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技进步;创新;物流管理
0前言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突出性地位。先进的科技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建设中使用,就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物流管理中使用先进科技,对于物流企业实际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技进步及创新对于物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十分关键。
1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快速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经占据一定优势。物流企业想要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格局相一致,就需要现代物流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取得更加显著性成效,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比例。
1.1科技进步与创新有效地促进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在快速增长过程中,人们越加关注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对于经济建设造成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关注较晚薄弱,这就造成社会经济在快速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已经被严重影响,出现了温室效应等众多环境问题。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对于各种生活用品有着较大的市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资源上的浪费,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仅对于自然环境影响严重,也影响着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建设。根据这种现实情况,需大力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让社会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有先进的科技作为保障,在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过程中,还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在进步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于科技进步及创新的关注,这样才能够在现代物流管理中使用先进的科技。现代物流管理中,通过一些先进的科技在实际管理中使用,将物流管理中的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
1.2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促进物流管理进一步发展
科技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与企业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准,换句话说,科技进步及创新对于国民经济与企业效益中都有着推动性作用,我国物流管理模式正在从原始管理模式中向现代化管理模糊过渡,在过渡的过程中需要科技的进步及创新作为有效支撑,让物流管理模式有效落实。目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物流管理工作在实际建设中已经面临了较大挑战,这就需要物流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变,物流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这就要求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作为有效保障。
2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背景下优化现代物流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
我国物理管理想要向现代化稳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让物流管理人员能够用更加前沿的管理思维进行物流管理,对于先进的管理模式清晰认识,能够根据物流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物理管理。物流管理人员在具有充足的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定期具有管理方面的活动,对于管理工作较为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提高管理人员对于科技进步及创新的关注,进而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2.2为现代物流管理的科技进步及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想要进步及创新需要全部物流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是一个十分繁琐的工作,物流企业能够为物流管理技术的进步及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能够将物流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保证物流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健康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使用先进的科技技术作为辅助,对于管理中使用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了解物流企业与消费者在观念上的差异,调节电子商家与消费者间的经济矛盾,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实际想法,进而方便物流企业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针。物流企业在为科技进步及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的同时,还能够让不同物流企业间可以将资源共享,加强不同物流企业间的联系,管理人员能够将最适合的管理方式进行沟通,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物流企业管理方式将更加与社会经济结构相一致,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也具有使用先进科技的意识,最终让物流企业现代物流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3结论
科技进步及创新对于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管理模式过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政府部门及企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蒋思雄.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5.
[2]孟慧明.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2:90-91.
[3]陈芳芳,陈辉.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283.
篇2
(一)现代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观念的起源是在二战时期的美国,主要作用是进行美国的后勤管理,以满足战时军备的需求。这种理论随着战争的发展传入日本,而我国物流概念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留学生带入的,将物流第一次引进中国,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的加快、物流产业不断的进步,形成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体系。物流管理理论的形成,将传统意义上被动、从属的物流管理进行总结和上升,使其发展到管理学层次,形成系统的理论。现代物流管理学理论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目标,将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指挥和控制,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加工作效率。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主要对物流管理进行总体的规划,统一指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商品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
提高顾客满意度: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自身权益的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顾客满意度的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对顾客满意度较为忽视,甚至完全没有考虑顾客的感受。在货物配送的过程中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了解,在配送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造成顾客信心的缺失。现代的物流管理对满意度重视程度较高,售后的服务也较为到位。合理利用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对信息重视起来。现代的物流管理对信息的利用较为合理,许多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宣传,而且可以使顾客随时了解物流配送信息,增加顾客的信心。同时,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平台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物流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造成团队协作过程中工作的重复和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提高工作效率是节省成本的关键,在相同条件下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源。现代物流管理在进行人员安排和科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与传统物流相比在企业责任落实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物流管理建议
(一)加强体制创新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分工较为细致,在物流管理方面也设置了一些部门和体系进行指导,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混乱。因为物流本身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部门,如果因为部门分工过于细致造成协作的中断对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各个物流部门只服务于本部门或者是本区域,只是对其上级本部负责,这样就造成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交流沟通较少,使得整个管理体系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制定相关的措施将物流相关行业进行合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进行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全国的流通网络,对物流的横向网络的建设要重视。最后就是政府对物流产业要进行扶持,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进行侧重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利用资源。
(二)提高认识,重视信息化
中国的物流管理,现阶段来讲还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了追求效益,多数的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降低销售成本和增加利润上,对管理的认识度不够,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物流管理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长此以往对我国的物流管理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其中不仅包括物流体系的建立,还包括管理方法的借鉴。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力,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
(三)重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是当今社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重要的职能。资金、物流、信息流是相辅相成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物理管理在信息收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效率较低,流失了大量的资源,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和效率等方面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重视。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为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也要大力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进行传播,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促进全国物流管理理念的深层次提高。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国际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为其垄断经济做准备。我国目前是人才的需求高峰期,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物流方面的人才,毕业生的数量和社会的需求存在比例的失衡。但是许多的企业为了自身成本的考虑往往拒绝引进人才,造成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在毕业以后往往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改变自身观念,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在进入企业以后,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并且提出自身的建议,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同时,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专业。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关系
因为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服务市场格局不断被打破,各区域内的运输公司和仓储已经和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政府因为自身发展需要,对区域内物流产业进行收购,使得物流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区域经济的收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区域经济中,物流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并且和本土产业形成竞争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增强信息共享水平,和本土产业保持战略合作的关系,使自身具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二)与区域信息的关系
信息的共享对物流管理非常重要。区域经济中,企业经营优势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在本土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与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形成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在体系中的企业都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的效率。因为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的物流企业,本身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配送等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区域经济的资源,对于物流管理中信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与当地税务关系
传统的物流管理在纳税方面只需要缴纳营业税即可,但是随着课税制度的改革,按照行业的不同将营业税分成了不同的税目,采用了不同的纳税比例,而且每个区域纳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运输业统一执行的是3%的税率,而其他服务业就需要5%的税率,物流产业是集仓储物流和配送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因此在税费缴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因为地域的差异,各地对物流配送中各个环节的税费缴纳标准存在差异,给物流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后中对税务的核算要变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税务的核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篇3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2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物流在现代商品的流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流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其本质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准确地理解物流概念,对于正确把握物流的本质,深入了解物流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物流管理是以企业的物流活动为对象,为了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展开:
2.1物流战略管理
企业物流战略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立场上,就企业物流的发展目标,物流企业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定位以及物流服务水准和物流服务内容等问题作出整体规划。
2.2物流系统设计与营运管理
企业物流战略确定以后,为了实施战略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实施手段或工具,即物流运作系统。作为物流战略制定后的下一个实施阶段,物流管理的任务是设计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确定物流运作方式和程序等,形成一定的物流能力,并对系统运营进行监控,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
2.3物流作业管理
根据业务需求,制订物流作业计划,按照计划要求对物流作业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对物流作业的质量进行监控。物流系统的目的已不只是局限在物流费用的最小化上,而是通过提供最为适宜的物流服务,实现的最大化,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的要素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的物流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阶段,即从长远的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资源,物流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企业的物流职能以对外委托的形式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新型物流运作方式在一些先进企业中出现,并且逐步扩大。尽管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已经进入战略管理阶段,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降低物流成本仍然是其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为此需要建立起物流管理组织,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施系统化管理,运用物流合理化原则优化企业物流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也是物流管理当中相当重要的环节,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也可以看作是物资实体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在现代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大大加快了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从而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对于构建物流系统,开展现代物流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在现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物流信息与商品交易信息、市场信息相互交叉、融合,彼此有着密切联系。物流活动的效率化同样是建立在对信息准确而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物流作业活动的效率化同样也离不开信息的支持。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h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
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
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3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3.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
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3.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
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
(1)集中控制功能;
(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
(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
(4)仓储管理功能;
(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
(6)财务管理功能;
(7)客户管理功能;
(8)客户查询功能。
3.3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
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3.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3.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
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h,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电子商务为企业创建了虚拟的全球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企业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优点包括:
(1)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
(2)节省了潜在的开支。
(3)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
(4)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5)提高了服务质量,使企业能以一种快捷、方便的方式给客户提供其产品信息以及所需的服务。
(6)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7)可以提供全天候服务。
(8)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贸易的增长,产生了传统商业模式所无可比拟的效果和效益。电子商务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贸易范围的空前扩大而产生的全球贸易活动的大幅增长。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将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商务的本身,它将会对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政府职能、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4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管理中的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ommon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major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practicality, so the author takes the Pearl River Colleg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resp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the major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
1.1 本科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
力[1]。”
基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的指导思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对现代物流实践技能的掌握,了解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相关岗位职责,通过本科教育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可以为物流行业所接收和吸纳。
1.2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从事物流经营、运输、仓储、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及教学科研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更要对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对物流相关岗位的职责有所认识。
本文结合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一些思考。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管理实训教学软件更新慢
为了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模拟教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一般都建有专门物流实验(实训)室。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有“机房+物流软件”,实验室一般是物流管理专业(或方向)设立初的1~2年购置的,如本院物流实验室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是2008年购置的,3D物流仿真软件是2011年购置的。软件购买时该类软件已开发1~2年,也就是说供应链的软件从开发到现在使用已经有10年的时间,10年时间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发展,但实验室的软件却少有升级或更新。
2.2 实习基地“重建设,轻使用”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目前考核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重建设,轻使用”,学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考核主要看某专业已有或新增了几个实践教学基地,对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缺乏考核。许多企业不太愿意接纳学生的实习,特别是课程实习[3]。课程实习时联系企业进行参观,一般是用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对企业物流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2.3 对毕业实习缺乏有效监督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4]。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由于校企合作单位有限,学生的毕业实习以自己投递简历,应聘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岗位也并非均为物流相关职位。加之缺乏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对毕业实习的监管也流于形式,以电话或查看学生上交的实习周记为主。没有真正发挥毕业实习对学生业务技能训练的目标。
3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转型发展的任务中指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突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首先从实践学时上保证课程实践教学。
3.1.1 物流主干课程增加实践学时
物流的主干课程主要有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技术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等。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物流相关理论学习时的技能培养。物流主干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物流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训软件模拟完成的,物流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参观或者参与式的学习,掌握物流相关的作业流程。
《物流管理》的实训课主要是进行物流认知学习,通过每年的广州物流设备展(每年的5月或6月),了解现代物流设备的发展前沿。《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训软件进行以企业模拟形式为主的推动式、拉动式两种运作模式的推演练习。《运输技术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这三门课程在相关理论学习后,利用实验室的3D运输管理系统、3D仓储与配送管理系统、3D国际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分岗位角色的模拟训练,并到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和港口企业等进行参观学习。
3.1.2 开设专门的物流实践课程
物流相关理论课程完成后,第7W期安排32学时的《物流沙盘》课程,这是一门专门的物流实验课程。该课程以具体物流任务为导向,采用小组对抗的形式,在模拟物流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通过运输、仓储等物流功能环节的优化,实现物流合理化。各组同学利用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相配合,研究运输配送路线,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备货和库存控制,等等。真正将所学的物流相关理论知识在沙盘模拟中得以综合运用。
3.2 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 供应链 管理
一、引言
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供应链是作为物流网络的延伸而存在的,是产品、信息及服务从原材料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新时期,相关物流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加大供应链与物流网络的整合力度,不断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全面促进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健康发展。
二、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实现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是确保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基础。一旦物流系统无法做到无缝连接,那么运输货物在无法按照约定时间送到,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尤其是一些保质期较短的货物就会变质,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的合作力度,使得客户对物流公司失去信心,最终选择终止合作,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进一步缩短了订单处理时间
应用供应链管理,能够明显缩短订单处理时间。一般来说,物流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能够将整个订单处理周期合理控制在3-4天,比传统订单处理时间缩短了1/3以上。
(三)明显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充分了解,还能对市场需要予以有效掌握,有效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下,应采取合理措施确保物流的畅通运行,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代物流理念发展滞后
就目前而言,很多物流企业并未对物流行业予以真正了解。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各地政府机构也会现代物流的发展予以了重点关注。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对物流发展的重要性仍旧缺乏一定认识,“重产品,轻运输”的思想对现代物流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物流管理缺乏统一性,对建立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形成阻碍作用
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必须要打破以往区域与行业的s束,建立一个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然而,因国内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市场的管理秩序存在一定额混乱情况,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情况,使得当前国内物流发展呈现鲜明的区域化特点,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发展现代物流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完善
就目前而言,国内物流市场仍旧被人为地依据区域、行业等行政壁垒划分,各地区管理系统十分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供应链的环节,对物流渠道的高效运行产生严重阻碍。加上缺乏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规划和政策,使得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难上加难。
(四)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企业想要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则选择在高等院校中开办专门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力培育物流从业人才。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教育仍旧比较落后,专业物流人员缺乏的形势十分严峻。
四、实施物流供应链战略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前提,EOS系统、POS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共享技术等都将普及应用到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从而对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明显降低物流企业运行成本,有效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第二,对于物流配送而言,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能够有效提升物流配送的专业性,不断创新物流管理方式,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综合而言,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提升现代物流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二)依据客户需要,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流程加以重组
在新形势下,在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实施供应链战略应对企业的资源整合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有效实现对客户的维护和管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户需求作为物流企业的根本出发点,为此,物流企业应对物流增值方案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服务对象不同,其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依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量身定制相应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二,从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并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供应链管理理念和管理价值;第三,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从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入手,采取合理措施,保证不会出现绕道、等待以及中断等情况,从而为增志物流供应链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诚信经营,努力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关于物流供应链的竞争逐步成为物流企业提高市场占有额的重要因素,也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切忌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合作伙伴利益受损的情况出现,用这种代价去追求的“零库存”会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二,物流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并注意联合各个节点的企业,加强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产品的管理,使得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这种观念得以明显改善;第三,加强对企业内部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规划、联合与运作,有效实现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重组,全面提升物流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以及物流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过程中,应对企业运营相关信息予以有效整合,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信息共享,采取合理措施,使得物流管理系统得以健全和完善;第二,依据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的各个功能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同时借助于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并注意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予以及时更新;第三,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每个节点企业都不例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对面向客户的数据信息平台予以建立并完善,有效提升该信息平台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第四,加强企业产品产、供、销关系的控制和协调,使其能够对物流活动以及相关的资金情况予以及时、客观反映,用户只要登录平台,便能够立刻识别出其身份和需要,并依据要求不同,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使得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得以有效连接,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高度共享的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物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为此,物流企业应选择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为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全带动企业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冯乐梅.刍议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于涛.关于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3]康舰.浅议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J].经营管理者,2015,(23).
篇6
【关键词】企业 物流成本 成本构成 问题 对策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及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而言包括企业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与货物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换个角度而言,物流成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直接在物流环节产生的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耗费在机器设备上的成本以及支付给外部第三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在物流环节中因持有存货等发生的潜在成本,如占有资金成本、保险费等。
二、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根据企业的基本类型,本文将分别从制造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三个方面分析其物流成本的构成。
1.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按照流通环节的成本分为:(1)运输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运输的业务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运输人员费用、车船的折旧费、保险费、租赁费以及养路费等。(2)仓储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的储存业务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仓储人员费用、仓储设备的折旧费和水电费等。(3)包装成本: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为完成包装业务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包装人员费用、包装材料损耗费用、包装设备的折旧费等。(4)装卸搬运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完成货物装卸搬运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装卸搬运人员费用,装卸搬运设备的折旧费等。
2.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组织商品的购进、运输、仓储和运输等一系列活动中的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价值的表现,相对于制造企业少了生产物流的环节。具体构成:(1)人工费用包括与物流运输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2)营运费用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运杂费、折旧费、办公费等。(3)财务费用是指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存货资金使用成本的支出,如手续费、利息费等。(4)其他费用指与物流有关的资料消耗、信息费、税金等。
3.物流企业是指为货主企业提供专业物流运输服务的企业。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三大类。(1)经营费用是指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费、广告费等。(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如办公费、人工费等。(3)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观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较为淡薄,认为物流也就是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系统的合理化设计和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等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途径。甚至有些企业没有把现代物流看成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没有把物流管理看成是优化企业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把企业物流活动置于从属地位。还有些企业没有将物流活动统一纳入一个部门进行系统规划,而是把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以及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企业的不同部门进行管理。这不仅是管理者对现代物流管理知识普及不够的问题,而且也使得管理者在把握物流成本上存在着难度。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物流成本没有单独设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而把企业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项支出列在企业的费用中或随材料和制造费用记入产品制造成本中。另外,目前采用的物流成本计算法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保险、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成本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还没有真正掌握正确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管理者也难以从现行的财务系统中获取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三)物流成本控制的手段不成熟
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仅仅通过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分析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而不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没有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企业绩效,没有能够协调企业的生产销售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物流成本问题。
四、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
面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物流管理体制
传统的物流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企业要想增强其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把现代物流看成事关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和物流信息系统,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
(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完善物流成本核算
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这一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和管理的空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由定性的决策转向定量分析。对物流成本的定量分析使得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物流费用支出,也便于同行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加强彼此的竞争,这对于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该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积极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实施物流成本控制
以往的物流管理是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分离开来,使得物流成本的核算、控制分块进行,这也就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协调各物流子系统间的运作,并把企业的竞争战略措施运用到物流成本管理中来,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将这三种控制合理运用,同时在物流业务中运用实施作业成本法,深入企业内部,对仓储和包装等作业环节分析、查出原因、消除漏洞并融入战略管理思想,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增强竞争力,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额。
参考文献
[1] 程红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08).
篇7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36
[中图分类号]F252;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推广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相关的物流需求业务也变得日益增多,且现今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逐渐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而物联网的成熟,促进了物流管理的发展,提高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现代化物流管理带来希望。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关探索。比如,张世乐从物品进入库的角度阐述了物联网对现今物流管理的优化;施先亮从射频电子编码对物流产品踪迹的角度说明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改变;Chui Young Yoon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对传统零售业以及物流管理方面的相关应用。虽然有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但都是针对某种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没有从物联网对物流管理模式的整体影响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本文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利用物联网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1 基于物联网的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相关概述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指利用RFID、红外射线扫描仪、GPS等各类技术和器械,按照制定的标准规则,把任意产品和网络相链接,通过对内容消息传输,达到智能化甄别、追踪、监视和管控效果的一类网络。
1.2 物联网对传统物流管理的影响
物流管理一般是指利用基础原理和科学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规划、协管和监控的途径和手段。物联网手段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商品供应过程,增加视觉分析能力,降低供应过程的不可见性。物联网可以有效减少存储支出,增强对应库管能力。物联网可以帮助公司对整个物品供应销售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帮助管理者有效整合资源。物联网能有效加快物流管理的F代化程度,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应急能力以及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2 基于物联网的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途径
通过事先指定相应的应对途径,采取相关措施,可以优化物流管理模式,使各项物流服务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协作配合,同时降低相关支出,提高物流效率。物联网技术和现今物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信息化物流的基本模式,它利用物联网技术达到了快速、高效、准确的物流管理。本文从物联网建设、物流管理系统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2.1 企业管理系统严格遵守物联网通信标准
严格一致的物联网通信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之间信息的整合和物流管理系统的整合,为进一步进行高效管理打下基础。所以,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科研公共组织对物联网通信标准的制定,同时企业自身要严格遵守,这样在各个系统模块整合时,可以实现低耦合、高独立的管理模式,并且不影响企业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所以,物流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遵守国家制定的物联网标准,以方便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更好的管理。
2.2 建设依托各类物联网技术的信息采集端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流模式的优化,提高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探测是优化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基础。全面物流感知依托物联网感知端设备,较常用的技术主要包含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可以给物流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通过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可以及时采集商品数据以及产品调度信息,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进一步打造物流数据库,为进一步打造智慧物流夯实基础。较常见的应用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输运过程中的使用,可以监控物流运输的全过程以及应对各类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到科学精细管理。
2.3 打造商品即时数据反馈系统
传统物流管理对商品输送这一块是“盲区”,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商品输送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这对商品的调度以及保护都是不利的。利用物联网感知端获取的实时数据,可完成对商品数量、流向以及剩余商品信息进行监控,尤其是对商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可完成对特殊商品的安全高效监管。通过商品的RFID技术和GPS技术,可实现收集商品的LBS信息,同时可实时对后台进行反馈。在物流管理全行程中,实现对每个商品的精细化数据收集分析。对产生的各个商品的实时信息,物流管理者可以对有问题的商品进行追踪和找回,对商品管理以及防范危险事件发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4 基于物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物流管理系统
现今的物流管理系统,仅仅具有对商品的调度功能,其已不适应现今物流管理的需要。通过使用物联网,可以实现物流管理中的资产、商品、数据以及实际物品的有效整合,所以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应基于现代物联网手段进行全面的改进和改革。基于物联网手段的现今物流管理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商品制造、存储、输运、售卖和使用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即时数据的收集和输运,使后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可以完成实时化的产品供应管理模式,以进一步的改进现有物流的效率低问题。
2.5 对物流业务进行全面重构升级
物流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一定会影响现有的物流业务模式,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物流业务进行全面重构升级,以此完全发挥物流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好处和进步。在利用物联网手段的新物流管理分析系统前提下,传统物流业务的升级改造可以从这几点进行着手:缩减物流有效层次;实现业务模块化分离,将实地营销交给其他业务公司进行处理;物流管理科学化发展;将工作开展紧密依靠物流管理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
2.6 构建特殊商品存储环境的及时反馈、监测系统
利用EPC、RFID技术以及Savant组件,对特殊商品进行及时数据反馈,包含温湿度、空气情况等各类数据,对商品信息反馈的频率进行人工智能调整,商品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传输给后台存储分析系统,系统根据反馈的内容,将分析结果发送给有关部门。同时,后台系统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也可以实现智能化调整。比如,对温度的智能调整,可以防止易受温度影响的商品变质,因此,特殊商品的及时反馈、监测系统对特殊物品的监测具有关键作用。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是一个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2.7 构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端管理分析系统
物流管理过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将是海量的,传统的统计计算手段将不能满足对物流数据智能化分析的需要。通过构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物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完成ι唐返娜面分析、预警调度,帮助管理者高效的管理调度商品,实现物流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将物流管理分析系统,打造成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系统,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帮助决策者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且对于优化现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帮助。
3 结 语
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发展,现有物流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新时代的需要,因此,现有物联网技术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曙光。本文首先概述了物联网的基础理论,在了解物联网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描述了现有物联网技术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调研结果,提出了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促进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帮助物流管理者可以科学高效地进行商品调度和配送管理,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世乐,吴百峰.高密度条码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1(6).
篇8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9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篇10
关键词: 现代物流 发展 障碍 路径
中图分类号:F019.3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物流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总规模为9500亿美元,几乎为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并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日本物流产业总规模约为35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1.4%。在中国香港地区,物流产业总规模24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13.7%。大幅度降低全社会的流通费用,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整合物流资源,不断提高国家的流通竞争力就成了发展现代流通的主体,成了WG全社会的共同选择。
一、 现代物流释义
目前,我国企业界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要求。
二、 现代物流发展的障碍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物资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物流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第二,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居高不下。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资料显示,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这项指标一般为10%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21.3%,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如果我国能将这一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年全社会就将节省至少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次数为2.16次,流通行业也不到4次,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三,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设施和装备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第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例,一是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五,物流研究相对落后,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第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阻碍了物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政府缺乏明确有效的政策措施。
通过对现代物流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目前存在的障碍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是观念障碍。受传统经济理论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没有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了解物流为何物,有的企业虽然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也注意到了物流事业有利可图,但由于采取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因此物流需求释放较差。
二是体制障碍。流通缺乏权威管理,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三是政策障碍。对物流领域的立法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
四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物流标准的制定、修订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已经出台的与物流业相关的标准总体质量不高;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和有效衔接,协调配套性差;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等等。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与缺陷,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流畅的供应链,造成了人力、时间、空间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已经成为导致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克服现代物流发展障碍的路径选择
现代物流是涉及许多行业的系统工程。我国物流业要赶上世界水平,尚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人才、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距,认识上的差距。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使人们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2.加强基础性工作,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2005年,国家八部委联合颁发了《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紧密联系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二要以落实国家八部委联合颁发的《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为中心,抓好规划的落实;三要加强物流相关部门、行业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建设统一、协调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广泛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和物流专用设备,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仓储、装卸等标准化专用设备。
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递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通过逐渐把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无线射频识别( RFID) 与互联网技术(Web)等集成为一体, 有效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领域。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
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抓好现代物流技术示范工程,推动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要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从总体上提升我国物流装备技术水平。?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要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技术专家。这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条件。
3.政府要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部门在现代物流发展中要从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保障,要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入竞争机制,简化相关程序和手续。基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刚刚起步,政策的导向应立足于加快发展。谨防政出多门,草率定规,出现新的政策性、体制。
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解决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城市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及管理体系。
提高物流国际化水平。要加强主要国际港口、国际海运集装箱终点站、多功能国际货运终点站、国际机场等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推广应用,建立大通关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物流。中心城市是物流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也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节点。要依据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以港口带动、产业带动、消费拉动、交通运输枢纽带动等模式,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物流业。要重点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规模较大、市场发育良好的城市,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国际型物流城市。
4.加快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物流作为服务性产业,是最需要讲究诚信的行业,但目前物流失信方面的问题还较严重,这不利于物流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应该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形成物流的服务标准,并成为物流标准体系的核心。
5.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产业。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这是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王云华,长春市南关区委党校;刘颖,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36-138.
[2]牛鱼龙.现代物流实用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4-127.
- 上一篇: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 下一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