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篇1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会议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村实现小康水平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逐步扩大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可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本文对县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规划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问题分析和对策

1.1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

1)是中国落后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农业发展的封闭,保守,更复杂和广泛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2)是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面积的种植,木头副渔业比例较小。水产养殖在南方和北方作物不和。高质量的产品的比例仍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不能很好导致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经济发展缓慢。

3)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4)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在农业、园艺、特色工业和人均收入很低,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比例,尤其是传统的畜牧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知道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的主要方法。影响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观念和生产方式。中国的市场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的现代农业。

1.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落后

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水平不高,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并刺激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和农民利益之间的耦合机制不太近,不足牵引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技术在促进农业规模、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促进建设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结构的优化不是很好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曲折。

2.3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教育水平落后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陷是二元分割。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形式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教育之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缺乏理解的教育,大多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农村教育水平落后于缺乏合格的工人。策略依靠科学和教育在农村,做了很多限制,阻碍科技进步的科技教育水平阻碍生产,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农业发展越来越落后。

2.4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是r业投入资金不足。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检测等投资的严重短缺,农村经济体系非常脆弱,失明的农民生产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水利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其次农业营销体系建设并不完美。出口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创造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意识,使市场的竞争力。农业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农业地区的优势特点。

二、农村经济中面临农业问题的对策

2.1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1)发挥财政作用。在省级金融输入增量逐年增加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应积极争取,争取国家在我们省的投资规模方面,推出一个在自己的农业部门,提出“做”项目,计划在积极的一步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一千斤”的方向和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农业倾斜,扩大在我国农村的农业投资。

2)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前沿,其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突破性发展。

2.2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

在发展目标上,我们强调以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有效的供给,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实现双重目标,关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样会使农业高效提供出价值。在农业发展模式上,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低效低值且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实际出发,把高效生态新型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

2.3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应该积极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志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知足长乐的变换,困在过去,害怕风险,不讲效率的生产生活态度,摆脱落后的封建的小农思想。学习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发挥主要作用在农村发展在未来,我们需要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三、未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建议

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改革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切实用好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科教兴国,以科技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四、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基础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在农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健康良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问题指日可待。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是蒸蒸日上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逐步改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就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社会和谐与民生福祉,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得到调整。当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对于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例如,仅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村庄,即使其整体产量得到保证,一旦市场对此类农产品的需求锐减,或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农村经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广大农村群众收入减少。所以,产业结构单一会使农村经济承受较大风险,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生产力下降

最近几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生产力大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能给大量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进城务工人员带来更高的收入。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农村青壮年对于传统农活的传承度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生产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就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无法阻挡进城务工人员的脚步。

1.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为配套,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要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提供保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诸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以及互联网沟通等服务都没有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的步调。具体来说,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滞后会严重影响农产品向外运输销售。农村经济发展因交通环境受阻,大量的农产品因此滞销,给农户造成损失;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不完善也导致农村的现代化管理和种植模式难以有效展开;最后,互联网信息系统滞后会影响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信息资源和竞争力,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农民们因此也将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整体上看,虽然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且销售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就会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收益持续降低,进而使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虽然政府就此出台了很多补贴措施,但是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资料的价格仍旧难以稳定。逐渐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将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2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对策

2.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对农作物种植规模和数量进行调整,农民才能从中获益。首先,农民应当学会运用先进科技,为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农作物的产出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面对市场上形形的农作物商品,农民们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整体销售量。市场需求首先是讲究农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保证农产品可以满足大众需求,能够独具特色,有卖点,这样才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最后,农民们还要在销售过程中注意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发现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潜在需求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种植到销售,满足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民创收。

2.2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

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正确的管理体系上,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依靠农产品的增收及惠民政策补贴,还要从整体发展规划上着手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经济建设到文明建设,农村都处于劣势。所以,我们要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实效,留住农村劳动力。在筹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中心城镇的带头作用,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农村还要与城镇之间进行互动,找到农村城市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农村的发展规划指明方向。

2.3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将有效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要销量得到保障,最终的收益率就会稳定。在农作物生产当中,农业科技对于推动农作物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作物病害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加速科技支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就农作物的栽培和生产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有专门的市场研究人才,负责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研究,使农民了解市场对于农作物数量及种类的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引进一流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创新的活动当中,以丰富的种植经验促进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2.4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生产的客观条件,其会影响到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种植效率、农产品生产数量及质量等多个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用以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期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当抓住这样的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建立供水供电设施,同时还要促进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使农村与外界通过稳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这样就能够为农村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农产品能够增产增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生存与种植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实际效果为基准,建设成符合当地农作物种植实际的农业基础设施。

3结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我们要落实好惠农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的同时,寻求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何新梅 单位:泸水县六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乔红.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经济,2001(6):54-56.

篇3

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得到调整。当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对于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例如,仅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村庄,即使其整体产量得到保证,一旦市场对此类农产品的需求锐减,或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农村经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广大农村群众收入减少。所以,产业结构单一会使农村经济承受较大风险,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生产力下降

最近几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生产力大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能给大量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进城务工人员带来更高的收入。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农村青壮年对于传统农活的传承度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生产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就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无法阻挡进城务工人员的脚步。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为配套,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要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提供保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诸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以及互联网沟通等服务都没有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的步调。具体来说,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滞后会严重影响农产品向外运输销售。

农村经济发展因交通环境受阻,大量的农产品因此滞销,给农户造成损失;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不完善也导致农村的现代化管理和种植模式难以有效展开;最后,互联网信息系统滞后会影响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信息资源和竞争力,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1.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农民们因此也将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整体上看,虽然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且销售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就会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收益持续降低,进而使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虽然政府就此出台了很多补贴措施,但是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资料的价格仍旧难以稳定。逐渐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将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2 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对策

2.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对农作物种植规模和数量进行调整,农民才能从中获益。首先,农民应当学会运用先进科技,为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农作物的产出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面对市场上形形的农作物商品,农民们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整体销售量。市场需求首先是讲究农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保证农产品可以满足大众需求,能够独具特色,有卖点,这样才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最后,农民们还要在销售过程中注意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发现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潜在需求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种植到销售,满足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民创收。

2.2 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

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正确的管理体系上,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依靠农产品的增收及惠民政策补贴,还要从整体发展规划上着手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经济建设到文明建设,农村都处于劣势。所以,我们要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实效,留住农村劳动力。在筹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中心城镇的带头作用,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农村还要与城镇之间进行互动,找到农村城市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农村的发展规划指明方向。

2.3 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将有效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要销量得到保障,最终的收益率就会稳定。在农作物生产当中,农业科技对于推动农作物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作物病害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加速科技支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就农作物的栽培和生产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有专门的市场研究人才,负责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研究,使农民了解市场对于农作物数量及种类的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引进一流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创新的活动当中,以丰富的种植经验促进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2.4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生产的客观条件,其会影响到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种植效率、农产品生产数量及质量等多个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用以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期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当抓住这样的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建立供水供电设施,同时还要促进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使农村与外界通过稳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这样就能够为农村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农产品能够增产增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生存与种植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实际效果为基准,建设成符合当地农作物种植实际的农业基础设施。

篇4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的职能

1、原县农村经济委员会的行政管理职能。

2、原县农业局的行政管理职能。

(二)强化职能

1、强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组织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2、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定、计划规划,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

3、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领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主要职责

经过上述职能调整,县农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研,研究拟定我县种植业的政策及实施措施,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种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参与研究制定有关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以及财政扶持等方面的规定;按管理权限,负责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重大项目。

(四)研究贯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和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协调菜篮子工程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及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负责农业统计、预测并农业各行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状况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会同有关部门贮备、安排农业生产救灾物资。

(五)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研究拟定农业科技、教育、技术推广规划和相关规定;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六)负责农业各产业的产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工作;组织协调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县内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负责农业生物物种资源和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管理;组织协调植物检疫工作,疫情并组织扑灭。

(七)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工作,组织实施出口创汇农业,推动农业对外开放;依法监督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

(八)组织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审工作及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组织农业农村基层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指导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及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代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正在被加以更加紧密的关注,尤其是“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建设的焦点和热点。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找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加强管理的核心,根据核心问题和内容,结合现代农村经济的实际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以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走上小康之路的目标。

一、解读农村经济管理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党和国家的经济指导方针以及政策的引领下,密切关注农村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通过有规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管理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始终不能放弃农业生产,农业产业的大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农业产品的调配,达到管理农村经济的目标。简单说来,农村经济管理,是在相关政策领导下,制定和实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然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和严密的组织架构,调控和管理农村经济发展[1]。(2)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设计到农村的经济社会条件、农村的市场环境、农业经济方针政策等诸多因素,国家经济总体战略方针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方针,农业经济管理的组织行驶,就是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再生产的分配、消费的过程,采取的手段从决策到计划,再到组织协调,原则是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呈现非常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国家已经将“三农问题”摆在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围绕“新农村”建设,党和国家给予了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已经从初始阶段进入了改革攻坚的深水区。目前,发展农村经济是从国家到政府,再到农村各个村镇党委都非常重视并不断推进的工作。(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展已经经过了艰苦卓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农村的经济管理始终是国家下大力气实施的内容。这是因为,农业发展的好政策好方法要落实到位,是留不开经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的推进的。农村的经济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工作,必须是围绕农村的经济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谋求新办法新措施的,其目标是要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重中之重。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来看,还有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存在,要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平静,就要直面这些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3)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问题方面加以总结。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者在管理素质和专业素养上还不具备较高的水平,大多农村的管理者来自于农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作为管理者,对农村的优势资源,农业实际情况必须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规避缺陷,才能具有宏观的管理思路,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采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事的模式的羁绊,因此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事,处理问题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处理结果带有偏见,无法达到公正、公平。这种“土管理”的管理方法,必须加以改变。让更多拥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管理中,将农村的资源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且通过良好的农村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下来,干下去[2]。第二,农村经济建设是需要不断政策加以扶持的。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政策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建设发展方面的政策,始终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针对农业人口庞大、农村分布分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性强、农村发展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和解决。但是事实是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离开财政支持就显得苍白无力,自身发展缺少相应的政策刺激,仅仅依赖财政的支撑才能走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自我创新的表现,离开了政策扶持管理就无法实施到位。(4)由于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农村的经济管理意识不到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有脱节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长期处在滞后的状态,农民的竞争意识不强,沉溺在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中,缺少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因此农业产业普遍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资质,这种态势造成了农村经营的范围受到局限,农业材料和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青睐,农村经济收入水平难以体高。这些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短板,造成了农民在市场竞争的态势下缺乏主动出击的能力的情况。

三、农村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1)针对上述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拿出有效的经济管理的方法来加以改善。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针对问题展开工作。(2)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我国的农村问题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始终是依法治国,保证农民的利益的。从建国以来,我国对于农业的法律的制定拥有了大量详实和具有成效的成果。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劳务管理条例》等等。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农村经济管理始终是围绕着促进农村经济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合法权益而展开的。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也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给予农村经济管理者们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组织架构需要将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尤其是乡镇的领导干部层应紧紧围绕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转变管理思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农业资源的模式上努力。在农业资源利用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链条,新工作方法,推进农民收入增长,保证农业发展稳步前进。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进行转型升级的安全保障,增强农村综合竞争实力。(3)加强基层政府的协调组织架构的建设,建设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将矛盾、权益、诉求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加以治理,坚决将各方利益进行统筹,将矛盾加以处理,避免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在经济管理职能的设立上,乡镇政府的管理者们应代表农民的利益,集中农民的思想,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经济建设,调动农民的民主热情,发挥农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开展村务公开、岗位责任制等,针对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展开深入的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听取农民的呼声,为农民解决困难。真正通过服务型、发展性的管理机制来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4)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因此加强培训是体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强化正直素质,使管理队伍具备工作责任心、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通过所学、所知给予农村经济管理以指导、帮助和扶持;同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的方法,给予管理人才良好的条件,让优秀的管理者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中,运用科学文化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把控和运营的作用,保持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农村基层的管理工作岗位有专业的管理者履行职责。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和涵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和运营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对时事的关注,离不开时展的要求。因此,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始终要坚持的是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真正将自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升级转型作为己任,从而为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的小康之路做好基础性工作,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占茹.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8):222-222.

篇6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经济;协调

1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础,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为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经济基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与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三农”的核心问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村的教育。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及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农村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及全局性,其不仅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利于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还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1.1农村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到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历史的跨越,确保了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

1.2提高在岗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阻力是农村在岗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使得我国20世纪90年代还有很多的文盲或半文盲青年存在。农村教育打下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国民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基础,其不仅培养了当代经济下所需的现代农民,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为实现农村城镇化及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镇化为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城镇化为农村教育思想带来了新机遇:农村教育思想相对落后,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忽略了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城镇化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在城镇化下影响下,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等。城镇化为农村教育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可持续性。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导致了农村教育的滞后。城镇化加速了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教师交流、重点帮扶、联谊学校、加快偏远地区学校的建设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优质的农村教育体系,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城镇化为农村教育公平带来了新机遇: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求。城镇化需大量技术性人员,对农村教育转型提出新要求。

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途径

加大教育投资,借力城镇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抓住城镇化发展机遇,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村教育投资渠道,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直接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入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载体。农村教育利用城乡教育一体化趋势的契机,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发展空间,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利于农村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利于农村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良性互动。加速教育转型,助力城镇化:农村教育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有文化及技术基础的人力资源队伍,还培养大批“依靠农村、为了农村、扎根农村”新农民,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教育的协调互动。

作者:易海涛 易健华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陆相欣,张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4-125.

[2]许蕾,韩建民.城镇化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250-256.

篇7

“十一五”期间,中央对农村发展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为农村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蓝图。这期间,农村的经济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也成就了众多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具有示范价值的企业,为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孝昌县是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县、养殖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于该县。根据该县的自然条件和自身优势,鸿翔公司自2007年底成立就开始从事集种鸭饲养、鸭苗孵化、肉鸭养殖、屠宰加工、熟食、羽绒、沼气、有机肥等围绕“鸭”形成的产业,为当地的鸭产业做大做强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模式,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为加快完善公司产业链条的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达到既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又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目标,鸿翔公司勇担重担。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至2013年,实现年屠宰肉鸭5000万只,生产肉品10万吨,熟食2.4万吨,饲料30万吨,羽绒制品0.85万吨,有机肥8万吨,种鸭存栏30万只,年孵化鸭苗5200万只,带动运输物流及包装运输业增加产值7500万元,年纯利润达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6300余人,实现年产值25亿元,创造利税1亿元。

目前的鸿翔农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孵化场区,笔者看到新购置的鸭苗孵化设备正在加班加点安装,紧邻孵化场区规划中的饲料生产车间也已开始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场区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拥有一流的屠宰、冷藏排酸设备,污水处理设施、容纳500人的员工食堂和建成待分的福利房等,处处折射出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人对这个企业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关注对环境的保护。为了合理处理饲养中鸭粪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公司已着手筹建年产8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该生产线建成后将有效利用鸭粪等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清洁化处理,实现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另外,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建制的污水处理设施一直在肩负着公司污水处理及中水回收利用的重任。在孵化场,一位王姓场长向笔者介绍说,在孵化过程中,我们始终在不影响孵化质量的同时,在湿度、温度、通风等方面进行科学控制,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力求低碳节能。

篇8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

在农村许多地区水利设施建设都不够完善,为田地浇水灌溉时会遇到水源不足或者灌溉时间与雨水天气相冲突等问题。在实际调研中会发现,春耕时节的浇水灌溉时期,农民非常忙碌和纠结于什么时候浇水灌溉。因为如果雨水天气比较?l繁,农作物在家里浇水灌溉的话,就会形成涝灾,影响农作物的与收入产量。另外,如果是干旱天气的话,如果不及时抽水灌溉土地,就会导致后来没有水源,从而耽误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农作物收成造成不良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除了水利设施不够完善,还有交通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交通不发达,就会使得农作物的运输以及农作物养料的运输问题,为农民造成许多不便。许多农村的田间都是一些小路,大型的田间设施不能进入田间进行作业,影响农作物生长收成的效率。另外农作物的买卖还需要交通工具的运输。如果道路不通,进而影响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收入。

(二)产业结构过于单调

在新的条件背景下,要想让农村经济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则应当对传统的农产业结构进行大幅度的整合。现阶段,农产品市场竞争正趋于猛烈中,而农村因对农产品市场没有一定的认知度,而致使农产品的种类过于短缺,结构单调。比如,如果只是种植玉米、小麦的村庄,那么尽管其年产量可以得到一定保障,但只要市场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亦或是发生价格下降的情况,那么整个村庄的收益会受到影响,乃至农村经济亦会如此。因此,面对于产业结构的单调,其必然会让农村经济迎来一些挑战,会对农村的经济水平提升产生一些阻碍。

(三)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规范管理,经济收入日益缩水,而债务却日益增加,使得村级组织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大力倡导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没有新的发展举措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致使营收困难,经营乏力,农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要承担加倍的损失和付出所有积蓄的代价,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没有把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的价值有效利用,资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农村的集体组织运转已经十分艰难,使得农民的发展信念产生动摇,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城镇化发展重表不重本

在实际调查发现中,许多农村开始进行城镇化的发展,比如楼房的建筑,水渠的发掘,道路的铺设等。但是建筑的楼房空空如也,没有人居住,也没有人进行商业买卖。农村中许多水池的建设也都大多不合理,没有起到排泄废水污水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农民的出行。这些水渠的铺设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农村调查中会经常发现在一个村庄里面,各家各户门前的水渠充满了杂草、垃圾,人们把垃圾、脏水都倒在水渠里面,影响了环境卫生;另外农村经常会开展道路铺设工程,但是由于铺设的道路质量不高,道路很快就会遭到破坏。可以推知,乡村的城镇化建设,都是从政府开始一层层批准下来落实到乡镇的。而在每一层都有一些疏漏和克扣,导致乡村城镇化建设重表不重本,一些表面的建设,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的作用和好处。并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与经济生活水平。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产业结构整合力度

因农产业结构源于市场,而市场的供求是属于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的主要方向,那只有努力观察及分析市场需求,才可以更好地对种植农作物量度、规模进行调节,进而让农民可以获取到一定的利益。第一,农民要熟练掌握科技技术,这无论是对于农村品的质量还是数量提升可以作出一定技术帮助,确保其最后的产量、质量均能符合市场。第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农商品,农民群众则必须要借助于对农产业结构的整合来对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度进行强化,落实产品销售量的提高。此外还要达到符合大众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具备一定特色,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农产品的销售起到促使的效果。第三,农民需要在产品的销售进程中去详细分析市场的最新需要,只要有发现市场对农产品的一些潜在需要,则就要做到及时对产业结构加以整合,尽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要,进一步落实广大农民的收获丰厚。

(二)加强对农村农业种植的关注度

农民的思想落后,知识水平较低,需要外界的帮助与支持。政府可以根据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这样就可以使农民在农作物的收成上有一些较高的收入。另外,政府还需要帮助农民建立基本的农业设施,之后规划的合理适当,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种植农作物提供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还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农业大学可以和农村的种植业结合,利用农村的种植条件,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的实施。这样不仅帮助了农业大学在科学技术上的研究,还有利于农民更好更快的接受科学技术对于他们种植业上的帮助。另外,农作物的销售也是应该由政府介入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分析市场行情,提高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力度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首先,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并将资金在城乡之间的分配进行合理调节。政府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建设投入资金合理分配,应对农村地区进行适当倾斜。另外,政府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调整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具体来说,可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起到调动各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并构建出多元化的投资、融资形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要予以资金支持之外,还要对各种新型融资渠道、模式进行探索。例如可借用私人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并最终实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强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使?l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篇9

“千百工程”是基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业发展现状,在全面分析了农村经济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下,以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产业金融业务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金融改革措施。在现阶段“千百工程”的组织和规划实施上面,以“十二五”规划为发展前景,构建适合农村金融服务业务全面开展的格局,在以系列发展目标和市场统归前进的途中,全面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在工程实施中,除了以支持农业现代化为服务宗旨外,还要实现农业金融发展流通渠道的价值。农业银行要担负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项目上来,同时还要积极扶持农村服务化建设。

二、实施“千百工程”,推进农村金融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总行,制定“千百工程”发展规划模式,将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推向改革的路子里面。该项工程实施的主要模式是以农业产业链金融,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群体发展。在支持农村以加工制造为主要产出模式的投资外,对于有机蔬菜和产销一条龙龙头企业的合作,也将其经营效益与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推进到一定高度。在争取限于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配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扩大客源。对于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抵押品,采取灵活方针,保障业务的协调发展。该工程,是以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为基准,全力贯彻农行总行方针,稳步推进和规范农行改革方案的最终定调“整体改制,服务三农”,这是农行景荣改革的需要,也是农村金融产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只有解决农村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推进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在谈到农行改革的问题时指出:“稳步有序地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实行整体改制;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农行在实施“千百工程”中,除了继续强化农村基本业务外,还以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国家整车作为改革的参考。农行的此项工程,必须定位于农村,服务于农村,除了加强农村地区的业务建设外,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将充实其信贷专业化服务管理体系。除了进一步增加涉农贷款的投放外,还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己任。朝着为增加农民就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农行还提出将深化农村金融服务,重点加快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在鼓励农行下乡,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推动机制改革,健全筹融资渠道,将农村金融改革定位科学化和思想化。强化农业银行的制度建设,价钱对“农业产业链金融”信贷信用的监测、预警和预防。为了实现农业信贷需求与信贷产品的均衡发展,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从规模和数量上,都要以创新业务和拓宽信贷渠道为主要手段。

在政府规制相关性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推进中,要谨慎以防范风险。以县域金融产业的发展,带动村级规模的千家万户走向大胆创新的道路,对于农村流通企业的金融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以“大三农”带动“真三农”的问题上,农业经济的发展,融资业务和业务等全方位融资服务,就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以强带强,强强联合,才能优化服务,综合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建设,在贷款兴商中,对其龙头企业和特色经济加以投资、实现,农行与龙头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层层兴盛,资金资助才有现实意义。

三、总结

篇10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及对策的研究也大量出现。我国很多学者及各级政府基于国情对农业信息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农业信息化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张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集采集、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李道南认为农村信息化简单为四个字:程度,就是普及的程度。过程,农村信息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它是若干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二、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费东明认为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建设现代农业、标准化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基础。杜青林认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张鸿教授也通过农业经济产出、农村信息化、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资本投入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虽然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张世忠认为,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农业劳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比较薄弱,农业现代通讯网络不健全,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建没相对滞后等问题。甘秋萍认为,我国有些地市领导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网站集中度不均匀;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信息、传输滞后。

四、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的研究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2010年农业部发表文章中指出开拓创新,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①积极营造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②切实编制好“十二五”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努力做好顶层设计。③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李伟克认为,政府应增加引导性资金投入,将电子政务、金农工程高效地应用于农业信息化中,从而构建农业信息化支撑平台。黄婷婷认为: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②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③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作用⑤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⑦增强农民信息意识⑧加速科技、教育和推广的结合。

五、农业信息化路径及对策的研究评述

学习和掌握农业信息化路径及对策,对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农业信息化路径及对策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政府的扶持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保障②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依托;③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和多层次应用体系是构建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通过对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①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改变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增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②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普及推广。③注意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展。要综合利用农业信息载体,提高信息的与传输,扩大采集面以及开放性和共享性,增大信息资源库存量,增强信息的猜测性和前瞻性,加大力度建设发展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