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循环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循环的分类

篇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资源能源供给短缺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较为权威的指标体系,同时对于评价方法选择也多集中于主观性较强的方法。因此,本文以系统论原理为依据,选择了17个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这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分析,得出了各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情况。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时,在紧密结合所研究城市实际情况和保障数据资料可获得的前提下,遵循了系统性、全面型、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1、原始数据的同趋势化和标准化处理

(1)类型一致化处理。因此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既有正指标也有逆指标,为了使指标同趋势化,本文将用极小值法将逆指标转化为正指标。

(2)标准化处理。因为各组数据的量纲不同,因此需要统一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标准差方法对原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相互独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85%)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常把转化生产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3、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根据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本身的特性,按照一定的类定义准则,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归类。最终会绘成一幅系统聚类的谱系图,再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最终分类结果。

三、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天津市、秦皇岛市、大连市、上海市、连云港市、宁波市、温州市、福州市、厦门市、青岛市、烟台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湛江市、北海市和海口市17个沿海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一)主成分分析

首先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我国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略)及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从而得出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并对其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得出6个主成分的各自得分,并进行相应的排序。进而根据6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对各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出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对其得分进行排序(表1)。

(二)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所研究的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进行研究,本文选用SPSS13.0继续对这17个沿海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子系统的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用组间平均链锁距离法作为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选用平方欧式距离作为样本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得出这17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样本归属情况。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各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情况可以看出,深圳市以3.44的得分高居榜首,深圳市和上海市则以0.99和0.48的得分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说明了这三个城市在所研究的沿海城市中属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除了大连市、厦门市和青岛市的综合得分均在0分以上,其余11个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均在0分以下,这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则相对落后。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研究的17个沿海城市大概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海口市;第二类是深圳市;第三类是北海市;剩余14个沿海城市是第四类。将聚类分析法的结果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这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及排名情况相比较,除湛江市之外,可以看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本文所建立的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我国17个沿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城市的经济实力、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环保投入、环保意识、城市规划、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再循环、再利用水平及社会和人文环境均是影响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仅以各城市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结果未能反映动态变化;同时因为受指标的可操作性和资料的可得性所限,仍然有一些能够较好地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篇2

    一、整合课标内容及学生需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确定教学准确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整合。

    本节课所涉及到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不要求对水循环进行分类,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海陆间循环、陆上循环和海上循环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行为动词“说出”与“说明”在知识层次目标上的不同,“说出”属于了解水平,“说明”属于理解水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本节课所上的中学是我区的三级达标校,因此确定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是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教学要求的最低线。对于学生的需求分析,需要直接从学生中收集相关的信息。由于是借班上课,缺乏对学生的直接观察与了解,只能间接获取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从整体上看,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通过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读图分析,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进而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二、整合各版本教材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四种版本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着力体现自己的编写特色。教师在进行不同版本教材整合时,特别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可以将各版本教材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取舍教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以博取众家之长。例如本节课人教版单独呈现框题,鲁教版以问题的形式,把陆地上的不同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作为铺垫知识,而湘教版和中图版教材未呈现。因此,如何确定作为铺垫的知识,应根据学生实际,课程目标的达成等方面,从减轻学生负担出发进行处理。考虑到所上班级的学生实际水平,我采用各版本教材共性之处的做法,把自然界水的分布作为铺垫知识。这样处理,充分考虑到了借班上课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造成课时不够的问题。由于本节课以长江为案例组织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湘教版教材中的“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这样案例与示意图吻合,便于开展相关教与学活动。

    三、整合前后知识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着眼于整体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把初中、高中已学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促进已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本节课上到“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时,以长江为案例,首先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地貌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与自然界水循环的关系,把初中的知识与高中知识进行了整合,让学生明确河谷地貌的形成是水循环的杰作,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中,联系到了必修1前面所学的长江中下游江淮准静止锋的形成以及大气环流有关知识,以此为案例让学生明确自然界的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把前面所学有关气候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了整合。

    四、整合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探究式学习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推崇,课改也强调探究式学习。之所以强调探究,主要是针对以前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排斥”接受式学习,或是将它 “一棒子打死”。 总体说来,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学习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例如讲到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时,利用课件呈现“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图上箭头改成线段),要求学生在线段上添加箭头的方向。在学生活动前,根据教学实际,讲解径流与植物蒸发腾等概念,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描述其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绘图、读图、说图等活动中,发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和主要环节,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式。

    五、整合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优势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言简意赅,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记忆;板图板画凝炼逼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进行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整合。

    例如本节课组织学生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时,课件显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示意图,让学生找出水循环的三个环节并描述其形成过程,教师及时板书相关内容,形成三种自然界水循环的联系框图,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种水循环的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把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整合相关学科知识

    地理是唯一跨自然和人文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语、数、历、政、化、生、物、美等知识。在教学设计时,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主;探究;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82-01

自主、探究及合作均是高中生在地理W习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要求下,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积极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广泛且深入的探索与研究。研究发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过简单新课导入后,可引导高中生针对新课的相关知识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可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更好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地理教师在新课伊始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地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可为他们列出这样的自主学习提纲: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要求之下,高中生的自主学习目标便会更加明确。高中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可实现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相关地理知识时,便会更加事半功倍。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述的内容。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的第一步,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繁杂,要想真正学好和深入掌握相关地理知识,高中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时,应引导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做法不仅可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可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请分别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究: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探究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便根据课本知识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一一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黄河水的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冰川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错误,海水经过蒸发后仍会飘移到黄河上方形成降雨。而黄河之所以会出现断流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大;全球变暖,降水量减少。第二,人为原因:上游和中游地区过度引用、植被破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地理知识掌握也会更加牢固。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探究能力是在无数次探究过程中不断得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运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能否有效运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地理课堂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仅仅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往往是无法有效完成的。此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水循环的意义无疑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对水循环的意义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很容易明晰水循环主要具有如下意义:第一,水循环是水量平衡器。水循环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不断产生运动与变化,使得水体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与更新状态。第二,水循环是大自然的空调。水循环可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水循环是地形雕刻师。水循环运动可以让地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高中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可通过合作学习有效解决疑难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时,应重点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时,地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将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切实执行,方能真正提升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柴油发电机房 进风量 排风量 排烟量 管井面积计算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民用柴油发电机内部水循环的主要有闭式水循环、开式水循环和混合水循环三种形式,其中闭式水循环的冷却又可以分为闭式风冷和闭式水冷,所谓的闭式风冷是指通过空气冷却闭式循环的冷却水,柴油机冷却水在柴油机前部的表面式空气―水换热器和柴油机内部的冷却系统组成的封闭管路内循环,散热器与柴油机组成一个整体,如下图所示。

人防工程应用中采取哪种冷却方式主要与当地的气象水源情况及建筑条件有关,并非与人防的防护等级有关。

案例一:

根据电气专业估算的资料进行计算(参考伯琼斯・劳斯莱斯闭式风冷水冷柴油发电机组):

选取型号为P150P1做为计算模型。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5.7.4柴油发电机房内的余热量应包括柴油机、发电机和排烟管道的散热量。由上表可知P150P1型总散热量为42.9kW。

进风量计算公式L=3600Q/((tn-tw)Cpρ),其中Q表示总散热量;tn室内控制温度;tw室外通风干球温度;Cp空气的比定压热容,取1.01KJ/(kg・℃);ρ空气的密度,取kg/m3。

当假定电站控制室隔室操作设备时:

单台消除余热进风量需L1=3600*42.9/((40-33.5)*1.01*1.146)=20528m3/h,柴油发电机燃烧气量L2=588 m3/h,油库排风量L3=555 m3/h。两台P150P1柴油发电机组总共需要进风量为:Lj=2(L1+ L2+ L3)=43342 m3/h。根据电气专业的意见认为同时使用系数取0.7较为合适,故总进风量为30339 m3/h。排风量为:Lp=2(L1+ L3)*1.1*0.7=32468 m3/h。

采用自然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30339/(3600*2.5)=3.37m2。进风口面积为3.37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排风竖井面积为Sp= Lp/(3600*Vp)=32468/(3600*8)=1.13m2。排风口面积1.13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

采用机械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30339/(3600*8)=1.05m2。进风口面积为1.05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

当假定人员直接操作设备时:

单台消除余热进风量需L1=3600*42.9/((35-33.5)*1.01*1.146)=88953m3/h,柴油发电机燃烧气量L2=588 m3/h,油库排风量L3=555 m3/h。两台P150P1柴油发电机组总共需要进风量为:Lj=2(L1+ L2+ L3)=180193 m3/h。总进风量为124534 m3/h。排风量为:Lp=2(L1+ L3)*1.1*0.7=137843 m3/h。

采用自然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124534/(3600*2.5)=13.84m2。进风口面积为13.84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排风竖井面积为Sp= Lp/(3600*Vp)

=137843 /(3600*10)=3.83m2。排风口面积3.83m2(平时装百叶,战时拆除)。

采用机械进风时,进风竖井面积为Sj=Lj/(3600*Vj)=124534 /(3600*8)=4.32m2。进风百叶面积为4.32m2。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建筑方案图纸,本工程人防固定电站控制室与机房分隔开来,进风方式应采用自然进风方式。

案例二:现有发电机房进风井截面积为2.99 m2,排风井面积为2.98 m2。根据电气专业估算的资料进行计算(参考伯琼斯・劳斯莱斯闭式风冷水冷柴油发电机组):

选取型号为P500P1做为计算模型。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中第5.7.4柴油发电机房内的余热量应包括柴油机、发电机和排烟管道的散热量。由上表可知P500P1型总散热量为52.4kW。

进风量计算公式L=3600Q/((tn-tw)Cpρ),其中Q表示总散热量;tn室内控制温度;tw室外通风干球温度;Cp空气的比定压热容,取1.01KJ/(kg・℃);ρ空气的密度,取kg/m3。

当假定电站控制室隔室操作设备时:

单台消除余热进风量需L1=3600*52.4/((40-33.5)*1.01*1.146)=25074m3/h,柴油发电机燃烧气量L2=2280 m3/h,油库排风量L3=400 m3/h。需要进风量为:Lj=(L1+ L2+ L3)=27754 m3/h。

篇5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文循环;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132-02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和经济都在飞速增长,水资源变得异常珍贵,然而,经济的发展却使得不少工厂的生产废水和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资源严重污染和环境恶化。同时,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而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据资料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6℃,到21世纪全球地表平均可能增温1.1℃~1.6℃。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心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定会改变全球水文循环的现状,导致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并改变水资源数量,从而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1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产生的影响

水文循环是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虽然水文循环可以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但它也会受其制约。如果气候产生了变化,那么水循环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为流域水循环基本上都是受日照、降水 、气温、风相、相对湿度等这些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属于气候条件,而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是降水,毕竟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水循环的开始。除了这些直接影响的因素以外,气候因子可以通过气温、日照、风相和相对湿度对路面蒸散发过程造成影响,从而间接的对水循环造成影响。所以,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基础。

1.1对降水产生的影响

从20世纪全球的降水资料分析,虽然在20世纪的陆地降水增加了2%,但是在北半球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却减少了2%,而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沙漠地区降水更少。从我国范围来看,我国近百年来的降雨量变化不大,看不出很大区别,但是如果从50年来看,我国很多地区降雨量都减少了,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四川地区、青藏地区、黄淮海平原等,除了这些区域,还有我国的黄河、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在五十年间减少了50~120mm,虽然如此,我国其它地区的降雨量却有所增加,例如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下游、东南丘陵以及东北地区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由其明显,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降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1.2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以往5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大河流的实测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是海河流域,相比1980年前的径流量,总共减少了40%~70%,并且地下水位也下降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在22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断流,就连主要支流也发生过断流,黄河的年径流量也在快速减少。淮河的递减率达到26.95%,而下降趋势最小的是珠江,十年来的递减率才为0.96%。径流对于降水的变化比对气温变化更敏感,但是河流径流量的下降不完全是因为气候变化而造成的,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河流径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3对蒸散发的影响

蒸散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实际蒸散发的测定工作较为困难,所以只能用蒸发皿蒸发量来最为参考指标。根据我国总共664个气象站在96年~00年口径20cm的蒸发皿资料显示:在96年~2000年期间,我国的蒸发皿蒸发量有显著的下降趋势,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79年减少了99.8mm,下降幅度达5. 8%.黄河流域在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发皿蒸发量比60年代~70年代减少了136mm,下降幅度达到7.5%。

1.4 对海平面水位变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温室效应的出现,冰帽、冰川、冰盖慢慢发生融化现象,因此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根据材料表示,全球在1961年~2003年期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1.8±0.5mm/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仪在此期间测量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速度为3.1±0.7mm/年。通过这些数据可知,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趋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不但会导致土地盐渍化和淡水盐化,也会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灾难。

2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2.1水资源的管理与供给

在我国六大江河径流减少的背景下,我国水资源逐渐出现了供给紧张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北方地区更加突出,气候条件对水文循环产生的影响直接改变了水资源的数量,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增加了难度,甚至有少数地区连饮用水斗成了问题。所以开展气候条件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分析和研究是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重视的科学问题。

2.2水生态环境变化

由于温室效应,令很多地方的河流和湖泊的水温持续上升,从而影响水质,而河川径流量的不断减少会导致水里的化学物质浓度增加,两者相互作用,湖泊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也会增加,鱼类也会因为水质发生变坏而提早迁徙。例如我国太湖蓝藻事件,2007年以前太湖蓝藻都是在7~8月发生,但是在07年5月,太湖被大面积的蓝藻侵袭,2008年4月,太湖再次发生蓝藻爆发现象。虽然太湖蓝藻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气候变化的确能导致河流水质变化,毕竟我国的黄河和淮河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径流量减少而引发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结论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也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了的变化,如我国水资源的急剧减少,使得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现象;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部分地区出现海啸。所以人类要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5.

[2]林而达,吴绍洪,戴晓苏,等.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

篇6

关键词 水资源;气候变化;新疆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55-01

气候变化是根据水汽确定的,西北内陆是典型的干旱气候,这与此地水资源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新疆水资源的变化影响气候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球气候背景下,新疆地区降水相对增多,增幅15%~25%,河川径流和湖泊水位都有明显的增加与升高,湖水面积也有所扩大,地下水位上升,这对区域气候的改观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1 新疆水资源的特点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比较典型的干旱气候区,终年降水比较稀少,但是山地较多,山地降水稍多。全区共有大小河流560多条,湖泊面积5 461.3 km2,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65亿m3,冰川储量2.49万亿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相对比较大,在全国排名第4位。总体上看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新疆地区面积比较大,人口分布不均匀,地形比较复杂,导致河流流程短,生活用水不方便。

新疆水资源的特点:一是荒漠盆地平原和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是河流的发源地与径流形成区。而平原和荒漠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几乎没有地表径流,如果有少量的降水补给,径流也会很短,是径流散失区;二是河川径流量一年四季分配不均,而年与年之间相对平稳。在年内流量分布上,春季占年水量的15%~25%,夏季占年水量的55%~75%,秋季只有不到20%,冬季占10%左右;三是河流流程短,水量少。这一类型的河流占绝大多数,其中有491条河流的径流量,仅占总径流量的11%。可见,新疆地区绝大多数地区水资源短缺;四是地表水地区分布不均,全区西北部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占总地表水资源量的94%,而东部地区地表水非常稀少;五是以单位国土面积产水量来计算,新疆人均占有水量在全国排倒数第3位。

2 干旱内陆地区河水循环的基本模式

干旱地区的河水循环模式与湿润地区的河水循环模式有很大差别,内陆河区与外流河区也有明显的不同。我国内陆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这一地区地域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山地面积广大(占75%左右),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这一分布特点是我国内陆河流水资源形成独特循环模式的成因,决定了我国内陆水资源的循环与外流域的循环不同,形成了独特的没有水力连接的水循环系统[1-2]。

新疆水资源水分、能量以及其他物质循环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水系统。在整个水汽循环背景下,局部水循环也并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陆河流域的山区,通过这一流域的子系统来实现其与尾闾水体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河流带给尾闾湖泊水分的同时,更多的是泥沙、淤泥、盐类以及生物残体。而其中,风是流域反向联系的载体,它又会把水汽、盐粒、植物花粉等运到山区,实现流域的正反向联系。内陆河流上游地区,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天然降水,水资源在形成与转化过程中,影响着当地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内陆河流在一定意义上联系着荒漠盆地、戈壁绿洲,河流径流进入荒漠盆地平原蒸发形成湖泊,大量径流形成绿洲生态系统,河流下游是径流的排泄积累区,河流水量在径流过程中滋润着绿洲、湖泊以及低湿地,形成独特的内陆河流的水循环模式。

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

3.1 新疆内陆河径流变化

新疆共有560多条流河(其中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流向北冰洋),北疆有376条,占67%,南疆有184条,占33%。河流年均径流总量为7 990亿m3,其中有部分由国外流入,其余是本地区产生的地表径流。其中,15.4%的河流径流总量占总径流量的91.2%。新疆南部与北部50年来径流变化基本稳定,并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

3.2 降水增多,径流量增大,湖泊水位上升

受全球气候的影响,新疆气候变化与世界同步,主要体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新疆降水量逐步增加,到90年代,表现更为突出。这一时期,新疆的平均气温北部为7 ℃,南部为12 ℃,与前30年相比,北部和南部偏高1 ℃左右。与此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普遍增加,北部比30年前增加12.1%,南部比30年前增加了24.9%,降水量的增加在夏季比较多,以致于河川径流量扩大,径流增大导致新疆发生几起洪水灾害。另外,湖泊水是由河流径流产生的,湖泊水位的变化与河流径流量变化是同步的。同时,干旱地区荒漠盆地平原湖泊水位与河流径流量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湖泊水位变化反映河流径流量周期变化[3]。

4 结语

新疆内陆河流和湖泊是内陆地区的主要水资源,也是比较重要的环境资源。新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河流与湖泊水形成与转化来实现,最为重要的是湖泊的“冷岛”效应,保持一个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5 参考文献

[1] 气候变化对美国西南部地区水资源的影响[J].治黄科技信息,2012(4):22-23.

篇7

关键词:电炉连铸;循环冷却水;工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20

在炼钢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及其处理成为一大难题。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有区别的,生活用水是需要层层审查的,特别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的质量标准,而工业用水的审核标准与生活用水的检测标准相比就比较弱一些。在炼钢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循环冷却水的处理问题,在技术越来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冷却方法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运用新兴的工艺技术对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它与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钢铁企业,需要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的问题上进行技术性的革新,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处理设备。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1 闭路软水循环系统

在软水循环系统中,温度差对于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会有影响的,同时这里涉及到一个温度差的程度问题,温度差如果缩小到一定范围是没有影响的,当温度差超过这个范围,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高温差的情况下会发生高负荷热的现象,极易发生腐蚀,腐蚀现象对金属表面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金属在直接接触水和空气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只能采取除锈的措施,然而除锈的过程也是对金属表层一个损耗的过程,长此以往,对于金属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设备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此外,还会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生产安全的性能会减弱。因此软水的认真选择是非常必要的,一级软水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上述情况,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小上述情况发生的几率。在此就要用到闭路循环的装置,其安全性能大大加强。

2 大电流、变压器开路软水循环冷却系统

大电流、变压器开路软水循环冷却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系统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它可以冷却的对象有多种,EAF炉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对象,除此之外,还有LF炉变压器以及液压站等等。这里所涉及到的变压器是一种功率较高的变压器,大功率的设备往往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保障其安全性能是异常重要的,无压回水的形式是比较实用的,提升泵增压以后,冷却水会在一种高效率的情况下进行运行,此外,为进一步保障其安全性能,这里还设置了一种叫做事故供水的管路。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之下可能发生结垢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使用的还是一级软水。

3 竖炉开路低硬度水循环冷却系统

这里所说的这种系统是需要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之中的,要求温度的限制比较高,需要将其置放于一种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可能保障冷却的效果,认真的效果与直接的工程效益从表面上看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间接的影响着设备以及生产的安全性能等等,系统的优势所在是由于其设备的较完善而决定的,在供回水系方面,它不是单一的构成,还是存在两个此类系统,这种系统对于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在补充水分方面,往往采用软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其中也会用到少量的工业用水,软水的造价成本比较高,随着对工程质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工业新水,也可以是硬水,在软水和硬水的交互使用下,不仅有利于减少成本的开支,对于工程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这一系统有它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对其进行养护和维修是非常必要的。

4 开路工业净水循环冷却系统

开路工业净水循环冷却系统虽然不是一个核心系统,但是缺少了这个系统,整个设备将会缺乏必要的组成部分,开路工业净水循环冷却系统可以说是一个辅的设备。在回水具备的条件下,在降温的时候是采用直接上塔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操作,而且有效性极高,最后有必要进行过滤,过滤这一步骤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让水质更上一个台阶。在加压供水的时候,这个系统采用的是一组泵,与前者系统有很大的差别。总的来说,系统的运行还是比较正常的,对于市场的生产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之处。在补充水方面,进行高速的过滤是需要与设备相成正比的,好的设备在顾虑的效果上一定是非常好的。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因为工业用水耗资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这样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5 连铸二次喷淋开路浊水循环冷却系统

喷淋方式是这种系统独有的一种方式,可以在水至冷却的时候有很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回水中含有很大的杂质,这些杂质有的是颗粒状的,有的是液体状的,在分类上具有心理化的特征,我们常见的杂质有铁皮和油类等,回水中有这些杂质,对于水质的影响是有消极作用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因此对回水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沉淀过程中,一次沉淀往往是不够的,里面的杂质还有存在很多,因此必须进行二次沉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回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颗粒状的污染物,接着进行后续的操作,特e是过滤处理回水,保证回水质量的提高。

6 小结

篇8

关键词:中央空调;调试;循环;结露;噪音;预防措施Abstract: Through commissioning of Jungian Industrial Park, factory area before the office floor scheduling and hotel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stal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quality problems easily occurred in the hot and cold water air 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typical public buildings not circular, cracking pipes, equipment noise, condensation, decoration eff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commissioning; circulation; condensation; noise;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831.3+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靖边工业园厂前区项目地点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属严寒B区。办公调度楼、宾馆工程采用集中空调,基本空调方式为风机盘管加新风,大空间的多功能会议室及中央调度大厅采用全空气系统。通过对该工程空调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和防止以后施工过程出现类似问题。

1、供、回水管道水系统不循环或循环不充分导致房间制冷、制热效果差

引起管路水系统无法正常循环的原因很多,他们的最终结果都是导致系统无法(满负荷)完成冷、热源的传递,使空调的基本功能丧失,在北方寒冷地区,甚至导致设备或管路的冻坏,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就引起水系统不循环的几个主要原因一一分析和探讨。

1.1循环水太脏引起管道堵塞,造成水循环不畅

规范要求系统管路施工完毕,经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经过多次冲洗直至流出洁净的水为止。但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质量控制的松懈或者中间过程失控均不能保证每个施工环节均能达到规范的标准要求,管道中仍然会存在焊渣、铁屑、沙石甚至丝麻等杂物,而在整个系统联合试运转后这些杂物已不再容易清理,或者说完全清理将会使施工方遭受较大的经济和工期损失。在末端盘管设备中这些杂物很容易停留导致水循环效率的降低,给系统运行造成影响甚至隐患。

预防措施:

(1)完善项目管理程序,严格质量控制。对于分包队伍的关键施工程序(如试压和冲洗等)项目部专工和质检员应旁站监督。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管道材料焊接前清理内壁,焊接安装中及时清理焊渣和丝麻生料带,焊接安装后及时对管端进行临时封堵,防止异物进入。

(3)严格按照规范施工。用市政自来水试压并冲洗管道,如现场只有地下水源时,应在水源处加设过滤网防止沙石进入。严格执行冲洗工序,严格工序交接,防止隐患问题进入下道工序。

1.2管道里积留空气形成气体堵塞,导致水循环停止

管道安装时不注意坡度,绕梁或者因为装修的原因引起的随意翻弯现象,以及设计缺陷未合理布置自动排气阀等均能造成管道内气体堵塞, 从而影响正常的水循环。

预防措施:

(1)初次使用逐个打开风机盘管手动排气阀,排尽风机盘管内积存的空气。

(2)每层给、回水管路末端及管道顶端均应设置自动排气阀,安装前严格执行阀门的进货检验。(若设计中未设置应联系单建议业主变更设置,并以此作为划分质量责任的依据。)

1.3电动两通调节阀

为了保证现代建筑的环保和节能要求,现在大多数风机盘管系统末端设备的回水管路均安装电动调节阀。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阀门本身的质量或者冷热水介质中的杂质引起的阀门不动作,或者不能灵活动作以及动作的可靠性降低是很常见的,该质量通病将导致水循环停止,从而影响空调功能的正常发挥。

预防措施:

严格按照规范冲洗管道,冲洗时断开末端设备。

安装前严格检查阀门。

2、空调运行过程中风管及风机盘管的噪音问题

风管和风机盘管的噪音主要是因管道的固定和连接的不可靠而引起,本质还是系统的振动太大,如不重视将会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预防措施:

(1)风管铆钉按规范要求数量和间距分布,吊杆螺母必须拧紧且有防松措施。

(2)坚决杜绝风管、设备的吊杆和装修龙骨吊杆混用。

(3)合理设置吊杆支架,使设备和管道可靠固定

3、滴水结露问题

造成空调系统滴水结露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管道的安装和保温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施工单位用试压等手段基本能保证管道的安装质量,但是往往忽略了集水盘坡度和局部接口位置的保温质量控制,从而导致装修隐蔽后多处滴水和结露问题的出现。冷凝水管道太长,安装时与吊顶内其他设备管路及龙骨冲突,难以保证坡度甚至倒坡;保温质量差,没有可靠固定,保温材料厚度不均,保温管壳和管道不配套中间有缝隙,保温被其他专业施工人员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如不很好的控制均能导致滴水结露问题。

预防措施:

深化设计,避免冷凝水管道太长,尽量就地排放。

吊顶封闭前,检查风机盘管集水盘,看排水口是否堵塞需要清理。吊顶封闭之前进行一次罐水试验,确保无堵塞无倒坡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前技术交底,严禁大的保温管用在小管道和小的保温管用在大管道上,加强对弯头、阀门、法兰和设备接口处的细部处理,确保保温材料和保温部位紧密接触。

施工过程中,注意成品保护,发现保温被破坏应立即修补。

4、装修工程对空调系统的影响

装修工程和空调工程主要是配合问题,风口的设置,检修口的预留,风管和龙骨的交叉,管道标高和吊顶标高的对应以及施工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成品保护等问题,若不能很好的协调,将严重影响空调运行质量和装修工程效果。

预防措施:

(1)空调工程开工前与装修单位召开技术对接会,避免施工中的相互影响。

(2)装修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为空调系统预留安装检修口,并确保其与整体装修的协调。

(3)风管系统施工前必须要求装修专业确定准确风口位置,避免后期因装修效果更改风口位置使风口和风管无法正确连接而影响送风量。

5、总结

综上所述,这些质量问题不仅降低空调运行效率,而且浪费能源,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归根结底,空调系统的后期质量问题都是由于过程质量控制的缺失而造成,后期寻找原因补救倒不如加强过程控制,完善中间管理,有效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暖通空调 设备安装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92-01

一、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概述

空调综合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三大功能与一体能创造一种比以往任何暖通系统都更舒适的室内环境是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子工程,由于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极为复杂,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速度和功能,是建筑行业应该高度重视的方面。暖通空调设备一般包括制冷供暖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加湿除湿系统等是既复杂又重要的体系,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施工的全过程管理,重视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质量。

二、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线标高和定位不准确

在安装中,都只是主要按照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来进行安装的,没有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来做分析和研究,更没有严格地审核施工图纸,布局方面也没有合理地安排,功能设计没弄透彻,不顾忌安装尺寸的合格性,就会出现设计的不管施工,施工的不顾设计随心所欲,引起管线标高与地位交叉时常发生,给施工增加难度,施工单位的形象与效益也严重受到影响,后果无法估量。另外,如果施工单位只顾追求利益,不按规范安装,原有的施工秩序就被打乱,不得不将某些管线安装在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拖延所有工程的进度,最后造成严重损失,可能会降低功效,增加成本。

2、暖通空调的噪声

选择风机盘时,要对生产厂家进行严格挑选,因为当前国内的情况是,虽然大多数风盘机生产厂家进行自我检测时得出的数据,在噪声方面都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可实际对噪声测试所得出的数据,比厂家所提供的样本风盘机的噪声要高出许多。故而在实际安装之前,要对风盘机噪声问题进行严格检查,对生产风盘机的厂家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实际使用的风盘机噪声在国家标准之内。除此之外,还要对输出风量较大的空调机组进行隔音处理。

3、凝露滴水问题

首先,规代暖通空调设备管道和关键材料的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管道表面渗水引发滴水的问题。其次,管道的安装质量不高导致管道保温不良、结合部位密闭不严形成水分凝集。最后管道的安装和布置没有冷凝水的排出设计导致冷凝水的大量积累。

4、水循环的问题

在现代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堵塞出现在冷冻水系统循环的管道之中造成现代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不通畅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一规代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由于回路长、弯度大、死角多等原因在结头、分水管和阀门等部位形成气塞影响现代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堵塞。其二在现代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施工中管道因为电焊、土木施工、联接操作时产生管道内部的不洁现象并且在现代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最低位置没有设置排污阀门这些都会导致水循环系统出现堵塞。

三、提高暖通空调安装的措施

1、做好空调系统安装工作

施工现场的安装人员在安装前一定要严格检查空调设备,要求尺寸和规格都要达标,并符合施工要求,还要对照随机说明书或其它参考资料进行测试设备,如有不合格,及时调整。在焊接的过程中,一定要彻底清理出管道内的脏污或锈迹,及时封口保持管内清洁。还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清洗,安装排污阀,保证排污效果与能力。系统水管路冲洗和保温要在与主机连接前进行,严禁管道在未冲洗干净前就与主机连接。

2、优化管线工程,综合设计

管线工程的综合设计对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管线工程综合设计中,要符合以下原则:要按照管道性能的不同,将管道进行精细分类:一是给水管道,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等。二是排水管道,包括生活污水排放、雨水排放、其它排水等。三是中水管道,包括中水收集和中水供应。四是热力管道,包括采暖、热水供应及空调空气处理设备中所需的蒸汽。总之,要将这些管道或穿线管都符合自身的工艺布置要求,当出现相互交叉、挤占同一空间时,要从整体上出发,使众多功能各异的管线布置得当。

3、暖通空调的噪声处理

要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选择,对所需安装的管道进行合理安排,预先保留一定量的管道安装空间。通过各系统的默契配合,使得上一个施工环节为下一个施工环节预留合理有余的施工安装空间与位置。避免因为安装空间不够而使各管道之间或者管道与支架之间间距不够,甚至相互贴靠,而在通水工作时相互碰撞引发噪声。其次要避免条形漏风口的出现,以避免漏风口出现风哨的声音。为防止噪音,还可以在机房内使用对声音有吸附作用的材料,在空调组外使用隔音材料。以及对可能产生振动的设备施加减震措施。

4、空调结露问题的处理

4.1 要确保保温材料与空调管道的结合紧密,以避免潮气进入保温部分而产生结露。将空调水管的最末端通口处封闭,也可以避免因温差而产生潮气。

4.2 在空调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冷水管道过长,和安装坡度形成倒坡。因为一旦这两种问题同时出现,会出现结霜凝水沿着管道坡倒流的现象,影响空调正常工作。

4.3 冷凝水的排放过程需要顺畅,以避免冷凝水水温增高。

4.4 对相关保温材质的要求选用要严格。

5、控制水循环系统漏水

对于水循环系统的漏水问题,应该在施工前对管线管路的安装位置合理的布置,对于管线的坡高以及管线的标高准确设计,严格执行安装。最大程度上降低管道气囊的出现概率。并且在气囊不可避免的位置通过一些排气手段,比如设置排气阀等方法。消除气囊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安装过程中,可以不断的通水试验,这种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漏点;及时发现是否有焊接不合格的部位;是否有流通不畅的情况出现。并且在检查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及时的清理管道内壁。

6、加强不同专业协作配合

在安装暖通空调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进行协作配合才能完成。尤其是安装的工艺对土建方面有着很强的要求,比如:要对通风管道孔洞进行预留,用水泥砂浆对风道竖井进行抹面操作,设置一定的设排水装置以利于排水。这些施工举措在整个工程施工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要相互沟通联系,施工前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是一项涉及面广、施工复杂的工程,作为暖通空调设备安装单位应该提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施工单位与技术专业人员的合作互助关系,不断地提高暖通空调的安装效率和质量,多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争取更大的功能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志江.现代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施工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12,(17).

[2] 马树涛,孙利蕊.浅谈现代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施工问题与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3,(7):118-119

篇10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1,800pp

Hardback

ISBN9780521762588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组成地质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分布现状、水体生态健康、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水源安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书以全面的与多学科相结合的独特的视角,论述了如何在考虑了社会、工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下,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方案。本书由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问题的专家所撰写的论文编著而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的应用实例,展示了目前地球上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处理这些问题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全书共35篇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1部分 认识水资源,包含论文1-7篇,1.气候变化与全球水循环;2.理解全球水文;3.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4.理解水质的基本概念;5.内陆水域生态系统;6.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7.水资源短缺下的全球粮食生产。第2部分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包含论文8-15篇,8.水利法规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9.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对策;10.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11.合作与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12.能力建构与信息共享;13.水资源的自适应与综合管理;14.水资源的分类与综合管理;15.生态用水。第3部分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应用实例,包含论文16-35篇,其中按照实例类别的不同分为9章,分别是废水处理;农业用水;城市水供应与管理;水域生态系统;工业与矿业用水;乡村与偏远社区用水;水利基础设施设计与利用;跨流域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市场机制。

本书介绍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为现代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供高等学校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水资源评价、规划、调度与管理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刘昊,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