幼儿走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属教师严重失职,教师本人负全责,扣除工资100元/次。

5、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班中物品需保管好,如有工作变动,必须交清,如有丢失或损坏,需及时报告,如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按失职处理。

6、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教师在校内、校外都应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和幼儿园声誉。上班期间要微笑面对家长,对家长和来宾态度友好,避免与家长争吵。

7、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各班室下班后,必须在离园前认真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将物品放在指定地点,整洁卫生,保证安全。

8、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教师有事情必须请假,凡未请假或请假未经园长批准而离开岗位者按旷工论处。

9、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值班老师应遵守值班时间,比正常上班时间早到半小时,下班时迟走半小时,当班或值班时间,不能因私事离开孩子。

10、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一月公布一次出勤。并将考勤列入奖惩、评比条例中。

11、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坚持超前备课,保证每节课都要有教案,无教案不进教室上课。

12、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幼儿一天学习、生活。大型玩具没有老师保护禁止幼儿玩耍,幼儿离园时要护送到安全地带

13、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中学期结束,各方面表现优秀,且班级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奖励教师100元。

幼儿园教师工作制度范文

一、幼儿保教中心安全制度

一)、各班教师做好晨、午检并填写记录。

二)、保教人员要经常检查幼儿口袋里是否装有豆子、小刀、碎玻璃等杂物,教育并随时注意幼儿不往口、鼻、耳孔中塞东西。

三)、各班要经常检查本班的设施、物品、玩教具,对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电源开关、刀、剪、开水壶、暖瓶、消毒液等,要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的物品不准放在幼儿活动场所。大型玩具使用前,带班教师要事先进行安全检查。

四)、带班人员严守岗位,确有急事,需有园内人员替岗后方能离去,擅自离岗造成不良后果者,要视其轻重追究责任。

五)、厕所、盥洗室及各室地面保持干燥,避免幼儿滑倒摔伤。

六)、幼儿饮食、水果、饮用水严格执行饮食卫生制度,严禁腐烂食品不洁饮用水给幼儿食用。

七)、各带班人员上下班前做好幼儿交接工作。幼儿入园时带班教师将《接送卡》交给家长,离园时家长凭《接送卡》领走幼儿。大班家长如不接送幼儿,须签定书面协议,入园前、离园后的时间里,幼儿的安全由家长自行负责。

八)、安全保卫人员负责对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更换,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活动室、寝室、库房严禁烟火,炊事人员注意液化汽、炉灶、水电的使用保管,避免火灾、水灾发生。

九)、下班前,所有人员要检查、关闭好自己教室、办公室、操作间的门窗、电灯、水源。

十)、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擅自离岗。保护园内设施、财产不损坏、不丢失、不被盗。

十一)、伙房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危险物品要有专人管理,专人投放,如:老鼠药要与幼儿食品,幼儿活动易接触到的场所绝对隔离,严防投毒、幼儿中毒等事故发生。

十二)、负责幼儿午休的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干私活,随时注意幼儿睡眠,以防上铺幼儿坠地,保证幼儿溺便。

十三)、以上要求各有关责任人必须各负其责,尽职尽责,如发生任何事故,首先由其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二、值班制度

一)、安全值班

1、坚守岗位,严守职责,负责全园财产的安全。值班时间园内所有物品不得丢失,损坏或擅自私拿,外借丢失,损坏物品负责一定赔偿。若因失职造成重大损失,要追究工作责任和经济责任。

2、消防器材在保卫处注册并接受定期检查。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逐个检查各班门窗、水、电等安全设施,做好防水、放火、防电、防盗工作。值班时间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园领导,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3、负责下班后待离园幼儿的安全交接工作。

4、外人、闲杂人等不得在园逗留和擅自留宿。

二)、环境卫生和绿化

篇2

教育行政部门和幼教机构要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保教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财产管理、食堂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机构考评细则,突出“精细化”管理。学前教育要坚持“家园共建”理念,幼儿园要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广泛开展家园运动会,建立家园联系栏,召开家长座谈会,经常性地开展家园共育亲子游戏、家园互动等一系列活动,为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成长搭建互动平台,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提高家教水平,提升办园理念。

以研促训,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化成长。首先,要多形式开展教师“走出去”活动,开阔幼儿教师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学习科学的保教理念。其次,坚持优质课(活动)评选活动。组织广大幼儿教师设计、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为幼儿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要采用以评代训的形式,促进幼教师资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技巧的“三学”活动,有效促进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学技能的“三提高”园本培训。再次,要营造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构建个性化的幼儿园园本活动课程,创出特色办园的新路子。

示范辐射,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幼儿园相互交流的平台。

一是“名园”带“民园”。各幼儿园由于地域和教师素质差异,其发展水平产生不均衡现象,所以要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的龙头示范作用,鼓励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带动、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

二是采取“上挂”和“下派”。鼓励城乡幼儿园“姐妹结对”,组织城区幼儿园教师定期不定期送教下乡,或开展资助学习用品、全天开放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乡镇幼儿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实现城乡幼儿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有效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强化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学前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日常管理,要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首,坚持“安全第一”意识毫不动摇。要认真履行幼儿园安全管理职责,坚持安全工作常态化,安全教育多样化,安全检查经常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一是进一步理顺安全工作管理网络,以“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目标,制订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细化安全岗位责任制,使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等多方面的安全教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记录。

二是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各学前教育机构都要成立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严格落实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经常性地对门卫、路队、食品、用电、园舍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幼儿学习生活不出意外。

三是进一步完善幼儿安全接送制度。幼教机构要坚持上下学教师、家长、幼儿“三见面换卡”交接制度,要建立班级教师、门卫值勤、值周领导“三级联防”的立体式安全管理模式。

篇3

1成立组织,分工明确

幼儿园成立了“校园安全防暴工作领导小组”、“护校队”、“冬季防火工作小组”、““清剿火患”战役领导小组”、“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回头看领导小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等安全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三位副园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和驻校民警为成员的安全小组,对全园安全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园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周不定期由保安科长和驻校民警对幼儿园周环境进行走访、排查不安定隐患。

2注重安全管理的制度化

2.1不断建立健全、修改、完善幼儿园安全规章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安全管理的制度化是搞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前提。为此,我园制定了《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食品、消防、交通应急救援方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学习制度》、《安全接送制度》、《安全奖惩制度》、《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制订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并由教育局、消防大队与园长签订安全责任状,再由园长与副园长,副园长与中层领导,中层领导与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最后教师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安全责任心,使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2.2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安全工作重在落实,要落到每个人的思想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1)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使抓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整改、有总结、有记录。(2)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园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大型玩具、电器、消毒设施,发现隐患,专人负责,定期整改,并有记录。如近期的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幼儿园围墙过低、监控有三处不能正常显示、暖气陈旧易暴裂,以及时上报相领导给予了解决,排除了不安全隐患。(3)我园积极配合河南派出所、街道、城管等有关部门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集体整治,杜绝幼儿园周围的小商小贩,利用宣传栏和QQ群向幼儿和家长宣传购买无证摊贩食品的危害性。(4)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安全责任区和安全责任人,并每天认真添写班级隐患排查记录班级教师明确职责,互相监督。(5)加强值班、值周制度。值班老师早上7:20分到园,上下午各楼层都安排负责人看护幼儿上下楼安全。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周,每天站在园内的重要部位,严格幼儿园的刷卡制度及看护幼儿离园时的安全,警防陌生人或未成年人来接孩子,大门口有保卫科长、后勤主任及驻校民警和保安人员共同看守,楼内大厅由园长亲自看护。(6)做好安全工作的资料集累和归档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从一日活动入手,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安全环境。

3.1从晨检开始,保健医仔细检查每个孩子的衣袋是否带有小物品,指甲是否剪了,观察孩子的神情,身体有无异常,询问家长孩子的身体状况。

3.2后勤工作严格规范操作幼儿“三餐一点”。把好食品采购关,厨房操作关,确保幼儿吃到安全卫生营养食品。保教人员加强幼儿餐饮卫生安全的管理,确保班上孩子按时正确进餐。

4从安全教育入手,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1引导幼儿感知生命重要,体会安全的意义。采用多种手段、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安全事例,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生存的角度体会生命的可贵,体会安全的意义,萌发珍惜生命的意识。

4.2在常规教育中渗透安全自护意识。让孩子们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常规要求,重视一日生活中的有机渗透,并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4.3每学期定期开展防恐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通过开展消防应急疏散、自救演练提高全园教职工及幼儿的逃生与自救能力。

4.4在午睡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儿睡觉时不要将小手放到两张床之间,不要扒着睡觉,小脚不要蹬着小朋友的脸。

4.5结合卫生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如教育幼儿不要把笔、玩具、手指头放到嘴里,不要用硬东西或手指扣鼻子,不要用手揉眼睛,不要站在小椅子上等。

篇4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

师资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也是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软肋”。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贫困地区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已成为影响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偏远,属回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民办幼儿园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改革的对策。

S园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原州区,是一所城镇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办学场所为民房改建,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在园幼儿165名,教师9名,后勤人员3名。2013年10月,在宁夏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对S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基本结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等方面。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1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性别结构方面,S园9名教师,包括园长在内,全部为女性。幼儿教育中女性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教育影响的缺失,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关专家认为,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一个人的智力开发、性格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教育。男女教师比例适当的教育环境,不但可以增加幼儿园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激活思维,增强其分辨事物的能力,培养其坚强果敢的意志,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访谈中,S园园长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无奈:“从我当园长到现在,还没招聘到过男老师。幼儿园工资低,对男孩子没有吸引力,学幼儿教育的男生本来就少,毕业后很多也不会到幼儿园来工作。”(S园园长访谈记录)

在年龄结构方面,S园25岁以上的教师只有1名,年轻教师占据主体。这支由年轻女性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朝气十足、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幼教事业的新鲜血液,具有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但研究者也提出:“以年轻女性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会体现出易受暗示、处事情感化、喜欢浪漫等群体特点,责任感相对较差,这直接导致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低下,以上这些均向管理者提出了‘柔性’管理的要求。”与年龄结构直接相关,S园9名教师,除园长外,其他8名教师从教时间都不足5年,教师队伍的整体教育教学经验严重缺乏。

2学历层次、专业对口率低

在学历结构上,S园9名教师专科学历1名,中专学历5名,高中及以下学历3名,整体学历水平过低。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持有者在相关专业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也直接影响着其就职后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很多国家也将学历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在1993年《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而实际上,在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专科及以下学历也已很难满足幼儿教育对教师学历水平的要求。

在专业对口率上,包括园长在内,S园仅有3名教师是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幼儿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教师没有专业教育背景,往往更容易出现违背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近些年来,我国专科和中专幼儿教育专业招生数量不断萎缩,且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不足,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混杂、对口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进程,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3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通过对S园教师流动情况的统计,研究者发现,S园近两年的流动率为44%,近三年的流动率为67%。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是创造高质量有特色幼儿园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在访谈中,S园园长在谈及教师流动问题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我们这样的民办幼儿园,能提供给老师的条件非常有限,很多老师都是有‘走心’无‘留心’。学历高的老师,有经验的老师很难留得住。现在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办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S园园长访谈记录)

4专业发展水平低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指其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达到的程度。对S园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低。在问卷调查中,对“你平时是否阅读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一题,6名(占67%)教师选择了“很少”。另外在问及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时,被访谈的5名教师都未表达出清晰的认识,对职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教师M:“和孩子打交道是件很烦心的事,工作很累,工资又低。要不是因为目前没有合适的工作,我早就不干了。”(S园教师访谈记录)

二是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能力素养,难以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在问卷调查中,对“你认为幼儿园教育中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一题,选择“知识目标”的教师占到了67%。在访谈中大班带班教师J说道:“我现在就开始教拼音、认汉字了。虽然一些孩子(学习)有困难,但是家长高兴,要不然,他们会说我们只哄着孩子玩了,什么都不教。”(S园教师访谈记录)

另外,由于学历水平的“先天不足”,加之在职培训学习机会少(78%的教师进入幼儿园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或进修),教师专业知识,尤其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素养低。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发现,S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反思能力,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中“书本化”“小学化”倾向严重。

二、影响因素1经费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待遇低是影响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用于支持民办教育的资金非常有限,近几年随着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快速增长,每所幼儿园能够得到的政府投入也是越来越少。另外民办幼儿园多属于自负盈亏,办园者会考虑到成本核算,用于改善教师待遇的资金投入也就不够多。以S园为例,2012年用于教师工资和福利的支出为118万,占当年经费总支出的43%,教师的月平均工资为900元左右。

2管理问题

自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缺乏全局观念,对民办幼儿园过问较少,甚至听之任之;有的把关不严,只考虑民办幼儿园短期生存,而未考虑民办幼儿园的长期效应;有的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失控等,这都使得民办幼儿园基本上处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盲区。

在本项目研究中,从研究者对宁夏南部山区各市县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针对民办幼儿园管理没有出台过任何专门的文件。而近两年出台的有关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进修学习及对幼儿园进行年度考核、专项拨款等方面的文件也都主要是针对公办幼儿园。

另外在民办幼儿园内部管理方面,很多园长都是凭经验办学,缺乏科学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对幼儿园发展的长远规划,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特色。甚至一些园长由于自身对幼儿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在管理和教育活动中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对策思考1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低收入群体大,在一定时期内,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小规模园将是学前教育办学的主体。地方政府应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在经费投入上要有单独预算或专项资金。同时应出台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特殊政策”,对工作时间达到两年以上的教师给予工资补贴,并按在园工龄逐年增加。应让其享受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的一些福利待遇,包括为教师交纳“五险一金”、进行职称评定等。另外,在幼儿园层面,办园者应从长远考虑,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给予优秀教师有效的奖励,力求“待遇留人”。

2加强管理,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一方面,在政府层面,主管部门应进一步严守办园资格审核,保障并逐渐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发展途径上,一是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补充、更新其专业知识;二是搭建优质公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的帮扶关系,积极开展教师观摩学习、指导培训、“一对一”帮扶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在幼儿园层面,园长或办园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对幼儿园长远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王娜.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社会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12.

篇5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 310012)

[摘 要] 以浙江省329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四个维度对其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作投入的核心维度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而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投入水平,应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增强其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应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加大组织支持,提高其组织承诺,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其业余生活,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

[

关键词 ] 工作投入;工作倦怠;心理健康;幼儿园教师

一、问题提出

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该研究一直属于消极心理研究取向。世纪之交,受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和组织行为学对工作激励机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过分关注疾病、痛苦等消极方面进行激烈的批评。一些研究者以工作倦怠为鉴,开始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研究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

1990年,卡恩( Kahn)率先提出了“工作投入”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投入是“工作人员通过管理自我使自己进入工作角色的现象”。1992年,他对工作投入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认为个人的工作投入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投入(physical)、认知投入(cognitive)和情感投入(emotional)。但是卡恩并没有以此为基础编制工作投入的测量工具。目前,对“工作投入”定义相对科学的是斯高菲利等人(Schaufeli et a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参与工作的具有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特征的心理状态”,其中“活力”指在工作中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愿意在工作中付出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不懈;“奉献”指集中精力地参与工作,并且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价值、激情、鼓舞、骄傲和挑战;“专注”指完全集中注意力并且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因而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很难将个体与工作分开。嘶高菲利等人在此定义的基础上研制了工作投入测量工具——《乌得勒支工作投入量表》(The 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包括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共17个项目,采用的是Likert7点式评分方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乌得勒支工作投入量表》的问世,为学术界研究工作投入或工作投入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测量工具,进一步推动了有关工作投入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很多关于工作投入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斯高菲利和贝克( Bakker)的研究表明,与那些工作不投入的员工相比,工作投入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更加满意,对组织更加忠诚,不会离开组织而选择其他工作。洛伦茨等人(Llorens et a1)的研究显示,工作投入与自我效能之间为正相关,自我效能既是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也是工作投入所产生的结果,自我效能会激发工作投入,反过来,工作投入也会增强自我效能的信念。斯穆布拉等人( Simbula,et al.)以意大利学校教师为被试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斯马祖( Shimza)和斯高菲利的研究显示,工作投入的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能够体会到工作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在心理上更为健康。萨拉诺瓦( Salanova)和斯高菲利的研究则发现工作投入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个体的首创性、主动行为和良好的学习动机。哈坎恩等人(Hekanen &schaufeli)的研究表明,工作投入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减轻工作倦怠和其他职业压力症状,提高个人的生活幸福感。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工作投入研究的内容。

然而,工作投入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量表的“生搬硬套”。目前大部分工作投入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都是《乌得勒支工作投入量表》。该量表是针对企业员工而研制的,很多研究者没有对其进行修订,就直接应用于其他职业。由于不同的职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统也不尽相同,如果不加修订地把该量表应用到其他职业,必然会带来测量结果的偏差甚至是错误;二是本土化研究的缺失。纵观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研究一直依附于国外。在工作投入研究领域,由于该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到目前为止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简要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或者是简单修订国外的相关量表,而真正根据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职业特点编制的量表相对较少,缺乏本土化研究;三是研究对象的局限。工作投入本属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研究其他职业群体的相对较少,把工作投入与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结合在一起研究的人就更少了。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师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把幼儿教育比作整个国民教育的“根”或“苗”,幼儿园教师则是培“根”育“苗”的园丁,他们能否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将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对其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杭州、绍兴、金华和衢州四个地区选取研究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329份,其中女幼儿园教师327人,占99.4%,男幼儿园教师2人,占0.6%;工龄在一年以内的51人,占14.3%,2-5年的139人,占42.2%,6-10年的96人,占29.2%,11-15年的18人,占5.5%,16-20年的14人,占4.3%,21- 25年的8人,占2.4%,26年以上的3人,占0.9%;学历在中专以下的27人,占8.2%,中专学历96人,占29.2%,专科学历164人,占49.5%,本科学历42人,占12.8%;城市公立幼儿园教师18人,占5.5%,城市私立幼儿园教师91人,占27.7%,村镇公立幼儿园教师96人,占29.2%,村镇私立幼儿园教师124人,占37.7%。

(二)测量工具

1.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问卷。

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问卷。该问卷既继承了《乌得勒支工作投入量表》的研究精髓,又体现了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该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即工作愉悦、工作价值、工作责任和工作专注,共21个项目,采用Lik。r 5点式记分法。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分半信度为0.85,以77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间隔一个月后测得重测信度为0.84,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x:/df为5.99,NFI为0.95,NNFI为0.95,CFI为0.96,IFI为0.96,RMR为o.06,RMSEA为0.08,均符合结构方程拟合指标的要求,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2.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问卷。

采用赵娜和秦金亮编制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该问卷由四个维度组成,即情感耗竭、精力枯竭躯体化、职业失意和职业怠慢。已有研究表明,情感耗竭维度是其中的核心维度,因此本研究仅包括情感耗竭这一部分,共8个项目。根据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法对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得到1个因素,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9.013%,因素负荷的范围在0.643至0.824之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0。

本研究借鉴了粟邑等人(Tsui et al.)编制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对领导的满意度、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同事的满意度、对工资的满意度、对晋升机会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共6个项目,采用的是Like,t5点评分方式。我们结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对该问卷一些项目的表述进行了修订。根据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法对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得到1个因素,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9.009%,因素负荷的范围在0.701至0.809之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0。

本研究采用的是艾伦和米歇尔( Allen&Meye,)编制的组织承诺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即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已有研究表明,情感承诺维度是其中的核心维度,因此本研究仅包括情感承诺部分,并结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了修订,共6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评分方式。根据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法对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得到1个因素,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4.567%,因素负荷的范围在0.620至0.805之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2。

本研究对幼儿冈离职意向的测量借鉴了香港学者樊景立等人在1998年编制的相关量表。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共4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评分方式。我们结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对该问卷一些项目的表述进行了修订。根据所选取的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法对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得到1个因素,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4.163%,因素负荷的范围在o.690至0.872之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9。

3.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卷。

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测量,本研究借鉴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采用自我等级评定法,所要评估的问题只有一个,即“与自己的同龄人相比,您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要求被试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综合、总体的评估,采用ikert5点评分方式。曼德贝卡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测量方法与其他量表相比,它们的测量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而且前者也能够提供很强的客观性指标。此外,该测量方法涉及到的项目较少,有利于与其他问卷一起联合进行研究,减少被试作答的工作量。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5.0 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和LISREL 8.70 for window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知,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四个维度,以及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离职意向等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至0.900之间,均超过了专家所推荐的临界值0.70,表明各个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四个维度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和心理健康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对这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为结构方程建模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分析

我们以LISREL 8.70 for windows软件为数据分析工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了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见表2和图1。

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X:/df)、规范拟合指数(N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 AGFI)和比较拟合指数(CFI)的理论期望值为1,即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拟合越好,而均方根残差(RMR)和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的指数如果小于0.1,则认为模型拟合较好。表2显示,模型的拟合指数x:/df为1.28 (11.53/9),NFI为1.0,GFI为0.99,AGFI为0.96,CFI为1.0,RMR为0.014,RMSEA为0.029,各项拟合指数均比较理想,表明模型的拟合较好,研究具有很好的效度。

从图1可以看出,工作愉悦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0.31、0.15,而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2、—0.24。这表明随着丁作愉悦感的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相应提高,而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则会降低。工作价值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39、0.16,而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2。这表明随着工作价值感的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会相应提高,而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则会降低。然而,工作责任对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和心理健康均没有显著影响;工作专注只对工作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5,对其余四个效果变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随着工作专注感的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反而会降低。从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来看,其相关系数在0.48至0.71之间,保持中等程度的相关,表明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构想效度良好:从五个效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看,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之间为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3,表明随着工作倦怠感的增强,幼儿园教师的离职意向会越强烈,反之亦然;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之间为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02至0.37之间,表明在这三个变量之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强度增强,其余两个变量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工作倦怠和离职意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之间为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33至-0.02之间,表明随着工作倦怠或离职意向程度的提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的程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反之亦然。

四、讨论

(一)工作愉悦和工作价值对五个效果变量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核心维度——工作愉悦和工作价值,对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和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工作愉悦和工作价值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心理健康有正向影响,而对其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这与国外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斯高菲利等人的研究显示,工作投入的核心维度——活力和奉献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对工作倦怠和工作焦虑具有负向影响,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水平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和组织忠诚度,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倦怠和工作焦虑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减少离职行为,提高职业幸福感。萨拉诺瓦和斯高菲利的研究也表明,工作投入的员工能激发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在工作中表现得很有活力,而且具有奉献精神,他们能积极地利用工作资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减少离职现象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工作专注对五个效果变量的影响

工作专注只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影响,而且影响是负向的。也就是说,随着幼儿园教师工作专注感的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是提高了,反而是下降了。这可能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前期的儿童,他们年龄较小,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的世界,其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把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而这一要求在我国被进一步放大,由于过分强调安全防范意识,普遍缺乏对儿童冒险精神的培养,幼儿园教师经常被上级领导灌输“幼儿安全压倒一切”的工作思想,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时刻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们身上。随着专注感的逐渐增强,教师对孩子安全的焦虑感也会逐渐提高,同时也就会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随着工作专注感的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反而呈下降趋势,但还没有成为影响其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关键因素。

(三)工作责任对五个效果变量的影响

工作责任对五个效果变量均无任何影响。工作责任主要描述的是工作者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工作认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工作责任是职业道德层面上的维度,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普遍较高,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充分体现了人们所期望的教师形象,要求教师具有牺牲精神和奉献意识,一心一意教书育人。我国幼儿园教师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工作责任由此成为他们自动化、习惯化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表明工作责任这一维度对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没有任何影响,而只能表明其影响不是显性的。如此,仅仅从统计数字上看,丁作责任对五个效果变量均无影响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提高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水平的建议

(一)幼儿园教师个体层面

一是提高职业认同感,发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任务繁重的职业,它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只有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才能全心全意、持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有些幼儿园教师之所以职业倦怠,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感、荣誉感和工作动力。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投入水平,首先需要帮助幼儿园教师发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幼儿园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但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也决定着自己工作的成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爱心、耐心、细心等品质。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更是决定了幼儿园教师比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要更具责任感,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对幼儿体贴人微的爱心、宽容之心和锲而不舍的耐心。

三是保持工作的积极性,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要完成教育工作,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外,更需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工作,能使人的心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越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就越高。幼儿园教师不但要学会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而且要学会如何对幼儿进行保育,任务细碎而繁重。幼儿园教师只有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才能迎接工作中的挑战,应对和克服工作中随时突现的困难。

(二)国家、社会和幼儿园层面

一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在过去很长时期里,由于学前教育没有引起国家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他们不仅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障少,而且常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这种较低的社会地位已经造成了幼儿园教师流失、队伍不稳、职业倦怠增加以及学前师范院校无法招到优秀生源等诸多问题。国家应当努力改善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让幼儿园教师职业成为受全社会尊重的职业。

二是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支持,提高其组织承诺。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幼儿园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要保持幼儿园教师长久、稳固的组织承诺,幼儿园要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的支持,包括资金、设备、原材料、时间、空间以及培训等,让幼儿园教师有组织归属感。有些幼儿园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如果幼儿园能够及时向教师提供所需的资源,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将会忠诚于自己的组织,把幼儿园当作自己成长的港湾,全心全意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之中。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0-0027-05

当前,有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研究呈现出“两极少,中间多”的特点,焦点是中小学教师,而对幼儿园教师和大学教师却关注甚少。事实上,幼儿园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因为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很不成熟,自我辨别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但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倾向于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

一、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决定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范式。研究范式主要有两种:大样本研究范式和小样本研究范式。大样本研究范式以随机化程序选择大量被试,对他们进行较少量的心理学测试,从而测验与分析有关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过程。小样本研究范式对少量的被试进行大量的心理学测试,能对被试的心理活动展开有效的研究。〔1〕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大多采用大样本研究范式,而很少采用小样本研究范式。(2)测量工具。研究者通常采用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这类量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健康负向指标为主的量表,另一种是以健康正向指标为主的量表。前者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BI)、一般健康问卷(GHQ)等;后者主要有主观幸福感量表(SWS)、生活满意度问卷(LSS)等。国内学者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通常会对国外的这些量表进行修订。(3)指导研究的方法论。最常见的方法论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横向的研究,另一种是动态的、纵向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主要以前者为主,很少有人采用动态的、纵向的研究方法。(4)研究视角。国内学者主要从评估的角度去考察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适合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国外学者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他们不仅重视用问卷调查、实验等实证的研究方法,而且开始重视日志分析、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研究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症状。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2)职业行为异常。心理问题总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有些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即存在职业行为异常现象,例如,随意应付自己的工作,对儿童无端责罚、恐吓等。彭驾将教师的不良职业行为概括为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不良型五种类型。〔2〕(3)不良人格。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3〕(4)心理压力。Kelly和Berthesen(1995)对8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公立幼儿园女教师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她们的日志、图表和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认为这些压力主要来自时间的压力、满足儿童的需要、应对教学之外的任务、维持早期儿童教育的哲理与实践、不断满足个人的需要、儿童家长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早期儿童教育的态度和感知等。〔4〕许多幼儿园教师由于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形成心理疾病。(5)工作倦怠。Maslach和Jackson(1981)认为,工作倦怠是在以助人为对象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自我成就感降低的症状。〔5〕研究发现,倦怠不仅会给人们造成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自我成就感降低等负面心理影响,而且容易产生睡眠干扰、周期性头痛和肠胃不适等疾病。〔6〕因此,幼儿园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倦怠状态,会给自身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危害。(6)人际障碍。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有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园领导的关系等。一些幼儿园教师由于对上述关系处理不当,造成了人际关系上的障碍。Katz认为在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造成幼儿园教师人际关系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双方在价值观、教育观、行为参考基准和隐私权的维护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另外,幼儿园教师经常会遇到儿童家长的一些非理性要求,如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教师,这会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蒙上阴影。〔7〕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个人素质。每个人的心理、身体素质以及业务素质都有差异。一些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这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8〕(2)工作角色。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他们通常集幼儿园老师、临时父母、保姆、哥哥、姐姐、玩伴等于一身,〔9〕甚至是清洁工、联络员等,他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随时变换角色,很容易产生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这不仅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10〕(3)幼儿因素。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周围的事物,其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利于幼儿园教师安排课程。另外,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幼儿园教师总是要担心其安全和健康,这会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11〕(4)幼儿园因素。幼儿园教师有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教学工作也经常被一些无关的事情干扰。此外,课程一般由幼儿园管理者制定,幼儿园教师只负责执行,因此他们很少有教学的自,这不利于设计适合幼儿的课程,也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负担。〔12〕(5)自我期许。自我期许总是美好的,但是自我期许过高,与现实存在落差时,会导致心理不愉快,甚至痛苦。(6)社会期望。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寄予很高的期望,对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这使幼儿园教师负载了更多的精神压力。(7)人际关系。幼儿园教师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除了每天要处理与园内同事和领导的关系,还要学会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13〕(8)时间压力。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特征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照料幼儿。台湾学者孙立葳研究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他们常常因为休息时间很少而身心疲惫。〔14〕另外,幼儿园教师也需要照顾自己的家人,有时还要抽时间进修,搞好自己的专业发展。(9)兼任行政工作。Borg和Riding(1993)的研究表明,行政工作人员普遍会感受到工作压力,〔15〕幼儿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如果幼儿园教师兼任行政工作,从长远来看,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教育质量,而且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6〕(10)待遇。一方面是物质待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相当繁重,但其工资却很微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17〕另一方面是精神待遇,很少有人把幼儿园教师看作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常常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18〕

(四)促进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在分析和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将促进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国家的层面上看,国家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制度,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做好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2)从社会的层面上看,应该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对其职业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并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19〕(3)从学校的层面上看,幼儿园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幼儿园教师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合理的晋升和学习机会;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多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业余生活。〔20〕此外,由于很多幼儿园教师来自幼儿师范院校,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该承担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任务,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以后的幼儿园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4)从个人层面上看,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具有正确的工作角色观念,克服由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带来的心理困扰;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合理地调控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对自我期望过高,减轻自我压力;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21〕

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尽管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这些研究还处在探索初期,存在很多问题。

(一)研究目的

很多学者研究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关心幼儿园教师本身。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儿童的发展比教师的发展更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固然很重要,但是幼儿园教师也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其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兴衰成败。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要只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幼儿园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需求。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手段缺乏多样性。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是心理学常用的两种研究方式,两者各有优缺点,很多问题的深入解决必须依靠两种研究方式的有机结合。而目前很多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很少有人用个案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2)研究工具比较单一。很多研究者所用的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问卷,但是这些量表引进国内已有多年,存在着常模老化的问题。(3)没有专门测评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量表。研究者普遍应用的量表所适用的对象是普通人群,而且国内一些研究者使用的量表没有本土化,不仅存在文化差异,而且不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4)把对心理问题的测量等同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科学的心理健康测量应该既包括心理健康消极方面的测量,也包括积极方面的测量。我国很多研究者却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健康,显然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缺乏深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手段,采用既能体现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又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工具,在对心理健康进行测量时,同时顾及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测量。

(三)研究范围

从总体上看,在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对幼儿园教师的研究中,又以公立幼儿园教师为主,很少有人关注私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城镇幼儿园教师为主,很少有人研究农村幼儿园教师;几乎所有相关研究的关注对象都是女性幼儿园教师,而男性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今后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应当重视幼儿园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教师、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以及男性幼儿园教师,因为相对而言,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四)研究内容

(1)局限于研究消极心理。以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消极方面,很少有人研究积极的方面。Bradburn曾指出,一个人没有消极情绪不一定就有积极情绪。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既要研究其消极的一面,也要研究其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积极的一面。(2)国外的研究侧重个别因素,国内的研究侧重综合因素。国外学者的研究相对缺乏整体性,他们只是从具体的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虽然研究有一定深度,但是很少有研究者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更多的是进行笼统的总体研究,而很少对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虽然兼顾了整体性,但是缺乏研究的深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外的两种研究模式应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3)缺乏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有关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尽管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如果没有基本标准作为参照,既不利于幼儿园教师全面理解心理健康,也不利于他们寻找自我心理健康塑造的方向。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为衡量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找到相应的参照点。

(五)研究模式

从总体上来看,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并不多,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还处在探索的初期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的研究只是对测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有的研究仅仅探讨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很少有人进行综合、立体化的研究。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彭驾.教师的心理卫生〔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0.

〔3〕余欣欣,李萍.广西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36-138.

〔4〕ALISON L KELLY,DONNA C BERTHESEN. Preschool teachers’ experience of stres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5, 11(4):345.

〔5〕〔16〕CHRISTINA MASLACH,SUSAN E JACKSON.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 1981, (2): 99-113.

〔6〕GORTERRC, EIJKMANMAJ,HOOGSTRATENJ. Burnout and health among Dutch Dentist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 2000, 108(4): 261-267.

〔7〕〔13〕NEEDLE R,GRIFFIN T,SEVENDSEN R,et al.Teacher stress: Sources and consequence 〔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1980, 50: 96-99.

〔8〕〔19〕〔20〕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2,(1-2):82-83.

〔9〕KONTOS S, SREMMEL A J. Caregivers’ perceptions of working conditions in a child care environment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88, 3(1): 77-90.

〔10〕TYLER D,MCCALLUM R S.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ence and job role and identity among direct servic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J〕. Journal of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1998, 16(2): 135-152..

〔11〕〔18〕HYSON M.Playing with kids all day: Job stres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 Washington DC: NAEYC, 1984: 51-58.

〔12〕CICHON C J,KOFF R H.Stress and teaching 〔J〕. NASSP Bulletin,1980,64: 91-104

〔14〕孙立葳.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之研究〔J〕.新竹师院学报,2000,(13):265-278.

〔15〕BROG M G,RIDING R J.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prim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993,31(1): 4-21.

篇7

1.当下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隐患

1.1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缺失

对世界冲满好奇的幼儿,其活泼、爱动的探索性格,因天性无知,无法对危险进行正确判断,常常将自身陷入风险之境。如:幼儿玩耍时,攀爬过高导致下不来;在玩滑梯时,不顾前面的小朋友出现冲撞行为;有的幼儿在面对危险时不知躲闪;这些都是幼儿对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能力、也是安全意识缺的表现。

1.2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缺失

我国当下的现状是,一个孩子八个大人守着。吃饭怕烫着、走路怕硌着,八个大人十六只眼睛,火眼精睛一般的将孩子圈在自己的视线里,限制孩子的活动,不是对孩子采取主动积极安全防患教育,而是被动的选择大人全揽的安全保镖。相反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上述两种,皆疏于对孩子进行日常安全隐患的防范教育,导致幼儿安全意识缺失。

1.3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缺失及管理隐患

1.3.1幼儿园教师的问题

幼儿安全教育中,存在幼儿教师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对安全教育的不足;而还有一些老师,根本上就忽视了安全教育。普遍存有对当前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健全,有的幼儿园尽管有应急预案,可是其操作性却不强。实际模拟的紧急疏散及演练活动,包含躲避危险、逃生及自救与互救等等的安全教育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缺失。

1.3.2幼儿园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一些幼儿园,在消防安全设施上,存在器材不足、设施落后、消防通道与要求不符等现象。并且,供幼儿玩耍游戏的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严重。如滑梯、转盘、秋千、木马等等游戏玩具年久失修,给幼儿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1.3.3幼儿园管理制度的缺失

一些幼儿园存在对幼儿的安全管理缺乏重视,直接的表现就是幼儿安全制度的不完善及幼儿园内部的安全管理缺乏。例如,幼儿贪玩好动的天性,常常趁幼儿园门卫不注意,偷偷的溜出去;有的甚至走失,此为门卫安全意识不强带来的安全隐患;某些幼儿园在饮食的管理上,存有食品进货的渠道缺乏规范、硬件设施落后、食堂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卫生设备差等影响幼儿身体健康的安全隐患。上述因素皆为幼儿园安全管理缺失所致。

2.幼儿安全教育举措

幼儿安全教育,是以帮助幼儿学习及掌握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基本的自身安全保护知识,是让幼儿学会爱惜自已及他人的首要条件。家庭与社会及幼儿园,皆应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火安全、用电安全、体育运动安全、紧急撤离、疏散、逃生安全等等教育。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实现安全教育的重点。幼儿园应定期展开培训学习强化教师安全教育技能。

2.1教会幼儿在灾害面前学会自保

为了尊重生命,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生命,我们不可以让那些没有救灾能力的人去做无谓牺牲。这是一个倡导正确生命理念的问题。幼儿教育,应以人为本,让幼儿由小建立一个科学的生命理念。在幼儿的教育活动里,教师应教会幼儿在危急关头首先学会自保。当然,自保与自私自利并非等同,对于弱小的幼儿,自保方具有科学性与道德性,若无自保,无能力救灾的幼儿便可能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失去自身生命的同时,对灾害亦无丝毫的改变。

2.2日常生活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亦不可小觑。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搭话及与陌生人走,独自在家里,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过马路时懂得红灯停、绿灯走,走路要走人行路,不要在马路上与小朋友打闹;不能随便乱摸电源、插座及电器与电线等,不可玩火;不要由高处向下跳,不可爬窗户及阳台,在活动时不要把刀子等危险物品放在身上,不要把异物塞进耳朵、鼻子、口腔内;遇到火灾、坏人及生病懂得应打什么号码等等生活里可能遇到的每一种危险,教师可根据相应的危险,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为幼儿营造友爱、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使幼儿于自由的环境下成长。

2.3家庭、幼儿园及社会教育合作

家庭、幼儿园,无论哪一方的单方教育,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都是缺失的。一定要幼儿园、家庭与社会整体的教育合作,方会给幼儿的安全教育带来质的飞升。家庭为幼儿情感的成长摇篮,社会为幼儿的生活环境。所以,幼儿的亲人、教师与朋友,对幼儿安全教育态度、直接作用于幼儿将来的成长。并且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应各自承担起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建一个崇尚自然及人文的安全教育环境,才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成功关键。

2.4排除幼儿园设备施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在学校环境及设置设施的管理上,应设置专人专责,对幼儿园的安全通道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畅通,并对防火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其功能的有效性。对幼儿日常活动玩耍时的滑梯、转盘、秋千、木马等等游戏玩具,进行定期故障排查及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篇8

1. 建立健全园长管理制度。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国家将制定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并规定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园长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聘任。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民办幼儿园园长由举办者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聘任,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因此,园长管理制度应主要由以上三个方面组成,同时涵盖园长的培训制度,考核、监督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三方面,这些共同构成园长的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法定保障、评估和激励体制。其中重点是专业标准和资格制度,难点是评估和激励制度,这是健全完善幼儿园园长管理制度的关键点。

2.制定园长专业标准和园长任职资格标准。

专业标准和资格标准是园长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根据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园长队伍现状,应从专业理念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构建园长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制定幼儿园园长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履行职责的基本规范。同时,规定园长任职的基本资格要求。把这两个标准作为幼儿园园长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建立园长专业组织。

搭建一个可供园长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园长通过直接参与这些专业组织的相关活动,交流个人的成长、幼儿园发展和转型面临困惑,积极的认识困难,共同探讨迎难而上、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为园长提升专业理念、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提供多方面支持,构建具有整体优势的园长专家群体,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

4.加强园长的专业化培训。

教育部《开展2013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的通知》指出,幼儿园园长培训的目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幼儿园园长队伍,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园长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首先,为提高培训实效性应区分园长的入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的不同要求,全面调查和评估园长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制定有价值的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内容。其次,为园长提供培训机会与条件,提供园长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导园长规划专业成长道路。

5.建立园长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氛围。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机构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家长、媒体等社会各方要对幼儿园教育发展有合理科学的期待,客观正确的看待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和谐的氛围社会氛围,为园长的专业化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

6.强调园长自我管理和个人努力。

第一,培养热爱职业的情感素养,认同并肯定从事的职业对于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巨大价值,真挚而强烈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在实践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和儿童的发展需要。

第二,树立园长专业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提升园长队伍整体素质的首要任务,也是提升园长工作业绩的关键和有效途径专业观念。有了正确的方向做指导,通过理论上的不断学习提高。

篇9

一、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全面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74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99所,社会办园148所。创建省级城市示范性幼儿园14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1所,市级农村示范性幼儿园150所。但学前教育仍是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入园难”问题凸显;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偏低;合格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保教工作不规范,“小学化”倾向较为明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多元化办园体制的需要。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幸福,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纳入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推动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级政府责任,以幼儿发展为本,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体要求: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努力提升保教质量。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师资达标、办园规范的学前教育网络,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三)发展目标:

1.新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幼儿园,到2013年,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300所,全部取消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

2.推进幼儿园上档升级。到2015年,全市新增省级城市示范园6所,总数达到20所,省级城市一类园达到20所。各县(市、区)城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建成省级城市示范性幼儿园,农村每个乡镇建成1~2所省级农村示范园,全市省级农村示范园超过200所。标准化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入园幼儿总数的85%以上。

3.提高教师总体水平。每年组织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到2013年,全市学前教育师资学历达标率85%,专科以上学历达到20%。到2015年,全体幼儿园园长、教师实现持证上岗。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规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要求,坚持规模办园、就近入园的原则,结合“十二五”规划,根据全市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建设。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统筹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布局,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举办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农村要以建设公办幼儿园为主,探索实施幼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完善农村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努力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2.加快城区幼儿园建设。针对目前市区和各县(市)城区公办幼儿园不足的实际,抓紧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幼儿园。把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一项重点工作,充分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凡达到一定建筑面积的,依据教育设施规划兴建幼儿园,达到一定规模但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居住小区规划不予审批。积极发挥县直公办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县域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3周岁前托幼班。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支持集体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扶持规范等措施,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办幼教机构,形成公办民办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二)创新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按照“两教一保”的配置要求,配足配齐保教人员,优化学前师资整体水平,确保学前师资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

1.建立实施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和补充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幼儿园教师,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并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公开招录凡进必考,每年面向社会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招收一定数额的优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非公办幼儿园也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配足、配齐保教人员。

2.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幼儿园公办教职工工资由政府全额保障,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序列。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补贴政策,同时在评先评优方面予以倾斜。定期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3.健全完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规划,把幼儿园师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从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通过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园本培训,全面实施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和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和实际保教能力。积极开展幼教科研活动,通过教育科研带动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规范办园,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科学提高保教质量,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

1.完善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的审批、登记和管理,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做好对现有未注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审批工作。对未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限期整改。对卫生条件差、办学设施不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无证园所予以关停撤销。

2.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抓好幼儿安全教育,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技能。完善安全设施,配齐保安人员,维护安全稳定,同时做好幼儿园外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认真做好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杜绝各类危害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禁止幼儿园使用小学教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格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名义另外收取费用。公办幼儿园收费统一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严禁利用政府投入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价格备案程序,严禁故意抬高成本,高价收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办好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负责对各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条件支持,组织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要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和落实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社保和职称政策。物价、财政部门要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各项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篇10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就《指南》的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天,我们邀请以《指南》研制团队为主的专家队伍,在这里举办《指南》的国家级培训班,目的是为各省(区、市)培训一支在当地组织和策划《指南》培训的专业化队伍,指导和推动各地逐级做好《指南》的培训与贯彻落实工作。借这个机会,我首先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几年来为研究制订《指南》付出辛勤努力、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长期以来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来自各省(区、市)的学前教育管理干部、教研人员、园长和教师们为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指南》下发后的贯彻落实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把握新机遇,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坚持公益普惠。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短短两年时间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了11个百分点,各地普惠性资源快速增加,财政投入大幅增长,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入园难”问题在全国范围开始逐步缓解。中央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亮点。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一个艰巨的历史重任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加强科学保教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因为没有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难以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更难以承担为亿万幼儿终身发展和未来国家综合实力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贯彻落实《指南》,对于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贯彻落实《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适龄幼儿的入园机会不断扩大,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逐步提高。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对有效转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规范和指导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重任,中央国务院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这是指导今后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指南》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的下发,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必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贯彻落实《指南》是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指南》的出台对全面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贯彻落实《指南》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近些年,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社会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不仅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上,也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指南》的出台,为广大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对切实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很多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评估结果表明: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引导家长。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学前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职能的创新,是继学前教育“国十条”之后,新时期新阶段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将贯彻《指南》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好《指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幼儿园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多个层面,覆盖城乡各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要重点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1.逐级组织好全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做好逐级培训是确保每一个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学习和理解《指南》教育理念、内涵和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指南》培训纳入近期和今后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计划,精心组织。一要确保金员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级幼教干部、教科研人员和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二要注重遴选专业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和专家,确保培训质量。三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努力改变讲大课、满堂灌的单一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注重调动教师的已有经验,注重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运用《指南》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建设好《指南》实验区,构建好实践探索和研究的平台。《指南》是一个具有高度操作性,用于指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的文件,《指南》的贯彻落实更需要在实践层面上扎扎实实地研究探索、分享经验、总结推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全面贯彻实施《指南》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批实验区,重点探索贯彻落实《指南》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组织推进方式,以及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法。实验区所在幼儿园要大力开展、推广行动研究,幼儿园要制定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每个教师要制定自己的行动研究计划。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践行者,从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出需要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在运用《指南》的实践中分析问题,探索解决策略,反思教育实践,让广大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感受自身理念和行为的变化,在团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信心。要通过《指南》的贯彻落实,彻底改变一些教师忽视幼儿发展、机械依赖教材上课的现状,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有效的实验区组织和推进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专业支持,并积极发挥实验区的区域带动作用。教育部将对全国各地实验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实验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3.开展广泛宣传,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学前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持配合。教育部将利用2013年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重点宣传《指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开展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作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进一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提高育儿信心和能力,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强规范管理,做好幼小衔接。《指南》的贯彻落实不仅需要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还有赖于小学教育的支持配合和科学衔接。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对《指南》意见的过程中,广大家长对禁而不止的择校现象和小学入学选拔考试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影响表示了极大的忧虑,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花大气力,加大整治力度。一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二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坚决取缔围绕小学招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三要积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坚决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减少两个阶段在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坚决铲除催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土壤。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

当前,在继续抓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缓解“入园难”的同时,要以贯彻落实《指南》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科学保教,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努力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1.精心组织部署,建立行政、教科研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是贯彻落实好《指南》的根本保障。《指南》的实施量大面广线长,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行政推动、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典型示范四个轮子一起转,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特别要有效整合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计划,统筹协调,充分利用教科研机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优势,发挥专家和一线骨干园长教师的作用,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做好《指南》的宣传、培训、实验等工作。要建立常态化业务指导机制,组织有关学前教育专家、有实践经验的园长、教师组成巡回指导队伍,针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城乡各类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抓住关键,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指南》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抓职前培养,把《指南》系统融入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并根据《指南》的理念、原则和要求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二要抓入口关,把《指南》全面纳入幼儿园教师招考的考试考核内容,将对《指南》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录用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指标。三要抓幼儿园实践,把贯彻落实《指南》的任务细化为幼儿园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幼儿园教师把《指南》学深学透、入脑入心,转化为科学保教的高素质,表现为高水平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实际能力。

3.树立科学导向,建立学前教育评估考核新体系。贯彻落实《指南》,必须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充分发挥督查评估的重要导向作用。学前教育的对象在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与其他阶段教育有较大的区别,建立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评估考核新体系,是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提高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关系到能否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一要改革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注重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注重关注每个幼儿的变化和成长,注重反思和总结日常教育实践经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二要建立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强化科学保教的制度建设,对教职工配备、资质、待遇和流动情况,师生比以及游戏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影响保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行动态监管。三要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4.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幼儿保育教育水平。各地要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教工作业务指导机制,确保城乡各类幼儿园的广大基层幼儿园教师能经常性也得到专业支持和指导。一方面要建立覆盖城乡各类幼儿园的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作用,指导各类幼儿园形成片区协作组,建立健全片区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育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健全园本教研制度,幼儿园要围绕《指南》的学习理解和实际运用,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和教研活动,交流体会,分享经验,反思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