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

篇1

一、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年初确定的“以扩投资夯实保增长的基础、以调结构提高保增长的质量、以抓创新激发保增长的动力、以惠民生提升保增长的水平、以优服务改善保增长的环境”的工作思路,着重开展了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中央调控政策、经济发展态势、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定期开展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的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制订《市第四季度保增长冲刺工作方案》,提出33条措施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建立健全市场监测网络,在超市、农批市场、油气经营单位建立信息联络制度,并纳入价格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

2、全力以赴加大投资力度。根据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建设,突出以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先后3次组织召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组织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年度投资任务。

3、积极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充分发挥中央扩内需的政策作用,积极组织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起草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中央投资项目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自查制度、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

4、全力做好资源供给与保障。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事件,加强重要物资储备管理,做好防控药物、防护用品的调度和储备。加快能源保障项目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干线、大铲岛LNG应急调峰站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研究协调天然气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我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一张网规划建设。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电网工程、国家成品油储备油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抓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制订《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在高技术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的支持,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数字电视等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填补了我市在国家工程实验室领域的空白。

2、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市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和《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政策。成功引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战略合作项目。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热利用研发与测试中心等项目落户。

3、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市LED产业发展规划(年)》、《市推广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年)》等高技术产业规划和政策,推动中芯国际、思科、华星光电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航天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

4、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在年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市总部经济年工作计划》等配套措施,明确总部企业认定资助、总部企业引进、总部集聚基地建设和深化服务等工作。

5、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编制完成《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为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修订《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年修订)》,确定新一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淘汰)类的产业准入导向政策,调整产业项目的约束性指标。

三、抓区域合作,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拓展经济发展腹地和发展空间

1、统筹协调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落实。承担并迅速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制定《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承办《规划纲要》珠三角()现场会,制定《市贯彻落实珠三角各市现场会精神工作方案》,提出交通对接、跨界河流治理等重点合作事项。研究起草《市实施〈规划纲要〉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2012年前取得明显成效。

2、务实推进深莞惠合作。牵头起草《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领域专责小组”三级合作架构,形成三市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提出《市东莞市惠州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近期工作重点事项》、《三市规划一体化合作协议》,明确近期三市在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界河治理等领域的重点合作事项。

3、强力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积极组织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沟通协调,推进特区延伸工作。加大项目、资金和投资倾斜力度,推动特区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大运项目建设,开展96所特区外原村小改造工作,推进新建市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向特区外转移,继续落实固本强基项目。

四、抓民生实事,统筹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稳步提高民生福利水平

1、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大学医学院、市信息学院新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设,继续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推进第三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卫生项目,全面启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工作,推进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宝安书城、龙岗书城、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等项目建设。

2、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研究提出分区域人口调控指导性计划与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调控方式,印发实施《市、区、街道人口工作机制方案》,加强人口政策研究,推进人口信息采集平台建设。

3、着力减轻社会价费负担。出台系列价格惠民政策,停止征收国家和省取消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部分中介服务收费,自年春季学期起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和高中节假日补课费,完善出租小汽车油价运价联动机制。

五、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1、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编制《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并报国家发改委审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总结工作,完成《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评估工作。出台《市循环型社区规划与实施方案》,组织起草《市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目录》。

2、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起草《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并上报市政府。组织各区及部分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分解落实全市节能指标,顺利通过省政府对我市年节能目标的责任考核。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3、积极推进生态环保项目建设。落实治污保洁工程建设责任制,推进大鹏污水处理厂工程、葵涌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市油气及其他危险品仓储区规划建设和搬迁整治。

六、抓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履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组织协调,修改完善并出台实施《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起草《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改革和精简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先后出台《关于简政提效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干措施》,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方案、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体系建设,改进项目审批办法,优化审核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3、积极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健全有利于生态环保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体系。理顺排水设施营运费管理体制,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电价政策、建筑垃圾处置临时收费政策和汽车尾气排污检测收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电价调整方案,优化电价分类结构。

七、抓机关建设,扎实开展“服务年”活动,推动行政服务再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第三阶段整改落实和“回头看”活动,形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工作方案》,37项整改措施100%按目标进度推进和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2、“服务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以“三服务”促“三保”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服务年”活动13项措施。实施“三减少一下放”(减少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限)的简政提效措施。

3、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制订《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贯彻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专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规定,推进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府”建设。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培训 社区教育

1.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的全体员工。本项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分别对长春市三家企业发放问卷。问卷调查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培训及社区教育等。

2.长春市企业发展总体情况

吉林省长春市属于国家规划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一部分,全市现有朝阳、南关、绿园、宽城、二道、双阳、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汽车开发区、净月开发区这几个区。其中民营企业总户数达25万。

3.长春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长春市的企业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观念滞后,人才的个人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3.2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地开发利用

在调查中发现,长春市的企业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不足,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善,网络开发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导致企业人才信息技术素养偏低,工作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3.3社区教育模式尚未开发

在调查中发现,长春市三家企业都没有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所提倡的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全新理念缺乏了解,没有意识到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对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创新性意义,这一认知有待在企业今后的劳动力教育培训过程中有所突破,而这也反映出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开创社区教育模式的全新模式,提高劳动力教育培养的总体效率。

4.加强长春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

在调查中发现,长春市的企业在员工在职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4.1加大高素质人才的比重,防止人才流失。

企业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壮大企业高素质人才的队伍,形成企业科研力量的中流砥柱,加大高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的转换力度,提高高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根基。

4.2加强企业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配比。

企业应该结合员工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热情,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远程教育资源,勇于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对员工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对此引起重视,致力于提升劳动力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希望学习更专业信息技术的人才,要因材施教,重点培养,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提升全体员工的信息技术素养。

4.3大力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企业应该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努力构建企业的社区教育培训模式,开发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加强企业劳动力对这一新型培训模式的了解和共识,采纳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教育培训理念和经验,结合长吉图企业自身的特色,勇于创新,制定出适宜长吉图企业的社区教育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满足企业劳动力的多样化需求,在企业社区教育网络中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例如外语课程学习、生活理财、家庭保健、低碳饮食、个人健身、古典音乐知识普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知识,体现企业培训的多元化和人性化,以供企业成员自主选择,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涉猎更多的知识、汲取更多的养分,为企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担当弄潮儿的重要角色,因此长春市的企业对人才的职业培训对长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针对长春市企业人才教育培训中凸显出的问题,将本课题研究所提出的解决对策应用到实际的企业培训中,更新人才教育培训观念,充分开发信息技术资源和社区教育的新培训模式,任人唯贤,真正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和制定科学的有效的人才发展计划,对长春市的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刘盈.试论现代远程教育的属性.开放教育研究,2001.6

[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论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互动.职业技术教育

[6]李伟.探索职业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科学中国人

[7]刘培俊.中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对策研究[R].北京: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5

篇3

一、政府规划,以项目管理的形式推进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城市的建设,从战略层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设定目标和方向,同时以项目制定与管理,为低碳城市建设进行具体部署和指导,以此积极推进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国际前列,2009 年7 月,英国政府了《低碳转型发展规划》,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碳预算”,要求英国到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8 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18% ,即相当于在1990 年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减少34%。在日本,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即“福田蓝图”,提出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2008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依据“福田蓝图”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数字目标、具体措施以及行动日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低碳社会,日本政府还根据提案内容的先进性和地区性等标准对参选城市进行了评定,作为日本低碳城市的先行者,由于成效突出,富山市成为了建设低碳社会的模范城市。

政府主要是设计了低碳国家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布局。为了让这些计划能够得以实现,还需要辅之以具体的发展项目。总体上看,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特色选择重点项目和重点技术,体现出各自领域的先进性和本地特色,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巨大空间。比如,英国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就是通过对伦敦附近的萨顿市进行零能耗社区改造试点,按照节能原则设计建筑物,并利用社区内部的可再生能源解决社区的能源供给,从而在不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和环保社区的项目。在苏格兰,相关部门大臣要向议会提交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项目实施的适应方案,其中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准备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政府工作人员、工会组织等利益相关人的组织安排,公众参与该项目的机制,以及风险应对机制等等。

篇4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全面贯彻落实区招商引资大会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动员全区开展“招商点资”活动的通知》(北区委办发〔2012〕76号)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招商点资”实施方案:

一、召开一次动员会议

根据区委、区政府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工作特点,定于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召开甬江街道“招商点资”活动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区招商引资大会精神,激发全街道干部群众的招商热情,努力形成街道上下关心招商、思考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参会对象:各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区,相关企业,机关各中心(办、所))

二、收集一批招商信息

通过全街道上下多方动员、全员发动,着眼招引有投资意向和转移税源可能的总部型、税源型、外资型、高成长型和科技型企业,灵敏捕捉大企业和大项目的高管、主管联络信息,做好招商引资、以商引商和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关各中心(办、所)至少要提供2条以上招商信息,并于7月底前报送至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责任部门:机关各中心(办、所))

三、建立一个项目信息库和招商资源库

各部门招商信息汇总梳理上报后,由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招商对象,并负责建立招商信息库,为下一步招商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各单位要积极配合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摸排辖区内可用土地、可转型改造厂房等相关招商资源,并由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建立招商数据库,做到依托资源找项目和依据项目盘资源的有机结合,整体前期准备工作力保在7月底前完成。(责任部门: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四、组织一轮上门走访招引活动

由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力争在8—10月份的黄金时段,根据项目资源信息,区分中远期等工作步骤,根据项目质量、类型和层次,组织有街道班子领导带队,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参与的上门走访联络工作,宣传我街道发展前景和相关政策,表达招引诚意,帮助解决工作难题,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赢得招引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以实现项目招引工作的阶段性突破。(责任部门: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五、搭建一个研究平台

组织相关中心(办、所)进一步深化对我街道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的探究,探索招商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找出“空白点”、挖掘“创新点”、抓牢“结合点”,思考我街道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推出一批招商工作研究课题和成果;积极动员辖区全体干部群众为招商工作建言献策。(责任部门: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篇5

关键词:滑县新城 城市功能区 低碳发展

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耗管理和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本报告以滑县新城建设为例,在总结发达国家城市低碳建设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碳排放的内在发展趋势和滑县新城自身比较优势,对发展城市低碳功能区的产业定位与低碳发展目标进行系统分析,确立滑县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和滑县新城碳排放超前全国平均水平5~10年的低碳发展目标,并提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一、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建设滑县低碳新城既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也不属于单一的市场行为,需要积极发挥上级政府引导作用,吸收社会各方参与低碳新城建设,充分调动市场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开发低碳新城,实现低碳发展”是新乡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新乡市政府已相继完成滑县低碳新城片区总体控制性规划方案以及供电、交通、水系、市政、景观、能源及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相关的编制工作,为滑县低碳新城的_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未来落实各项低碳发展规划,需要财政、城建、环境、土地、交通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也需要政府在产业、财税、土地、环保、消费、金融等方面配套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并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切实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

居民、企业、社会团体作为低碳新城的主要建设者、受益者,他们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对新城建设更加不可或缺。政府需要在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行政运作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调动企业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在低碳新城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内外独立研究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不同层面的合作,开展低碳产业化、低碳城市建设标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低碳新城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带动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科学宣传方案,推动居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向低碳方向转变,逐渐营造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实现城市低碳发展,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管理三方面着手,但节能减排技术是基础。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需要企业加强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为我所用。

在提升企业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科技发展规划中来,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吸引不同类型低碳技术开发企业,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强对低碳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低碳技术研发投入。

为加快滑县低碳新城发展进程,应高度重视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根据新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可鼓励企业直接引进先进低碳技术,以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应加大优秀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产学研政战略联盟,为新城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技术支持。

三、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国内外经验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变革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滑县低碳新城建设也应遵循客观规律,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区域特色。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低碳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滑县新城已完成片区总体控制性规划,确立了“城市化和低碳化”的低碳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应制定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特色商业街、低碳建筑等相关专项发展规划,将低碳城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示范工程建设任务逐步落到实处,有序推进新城建设。

201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多个大中小城市提出要打造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滑县新城应根据自身现有的城市特点及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智慧滑县、低碳滑县、休闲滑县”的城市品牌,集低碳服务业发展、低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低碳生活与消费于一体,提升新城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将滑县新城建设成为宜居乐业的绿色生态城。

四、完善政策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与市场的通力协作,政府往往通过政策向导和制度设计来引导市场力量推动传统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政府积极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创新配套制度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与基石。

一是落实中央各项支持政策,积极完善地方扶持政策。

我国已出台了多项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及专项规划,滑县新城首先需要利用好中央政府和省市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快新城低碳发展进程。也需要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滑县新城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低碳智慧园区扶持政策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滑县新城低碳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篇6

一、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在分析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坚实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北省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实力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全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上水平。近年来全省许多地区先试先行发展低碳产业,这为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如保定将“低碳经济”理念植入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该立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的综合应用和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率先以低碳城市为目标制定全市发展规划,以“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计划为依托,探索城市发展的低碳模式,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贡献。以“生态、科技、创新”为理念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的阶段。作为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之一,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低碳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的崛起。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2010年重要经济工作之一,这就为河北省经济的低碳化发展确定了方向。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空间广阔

在目前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中,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能耗高的重化工业比例较高,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加上河北省节能技术整体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导致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2009年,河北省单位GDP能耗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66吨标准煤/万元),居第八位。而今后一个时期内,随着河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比较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丰富

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这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省处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为平台,借势京津辐射优势,引领产业整体升级,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能够与京津两地形成中国最大的绿色发展区域,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探寻

借鉴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为优势条件,积极探寻适合河北省发展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低碳产业发展为龙头

河北省作为重工业大省,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利用低碳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构建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产业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前提。

首先,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发挥河北省的资源优势,努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目前,河北省仍以煤、石油、天然气等高碳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这成为河北省发展低碳产业的现实障碍,因而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其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以金融保险、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以IT、生物制药等为代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河北省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

(二)以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

科技部低碳科技示范专家组,提出了《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工作方案》。提出在不同类型城市、社区、行业建设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通过集成低碳技术在园区的推广探索可复制的模式。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曹妃甸国际生态城、香河工业区等低碳产业园区已获得显著成效,为全省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成功经验,引领其它地区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河北省在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时应注意:其一,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应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服务设备齐全的区域进行开发,整体规划应有利于长远发展;其二,积极引进和培育绿色产业,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培育节能环保的支柱产业,产出低碳产品、创出低碳品牌,辐射和带动全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以低碳消费为市场牵引

实践表明,改变传统生活消费方式,是实现我国城市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建立以低碳消费牵引的市场机制,对于促进全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宣传低碳知识、营造低碳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消费方式转变。其次各类社会组织在各自领域及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应率先改变能源供给结构,研究和利用清洁能源,生产低碳产品。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深入开展有关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社会活动,带动社会各阶层转变消费习惯。

(四)以低碳制度供给为支撑

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倡导低碳消费、促进碳交易平台建设都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充分供给。因此需要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有关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探索建立适应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制度的内容应首先对现有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应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

实践证明,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探索适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科学化转型。

篇7

一、救护培训的意义

发展红十字事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对继承乐善好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仁爱、爱人、互助、进步的道德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普及卫生救护知识,旨在提高市民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能有力地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在红十字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救护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国家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目标,突出培训的社会性、实用性、行业性,更好地为我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救护培训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市红十字会提出的目标和《市中区红十字会2010—2014发展规划》,到2014年前,力争全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1%。

(一)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山区等活动,对社区居民、学生、村民开展普及培训。

(二)各基层红十字会每年应选派2-3名专兼职红十字会干部及部分村(居)委会干部,参加区红十字会组织的统一培训,已经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两年应接受复训一次。

(三)加大对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公共管理服务行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警察、教师(区教育局统一组织)、驾驶员、导游员、建筑工人、宾馆饭店服务员、电工等为重点开展急救员培训。以各街道红十字会为单位,对辖区内上述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将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报区红十字会,进行统一培训。

四、救护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易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二)创伤救护四项技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

(三)意外伤害救护知识的培训:烧伤、触电、中毒、溺水、中暑、气道梗塞、昏厥等一些常见急症的现场处理方法。

(四)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自我救护:地震、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中逃生自救。

五、救护培训的要求

(一)救护培训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业务和主要工作之一。区红十字会负责培训的具体实施,并做好“四个统一”,即:材、学计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确保培训质量,统一做好学员档案管理。急救员培训按照省红十字会《关于卫生救护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执行。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he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and use, space layou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plan, is to the city space analysis and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讨论从古至今一直都没停止过,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城市规划建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中小城市作为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在城市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中小城市建设工作,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推进趋势,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明城市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地理条件、城市建设条件、现有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的特点,确定本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长远发展方向,拟定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1.3 选择城市各项功能组成部分的建设用地,并进行合理组织和布局,确定城市规划空间结构;

1.4 拟定旧城改建的原则、方式、步骤及有关政策;

1.5 为保持城市特色,拟定城市布局和城市设计方案;

1.6 确定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和工程规划方案;

1.7 与城市国民经济计划部门相结合,安排近期城市的各项建设项目。

2 城市规划的作用

2.1 管理城市的公共资源,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实现。城市建设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既有以经营为目的的开发行为,也有以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的公益性建设行为。政府在城市土地、空间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并通过城市规划确定哪些用地用于公益性建设,哪些用地用于市场化开发,从而保障城市的合理发展;在社会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基本设施,如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卫生、文化(特别是社区级设施)、福利设施、低收入住宅等的规划,保障生活在城市里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在经济层面通过垄断一级市场来调控土地二级市场和房产价格,发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管理好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实现城市社会公平的首要条件。

2.2 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求。随着投资多元化,计划体制下的使用权改变为财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演变为所有者之间的财产矛盾。市场条件下的商业开发行为总是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牺牲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对各个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管制职能,以及各种利益的保护和协调职能;城市规划按照土地利用规律和开发项目的类型、特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及对外部的不良影响等,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商业开发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也使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因此,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规范开发行为的市场规则作用。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机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探讨。

2.3 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近几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调控土地市场,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世界上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正如体育比赛必须有规则才成为比赛,市场经济也因为有规则而使自由竞争能有序进行。当城镇规模较大、系统较复杂时,规划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方面就需要起框架及引导作用,因为即使有局部的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避免整体的无序。例如,我国一些特大城市目前面临的交通困境,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已不可能解决,而只能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等规划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不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社会共同的理性选择。

2.5 有效经营城市资产,协调资源、环境等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有责任使城市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经营作为唯一的目标,城市的环境保护被忽视,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综合协调各类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和城市各类公共设施的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有效保护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6 城市规划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经济发展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了解城市发展的周期性可增强对城市开发的认识。建立城市规划的市场观念有助于深化对规划客体的认识,从而改善规划主体的质量。市场由供需关系及随之而来的价格体系决定,城市规划作为对土地市场的制约可以影响和引导市场。有效的市场引导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和针对市场状况的规划引导能力,牵涉到规划与市场合作的形式。市场经济下,巨大的土地利益使得城市开发控制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开发控制如果没有法制基础,就没有权威,也会失去监督,因而容易成为 “寻租”的工具及贪污腐化的温床。

3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3.1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坚持以社区居民为重点,以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宗旨,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根本,使社区建设事业充满内在活力。

3.2 坚持规划先行,重视规划管理。

各地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使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方向明确。宝鸡市注重规划体系建设,大小规划功能不一,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广元市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了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了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成都、西安等地制作了城市规划立体模型,免费向市民开放,让群众了解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也减少了规划实施的阻力。

3.3 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

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3.4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从实际和需要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从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项目由少到多,标准由低到高,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会建设发展模式。也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篇9

近日“亚洲都市景观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列入亚洲都市景观的被选城市和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开展都市景观城市评价,由此亚洲地区城市景观领域最高荣誉和表彰活动――“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评审启幕。

对于“城市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亚洲,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而常见的是景观建设被城市管理者和开发商当做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

“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结构发展的同时,我们学到了经验和教训。例如,绿地的损失和受到干扰的信号和标志,还有露在外面的电缆线都是属于城市景观中的一些问题。”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的主任野田顺康表示,城市景观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形式和土地的利用。城市景观就是一个城市的风景线、城市风貌,是在全面满足城市综合审美目的的情况下对城市进行的规划和建造,同时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一种定义。

与区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群众生活环境、经济和谐共生,与本地的特性和谐共生相关,被作为参评“2011亚洲都市景观奖”的重要指标。“比如像南锣鼓巷,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看,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在这个地方有充分的体现,同时我们深切感受到南锣鼓巷的居民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产生自豪感,积极参与区域建设,这正是我们所提倡城市景观的缩影。”野田顺康说。

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人居研究所亚洲人居协会共同发起设立的,同时作为亚洲区域的一项国际性的奖项,亚洲都市景观奖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和了解城市景观营造并认识到城市之美,并不在于高耸林立的大楼和装饰豪华的外立面,而是日积月累中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人文价值。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理事长、“亚洲都市景观奖”执行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端说,亚洲都市景观奖发挥和挖掘了亚洲各城市自身的文化优势,积极探索了更加适合亚洲自身特点的都市景观营建模式,制定出简明、适用、科学的评选标准,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城市景观评估体系。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王涌彬介绍:“目前我们的都市景观尤其是相关标准的制定还不完善,远远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虽然我们也有相应的一些标准、规范,但是由于标准不同,不能很好地被政府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基于此现状,去年住建部申请了城市景观评估体系研究课题,这个课题主要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城市景观、具有操作性的评估体系。”

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后,在中国汶川2008年“5・12大地震”后,在日本2011年“3・11核泄露”事故以后,亚洲的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设计者们更加关注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和谐、更安全、更可持续发展。为此,2011年亚洲都市景观奖的主题设定为“生活环境与城市复兴”,专家评审委员会最终通过五个方面的评估,选出今年的获奖城市和项目。五个方面的评估为:第一是与区域环境和谐共生;第二是具有安全性、方便性及可持续性;第三是尊重区域文化与历史;第四是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第五是对当地发展有贡献,可以成为其他城市的典范。

风情南锣鼓巷

篇10

《当代贵州》:循环经济对贵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有何重大意义?

袁周:1978年到2002年,虽然贵阳市GDP增长较快,但主要资源投入量年均增长6.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快发展;但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协调”的老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2年3月,我们做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2004年11月1日,《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正式实施,全面启动了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因此,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既是贵阳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更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代贵州》:贵阳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有何显著成效?

袁周:三年来,贵阳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了许多宝贵的探索:一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发了水泥、砌块、墙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利用工业废气开发了甲酸、甲酰胺等产品;一批重大引进项目正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对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研究;启动了城市可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试点和网络建设工作,建成了一批绿色学校和社区,并把绿色社区建设纳入市政府年度实事进行管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正在强力推进;传统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工作正逐步展开;启动了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期工作。尤其是两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实施,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还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少企业纷纷效仿。

2006年以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工作向纵深发展,逐步实现从理念层面向政策措施转变、规划层面向实践活动转变,以具体的行动和项目的实施体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当代贵州》:试点中有何可以普遍推广的做法或经验?贵阳的试点对于中国循环经济的推进有何意义?

袁周: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做法有六点: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贵阳市一度为加快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这样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为此,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二、抓发展规划,保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自2002年起,贵阳市先后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人民大学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贵阳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规划》《贵阳市清洁生产总体规划》《贵阳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要求在贵阳市“十一五”规划中全面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并按照实施方案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年度推进计划。

三、抓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贵阳市围绕产业体系,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项目建设,建设了项目库,按照“边规划、边实施、边准备”的要求滚动实施:一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二是大力培植和发展废弃物再生利用、废旧物品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三是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态经济村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四是以促进可持续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由此践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建立了点、线、面相互结合全面推进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

四、抓环保治理,把循环经济理念落实到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具体地,狠抓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宁静”工程等项目的落实。

五、抓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治保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问题。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治保证。二是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六、抓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推广循环经济理念。一是推动循环经济进学校,二是推动循环经济进传媒,三是推动循环经济进社会。通过以上工作,逐渐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调查表明,92.89%的市民赞成和拥护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贵阳市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对中国循环经济推进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赢寻找到一条确实可行的、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中避免大规模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如何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贵阳市将与其他省、市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为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作贡献。

《当代贵州》:“十一五”期间试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袁周:发展循环经济已纳入全市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有二。

一要着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

二要切实抓好五个重点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磷、铝等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严格执行矿山开采准入标准,推广先进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共伴生矿、难选矿、低品位矿、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节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禁止使用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技术、材料、设备和产品,加快建筑领域的清洁生产步伐,全面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大力发展省地型住房,实现城市的集约用地;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再生能源和可替代石油的新型燃料,全面推广农业节水、节肥和农业灌溉技术。三是废物产生环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强度和污水资源化工作,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全面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要对危险废弃物加强管理和加大集中处理强度,加快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实行统一的、科学的回收管理体系,加快回收处理系统机构的建设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按照“先中心,后全市”的原则逐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分送系统。五是消费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制定和实施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和过度包装制度;政府机构要带头厉行节约,率先实施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带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代贵州》:抓好试点关键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