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1

引导语:随着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企业面对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成本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物流成本持续增高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但物流成本却不断提升,有资料显示,在2006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为18%,而美国仅占8%。这说明了我国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在质量和运作方面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已出具规模,在适应物流运作方面,已无大的困难,由于物流的运作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而且在运作中这些方面均没有按照物流活动的规律来进行组织和管理,所以,物流在这些各环节方面衔接较差,运作效率较低,特别是物资的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的工作效率方面等都需要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三)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落后

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的不健全,物流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息息相关,市场化程度在微观上应表现出不断细化和体制不断完善,在宏观上应表现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我国第三产业结构的比重与国外的无法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30%,比美国低40个百分点,甚至比韩国、俄罗斯低20个百分点,这些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导致,市场竞争机制严重扭曲。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制定物流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还不健全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并颁布了许多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几乎处于缺失状态,特别是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统一规划,物流管理技术水平低

这几年来,我国政府最然在物流业发展方面有所重视,但在物流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特别是国外物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并同国内物流展开竞争的时候,我国政府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性协调机构,而且真正的物流主体还没有启动,工业企业是我国未来物流企业运作的主体,但由于目前我国受工业化水平的限制,传统工业企业物流运作水平比较低,物流功能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运作,国家缺乏统一规定。

(三)思想观念不更新,对物流的认识不够,人才奇缺

目前很多企业对物流的管理理解不深,认为物流管理只是简单的运输和仓储,人们对现代物流的理念还没有确立,在加上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对现代物流缺乏足够的认识,普遍认为物流与自己企业没有多大关系,对物流需求不足,一些政府领导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思想上,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效益,有些还出现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企业对物流管理不重视,会使企业物流管理缺乏宏观上的把握,管理不规范,不利于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协同竞争观念欠缺:在发达国家,他们的物流企业主要实行集中资源,大力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目标是发展核心业主,把业主做大、做强、做精,最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物流外包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而中国企业的经营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还没有实行由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新思维转变,缺乏与外部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三、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物流的理念

企业必须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整合企业的有限资源,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走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经营道路,改变将物流服务只会导致成本增加的思想,彻底取缔那种万事不求人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理念,树立物流企业双赢的核心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是企业继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后的又一利润空间和源泉,是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增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业应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力争能够向工商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才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物流企业应导入和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推出让顾客满意的服务,想法设法满足顾客的精神需求和消费心理,积极向国外的大物流公司学习,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扭转企业经营思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企业必须逐步破除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思想,正确认识现代物流的内涵,充分认识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新的利润源泉的重要手段。

篇2

兵团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现状和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处我国西北边疆,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截至2008年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4个农业生产建设师,174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7.31万人,其中农牧团场人口数高达188.25人,占人口总数的73.16%。兵团是我国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主要产区之一,兵团粮食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由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兵团粮食产业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08年,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单产水平有所下降,但粮食产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2008年,兵团粮食总产量为142.33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52870.9万吨)的0.27%,约占新疆地区粮食总产量(909.0万吨)的15.66%。由此可以看出,兵团的粮食总产量在整个新疆地区粮食总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兵团粮食产业的发展将极大的影响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而粮食现代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兵团粮食物流提供了发展契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兵团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兵团政府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同时由于企业自身资金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致使库存点不科学、仓容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等,导致粮食流通效率低、费用高,难以在国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由于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信息硬件投入不足,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的发挥。网络化程度低导致物流信息不对称以及逆向选择,严重损害了粮农的利益。同时,由于未能形成功能完善、组织统一、流通效率高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制约了粮食物流产业的发展。

⑵缺乏大型粮食物流中心

缺乏机械化程度高、接受、配送能力强、功能完善的大型粮食物流中心,严重制约了兵团粮食物流的快速发展。随着粮食现代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采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将粮食收购、交易、仓储、加工、装卸、运输、配送、结算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的大型现代化粮食物流中心已成为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任务之一。

⑶缺乏功能完善的粮食交易批发市场

兵团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各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建设进展缓慢,市场配套设施落后,市场主体发育滞后,交易不活跃。粮食交易成交率低、期限长,粮食流通无序,未能形成按质论价、反应粮食真实供求关系的粮食批发市场价格。

⑷粮食运输以包装为主,导致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

兵团粮食流通过程中,基本以包装储存、包装运输为主,经常出现散粮打包、包粮运输、运后拆包等重复性作业,收纳库、中转库和储存库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衔接。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原因,适合粮食散装、散运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兵团粮食快速流通。而粮食流通涉及的铁路、交通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粮食流通体系,致使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

⑸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

兵团粮食企业多以小企业为主,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作为中坚力量,难以对粮食物流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组织管理,导致小企业各自为政,物流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资本优势。

兵团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思路

⑴加大兵团政府对粮食物流设施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

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是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基础,要在兵团范围内以企业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投资引导的方式进行兵团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条件良好、相关设备完善、仓储容量高的库点,重点建设适合散粮流通的接发设施。同时,选择一批骨干粮库进行设施完善和功能提升,个别库点适当增加仓容。完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重点建设若干节点上的物流基地、粮食物流园区和大型粮油配送中心。

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兵团粮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粮食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对象,将传统的以人财物为主要对象、以内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延宽到以信息人财物为主要对象、以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

在兵团范围内,要以各级粮食批发市场、大中型粮食物流、加工企业、质量检测机构等为信息采集平台,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为兵团政府、粮食企业和社会提供粮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同时,政府应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电子商务活动,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粮食物流企业应建立自成体系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用于粮食物流的计划、采购、仓储、运输等各项业务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市场信息,还可以实现粮食物流的全程自动化管理,进而构筑一个集粮食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开放型、多层次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

⑶以现有粮库为中心建立区域粮食物流中心

兵团应以大型粮食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为主体,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现有粮库为中心,组建粮食批发市场、粮食储运中心、各地区的粮食仓储、加工和购销网络,共同构成完善的粮食物流中心,进而形成符合粮食供求平衡的布局合理的兵团粮食网络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中心是兵团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兵团粮食物流业发展保证兵团粮食安全供给的需要。

⑷建立完善的现代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建立以兵团级现代化大型粮食批发市场为中心,区域性专业品种批发市场为框架,其他市场为补充的三级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选择在兵团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商业氛围较浓厚的城市,重点培育大中型骨干粮食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思路重组企业现有资源,催生新的物流资源,提高其参与国内粮食流通的竞争力;在小城市、小城镇,重点培育面向零售网点的专业化的粮食配送中心;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型批发市场向配送粮食及其制成品的方向发展。实施兵团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⑸建立健全四散粮食运输体系,完善区域内“四散化”作业

粮食“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粮食“四散化”流通技术是实现粮食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技术,通过四散化,可以提高粮食流通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实现粮食“四散化”流通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粮食流通速度慢、流通过程中转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应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兵团主要粮食物流节点,以粮食交易和物流配送为重点,以信息化为平台,将粮食收购、交易、仓储、装卸、运输、配送、信息等方面实施有机结合,建立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的大型现代化粮食物流中心。

⑹培植大型粮食龙头企业

大力培育兵团粮食骨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对兵团各中小粮食企业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赊购企业同步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思想,提高管理、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产业,以确保粮食物流始终处于良性运作状态,实现粮食快捷、高效流通。

⑺大力发展兵团交通运输业

十六大以来,兵团政府部门不断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业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了以连接国、省道为依托,以垦区经济主干为骨架,辐射团场、连队,覆盖兵团各垦区的公路运输网络,民用汽车拥有量大幅度增加,旅客周转量及货物周转量逐年上升。目前,新疆自治区交通建设正处于大投入、大发展的重要时期,2009年至2013年,公路建设总投资将达800亿元。

篇3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 现状 问题 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近年来,随着铜陵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铜陵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铜陵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物流需求现状

(1)区域经济物流需求。铜陵市作为皖中南中心城市,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66.6亿元,同比增长17.1%。周边的池州、青阳、无为、枞阳、南陵、繁昌六县(市),是铜陵市区域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群,也是铜陵市经济辐射和物流覆盖最直接的市场。同时,铜陵市作为对外籍轮开放的一类口岸,周边地区有相当部分外贸货物在铜陵市中转,区域经济物流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2)制造业物流需求。铜陵的工业优势产业突出,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5.3亿元,同比增长21.9%,目前已形成铜加工、化工、电子元器件及其基础材料、建材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大量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输出会对物流产生巨大的需求。

(3)商贸流通业物流需求。铜陵市的商贸流通业扩张式发展势头强劲,并逐步形成大流通格局。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大型商贸企业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广阔的市场,越来越需要现代物流的强力支持。

2.物流供给现状

铜陵目前物流发展主要以货运为主,从事运输经营的货车10000多辆,从事货运的经营户1900多户,大多数运输企业也只是简单地提供普通运输和仓储服务,在物流整合、成本控制、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上几乎没有展开。尽管铜陵规划了横港、循环经济、新站和顺安河4个物流园区,开发区仓储、城山农产品集散和江北煤炭配送 3个物流中心,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2个配送网络和1个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唯一投入使用的顺达物流园区也只能提供中转、仓储和简单综合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铜陵集生产、运输、仓储、信息等服务为一体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形成。可见铜陵物流供给相当匮乏。

二、铜陵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物流观念逐步转变,第三方物流亟待培育。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明显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物流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物流市场缺乏有效管理,组织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大型物流企业。

2.物流基础设施节点资源丰富,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十五”期间,铜陵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公路货运、长江航运等物流设施节点资源较丰富;铜业、化工、电子、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内集聚了大量的物流资源。但这些资源的服务范围有限,没有较好整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3.目前铜陵市的各类物流企业大多是从事传统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有些企业特别是物流需求量大、批量小及时性要求的企业需要,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另外,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对于物流环节中的一些增值服务包括物流设施网络设计、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服务重视程度相当低。导致部分物流业务流失,如铜陵海螺公司、精达特磁等。

4.铜陵的现代物流专业设施严重缺乏。在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中,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卡车及特种车辆、物流信息软件如GPS定位系统、仓储自动化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等现代物流专业设备,应用比例极低,并且只在物流单个环节上采用。如北斗山粮库申请条形码23项,所生产的产品实现包装自动化;三佳集团公司仓储采用MRP 管理系统;铜峰股份公司立体仓库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位动态管理。

5.铜陵的专业物流人才极其稀缺。由于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导致目前铜陵市物流企业既缺乏物流运行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人才,又缺乏从事企业实际操作层面的各类人才,从而很难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

6.铜陵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低,规模小,运输时效性差。如电子产品运输,产品品种多,批量小,不可能整车运输,随之的配载带来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输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产品包装破损、延时等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时有发生。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铜陵市物流作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发展铜陵市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行业,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二要根据《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5)》的要求,科学编制出适合铜陵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使铜陵物流业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合理,产业发展上更加协调。三要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结合铜陵实际,在政策税收等方面加大对有潜力、上档次的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物流业的长足发展。

2.努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通畅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龙头和纽带,是建立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一要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二要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性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着力建设一批知名品牌市场。三要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要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五要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鼓励、扶持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促进物流策划、咨询等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3.积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全力提升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有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向现代物流领域发展。物流企业要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循环,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行连续性的长期协作。加速与商品集散地、大型货物配送中心、大型超市集团和批发市场的联系合作,加强对有附加值、地域名优特产品和市场紧销产品的开发。

4.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物流业更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重视人才培养是发展物流业的当务之急。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二要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三要加大物流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注:部分内容根据铜陵市统计局“2010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撰写。

参考文献:

[1]徐丹.吴文杰, 蒋李. 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2011,(2):40-41.

[2]雷勋平,王亮.铜陵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3):49-51.

篇5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业;子行业;联动

一、 引言

现代物流业是一种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组织特征、涵盖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区域分拨和配送等行业在内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现代物流业可以划分为专业物流活动和自主物流活动,本文的研究与专业物流活动界定的口径是一致的。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吉林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 总体状况。近几年,吉林省的社会物流总额一直呈增长态势。2006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11 861.3亿元,到2011年已增长至27 378.5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9 813.5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72.4%,仍然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作为社会物流业创造效益的重要指标,吉林省的物流业增加值一直在稳步提升,从2006年的287.0亿元增至2011年的622.0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7.0%,占地区GDP的比重为6.0%,这说明物流业在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 881.8亿元,同比增长22.5%,是2006年以来物流总费用增长最快的一年,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近年来这一指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表明全省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随着吉林省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年改善,仓储和物流园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吉林省原有的运输、仓储、批发等传统物流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以陆捷物流、长久物流为代表的大型本土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开展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此外,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指引下,吉林省《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从融资渠道、物流资源、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农产品物流等几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对于规范、鼓励和扶持物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 子行业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业。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吉林省宏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加快发展步伐,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有效提高,运输能力对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吉林省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222.6亿元,2011年又完成累计投资160亿元。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不含航空和管道线路)已经超过97 300公里,较2010年增长1 280公里。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设施里程大幅增加,枢纽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吉林省的交通运输体系,还为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吉林省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相关部门采取了存量资金置换、释放贷款空间、利用金融产品等措施,增加了资金流量,缓解了高速公路建设和还贷资金短缺的困难。在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了吉林省投吉林省建、吉林省补市建、企投企建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并成功加以实行。

(2)仓储业。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仓储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吉林省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5.6亿元,占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78.6%提高到了91.3%。同年,吉林省仓储业增加值达到13.27亿元,较2010年增长12.2%,占物流业增加值的比例与历年指标大致持平,充分反映了仓储业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经过前些年的改革发展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需要,吉林省一些仓储企业在经营方式、增值服务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一批老企业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要,通过大量整合社会仓库、市场物业与仓储物流并举、新建立体仓库等形式,逐渐确立本企业的市场定位与主营业务,分别取得良好的效果。仓储企业的服务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企业在管理仓库的同时,开展了流通加工、分拣包装与配送业务,有条件的企业还开展了仓单质押贷款监管业务,甚至具备了为客户管理与控制库存的能力。

(3)邮政业。2011年吉林省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72.7%;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5.26亿元,较2010年增长25.8个百分点;邮路总长度达到91 456公里,是2006年的2.1倍,较2010年增长了8.4%。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吉林省邮政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吉林邮政物流依托全国邮政网络,形成了实物传递网、信息处理网、金融结算网三网合一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的独特优势。目前,吉林邮政物流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针对服务“三农”开展的农资分销配送业务,“三农”服务网点覆盖50%的村(屯)。第三方物流服务主要是以服务省内外的医药生产、医药批发客户为重点,同时对IT、化妆品、服装、图书以及汽配行业提供规范、健康的精益物流服务。

三、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物流业发展已经开始起步,在一些领域和地区表现出较好较快发展的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仍处在初期阶段,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 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虽然2006年~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但占GDP的比重却持续下滑,2011年该比重下降至6.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这说明吉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还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弱。2011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国内发达地区15.1%的平均水平。这进一步说明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缓慢,物流效率亟待提高,以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2. 保障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吉林省物流市场环境还不尽理想,中小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从事低端服务,服务差异化程度弱,利润水平低,企业竞争手段不规范,物流市场的运行秩序与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的损害。由于物流业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大量的发展政策及法规、发展战略及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互相配合,统一管理。目前在政府部门的设置中,还没有明确主管物流的部门,部门分割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为此,吉林省有必要建立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虽然吉林省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但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政策扶持面窄、力度不大,仍需继续进行深入完善。

3.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吉林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为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物流基础设施数量虽有增长,但质量仍有待提高。例如,2011年吉林省各种公路里程91 7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4 132公里,占公路总量的4.5%。而日本在1999年的公路总长度为1 161 8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为60 140公里,占公路总量的5.18%;美国在1999年的公路总长度为6 304 1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为1 974 697公里,占公路总量的31.33%。可见,虽然吉林省的公路建设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量的比例比较小,甚至低于日本和美国1999年的水平,这说明吉林省物流基础设施的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4.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低。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吉林省制造业基础雄厚,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虽然近几年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已初步显现,但目前看来,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实现与制造业之间良好的、较高层次的联动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吉林省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导致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而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

5. 物流行业高素质人才匮乏。随着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分析吉林省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起步晚、规模小,目前吉林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非常有限,市场上受过正规教育的物流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二是物流学历教育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实践结合方面有所欠缺,而职业培训的市场秩序又较为混乱;三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知名的物流企业数量少,工资待遇水平不高,很多物流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省外就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6. 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因为物流业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吉林省在物流标准化建设方面出现很多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使用托盘标准不统一;在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路径接口标准,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等。

四、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 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建议由吉林省发改委牵头,建立有关部门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统一研究协调全省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二是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联系制度。通过月报告、季调度、半年检查、全年总结的形式,随时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三是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项目库。从项目名称、项目法人、项目概况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掌握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调整和充实现代物流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吉林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对密集,专家学者比较集中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发现一批、推荐一批、储存一批、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知名专家。五是培育示范企业,选择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科学、社会效益良好的典型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示范企业,重点扶持、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 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广泛的地域和部门,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领导机构,理顺体制、制定规划,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区域物流向着整体化、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此,一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致力于建设开放的、有序的、公平竞争的物流大市场,使物流企业有规可循;二要及早解决部门分割的现象,不能沿袭过去由商业、外贸、仓储、运输各管一摊的情况,各级主管部门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在权限内制定融资、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税收、跨区营运的政策法规,简化审批手续等;三要着重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建设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过程中,应给予地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并致力于支持条件的改善。

3.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虽然目前吉林省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但高等级公路比重仍然较低,铁路网陈旧老化己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造力度,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改造落后的铁路网络,通过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主要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辐射能力。尤其要提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营口)等主轴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拓展主轴通道的辐射范围,增强主轴通道与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的联系。

4.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1)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了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政府应在政策、法规、规划等方面积极进行引导和规范。第一,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综合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相关政策、规划、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可以通过在重点行业或企业进行试点工作,总结并逐步推广经验,发挥示范作用;第三,政府要对参与示范工程的企业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或激励措施,使参与各方都能享受到联动发展带来的益处,提高企业参与“两业”联动发展工程的积极性。

(2)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行业协会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在物流市场中发挥协调、咨询、服务和沟通的职能,扩大各行业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认识。可以由物流主管部门牵头,加强与制造业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帮助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寻找结合点,创造合作机会。另外,行业协会必须大力开展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积极鼓励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由于吉林省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层次低、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很难达到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制约了吉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和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培育能满足生产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市场供给主体,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减免税收、信贷优先、安置富余人员等措施,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加大物流外包力度。

5. 建立物流人才保障体系。首先,应加强物流企业内部人员培训,通过定期举办物流讲座或培训班等形式,对现有物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人员素质。其次,要广泛从社会上招聘新型人才。从政府层面上,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物流人才加盟我省现代物流行业;从企业层面上,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物流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物流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吸引和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内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可以通过在更多的学校中设置物流专业,或者校企联合办学,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或有实力的高校开展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6. 加快物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物流业现代化转型的两个重要支柱。就物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吉林省政府部门应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引导,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长春、吉林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网上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建设重大装备、粮食、冷链等行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生产企业信息对接、数据交换,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

就物流业标准化建设而言,应尽快完善标准形成机制,加大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物流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一批对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吉林省物流技术设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及物流管理与国际接轨。在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中,率先制定和使用化工、医药、食品、冷链、农产品等物流作业和物流服务地方标准,并争取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吴安平,杨朝丹等.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91-94.

2. 杜漪,陈静波.物流外包的价值创造与发展趋势.软科学,2007,(3):67-68,80.

3. 邵扬,梁亮等.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73-175.

4. 王茂林,刘秉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现代管理科学,2009,(3):59-6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共生理论的吉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篇6

【关键词】道路;货物;运输;现状;现代;物流;发展;思路

道路货物运输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降低货物流通成本,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并被人们称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运送车辆实载率低、运费高、速度慢,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周边地区同类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根据当前我市的实际,如何适应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对货运行业管理,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步伐,实现货物运输优质、低价、安全、便捷、快速的目标,是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我市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的基本情况

1、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我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市现有106万人口, 2013年度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4位。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0.88亿元,人均收入为43905元。2013年,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达193916万吨公里。。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企业占了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7%,袜子、珍珠及珍珠制品、铝塑复合管件、贡缎、电脑刺绣机等块状经济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大唐镇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这个本地人口仅3万的小镇,却拥有各类现代化袜机近2万台,袜子生产厂家2453个,袜子年生产能力为90亿双,产量占全国的65%;店口镇五金产业十分发达,工业产值达到721亿元,其中铝塑复合管件产量约占全国的70%;山下湖镇年产珍珠650吨,占世界淡水珍珠交易量的70%;三都镇贡缎年产提花布15亿米,约占全国的80%;浣东街道电脑刺绣机产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2、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市物流市场的雏形。我市的物流市场是伴随着地方块状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最早始于93年大唐镇袜业托运业,以后发展到店口等地。二十多年来,我市物流市场经营模式曾经历了由个体分散经营―政府垄断经营―企业规模经营等多次变迁,逐步形成了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格局。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物流企业32家,其中场站经营11家,大型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企业3家,卸货、信息服务15家,国际货代2家,中转服务1家。货物专营线路136条,线路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城市。现常年日货运量约3300吨左右。

3、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很不协调。据统计,我市有货运车辆8408辆,计21362吨,货运车队51个,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约88000吨,通过企业自备车辆、社会车辆、外地过路车辆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有84700吨,占总货运量的96%,而每天通过物流企业配送的货物约为3300吨,不到总货运量的4%。不仅增加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还使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大打折扣,成了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我市道路货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现代物流认识不足,规划滞后。现代物流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涉及计划、财税、工商、交通、民航、邮政、信息等多个部门必须由政府牵头协调动作,统一规划。我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政府、部门及企业对发展物流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物流建设与行业发展规划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同类产品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

2、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上的束缚。一味害怕额外的利润被其他企业赚去,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的82%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分别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所占比重更高达94%。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传统低小散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

3、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一是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展开。二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4、物流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我市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素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货运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制约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同时,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定要求,也是制约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5、信息网络技术利用率不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不但实现了数据快速、准确、实时的传递,提高搬运、装卸、运输、仓储、配送发运的自动化水平。目前,我市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存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等问题。

三、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方经济的发展,呼欢与之配套的物流产业。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流通速度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现代物流作为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凸显其快速、低价的独特魅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宣传发展现代物流重要性,大力推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进程,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切实搞好现代物流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认真做好物流发展规划,政府应划拨足够的资金,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提升企业内部装备水平的基础上,鼓励我市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增值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对物流企业要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4、加快城乡配送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城乡物流配送网络调研,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出台城乡配送网络发展意见,开展城乡配送网络试点工作,为全市建立城市配送发展模式,总结树立城市配送示范典型。使城乡配送网络覆盖率达到60%以上。

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现代物流需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的物流管理人才,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培训、招聘、引进渠道解决,提高我市物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6、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

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发达物流企业都拥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新的形势下,我市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加快网点建设,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促进我市的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篇8

[关键词] 中山市 物流企业 对策

一、引言

随着泛珠三角大物流体系的初步形成和中山工业强市战略的确立,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逐渐成为中山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和支撑力量,也是改善和创新中山市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决定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跟香港、深圳、广州以及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中山市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及服务质量明显存在着“散、小、弱、差”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很难满足物流市场的强烈需求,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之间竞争行为不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混乱。

为了优化中山市物流系统,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分析中山市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导物流企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二、中山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

近几年中山市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拥有货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及综合服务等各种功能的物流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8月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595家,其中本土企业共198家。在本土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国家3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6家:中山市港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天润物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广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中山市古镇天宏物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与曙光物流有限公司。中山市各类物流企业的数量如表所示:

分析上表,中山市物流企业中,个体户与外地公司在中山市设立的分公司/分支机构占据了中山市物流企业总数的76.7%。尽管中山市本土成立的物流公司占据物流企业的33.3%,但多数从传统仓储、运输等物流企业转型而成,规模偏小,存在着成本高、周转慢、库存大、效率低等问题。

三、中山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1.鼓励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支持第三方物流的力度

为了提高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统运作效率,应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并加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鼓励发展功能完善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中山市应形成跨国物流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群,承接委托的业务。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民营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形成区域品牌。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资金,鼓励港澳、欧美等地的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山设立分支机构,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机构。加强与外方合作,有利于弥补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有利于本地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适当支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2.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培育龙头和骨干型物流企业

中山的物流企业大多是中小型的传统企业,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必须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开拓现代物流业务。如引导设立在中山的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等中小型企业,组建和发展为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现代仓储业。

培育和组建龙头和骨干型物流企业。扶持大型的物流优势企业,选择几家具有先进物流理念、业务规模大、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健全的大型物流企业(如港航、天润、天宏)作为示范,形成物流龙头和骨干企业,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成为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业务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并将其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推广,发挥其带动和示范作用,提高中山市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发展绿色物流

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和中山市骨干物流企业,建立物流和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物流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物流研究和开发基地。

参考文献:

[1]张 伟:大型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商论,2007,(12)

[2]汤葱林: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资源整合浅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3]胡德全 王树礼 郭小亮:国外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

[4]史金虎:江苏常州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2)

篇9

关键词:现代物流;区域经济;有序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物流业产值每提高2个百分点,区域GDP将相对应地提高1个百分点。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纷纷增加对物流的投入,更有甚者,将其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物流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信息传递、交通工具、运输方式、仓储设施等物流业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够全方位地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高科技含量的服务。同时,也使物流业变成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

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包括物流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种多样,这些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也为区域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资源条件。由于各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区域经济主要是依托这些条件形成的。

因而,现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 现代物流的发展应该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物流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区域经济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对物流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根本谈不上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密切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状态,决定了物流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和形式。特别是用于物流的位移设施、包装设备、装卸机械、仓储设备等多种要素的组合状态均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物流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带动效应。现代物流的业务内容涉及到工业、农业、流通、银行、保险等,几乎涵盖了三个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在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中,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产业结构整合中,投入产出的日趋合理。均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区域经济内,物流业的发展目标,要服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既不能超前,高一哄而上,浪费资源;又不能落后,停滞不前,贻误发展。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层次应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层次相统一。

经济越发达对物流的要求就越高,同时也能够为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基础。美国从1927年至今对物流概念的界定共有五次之多。而这期间正是美国的经济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期。说明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物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物流发展的内涵是由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

物流的发展定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相一致。要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平台来支撑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基础设施平台反过来为区域经济服务。

三、现代物流的发展结构应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衔接。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以及诸产业间量的比例质的关系的总和。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对物流的基础设施、物流的服务结构及服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的结构,决定物流的结构。

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以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来衡量的,现代物流属于服务业,本质上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社会分工高度专业化的产物。其本身的发展势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产业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还由于物流业本身的发展涉及到的产业领域比较多,因而,可带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善。

现代物流的发展应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根据所在地区的物流业务量、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现状,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协调和运用周边地区的物流资源,实现货运及配送的可达性和连贯性。

现代物流在发展过程除了要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以外,还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方可实现最终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海峰.区域物流论[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

[2]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2,(1):224-227.

篇10

全面了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准确把握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面临的机遇,借鉴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方案,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港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以《**新城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托市区已有研究成果,制定扶持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努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组织机构

(一)聘请吴玉梅、王炳炎为顾问。

(二)成立由区人民政府区长王世益任组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易晓、**开发办副主任桂新民、**开发办副主任兼**街党工委书记魏久明、区发改委主任王建生任副组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委、经贸委,区农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国土局(规划局)、科技局、统计局、广电局、粮食局,**开发区财政分局、国土分局,**开发办秘书处、发展研究处、招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建生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在武湖二泵站办公。

(三)聘请**理工大学物流管理系教授**,市发改委物流处处长王强,市商委商业发展改革处处长**,市经济研究所**组成工作指导组。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专题调研。

1.**交通基础设施及货物运输的情况、问题;

2.**港、**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

4.**产业发展现状和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

(二)编写发展规划。

聘请**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等物流专家、学者编写**物流业发展规划。

(三)举行专题座谈。

召开物流相关企业、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物流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座谈会。

(四)外出考察学习。

组织发展战略方案起草人员到大连、成都、重庆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考察。

(五)组织起草方案。

起草发展战略方案,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制作规划图。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分管责任人,深度参与,积极做好此项工作。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解表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