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文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05:5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月文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欲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文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
B.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奇怪
C.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素:向来
D.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特:特别
5.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B.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C.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D.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B.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C.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D.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2)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答案:
参考答案
4. D
5. A
6. C
7.(1)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2)那么我的所作所为,难道是用来急于博取名誉和势利的吗?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有)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李尧辅很好学。我儿时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墙壁间有个破筐藏着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文字有遗漏颠倒没有次序,于是向李家求借这部书回去。阅读它们,感到其中文辞深远厚重雄浑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感到它境界开阔浩大无边,令人喜爱。这时天下人学习的是杨亿、刘筠的“西昆体”,号称时尚文章,擅长这种文体的能够考中科举,博取名声,在世人面前夸耀,不曾有人提起韩愈的文章。我也正在考进士,把考试的诗赋作为主要的文章来写。十七岁应州试,被主考官黜退。于是取出所藏的韩愈文章重新阅读,感叹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于是对当时人不谈韩愈文深感奇怪,但是自己也没有空闲学习韩愈的文章,只是时时独自挂念在心里,认为自己正在考进士谋求禄位来奉养母亲,如果获取了禄位,应该好好在韩愈的文章上下工夫,来实现我向来的志愿。
过了七年,我进士及第,在洛阳做官。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还在,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修补连缀它,又向别人家索取所拥有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地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今天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了,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篇2
高丽松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将在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完善我校的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语文熏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总目标: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2、拓宽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能读通文言文。
4、通过无命题自由习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自由写作的能力。
(二)预期目标
1、使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探索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
四、研究措施:
1、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由校长顾问,教导处监督,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教研组长、组员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2、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3、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
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网)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三、教育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能力培养;个案研究
一、引言
(一)课题的提出
国内外对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多是针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某个方面的,或者是语文阅读能力与其他能力相关的研究,如语文阅读能力在数学知识学习上的应用、语文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等。在如何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经验总结式的文献不少,但基于具体实证的从小学生课堂表现到课后行为的系统跟踪的个案研究却鲜见。这些研究的缺失不利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整体培养。实现课堂内、课堂外、校园内、家庭中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探讨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于通过个案调查发现如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整体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期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也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就不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对课本和文字呈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理解,因此可以说,阅读能力的掌握和获得关系着小学生以后的学业进展,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初高中学业打下基础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个案调查的方式,在个案调查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获得学生的阅读能力状况,评价阅读培养方案的实际结果。为了使研究能够完全体现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本研究选择吴川市黄坡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语文阅读能力的相关问题
(一)语文阅读能力的定义
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是学生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以阅读任务的实现为主要目的。语文阅读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一种,与其他个体心理特征一样随着年龄的发展发生变化,在结构和层次方面存在一些特点,已有的研究证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包括语文知识、简单表达、知觉的广度、语词理解能力、归纳段意、整体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情感体验九个方面(罗照盛,张厚粲,2001),这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划分中最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结构最清晰的一种划分方式,本研究也将这种能力结构作为理论基础。
(二)语文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
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在很早就开始了,国外研究多重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与学生表达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发展与人际关系发展之间的联系,认为阅读理解能力高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更容易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国内对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关注语文阅读能力的结构化分和阅读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莫雷(1996)、罗照盛(2001)等对阅读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温红博(2005)编制了适用于小学生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能力测量量表。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受到个人、教师教学、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形成特征各不相同(娄阿利,2001;罗素娟,2012);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需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发展特征为基础进行分阶段的培养(崔海峰,2007);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姚彩萍,2013;陈红梅,2013;侯妍妍,2011)。上述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测验法,而研究结果多是以学生年龄为划分进行的整体性的研究,针对学生个人学习特点进行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本研究以个案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进行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方案
本研究首先对研究对象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基本划分,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30名学生,分析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基本结构,探讨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空间,并为他们量身定做阅读能力培养计划,观察培养计划实施的过程,对语文能力培养结果进行测量,得到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案。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个案研究
(一)个案研究过程
1、培养方法选择
研究者使用温博红研究中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量量表第一部分对研究对象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基本划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能力高、中、低三组,并对各组的语文能力结构进行划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对三组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进行访谈性分析,访谈问题包括:“你喜欢学习语文吗?有多喜欢,和其他科目比你最喜欢语文吗?”、“你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请试着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感受进行说明”、“你喜欢看书吗?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通过访谈我们获得关于三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不同结果:语文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积极性很强,而中等能力组则是在被动学习语文,低能力组是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将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分析与学生学习心理特征访谈结果综合不难发现,高能力组的学生在语文阅读推理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还有待提高,中等能力组在语词理解能力和归纳段意、综合分析能力方面有提高的空间,而低能力组则组要从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方面进行根本的改善,即重视正确的学习心理的构建。因此,本研究选用“情感教学”、“技巧教学”和“心理教育”作为主要的培养方法。
2、培养过程设计
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分层教学目标设定、探究合作式教学和任务教学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另外,本研究也重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计划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本研究,提供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支持,包括为学生购买课外阅读书籍、询问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感受等。在三个月的培养研究之后,我们使用温博红研究中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量量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对研究对象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再次测量,与之前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研究结果。
(二)个案研究报告
1、语好型学生的个案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的10名六年级小学生是语好型学生,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点在于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推理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尽管前人研究中有结果认为推理能力和情感体验是初中学生才有的能力,但实际上,有效的培养计划使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这两方面能力发展上也有所提高。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推理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有关的题目,例如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自由写出阅读感受等;在探究合作式教学中,给予这些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长达三个月的阅读能力培养之后我们发现,语好型的学生在推理能力测验得分从1.25上升到2.33,情感体验得分从1.01上升到2.44。十名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观察描述中关于“更爱读书”、“开始喜欢情感描述的阅读内容”的报告较为普遍,学生的阅读感受中也多了很多与作者“共鸣”的叙述。
2、被动学习型学生的个案研究结果
被动学习型学生的能力提高点在于语词理解能力、概括段意和归纳整理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给予更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后的再次访谈中,有9名学生都报告:“比原来更喜欢学习语文”、“觉得语文阅读变得简单了”,这说明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提升,而再次测验得到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被动学习型学生在语词理解、概括段意和归纳整理三方面的得分增值都超过2分;来自于学生家长的报告则说明学生在“主动学习”方面的加强,“能自觉做语文作业”是他们最主要的变化。
3、语文学习困难型学生的个案研究结果
在这个培养方案当中,针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教师多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虽然这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各项因素上的得分增值都没有超过2分,但是在培养后访谈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和语文阅读的主动叙述更多,有8名学生开始反馈“爸爸不给我买书”、“我不会做段落归纳的题目”、“老师给我的题目我能做出来,因此觉得语文阅读不难”,这说明学困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态度明显改善了。
四、讨论
(一)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
1、来源于学生的因素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影响其阅读能力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对于语好型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可能具有“功利性”,即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使得语文阅读的“精神培养”目的难以展现;对于语文学习困难型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并没有获得学习情感上的满足,因此语文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于被动学习型的学生来说,由于缺少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积极阅读较少,仅有的课外阅读集中在漫画和轻小说上,是因为这些书籍读起来感觉轻松休闲,并不受“学习成绩”的约束。可见,小学生本身对语文阅读千差万别的认知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
2、来源于教师的因素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承文化,通过语言的学习获得了解民族文化的工具;通过阅读体会文学的时代价值;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态度。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除了体现在学生考试拿分方面,还应该体现在学生情感发展方面,这也是人本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的理解已经偏离了情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阅读速度加快、找到得分点,重视知识教育而不重视人文教育,即使课堂安排的再丰富,缺乏感情的教学也难以达成教学效果的提高,要想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条件下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更是难上加难。
3、来源于教学环境的因素
提起阅读,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家长都认为是“语文阅读理解题”,学生家长对单纯的“看书”的态度是“有时间看书还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语文的阅读分数不多,还不如作文写好些”,于是家庭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多是教辅参考、优秀作文集。学校给出的阅读书目中更多是“心灵鸡汤”这种哲理类书籍,因为这种书浅析易懂,段子小而浓缩性强,能够为写作速成提供资料。可见,小学生处于一种“快餐式”的阅读环境当中,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水平不高也不足为奇。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1、针对语好型学生应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好型的学生本身对语文知识就存在极大的兴趣,其阅读能力提高的范围在于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这也是学生的精神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地进行目标设定和学习计划布置,教师应做到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到阅读的内容之中。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采用学案教学的方法,通过对阅读的探究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训练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的阅读感受和观点,远比教参上给出的要多得多,可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自主阅读训练的实施则需要以学生对阅读的自主性为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把每周的一节阅读课固定作为“课外阅读课”,阅读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甚至连讲解也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而是请三到五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赏析评论。这样安排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阅读爱好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有营养的课外阅读,坚持两个月之后,学能够从阅读赏析中体会到精品文章的妙处,甚至能够将“一个月读一本书”列入语文学习计划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此养成。
2、针对被动学习的学生应激发学习兴趣并重视基础知识巩固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设定多与“解答阅读题目”有关,久而久之会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解题惯性”而忽视阅读本身的乐趣,这也是被动学习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被动学习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相匹配,使原本语文阅读基础差,学习被动的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改变,从而对语文阅读产生信心,其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赏析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针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找出很多以前课文中出现的类似的阅读材料,将这些阅读材料连同将要阅读的材料一同出示给学生,请学生寻找这些材料中的共同点,对相同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通过这种多材料、多角度、组合式的教学内容的展示,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阅读本身的乐趣,为了阅读而阅读。
3、针对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心理教育改变学习观念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满足学困生学习情感需要是改变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观念的基础,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存在对语文学习“回避”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的形成与语文阅读学习不能满足学习心理需求相关。如果语文教师能认认真真工作,努力工作,用心工作,一丝不苟,就一定会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能微笑面对学生,创造轻松学习氛围。课下多辅导,多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多一点沟通,关心关爱学生,学生自然会从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满足来源于“教师对我的期望”、“教师对我的关心”,教师能做到这点,学困生的改变并不困难。另外,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学习反馈也有关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不佳,老师家长就加以责备,这样的负强化多了,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到焦虑。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在课堂上采用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方式,对学困生不良的课堂表现采取制止的同时,温和的对待学生;即使学困生答错了问题,也对他们回答问题的行为表示“你很勇敢,很棒”的鼓励。事实证明,坚持正面评价对学生学习焦虑的减轻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娄阿利.9-12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莫雷.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
[3]贾素娟.小学生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4]崔海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结构、层次及其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姚彩萍.浅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13.
[6]陈红梅.对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技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13.
[7]侯妍妍.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1.
篇4
再见2021你好2022文案
1、如果青春的发卷可以用胜利换取,无疑他会用他的若干胜利交换。2021,再见;2022,你好!
2、月,吹走所有忧愁吧。新的十月,让秋风吹走九月伤心的回忆,从前饮过的烈酒,爱过的烂人,交过的损友,就让它们飘散在风里。
3、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身边总有这样的人,平时普普通通,但突然有一天就成功了?那是因为他们默默努力独自奋斗的时候,你根本没看到。人生的路,总有一段要自己独行。当你想做一件事情,就踏踏实实努力去做吧!早安,十月!
4、九月再见,十月你好!愿打拼的你,顺风顺水,愿辛苦的你,收获成绩,愿坚持的你,不被辜负!愿离开的九月,带走所有的烦恼!
5、九月再见,十月你好!即使很辛苦也依然努力吧,那种不放弃的决心,会成为落在肩上的星辰,把你照亮。
6、九月再见十月你好,趁阳光正好,趁现在还年轻,去做你想做的,去追逐你的梦想。早安!
7、愿想要做的都能坚持,想要坚持的都能实现,九月再见,十月你好。
8、九月再见,你好十月。不要质疑你的付出,这些都是一种累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
9、会遗憾,但不会后悔,会争取,但不会强求,能低头,但有底线;会妥协,但有原则,希望这能是你,十月开始努力吧,十月请对我好一点!
10、岁月的秋,既是轮回,也是新的开始。人生的秋既是成熟,也是另一个路口。告别九月的漫山遍野,迎接十月的云卷云舒!
11、半生花开,半世花落。这山长水远的道路,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十月你好!
12、褪去夏日炎炎的热烈,温凉静美的秋即将开始,向后,对酷暑八月说一声再见,向前,对金秋九月道一句你好!
13、十月你好,愿你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在这个杂乱的世界中,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哪怕无人嘘寒问好吃饭。
14、那一天,没有夕阳下的奔跑,只有一个傻傻的笑,对过去说一声再见,你好,十月!十月请对我好一点!
15、人生,就是一场与生活的较量。再长的路,坚持走下去,一步一步终会走完。加油!
16、十月的天空,风已不在轻柔,阳光不再通透,如麻的细雨缱绻在发迹,寒意在心头。
17、十月你好,愿你将每日的闲暇,多分些给新拆的书卷,去遇见经典,遇见智慧,遇见良善,遇见那个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的自己。
18、指缝很宽,时间太瘦,它已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时间是往前走的,钟不可能倒着转。转眼又是一年深秋,想说,九月再见,十月你好。
19、十月筱然而至,秋天在结它的果实。
20、从来都是别离时,才知爱有多深,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九月再见,十月你好!
21、若不能相随一生,何不静享岁月!九月再见,十月你好!
22、挥一挥手,同忙碌的九月说一声,再见,忘掉不愉快,记下所有快乐和美好,带着愉悦的心情,重新出发。
23、新十月,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没有小桥流水,也没有鸟语花香。西北之旅,归期未定,继续奉献大西北,我和爱人会继续陪伴小站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行。
24、九月,再见;十月,你好。愿岁月无波澜,敬余生不悲欢。
25、风和日丽,天气正好!奔跑吧青春,为梦而年轻,为梦而坚定。十月,早安!
26、酸甜苦辣我自己尝,喜怒哀乐我自己扛,我就是自己的太阳,无须凭借谁的光。早上好。
27、既然别无选择,就别辜负否定。用微笑开启全新的一天,早上好。
28、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娱自乐。讨别人欢心只是小聪明,每天都能讨到自己的欢喜才算大智慧。十月,早安!
篇5
关键词:煤矿供电;越级跳闸;解决方案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逐渐被重视。由于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环境较差,电缆在来回拖拽时极易造成其绝缘保护层损坏,机械运输设备也时常出现挤伤电缆事故,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井下供电系统发生相间短路事故,同时因井下供电线路距离短,分级多,更容易导致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越级跳闸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大面积的停电,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还将对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及矿井安全带来威胁。因此煤矿供电越级跳闸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越级跳闸问题的解决方案
1.1 电力监控的解决方法
对于常规的电力监控,通常是在中央变电所或采区变电所出线开关保护的线路在运行期间出现了故障或遭遇了较大程度的冲击力(短路故障),就会促使其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同时将其保护装置启动信号传输至到中央变电所或者采区变电所进线开关的保护装置。
中央变电所或者采区变电所进线开关保护装置在对故障信号进行处理的同时接收到出线开关保护装置的启动信号,将延时启动本保护装置速断保护。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出线开关的跳闸信号,进线开关保护装置将后备保护跳闸;如在规定时间内出线开关跳闸,进线开关保护装置将恢复正常状态。
1.2 光纤纵差的解决方法
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光纤纵差保护一般为保护地面变电所至中央变电所或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的重要负荷电缆线路,安装于被保护电缆线路两端的开关上。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比对本侧三相电流及对侧三相电流,研究其变化,根据变化的状况及计算出的三相电流的矢量和是否为零进行判断,并根据电流互感器二侧流过的电流值,与保护动作鉴定值进行比较,如果不小于鉴定值,保护装置动作,跳开故障线路两侧开关。2 集成保护式的解决方法
在地面变电站集成保护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井下供电集成保护式的方法。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我们通过对高压供电开关电信号进行瞬时采样,随后将获取到的采样值通过固定的光纤电缆传讯通道传输到主控计算机,通过该主控计算机对电流的计算和判断,集成保护主机通过光纤电缆传讯通道向距离故障点路程较短的微机保护下达跳闸命令,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将会对短路故障进行排除。如果通道出现问题,将关闭集成保护工作模式,将工作模式转变为每台高压供电开关各自保护工作的常规方式。如图3。
3 智能配网的解决方法
在井下供电系统中,我们利用下级变电站保护动作信号或馈出线保护动作信号经矿井高速以太网快速闭锁本线路保护的速断保护功能,从而在确保快速的同时又具有了可选择性。
智能配网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某些方法将智能配网中的故障快速隔离起来:当配网系统发现故障、相关速断保护装置启动的同时,还会向上一级配网系统发出闭锁信号。不仅如此,整个配网系统还具备对下一级系统进行检测的能力,即判断出下一级配网是否有闭锁信息发出。根据判断结果,实施下一步程序。即如果检测到下一级配网发出了闭锁信息,那么就对速断出口进行闭锁。相反,如果下一级配网没有检测到闭锁信息,那么这时,配网系统就会出现一个短延时,然后跳闸。
通常情况下,短延时的时长与下一级配网闭锁信息的传输时间相关。经过测算,研究人员发现:在4级以下的配网中,短延时的时长通常≥35ms。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闭锁信息传输的可靠、顺畅。(见图4)
4 越级跳闸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
4.1 简单易行方面
针对上文提到的电力监控、光纤纵差、及集成保护来说,站内电缆或光纤以及站与站之间的光纤的连接都需要以传统的安装方式进行,这对于现场工作具有一定的麻烦性。而智能配网却大不相同,智能配网只需将通讯方式做转变,将RS485通讯改为以太网,因此总体而言比其他三种方案在现场改造方面容易得多。
4.2 可靠性方面
在以上四种方案中,电力监控和智能配网方案采用的都是,当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时,由下级配网系统负责故障检测。如果检测到故障电流,那么下级配网系统就会给上级配网系统传输故障信息,从而实现了上级配网系统的短时闭锁,进而达到速断保护的目的。因此,电力监控和智能配网方案在所有的煤矿供电越级跳闸解决方案中,属于可靠性较高的方案。
光纤纵差保护方案普遍应用于井上供电系统。当运用到井下联络线时,对于普通的故障(故障发生在联络线之间)来说,效果也比较显著;但是对于特殊故障(发生在母线上的故障)来说,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如偶尔发生越级跳闸现象、存在保护死区等等。
集成保护方案,其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在及时采样方面,同步要求比较高。从而导致排除故障时间的不确定性,即排除故障的时间不能保证完全控制在速断时间内。
4.3 先进性方面
为了改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我们需要将成熟的技术加以利用。井上供电技术要合理地科学性地运用到井下。集成保护正是一项值得考虑的技术,集成保护综合了IT技术的先进性,对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也作了相应的改进和提升。即使在只有一台主机的情况下,也能将全站测量保护及监控的功能包揽下来。
4.4 标准化方面
煤矿针对供电设备的标准,井上与井下存在较大差异。煤矿井下供电设备的标准往往落后于井上,这是由历史原因和专业限制导致的。例如对于微机的保护装置,井上都具有完整的一套标准体系,涵盖了多种的技术指标和参数。而井下则仅有为数不多的要求,使得各项相关设备的性能不统一。在文章提到的解决方法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标准也有差别。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煤矿供电设备也是为今后的供电需求打下基础。
5 结束语
煤矿供电系统越级跳闸问题一直存在于煤矿日常工作中,随着煤矿事业的发展及诸多应用于煤矿中的新技术的相继问世,使得煤矿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上有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近几年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配网方案在煤矿供电系统中得以应用,其可靠性也在应用中得以证实。这种不改变原有安装方式和网络结构的方法不仅解决了煤矿高压供电的问题,更推动了煤矿高压供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对此国家也将颁布新的政策和标准,对煤矿供电的规范进一步地加强,从而在根本上预防了对矿井和矿工生命造成威胁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文超.煤矿供电防越级跳闸保护系统的应用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1).
[2]肖立强,王哗,闫叶俊.煤矿井下高压电网越级跳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矿现代化,2010(3).
篇6
清代内廷书斋陈设极为考究,“几榻有度、器具有势、位置有定”。文案陈设器具的制作仍承袭旧制,并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清乾隆时期,御用文房清供器具,不惜工本,大量制作。其材质丰富,如宝玉石、水晶、玛瑙、玻璃、掐丝珐琅、陶瓷、竹木牙雕、漆器等制品,应有尽有。造型多样,或仿古或因材施艺,均出奇精巧。采用圆雕、镂雕、凸雕、浮雕、线刻等,各种传统工艺技法运用自如,可谓集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之大成,均体现了清代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高度发展。乾隆朝文房清供器具的制作来源
乾隆时期文房清供器具,均按内廷样式制作。一部分是出于内廷造办处制作,一部分交由地方织造按内廷式样承办制作,还有一些是地方官员按年例特制的贡品。
内廷造办处制品,多遵照皇帝的旨意,设计样式,或仿造或改作或配装入百十件等,其制作形制品类多样。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还曾亲自参与部分文具的画样,如水盛、镇纸、墨床、笔山等,或由内廷珐琅处或如意馆画师改样制作,配装入百十件匣。(清乾隆四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47册75页,中国第一历史档隶馆)这一时期,还制作有以各种文具、文玩组合的多宝匣,或集多功能器具组合的成套百十件或多宝文具匣,以及便于外出使用的旅行文具箱等,都是典型的内廷造办处制品。
除内廷造办处制作外,各地方按年例进贡的文房器具品类也丰富多样,这些均体现了乾隆时期书斋清供制作的繁荣发展。
1、内廷造办处制作
乾隆时期,内廷书斋清供器具,一般由内廷造办处各作坊承办制作。其不仅种类丰富,形制多样,而且制作数量极为可观。造办处活计档案均详细记述有各种活计制作的过程。据记载,乾隆早期造办处铜作已有铜烧古鎏金压纸的制作。如乾隆二年八月,铸炉作记载:“铜烧古鎏金压纸九件,款式甚好,再做时收小些做些,将监看人员并匠役,俱着内大臣海望拟赏,钦此。”由此可知,所制铜烧古鎏金压纸,深得乾隆帝的赏识。并随命嘉赏铜作艺匠。此后,仍有压纸的制作或改做。(清乾隆三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8册439页)如乾隆三年四月炉作记载:“交铜烧古鎏金异兽压纸一件、铜烧古鎏金牛压纸一件,传旨:着另改做收拾钦此。”记述了将烧古鎏金压纸改做的情况。此外,造办处铜作还有改做或仿做各种笔架器具,如制作多件山峰式锡笔架。据乾隆三年九月铜作记载:“将做得五峰头笔架五件,……三峰头笔架四件,呈进讫。”(清乾隆三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8册547页)从中可知,乾隆早期,还有一些山峰式锡笔架的制作,并以三峰或五峰形为定式。
除上述所制压纸、笔架器具外,笔筒、笔屏作为文案陈设,也有大量制作。如乾隆二十二年杂录记载:“太监胡世杰交杏木笔屏一件,传旨:着画样带进京去,其笔屏仍交原处陈设,于本月二十三日……将笔屏纸样一张,持进交讫。”(清乾隆二十二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2册789页)记述了仿照杏木笔屏画样制作的情况。
据档案记载,乾隆时期,还命造办处将各种文房器具配装为笔砚匣或百什件匣收贮或陈设。如乾隆二十四年二十四年记载:将“铜镀金仿圈一件、铜镀金镇纸一件、珐琅仿圈一件、镇纸四件、水盂二件、西洋珐琅小壶一件、西洋珐琅鼻烟壶一件、传旨:俱入百什件,钦此。”(清乾隆二十四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4册632页)其中所列镇纸、仿圈、水盂等,均为书写常用器具。
乾隆时期造办处所制百什件多宝匣,数量可观。如乾隆三十五年,始修建宁寿宫,其内宁寿宫花园、养性殿、淳化轩、墨云室、卷勤斋等处,均命制作大量文房清供陈设于各处殿宇多宝格或宝物箱内。最多的一次数量高达数百种。如所述:“紫檀木笔船,铜墨斗一件,铅笔二枝……,以上共二百四十六件,……”(清乾隆元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胶片号74)。上述所记各种文房器具的多达数百余件,其中铜规矩、墨罐、墨斗、笔掭等,都有不同的形式制作。
此后,乾隆皇帝还曾亲自参与部分文具的画样,由内廷珐琅处或如意馆画师改样制作,配装百什件匣。如乾隆四十八年档案记载:“御笔画得水盛、镇纸、笔山、墨床纸样,奉旨:照样做合牌样呈览,准时俱做掐丝珐琅……”(清乾隆四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47册75页)其中所列水盛、镇纸、笔山、墨床等,至今仍有大量传世。
此外,为皇帝出行或陈设,还制作有各式文具多宝匣或出外旅行文具箱。据乾隆六年木作记载:“传旨:着做出外活腿桌子一张,先做样呈览,……外套箱二件。”(清乾隆六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9册681页)此后,乾隆二十二年期间曾有多次配装或更换出外文具箱内器具。(清乾隆二十二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3册14页)。据乾隆二十五年档案记载,又将出外桌子二张,更换或配装百什件器具。即“于本日交出,出外百什件桌二张,一张内盛陈设五十八件,一张内盛陈设五十七件。”(清乾隆二十五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5册112页)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文房器具极为珍视。曾多次命造办处配做笔砚匣或百什件文具箱等陈设。
2、地方按内廷样式制作
内廷造办处制作外,还有大量的来自地方官员每年的例贡。其形制、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多是按内廷样式或要求制作。此外,还有内廷发样交由地方织造照样成做。如“文竹盘二件,内盛文竹笔筒、墨床、镇纸、水盛、砚盒随绿石砚……交江宁织造寅著照样成作,文竹笔山二件,又笔山发往杭州,交寅保照样配做笔山二件,其盘内糊雪花锦垫”。其中所列文竹多盛盘器具,均有传世。
又据乾隆四年活计档案记载,发往江西按内廷样式制作的各式文房器具一次多达上百余件。如“遵旨:酌量釉水烧造水盛、笔架、笔洗、盖罐等件,……水盛、笔洗等共一百三十八件,……唐阿六十三送赴圆明园讫。”(清乾隆四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8册276页)上述所列有水盛、水盂、笔掭、笔洗等器具均为官窑制品,其釉色形式多样。由此可知,乾隆时期发往江西烧造的文房清供器具的数量之多。
此外,每年地方官员例贡物品中均有多种文房陈设器具。各地方官员也有投其所好,朝贡所进文房器具多为玉石或仿宋官窑制品。如乾隆时期《宫中进单》0095单、0025单、0086单、0024单、0024单等,详细记载着每单进贡文房清供的品种、材质、数量等信息,从这些记载可知,地方按内廷需要所制文房清供器具种类形式多样。其材质各异,以玉石、翡翠,瓷制品为最,也有少量的竹木牙雕制品,均不惜工本,精工细作。其制作数量可观。由于内廷的大量需求,各种材质、造型均有制作,争奇斗巧,异彩纷呈,文房清供器具的种类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乾隆时期《宫中进单》记录着地方官员进贡各类清供器具的情况。
乾隆朝文房清供的种类及特点
清乾隆皇帝对文房清供器具珍爱备至,在位期间,内廷造办处制作有大量的文房陈设器具,供其使用和品鉴赏玩。其中不凡有大量的御制诗咏。如题和田玉竹溪六逸笔筒、题和田玉云瀑飞棂笔筒、题竹根七贤笔筒、咏和田玉荷叶洗等,并也有将御题诗文摹勒于器具。这一时期,文房清供器具的制作不仅材质丰富,而且其形制种类更为多样,并创新发展了笔插、笔屏、笔掭、笔床、砚屏、砚滴、仿圈、墨床等用具形式,成为清代宫廷特有的书斋陈设器具。
乾隆时期内廷文房清供器具,种类丰富,按其功能用途可归纳为(一)笔之辅助用具,包括笔筒、笔架、笔洗、笔掭、笔床、笔船、笔插;这些器具既可横放毛笔,也可竖放毛笔。(二)墨之辅助用具,包括墨床、墨罐、墨匣、墨盒等;为放置墨品的备用。(三)纸之辅助用具,包括镇纸、压尺(镇尺)、臂搁、仿圈等;为书写备用文具。(四)砚之辅助用具,包括水注、砚滴、水丞、(水盛、水中丞、水盂)、砚屏等;为砚品备用器具。(五)印章、印泥盒、印匣;为署名印文的用具。(六)成组多宝文具匣、旅行文具箱。这种文具匣箱的形式,最初以实用为主,便于出行使用。逐渐发展为极具收藏与鉴赏为主的艺术珍玩。
(一)笔之辅助用具
包括笔筒、笔架、笔洗、笔掭、笔床、笔船、笔插,既有横放毛笔,也有竖放毛笔的工具。
笔筒,是为纳笔保护毛笔所用的必备用具,是由早期的笔套、笔床、笔插、笔篓发展而来。乾隆内廷造办处制作有大量玉石笔筒,如青玉、白玉、碧玉、玛瑙、水晶等,造型或圆形、方形、或椭圆形。通景构图,题材内容丰富,或山林风景,人物故事等题材再现于笔筒上,极具艺术装饰效果。
乾隆时供奉内廷的广东牙匠有黄振效,于乾隆二年召入内廷,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其善于牙雕笔筒、臂搁等文具,现藏品中有黄振效牙雕渔家乐笔筒,其上有乾隆三年御题诗句,为乾隆时期代表佳作。此外,内廷还制作有大量雕漆、珐琅、玻璃、竹木等笔筒,造型各异,极具宫廷特色。
笔架,出于内廷制作者造型丰富,不拘一格。装饰题材广泛,有海水江崖纹、云龙纹,还有寓意吉祥的三羊开泰、五子登科等内容。笔架选材精良,如玉石、玛瑙、象牙、珊瑚、水晶、墨晶、金星玻璃、掐丝珐琅、青瓷、竹木、犀角等无所不用,均因材施艺,制作奇巧。
笔插,始见用于唐代,据档案记载,乾隆时期也有少量笔插、笔屏形式的制作,但形制与早期笔插迥异。
笔掭,为沾墨吮毫所用工具。清代内廷御用制品形式多样,造型多为浅碟式,如秋叶形、灵芝形、佛手形、葫芦形等。材质多取玉石、玛瑙、水晶、青瓷、竹木牙等,制作精巧。如象牙雕葫芦式笔掭,玉质秋叶形笔掭,利用薄薄玉片,巧做吮笔用具,其叶脉清晰,晶莹剔透。
笔洗,是为清洗毛笔所用必备器具,以保护笔毫,可耐久用,晋唐时期就已流行。明清时期内廷御用制品,材质精良,有玉石、玛瑙、瓷、竹、木、铜、翡翠、象牙、珐琅等,除常见的方形、圆形、椭圆形以外,还有仿拟自然植物之形,如荷叶洗、桃式洗、瓜形洗等,乾隆时期多有仿宋官窑制品。
笔床,是一种台式可以横卧毛笔的用具,宋代已有使用。一般呈长方形,设有台座,笔床表面做有管状凹槽,便于放置毛笔,有的做多个凹槽,可置放多枝毛笔。因笔毫蘸墨湿笔,其用途也与笔架相似,宜于悬浮放置。清乾隆时期宫廷有少量制品,如金星玻璃笔床、红雕漆笔床,均为传世佳品。
笔船,是平卧置笔的用具,其与笔床相似,可横向置放毛笔。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述:“笔船有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精甚;有以牙玉为之者,亦佳。”而明文震亨《长物志》记载:“笔船,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可用,惟不可以牙、玉为之。”可见,笔船的材质以木质最佳,但传世品很少。乾隆时期有紫檀木或乌木制半圆状笔船,体轻壁薄,形似一叶小舟,其上可置放毛笔。乾隆时期所制多宝文具匣中也有同样可架笔的笔船形式。
(二)墨之辅助用具
包括墨床、墨罐、墨匣、墨盒等,为放置墨品的必备用具。
墨床,为置放墨品的用具,造型多小巧精致。清代较为流行,出于内廷制作其材质丰富,如玉石、玛瑙、金星玻璃、珐琅、竹、木、牙等均有制品。如乾隆时期所制掐丝珐琅墨床,玉石墨床等,形制小巧,置于书案陈设,颇具清雅。
墨罐,是一种储存墨汁的用具。清代始有制作使用,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时期内廷多有制作,其材质种类有玉石、珐琅、青瓷等。现知旧藏实物中有少量的铜墨罐、银烧蓝墨罐,如银烧蓝墨罐,造型小巧,口径3厘米,高4厘米。为储存墨汁所用。
墨匣,为放置墨品的用具,有防潮、防霉等作用,其形式多样,装潢精美,较为常见的有雕漆、黑漆、紫檀、黄锦匣等。明清时期多随墨形制匣,一般防尘、防蛀所用雕漆匣,或漆木匣,还有较名贵的紫檀木匣等,内廷制匣多雕云龙或金漆彩绘,纹饰精美,有些还套以黄锦囊,层层包裹,装潢考究。
铜墨盒是清代后期出现的一种储存墨汁的实用器具,即贮藏研磨后的墨汁,为携带方便而发明。造型有方形、圆形,也有椭圆形,多流行于文人阶层,也有文人自制之品,或文人题名诗画,作为书房案头陈设也颇为儒雅。
(三)纸之辅助用具
包括镇纸、压尺(镇尺)、臂搁、仿圈等,为书写备用文具。
镇纸,又称书镇、压镇,是固定纸面平整的一种用具,明清时期使用广泛,内廷制品更以金银、玉石为贵,又有竹、木、牙、瓷、铜质等。造型多取瑞兽或动物形像,如蟾蜍、卧马、辟邪、牛、羊等。制作生动古雅,置于书斋文案,既实用又可赏玩。
压尺,又称镇尺,也是固定纸面平整的一种用具,造型为长尺形,其上有各种形式的提携钮,便于使用。材质有玉石、铜、珐琅、竹木、牙等。清代压尺或长或短,材质有珐琅、玉石、牙、木、铜等制品。压尺上设有提钮,并做立体装饰,如圆雕兽纽,或浮雕装饰,或长、或扁、或蔓延于整个器身,形制古雅。
臂搁,又称秘阁、臂阁、背搁,是写毛笔字时悬腕垫肘的用具。乾隆时期臂搁,多沿袭旧制,一般为扁长方形或覆瓦形,材质有瓷、玉、竹、木、牙等,案头清供,极具典雅。
仿圈,是一种圈字临帖所用的实用工具,清代较为流行。造型有长方形、圆形、矩形。以铜或珐琅制品最为常见,清乾隆时期,内廷所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圈,或长或矩,或可折叠式等,颇具时代特点。这种仿圈形式一直流行到清代末期,是宫廷特有的书写实用工具。
(四)砚之辅助用具
包括水注、砚滴、水丞(水盛、水中丞、水盂)、砚屏等,为用砚必备器具。
水注,唐宋时期较为流行,有瓜果形、动物形,也有微缩小茶壶的形式,一般都有进水孔和注水的流。清乾隆时期仍沿袭制作,形式独特。现知有宜兴紫砂桃式水注、粉青釉莲蓬式水注等,均造型新颖,颇具时代特点。
砚滴,是一种注水滴砚的实用器具,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有“水滴辨”中记述了时人有将铜犀牛、天禄、蟾蜍等做文案陈设。乾隆时期崇尚古制,所制砚滴也有仿古造型,如乾隆碧玉犀牛砚滴、青玉天鹿砚滴等,也以瑞兽为造型,点缀书案极尽雅致。
水丞,又称水盛、水盂、水中丞,是贮水器具,汉代已有制作,用于贮水掭砚,多附有小勺。清乾隆宫廷制品,材质精良,青瓷、玉石、玛瑙、水晶、翡翠、象牙、玻璃、金银、珐琅、铜、锡等均有制品,尤以陶瓷、玉石为贵。造型多样,有圆形、方形、桃式、瓜式等多种式样,均出奇精巧。其题材内容更有寓意福寿吉祥等内容,极具宫廷特色。
砚屏,宋代已有使用,乾隆内廷制品也多为插屏式,屏上注重装饰,或以玉雕山水人物,花卉诗文或彩瓷图绘,或用竹木牙雕等,如乾隆御制诗文砚屏,置于案头,清心雅致。
(五)印章、印泥盒、印匣。
为书画题识或署名印文的用具,为书斋常备用具。
印章,又称图章,是文人书斋常备用具,用于书画题识和署名。古代印章只是一种凭信的工具,宋元时期才逐渐发展为文人艺术。明清时期,成为书斋陈设的重要部分。皇家御用的印章,除政务宝玺以外,还有闲文诗句印、斋堂馆号印、鉴藏印、画印等。这些印章多为帝王御笔书画、皇家收藏钤用。乾隆时期,所制印章最多,如“元音寿牒”套印,数量多达120件,均为青田石料,应为皇帝万寿特制的贡品。
印泥盒,又称印色池,是用于放置印色泥的器具,也是文案必备器具。早在晋代就已流行,以瓷制最佳。清代宫廷制品,形式多样,有圆形或方形,材质精良,玉石、玛瑙、紫砂、玻璃等均有制品。如乾隆宜兴窑葵花式加彩印盒,造型呈葵花式,以黄色沙质加彩塑泥,颇具时代特点。
此外,为盛装印章所用的各式印匣,形式多样。特别是内廷御用制品,除瓷盒、檀香木盒、竹木、漆盒外,还有金匣、描金漆匣、雕龙檀木匣等,制作精致,极具奢华。
(六)多宝文具匣,旅行文具箱。
这种文具匣,最初以实用为主,便于出行使用。逐渐发展为极具收藏与鉴赏为一体的文玩珍品。
篇7
关键词:日本的阿弥陀净土;敦煌净土变;净土观
中图分类号:K8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064-12
Pictures of the Pure Land of Amitabha Buddha in Japan and the Pure Land Illustrations at Dunhuang
DONOHASHI Akio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ities, Kobe University, Kobe, Japan)
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ure land images of Amitabha at different times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attempts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t pure land ideas, which might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apanese art and Dunhuang wall paintings of this theme. The pure land belief in Japan regarded “happily seeking pure land and leaving dirt land” as an ideal that could be realized, and kept pursuing it. It was exactly embodied in Japanese pure land images: the pure land is nearby. However, the pure land images from China and particularly from Dunhuang never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re land of Amitabha Buddha among themselves in a secular world, and among those being reborn. This is a very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ular life and the afterlif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apanese and Dunhuang pure land images reflect their different pure land concepts.
Keywords: Pure land of Amitabha in Japan; Pure land illustration at Dunhuang; Pure land concepts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阿弥陀净土图是以西方极乐净土教主阿弥陀如来为主尊,描绘其住处极乐净土的绘画。阿弥陀净土信仰的经典依据为“净土三部经”(资料一),即《无量寿经》(大经)、《阿弥陀经》(小经)与《观无量寿经》(观经)。三部经典对于教主阿弥陀如来的赞颂以及净土辉煌景观的描述基本相同,但却存在一些叙述上的差异,经文中的相关故事有时也大相径庭。已有学者指出,以《观无量寿经》(观经)为依据创作的绘画雕塑作品,与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经典为依据的作品有大异其趣之处。不过,表现阿弥陀净土的作品情况之复杂还不仅源于此。其原因还在于有些作品综合了各经典的描述,有些则只忠实地再现一部经典的内容;时代与地域的不同又进一步赋予其丰富多样的图像变化。本文以呈现不同地域与时代的阿弥陀净土造型表现差异为目的,希望通过日本古代的作品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说明两国阿弥陀净土的造型差异及其背后不同的净土观。
从文献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自佛教传来的早期阶段起,阿弥陀佛及阿弥陀净土信仰就已经在日本流行开来(资料二)。这一点也明确地反映在美术作品当中,自飞鸟、白凤时代起表现阿弥陀信仰的作品已多有出现,并在奈良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宫寺藏飞鸟时代的《天寿国绣帐》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净土图。推古三十年(622)圣德太子死后,太子周边的人为了表现太子往生的“天寿国”制作了这幅绣帐。目前绣帐仅剩些许残片,已经很难判断出原先的整体构图,不过仍可辨认出一些图样,如莲池、散花、佛堂、钟楼、僧侣、信徒等等。目前学术界对天寿国绣帐存有种种争议,其所依据的经典也不能确定,但可以说绣帐表现的内容与阿弥陀净土景观是相通的。现在明确知道的是,天寿国绣帐的画稿是由东汉末贤、高丽加西溢、汉奴加己利三位画师绘制的,而且这三位画师均来自朝鲜半岛。因此,绣帐的画稿很可能是以朝鲜半岛的粉本等为基础绘制而成的。
接下来的单幅阿弥陀净土图为奈良药师寺讲堂原有的7世纪末的阿弥陀净土变绣佛(资料二)。文献记载这幅高三丈、宽二丈一尺八寸的巨幅绣佛是持统天皇在694年为天武天皇发愿制作的,表现了“阿弥陀佛并胁■天人等,惣百余体”的宏大的阿弥陀净土景观。此作品业已失传,但文献中的描述却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贞观十六年,642年)中的阿弥陀净土图。此外,对于四方四佛净土变中的阿弥陀净土图,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如最早的8世纪初叶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画阿弥陀净土图、天平二年(730)兴福寺五重塔内壁画等。另外,文献中还记载了鉴真向天皇进献的阿弥陀净土图以及为光明皇后七七忌制作并且分发各地的阿弥陀净土图(资料二)。其中,鉴真带来的阿弥陀净土图,很可能反映了当时中国最为盛行的阿弥陀净土变或善导主导的观经变的最新图像。不过,这些阿弥陀净土图,究竟是依据《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绘制的单纯的阿弥陀极乐净土图,还是依据《观无量寿经》绘制的观经变,由于现存作品甚少,尚不明确。从现存于当麻寺的巨幅观经变图织锦(图版12),即当麻曼荼罗来看,笔者认为这些阿弥陀净土图很可能是阿弥陀净土变,而不是观经变。关于当麻曼荼罗,虽然有一个天平宝字七年(763)制作的传说,但其实际的制作地点与年代并不清楚。不过就结论而言,这个传说却能说明在这一时期,观经变继阿弥陀净土变之后也传到了日本。
可以说飞鸟至奈良时代的阿弥陀净土图或观经变,不仅原原本本地继承了中国净土教绘画的图像,而且从造型上进行了忠实的临摹或模仿。日本的佛教美术就是从忠实地临摹外来的原作开始的。由于有些现存作品临摹得过于忠实,以至于我们很难判断其到底来自中国,还是日本制作的摹本。当然,就当麻曼陀罗这样巨幅、需要高度纺织技术的作品而言,在当时日本的技术与环境条件下是否能够制作尚存疑问。也许正是这些来自大陆以及朝鲜半岛的超乎想象的壮观而华丽的净土图吸引了人们,才使阿弥陀信仰得以盛行一时吧。不过,符合日本人心性的净土观以及净土艺术此时尚未成熟。飞鸟、奈良时代的阿弥陀净土艺术与净土观与中国或朝鲜半岛差异不大,外来画家带来的粉本、鉴真等外国僧侣与随同遣唐使赴唐学习的僧人带回的图像是其主要依据。
到了平安时代前期,在仁承和十四年(847)归国的天台僧人圆仁带回的山西省五台山的净土念佛的影响下(资料二),阿弥陀信仰进一步渗透到天台宗佛教之中,体现为皈依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极乐净土的形式。承和五年(838)圆仁以天台山为目标随遣唐使船来到大唐,但未能获得许可,于是决意逃亡,断然前往五台山、长安等地巡礼。终至山西五台山,学得念佛三昧法。回国后,仁寿元年(851),圆仁在天台宗大本山比叡山中的常行堂修常行三昧不断念佛,并将之传授给弟子。之后,慈惠大师良源又在比叡山的横川修建了常行堂,推广阿弥陀净土的观想念佛(资料二、四)。由于圆仁最早学习的是五台山的念佛三昧,天台山传承的也应该是五台山的修法以及殿堂的庄严法。比叡山的常行堂以阿弥陀如来为主尊,最初还供奉着天台宗常见的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中的阿弥陀四摄菩萨(图版13)“法利因语”,这四个菩萨后来被换成了更为普遍的观音、势至、地藏及龙树菩萨。在永延二年(988)题记的线刻阿弥陀五尊镜像(图版14)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阿弥陀三尊与地藏、龙树组合的五身造像。这说明随着信仰的普及,这五身的组合很早就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即殿堂内通常会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地藏以及龙树五身造像。所谓“阿弥陀五尊”通常即指这五尊(资料四)。对于上述常行堂的阿弥陀与四菩萨,学术界争议颇大,但由于缺乏例证,尚无确凿的说法。一乘寺藏阿弥陀五尊图(图版15)虽然是镰仓时代复古风格的作品,但描绘的正是这一组合。
平安时代中期,永观三年(985)成书的惠心僧都源信著《往生要集》,劝说人们往生阿弥陀净土,并因此倡导观想念佛与称名念佛。对摆脱六道悲惨的轮回、往生极乐净土的宣扬,使原本存在于教团内部高僧之间的净土信仰,倏忽转变为平安贵族间的阿弥陀信仰与净土念佛信仰。“山间念佛(在比叡山观想念佛)”亦发展成为贵族家中的“念佛会”,即俗世贵族们在宅邸中安置主尊,庄严其周,举行的“念佛会”。其中,以在比叡山首楞严院发起的二十五三昧会最为著名。同时,贵族们为往生阿弥陀净土开始大兴土木建寺造佛。念佛三昧讲以及戏剧性地再现往生极乐净土场景的临终行仪紧紧地抓住了贵族们的心。贵族们自行建造阿弥陀堂,安置阿弥陀如来像、阿弥陀五尊像或九身阿弥陀像。目前,九身堂与九身阿弥陀像并存的例子不多,京都府的净琉璃寺九身阿弥陀堂与九身阿弥陀像(图版16)为罕见的一例,其周围还绘有九品往生图,令人切实地感受到九品来迎的氛围。当时的最高权力者藤原道长心向净土,笃信阿弥陀佛(资料三、参考史料1《荣华物语》〈たまのうてな〉),成为这一时代风尚的典型代表。
平安时代中期以后,人们希冀往生净土的心情变得更为迫切,具体表现为已不满足于观想阿弥陀净土,而更为关注阿弥陀净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换言之,如何才能往生阿弥陀净土,或阿弥陀如来如何显身救济,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于是,讲述往生净土的具体观想方法的观经十六观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的心灵依靠。由此引发的造型活动,则已表现出明显的日本特色。对于人们来说,唐土传来的西方极乐净土变与观经变中宏大而华丽的极乐世界似乎离现实过于遥远,是另一个世界。于是,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到了阿弥陀净土观想(资料二)的最后一部分“九品往生”(资料三)上。希求往生净土心情之切,甚至促使人们开始举办“迎讲”,戏剧性地再现阿弥陀佛前来迎接往生者的景象。同时,平安贵族竞相建造阿弥陀堂,描绘九品往生壁画(资料三、四)。这些即是体现日本环境与民族心像的阿弥陀净土造型。
永承七年(1052)世界进入末法时期,人们心无所寄。第二年,即天喜元年(1053),藤原赖通于宇治平等院建造了阿弥陀堂,即凤凰堂。堂内表现阿弥陀信仰的雕塑及绘画等完全依据赖通的个人喜好而定(资料五),而他最为关注的则应该是九品往生图。比起富丽堂皇的西方极乐净土景象,这里的九品往生图似乎更为关注能否得到阿弥陀的来迎,顺利往生极乐净土。绘于堂内四周的九品来迎图(图版17)在中国不曾出现,标志着表现日本阿弥陀信仰的大型净土教美术的诞生。在中国,虽然人们认为阿弥陀如来的极乐净土在遥远的西方,但文献记载表明他们仍然期待临终时阿弥陀佛能前来引摄。如《觉禅钞》阿弥陀五尊曼荼罗一项有如下记载:“大唐并州一国人皆念弥陀,其国人命终时,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地藏、龙树皆来引摄。”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反映这一现象的大型作品。虽有少量的表现阿弥陀圣众来迎的图像,但却没有发现日本这样大规模的作品。这正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具体地讲就是在一种信仰波及中国与日本传播时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此应该注意的是,平等院凤凰堂的九品来迎壁画并没有忠实地依据观经的内容进行描绘。如资料一所示,在十六观最后一部分的九品往生中,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共有九个阶段,九个等级与往生者生前所积善德对应,区别鲜明。以音乐、散华为装点的阿弥陀如来与观音、势至为首的圣众来迎场面因等级而异,等级越低越简略,最后一等既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观音、势至。在当麻曼荼罗和敦煌的观经变中,这一区别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凤凰堂壁画的九品往生图中,四壁的阿弥陀圣众来迎图区别并不大。阿弥陀如来与圣众的来迎场面几乎同样庄严,均类似上品等高等级的来迎规格。各幅壁画内均有方形题记栏,分别写有观经中九品中各品的经文。根据经文可知向东的正面为上品,北侧壁为中品,南侧壁为下品。中品下生与下品下生位于佛后墙壁的背面,画面脱落严重,已无法识别原来的图样。比较从上品上生到中品中生、下品中生的七幅壁画,会发现圣众来迎的景象也无太大差异。以阿弥陀三尊为中心、众多的音声菩萨优雅地乘云前来迎接往生者。他们渡过茫茫大海,越过草木茂盛的山岭,来到山谷间往生者的山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贵族们豪华的宅邸,而只是一所孤寂、朴素的小屋。看着这样清寒的住宅,我们很难想象山对面的极乐净土会是楼阁林立、富丽堂皇。这意味着什么呢?观经中所描述的极乐净土在遥远的西方,是绚烂豪华的另一个世界。位于比西方丝绸之路更远的、渺无人烟的干旱地带尽头的阿弥陀如来极乐净土,对当时的日本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很难引起内心的共鸣。或许正因这样,人们才索性在山川草木繁盛的自然中寻找阿弥陀如来的极乐净土的感觉。极乐净土就在山岭对面,在西边海平面的尽头,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在许多的圣众来迎图中,阿弥陀佛都来自山海的另一端。山越阿弥陀来迎图以及其他主尊的来迎图,如弥勒来迎图、十一面观音来迎图以及年代更晚的十三佛来迎图、日本传统的垂迹神出现图等,均是受其影响的结果。
在日本,到了13世纪的镰仓时代,人们开始再度关注古代传来的观经变,即当麻曼荼罗。当麻曼荼罗是依据观经描绘的真正的阿弥陀如来的极乐世界,为了帮助人们领悟还正确地再现了十六观想,作为忠实于经典的作品颇受重视。在镰仓时代之后,当麻曼荼罗的忠实临摹大量出现,普及甚广,但却没有出现对经典进行独特诠释的创造性的观经变。之后,元、明、清时代的观经变与阿弥陀净土图的彩色画及版画也传入了日本,但其后同样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迹象。
在中国,唐代是阿弥陀净土信仰空前兴盛的时代。初唐后期,即7世纪初,善导大师著《观经疏》宣扬西方极乐净土的信仰(资料六),并制作了“净土变三百铺”。此外,据说武则天还命人制作了四百铺刺绣“极乐净土变”。净土信仰促进了西方净土变图像的制作。据《历代名画记》等文献记载(资料六),当时首都长安、洛阳的大寺院堂塔内的壁面上也绘有多幅净土变。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几乎均已失传。不过,在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还可以看到许多净土变、观经变壁画(资料七)。据敦煌研究院出版的《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统计,莫高窟有阿弥陀经变63例,净土变41例,观经变84例。这些经变画以唐代为中心,贯穿了敦煌莫高窟的所有年代,不过起始时间却不尽相同。阿弥陀经变从隋、初唐至宋、西夏;净土变从初唐至宋、西夏;观经变从初唐、盛唐到五代、宋。可以看出与阿弥陀经变和净土变相比,观经变的出现时间较晚。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绢本观经变与净土变等,先后被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探险队以及俄罗斯探险队等搬运出境,目前与文书、经卷等一起分藏于世界各地。另外,在敦煌以西的吐鲁番、库车也出土了一些观经变的壁画局部与绢画残片(资料七)。这正是中国中原成形的观经变向西传播的结果。因此,表现阿弥陀净土观想的图像可以看作是在中国中原成立的。之后,向东传到了大海对面的日本,向西传到西域的吐鲁番和库车等丝绸之路的要冲。
中国大陆的阿弥陀净土信仰,在如此长的时期内和如此广泛的地域内都不曾中断。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依据经典绘制的敦煌的阿弥陀净土绘画,虽然大部分忠实地反映了经典的内容,但却不存在整体构图及细部描写上的复制。敦煌虽有大量的阿弥陀经变与观经变,但几乎看不到根据有限的原图进行临摹复制的情况。也就是说,每一件作品可能都是画工们根据供养人以及僧侣的指示,重新选择粉本调整画面的结果。另外,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有可以观想阿弥陀如来极乐净土景象的净土图,甚至还能看到九品往生者的形象,但却没有九品来迎的场面。敦煌大多数的观经变,只描绘观经十六观净土中观想净土的十三观,不描绘最后三观,即没有九品来迎的图像。唯一表现了十六观中最后的阿弥陀来迎的作品是莫高窟第431窟中的来迎图。对这不可思议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为什么那么忠实地描绘了观经绝大部分内容,却唯独要忽视观经十六观想的最后三观——善导所言的“散善义”,即阿弥陀前来迎接的场景呢?而且,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敦煌,敦煌以东地域的观经变同样不表现最后的九品往生场面。是否因为当时的人希望纯粹地观想阿弥陀净土,对于散善义略感性质不同呢?
日本知恩院藏南宋淳熙十年(1180)的阿弥陀净土图(图版18),也仅仅描绘了莲池对面阿弥陀三尊以及后方赞颂、见证阿弥陀净土的众多如来。当然,大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阿弥陀来迎图。目前,在历史上的西夏王国、高丽以及中国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一些阿弥陀来迎图的局部。不过,完全没有像日本那样构思、风格多样的大型来迎图。日本的净土信仰将“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看作一种并不遥远的理想,持续地追求着。日本的净土图也正是这一追求的体现:净土就在身边。而敦煌以及中国的净土变却不表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极乐净土与现世的自己及往生者的关系,现世的生命与死后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冷淡的。这一点可以说正是日本的阿弥陀净土绘画与敦煌的净土变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彼此不同净土观的反映。
(苏佳莹重译)
附 录
资料一:净土三部经{1}(经文略)
《阿弥陀经》(小经)姚秦鸠摩罗什译402年前后
《无量寿经》(大经)曹魏康僧铠译421—442年东晋前后
《观无量寿经》(观经)刘宋畺良耶舍译430—442年中亚撰述
资料二:日本の阿弥陀净土变と九品往生図(九品来迎図)
“安置繍佛像一帳,高三丈,廣二丈一尺八寸,阿弥陀佛并脇士■天人等,惣百餘躰奉繍之,流記帳云,以壬辰年(692)四月十二日,奉為飛鳥御清原宮御宇天皇天武天皇藤原宮御宇天皇持統天皇奉造而請坐者。”[薬師寺·講堂]《薬師寺縁起》(長和四年1015){2}
“繍曼陀羅一帳 廣二丈一尺八寸,高三丈 納莒,斯曼陀羅者,衆色糸繍阿弥陀仏三尊并■天等百余躰,公家御願冣勝會時,所奉懸也,自余日不能拝見。”《七大寺巡礼私記》(大江親通,保延元年1140){3}
天平二年(730)兴福寺五重塔内部造四方四佛净土变。《興福寺流記》{4}
天平胜宝四年(752)阿弥陀净土一铺、阿弥陀佛一铺(《正倉院文書》12-21){5}
天平胜宝六年(754)鉴真进上阿弥陀净土一铺(外嶋院牒《正倉院文書》13-112){1}
天平宝字四年(760)阿弥陀净土一铺。(东寺阿弥陀净土图奉请案,《正倉院文書》14-403){2}
天平宝字四年(760)光明皇后七七忌,为诸国造阿弥陀净土变相。《続日本紀》{3}
天平宝字五年(761)为兴福寺东院西堂造阿弥陀净土变相绣帐。《興福寺流記》{4}
天平宝字六年(762)阿弥陀净土一铺(石山院阿弥陀净土图并铸镜用度奉请文案,《正倉院文書》15-185.200.244){5}
天平宝字七年(763)当麻曼陀罗(铭文《建久御巡礼記》){6}
天平神护三年(767)东大寺阿弥陀院弥陀净土变(阿弥陀悔过资财帐《正倉院文書》5-684){7}
延暦二十年(801)画像阿弥陀净土三幅《多度神宮寺資財帳》{8}
承和十四年(847)圆仁归国。“仁寿元年(851)移五台山念仏三昧之法、伝授諸弟子等、始修常行三昧”《慈覚大师伝》{9},常行三昧堂{10}。
延长五年(927)叡山西常行堂静观僧于正四面柱绘极乐净土。《山門堂舎記》{11}
天庆七年(944)空也供养阿弥陀净土变一铺。《空也誄》{12}
天庆八年(945)七月十八日山階寺送九品往生图。九月二十二日命佛师定丰绘西方净土图。《贞信公記》関白藤原忠平{13}
天暦八年(968)良源横川常行堂{14}。阿弥陀五尊像。
永観二年(984)慶滋保胤《日本往生極楽記》撰述。源為憲《三宝絵詞》撰述。
寛和元年(985)源信《往生要集》撰述{15}。
永延元年(987)四月、圆融天皇为母亲举行法华八讲,以阿弥陀净土曼陀罗为主尊。《小右記》{16}
正暦五年(994)源信绘阿弥陀化导众生之相{17}。
長保三年(1001)源信建立华台院{18}。迎讲。
資料三
寛弘二年(1005)道长突然命人书写源信的《往生要集》。《権記》{1}
寛仁四年(1020)藤原道长于法成寺无量寿院绘九品来迎图。《栄華物語》{2}
治安元年(1021)伦子建造西北院“三尺ばかりにて阿弥陀仏、観音、勢至おわします{3}”《栄華物語》もとのしずく{4}
万寿四年(1027)道长死去{5}。
長元三年(1030)东北门院彰子于法成寺常行堂(东北院)安置阿弥陀五佛。(《扶桑略記》長元三年八月二十一日){6}
天喜元年(1053)平等院凤凰堂堂内安置丈六阿弥陀佛像{7}
保延二年(1136)鸟羽胜光明院供养。《本朝続文粋》供养愿文
“建立瓦葺二階一間。四面堂一宇。奉安置皆金色一丈六尺阿弥陀如来像一体。(中略)四柱図絵胎蔵金刚両部诸尊像。四面扉図絵極楽九品往生并迎摂儀式。(中略)仏後壁表裹図絵二十五。菩萨像并極楽九品変像。(以下略)”{8}
参考史料1 《栄華物語》〈たまのうてな〉
“うち連れて、御堂に参りて見たてまつれば、西によりて北南ざまに東向きに十余間の瓦葺の御堂あり。垂木の端々は黄金の色なり。よろずの金物みなかねなり。御前の方の犬防ぎはみな金の漆のやうに塗りて、違目ごとに花の形を据ゑて、色々の玉を入れて、上には村濃の組して、網を結ばせたまへり。北南のそばの方、東の端々の扉ごとに、絵をかかせたまへり。上に色紙形をして、詞をかかせたまへり。はるかに仰がれて見えがたし。九品蓮台の有様なり。あるいは年ごろの念佛により、あるいは最後の十念により、あるいは終りの時の善知識にあひ、あるいは乗急の人、あるいは戒急の者、おこなひの品々にしたがひて極楽の迎へを得たり。これは聖衆来迎楽と見ゆ。弥陀如来雲に乗りて、光を放ちて行者におもとにおわします。观音、勢至、蓮台を捧げてともに来たりたまふ。もろもろの菩薩、聖衆、音声伎楽をして喜び迎へとりたまふ。行者の知恵のけしきよそよそにして、忍辱の衣を身に着つれば、戒香の匂いにしみ薫りて、弘誓の瓔珞身に懸けつれば、五智の光耀けり。金銀のこまやかなる光透りて、紫摩金の柔らかなる膚透きたり。紫金台に安座して、須臾刹那も经ぬほどに、極楽界にいき着きぬ。(中略)佛を見たてまつれば、丈六の弥陀如来、(中略)左右には观音、勢至、同じく金色にして、(中略)四天王立ちたまえる。一佛の御装かくのごとし。いはんや九体ならばせたまへるほどに、(中略)また蓮の糸を村濃の組にして、九体の御手より通して、の御手に綴めて、この念誦の処に、引かせたまへり。(中略)御臨終の時この糸をひかへさせたまひて、極楽に往生せさせたまふべきと見えたり。九体はこれ九品往生にあてて造らせたまへるなるべし。”
资料四
常行堂
1)主尊=阿弥陀如来 金刚界西轮 无量寿如来的四摄菩萨{9} 金刚“法利因语”
《覚禅钞》阿弥陀 唐本曼荼罗:“惠運僧都請來九品曼多羅。有八葉蓮台,上有上品上生阿彌陀佛,八葉安余八品阿彌陀,內院四隅法利因語,第二院十二光佛並四摂外四供,第三院二十四菩薩,一方有六個菩薩合二十四也,但加內院法菩薩二十五菩薩云云恵什說。”{1}
西塔的常行堂
2)主尊=阿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地藏、龙树(阿弥陀五尊)
横川的常行堂
作例:阿弥陀五尊镜像 永延二年(988)个人藏
“永延二年八月二十七日辛巳 檀越刑部氏本愿也”
阿弥陀五尊镜像 平安时代后期 醍醐寺
九体阿弥陀堂
文献:寛仁四年(1020)道长 法成寺 无量寿院{2}{3}{4}
承暦元年(1077)法胜寺阿弥陀堂 白河院御愿 《扶桑略記》{5}
応徳三年(1086)梶井御愿寺东阪本円徳院九体堂 堀川院中宫笃子御愿 《扶桑略記》{6}
長治元年(1104)藤原顕季 仁和寺 十九间四面堂(“顕季卿仁和寺堂供飬願文”《江都督納言願文集》{7}、《中右記》{8})
長治二年(1105)尊胜寺阿弥陀堂 堀川院供养{9}
嘉承二年(1107)中尊寺大长寿院 《中尊寺経蔵文書》 清衡御愿{10}
永久二年(1114)堀川院中宫笃子御堂 《後拾遺往生伝》{11}
同年(1114)白川九体阿弥陀堂 《中右記》{12}
作品:净瑠璃寺九体阿弥陀堂 嘉承二年(1107)或保元二年(1157)
阿弥陀堂
1)主尊=阿弥陀观音势至三尊 作品:三千院阿弥陀堂
2)主尊=阿弥陀独尊 作品:平等院凤凰堂、法界寺本堂
3)主尊=阿弥陀观音势至二十五菩萨 作品:即成院
九品来迎图 作品:瀧上寺 现仅存三幅鎌倉時代
阿弥陀三尊来迎图 作品:線刻阿弥陀三尊来迎鏡像 三重朝熊山经ヶ峰出土
(与平治元年(1159)年铭经典同时出土)
资料五:平等院凤凰堂
平安时代
左大臣源融的别墅 寛平七年(895)没 (《扶桑略記》寛平元年十二月条){13}
宇多天皇的“宇治院”
六条左大臣源重信的“宇治家”長徳元年(995)没{14}
藤原道長购买“宇治殿”(長保元年八月九日わたまし(わたまし八))《小右記》
万寿四年(1027)道长没。藤原頼通继承宇治别墅。
永承七年(1052)自这一年进入末法时代{1}{2}
永承七年(1052)三月廿八日 以宇治别墅为一寺,号平等院,修法華三昧。《扶桑略記》、《帝王編年記》等。
天喜元年(1053)三月四日 阿弥陀堂(凤凰堂)落成供养(《舞楽要録》{3}、《扶桑略記》{4})
《定家朝臣記》{5} (頼通的亲信 平定家的日记):
二月
五日。勘宇治御堂供養日時,被定雑事,左中弁執事,於高陽院殿,始調練音楽。
十九日。参宇治殿,申剋,■洛。御仏奉渡丈六阿弥陀仏一体。丑刻,出京。午剋,奉坐仏壇,預此暁寅剋有仏壇結界云云。大僧正被奉仕,次有行道習礼,楽人等参入,聊発哥笛,法眼定奝給禄昨日令着御給柳色直垂一領云云。(師房)
廿七日。召大外記給供養日式,源大納言所製作給也,同給左右楽行事畢。(頼通)
廿九日。殿下渡御宇治了。今日始御装束了。
三月
四日甲辰。另有平等院(内新カ)堂供養事記。
天喜四年(1056)十月二十二日 平等院法华堂供养 《伊吕波字类抄》{6}
康平四年(1061)多宝塔供养 后朱雀天皇的皇后宽子御愿。《定家朝臣記》{7}、《扶桑略記》{8}
治暦二年(1066)右大臣藤原师実 五大堂供养。《扶桑略记》{9}
治暦三年(1067)十月五日 后冷泉天皇行幸平等院。《扶桑略記》{10}
治暦四年(1068)源師房书写平等院匾额。《水左記》{11}
延久三年(1072)関白教通设大法会庆祝記通八十寿诞。《扶桑略記》{12}
延久四年(1073)頼通因病出家。《扶桑略記》{13}
承保元年(1074)二月二日頼通(84歳)没。
承保三年(1076)关白师実、平等院阿弥陀堂供养。《百練抄》{14}
長承元年(1132)九月二十四日 鳥羽上皇巡幸平等院。《中右記》{15}
長承三年(1134)鸟羽上皇 营建胜光明院……《长秋記》(参考史料2){16}
奥州藤原秀衡 营建无量光院……《吾妻鏡》(参考史料3){17}
修理记録
文暦元年(1234)
文明十二年(1480)后土御门天皇出资修理平等院、明応三年(1494)劝进能。
明応九年(1500)平等院修造劝进帐、三条西实隆笔。
寛文十年(1670)平等院出资帐 绘所左近(貞綱)重绘正面扉绘、修理其它门扉。
参考史料3 《吾妻镜》文治五年九月十七日
“一、無量光院·事。秀衡建立之。其堂内四壁扉。図絵觀経大意。加之。秀衡自図絵狩猟躰。本仏者阿弥陀丈六也。三重宝塔。院内荘厳。悉以所模宇治平等院也。”
秋山光和等编《平等院大观第3巻絵画》、岩波书店、1992年(图2)
资料六:中国的净土变
唐 善导(613—681)《观经疏》
频婆沙罗王与韦提希夫人被阿阇世王禁闭的故事为“序分义”
初观至十三观为“定善义”
十四观至十六观为“散善义”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善导 第十二{1}
“写阿弥陀经十万巻。画净土变相二百铺”
《观无量寿经疏》{2}(《观经疏》)、《法事讃》{3}
《智证大师伝》《続群書類従》第8辑下《天台宗延暦寺座主圆珍伝》
“付婺州人詹景全向国之便。赠則天皇后縫繍四百副之内,極楽凈土変一鋪长二丈四尺。廣一丈尺。織繪霊山净土変一鋪长一丈五尺。廣一丈。”{1}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
东都寺观等画壁(洛阳){2}
“(中略)敬爱寺
大殿内……西壁西方佛会。赵武端描。十六观及阎罗王变。刘阿祖描。
西禅院……东西两壁西方弥勒变。
东禅院……东壁西方变”
“大云寺……佛殿…净土经变…尉迟画”
“昭成寺……香炉两头净土变、药师变、程逊画”
两京寺观等画壁(长安){3}
“光宅寺……尹琳画西方变”
“兴唐寺……小殿内…西壁西方变、亦吴画”
“安国寺……大佛殿…西壁西方变、吴画、工人成色、损。”
资料七:敦煌阿弥陀净土变
《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4}
阿弥陀净土变 63 隋·初·唐·西夏 (第393窟)
观经变 84 初唐·盛唐·宋 (第431窟)
净土变 41 初唐·宋·西夏 (第340、334窟)
弥勒经变 87 隋·初唐·宋 (第416、417、419、423、435窟)
药师经变 96 隋·宋 (第394、417、433、436窟)
法华经变 36 隋·宋 (第419窟)
维摩经变 68 隋·宋 (第262、277、380、417、419、420、423、433窟)
初期的净土变
1)第285窟东壁北侧 佛说法图 “无量寿佛” 西魏大统四、五年(538、539)
2)第302窟北壁中央 佛说法图 隋开皇四年(584)
3)第433窟人字披西側 弥勒净土·维摩变(东药师净土) 隋
4)第57窟北壁中央 佛说法图 初唐
阿弥陀净土变的出现
5)第220窟南壁 阿弥陀净土变 初唐贞观十六年(642)
6)第329窟南壁 阿弥陀净土变 初唐
观经变的盛行
7)第431窟腰 壁北壁=未生怨、西壁=十六观、南壁=九品往生图 初唐
8)第217窟北壁 观经变 初唐
9)第148窟东壁南侧 观经变 盛唐
10)第172窟北壁·南壁 观经变 盛唐
11)第45窟北壁 观经变 盛唐
12)第320窟北壁 观经变 盛唐
13)第112窟南壁东侧 观经变 中唐
14)第159窟南壁中央 观经变 中唐
阿弥陀净土变(混合类型)
15)第332窟东壁南侧 阿弥陀五十菩萨 初唐
16)第445窟南壁 阿弥陀净土变 盛唐
敦煌出土 净土变(绢本、纸本)
17)阿弥陀净土图 8世纪前半 吉美美术馆
18)观经变 8世纪后半 吉美美术馆
19)观经变 9世纪前半 吉美美术馆
20)观经变 9世纪前半 大英博物馆
21)阿弥陀净土变 9世纪前半 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22)观经变 9世纪前半 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23)观经变 10世纪初 吉美美术馆
西域出土的西方净土变
24)净土变残片 吐峪沟出土 中唐大历六年(771) 大谷、旅顺博物馆
25)净土变残片 吐峪沟出土 8世纪 大谷、旅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