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运行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航安全运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呈现一种迅速发展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民航以16%/年的速度增长,可见民航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民航凭借自身便利、快速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越来越大的民航客机需求直接增加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难度。因此加强对影响安全运行因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民航空中交通安全性、可靠性。
1、空中交通管理概念
所谓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之上,对飞机的飞行状况进行跟踪定位及控制,及时调整和控制飞机航线,最终实现航班安全飞行。通常情况下,民航在空中飞行会按照规范要求航行,遵守空中的交通管理规定。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情况,给安全航行埋下了一些隐患。
2、制约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心理、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影响交管水平。如果飞行过程中,管理人员遇到问题,会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缺少对问题的客观判断和分析,使得空中交通置于危险境地中。另外,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尚未全面掌握技术操作能力,对设备运行存在的问题不够敏感,无法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
2.2设备因素
现阶段,我国很多航空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远落后其业务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航业呈现逐渐上涨趋势,且在信息时代影响下,设备管理制度的滞后性越来越突出。加之很多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直接增加了空中交通安全隐患[1]。我国民航公司使用的很多交通管理设备仍然由国外引进,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且很多设备没有充足的冗余,直接增加了交管运行风险。如飞机设备故障情况下,通讯信号会受到一定影响,机组人员无法与地面人员保持高效沟通,促使处于危险中的航行不能够得到专业的指挥和帮助,进而影响空中交管工作安全性。
2.3管理因素
一些民航公司并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组织体系,无法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尤其是安全技术、设备的稳定性都将影响民航管理系统运行。具体表现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效性较低,反馈工作不及时,无法为交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和支持,直接影响了我国民航空中安全运行目标都实现[2]。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良好的飞行环境也是影响交管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缺少良好的天气作支撑,即便是再先进的管理设备,也无法安全航行。
3、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水平措施
3.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民航与国民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航空业未来生存和发展,且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针对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应充分利用现有管理制度优势,并立足于空中交管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各类违章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应积极落实责任追究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强化个人安全意识,认真落实设备、人员等多方面保障工作,从而加快空中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3.2完善空中交管法规
针对当前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严格遵守民航组织的最新标准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工作,制定针对通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促使其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减少人为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无秩序航行情况[3]。随着民航事业改革进程,及时调整规章体系,从而促进空中交管工作有序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格局。
3.3增强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空中交管水平单纯依靠制度、管理人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民群众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增强对该项工作的认知,明确认识到提高交管水平,确保民航安全运行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人民树立安全意识,从而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民航公司管理者要针对当前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系统性培训体系,侧重对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教育,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民航空中交管工作有序进行,在乘客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自身在民航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除上述措施外,我国一些中小型机场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薄弱关机,其保障能力交托,且缺少空中交管体系的支持,基于此,机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型机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民航交管工作来说,需要将上述措施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高交管水平,以此来消除乘客的出行压力和疑虑,构建安全的航行环境。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民航空中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受到人为、自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常客生命、财产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重视空中交管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在实践工作中,机场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并加大对该方面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同时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逐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空中管理技术水平,从而为我国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及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昊飞.关于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01):1.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民航安全管理;策略创新;策略研究
民航运输业不管在哪个时代进行发展,“安全运行”一直都是民航运输业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从“中国民航”建立之初,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的条件和标准就从未变过。其管理的重点是不断地进行管理制度和手段技术上的革新。随着“科学发展观”这一观念的提出,我国民航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地出现新的思路,同时也开创了新的局面。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民航安全管理和创新进行全面的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好的参考性意见。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融入人文主义精神。”这一直都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的内容。而发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进行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字眼其实是发展,只有把握住一切机会不断进行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更好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也是我们党的第一要务和执政兴国的关键。如果国家不在此过程中将“发展”的观念更好地落实下来,那么所谓的“科学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要让我国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得以实施,那么就一定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时不遗余力地增强经济实力。最根本的是由于我国社会事业取得巨大的进步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引起的。
2民航安全管理事故范围的类型
(1)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工作人员一定要在相应的安全标准和工作流程的范围内进行工作,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每个环节的设备都能够一直处于正常运营的状态中。一方面提高人员的科学观念和认知水平,另外一方面在管理的方方面面把细节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例如,如果在飞行中出现了自然灾害或者突发的天气状况等等。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一般都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得以发生,进而让民航工作人员措手不及,所以平时一定要让相关的民航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2)在“可接受”范围中的不安全事件。所谓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的引入指的是在这一标准要能够更好地反映航空公司和民航管理安全局的相关部门的要求,并要能够全面符合民航在安全管理中的各种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民航管理局能够更加全面地履行其职能,另外一方面也要将这一标准更加细致地向航空公司等部门提出,这样才能够确保在运行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出现意外。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指的通过公众对于航空安全的预期等因素而建立的标准。(3)不正常事件的发生周期。虽然飞机被认为是发生事故率最小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国内外航空运输的过程中,各类“空难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各类的差错。虽然这些并不会马上酿成严重的问题,但都是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这些问题都将会变成严重的事故。
3民航安全创新发展的基本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无论生产还是生活,国家民航运输的需求越来越高,有效保障民航飞行安全是民航企业单位着重紧抓的重点工作。实际上我国民航企业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一直在调整相关的自身发展战略,多数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不断增强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较多的措施不断推动相关工作的发展,例如不断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培训,重视飞行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飞行航机的检查频率和力度,加强技术设备的研发和投资等,取得相当程度的效果,但是民航企业体系庞大,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众多且复杂,这就明显增加了整个民航运行安全工作改革创新的困难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创新工作的开展和改革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出现航空安全事故问题,而科学发展观为民航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方向,同时科学发展观思想也为民航安全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国有民航企业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加强安全工作创新改革力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飞航安全水平。下文分别从民航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能以及科学发展观对民航安全管理和创新的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具体的介绍。
4民航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能
(1)发挥行业政策的引领作用。在民航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可以通过对运行的调控、航线的调整和飞机数量的设置等方面来合理运营控制行业增长和运行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民航行业能够在安全的范围内发展之后再更好地实现对公司飞行的总量和利用率的监管[2]。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飞机的维修和运营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安全运行的品质通过加强安全运行监管的措施来更好地实现公共运输和通用飞行的共同发展。(2)加强安全基础建设。通过进行安全基础建设来不断地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监察员培训和考试、监察设备的投入运营、新技术的推广和安全运营能力的保障是加强安全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随着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各个部门都开始越来越重视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并通过不断地提升航线的审定能力来使得飞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都不断地更好被完善。最终才能够不断地通过加强防空安全工作来提高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地面的防范基础。(3)开展行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整个过程中开展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尤其要在整个行业内部都建立和完善安全绩效管理办法和诚信体系,一旦发生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要坚决零容忍。平时也一定要加大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能够引导公众更正确地对待安全建设和安全服务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彻底地将安全服务的理念在行业内广泛地被践行和宣传,从而树立先进安全典型,大力增强整个行业的诚信文化。
5科学发展观对民航安全管理和创新的研究
(1)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人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调整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但是仅仅依靠道德约束的效果并不很明显,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依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如果仅仅依靠让犯错的人对所产生的处罚产生畏惧,那么这还不能够从根本上更好地保证安全运行,这是一种极端被动的模式。如果人的自律性一旦消失,那么也就会在安全运行中发生错误。因此,在民航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去营造安全的氛围和文化,让“人的安全”始终都处于重要的位置,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一核心的价值观,那么才能够确保整个民航行业更加顺利地进行发展。在平时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一定要全面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排查,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地扼杀在摇篮里。而一旦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我们也要及时对所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寻找和排查,并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2)兼顾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共同发展。由于我国民航行业总体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本身的市场竞争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更多的企业也就想要追求规模和效益。为了要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安全和协调的发展,同时防止增速过快和经营范围过宽而导致的运行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必须安全和经济效益本身是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的,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只有将运行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那么其经济效益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企业也只有有了良好的物质经济效益,那么安全运行也才能够更好地得以发展。一定要在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得企业的效益更上一层楼,尤其不能够因为安全需要而特意大幅度地提升安全运行的限度。并由此在运行的过程意降低运行的标准。特别是如果出现航班延误等情况时,也要坚持遵守规章制度,并不断地主动投入运营生产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运行投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只有依照好的规章制度才能够更好地有序组织生产。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安全运营,那么除了要满足安全生产中最基本的需要,同时也要下大力气重视安全生产的附件建设。随着我国近年来民航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安全运行的状态也一定会有所改善,并且进一步打开我国的发展局面。而且,随着“科学发展观”中的要求越来越多地被落实在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本文从民航安全管理事故的主要类型、民航安全管理基本职能和科学发展观对民航安全管理与创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好的参考性意见。也相信,我国的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全面理解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J].研究,2013(2):25-28.
[2]高培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浅析[J].科技资讯,2014(2):56-59.
[3]于磊.浅谈瑞典航空安全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12(3):58-62.
篇3
严格落实计划,加大监管力度。五年多来,我们按照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结合自身监管职责和辖区安全运行实际,认真制定年度行政检查计划并狠抓落实,先后有效实施各类行政检查近2000次,使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狠抓整改落实,增强监管效能。按照“不整改落实不放过”的原则,坚持落实跟踪督查制度。对每一次行政检查发现的问题,从整改通知书、建议书下发之日起,全程进行跟踪督导,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确保了辖区民航各单位安全生产按照行业规章标准安全有序、合理合法运行。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行业监管威力。我们坚持行政检查、监督整改、行政处罚的有机结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进行查处。近六年来,先后实施行政处罚13起,处罚金共计12万元人民币。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的严肃性,同时也大大强化了我局行业监管威力。
抓创工作创新,提升监管水平。我们通过“五个加强,一个健全”来推进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逐项评估整改措施和效果,并狠抓整改落实,对已整改的隐患重点进行跟踪复查。同时督促辖区民航各单位逐步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识别风险源,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标本兼治。二是加强专项整治。我们除了依照年度行政检查计划做好日常检查外,根据辖区安全形势及辖区安全运行实际,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调整补充应急办力量,明确了应急办工作职责,修订、增补应急处置预案及程序,强化监管局自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完成了与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接,甘肃民航与地方政府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对辖区民航各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审查评估,督促和帮助指导辖区民航各单位不断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督导辖区民航各单位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有力促进了辖区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四是加强调查研究。针对辖区安全基础比较薄弱,不稳定因素较多的现状,开展了影响甘肃民航持续安全主要因素方面的系统调研,针对影响甘肃民航持续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闭环管理。坚持狠抓安全监管工作各个环节的督促落实,形成了“计划―检查―整改通知(建议)―整改回复―整改措施评估―整改落实复核―归档”的闭环管理。六是健全完善行政约见制度。为了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管的效力,我们结合辖区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监管实际,研究制定了行政约见制度,完善了重大事件通报制度。先后多次对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对局方的整改要求和措施落实不力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见,使长期遗留的问题得到了全面妥善解决。
突出重点,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一是突出不停航施工安全监管。随着辖区机场不停航施工的全面展开,不停航施工安全监管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加强对不停航施工的安全监管,防止不停航施工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经广泛讨论研究,制定了《民航甘肃监管局不停航施工安全监管方案》,使不停航施工安全监管纳入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二是突出对支线机场的安全监管。支线机场安全监管向来是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了对支线机场实施有效监管,我们根据辖区支线机场安全运行特点和现状,研究制定了《民航甘肃监管局支线机场安全监管方案》,并狠抓方案的落实,先后多次由局领导带队赴各支线机场开展安全检查,强化整改落实,有力地促进了辖区支线机场安全运行。三是突出对辖区季节性安全运行监管。我们认真总结以往春夏秋冬四季安全监管经验,结合辖区季节气候特点和各单位安全运行管理实际,研究制定了《民航甘肃监管局季节性安全监管方案》,为切实加强辖区春夏秋冬安全运行监管提供了机制保证。四是突出对通用航空监管。针对敦煌飞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组建和辖区通用航空作业量的增加,为了强化对通用航空的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辖区通用航空发展现状,我们研究制定了《民航甘肃监管局通用航空监管方案》,建立了通用航空监管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各处室职责、监管内容和监管程序,使通用航空监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五是突出对重要节假日及重要飞行、重大航空运输保障工作监管。按照“组织协调有序、机制健全、措施到位、监管有力”的要求,组织协调辖区民航各单位顺利完成了穆斯林朝觐包机出入境、“春运”、“暑运”、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代表、重要航空运输、专机飞行等保障任务。
篇4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 安全管理
近年来,中国民航进入快速发展期,航空运输保持16%以上的年均增长,航空市场需求旺盛,航空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民航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对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空中交通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空管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民航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民航空管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空管原因造成的运输飞行事故征候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实施安全审计是推进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全行业适时启动了旨在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的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在国际民航组织2007年对190个缔约国进行的普遍安全审计中,我国民航的规章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的符合率为87%,居世界前列。同时,我国民航空管系统也正在推行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管体制,安全管理正在由过去注重事后查处转向事前预防监督。同时,增强了空管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促进了空管安全监督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随着航空运输的迅猛发展,空管系统面临保障飞行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难以适应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要求,为了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空管运行过程中常常会牺牲一定的效率和容量,还不能做到兼顾安全与效率。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空管安全管理发展结构不平衡
中小型机场空管安全管理能力低,运行保障能力弱,薄弱环节多,安全隐患突出。存在着经费不足、设备老化、人员技能水平低等问题,不能对空中交通活动实施实时有效的监控,在气象条件恶劣、交通活动繁忙和航空器机载设备工作不正常时,不能够提供有力的空中交通管制支持。而东南沿海地区则由于军、民航空中活动量过大,现行的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运行压力过大,也难以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1.2 空管安全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制度与机制还不健全,安全法规、管理、机制、技术等方面需要加强,适应新的管理和运行监管要求的空管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与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起来,在空管安全监管深度上尚存在一些盲点。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整性与内容一致性方面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航空运输是国际性很强的产业,需要按照国际规则和标准运行,目前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建设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1.3 空管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中国民航空管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人力资源不足。尽管近年来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空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速度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健全空管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空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空管监管队伍整体素质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目前的空管安全监管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民航发展和安全管理的要求。
1.4 空管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创新需要加强
针对设施设备的系统安全管理不足,没有在系统的研发、采购之前提出完整的安全要求与标准,没有建立隐患查找和评估的全面机制与手段,尚未建立覆盖系统设计、建设、验收、投入使用、退出的系统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程序与工具。与国外航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空管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为民航的快速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另外,一些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科研经费不足,难以形成科研规模,影响空管安全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未能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如高仿真手段、模拟手段开展规划设计、事故或不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与统计,没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运行系统的监测、预测与告警。
2、提升空管安全管理的对策
近年来,虽然提高了对空管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对安全设备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但是空管行业也是一种营利的经济体,面对行业的发展、扩张和运行复杂性的提高,当前的行业管理水平还仅限于粗放式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改进管理,统筹规划,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应当在充分发挥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空管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与监督检查制度,落实科技兴安,切实提高空管安全管理科技水平,同时建设空管安全管理人才保障机制,为空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2.1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空管安全标准化体系
篇5
关键词:民航数据;网络通信;分组交换;应用
民航通信业务不断发展的今天,民航信息网络对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及数据通信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的不足,对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和更新,科学有效地运用分组交换技术。
1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民航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民航飞机的信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民航企业都对传统的的通信网络技术进行了更新和改进,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民航数据通信技术在早期网络建设中,由于通信技术还不算成熟,因此民航业务的通信需要通过长期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讲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不高,民航企业里还有很多旧的通信设备,且其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所以民航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设备和通信方面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造,不断进行优化改善,保障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通讯质量和系统的安全性。不过随着我国民航客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的滞后的数据通信网络已经很难顺应现代化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一些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不能够满足现在的民航业务,所以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还有待提升。随着我国民航业务的增加和相关的改革实施后,当前的通信网络系统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影响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质量和技术发展。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的网络问题,将先进的现代化通信设备有效运用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并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改进。民航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引进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对老的通讯设备进行更新,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安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包含的是民航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和实际的业务管理,所以对数据通信网络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民航企业运输服务的性质致使其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我们需要拓展通信网络的兼容性,完善通信网络系统的建立。当然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信息传输是其基础内容,对民航通信业务的安全运行有良好的基础保障。
2分组交换技术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运用
分组交换技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信息通讯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民航通信网络的水平满足民航通信网络的很多新的业务要求标准,保障民航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行。分组交换技术是顺应了现代化网络信息的发展趋势,解决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新型的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更新后,我们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改进,不断满足今后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而且随着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民航企业在搭建数据通信网络的同时,还应对其运营和飞行安全做好基本的保障。对于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一定优化,充分利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而提升民航网络通信技术的质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能。分组交换技术对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保障民航实际通信业务的平稳发展。民航企业可以根据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状况,有效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实现民航通信业务的高校运行。为了确保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民航飞机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民航业务和一些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民航数据通信系统凭借自身独有的性能,保障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确保信息传输数据通信的正常运转。民航数据通信网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民航业务系统需求,为今后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还有民航企业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加密,进而保障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分组交换技术是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发展的基础,它是基于信息传输从数据通信网络中发展起来的。其实数据通信网络可以与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运用,这样可以对网络结构规划,继续开展民航通信业务工作。但据就目前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航信息网络系统在通信传输方面有很大的缺漏,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构建较为完善的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在分组交换技术开发运用后,它顺应了通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解决了民航通信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民航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运用分组交换技术对通信网络进行科学性的改进,达到民航通信业务的最新需求,实现民航企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分组交换技术设备在对民航数据通信网络进行调整时,要在保证民航通信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合理运用到数据通信网络的开发中,有效实现民航通信网络结构的搭建。数据通信网络需要保证民航通信业务的顺利进行,将分组交换技术合理运用到民航数据通信技术中,与时俱进更快更好地实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运行。将通信数据的加密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有效结合起来,防止计算机受病毒的侵害和民航通信数据信息的丢失,从而保障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促进民航企业的长久发展。数据通信网络要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升级准备,最大可能地节约成本投入,有效保障民航运输工作的安全性。当然民航企业需要对其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配置和在数据通信网络中的有效运用,对民航加强技术人员的投入。分组交换技术在数据通信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分组交换技术运用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满足民航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民航企业的首要目标。在实现对通信网络改进时要在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相关配置,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改善提升,从而实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最优化。从目前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分组交换技术在今后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这也为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结语
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发展的今天,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运用分组交换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确保民航飞机的安全运行以及确保其经济效益。民航局要注重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改进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民航信息系统,为民航的发展做好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鹏.分组交换技术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16,(14):25.
[2]梁有程.分组交换技术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探析[J].电信网技术,2015,(07):62-65.
[3]项洁阳.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金敏.关于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概述[J].中国新通信,2013,(21):40-41.
篇6
民航空管体系是我国航空运输系统的支柱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民航空管系统的改革刻不容缓,我国空管系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迈开了改革的步伐。但经济的发展促使我们不断的深化改革,促进民航空管系统的一体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民航空管;一体化;创新意识;安全意识
我国拥有幅员辽阔的地域领土,还拥有广阔的空域,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职责重大。民航的空管系统在我国的航空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民航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整个民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空管工作在民航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经历了民航行政体系改革后,民航空管一体化建设也完成了新一轮的改革。
1 认清民航空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航事业发展迅速,民航总局要求民航的改革要政事分开,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民航空管中的问题才逐渐凸显出来。
空管在整个航空运输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空管的综合保障能力跟不上航空运输的发展速度,空管的服务质量达不到客户的要求,空管的管理方式过于传统,空管工作人员培训不及时,空管各项基础设施使用不恰当,空管现行的执行标准与国际标准有部分内容相矛盾等问题都是在空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从侧面透露出空管的行业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运行管理能力方面的缺失。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需要全面改革升级。
2 总结前期民航空管改革的得与失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空管部门才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出现在民航的管理系统中。在民航空管系统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和改革,在摸索中前进,民航空管一体化建设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调整,每次改革都要借鉴成功经验,吸取教训,以期下一次的进步。
2.1 借鉴空管系统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自2001年起至2007年,六年间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经历了体制上的三大改革。
一是政事分开,将空管系统逐级分开,将各部门进行分级安排,这样使各部门的分工更加细致,能更好的履行部门职责。二是建设空管系统一体化,把民航空管运行系统集中在一起,虽然不是集中办公,但可以使各级领导跟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理清头绪,方便管理,提高空管运行系统的高效办公。三是整个空管系统资源的集中整合,大大加强了空管系统的保障能力。而对于空管系统资源的改革则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各级空管部门努力实践。通过这几方面的改革,民航空管系统管理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可以从容应对,例如,“5.12”汶川地震时,民航系统充分运用了一体化改革的优势,及时确保国家救灾任务的完成。
2.2 补充空管一体化改革中的缺失
辩证法教会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空管系统的改革也是有得亦有失。前期空管一体化改革就凸现出的一部分问题。一是空中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的空域资源幅员辽阔,但正是这丰富的资源由于利用不合理,造成了空域资源的浪费。正因为如此,这次空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改善了管制方法,提高了空域的使用率。二是中小支线的机场管理工作未能进行一体化改革中,这对整个空管系统和空管工作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刚刚结束的空管一体化建设中,着重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排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缺失的存在,更督促我们进一步深化民航空管系统一体化改革。
3 全面提升空管系统的保障能力
整个民航空管一体化建设已经圆满结束,这一次的改革借鉴了前期改革的经验,也充分吸取了改革失败的教训。为此我们的一体化建设遵循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的原则,从民航空管的长远发展考虑,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了民航空管系统的保障能力。
3.1 加强空管运行保障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航空的市场需求依然非常旺盛,民航班机等一系列的航空运输设备将 继续增加,空中的交通活动数量也会增加,这对我们的空管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管的安全管理系统是整个民航系统运行的保障服务性系统,为此,我们必须完善空管系统的各项基础设施,以保障空管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夯实了空管基础设施这一基础,才能保障空管运行职能的作用的发挥,进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2 组建新技术研发体系,保障民航运输系统的高速运行
新时期我们着力打造国际化民航体系,让整个民航的服务与世界接轨,这就需要我们强化空管人员的发展意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及时的引进新技术,组织专业人员学习新技术,鼓励研发人员,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强化空管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面对空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学会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在技术研发方面,学会用创新理念面对新技术的研发,达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的目的,进而将我国的民航空管系统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新型空管系统。
3.3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伴着民航飞行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障并提高航班的正常率,减少航班延误现象的频发,是空管系统一体化改革中所面临的又一问题。由于一体化改革的不断加深,由于减少空管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尤为突出,基于此现状,我们在改革中要不断强化空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务必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做到减少航班延误,更好的服务于民航客户。我国的航空运输一直秉承的是安全第一的原则,空管系统是整个航空系统的安全保障部门,在一体化建设中,我们着重强调了空管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无小事。航空系统的工作人员要对所有的民航客户负责,要对所有的民航客户所做的承诺负责,更要对民航客户的安全负责。
3.4 提高空管运行品质
空管系统一体化建设是民航体系内部的调整与改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逐渐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培养一名空管人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提高空管运行品质的关键是人才。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强化人才质量的提升,努力挖掘人才潜能,做好空管人才的培训工作对提高空管运行品质,促进空管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保障运行安全具有深刻意义。
总的来说,新时期的民航空管一体化建设在民航空管的发展里程碑上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空管系统的改革还在继续,民航空管系统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改革中寻进步,为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延.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每月一览[J].空中交通管理. 2011(06)
[3]卜恩书.坚持持续安全理念科学构建空管设备保障体系[J].空中交通管理. 2009(04)
[4]绪林.从国外空管历程看我国的空管体制改革[J].中国民用航空. 2008(10)
篇7
关键词:空中交通 安全管理 民航
一、建立数据化的安全管理基础
我国航空的迅猛发展使得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不可能再继续以前依靠感性、管理者个人经验进行决策的管理模式,而必须向大数据量管理、IT技术支持的现代管理发展。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由1978年世界的第37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2位,至今依然是仅次于美国的航空大国,而且根据民航总局的预测:2007一2015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的年增长速度为11%。在如此高速发展之下,只有依靠数据化的管理模式才可以提供效率和可靠性更高的安全决策依据,进行运行可靠性的评估和分析,及时预测航空安全趋势并提出针对性强的安全预警。基于数据的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以安全管理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使用为基本框架,充分利用IT技术开发和使用数据资源,进行理性决策的安全管理模式,它将彻底改造以往以感性和经验决策的安全管理模式。基于数据的安全管理以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为基础,并利用数据易复制、传递和进行数据库管理、统计分析的特点,让相关数据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如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监控安全运行、评估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基于数据的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合理配置和管理班组资源
空管运行的基本单位是班组或管制扇区,在大型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运行现场往往是数十个管制扇区、上百名管制员同时运行,管制员己不是空管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空管班组对运行中的空管安全负责。当一个班组开始提供空中交通服务时,空中航行安全就只能依靠班组中的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来保证,只有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班组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管制团队的保障能力,实现持续稳定的空管安全。如果空管行业只建立班组而不注重班组资源管理,那么显示班组整体水平的往往不是班组里能力最强的管制员,而是最差的管制员,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不同的人知识和技能不尽相同,对同样的情况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长时间工作,管制员难免疏漏之处,处置特情也有可能顾此失彼。但是好的班组成员之间会相互提醒、扬长避短、相互弥补、相互监督,从而有效地抵御运行中的风险,这样的“木桶”才能盛更多的水。安全系于整体,整体基于个体。只有充分发挥班组资源的潜能,才能保持持续安全的状态。班组成员(一线管制员)是管制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管制员素质以及班组资源整合的优劣,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管制服务的水平。这就涉及到班组劳动组织优化的问题。即根据管制工作中的软硬件设施、管制环境等相关因素、合理地配置劳力,使管制员与管制员之间,管制员与软硬件之间、管制员与管制环境之间达到最佳组合。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高效的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1)优化班组的劳动组织
班组人数设置适当,不宜过多或过少。人员过少,工作负荷过重,班组人员易感到劳动强度过大而力不从心,工作差错的发生率提高,对保证安全不利。人员过多,则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不能达到最佳工作负荷,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班组人员的结构应合理配置。管制员与管制员之间在管制水平、技能、阅历、年龄、性格、体能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人员结构的安排上,应慎重考虑,使之合理,班组内部人员在各因素中要达到互补和支持。工作应协调,责任应明确。班组各成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叶孤舟上的水手,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安全的彼岸。班组最忌讳的是成员之间相互猜忌、挑剔和拆台。班组要鼓励同舟共济的品质以期打造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管制团队。还要建立一套责任分工和风险共担的双重机制。班组人员配置应相对固定。经过优化后的班组,成员之间历经长期磨合而形成的沟通顺畅、配合默契、关系融洽的人文环境对于保障安全是十分有利的,若无特别需要,不要随便打乱班组人员配置,不要轻易更换班组成员。
(2)重视班组内部沟通
沟通是成员之间加深了解的途径,也是协作配合的基础。沟通之于班组,好比血液循环之于生命。沟通也是确保成员之间信息共享和集体决策的基础。管制员之间的沟通包括态度、情感、思想、观念、意图的交流。在沟通中还应注意时效性。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讲究实效性的工作,信息实时更新,局势瞬息万变,须知任何信息的滞后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构建完善的民航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呈现出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民航的各种突发事件,凸显出空中交通服务保障能力的瓶颈效应。要解决这些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民航空管必须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根据现代风险管理学的思想,只有系统地分析识别管制指挥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危险源(风险因素),分析其对管制运行的影响,构建系统的风险控制方法,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管制指挥过程中的运行风险。我国民航在长期的管理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基本保障了我国民航的正常运行,但是航空业高速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完善民航的风险管理体系,如何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因素,化解各种矛盾,预防控制民航的各类突发事件,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民航的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正成为民航发展中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木途径和方法有:
(1)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缺乏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是民航空管局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少单位缺乏常设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对各种突发事件在发生前,缺乏定期和全面系统的风险因素(危险源)分析。近年来,针对民航己经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各地空管局都制定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这其中相当数量的预案都是上行下效,缺乏针对木单位本部门全而系统风险因素(危险源)的分析评估,对各类风险发生时候呈现的状态没有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风险因素的本质性缺乏科学的评判。定期开展风险因素(危险源)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风险发生。
(2)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和预案
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协调尽管我们国家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法律得以颁布和完善,但是,由于民航体制的改革,空管的独立,许多原来的法律法规都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完善各类制度成为完善空管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性工程。因此,我们在开展构建适合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时,要更新和完善运行手册,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结论
现代航空运输在装备技术方面的复杂性,运行条件的多变性和整体要求的严格性都居运输业之首,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单靠装备技术的进步是不够的。我国民航的安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除技术、设施落后以外,规章制度不健全,规范化意识淡漠,管理粗放,军民航空域协调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安全运行管理是现代民用航空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一机一环境一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而言,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部门运行正常的前提条件;对于民航当局而言,安全运行管理是推动国家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手段。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民航;救援保障;突发事件;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前言
国内各类自然灾害以及紧急突发事件时常发生,而民航运输在其中的作用也愈发的重要。民航运输保障愈发的繁重,对于目前国际形式愈发的严峻,从而使民航运行系统中的保障压力也在愈发的重大,空域资源不断紧张,对于民航应急管理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倘若民航管理部门在进行突发事件处置时出现不当,极易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要对民航应急救援保障以及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加以全面的提高,这也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1突发事件和民航运行间的关系
依据相关的文件显示,可以将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领域的不同划分为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四类,上述突发事件均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会导致一定的损失的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并非是独立的,在同一领域或是不同领域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相互诱发以及相互影响等非常复杂的耦合关系,因此造成了突发事件所具有的连锁反应的产生[1]。以往的民航突发事件一般是与航空器飞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险情以及威胁有关,但是随着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应急管理不断的加深认识,现在民航突发事件方面的应急管理不再是以往的明航突发事件。对民航系统而言,突发事件和民航安全以及正常运行是极其重要的。在多数情况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便会对民航安全以及正常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也不能脱离民航的协助。可以将突发事件和民航运行间的关系总结为如下几方面,第一,各类突发事件均有可能威胁到民航运行。第二,处置社会突发事件过程中,民航应该积极协助并参与其中。第三,民航运行时发生不安全或者不正常事故时,也会引发或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
2提高民航所具有的应急管理方面的造血能力
2.1健全民航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依照本行业的特点,以及突发事件所具有的影响广泛、发生突然、危害面广以及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民航系统要强化民航领域应急管理方面的顶层设计,推动民航局、航空公司、各地管理局与监管局、空管单位等应急指挥中心方面的建设工作。对全领域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组织机构,使各级应急中心可以迅速准确进行信息传递以及对接,实现对全领域内的应急管理网络的建设,利用紧密的多边联系以及交互式的合作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2]。基于此,对网络进行设计与优化,对各级机构所具有的权限以及职责进行明确,并对机构所处的节点地以及作用加以明确,从而可以更为有序以及高效的管理。2.2完善高效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完善民航预警机制能够通过民航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以及监控等行为实现实施,民航管理部门依照信息报告对本行业内的动态进行掌握,民航运行态势实现精准的监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及时展开调度。这样能够及时把不安全事故或者是不正常现象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能够掌控范围中,防止事件不断的恶化。而且对于极端条件下,也可以为之后的措施实行提供充足的时间,使其在启动应急预案时拥有足够的时间[3]。所以,完善高效的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民航亟需解决的问题。2.3建立健全应急规章与预案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民航局颁布了相关的法规,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预案体系以及规范文件上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当前的规章制度尚无法与我国的民航业发展所造成的运行压力以及保障要求完全匹配。各地民航相关的部门以及机场等应该根据民航局对于突发事件预案方面的要求,快速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也要依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已有的应急预案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建立出拥有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应急方案,从而形成一整套的应急体系。2.4强化民航应急管理有关平台体系建设应急平台是将信息技术以及公共安全科技作为支撑,将应急管理流程作为平台主线,硬件与软件相配合的突发事件一种应急保障方面的系统,其将作为展开应急预案的重要的工具。当前时期,民航的应急平台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要尽快建设出全面的应急管理方面的平台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使各机场、空管单位以及航空公司所具有的应急管理工作均归入到这一平台中,从而在突发事件进行处置时能够统一领导、统一行动、统一决策以及统一调度[4]。
3提高民航对于国家而言的应急救援保障系统中的输血能力
第一,对于当前时期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依旧较为滞后的状况,国家应该在整体上进行政策上的协调与支持,对通用航空的基础设施、建章立制、通用机场以及低空开放等方面的在政策上进行重点扶持与帮助。尽快完善通用航空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在政策以及法规上对通用民航所具有的运营环境进行优化。第二,国家利用财政杠杆实现对通用民航进行鼓励其积极参与至突发事件处置之中。对于通用航空公司在融资以及运营方面的存在困难,国家应该对其参与到救援中实现赋税减免等方式的倾斜,国家制定出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中的补贴标准,并对通用航空公司所具有的责任、义务以及权力加以明确,从而有效地提升通用民航公司的积极性[5]。第三,加强对通用民航所需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以及通用民航起降点以及机场的建设。此外,我国的能够保证民航通用飞机进行航油保障设施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众多的民航飞机有时会出现无油可加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有效地提高民航应急管理能力,就要提升民航行业在面对各类飞机事故、险情、劫机以及威胁等突况所具有的处置能力,强化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恢复以及善后等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民航自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所具有的造血能力。此外,应该在运输航空以及通用航空这两个方面实现民航运输处于国家应急体系内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明航运输对国家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中的输血能力。将造血和输血实现同时进行,民航对于国家应急体系而言才能拥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将其所具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红,杨璇,王静,等.基于本体的民航应急决策知识表达与推理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4(4):129-133.
[2]曹海峰.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构建:框架与路径[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4(4):41-47.
[3]王文俊,熊康昊.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的民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交通企业管理,2015,1(1):59-61.
[4]钟开斌.中国应急管理的演进与转换:从体系建构到能力提升[J].理论探讨,2014,2(2):17-21.
篇9
可靠性理论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学科之一,维修管理工程与可靠性工程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可靠性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可靠性理论方法来研究各项设备管理、设备维修问题,特别是民航通信相关设备的管理、维修问题,从而促进了维修理论的发展。美国民航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民航设备维修思想,打破了传统的维修管理方式,使航空器及其他民航通信导航设备维修管理产生了重大变革。可靠性是一个设备或系统在给定的运行条件下和在规定的时间期间内充分执行其预期功能的概率。也就是可靠性是设备的在规定或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特征量主要有可靠度、故障概率密度、累积故障概率、故障率、平均寿命及可靠性寿命等。民航通信设备是传输各种民航数据信息的脉络,是保证民航飞行安全和正常运行的生命线。提高无线电通信设备可靠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完成民航业发展各项生产任务的基本要求,对保证飞行安全,提高机场、航空公司生产效率和航班正点率,促进民航通信业务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民航通信设备可靠性研究目的:(1)保证民航通信设备的安全可靠性;(2)提高设备经济运行水平。民航通信设备可靠性的衡量标准:1.杜绝设备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工;2.杜绝设备事故或事故症候;3.杜绝直接作业人员能的安全事故;4.设备修理费用控制到合理的水平。
二、影响民航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民航通信设备内部管理不善
在部分单位或民航企业的通信设备管理中,通信设备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不够充分,实行的通信设备标准化管理、风险管理和检修维修管理等自成体系,执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现象,致使通信设备内部管理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如设备维护、巡检和维修发现的问题甚至是造成设备非计划停工的问题在故障报告中反映不全;设备维修决策并没有全面做到以设备状态分析为指导。通信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是通信设备内部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很多通信设备管理单位业务流程不尽完整和规范,管理过程经常依赖于个人经验,管理和技术分析多以定性方式为主,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完善,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不足。工作过程文档化程度不够,知识和经验得不到有效沉淀,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风险管理分析和通信设备故障报告需要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管理的持续改进不能更好地实现。
2.2民航通信设备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民航通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外界干扰以至于导致其可靠性受到影响。下面以民航甚高频无线电通信系统为例,对影响其可靠性的无线电干扰进行研究。通常,民航甚高频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交调、副道波、阻塞等干扰类型,本文主要介绍互调干扰和交调干扰。引起互调干扰的原因主要是电路非线性。互调干扰的出现对甚高频通信的通话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有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对地面信号的接收有着严重的影响。交调干扰是指在输入端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时存在时,干扰信号就会准变成有用信号,这种情况下,中频回路无法对这种干扰进行过滤,因此,互调干扰严重的话对地面通信系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民航通信设备如何提高可靠性
3.1设备风险管理
风险无处不在,即使是很有把握的事,也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设备风险管理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而风险评估主要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可能发生什么意外事件;2).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失效概率;3).发生意外事件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4).这种意外事件事件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借助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可以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规避或减缓风险的发生和影响。目前,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查找设备管理中的许多薄弱环节,包括故障频发、修理难度大、修理费用过高、燃动消耗大、安全风险高、环境影响大、运行条件苛刻等。
3.2标准作业管理
标准作业是指将维修项目的作业步骤标准化、程序化的方法。实行标准作业,可以提高计划编制效率,保证检修深度,提升检修质量。
3.3维修策略管理
维修策略是从一定的技术、经济因素出发,对各类技术对象的维修方式和维修程度等方面作出的技术规定。建立维修策略的目的是为设备维护检修计划编制提供基准,实现维护检修计划工作的标准化。实现维护检修计划工作的标准化,可以促进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维修成本。维修策略类型:A基于时间周期: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序列触发维修计划的维修策略。B基于运行历史:按照计数器型测量点的测量参数触发维修计划的维修策略。C基于运行状态:按照非计数器型测量点的测量参数触发维修计划的维修策略。
3.4故障报告管理
设备发生故障是在所难免的,而故障发生后进行报告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般包括:首先,设备故障发生后,操作人员或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故障影响扩大或引发次生事故,并及时向技术主管人员、设备管理部门和生产调度经理汇报,联系维修(保运)单位到现场处理,维修单位应该把故障频次、故障影响范围等信息纳入故障报告。
3.5设备异地备份和冗余技术
异地备份是指在经济允许情况下建立不同地点的通信设备,实现在同一个扇区的不同地点的通信设备的异地备份。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航空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通过以往对航通通信故障的统计发现,大多数通信系统故障是由于运营商在运营过程中的通信干线出现故障,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同事和多个运营商联系,由多个与运营商提供通信干线。对于民航数据和信息传输接入业务时进行不同设备的分散。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并联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甚高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民航安全 人的因素 人的可靠性
据调查显示,现今世界上出现的航空事故,几乎有70%由认为因素造成。为此,诸多学者以及专家均认为应该在提升航空器可靠度的同时,重视提升人的可靠性。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研究方面认为,航空安全中出现的,与人的因素相关的问题当中,存在比较复杂的各层次原因,且各层次原因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为了对人的因素进行良好判断,现今已经能够通过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维修差错决断工具进行相应原因的查找。笔者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支持提高民航安全中人的可靠性观点。
1 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分析方法
当前,国外学者在民航安全中的因素分析方法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模型。但是,实际应用当中所得到的成果却十分有限。其中,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了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维修差错决断工具(MEDA)两种。
1.1 HFACS分析工具
HFACS分析工具的提出基础为“瑞士奶酪”理论模型[1]。道格拉斯、维格曼、斯科特、夏佩尔等根据“瑞士奶酪”理论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与利用,进而提出了HFACS分析工具。HFACS分析工具当中主要对“瑞士奶酪”当中的四个层次的失效情况进行了描述。每一次描述均与“瑞士奶酪”;理论模型中的层次相互吻合。其中由下向上基本包括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行为。组织影响与不安全的监督均为隐性差错;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可以是隐性差错亦可以是显性差错;不安全行为则完全属于显性差错。
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HFACS分析工具会从上至下,即从显性差错向隐性差错进行逐步分析,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直深入到组织影响方面。但是,在分析当中,HFACS分析工具只能够相对的发现隐藏在各因素之间的纵向相关性:首先,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会对差错进行分类,包括知觉差错、决策差错、技能差错。虽然进行了相应分类,但是分类比较粗糙,不能够帮助分析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其次,HFACS分析工具的各个层次均存在一定联系。但是,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时,极易将相类似的差错归为一体。例如,对人的个人准备状态差与生理状态差不能够清晰进行界定。
1.2 MEDA分析工具
MEDA分析工具在最初属于一个比较严格的对结构差错进行调查的工具,能够准确的寻找导致事故出现的影响因素。整个工具运行的原理为:人并不会故意犯错。基于此,MEDA分析工具在分析过程中,认为一旦发生了维修工作相关差错时间后,便会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深层次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寻找导致差错出现的原因,该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单,但是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首先,MEDA分析工具主要对于差错相关的人员进行谈话,进而寻找导致差错出现的原因。事实上,在调查的过程中,无论是访谈人员或者受访人员,均会受到访谈技巧、配合程度、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最终的访谈结果出现可信度方面的差异[2]。其次,MEDA分析工具主要对差错进行调查,且由人为执行。若调查人员对差错的分类并不清晰,将会难以进一步对差错进行识别,更不利于进行防范与纠正。
2 民航安全中人的可靠性分析研究
由于利用HFACS和MEDA分析均不能够良好的对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与判断。但是,现实中必须对民航安全进行保证,因而必须对人的可靠性进行提高。为此,结合民航安全的自身特点形成了一种HRA分析技术,主要对人的失误进行恰当分类,对人的失误进行准确的辨识,对人的失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人失误的概率进行准确的计算等,并且提出相应的失误预防与纠正措施等。
HRA分析技术早在核工业中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于发展,将其应用到民航安全对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面。首先整个操作运行的过程便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的自动化与复杂化,通过对航空器、空管运行系统、仪表等,将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完整的反应给飞行与空管人员,待做出准确的决策后方进行进一步的控制操作。其次,在操作人员失误特点方面,HRA分析技术发展,人的失误具有可变性、可修复性、重复性等。而在操作人员的认知过程方面,则呈现人的认知包括基本认知,主要从接收信息、观察信息、解释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入手,进而做出相应的计划与决策[3]。最终形成的数据可用性方面,能够根据实时特点,对民航安全特点进行结合,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大量数据均比较可靠。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国内外对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研究方面,虽然已经能够利用HFACS和MEDA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人存在一定的社会性、心理性、生理性与精神性,上述两种工具并不能够恰当的对人的内在认知历程进行探究。只能够处于外在的行为输出考虑对差错进行分类与分析。其中,HFACS并不能够对差错分类进行明确,考虑并不全,最终的结果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而MEDA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对人的知觉与决策进行相应的考虑,但是其差错分类却比较简单,主要通过访谈技术挖掘分析对象,需要较好的配合度与访谈技术。但是,在民航安全中应用HRA将能够良好的对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杜红兵,邓丽娟.民航飞行中的人为因素研究方法[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06(01):5-10.
- 上一篇:幼儿园的健康检查制度
- 下一篇:食品健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