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3PL 4PL 物流外包 供应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想要面向国际市场开发自己的产品;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面向全球采购以求得更有竞争力的原料供应。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流行的趋势就是物流外包(outsourcing logistics)或采取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以此来综合管理自己的原料与产品的流动与传输。许多组织已经与3PL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来掌控它们的物流业务网络。这些联盟就是物流或供应链外包和契约物流。在3PL加快发展时,4PL(The

FourthPartyLogistics,第四方物流)甚至5PL的外包理念又横空出世。物流理论发展似乎总赶不上商业活动中物流管理理念的变革。那么究竟什么是3PL与 4PL?3PL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从3PL到4PL再到5PL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

物流外包的层级

物流外包具有不同的层级。所谓物流外包的层级是指生产商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这种联系即可以是短期局部合约,也可以是长期合约,还可以是全面的战略联盟。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交易性外包。建立在短期交易基础之上,在外包公司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没有长期契约的约束及保税。

第二层级:战术性外包。建立在长期契约基础之上,利用集成的IT系统增进信息的自由传递,增加供应链的清晰度。

第三层级:战略性外包。建立在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长期合作关系之上,3PL公司成为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

物流外包的层级与物流的运作模式的概念是不同的,同一种运作方式(如3PL)可以包含不同的层级。

3PL的内涵与优势

对第三方物流概念的界定学界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现存两种主要的观点。其一,从供方与需方的角度来界定。认为第一方物流是供方为提供商品而进行的物流;第二方物流是需求方为采购商品而进行的物流;而第三方物流是由供需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其二,从物流的分工及外包层级来界定。认为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进行的物流运作;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聘请车队、仓库来做仓储、货运的物流,属于功能性的服务,相应地第二方就是指那些为社会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的物流服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则是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

3PL的产生的动因来源于厂商对“第三利润”的追求。从企业的角度看,当其利用技术开发来降低产品成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之时,就会把目光转向生产前后延伸的流通领域的价值链,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降低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而当企业意识到自己并非这方面的行家,并且需要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以满足客户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之时,也就是说当企业内部组织物流的机会成本大于外包成本之时,他们便逐渐将运输、仓储等业务外包给游离于生产商和客户的专业化的第三方企业经营,于是就催生了第三方物流的出现,第三方物流就成为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主体形式。

3PL存在的优势在于:

节约时间。物流外包可以使得厂商集中资源用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时代,企业要想迅速成长,就应尽可能将核心业务以外的商业职能外包,必须让自己的员工专心致志地从事核心业务。这样做可能会失去一些控制权和做出反应的时间,但总的说来,利大于弊。

比较优势。即便是自己拥有可利用的资源,但由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内生的动态比较优势,把企业物流业务分包给供应链内的其它专业化组织可能会做得更好。因为位于供应链中的相对位置不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会拥有更多的市场知识、关系网络及专业化技能,同时还会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责任共担。3PL可以与客户共同承担责任以管理全球供应链,保持客户和店铺适宜的存货,随时随地都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物流传递。

重构物流网络。物流外包能以一条快速的捷径策划物流传递网络,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使企业组织尽快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境地。

4PL的兴起与物流外包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作为分工的结果使得物流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化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运作在企业内部的不经济现象,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市场不断扩大的当今社会,商品交易显现出高频率、大范围的特征,从而导致了现代物流向高速度、多层次、大范围、集成化的方向运行,3PL的物流外包层级日益难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从宏观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运作并没有使社会资源得以最优配置,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多的是从微观层次上去关注企业客户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很少从社会整个供应链条上去关注此类问题,从而形成制约社会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技术、资源、人才等物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这种整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就成为 4PL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安德逊咨询公司(AndersenConsulting)于1998年提出并进行了专有服务商标注册,美国物流经济学家John Gattorna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定义:“第四方物流供货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货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能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因此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 可见,第四方物流实际上是基于对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是对物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它聚集了方方面面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与人才资源,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角度进行物流运作分析和物流运作管理,提供有效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其优势可归纳为: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的解决方法,以有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来增加价值,即能够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利益。

物流外包的未来

在4PL的理念还没有被学界完全消化之际,最近又出现了第五方物流(5PL)的概念及争论,有人认为它是从事业务培训的一方,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提供物流信息平台、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集成、供应链的资本运作等增值的活动。从企业的物流自营到3PL、4PL再到5PL,这些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似乎预示着供应链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但笔者认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替代关系。企业的物流业务是在企业内部运作还是采用外包,是采用3PL、4PL抑或5PL,主要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内部组织有成本费用,利用市场和委托合约也需要成本――信息搜寻成本、发现价格的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决定了企业总是要选择一个成本费用最小的模式来完成自己的物流运作。不同规模、性质的企业面临的情况不同,因此可能选择的物流运作模式和层级也不同。传统物流、3PL、4PL及5PL只不过是为不同的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可选择的物流运作的合约方式,是市场自发演进的结果。因此无论传统物流、3PL、4PL还是5PL,甚少在短期内不会因为一种新模式的出现而导致另一种旧的模式的消失。现实世界中更为现实的状况是:各种物流模式的协作并存以满足不同规模与经营性质的企业组织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发展趋势 参考和借鉴 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72

一、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1.现代人才观导引的教育理念革新化趋势。

2.岗位定位对应的培养多层次化趋势。

3.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技能化趋势。

4.物流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化趋势。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各个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不分层次,定位模糊,目标游移,课程随意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物流教育模式与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市场需要的适用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与高校现有物流人才培养供给模式之间的矛盾已严重影响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瞻望物流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研习国外及港台物流教育经验,为我国的物流教育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来看,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和认识这些趋势,对于改革我们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总括起来看,这些趋势包括:

(一)现代人才观导引的教育理念革新化趋势

传统的人才观将人才的能力局限于认知、操作等少数几项能力。根据现代人才观,人才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物流教育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物流人才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未来的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岗位定位对应的培养多层次化趋势

物流既是一个行业,同时作为一个职业岗位――物流又存在于众多不同的行业之中,而每一个行业中又客观上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物流工作岗位。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就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界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技能化趋势

物流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如果只掌握物流理论,不熟悉物流工作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物流人才。在物流人才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物流教学内容的实用化、综合化。这就要求物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既重基础,又重实用,实现物流人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四)物流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化趋势

物流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因为物流工作者能够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节约生产经营的成本,使同样成本的资源比过去带来更多的有效产出和利润。也就是说,物流知识的创新、扩散和运用带来的更高的生产力,是“第三利润”得以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物流知识创新化趋势要求物流教育界加强对科技型和知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其中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供应链物流、战略与应用、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也包括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如仿真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与商业之间的交叉学科。土木工程系开设的物流课程包括:港口规划与管理、运输系统分析、智能交通与车辆系统、运输管理与政策、道路网络管理系统、交通流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业工程系开设的课程包括运营规划与控制、工业物流、库存系统等。

国外物流纵深研究领域包括:配送战略与规划、配送与运输管理、仓储与物资处理系统、信息技术与物流、物流系统设计、自动仓库设计、供应链管理、在线车辆调度的算法,智能交通系统与多式联运,港口的网络模型联系和市场分配,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除了在高等院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外,发达国家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非常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高校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物流流程,又各具专业针对性,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同时,欧美日等国都建立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德国的学生则是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企业接受培训,这种形式的学习被人们称为“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高等教育的秘密武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我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物流教育与内地相比起步也属较早。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开设了物流相关课程。由于香港各大学开设与物流相关课程均与运输(航运)相关,香港理工大学设有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开设了运输物流管理。台湾地区的成功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专业,新竹交通设有交通运输研究所和运输科技与管理系。

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联辉,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柳和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3.12.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 物流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其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中的物流,已成为推动“无国界世界”的强大动力和构筑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它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其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根本保证。

一、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特征。

1927年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出现Logistics来称谓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60年,美国的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流服务。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物流管理的内容已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结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展,促使现代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美国,物流服务的外部化趋势是与物流服务供需双方面临的压力有关。

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唯一长期实行运输、仓储等物流业私有化的国家。美国的物流市场错综复杂,又十分活跃,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物流市场管理及法制管理体系。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二、欧洲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欧洲和美国在物流业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欧洲的物流业发展与美国相比,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欧洲在物流产业上具有明显的特色。科技进步,尤其是IT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合并联盟,促进了欧洲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早在20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便开始重视企业范围内物流过程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企业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20世纪70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特别是在劳动力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故欧洲物流企业的需求信息直接从顾客消费地获取,采用在运输链上实现组装的方式,使库存量实现极小化。

以德国为例,德国的货运中心是为了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目的。德国的货运中心建设遵循以下原则: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统筹规划。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州政府扶持建设。州政府提供建设所需要的土地、公路、铁路、通讯等交通设施,把物流园区场地出租给物流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由企业自己选举产生咨询管理委员会。企业自主经营。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欧洲最近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确定造成事故的原因。为提高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物流活动效率,欧盟组织之间采取了一系列协调政策与措施,大力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

三、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特别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为了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导向,给日本物流产业带来快速增长的实践经验。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

首先,全面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日本扩大物流市场提供了充实的物流硬件保证。其次,不断提高生产物流管理水平。“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管理等新的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第三,确立海运立国战略。作为传统的海运国家,日本政府把航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日本物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日本政府认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提高国家经济活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日本政府出台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中,将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提出。因此政府认为需要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将投资重点着眼于一些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业的规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更加富有活力地发展。

四、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共同趋势

从美国、欧洲、日本的情况来看,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由于世界上各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浪潮和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的兴起。并实现了客户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欧美发达国家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他们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政策、先进的物流技术、强烈的服务和市场意识、雄厚的资金、全方位的经营和管理人才,与国际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体制分散;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比较高,但是,我国物流企业任重而道远,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标准化为目标,推行信息化配送制,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业,提升物流与配送的水平,减小与国际物流的发展差距,促进中国物流市场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H.巴罗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美]唐纳德.J鲍丁.索克斯 戴维汀 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一体化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物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22-02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相对发达,而欠发达地区却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丽水地区物流现状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金丽温、龙丽、丽龙高速公路,330国道、省道丽浦线和丽龙线、金温铁路纵贯全区连接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丽水物流业也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丽水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意识淡薄,主要提供的是简单、低增值服务的运输以及配送等物流业务,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2 丽水地区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2.1 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环境欠佳

与浙江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丽水缺乏沿海的区位优势且开发较迟,经济发展的“欠发达性”和“滞后性”比较明显。农业比重较大,但不富不强,工业相对较薄弱,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区域经济的落后直接制约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主要集中在传统单一的仓储、搬运、运输、配送等业务,体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水平较低,竞争力低下,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2.2 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低

经过多年建设,丽水市区已有天宁、水阁两大工业区、下辖各县也有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及农产品基地,但却没有一个基于这些园区基地的物流中心,物流基本上是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物流企业小、散、弱,缺乏整体规划、控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规范化和信息化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成本较高、效率低下,市场过度竞争,行业盈利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在总体布局上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放射性、环状性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网络。

2.3 物流设施技术落后,缺乏领军企业

丽水市大部分物流企业由于长期投入低,企业的经营设施陈旧,专业化仓库较少,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相对也较少,大多数企业仓保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流通运输中的散装、散卸、散存、散运仍然存在。此外,丽水物流业中经营主体散、小、弱,竞争力不强,目前注册资金在3千万元以上,仓储面积达3万平米,营业收入6千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还没有,与丽水物流大市场的发展不匹配,与全省物流发展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2.4 现代物流人才短缺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物流管理和营运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才。从目前全国物流行业来说,现代物流技术人才奇缺,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缺乏,发达地区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约为20%。与发达地区相比,丽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更低,在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人才缺口更显突出,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地区。

3 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规模集约型产业经济,走现代物流与商贸集成的发展模式

政府通过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招商引资,解决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欠缺的状况,引导本地工农业走规模型、集约型的发展路子,建立与现代商贸相集成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运用集成运行的综合效应,发展多形式物流服务组织,开拓和扩大市场,通过扩散和渗透,拉动物流需求,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繁荣,逐步形成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集商贸与物流为一体的集成产业格局。

3.2 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丽水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物流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过高。农业方面由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流通效益低,有些偏远山区至今还未实现村村通公路。使得一些想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在面对过高的采购、配送、仓储、运输成本望而却步,把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拒之门外;工业方面,很多企业自办物流体系,它们条块分割、结构分撒,规模小、设施落后、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制约本地商品流通的严重瓶颈。因此,必须剥离、整合本地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一方面引导传统工商企业逐步将采购、配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非核心业务从主业中剥离,交由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一个集采购、仓储、搬运、配送、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管理服务功能为一体,以城市配送为主,辐射乡村的物流网络,逐步提高物流的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水平。

3.3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扶持物流重点企业

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水阁、天宁等开发区内规划建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物流园,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省国道交通密集形成的枢纽优势,为开发区内的生产制造和城区的商业提供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在促进物流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布局的同时,加快培养扶持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重点物流企业,产生带动规模效应,逐步形成集约化经营、竞争力强的快速、准时、高效、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3.4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表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了方便物流企业与相关工商企业、用户间开展业务及合作,打破以企业为单位的信息孤立格局,提高物流规划的组织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区域内物流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必须加快物流园的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与合作伙伴、区域内外资源之间建立从信息交互沟通、电子商务以及企业联盟的广泛协作,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的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3.5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

企业能否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物流涉及多学科领域,而其中每个领域都有着博大精深的学问。因此必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才能加快物流企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物流企业既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又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企业各个层次不同的人才梯队,保证企业在竞争发展中保持相对合理和稳定的人才结构,使得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实现同步,从根本上持续发展物流业。

3.6 政府协调规划、市场运作,构建完善供应链体系

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所涉及的工商、财税、贸易、交通、信息、质检等多个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机制。为了保证整体利益的实现,在政府必要的管理和调控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企业之间合理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实现企业间长期稳定的良性竞争环境和长效合作机制。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在实体市场运作基础上构建由原材料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农户+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市场的虚拟企业和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和辐射范围。将原来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带动丽水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4 结语

丽水作为浙西南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必须要有适度的物流发展速度支撑,因此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要坚持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统一领导,协调规划现代化物流发展,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机制,走出一条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区域物流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立明,平先秉. 后发展山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

篇5

中国物流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在本质上,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是有区别的。它不是传统运输内容简单的相加,而是把它们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实用性的、高效的体系,以适应现实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

二、中国现代物流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物流业也进入了重要的崛起阶段。虽然中国一直有着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项目,但是目前的现代物流业还没有形成体系,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对现代物流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其对于经济发展、投资环境、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性,而对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大力的扶持。随着物流界的一些先驱人物的探索,我国工商企业的物流发展较为迅速,第三方物流也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生产企业对物流的重视有了一个从营销策略到营销战略的质的提升。开始有企业尝试着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完全转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营,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来提高工作效率。

市场对于物流的规模化、网络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想到达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客户的手中,需要具有规模的、网络化的物流企业进行分销,以帮助生产企业实现产品的销售。除此之外,生产企业还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和规模效益,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以提高收益。

虽然中国对于物流理论的研究开始的并不晚,但存在着研究不够深,范围不够广的问题,随着这几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理论研究更显得捉襟见肘,因此物流理论研究成为了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中国现代物流的不足

1、虽然我国物流业有较大发展,但其生产力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落后地位。2001年,中国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33.6%,相对于发达国家在199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5%左右的数据来看, 我国生产力水平确实较低。相比于美国物流费用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我国高达40%的数据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还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评判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便属于第三产业,从其比例看,我国生产力水平确实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2、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接受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模式,但仍有部分企业在观念上没有从传统的物流模式中跳脱出来,不能在自营物流方式和第三方物流中作出正确的取舍。

概括地讲,中国还需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人才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以形成健康的第三方物流市场。?

四、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意义

1、促进物资流动,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物流业的大力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还能使国内其他产业得到发展,如工业、贸易、信息产业等产业。

2、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学习。通过吸引外资,不仅可以使国内外物流企业相互竞争,也对提高中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由于中国现代物流的大力发展,人才资源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跟国外物流商进行交流学习,组织培训和人才交流,可以培养更多的物流管理人员,加速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

五、中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实现,中国现代物流也受其影响,向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征发展。现代物流是一种管理组织的艺术,是被公认的能降低企业物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三利润源泉。就我国目前的物流业的发展来看,未来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发展趋势:

1、第三方物流服务成为新兴物流形式。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有以下几种:报表管理、咨询、海关、运费谈判、信息管理、货物集运、仓储、运费支付等。物流企业只有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运输周期距离都较长,各种信息都在随时变化,若还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将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现代物流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物流信息化要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理信息存放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信息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

3、现代物流的工作人员将会向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物流技术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对于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不久的将来,物流作业很可能会发展成在物流据点和运输网络中进行,同时,全球化趋势加剧,也会增加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程度,因此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物流专业程度是必要的。

4、随着全球污染的加剧,未来的新兴产业必将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学也不例外。物流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尽快采取措施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如:减少空驶浪费,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提高货车运行效率等。

参考文献:

[1]侯茂章,夏金华.重视和发展我国物流[J].农业经济, 2004.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2.

[3]周铁荣,范炳全.第三方物流市场供求及发展趋势[J].现代邮政,2004.

[4]马健平.现代物流配送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09.

篇6

关键词:丝绸行业 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

目前,我国丝绸业生产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丝绸企业物流管理滞后,效率低下,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丝绸行业物流管理发展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其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1]。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优势所在

1、现代物流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作业的系统整合。现代物流整合了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节约了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这使得物流活动的效率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

物流资源社会化。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使得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都将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2]

2、现代物流管理的优势所在

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现代物流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组织生产。通过对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资金的占用。

节省流通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物流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使得物流运行高效畅通,节省了仓储成本、人工费用等。

降低运营风险,实现生产的高度可控。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实现一体化,从而使生产厂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适时制生产,同时规避了原材料市场变动的风险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3]。

三、我国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1、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丝绸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开始,经过生产加工,形成丝绸产品,再供应给市场的过程,即原材料及设备采购的供应阶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阶段的三段式的物流形式。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即企业为组织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供应而进行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组织物料生产者送达本企业的企业外部物流和本企业仓库将物资送达生产线的企业内部物流。丝绸行业的采购、供应阶段的物流表现形式为:从原料丝供销企业或缫丝厂家到丝织厂仓库间的外部物流,及从仓库到准备车间的内部物流。

生产阶段的物流。产阶段的物流是指企业按生产流程的要求,组织和安排物资在各生产环节之间进行的内部物流。丝绸行业的生产阶段物流流程较为简单清晰:准备车间织造车间检验车间。

销售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是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丝绸行业的销售物流发展现状为:丝绸产品处于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丝绸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销售物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方面丝绸企业无法及时获得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而丧失了对市场需求动态的敏感性和生产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销售物流的缺乏也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影响到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回收及废旧物物流。回收物流是指由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或用户因各种原因拒收,而使产品返回原工厂或出发点而形成的物流。废旧物物流主要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回收物品。经过收集、分类、加工、处理、运输等环节,直到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流动过程[4]。

2、丝绸行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意识不足,未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因此丝绸行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还比较匮乏,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还远未得到重视。

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水平低下。就目前大多数丝绸企业而言,未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上也没有专项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极其匮乏,带来物流效率低、资金占用多、经济效益差等不良后果。

物流管理技术落后,尚未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从我国丝绸行业来看,一方面企业的仓库设施、物流设备等大多还较落后,硬件技术落后,导致设备和物流能力未能合理应用,现有的能力和效率也大多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物流管理观念陈旧、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软件技术支持不足,抑制了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且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一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与广大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脱节。因此,丝绸企业急需各种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仍然缺口很大,限制了现代物流管理在丝绸行业的发展。

3、丝绸行业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物流。这一阶段的物流是连接企业外部物流和内部物流的关键环节,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三流合一”,即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利用,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则是这三流汇集最集中的阶段,因此要求建立实现“三流”统一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实现有效商品及信息的位移和传递。

生产阶段的物流。速度要快,即物资停顿的时间尽可能短,周转尽可能快;物流质量要高,即物资损耗少,搬运效率高;物流运量恰当,即物资的运距短,无效劳动较少。

销售阶段的物流。对于双方互需产品的企业(如缫丝厂和丝织厂),一方(缫丝厂)的销售物流便是另一方(丝织厂)的外部供应物流,因此要求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压缩成本,以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活动。

四、现代物流管理对丝绸行业发展的启示和对策

1、现代物流管理对丝绸行业发展的启示

物流发展落后约束企业有效地、深层次地渗入细分市场。由于绝大多数企业不能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即使有好的产品也因为物流形式过于单一和重复,缺乏成套化产前、售后服务能力,不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丝绸企业在利用外部物流系统方面经验的欠缺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在市场运作中所依赖的物流网络的自身缺陷,丝绸企业通常不熟悉高效物流运作的手段,如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能得到补足,将面临包括原料、运输成本的巨大压力以及当地化营销的困难。

丝绸企业要积极拓展第三方物流的使用。应在进行外包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后,将各种合适的任务转给本地的或者本地化了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提供者来运作,能够集中客户资源,为客户节约费用,提高生产率。

2、丝绸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组建丝绸行业物流中心。组建丝绸行业物流中心物流管理技术,能够使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各工序间作有序的流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用适当的方法,将规定规格和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工位,以降低在产品的资金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能够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即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有针对性的物流设计,制订出以企业为导向的物流方案,能够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

积极挖掘外部市场的物流资源。外部物流资源主要是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功能服务的一个外部提供者。外部市场中的众多资源,能够帮助企业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企业的资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加快丝绸行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缺乏是丝绸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无法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快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定期对现有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提高物流管理现有人员的水平,实现人才的再生产。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4] 王若明.丝绸企业物流管理现状与对策[J].丝绸,2002,9:6-8.

[2] 陈剑.我国现代物流“五大”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流通经济,2004,15:9-10.

[3] 曾成.现代物流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2,1:66-68.

[5] 王佐.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储运,2007,1:69-70.

[6] 徐秋杰.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23.

The silk profession flows the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thecountermeasure

Wang Xiaoxi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低碳物流;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为适应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文章在回顾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状况后,介绍了现代物流发展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从适应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适应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及高水平互补式现代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进行了构思与建议。本研究为高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关键词:人才培养;低碳物流;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o fixing the gap between modem logistics and trddi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an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First of all, we introduced the history of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in China. Then the new requirement of low-carbon logistics personnel cultivatio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mentioned above, design of low-carbon logistics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 was showed in curriculum provision, education model and teacher team. This research was abl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upport to low-carbon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system reform.

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low-carbon logistics; training system

作为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性行业,物流行业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物流行业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应当迅速吸收高新技术,降低运作成本;另一方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整个行业的正面形象。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业界和学界受到的关注日渐增加,以及低碳物流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低碳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虽然低碳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更好地完成低碳物流转化也对整个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和人才要求。因此,低碳化发展对物流产业带来了深刻变革。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并不包含低碳物流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这也对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物流高等教育始于2001年,该年北京物资学院首次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高层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318所高校开设物流本科专业,48所高校在一级学科下设置了硕士点和博士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当植根于物流行业这片沃土,培养满足物流行业运营需求,并适应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2 低碳物流发展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大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物流行业正在经历低碳转型,需要大量掌握低碳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水平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趋同,专业定位空泛而不清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仅关注物流基本知识灌输,没有根据物流行业低碳发展的趋势对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内容。因此,在物流行业低碳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陈旧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物流管理岗位低碳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必要开展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同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根据外部企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特色和传统进行准确定位,顺应全球物流行业的低碳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独具竞争力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并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此,一方面,只有培养具有低碳发展意识,和低碳物流管理基本技能与素质的高层次低碳物流管理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物流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专门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低碳物流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若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增加低碳物流相关内容,将能够满足物流企业对于低碳物流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物流行业培养更多适应低碳物流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并进一步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

3 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思

3.1 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必要对原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可采取以下手段:

(1)通过“打通原有课程、减少重复课程、增加缺少课程、课程内容分类,提高选课弹性”等调整方式,在原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补充。

(2)构建以“低碳物流”为特色的“课程群”式教学模块,以满足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

3.2 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有必要对原有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实践内容,以保障高校培养的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改革原有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内容,创建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2)在毕业设计中强化物流管理的低碳化运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3)在“第二课堂”、“导师制”等活动中,积极挖掘开发低碳物流管理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扎实培养高层次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4)结合科研、面向社会,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5)融课外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为一体构建多模块立体式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3.3 高水平互补式低碳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培养原有教师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对低碳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人员设置进行补充与提升,建设高水平互补式低碳物流管理教学团队。

(1)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多种手段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原有教师在自身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方面增加低碳经济管理和低碳物流相关内容,培养掌握低碳物流行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

(2)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引进工作中,对低碳物流管理研究方向的青年博士和高层次科研人员进行倾斜,吸纳更多的高水平低碳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对教学团队的教师科研与知识结构进行补充。

4 结 论

总之,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新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的人才培养。因此要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体系改革,以及教学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对现有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满足低碳物流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用人需要,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协同发展。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当依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综合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手段,不断对专业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为有志于从事低碳物流管理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研究平台,以培养更多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的专业低碳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煜. 体现港航物流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3(4):123-125.

[2] 张金英,石美遐. “四位一体”的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物流技术,2010(8):152-156.

篇8

关键词:区域经济;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将关系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而区域经济发展是由资本、劳动和技术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当区域之间的大市场形成之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离不开人力资源、资本、信息和物资在区域间的流动。

二、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很多地区存在高成本和高污染的增长问题,其中由于流通领域的发展程度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区域生产要素交易成本过高,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改变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式,从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模式转变为高增长、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极其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物流业,降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流通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只要物流成本能够降低,成本支出就可以大幅度减少。

2.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的新增长点。我国目前是一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产业结构上,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增长模式,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今后发展第三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其中包括为生产服务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里面包括交通运输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等。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的优化。

3.对加强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各个地区区域经济的主题,对增强当地的经济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发展区域经济的各项重要指标,如生产成本、生产价格、全要素生产指标、区域贸易指标、市场营销指标等,都可以通过区域物流业的发展而获得改善,区域经济中的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物流业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提升,整合区域生产要素,提高区域竞争优势。

4.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区域经济除了区域自身的发展外,区域间的联系更为重要。区域协作的纽带是物流产业的发展,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相应的优势资源和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物流业越发达,区域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区域间发展条件就越优越。

三、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支撑产业聚集的基础。区域产业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区域经济通过产业聚集而获得聚集效应。所谓聚集效应就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产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而产生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它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可以说在有些情况下,具体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其它原因而降低的生产成本。

2.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要求物流产业尽快形成区域性的物流体系。首先,应在一个大区范围内,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其次就是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区内资源的服务体系;第三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物流体系。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要求物流产业加快本身的现代化。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基础条件的支撑,这个基础条件为区域的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所以我们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物流产业必须要加快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又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探讨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之间关系,两者应该说是一个正相关的,而且相关性很强的关系。

四、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反之,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又没有形成规模优势,造成生产和销售成本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的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各地区可以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

3.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经济发达国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我国很多地区在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所以,着手建立物流中心,改变投资环境就成为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

5.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在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林敬松,黄细洋.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5,6:88-89.

篇9

关键词:沭阳县;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沭阳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01家。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2000万元左右)有四家:沭阳物流中心、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泰捷信(水上)物流。两家农村物流试点企业:一是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形成的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二是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的贤官汉楼板材物流中心;其余均为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或门店。各类运输车辆3万余辆,其中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货运车辆20665辆,吨位257233吨。水上运输企业两家(沭阳县江海运输公司、沭阳县正航水上运输公司),船舶数184艘,吨位30796吨。

2011年通过招商形势吸引外资到沭阳兴建沭阳县物流产业园,投资主体为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月17日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沭阳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05.05亩,计划总投资约8.6亿元人民币,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是一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265亩,总建筑面积14万㎡,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有信息交易中心、司机旅馆、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及招商楼、总部经济楼等。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墙体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计划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 存在问题

沭阳县物流业虽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极不不平衡。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沭阳物流中心、泰捷信(水上)物流四大物流龙头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务形式由起初单纯提供货物运输发展到目前初步形成以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但他们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较小。由于全县物流主体多且分散,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因此导致发展极不平衡。

2.2 企业物流比较分散,物流量不大。全县四大物流中心比较分散,泰捷信(水上)物流专门从事水上运输,运输的货物以钢材为主;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花木的配载等业务;宿迁汉楼板材物流中心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板材的配送等业务。其余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根据各乡镇的轻工产业、农副产业等需要从事物流活动,这就形成了我县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的特点,物流基础实施较弱,运输单一,大多数物流业户仍以提供信息、配货为经营目的作坊式经营,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形成了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物流环境。随着沭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物流作业的物流量也在快速递增, 2009年约为50亿吨,2010年约为60亿吨,2011年约为75亿吨,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全县的物流量不大。

2.3 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目前全县物流业只停留在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导致物业作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这是该县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物流业的市场监管不够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物流业不发达,对物流业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规范化。由于沭阳县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企业的市场监管多以扶持为主,对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往往是放松要求,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物流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沭阳县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加速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优势。

br>

3.1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目前,全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344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南到淮安机场只需35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3.2 企业物流需求大,物流市场供需两旺。随着沭阳县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因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3.3 企业物流经营理念正在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由于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正在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沭阳县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在催生第四、五、六、七方物流的发展。

3.4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增大农村物流的需求。商务部2005年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沭阳县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开拓了稳定的新农村市场,为完善农村市场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沭阳县的区位 、交通、产业、新农村建设等优势明显,积极推动全县物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的物流园区模式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县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定位合理、目标明确、规划统一的具有我县特色的物流产业体系。

4.1 整合资源,兴建物流园区。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市场资源,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公、铁、水路各自的优势,突出各种物流方式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套,坚持建设物流园区、大中型物流企业与专业配送中心有机结合,互动发展。2012年,在沭阳县南部新城区规划了10.47平方公里的市场物流园区,该园区的规划形成,必将推动全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2 明确目标、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以县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根据全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区域经济特色及物流流向流量的发展态势,进行规划,并确定各自的功能,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及布局要能够满足本地需求,服务于本地产业,也要构筑对外通道,辐射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周边县市,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4.3 打造全新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物流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流市场环境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物流发展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间的协调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三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四是以增量发展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城乡配送体系建设与服务周边的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五是积极探索以物流产业园为龙头的“一园,五中心”物流基地的物流网链建设;六是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配送网络体系;七是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企业物流系统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达到物流作业的无缝连接。

随着沭阳县物流产业园的即将建成,全县将小、散、乱、弱的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进园经营,对无证的物流企业将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治理,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后引导其

驻物流园经营,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

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现代的物流业,根据其市场发展和要求,已形成了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经营市场化和信息电子化等特点。现今大多物流企业,都把重点放在“服务与成本”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企业本身内部的物流,还是外部第三方物流,都以“服务与成本”的最佳配合为运营目标,并作为产品选择标准。学术界对于物流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从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权的转变,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相对于商品流通的发展过程,物流发展得比较晚,实际上是以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品流通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在保障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支持,主要体现为生产的流动性,也就是物流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都要求物流的形成,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现代化的物流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费用、节约仓储率、资金占压率和提高运营效率,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一、日趋普遍公司大规模购并

2005年10月2日,美国最大重件货空运货物EAGLE公司购并了有102年历史的美国老牌货物CIRCLE公司,一跃成为国际货运业的领军者。当时新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多个办事处、员工8000名,每年营业额可达15亿美元。同年,世界空运货物排名前十的英国OCEAN集团并购欧洲领先综合物流服务公司——EXEL后,拥有一千四百多个办事处和五十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二、第三方物流成为新趋势

历经百年的发展,报关行发展为传统服务业中运输业的子业——货物业。不断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跨国公司世界物质交换活动更加紧密。传统的运输需求是港到港,而新型运输需求则是门到门、桌到桌;传统运输方式是海、空、陆等,新形势下则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服务对象整条供应链各环节都是货物业服务范围。熟为人知的,马士基物流为全球宜家家居提供仓储、运输、进口分拨、上货架、库存等服务,以专业物流服务降低宜家的物流成本。为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多层次需求,业界领先货物公司DANZASAE、ALPINA、MSAS、K&N等都已完成转型为物流公司,更多的公司也在着手转型。

三、物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向深度发展

两年前,较为先进的是货物公司可在网上查询到自身运单动态,可是现在,货物公司规模较大时,几乎可将所有业务通过网络实现,包括网上打印提单、完成支付等增值服务。可想而知,互联网及数掘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货物公司大都意识到运输服务的未来竞争已是竞争信息服务。

四、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

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要求既完整又健全。网络系统可实现完全的点到点的物流活动,并最优化物流网络库存总水平及分布,进而保证运输、配送的快速和机动,更有利于收拢、铺开。同时,相较于传统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更将供应链一体化中的集成功能突出地表现出来。现代国际物流极其看重集成物流渠道和商流渠道、集成物流渠道、集成物流功能及集成物流环节等集成物流及供应链其它环节。

五、知识型货物

现今,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已经渗透至货物公司业务,一方面,提供普遍的海陆空运输服务;一方面,遵照客户综合信息,比如行业特点、成本目标、供应链网络等,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货物业涉及业务内容广泛,从精益化生产到供应链管理,再到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等,因此,要求员工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知识面和知识宽度,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当前,渐向附加值高的咨询服务倾斜、转变是货运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低附加值的物理操作将由一些小公司承接。因此,“知识型货物”将会是货物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在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时,人们往往会结合物流业的特点和市场运营环境,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根据物流的特点和构成要素,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信息技术,使各个运营环节达到信息共享,并以“一体化”的机构组织进行管理,以使其能够在系统化、科学化的情况下降低总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此,物流业发展趋势需强调的是:要在科学而系统的前提下,对企业进行总体成本、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使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达到企业总成本最低,客户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敬彪.中国国际货运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水运管理,2006(1).

[2]蔡佩林.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与选择.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3]宏伟.国际货运业发展对策分析.物流天地,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