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政策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市场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市场政策

篇1

在产业的导入期,政府出台多种形式的购车补贴、激励政策,弥补了产品技术成熟度不足和初期的高成本,较快地启动了市场。但是,财政激励政策难以很好体现对产品技术水平提升的导向和对降成本的激励,往往会出现追逐补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从今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及时退坡,这是非常适时的。

当前从总体上看,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仍然是发展的主题。尽管创新技术、降低成本还离不开政策支持,但更需要的是市场的激励、倒逼与筛选。种种情况表明,电动汽车的发展动力应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政策双驱动转型,促进产业进入成长期。

发展动力的转型意味着政府应更加关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创新、鼓励竞争、加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并选用普适性激励与倒逼的政策工具,使电动汽车推广逐步向非试点城市扩展。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如何平稳转型而不至大起大落,合理可行的政策设计和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

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

汽车技术的电动化与信息化、智能化和新能源革命交集,形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太多的机会,给众多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面对革命性的技术替代和升级,传统骨干汽车企业往往踌躇和犹豫,而后起者和新进入者却看到了机会,并甘愿冒险参与一搏。这是实现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后起者和新进入者会带来新的思维、引进跨界技术,在新技术突破、产品定义、商业模式、融资模式等方面都会闪现出新的火花。二是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试错的资本投入,加速试错过程,分散试错风险。三是有他们的“搅局”,将促进既有企业的奋进。新进入者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投入,可能各有各的想法,但都是理性的。进入者中的大多数最终可能会被淘汰,但不能不给他们机会。

国家已经开始放宽准入,此时应在两个方面把握好政策。第一,应当欢迎新的进入者,但绝不能“鼓动”或“忽悠”投资者,“过度招商”。让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第二,以强制性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为准绳,严格市场监管,使违规的企业和不达标产品的入市受到严厉惩罚。目的是建立良好产业生态,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打破地方保护和壁垒,创造良好竞争环境

2009年开始实施的“十城千辆”工程,受到了很多城市的欢迎。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地方政府有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烈意愿,非常希望借助国家试点,推动实现本地的产业目标。二是销售的电动车可以获得力度很大的国家补贴,地方财政也甘愿给予配套资助。三是试点城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政策和实施方案,借助试点的机会提升本地的交通、产业和环境治理水平。

试点调动了相关城市的积极性,他们动用当地资源形成小环境,率先示范应用,使我国较快地开启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示范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创新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探索出多种解决途径,积累了丰富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促进新产业走向成熟的途径。

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地方的目标与国家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在执行国家政策时有时跑偏。比如,一些城市不太情愿以本地财政补贴外地企业;不太愿意向外地企业开放本地市场,特别是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等市场;有的城市设定地方补贴目录;有的要求在本市销售须在本地设厂;有的要求使用本地产的电池和电动部件;有的规定充电桩只能由本地企业投资建设;等等。地方保护抑制了市场的激励、倒逼和筛选作用,造成优势企业得不到好的发展,弱势企业也失去了在竞争中提高的机会,两败俱伤。由此把企业引向对政府和政策的依赖,削弱了创新技术、提高竞争力的动力。在认真贯彻国务院明令禁止市场保护规定的同时,应总结、评估试点政策,适时使国家的政策普适化,在全国范围建立有序竞争的产业生态。

给全社会以长期稳定的预期

汽车动力技术的变革不仅涉及汽车业,而且涉及国家能源的结构调整、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直至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思路。其中需要诸多政府部门、行业、大量企业的参与,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给全社会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使其纳入相关产业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几年一个周期的政策不足以引导市场的长期行为。现行的两级财政补贴政策不仅是地方保护的一个根源,而且一些城市已经感到财政压力过大,还出现了骗补、补贴过度等问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一些车企在决策产品开发时受到很强的补贴导向,行为短期化;一些用户在购车消费时,宁愿扭曲真实需求而获取更多政府补贴。政策干预技术路线的结果将造成结构性扭曲。

应进一步研究实施非财政直接补贴、与燃油消耗量限值相联系的零排放积分制政策。政府的经济激励政策应坚持,一是释放政府长期致力于汽车电动化的信号。二是在激励与倒逼双向发挥作用,但不干预技术路线。三是利用碳排放原理,在高排放与零排放或少排放间交叉补贴,财政补贴淡出。四是5至10年,甚至更长期间的强制性指标,相关指标要便于检测和监督,防止作弊。五是具有普适性,可以在非试点地区推开。

支持企业开发依托市场自行发展的多样化产品和商业模式

进入产业化阶段,发掘消费者需求、打开市场出口,主要依托市场力量自行发展,比什么都重要。目前,中等级别主流纯电动汽车还是政策驱动的市场,而一些细分市场和一些新型商业模式,正在走向政策支持下的市场驱动发展轨道。此时,政府应保持技术中立,鼓励企业以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掘当期的技术成熟产品。这样,可以较好支撑经济上能被用户接受的细分市场,实现以空间换时间,护送电动车产业走向成熟。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档车,在部分人群中已成市场新宠。插电(增程)式电动车较好地平衡了纯电驱动与续航里程、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在极冷极热情况下取暖制冷与电耗之间的矛盾,还降低了对充电装置的依赖,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

“分时租赁”商业模式以租代买解决了车价高的问题;只管用,不管充电,解决了对停车和充电难的担心;面对短途需求,可以满足续驶里程要求;使用成本低,又能满足自驾的偏好,成为现阶段很有希望的商业模式。

篇2

0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也高速发展,使得汽车生产厂家的产销量急剧增长,而各地普通居民的汽车持有量继续攀升。这种看似繁荣经济现象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最大问题是引起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量激增。众所周知,我国的原油产量不高,大部分原油依靠国外进口。据悉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已超当年原油总消耗量的60%。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既带来了石油等能源的危机,同时也给各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在这种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必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新方向。

1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1月,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投放市场,这是安徽省的首批新能源汽车,数量仅仅有30台。2010年年底,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代IEV电动轿车也投放市场,共591台,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在安徽省全面起步。现如今,在合肥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私家车。据相关报道,截至2016年6月,仅仅在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累积推广的数量就高达2.4万辆,其中电动轿车约1.5万量,电动客车约6000量。可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安徽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安徽省已经迈入了加速发展时期。201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强强联手,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主要代表企业有江淮、奇瑞、安凯、国轩等。

2015年7月,安徽省推出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其中包括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安徽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呈现集聚之势,产业中已有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达到50多家。新能源汽车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等一系列产业配套体系已初步形成,产业生产能力极大提升,动力电池年产8亿安时、电机生产线年产1万套,电动轿车年产5万辆、电动客车年产3000辆。整个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都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合肥国轩高科、中盐红四方锂电等企业为代表,钛酸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天康集团为代表,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以巨一自动化等为代表,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企业以普天新能源、国轩特来电、旗翔新能源等为代表,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以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合肥国轩为代表,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以合肥安凯客车等为代表。

2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有政策,但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中央和安徽省政府为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2014年中央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给予补贴,每销售一台纯电动汽车的最高补贴为5.7万元。同年,安徽省为防治大气污染,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财政出台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出了补贴,规定对购买新能源乘用汽车的个人每台给予1万元补贴,对购买新能源客车的单位每台补贴25万至50万元不等。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往往与预期所想相差甚远,同时没有形成可持续性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安徽省的推广仍然十分缓慢。另外,这些政策中的大部分是针对企业的,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政策比较少,因而这种补贴方式使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很难被刺激起来。

2.2 有技术,但核心技术不成熟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技术在个别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总体来看,其核心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电池技术上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比较低下,电池续航能力弱,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使用寿命短,生产成本高。在整车方面,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其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由于技术上的差距,部分核心技术需要进口,相应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使得新能源汽车售价过高。

2.3 有市场,但市场需求不稳定

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毕竟属于新兴产品,很难迅速的被消费者认可。

虽然有些消费者已经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但由于核心技术不成熟、产量规模小,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昂贵,特别是蓄电池的更换成本昂贵,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不高。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比较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速度比较缓慢。发展之初,全省也仅有合肥和芜湖两市建有充电站和充电桩,而且大多建在市区,无法满足普通居民长距离出行的需要。这些都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尚无法突破的最大瓶颈。

2.4 有支持,但金融支持不完善

在针对安徽省各金融机构的调查发现对新能源汽车的金融支持的总量小,针对新能源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少。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由于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强,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不久,市场风险较大,因而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低。不少金融机构认为,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不符合现行信贷准入条件和风险控制标准,即使提高贷款利率也不愿意开展该项业务。

3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市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可持续发展,这些资金又需要长期使用。数量巨大的资金投入,仅仅靠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的补贴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充分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通过金融方式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来解决。因而,安徽省如何动员各方力量,建立一个完备的、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对本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1 加强政府政策金融支持

政府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针对该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应首先伸出援助之手。政府可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政府?购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政府投资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政府采购政策可以通过较为符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扶持。政府可以运用行政手段,要求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配置车辆时优先考虑采购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公交系统,政府也可通过采购政策的引导扩大电动公交车在应用规模。在2015年3月,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省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增大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力度,规定当年配备更新的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低于总量的30%。未来期间,这种支持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财政补贴是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规模小,灵活性高等特点。2014年,安徽省政府已经出台财政政策,规定对购买不同车型新能源汽车给予相应不同数额补贴。但在2015年年初,财政部声明,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逐步下调,到2020年以后取消补贴政策。2016年1月23日,在“2016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国家财政部部长表示“补贴政策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调整完善”,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将要进行大变动,即在未来将提高补贴门槛,更注重对优势企业的支持。

政府投资也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它的优点是融资成本低、风险小,同时政府投资融资的机制规范程度高,筹集的资金利用效率?{。安徽省政府可以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特点设立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在加大投资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专项资金都能规范使用。

税收优惠政策指的是政府运用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取得税收优惠的企业税收费用下降,进而当期利润增加。具体政策可以包括增值税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其他税费优惠政策,通过减征、免征等方式实施优惠。

3.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上市能使企业快速获得大量股权资本,极大地满足资金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多种交易平台。其中主板市场最早建立,规模最大,但对上市企业的要求最高;而中小板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入市的门槛比主板市场略低;创业板则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平台;新三板市场属于场外交易市场,市场的准入门槛很低。为此,安徽省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中规模较大、盈利状况较好的加快扶持上市融资;对那些刚刚起步、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可鼓励通过新三板融资,待到这些企业发展壮大,达到上市要求再转入相关板块上市。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债券。发行债券也能使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有利于经营成果的增加。证券发行机构应优先支持和鼓励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债券融资。通过推行市政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为新能源汽车项目融通资金。这种债券具有期限灵活、信用等级高等优点,实质上是以政府为担保的地方债券形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为此,安徽省应在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债券,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发行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券;同时,当地的证监会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倾斜政策,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行债券,比如可在核准企业发债申请工作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申请优先核准。

3.3 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

篇3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百多年来,汽车的进化时刻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随之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危机。 对不可再生的能源过度消费导致能源危机,传统燃油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使人们不得不研发新能源汽车。

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曾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实验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总理也曾指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新能源汽车发展回顾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说与世界同时起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还领先于世界。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完成了起步阶段的任务。

任何一个新兴的战略产业,最难的是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仅靠市场的力量不够,政府必须发挥积极的倡导和支持作用。在起步阶段支持力度越大,成效会更显著。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加快

2013年生产1.7万辆,与之前的四年产量总和相当;2014年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2015年累计生产达到37.9万辆,销售331092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是254633辆和247482辆,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十二五”后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明显提速。虽然距离最初确定的50万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当下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居民消费能力不强,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环境下,能取得如此成绩也实属不易。

(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十二个部委相继出台政策20多项,包括购车补贴、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税收优惠,以及新能源汽车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补贴改革、充电设施建设奖励、充换电优惠电价、新建纯电动车企业管理、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等。

我国已形成较完备的、系统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补贴政策,据统计: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14个省市获得中央财政充电设施建设奖励7.7亿元,2015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地方财政2013―2015年拨付补助资金计200多亿元。

(三)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作用

2013-2015年8月,我国在示范城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5.96万辆,推广任务完成47%,其中2015年1-8月推广新能源汽车7.84万辆,占2013年以来推广总量的49%,示范推动作用明显,影响巨大。

在示范城市推广中,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单独配置、上海“免费”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其他:如以租代售、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2013-2015年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4.6万辆,占同期总量的一半左右。

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一)政府主导让位于市场主导

“十三五”纲要中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列入国家的重要计划,要求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处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实现这一重要战略地位,政府鲜明提出“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

在准备和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导,到“十三五”期间转变为市场主导,这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重大的、多方面的、根本性的变革。

如果在快速成长阶段仍由政府行政力量占主导,而不是市场力量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不会成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我国支柱作用的新兴支柱产业。

“十三五”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以电动汽车为核心,向纯电驱动技术转型,开发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完成电动汽车产业链,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将获重大突破

获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原因是,“十

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会得到强有力的实施,在2020年,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运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系统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至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系统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三)政府支持将重点放在社会公共政策上

“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空前,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财政补贴政策。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起步阶段主要靠政府推动,其中巨额财政补贴成为刺激市场的最强力量。

现国家已出台补贴退坡政策。2017-2018年,缩减40%;2018-2019年缩减20%。到2020年完全取消财政补贴,这一选择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

当一个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果再靠纳税人的钱来扶持产业发展就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业,必将进入依据自身实力的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利润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成为新兴的战略支柱产业,必然会走上一条自我积累,自我成长、自我壮大、自我提档升级的轨道。

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把发展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性能、以性价比合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来开发、拓展、壮大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壮大的唯一出路。

社会公共政策支持:不限行不限购政策、减免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等。如果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享有购买的优先权、使用的优惠权,其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亚于财政补贴。

社会的公共政策还包括两点: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大投入行业,还受制于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

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在竞争中形成以骨干企业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

比亚迪汽车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在技术上不论是动力电池研发制造,还是汽车电子智能化,比亚迪均有建树。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合资创新开发制造腾势电动汽车,代表了当前电动汽车产品的一流水平。

北汽新能源汽车,其战略重点在纯电动汽车上,是目前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和市场占有率都处在前列的汽车公司。

江淮汽车,采取独特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把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目标。该公司虽然处在经济不发达的合肥市,但在全国新能源市场中也取得骄人的业绩。

2015年,比亚迪、北汽等企业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前十位;国产新能源客车销售全球30多个国家、160个城市。

目前这三家企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骨干企业,在“十三五”期间,这三家企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带动力量,也会在世界新能源汽车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他如长安汽车,目前是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导者;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和旗下的两家合资公司都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

不能忽视目前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他们生产低端产品,技术底子薄,产品品质低,经济实力不强,但却十分接地气,了解消费者需求,对三四线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有超强的认知、开发和拓展能力。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呈现出产业散、乱、盲目发展的现象,有些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加速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而汽车行业中的大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有技术没产品,有产品不贴近市场,不贴近用户的问题。而这些与中小企业恰恰相反,他们虽然技术不多、也不先进、但心中有用户、眼睛始终盯着市场,不断学习、创新、开发,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这样的企业正在成长,未来五年其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五)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介绍

中能东道集团创造的全球第一的动力总成,成功推出超续航500公里以上的U能纯电动汽车,打破了世界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问题,标志着全球首款低压高速纯电动汽车在中国诞生。

1. 核心技术全面领先世界

与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和全球的美国的特斯拉进行对比:比亚迪一次续航为260公里;特斯拉一次续航为400公里;U能纯电动汽车一次续航能力超过500公里。

2.电池总量对比

比亚迪的电池总量为700公斤,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电池为450公斤,采用三元锂电池;U能的电池总量为196公斤,使用的是纳米碳纤素电池,体积是铅酸电池的1/16,重量是铅酸电池的1/10,而电能是锂电池的两倍。

3.充电方便

U能纯电动汽车采用110V-220V的电源插座。全世界所有的110V-220V插座都可以充电,彻底解决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中国38年来,只是汽车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原因是我国的传统燃油车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缺少核心品牌和独有的知识产权。唯有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六)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战场。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五月底,全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62.8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达7.27万辆,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到2020年汽车产品将保持40%的年复合增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也最多。经过“十二五”启动阶段发展,中国已具有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量。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原因在前一阶段完成的城市推广计划,已摸索出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相对较好。

北京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最大,截止2016年9月底,北京已推广纯电动汽车2.3万辆,累计建成5座大型换电站及1.3万个充电桩,成为国内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北京将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最大,保有量和运行领先的城市。

国家拟从三方面调整相关补贴

2016年7月5-7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发展座谈会。马凯表示:新能源汽车面临“充电设施短板突出、行业秩序有待规范、动力电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问题。

在座谈会上,认定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二是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三是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马凯要求对督查发现的这两种情况,视情况严重与否进行相关惩处,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将问题车型从现有车型目录中剔除等。

骗补行为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乱、抹黑”。骗补行为其实还有第四种情况也非常严重:就是成本与车价不符,如成本仅5-6万元,但标价竟达到十几万元,仅补贴就可以完全覆盖成本。

发动机的成本与汽油车的成本差不多,也就是2-3万元,现在动力电池价格透明,每辆车的电池10-15千瓦时,加起来成本价也就是5-6万元,但最终销售价达到17-18万元。大巴车售价随意标高现象普遍存在,相较同类型的40万左右的汽油大巴车,价格甚至达到200万元,其中水分太大。目前国家对10米以上的纯电动大巴车补贴是国家补50万加地方补50万元;6-8米纯电动大巴车国家补30万加地方补30万元。

对补贴政策三方面调整和完善

一是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的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8米、8-10米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式。

二是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

三是推进乘用车系列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同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挂钩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

督查报告显示:目前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目录的车型共3411款,但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未超过100个。其中,227个乘用车车型中,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只有43个,有型号但没有量,这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工信部每年将更换一批新的车系目录,主要是淘汰没有量的型号,让产业集中度更高。

新能源汽车补贴初衷是在发展初期进行扶植,最终达到退出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发展。财政部2015年已明确宣布: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全部退出。

通过实行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谋求发展,有竞争才能有市场,如果产业链仅仅依靠补贴才能生存,这样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脱离市场的。现在电池成本下降了很多,补贴下调也在情理之中。

篇4

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主流汽车发达国家就纷纷开始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来看,美国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最快,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趋于成熟,而欧洲正在经历该市场初级阶段的高速增长期。

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中央政府对其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家层面日益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的背景下,由于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其鼓励生产与消费新能源汽车的环境自然不一样,本文拟以地方政府成都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例证,着力于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面临的技术、资金、政策等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体系。

二、成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10月,成都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为云贵川渝地区的第3个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规划面积347平方千米,占天府新区规划总面积17.5%。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以成都经开区为主体,重点发展汽车研发制造、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业,建设国际化、世界级的成都国际汽车城。

成都经开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已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41家,上市公司43余家,产业基础逐渐完善。已聚集“十大”整车企业,包括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东风神龙、吉利等,并依托整车龙头产业聚集了220余家零部件企业,全球零部件100强企业20多家。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1亿元,同比增长19%;整车产量73.2万辆,同比增长95.1%;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60.1%。相较国内外汽车产业微增长的形势,我区汽车产业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强劲态势。

(二)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产业优先发展,以纯电动汽车为方向,以推广应用为带动,实现了小批量整车生产,发挥了小规模示范应用,正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川汽、成都客车、瑞华特生产的纯电动客车进入成都市公交集团16、28、93和332等多路示范线运营,已具备年产13000台纯电动客车生产能力。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等新能源汽车923辆,累计建成充电站14座、充电桩679个。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6户,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8户。吸引了沃尔沃、吉利、美国特斯拉、深圳沃特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蓉发展。

三、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分析

从国家层面,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由于本论文重在对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故此部分着重对四川及成都的政策体系加以归纳。

(一)四川省层面

1.2014年9月29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以川机管发〔2014〕64号印发《四川省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置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四川省更新公务用车除因特殊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外,要严格按比例选用新能源汽车。省直机关2014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5%,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2.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该方案规定,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四川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具备了量产条件,计划将在2015年建成年产5000辆的纯电动客车生产线,2016年时量产各类型纯电动汽车3万辆。

(二)成都市层面

成都市已出台《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成都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在国家,各地区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之后。2015年7月15日,正式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根据两个实施细则,将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及新建充电站、充电桩等进行补贴。其中,《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明确,市财政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地方配套补贴。补贴标准为:在中央财政补贴基础上,市级财政按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60%给予配套补贴。

四、成都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除了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动力电池、电控、电机)发展滞后,存在行驶里程较短、充电时间较长、车辆销售价格高、电池维保不方便、配套设施不完善、消费者认知不成熟、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等带有全国性、普遍性的问题外,成都发展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不少具体问题。

(一)缺乏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发展重点不明确

尽管成都市了《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成都工业产业发展战略,但目前,成都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使其作为汽车产业的组成部分。这样做,一方面,导致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不利于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实施。另一方面,目前来看,未来汽车行业应该是按照“汽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零排放汽车)”这一趋势发展的。如果缺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究竟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这也可能导致发展重点也不明确。

(二)缺乏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产业集聚能力尚未形成

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企业及销售市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尽管成都目前已经有东方电气集团等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但其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还有待提升。加之,目前成都还没有引进向沃尔沃、美国特斯拉等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因此,其全产业链布局还未形成,这不但影响了上游的研发,还影响了下游的市场开拓。

(三)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影响消费市场的形成

要使新能源汽车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但需要降低价格,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持续跟进。如果充换电设施建设、安全试用和维修保养服务、检测能力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体系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使有过硬的品质,较低的价格,也很难会有消费者购买。从成都目前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来看,其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体系,这势必将制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四)配套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未形成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手段,不但需要政府补贴,还需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才能最终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如在美国,经过政府一系列的补贴与减税等优惠政策的实行,目前,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实现了全市场化运作,不需要任何政府补贴。在2015年7月15日,成都也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予以补贴,但由于其支持手段仅限于补贴,其激励效果还有待观察。

五、成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建议

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前,国家、省市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税收减免、购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因此,成都应该紧抓机遇、认清差距、合作竞争、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我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这两个产业将产生十万亿的市场规模,成为支柱性的新兴产业。要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和全市汽车产业基础,制订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培育成重要产业。

(二)培育市场主体,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能力

我国传统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而新能源汽车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新兴产业,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后发优势。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企业是主体。要积极培育各级市场主体加快产业整体提质升级,成链发展,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

在整车方面,支持重汽王牌、成客公司、川汽集团、一汽川专等整车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批量生产。促进沃尔沃成都工厂S60L汽油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尽快投产。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支持东方电气集团等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壮大规模。针对缺乏龙头企业的情况,主动对接比亚迪、天津力神、赛恩斯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的知名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发展水平。

(三)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制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站点总体布局已成为我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应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试用和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建立车辆数据采集和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检测能力建设、建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管理体系。其次,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探索多种能源供给模式,加快形成与充换电设施建设配套的标准体系。

(四)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面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单一的情况,要结合我市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各种支持政策。

首先,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全省财政对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支持,落实好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享受优先和强制采购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保证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其次,出台应用激励措施。结合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研究制定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配套激励措施,对示范运营的车辆在购置、使用等环节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新能源汽车实行特殊标识,免征车辆购置税,简化办理牌照及年检等业务,减免停车费和过路过桥费。

再次,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和投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创投资金、私募投资基金及民间资金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最后,探索市场拓展机制。积极引导多种商业化模式,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较高的售价,联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消费市场,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商业化。尝试租赁制度,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新能源汽车,刺激消费欲望,获得大量的用户使用数据,建立用户数据库,为将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体验、人体工程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以低的污染、低的消耗以及低的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被称为低碳经济,当今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这一经济模式。在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其发展和使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宗旨,推广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以2015年为例,汽车保有量为1.46亿辆。庞大的汽车数量造成大量的石油消耗,带来能源问题。同时大量消耗能源又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中国CO2的排放量占13.0%,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国家从战略层面赋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绝对高度,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1992年,电动汽车这一新能源产品首次出现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于2001年启动。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国家将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不采用传统的燃油作为动力来源(或虽然使用传统燃油但是应用新型的装置做动力),车辆的动力和驱动以先进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目前新能源汽车常见的主要是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

(一)三类新能源汽车比较分析。比较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三类新能源汽车,其性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驱动方式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为主,电机为辅,其他两种都是电机驱动;在能量系统方面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用内燃机或蓄电池;从排放量来看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排量较高,而其他两种均为零排量。总体来说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成本低,无需新增配套设施,但是节能减排效果有限,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好但是成本高,蓄电池技术待突破,续航里程短,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燃料电池汽车能源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续航里程长,但是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二)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结构。自2009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火爆,据市场统计分析,当前市场以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为主,其中我国以1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我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好,市场反响不错。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很大,增幅为320%,销量达到7.4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4.5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2.97万辆。“混合动力”较“纯动力”对市场有较高的适应性,其需求也在逐渐上升,2013~2015年三年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比例由10.9%上升到了39.7%。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分析。国家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就得益于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中国将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2015年中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产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13年9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写到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2014年8月《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指出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利好政策推动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大规模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核心技术仍需攻关,质优产品依旧缺乏。改动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作是目前我国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汽车底盘的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和使用耐久性等不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中有50%的技术来自传统燃油汽车,特别是在电控系统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所以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相对不高。

(二)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缺失,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新能源汽车推广受制于充电站或充电桩的建设,其商业开发程度及运营模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保障。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方针还很少,基于长期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及指导意见也尚未制定。

(三)技术资源整合度不够,还未形成互动模式的产业链。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在技术上各自为战、分头研究,没有做到各企业技术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管理去联合攻关、进而成果共享。结果是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做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产业创新联盟,但这些联盟也存在一些问题,经常是联而不合,并且重复又分散、很难实现技术共享。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发展到了提速阶段,在技术上处于变革期。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到了良好的机遇,为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攻破核心技术难题。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有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生产企业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艺技术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国内外的先进制造技术要积极引进,储备好战略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升级。

(二)提倡投资的多元化,助推建设基础设施。国家及地方应该尽快出台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方针,在规划和方针中要明确相关细则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基础路径、运行模式及电价运行模式等,同时要完善工程建设标准。投资方面倡导多元化,通过优惠政策如批准特许经营等,形成国家投资为主的前提下以成果共享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发展模式。

(三)区域需求引导,创新商业模式。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定位,瞄准消费者的需求,打开突破口来发展市场,确定适宜本地发展的车型。不同的地域对车型需求不同,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做到以区域需求引导。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有效的商业推广模式,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才能扩大,最终实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作者:高韶坤 张卫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5

[2]牛春菊,陈柱.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与启示[J].中国科技博览,2015,8

篇6

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出乎意料”四个字来形容看到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时的感受,他在2015年初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是20万辆左右,没想到新能源汽车攻势如此之凶猛。

尤其是最后两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竟然一下逼近前十个月的销量。据中汽协统计,2015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11万辆, 同比增长2.9倍。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近日的数据显示,该市2015年推广应用44247辆,比2014年增长4.15倍,其中2015年12月 份上牌运行新能源汽车14715辆,比上年全年推广应用的10644辆还多。

一车企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与入冬以来多个城市雾霾天气频现有一定关系,地方政府纷纷加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而消费者环保意识也有明显提高。

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2万辆,占到去年比亚迪全年总销量6.6万辆中的18%。由于去年第四季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迅猛,比亚迪近日了2015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比亚迪2015年净利润为26.8至28.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518.18%至 557.39%。据比亚迪此前的2015年三季报,去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增404%,预计2015年度该公司 净利润为23.2亿元至25.2亿元,同比增435%~481%。

得益于国内新能源市场“井喷”,比亚迪从国内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 纯电动)销量冠军晋升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不仅比亚迪,北汽等其他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也都快速增长,北汽在2015年完成2万辆新能源车交付,排名位居中国纯电动车销量第一和全球纯电动车销量第四。

王秉刚分析认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猛增,政策推动依然是第一大因素,而雾霾天气让一些地方政府在补贴政策之外又出台一些力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例 如北京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此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开始有了起色,充电难得以缓解,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加丰富, 乘用车和物流车等销量都快速增长。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北京有的士司机抱怨北汽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不足、冬季电量衰减等问题。王秉刚谈到,他一直在提 醒新能源车企要练好内功,避免市场做大之后集中爆发质量问题。现在,他发现有新能源电池生产商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出现偷工减料等问题,续航里程造假现 象在新能源汽车中确实存在。“新能源车企要注意提升质量和技术,避免消费者秋后算账。”王秉刚说。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汽车行业总监孙木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战有点类似美国南北战争,中 间隔着一条波多马克河,河的北岸是代表科技和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南岸则是顽固保守的内燃机汽车。虽然最终新能源汽车将会取代传统燃油汽车,但过程远没有预 想中那么轻松。

孙木子认为,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00万辆规模,这一切看似美好。不过,正如年轻的北方军团一样,中国新能 源汽车市场的参与者几乎没有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比亚迪、北汽以及江淮汽车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角,但在传统汽车领域,这些企业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成功。在政府高额补贴的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回归盈利层面,刨除政策补贴的因素,中国基本上没有一家新能源汽车实现实质性的盈利。

“北方军从越过波多马克河作战的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到葛底斯堡大捷,历经四年浴血奋战才赢得最终的胜利。而跨越波多马克河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即将 会遭遇第一场重大挫折。这个时间点有可能是今年的冬季。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规模的不断扩张,新能源产品将迎来市场和用户的残酷拷问,电池衰减、充电故 障、碰撞起火等都可能引起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重新审视和质疑。”孙木子说。

正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以政策市为主,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当前“野蛮式”增长存在一些担忧。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前不久也谈到,新能源 汽车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对补贴的依赖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合理化调整;二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锂电池供不应求,只要有电池都能卖出去,产品质量在下降, 事故发生概率在增加;三是国际竞争激烈,目前国外的新能源产品、技术等都在进入中国,所以国内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业可预见的增长点之一,国内外企业都想抓住这一契机,目前纷纷加大筹码押注新能源汽车,寄望从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从 2015年开始,大众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将会投资共计22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工厂的环保技术研发,计划到2019年, 大众会有15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本土化生产。而国内多家自主品牌企业也正为未来激战而积极准备“粮草”,其中比亚迪去年作价23亿元卖掉深圳市比亚迪电子部 品件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往新能源汽车板块倾斜,此外,比亚迪还定增150亿发展新能源车;长城汽车募资168亿元,将用于开发智能变速器、电机及电机控制 器、动力电池系统等方面的新能源项目;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之前将重金投入180亿元,力争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提高到10%。

篇7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效果;制度完善;必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65

1引言

为了保持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的连续性,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随着2016年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的时间点临近,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出现非正常暴增。有关学者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2015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

经过论证与调查发现,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的非正常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大量投机者利用新能源补贴政策存在漏洞采取各种手段骗取财政补贴的产物。截至2015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涉骗车辆占总产量的15.4%,涉骗金额占中央财政补贴总额的277%。

许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对补贴政策形成依赖性,甚至以骗补金额作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使部分企业同期经营状况由盈利变为亏损。巨大的涉骗金额和大规模的违规车辆引发众多学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提出了质疑。本文将基于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必要性,并就骗补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

2文献综述

2.1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刘小峰(2013)等人认为过分依赖市场机制将导致我国汽车企业很难摆脱追赶者的角色。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这成了政府的干预的前提(梁旭升,2016)。通过“看得见的手”引导市场,实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促进,整合资源,才能打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观念远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因此政府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业渡过成长期则是客观的要求(刘阳阳,2016)。

2.2在发挥市场主导的作用的前提下政府的干预要实现帕累托改善

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干预才有可能能实现帕累托改善,否则将会使一部分群体利益受损。MATHEWS(2013)认为政府刺激可能会产生泡沫,但更可能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可再生资源服务。一些学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获取补贴时会利用信息不对称采取适应性的博弈策略,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张海斌等(2015)提出制定获取补贴的销售目标要适度,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对具有外部性特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实行动态补贴模式效果优于静态补贴模式。但多数学者认为,市场开拓的主动权最终是掌握在企业,企业自身要从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方面提升,不能过度依赖财政。

2.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对比研究,曾姚明和史宗明(2011)认为我国除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不够外,政策制度同样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的完善的基础之一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动机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不足、监管不完善,司徒玉琴(2016)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法律及监管制度,消除地方利益主义。张晓宇等人(2011)的理论分析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亟需改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除了受到企业外部因素影响,王秀杰等学者(2012)也分析了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多方利益主体合作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正是由于现有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普惠制,杨志勇(2016)认为现有补贴政策不能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因而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要加快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建立有效力、可持续的市场机制。

3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3.1制度的不完善不等于制度的否定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大,而相关的监管机制缺乏,使得骗补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机会成本。骗补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补贴制度的不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办法中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根据车辆用途则可以分为针对乘用车和商用车两部分,其中商用车包括客车、货车、专用车辆。而目前出现大量骗补的行为多数属于新能源客车领域,乘用车仍然发展迅速,2016年每月均实现同比增长,这其中不乏政府补贴的效果。

从阻碍因素方面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研发和使用成本高、技术平均水平低,消费者观念落后等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等不利因素;从政府角度分析,在传统能源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低碳环保、开发并推广新能源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特定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的建立有其合理性。不能因为骗补行为的产生全盘否定补贴制度。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上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比较久的国家仍然通过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科技投入等手段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都表明新能源汽车补贴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干预工具。

3.2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逐步实现经济效益

从2010年开始中央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通过直接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降低其生产成本。2011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结构相对平衡,2013年开始呈现销量和产量快速增长。

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量同比不断增长,最高月产量达到4.9万辆,说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能力快速提高,规模正逐步扩大,如图2所示。

企业利润取决市场需求。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品牌占据我国96%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国内品牌比亚迪在2015年赶超特斯拉成为全球产量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1.2%。这都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经营状况在逐步转好。

按照Wind统计分类,2015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达到667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汽车行业平均增速,90%的企业实现盈利。从整个行业来看,即使扣除政府补助金额行业仍然能实现盈利。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占比不断上升,净利润也在不断增加。

现阶段我国在以动力电气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取得了的显著成绩,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在电池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相关专利数量总和仅占我国专利总量的1.6%。

在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落后的情况,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仍能在国内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地位,逐步扩大产能规模,政府的政策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汽车总销量的1%左右,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正在向成长期过渡,但尚未到达快速发展期,还需要要政府和企业付出巨大的努力。

通过以上论证,对于新能源补贴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干预工具的积极性不可否认。

3.3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出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持续经营

由于骗补事件的影响,补贴款发放延迟影响众多新能源客车企业生产经营。多数客车企业的新能源补贴款,已经远高于同期的净利润,甚至与营业收入相近。截至2016年上半年,作为行业龙头宇通客车其新能源补贴款接近60亿元,远超其净利润,而这些补贴款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多数企业新能源补贴款占应收账款的比例超过40%。如果政府停止继续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补贴,将会导致大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继续生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短时间难以将成本迅速下降。补贴退坡速度过快将会加大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险。

3.4国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经验借鉴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集中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都采取直接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是政策优惠的主要对象。不同国家政策优惠的依据不同,一般采取分类分指标设置补贴额度。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根据续航里程数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并通过不限号、牌照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但是实际补贴的时间没有以新能源汽车实际续航里程为判断依据,造成政策套利空间,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补贴政策。

4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的建议

4.1降低补贴额度,多元化补贴方式

骗补的行为是由高额利益驱动的。我国对6-8米纯电动客车是按照地方补贴与国家补贴1∶1的比例进行补助,在2013-2015年期间可获得的补贴总额是60万元,实际成本在50万元左右。补贴叠加远远超过实际生产成本,进而滋生骗补行为。因此,新能源补贴应以汽车的生产成本为出发点,建立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核定体系,适当降低补贴额度。

我国采取的现有补贴方式是补贴款直接发放到企业,这样容易造成企业虚增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而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意向消费者购车时比较看重政府给予的价格补贴。因此,政府可以用税收减免方式对企业优惠,对消费者采取直接补贴,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企业的骗补行为的发生。

4.2完善申请流程,规范补贴申请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对象是购车人,采取的补贴方式是企业按照扣除补贴之后的价格将车辆售出,随后政府再将补贴款划拨给企业。

对于纳入《新能源推广目录》的车型,既能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又能享受地方补贴,但是国家补贴与地方补贴申领流程是不同的。由于中央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补贴制度的申请流程不统一,申请要求不一致。这导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利用该政策漏洞进行骗补和违规谋补。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申请材料和流程,从而实现统一监督。同时,建立完善的申请体系,分类审核,严格规范申请流程。

4.3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地方监管

中央和地方的补贴申请方式不同,各地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制定地方化标准,无法实现统一的制度化监管标准,导致监管主体的缺失,监管制度被架空。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央财政补贴的监管权力往往被弱化。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放权于地方政府,建立以地方为监管的财政监管责任制度,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企业申请的检查力度。

现有的监管体制监管的内容与补贴的依据相互背离,产生了监管空白区域。政府应该实行新能源汽车信息档案登记,对新能源汽车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在一定年限内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督。

参考文献

[1]梁旭升.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科技展望,2016,26(10).

[2]刘阳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尚品,2016,(6).

[3]司徒玉琴.试论我国财政补贴的法律规制――以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为视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4447.

[4]杨志勇.新能源汽车补贴还有存在的必要吗?[J].中国经济周刊,2016,(38):7779.

[5]张海斌,盛昭瀚,孟庆峰.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的政府补贴机制研究[J].管理科学,2015,(06):122132.

[6]⑿》澹盛昭瀚,杜建国.产品竞争与顾客选择下的清洁生产技术演化模型[J].管理科学,2013,(06):2534.

[7]王秀杰,陈轶嵩,徐建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2935.

[8]曾耀明,史忠良.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企业经济,2011,(02):107109.

篇8

关键词:新能源;福建

1 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拥有优质的硅矿资源,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福建省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前列,初步估算,全省沿海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4131万千瓦,技术开发量607万千瓦,近海风能资源储量估计为陆地上的3-4倍,风能不仅是福建省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而且也是可开发的重点。2000年,装机容量均为6000kW的平潭长江澳风电场和山东澳仔山风电场先后顺利并网投产,福建迈开了风电产业化开发的第一步。“十一五”时期,福建全省风电装机规模从2005年的5万千瓦,添加到2010年的73万千瓦,增速分别超越火电、水电等传统动力。2009年《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出台后,福建省加快风电资源利用,重点开发沿海陆地风能资源,在条件具备地区集中连片建设风电场,2011年全省总共建成20个风电场,福建省陆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03万千瓦,发电量超越21.9亿千瓦时,到2012年底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以上。

从资源角度来讲,福建特别适合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福建地处亚热带,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在沼气、生物柴油、生物发电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福建生物柴油三代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第一代技术是以动植物废油脂为原料加工提炼成生物柴油。现已建成具有相当技术装备水平规模的生物柴油企业11家(其中5万t级生产能力3家、2万t级3家、1万t级6家),境外上市3家,形成年生产能力35万t左右。第二代技术以木本油料林的油脂为原料加工提炼成生物柴油。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多家民营、外资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小规模建立示范基地,繁育栽培优良树种,探索经济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三代技术是以海洋藻类和纤维素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在福建师大、厦门大学开展试验,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福建核电工作始于1983年,但经历了20多年的徘徊。2008年2月18日,宁德核电主体工程开工,宁德核电站选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秦屿镇备湾村,南距福州143公里、北距温州113公里,东临大海,是一个海岛,潮差大、人口少,区位地形和条件对发展核电都极为优越。宁德核电站的建设,对于支持海西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和电网结构、拉动核电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对开发新能源战略意义的认识不足

例如福建省拥有适合发展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特别是生物液体燃料中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均有较成熟的技术和资源,但开发生物质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生物质能源在能源领域里所占的比重较小,生物能源成本较高,近期替代常规能源的潜力有限,无足轻重,因此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发展、检查落实上都未引起足够重视。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计划,没有为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建立如常规能源建设项目同等待遇的固定资金渠道。

2.2 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

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是弱势产业,投资高、技术含量高。在发展初期,政府支持和引导十分重要。政府应当把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一项减少常规能源消费量和改善环境的措施加以扶持,并采取税收、补助、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建立风险基金、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以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3 尚未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福建省的大部分相关企业生产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原料来源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一部分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较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另外,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缺乏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企业缺乏熟悉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福建省未完全掌握从工业硅到太阳能级高纯硅的生产技术,使发展硅太阳电池的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生产工艺是真空管型,而具有易与建筑物结合、适用于承压和二次循环的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仍在开发之中。

2.4 市场应用不够

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

3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应紧紧抓住世界能源结构转换的战略机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自主研发和引进提高、重点突破和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产业交流合作,以应用带需求,以需求促发展,重点推动生物能源产业、风电产业、新型环保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努力把福建省建设成为东南沿海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

3.1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政策补贴机制

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在于降低发电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补贴过高不利于新能源技术进步,而补贴过低则将挫伤投资者信心,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补贴标准必须适中,并应随新能源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仅在新能源技术、产业尚不能与传统能源竞争的特定阶段实行。同时不断降低补贴幅度,尽可能减轻因发展新能源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担。对商业化新能源项目补贴的对象,应是已经具有较为成熟技术且能够通过自身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规模扩大,不断降低成本的企业。补贴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竞争和比较机制,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进步,积极为新能源发电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 积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目前新能源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才能生存发展。政府应积极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和主管部门对新能源发电的认知度,自愿承担开发新能源的成本。落实并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实施细则,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系统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重视电源电网协调同步发展,形成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互动的协同机制。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

3.3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资金、人员方面的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本土化新能源设备技术水平,以科技攻关或其他方式使有关企业在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巩固或达到领先地位,力争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提升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整体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从新能源大国向新能源强国转变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稳定投资者信心,以调动各方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投入。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和成本控制,把成本下降到可以商业化发电,平价上网,走到老百姓家中。

3.4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两岸合作

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国家对“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定位将是推动两地开展产业先期合作的积极助推因素。随着闽台经贸交流的深入,闽台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并得以持续深化,在新能源领域亦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发表的22 条“共同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两岸新兴产业全面合作”、“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链优化整合”、“建立两岸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等合作建议。闽台两地在政策、地缘、经贸资源等方面具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在产业发展的条件上也具备较多的资源优势互补之处。福建省政府应制定出台鼓励政策、促进两地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构建闽台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通过项目对接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的延伸。支持两岸新能源合作,加快海峡两岸新能源合作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两岸新能源合作先行先试,促进闽台新能源产业对接。

3.5 创新金融制度,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建立具有多渠道融资能力的融资平台,以利于产业发展的资金筹措,包括建立新能源产业的政府专项发展基金、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平台、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并且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企业通过发行融资债券和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资模式、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机构支持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指导企业利用清洁发展机制( CDM) 增加资源来源、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对新能源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放宽行业的一些投资限制等等。政府应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目标,在高校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培养一批装备研制和系统开发设计的带头人,摆脱目前在世界能源产业链上“加工厂”的地位,实现从代工型向创新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叶志:福建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发展研究》2010年12

[2]林孟涛:加快发展福建省新能源产业的对策研究《东南学术》2012 年第3 期

[3]叶用成:福建省风电发展的研究《能源与环境》2006。5

[4]福建电力勘探设计院:福建风力开发计划2009

篇9

一、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四大煤炭的生产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第三大出口国。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约3.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天然气占20%,石油占5%,其他可再生能源占7%。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澳大利亚加快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热带和温带区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个小时左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国家之一,其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澳大利亚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5万千瓦。此外,太阳能利用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澳大利亚有40多万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全国家庭总数的5%以上。

澳大利亚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澳大利亚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其南部沿海风电场,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300小时以上,是世界上条件最好的风电场之一。为了加快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1年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建立观测网络和计算机模拟,绘制了全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并将所得的测风和模拟数据提供给风电开发商。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已建成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82万千瓦,在建的风电场25个,总装机250万千瓦。

澳大利亚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包括动物粪便、废弃油脂、农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植物等。同时,澳大利亚制糖业发达,蔗渣发电给本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澳大利亚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和高梁等,单厂年生产规模约6000万升,目前正在计划建设5个年生产规模1.8亿升的新厂,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废弃食用油和动物油脂。

澳大利亚在2013~2014年将增加新能源投资,据该国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分析,澳大利亚的投资将增加到201 3年68亿美元,2020年将增加到450亿美元。尽管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资源,但澳大利亚开发利用自己的新能源潜力比其他国家还要慢。2011年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比上一年增加了11%。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来自新能源的电力只占8.7%,而世界平均水平为近20%。

二、澳大利亚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做法

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濒印度洋及其边缘海,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一个发达国家,资源储量雄厚,能源出口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本国能源。澳大利亚为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1、能源效率注册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规定了法人能源效率注册。其一,法人的能源效率注册。主要包括:注册的义务、能源使用准入、法人注册申请之例外。该规定旨在保障登记人按要求提供注册法人的相关资料,遵守本法。如果该法人符合申请要件,行政官员就必须为该法人注册。如果申请者提供包括条例规定的资料和依照条例规定的形式提起撤销注册的申请,则可以撤销注册,行政官员必须在注册名单中取消在申请做出及其后的两个年财政年度中的注册人之名称。其二,评估计划审批制度。注册人应当每5年作出评估计划。如果行政官员依照该法之规定收到并认可该评估计划,则应当给予该法人书面认可通知单;反之,如果行政官员未在收到申请后的6个月内批准该评估计划,他或她将被认为是默认符合本法之规定,并应给予该法人的书面认可通知单。如拒绝批准该计划,也要出具书面通知单,以及对该法人准备依照《澳大利亚能源效率法》第18条规定的行政官员认为符合要件的评估计划。

2、可再生能源许可

可再生能源许可证用于抵消或减少可再生能源短缺时购电的义务主体支付费用的数量。某一年度中有适格购电行为的人被称为义务主体。义务主体一般通过购买来获得许可证。许可证由法定资格的发电站等发电主体发放,该发电站使用的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且其发电量达到了相应的1997年符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底线。同时,许可证也可以由政府批准的太阳能热电站和小型电站发放。主体是个人的,在其可以发放许可证之前需要注册。许可证必须依其注册内容使用,并且其交易同样需要注册。义务主体可以放弃该许可证。如果义务主体持有可再生能源许可证节余,可以凭该许可证节余付费。

3、市场配额

按照澳大利亚联邦法律规定,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每年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获得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达不到这一比例或者不能获得足够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力零售商和大用户必须交纳高额的罚金或税金。否则不能继续经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数量的可再生能源证书。按规定:1兆瓦时相当于1份证书,每份证书的价格大约在40澳元左右。从总体来看,虽然证书和电力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但有了出售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两部分收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负盈亏和滚动发展。

4、财政补贴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居民和商户给予每瓦8澳元、每户最高8000澳元的补助。同时,通过退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或节能产品的用户给予补助。各州政府也积极制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为例,2003~2007年的4年间州政府共拨出800万澳元财政专款,成立了可再生能源基金,对私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比例最高达项目总投资的20%。

5、税收优惠

澳大利亚的能源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绿色能源项目的扶持。虽然澳大利亚火力发电能力过剩,但仍对新能源项目给予税收支持,以期减少环境污染,控制温室效应。主要政策有:对太阳能、风能、生物制能、地热、小型水利发电站等项目减免5年的企业所得税。对使用绿色能源的用户多支付的电费,通过退税的形式给予补贴。边远地区企业用再生能源抽水,购置水能水泵或风能水泵的,政府除以拨款形式退回一半的费用外,另外一半的费用同样在计征所得税时加计扣除75%。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澳大利亚绿色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生态保护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空气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水资源保护、土地森林环境保护、海岸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政府向法人和个人开征了具有准税收性质的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垃圾费和水处理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各地政策不尽相同,有的以房产的价值为缴费依据,有的以房产的面积为缴费依据,有的以其他方式征收。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以垃圾桶的数量征收垃圾费,商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用水量征收水处理费,工业单位以厕所数量和废水量征收水处理费,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收取固定费用。

三、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化石能源占澳大利亚全国能源消费的比例很高,造成澳大利亚单位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加之其人口稀少,澳大利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很大。为此,澳大利亚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及有关政策的了解,我们感到澳大利亚新能源利用可以给我国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增强能源市场竞争力

能源资源价格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是市场化背景下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新能源市场需求,就没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初始投资和生产成本通常较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及相应的资金作后盾,加之没有相关政策制度作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补贴新能源)制度,通过能源公开招标,政府在采购能源政策中优先考虑新能源;二是保障新能源企业的生产利润,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持续参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三是引导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建立新能源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联合开发新能源技术;四是把新能源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新能源的研发经费;五是建立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生产实行免税或者降低税率、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减少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支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传统能源在应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新能源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变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我们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坚持以完善科研院所研发体系为依托,以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的突破。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国家级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三是建立一批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和产品试验检测中心,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相关高等院校建立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室,在企业建立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高能源效率。

四是引进一流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缺乏难题。一方面,重点引进国家急需的新能源高级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安家费、专项津贴、专项研发资金,提供事业平台。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高等院校新开设风电工程、光伏工程、核电工程、生物质能工程等专业,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技术类本科、研究生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

3、完善能源法律体系

与澳大利亚完备的能源法律体系相比,我国能源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法律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应有其阶段性的重点;而当前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重点是尽快将能源市场、能源效率和新能源领域立法列入重要议程。

一方面,制定《能源市场法》,推动能源市场由非市场机制的垄断性市场转向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市场。成熟的市场是能源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能源市场涉及诸多环节,包括生产、需求、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应当有一部能源市场基本法,其目的是为建立和规范能源市场确立基本原则和制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时机尚不成熟之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实践,首先进行单个能源市场立法,以点带面渐进地推进。

另一方面,制定《能源效率法》,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提高,能间接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能源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法律政策的缺失是导致能源效率低下、高消耗和浪费严重的主因。因此,我国应制定《国家能源效率框架》,以此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既能有效地促进能源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并推动世界各国能源科技研发实力,又能共同为促进世界能源持续供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持能源价格相对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实践证明,国际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强。

篇1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培育

前言

就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中的市场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现阶段中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市场中,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技术创新的内容以及对市场培育的作用

1.1 技术创新的内容

第一,我国的关键零部件技术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纯电动车领域,我国的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都获得了突破。第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业化以及整车研发进程推进有序。在电动车整车技术层面,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掌握动力系统、燃油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技术。国内企业加强了对于系列化产生的开发不,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果。第三,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以及嗜氡曜家丫开始逐步的完善,同时构建了有效的产品管理体系和法规。

1.2 技术创新对市场培育的作用

第一,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促进新产业的发展。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进行创新其实就是要做好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等工作,并将所研究出的成果推向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创新阶段时就要从市场需求上出发,挖掘出市场中的潜在需求。从促进需求的角度上来说,进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满足创造出新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需求。如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此外,进行技术创新还可以借助技术改造等来满足需求的规模[1]。第二,促进产业技术发展。随着能源问题的不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下,风电、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之关键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成本上有了一定的降低,这样也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球现在正在兴起一场以绿色低碳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尤其是在医药、工业以及农业等领域中尤为突出。

2 完善政府中的扶持政策

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就要不断完善政府上的扶持政策,真正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就目前来说,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出现了逐渐降低的现象,这样也就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且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计与生产等方面上都存在着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加之在后期阶段中需要更换电池等而出现了费用上,也使得许多的消费者逐渐放弃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法关注度与购买力。一些发达国家中,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就制定出了政府扶持的政策,这样也就包含了整个汽车产业。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层面上却还是关注示范运行整车等方面,这样也就降低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政策的扶持。为了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实现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方面就要及时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制定出完善的扶持政策。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对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链提供帮助,通过加大政府补贴以及优惠政策等来降低成本上的投入,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实现快速长远的发展[2]。

3 保证汽车产业市场划分准确

就目前来说,我国现阶段中的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上受到了自身技术性能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适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及时做好调整工作,通过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市场的划分与研究工作,挖掘出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者。为了保证消费者可以进行购买,企业方面还要对消费者提供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如补贴以及签售后服务合同等。在现阶段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划分为公共服务用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公务车市场、出租车市场以及集团用车市场。所以新能源汽车企业就要大力推广汽车租赁服务,在适当的范围内来运用新能源汽车,通过将租赁汽车的消费者转变为具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以此来保证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规模,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3]。

4 尊重发展的规律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坚持从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规律上出发,真正做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发展的效果。对纯电动汽车实现跨越发展,这样也就忽视了混合动力车的重要性,但是也限制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加之认识上的不足,使得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以及电机等方面技术上受到了影响,这样也就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是中想要转变这一现象,满足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需求,就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尊重市场发展的需求,先发展好混合动力技术,通过不断的推广与运用来提高发展的效果。

5 建立出完善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还应当要认识到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上的资金补贴,同时还要借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果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单纯依靠政府上的补贴,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等来进行保护,很容易造成汽车企业出现研发动力不足等现象,这样也就出现了技术垄断等现象。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将企业中的销售与生产区开来,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中的研发力度,不断创新技术,保证企业可以生产出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这样也就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次,是要借鉴发达国家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对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等方面上,还要做好严格的规定与要求,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标,主动的购买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4]。

6 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要积极主动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宣传,真正做好消费者的引导工作,促使消费者主动的选择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国家与政府等方面已经认识到了重要性,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支持,但是在消费者的层面上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就要做好联合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的范围,以此来帮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掌握其性能,明确安全性,产生出购买的欲望。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上的扶持力度,同时还要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上出发,完善相关的体系,满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改革,2011(07):57-63.

[2]刘海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