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29 18:2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长久以来,小学班级的管理只停留在常规的秩序管理上,这种片面的管理起到的作用很有限。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综合各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一、科学创新,树立管理新观念
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改变权威式教育
很多教师从小都是在严格的管理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继续沿用体罚、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但是这样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统一要求,并且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使学生无法独立学习,也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甚至容易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不能和教师正常沟通。学生还可能在被教师体罚后出现偏激的言行,在行为上退缩、怪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权威式的管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教师的绝对领导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在平等的管理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建立起师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模式。
(二)改变保姆式管理
小学管理中存在保姆式管理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和习惯的形成期,小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但是保姆式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的很多事情都由教师包办,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遏制。教师应该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的活动。班集体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不过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班集体的参与者。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究,使学生得到经验和启迪。
(三)改变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管理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达成。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很多教育研究者探究的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顺从”,而是“如何让学生来配合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班级管理应该要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以情打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有特殊的依赖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获得愉悦和满足。
二、注重素质,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会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健全各种制度,并将其作为班级成员的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检查,杜绝虚假现象。同时做好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定期评定,赏罚分明,注意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中。重视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班干部的协助。培养一支有向心力的班干部队伍,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培养管理协助者,让他们能够及时反馈班级信息,为教师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的环境。
作者:陈珍丽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径贝小学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61.
篇2
1.学生群体的强化作用
学生个体有机结合形成的群体场,对儿童造成反复影响的过程,称之为学生群体的作用。学生群体的刺激物很多,像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等群体意识及其规范下的共性行为等,都会不断对儿童个体提出暗示,诱发儿童的从众心理,使之无条件地接受群体场的影响,产生合乎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种强化作用的过程,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优良的群体场,可以造就优秀的个体,优秀个体的共性品质,又可形成更优秀的群体场。一般来说,优秀班集体中“后进生”比一般班集体中要少得多,甚至没有。我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两个班学生群体强化作用的正向强度存在着明显差别。所以,要想利用学生群体强化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老师必须致力于班集体大气候的营造,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把班集体建设成为能够铸造优秀个体的大熔炉,让孩子们每时每刻都接受良好条件的刺激。只有这样,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一次次地得到巩固和强化,才会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
2.游戏个体的强化作用
一个班级中,有不少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发展得较好的学生,可作为先进典型树立起来,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不仅对典型的先进事迹具有进一步的强化和固定作用,而且对其他人的宣传作用也不可低估。这些优秀个体就生活在儿童中间,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家都看得见、学得来;再者,低年级儿童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其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模仿性。他们往往能够顺利接收来自优秀个体先进事迹的刺激,并反复效法,很快形成巩固性行为。这就是优秀个体的强化作用。
3.教师行为指导的强化作用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积极行为的指导,一类是对消极行为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儿童的积极行为表示肯定、赞扬,或者对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示批评、抵制,都是对儿童合乎要求的行为强化。它可以促使儿童积极行为的反复出现和消极行为的逐渐消失,起到教育作用。行为指导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积极行为就越牢固,教育效果就越好。所以,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时,要不厌其烦地天天讲,周周讲。只要积极行为没有在大多数人身上固定下来,就必须这样做,讲就是刺激,反复讲就是在强化。
4.奖励的强化作用
奖励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一般适用积极行为的结果。奖励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它不但可使受奖的人积极行为的重复出现,而且对非受奖者也同样具有强化作用。没有受到奖励的儿童亲眼看到某种行为受到奖励,他们会主动模仿受奖人的行为,使儿童中积极行为普遍受到强化。所以,开展争夺小星星、小红旗活动,学科竞赛、艺体竞赛活动,争优创三好活动等,给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发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受到刺激和强化的仍然是大多数。
篇3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和谐关系;系统
一、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这些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比较被动。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很怕当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出现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的现象。第二,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本班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师生关系和不和谐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第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长期的管理目标。这三个原因导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表现出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的问题,学生感到压抑,害怕班主任,在班级中感觉都无所适从,最终导致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张,班级管理效率也不高。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班级高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情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学生就不会产生厌学心理。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是这个班级学生的事情。小学生即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参与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高效实施班级管理的措施。第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措施
1.建立具有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像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样亲密的亲情关系,而是具有一定距离的师生关系。这种距离既要让学生在接受管理时心理上没有压力,也不能让学生不服从班级管理;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也要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他们经常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在学习中、纪律上、生活上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因为怕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而纵容学生。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应该通过课上的严格要求和课间的谈心沟通中形成。
2.建立管理计划和班规,减少随意性管理
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具,管理计划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步骤和内容。小学班主任只有通过班规来实施管理计划,减少在班级管理中的随意性管理,才能让学生有行为遵循,明确自己行为的对错。建立班级管理计划要更具学生的特点,做到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做到系统和具体相结合,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班规的建立,最好是班主任制订框架,学生议定具体的内容。通过建立班级管理计划和班规,让班级管理进入“依法治理”阶段,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3.建立班级议事小组,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一般采用“以班主任为主,以班干部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模式弊病很多,而且也达不到管理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探索建立班级议事小组,处理班级事务的方法,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防止班主任因为专制而引起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我在班级里建立了班级议事小组,把所有的学生分成了小组,每一组选取一名组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把一些师生之间对抗很强的事情通过班级议事小组来解决。有一次,两个学生在玩耍时弄脏了教室里的墙壁,我询问之后,发现他们确实不是故意的,但如果他们的这种行为后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于是,我在班上召开了班会,让班级议事小组做出处理的决定。最后,通过表决,大家认为他们两个应该把墙壁擦干净。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我只作为事情处理的组织者,而不是事情的处理者,弱化了在具体事情中师生的对抗关系,促进了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的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存在很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形成的因素。本文阐述了通过建立具有适当距离的师生关系,建立管理计划和班规p少随意性管理,建立班级议事小组营造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三个途径,促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关键词】语言艺术赏析论文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是重要的管理人员。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展现严厉的一面,同时需要让学生看到慈爱的一面。因此,班主任语言艺术的运用,应当灵活,做到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班主任的语言艺术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促使语言具有真诚度和幽默感,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班主任来讲,在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表现出真诚横的态度,促使双方能够敞开心扉。因此,班主任应当打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促使双方管理的平等,淡化双方之间的上下级管理,促使学生和班主任逐渐形成朋友的管理,能够增强沟通和交流的融洽性,促使学生能够对班主任产生好感,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学生进行观察,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的发现,然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还是学校同学之间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打开心结,更加活跃的进行学习,同时促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另外,在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但需要真诚的态度,同时需要语言的幽默感,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幽默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和班主任交流的欲望,拉近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距离,更加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注重语言的真诚和幽默,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关注和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谊,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巧妙的利用无声语言,感化和激励学生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适当的宽容往往比斥责和惩罚更有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坚持宽容和慈爱的态度,促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错误时,需要讲究一定的语言艺术。对无声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运用,能够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对自身的错误进行认识,及时的更正。如果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一味地采取当众斥责或者惩罚的措施,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阴影,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所以,班主任应当结合实际的情况,促使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结合,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如,在面对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班主任应当采取一些事件去打动学生,让学生对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进行体会,主动的去改正措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成为无声的语言,带来学生鼓励,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班主任的关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语言的差异性,合理应用语言艺术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解和分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策略,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批评,促使学生和班主任之间能够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在面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成立比较差,难以接受班主任的严厉斥责。因此,班主任在和这部分的学生进行交流时,应当采取平和的语气,语言应当婉转,对于心理自卑的学生,通过沟通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面对性格外向但是有点急躁的学生时,教师应当采取干练幽默的语言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直接指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要求学生能够正视问题,及时的改正。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语言方式,开展针对性的管理,促使师生之间能够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对语言艺术进行巧妙的运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对语言艺术的掌握影响着管理管理的水平。因此,班主任应当重视语言艺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采取科学合理的沟通方式和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班主任的关爱,促使学生对缺点和不足进行改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管理;小学生
在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敌对的关系,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就是班主任和学生间的不了解,产生的利益冲突,就出现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管理措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主任的教学情绪[1]。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学活动势必会发生变化,因此对学生管理手段进行改变也是应有之义。
一、班主任管理中的出现的难点
(一)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的骄纵心理
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的管理中,重点还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德、智、体、美、劳的全向发展。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个家长对于孩子一方面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对孩子又是溺爱[2]。自从实施计划生育后,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对于孩子十分的溺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很多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同学之间关系比较单薄,而且矛盾重重,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也会造成班主任在管理上的困难,致使班级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二)师生间的互不理解
除了学生家长的溺爱和学生自身性格,导致班主任难以管束,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关系的僵化也是班主任难以管束学生的重要原因。学生对班主任怀着敌对的心理,难免对班主任制定的管理制度会出现抵抗的心理,班主任不会因为学生的抵抗就放弃班级管制措施的实施,相反还会加大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一来一往间只会恶化师生间的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破裂的局面出现[3]。
(三)个别教育存在困难
由于不同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如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是小学班主任经常头疼的问题。一般来说,针对成绩差、调皮的学生班主任往往会进行个别教育,从而帮助这类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或者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班主任在执行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对策分析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需要
在班级管理教学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升学的巨大竞争压力下,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多,这种压力会随着学生的科目的繁重逐渐的增大。但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时主要的原因,因为一旦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导都没有任何的作用。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学生和其周边环境的和谐,与校园的和谐、班级的和谐,这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了明确的管理方向。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就是学生态度的改变和学生和周围关系的不断融合发展。在组建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要坚持贯彻人本理念的渗透,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从而找出学生抵抗班级管理的原因所在,然后根据学生的抵抗原因,去改正自己的管理措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班级管理并不是教师的责任,是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每个人包括班主任都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和学生一起进行班级文明的建设管理。
(二)注重学生的内在心理培养,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
学校教师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就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书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育人是学生身心的培养。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的管理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教育,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学生的压力疏导,减缓学生的压力,使其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压力竞争,间接的改善和学生间的关系。
(三)减少班主任工作量,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
之所以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为班主任往往还承担的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其教学与管理难以兼顾,自然出现纰漏。为此,学校要适当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规定班主任只承担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者不承担教学任务。而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提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充当班干部,从减轻自己的管理工作负担,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个别教育中。另外,小学学校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集体组织班主任参加管理知识、素质教育、心理学等学习,从而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而且学校还要定期组织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向班主任传授最实用的班级管理工作技巧,从而提高班主任的整体工作能力,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是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级教学效果,小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大量实践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重点针对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难点及对策展开研究,以期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栗敏.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5(2):160-160.
[2]陆梅.小学班主任班级和谐关系营造策略刍议[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352-352.
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主任;现状;措施;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20-01
“学校教育,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作为学校办学宗旨的最好诠释,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呢?
一、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1、“绝对权威型”的班级管理
在“绝对权威型”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教师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只能执行。这样,教师比较强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强制管理不能反抗。这样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增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削弱,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管理手段陈旧、落后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手段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偶尔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这使得老师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时存在很多障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通过传统的管理手段,无法及时跟老师取得联系,获得老师的帮助,而老师获取学生的信息也存在滞后性;老师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通知家长,不能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老师和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方便之处。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措施
1、关爱、尊重学生,注重心灵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语言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情感,走近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学生都需要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尊重和体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信任,他们才会乐意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接受教育,才能在和谐愉悦的班级里学习。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以诚相待,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2、树立班主任自身的威信
班级的凝聚力,来源于班主任的自身形象,形象越高大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富有感染力、凝聚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尤其对于喜爱或厌恶的行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很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非常重要。给学生留下崇高的学术形象和人格魅力会使自身威信大增。给学生授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授课,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局面将会使学术形象更加完美。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忘我的工作精神,最能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感召,从而成为他们钦佩和效仿的楷模。
3、开展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想要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健康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活动; 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等等,在活动中,班主任扮演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尊重、依靠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4、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家长都是学生发展进步的老师,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更好地进行人本管理必须加强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人为本视角下更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情况,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和学生的情况。可以通过“和教育”来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网络,通过“和教育”加强交流、沟通,共同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的反思
班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应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理念,充分摸清学生的特点,熟练掌握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应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1、部分班主任观念陈旧,管理效率低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是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当前农村小学,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许多学校在挑选班主任无法称心如意,加上班主任是非专职的,他们肩上既担负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又担负其他科目的教学,往往难于细致、系统地去学习班主任的管理意识,主管教育部门又没有专门开展相关的班主任工作培训,造成了部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时观念陈旧,管理效率低。
2、注重情感,优化评价
小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班主任在自主管理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做好恰当的心理疏导,引入合适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比如:同学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从学习中清楚地认识自我、互相借鉴、欣赏他人。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促进学生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结语: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班主任在小W班级管理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以人为本”模式,在做好日常工作时,有效激发小学生潜能,发扬个性优点,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雄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8
篇7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7-01
小学生思想可塑性较高,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加强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学生情感、心理两个方面的教育指导。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整体的教学效率、进度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进入小学后,学生由于学习、家庭、伙伴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包括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这些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等,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信心,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下。
2.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控制力差。由于小学生智力发育尚弱,年龄尚小,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班级生活中,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生观,相对于自我调节来说,其更愿意模仿别人,难免会和周围的同学发生冲突,继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如果这种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会对其今后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第二,学习压力^大。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进行了多次减负,但相对与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小学生本身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较差,加上家长"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浮躁、焦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与上辅导班的语气效果适得其反。
第三,对自我了解不深。小学生处于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人的模仿性较高,还没有形成对自我的完全认识,包括自我督促、自我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出现自负、自卑、小团体意识等心理现象,这对于即将到来的青春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习惯。
3.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笔者基于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作为小学班主任,有效的班级管理是衡量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而建立有效的心理档案,是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档案记录的相关资料,能够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总结某一段时间学生的心理走向,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把控。班主任应该在接手班级时,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从学生人格、智力、心理健康检查结果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该定期进行辅导,尤其是一对一的辅导,配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在学校、家庭双管齐下,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采用更加灵活的班级管理方式。针对小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作为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应该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学习压力与教师课后作业太多,没有娱乐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加强与各个任课老师的沟通,各个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表演法等,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自然就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加强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德育相互渗透,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树立榜样,通过典型、榜样指引学生,切忌让学生盲目的进行模仿。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预防小学生形成心理问题,促进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预防为主,优化班级管理环境,为小学生心理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崇伟,刘静.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14(2):77-78.
篇8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
篇9
>>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探讨 浅议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探讨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初探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新探 探析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之我见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探讨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探微 浅谈如何加强入学教育提高职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 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 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 班主任工作艺术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索朗扎西")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养、教育风格和教育智慧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活动和协调等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湛、娴熟、巧妙、显效并带有鲜明个性化特点的教育艺术,在面对小学生世界时,班主任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予以观照,以创新发展的教育予以引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呢?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49-01
一、正确引导,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多数老师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忽视了小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的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如果将学校的工作分为教育和教学工作,那么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小学生智力能力应主要由科任教师来完成,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班主任却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因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联系,与小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连。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更新教学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
1、是在教育目标上
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管住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小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小学生自我发展,引导小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
2、是在管理方法上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让小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要培养小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组织小学生制订班规,每个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小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等等。
3、是在教育评价
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小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小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小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采用正确教学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教师在尊重小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小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还应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小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各项活动,完善小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做法,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1、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的、有思想、有主见的小学生,我们的教育也应以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把他们作为发展的对象。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小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小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小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小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所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
2、充分培养创新精神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小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小学生潜能的表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小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开发出每位小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潜能。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深刻认识和充分肯定。
篇10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心理契约
G625.1
班级管理在教育工作中可谓举足轻重,不仅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有效的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建立制度等手段或措施,对学生以及各种其他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控制,进而实现对班级所有活动的管理。班级的管理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需要一改单项式的权威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融入心理契约理论,实现“人本化”的管理。
一、融入“人本化”理念,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教育不单单以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为目标,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的价值。班级的管理状况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学习人”到“社会人”、“道德人”的过程。班级管理还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从认知人性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个体和班级的需求,准确分析不同需要层次,构建心理契约管理模式。但是心理契约具有双向差异性,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这一差异性是由于组织和成员对心理契约感知维度的不同引起的。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避免双向差异的产生,因此管理者要把握学生对班级以及教师的期望,同时也要明确管理者以及班级对学生的期望。在建立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但要体现“人本化”,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性,应该根具不同层次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策略,引发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意识,最终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促使师生共赢。
二、实行柔性管理,打造良好的班级主流文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主要实行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但是为了实现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就要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柔性管理”与前者不同,是在班级中开展人性化管理,是“人本化”的直接体现。在“柔性管理”中,不是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学生,而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灵活、弹性的管理。管理中,不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也向学生传达一种主动意识和精神,重视价值控制。在实际的管理中,教应“刚柔并济”,注重柔性管理与权威管理的结合,根据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管理策略。班级管理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班级主流文化,进而形成优秀的班风,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在良好的班级主流文化的推动下,师生能够自觉履行心理契约中的责任和义务,互相尊重,平等相处。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履行心理契约承诺
心理契约管理模式,是以班级、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期望为基础建立的。但是小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其需求变化多样,对教师和班级的心理期望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往往不能自觉履行心理契约,成为违背者。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在实行心理契约管理时,就应以身作则,真实的展现自己,将可靠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这样学生才能相信自己真的可以从教师那里得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资源,才能按照教师的期望来管理自己,从而更好的履行心理契约。
四、管理中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应对各种变化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使班级管理随时可能出现问题,会影响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开展。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性别等来制定契约的内容。并在履行契约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实时状态和心理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心理契约的实行。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开展民主讨论会,或者以个别谈话的的形式,掌握学生的情况,搜集相关信息,避免各种变化而破坏已经建立的心理契约。当现行的心理契约出现危机时,教师应冷静处理,从问题的源头入手,采用有效的整改措施,调整心理契约,保证心理契约的有效性。
五、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虽然心理契约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的心理期望之上,但是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组织参与能力也有限,导致班级心理契约管理模式中出现教师导向性的特点,就是说教师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心理契约的形成与实现。同时,在信息化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的标准越来越高,难度自然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理念,以开放的视角看问题,同时还应身正为范,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道德修养、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用真诚打动学生,用修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为心理契约的形成提供保障。
六、履行承诺,建立平等诚信的契约关系
在心理契约管理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履行对学生的承诺,以教师的真诚打动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同,用真实的情感激励学生自觉履行心理契约。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感情承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付出真实而深厚的感情,必须给予学生诚信。管理中,教师应该诚实守信,以实际行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为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打下基础。对于实行心理契约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行为,教师应该妥善处理,不应该以严苛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教育培训和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这样不但能减少不期望行为的发生,也能提高班级内学生的归属感。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诚实、公开的沟通,将管理中的隐性需求显性化,并满足对方的心理期望,为心理契约的实行创建平等、互信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
- 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