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自考范文

时间:2023-03-29 22: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日制自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日制自考

篇1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实践;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办好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但是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会对全日制自考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同时也使得全日制自考在教学、管理、实践、就业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就全日制自考的现状进行简单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全日制自考学生的生源及存在问题

1、全日制自考学生的生源

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大多数为应届或历届高考落榜生,小部分为中专、职高毕业生,还有少量的辞职或待业人员,且未经入学考试,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思想素质相差悬殊。

近年来,大龄考生比例不断下降,已经就业的高中毕业生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一般不会选择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习。到高校参加全日制助学的,大多是刚刚完成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中专、职专、技校) 学习而尚未就业的学生。他们仰慕于普通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设备条件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愿意在这里通过自考取得专科(或本科) 学历后再考虑就业。

2、全日制自考学生存在的问题

2.1全日制自考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考学生对学习书本知识的态度很消极,普遍文化基础认识相对薄弱,高中阶段成绩一般或较差。大多数人都曾经参加过高考,但高考成绩往往在高职高专录取成绩以下,多数人自己认为复读录取希望渺茫,不得已走上自学之路。

2.2全日制自考学生自觉性差。全日制自考学生中很多学生都是为了上大学而选择再次进入校园,有些甚至是父母的意愿,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多为独生子女。因此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差。进校时美好的期待就再次落空,生活圈子里面缺少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认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等。

二、全日制自考的现状浅析

1、无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的延续性不强。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队伍的素质、自考专业教师队伍是否稳定、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敬业状态的好坏都是影响自考助学管理实施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通过调研采访及年检等方式发现,自考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稳定问题。由于自考的办学性质、教师的身份地位、工资待遇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校每年都在招聘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同时也流失了不少自己培养的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寒暑假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新教师跳槽流失的高峰期,这些专职教师甚至不给学校打声招呼,合同也不顾,就不辞而别了。这让自考助学单位很伤脑筋,费时费力费钱培养教师成才后,结果还是留不住、稳不起、用不到。不少自考助学单位反映,无论怎样努力,都始终无法达到教师队伍稳定长期终身和敬业乐业创业的效果。二是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来源于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相当多的专职教师缺乏对自考助学单位的认同感。事实上,自考的专职教师存在一种“打工仔”的心理,而且这种心理容易被固定放大。把自己当成“被雇佣者”,工作缺乏动力、主动性和创造力。同样是教师职业,由于两种不同办学性质的机构,使公办学校的教师自我感觉类似公职人员,享受准公务员待遇,有明显的优越感;自考助学教师自我感觉类似自由职业者,缺乏职业安全稳定保障,心理落差较大,所以不愿长期落户自考助学单位。一旦这样“漂”的教师达到一定的比例,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会每况愈下。

2、实践环节形式化,应试教育为主。全日制助学单位通常有较好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与条件,很多自考生也冲着这样的条件来的,但多年的招生也使学校的教学实验室、设备、基地等比较紧张,因此对自考生的实践环节往往是能精简就精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自考对实践环节也没有严格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监督,且对自考生的毕业往往是以闭卷形式为准,导致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素质较差。

三、完善全日制自考的几点思考

1、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师归属感。建立一直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全日制助学单位要及时兑现各项承诺,有效地解决教师在工作上或生活上的需求,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以情感承诺为基础,积极营造学校与教师之间相互关心、支持、理解、配合的和谐的人际氛围,可以使教师对助学单位有极大的归属感。学校领导要善于运用这些因素去激发、感染、影响学校成员,形成巨大的推动力。由于全日制助学单位和公办高校不同,要想引导教师转变心态,坚信全日制自考的美好发展前景,就必须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不断以挑战性的工作和关心激发其情感,并升华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乐于奉献的高境界之情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引导教师学会调节、化解不利情绪,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教书育人的强大动力。

2、全日制自考助学单位要运用好激励教师的策略。目前主要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激励方式,其中物质激励是全日制助学单位高校教师激励工作的基础。包括教师的工资、津贴、奖金等科学、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尽管这些方面的需求是最低的生存需求,却是教师获取更高需求的基础,只有满足了这些物质需要,其它更高级别的激励因素才能发挥作用。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维持时间能更长久。精神激励有很多,比如让教师参与管理的参与激励,授予有贡献教师各种称号的荣誉激励等都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必须坚持以教师考评和奖励制度为基础,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实绩,实行奖惩结合,在执行中要讲究诚信。

总之,全日制自考应铭记一切为了学生,自学考试必须满足迅速变化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该不断创新和突破,应充分发挥自考的特点和优势,改革自考助学管理模式,使现有的偏重考试组织、偏重监督指导的模式转化为偏重教育教学、偏重服务、偏重学生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聚集各类教育资源,沟通和协调其他教育形式,使自考助学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而富有特色的教育形式,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强有力的推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更高更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谭慧婷.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01).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自考生

校园文化是文化园圃中一个结构完整且独具性格的系统,它根植于校园的土地,融入了师生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自新力强的为全体教职工所认同的文化理念。全日制自考助学文化建设,指的是基于知识传授并高于知识传授的一种价值追求,管理者将人文关怀、核心价值、责任追求、创新精神、审美品位、儒雅风范等要素内化为全日制自学助考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精神氛围。

一、新时期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明确了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制度,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自考大学生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提高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湖南农业大学积极倡导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稳定有序、诚信友爱、协调发展、同舟共济为主要特征,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为宗旨的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

(二)延展了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扩充了校园文化的含义。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按照校园文化制度、文化方向、文化组织、文化载体、文化管理的总体规划;以学风、校风为核心导向,通过文娱、科技活动的组织,强化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教学环境与资源,拥有独立成熟的教务教学及学生管理部门。学校在积极提供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支持的投入量,使其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的价值取向、浓厚的学术氛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三)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

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关怀,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湖南农业大学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咨询、宿舍文化、学风建设、名师导学、院领导接待日、自考生夏令营、“名企行”、勤工助学等活动架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家与学生、领导与学生、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发挥其主体性。

(四)践行了积极和谐的文化思想

践行积极和谐的文化可以凝聚人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灌输,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尊重文化多元性,在实践中体现高校文化建设的“和而不同”。坚持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新时期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物质文化内涵的浅显性

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把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与学科设置割裂开来,强调办学条件的重要性,忽视师资力量和学科设置的作用,实质上是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另外,缺乏对全日制学生物质文化建设的地位认知。忽视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树立正确的自考校园文化观念,单纯求虚、求大的粗放式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模式,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变成“表面上”的文章,失去了它提升校园精神文化这个目的的意义所在,校园文化的品位也就无法保证。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匮乏性

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功利意识浓厚,人文精神淡薄,大学精神严重缺失。在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日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弊端。导致青年学生出现道德失范、精神虚无、人格分裂、自我膨胀等问题,影响校园文化的层次和质量。同时,自考学生很多处于构建理想信念的初级阶段,缺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能正视创新精神、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含义与关系。另外,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分突出政治化,导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价值选择独立性和批判性,导致自考生独立精神缺失,创新性无法体现。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髙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行政化倾向严重、制度建设不完善、系统建设和有效管理缺乏等问题。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幵来,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使校园文化建设无法深入到对师生内在追求上的引导,缺乏对自考生客观认知、自由个性、终极关怀等精神层面的拓宽,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同时,校园文化主体的片面性,使校园文化成了十足的学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全员参与,尤其需要教师的参与。另外,目前校园文化制度在前瞻性上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实质性改革,进而影响全日制自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三、新时期高校全日制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一)夯实物质文化建设,强化育人环境

第一,做好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校园整体规划布局过程中需要融入学校发展历程、治学理念、办学精神等人文价值,让校园建筑在与校园环境融合的过程中突出学校自身的色彩基调以及规划特色。注重建筑与景观小品在精神层次上的一致性,内容形式上的差异性,让师生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体验学校的人文情怀。第二,完善教学文化设施及阵地建设。加强对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实验实践、文艺体育、饮食起居等场所的规划设计,完善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校报校刊、宣传橱窗等固有阵地的建设,积极拓展文化建设的新渠道,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与保障。第三,注重校园环境的园林绿化。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坚持“因校制宜”,在绿化设计的生态性、美学性、延续性等原则下,力求与校园的各类建筑与设施上达到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体现校园物质环境的场所精神。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科学氛围

第一,弘扬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个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层积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因此,要正确认识学校的历史传统、历史使命,明确学校定位、办学理念、治学精神,进而转化为自考学生对自身的目标定位、身份定位、价值定位。在认同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过程中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激发自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抓好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注重加强对自考学生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引导他们将自身学习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找到真正适合自考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湖南农业大学通过“进德修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名师导学”专题辅导、“弘毅致远”实验班精品工程、“力学笃行”实习实训技能项目等文化建设工程,营造浓厚学习风气,培育自强不息精神,使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共同理想。第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规范,充分发挥辅导员、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中的带头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文化特性

第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校园规章制度。制度建设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制定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师生实际的、科学性的规章制度。善于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利用文化上的归属性凝聚、激励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建立引导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激励机制,湖南农业大学利用“奖优济困”奖助学金体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进取意识。第三,建立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结合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结合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结合自考学生的性格特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强化创新能力,发展自身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构建网络文化,发挥新媒体优势

第一,加大校园网络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学校学院德育网站,打造新闻信息平台,使学校网站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同时充分研究学生层次和学生心理,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第二,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的便利、高效、灵活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拓宽教育的纵向横向空间,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新的飞跃。第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制度管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媒体环境。

作者:潘俊宇 唐琳茜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构建;和谐;自考助学;教学秩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74-02

高教自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是自考院校在自考的基础上创建的全新的办学模式,旨在通过全日制教学和高校式集体生活提高自考生的课程合格率和毕业率,促进考生的全面和持续性发展,培育符合社会、国家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这些助学生的确创造出比社会自主考生高得多的课程通过率和毕业率,但是在日常教学秩序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到课率不高,请假、缺课、旷课现象比较普遍。二是随意讲话、使用手机、甚至吃东西及其他无关教学的事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全日制自考助学生的生源特点、思想特点和行为特点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全日制自考助学生主要由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专职高毕业生和高考落榜生及部分大专生或有工作经历的往届生组成,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比较自卑,但自尊心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大部分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第三,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较强,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轻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方面,当这些助学生入学后了解到自考的概念、性质和特征之后,便产生了重视国考课程不重视院考课程,重视考前复习不重视平时课堂学习的思想特点。首先,全日制自考助学生的课堂一般由国考课程和院考课程两部分组成。国考课即指本专业必须要通过的自学考试科目,即自考科目,一般来说,助学生对这部分课程相当重视,到课率和听讲率相对比较高,而院考课指本专业所要通过的由助学院校指定的课程,一般由各院校根据专业设置自主设立,对自考毕业证书的考取没有决定性作用,助学生便认为这些课程可上可不上,可听可不听。其次,对某些科目,尤其是以背诵为主的公共科目来说,助学生认为只要考前攻关能通过考试即可,而忽略了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助学生确实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通过课程的事实又极大地助长了这种思想的蔓延。第三方面,大部分助考生在入校前没有养成较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不强,自由散漫的现象较突出。有些同学想听课就听课,不想听课便做自己的事,甚至旷课。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必然会对全日制助学教学秩序带来极大的危害。

1.不利于助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容易造成学习动力偏差,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进而造成自主学习能力降低,挫伤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纪律涣散,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无益于将自考的意义付诸实践。

3.不利于自考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教学质量是各院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便是课堂秩序,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势必会影响到各院校的教学质量。助学生对课堂秩序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到遵守院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引起低效甚至无效的学生工作。因此,要使全日制自考助学安定有序地开展,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保证,教学效果稳步上升,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是当务之急。

一、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的含义

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是指教学指向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具有良好默契度的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课堂教学内部环境。根据全日制自考助学与普通高校的性质区别,教师的教学指向具有教学大纲目标实施和自考课程通过双重性的特点,教学思路相应同时具备发散性和中心性两个特点,教学方法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和集中性两个特点。首先,无论是自考助学院校还是助学生,都必须以课程通过和毕业为前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助学生只有通过所有课程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助学单位只有保持一定的毕业率才能持有办学资格。因此教师必须以本课程的通过为基本教学指向,以此作为教学思路的中心点来集中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课程通过绝不是唯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采用发散性的教学思维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默契互动构建起和谐的教学秩序,通过课堂教学使考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育、能力习惯培养,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能力,成为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二、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的途径

1.提升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态度。提升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是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的基本途径。自考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将以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自考达标两个目标为主,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考助学单位应充分发挥全日制教学的优势,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进的活动,以引导式、讨论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完成学业。一方面,只有提升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才能真正地把学生的眼睛从手机上移开,专心地听讲,建立起有效的师生互动,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才能形成真正和谐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自考达标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两者统一、互相促进的课堂,才能形成真正和谐的教学秩序。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的重要途径。教师给予自考生更多的耐心,逐步地帮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知识程度、对知识的渴求程度等,又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满怀信任地接受教师的引导,养成自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建立素质人才培养机制。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自考毕业生遭受过就业及升职歧视。在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均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面前,自考助学院校更应在紧抓自考课程通过率的基础上,认真探讨自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问题,树立素质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全日制自考助学单位应按合格普高毕业生的标准制订、实施助学生培养方案,特别是本科或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分院在进行自考助学活动时更应借助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共享师资力量、科研实践平台。高教自考助学单位在开展自考助学活动时,在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自考通过率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考助学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片面追求通过率和毕业率,通过建立素质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与普高相一致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育人目标。

现在,全日制自考助学生已成为自考生中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考准入门槛较低、师资力量不足等缺点,并促使自考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达到培养优秀的、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自考毕业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洲,张韶东,李育林.新时期加强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2]孙文红,尤玮,王朋.全日制自考社会助学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

篇4

自学考试助学实践教学体系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无论从其特点还是从其定位看,发展方向应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在高等自学考试教育中实施和渗透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提高自学者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是克服自学考试自身局限性,发展自学考试教育所面临的较为紧迫的任务。在自学考试教育尤其是全日制助学中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实践课程的考核,在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的接轨的需要。

一、分析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

从浙江近年来的实践看,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关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功能的若干方面的创新及发展走势:

1.全日制自考助学从单一的高等学历教育补充走向全面素质教育。如浙江东南外国语职业学校所倡导的“一个门进来,多渠道成才”的理念,就是指学校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自考生构筑了学业成才、技能立业、政治发展、素质提升、兴趣张扬等多种成才平台,这个学校在自考生源整体减少的情况下却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形势下选读自考的学生年龄、身份、求学目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历文凭已不是唯一目标。

2.从单一的以考试为终极目标走向全日制学校教育,注重过程教育越来越成为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浙教办[2008]171号文件围绕学校设置条件作出了严格、明确、具体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对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实行年度评估制度,对评估合格的学校核定招生计划,在省考试院建立招生网络平台,由省考试院统一监制入学通知书,因此在浙江,全日制自考助学已成为高等自考教育的重要形式。

3.从单一的满足学历要求转向满足开放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自考教育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如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推出的“同层课程超市”,这是浙江省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上一项非常重要的新的改革举措,允许学生在修完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达到学分要求,按核心课程专业毕业。这种做法实现了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性的三位统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又如自考装潢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体育教育等专业所开课程中有50%以上为实践考课程,可以说自考教育正从单一的国家标准化考试转向国家标准化考试与“应知应会”实践技能考试的有机结合。

二、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教自考助学院校自身教育品牌建设的现实需要。

高校大规模扩招和新高职的介入,使得主要以招收高考落榜生的高校自考助学生源几近枯竭。1999年,很多高校自考助学单位招不到学生,减招以至停招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2000年以后,虽然高校扩招增幅趋于平缓,但高校现有资源一时难以满足扩招带来的需求这一现象已经凸现出来,自考助学原来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现在却与普通教育争夺短缺的资源。

据统计,“2008年底前,浙江省登记在册的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有110余家,宁波成规模的就有5家”。由于多年的高校扩招和适龄学生人数的下降,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有不少已处于停办状态,构建科学有效的自考助学质量体系已是迫在眉捷。实践教学体系是自考助学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各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之间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手段。

教学质量是自考的生命线,助考院校开展自考助学活动对于提高自考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它是提高自学考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提高自考助学的质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考生及家长与办班高校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采取自考助学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就是要帮助许多想进入大学而未能如愿的学生通过自考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助考院校在开展自考助学活动中,在注重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自考通过率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考助学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片面追求通过率而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要保证人才的严出、优出。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作为自学助考的特有特征,“宽进严出”必然造成生源质量的落差和生源结构的多元化。重要的是高校在开展助学活动中要能够针对这些多元化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组织活动采取培养措施,构建以素质教育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高等自考助学院校在教学中,构建和尝试实践教学体系是有基础的

2002年召开的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确立了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重发展的指导方针,强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考试的同时,探索在新形势下与行业部门合作发展的沟通与协商机制,积极开展职业资格的教育与培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育和发展自学考试新的增长点。

浙江省在双证书教学方面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考了12个自考“双证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电力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方向)、餐饮管理、调查与分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双证书人才。

浙江省对自学考试与职业学校教育沟通衔接的实践探索已历时数载,2006年全省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参与情况见下表。类型上包括了自考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沟通衔接、自考非学历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三个层面,沟通衔接的形式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课程衔接、学分互认、专业共建、功能互补四个方面。我省上述几方面的实践,受到了广大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自考助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自考学历与技能证书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同的专业配套相应的职业证书。只是实践教学内容还时分散的,还没有体系化,一般的只局限在技能证书的范畴,没有系统化得考虑。

在高等自考助学院校在教学中,构建和尝试实践教学体系是可行的。以宁波工程学院自考学院为例,其一,举办助学自考时间较长,有着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务实的政策把握;其二,有宁波工程学院的教育资源可以依托,其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更以应用性见长;其三,在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利用。

四、现行的自学考试教育以及实践教学情况的现状

1.现行的自学考试教育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具有较大的弊端与局限性,自学考试教育属于较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与生俱来就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宽度、广度不足,专业知识的深度不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这些薄弱环节影响着培养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认可程度。

自学考试的国家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环节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试(笔试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系统的管理机制,较为成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相对来说,实践环节考核由于自学考试专业本身、主考学校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实践环节考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毕业生的质量,抓好实践环节考核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自学考试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健全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是当前自学考试的重要课题。

2.全日制自考助学院校的实践教学零碎且形式化

多数自考助学院所依托的母校通常有较好的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与条件,很多自考生也是冲着这样的条件来的,由于普通高校多年扩招,使学校的教学资源紧张,多数自考助考院校在实际自考教务操作中,简单套用一般学历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安排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有形式化的现象。因此,对自考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往往是能精简就精简,对其也没有严格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素质较差。

更有些自考助学院校自身资金匮乏,实习场地、指导教师受到限制,实验设备更新程度较慢,工科不是很齐全,且多数新开设的专业因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条件远跟不上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专业不仅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缺乏,而且校外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自考助学院校教师队伍中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即到自考助学院校任教,所掌握的一点实践知识比较肤浅,对学生进行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能力的指导,显然效果不会理想。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企业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师职业后。不注意知识更新,实践教学能力不能持久符合需求。

五、探索符合自考教育规律和自考助学院校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一些自考助学院校的成功做法,主要是借鉴高职类和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不死搬硬套,需适应自考考试自身规律和自考生特点及专业要求。

1.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目标

(1)具备专业相关领域的核心技能

专业技能培养应以该专业业务流程为线索,将核心主干课的知识高度浓缩,进行必要的整合训练,将专业课中没有系统讲授而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应用到的知识,都融会到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衔接和灵活应用。

(2)获取该专业方向相关从业资格证。

(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相关基本能力。

2.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自考实践教学体系由主辅线两部分组成,详见下图: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即专业技能应用方面,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交叉贯通,分别安排理论课程环节实践、专业技能仿真操作、毕业实习和总结。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某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是自考学历考核的要求,而专业技能仿真操作,则要对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单项实践的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合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对各项专业技能的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的辅线主要包括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以及在本专业外送的比赛活动。

3.自考助学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课教学水平。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对本校老师提出明确要求,起到导向作用,使他们逐步增加实践方面。二是在社会上聘请的教师必须有实践方面的经验。三是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为兼职教师,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做专题报告,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

(2)把职业技能证书教学融入到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计划中,把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省考试院考核统一起来。

(3)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项目建设应体现“实践型、应用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常规实训项目的整合与优化。对原有的实训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重新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实验比例;二是建设实践教学项目密切联系与所依托母校、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资源共享。通过仿真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积极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对毕业实习监管。

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用校友会等各种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指导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注重毕业实习环节,试着建立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应由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应做出详细记录,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应专业技术内涵的毕业论文(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

(5)在校期间,把素质素拓展计划有意识地渗透到日常的学生管理之中。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是学院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可以把这项工作应用到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同学中,自考每位同学在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以后,鼓励和帮助同学有目的性地选择并开展一些有主题的课外活动,拓展自身素质;即学院教学部门在规定的教学学分之外单独划出一块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学生根据所参加的素质拓展项目进行学分申请,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也可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

总之,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自学考试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参加助考的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增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职业的基本素质和适应力;对于自考助学院校而言,完善了整个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相长,丰富了自身教育品牌的内涵,提高了竞争力;对于自学考试事业而言,有了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自学考试的办学质量,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维护和提升了自学考试声誉,从而促进自学考试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山东省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创新教育,2001,(1).

[2]彭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初探.中国考试,2011,(4).

[3]刘永浪.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中国考试,2011,(7).

[4]郝吟菊.普通高校助学全日制脱产班的现状与对策浅析.创新教育,2011,(9).

[5]毕胜.自学考试实践性课程考试质量控制体系初探.中国考试,2011,(6).

[6]黄家柱.高教自考实践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1).

[7]郑志坤.论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咸宁学院学报,2011,(10).

[8]李笑月.在自学考试教育中实施职业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职业教育,2000,(28).

[9]邢礼阳.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的认识与思考.教育研究,2010,(9).

[10]周长青.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中.科技信息,2011,(29).

[11]张勇.加强自考助学实践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现代企业教育,2010,(8).

篇5

关键词:自考 全日制 助学 标准化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70-03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提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这个表述,充分肯定社会助学在自考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自考助学的发展过程中,全日制自考助学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迅速成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单位存在诸如“虚假招生”、“违规收费”、“教学组织混乱”等问题。因此,自考主管部门面临一个课题:自考助学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建设一所合格的自考助学院校;自考主管部门如何进行监管,以何种方式进行监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提出建设自考全日制助学单位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思路,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日渐完善。

1 为什么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1.1 自考助学机构的现状

自考全日制助学在发挥自考开放灵活特点同时,克服单纯自学造成的知识体系不健全、实践机会少等问题,依托高校软硬件资源,以面对面的教学和实践过程,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迅速抓住学习目标,提高考试通过成功率,较快取得自考文凭。尤其是开始自考实践考核试点以来,自考试点院校凭借“零起点注册”,“五年有效期”,“国考课+实践过程考核”这种“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模式,迅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自考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自考考生中,在助学机构中就读的考生占绝大多数。而且,根据2009年教育部统计:“在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学员中,有863186名学员通过全日制方式参加助学,占全部参加助学学员总数的54%;有727332名学员通过业余方式参加助学,占全部参加助学学员总数的46%”[1]。从这个角度来看,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自考助学的质量,全日制助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自考事业的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自考全日制助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相应产生。诸如:办学机构指导思想不明确,以盈利为主,损害考生利益;在面向社会招生时恶性竞争,虚假宣传;部门办学条件不足院校临时租用宿舍,教师不固定,教师与全日制普高教育冲突;入学、注册、教学辅导环节违规收费;种种行为,不仅损害考生利益,也影响自考声誉,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招生管理不规范;学生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等[2]。

1.3 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面上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办学单位没有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分析产生的深层原因,就是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缺乏明确标准。

三个问题都指向一个症结—— 缺乏有效运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含明确的发展目标、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严密的监督审核机制。制度的缺失,导致助学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律的界限,主管部门在监管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尺度,从而产生办学机构在低水平上进行恶性竞争的乱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4 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没有良好的管理就没有良好的发展。我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很多人提到规范化管理,但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制定一个健全的标准体系。标准是衡量绩效的准则。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准则,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检查、评价、衡量我们的工作,还可以把它变为一个改进过程,达到加强工作、提高质量的目的。并且,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一套准则看成一个平台、工作目标,为各个机构发展定下明确的目标[3]。

一套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从宏观上看,他可以促进主管部门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明确的标准进行监督,有效地规范市场,指导机构发展,持续改进监管工作,为办学机构营造有序发展的环境;从微观来看,有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自身的竞争里。使办学机构明白怎样实现办合格办学机构的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作用。

一是推进市场的规范发展;二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三是促进不同机构间的比较和交流;四是有利于社会进行监督和优胜劣汰[4]。

2 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含以下三项工作:制定明确操作性强、可以量化评估体系;以标准的建设为自考助学机构确立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评估运行机制。

2.1 依据的法规

作为自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考助学首先适应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符合“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特征,因此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管理范围内,而全日制自考助学的高等非学历办学性质,又适用于《山东省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规程》。

2.2 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

明确自考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自考助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人力资源强国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应围绕如何促进助学机构和考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保障考生获得有益、有效的高等教育;规范引导自考助学机构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

(2)以评估管理促发展。

整个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管理标准建设为基础,以标准审核为动力,促进各办学机构按标准规定要求规范发展。而标准审核,就是通过年检、评估来实现。促使以管理标准为准绳,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建设有序、良性竞争的教育市场。

(3)系统性原则。

自考助学机构是一个综合体。包含的要素有:办学硬件—— 办学资质、教学设施,办学软件—— 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办学能力—— 教育科研、学生管理,服务质量—— 招生宣传、报考服务、考核通过率。任一要素出现短板,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办学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应从整体把握,从培养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市场环境角度,观察办学机构诸要素配备是否完整,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各要素内部协调是否顺畅,教育教学产品质量是否达标。据此形成完整的评估系统。

(4)量化为主、等级评估为辅。

对于自考助学机构的评价,为确保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易操作性,采用量化为主,等级评估为辅的模式。在办学设施、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方面,采用量化评估为主,对于每个考核项目,设立标准分值,根据各个办学机构在该项目的横向比较,列出相应分值。各个项目分置的累加,估算出办学机构正的办学水平的排名。而对于以主观成分较大项目,如满意度调查等,采取等级评估的办法,作为量化评估的补充。

(5)基于事实的评估方法。

为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管理标准的设计上,应以事实材料为主。要求评估人员在核查时深入教学实践,检查教师授课情况,巡视学生宿舍状况,查看实验设备、图书馆藏实际保有量,翻阅教育教学记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避免评价工作浮于表面。

2.3 建立的标准化质量评估体系

(1)考核评估标准内容。①对全日制助学机构资质、信誉度、办学条件(设施、人员、制度)、具体办学部门(院、系、部)执行国家政策水平进行综合评估。②对教学管理过程、教学质量及考试情况进行考核确认。由两方面的内容量化形成具体的分值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2)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设立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指标系统。一级指标体系由6大项构成,二级指标体系为一级指标体系所派生,共量化为20小项,每小项对应相应的细则。

一级指标体系包括:办学资质、办学条件、招生及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助学服务管理、科研工作等项目。每个考评单项均对应具体的分值。

二级指标体系包括:办学许可证、自考助学登记证、招生注册规范、管理机构及专职管理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收费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考点设置及考务管理、考籍及档案管理、教材征订、科研工作等。每一项均对应相应分值。

(3)日常监管或评估如发现以下问题之一且情节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即视为不合格。

①招生、教学、管理不是同一主体,以联合或合作形式办学,转让办学权。

②未经审核同意擅自在校外设点办学;办学场地租赁期自最近招生当年起计算不满3年。

③招生宣传资料未按规定审核备案,或虽经审核备案却擅自改动。

④学生报考率、实考率、合格率其中任何一项低于全省自考全日制助学平均值的50%;发生群体性违规舞弊事件。

⑤办学场所具有突出安全隐患又未切实整改。

⑥由于学校管理不善、措施不力,造成师生伤亡或引发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治安刑事案件。

⑦购买盗版教材,侵犯知识产权,损害学生利益。

⑧乱收费或不按规定及时办理学生退学退费手续。

⑨不按规定上报各类统计数据或上报虚假数据。

⑩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3 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3.1 自评

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自考助学机构每年上半年进行自检。自检过程是对照标准化管理体系设定的发展目标,各助学机构进行自我评分。自评的过程,促使自考助学机构学习质量管理标准,对照质量标准找差距,确定提高方向。评审结果报市级自考主管部门。

3.2 社会评定

上报市级自考主管部门的自检结果,由主管部门在政府网上进行公示。公示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了解自考助学机构的办学情况;另一方面促使社会参与对助学机构的监督,监督意见可反馈给主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下一步监督检查工作的线索。

3.3 评估组外审

每年下半年,安排市级自考主管部门会同社会力量办学管理部门对助学单位进行年检。年检是对助学机构的办学情况进行审核,对办学单位的自评结果进行复核,采取的方式一是同办学单位各部门主管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二是现场查看学校的办学设施、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档案;三是抽取学生校考课实践课试卷,查看学校教学质量。根据考核结果现场打分。

3.4 问卷调查

问卷面向学生,重点调查:学生对学习性质的认识—— 了解学校在招生宣传中是否属实;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评价—— 了解学校学生管理是否到位;学生对自考开考计划、报名、考试、毕业等政策了解程度—— 调查学校关于自考的考试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学生书费学费缴纳情况—— 了解学校财务及经费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征求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掌握学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足。

3.5 评估结果的形成

院校自评,市级主管部门外审,学生调查问卷,构成本年度对自考助学单位的综合评价。经过汇总报省自考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进行复核、抽查、验证,形成评估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公别如下。

优秀—— 有较高办学目标;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较高的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

良好—— 有明确办学目标;教学设施达标,办学条件在符合基本要求基础上有本校特色;社会声誉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学校有后续发展潜力。

合格—— 遵守教育法规;教学设施基本达标,有正常办学秩序;无不良社会反响;学校正常运转。

基本合格—— 遵守教育法规;教学设施基本达标,有正常办学秩序;社会和学生对教育教学水平有不良反映并查证属实。

不合格—— 违反教育法规;教学设施不符合要求,办学秩序混乱;出现质量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一票否决”问题。

3.6 体系运行框图(如图1)

3.7 评估结果的使用

网络公示:为社会了解各个办学单位的发展情况,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招生时期,有效地帮助考生甄别学校资质,识别宣传真伪。减少弄虚作假、违规招生情况的发生。

评选先进:以评估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单位的直接依据。主管部门以“表彰先进”的形式,对教育市场形成鲜明的示范效应,为自考助学单位的发展确定标杆。

资质审批:对于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或停止自考办学资格;自考主管部门在审批新的试点项目时,优先从优秀和良好等次院校中进行选拔。以行政手段促使发展良好的院校做大做强,引导教育市场优胜劣汰。

有效使用评估的结果,强化了标准化质量管理对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发展的指导作用,促使有关单位以质量管理标准为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引导自考办学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4 发展的思路

4.1 运行效果

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试运行,收到较好的效果。标准的建立,使得办学机构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实现规范办学行为,引导教育市场良性发展的效果。同时,网络公示、学生问卷以及评估审查的过程,帮助自考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办学单位动态,对于及早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恶性教育教学事件的发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2 改进方向

在管理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1)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的管理主体不明确。

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应当接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自考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合作机制缺乏明确规定,“管理”和“指导”分别对应哪些职能,以何种方式组织监督检查,部门间如何协同,怎样分工,助学机构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按怎样的流程上报。监管部门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和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2)管理评估标准各项目分值及权重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评估标准能真实、客观反映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起到促进办学单位把精力放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上来。

(3)管理评估标准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行业的丰富经验,以标准的持续改进提高,促进学校不断提高。

5 结语

教育部在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新的形势下,国内外的继续教育机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自考事业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自考在构建学习社会中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发挥发挥评估的评价、激励、导向、调控功能,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自考助学机构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我国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09年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组织登记备案情况的通报,教考委字[2010]21号.

[2] 田芳.普通高校自考助学脱产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9(39).

篇6

非全日制即不是全天接受教育的学习方式,也被称为“业余制学习”。实行完全学分制,按自己的专业决定课程安排。其他的学历都是非全日制,也就是常说的是社会在职学历,“五大学历”,即成人、自考、电大、函授、夜大,这五大学历又被称为“成人类教育学历”。

一、非全日制教育发展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取得很高的全日制学历,所以这个时候先要继续学业,对学历有追求的人士就可以选择非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教育的日学习量要比全日制少,因此要完成相同量的学习任务,非全日制要比全日制所需的时间要长一些。

加上非全日制教育的培养对象,在职人员因工作上的需要,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实行弹性学制,使得在职人员能在一段较为宽松的时期内自由地进行学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1、自考本科文凭有用。

2、当然有用啦,自考拼的是决心和毅力,如果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相信这个人肯定具有坚强的决心和超人的毅力,可干大事的!而且,这个文凭等同于全日制的,外企把自考看到甚至比全日制还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导语】四川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四川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篇9

【导语】天水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天水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篇10

【导语】衡水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衡水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