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9 18: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班级管理分析

篇1

小学班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的管理投入十分的热情。文章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即: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关键词:

班级管理;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个人品质及管理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要想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班主任需要适时做出管理上的改变,学会运用新的管理方案,提高自己班级的管理水平。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忽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学生才应该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只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主观意识就下决定,造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变成了“管与被管”。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既能让班主任满意,还要让学生满意,只有双方都满意了,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而一方满意的管理模式是不完善的管理模式。

(二)缺乏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班干部的任用上,要么是自己指定,要么是投票选举。选举之前也没有特意的培养,也没考虑他们的人品和能力能不能胜任,选举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班干部的职位也没有轮流的更换,导致了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凝聚力不强,更有甚者挫伤了其他同学服务班级的积极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大多数的小学里,每个班集体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班级目标、班规以及奖罚制度,但班级的执行力度却跟不上,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制度脱离实际无法实施,有些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造成学生对班集体的不信任。

(四)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十三岁,但学校对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同样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十二岁的学生心理已经慢慢成熟,跟七岁幼稚的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班级管理的模式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变化。

(五)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随意性比较强

有些班主任心里没有班级管理的大纲,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模式。一是观念陈旧,就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采用“管、压、卡”的方式;二是缺乏民主,在管理班级时说一不二,高高在上。

二、解决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七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好习惯;对于十二岁以上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教育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对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权”,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班级的主人翁。通过投票来决定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当然,选出来的班干部需要责任心强、有能力。遇到班级问题,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听取建议再做决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

(二)班主任监督落实班规、奖罚制度

学生们向来不喜欢约束,自然也不会喜欢班规和惩罚制度,所以班规以及惩罚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的监督,光靠学生自己去执行是不可能的。做为班主任,要加强监督,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实行赏罚分明,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与学生交流,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都有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对学生保持耐心,与家长保持联系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哪怕是那些任性、自私或孤僻的留守学生,班主任也应该对他们多些耐心、多些关注。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的父母进行联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班主任要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因为一些学生身上的不良嗜好就放弃他们。

三、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调整。通过耐心、真心、爱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当下教育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在乎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潘慧群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学校教育;师生关系;自我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班级管理又是每一位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1.“槿耸Ρ恚以身作则”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电灯开着却不以为然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尊重、热爱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1.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

平时我忙完手头的工作,总愿意和学生一起坐坐、聊聊;尤其对单身家庭的子女,我更多一份呵护;天气凉了,学生下课出去时,我总要嘱咐一句把衣服穿好。放学时我总要告诉学生过马路注意安全。值得提出的是,对待问题学生,我们班主任应不吝惜伸出热情之手,及时帮助他们,尽量多发现他们的优点,真诚慷慨地赞赏他们,让他们觉得班主任心中有他。这不仅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也会让他们靠近班主任,有利于班级管理。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对学生多鼓励,多给予中肯的赞扬。鼓励、赞扬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奋发上进的源泉。

其次,对学生要少加些指责、批评,多给予些宽容。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更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行为,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致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注意方法,对不同性格的人注意采取不同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

三、组建责任心强的班委,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亲力亲为,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2.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15-02

[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2Y415)的资助。

[作者简介]童彦(1983―),女,四川越西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

一、引言

班级是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基层的学生组织,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身心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班级管理体制受到较大冲击与影响,其决策机制也不例外,传统的班级管理评价方法与决策分析仅限于定性描述,评价结果缺少定量结论,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不利于班级管理机制的创新。因此,在新的时展背景下,积极探索一套班级管理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1]

二、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对同一层次中的各元素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步骤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步骤三,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2]

三、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决策分析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依据学生工作经验,我们选择了40项高等学校班级管理评价指标,并对15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请他们依据聚类分析的原则对我们提供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类。[3]综合专家三轮的评估意见,我们选取了战略层B的3项评价指标和措施层C的9项评价指标,建立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层次结构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4]

图1 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综合评价模型

(二)决策分析计算方法

1.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每位专家分层列写判断矩阵,采用和积法,求出每个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得到专家判断矩阵群(见表1~4)。

2.计算各层权重

计算3个战略层B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见表1)和9个措施层C对每个战略层B的相对权重(见表2~4),并用B1、B2、B3的权重对措施层C的相应权重加权后相加,计算各措施层的组合权重(见表5),即层次总排序,它们表示各措施层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5]

四、结果分析

从表1层次总排序可以得出,要实现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综合目标,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创建优良学风,其权重为0.558,重要程度在本层次中处于第一位;但也应加强日常管理,计算结果表明这一目标的权重为0.320,其重要程度处于第二位。当然特色创新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其权重为0.122,重要程度处于第三位。

从措施层的层次总排序看(见表5),首先要加强对考试及格率的监管,其权重为0.3231;制度建设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权重为0.2134,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不容忽视;英语四级通过率也应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其权重为0.1423;组织建设和个人获奖率在班级管理综合目标中的作用也比较突出,其权重分别为0.1066和0.0675;随着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加强,社会实践和科技讲座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示出来,其权重分别为0.0659和0.0362;此外,加强星级宿舍评比和专业竞赛的开展对实现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综合目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权重分别为0.0251和0.0199。

参考文献:

[1] 任碧芳,刘艳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1(4):92-94.

[2] 刘爱荣,宋子君,黄妍.层次分析法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3):97-99.

[3] 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13.

篇4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问题 对策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创建健康、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环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针对小学来说,班级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打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所需重视的问题。本文则具体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重要场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完善管理。班级管理的好坏是决定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其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的组织与管理,根据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协调与控制,班级管理作为教学管理,通过管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管理,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班级管理的时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使得整个班集体团结互助、朝气蓬勃。

针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他们在心智与认知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如今随着社会多元化不断发展,多种文化冲击使得小学生的社会意识不断提升,个性逐渐增强,导致班级整体的凝聚力下滑,同时加重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与组织来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级,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需要有对学生无私的爱和科学的管理组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小学生学习,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生活,

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的运行状态对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今小学班级管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班级管理教育理论底蕴差。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应当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方面,而如今的小学班级管理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管理教学理论底蕴的欠缺,首先表现在学校领导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财力到班主任的培训当中,忽视了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性,高估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能力,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实施到位。其次,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过多约束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模式加大了班主任的教学负担,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班主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升学习成绩上,导致忽视了对班集体的管理,同时教育部门与社会也都把成绩当做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使得班主任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一些事务性工作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无暇顾及班级管理的完善。

2.班级管理观念与能力有待提升。首先,班级管理的内容显得片面化,班主任一般在管理当中只注重常规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今小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生存能力与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显得不足,而班级管理的内容则仍然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忽视了班级学习环境的创造。其次,在管理方法上略显简单化,没有具体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商不足,没有掌握到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无法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同时,也没有完善处理好学校同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一些班主任很少进行家访工作,有的甚至从未家访,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此外,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班主任过于权威化,一些班主任从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确立到对学生的评价监督等都是一手操办,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导致了学生没有认同感,班级的凝聚力不够,并且,在评价方面,班主任的方式也显得主观化,学生的成绩好坏与听话程度成为了评价监督的主要指标,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班主任,如何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打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下文则根据小学班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首先,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增强班级管理的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同时,作为班级管理教学者,有必要具体学习管理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理论,掌握管理教学的基本原理,更新管理观念,同时,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思想,从班级的内外各个因素分析整个班级系统的现状,掌握班级的整体状态与学生整体面貌,科学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需要培养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对小学生的应付能力,从而能够更为自如处理管理中的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班级的主体始终是学生,班主任需要充当一个良好的引导者的角色,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民主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小学生喜爱受到表扬与肯定,班主任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促进,让其学会意见交流、培养其责任感、进取心与合作意识,寓教于乐,让他们热爱集体,从而产生班级良好的凝聚力。

3.抓好德育工作,狠抓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例如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纪律制度等,班主任需要严格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班主任需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表现可以进行定期评价与奖罚工作,促进学生遵守纪律,形成互相激励的良好班级氛围,同时针对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征,班主任需要抓好德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以德育人,同时,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多运动,教师自身可抽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

4.家校相连,共同管理。班级管理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学生家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作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需要发挥好学校与家庭间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家庭教育,将其与学校班级教育互相融合。班主任可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并制定相关计划,与家长共同进行监督引导,班主任平时也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汇报学生的现状。只有家校共同管理,才能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投入十足的热情,保持爱心,与家庭、社会共同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作为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结合当今学生特征,扬长避短,提升管理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班主任的依赖性非常的大,学生家长对于班主任也有足够的尊重,这个时期班主任工作似乎是最好开展的时期。可事实上,真实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正因为学生对于班主任具有依赖性,所以对于班主任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问题展示

1.班主任自身定位错误

由于小学生对于班主任过分依赖,再加上小学生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有时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准确。比如由于小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性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班主任一般会独揽管理大权,任何事情亲力亲为。一方面要应付家长对教学的种种要求,另一方面要面对每天班级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协调教师之间的教学问题。工作压力较大,每天陷入多种琐碎的问题中,精神和体力上都受到较大的压力。

2.对于学生能力估计错误

有的小学班主任愿意构建班干部团队管理班集体,可是在构建班干部团队时对于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师将部分权利放归于班干部进行管理,但是班干部的个人意识较强,不懂得学生群体关系和问题的协调,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甚至导致学生群体中形成背后打小报告的不良班级风气,学生之间产生对立派别,学生群体友好、单纯的学习氛围被打破。班主任对于学生之间的问题情况了解不清,过于感性的偏听偏信个别班干部的单方面说法,导致学生之间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造成班级的不良风气。

3.对于学生不真的了解

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班主任作为一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难免在工作中会出现对于学生真实情况了解不足的情况。如由于班级人数众多,班主任自身精力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深入沟通,同时也没有细致观察学生的在校具体状况,主要凭借个人主观和有限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判断,从而对学生进行定性,甚至对部分学生处于放弃的态度。

4.亲和力不足

小学生依赖班主任,并不表示小学生没有判断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在感到班主任的“爱”时,才真的愿意亲近班主任。班主任没有充分地与学生拉近距离,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或者与学生距离感较近,亲和力过多而威严不足等,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班主任的形象定位一直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更多的教师通过保持一定距离来树立自身的威严,让学生有一定的惧怕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有敬畏感,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情况较为实用,但是却缺乏一定亲和力,让学生无法对教师敞开内心世界,班主任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状态,也无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配合教育。

二、解决策略

1.制定班规

班级是一个群体,每一个学生只是班级的一员,每一个学生在享有自身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必要的责任。对班级的相关管理制度要有明确的规范,这种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对以往班主任进行调查来搜集,同时也要充分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进行细节规定。让所有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避免人管人导致的工作压力和不科学性。班主任可以将班级规章制度通过主题班级会议来制定,充分地讲解相关规定的内在含义,同时将规章制度张贴在班级的显著地方。当违反到规定时,可以有清晰的处理方式,便于学生提升自律性。

2.群策群力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不计报酬的付出努力,所以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一点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要应对家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具体工作,因此管理工作压力较大。班主任要懂得适当放权,培养班级管理助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但是班干部的选择要充分发挥民主性和科学性。首先制定班干部竞选的基本条件,满足条件者再进行民主投票选择。班干部竞选条件主要是要求学生有基本的管理能力与精力,避免自律性较差或者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竞选;而民主投票则是选择有较高支持率的班干部,这样可以提升班干部日后管理服务工作的支持度,方便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班干部之间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班干部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对于班干部反映的情况班主任要做好核实,不能偏听偏信,对于有品德问题的班干部要及时更换。

3.熟知学生真实情况

篇6

关键词:脑血管病;心境障碍;碳酸锂;米氮平

脑血管病后心理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5-HT、肾上腺素能等神经递质异常有关,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的重建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焦虑、抑郁心境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碳酸锂是一线精神科药物,但是单独应用的整体疗效并不理想。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碳酸锂联合米氮平治疗脑血管伴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并伴心理障碍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脑血管病病史;②存在焦虑、抑郁等心境障碍;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80例患者,研究期间无失访、脱落、死亡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随机分为给予碳酸锂联合米氮平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碳酸锂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2~67岁,平均(59.2±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1~68岁,平均(58.9±6.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碳酸锂片(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320)口服、0.25 g/次、2次/d;米氮平片(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01)口服、15 mg/次、2次/d。

1.2.2对照组 单独给予碳酸锂(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320)口服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情绪指标 治疗后4w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指标,方法:通过HAMA量表评价焦虑情绪、通过HAMD量表评价抑郁情绪,得分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 治疗后4w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通过CSS量表、NIHSS量表和MMSE量表。CSS量表、NIHSS量表得分越高、功能越差, MMSE量表得分越高、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变,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病可在颅内动脉脂质沉积、粥样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发生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1]。当脑血管内粥样斑块破裂、下层基质暴露可导引起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并导致血栓形成、官腔狭窄,最终造成脑梗死的发生;当劳累、激动等诱发局部血流加速可冲击脑血管硬化部位,管壁破裂可导致脑出血的发生。脑卒中发生后,会导致脑组织血流中断,神经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并伴随一系列功能性病变[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心境障碍,其原因可能与脑血管病变时损害了神经系统中5-HT及肾上腺素能的通路有关,在此基础上可出现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并引起心境障碍。患者可出现极度的情感高涨、行为增强、思维奔逸等躁狂表现或极度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等抑郁表现[3]。这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的重建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均造成不利影响,故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锂盐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线精神类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双相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但相关研究发现单独应用碳酸锂治疗该病仍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总有效率在30%~40%[4]。米氮平是一类具有去甲肾上腺素能与5羟色胺能双重药理作用的药物,预期能够在脑血管病伴发的心境障碍中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5]。在上述研究中,通过观察碳酸锂和米氮平联合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及情绪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碳酸锂联合米氮平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品军,周海云. 抗抑郁药物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83-84.

[2]盛志娟,田虹,胡国娣. 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48-49.

[3]李勇.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