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范文
时间:2024-03-29 18:2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现状;政策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绿化过程中人工剪落或者自然脱落的植物残体。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相应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就使得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数量迅速增加。
1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和当前政策
园林绿化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城市绿地生态体系的优化与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上说,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和收集,对城市绿地生态环境在结构优化以及体现园林绿化生态型都有着促进作用。
在许多发达国家,园林绿化废弃物很早就已经开展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了,并且拥有丰富的园林绿化处理经验。当前我国在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处理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近几年我国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园林绿化所产生的废弃物禁止填埋、焚烧,另外部分城市也正在研究新型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例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相继建造了大型的树枝粉碎场,将园林绿化在修剪草坪时所产生的修剪残体、落叶以及树枝等进行精细的粉碎,然后进入堆肥流程,继而制成可以循环利用的覆盖物或者是肥料,再次投入到园林绿化的建设当中。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资金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园林废弃物统一回收和处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宁夏的银川将每个区域的绿地按照面积实行责任制处理方式,由于每年春秋两季所产生的绿地废弃物数量较大,并且都是每个负责片区单位来处理,再加上在人工与能源投入成本逐年增加,导致许多单位依然采取焚烧的形式来处理这些废弃物,这也就给当地的环保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地面积也相应的越来越多,使得这种矛盾也日益突出。
2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应当依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交通、居住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来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粉碎场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实现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有效处理,降低处理成本,使得园林绿化废弃物能够真正地循环利用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
居民与政府都应当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共同负责,同时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处理原则,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导进行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科学处理与循环利用。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并且实施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意见,对以加工和制作生物燃料为主的处理方式制定了相应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并且要求要尽量降低填埋垃圾的库容存量,以此来保障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再利用。但这一实施意见只是明确了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向,并没有详细做出规定,体现出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我国政府应当规定园林绿化废弃物应当在源头上进行分类处理,并加大对园林废弃物不科学处理会污染环境的宣传教育。另外,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当与政府相关部门强强联合,以此来解决在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上问题,规范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本身是一项公共性的行为,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寻求与有关的部门以及企业联系,以此来解决资金、政策上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问题上,只要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条件具备,就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促进园林绿化的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园林管理部门应当首先购买并且使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产品,通过政府的采购再循环产品,来促进城市对于再利用产品的响应。通过政府对于废弃物再利用产品购置的示范行为,能够使得循环再利用产品的生产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篇2
[关键词] 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消耗以及材料使用方面,现代建筑材料的使用占有极大的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已经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缺少。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提高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率。目前,在国外针对这方面问题,不仅具有比较早的意识,而且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寻找多种实现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与保护的途径。然而,我国现在在建筑材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必须得到我国高度关注。
1、 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必要性
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材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过去,材料被人类称之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在8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中,新材料作为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及人民的生活具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人类通过材料以及材料的发展历程感受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变化。在建筑行业中,新材料的诞生与旧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象征着建筑历史的新进程,成为建筑业技术和艺术发展的趋势。目前,全球资源正面临着严重供不应求的问题,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导致建筑物需求量的增加,间接导致了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现在,人类为了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关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筑材料所带来的影响,,全新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仅意味着材料的全新发展过程,而且还带给现代建筑全新的价值与意义。
2、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现状与问题
2.1国内外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情况
目前在国外,关于建筑资源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问题,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欧美国家,在政府的主导下,投资者、开发商合作参与,共同努力实现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总体而言国外针对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问题,具有着较为统一的认识,并且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实施了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措施。在我国,相关的社会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的问题,然而,和国外的研究相对比,国内在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问题上,参与方主要包括了建筑设计师与开发商,缺少社会重要部门的支持与共识。由此可见我国国内在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方面依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
2.2新旧建筑材料的利用情况
对于传统的建筑材料,国内外都对其进行了可循环利用方面的实践。国外对于其历史文化比较注重,因此,基于保存建筑原有风格的目的,主要通过设计方法来实现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但是在我国,则是在保留建筑整体的前提下,改变建筑的功能。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在国内,在临时搭建的过程中,应用了可拆卸钢结构材料。目前,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上,品种单一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3、 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方法
3.1能源节约方面
能源的节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实现能源节约,必须从施工工艺技术的改良开始实施,通过耗能比较低、环保、工艺成熟的施工设备与技术来进行施工,可以最大程度节约能源。
3.2材料节约方面
在建筑工程的成本比重中,建筑材料占主要位置,所以如果要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的投入成本,必须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以减少建筑材料方面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为了有效实现建筑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可以对工程材料分类回收的机制进行完善,通过专门回收点的设置来进行建筑材料的有效保管以及储存。与此同时,应当认真核算清楚建筑材料成本,控制支出在预算范围之内,减少建筑材料浪费。
3.3用水节约方面
建筑工程的施工城中需要大量用水,为了减少或者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应当致力于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具体的措施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施工设备在购买时尽量选择使用水资源较少的设备;其二,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避免由于施工设备老化而引起水资源浪费;第三,对于污水处理池的设置必须要科学合理,通过有效处理废水和雨水,来充分利用水资源,并有效减少干净水资源的使用量;最后,对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灌输水资源节约的意识,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节约水资源的强调。
3.4传统就建筑材料的保护与再利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在拆除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大量各种的废弃材料,例如,砖头与混凝土废物、木材等等,可以将这些建筑废弃物进行保护,经过处理后,进而进行再利用,重新投入建筑建设中,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建筑材料资源,而且可以有效减少了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5一般废弃物的保护和可循环利用
一般废弃物包括了一切可用作建筑建设的生活材料,例如集装箱,废弃的轮胎,农业的秸秆等等。通过集装箱来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这种做法也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国各地。通过废弃的轮胎来制作建筑物的外墙,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独特性,而且还实现了废弃资源材料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建筑材料资源。
3.6新型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
可循环利用意味着再利用,通过可循环利用的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原料的浪费,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但是在材料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所以在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资源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与效益,平衡能量消耗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材料循环运用于建筑中的尝试值得探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中对建筑材料的运用。这些尝试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低碳节能,坚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是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也是每一个自然人的生存责任。
参考文献
[1] 丁树谦.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城市问题. 2009(09)
[2] 李丽慧,王东林.许昌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J].许昌学院学报. 2009(02)
[3] 建筑材料粘接新技术[J].化工文摘.2001(12)
篇3
发展现状
美国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了美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美国的循环经济涉及多个行业,既包括传统的造纸业、炼铁业、塑料、橡胶业,也包括 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业,还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居用品等。据美国全国物质循环利用 联合会公布的数字,全美国共有5.6万家公私企业涉及该行业,为美国人提供了110万个就 业岗位,每年的毛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
欧洲向循环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例如在德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已成为其循环经济的核心 。德国对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实行双轨制回收系统,有效促进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德国政府 规定,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已达到86%;包装垃圾已从过去 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500万吨。此外,德国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 和矿泥已得到重新利用;废钢回收率也十分高,2002年,德国有2000万吨废旧钢铁被重新利 用。
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2002年,日本回收家电850多万台,资源循环利用率空调 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现在日本又在回收旧电脑。随着新的环保技 术的开发,日本的目标是循环资源回收率达100%。
政府立法
美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十分完善。美国1976年首次制定了《固定废弃物处置法》。1990年 美国加州通过了《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要求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减少50%废弃物;由七 个州组成的州际联盟规定40%~50%的新闻纸必须采用再生纸;威斯康星州规定塑料容器必须 使用10%~25%的再生原料;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 废弃物 清洁生产 污染 环境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
三、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最大中心和钢铁消费的最大市场。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四、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1.发展企业内生产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本企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炼焦副产品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炼铁的高炉水渣、炼钢的钢渣、石灰筛下料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铁质废品作为钢铁生产原料使用。
五、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六、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
企业尚未建立完备的基本物质流量表,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加大技术支撑力度
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5.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篇5
煤炭循环经济论文范文一: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摘要:资源型城市和企业,都会面临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近期经济研究的重点,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功在当代,利在未来。本文从煤炭产业链的延伸、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炭;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产业链。
Abstract: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businesses will face serious problems of resource deple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focus of recent economic research, the coal industry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al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direction from the extens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chain, recycl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al resources.Key words: coal; traditional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流转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而循环利用的总过程,形成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 为特征的新增长方式。它要求将经济活动有机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运行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过程遵循3R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以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为目的的再利用(Reuse)原则;以实行清洁生产、谋求废弃物高回收率为目的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使产品的开发到产业的延伸构成一个循环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3种效益有机统一。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运行的轨迹是资源--生产--消费--废物排放--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至枯竭);循环经济则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一、发展煤化工、拉长煤炭产业链
煤炭是主要能源和原料,又是主要污染源,要解决这个矛盾,主要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理念,采用以煤炭洗选加工、液化、气化等洁净煤技术,拉长煤炭产品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努力把煤炭变成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
(1)要继续大力调整煤炭产品结构,搞好煤炭深加工。加快选煤厂配套建设,提高原煤洗选能力;积极发展型煤、动力配煤等洁净煤产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2)基于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在35% 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 ~20% ,矿山企业采富弃贫的现实,一方面国家以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准人条件,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开采技术,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另一方面对矿产资源统筹规划,严格制定包括税赋在内的矿产资源综合开采优惠政策,加强共生矿、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3)要大力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加快发展煤的气化、液化,走煤炭多联产、深加工之路。煤炭转化不但可以实现洁净生产、提高利用率,而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据测算,煤炭发电,附加值增加2倍;煤炭转化为甲醇类,附加值增加4倍;煤炭转化为甲醚类,附加值增加1O~12倍。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煤炭企业集团,应在基地内组建以煤炭转化为基础的产业链,即:横向上形成煤、路、港、航发展的产业链,纵向上形成煤、电、化和煤、焦、化等发展的产业链。形成以煤为主,煤、电、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元化产业格局,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二、利用法律法规加强现有煤矿资源的循环利用
①规划先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的龙头作用。把节约矿产资源纳入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规划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合理配置资源,使矿山开采规模与占用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应根据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突出矿区一体化整体高效开发,积极推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倡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延伸建设。
②加强基层矿管人员配备、财政投人,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矿产资源回采率保证金制度,逐步完善《矿产资源法》中的有关法条。实施矿产储量动态管理。上一级矿管机构应加大对基层执法监督人员的纠查力度。
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准人条件,严格审查和监督矿产资源的开采方案。在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标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尽}夹制订详细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制定保护稀缺矿产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和完善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节能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利用产品标识制度等。总之,大型煤炭企业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三、综合利用废弃资源,横向拓展产业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煤矿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许多煤炭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通过建立坑口电厂,将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煤作为发电机组的燃料,就地转化和利用,节约燃料运输费用,解决选煤厂洗矸、煤泥的出路,减少了占地,解决了环境的问题。另外还可利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业。其中煤矸石利用的重点是生产煤矸石烧结建材制品;粉煤灰利用的重点是水泥、烧结砖与新型墙体材料以及道路工程与回填工程,而且从实际效果来说,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依托区域产业集聚,发展以煤为核心的多种经营产品链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有现象,在产业集聚区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下游企业使用上游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作为原料,使得进入系统的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煤炭企业应推动以煤炭洗选加工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加大煤炭转化、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煤产品链的发展。
多种经营围绕煤炭资源,煤炭企业应发展机电业、商贸、饮食服务、金融服务、社会服务和农业养殖与深加工业等配套产业以及适合矿区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实现多种经营。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应在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前提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负效应,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面对循环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新型化 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坚持成本 收益原则,严格依照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决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实现行业与社会双赢。
参考文献
[1]郭培章.陈德敏 可再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北京.中国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2002
[2] 袁锋.李仲学.李翠平 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J] 中国矿业.2010(7)
[3] 马明媛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 高飞.陈文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举措探究 [J] 商场现代化 2006(5)
煤炭循环经济论文范文二: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一、引 言
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问题,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所有煤炭企业的共识。循环经济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旨在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的重复循环利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基础上,注重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排放和提高资源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早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概念,并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提倡和推行。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就是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来推动煤炭产业的优化配置,加快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也是消耗量以及污染量最大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高达32.4亿吨,但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我国煤炭业发展至今基本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现状特征,分别是: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由于资源赋存依赖性强,在我国的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业属于一个高危行业;煤炭业的进入壁垒较为复杂;开采技术决定煤炭产品生产效率与效益而非煤炭产品质量。
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了解,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目前全国煤炭企业数量仍在2万个左右,小煤矿数量和产量规模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与此同时,一些非法开采和技术落后,缺乏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大量无序开采,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过度竞争,给煤炭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制约了煤炭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延缓了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进程。
2、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目前,煤炭行业管理分散到多个部门,缺乏综合管理与统一协调机制,政出多门,企业难以适从,这些状况不利于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当前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还面临着许多机制和体制的障碍。煤炭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多、负担重、发展后劲不足。历史上形成的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分离难度大。煤炭税费负担重的状况也没有改变。
3、新旧问题交织
煤炭行业在经过了前些年特殊困难后,又经历了近几年的超常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无序生产问题更加严重;二是盲目投资问题严重;三是煤炭开局继续向生态环境脆弱的晋、陕、内蒙古地区集中,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煤炭运输瓶颈制约矛盾越发突出。
4、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
煤炭固定投资经历五年多的快速增长,煤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迅速增加。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煤矿项目为1563个,总规模6.53亿吨,加上改扩建和资源整合,总产能合计约8.3亿吨,这已经超过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5.8亿吨的建设规模,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在建规模合计已达30亿吨,远远超过到2010年煤炭需求约25亿吨的规划目标,煤炭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明显。
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宗旨, 其实质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能够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 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 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煤矿资源不仅是不可再生的, 而且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等问题突出。作为传统的工业, 煤矿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五、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中央财政应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
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考虑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要研究开发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
2、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近年来,国家推出许多资源利用的优惠政策,包括使用新型绿色材料有税收优惠等,对煤炭行业实行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政策保障。在现有的政策执行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应加大对煤炭行业实行循环经济的政策优惠便利措施。
3、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划定矿区环境治理恢复的时间界限,应分计划经济期与市场经济期;法律出台前期与法律出台后期,明确采矿权人责任;通过提取煤炭资源补偿基金等形式,为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提供经济保障。
4、实行严格的管理体系,促进煤炭行业清洁生产
通过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实现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供保障。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可以控制煤炭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煤炭生产企业,要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就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如提高煤炭回采率;井下产生的矸石尽量不出井,回填采空区;矿井水的井下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也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二次污染。
篇6
随着我国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却没有快速提高,目前虽然有一些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约束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管理制度不到位,环保意识缺失,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一、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环境现状
(一)汽车维修保养过程的尾气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发动机的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汽车三元催化器不能正常工作,汽车尾气的污染是平时公路运输的几倍,而大部分企业将这部分尾气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室外,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1、固态废弃物。汽车维修企业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和橡胶等固体废弃物直接卖给废品回收站,由于缺少技术和设备,将一些带有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当作一般废品处理,如报废的钠冷气门、铅酸电池、三元催化器等,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2、液体废弃物。目前汽车保养产生的主要液体废弃物为废机油,一般的管理制度要求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企业将废机油通过中间商卖给了非法的小炼油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汽车电子类废弃物。在汽车维修和报废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的电子类废弃物,如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元件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汽车维修保养场地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没有回收价值的,各企业只是简单废弃或填埋与燃烧,更有甚者,将液体类有毒有害废弃物直接倒入下水道等。填埋的橡胶、塑料很难自然降解,对土壤造成百年污染;倒入下水道的液体废弃物对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更不容忽视。燃烧处理的橡胶、塑料、布艺类易燃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二、应对措施
(一)鼓励制造企业研发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导方向,必将成汽车制造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汽车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识,将环保作为推进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等革新的重要因素,积极主动的进行生产体制和技术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合作之中。
(二)提高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准入制度。我国应该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将汽车维修企业配置有关的回收设备以及废弃物回收环保措施做为许可条件,附加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开业、资质审核条件中,并强制实施。对于现阶段没有相应回收设备和管理措施的汽车维修企业,不允许其从事相应的作业,对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
(三)加强政府管理,引进环境第三方补偿机制,提高处罚力度。在汽车维修保养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坚持“谁污染环境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造成重大环境问题,依据新环保法加重处罚,为企业管理竖标杆,使企业树立“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汽修”的工作目标,以绿色环保为发展动力,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节能设备、设施,倡导科学修车理念,合理分类处置汽车废品,提高维修效率与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四)鼓励利用废弃材料再生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我国应该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致力于再生资源研发。例如汽车保险杠、座椅、轮罩等广泛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国内某研究机构通过在粉碎后的聚丙烯废弃物中加入新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偶联剂等,经过烘干、混合、加热、压制等工序制成新复合板材,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都有重要意义。
(五)政策扶持环保回收企业,促进环保回收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应该对企业的回收与利用给予政策的扶持,回收企业可以减免税率,回收开发可以得到科研经费,使回收企业得到经济补偿。
(六)加强维修保养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在汽车维修中,要优化维修工艺,优化烤漆业务布局,改造烤漆房油改电,规范维修用油料使用量及回收处置,强化维修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机电维修、绿色钣金修复、绿色涂漆、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洗车水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减少汽车维修行业环境污染,保持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汽车维修行业向绿色发展,树立绿色维修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经营绿色环保
一、循环经济对企业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协调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植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与管理,不仅为国家宏观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艰难探索,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政策管理、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较低,发展循环经济也凸现出很多问题。应当指出的是,我国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实践,依然集中在大循环和中循环(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这两个层面上,对消循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独立研究很少。另外,很多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上知之甚少。认识的不足导致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对更广泛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还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的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的研发。目前,中国企业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应当着力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企业行为的转变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循环的实现。企业是实行循环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经济的大循环,还是经济的中循环,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层次循环及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从循环经济微观的角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二、什么是循环经济?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把经济活动和物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顺畅地并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在循环经济中,企业将其经济效益目标同生态效益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对污染的控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以实现废弃物更为有效为目标。企业对其产品也不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将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解决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又无法提高环境效益这一难题,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行为,是企业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生存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
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包装——绿色运输的全过程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业本身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环境监管。
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生态设计,要求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出低能耗、低(或无)污染、经久耐用、可维修、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
选用产品原材料时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风险极大的污染物质,寻找相应的无害替代物,选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型原料,或是改变产品的生产原料,从源头直接降低污染的潜在机会。另外还要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尽量使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减少进入循环的物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配合生态设计,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或无)污染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水、余能和原料的再循环利用、开发、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在产品包装阶段,实行生态包装,包装材料减量化,并充分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
在产品运输阶段,利用现代第三方物流业进行运输,倡导绿色物流。
第二,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
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包括三个阶段,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废物产品回收阶段。
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生产过程之外,在产品销售阶段,提倡绿色销售,宣传绿色消费,开拓网络经营模式,减少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产品服务阶段及回收阶段,通过提品保养维护、产品主要部件升级、产品零部件功能梯级使用等服务,一方面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物质的减量化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实现产品的功能梯级利用。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还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实践证明,实施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战略,加强企业服务终端的功能,将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增长点。
第三,产业链拓展战略。
产业链拓展战略是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而提出的,这些中间物虽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产系统,但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拓展产业链主要是在于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多产品联系系统,改变原有的单一生产路线的做法,充分利用生产路线中的中间产物,利用其为原料开发新型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构建共生系统,在为企业解决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效益。
第四,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
在充分考虑了减量化和再循环原则之后,再利用原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后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提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这里所说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主要强调生产的最终废弃物在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综合利用。
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在有很多种,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废弃物用于企业的绿化建设,例如说可以将废水用于浇灌企业的绿地,部分废弃物可用作肥料,再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改变了企业的环境面貌。
二是将废弃物用于农业畜牧业建设,尤其在一些食品行业,其废弃物有些是很好的饲料,有些具有很好的肥力,可以用于养殖业或是种植业。
三是通过废弃物交换或买卖,将废弃物转手给有需要的企业,既解决废弃物的治理排放问题,又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第五,企业加强循环经济实践战略。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建设,还包括在企业文化等方面“软件”的实践。企业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员工集中培训和其他方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其环保理念,规范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行为,促进其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和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以及发展生态经济方面的合作。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可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
第六,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生态建设和环保建设等方面的奖励和惩罚力度。
在政策层面上,用更具实效的经济奖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采用价格、税收、信贷、征费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觉自愿的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使企业不论在成本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会自觉自愿的选择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
第七,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采用试点的方式进行推广是上佳的选择,我国应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更多地区、更多行业的企业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康庄大道。另外,我国企业的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主要是进行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具体表现为很多地方建设了或者将原来的工业区改造成生态工业区,很多生态园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这项实践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广。
第八,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的前沿学科理论和工程技术的战略。
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应当加大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并展示我们的成果,彼此联合、实现共赢。
四、结论
总的来说,以上的战略都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为主旨的。企业创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要从生产源头开始,尽可能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其次是要对本企业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分析,了解每段工序中各种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和能量剩余情况,寻找这些废弃物再循环、再利用的途径;使其首先回用于生产过程,其次回用于企业内部,最后尽可能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再利用,争取实现污染“零排放”。
要想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还需要加强中循环和大循环这两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建设,只有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全社会的大力配合下,循环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红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管理现代化,2005,(1).
[2]周洁,王远,陆根法,张蓓,宋莉娟.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战略探讨.四川环境,2005,24(2).
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技术;资源;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1]。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并将循环经济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倡导推进,许多地方和企业已编制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由此看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1发展循环经济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重要资源严重短缺,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1.1%,天然气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4.3%,铁为42%,铜为18%,铝为7.3%,煤炭为55.4%[2]。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质资源偏多,地区分布不平衡。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2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资源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都比较低。比如,按现行汇率计算,2005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3%,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3%、原煤30%、钢铁26.5%、氧化铝24%、水泥40%,即使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国资源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3]。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煤耗高出22.3%,水泥综合能耗高出45%。2005年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高达42.8%,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7.1%。同时,我国在主要能源的消耗上人均水平离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1.3循环经济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都属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过去20年中,我们基本走的也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污染末端治理模式,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能支持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共赢”。
2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领域
2.1“3R”原则
“3R”原则和避免废物产生是在实践中应用循环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性原则,它是英文Reduce、Reuse、Recycle三个单词的缩写[4]。“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其中: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无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要求制造商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呼吁抵制一次性用品;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生产者的责任应该包括解决废弃制品的处理问题。
“3R”原则是循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它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它们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减量化原则是首要的原则,这是因为,循环经济以避免废物产生为经济活动的优先目标。在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中规定,对待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这个顺序反映了人们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的质的飞跃,即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
2.2技术载体
技术是循环经济的载体,它处于核心地位,主要是指以清洁生产技术和废物资源化技术为内容的环境无害化技术(EnvironmentSoundTechnology)[5]。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环境无害化技术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但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其主要类型有:
2.2.1污染治理技术。即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工程技术,这是用来消除污染物质的技术,通过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净化无害化处理。目前,专门进行废弃物净化处置的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获得迅速发展。
2.2.2废物资源化技术。这是用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按照循环经济定义,所有的废弃物都有它的有效用途,废物利用技术是其重要技术载体之一。当前,已经产业化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重要的废物资源化技术有:废纸加工再生、废玻璃加工再生、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等有害废物回收利用技术。
2.2.3清洁生产技术。这是用来进行无废少废生产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它们在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废物的产生,是一种积极的治理观念,它既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盈利性的综合体现,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双重意义的充分体现。
2.3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产业的环保化不仅是在工业,而且在第二产业,甚至第三产业都要解决环保问题。环保产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环保化中需要的技术设备产品形成的产业,二是环保过程中回收的物资形成的产业。人们提出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2.3.1从企业内部循环的维度,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持续农业。生态工业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它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与生态工业类似,持续农业是一种符合循环经济的农业模式。
2.3.2从生产之间循环的维度,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产业园区。生态工业链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工厂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这种循环经济的生态链甚至可以扩大到包括工业、农业和畜牧业。
2.3.3从社会整体循环的维度,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从产业构建的阶段上来说,我们认为对传统生产的生态化改造应包括三个阶段:(1)废物回收利用阶段;(2)逐步减少排放阶段;(3)一种全新的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最终确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等国已进入第二阶段。我国起步较晚,仍停留在第一阶段,尽快进人第二阶段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3发展循环经济应考虑的问题
3.1依靠技术进步,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更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为重点,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规划引导,提高资源回收率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对于企业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后备资源储量的日益重视,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之争。山东、河南等众多煤炭企业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建了新井。有的企业将视野拓展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无疑,这种做法是正确且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应吸取过去“一哄而上”的教训,从技术上、经济上综合论证煤炭资源的后备储量,进行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有序开采,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3.3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循环经济之所以要政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外部性”问题,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经济激励的双向“胁迫”,才能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真正的推动力。换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循环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较好发展。
3.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物质循环的可行性
并不是每种工业废物都能循环利用的,东北大学陆忠武院士等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出三种类型:第一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如各种金属、玻璃、纸张、催化剂、水以及塑料。第二类物质的循环,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不一定合算,如一些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溶剂等。第三类物质,几乎无法进入大循环。如表面涂层、油漆、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防冻剂、炸药、燃料、洗涤剂等产品。如果再生产品进入食物链,必须更加小心,因为“人命关天”。因此,我们在鼓励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物质循环的可行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66-167.
[2]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19.
[3]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立法;法律制度;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新型化道路的最高形式,是世界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大潮流。为此,一些发达国家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立法上加以确认、保护和促进。在这方面,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立法动作尤其令另人注意。
1. 欧盟及其成员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建设现状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它在1978年推出了"蓝色天使"计划后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和《产品的拿回制度》。进入可持续发展后,该国于1994年制定了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1998年被修订),1998年根据这项法律制定了包装法令;[11]1999年制定了《垃圾法》和《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2000年制定了《200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1年制定了《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内的《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和《森林繁殖材料法》,2003年修订了《再生能源法》。此外,欧洲共同体和欧盟有关废油(75/439)、钛氧化物(78/176)、下水道淤泥(86/278)、农业污水(90/667)、电池与蓄电池(91/157)、包装物(94/62)等循环利用的指令和1989年的共同体废物管理信息战略,也对德国产生约束力或起指导作用。[6]可见,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层次分明,体系完备。在德国不断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影响下,一些欧洲国家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废物管理法,如丹麦也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挪威政府于2003年修订了《废电子电机产品管理法》,扩大了有关主体的循环经济责任;瑞典议会于1994年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制"的原则,并通过了关于包装、轮胎和废纸的"生产者责任制"法律,之后,汽车和电子电器的生产者责任制法律法规也都相继出台。
2. 欧盟及其成员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现状
除了制定有关的绿色GDP制度,计划、规划和布局制度,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研发促进制度之外,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还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
篇10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发展现实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战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环境信息公开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或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循环经济是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基本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正在逐渐兴起的概念与实践,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而言的,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其含义就是可理解为,在物质的循环利用基础之上,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经济体系,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自然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排放或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因此,循环经济可以看作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为基本原则实施生产,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的“再使用”、废弃物的“资源化”,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1.减量化原则
又称减物质化原则,所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
2.再利用原则
又称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3.再循环原则
又称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式,要求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资源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例如将废纸生产出再生纸-.是次级资源化,即将废弃物生产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产品。一般原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高,而次级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比例低。
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但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综合运用3R原则,按照“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对待废弃物才是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
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减轻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
4.应对新贸易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壁垒日益凸显。发达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国际接轨。
5.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第三,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人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提倡绿色消费。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拉长了产业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法规政策缺乏
我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求;在循环经济管理方面,中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有利于开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远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有关政策比较缺乏;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颁布比较详细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清单,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还没有明确的优先领域和产品目录。
2.制度安排不合理
企业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收来源,这种税收制度对企业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起到的是抑制作用。因为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其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而增值税是按增值的比例缴纳税收,因此,按产值计算,循环利用资源要缴更高比例的税。再如,我国的资源税普遍较低,造成资源价格偏低,不利于激励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3.企业循环网络薄弱
我国的企业规模普遍小型化,分散化,缺乏规模效益和区域集聚效益,难以形成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
4.技术缺乏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作为支撑,目前有些技术还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1.制定、修改或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支点,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循环经济法来对其进行法制规范。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垃圾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专项法规。要修改《环境保护法》,增加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内容,协调各单项环境和资源法律;修正“三同时”制度;修改预算法、统计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建立绿色核算制度。
2.构建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正在研究制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专家研究提出了《节能产品目录》和《关于政府节能采购的意见》,目前正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对生产和使用目录范围内产品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准备将目录中的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范围。
3.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国际上现有的先进技术要积极引进。但这些技术还远远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针对中国人多资源少的国情,中国更应大力发展自有技术,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4.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 上一篇: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 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