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实践范文

时间:2024-03-29 18:2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班级管理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班级管理实践

篇1

【关键词】初中教学;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初中班级管理属于初中教学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良好班级管理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初中教学得到较好效果,因此对于初中教师而言,班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班级管理进行积极创新,使班级管理水平及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班级管理能够得到理想效果,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实践进行分析。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原则分析

第一,前瞻性管理原则。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其均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依据事物变化情况对管理理念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与事物变化发展形势相适应。所以,在当前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前瞻性原则,教师应当积极突破常规,利用多向思维方式管理班级,对于这种前瞻性管理而言,其不仅仅在管理理念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在管理技术层面也应当有所体现。比如,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管理,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第二,人性化管理原则。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属于主体,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心理需求及物质需求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在班级管理方面应当始终坚持个性化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对于学生意志充分尊重,使学生个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比较有利。第三,自主性原则。以往班级管理都是依据教师意志实施的,对于班级管理中学生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并未能够充分重视。在班级中学生属于构成主体,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主参与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独立自主性格进行培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适用于社会发展,在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基础上,班级管理才能够保证取得良好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1.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在以往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所实施的主要就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很多不利影响,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阻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主要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教师所追究主要目标就是升学率,其在班级管理中所选择的措施都是服务于考试的,管理制度比较严苛,导致学生创新性及自主性受到限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当将管理理念转变,积极进行创新,将以往教师主导形势转变,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参与,对学生具体需求进行了解,并且实施相关管理措施。另外,应当对学生实施激励管理,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参与,教师由管理者转变成为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空间,使其能够健康发展,对学生独立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2.加强系统化管理。对于现代化班级管理而言,其与传统班级管理有所不同,其要求教师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孤立局面,利用系统、整体思想对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当积极优化班级内部结构,以“平行教育”思维为指导,从而调整班级整体功能,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教育及影响下取得进步,使学生能够得以全面均衡发展;其次,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方面,从而使其得到更多。通过实施这种系统化管理,可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够得以进一步提升。

3.运用合理惩罚方式。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惩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惩罚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应当认真进行考虑,既不能与教育基本原则相违背,同时也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当学生有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出现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惩罚属于必要方式,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其一,使学生反思自身过错,实行书面检讨;其二,可让学生为班级做贡献;其三,要求其必须将学习成绩提高。这样一来,仅有少数学生知道其犯错,大部分学生均会认为其为班级做贡献,这样一来,便能够很好保护犯错学生自尊心,同时也能够使其在同学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可使犯错学生进行一定自我约束,进行较好自我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能够真正得到理想效果,使班级能够得以更好发展。

三、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在初中教学中属于一项重要内容,也属于必要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不但能够促进教学较好开展,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掌握现代化班级管理原则,并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实施科学班级管理,班级发展更加良好,为学生进步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如峰.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9).

[2]辛武清,刘敬敬,殷禄利.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分析[J].好家长,2015(24).

篇2

摘要:班主任应当在一个班级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在分析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基础上,从若干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初中班主任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模式;创建;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叛逆的年龄阶段,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初中班主任是初中学生的教育者与也是班级的组织者,他们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创建一个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与管理下,积极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素质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需要有人来组织与管理,由此出现“班主任”一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在一些学校中,班主任也是班级的教育者。在大多数的初中学校中,班主任要负责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等事物,同时还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有创建班级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学习生活的行政作用,还具有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要的,无论是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还是班主任本人,都应该认识到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初中班主任一职的重视,积极促进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2 初中班主任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初中班主任在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用性原则:初中班主任应该认真研究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班级实际管理情况创建适宜本班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因为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就是适用自己班级的,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以适用性为基本原则;人性化原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讲究“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组织者与教育者。在班级管理模式创建中,也同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人性化的手段管理班级,使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启发性原则: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叛逆年龄阶段,他们对于一些言语上的规劝可能比较抵触,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反省,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基于以上原则,初中班主任运用以下手段创建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2.1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众所周知,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认同班主任,并在行为上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比如,某班两个学生之间发生口角,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单独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发生口角的原因(其中一个学生欺负弱小)。对于犯错的学生班主任同样没有给予指责,而是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通过自身的感受,深刻认识错误。这样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从心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有利于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

2.2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培养班干部。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言行,而得力的班干部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物,有利于班级管理。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经过加工、整理成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使学生自己提出的,可以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培养班干部,并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精神等。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有利于班级管理。

2.3 创新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所以教师不应该限制他们娱乐,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了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还使学生在班主任指导的娱乐活动中,得到知识水平的提高,发挥自身的特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知识竞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寻春照片征集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开展歌咏比赛,使学生在娱乐中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很多活动,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情况自行选择与制定。

总而言之,班级是学生一生中,走进的第一个集体,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班主任积极进行引导与管理的。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提高对班级管理的认识,重视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榜样;创新班级管理手段,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也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俊强.抓好班级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在班主任工作座谈会上的中心发言[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1,7(11):31

[2] 曲怀志,魏强.制度化管理 专业化建设 个性化发展――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谈班主任队伍建设[J].班主任,2011,(12):16-18

[3] 刘金海,刘金涛,于怀静等.班主任心得――让每滴水都闪耀太阳的光辉[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12):73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 问题学生 突发事件 尊重 倾听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144-01

每当班级中发生了事情,比如学生打架事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班主任老师先把学生叫来批评一通,声音一般很响,当事学生却“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有的班主任态度比较温和,会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但是学生往往是办公室里答得好,回到教室抛之脑后,所谓“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为什么会出些这些情况呢?笔者觉得还是一个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记得听一个学者讲过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可是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做的是和在课堂上一样的“傻事”,只顾自己讲,全把学生到教育的容器,长此下去,学生自然会对您的教育置之不理而束之高搁。沟通也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冷静地处理

正确、恰当地处理突发事件考验一个班主任的智慧。一般来说,冷静、灵活、公平、幽默、果断等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班里同学的文具总是莫名其妙地不见,刚要上课就发现有一名女学生在哭,刚出教室就有人报告两位男生在挥拳相向……如何处理这些事件,是对班主任智慧的考验。如果说平时的教育、管理是淙淙溪流,那么突发性事件就是一朵朵浪花。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突发事件,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切忌以个人喜恶来影响处理的方式和结果。要公正无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把突发事件看作坏事,要把它看做一个成长的契机,让当事人和全班同学在问题的处理中有所收获,思想和认识得到升华。

2 先让学生说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班主任的一种技巧。首先要表示出诚意。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次要有耐心,一是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三要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如“对的”“是这样”“你说得对”等,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谈话者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四是要学会表达共情,共情指的是理解学生的感受,比如说:“哦,是你丢了东西,问他有没有看见,他却骂你‘脑残’,你痛苦极了,才打的他。”“我能理解你当时的气愤。”这们,教师能感同身受,学生自然从心底认同:老师是自己人,就像自己的内心真诚的朋友一样,既然是朋友,一定有好东西值得我学习。

3 要注意场合

说话的效果要受物理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喜欢在办公室同学生谈心,而办公室往往会有其它学生和同事在场,学生叫来后往往受拘束而放不开,笔者喜欢把孩子带到校园僻静的一角交谈,宁静的环境,学生心态平和,也容易接受教育。

4 要联系家长

联系家长不能简单的一状了之,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既表扬孩子做到好的地方,也指出问题与不足,让家长也能心服口服。另外,教师也要让家长学会分析问题,把校内出事当成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引导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通过特殊事件的处理,往往产生家校联系更紧密与家校矛盾两个极端,班主任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而教育好孩子。如果联系不当,那今后的工作就会处于被动。下边以一则案例来说明笔者工作中常用的策略:

篇4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期、关键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科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浸润。在当前我国教育落实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共建和谐文明社会之际,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探讨了基础教育视野下班级管理中人文素质的构建与培养问题,意义尤为重大。

一、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迫切性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气质风度等。

基础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奠基期、关键期,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科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浸润。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普遍注重功利性而轻人文性,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在当前我国教育落实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共建和谐文明社会之际,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已刻不容缓。

1.由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决定。

目前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远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国人中出现许多不良倾向,其中或多或少地反映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如:“读书无用论”泛滥,进取心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追求物质享受,缺乏求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意志力差,缺乏挫折意识和抗诱惑能力;自我意识膨胀,功利心强,缺少互助合作意识,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冷漠麻木,缺乏爱心,不尊重信任别人,公德意识差;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等等。这些现象都制约当前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此缺失人文精神,何谈成才成人,又怎能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由基础教育的特点决定。

基础教育具有全民性与全面性特点,它担负着为国民人生奠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人文素质的奠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学生成长阶段,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奠定其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源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又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它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智育和德育发展,而且围绕生命与尊严、自由与责任、理解与宽容、情感与意志等核心,使学生对社会和自然产生人文关怀,具有全面适应现实的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顺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全面强化人才素质,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如美国在现代人才素质观中,提出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是个人品质,即爱岗敬业,团结合作,自重自信,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确定“学会生存”为主题,80年代又确定“学会关心”为主题,要求青年一代面对挑战有责任感、自信心及意志和能力,正反映了人类教育观念从适应自然与社会到关心自然与社会的转变,强调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然道德的重要性。为了顺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立足长远,狠抓当前,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下一代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文素质的培养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作为基础教育的基层承担者和实施者,班级管理者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全面完成教书育人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奠基?

二、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观。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要具有人文性。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但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无意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品德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

教育理念正确,教育行为才更坚实有力。班级管理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人文素质教育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尽可能从各方面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牢固的人文科学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修养,涵养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使其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需要奠定坚实的生命基石。  2.提高管理者自身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班级管理者自身必须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值得推崇的模范。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他的言谈举止、思想学识、个性风度、生活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学生。所以班级管理者既要掌握渊博的人文知识,又要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以良好的人文风貌展现在学生面前。

3.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促使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是一个有力的育人场,它体现为整肃的班容、严谨的班风、求实的学风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它不仅可以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而且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大课堂。

班级管理者应注重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如张挂富于哲理启迪的班训、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定期举办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黑板报、班级日报或班刊,等等。学生置身于这既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又整洁雅致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4.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引导主体体验。

人文素质的培养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因此还应运用活动育人,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让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社、主办班级日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使他们找到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针对学生成长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开设经典导读课程,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利用人类几千年积淀起来的文化经典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的思想养分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参观访问,思考体验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增强其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激发其家乡情、报国志,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

5.制定人文化的管理目标,加强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其目的是服务于人,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原理告诉我们暗含期待能够产生良好的作用。就是说如果想要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设想的目标发展,不应一味批评,而应本着仁爱精神,身怀人文关怀,加强正面激励。因此,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人本意识,坚持爱心教育、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运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节、激发、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思考、比较、判断,权衡利弊得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形成一个人人奋发向上,个个争先进取的氛围。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师生的赏识和关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最终通过目标导向,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6.善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学科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素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层交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在民主和谐的教学中润物细无声,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36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初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初中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班级管理者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系列与育人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管理知识,涉及范围非常广阔。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班主任中有些老班主任敬业精神强,经验丰富,但观念守旧,与学生代沟较深;有些中年班主任能力偏低,责任心不强;有些青年班主任责任心较强,积极性较高,但经验不够,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是教育部门及学校不够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普遍缺乏管理班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班主任没有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的扩充和更新。(2)是班级管理者无暇学习班级管理系统理论。在“应试教育”仍占主体的今天,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班主任不仅要上好课,处理班级相关事务,还要应付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无暇学习班级管理理论。

1.2 初中班级管理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有的班主任总认为,学生不成熟,不会议事,只要自己的决策是对的,在班里命令就行。其实,这是导致专制型管理的根源。他们认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象――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能力也较弱,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必要让学生参与,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没有任何参加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机会,完全失去了其班集体的主体地位,班级管理出现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的现状。

1.3 初中班级管理内容片面

班级管理是对班级全部资源的管理,只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班级管理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目前在班级管理内容上存在严重的片面化倾向。

(1)重视常规管理,忽视培养的学生的综合能力。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1.4 班级管理中师生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

人际关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团结和学习效率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现阶段,在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种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形同陌路”。综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不公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偏向人缘型学生,对他们偏爱有加,忽视中间型学生,厌恶嫌弃型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专注程度。(2)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感受,因此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去管理学生,不能有效引导和组织班级活动。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得家长不能有效地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家长也不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表现,因此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有效地帮助和指导。

2、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2.2 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

2.3 班主任应注重班级管理技巧

2.4 创建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确认:人际关系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的核心问题。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教师应该是做人际交往的典范。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要有情有理。

(2)知行同步,指导学生正确的交往行为方式

利用晨会、班队会、实践活动等一切契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群体内聚力”、“冲突与沟通”等社会心理学知识,通过创设积极的交往环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平时有目的地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把学生十分自然地带进教师精心设计的良好人际网关系中。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班集体中,通过各种交往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心理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并坚决制止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同学也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场合,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

(4)教师要充分注意发挥家长、社会对形成班级良好人际关系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创设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班级工作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影响和感染着每位学生,而且也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因素,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诱的班主任,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班级、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要认真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正荣.中小学班级管理:从技巧到技术[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9月

[2]张万祥.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3]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胥持文.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04月(上旬刊)

[5]马忠敏.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07年第13期

篇6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

初中学习是学生由小学教育走向高中教育的过渡阶段,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教学任务,而班级管理是整个初中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变动的形态,是教师依据计划的教学目标,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整个班级学生,合理对班级的所有资源进行重组和调控。现阶段,随着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教育行业被广泛关注,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些问题急需被解决,从而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一、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知识,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实行相应的管理方法。实现有效并科学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因素,造成初中班级管理的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刻板化知识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的总体成绩,就出现班级管理的侧重化,重视学科的课本知识教学,一味地向学生施加固定的学科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从而造成学生知识的片面性。这样的班级管理,阻碍了学生自身知识的全面化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性格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陷入单一的知识体系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学校完善教学制度,促进学生知识全面发展,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2.严格的班级课堂管理

有的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会时时刻刻、尽职尽责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以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育的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际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化,在狭小的班级中,不仅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教师教学效率的低下。这种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纠正教师的这种错误教学思想,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开放但不放纵的班级管理形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造,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健康个性地融入班级中。

3.片面单一的教学方法

现在很多教师都是常年从事教育教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就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行为和教育方法做出判断,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或者班级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都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化和班级问题的复杂多样化,比如,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教师就罚这几个学生抄课文或者背单词。只是用单一陈旧的方法来开展班级管理,容易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班级科学化的管理,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和效用。

二、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开展班级管理主要有三个目的,分别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因此,需要解决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要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开展班级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实行班级严格的纪律和保证学生的完全服从,但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加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所有潜能得以被开发。

2.树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姿态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班级,在现代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的性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尽情发展和使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使学生在整个班级中树立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姿态。实行一系列的制度,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完善班级管理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3.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实行班干部轮换任职的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整个班级进行管理,学会同他人交流和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系,因为学生是教育学习的主体,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相应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阐述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能够完善初中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科学化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对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新形式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献英.浅谈初中班级管理[J].神州:上旬刊,2012(02).

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班级是一种组织,因而需要管理,班级管理活动既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1]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其要点有四:第一,班级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围绕着教育活动而开展的;第二,班级管理活动是在班级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由班级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第三,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班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第四,班级管理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农村。农业人口在全国有很大比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初中教育位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又属于基础教育,因而其在整个农村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大体在13-15岁之间,正处在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迈进的过渡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人生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期间也正是他们青春期萌发的时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小学生、高中生有所不同。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就给教育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看重学生成绩

多数班主任追求自己所带班的学生成绩,九年级老师特别看重升学率,以此获取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表扬,甚至有打造“学校名班”的心理现象,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轻视所谓的副科与技能科,企求“一好遮百丑”,忽略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背离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

(二)偏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忽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他们重视的是如何有效维持班级的运转,维护学习秩序的常规管理,着重抓学生的迟到早退、卫生打扫、校规校纪的应付执行、学习态度的端正等管理,至于学生们应该得到的运动娱乐和探究实践时间几乎全被剥夺,更谈不上其他方面的能力了。

(三)与家长沟通不足

学校绝大部分班级的管理,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者把班主任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来看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对班内学生的管理,与别的班级、社会以至家庭关系不大,使得班级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班主任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获取外界合力管理的机会减少,多数班主任不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如果学生有了问题,才想起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即便有与家长沟通的,也是以教师单向反映为主,双向交流的很少,家长对其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情况则知之甚少。

(四)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还滞留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上,班主任评价某位学生,主要是看他期末在班级有无违纪现象,而对那些原本基础差或有小毛病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成绩己有一定上升的同学则视而不见,没有给予其及时的表扬和激励以促其更好地向上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在农村初中尤为突击。

三、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班级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和班级管理绩效的不断提高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的行为准则及奖罚项目的总称。有了班级规章制度,学生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就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据可蹈,使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由“人治”走向“法治”。但是,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不是为了束缚学生的行为,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行为,克服消极不良的品质行为,提高身心素质积极健康发展的效率和质量。[2]因此,班级规章制度要根据班级实际并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来制定。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班主任业务素养

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育视野显得不够开阔,自身的道德水平也不是太高。而当今的教育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工作,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需要精神关怀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负责。目前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学校教师兼任的,很多人把它当作一种“副业”,不专门研究、总结和反思。其实,班主任业务水平的高低对管理的成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养。

(三)以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为依据,学生主动自治

在初中班级管理事务中班上每一个成员都是主体,初中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主动参与,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上每一个成员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上的每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事务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的决策者。所以,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自己转变观念,还要在学生中培养和提高自主管理观念,使班上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使班上每一个成员的自主和民主管理意识得到加强。在这种思想观念的熏陶下,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班主任做好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配合作用,做好学校与班主任的沟通工作,班主任一定要有这种沟通的强烈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运用各种途径,将学生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及时通报给家长,与此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初中班级的具体事务的管理,不能把家长的作用流于形式,可以举办多种活动,让学生家长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比如:学校开办家长讲座,对家长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培训。定期家访和家长进行各种有必要的交流指导,开展班级家长QQ群,每天固定时间和家长展开各种交流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改革;策略

我国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因此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地,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发展。班级管理是教学工作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然而我国传统班级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班级管理是教师权威主义模式,班级学习管理采用应试评价体系,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学生主观能动性被抑制等问题,都与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理念相悖。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逐渐接受了素质教育理念。教学理念侧重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在初中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相应的班级管理体制依然传统老套,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改革。

1.管理形式僵硬固化。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进行的,班主任具有绝对权威,通过命令式的个人化决策来管理班级。班级日常事务、班级规定的制订都是班主任主导决策,而决策过程中对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并没有全面考虑,例如课程安排、作业布置、奖惩规定、休假活动等管理决策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得到发挥,很容易导致学生表面服从而内心抵触。事实上,许多初中学生觉得自己可以自主管理班级日常生活,他们对全体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观愿望是比较强烈的。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学生对班主任的态度是自下而上的敬畏感,而班主任也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和服从者的角色。

2.管理方法片面单一。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作为权威角色进行个人决策管理,为了保障班级决策得到高效执行,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也简单片面。主要表现在班主任对于违反个人决策和意志的学生行为,基本上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束。而其他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情感沟通法、实践锻炼法、心理引导法等管理手段却很少应用。过度使用批评教育方法容易产生长期引导效果差、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僵化师生关系等负面效应,批评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的过度应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3.管理评价体系应试化。由于中国教育处于大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传统班级管理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应试教学。相当一部分初中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因而班级管理多以学习成绩为参考,例如很多班级的班委干部基本上都是成绩好的学生。

二、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贯彻传统管理理念基础上的。因此很多班级管理问题都是由于理念的束缚导致的。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学生处于被管理状态必须绝对服从领导,这就是传统管理理念导致的。

2.应试教育环境的压力。传统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一切班级管理工作都是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展开的。究其原因,初中教学属于应试化教育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通过应试化成绩来进行评估考核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得不一切以学习成绩为最终标准。

3.班级管理资源的不足。传统的班级管理之所以最大程度地将权力集中在班主任身上,主要原因还是班级管理资源不足。传统的初中教学班少则50人,多则80人,教学管理资源是很缺乏的,教师和学校的管理精力也非常有限。同时家长资源也没有被有效开发用于班级管理,导致学生课后的管理缺失。

三、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

1.摆脱传统管理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很多学校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教学探索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相应的,班级管理也可以尝试开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管理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建班委,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准则,而教师负责引导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辅助最终的管理实施。

2.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实施人性化管理。罗森塔尔实验表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如果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学生则会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努力成为一个被人认同的学生。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应该弱化批评否定式管理法,强化鼓励性引导管理法。

3.完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整合管理资源。在班级学习管理方面,班主任不应把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而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方面,以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自我创造发展的能力为评价标准。而班级管理的实施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与学校班级管理结成管理联盟,完善班级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素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J].教育艺术,2008(7).

篇9

关键字:初中 班主任 管理工作 问题 对策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的基础。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的,因此班主任就像是班级当中的大家长,负责全班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班主任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可以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思想,当学生出现问题和困扰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故而,探寻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学生身心发育处于转折阶段,班主任管理较为困难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处于转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对比较叛逆,处于人成长过程当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男生普遍比较叛逆,有一些还长期迷恋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这时候如果教师强行制止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错误的教育,那么学生会更加叛逆。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疾病,出现许多不安全的事故和隐患。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普遍较重,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程度很高,这时候班主任教师的管理难度也会提高,只有充分的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够减少管理难度。

(二)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手段和方法都相对过于陈旧,学生对这种管理方式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与情绪。许多教师认为严苛的管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学生可能更愿意与教师成为朋友,而不是与教师形成一种看似对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的影响了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传统生硬刻板的管理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叛逆,甚至出现一种严重的畏惧心理。而那些叛逆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叛逆,无法起到预想的管理效果。学生的内心受到压抑,学习成绩必然得不到更高的提升。还有一些初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非常的缺乏人性化。这样的方式只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凝固,学习以及生活方面的死板并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同时这样还容易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初中班主任对于班级工作开展的目的。

(三)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中娇生惯养,缺乏独立意识和团结意识。面对班级整体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体现出缺乏集体荣誉感,从而对于班级管理以及班级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另外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受到各种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影响。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同时也会有一些学生相对自私,缺乏团结的意识与思想,不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学生特点也严重的影响和阻碍初中班主任的正常管理,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当前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对策

(一)以情动人,真正为学生着想

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真正的为学生着想,切实的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情动人,真正的实现对初中学生的关爱。班主任教师要想让自己的管理得到成效,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学生,真正的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班主任教师应该学会和学生交朋友,将心比心,真正的让学生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其次,切忌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别就将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予以一定的帮助和开导,积极的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班主任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抓住这一阶段的有效时机,对学生实行必要的心理关注,这也是提升我国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为班级事物努力的积极性

当前初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相对较低,教师应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让学生从内心重视起对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讲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班级的发展作出贡献。另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成绩,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形成自信,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

班主任教师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开一场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和帮助。在班级管理和班级事务当中,班会是必不可少的。定期的组织一场班会,有助于班主任和学生共同了解,相互促进,大家集思广益,对班级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可以在班会上制定一些班级的制度和规范,班规建设也需要大家来提出意见,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集思广益提出来的方案更加的民主,同时可行性也很强。这样的班级规范制定出来,大家也更加遵守,同时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大家都具有发言权,这样的班级管理往往更加和谐。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在班会上宣布和商讨一些较大的决定,例如班委的选举、某一学生的表彰或者对某一同学的处分决定,这些都要做到公正和公开,让大家感觉自己身在一个和谐的环境当中,学生们的班级意识以及为班级事务努力和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大大的提高。

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始终都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加强对学生心理,生活以及学习等多方面的关注,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只有这样,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才能逐渐客服困难提升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雷垒.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王彬.以人为本在高校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9:144-145.

[3]欧阳文根.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郑景梅.初中班主任工作效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篇10

关键词:初中教育 班主任管理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03-01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遇到了新的问题。基于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格培养工作的重视,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新时期应该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为班级和谐环境的构建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探索班级管理优化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班级管理整体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体管理效果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角度

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心理健康问题,即班主任教师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中,身心调节能力不足,长时间以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方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的权威性逐渐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师出现心理落差,对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管理能力问题,部分学校的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但是班级管理能力不足,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班级管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对班级管理在强化教学质量方面作用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1]。

2.从学生角度看

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也会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一方面,部分初中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的管理只能限制其行为活动,而不会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影响班级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集体主义感缺失,没有认识到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自身作为班集体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在班级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团结其他同学,我行我素,严重限制了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可见,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还应该注意学生方面的问题。

二、解决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管理问题的措施

基于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1.应用多样化的方式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

班主任工作状态对其班级管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应用多元化方法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如设置副班主任岗位,让其他教师辅助管理;对班主任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让班主任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社会位置和在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促使班主任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各项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2.对班主任教师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班主任教师在探索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逐步改进,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过程中,相关引导人员应该让教师明确自身工作责任,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应该应用的措施,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提升管理效果[2]。在实际组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措施,组织开展校外管理活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进而促使其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想逐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以强化,进而在学生干部的帮助下完成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干部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在加强自我管理、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的情况下,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配合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改善管理现状,促使班级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4.对初中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加以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师考核评价更为复杂,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逐渐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并且借助合理的考核评价,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动[3]。同时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班主任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化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这样班主任教师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是初中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班主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