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就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医学工程就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医学工程就业现状

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营销理念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工器官的概念正式被承认,并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始迅速拓展,研究方向日益增多,其研究内容正在逐渐扩展。有报告指出,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科学已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革命性进步并将继续对医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前景的学科,已经在学术方向、研究内容和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日渐繁荣的趋势,我国已超过100多所院校设立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丰富扎实,关于营销方面的认知却非常少,毕业后愿意从事营销工作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事实上,作为现代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创新和进步主要原动力的生物医学工程非常需要营销理念的支撑,从而推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的科学化、市场化。

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需要营销理念

所谓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将管理重心放在善于发现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要,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影像、生物电子学等分支,其进步和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人体功能辅助和卫生保健都有哪些需求必须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重心。

(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增强营销理念的引导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选择适当、可行性强的题目促进学生的思考,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入营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发现新知识,提高发掘潜在消费的意识,从而能够深入探索,找到满足潜在消费的研究途径,实现学习科研的新突破。

(二)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多引入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服务社会,投入社会实践,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作为科研型较强的学科同样也离不开科研价值的实现,那么了解当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情况应该成为学生必修的知识。例如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生成立了生物医学科学发展调研队,在假期走访附近的各个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考察研究了不同等级医院和市场上的医疗设备,从而对医疗设备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认识到医疗设备对于病人的重要性。

(三)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结合市场需求培养专业性人才

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卖方,要重视市场需求研究,积极分析就业市场动态,预测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具体需求,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设计和调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接轨,把生物医学工程职业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发展意识,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提高知识转化率。

二、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营销理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理事长樊瑜波在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说:“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有生产类的医疗器械公司1.5万家、营销类的30多万家,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愿意到公司发展的学生却很少,愿意去从事营销类行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转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和提高其营销理念非常重要。

(一)在专业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国家政策信息和产业化发展现状

据介绍,未来的三年内,中央将考虑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基本设备配备,加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试验能力建设、公共卫生专业防治机构建设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并配备必要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设备配置也被列入中央考虑项目内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设备建设也被纳入考虑范围。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小到血压计、大到手术机器人,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医疗器械是其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分布来看,美国仍占主导地位,是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第一出口大国,也是其出口增长最快的七大产业之一。可以预计,医疗器械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在授课的内容上增加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发展现状,使学生多了解当下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使同学认识到产业化发展能够不断激励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从而使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能够在产业化的发展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加营销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营销兴趣度

笔者对2012年河南省医药卫生类大中专毕业生冬季双向洽谈会上招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用人单位信息作了简要的统计,因为招聘会的医药卫生类限制,有百分之六十七以上的用人单位为医院,其次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院以维修为主,医疗科技公司以营销为主,而这两种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吸引力都不强。因此,作为培育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基地加强学生在第二课堂例如到医院实习、参与公司的营销团队进行实习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要开展多种模式建立与用人单位暑期实习合作等项目,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加强务实教育教学,专业的教学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职业技能训练要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应有的岗位规范要求,掌握直接从事某一种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显现锋芒,必将为未来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动力和希望。因此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刻不容缓。如何转变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发展眼光,增强该专业学生的营销意识和营销观念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市场化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昌胜.生物医学工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篇2

在美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仅有负责课程性教学、专业化指导以及自身科研的本系导师,还拥有大量外系以及与研究所联合的教师。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它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拥有100多名教师,但其本系的教师只有42名,其他均为外系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来自于药学院和工程学院。其学科背景更是丰富,涉及到电子学、材料学、数学及统计学、机械、化工等诸多方面,这种充分利用学科间的优势进行教学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更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3]。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各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与美国相比,在联合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与其他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的联系方面做的还不够,各高校间的交流程度有待提升。

2课程设置之比较

美国高校的本科课程突出通识化、职业化,学制采用四制,课程主要分为5个方面:(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类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类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类选修课程。其中工程类核心课程类似于国内的专业基础课,而工程类选修课类似于专业课。在4a本科教育中,第1a主要进行通才教育,学习基础知识;第2a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就业取向选择主修专业,学校安排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帮助选修工程课程并进行科研实践研究指导;最后2a学生则主要进行某一传统工程领域及其生物应用方面的学习。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以能力为导向,特别关注于知识背景领域的宽度以及课程与职业发展的密切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为今后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创造了广泛有利的发展条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的课程设置则主要集中于影像设备和医学电子工程学这种更为专业化的课程上,基本上没有高校针对生物医学工程自身产业化的过程及其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认知性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稍显不足。学生本人对专业课程的自主选择度不高,能够选择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突出技术性和专业性,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够,学科交叉性不足,很难实现学科间的共同促进和发展,导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跨领域发展的可能性降低。各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特长开展,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过分强调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脱节。

3实验实践能力之比较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早在美国发展,积累下了丰厚的科研基础力量,并且大多高校具备条件优越的实验室,且实验室资源十分充足,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和莱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中,实验室课程占很大比例;杜克大学重视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平均每周超过3h。由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实验室资源有限,并且对本科生不完全开放,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比重相对较少。另外,在实践实验能力培养方面相比之下重视程度不高,设置的实验课多半是验证性实验等,缺乏创新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据统计,我国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课时不到总课时的1/6,较美国高校水平差距较大。

4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发现了我国在该专业本科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更好地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总结了以下感受与启示。

(1)结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确立适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技术领域的更新进步,该专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应适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而本科阶段主要集中在理工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生物学与医学背景的了解上,从而为学生下一阶段在某个研究领域的继续深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还要注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既能推动科研发展又能满足产业化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该专业下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进行力量储备。

(2)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及特点,逐步实现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有机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是理、工、医等多学科的交织融合。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各学科分支的领军人物,将他们整合在一起组成师资队伍顺应了学科发展规律,发展势头必然明显。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也有一大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着不菲的成绩,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科技前沿技术,对临床需求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各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律,真正理解交叉学科的内涵,一方面通过高校联合优势,集中解决各个分支专业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尽可能将该领域的专家融入到教育队伍当中,高效整合师资队伍,使其充分体现医工融合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其真正领会医工结合的真谛与内涵,那么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必将源源不断地被挖掘、培养出来。

(3)筑牢学生人文素养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应基于产业市场需求和科研发展。美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课程尤其以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其学科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实验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并且能够结合科研优势突显重点。我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各高校应该充分借鉴学习这些经验做法,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贴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与优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同时,要强化研究与产业的双方面发展,将市场需求纳入课程设置的考虑因素,并且融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及未来就业形势等相关方面,灵活创新地设计课程,争取培养出具有特点鲜明的、发展方向广泛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强大的医工人才。

5结语

篇3

研究对象:2008—2011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年制毕业生124人。研究材料:2008—2011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年制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研究内容:2008—2011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①就业单位层次及留校情况;②就业地区分布;③就业流向特点。

二、就业现状

(一)就业单位层次及留校情况

4届毕业生到县级及以上的医疗单位占53.2%,就业于企业单位占29.8%,考研占13.7%。

(二)就业地区分布

毕业生在四川省88.7%;重庆市6.5%;广西、甘肃、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分别为0.8%。泸州医学院2008—2011届生物医学工程毕业生就业流向呈“三高一中”的特点:一次就业率高,达100%;就业单位层次居中,到县级及以上的医疗单位比例高(占53.2%),到企业单位的比例居第二(占29.8%)。考研占13.7%,而到区级医疗单位为0,这正符合同学们在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工资待遇、事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的重要原因。就业地区在成渝两地比例高(川内就业的比例88.7%,重庆市6.5%),川外就业比例为4.8%(广西、甘肃、山东、浙江、福建、江西分别为0.8%),随生源地的扩大、同学择业观念的变化及川内就业压力的增大,到川外就业的比例可能有增高的趋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比例高(70.2%),说明同学在多年来的医学教育中树立了牢固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专业意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到企业发展、自主创业,这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和社会热点,这一比例比临床医学本科生从事非医专业的比例明显增高,说明这一专业的学生就业的领域比后者宽。

篇4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2]。但是,我国工程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多样性和适用性欠缺;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与投入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到位,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3]。工科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总体上看显得比较低,表现在有些学生缺乏创新实践的理念和愿望,缺少创新实践能力的毅力与意志;有些学生有创新实践意识但不能很好利用,有创新实践热情但创新实践能力不够;有些学生虽有创新实践灵感但缺乏创新实践技能等。每年毕业生招聘会上反馈的信息表明,有些毕业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企业很难招收到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承担企业继续发展的重任,出现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才荒”的两难境地。工科院校应正视现状、分析原因,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素质、实践教育、课外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有利于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4]。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虽然已成长和发展了几十年,但是,由于其本身“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特点,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认识及基本定义都还在不断地创新、调整、补充和完善,特别是社会上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不高,不大清楚这个学科的性质、作用和地位,相关的产业部门认识也较模糊。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科学的进步,更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数字化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中,相关的医疗器械、医疗技术服务产业也在迅速壮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已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此,如何结合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利用产业成长及壮大的时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摆在生物医学工程教育者面前的当务之急[5]。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实践是实现、发展、创新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知的标准,也是深刻认识、理解、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最好课堂与老师。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一句格言: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只有亲自做过的才会真正明白,并深深地刻在记忆中。只有亲历亲为,才能深刻理解、掌握、运用事物的本质、原理、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发展。过去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但与企业工程师相比,他们在综合素质、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验告诉我们:知识≠能力,两者之间有一个传动的链条叫做实践,即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因此要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提高工程师教育质量,充分开发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按照其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改革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工程师教育回归工程。

2引进荷兰特色化教学模式DCL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施国际化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从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本科生导师制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了教学改革与尝试,并成功探索出“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本土化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一种开展“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引进了合作方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DesignCenteredLearning(DC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进行研究、面向实践探索学习,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把学生的科技能力培训列入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发挥资源优势。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中心,采取学生分组合作、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设计方法的课程。以培养能力为宗旨,以项目为载体,基于问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为核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活动,注重方案设计、过程训练,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运作机制,为学生就业乃至创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3DCL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以“老年人摔倒测试”案例教学过程为例

3.1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整合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老年人摔倒检测”是本科生第6学期进行的DCL项目。这个案例针对当今老龄化社会的热点问题——独居老人的健康智能监护,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当今独居老人逐年增多,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摔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个恶性杀手。如何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知识,研发可以对老年人行为动作进行实时监控的仪器设备,设计有效的摔倒检测的算法,能够在老人发生摔倒危险的第一时间,通知家属和社区医院,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伤害,正是这个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个课题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前序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们能够直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总之,从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上,首先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习研究为主[6]。教师根据教学和科研经验,提炼出能够涵盖本课程主要知识内容的项目或研究设计课题。选择提炼项目的原则是项目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然后成立由中外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小组,编写该案例的教案、提炼项目、讲授工程案例,选择可以引导学生对此项目和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研究的问题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标。

3.2案例进行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案例描述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信息,通常是这样的描述:介绍一些简单的关键词、主要目标(可以是简单的建议),并给出案例方面的一些暗示。学生需要在小组里(最多不超过8人)完成这个案例。为此,他们需要在助教的协助下每周进行一次会议,每个案例持续10周。与传统课程不同的是助教的职责是作为一名观察者为学生提供改善方案的建议,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地传授知识。在每次会议期间,学生需要确认自己欠缺的知识、明确自学作业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每个学生都需要做这些任务并且需要在下次会议中向整个小组汇报自己做的结果。除了专业知识部分的任务,学生还会讨论到各自的进步,如由于在小组里担任讨论组长、会议记录秘书和板书等角色而学会的相应技巧。总的来说,DCL主要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组员之间进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组建实验、如何做报告、如何开展一次有效的会议以及如何成为领导者[7]。

3.3案例完成效果考核方式——颠覆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改善被动抄袭的学习态度

教学模式、目标改变了,成绩考核方式也改变了——小组、教师评价学习研究成果。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时要用新的方法来评价。要从学习知识转向学习能力转变,从关注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变。要重点考核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研究的态度和学习研究的成果。小组和教师要结合个人在项目中完成任务的情况、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贡献大小、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态度、创新等情况给出该门课程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观念转变的体现标准是:只要经过学习和研究学会了知识,收获了能力,不看成果和贡献大小,都在合格以上。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就是要解放学生,让其轻松快乐地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研究活动。就“老年人摔倒检测”这个案例来说,最终的考核结果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指导教师根据平时学生的表现、每周的自学报告、会议记录、会议日程完成的情况给定的分数,小组中期答辩的分数,期末答辩时评委根据小组仪器设备展示以及PPT讲述情况给定的分数,其他小组评价的分数,组员之间互评的分数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维度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使考核方式脱离传统,更加科学合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8]。实践表明,这门课程很受学生喜爱,“老年人摔倒检测”这个案例也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学生们普遍反映,对前序的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而对怎么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来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都有很多益处。

4实践效果

经过多年的中外校企合作、学研产医结合,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势,实施以项目为载体、基于问题的研究,学研一体,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的DCL教学改革,使教学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学生回归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变成了主导的角色。把学习和研究集合于项目之中,学习知识与收获能力共生并进,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习变成了一种积极快乐的研究活动。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大学4年中除基本实验实践类课程外,主持并实际参与的项目案例达10余项,共计2400余学时,学生的英语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几年来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在实习与实训考核中,绝大多数学生被东软集团一类的企业纳入人才储备库。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正在改变着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观。

5结语

篇5

1 全国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现状

在我国6.6万多所医院中约有1.6万多所县级以上医院拥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约10万余人。其中县级医院约4.5万余人,省市级以上大医院5.5万余人。县一医以下五万多所医院基本上没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体表现为:

1.1学历偏低和知识老化

知识老化和学历偏低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中的普遍现象。就湖北省的情况看:地市级三甲医院(含三甲)以下的医院医学工程人员中基本上没有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大专学历的为数不多,中专学历或转行过来的占大多数;基础差、知识陈旧,外语水平低,因此对新科技的新设备维修起来相当困难。有的毕业分配到单位后,动手能力差、长期不能独立胜任工作,这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经验有关,也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实习、实验条件有关。

1.2 人员编制比例明显偏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外医院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占医院科技人员的15%—20%,而我国三甲医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却不到1—3%。再从医疗设备资产配置的比例上看,发达国家的医院是每100万元医疗设备资产配备1人,而我国医院一般在3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资产的配1人,地市级三甲以下(内含三甲)医院1000万元设备资产配备不到1人。

1.3 医学工程技术队伍人才流失

“重医轻工”,医学工程科室得不到重视,大有关、停、并、转之趋势。例如:部分医院(内含三甲级医院)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划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代管;学校把从事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人员划归数理教研室;职称、住房等个人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造成具有本科和本科以上高学历人员流失。

2 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基地的现状和矛盾

80年代后期,卫生部在全国五所医科大学建立了五个仪器培训中心。进入90年代后,先后有60所高校陆续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的本科和大专班。其中有40多所理工院校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其毕业生不适于维修。有21所医学院校和9所中等卫生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且前者也不愿从事维修,而后者又只能对低、中档医疗设备,对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又显得力不从心。高职、高专教育方可解决这一矛盾。

3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医学工程专业应解决的问题

3.1 办学力量问题

根据中专开办该专业的情况,主要是财力、物力、人力不足。因此,要想在高职、高专院校内办好医学工程专业,必须要吸取中专办此专业时的教训,在全国有一定基础的几所高职、高专内集中力量把该专业办好。也可以走医学与工科院校联合办学之路。

3.2 专业名称问题

医学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使诊断工程化。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实际上就是医学工程专业。“维修”一词给人的印象是技术性不强,招生时就不吸引人,毕业后就业也难。据了解全国高校办该专业的名称也五花八门。建议卫生部应对该专业名称作一个统一的冠名。

3.3 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教材名称过于陈旧和杂乱,各自为阵。例如“常备”原先讲的是钳工,电、氧焊,显微镜和581光电比色计一类简单分析仪器的内容,而现在的内容全是现代的医用检验仪器,所以应改为“医用检验仪器”;“医电”是大学的一门专业,它是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等医用电子仪器的总称,而不是一门课程。建议教育部、卫生部对该专业课程的命名和设置作统一规定。

3.4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要有一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维修的双师型教师组成的专兼教师队伍。在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把从事医学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过渡一下。同时该专业的教师应属主科教师,而不应该附属数学物理教研室,应单独成立医学工程教研室。这样,可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

3.5 实验室建设问题

据了解办有该专业国家二类本科院校实验室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因此高职、高专在创办医学工程专业时,一定要有关部门财力上的扶持。可以先把电工学、电子学实验室先建起来,用以解决专业基础课开设多项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而对医疗仪器设备几门专业课的实验应建一个“医疗仪器设备实验室”;对制冷设备还要建一个“制冷设备实验室”。在财力不足的初期,后两个实验室可在临近有实力的单位寻求实习基地,而后逐步过渡。

3.6 教材建设问题

由于我国出版政策的诸多原因,限制和影响了人们编写出版著作的积极性,这不利我国医学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议卫生部组织全国的专家、教授和维修技术人员一起合作统一编写一套专业教科书。因为抓好教材建设是办好一个专业的重要环节。

3.7 生源问题:

培养目标是决定生源的关键。笔者认为培养目标除了卫生部门外,还应面向药监、计生、技术监督部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以行政手段规定在所属单位成立专职管理部门。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旨在解决临床医疗工程技术问题,对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的临床工程部门。早在1985年美国410家医院就有94%的医院设置了附属独立的临床工程部。还有医疗器械公司、计量、计生系统也大量缺乏维修人员。这样就业面广了,生源就没有问题。如果生源多,该专业就可以办成一个系。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教育部、卫生部应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和出台“医学工程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以维修为主的医学工程专业中、高等实用型人才教育基地和医学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物理学与医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两个重要分支,随着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各种人体成像和放疗设备,构成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一类医疗设备,这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占有医院大约50%以上的固定资产,是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由于缺乏专门人才,目前这些设备除了常规诊断外,很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这些设备产生的我国特有的大量正常人体信息,尤其是病理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因此,抓紧医学物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开发应用设备功能进。的当务之急。

1现阶段我国培养医学物理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国外医学物理学科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国外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建立“英国医院物理学家协会(BHPA)”;1958年成立“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1965年初成立“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IOMP)”,现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加入。纵观国外,医学物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医院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性能、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与治疗质量、医学科研水平的纵深发展,同时带动了相关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医学物理学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医学放射物理学的教学计划,包含许多不同水平的培训项目和短期培训课程(如IAEATRS-277和TRS-398测量规程培训),IAEA技术合作项目用专门资金支持各个国家在自己的大学建立医学放射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项目培训。美国的AAPM在1990年制定了《初级医学物理师的培训计划》,要求对刚进入医院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影像诊断及核医学的医学物理学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最少进行2年的临床培训,1993年制定了《医学物理学硕士学位的教学计划》[1]。由此可见,国外的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从课程设置、入学要求、学制以及毕业要求都已经比较完善。其医学物理人才一般是理学或工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再到医学院校学习临床知识,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60多年来发达国家已经培养了大批量的医学物理师,目前这些国家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师与物理师的比例是2:1或1:1[1-2]。

1.2我国医学物理学发展的现状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以国家、社会和专业职位的需求为基础,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专业应用等方面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虽然拥有自己开发的医疗设备,但口碑较差,大多数医院以进口高档医疗设备为主,每年花费大量外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医院中尚未设立医学物理师岗位,很多专家虽然在医院中从事相当于医学物理师的岗位但在职称晋升上只能走其他的职称系列;另一方面是医学物理学科尚未进入本科专业目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医疗诊断、治疗装备提高之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实现以民为本、服务人民的宗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长期以来主要由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医生或技术员承担着国外由医学物理师所做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一辈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3年以唐孝威院士为首的11名院士和15名教授给吴仪总理写信要求成立医学物理学科;200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21次香山科学会议专门讨论我国“医学物理发展问题”[3]。到目前为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及在核技术及应用学科下建立了一套涵盖医学物理主流内容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和教材,形成了“产学研、理工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硕士和博士。与此同时,苏州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学校都曾尝试着培养我国医学物理人才,但目前各校有各校的特点,有的在核物理下培养、有的在放射医学下培养、还有的在生物医学工程下培养,没有一套统一的培养模式。

2本科阶段医学物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于1985年开始创办医学影像学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其中医学影像技术方向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山东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成人教育品牌专业,影像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1989年开始举办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科专业,2001年开始招收与此专业相对应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在这一背景下,从2005年开始尝试培养医学物理学本科人才,探索我国培养医学物理人才的新模式。

2.1加强“双师型”[4]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知识结构双向融合

我们学院培养的医学物理师的职责是与临床医生配合,工作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物理和技术工作,特别是诊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辐射防护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医学物理师的职责决定了医学物理人才培养的师资类型、师资结构的要求与传统本科有所不同,他需要较高比例的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资格,同时又具备工程师(主管技师)、高级工程师、教授高级工程师资格、有丰富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我们的设想和做法是: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学校面向三甲医院及放疗设备生产企业聘请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第三,鼓励年轻老师到三甲医院的放疗科及放疗设备生产企业做“访问学者”,通过现场实践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使学生接受“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这些方式,以期提高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2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实施“3+1”[5]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因学科专业目录里面没有医学物理专业,所以我院医学物理人才培养的专业为应用物理学专业(医学物理学方向),四年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我国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模式一般实行“3.5+0.5”的培养模式,即三年半学习加上半年实习。在开办此专业初我们也是实行此种培养模式。经过2005级学生的毕业实践,发现在医院半年实习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实习期就快要结束了,而且学生在进入实习点时,各大医院上一年的要人计划已经基本结束,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弱,实习医院层次不高,不利于学生就业。从2006级开始我们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修改培养方案逐步试行“3+1”培养模式,即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逐步试行三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外实习的培养模式,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加大实验课所占比例及利用假期见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从2006级学生就业情况及医院评价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篇7

 

无论是医学过程的记录、控制、分析和决策,还是医学的管理,信息技术在其中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医学信息管理巨大的招生和就业前景,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医学基础扎实、综合知识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年轻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在市场的需求中上下求索。

 

1、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该专业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培养德、智、技、体全面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医学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在一线岗位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医学信息管理知识,将具备以下知识技能:

 

1.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2掌握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3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1.4、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医学信息处理、网络管理和HIS的开发与管理能力;

 

1.5具有在医疗卫生系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进行计算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1.6掌握医学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与分析的能力和阅读本专业外语刊物的能力。

 

2、专业发展的现状

 

青雉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尚处在方兴未艾的萌芽期,专业人才无论在知识结构和科学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等方面,都没能契合市场的需求。直接加大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风险。

 

2.1知识结构的松散: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课程的设定与临近专业模糊不清。忽视了医学基础、计算机学、信息管理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学科间缺少交集,完全成了拼盘式的堆砌。自然也难以建构起缜密详实的知识体系。

 

2.2实践能力的匮乏: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的教条而缺少实践的检验。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很难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缺乏对知识经验的统筹能力。

 

2.3就业与学业脱节:数以万计的医院对于医学管理专业人才的渴求并没能拉动该专业人才的蓬勃。许多学生就业后由于知识结构的畸形或实践运用的不足被迫前往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从业。能够侥幸留在本专业岗位就业的学生也鲜有在事业上有大成就者。

 

3、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知识结构的不科学、实践应用培训比例低、就业萎靡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必须依托明确核心课程、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就业等人才培养的措施方能得以解决。

 

3.1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我国现阶段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信息化在医学中的不断渗透使社会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医学工作者有了更高、更精的要求。及时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人才数量,有的放矢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腐旧的以招生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校园与社会接轨。

 

3.2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打破教与学长期分离的旧统,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探究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能力。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由参加课余活动。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由被动的定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不定量探索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只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3.3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一方面,将医学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课程的知识改叠加模式为乘式效应明显的有机结合模式,强调学科间的紧密联系,深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综合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学习是检验理论学习的标尺,理论学习是参加实践学习的物质储备,二者往往相辅相成,依托共存。在实践案例中检验教学实绩。利用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搭建起学科乘学科、理论加实践的系统知识结构。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各院校应加大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引进科技水平高、专业技能牢、研究成果好的优秀专家教授。避免非专业教师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骨干。把牢从教者的质量关,拒绝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中老教师打资历牌。

 

3.5加快专业教材的编写:虽然基础医学、计算机学和信息管理学各自都拥有名目众多的教材,但以此三大类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型、性医学信息管理书籍尚未问世。

 

3.6适配有效的教育评价系统;优质的教育评价系统拥有一颗善于甄别人才的慧眼。教育评价应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多元的、动态的评价。科学规范的教学评测系统也是缩小学生与社会所需要人才差距的重要保障,是人才的“试金石”。

 

4总结

 

医学信息管理,是一片亟待开垦的沃土,也是一片充满挑战的荒原。如何因地制宜地种好这一片庄稼,不仅是对教师这位庄稼汉的考验,也是对施肥用料的教学模式的巨大挑战。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是广阔的,就业现在却是扑朔的,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已然势在必行。

篇8

关键词:机械制图 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7

生物工程专业是生物学与工程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不仅需要具备获取轻化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生产过程控制检验等工作的综合能力[1-2]。学生一旦需要参与产品生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理论。《工程制图》一直是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一般安排在大一,是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立体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识图、绘图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基础课程。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以往的教学过程发现现有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学生没有充分认识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第二,现有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件实例都是针对机械专业,并没有专门针对特定的非机械类专业。针对这些在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开展生物工程专业机械制图及CAD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亟待解决的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问题。本文就如何针对生物工程专业进行机械制图和CAD教学进行了分析,试图解决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1 提高生物工程学生对《工程制图》的认识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主要是针对发酵方向,就业方向主要为酒厂、酱油发酵场、榨菜生产等相关发酵领域。虽然毕业生直接参与零件设计、机械加工装配的情况很少,但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发酵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甚至发酵工厂的设计等工作,这就需要具备阅读机器原理图样的能力。可以设想,如果连基本的原理图都读不懂,如何进行操作、维修和设计。因此以工程制图在生物工程专业中的应用为突破口,联系后续相关课程工厂设计,让学生明白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课程应用范围的理解,在绪论阶段和装配图阶段,选定一个工程制图及cad在生物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实际讲解。由于本课程为工厂设计课程的先驱课程,选定工厂设计课程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不仅让学生在专业认知的同时了解工程制图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也对两门课程的联系有一定的了解。

2 现有的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中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现有的非机械专业的工程制图及CAD教学基本上延用大学本科机械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机械类内容的压缩,而且讲课实例作业练习都是机械类实例。没有专门针对特定非机械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且没有合适的教学实例。

2.2 教学模式没有针对性

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着机械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模式,分为画法几何、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三个大板块。由于非机械专业的工程制图课时量为50课时左右,为了应对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很多教师上课时以采用降低教学难度和精简教学内容为对策,这必然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大大降低,知识掌握程度降低。

3 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

3.1 教学板块调整

针对非机械专业工程制图课时较少的现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板块中的第一部分为画法几何,主要内容是点、线、面投影基础知识,用来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由于本知识点大部分是高中知识,讲解占用时间较长,故对本部分知识点进行大量压缩或者改成练习教学法[3]。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绘制立体三视图的能力,可以首先利用基本体的立体模型引导学生入门,由实际的立体绘制三视图,培养立体感更形象具体。这样学生不再枯燥的理解空间虚构点线面,而是在实际立体中学习点线面的投影,讲解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针对性改革

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实例都是针对机械专业实例,并没有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例。在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章节,选择与生物工程先关的实例进行讲解。并且选取实际发酵厂中的实际零件进行绘制与讲解,或者选取实验室中的有关机械试验设备进行实践绘制。

3.3 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利用Proe、Solidworks等软件绘制一定的三维图,完成课件制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立体感,也提高教学效果。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模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课堂教学清晰直观。

3.4 增加实践教学环境

由于非机械专业工程制图课时较少,现有的实践环节基本省略,但是这会造成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可以组织学生到机械精工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认知一定的机器,有一定的工程理念。然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工程实验室,从实验室的试验仪器中可以看到一定的机械仪器,了解试验仪器零件和装配关系,对零件图的绘制和装配图的绘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增加教学目的性[4]。

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即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工程制图往往是被忽视的部分,作为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发酵工厂设计、图纸绘制等专业技能,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结合发酵工厂设计实例,改善教学板块的配置,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设置具有专业针对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传锦,周海,刘道标,惠学芹等.关于非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27):176-177.

[2]朱颜,包春江,郭宏亮等.非机械类专业制图课程的教与学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0,(1):207-208.

[3]甄鑫.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制图》的教学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7.

[4]罗红萍.非机械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2):23.

篇9

关键词:细菌画;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专业所涉及的仪器日趋自动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检测项目的范围及结果质量也在稳步提高。这些现状都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有幸参加由中国科技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生物单元),发现细菌画竞赛可作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汇报如下。

1背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培养目标指出要重点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在我国日益兴起,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作为评估专业发展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3]。医学院校对学生开展何种形式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如何开展,业已成为医学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4]。细菌画是以不同细菌的菌落作为画笔颜料,在特定显色培养基相应位置勾勒预先设定好的线条和图案,经过培养后,最终呈现出不同颜色和图案的细菌特定画作。通过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笔者发现细菌画竞赛可作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2竞赛过程

教研室参加的细菌画竞赛过程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阶段:(1)参赛队伍的初筛:依据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要求,教研室确立参赛团队初筛方案,向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广泛宣传,动员学生3人为一组,自行组队参加初筛,每组提交一个或多个参赛设计图,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风采。教研室收集各参赛团队的细菌画初步设计方案,经专家们筛选后确定8组团队为入围队伍,通知学生准备参赛。(2)细菌画底稿的设计:将8组队伍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有2~3组参赛队伍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要求学生根据竞赛的“初心”主题,使用A4纸进行细菌画底稿的再次创作。(3)细菌画创作前的准备:使用科马嘉公司尿道菌群显色培养基干粉,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配制细菌画专用显色培养基,经质量检定合格后备用;依据细菌画创作的实际操作特点,制备符合要求的画笔工具(小尺寸接种针或小口径接种环)备用;根据细菌画设计图图案配色要求,选择符合显色要求的细菌菌种(例如紫红色的大肠杆菌、黄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蓝色的肠球菌、绿色的绿脓杆菌等),用无菌操作技术分区划线接种于普通培养基,37℃温箱中过夜培养,留取单个细菌菌落备用。(4)细菌画作品的绘制:根据细菌画设计底稿上呈现的图案和颜色用灭菌的接种针挑取对应细菌的菌落,先在显色培养基表面勾边处理,勾勒出图案的大体轮廓,再使用灭菌的接种环挑取对应细菌的菌落在轮廓内细致涂抹,完成细菌画的涂色处理。例如《桔梗花》作品绘制方法如下:先用灭菌接种针挑取少许绿脓杆菌,在培养基的中间描出桔梗花的根茎,使用灭菌接种环挑取少许绿脓杆菌对叶子内廓进行涂抹上色;接着用灭菌接种针挑取少许红色的大肠杆菌,画出桔梗花并填充颜色;用灭菌接种针挑取少量黄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画出桔梗花的花苞并填充颜色。(每次使用接种环(针)前后都要用酒精灯火焰反复烧灼,以防污染)。画好的细菌画在培养基底部贴上标签,标记作品名称、时间及创作者等信息,37℃温箱中过夜培养。(5)细菌画作品的修改:观看细菌画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对作品进行拍照或摄像留存。各参赛小组需仔细观察细菌画与设计底稿作品颜色及图案的差别,详细记录使用的每种细菌及使用量,分析作品所呈现的效果与设计图效果差异的原因,制定修正方案和继续实施,提高细菌画作画技巧,改善细菌画作品呈现情况。(6)细菌画作品的提交:各参赛团队经过前期反复创作实践,总结绘制细菌画的最佳条件,按照大赛要求绘制最终细菌画作品,拍照和录像后与参赛相关材料一并提交大赛组委会,等待专家们的评审。

3竞赛体会

笔者指导的刘丽等学生团队创作的《桔梗花》作品最终获得本次细菌画竞赛合肥赛区(生物单元)复赛优秀奖的好成绩,下面就本次竞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存在不足等方面做如下总结。

3.1实践能力的提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是创新能力的基石,随着专业学制的更换,实验学时的压缩和实验经费的紧张,学生实践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课程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发现参加细菌画竞赛不仅可有效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基础。本次细菌画竞赛中所涉及的无菌操作技术、革兰染色技术、细菌形态学观察、细菌分离培养和生物安全等实验技能既是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能也是核心技能,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各团队指导教师详细分析每一项实验技术要点,示范展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准确性,参赛选手每日需重复练习上述基本实验技能,锤炼自己的实践技能。经过近半个月的细菌画练习,各参赛团队每位参赛选手的实践技能较未参加竞赛的同学均有显著提高,如革兰染色技术规范性和准确性、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熟练性和结果准确性等,参赛选手们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提高。

3.2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主要指的是能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针对特定目标提出新方法、新观点或新创造。创新的过程是曲折的,要能经受住任何失败的考验和多次重复的枯燥,具备创新的责任感,对新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百折不挠的毅力与执著,具有献身科学的意志[5]。随着中国“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正式推动了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教育的启动[6]。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的战略目标,各医学院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双一流”医学教育的需要。笔者发现参加细菌画竞赛可作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出符合“双一流”教育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细菌画作品创意图设计、方案书撰写、细菌显色原理分析、结果差异性探讨、结果影响因素分析、视频作品编辑、作品PPT汇报等方面都是由各参赛团队选手在相互协作下共同完成,指导教师仅作为“旁观者”加以引导和评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科学实验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参赛的选手们一致表示通过本次大赛的参加,熟悉微生物科学实验过程,学会科学分析实验问题,尝试创新解决问题。部分参赛团队选手由此萌发了创业的念头,正积极申报创业项目,拟构建细菌画设计工作室用于文化娱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细菌画竞赛开展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3存在不足及对策

细菌画竞赛作为第二课堂可有效弥补第一课堂的教学不足,拓宽学生实践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7-9]。细菌画竞赛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足和对策如下:(1)参与度不高:细菌画竞赛属于新兴的创新性大赛,尚未纳入教育部门已公示的技能竞赛目录,各医学院校对其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部门应尽快将其纳入技能竞赛目录,鼓励各高校组队参赛,扩大其作用影响力;(2)支持度不够:细菌画竞赛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支持力度不够,降低了指导教师和参赛团队的积极性,拉低了竞赛实际效果。学校应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竞赛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保证竞赛实际效果;(3)覆盖面不广:细菌画竞赛需要选手具备一定的微生物学实践技能,参赛选手多从已完成课程学习或正在课程学习的学生中进行筛选,竞赛覆盖面不广。教研室可开放实验室,制定相关的实践技能培训计划,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学生走进实验室,锤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竞赛选手的筛选范围,扩大竞赛覆盖面,提升竞赛实际效果。综上,细菌画竞赛能够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科学实验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作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娟娟,龚敏,王茜,等.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8,41(3):356-359.

[2]刘超,包晓红,蒲丽娟,等.实验教学改革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3-4.

[3]郑英,史宏灿,陈轶群,等.临床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8(1):89-92.

[4]聂春雨,郎亚军,殷亚杰,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6(3):102-104.

[5]张璐,杨庆爱,王若维.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6,30(10):1251-1253.

[6]徐雪松,金泳.“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97-98.

[7]张婷,糜漫天,朱俊东,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986-987.

篇10

“机会失去很难再来”

重点大学、热门专业、学习成绩优异,即将毕业于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孙楠楠(化名)原来以为,自己条件好,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供自己挑选,因而在求职初期轻易地放弃了一些就业机会,现在不免后悔。

“我开始找工作时,把月收入定在1800元至2000元,低于这个标准的不予考虑。”孙楠楠说。抱着这种“还有更好的”心态,孙楠楠放弃了月收入1700元的华硕集团,与“必须马上签约,开始实习”的飞利浦公司擦肩而过……

进入2008年12月,她开始慌神了。“来高校招聘的企业越来越少,以往每年都来的苏宁、国美电器、阿里巴巴、富士通,取消了来校招聘;一些企业对招聘专业有严格限制,而工资等待遇与日俱减;过去肯要本科生的企业,现在只招聘研究生。”孙楠楠说。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与初尝求职苦涩的孙楠楠相比,新闻学专业的陈兵(化名)在求职过程中更是一路坎坷。

“尽管预料到就业形势不好,但没想到会这么难……”在网上寻找到一些单位,准备“主动出击”的陈兵意外发现,因为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已经减少了用人计划。

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少了,招聘岗位少了,用人的“门槛”却提高了。比如,山东电力第三建设集团等企业规定,没有通过英语6级的大学生不要;生产王老吉饮料的加多宝集团招聘行政人员,限于行政管理专业……

陈兵说,招聘市场营销人员的企业也要求专业对口。他最想去的报社、杂志社等媒体单位,不是没有招聘计划,就是只招聘广告部需要的工作人员。

陈兵说,过去总觉得读四年的高校牌子不错,自己的能力也挺强,因此,不甘心受委屈,现在,自己转变了观念,只要有招聘会,就主动参加,降低身价,寻找机会。

“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对已成功签约的大学生而言,就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成为他们最深刻的体会。

英语6级、日语2级水平,TOEIC(托业)考试845分,在高校学习期间多次获奖学金,即将毕业的大连民族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孙龙坦言,上述这些“光环”在求职前期,并未带给他多大帮助:参加SK集团面试,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却没有通过;大连通世泰公司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一些企业在招聘的同时,还附带“需交纳费用参加相关培训”的要求……这些让他无所适从。

2008年10月,孙龙收到了索尼大连分公司的面试通知。“我觉得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孙龙说。

他不断加强英语口语练习,仅自我介绍就背了上百遍。面试时,他不但十分流利地进行了自我介绍,而且在群体面试中,运用英语正确抢答了两道问题,给面试官留下了良好印象。

不久前,与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的东北财经大学学生安子健,2400元的起薪,让不少同学羡慕。谈及求职成功的经验,安子健表示,自己此前有过去外企求职且英语面试不过关的教训,便把目光投向对英语要求相对较低的国企。

“我在高校期间曾获得几次奖学金,并担任班长,这也许是企业选择自己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企业比较看重的是,一个青年人身上是否具有‘复合型人才’的潜质。”安子健说。

多方努力帮助大学生就业

尽管当下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何时结束还难以预测,但辽宁省的一些就业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和高校需要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并逐渐形成一整套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政策,以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眼下,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认真做好各种就业信息的搜集、评估以及全面公开工作,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争取找到合适的工作。”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铸说。

面对媒体关于就业问题的报道和高校在招生时扩大宣传之间的矛盾,大学生难免出现困惑、恐慌甚至悲观心理。为此,高校需将每年不同专业毕业生流向、就业率、薪酬水平;近年前来高校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笔试和面试内容;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各行业的现状、龙头企业的相关情况以及需求等,尽量向大学生公开,以便大学生参考。

辽宁省人才中心调研员孙凤歧建议,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大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的工作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辽宁省从2007年起实施‘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本科生计划’,迄今已选派20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议参照这一做法,吸引更多医卫、政法甚至理工专业的大学生去社区、乡镇、村等基层组织工作。”孙凤歧说。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郑虹建议,高校应当把大学生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就业。比如,东北大学将全体应届毕业生分为出国、考研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强、一般、较弱等类,“对症下药”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等群体,对他们进行求职经费补贴、重点推荐、“一对一”心理辅导,全力帮扶他们完成就业愿望。

制约大学生就业六大因素

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教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日益走向“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同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仍将呈增强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层次、专业相似但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质竞争,导致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

大学毕业生人数倍增期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重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06万,2007年则达到495万,7年间翻了两番多。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将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如此多的就业人员同时涌向一个有限的就业市场,给还不太善于“推销”自己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动,几乎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中国。不少企业减少了新员工的招聘数量。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今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成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赵北平分析认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变化错位也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而是立足于学校师资条件,在高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上不是以社会需求为本,不是以学生就业和发展为本,结果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

赵北平特别强调,相当比例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因。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导致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这种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就业不难择业难”的普遍现象,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就”。

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缺乏是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另一重要内因。由于缺乏这两种意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就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