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30 17:2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1

一、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心理健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1.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培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存在着三个心理问题敏感期。一是新生入校的心理断奶期。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年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上有较多的矛盾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等。二是专升本的心理调适期。许多高职学生进校后,不满足现有的专科学历,想继续升本的学习。可是由于他们基础较差,竞争实力不强,在专升本考试中大部分学生落榜,这给高职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三是毕业前的择业期。现在有些企业、机构、单位在选用人才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再加上毕业生自身专业上的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使部分高职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找到单位的毕业生,有的嫌月工资给的少,有的对岗位不满意;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整天四处奔波,为找单位发愁。在毕业前表现出困惑、茫然、焦躁的情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职学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地段”。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是转制或合并而成的,建校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学校大都忙于生存和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又缺乏专业咨询教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致使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而被迫休学、退学以及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抓。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专门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培养造就和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关注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及个性心理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四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如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科学、详细地用心理档案记录下学生的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就能准确地分析学生个性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将对学生的后续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连续完善的材料,为进入新的环境帮助新的教育管理人员迅速掌握了解学生并及时实施转换期的心理教育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二、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权,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及相关档案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由专人负责保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袋,封面要写请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建档日期,并将其编上序号,存放于档案柜中。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能随意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借给他人,如学生自己要看,可在咨询老师的指导、解释下查看。

2.客观真实地设计档案内容。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简单的履历表,而是应较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下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应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等。(2)学生在校表现。包括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政治表现等。(3)心理素质及教育辅导措施、过程。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以及采取的教育、培养建议、心理辅导过程和就业指导等内容。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记录的是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要随着学生心理发展而不断变化,特别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应定期测试、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育、辅导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档案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因此,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严重缺乏,必须走专兼结合的路子。学校可设2-3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专职人员,其主要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心理问题;二是对学校思政教师、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及时处理和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处理。另外,还可聘请社会上的心理医师在中心作兼职教师,他们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他们参与管理,一定能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实力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4.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在校学生,还应关注跟踪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可经常邀请毕业生回校和在校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让毕业生谈谈他们心理成长、成才的经历和感受,同时对老师在学校给于他们的心理教育作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小学;学校安全;问题表现;预防措施

    校园安全事故现状不容乐观,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成为引发学生伤亡的诱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一、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表现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小学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学校自身外,还应包括开办学校者、职能监管部门等。他们应该共同为学校的消防、保卫、安全设施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共同填补管理制度的疏漏,为小学校园的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相关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2.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

    从社会舆论来看,多数人都将学校的安全问题归责于学校等教育部门,而忽略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是事故难以抑制的根本。小学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是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

    3.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缺失

    社会整体的问责制度不完善必然影响校园的安全问责制度,学校对事故责任主体缺乏正确的认定。很多学校往往将事故责任推到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身上,对教师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的缺失。

    二、小学学校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深入的。不仅要对小学生开展教育,更要注重对教师和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校园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假如只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教育就会使校园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校园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形式,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学生只了解安全知识,却缺乏实际的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小学生校园案例教育的形式化是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一大原因,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安全价值观有偏差

    很多小学的安全价值观并不正确,将学生的安全与开展全面教育对立起来,为了保证安全而将很多有启发、训练意义的教学活动排除在教学之外,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应该努力寻找素质教育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学校安全法律缺失

    校园事故责任认定在现阶段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办法,但遇到实际事故处理时却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力。可见,明确的学校安全法律亟待出台。

    三、小学学校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开展全面的校园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教育面向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小学生,对教职工及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能放松。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应该掌握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等层次较高的知识。教职工则应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紧急事件的逃生知识等。

    2.明确学校安全事故责任

    当校园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来进行责任分配,切不可不加分析地将责任推给一方。应该为校园安全承担责任的责任方包括:学校管理者、学校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相关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及其监护人。对各方责任予以明确,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

    3.构建学校安全法律体系

    学校安全法律体系并非独立个体,其法律中心是《学校安全法》,还有《学校法》《教育法》等作为补充来进行学校安全法律体系的全面构建。在法律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多多加入学校安全的相关条款,对校园安全的问责机制和责任分配都予以明确。

    总之,小学学校的校园安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竟保证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政府、家长等各方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安全堡垒。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管理制度;学生个性;寄宿制

根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决定,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教育格局进行了调整。废除了那些分布散,没有雄厚师资力量和先进教学设备的小学。逐渐整合归一,形成了围绕乡镇或是办事处的中心小学。这就使得一些离家较远的学生只有选择寄宿学校。小学开设学生寄宿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设立的,客观上说,缺乏学生寄宿管理经验。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且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自理和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差。综合以上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原因,造成了小学寄宿生管理效果不佳。如何才能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寄宿生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集体生活的宿舍,就必然要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以完善的宿舍制度作为依据,才能有效地规范学生行为。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因此,宿舍管理制度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实用高效。小学寄宿制是近几年才兴创起来,由于时间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导致宿舍管理制度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在工作中,要关心寄宿学生的生活起居,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逐步地完善宿舍管理制度,进一步地提高宿舍管理质量。

二、有效沟通,尊重学生个性

小学阶段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走进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他们在心理上自然不适应。如果没有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很可能养成学生孤僻焦虑的性格。如何才能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笔者认为,有效沟通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平等的、友好的、语重心长的沟通,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困惑,教师耐心地倾听,善于开导和提出建议。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知道学生焦虑的缘由,之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使学生开朗自信起来,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对学生“一概视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三、丰富课外活动

一些学生或是教师,担心学生出现意外情况,制定了复杂冗长的管理制度,将学生固定在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一线上。僵硬的“三点一线”虽然保障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却“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如何做到既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又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良好的举措。例如,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游戏兴趣,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游戏时,要穿教育的性质,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科学性的开展课外活动,有层次、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生活保障、知识安全和日常礼貌的行为习惯或能力。

总之,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镇或办事处中心小心将会转变成寄宿制学校。正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使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规范化、高效化。同时,教育者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沟通能力,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当前小学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在新课改形势下,很多小学都一直在沿用着传统教学管理理念,这主要是由于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对新课改标准无法快速适应。同时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分歧,校长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但是教师不予执行,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管理理念的偏差。而有些教师在接受了教学培训以后,对教学模式有自己的看法,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尝试,但是没有得到校长的支持,这样教学管理理念也是无法实行的。

2.教学管理被评价机制所限制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造成教师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现状,学生的好坏只看学习成绩,教师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就将精力全部放在提升学生成绩上,根本没有顾忌学生的个人喜好。在新课改要求提出后,小学学校在表面上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是在根本上并未改变传统的考试评测制度,学校教学管理仍以成绩为主,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被评价机制所限制,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3.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想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思维方法上要拥有自己的认知体系,要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要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具备多种教学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要做一个全能型老师。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数学教师学历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学培训,缺乏创新意识,习惯安于现状,缺乏责任感,这就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二、加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教学管理理念也要不断改变,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将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给教师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让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进而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

1.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管理者往往与教师都存在着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小学校长更多地注重教学任务的分配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分配任务时根本没有考虑教师的心理感受,只是强硬的分配给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压力较大,总是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如果小学管理者在分配任务时,能够换位思考,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避免生硬的操作方式,这样教师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教学管理任务,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2.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其实这句话体现的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同样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小学管理者也要体现出自己的度量,要对教师合理分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见,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让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信任,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对学校教学管理氛围的营造,要使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参与教学活动。

3.管理者要学会赞扬与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扬,所以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表演,要挖掘教师的优点,根据每位教师的优缺点,合理布置教学任务,让教师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对于表现较好的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让所有教师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敢于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创新,帮助教师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

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尤其是竞争激烈的教育形势下,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应有的魄力和眼光,要努力强化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建立有序、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要坚持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培养更多的教学管理人才。

1.管理者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在增加,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还要实现培养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注重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学校管理者要始终跟随时展的脚步,要与时俱进,对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要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要从长远角度去认识教学管理工作,要注重创新科研,加强管理者的实践能力。

2.管理者要强化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小学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强化科研意识,要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素质的评价,要求教师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小学教学管理体系不断创新,从而快速完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第一,管理者自身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够独立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让全体教师信服,具备感召力,带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第二,小学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听取他人建议,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管理体系,要注重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将静态要求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实行多层次分类管理,根据各个层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快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早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学校现代化管理

(一)管理者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必须要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前提保障,要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刺激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吸收现代化教学管理理念,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要时刻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教师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校园氛围内成长,创建弹性管理模式。实践中,我们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二)管理者完善学校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系统改革 管理制度 引导作用 首要保障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教育系统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全面育人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育人工作与教书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与知识学习等。解决这一系列矛盾,需要系统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更需要相应的起引导、调控和促进作用的系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是首要的。其直接关系到教育教育机制的工作目标、状况和效果。就基础教育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制度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其中的评估制度,对学校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学校工作评估的项目引导着学校工作的内容;各项所占的份值比例引导着学校工作的重点与非重点;评估办法与评估态度引导着学校对每项工作任务的重视程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改革创新。学校工作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很深,已经习惯于旧的工作程序,在没有科学管理制度的引导、调控和促进作用下,很容易走熟路驾轻车。因此,需要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科学管理,发挥管理制度的正确引导作用,以确保教改实效。

二、教师管理制度方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主导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新的教育目标,对于教师的工作要求要有新的意义。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效果和自身素质等方面,都要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这种要求可形成引导、调控、促进教师为实施素质教育而工作的制度。在教师管理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对教师的平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体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意义。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引导问题。

第一,平价制度要引导和促进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目标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变化,无论对素质优秀或良好,还是素质可以或较差的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提高措施,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尽可能的提高。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教育管理要有记录,定期纳入教师管理档案,作为评价教师的材料之一。

第二,平价制度要引导和促进教师的工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要只偏重于文化学科的教学方面,要使平价制度的内容具有全面性。每位教师的教学虽有明确的分科,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搞好对教师教书工作的评价,还要搞好对教师育人工作的评价。要从育人的高度去考查教师,一方面是教学成绩,一方面是教育成绩。

第三,评价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对工作的付出其价值和意义具有迟效性和间接性。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教导学生的真理或发现真理的方法,并不一定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或技能,也就不一定使学生立即产生相应的行为并形成素质,而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实践加以认识并形成。评价制度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会导致教师工作的形式化或急于求成对学生过度加压,造成教育失去应有的意义。

三、学生管理制度方面

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行为能力水平为基本依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修养,调控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于中小学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具有其特殊性。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自制能力还较差,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因此,要发挥管理制度的真正引导作用,关键在于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落实学生管理制度,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而且要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规程。对于该项工作的操作方式可采用档案制。每生一份档案,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定期形成材料纳入档案。档案材料的形成:思想品德方面,做好理论知识考查和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日常所做的好事错事都是必要的材料;科学文化方面,要从知识、能力和态度几方面进行考查,其成绩既有等级又有分数(分数本身没有过错,关键在于用向,作为学生学习变化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也要有科学的评价办法,形成书面材料纳入档案。

学生管理档案的形成,要有学校专人负责,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主,课任老师和全班学生参加,每生对自己的档案材料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定期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形成书面材料,纳入档案。档案材料的内容,特别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千万不要只流于形式而失去应有的意义。因为这种档案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和培养学生的重要依据,又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地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还可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新的伟大的教育系统改革工程,不仅需要科学的系统管理方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特别需要管理制度的正确引导。只有管理制度的正确引导,才能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提供可靠的首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教育学.

篇6

关键词:家长理事会;社会资源;现代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归属感;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4-0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创新中与时俱进,并在各个方面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对子女接受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管理工作者,我觉得学校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政府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我国未来二十年教育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描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科学的策略。本文就学校建立家长理事会(家长委员会),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发表一点自己的刍议。

一、 建立家长理事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庭对学校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宣传学校的政策方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家庭将孩子放入学校就觉得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学校的事情,自己什么也不管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校与家庭的隔膜。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出一点意外,家长很可能会对学校不依不饶,甚至闹得天翻地覆。我在这里并非是要危言耸听,在现实中各地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们建立家长理事会,让家长通过这一较为正式的渠道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家长就必然会更主动地去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这样我们学校为学生所做的努力也自然会被家长们了解,家长们也会更好地支持学校的工作。同时学校也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建立家长理事会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来为学校教育服务

学生家长职业、爱好、特长等各异,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是社会的精英。学校如果能够把这些人才资源合理科学地利用起来,这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健康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况且国家也非常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家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以及前面说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的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学校在教育教学等日常工作中,以及临时举办的一些活动中仅仅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往往无法很好地开展活动。如果我们一味的走市场途径去花钱雇请社会人士,就会让本就不宽裕的学校经费更加捉襟见肘。而如果我们建立了家长理事会,我们就可以利用家长们的资源来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建立家长理事会能够促进学校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改革。这是时展对学校管理的要求。学校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它的发展与完善也必然避免不开社会其他类管理的影响。企业理事会(董事会)是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志之一。企业管理科学是研究现代管理的基础,社会各类管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学校建立家长理事会就是吸收了企业管理中适合学校管理的成分。建立家长理事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在决策时,就多了一份智慧的力量,有利于学校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建立家长理事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在执行决策时,就多了一方监督的力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执行力。按照我国现在的学制小学为期六年,多数孩子都会在一所学校完成小学学业。六年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企业要打造百年老店,我们学校也要有做百年老校的意识,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家长理事会能帮助学校达到这个目的。

四、建立家长理事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

小学生年纪尚幼,对家与家人有很强的依附性,他们离开家人到学校求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的人和事有或多或少的陌生感。学校建立了家长理事会,家长们就会因为参加理事会的相关活动增加到学校的次数,让学生感到家人随时都可能在自己身边。家长通过家长理事会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父母也是学校的一员,从而觉得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对学校容易形成归属感。学生看见自己的父母能够参与学校管理,也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很能干,从而产生自豪之情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这样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追求成功的豪情。

五、建立家长理事会有助于学校更好应付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理

篇7

一、目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来完成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相关的调查可知,大多数小学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少完善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因而使得一些学校管理者进行职责范围之外的管理工作,或者缺乏进行管理工作的热情,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民主的环境。这使得教师不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育工作,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知名度,不利于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

2.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以学生的管理为主。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意识对教师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虽然小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教师的讲解,但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程度较低,无法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因而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顺利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试卷分数偏低,长此以往,将严重降低小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3.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硬件的管理。目前,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因而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备都出现在市面上,部分领导者认为只要引进丰富的硬件设施,就能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对此,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此举虽能够确保小学生通过较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但是学校却缺少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其他内容的管理工作,所以使得小学生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不利于小学生长远发展。

4.小学学校缺乏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称为学生的“第二家长”,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就能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并在为小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思路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然而,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却没有开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只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自觉来进行,所以容易出现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不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日常的学习,给小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5.小学学校管理的密度较小、精度较低、深度较浅。一般来说,学校管理的密度越高,就表示学校管理的效果越好,亦表示学校将耗费更多的资金来支付校内管理人员的工资,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降低管理的密度,以此来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此举使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无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小学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并没有提高学校管理的精度,因而使得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大纲内的知识,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因而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要想提高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按照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来选取合适的管理形式,进而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6.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因而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人们更加意识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多数人们迫切希望我国的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将死板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要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7.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无法与教学改革保持一致。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以便紧跟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充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8.小学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大多数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无法提高人们对本学校的认识,因而生源较少,不利于学校的健康运转。学校无法获得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改革经验等内容,学生学习内容的合理性较差,不能到达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实现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1.逐步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要逐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督促教师全面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充足的热情来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小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备课的认真程度等内容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3.适当加强对硬件设施以外内容的管理。硬件设施在提高小学教育水平质量方面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师生关系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也能影响小学教育的效果。对此,作为管理者,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之外,还要聘用知识储备丰富、教学能力较高、能与小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4.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管理。步入教育改革新时期之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要求严格的知识传授者,而以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来完成教学活动,然而传统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完成这一转变,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师生关系的管理,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进而增加教师的追随者,提高教师知识传播的效果。

5.详细分工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首先面对学校管理面密度较小的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工作的细分,并明确相关人员各自的责任。其次,要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来寻找管理的最佳办法,而不能一味地压榨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为了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要根据工作人员职能的不同来选取合适的管理方法,并适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教研组的活力,赢得教研改革的成功。

6.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还要及时转变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8

关键词:乡镇小学;学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23-02

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改革,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改革的重心也逐渐转向了乡镇等农村学校,由城市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也在不断深入,促使着乡镇地区学校的改革和创新。而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学校管理改革必然会成为乡镇校园改革的重点。如何建立起既能够适应农村发展管理体系又符合教育需求的乡镇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等教育课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对于乡镇小学教学工作管理者而言,乡镇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艰难,抓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配合新课改步伐进行改革教育发展,既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一、合理分配管理任务

目前乡镇小学的师资力量仍旧处于薄弱状态,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师范专业出身,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非常有限。由于乡镇小学教师常年在落后的地区教书,其思想和认知水平也难以适应新教育形式的发展,就算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培训和学习,但也会由于乡镇经济条件的不足而导致学习中断,继而脱离新课改教育的轨道。除此之外,乡镇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也十分突出,经济水平落后的乡镇地区,其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不足,很容易造成教师老龄化。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在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创新,导致人才管理的欠缺,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在校园管理工作中出现困难后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而缺乏正确教育认知的教师在对校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给校园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想做好校园管理,首先就要合理分配管理任务,让在校教师明确学校当前的师资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校园管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尽量提出宽松的管理要求,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对于年轻的教师则要加强管理培养力度,打造活力型校园,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在校园倡导文明之风,让教师带动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学习,改善学校风貌。对于优秀骨干教师则要发挥其典范作用,让其作为教师团队的领头人,带领在校教师努力为校园管理以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让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动员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来,带动学校进步。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不少教师常年生活在乡镇,其生活圈也是自身生活的各个乡村,而一些教师的家中可能不止一位教师在乡镇小学教书,有的甚至父辈、亲戚都在同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分配教学教育管理任务时的混乱。除此之外,乡镇学校的学生自小生长的环境较为贴近大自然,其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差异化特征,不少学生由于天性使然,在学习方面可能缺乏信心和兴趣,而在校园管理中对于校园综合素质水平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在校园内的所有师生都必须平等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让管理有章可循,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要想管理好乡镇小学校园,除了要做好教师管理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分配教师管理,在管理校园时做到全方面考虑,既要将教师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还要重视起乡镇教师关系中的乡情和亲情,充分发挥情感作用来配合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职责工作,调动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进行校园管理,配合学校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重视校园管理工作,抓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基础教学工作中,制定相关教育责任制,激发教师教育责任心,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

三、加强校内外管理教育

在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对其成长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往往来自于家庭。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乡镇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较为复杂,有的家庭因为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孩子也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进入学校后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阻碍了学校校园管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学生所接触的层面越广,其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一旦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规范,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人生之路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校园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引导学生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从一言一行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时,学校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做好孩子行为规范工作,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健康开朗、积极生活的品质。学校通过家庭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抗拒学习变为热爱学习,配合教师完成工作,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状态,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总之,要做好乡镇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巨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乡镇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要想改善乡镇小学教学管理现状,除了要贯彻实施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和路线,还要抓好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让乡镇小学学校管理真正为校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龙启.探索完全小学与初级小学均衡发展的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4):75-76.

[2]田俊友,刘子平.强化管理 推进乡镇小学教育均衡发展[J].新教育(吉林),2007,(1):14-15.

篇9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18—01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将农村小学的教学点进行了适当合并,随着寄宿制学校工程的实施,其中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在校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挤占,且内容单调枯燥,组织管理松散。为了使寄宿制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科学地分配寄宿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课余活动的内容,提高寄宿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余生活现状

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效果明显,但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却十分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1. 老师和家长并未认识到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性,仅将课余生活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未能正确认识课余生活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独立个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寄宿生的课余生活被长期忽略。

2. 寄宿生学习时间过长,课业负担过重。目前,寄宿制小学普遍采取“以课代管”的方式消极地消化课余时间,以上课的方式强行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致使寄宿生课业负担增加,导致了他们对寄宿生活的排斥。

3. 寄宿生课余活动枯燥无趣。在空间上,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寄宿制学校普遍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仅限于校园狭小的范围内;在硬件设施上,寄宿制小学普遍缺乏娱乐活动设施,学校几乎没有音乐室、课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室等供学生学习之余放松的场所。

4. 寄宿制小学生活教师严重不足,寄宿生课余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仅有的教师往往身兼多职,加之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因而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教师无激情、无精力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活动。

二、丰富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课余生活的对策和建议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指出,要科学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又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活动。因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小,又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因而更要发挥课余生活的作用。

首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课余生活的重要性。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有效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更具独立性、创造性;有利于扩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视野;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余活动,既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锻炼,也使学校更容易制订出因材施教的方案。

其次,科学合理分配寄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余活动时间。这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有相应的制度,如张掖市教育局下发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寄宿生在校学习时间。此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寄宿学生课余活动的时间不被挤占。

第三,加大对课余活动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丰富课余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为寄宿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寄宿学校要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等捐资助学,为学生课余活动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还可设立音乐、美术、棋类、体育等课外兴趣小组,开展读书、看报、诗歌朗诵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建立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的新机制,将教职工编制分配向寄宿制小学倾斜。加强专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的协调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形成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篇10

一、严格把关,做好设备的招投标工作

在设备采购和活动室装修过程中,我们坚持“实用、好用、够用、耐用”的原则,在满足开展活动需要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与政府采购办公室的同志一起,规范操作,严把设备价格关、质量关,使招投标工作进展顺利。

二、协调配合,构建校内校外和谐教育

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我们与学校协调一致,紧密配合。为了策划好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我们经常与*县二中、*县实验小学、*县示范幼儿园、*县二中小学部、*县红旗幼儿园等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学校节假日和暑假期间学生们的学习及活动开展情况,与各校、园领导一起商讨、谋划如何开展校外教育活动。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不开展完全与学校课堂教学一样的知识学习,不设置未成年人参加校外活动的门槛,密切配合校内教育,初步形成了校内校外和谐教育的良好局面。XX年底,我们成立了*县校外教育学会。学会的成立必将为校外教育的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精心谋划,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优势,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积极配合校内教育,从三月份以来,我们利用双休日和暑假陆续开设了青少年乒乓球、棋类、科技等兴趣小组,举办了“英语口语交际”、“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舞蹈、电子琴、六、七年级英语衔接等兴趣班。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活动中心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免费开放日”活动,组织兴趣班学生参观活动中心科普室、图书室,并且在规定时间免费向广大学生开放。在县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暑期兴趣班全体学员开展了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走进科学、快乐成长”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学员们不仅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身体,而且还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气象科普知识教育。舞蹈班学员参加了实验小学“我爱军旗,走进军营”夏令营闭营仪式暨庆祝建军八十周年联欢会,所选送的节目——“时刻准备着”获得了一致好评。电子琴兴趣班的三名选手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生乐器演奏比赛,取得较好成绩。自活动中心启动以来参加各类活动的中小学学生已达XX余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心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得到了各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有效管理,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发挥现有设备最大效益。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职责明确,保证了活动中心环境整洁、正常运转。为切实发挥中心教育功效,我们对特色、特长教师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建立了活动中心外聘教师档案。暑期开展活动,学生安全重中之重。在暑假前活动中心领导与工作人员一起对中心的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等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为确保学生往返途中安全,在报名时及时将兴趣班作息时间和有关事项书面通知家长,要求家长按时接送;活动中心置办了两台饮水机,每天免费提供优质矿泉水,确保了学生饮水卫生安全;此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保证了学生在活动中心学习和活动期间的安全。为确保兴趣班质量,活动中心聘请了一些热爱教育、关爱孩子、德能兼备的外聘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教师按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准备,抓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兴趣班结束后,活动中心对每位参加暑期活动的学员进行了全面考核并颁发结业证书,同时各班认真进行小结,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