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健康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
1、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做好师生保健工作。
2、新生入学后,及时建立学生的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有病及时治疗。
3、做好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疾病防治的调查研究和资料统计积累工作。
4、重视做好教学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做好防近、防病的宣传工作,每学期举办2—3次卫生讲座。定期地进行一些常见病、传染病和一般的卫生小常识的介绍,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切实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发病率。
6、实行卫生检查评比,督促师生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清扫工作。
二、重视教学卫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要求教师做到:
1、向学生和家长经常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
2、随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注意学生的用眼卫生。
3、板书要字体端正清楚,大小适中。
4、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5、上课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下课后动员学生走出教室。
6、不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
7、经常督促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看书、写字姿势,做到眼睛离书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握笔时手指离笔尖一寸。
(2)按时做眼保健操,做到认真做、穴位准。
(3)课间十分钟不看书报,不写字,自觉走出教室,休息或远眺。
(4)用眼时间不能过长,一般用眼45分钟要休息一次。
(5)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在卧床、乘车、走路时看书看报。
(6)早睡早起,注意休息,每天保证八小时睡眠时间,严禁晚上用手电、蜡烛、油灯等照着偷偷看书。
(7)不看过小过密或字迹不清的书报,作业时字不要写得过小过密。
(8)发现近视,要积极矫治。
三、加强个人卫生
1、全体师生必须做到人人讲卫生,人人搞卫生,人人管卫生,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
2、个人卫生要做到定时作息,饭前便后洗手,勤换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勤理发。
3、不喝生水,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吸烟,不用公共茶杯,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4、认真做好广播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或平均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增强身体素质。
5、对病愈学生,体育教师要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医疗保健活动,促使他们早日康复。
篇2
关键词:科研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06-01
一、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特点
(一)有效整合教研与科研,教育科研不再“浮夸”
校本科研管理制度将中小学教育科研定位于“校本”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为了解决学校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科研管理制度将教研与科研看作是一对孪生兄弟,用科研方法提升教研的质量,在教研中科研;以教研作为科研的平台,将科研作实作深。在机构设置上,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主张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将教研与科研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学校教科研的质量与效益。
(二)真正适合中小学教师,引导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科研
“所谓制度,就是由一系列内在相关的规则或规范构成的系统。但是另一方面,再纯粹、再外在的制度性规则,都不是现成地摆在那里的东西,不是写在纸上的东西,它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中,一定是在特定社群范围内为人们所实际地遵守的规则。”校本科研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所共同制定的适合其特点的制度,因此在执行中更容易将外在的规则转化为教师们自觉自愿的行动。另一方面,对于教育科研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制度的强制性、导向性都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师从被动作科研到主动作科研,以“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喜悦来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热爱教育科研。
(三)完善体制,促进教育科研的健康、持续发展
校本科研管理制度确立了学校的科研管理机构为教科室,确立了校本科研组织制度、校本科研启动制度、专家指导制度、科研交流制度、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将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纳入到有序规范的轨道。
“动力内化意味着学校形成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动机和动力机制。”校本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蓝图,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为每一所学校量身定做的科研管理制度,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建立了具有内在动力的管理制度,能在应对外在需求时保持主动、善于选择并不丢失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其旨向为在正确的科研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科研走上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学校的科研管理及其制度的状况
学校要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只重视教师对科研的态度、能力等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的科研管理及其制度作扶持。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科研管理还有待提高,而教育科研制度还有待完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学校科研管理制度的满意度不高。仅有19%的教师对学校现有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表示很满意,有一半的教师表示较满意,但是还有14.7%的教师表示不太满意,甚至有8.2%的教师表示很不满意。
教师的满意度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基于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并没有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或者专业发展起到明显的帮助,而且,学校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及其制度的执行力不高,还有待提高。
在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学校教科室应该要发挥较大的作用,承担着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职责,同时,也要帮助学校教师解决教育科研工作上的点滴问题,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教育科研工作。
三、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策略
(一)科研工作量抵充制度
推行科研工作量抵充制度的前提是,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均折算为一定的工作量,包括教学、科研、班主任工作等。因此,这是一项涉及全校的系统工程。为此,学校应建立工作量核算的小组,该小组须由校长牵头,以便协调各方关系,最终决断;由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以便了解各部门的利益诉求;由教师代表参与,以便听取教师的意见。该小组负责起草工作量核算的具体办法,征询方方面面的建议,不断完善操作方案。
(二)校级课题招标制度
学校行政和资深教师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结合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商讨确定课题指南。
之所以要由学校行政和资深教师共同商定课题指南,是因为这两者各有优势。课题指南旨在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因此必须吸纳学校行政的意见,他们对于学校的整体情况最为清楚,对学校的改革方向有明确的思路。这样,有他们参与编订的课题指南就能够很好地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契合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资深教师的参与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眼光,使课题指南更加科学化。
(三)实践成果实效性评判制度
教师在提供了课题研究的文字性材料之后,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成果进行实践展示,比如:涉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公开课等形式让评判者切实了解该成果的价值所在;或者涉及学校学生档案袋管理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展示学校实际对学生档案袋运用的情况来让评判者真实感受档案袋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潘海燕.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 陈鹏飞.走向校本教研[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管理制度;学生个性;寄宿制
根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决定,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教育格局进行了调整。废除了那些分布散,没有雄厚师资力量和先进教学设备的小学。逐渐整合归一,形成了围绕乡镇或是办事处的中心小学。这就使得一些离家较远的学生只有选择寄宿学校。小学开设学生寄宿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设立的,客观上说,缺乏学生寄宿管理经验。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且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自理和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差。综合以上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原因,造成了小学寄宿生管理效果不佳。如何才能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寄宿生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集体生活的宿舍,就必然要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以完善的宿舍制度作为依据,才能有效地规范学生行为。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因此,宿舍管理制度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实用高效。小学寄宿制是近几年才兴创起来,由于时间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导致宿舍管理制度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在工作中,要关心寄宿学生的生活起居,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逐步地完善宿舍管理制度,进一步地提高宿舍管理质量。
二、有效沟通,尊重学生个性
小学阶段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走进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他们在心理上自然不适应。如果没有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很可能养成学生孤僻焦虑的性格。如何才能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笔者认为,有效沟通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平等的、友好的、语重心长的沟通,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困惑,教师耐心地倾听,善于开导和提出建议。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知道学生焦虑的缘由,之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使学生开朗自信起来,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对学生“一概视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三、丰富课外活动
一些学生或是教师,担心学生出现意外情况,制定了复杂冗长的管理制度,将学生固定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一线上。僵硬的“三点一线”虽然保障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却“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如何做到既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又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良好的举措。例如,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游戏兴趣,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游戏时,要穿教育的性质,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科学性的开展课外活动,有层次、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生活保障、知识安全和日常礼貌的行为习惯或能力。
总之,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镇或办事处中心小心将会转变成寄宿制学校。正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使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规范化、高效化。同时,教育者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沟通能力,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小学;教学管理;应用
前言
教学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了对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其次是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等管理。学校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教学管理可以对学校成员进行规划,但是在对学校成员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适应学校的需求,下面将对我国中小学现行教学管理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行教学管理过于严格
当前中小学管理措施过于严格,往往通过对学生的严密监督以及严格的惩罚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很有效,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容易使学生产生反弹。现行中小学管理措施就像是关着鸟的笼子,学生很容易产生约束感,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尽管现在中小学的管理模式非常有效,能够培养出更多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但是这种严密的管理模式并不是我国发展所需要的,因为这种如同笼中鸟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2.弱化了教师的职能
现行中小学管理模式管理制度非常严格,过分的强调管理权威弱化了教师的职能。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本身教师的职能中就掺杂着对学生的管理职能,但是强度过大的管理制度非常限制教师能力,磨损教师的斗志,导致中小学教学质量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现在很多中小学的教师都不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在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已经没必要对学生进行补充管理,但是管理制度终究是制度,缺乏人情味,高强度的管理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叛逆,扭曲学生的价值观。
3.不尊重个性发展
很多中小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意识以及主观价值因素的形成期,过分的管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由于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于一些生性活泼的学生施加高强度管理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养成,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并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以及家长都认为学生应当向着“好学生”发展,读破万卷书,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做自己,放飞学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中小学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小学阶段正式学生展现自我的时候,过于干扰学生的生活会加强学生的叛逆性,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对于一些行为不端正的学生,学校也应该以柔和的态度劝说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人格,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动力。
2.强化教师职能
在中小学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应当作为最后手段,因为管理制度终归是管理制度,它缺乏人情味,可能对于一些情况发生的过程缺乏判断,只有通过教师的管理才能够确认一些学生问题的详细情况,如果只以结果下定论的话必然会影响到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过激行为,而教师可以通过了解问题的详细情况来进行判断,分析学生对错进而公平的调解学生之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主要还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管束,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强化教师的职能,加强教师在学生中的管理地位,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产生足够的激情,强化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评价体系,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评价体系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对照的最好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全面性。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应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评价体系是学生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所以评价体系这建设一定要确保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同时评价体系也应当对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注重对学生的安慰自己鼓励,使学生不断的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学风,促进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小学校的管理应当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小学正式学生发展性格的阶段,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能够强化教师的职能,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组织相应的集体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品格,使学生能够成为当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申亚楠.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39-40
[2]高磊.谈“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5(07):205
[3]邹家元.谈“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07):31
[4]王玉兰.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3):114-115
篇5
一、当前小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后勤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基础课的教育中,从而忽略了后勤管理。一些领导认为把学生成绩抓好了,就实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后勤的管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为了节约开销,对后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从而阻碍了学生文体素质的培养。
2.学校后勤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
由于学校对于后勤管理的疏忽,导致后勤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首先,由于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呈现松懈的状态,也为工作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后勤制度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其次,有一些学校没有设立相关的后勤部门,致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混乱。最后,由于后勤部门管理松懈,后勤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后勤的综合管理。
3.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才被人们重视起来,受传统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不重视后勤的管理,导致了后勤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首先,由于学校综合条件的影响,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通常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临时担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其次,在人员任用方面,没有聘用相关专业的人员,大多都是职工家属等,导致整体素质偏低,思想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最后,由于后勤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小,导致人员年龄偏大,不能够及时接受和实施新的思想观念,这些都阻碍了后勤管理制度的发展。
二、加强后勤综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是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执行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落实岗位职能分离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并实行奖惩制度,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执行能力的提升,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要对管理人员灌输竞争意识,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察,表现好的予以表扬,表现不好的采取淘汰的形式,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使后勤的工作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建设后勤综合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后勤的管理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后勤综合管理系统。首先,根据学校现阶段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系统的内容,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才会有据可循,能够为后勤的有效管理提供前提条件,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原来以人为管理主体的形式转化为制度管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提高了师生的组织纪律性。其次,应该设置后勤管理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这样更能够增强后勤管理的权威性,也有利于后勤工作的有力开展。后勤制度应该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而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适合学校当前的发展。只有后勤管理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有机统一,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再次,应增强后勤部门对学校管理成本的监控,建立资金审核体系,对学校的成本进行综合的审查,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资源配置的最大利用率和最大使用化。最后,应该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对于学校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该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每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保证资金的可追溯性。同时还要对各项资金的明细实行透明化的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为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想使小学后勤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准的管理队伍,通过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定期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综合管理水平,不但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保证,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小学;学校安全;问题表现;预防措施
校园安全事故现状不容乐观,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成为引发学生伤亡的诱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一、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表现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小学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学校自身外,还应包括开办学校者、职能监管部门等。他们应该共同为学校的消防、保卫、安全设施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共同填补管理制度的疏漏,为小学校园的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相关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2.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
从社会舆论来看,多数人都将学校的安全问题归责于学校等教育部门,而忽略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是事故难以抑制的根本。小学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是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
3.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缺失
社会整体的问责制度不完善必然影响校园的安全问责制度,学校对事故责任主体缺乏正确的认定。很多学校往往将事故责任推到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身上,对教师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的缺失。
二、小学学校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深入的。不仅要对小学生开展教育,更要注重对教师和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校园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假如只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教育就会使校园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校园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形式,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学生只了解安全知识,却缺乏实际的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小学生校园案例教育的形式化是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一大原因,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安全价值观有偏差
很多小学的安全价值观并不正确,将学生的安全与开展全面教育对立起来,为了保证安全而将很多有启发、训练意义的教学活动排除在教学之外,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应该努力寻找素质教育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学校安全法律缺失
校园事故责任认定在现阶段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办法,但遇到实际事故处理时却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力。可见,明确的学校安全法律亟待出台。
三、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开展全面的校园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面向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小学生,对教职工及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能放松。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应该掌握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等层次较高的知识。教职工则应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紧急事件的逃生知识等。
2.明确学校安全事故责任
当校园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来进行责任分配,切不可不加分析地将责任推给一方。应该为校园安全承担责任的责任方包括:学校管理者、学校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相关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及其监护人。对各方责任予以明确,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
3.构建学校安全法律体系
学校安全法律体系并非独立个体,其法律中心是《学校安全法》,还有《学校法》《教育法》等作为补充来进行学校安全法律体系的全面构建。在法律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多多加入学校安全的相关条款,对校园安全的问责机制和责任分配都予以明确。
总之,小学学校的校园安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竟保证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政府、家长等各方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安全堡垒。
参考文献:
[1]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
篇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车及驾驶人员合符相关规定。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食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8
1.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乱办学,不乱收费,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推行校务公开。
二、教师管理
4.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持证上岗。组织教师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5.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
三、学生管理
6.德育为首。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7.规范学生行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8.坚持全员育人。学校有健全的党团和少先队组织,有班主任制度,有与家庭、社会联系与合作制度。
四、教学科研管理
9.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秩序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随意停课,不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活动。上好体育课、艺术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0.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
12.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中学推行综合素质评定。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1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不留级,不开除。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不举办复读班。
五、安全管理
1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16.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校车必须定期经公安交管部门检测。组织学生户外活动有安全措施。
六、校园管理
17.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内车辆停放整齐,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损。环境布置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教育功能。
七、后勤管理
18.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定食堂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建立学生宿舍值日制度,保证整洁卫生;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坚持夜间值班、巡查;建立发生群体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制度,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19.建立健全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建立校舍定期检查、维修制度,及时消除危房。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设备等分类登记造册,定期清查、检修、维护。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
篇9
关键词 学校食堂 卫生状况 调查
近年来,通过学生集体用餐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了确保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严防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007年9月我们对梅河口市城区62所中小学校食堂的卫生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梅河口市城区62所有供应学生集体用餐的中小学校食堂为调查范围。
调查内容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采用现场查看、询问的方法,调查卫生许可证与健康证、卫生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及素质、采购食品索证、结构布局、基础设施、餐具消毒情况等。
结果
“两证”情况及从业人员素质:62所中小学校食堂中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有49所,占76.87%;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34所,占54.8%;有自身管理检查记录的21所,占33.9%。在全部317名食堂从业人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8人,占15.1%;小学文化程度的245人,占77.3%;文盲24人,占7.6%;持年度有效健康证的258名,占81.4%。抽查食堂从业人员280名,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210名,占91.3%;无证的20人,全部为新增人员。加工食品时穿戴衣帽的88人(56.4%)。在接受调查265名从业人员中,曾接受卫生知识培训的104人,占39.2%;对食品卫生知识有大概了解的98名,占37.0%。
卫生设施情况:62所中小学校食堂均有不同程度存在流程布局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区不全,粗加工间、烹调间、配餐间、食具洗消间和食品仓库缺少或不符合卫生要求。其中有专门的原料粗加工场所32所,占51.6%;烹调间、配餐间、白案间和食品仓库缺少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143所,占69.4%;粗加工、洗涤、烹调均在一间房内的16所,占25.8%;直接在餐厅或操作间内售饭菜的2所,占38.7%。操作工程中能做到生熟分开存放无交叉污染的有23所,占37.1%;餐厅及操作间有三防设施28所,占45.2%。其中纱门纱窗密闭良好并做到正常使用的只有15所(24.2%),垃圾桶符合卫生要求的8所,占12.90%;有专用的餐具洗涤、消毒、保洁消毒设施的29所,占44.5%;有冷藏设施的14所,占22.6%。
餐具消毒情况:餐具消毒设施不全,各个学校均无固定的洗、消、冲三级池或盆,绝大部分的洗、消、冲池同时用于食品原料(如肉菜)的清洗,80%(50/62)的食堂用废水对食具进行冲烫,只用12所用药物进行消毒。抽查餐具156份,合格94份,合格率60.3%,其中中学食堂餐具合格率为49.3%(31/62),小学为54.6%(34/62),幼儿园为65.8%(41/62)。
管理制度:62个单位有8所未健全各项管理制度。18所制度落实不力,无自身管理检查记录。各个学校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学生集体用餐管理,但未能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有的学校食堂租赁给个人承包,管理上出现脱节。而且管理人员由于不了解食品卫生法规和卫生知识,缺乏有效的管理。在采购和销售食品过程中不索证或验收登记,不注意定型包装食品的标识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我市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加强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卫生管理,不采购来历不明的食品,制作过程中要严防生熟交叉污染,做好餐具消毒工作。严格规范各种设施及管理,并要求增设全封闭的熟食配餐间以及必要的卫生设施,强调采购食品要索证或验收登记,不采购销售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腐败变质的食品,并审查定型包装食品的标识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篇10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职业倦怠 情绪衰竭 低个人成就感 人格解体
一、引言
小学班主任是指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由于小学生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细致而烦琐,面对工作对象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这可能导致他们身心俱疲。如果调整不当,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产生或者加重职业倦怠。本研究以小学班主任为调查对象,探查与其职业倦怠相关的背景变量以及个人认知因素。为此,设计了三个反映个人认知的问题: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分析、对工作中受挫的归因及对自己工作成功的标准选择等。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该问卷是在广泛流传的Maslaachi工作倦怠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修订而成,由30个题目构成。该问卷不仅能够测查职业倦怠的程度,也能测查职业倦怠的三个因子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与低个人成就感的情况。情绪衰竭是指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部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人格解体,指教师在内心上忽视学生的存在,有意减少接触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妄加猜疑。这部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684;低个人成就感指教师消极地评价自己,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不大。一方面,认为自己面对形形的学生能力有限,很难改变什么;另一方面,认为自己虽然努力工作,但是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都比较低,心里很失落。这部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8。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5。
二、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1.工作区域。
本研究发现,皇姑区小学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较轻,沈河区小学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较重,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阜蒙、大东区小学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介于两者之间。这种差异表明,地域文化与小学班主任职业生活感受的关系很大。实际上,由于小学班主任教师所在学校的地区不同,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经济条件、社会期待、学生期待、学校文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都不相同。这些不同都会对教师的职业生活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由此看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社会期待、学生期待、家长期待之间的差异,统一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要求,可能会缓解个别地区职业倦怠严重的问题。
2.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累计时间。
本研究发现,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时间累计超过18年后,在第19年开始教师职业倦怠尤其是人格解体的程度会明显下降。小学班主任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小学班主任不仅要耐心细致地管理学生,还要传达学校的要求,征求家长的意见,做家长的工作。小学教师要胜任班主任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家长、善于与领导、家长和学生沟通,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具备领导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与技巧。所以,一名小学教师可能胜任科任教师的工作,但不一定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时间越长,教师的职业生活经验越多,尤其能对学生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改进管理学生的方法,提高与学生相关的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技巧。这些工作经验的累积就会提升教师与学生相处的能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随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多年长的,长期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学校事务、面对家长,协调与学生的各种关系时已经非常自如、游刃有余,他们能融洽地与学生共处,有明确的自我判断的标准、稳定而积极的情绪,这些特点都能有力的抵御职业倦怠危机,对抗长期工作带来的疲乏、无聊与无力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实际上,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就可能遭遇职业倦怠的问题。但是,如果热爱这种职业,如果愿意坚守这种职业,坚持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增加积极的职业生活体验,逐渐地职业倦怠的感受就会消退。职业倦怠会远离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意,愿意坚守这份工作岗位,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离不弃的小学班主任。
3.对工作中受挫的归因。
本研究发现,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中受挫的归因与职业倦怠关系密切。职业倦怠可以理解为在工作中长期受挫造成的一种消极感受累积的结果。将工作中的受挫归因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反映了小学班主任个体对客观条件不适应的状态。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种客观存在,甚至可以说,管理制度是不可能完善的,如果要通过完善的、完美的管理制度来避免个人受挫简直不可能。将个体受挫归因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同时又不太可能改变的外在因素,将导致个体悲观、失望,郁郁寡欢,他们面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态度消极。而将受挫归因于努力不够则感受到的是挫折并不可怕,未来还有希望,只要自己继续努力。所以,这样的小学班主任更善于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增加经验,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他们善于将受挫时的消极感受进行积极的转化。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改变现实,改变自己的感受。他们善于自我激励,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自己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
将受挫归因于努力不够,挫折带给他们的感受是积极的,有希望的。因此,他们能积极地面对挫折,积极地调控自己的工作情绪,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他们也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由于这种归因,在工作中消极的体验就不会长期累积,就可以及时缓解长期重复工作带来的情绪不佳。而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大致相同。将受挫归因于能力不行产生的消极体验虽然由于对自己的评价消极,当自己的处境与自己的评价基本一致时,消极的情绪体验不会更强烈,情绪会比较稳定,所谓“要求不高,得过且过”,但是,由于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自卑的心理体验导致缺乏自我激励的动力。他们的激情只会不断地被消耗,情绪衰竭也就不可避免。将工作中受挫归因于运气不好与努力不够,在情绪衰竭程度上没有明显不同。运气是不稳定的因素,有时不好,有时又好。虽然,将受挫归因于运气不好,对个人没有消极的影响,不会导致消极体验的积累。一句“运气不好”的解释,将受挫的消极感受远远地推开,让消极情绪不再困扰自己。但是,这种归因毕竟“于事无补”,不受自己掌控,因此,在对小学班主任教师积极情绪的维护上没有“不断努力,积极调整自己”来得更为有力。
三、小学班主任抵御职业倦怠的个人对策
1.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学习积极归因方式,用激情抵御职业倦怠。
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感到烦恼、情绪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风气不好,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挫的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自己成功的标准主要是要得到领导、家人以及他人的认可。根据维纳的理论,这种归因属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归因;根据罗特的观点,进行这种归因的教师属于外控型个体,而在自我评价上属于他评型。这使得小学班主任在日复一日尤其是累积工作的挫折后容易导致他们个人的体验消沉、失望,感受比较消极,从而容易引发退缩、回避、放弃等消极的行为。这样的感受、这样的行为难以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这可能是教师个体感觉对职业倦怠无能为力的根源。
小学班主任对自己工作中受挫的归因与情绪衰竭关系密切。选择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为受挫的原因的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而选择努力不够作为受挫的原因的教师职业倦怠最轻。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种外在的、不可控以及稳定的原因,这种归因方式属于消极归因方式,而努力不够是内在的、可控的以及不稳定的归因,这种归因方式属于积极归因方式。采用积极归因方式的个体感受和体验是积极的,对以后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工作行为是积极的,更容易产生积极的结果,从而有利于维护激情不被岁月与磨难所侵蚀。所以,小学班主任不要轻视自己个人认识的力量,而是要学习进行积极的归因。利用积极的认识带来积极的体验,这是保护激情以抵御职业倦怠的有力武器。
2.及时调整与维护身体健康,积蓄能量,用力量抵御职业倦怠。
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整体。身体健康包含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个人身体的复杂性、整体性,既关注自己的生理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医学即中医学给人的启示最大。小学班主任应多注意养生、养性的知识,并且学以致用,及时、经常地调整自己的身体,学习身体保健。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做到营养全面、多锻炼身体,保持充沛精力、及时休息,不要过分疲劳、少熬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习科学、健康的生活。要在生活中多积蓄能量,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更有力量抵制职业倦怠的侵袭。
3.调整消极的认识,注意增加积极的体验,让理性更有力量。
个人行动的内在动力就是个人的感受与体验。工作中的琐事如果体验是愉悦的、满足的,那么就会增加做这种事情的动力,就会更加自觉地做这种事情。如果理智上认为是正确的、值得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缺少愉悦、满足感,这就会阻碍自己的行动,从而感到理性的力量很微弱。所以,如果确定某件事是应该做、值得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要多一些愉悦、满足的体验。这样,才会真正具有理性的力量。感性要与理性一致,理性才能成为一种推动力。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永远强化自己该做的事情。生活、工作中多一些自我强化,自我激励,多增加自己该做的行为的积极体验,该做的行为就有了源源不绝的推动力。让理性更有力量,就会远远地推开倦怠情绪,远离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陈丽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深圳市等中学教师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6-80.
[2]陈秋燕,钱敏,黄丽珊,伍新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现状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275-277.
[3]董薇,赵玉芳,彭杜宏.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3):18-21.
[4]孟丽丽、司继伟、王冬梅.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5]吴学忠.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22.
[6]肖爱芝.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8(11):32-34.
[7]谢雪梅.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7(1):69-70.
[8]杨爱君,杨建英.小学班主任职业压力调查与思考.教学与管理,2007(5):21-24.
[9]郑晓芳等.中小学教帅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差异探讨.医学与社会,201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