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运行安全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运行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97-01
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是指发电机组在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时,仍然能正常同步运行的能力。在电力运行过程中,规范的安全管理是避免出现事故的前提,对电力运行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让社会及家庭更趋稳定,也可以提高电力运行的工作效率。因此,分析电力运行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 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概述
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是保证并联发电机组之间运行正常的一种主要手段。从概念的基本内涵来讲,静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小的干扰时,能够通过系统的自身调节,将发电机组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而暂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大的干扰时,通过系统的自身调节,过渡到一个新的状态,并且进行正常的运行。
二 电力系统运行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一般来讲,影响电力运行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力系统数据利用问题
电力系统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所包含信息量的极少一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数据利用中出现问题,就极易带来电网运行的潜在隐患。
2 电力设备故障排查问题
电力系统的扰动类型极其复杂多样,无法完全预测。在电力系统故障排除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和认真程度等问题,造成技术人员对设备排查中所得来的数据不能全面分析,对数据中所潜在的故障不能完全发现,再加上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都会导致设备的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3 电力设备日常维护问题
部分电网投入不足,设备老旧,较为薄弱,科技含量及自动化水平不高,特别是配电网设备急需改造,自动化水平较低,导致电力系统紊乱,不利于技术人员全面对整个系统进行预测和做好相应的处理,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 意外和自然性破坏问题
在部分大兴土木工程的地区,施工人员在改造时不注意防范,施工过程中将电力设备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一些自然极端天气也是电力运行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5 电力安全应急措施不到位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危险性非常大,所以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虽然这些事件谁都不愿意看到,但如果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一旦突发事件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对于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不到位,就会使全员无法积极有序地参与到抢救当中。
四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
加强电力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电力运行安全的有效措施。只有防患于未然,将安全意识充分灌输到技术人员的思想中,同时,注意监督与管理并重,全面落实管理要求,才能达成有效的管理目的。
1 强化电力人员的责任意识
任何与电力相关的工作,责任意识都是不容忽视的。电力系统的事故均是大事故,在每个技术人员命令下达、误送电与延送电等过程中,都会对使用者造成损失,所以,要特别注重提高电力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提高电力人员的专业能力
目前科技发展很快,电力系统已经实现可视化监控方式,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也迈人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电力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能力应该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告。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电力技术人员的深层次培养,加强技术培训等,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3 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
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与自动化结合非常密切,应用广泛。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电力系统在经济与安全方面实现双重保障,既节约了成本,更是对安全的一种有效防护。但在目前的实际使用中,该技术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其中电网分析技术、潮流计算技术等功能的应用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其安全管理效能。
4 强化技术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电力运行的过程,应该加以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体制,使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通过对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组织体系的建立、以及督促管理体系的建立,全面贯彻落实管理安全责任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5 加强电气设备维护和保养
按照设备巡视检查标准的要求定期做好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并针对特殊天气做好特殊巡视工作。定期开展设备的清洁与维护工作,做到检查到位、维护到位、清洁到位。其次、开展好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工作,预防性试验是检测设备正常与否的有效手段。对于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必须定期开展预防性试验工作,避免因运行维护不到位造成设备的事故停运,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 落实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是事故处理的指导标准,它不但明确了不同事故情况下事故处理的流程和方法,还规定了事故处理人员的权与责。因此,作为一线厂站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好相关事故应急演练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人员管理处置到位、恰当,从而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 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质量合格的电能。随着电网的不断互联和电力用户的增多,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电力系统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复杂的安全隐患和稳定问题。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迫切要求,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立扬,潘红芳.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J],计算机安全,2009(8).
[2] 张晓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电力应急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2010(6)
[3] 杨鸿源,赵永良.浅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调度管理[J],华北电力技术.2010(9).
[4] 赵绍烽,史玉波.简论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管理途径[J],电子科技,2011(5).
[5] 杨明芳,王昆仑.浅析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J],经济论坛,2011(11).
篇2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是个相对较难的系统工程,其由变电站、电厂以及用户共同构成,通过输电线路相连而成的电力网络体系。其关键的工作是实行电力能源的输送,若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大范围的停电事故。不难发现,保障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复杂的系统极易发生问题,且导致的风险很大,解决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己迫在眉睫。
1.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地位
1.1确保整个电力网安全运行的作用
电力网的组成复杂,且规模较大,途径许多变电场所和发电站,还有非常多的电力用户,利用多种不同电压的输电线路相连构成电力网络,其对电能输送的要求非常严格。发电阶段、电力输送阶段及用户用电阶段的许多工作都要在短时间内达成,且发电机组出力与电力网承受的重量务必要确保彼此平衡,若想达成这个标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是关键的组成因素。目前,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和电力监督运行体系已经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可以越来越快速、高效取得电力网相关数据信息,且对电力系统实行监测和控制。与此同时,解决电力问题,更好的确保总体电力网中电能质量,保障电力网的正常工作。
1.2确保电力网的供电质量
电网的持续进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导致电力网的供电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且用户用电的安全稳定均需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来保障。电力网发生问题的时候,或出现操作不正确,极易发生停电故障,给电力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还很可能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导致出现安全事故。许多问题所造成的人员经济财产损失不可想象,除非达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方能真正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制约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存在很大的实用性,造成在正常工作的时候,过分注重电力系统的运用,却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产生了疏漏。尤其是工作调度,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诸多安全隐患发生,不利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
2.2电力调控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不健全
由于系统的运行周期不长,相关的管理阅历不足,未能设立健全有效的管理系统,若电力调控运行时,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就难以确保调控运行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
2.3专业技术匮乏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工作,极大促进了总体电力系统的进步。可因专业技术匮乏,造成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维护无法共同发展,无法确保总体系统顺利工作,最终造成该系统的优点无法全面发挥出来,造成系统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除非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加以完善,才可以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转。
3.强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
3.1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该系统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关键构成,功能为:信息收集与处理;为分析事故,对跳闸开关及相关联开关,事故发生前一段时间以及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的遥信和遥测数据的变化进行重现、安全监管、统计和计算、画面剪辑和显现、历史数据库的监管和报警系统。想达成对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健全完善,需要进行以下方案:
3.1.1设计标准的优化方式。由于该系统的设计标准是为了提升系统的扩展程度,所以,设计者需从通信中负责链路的控制优化和网络优化的角度开始,通信中负责链路的控制的优化,设计者要通过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对相关数据信息实行收集,且实行存档;与此同时,使系统具备监测显示器械与电气系统主接线图,网络优化角度,通过先进的软件系统,确保电力调度系统一直进行快速工作,达成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合理优化。3.1.2设计理念的优化方式。该系统设计理念的优化包含如下几点:第一,进行该系统优化的目标是以确保原有器械与成本未遭到破坏为前提,完全发挥已经具备技术手段与器械的功能,且节省资源能源,减少企业成本投入;第二,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全面覆盖,网络设计的开拓性己大势所趋,所以该系统的优化原则要依照可扩充性要求标准,以确保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可以实时达到将来设备工具扩充的指标,达成新老系统彼此的正常交接,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对将来先进技术的提前适应;第三,依照开放性标准要求满足电力调度系统的优化工作,可以确保电力调度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明显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硬件、软件之间的各种配合的程度,方便同其他操作系统实行数据和资源沟通、应用共享。
3.2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改善方式
由于该系统也是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关键构成,针对其运行系统的改善要从下面几点开始:3.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该系统原本的电度量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时,往往依据其电子产生的一个脉冲传输到监控体系达成,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制约。关键由于电度量常常是初始值,要针对初始值实行处理,就造成电能监测体系的荷载变大,且电度量测量值是否精准无法确认。所以要对该方式实行完善,强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能监测,可以满足监控体系的独立工作,还可以确保信息数据收集的完整准确。通信效果的出现,可以明显的提升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资源共享,最后满足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2.2实时的信息监测和记录。进行电力运行系统监测的时候,要提高重视电力网设备工具中实时监测的协调和信息记录,以达成电力监测的自动化运行。确保电力系统在没有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安全性和稳定都能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监测运行系统包括自动控制被控变量的仪表、信号设备、信息收集设备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此类设备是达成电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测的前提要求。利用报警体系功能的优化,当电力监控运行体系发现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立刻接通电力调度机构的信号波段,电力调度机构依据信号严重等级评估安全问题的种类,且有针对的采取应对手段实行处置,尽可能快的解决问题,确保电力系统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
篇3
关键词:电容器;安装接线;过电压;过电流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1-0063-02
总结过去以往的电力电容器运行经验,对电容器的可、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接线跟安全技术要求脱节
对于电容器接线方面的问题,应该着重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其额定电压必须跟其所接的电力网电压相符合。现在最普遍的接法是:如果额定电压跟电力网电压相符时,应该使用三角形接线法,尽管目前这种接法在反措过程中已停止使用。但是如果额定电压跟电力网电压不相符时,如低于电力网电压的时候,其应该使用星形接线法。同时,在以上两种接线中,电容器组往往采用的是双Y接线,这主要是为了电容器的平衡保护;
2)对于那些需要集中补偿的高压电容器组,为使其安全运行,必须对其另外建立电容器室,并将其通过断路器和电缆跟母线连接;
3)对于中性点中没有直接跟地连接的系统,如果电容器所使用的是星形接线法,应该对其外壳跟地进行绝缘处理,并且其设置的绝缘等级也必须符合电力网所规定的额定电压。这主要是由于当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如果一相接地,那么将会使其他的两相对地电压直接升高为线电压,因此,为了阻止电容器超过规定电压,必须对电容器外壳进行绝缘处理;
4)对于那些电压超过或者等于1KV的电容器,其必须安装在一个耐火性比较强的电容器室建筑当中。其所要求的防火标准不得小于二级。并且两端的门必须设置为外开型,同时还必须配有消防设施;
5)对于电容器安装的铁架的层数和行数,电容器上下放置的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其放置的水平行数通常只能为一行,这样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散热。因此,还必须规定在同一行中,两个电容器的间距必须大于100mm。并且最下一层的电容器跟地面的间距必须不得小于30cm,其最上一层电容器跟地面的间距不得必须小于2.5m。再者,电容器带电部分跟地面的间距也必须大于3m,不然应该对其进行遮拦。如果铁架的数量比较多时,每排铁架之间的走道,其宽度必须大于1.5m,主要是为了工作人员巡视和以及温度测量所用。同时铁架上应该设置各种带有网孔的铁丝网进行遮拦;
6)电容器接线必须使用单独的比较软的导线跟电容器的母线进行连接。这样做主要是由于使用硬导线容易产生应力,从而容易损坏电容器套管或致使其引线丝杆发生脱扣,导致密封遭受破坏而发生渗油现象;
7)应该保证电容器的安装质量,必须使电气回路跟其所要接触的地面部件进行良好的接触。不然的话,接触不良现象将很可能导致电弧的高频振荡,从而致使电容器的温度升高,产生强大热气并使电场强度增高;
8)对于那些在室外进行安装的电容器组,必须将其在台架上进行安装。并且要保持其台架的底部跟地面的间距必须大于2.5m。其所带电的部件跟地面的间距必须大于3.5m。若由于条件方面的限制而采用落地安装的方式进行,其必须采取遮拦措施,其地面上应该铺设混泥土以防止动物和非工作人员的进入。
2 制造质量不达标
由于制造技术跟所选用的材料和其所要求的标准不相符合,并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隐患,这些将严重影响着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比如电容器内部元件所使用的材料及所采取的技术不达标而导致其被击穿从而引发爆破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经过调查可以发生,其击穿的部位往往是元件拐角处和边缘比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部件在制造过程中往往在卷绕或者压叠时遭受损坏,从而造成元件在压平投入使用后,其内部往往会发生皱折,而形成其部分部位的空隙,从而造成游离现象,也就很容易遭受击穿。
3 环境温度的影响
对电容器进行监视和控制,其最好的项目应该是其运行时所达到的温度了。为了保证电容器进行可靠、安全的运行,为了保证电容器的寿命,对其进行温度控制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电容器最为重要的条件。如果电容器运行时的温度超过一定的标准,其很可能降低介质击穿强度,或者致使其介质损耗的扩大。如果电容器运行的温度发生继续的上升,其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容器的热平衡,致使热击穿现象,直接影响着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热控制。
4电容器的过电流
1)在电容器组进行投入使用时,往往会产生合闸涌流。在其投入瞬间,其两端的电压不会跃变,就好像电源合闸致使了短路,从而致使幅值很大、频率很高的过渡性电流,这种电流叫做合闸涌流,通常情况下,这种合闸涌流往往是正常幅值的6~8倍作用;
2)在运行电压发生升高的时候,电容器中产生电流。由于电容器的无功电流功率跟运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运行电压升高的时候,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也会增大。从而将会导致电容器的温度大幅度的升高;
3)由于电源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从而致使电容器产生电流。由于电力系统中采用了功率较大的可控硅整流器来作为电源以及电气化铁道和电解工艺的发展,加上变压器铁芯的饱和,这些都会造成电压波形畸变。
5 电容器的过电压
1)在几个单台电容器进行串联再接入电网的过程中,如果每台电容器的电容不同,其所能承担的电压也不是均匀分布,从而会使部分电容器发生过电压;
2)为了防止高次谐波谐振,电抗器和电容器组进行串联而接入电力网相电压时,加于电容器的电压可能超过额定电压;
3)对于装在母线附近的电容器,因为变电站母线产生的电压跟额定电压相比比较高,从而使电容器长期处于一种过电压的环境中;
4)在电容器组断开的时候,经常会引起电容-电感产生回路振荡,从而致使其操作发生过电压现象;在变压器设置于电容器组的时候,其将会因为电容器的电容和变压器的电感而只是振荡回路的产生,最终导致过电压的发生;
5)在电容器组的安装后进行供电的过程中,由于高次谐波的发生从而很可能导致谐振而致使过电压现象的发生。
6 带负荷合闸将引起电容器爆炸
相关规定规定,不允许电容器带负荷合闸,这主要是由于一旦发生合闸时电压极性跟电容器中的电荷极性恰好相反,那么两电压进行相加将在回路上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易引起过热爆炸。因此,这方面必须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陈林.电力电容器爆炸原因分析.电气时代,2002(2).
篇4
135kV线路现状
南京供电公司共有35kV线路39条,线路长度约350km,半数以上的线路处于丘林地带的小山区和水网平坦地带,线路起始两端1~2km的线路架设架空地线,线路中间绝大多数的线路长度无架空地线,杆塔采用金属或混凝土。
235kV线路雷击统计
2005年6月15日至8月4日共发生24起35kV线路雷击故障,重合成功17次;试送成功4次;设备故障3次。6月15日1:12分,35kV八四线断路器速断动作,4#和5#顶线被雷击而断线,线路处于空旷地带;7月30日15:08分,35kV长芦断路器速断保护动作,55#耐张塔顶线跳线被雷击中断开,顶线与一边线合成绝缘子被雷击,杆塔位于平地;8月4日20:09分,35kV瓜埠线断路器速断保护动作,18#直线杆顶线(黄)、边线(绿)被雷击,顶线与一边线防污瓷绝缘子被雷击碎,顶线雷击断线,杆位于空旷地带且地势较高。
3雷击区和遭遇雷击的线路
根据多年运行经验分析,架空线路故障一半以上是雷击引起的,所以防止雷击跳闸可大大降低架空线路的故障,进而降低电网中事故的发生频率,确定雷击区和易遭雷击的线路及杆塔,便于针对性地做好防雷工作,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4雷害的形式
为了防止雷击电气设备而发生事故,通过对雷击区的确定,进而对35kV线路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使其免受雷击,或击而不闪,闪而不弧,从而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和稳定的供电。
雷击造成的事故称为雷害事故,雷击引起线路闪络,一般有两种形式。
4.1反击
雷电击在杆塔或避雷线上,此时作用在线路绝缘上的电压达到或超过其冲击放电电压,则发生自杆塔到导线的线路绝缘反击。其电压等于杆塔与导线间的电位差。雷击杆塔时,最初几乎全部电流都流经杆塔及其接地装置,随着时间的增加,相邻杆塔参与雷电流泄放入地的作用愈来愈大,从而使被击杆塔电位降低。为此,要求提高35kV线路无架空地线的绝缘水平外,应降低线路架空地线接地电阻。
4.2绕击
雷电直接击在相线上。电击的概率与雷电在架空线路上的定向和迎面先导的发展有关,若迎面先导自导线向上发展,就将发生绕击。一般与导线的数目和分布,邻近线路的存在,导线在档距中的弛度及其它几何因素等都有关系。为此,要求加强线路绝缘、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重雷区的线路架设耦合地线等。
对于35kV无架空地线的线路,雷击概率很高。雷电流相当大时,则雷击电压过高,就近通过支持绝缘子对地放电,形成闪络,严重时引起线路断线、绝缘子击穿等故障。
5雷害事故的判别及特征
5.1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段的杆塔
·山顶的高位杆塔或向阳半坡的高位杆塔;
·傍山又临水域地段的杆塔;
·山谷迎风气流口上的杆塔;
·处于两种不同土壤电阻率的土壤接合部的杆塔。
5.2根据雷害特点进行判别
反击的特征:
·杆塔的耐雷水平很低时;
·接地电阻大,同一杆塔有多相闪络;
·闪络杆塔在易受雷击地区,历年落雷频繁;
·相邻的杆塔可能同时闪络(但不同相)。
绕击的特征:
·杆塔处于易受雷击地区,历年落雷频繁;
·杆塔的耐雷绝缘水平设计很高;
·接地电阻很小,同一杆塔发生多相闪络;
·一基杆塔或相邻两基杆塔的顶相或同一边相闪络;
·山区较高的杆塔,相邻两基中相或边相闪络。
635kV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架空线路每年要经受几次到几十次的雷击,雷电击中导线时,伴随着很大的电流流过,在相导线上所产生的冲击电压会达到绝缘不能承受的高电压。
35kV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线路常采用金属或混凝土电杆,因为这些线路的绝缘强度很低,实际上任何一次击中架空地线的雷电,都可以引起从地线到导线的反击,故在这些线路上采用避雷线是不合适的,一般只在进出线两端安装一小段,对这些线路来说,最有效的提高耐雷水平的措施,是装设避雷针、避雷器和保护间隙,雷区活动频繁的线路,应使用耦合架空地线。
架空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架空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架空线路受到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针对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必须采取“四道防线”以可靠的防雷措施,保证线路供电安全。
保护线路导线不遭受直接雷击。可采用避雷线、避雷针或将架空线路改为电缆线路。
架设避雷线是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①分流作用,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②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③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在无避雷线的线路段,且多雷区及易击点或在山顶高位的杆塔,可在杆塔顶部装设避雷针,作为防雷保护,但应改善杆塔的接地。
避雷线受雷击后不应使线路绝缘发生闪络,需降低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或适当加强线路绝缘,对个别杆塔可使用避雷器,雷区活动频繁的线路地段应架设耦合架空地线。
降低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可利用:①增加接地极的埋深和数量;②外引接地线到附近的池塘河流中,装设水下接地网;③换用电阻率较低的土壤;④在接地极周围施加降阻剂等办法。
对于山顶上且高土壤电阻率无避雷线的杆塔和横担接地,并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将每基杆塔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的措施,如图1所示,形成一条低电阻通道,可以防止杆塔顶部和杆塔附近的地面突出物的雷电场强发生畸变,即防止线路遭受雷击,同时提高了线路杆塔的平均高度,减少了杆塔、避雷线等投资费用。
适当加强线路绝缘,及时更换线路的零值瓷绝缘子,对雷区的直线杆塔,在保证导线对地安全距离和对杆塔各部件空气间隙的条件下,每相加一片绝缘子增加线路的绝缘,使线路能够耐受感应雷。
为防止雷电绕击线路,对于雷区活动频繁的线路地段应架设耦合地线,即在35kV线路原有避雷线的基础上,在下层导线的下方3m处架设一条架空地线,但要考虑到对地的安全距离,其目的是防止雷电绕击线路,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线路绝缘受冲击发生闪络不能使线路转变为两相短路故障,不导致跳闸,就是使输电线路发生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或减少线路绝缘上的工频电场强度。
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或用双回路供电,线路即使跳闸也不至于中断供电。
对35kV线路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消除雷击及其它引起的瞬间故障,是减少事故停电的一种措施,同时防止系统故障扩大。
35kV及以上变电站和重要用户的供电,应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但双回路线路应采用不平衡的绝缘方式,即一条线路采用悬式绝缘子,另一条线路采用合成绝缘子,保证线路被雷击或发生严重污闪事故后,不至于两条线路同时停电,增加线路耐雷、耐污能力,确保供电的延续性。
篇5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运行;系统稳定性
引言
电力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时,所有的发电机组之间是否有相同的电角速度以及各机组之间运行的各个参数变化是否一致。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时,有可能导致发电机组之间的电角不同步,而使得电力系统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运行状态,一旦电力系统的稳定状态被破坏就会导致供电失败,造成客户的用电中断,严重时有可能还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瓦解。
1 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
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作为恢复并联发电机组之间运行正常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中静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小的干扰时能够通过系统的自身调节将发电机组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暂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大的干扰时,通过系统的自身调节过渡到一个新的状态并且进行正常的运行[1]。
1.1 静态稳定的安全管理措施
1.1.1 提高发电机的电势
电势是指在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跟其所带的电荷量之间的比值,又可叫电位。而发电机组之间的电势大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提高发电机的电势,其主要采用的是自动励磁调节器(Automatic excitation regulator)来实现。在新时期的电力系统中,几乎所有的发电机组都安装了Automatic excitation regulator。Automatic excitation regulator,提高了发电机的功率极限,使之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维持母线电压的平衡,有力地抵制了低频振荡,改善了电力系统的动态品质,加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
1.1.2 减少电力系统的总电抗
电抗是指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的总称。电抗随着交流电路频率而变化,并引起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变化,以起到一个电路的保护作用。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的公路极限和系统的总电抗是呈反比,当系统电抗越小时,功率的极限就乐越大,反之越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系统的电抗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功率的极限,再借组Automatic excitation regulator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
1.1.3 稳定提高系统的电压
要想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首要提高的就是系统的运行电压,因此系统中应该安装充足的无功率电源,用以提高系统运行电压水平。合理的选用高一级电压,降低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以增强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
1.2 暂态稳定的安全管理措施
暂态稳定一般是在受到重大影响时才发生的调节系统。
1.2.1 快速移除故障
提高暂态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重大因素影响时,能够及时的切除故障,以保障系统的正常。因此利用快速断电器或者快速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很好的排除故障提高暂态稳定性。
1.2.2 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
在新时期的电力运行当中很多的高压输电线路上都是采用了自动重合闸装置,当故障发生时可以很快的切断线路,当故障排除时自动的恢复供电系统,有力的保障了暂态的稳定确保了电力运行的安全。
2 新时期电力运行的安全常见问题
影响电力运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设备故障的排查不到位
在电力系统排除过程中,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了技术人员对一个设备的排查工作所得来的数据未能进行全面的分析,用来发现数据中所潜在的故障。外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排查工作未能定期按照标准来进行,从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设备的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
2.2 设备落后维护不足
部分电网由于长时间的未进行更新,而导致了电网设备的落后,自动化的科技含量较低,尤其是对于应急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偏低[2]。
2.3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系数评价不及时
由于导致电力系统紊乱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比较复杂,致使了技术人员无法全面的对整个系统进行预测,以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2.4 应急措施空缺
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对于一个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不到位,使得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全员无法积极有序的参与到抢救当中。
3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电力异常缺陷管理
制定相关排查制度,加强对设备的排查做到“三不放过”,从源头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设备故障处理不及时所造成的设备非计划停运事故。
3.2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保养
严格按照检查标准,定时对设备进行巡查工作,并对特殊自然情况做好特殊的巡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等工作,并且通过预防性的实验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对落后该换的设备及时更换,做到整个线路的安全顺畅。
3.3 适当的引进新的设备
我国的电力系统在未发生重大事故时一般每隔30年换一次,很多的设备在长时间的未更换状态下就显得落后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用电,因此适当的引进一些新的设备,不仅从技术上更新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更从硬件设施上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
3.4 落实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是事故处理的指导性标准,其不但明确了事故处理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方法,还绑定了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当事故发生时可以有序的进行事故处理[3]。因此,要加强对参与者的培训,拟定落实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定期对事故处理进行模拟训练,可以避免事故处理不当而扩大事故。
4 结束语
新时代电力运行安全就是向广大的用户提供安全合格的电能,这些安全问题跟电力系统的各种设备以及发电机、输电线路、以及变压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源的依赖也逐渐在上升,因此电力运行安全并成了电力管理方面研究的重点,加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能的提升,更新设备排除其中的故障,不仅减少了电能的损耗也提升了电力运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昆仑.浅析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12(19):88-89.
篇6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信息化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种趋势给电力企业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更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方案,来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进一步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重视与国外电力信息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学习,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方法,确保在较高层次上处于主动,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1、电力信息化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1.1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的电力信息化技术与有些国家比起来发展比较晚,不成熟,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知道和实际应用的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透析了我国在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存在的过多问题。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革新、业务流程优化、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系统选型、实施、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其核心是由各方面建设内容构成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架构。该架构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以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同类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以构建,包括应用功能架构、信息资源架构、应用系统架构、系统平台架构、网络与基础设施架构、信息安全架构、信息化组织架构。
调查研究显示2007-2012年,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的12.4%,2012年投资规模突破240亿元。2012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466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772亿元,同比下降3.9%;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93亿元,比上年增加0.2%。
随着电力信息化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SG186”、“坚强智能电网”等国家重点项目持续稳定投入的带动下,市场需求规模持续、快速扩大,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构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正在获得快速发展。
1.2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信息安全不仅关系信息自身的安全,更是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信息安全关涉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问题以及文化问题。信息安全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对一个国家 而言,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获得了信息资源相对更大的利益和相对安全的权利。”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就是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防御和对抗在信息领域威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安全,而采取有效策略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信息安全置于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负面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损失,各种关于信息安全的侵权行为也开始肆意横行,网络的快速发展也给这些侵权行为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还有各种国家的机密被盗事件的频繁发生等等。因此,信息安全不容忽视,特别是国家信息安全,办公信息系统安全更不容忽视。
所以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也是人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2、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和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产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其所伴随的相关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电力产业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机遇挑战。针对广域网、局域网的特点,电力企业在进行一些数据的网络传输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在基础数据层完成整个系统平台所有的数据录入,通过提供一个系统外部的数据接口,利用数据仓库的模式对其进行具体的存储,针对数据查询功能、数据的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指令和更改,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一般都会对软件功能和一些综合性的硬件设备进行相应的权限控制,这样就可以从系统的底层维护和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决策支持层的运行过程中,一般都是结合多方业务所处理的具体信息,利用系统自身的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技术分析和挖掘,从而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为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执行策略、效益评估报告、市场开发分析数据、企业形象设计与公共关系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为电力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一个详实、科学的参考依据。
3、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电力设备行业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因为每一个系统在具体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致的协调,从而导致了各项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交融和互动,加上每一个系统的开发时间不同、技术人员所熟悉的软件和技术不同,直接导致了系统的操作、数据存储、系统硬件、系统运行以及运行环境之间难以融合的尴尬局面,由于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动,这样就造成了所有系统的条块分离,往往会构成一个区域型的信息数据库。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全面调研和总结之后,结合所有单位不同的需求和实际需要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建立科学的物理模型和系统逻辑模型,根据具体业务流程进行子系统的划分,每一个功能模块的实现都确保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传输和储存,将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融于到自动一体化的管理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互联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保证网络资源共享与管理信息网能够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其次是科学地安排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实施,在确保信息安全传输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简化每一个传输信息的通道路径,通过规范设计网络集成方案,提高电力信息准确性、规范性、时效性的处理。再次是设计实现人机交换界面,最大限度地使用每一条数据信息,对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活动进行核算和控制,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辅助决策信息。最后新系统的管理模式,将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财、物等方面一体化综合管理。
结束语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力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信息化运行维护和管理也不断进步,但是其中还是有不少的不足与弊端。通过对电力信息的安全问题分析以及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状况的介绍,提出一些对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建议和策略以不断完善电力信息化运行维护和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调度;安全运行;措施
0 引言
现在电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必不可缺的重要设施,因此对电力系统的输送,和相关安全的问题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电力调度是整个电网的整个核心,它的调动对整个系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其容易受到内外部等因素影响,发生电力事故。不但影响电力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对电力用户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个重大而迫切白勺问题。此时调度管理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
1 电力系统中安全问题分析
1.1人子系统中的问题
目前,人子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系统中人员的问题,概括来说,操作人员对于安全操作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极易出现误操作,影响到系统安全。进而影响全局的稳定和供电质量。电力生产过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或管理方法,导致出现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行为,进而危及供电网络的稳定与质量。外界人为因素,如不法分子偷盗电力或电气设备等引起电力供应出现问题。
1.2 机器子系统中的问题
1)对于机器子系统而言,主要问题出现在被我国普遍使用的10kV配电网络,概括来说就是技术能力不足:尽管10kV的配电网尽管技术发展得较为成熟,但仍然还具有一些设备技术上的缺陷!主要问题如下:(1)配电网络规划,没有充分结合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和电源点分布,对10kV配电网规划进行足够的实地调研,导致与电源点的匹配出现不同步。(2)电站实际建设考虑不周,质量不足,在实际施工中对于电网架构和布线走向工作管理过于松懈,导致布设质量不达标,出现架构不牢或布线过长等问题,进而导致供电成本提高。2)运行设备维护不系统:10kV电网线路工作环境为露天运行,因此,可以概括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1)外界因素:自然环境和天气状况等都会对露天的电气设备造成影响,导致电网线路受损,缺相、短路、跳闸等问题,进而危害整个网络的稳定性。(2)设备运行周期:供电运行中需要定期对于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设备老化,进而引发故障。
1.3 环境子系统中的问题
10kV配电网主要环境为露天环境,因此环境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1)温度因素:当温度过高时,电缆膨胀下垂,导致接地短路;当温度过低时,电缆缩短导致电缆两端的拉力增大,长时间运作可能电缆断裂形成。(2)气候因素:暴雨、雷击等都有很大可能对供电线路造成危害。例如雷电容易与配电设备等产生强烈的电磁反应,进而损坏电网局部线路。(3)人为影响:配电线路周围环境施工建设,一些大型的设备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碰撞配电网路,造成设备损坏;不法分子素质低下,偷盗配电网路电线;树木、违章建筑、铁塔等不恰当安置也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影响。
2 防范措施
2.1 排查危险点
利用工作小组安全日、专业课程、调度会议在电力调度工作日程,每个工序和工序中存有的危险点等几个方向进行分析、探究。检查电网构造造成的运作方式安排存有哪些安全约束行为、一次方式调整涉及到二次方式变更或需要核对二次设备状态等容易忽视或遗漏的地方。分析检修申请单、工作许可、工作终结与调度操作的安全关系和存在的危险点。细致地指出工作人员本身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和责任心不到位的现象,以及调度拟票、审核、发令、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找出不适应现有调度操作管理模式的规程制度或其中的具体条款。
2.2 预控危险点
根据调度操作流程将查处的危险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工作人员交接班、接受检修申请票、拟写操作指令票、审核操作指令票、预发操作指令票、正式操作、操作结束等7类。以调度操作为主线,应用危险点分析成果,开发了“调度操作危险点预控”软件,初步实现了调度操作危险点在线预控智能化,为防误操作把住安全关口。
2.2.1 工作人员交接班过程中系统自动提示危险点遗留设备缺陷、跳闸后未送电线路或接地线路、拉限电未恢复线路、执行中检修申请票、本班需要开工的检修申请票、本班需要拟写的操作指令票、本班需要预发的操作指令票、本班需要操作的操作指令票、其它交班注意事项并确实是否需要加入交接班危险点。
2.2.2 工作人员接受检修申请票系统提示危险点是否核对现场实际运行方式;是否充分考虑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影响;是否核对元件的近期负荷以及是否需要转移负荷;是否核算负荷转移后设备有无过载的可能,对电能质量是否产生影响;如有疑问,返回一次方式进行重新安排。
2.2.3 调度拟写操作指令票过程中系统提示危险点拟票前,要求工作人员查看检修单位要求、理解方式安排意图,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如涉及解、合环操作或一、二次设备配合操作,系统自动显示解合环操作及一、二次配合操作的有关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正式拟票时,根据拟票内容中的关键字,系统自动给出相应的危险点提示,如:涉及负荷转移时,提示有关设备是否过载,对于联络线线路转检修时,提示对侧线路是否在冷论电力调度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应用备用,并能根据一次设备状态自动辨别二次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应对应的状态。
2.3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切实解决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让工作人员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之中。加强检修的计划,对设备检修实行动态管理,避免因重复性停电而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尽快解决电网架构中存在的问题,让工作人员有较多的事故处理应急方案。严肃调度纪律,对在事故汇报中,隐瞒实情,拖延时间的行为要给予批评和处分。
2.4 防止调度误操作
如果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运行方式里,接受停电检修工作票和恢复设备及线路送电的倒闸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造成电气误操作,从而发生事故,甚至发生带地线合刀闸事故。误调度的结果,不仅使供电中断,电量损失,设备损坏,而且对社会和客户也有较大影响,有时甚至危及人员的安全。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电力调度的重要责任,要导绝这种情况发生首先要从相关工作人员入手。
3 结语
总之,在当前电力需求量日益高涨的现实环境下,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电力系统中务必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稳定安全运行为首要任务。千万不可麻痹大意、自以为是、过于武断。对于一切想当然的想法都要制止。因为自己本身的一个小小的决定错误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记住你的身份是一个合格的调度指挥员,要时刻遵守管理制度,熟悉操作方法导绝一切失误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隋国辉.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
篇8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电力调度作为电网运行的控制指挥机构,在电力系统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干扰时,应当严格按照调度规程规范,正确使用调度命令及调控操作手段开展科学合理的工作,有效降低事故事件的影响,尽快恢复网络稳定。因此,为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调度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并对影响调度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排除,控制风险问题产生和扩大,是衡量电力调度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力调度运行风险的研究对象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只有切实做到风险的分析管控,才能防患于未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电力调度中的安全风险的研究意义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量也逐渐攀升。面对当今庞大的电力需求,对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电力调度工作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核心,其工作开展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风险都有可能造成电力事故事件的出现,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因此,对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门别类,构建一个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防范风险的产生,对电力调度工作的效率和安全稳定性能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
2.1内部风险
当前的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中,系统内部的安全风险包括电网运行中发电机或变压器出现的故障问题、线路短路故障问题及由于通讯中断导致监控系统的监控保护没有到位引起的系统问题、发动机与信息系统错误连接导致的系统管理风险等。系统问题中的绝大多数都与这些相关,日常的工作流程与应对规范中也有对这些问题的处理给出非常详尽的解决方法,但调度员仍应对这些问题有清晰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以防止误判风险因素,做出不恰当的应对办法。
2.2人为风险
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薄弱,使电力调度的接替轮班工作中发生误操作;以及工作人T的指令不正确,内容不清晰,都给电力调度的实际操作带来潜在风险。与此同时,一些工作在指令时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不与实际的调度情况相结合,导致故障不能得到准确的判断解决,这也是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对图1电力调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电力调度的每个环节都与人工操作紧密相连,由此可以看出,提高人员工作质量是保证电力调度运行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薄弱和安全意识的欠缺,对安全隐患的解决不够彻底及时,使得在工序流程中出现失误,这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重大的风险隐患。
2.3体制风险
管理工作不完善也是当前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隐患之一。调度执行人员没有深入了解调度安全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在安全意识还是制度执行上都显得十分粗糙,不够规范,这些问题都非常容易引发相关安全事故。另外,如果检修工作没有具体计划,也会加大工作的不确定性,让调度过程缺少合理的计划安排。电力调度过程中的工作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给下一环节的执行带来影响,从而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不断对现阶段的调度体制进行完善是电网运行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3.电力调度运行中安全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加强电力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
在众多的安全风险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要解决电力调度的运行安全问题,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考虑到电力调度的工作环境都较为辛苦,电力部门应重视工作环境的营造和文化建设,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促进问题的交流沟通和及时解决,保障电力调度稳定运行。同时电力部门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定期的知识技能培训,让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能够在操作中严格依照调度规程进行作业,在处理系统故障时能正确应对,迅速处理解决系统问题。另外还要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帮助电力工作人员更好的做好调度工作。
3.2加强调度系统的设备管理
众所周知,电力调度运行的重要安全因素是系统设备。设备自身出现问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电力调度工作带来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改进设备性能,在采购设备时也应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让设备符合规定标准。在设备安装时将其调试至最佳工作状态,减少设备工作时的故障发生率。在设备开始工作后,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检,对设备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对出现问题的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保证正常的设备工作。此外,调度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电网的综合梳理,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
3.3做好特殊情况的防范工作
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电力调度工作的在极端的气候地理因素下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开展电力调度工作时,对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情况了解也十分必要。在项目实施中对可能会出现的塌陷及泥石流等隐患进行预测分析,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保持警觉,注意气候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除此之外,在重大节日的供电特殊时期,调度人员应当认真观察用电参数的变化,做好负荷控制并进行事故预想,做好事故应对的准备工作,制定出相应事故应急预案,保证电力调度工作的有序进行。
篇9
【关键词】电力调度系统 安全风险 风险防范
电力调度系统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电力调度系统运行工作是指调度机构面对各种不同用电情况的变化,为了使电网 协调安全运行而对电网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的指挥操作。就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管理而言,是对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从而确保电力调度系统工作的正常运行。由于电力调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使电网协调安全运行,而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保证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从而加强电力调度系统方面的安全管理便在电网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我国 电网规模日趋庞大,复杂程度也随之加大,受不可知风险(如 雪灾、地震等)的影响程度变深变广;再加上随着我国社会经 济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各大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对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电力调度系统运行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压力也骤然上升。为此为了保证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切实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和质量,必须查找出调度运行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弥足重要。
1 影响电力调度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
1.1 系统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已广泛运用到电网管理中,突出表现在电网控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现在的电力调度系统中都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监督运行并实施自动化管控和操作,这些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调度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并极大提高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电网管控 信息化、智能化也对电网管控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电网调度运行的技术难度,通常一项很小的技术性失误 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危及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通常而言,在电网运行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建设的质量存在隐患,突出表现在一些电子元器件不合格、设备老化严重、设计不合理等需要经常调换和检验,给电网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干扰和不利影响。
(2)自动化系统运行中显示的许多无用的警告信息也对有用信息的采 集带来较大的干扰,使得管控人员在不大留意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遗漏有用信息,从而降低监控工作的效率。
(3)外部环境 带来的运行风险。突出表现停电时在缺少临时电源的情况下致 使设备不能工作,由于在调度室通常是人机混杂,也给设备的 正常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1.2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一般包括人为因素和体制漏洞。就管理中的人为因素而言,主要集中在调度人员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从而在调度过程中粗心大意,盲目自信造成的安全事故。比如说,一些调度人员由于缺乏应有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现场设备和各种规程熟悉度不够从而造成事故来临不能进行行之有效地处理甚至酿成更大的事故;在交班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没有做好记录或者信息记录存在错误;在停送电过程中不注重细节,造成操作失误;面对突发异常事故,缺乏应有的镇定和心理素质,情绪波动,从而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故。体制的漏洞,主要表现在相关制度不完善、制度没有被切实遵从这两方面。电力系统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着的系统,每次更 新和完善都需对现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甚至是对现有制度的抛弃,所以随着技术更新的进步必须补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 度,从而在最低风险下最大限度地实施安全运营。此外,由于调度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不严格遵守规程,违章作业现象普遍。
2 确保电力调度系统运行安全的有效方法
(1)引进先进技术,降低系统风险 电网调度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的缺陷和漏洞,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改良,弥补设备的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新技术的出现会 使系统运行中更可靠,反映的故障信息更有用,从而提高调度的水平。此外,在设备购置过程中,务必要注重产品质量,选择质优物美的产品,从而能提高调度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必不可少,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数据备份和组件更换操作。最后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扰,应将调度设备单独放置,保证其发挥最优性能 的物理环境。
(2)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技术水平,减少人为失误强化人员培训,主要在于培养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电力调度系统风险管理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为因素,最能有效控制的也是人为因素,为此,必须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强化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程办事,提高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熟悉度、强化故障分析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保障电网运作的正常。
(3)完善技术漏洞,规避制度风险合理的制度是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支撑,只要操作人员都能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调度工作的风险就能得到较大的降低。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制度设计和创新,弥补由于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制度漏洞,强化员工对制度的遵从,比如说严格按照 制度要求进行停送电工作,对工作票进行严格的审核、签收,在指令票执行上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能。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供应的稳定、安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确保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管理的安全控制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必须优化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及时总结运行和控制规律,从而确保电力的安全稳定运行。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调度;安全控制
电能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能源,电网运行安全与电力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电力调度的管理,实行电力调度的安全运行控制,以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1 电力调度安全运行面临的问题
(1)电力调度是一项整体的连续性的工作,需要多个环节共同的协调合作,环环相扣,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运行风险,甚至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
(2)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调度人员不是直接面对电气设备的,部分工作人员如果经验判断失误,下达了错误的指令,就会产生调度风险。而电力运行人员在执行操作时没有对调度指令进行核实,就会导致调度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电力调度事故的原因隐性较大,不经核查难以确认。
(3)电力调度过程中由错误的指令引发的事故不会危及到调度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但调度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错误操作以及错误的事故解决方式,都会对电厂的设备和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严重威胁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导致区域大范围停电现象。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工作要求调度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他们在频繁重复的调度工作中,精神高度集中,面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妥善处理各类问题。
2 电力调度中的安全运行控制
2.1 加强对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
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许多不安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电力运行安全风险发生的原因,对风险进行识别,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电力安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人为因素几个方面。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重要设备出现故障,电力系统输出不稳定,后台系统失常,电压与电流实际承受能力有明显差异等。而且,目前部分电厂之间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签订忽视供电安全的协议。如果电厂某条线路电力集中那么就会影响其他线路造成电能不足,而部分线路电能超载,因此导致电流供应不稳定的状况,影响了正常的供电。此外,经济发展迅速,电能需求日益增多,原来制定的电力计划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为保证供电质量我国电力运输系统承受各种高强度输电作业,对输电线路的损耗很大,但是国内对线路安全的维护重视不足,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规避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风险,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做好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制定完整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确定管理目标,加强对电网调度的全过程控制。计划的制定一般以一周为一个周期,明确规划好一周内所需的燃烧成本和材料。如果添置新设备或新线路,则需制定合理的检测计划,对线路承载能力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线路运行的最佳效果。其次,要严格把控电力调度的运行质量,由综合素质较高和工作能力较强的监督人员对电力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面对一些小问题小状况能够随机应变,及时处理解决。再次,要做好事后控制和反馈工作,保证电力调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准确获取运行数据,并定期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最后,要建立用于交易路径分析的大区电网模型,加强对输电路径的管理,重视对潜在风险的控制,保证电力调度过程中备用决策的准确性和包容性,以确保供电工作的稳定。
2.2 运用技术对电力调度进行分析和控制
电力调度对调度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要求较高,他们需要及时发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进行监测,记录下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这要求技术人员需要依靠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掌握运行空间规律,熟练运用实测数据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完成工作量巨大的技术和推导工作,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电力调度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数据挖掘技术,能充分挖掘电力系统中的潜在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控制;数据仓库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资源等。
2.3 强化电力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目前我国计算机、现代通信等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供电网络中,电力调度也逐步向自动化趋势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但是仍存在工作人员不重视安全的情况,发生操作不规范或错误操作的现象,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电力调度风险和安全隐患,强化调度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2.3.1 健全交接班制度
调度人员的值班轮班必须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的规定执行,在规定时间内准时交接完毕。接班人员需至少提前20分钟进入控制室。值班人员在没有交接前不得擅自离岗,交接期间任务不得搁置。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或特殊状况无法进行交接工作,必须及时通知第三方值班人员前来协调处理。
2.3.2 规范调度操作指令
电力调度人员是电网运行的直接指挥者,他们运用调度操作指令对电网运行方式、设备状态和经济运行进行改变和调整。这就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处理运行故障时所发出的指令必须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他们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避免失误或错误的调度和操作,这不仅保障电力设备和电网运行安全,确保运行工作人员和事故处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2.3.3 增强调度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电网事故一般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对调度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要求极高。一旦事故处理不当,就会对设备和电网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电力调度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增强责任心,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能够沉着应对,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建立对电网事故的预测制度,做好提前预防,减少事故发生。
2.4 充分利用电网内一次调频功能
利用电网内火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能够降低电网运行的不正常波动,提高电网的抗事故能力,保证电能质量。通过调度侧和电源侧的配合,完善调度侧的调频,明确调节负荷的分配,提高调度软件的智能化,改善一次调频质量,同时配合电源侧机组的合理参数修正,增强调节品质,提高调节速度,从而进一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总结
对电力调度进行安全运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加强对电力运行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电力调度进行分析和控制,强化调度人员的制度规范,以提高电能质量,维护系统的稳定,保证电力正常供应。
参考文献:
[1]赵林坤,张帆,戴坚强,戴文莉.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探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10).
[2]刘林涛.浅谈电力调度中安全运行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 上一篇:微塑料污染的解决措施
- 下一篇:安全生产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