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篇1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畜禽养殖;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97-01

为发展彭阳县林下经济,全县大力发展高效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全面推广各类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搞好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及森林景观利用。现对其进行规划探讨。

1 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1.1 指导思想

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发展现代林下养殖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为依托,产业化经营为手段,注重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1.2 建设目标

全县大力发展高效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全面推广各类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搞好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及森林景观利用。到2020年底,全县林下经营面积达26 427 hm2,创造林下经济产值45 748万元,其中林下种植经营面积1 2467 hm2,创造产值17 786万元;林下养殖经营面积达到1 000 hm2,创造产值6 132万元;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经营面积12 400 hm2,创造产值2.16亿元;森林景观利用经营面积560 hm2,创造产值230万元。建设示范基地60个。林下经济主要发展具有本县特色的绿化大苗、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及森林景观利用。引导全县年出栏150万只土鸡,实现养殖产值6 000万元。

2 规划内容

建设地点位于白阳镇的大沟湾,草庙乡的陶涂及孟塬乡的小虎洼流域。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通过各类林下种植养殖模式的全面推广应用,取得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壮大林下经济[1-2]。

2.1 林下种植

一是林菌模式。利用阔叶树下光照强度低、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如种植香菇、木耳等。二是林果模式。在经营好现有经果林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有特点的经果林,如栽种桃、李、杏等。三是林草模式。大力发展草业产业化,积极推广林草间作,发挥退耕还林(草)的优势,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实现生态建设与畜牧业生产的“双赢”。

2.2 林下养殖

一是林禽模式。利用林下小动物、昆虫、杂草多,空间大等特点,在林下放养家禽,生产市场畅销的无公害畜禽绿色产品[3]。规划到2020年新增生态鸡养殖协会15个,累计达到32个,林区生态鸡养殖点新增100个,累计达到150个,每年散养生态鸡300万只,直接经济收入达到1.2亿元。二是林畜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兔、梅花鹿等,生产无公害畜类绿色产品。加快畜牧业设施建设,发展庭院式养殖业,开展围栏封育。三是林蜂模式。发挥全县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的特点,大力发展林下养蜂,创立无公害蜂产品品牌。

2.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

彭阳县有丰富的山杏、山桃、柠条资源,正确引导林农进行采集加工,同时搞好销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科学、合理地采集山杏、山桃、柠条,以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2.4 森林景观利用

利用全县的森林景观资源,搞好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家禽。二是林粮模式。就是在树木未郁闭成林前,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在林下选择套种玉米、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以及洋芋、蔬菜等农作物。三是林游模式。包括生态旅游和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减少环境污染。

3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560.5万元,其中改(扩)建鸡舍40万元、新建鸡舍建设256万元、育雏室建设240万元、鸡苗补助22.5万元、其他费用2.0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6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0万元,主要用于新建鸡舍、育雏室和鸡苗补助;县财政投资330.5万元,主要用于改(扩)建鸡舍、育雏室和部分鸡苗补助[4]。

4 效益分析

全县年出栏生态鸡150万只,可实现产值6 000万元,增加纯收入1 25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实现种养结合、林鸡共生,拓宽林下养殖发展空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农民增收、就业渠道,促进产业发展[5]。生态效益:减少林地施药施肥数量和频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5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以保证规划顺利实施。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投资设备购置、户圈舍建设、生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养殖场等,实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并予以出栏补助。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技术培训,加快基层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广大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培训指导、统一建设规范、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等,大力推广生态土鸡林下养殖集成技术。四是强化责任落实。规划建设纳入乡镇目标综合考核,严格考核奖惩,保证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6 参考文献

[1] 王伯礼.对彭阳县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80-181.

[2] 田启明,常海清.关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植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0):414.

[3] 蔡学忠,杨辉,和喜花.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养殖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2(9):36-37.

篇2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2.4.3 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森林猪、野兔,圈养、放养均可,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产值高、效益好,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养殖鹿、狍子、狐狸、貂等特种动物,效益更高。也可以选择野生动物林下驯养繁育如野猪家养等。

2.4.4 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也可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利用春秋季节林间的光照种植山野菜以及蒜苗、菠菜、圆葱等蔬菜,销售容易,效益良好。

2.4.5 林莓模式。在郁闭或基本郁闭的林下种植草莓,采用草莓的分植苗或组培苗在林间覆膜种植,惊蛰后顺行搭建小弓棚,四月下旬上市,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以上,投入较小,技术简易,是城市近郊区发展的好模式。

2.4.6 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人参、细辛、天麻等,技术简单、收益可观。

2.4.7 林草模式。在适宜郁闭度的林地内发展,可选种类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年收三茬,可出售鲜、干饲草、也可放养畜禽,也可在林下种植园林绿化的草坪,收入较高。

2.4.8 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营造模式。可选择适合林地或沿海农田林网营造落叶松、杨树等速生丰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2.4.9 发展果材兼用林模式。如培育红松、山核桃果材林。

2.4.10 培育食用菌原料林摸式,可选择封育天然阔叶林进行抚育改造等,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

2.4.11 山地苗圃模式。可选择山势平缓、土层深厚、交通便利的山地(包括河滩地、堤坝、果园等林地),采取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培育方式培育绿化苗木,解决绿化市场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紧缺问题。

2.4.12 林蛙围养模式。山林小区围养林蛙是养殖林蛙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利用天然生长阔叶林混生灌木丛、杂草及地面覆盖枯枝落叶的山坡,附近又有可靠水源等自然条件,围成适度面积的小区,以天然植物为主要遮阴设备,形成半封闭式的养蛙方式。

2.5 林地经济规划设计

2.5.1 林地踏查。根据已有资料和了解的情况,结合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确定适合发展林地经济项目的条件,利用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了解资源分布区树种、林分、林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

2.5.2 外业调查。要认真细致调查,要实测小班的面积,并逐小班记载下列因子。a、林地类型;b、地形、地势、坡向、坡位、坡度;c、土壤种类、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土层厚度、地下水位、酸碱度;d、植被类型、林木组成、郁闭度、林龄、生长及幼苗幼树状况;灌木种类,盖度;草本种类,多度;e、病、虫、鼠害情况。

2.5.3 详细统计本村林改情况、家庭承包造林地现状、经营水平,本村林地经济发展优势和大户生产销售情况。

篇3

关键词: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6202

1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探索国营林场改革、促进绿色GDP增长的迫切需要。林下经济产业是在林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科技为依托,主要分为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两种模式,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从海寨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些优势入手,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2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2.1政策的贯彻实施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执行力。海寨林场在曲靖林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因为林场拥有面积集中的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有人力资源优势,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资源能力,对于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都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2.2林地统筹经营

要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对林地的整体特征、面积、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统筹与分析,制定出适合该地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和发展规划。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力量快速发展。以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有利于林下经济的统筹和调度。

2.3科技力量的扶持

有了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扶持。林场因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也有属于自己的网络技术,是发展林下经济中的技术保障,当然,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以保障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

3林下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模式少、品种单一。各林区、林点只有数量较少的鸡、猪养殖,而且存栏量及出栏量都较小;林药、林菜曾经做过规划,但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只进行过试验,没有大规模发展。现有周边群众及投资人借助林场的资源优势开展森林旅游、林下养殖。规模比较大的有南湖山庄、朗目山风景区、九孔桥生态旅游区、朗目山养殖区、玉支廓养殖场。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模式和品种单一

海寨林场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经验还相当匮乏,目前职工发展的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一般家猪,养殖品种还显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自身发展的规模养殖和生态旅游尚是一片空白。

3.2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低,认识不到位

林下经济缺乏整体的布局与规划,缺少技术支持与指导、统一的协调与组织,且林业生产实践一般只是简单地采集、出售活动,林下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品牌经营。由于没有经济扶持政策投入,职工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职工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参与的热情。

4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8种模式:一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二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苞头等经济作物;三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茸,香菇,平菇等菌类;四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天麻,柴胡,黄芩、白芷、重楼等中药材;五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六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七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八是数量旅游,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休闲旅游。

5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5.1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领导责任制

林下经济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管理和领导。首先,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林下经济的管理机制。林场专门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由场领导亲自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部门领导直接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技术服务及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林下经济工作会议,以便部门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信息、政策措施,探讨发展战略、举措及目标任务,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李乔美: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分析资源与产业

5.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

通过整合国营林场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天保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5.3科学规划,加大技术培训

要严格按照各林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不断地推广和探索适合林场、林区发展的养殖模式和林间种植,从而进行分类指导,使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让林区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组织对林场职工定期的技术培训,就林下经济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授课。成立技术服务组,分片负责定期下到林区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解决职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5.4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扶持和补助林下经济种养殖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引进企业和个体商人资金,林场提供场地,走合作化发展的道路。

5.5加大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引发和带动更多的林区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扎根林下经济。

参考文献:

[1]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9):148~150.

[2]姜海英.浅谈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89.

[3]姜海英.国有林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方向[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0~32.

[4]曹盛国,王国卿,沈良伟,等.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116~118.

篇4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1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1)林菌模式。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食用菌。(2)林禽模式。林禽模式是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发展“林下养禽”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有益途径。(3)林草模式。林草模式是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黑麦草、鲁梅克斯等。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4)林畜模式。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5)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阴的中草药如白芍、百合、板蓝根、田七等。种植中草药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高

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可能受到以前种植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2.2 资金投入不充足

林地经济潜力巨大,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2.3 项目包装不成熟

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2.4 技术推广不得力

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2.5 龙头带动不显著

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3 几点建议

3.1 政策扶持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策划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模式,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3.2 宣传引导

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引导。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式,注重产业引导的超前性和适度性,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理。建立农、林、牧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道的作用,发放种养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3 技术服务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以科技为支撑,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3.4 科学规划

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无公害产品,畜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6大方面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种养殖集中小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3.5 配套建设

篇5

[关键词] 句容市 林业 经济发展 道路探索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2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而现代林业的建设也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的现代林业,就是指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的林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实现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功能多元化的刺激之下,林业功能的开发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林业发展当中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江苏省句容市开始进行现代林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句容市的林业不仅为句容市贡献了经济力量,更对生态理念融入城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江苏省句容市为载体进行林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是有一定社会现实价值的。

一、句容市林业发展条件分析

句容市地形地貌对于林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丘岗型的地形使得句容市的各农村具备良好的丘陵条件,对于发展林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地的农民也因林业发展而实现了快速致富。目前,句容市具备将近一百六十座丘陵,拥有近六十座可利用水库,可以用来进行林业发展的丘陵岗地有6.7万平方公顷。除此之外,还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为林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为现代林业的建设提供基础。从气候条件来讲,它位于气候带的过渡区,兼备亚热带气候与暖温带气候的优势,加之当地的环境条件与地质条件的配合,特别适合乔灌木树种的种植与培养,这也为我市林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句容市以发展乡土树种为主要特色,日后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的林业发展,向现代化林业进发。

二、句容市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林业经济发展道路探索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林业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句容市是林业发展的大市,有着良好的林业发展基础条件,但是林业经济发展能力并不强大,很难称得上是林业发展的强市。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林业从业人员对于现代农业这一概念没有科学且详细的理解,对于林业发展的规划能力较差,没有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科学客观的定位。这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对于森林的地位认识不清。森林是全球的环境系统当中的主体,更是地球上最完善的资源库,其结构具有复杂性,生物的产能极大,是全国的基因库,为全球水分的蓄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生物能量的主导之物也是森林,目前人们所广泛使用的煤、石油与天然气全部产自于森林,而未来可能使用的生物能也有一大部分来自于森林。林业发展人员对于森林的地位认识不清,使其不能正确地规划林业发展道路。

第二,对林业的地位认识不清。林业对于社会的生态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其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起主导性作用。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工作足以说明林业的重要地,林业在其中起着促进作用,许多林业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三、进行句容市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提高林业发展的观念

目前,林业工作者在林业开发与管理理念上存在落后问题。因此,相关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林业从业人员与可能成为林业建设者的人们认识到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对待森林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转变林业发展的观念。不再以利益作为林业发展的唯一目标,重视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林业林业人员要督促自己加强学习,了解林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林业发展技术,更好地指导日常的林业工作。

2.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

只有具备了一个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才能指导句容市的林业工作有条理的进行。因此,应当对自身的林业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个具有科学性与综合性的林业发展规划,使未来的林业发展工作有规划可依。在规划当中,要确立起林业发展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对工作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制定。其次,要将整体规划分成不同的小规划进行实施,减小目标实现的难度,激发林业发展的动力。

3.打造地方特色

上文当中提到,句容市的条件十分适合乔灌木树种的生长。因此,应当明确当地林业发展的特色,从改变传统的体制与技术开始,将句容市的地方特色林业推向市场。从区域性的林业开始做起,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打造绿色林业品牌。以此将林业发展社会形象打造完成,为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论句容市林下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为题,对林业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其在林业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有效建议。希望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林业发展条件进行准确的分析,抓住市场热点,实现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刘自拴;和亚宾.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协调发展[J].中国林业.2010(24).

篇6

关键词:八林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泸水县

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8102

1引言

“八林经济”是对林业经济发展归为八类后的简称,“八林经济”的提出是以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相结合,形成为一种林业发展的新形式,以解决传统单一林业投资周期长、产业经济效益的领域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2“八林经济”涵义及发展模式

2.1“八林经济”的涵义

“八林经济”即林果经济、林木经济、林药经济、林菜经济、林苗经济、林菌经济、林畜经济、林旅经济的简称。

2.2“八林经济”的发展模式

以打造绿色富民产业为目标,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为主题,在泸水县一切可利用的林地、农地及林下资源大力发展八林经济,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土地资源效益,增加林农收入。

3发展目标及原则

3.1发展目标

在林业产业建设上,按“一线两区”的产业格局推进八林经济建设。“一线”即沿江一线:海拔1500 m以下。“两区”即半山区和高山区:半山区海拔1500~2400 m,高山区海拔2400 m以上。

3.2发展规则

(1)坚持适地适品种的原则,根据海拔,气候带,土壤等立地条件不同,选择最适宜品种。

(2)坚持便于形成规模优势的原则,以本地有成功培育经验的优良品种为主,便于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以保障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4“八林经济”规划前期存在的问题

4.1“八林经济”存在的问题

(1)基础条件薄弱,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2)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3)资金技术短缺,纵深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八林经济”筹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下,政策性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小,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经营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4)结构模式简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5)机制体制还不完善。具体服务“八林经济”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还不能很好地发挥服务职能;林业企业及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影响八林经济发展。

5泸水县“八林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的探

索与应用5.1泸水县资源摸底调查

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9月规划前期,由泸水县人民政府牵头,派出泸水县林业高级工程师3名,林业工程师12名,分赴该县9个乡镇、71个村、1130个村民小组历时2个月时间,对该县八林经济现状作详细调查,全面、准确掌握泸水县八林经济现状,为县委、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发展研究、决策及八林经济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1)调查规划原则:调查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规划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集中产业化发展为原则。

(2)调查对象:调查以组为单位,调查对象到每户村民。

(3)调查资料归汇总:将前期摸底调查结果汇总、综合分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后制定该县“八林经济”发展规划。

5.2制定发展规划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该县可发展面积及具体到每个村组的发展规划。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下,结合泸水县自然环境情况,规划在海拔1500 m以下,发展热带水果,以柠檬、枇杷、芒果为主林果经济;海拔1500~2400 m以干果为主,发展核桃、漆树、花椒、杉木为主林果、林木经济;在海拔2400 m以上发展华山松、红豆杉、西南桦等为主的林木经济;根据市场需求,林下种植中药材发展林药经济;以种植怒江特色观赏苗木花卉为依托发展林苗经济;以扶持林下养殖牛、羊、猪、禽等发展林畜经济;以灵芝、香菇、木耳等人工培育和野生菌资源采集为依托发展林菌经济;以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林旅经济。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何玉仙:泸水县“八林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资源与产业

5.3实施措施

5.3.1加强组织领导

由县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政府、发改、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环保、科技、扶贫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方案整体推进过程中指导、组织、管理和协调。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二是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发展八林经济建设模式同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切实明确资金的投入导向。三是加强信贷扶持,根据国家的金融政策,加大对发展八林经济建设的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给予信贷扶持,允许农户采取林权抵押贷款、村委会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

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农业和生物产业的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八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策问题。

5.3.2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宜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形成成熟技术,完善“八林经济”技术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三是要加强科技协作,与科研院所、各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平台,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要联动农业科研院所,抽调相关农业、林业方面农艺师、工程师等农林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骨干,加快建立八林经济建设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5.3.3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供求和信息网络化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和农户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指导各地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率先使用先进技术成果,主动接洽中药材、野生蔬菜、特色禽类等农产品需求企业,为种养业户提供市场信息、种养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做好认证工作,完善农产品市场和价值链;创建怒江特色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产品外向推介、产品供求渠道,逐步形成与泸水县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相适应完善的信息配套服务平台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晓君.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3~24.

[2]谢京湘.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概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10(1):104~108.

篇7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改革

1引言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2南宁市武鸣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对于短期不能出效益的项目不感兴趣。

2.2资金投入不充足。武鸣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2.3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 展模式严重缺失。

2.4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2.5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得不到答案。

2.6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 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 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3发展林下经济的策略

3.1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产业基础强弱不对等,农民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发展林下经济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多种产业模式齐头并进。为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做到总体掌控、分区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引导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

3.2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比如说林花模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用场了,而且卖价好。台湾花卉产业做得很大,我们已经从政府部门的层面加强了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对接。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四是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3.4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3.5建立销售网络,培育龙头企业。

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抓紧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4结语

由于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以便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参考文献:

[1]苏少堂,王彦芳,王磊.发展林下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濮阳市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的实践[J].中国林业. 2009(09)

篇8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建议;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33-02

1 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林下经济形成一定规模

2016年,贵州省林下经济建设利用林地面积191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299.4万亩、林下养殖842.8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393.9万亩、森林景观利用373.9万亩。林下经济经营实体2601个,惠及农户68.5万户、265.2万人,林下经济总产值94.5亿元,为经营林下经济的农户人均增收570元。

1.2 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贵州省各地充分结合自然条件、林业资源、农村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布局、重点产业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农民意愿,与市场需求、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1)林下种植方面。贵州省林下种植面积299.4万亩,初步形成了林药、林菌、林花、林草、林果、林菜、林茶等林下种植模式。主要品种多达60多个,主要有太子参、天麻、金银花、竹笋、鱼腥草、西瓜、香菇、松木菌、辣椒、魔芋等。

(2)林下养殖方面。林下养殖模式有林禽、林畜、林蜂等,面积达842.8万亩,主要是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兔、鹅、鸡、鸭等畜禽类产品。

(3)森林景观利用方面。贵州省森林景观利用373.9万亩,以贵州省78个森林公园、104个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40个湿地公园为重点,与林下养殖、林果种植结合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森林养吧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疗养等产业。

(4)林下采集与产品加工方面。贵州省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主要有竹藤编织、松脂采集、竹笋采集加工、食用菌加工、林下药材加工、野菜加工、蜂蜜加工等。

1.3 多种运作模式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1.3.1 林农独立经营模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贵州省林农成了林业经营的主体,大量林农开始利用林地独立进行生产经营,发展多样化的小型种植、养殖产业。

1.3.2 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模式

经统计,贵州省已有林业专业合作和家庭林场组织3865个。合作社(或家庭林场)经营模式有效引导林农规模化、专业化地进行生产经营。

1.3.3 “公司+林农”模式

贵州省从事林下经济龙头企业959个,通过企业带动,让农民参与种植和管理从而获得收益。

2 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推动下,贵州省林下经济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1 缺乏发展动力、后劲不足

各级政府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视不够,对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积极作用与形势机遇等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考虑,缺乏整体规划,缺乏资金支持,缺乏应有的发展机制,致使林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2 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贵州省森林面积11890万亩,但目前利用面积仅1910.5万亩,利用率仅为16%,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林下经济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值不够高、总量不够大,产业集聚程度低、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企业只能生产初级原料,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难以形成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3 品牌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力不强

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组织化程度低,加上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买家市场信息不灵通,在产品经营中往往处于被动,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4 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弱

林下种养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多,缺乏技术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低,林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欠缺,经营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2.5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各地林下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体系不完善,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无法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建设不完善,无法发挥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

3 促进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方针政策,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真正把引导、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

3.2 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42号)的精神,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统筹兼顾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3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提供财政资金扶持。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增强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供信贷资金扶持。扩大对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信贷资金的发放规模。建立贷款担保中心,鼓励引导林下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组建农信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三是提供税收优惠扶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林下经济发展更多税费优惠政策。四是在林下经济合作组织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4 进一步加大示范点建设力度

一是加强农村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培育一批符合林业发展方向,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作机制规范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典型。二是加强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指导,加快培育省市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点。三是培育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认定各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构筑产业化龙头企业梯队。四是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和鼓励企业以诚信和品质打造林下经济品牌,开发本土特色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产品销路。

3.5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建立贵州林下经济科技服务中心,按照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扶持林下种植、养殖等项目建设,积极搭建企业、农民,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济产业发展机制。二是提高林下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林下经济新品种应用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动建立各级各类林下经济科技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科技在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突破和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建设林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建立“贵州森林生态云”并入“云上贵州”。支持鼓励林下经济企业、专业合作社,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开设的商城、店铺,促进线上线下产品交易。

3.6 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农增收、推进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落实。要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精准施策的原则和“五个一批”的要求,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切入点,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贵州省农民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韦鸿彬.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3):162~163.

[2]肖 娟.关于云南省林下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2):52~54.

篇9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和引导村集体加快发展集体林业经济,是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支持村级集体发展多种经济。认真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公益林补偿、低效林改造、长江防护林、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发展柑橘、板栗、核桃、茶叶、小水果、日本落叶松等多种经济林,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在政策应许的前提下,在计划安排和资金扶持上优先安排,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版块和实力。

二、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以村集体林场为依托,积极为村级经济组织扩大再生产融资服务,支持村级经济组织和林农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融资,开展小额贷款贴息,有效盘活林木资产。以资金、技术、产业链为纽带,扶持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支持村集体和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

三、落实惠民强林政策,推动村级集体林业经济发展。严格执行“两金”减免政策,切实减轻涉林负担。利用现有林业项目支持村集体建设经济林基地或用材林基地,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支持村集体成立林业造林公司和林业劳务合作社,积极参与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对村级集体的现有荒山荒地、低产林、中幼林,优先安排林业发展计划,对村级管理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

篇10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国有林管护

完成森林管护面积0.034万亩,占目标任务(0.034万亩)的100%。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万亩,占目标任务(7万亩)的100%。

(三)新增高效经济林

完成新建高效经济林1.8万亩,占目标任务(1.6万亩)的110%。

(四)新增花卉苗木基地

完成新增花卉苗木基地0.3万亩,占目标任务(0.2万亩)的150%。

(五)新建林下资源开发基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发展林下种植0.18万亩,占目标任务(0.1万亩)的180%;发展林下养殖0.15,占目标任务(0.1万亩)的150%。

二、采取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民生工程工程量大、涉及面广,要充分发挥好工程效益,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布局。今年年初,我们对涉及民生工程的几大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2013年度国有林管护方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实施、检查验收。

(二)早计划,早安排,争取主动

在2011年底,我们就开始谋划2013年民生工程建设,提前作了宣传和动员,让各级干部和群众提前知晓发展规划,减少了思想阻力,实现了上下联动,计划很快得到落实,工作进展顺利。

(三)大力引进业主,走业主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多年的实践表明,由业主带动产业发展的项目,成功率高、效益显著。在新增高效经济林建设、新增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等项目中,鼓励由业主引领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受到农户的积极响应,实施效果较佳。

(四)按时、足额兑现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进度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按建设进度分批兑现项目资金,在兑现前,先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按上级要求及时将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700元,退耕还林钱粮补助901.39万元,足额兑现到林农手中。

三、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林农收入

通过实施林业民生工程,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推动了生态旅游、干果、木本药材、竹业等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多元化生态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业主带动、品种改良、集约化经营,其市场潜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涌现了大批林业致富带头人,提高了我区林农的种、养殖技术,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我区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了社会生态文明程度

我区通过实施民生工程,自然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得山青水秀,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热爱自然、创建绿色家园、保护珍稀动植物等理念深入人心。

(三)扩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影响

通过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地方经济得到较大改变。自然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由于今夏雨水多等原因,个别小班树苗死亡较重,成活率较低。

(二)部分农户在新造的经济林内种植高秆作物,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

五、下步打算

(一)利用今冬明春造林季节,全面完成高效经济林的建设任务,对成活率低的小班开展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