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

篇1

【关键词】口腔健康;小学生;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为了解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知识现状,发现口腔保健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其口腔健康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彭州市军乐中心小学4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0年10月~11月对军乐中心小学420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答卷409份,答卷有效率97.38%。其中2~4年级248人,5~6年级161人,男生202人,女生207人。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行为与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面解释本次调查目的后发卷,采用匿名方式,由学生自行填写,禁止讨论,现场回收答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行现状及知识来源。

1.3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查和分析。

2结果

2.1饮食生活习惯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食物的食用频率较高。其中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每周食用两次及以上者占81.42%,70.17%的学生每周吃糖果或巧克力两次及以上,57.95%的学生每周喝碳酸饮料两次及以上。2.2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

2.3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2.4口腔健康知识来源见表3。

3讨论

小学是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重要形成时期。了解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及知识获取途径,对开展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宣教,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齿食物食用率属于高频。从控制饮食因素防龋的观点出发,应加强对小学生“少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的教育和宣传。

在口腔卫生行为状况调查中,大多数小学生养成了每日刷牙的习惯,每日刷牙一次及以上者占85.00%,达到了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刷牙率为70%的目标。然而能够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者占44.01%,仍较低。在选择牙刷类型上,59.66%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保健的软毛牙刷,基本接近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60%的目标。只有21.27%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分钟以上,39.12%的学生每1~3月更换一次牙刷。在刷牙方法上,仅有18.34%的学生采用正确的竖刷法,51.59%的学生采用横刷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去牙缝里的食物残屑,而且易损伤牙齿,甚至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和出血。因此,彭州市农村小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现状不容乐观,相关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与国内相关调查相似[1][2]。虽然,81.66%的学生知道少吃甜食少得牙病,但仅有19.56%的小学生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26.16%的学生知道每次刷牙不宜少于3分钟,11.00%的学生知道含氟牙膏对防龋病有效,26.41%的学生认为睡前刷牙最重要,40.34%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是牙龈炎。而80.00%小学生认为中草药牙膏有利于防龋齿,这可能与目前电视广告宣传有关,导致知识偏差。

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主要通过医生、学校及家长三条途径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其中医生为最主要的途径,提示学生当出现口腔疾病后才开始注重口腔健康知识。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3]。而只有45.72%的学生能从学校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因此, 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充分调动健康教育课教师的积极性,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知识,同时利用形象的科普宣传资料,把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小学生自觉纠正错误的口腔健康认识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2)利用学校墙壁、板报和校报在校园中宣传。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或在校报中开辟专栏,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统计显示,彭州市农村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非常有限。提示政府可协调教育、电影、电视、文化、爱卫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牙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如深入开展“爱牙日”活动,普及牙病防治知识。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其时效性、信息量及覆盖面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上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必然会越来越普及。因此,在互联网上开辟口腔健康教育栏目,让同学们随时浏览,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4]。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使农村小学生逐步建立口腔卫生观念和习惯,保障其基本口腔健康,应成为农村小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怀周.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05):363.

[2]田剑刚,黄瑞哲,李晓红,李红杏,韩克实.农村小学生刷牙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13(1):88-89.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

[4]杭大磊,王成龙,唐荣银.开展网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6):410-411.

作者简介:

王晶,女,(1989-),四川成都人,本科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方向:预防医学

篇2

【摘要】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知识是促进行为改变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行为的基础与动力。口腔健康科学知识的教育,无疑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本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口腔健康教育作用。

【关键词】口腔教育;效果分析;预防教育;宣传预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科护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配合医生的操作,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医生共同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让更多群众获取口腔健康知识,提高自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并通过他们向子女、朋友、亲属宣传与推广,达到提高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为评价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口腔门诊对牙病患者开展了健康教育,今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8年1月~2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门诊随机选择160例初诊病人, 具体为12~21岁55人, 22~43岁83人,44~63岁22人。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查其口腔卫生状况。

1.2.1 问卷调查:

用相同的问卷在初诊及最后一次复诊时(间隔1月~1个半月)对所有对象进行二次调查,问卷包括5道题:①口腔疾病对健康有无危害。②甜食对牙齿的危害。③刷牙与保护牙齿的关系。④你认为什么时候该去医院看牙。⑤你认为应怎样选择牙膏、牙刷。问卷由患者当场填写。医护人员于治疗处理后即阅卷。在第一次问卷调查后,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口腔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讲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广保健牙刷,教授正确刷牙方法、正确使用牙线。在患者最后一次复诊时进行第二次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1.2.2 统计学处理: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在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的同时均进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有代表性的6颗牙, 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作记录并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

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 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的1/3~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

下牙石。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是低值;OHI值为4或5是高值;中间值为2或3。

2 结果

接受问卷220例,有效问卷204例,其中16人未来复诊。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及口腔卫生指数。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无知识、无行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最高,为81.54%;随知识增长和行为的行成,患病率有逐渐降低趋势。

从调查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病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关病因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刷牙与牙齿保护的关系一题回答的正确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定期作口腔检查的认识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牙膏、牙刷如何选择虽有所提高,但知晓率是5项指标中最低的。调查表明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漱口的人数均明显提高,而正确使用牙线的人数还较少。

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前后OHI值有明显的改变,由高值占52.7%变化为低中值占67.6%。年龄对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形成的影响,年龄大于35岁,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形成所占比例较低,仅占15.7%。年龄小于35岁者,虽然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行成所占比例高于年龄35岁以上者,但无知识及无行为的比例亦较高,应引起重视。

3 讨论

强烈地相信口腔健康科学知识的人,无疑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而正确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是以知识获取为前提。既有知识又形成行为对维护口腔健康的作用重大,两者缺一不可;有知识而没有形成行为,和没知识、没行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有知识、有行为的。从调查结果中同样看到,在具有一定的口腔卫生知识且形成口腔卫生行为的人群中仍有45.7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原因分析除局部因素外还不能排除全身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牙周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影响,饮食习惯、唾液环境、宿主本身的健康状况等都是不可忽视。另外,是否与问卷口腔卫生知识内容设计局限性和卫生行为答题过程中答题者知和行的偏差,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良好的口腔行为应包括一定的刷牙次数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含足够的刷牙时间),坚持饭后漱口及正确使用牙线。这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多数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保健意识。尽管受检查者100%刷牙,但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和每天坚持早晚刷牙的人仅有32%~45%。有近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绝大多数人是因为遭受牙痛的折磨而前来就诊,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十分淡漠。

在问卷和被检者中,有工人、家庭妇女、职员、干部和大学教授,这表明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在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中都是适宜和必要的。医护人员利用就诊时间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医护人员的椅旁宣教,绝大多数患者理解快、易接受。在最后一次复诊时再次接受问卷调查时,他们对于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纠正和消除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剔牙、吸烟、不刷牙等),建立了有益于健康的口腔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少强、张卫.临床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6)

[2] 程敏,孙平辉. 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对维护牙周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育,2004(9)

篇3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6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50-02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龋齿;学生保健服务

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家长进行卫生宣教来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资源。笔者设计了专用调查问卷,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了解学生家长对龋病防治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及学生口腔卫生习惯的现状,为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牙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6个功能区12所中小学校,其中中学6所,小学6所,学校小学抽取三年级1个班,每所中学抽取初二年级1个班,所抽取班级的学生家长共1 134名。

1.2 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对社区开展学校牙防工作的认识4个方面。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由学校卫生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要求学生将问卷带回,由家长独立完成。

1.3 资料处理 所有问卷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 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正确回答率见表1。

2.2 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 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见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行为 学生口腔卫生行为见表3。

2.4 学生家长对社区牙防工作的了解程度 孩子接受过学校组织的口腔普查的占76.81%,知道辖区内每2 a 1次的学生牙齿普查的占36.76%。

2.5 学生家长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充填龋齿的原因 见表4。

3 讨论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哮喘患病率的5~8倍[1],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病因学方面,龋病的四联因素早已明确,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占56.11%,每次刷牙不到3 min的占79.12%,没有达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学生不正确刷牙方式会直接影响龋齿的发生,但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掌握,也较难坚持,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关注与指导,不容易取得口腔卫生保健作用。由此可见,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监督学生口腔卫生行为,通过观看刷牙操VCD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刷牙的方法。

因为家长直接与儿童接触,所以在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形成和保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的影响很重要,不同的言传身教会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学生家长知道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只有18.73%的家长知道六龄齿,只有39.37%家长会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只有39.93%的家长每隔0.5 a或1 a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89.00%的家长要等到孩子牙痛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对孩子查出龋齿后愿意进行充填的有68.35%。可见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识尚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不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这不仅能使他们自身受益,同时还能引起他们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孩子查出龋齿后,有近40%的家长觉得不严重、没必要或工作忙而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进行充填,13.43%的家长对社区医院的消毒隔离不放心,只有33.90%的家长坚持去二、三级医院口腔科进行充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龋齿检查后进行治疗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醒社区医院应加强学校牙防工作的宣传,提高自身龋病治疗水平。

目前,我国的学校口腔保健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浦东新区牙防工作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今后在规划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工作时,应充分动员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组建中小学口腔卫生保健网络,每年做好中小学生定期的防龋普查普治工作,特别应加强针对学生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有效的刷牙习惯,从而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4 参考文献

[1] MOURADIAN WE, WEHR R, CRALL JJ.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 JAMA, 2000,284(20):2 625-2 631.

篇4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为增强我校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少年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学生向家长传护齿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关注自己的未来。我校决定在全校1-6年级开展校园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健康口腔伴成长,幸福家庭展笑颜。

二、活动时间:9月22日

三、活动对象:1-6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活动,参与活动的1-6年级各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借助相关资料向同学们传播讲解护齿知识,请同学上台向大家介绍关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学校利用午休时间向全校播放爱牙知识宣传视频,各班组织学生收看,并向学生家长发放宣传材料。

2.""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国旗下讲话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口腔知识向父母、爷爷、奶奶宣传口腔健康知识。

3. "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手抄小报创作活动。号召同学们以关注口腔卫生健康和护齿教育为主题收集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内容可包括:口腔护齿的小知识,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等等。版面以图画和贴画为主辅以文字内容。

4.""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黑板报评比活动,内容可包括:口腔护齿的小知识,爱牙护齿的好习惯和不良行为等等。版面以图画和贴画为主辅以文字内容。

5.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口腔自我检查。

五、活动要求:

1. 希望参与活动的各班级认真组织落实,让学生在活动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得到锻炼。

2. 3-----5年级每班挑选四张手抄报,各班出一期关于口腔健康的墙报。

3.认真收看爱牙健齿活动动画片.

各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牙日”,为认真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爱牙日”活动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X.73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强化公众对口腔卫生的关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本次“爱牙日”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主题: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题:关爱自己,保护牙周

二、活动背景

口腔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口腔保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紧紧围绕“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传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

等手段,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和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围。使公众了解爱牙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公众主动参与意识。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传工作,切实加强重点防治人群的口腔卫生工作。宣传重点是:牙周疾病的常见表现和防治方法,切实提高宣传教育实效。让群众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饭后漱口、戒烟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对维护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让群众了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早诊早治,对控制牙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认真落实各项宣传措施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宣传日当天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1、开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并对前来咨询的人群进行口腔检查。在“爱牙日”宣传活动期间,通过进学校、进社区等形式,发放宣传单、爱牙知识问答、有线电视宣传等方式,一方面宣传爱牙知识,一方面掌握学生与各类人群对口腔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在下次宣传中有针对性,努力促进学生与各类人群保护好牙齿。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区域开展宣传活动时悬挂至少一条宣传横幅。

3、出一期以爱牙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

4、组织一次爱牙知识的健康专题讲座。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爱牙日活动主题是“窝沟封闭,保护牙齿”,旨在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为了倡导广大群众爱护牙齿、关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强爱牙日的宣传工作,我口腔医学系团总支特开展了此次爱牙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

窝沟封闭、保护牙齿

三、活动对象

学龄儿童(6——12岁)

四、活动时间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1、采访附院口腔科,邀请__副教授宣讲窝沟封闭的意义

及适宜人群。

2、在学院及附院宣传栏上张贴爱牙日主题板报,扩大爱牙日的影响。

3、在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爱牙日主题知识课堂宣讲活动,张贴爱牙日主题海报。

篇5

【关键词】 口腔卫生;龋齿;因素分析,统计学;健康知识,态度,实 践;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1.5 R 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0-9817(2007)07-0588-02

Oral Health Cond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Freshmen in a Medica l University/WANG Hai-lin*, SUN Ying, TAO Fang-biao.* Department o f Oral Medicin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ral health and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n freshmen of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or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 al diseases were a ssessed strictly by national survey table of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 ses for 2 557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arie s was 39.7%, the a verage decayed was 1.51, caries activity teeth accounted for 39.0%, the c aries missing teeth accounted for 3.7%, caries filled teeth accounted for 9.7%. Materia alba average zones were 2.07±0.92, the incidence was 85.2%. Dental calculus average zones were 2.24±0.75, and the incidence was 81.2%. Gingivitis average zones we re 2.72±0.92, and the incidence was 78.4%. The students had poor knowledge abou t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s or oral health care. Conclusion The prev alence of carie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is high and the treatment percentage wa s lower in thos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oral health care b ehaviors in freshmen.

【Key words】 Oral hygiene;Dental caries;Factor analysis;Statis tical;Health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Students,medical

监测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为制订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 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组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为新入学的2 557名 大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口腔卫生习惯、卫生知识及口腔预防保健意识等进行了 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9月某医科大学新入学学生2 557名,年龄16~25岁,平均 年龄(18.88±2.73)岁。其中男生1 370名,女生1 187名;农村学生1 433名,城镇学生500 名,城市学生624名。

1.2 方法 口腔检查依据WHO推荐的龋病检查标准评价龋齿状况[1] ;软垢、牙石及牙龈炎评价参照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2],检查记 录6个指定牙面,即右上第一磨牙(16)、右上中切牙(11)、左上第一磨牙(26)、左下 中切牙(31)的颊面或唇面、下颌左侧第一磨牙(36)和右侧第一磨牙(46)的舌侧。

参考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8岁组口腔调查问卷进行调整与修改[2] 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2)口腔卫生习惯;(3)口腔卫生知识 ;(4)口腔卫生预防保健意识。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回收。

1.3 质量控制 参加调查的人员均为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执业医师。调查前经 过学习与培训,使用统一器械和染色剂,进行交叉重复试验检验,符合规定后,正式进行调 查。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5%的受检者进行复查,结果相关系数达0.85。

1.4 统计方法 各项数据由专人负责输入,采取双录入方法。数据经SPSS 1 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新生龋患情况 由表1可见,在2 557名受检者中,检出龋病者1 00 0人,因龋失牙者95人,补牙者249人,龋失补总计1 016人,患龋率为39.7%。男生患龋率低 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龋齿3 236颗,因龋失牙148颗,补牙483颗,龋失补牙总 数3 867颗。表2的结果显示,2 557名大学生龋均为1.51,男生龋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患龋者龋均为3.81。

2.2 大学新生牙周疾病患病情况 软垢检出率为85.2%,平均区段(2.07±0 .08)个;牙石检出率为81.2%,平均区段(2.24±0.75)个;牙龈炎检出率为78.4%,平 均区段(2.72±0.92)个。由表3可见,牙石、牙龈炎检出率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软 垢检出率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龋齿充填治疗情况比较 表4显示,被调查 患龋大学生中,龋齿充填治疗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镇和城市学生龋齿充 填治疗率高于农村,3组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齿是否得到充填治疗在父母 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患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将性别、是否经常吃零食、是否睡前刷牙、是 否睡前进食、是否定期检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与是否患龋齿进行单因素χ 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定期检查、父亲文化程度、是否睡前进食在龋齿发病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1,8.490和1.978,P值分别为0.104,0.075和0 .160)。将患龋与否作为因变量,将性别、经常吃零食、睡前刷牙、母亲文化程度作为自变 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Forward法)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经常吃零食、睡前不 刷牙是大学生龋病的危险因素,见表5。

2.5 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及预防保健意识 口腔卫生知识共14题,答对一题 评1分,答错评0分,平均得分(10.12±1.66)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 龋齿补牙数、软垢、牙石、牙龈炎牙数无统计学相关性(r值分别为0.009,0.010, 0.008,0.012,0.008和0.028,P值均>0.05)。结果还表明,入学新生对多吃甜食 易患龋、刷 牙可预防龋齿发生等基本常识有所了解,24.5%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其牙龈出 血的倾向与正确刷牙方法成明显的负相关。入学新生获取口腔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相关 书籍的占63.8%,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广告)的占27.8%,医务人员宣教的占8.4%。对专 业性较强的知识,如窝沟封闭防龋,全口洁治术防牙周疾病等,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某医科大学新生患龋率为39.7%,龋均为1.51,略低于2000年安徽省学生体 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3],也低于全国同一年龄段人群检测结果[4]。男生 患龋率和龋均明显低于女生。可能由于女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食用致龋食物较多, 而生长发育时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口腔保健宣教还不够普及,没有口腔预防保健意识, 导致女生龋患明显偏高[5]。因此,现阶段龋病治疗仍是口腔医生的工作重点之一 。

结果还显示,软垢、牙石、牙龈炎检出率和平均区段均高于全国同年龄组[4]。提 示应对安徽省大中小学生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 方法,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

调查发现,龋齿充填治疗率(23.1%)远低于陈德风[6]2002年的调查结果,且龋 齿充填治疗在性别和城乡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女生充填治疗高于男生;城镇治 疗率高于农村。调查还发现龋病充填治疗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说明龋齿充填治疗与家庭 成员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状况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需求也在增 加,这就要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要加大口腔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分配口腔医学 资源,使口腔疾病得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不仅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 康有密切关系,还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7]。

龋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在龋齿发病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Okada 等[8]的实验性研究表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可直接影响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 , 或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子女的口腔健康行为而间接影响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家长的行为对 子女存在持续的潜在影响。家长的健康观念、受教育程度可以影响子女的口腔卫生习惯。因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模式,可能是导致此次调查父亲文化程度在龋齿发病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的原因之一。家长的口腔卫生行为与子女的龋指数呈直接负相关[9]。调 查结果证实,经常吃零食这一不良习惯是龋齿的好发诱因,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 地预防龋病。

(致谢:感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江崇英老师,感谢公共卫生学院的苏虹 、王静老师在研究的实施、数据分析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4th ed,Geneva ,WHO,1997:1-2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68-413.

[3] 安徽省教育厅体卫艺处.2000年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资料汇编.合肥: 安徽省教育厅,2002:43-49.

[4]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99:92-360.

[5] 庄润涛,罗京群.北京交通大学2002级新生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北京口腔医学,2003 ,11(4):218-219.

[6] 陈德风.850名新入学大学生口腔常见疾病状况调查.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 :818-819.

[7] 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出版,2000:222-268.

[8] OKADA M,KAWAMURA M.Influence of parents' oral health behaviour on oral he 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 eling technique.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101-108.

篇6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小学在校的120例儿童。这些儿童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我院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儿童。在观察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35:25,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在对照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27:33,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来的口腔卫生习惯,仅对其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①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向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宣传画、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口腔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确的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等。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儿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详细介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两个月讲解一次,每次讲解两个小时,共讲解三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儿童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龋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90%,对照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62%,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龋率为19.3%,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为25.6%,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7

【关键词】 优质护理;口腔;健康知识;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42-01

本文所指的优质服务主要是针对患者而言的一种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要求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患者一入院就全方位的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对患者入院、治疗、康复以及复诊工作的全部过程做好细心地指导和护理工作。舒适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个人感受而言的,这种护理模式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龄、性别特征等各个方面,保证提供患者所需的服务,使患者在心情舒畅中完成治疗过程,已取得优秀的治疗成果。客观看来,这种护理模式的主要目标有四个:满足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理舒适需求,即考虑到患者的身体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满足患者的心理舒适,即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采用人性化的治疗方式,使患者在心情舒畅中获得应有的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社会舒适需求,即保证患者治疗期间周围人际环境的和谐友好,使患者不必面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是指满足患者的灵魂舒适,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精神需求和信仰。这种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从心理上得以满足,保持心情愉悦。这样对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从舒适模式的优质护理在口腔科患者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本院口腔科住院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患口腔外伤、龋病、牙周病等需要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男55例,平均年龄42岁;女45例,平均年龄41岁。经t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学历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以患者住院顺序为依据,对其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普通组。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模式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前,礼貌、微笑接待患者;②入院后,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传口腔健康相关知识。③在术前帮助患者排解压力,解答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手术的疑惑;术中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手术,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认真帮助患者护理口腔卫生,讲述进食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如何保持口腔卫生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出院前,填写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自行设计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并对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不同组别患者年龄的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学历等一般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普通组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在患者出院时,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价中,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较高,而普通组的满意程度低于实验组。其中试验组中的满意度为88.3%,普通组的满意度为80.1%。具体数据,见表2。

2.2 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患者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医院的服务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在对患者治疗疾病方面提供帮助外,最重要的是应该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关怀和满足,使其心情愉悦、思想健康才能更好的恢复健康。本文所研究的优质护理,就是把患者放在首位,让患者在入院前、手术前、术中、术后、出院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热忱与关心,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及早恢复健康。通过以上研究得知,舒适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要比普通组相对较高,对相关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相对较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之,优质护理在口腔科的临床护理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掌握口腔健康知识,增进患者的健康,更有效的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提升医院的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牙周疾病;口腔卫生;知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27-02

为了解贵州省12岁学生的牙周健康状况,监测牙周疾病的发病趋势,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2005-2006年在贵州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笔者对贵州省6个县市12岁儿童口腔牙周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 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根据贵州省城乡特点,按经济情况抽取6个市县,其中3个为城市类(贵阳市、遵义市、都匀市),3个为农村类(仁怀市、紫云县和黎平县)。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定18个乡镇36个学校,各抽取12岁六年级学生22 名,男女各半,共792人。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口腔疾病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方法》[1-2]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执行。

1.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由教师和问卷调查员共同组织,在教室统一说明,以集体自填答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在核查无误后学生方可离开调查现场。 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口腔就医行为和自我感觉到的口腔健康问题。

1.3 质量控制 临床检查者固定3名,临床检查记录员固定3名,问卷调查员固定2名,所有调查人员均为贵州省省直医院口腔科医生,调查进行前,均经过全国流调技术组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关证书。口腔检查器械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和CPI探针。现场调查结束后,集中录入,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 12岁学生牙龈出血、牙结石检出率分别为59.09%,73.86%,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2,4.768,P值均<0.05),乡镇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0.320,P值均>0.05)。见表1。

2.2 口腔卫生习惯 无论城市还是乡镇,每天刷1次牙的占将近50%,每天刷2次者占32.32%,每天刷牙低于1次者占18.69%,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0,51.804,P值均<0.05);在使用牙线习惯中,不知道的达91.92%,偶尔用的为6.31%,每周用的为0.76%,每天用的为1.01%,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1)。见表2。

2.3 对牙周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对“牙菌斑”的认识中,回答正确的占18.18%,回答错误的占17.17%,有64.65%的人不知道。在对“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的”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占54.80%,回答错误的占26.77%,不知道的占18.43%。在对“细菌是否为引起牙龈炎的原因之一”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为45.20%,回答错误的为13.89%,不知道的达40.91%。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12岁儿童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无论城市还是乡镇,均高出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3],反映了牙周疾病患病的地区差异: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口腔教育机会较少,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因此牙周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4],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口腔清洁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约50%的人群仍保留每天1次的刷牙习惯,而低于每天1次的达18.69%,主要是乡镇人口占多数(31.31%)。对于牙的邻面,除刷牙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间清洁措施,如牙线可以有效去除牙间隙的菌斑及软垢。由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使用牙线习惯中,有90%以上的人对牙线没有相关概念,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用牙线来作为一种口腔保健措施。牙科医生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宣传,使牙线作为牙邻面清洁手段,成为人们一种口腔卫生习惯。

12岁人群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认识很欠缺,而学生正处于乳恒牙替换时期,又是龈炎发病的高峰期,由于菌斑及牙石的局部刺激,导致牙龈出血,炎性肿大,预防与彻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石,保持口腔卫生,对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严重缺乏,调查显示出城市和农村具有地区差异,可能与农村地区基本教育条件差有关。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在学生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口腔卫生宣教,以多种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宣传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把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学校卫生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

(致谢:衷心感谢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游明璇,贵阳市口腔医院冯萍、李燕、刘志娟,贵州省人民医院章锦花,贵阳医学院周瑛、梁燕、卢虹,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邓倩,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妮等对此次调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Geneva :WHO ,1997:1-2.

[2] 李刚,主编.临床口腔预防医学.2版,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02:9-14.

[3] 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9.

篇9

【关键词】口腔疾病;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在校师生;龋齿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6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状态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越来越能反应人们的生命健康质量。为了解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师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规律和口腔健康意识,进一步评估该校在校师生的口腔卫生需求,以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笔者对该校在校师生进行了口腔疾病情况检查和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的抽样研究,经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SAS8.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列表,从全部在校师生中随机抽取接受调查者,进行口腔健康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并设立健康问卷。

1.2 对象:2011年1月,从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000中随机抽取3000名在校师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包括城市户口1217人,农村户口1783人;女性1791人,男性1209人;医学专业组695人,非医学专业组2305人;年龄组分为16~25岁、26~39岁。

1.3 方法:负责本次口腔检查诊断的3名检查员均为从事口腔临床工作10年以上的专业口腔医师,以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检查诊断标准,检查项目包括检查项目包括牙体、牙周、口腔黏膜、颌面部、颞颌关节、口腔颌面部6部分,其中牙体包括正常牙体、龋齿、残根残冠、楔状缺损、牙缺失、补牙、活动义齿、金属冠、烤瓷、固定义齿,牙周包括正常牙周、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牙松动。同时给每位受检者一份口腔卫生习惯问卷,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睡前刷牙、刷牙方式、牙膏及牙刷的知识、刷牙目的、有无睡前吃糖习惯、进食后漱口的习惯、有无使用牙线及牙签等习惯、是否知道糖与龋病的关系等。

1.4 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由专人复核,编制成电子表格,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用百分率表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对统计结果按照性别、年龄、户籍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口腔疾病的总体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龋齿、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牙列不齐、牙缺失、楔状缺损、残根残冠等,正常者仅占8%,见表1所示。

表1 各种口腔疾病的总体发病率

2.2 对比两个不同年龄组,26~39岁年龄组龋齿发病率和16~25岁年龄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牙周病的发病率低于16~25岁年龄组。女性组龋齿发病率高于男性组,但其它口腔疾患的发病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见表2。

2.3 来自城市的师生口腔卫生情况比农村师生好,牙周炎患病率较低;但由于饮食结构不同,该组龋齿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各组间发病率对比

2.4 医学专业组的口腔保健习惯优于非医学专业组,且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较低,龋齿、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发病率分别为,低于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口腔保健习惯对比

3 结论

我国口腔疾病患者中,龋病患病总人数大,患病率下降不稳定,在近几年有反弹趋势,口腔疾病总的患病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自1983年以来,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第三次调查是2005年原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组织完成,共分为5岁、12岁、35~44岁和65~74岁共4个年龄组。然而,高校在校学生所属的18-24年龄段并未引起重视,不在调查之列。在国内外类似研究中,对19岁以下尤其是11-14岁的青少年口腔疾病关注较多,且主要集中在龋病发病上,并未对口腔疾病总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本研究通过对枣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师生口腔疾病总的发病情况的调查显示,口腔疾病的总体发病率的疾病谱分布和山东其他地区高校有所不同,该年龄段高校在校师生的口腔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同样是龋齿,但占总发病率61%的其它口腔疾病如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牙列不齐、牙缺失、楔状缺损、残根残冠等也是该年龄段口腔疾病谱构成比的重要部分,是不容忽视的。

该校在校师生总体龋齿发病率大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示的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88.1%),且大于山东省其他地区高校,必须引起重视。在被调查的在校师生中,牙结石排序较靠前可能和部分师生对牙结石认识不足,治疗率低,由此导致的牙龈炎、牙周炎水平也较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对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程度影响,该校师生龋齿发病率较高水平可能与当前青年人高热量高糖饮食模式和当地饮食习惯有关。针对这一因素,有研究通过对18-24岁学生的引用的饮料进行调整,进而干预饮食模式,发现可减少龋病等口腔疾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该高校在校师生口腔健康意识有所提高,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口腔健康知识,以致高年龄组的龋齿发病率无明显增高。女性组龋齿发病率较高可能和在校生喜食高糖高热量食物以及年轻女性自身免疫调节导致口腔环境改变有关。

在本次研究被调查者中,城市户口来源师生的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均低于农村户口来源师生,但由于饮食结构的差异,城市户口师生的龋齿发病率较高。其他相关调查均显示,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与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负相关。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高校,地处鲁西南地区,在校师生绝大多数均来自山东各地,在校师生的口腔健康情况是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的一面镜子,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生产力水平。

篇10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