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30 10: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金公司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法定代表人:丁承志,总经理。
原审被上诉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龙阁饭店。
法定代表人:陶德,经理。
原审被上诉人:高渊,男34岁。住天津市。
原审上诉人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不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诉哈尔滨市天龙阁饭店、高渊商标侵权纠纷一案的终审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于1994年12月14日,以(1994)黑申经监字第93号民事裁定,决定对本案进行提审。
该案第一、第二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及判决结果:
1980年7月,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简称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局第138850号狗不理牌商标注册证。1991年1月7日,被告高渊的委托人董凤利与被告哈尔滨市天龙阁饭店(简称天龙阁饭店)法定代表人陶德签订合作协议一份。1991年3月,被告天龙阁饭店开业后,即在该店门上方悬挂“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为内容的牌匾一块,并聘请高渊为该店面案厨师。该店自1991年3月起经营包子。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签订合作协议和制作、悬挂上述牌匾的行为,是宣传“狗不理”创始人高贵友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传人高耀林和高渊的个人身份,均不是在包子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商品名称或商品装璜。故原告认为两被告侵犯其注册商标使用权证据不足。原告要求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和在报纸上公开道歉及赔偿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不服第一审判决,以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有违公平原则为由,提出上诉。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事实清楚,被上诉人高渊和哈尔滨天龙阁饭店制作并悬挂的牌匾是对人的身份的宣传,而不是对上诉人注册商标的宣传,且被上诉人并未在包子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上诉人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商品名称、商品装璜,因此被上诉人侵犯上诉人商标专用权证据不足,对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予支持。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仍不服,以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已经构成商标侵权为理由,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一、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清楚。另查明,原审被上诉人天龙阁饭店门上方悬挂的牌匾中间大字是“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是“正宗”下是“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均为小字,未悬挂天龙阁饭店牌匾。原审上诉人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于1980年7月已经取得国家工商局商标注册证;1993年3月1日,国家工商局又批准该商标续展10年。在本案审理期间,经委托国家工商局鉴定,认为天龙阁饭店和高渊签订合作协议和制作、悬挂前述牌匾已经构成了商标侵权。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狗不理牌”商标是原审上诉人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有效商标,依法享有专有权并受法律保护。原审被上诉人高渊虽自称为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的后代,但其不享有“狗不理”商标的使用权,亦无权与天龙阁饭店签订有关“狗不理”商标权使用方面的协议。原审被上诉人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制作并悬挂牌匾,是为了经营饭店,不是为了宣传“狗不理”包子的传人。因此,天龙阁饭店未经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许可,擅自制作并使用“狗不理”商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第(1)项规定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商标侵权行为,构成对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的商标专用权的侵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十)项的规定,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给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造成的损失。原判决对天龙阁饭店和高渊的行为性质认定属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1994年12月28日判决:
一、撤销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1993)哈经终字第295号民事判决和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1993)香经初字第37号民事判决;
二、天龙阁饭店和高渊停止对狗不理包子饮食公司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自本判决生效之日立即摘掉悬挂于天龙阁饭店门前的牌匾并予以销毁;
三、天龙阁饭店和高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在哈尔滨市级以上报纸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声明,声明的内容由法院审定,其费用由天龙阁饭店和高渊负担。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30日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根据中国证监会联合财政部颁布的《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自2014年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应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一、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体披露情况
虽然根据我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的政策要求,2014年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均应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是只有深市较好地执行了这一政策,而沪市的披露比例只有95.65%,中小板由于还未进入强制披露范围,因此披露积极性不高,披露比例只有11.11%。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总体披露比例达到了91.67%,相关强制性政策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表1)
二、非标准审计意见原因解析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其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具体有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2014年度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7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3家为否定意见,4家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表2)
(一)“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原因解析
1、荣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存在部分事项未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也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现,公司于往年存在资产认购协议、对外财务资助、重大合作协议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的违规行为,受到深交所通报批评处分。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两个层面均存有重大缺陷,缺陷内容集中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
2、上海新梅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内部审计部不能对公司的整体内部控制作出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且由于存在股权纠纷,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职能部分受到限制,股东大会不能正常召开和通过议程,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无法即时的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过并实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收益带来重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两个层面均存有重大缺陷,缺陷内容集中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方面。
3、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原因为:(1)对外担保未履行审议、披露等程序。未及时确认子公司对外担保事项,未履行授权审批、信息披露等程序,对发生的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进行披露;对重要子公司疏于管理,对实物资产未定期检查所有权属证书,重要的实物资产权属证书使用、外借手续运行存在缺陷,未严格执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及印鉴管理规定;(2)重大资金支付未履行审议、披露等程序。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有部分资金支付未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等程序,未签署相关与资金支付相对应的合同或协议;(3)重大投资未履行审议、披露等程序。公司设立金融服务公司的投资增加部分未履行正常授权审批以及信息披露等程序。公司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在完整性、合理性等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重大偏差,在有效性方面亦存在重大缺陷,缺陷内容集中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原因解析
1、深圳大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项目工期延误,导致承担延期交房违约责任,出现支付违约金情况。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信息,该缺陷属于风险评估方面的一般缺陷。
2、海南亚太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控股子公司所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活动由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组织实施和管理,同时公司与该关联方存在经营相同业务的情况,公司控制环境存在重大缺陷。此外,公司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执行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该缺陷属于控制环境、内部监督方面的缺陷。
3、天津松江股份有限公司。其三级子公司恒通建设公司出纳利用职权挪用公司银行存款,私自开设基金账户申购基金并将基金转至个人名下,现案件尚处于刑事侦查阶段。该缺陷属于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一般缺陷。
4、大连大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2013年为控股股东大连大显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分别提供1.5亿元和2亿元担保,该行为未履行相关审批、披露程序;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将募集资金3.4亿元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转入子公司其他定期存款账户,该行为未履行相关审批、披露程序。上述缺陷属于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一般缺陷。
三、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
(一)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企业制度和流程的缺失会带来设计有效性缺陷,使得相关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无法达成控制目标,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设计有效性缺陷重于运行有效性缺陷,它应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运行性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如联合舞弊、管理层逾权、疏忽大意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的。即使企业不存在设计有效性缺陷,也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制度及流程的有效运行,以防运行性缺陷可能导致的重大风险。
就房地产业上市公司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被出具否定意见的3家公司中,除了多伦股份明确表明公司设计层面并无重大缺陷,荣丰控股和新梅置业均在设计层面和运行层面存在重大缺陷;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意见的4家公司均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表示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不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多为运行层面的一般缺陷。
(二)缺陷内容分析。从被出具了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房地产业公司的内控缺陷来看,这些缺陷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均有涉及,其中控制活动方面的缺陷最多,其次是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方面,较少出现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方面的内控缺陷,如表3所示。控制活动方面的内控缺陷具体来说主要是制度建设、授权审批、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等一般控制活动方面的缺陷,也有财产安全、关联方控制等关键控制活动方面的缺陷。信息与沟通方面的缺陷主要是信息披露相关缺陷,内部监督方面主要是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方面的缺陷。(表3)
此外,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已披露的内控缺陷大多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只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有在存在重大缺陷时才会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关注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提高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注。
(三)缺陷认定标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企业在重大缺陷的认定方面标准各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会计事务所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对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也只有定性描述,而在认定内控重大缺陷时除了定性标准,还有重大错报、重大损失等可以具体量化的标准,企业在自评报告中多是根据公司自身利润额或资产额的一定比例来界定重大错报或重大损失,但随意性较大,企业可以自由操作,导致各公司之间可比性不高。
四、相关建议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设计层面的重大缺陷往往导致企业相关内部控制的失效,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设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确保既有的制度和流程是规范的、可执行的,并监督及强化制度执行,尤其要高度关注企业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各类控制活动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有所忽略。
对监管部门来说,建议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提高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要求,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积极作用;同时,重大缺陷的评价标准应逐步量化、统一,从而增加不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晓情.论施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积极作用――基于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的视角[J].时代金融,2015.2.
[2]何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及内部控制自评结论――比较分析与数据检验[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2.
篇3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控制;审计失败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案件频频曝光,多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上市公司和审计工作人员受到了众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质疑。在众多审计失败的案例中,以审计沈阳菲菲农业有限公司和菲菲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资金植入案(简称菲菲农业案)、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构财务报表事件(简称银广夏案)、湖南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虚增收入事件(简称万福生科案)、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信息造假事件(简称绿大地案)等最为典型。这些审计失败的案例都是审计风险偏高的审计实务,因此,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掌握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并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主体在审计完成的前提下,经营过程中仍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包括经营风险和狭义审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审计报告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审计主体经营过程中因客户关系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其形成原因来自“深口袋”理论。狭义审计风险上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表达不当而造成的审计主体的经营风险,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财务报表未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这种情况会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与审计质量;其二是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这种情况会降低审计效率,增加审计样本量和审计时间。从审计实务角度来看,审计风险更多是指狭义审计风险中的第一类风险。
(二)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结合菲菲农业案、万福生科案,绿大地案和银广夏案等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整个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审计工作人员、会计事务所、审计主题和审计环境等四个方面。第一,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包括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审计的方法。就其职业道德而言,主要涉及审计工作人员是否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职业道德以及从事审计工作的责任心;是否有应有的职业谨慎等。如果盲目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或聘用并相信不能胜任的专家和助理人员都会使审计风险加大。正如菲菲农业案中,面对被审计单位并不高明的造假手段,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在这次审计工作中,由于没有认真履行查询、函证、分析性复核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在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况下,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出现这种审计失败,可见审计人员对于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视而不见,这也很难让人不怀疑其职业操守。第二,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来说,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事务所承接不能胜任的工作,不能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审计工作。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工作目标不明确,没有严格按照审计规范实施审计,复核工作不到位,缺乏严密的工作考核机制。人员聘用时关注从业资格,未审查其业务能力,不注重对本所执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导致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较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质量要求低,风险意识淡薄。在银广夏一案中,审计人员不了解生物萃取技术,对外贸业务也不精通,在对行业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也没有通过对相关行业专家的咨询和征求专家的意见。对其所发现的问题,没有按照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是轻易地相信银广夏管理层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期”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以及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从而导致了审计失败,致使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三,从被审计单位方面来说,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被审计单位蓄意作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都会导致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审计工作人员不能按照职业要求和审计规则进行专业审计,不仅自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还会使会计师事务所遭受相应的损失。万福生科公司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通过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营业成本的方法,虚增净利润达4千万元,导致该公司同期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绿大地公司自2007年上市后,在短短的三年内,通过虚增资产、欺诈发行和篡改财务资产凭证等手段,累计虚增收入达2.5亿元。银广夏案件中,公司管理层集体舞弊,不仅虚报了出口商商品单价,还伪造了海关和银行的对账单。由此看来,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形同虚设,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人员只有深入调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和内部具体经营状况,才能发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问题。第四,从审计环境来说,审计环境的变化也会提高审计风险率。审计环境是指审计工作所处的经济形势、法律规定和文化背景。现代经济生活对审计报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也在逐步加大。当经济持续低迷,被审计单位容易经营失败,从而导致针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诉讼增多。法律规定是审计风险是否产生及大小的关键标准。文化习俗通过对审计人员价值观和被设计单位经营理念的影响而影响着审计风险的大小。目前,由于审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审计工作人员涉及法律诉讼的数量和金额都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企业规模不断增加,市场范围越来越广,经营内容丰富多样,使会计业务日趋复杂,审计风险随之变大。同时,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强度日益增强。而审计工作人员由于对审计环境的变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审计工作人员的案件中,审计工作人员败诉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从而更进一步诱发经营活动失败的纠纷都将审计工作人员作为对象。“保险危机”和“诉讼爆炸”是当前审计工作风险加大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
(一)为保证执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并
落实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把审计工作人员的雇佣、督导、分派和培训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质量控制系统中;加强考核,确保全体专业人员都具有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审计准则为标准,规范所有执业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行为;及时、准确地监控审计过程中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落实情况;重视业务承接与监控,控制业务承接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要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建立一个独立于审计小组之外的临时机构,对每个客户的审计底稿进行复核,以加强复核机制,防止审计风险。
(二)建立风险防范基金
每个审计单位都要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为此所需承担的风险责任,为此会计事务所应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防范基金。这种基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进行有效风险防范;另一方面专户专储,用于弥补因为审计失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风险防范基金,不仅可以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还可以用于扩大业务活动投资,保持审计业务适度发展。
(三)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与内部激励制度
我国现阶段会计资料虚假程度严重,如果继续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将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这是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常用的审计方法。建立审计组织内部的风险责任机制,即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和各环节的责任和权限。建立风险反馈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监督,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为鼓励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需有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解决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问题。
(四)加强审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根据审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较强的职业风险意识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的原则。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研究经济活动的新变化,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强化质量意识,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和每一个审计工作环节,以确保业务质量。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慎重地提审计报告和出审计意见,不能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能简单地出具“同意”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尤其是在风险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应根据风险的不同情况,出具明确具体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克服“内部审计不存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不负法律责任”等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的产生,减少审计风险责任损失。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目前,在审计过程中,正是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存在重大错误的会计报表有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才导致审计失败现象的不断发生,造成社会上对会计事务所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对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质疑。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就是要求每个审计工作人员都树立诚信至上的职业观念,真正做到在利益面前保持职业操守不动摇。同时也要改革和创新行业监管,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让审计人员对其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承担巨大压力和风险成本。
(五)完善审计法律环境,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使得审计领域相关制度和法规存在的缺陷逐一显现。审计工作作为经济活动监管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审计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律为审计工作来保驾护航。因此,完善审计法律环境,健全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当务之急。只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维护审计的独立性是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防范措施。在审计过程中,可以从五个方面全面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制定维护独立性的制度,包括威胁独立性识别系统、威胁程度评价系统和威胁应对机制等;建立监督及惩戒机制,保证相关制度的执行和程序的顺利实施;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重视独立性,并要求监证小组成员保持独立性;制定能让员工向更高级别人员反映独立性问题的制度和通道;及时向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传达有关政策和程序的变化。
(六)保持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复杂审计环境条件下,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得,除了来自学习和工作经历,还要经过适当的专业训练。审计工作人员应有的关注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职业敏感和职业谨慎,即对产生怀疑的证据要保持高度警觉,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视友.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辨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9).
[2]李明娟.审计失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5).
[3]邓敏.审计工作人员审计失败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3(4).
[4]郭海燕.对审计失败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06(3).
[5]孙敬东.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案例研究———基于审计工作人员诚信视角[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篇4
中国证监会日前《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及《实施细则》,正式恢复新股市值配售。根据规定,沪深两市投资者均可根据其持有的上市流通股票的市值自愿申购新股。基金可以参与申购和配售,但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暂不计入市值参与配售。
一季印花税、股市筹资额均大幅下降
2002年一季度,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累计筹资23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24.2亿元,下降58%。一季度,沪、深两市股票同比减少2168亿元。受股票交易额下降和2001年11月份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影响,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下降。股票交易印花税累计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少收入53.8亿元,下降69.3%。
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沪强深弱"
据统计,沪市660家已披露年报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7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7.228%;而深市513家已披露年报公司的这两项指标分别仅为0.06元和2.03%,分别只及沪市公司的34.1%和28.1%。深市公司的总体业绩已明显落后于沪市。
项怀诚否认制定减持新计划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否认了"国有股减持计划重新开始讨论"的传闻。他说,目前财政部没有这样的计划。"国有股减持计划应该继续"只是一些人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意见。戴相龙表示,目前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比较多,货币政策并不紧,是比较适当的。
证监会发行部修改发股新标准
中国证监会发行部日前对《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补充。根据修改后的审核标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主要股东发生重大诉讼、仲裁和股权纠纷;公司存在违反信息披露要求的事项;公司存在其他影响发行上市和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三种情形将导致发行申请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
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有望成立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预计,近期中国内地有望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或中外合资证券商。他说,外资进入内地A股市场的多种途径中,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可能最早实现。
公司监管引入星级制度
上海交易所上市公司部总监周勤业日前透露,为加强监管,上交所将引入星级标准,将上市公司分成一至五星级,其中五星级公司属重点监管对象,目前上交所已将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排队,2/3的公司不列入星级,属无问题公司,1/3的公司列入"星级公司黑名单",按照问题大小分为1至5星,共有8家上市公司列入五星级,成为今年的监管重点。
"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比率18.2%
2001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比率为18.2%。从1996年至今,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比率越来越高。中注协人士表示,今年上市公司年报质量提高、上市公司亏损面变大,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极有关系。而中注协在年报披露期间下发的监管措施也对提高审计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上市公司股价与业绩依旧背离
2001年每股收益前50名的上市公司公布年报之后在二级市场上整体走"熊"。从年报公布之日到5月16日,仅有2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有一半在二级市场上缩水超过10%。相比之下,绩差公司的二级市场走势则明显较强,部分绩差公司甚至成为"明星股"。
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热情越来越低
我国第四只开放式基金金鹰增长在发行期共募集22.26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23567户。仅从有效认购户数看,平均每户的认购金额达94469.66元,是设立开放式基金以来募集资金最少、认购户数最少的一次。
证券账户管理规则 6月1日起施行
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账户管理规则》。该《规则》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则》是第一次专门就证券账户管理事项制定的业务规则,全面、系统地对证券账户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做出了详细规定。
证监会:股指期货近期不可能推出
5月29日,证监会期货部出面澄清:股指期货近期不可能推出,开发股指期货新品种,必须经过多个部门多方论证,并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关媒体刊发的关于股指期货准备就绪的报道有误。目前股指期货还不具备推出条件。
篇5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从事务所本身的角度分析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质量控制制度、同业竞争等方面。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问题。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不准个人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只批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而且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思上来看,合伙制被列为首选形式。然而目前,在我国74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仅有18%的事务所实行的是合伙制;全国20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100名注册会计师以上)和78家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制。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对事务所的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即仅以其对事务所的出资额为限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对外赔偿不涉及股东的个人财产。这样,作为股东的注册会计师不必为出资额以外的私人财产担心。如此低风险,造成此类事务所自身的风险意识相对淡薄,社会公众对其信任度较低,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此外,由于我国对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仅为30万元,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仅为200万元,如此低门槛,造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剧增,极大降低了行业水平和公众信任度,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极大的增加了事务所自身的审计风险。从世界范围来看,该种形式很少被采用,可以说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事务所及其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不明确,质量控制准则贯彻不到位,导致事务所审计风险加大。如,有相当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电话费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工资奖金分配制度、交通应酬费开支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但却没有执业质量控制制度;有些事务所虽然制定了一些质量控制方法,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实施不力,使得内部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质量复核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同业竞争激烈。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许多事务所通过降低审计收费来争夺客户,这种恶性竞争手段导致事务所入不敷出,为了降低审计成本而人为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程序从而导致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增大。
(二)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关注、工作环境等。
(1)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有限。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数已达15.5万人,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8.5万人,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全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人才的涌入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然而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由于工作经验欠缺,他们很可能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些较隐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关键。注册会计师不是万能的,在考虑成本和效益的条件下,仅凭其专业知识和精力不可能独立完成审计涉及的所有工作,需要利用他人的工作。这就无形中增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不够。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在具备扎实的会计和法律知识、审计基本技能、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的同时,也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上述要求,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另外,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没有追加审计程序或扩大审计范围,就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
(3)受迫出具审计报告。有些会计师事务所面对国内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和国外事务所争夺市场份额的压力,甘愿冒险,违反原则,对其派出的注册会计师施加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压力,强迫其对被审计单位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面临事务所给予的这种压力时,也往往为了生存而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而不谈,甚至为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掩盖问题,以发表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意见,这无疑加大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三)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 包括内部控制缺乏、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人员影响等。
(1)内部控制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或虽存在内控制度但其设计不够合理,或虽设计合理但却没有有效执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另外,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体制不断变革,人员流动频繁,就会使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处于一种经常变动的状态,从而使其内部控制制度变得薄弱,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的削弱就增大了错误或舞弊出现的可能性,从而间接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2)会计信息失真。经营者为了谋求高额利润或逃避税收而有意在会计账簿、报表、凭证上弄虚作假的案例不胜枚举,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虽然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会要求被审计单位签署“管理层声明书”,但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账薄和报表,所以当被审计单位在主观上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其在业务处理上的隐蔽性会极强,因此,会计信息失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条件。
(3)管理人员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高低、变动情况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是否遭受到异常压力等,均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
(四)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 首先是法律环境的影响,审计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井然有序,任何方面都必须接受法律的规范,审计也不例外。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相关法律不一致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从而加大审计风险。其次是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的内容和方式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地掌握和评价,从而加大了其得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二者均导致审计风险增大。最后是行业环境的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行业监管出现多重管理的现象。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税务部门等都会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质量实施监督,这就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了一个被循环监督的困境,这样既容易出现监督空白,又人为加大了监督成本。二是行业监管不力,权威性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方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在基本职能和行业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从事务所本身的角度分析 包括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防范职业风险、健全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等。
(1)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的弊端很明显,虽然实行合伙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有限责任制的弊端,但由于合伙制在我国起步较晚,事务所的规模较小,承担大型企业的审计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均不足,加上一些配套制度没有跟上,因此合伙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产生了有限责任合伙制这一事务所组织形式,即对合伙人执业违规造成的损失,由直接违规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签字会计师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合伙制综合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优点,有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因此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形式,可以控制和防范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符合国际事务所组织发展的趋势。
(2)提取职业风险基金、专项赔偿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事务所可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作为因不可避免的工作失误而依法进行赔偿的准备金。从国内外频繁发生的民事责任赔偿案件来看,提取职业风险基金和利用保险市场投保责任险,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规避民事责任巨额赔偿的有效方法。然而上述两种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过失导致的民事赔偿,但因注册会计师故意或违法行为导致的民事赔偿则不属于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范围之列,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自己承担。因此,为了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提高其执业水平,同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实际赔付能力,事务所应设立专项风险赔偿基金,专门用于支付因其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综上所述,由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等特征以及现代审计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等主客观原因,事务所随时可能面临由此导致的巨额赔偿而陷入财政危机,因此,提取职业风险基金、专项赔偿基金或参加职业责任保险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3)建立健全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准则的第三至九章又分别从这七个要素展开,规范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内容和程序。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高质量、低风险报告的机制保障。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均应按照准则的规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系统规范地制定适合本所的质量控制准则,将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形成书面文件,并传达到全体人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
(二)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 包括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严格审计取证、谨慎出具审计报告。
(1)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身素质。首先是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定期培训或自学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全行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
(2)严格审计取证。在审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审计取证工作。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充分性、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收集的重要证据一定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业务主管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才有效。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签章,注册会计师应注明其拒绝签章的原因并记入工作底稿,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样,才能在发生法律纠纷及诉讼时,做到有凭有据。
(3)谨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因外界的任何干扰而出具不负责任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提交审计报告前,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要程序、重点问题和对审计报告有重要影响的部分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在起草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报告中的审计结果和依据、审计评价和建议等,使其符合业务约定书中的约定项目、内容和要求,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证据充分、文字简练、措辞恰当和表达清晰。
(三)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保证被审计单位拥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这就要求被审计单位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把资金、成本费用、权力使用作为关键控制点,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后,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授权。二是保证完善的内部控制确实得以有效的实施。首先要提高控制人员的素质和道德品质,否则再健全的内部控制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其次要建立独立董事、监事会、内部审计等多元化的监督制度,将内部审计真正纳入到内部控制中来,从而使其成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执行。再次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披露渠道,对遵守或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2)净化会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环境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执业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会计环境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净化会计环境的方法有很多,如被审计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更要注重其道德品质。
(四)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 一是完善法制体系,促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为降低审计风险创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并修改了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经济法律法规,但法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逐步制定和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非常必要。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会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改善产生推动作用,在修订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通过吸取近几年国内外会计造假、审计失败等经验教训来完善法律。另外,独立审计准则也应随着审计职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如在新准则中加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以降低审计风险。二是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新的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不断出现,这就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除了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外,国家也要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在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资本市场有效整顿的前提下,加强政策导向和对投资者及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力度,以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使得其更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以此带动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提高,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加强行业环境的治理,为消除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外部监管的多头管理、重复审查、行业监管不力等现象,我国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环境的治理,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业务质量,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减少法律诉讼,降低审计风险。行业环境的治理方法很多,可以专门设立一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实施独立监管。该委员会既要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又要独立于政府部门,真正做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和自处,该委员会有质量监督复核和惩戒的职能,并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独立监管模式的关键在于使建立的独立监管机构能真正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对审计风险管理产生促进作用。
审计风险与事务所的整个生命周期共存,是任何一个事务所都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虽然当前的经济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但仍然不能忽视其对事务所审计风险造成的影响,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对其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从而提高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多经济危机的能力。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只有内外兼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除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监管部门、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和审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2]王君彩、康霞:《构建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体系的探讨》,《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3]顾建平:《换一个角度谈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第2期。
篇6
一、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社保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它是用于支付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所享受的保险金和津贴的资金。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应考虑公开性、公正性和充分性三个基本原则:
1.公开性。社保基金的运营涉及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这使得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从而更需要公开这些信息以满足人们对其的强烈需求。
2.公正性。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会带有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如,哪些社保基金信息应该公开披露,哪些信息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等,这时会计人员应当秉着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判断和选择。
3.充分性。指全面、完整地披露社保基金的信息。这就要求定期和及时披露相结合。定期披露的社保基金信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及时披露的信息则弥补定期披露信息的不能随时披露的缺点。定期披露和及时披露的同时进行将使社保基金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完整。
二、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和非主观因素,当前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披露内容不规范。目前社保基金会计信息的披露规范,主要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当分别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2000年成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披露的2001年年度报告时指出其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为依据的。而且《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还允许各地社保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补充。这些相关的会计制度虽然都设计了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但都不全面、系统,只有一些简单的说明,同时各个制度之间还缺乏协调性。
二是信息需求者非全面化。信息需求者非全面化表现为:雇员和雇主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信息需求者,而是不存在实际意义的监督者。我国是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发放等管理,雇员和雇主按照法律的规定必须参加社会保险,雇员和雇主没有任何选择人的机会。就是说,雇员和雇主作为投入者对社会保险机构没有任何影响力。雇员和雇主如果想要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相关信息,只有依靠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立法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既没有对社保基金提供者、管理者以及收益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法律认定,又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规定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该像雇员和雇主提供信息、信息内容和方式。
三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为主体的监管机构没有辅以民间监督机构的监督不能更有效的制约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行为,政府内部的监督关系也没有理顺,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作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依据政府制度的规定,而政府制度的出台通常滞后于实际的情况,加上政府与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这种内在关系,有时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我国社保基金会计信息的披露只是一种形式,完全起不到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作用。
三、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建议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切身工作经验,笔者对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健全社保基金会计信息披露角色规划。社会保险机构要设置单独会计机构,配置具备会计师以上任职资格、符合其他任职条件的会计机构负责人。配备具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电算化会计岗位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会计工作岗位设置要合理。根据社保基金会计业务需要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基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档案管理等。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报表、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不含支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出纳员、程序编制人员不得兼任微机录入工作,不得进行系统操作。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亲属回避制度。
第二,规范社保基金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首先,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要参照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要求,促使社保基金财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其次,不仅对基金宏观管理部门报送年报和中期报告,也要向基金缴费人和广大投资人披露年报和中期报告;最后,基于我国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方式,个人账户的资金变动与劳动者个人的利益紧密相关,因此,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还应该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关个人账户的财务信息并且加强其服务意识,逐渐提高社会公众的社会保险意识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素质,并进行社会监督。
篇7
一、 奥地利情况简介
奥地利是欧洲小国,地处欧洲的南部。国土面积8.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奥地利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工业、农业、畜牧业、旅游业构成该国经济主体。很多国际机构设在奥地利。
二、 国家审计
奥地利法律给予国家审计以充分的地位、职权。审计纳入国家大法管理,审计是国家权力的组成之一,受国家宪法保护。奥地利联邦宪法中专门设置了“联邦政府审计法”一章,规定国家的审计法院独立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直接向国家议会报告工作,对国家议会负责。审计法院有很大权限,凡使用联邦资金的政府所有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和由联邦机构经营的基金组织、联邦政府经营或与其他法人实体共同经营、联邦政府投资占50%以上的企业,均在审计法院审计之列。 奥地利审计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对权力的监督,是联邦宪法赋予国家的公权与公信的象征。这使审计成为一种独立于执行权利的机构的力量,既具有很大的行为能力,又具有充分的震 奥地利设国家审计法院,最高负责人是院长,由国家议会产生,相当于政府的部长。审计法院的各级官员相当于政府的公务员,均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法律、财经、工科等多种教育的人才,都有良好的职业学习背景。 审计法院根据不同的专业组成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专业的审计事项。在成为审计法院工作人员后,要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实习,由老的带新的,先要完成一些小的项目工作,逐步成为一个符合职业要求的审计人员。
审计法院审计有很高的独立性:制定审计计划是自主的,议会不干涉审计法院的计划,但有权要求审计法院进行某一个具体项目的审计,一年只能提一个;每年要将所有审计报告集中浓缩成一个蓝色的版本,由议会的审计常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后,被审单位就有义务按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整改;审计报告对外是公开的,每个公民都可以购买;重要审计报告在报纸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审计法院审计政府控股企业时,会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对企业的监事会是否坚持了经济性、节约等要进行评价,对其人员是否胜任、合适提出建议。 总之,奥地利形成了一整套由国家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干预的、具有明确监督权利的、效率很高的审计体系。这一体系为审计活动保护联邦资产,监督联邦预算执行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 内部审计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奥地利企业一般情况下,职工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都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几百人的公司也有设内审的,这是企业的自我要求,国家法律没有要求。奥地利内部审计(1)有如下一些特点:
1.独立性。在审计机构设置上,奥地利一般由企业总裁或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对总裁或董事会负责;在审计计划制定上,每年审计工作计划,由董事会讨论通过,其他部门和人员不得干涉,只有监事会可以向董事会提出进行审计事项和要求。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客观公正的一个重要条件。
2.公开性。奥地利内审不是封闭的,其活动和结论要向社会公开,上市公司尤其如此。股民可通过审计报告了解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审计意见。这既是对被审计组织的一种压力和促进,也是对审计工作者的一个压力和促进。这有利于监督和评价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目的性。奥地利内审的目的性明确。该国内审对每个审计事项,在审计目的上都明确应 当包括目标、规划、决策、执行、监督等五个控制环节。奥地利内审很强调各组织或机构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指节约;效率性是收入和产出的比率;效果性指最后的成果,强调遵守预算的义务,强调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好的效果。 4.丰富性。即审计项目和内容丰富,包括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
如合同、合同依据、采购、付款、成本费用、财务过程、资本流转、产品或者服务、销售及人力资源的培训使用等。甚至包括考察经理人的工作胜任程度、福利情况、医疗保险等。 奥地利也有内审协会;政府机构中有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国家审计;国有资产控股企业的内审机构对再投资的企业也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有一套完整的审计质量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在大企业中内审机构可设充足的职务和人员并重视审计交流;内部审计也强调抓重点,他们的重点主要是大项目的投资、 物资采购环节和财务安全等;审计结果要充分倾听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质疑,报告要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四、实务案例 以上市的奥钢公司为例,该上市公司是一家拥有1.6万人的跨国集团公司,在全世界拥有约200家分、子公司,主要从事钢铁和IT、电子产业。
(一) 该公司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1. 机构设置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设在公司总部,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为董事会、经理层服务。
篇8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是一种特珠险种。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对象是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其保险责任为:在列明的追溯期开始后,被保险人注册会计师在其承办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过程中,因过失行为未能履行其业务上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造成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直接经济损失的,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在保险期内可向被保险人提出索赔。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责任条款的有关规定在约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鉴定由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投票表决,全体委员的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注册会计师行业专家5名、政府代表1名、律师1名、保险公司理赔专家2名。
二、推广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具有现实意义。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委托者和事务所的利益,有效解除委托者与事务所的后顾之忧,意义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事务所脱钩改制后,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要独立承担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面临的风险很大。通过这项举措可实现与保险公司互助互保、共担风险的机制,大大提高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投保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如果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投保责任保险,在加入WTO后将难以同国外同行竞争。
2、有利于落实《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但是,多年来保险领域一直是一片空白,事务所脱钩后,仍沿袭原来计提职业风险基金的方法,潜在风险很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出现填补了保险领域的空白,使《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得以落实。
3、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向合伙制过渡。虽然,我国法律允许设立合伙制事务所,但由于合伙人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大部分事务所仍为有限责任制。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建立为注册会计师执业在经济上提供了保障,可坚定事务所向合伙制过渡的决心。
4、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事务所投保后,一方面,其执业风险由保险公司和事务所共同承担,保险公司为确保自身利益,会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以防止那些执业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注册会计师故意转嫁风险;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成为被保险人后,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其审计行为起约束作用,加强其规范执业的意识,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5、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由于公众对审计责任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导致事务所放松了对执业质量的控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公正性也受到了广大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质疑。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推出,进一步落实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使用者应负的民事及经济责任,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
6、有利于确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目前,由于相关的法律约束尚不健全,在诉讼中可能会出现司法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判罚不当的现象,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的建立可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进行鉴定,能使判决结果更合理、更科学。
7、有利于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是会计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无法与国际会计公司竞争。通过资本经营,可使一些有实力的事务所以执业责任保险为依托,迅速成长,能早日出现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三、推广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虽然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的出现具有广泛的意义,但由于刚刚起步,还处在试点阶段,有些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1、过失行为的概念模糊,不利于明确保险责任。到目前为止,我国相关法规和《独立审计准则》尚未对过失行为做出明确的界定,许多场合在涉及该问题时,多引用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教材中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这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作为一本教材,虽在理论界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它只对过失行为进行了一般性描述,缺乏案例解释,可信度和说服力差,将其作为评判标准不够合理。此外,它未明确推定欺诈与重大过失的关系。过失行为相关规定的不够完备,无疑为开展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设置了障碍。
2、民事责任确定原则不统一,增加了责任鉴定的难度。目前,职业界和法律界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判定的分歧主要在过错和因果关系两方面。就过错而言,职业界主张主观过错说,提倡程序真实;而法律界主张客观过错说,只要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就应承担法律责任。就因果关系而言,理论界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客户在经营中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失不存在因果关系,可不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而法院则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第三者的损失有因果关系。这些不一致,为鉴定审计责任增加了难度,不利于该险种的推广。
篇9
1.审计报告的公开化,使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群体增加;而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过大,依赖程度过高,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风险。
到目前为此,我国的上市公司达1000多家,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每年均应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审,并将审计报告在报刊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公开化,使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开始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他们的工作。同时,由于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性质、审计报告的意义存在着误解,混淆了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或者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与审计实际所起的作用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不或避免地将所有的过错者推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进而又使更多的群体不能满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或对他们的审计工作更为挑剔,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
2.法律界和会计界对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法庭多次出于保护\\"弱小群体\\"的目的而运用\\"深口袋\\"理论造成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利判决,进一步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会计界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是能够将会计重大的错报事项揭示出来的。但是,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报事项都提示出来,所以并不能苛求审计人员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事项,因而也不能要求他们对于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关键在于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审计人员本身的过失。如果由于审计人员的过失未能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从而给委托单位和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法律界与公众则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实际上法庭在受理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时,较倾向于保护所谓的\\"弱小群体\\",强调均衡损失,运用了\\"深口袋\\"理论(注:认为受伤害的一方可向有能力提供补偿的另一方提出诉讼而不问过错为谁)。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盈利丰厚,完全有理由从其丰厚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稳定受损方的情绪,以安定团结,稳定经济。法庭的这种判决,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法摆脱不合理的风险困扰。
3.知识经济时代将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这也必然会加大其审计风险。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涌现出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由于知识技术的创新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目标将不再象工业经济时代那样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各种信息来预测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必然为注册会计师带来更大风险。
4.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电算化审计的研究开发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为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手工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数据处理过程自动化、数据存储磁性化、内部控制程序化等特点,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审计人员除了对传统的诸如会计报表、账册凭证等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外,还应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即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只有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对被审计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但是,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规范,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二.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对策
1.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日趋增大的风险,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除了严格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之外,还应注意通过分清企业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来转移本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会计责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签订约定书时,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并对全部审计业务均要求管理当局提交一份声明书,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在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而由于其舞弊技术的高明并加以精心的掩饰,审计人员即便采取了标准的审计程序和也没能查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方应承担会计责任的依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师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其内容严密,不致于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地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对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篇10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会计责任;界定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界定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不能相互替代。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报告的责任主体,应当承担审计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执行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独立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也做了详细的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会计法》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被审计单位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负责,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这一责任不应由注册会计师承担,也不应转嫁给注册会计师。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一个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舞弊或违法行为,单位负责人首先要承担会计责任。
审计受其自身的审计技术、审计、审计成本等固有审计风险的限制,对于单位负责人的会计造假行为,注册会计师即使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有时也很难发现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只能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会计报表使用人不能苛求注册会计师对已审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绝对保证,不能认为注册会计师是会计报表质量的绝对保证人和责任人。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当注册会计师完全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时,仍有可能没有发现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错误或漏报,以致出具了与事实不相称的审计报告。这种情况下,由于注册会计师已按职业规范执业,就不能认定是审计失败,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而由于注册会计师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或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依据独立审计准则执业,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或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舞弊,出具了虚假、错误的审计报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也不能借口会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提供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以及相应法律责任的成因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之上的制度基础审计,加之审计成本的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通过审计查出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但是在审计失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很可能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一种过错责任。而会计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他方损失,无论过错与否,均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是现代民事归责的一个基本原则。引起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不仅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还有整个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因素。
(一)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1. 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当前我国会计体系正处于同国际接轨的阶段,加入WTO也加快了这一进程。即使已取得了资格合格证书,也应不断加强后续和培训。但许多注册会计师对此不甚重视,也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业务日益复杂的需要。
2. 有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许多审计人员或对交易事项缺乏应有的专业怀疑,或收集的审计证据明显不足,或运用不当的审计程序,或过分信赖管理当局,或对客户舞弊的与重视不够。如对银广夏进行年报审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对关键证据如海关报关单、银行对账单、重要出口商品单价等亲自取证,也是其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审计欺诈的存在。极少数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
(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事务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事务所为了争取业务,降低审计收费标准,为节约成本而不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内部控制薄弱;另一方面为了拉客户,对客户的某些问题视而不见。例如中天勤在对银广夏的审计中,为了节约成本,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只有一名去审计,另一名根本就没有去过银广夏(两人都要承担责任)。
(三)社会公众对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的期望过高
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看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审计期望差距。由于受审计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加之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之上的制度基础审计,注册会计师不能指望通过审计查出所有的错误和舞弊。但是社会公众往往将审计意见视同对会计报表的担保或保证。一旦发现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存在错报和漏报,以致了他们的决策,就会想到把注册会计师送上被告席。这种审计期望差异的存在,使注册会计师不断地遭遇审计诉讼。
(四)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审计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
1.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股东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经营者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选择迁就客户,默许客户造假。
2. 地方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不当干预。,我国仍然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弊病。为解决地方上的就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问题,为了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往往极力支持和包庇国有企业的造假行为。
3. 证券市场和整个经济体制的制度性缺陷。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化而来。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为了上市“解困”,只能靠作假账。
(五)法律环境也对注册会计师责任判定不利
1. 西方国家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承担程度有一个很著名的:“深口袋”(DeepPocket)理论,这是指当被审计单位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情况后,不论是信息使用者还是法官,都倾向于从有支付能力的注册会计师身上获得赔偿。实际上,被审计单位是造假者,应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但在现实中,却总是发生绕过被审计单位而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况。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倾向,最典型的就是在关于注册会计师验资责任的法律诉讼浪潮中,利益受到损害者在起诉被验资单位的同时,将注册会计师也告上法庭;而法官为了给予其赔偿,在被验资单位失去赔偿能力时,往往判令注册会计师承担本不应承担的责任。
2. 关于注册师责任的确定依据和界定机构。在西方,审计准则是判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我国,审计准则的地位在法律上却没有得到确认。我国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裁定和执行权归属于人民法院。《独立审计准则》被许多法官视为纯粹的行业标准,不足以作为注册会计师的辩护依据。而且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诉讼案件往往专业性很强、技术复杂程度很高,法院难以独立对案件做出合理界定。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对应措施
要避免和减轻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通过政府、法律界、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重建一个健全、良好的社会审计体系。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在法律中明确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的责任不应归于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程度应有一定比例上限。同时将《独立审计准则》在判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定下来,并增加其他保护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
应设立一个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鉴定委员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鉴定是一个专业化很强、复杂性极大的工作,可以考虑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出面,成立一个法律界、企业界和注册会计师业内人士组成的法律责任鉴定委员会,专门负责在司法审判中进行责任鉴定。
加强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财政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证券市场,发现违规作假的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一定要使造假成本高于造假收益。
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注册会计师,更有利于建立与完善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的,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国民秩序,推进经济改革与国民经济的。
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行业宣传。注册会计师行业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自身执业责任的宣传。一方面,取得法律界人士的认同;另一方面,增进社会公众对本行业的了解。
2.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客户风险等级评价和管理制度;建立充分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制度;建立例外事项或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与奖惩制度;落实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注册会计师签名制度;建立技术支持与咨询制度等等。
3. 办理职业责任保险或提取风险基金。严格地说,投保责任险,并不是避免审计诉讼的对策,而是注册会计师的一个自我保护措施。这一措施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转嫁风险,避免遭受毁灭性的损失。
4 一旦出现审计失败,涉讼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充分其专业知识,举证证明其审计是严格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并确实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特别需要举证证明审计人员已经充分注意到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和舞弊》,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违反法规行为》的规定,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和实施了审计计划,充分考虑了审计风险,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使法官充分认识到“审计固有的风险”,弄清会计信息失真的真实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诉讼过程中,在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的抗辩中,应该改变职业思维定势。如果认为注册会计师只要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谨慎执业,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则审计报告就符合“真实性”的要求,而不应该承担由于会计报表虚假而致使审计报告失实的责任。以这样的理由抗辩,肯定将会招致对方律师有力的反驳,亦难为法官所接受。法律界一般认为:“不真实”是指审计报告的与事实不符,即“虚假”。这也是法律界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会计界想在这个问题上以自己的思维定势来改变法律界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改变掌握审判权和裁决权的法官,恐怕不切合实际,难以奏效。法庭对审计报告的关注,首要问题是审计报告是否具备预期的质量和功能,而不仅是审计的程序是否符合准则。只要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提供给了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他们据以做出的决策遭受了损失,注册会计师就难以以恪守了执业准则为由,来主张免责。
因此,在诉讼中,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要站在自己只承担过错责任的基础上, 证明自己严格了执行法定审计程序,没有过错,出示完整、规范的工作底稿,论证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同时,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担当法律顾问,和法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让法官真正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真正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真正理解了审计的固有风险。这样才能在法律诉讼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可喜是,在2003年2月15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的投资者徐倩诉上市公司锦州港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一案的《律师意见》中,提出应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律师认为,上市公司应承担涉及会计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锦州港董事长与主承销商及上市推荐人应承担涉及会计责任的连带过错推定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其负责的部分承担涉及审计责任的连带过错推定责任。虽然,此案最终如何判决将由法官司来裁决,但律师意见却充分体现了本文的观点,这与以前在诉讼请求中就片面扩大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是一种鲜明的对照,表明社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认识在提高。可见,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合理界定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参 考 文 献
[1]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2002年5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7月起实施。
[3]闫培金,王成。企业内控经典案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基金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