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路径式教学法

护理带教是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临床护理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路径式教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标准化临床教学方法,可促使护理教育更具目的性、计划性与有序性[2]。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护理带教中采用路径式教学法模式,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实习护士56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且均由相同护师进行带教培训。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名,对照组护士年龄20~23岁,平均(20.7±0.4)岁,观察组护士年龄20~22岁,平均(20.5±0.4)岁,两组护士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开展护理带教,先由科室主管开展入科教育,而后由护士长进行带教老师分配,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讲解相关知识,实习护士发现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观察组采用路径是教学模式进行护理带教,培训前有科室主管、护士长及资历丰富护士共同探讨护理带教路径表,根据实习时间来安排教育内容,并充分融入神经内科特点,具体方法如下。

1.2.1带教第1w 主要以医院规章制度与常规工作流程作为教学重点,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士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基本状况,保证初诊病例的正常病情评估。

1.2.2带教第2w 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根据神经内科日常需要将所应用的仪器与设备进行介绍,采用言传身教模式讲述临床操作规范。

1.2.3带教第3w 重点明确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老师带领实习护士进入病房观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重点,促使其掌握尿管留置、胃管留置、鼻饲、输液等护理技术,同时讲述相关临床应用药物的特点,包括期适应症、应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1.2.4带教第4w 明确各种护理报告书的书写方法,重点强调知情同意书的相关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开展护理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方面,理论知识试卷由护士长与主管护师共同制定,操作技能由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共同评估,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体现成绩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培训结束后,对照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为(83.9±4.1)分,操作技能测试成绩为(92.7±3.9)分;观察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为(92.9±3.7)分,操作技能测试成绩为(91.8±4.7)分,两组护士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提高了护生的考核成绩 该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临床带教法没有具体的实习目标,只是大概条条框框,没有具体要求掌握哪些内容,使护生实习被动,实习积极性不高,故对照组护生考核成绩不理想。而临床路径带教方法从基础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由易到难进行带教,内容遵循点面衔接、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使护生的各项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激发护生的实习积极性;且教学过程直观、规范,带教老师可根据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带教,带教成绩客观、真实,确保了教学的质量。故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理想。

3.2提高了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该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没有要求学习进度教学方法混乱,随意性大,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易使护生思维被动;这种带教方法只是传授的方式,学生只有接收,没有互动,故护生对老师的感觉是陌生,甚至是惧怕的。故对照组护生对这种带教方法满意度不高。而且临床路径教学带教方法目标性强,过程规范,护生实习主动,有计划,有目标,并要求护生和带教老师按临床路径完成各项实习计划,同时及时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有带教老师把握进度,这就督促护生和老师的沟通,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故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结论

护理带教是完善护理专业教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基本知识与临床能力相结合来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3]。传统常规的护理带教工作中要求实习护士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学习,但经常缺乏规范性与有序性,不能体现出良好的互动效果,从而影响到临床带教教W质量[4]。近年来,路径式教学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种方式可将教学内容分散到具体时间与缓解中,师生均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与内容,根据临床需要规范教学路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凸显了规范化与有序化等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56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名,分别接受传统护理带教与路径式教学法的护理带教,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士分别开展了测试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与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均显著好于传统护理带教护士,充分证实该种带教模式可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采用路径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可显著改善其临床操作技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迪宏.双师制教学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5):84.

[2]莫江萍.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68-70.

[3]程艳华.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03.

篇2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药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31-02

心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药品的使用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患的生命安危,作为护理工作者规范病区的药品管理并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察上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不能有一丝松懈。做好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医师更好的指导和监督病患用药,为病患安全用药提供有效的监护和管理途径,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有效提高病人医治效果。

1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工作者专业素质方面的缺陷

1.1.1缺乏相关的药物基本知识,对药品的更新、患者的病情和给药的途径不了解。

1.1.2缺乏工作的责任心,缺乏对患者用药的警惕性及安全意识。

1.1.3不能正确执行病人用药管理流程和医院给药管理规定。

1.1.4服务意识欠缺,不能很好落实发药操作规程,治疗用药告知制度执行不到位。

1.1.5病患用药后,未能对病患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进行跟踪观察。

1.2护理工作者在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心内科药房存储药品较多,部分药品存储时间过长,存在严重的失效问题,进而护理人员在配药过程中可能产生用药安全隐患。

1.2.2没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放置药品,不同种类药物随意摆放,非静脉用药与静脉用药没有分别放置,口服药物与外用药物同时存放在一个药柜中。

1.2.3未严格按照药物存储条件存放药品。

1.2.4没有做好药品定期检查工作,没有严格落实药品查对制度。

1.3护理工作者在给药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1给患者发放药物时,对患者药物的给药前期核对不认真。

1.3.2不注意口服药的给药时间,出现早发、迟发、错发甚至漏况。

1.3.3发药后对患者交代不清楚,使患者用药出现迟服、早服、漏服甚至误服情况。

1.3.4对医嘱的处理存在转录或转抄医嘱错误,上错或漏上针卡药卡,给药医嘱处理不及时等。

1.3.5未能认真执行注射、输液给药的护理核对工作,出现早注、迟注、早输、迟输甚至备错针、备错瓶情况,出现瓶签和输液卡少抄、漏抄情况。

1.3.6注射、输液时未严格注意药品配伍禁忌。

1.3.7注射、输液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出现输注过快或过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药物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2.1.1常规抢救药物要摆放在容易看到的位置,方便取用;其他药物按照类目规范放置,使用统一容器存放,严禁药物随意放置,并注明名称、数量等。

2.1.2药物严格按效期管理,快到使用期限的药物要设置专区来进行放置,同时注明失效期,定期进行清理,保证药品质量。

2.1.3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妥善保存,该避光的避光保存,遇热易被破坏的药品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或者冷藏于2-8℃处保存。

2.1.4口服药与针剂应分开放置,标签要清楚,要体现生产批号,体现失效期。

2.1.5心内科定期进行核对制度考核,将药品核对和交接班核对作为治理整顿重点,保证用药的安全。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对于危险药品以及品名、包装类似的药品更应当做好查对工作。

2.1.6患者用药前,护理人员应当确定患者姓名、床号和病房号的正确。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培养慎独精神

2.2.1强化护理用药安全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培养。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等。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明确岗位职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论大小,都要及时上报,以赢得补救的时间,得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2健全护理管理机制,进行给药和医疗管理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医院医嘱执行制度,保证患者用药。真正做到三查七对,严格按照用药用法、用量及给药时间执行操作。

2.2.3开展护理安全查房,分析患者病情,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2.4对患者进行药前评估,注意护患沟通,同时做好对患者的给药知识宣教。

2.2.5加强护理工作者的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更新,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的应急能力。加强对药物知识尤其是新药知识的学习。

2.3遵守用药原则,确保用药安全

2.3.1给药过程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医嘱,同时要求做到不盲目执行医嘱,对不安全的医嘱要大胆提出质疑,核实正确后方可执行。

2.3.2对静脉药物实行集中配置,以有效避免院内感染,提高输液安全性。

2.3.3加强巡视工作,巡视中要注意患者输液速度是否被自行改变以及患者状态、反应等,用药前要告诉患者药物名称、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充分做好沟通工作。

2.3.4对药敏试验严格执行审核制度,进行皮试时应当预先做好救护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区域来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有些危险特殊药物需要缓慢滴注,应当在瓶体或标签的醒目位置处注明。

2.3.5注意口服药物管理,在心内科病区内可以设立专门区域,列出常用药物口服剂量、实物比照、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以降低患者使用不当几率。

2.3.6对需要交患者自己使用的药物,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可以示范安全的用药方法,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后的反应如何进行观察。

2.3.7加强责任心,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给药,对小剂量的药物抽药时应选小剂量注射器,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2.3.8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做好应急处理。

3结语

加强心内科护理工作者用药安全管理是保证心内科患者用药准确安全的关键。通过加强对药物处置、患者用药和护士给药等各环节的管理,不断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监控力度,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从而大幅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全科医生在中国已出现20多年,却至今不大为国人所知,甚至被人与“赤脚医生”联系在一起。

大概很多人心里都会闪过这样疑问,“全科”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学科都有涉猎,但由于没有特定的专业,导致自身的诊治水平比起其他专科医生来更有局限性?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全科医学是面向个人、家庭及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应用系统论来解释人的生物机体和家庭、社区、社会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变化,进而解释患者具体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及失衡;

其次,全科医学知识范围广,从事它的医务人员除掌握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外;还需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拥有强烈的人文情怀,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全科医生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也更专业。

走进这样一支团队,不得不说的就是科主任冯玫。曾在国外学习的她深知全科医生在病人就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来到山西大医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院长提议,成立全科医学科。就自身而言,冯主任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血液、风湿免疫、肿瘤、消化、艾滋病、老年病及常见内科疾病诊治工作,并对疑难病例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这样一位业务突出、技术全面的主任带头,她的团队自然也不逊色。两个副主任医师乔爱春和李丽琪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分别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尤其对难治性心衰有独到的治疗心得;两个主治医师马珂和姜莉都曾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工作多年,擅长各种急危重症和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慢性咳嗽、哮喘、COPD的治疗。全科护士长翟艳萍曾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ICU工作15年,对各种内外科疾病及危重症护理有丰富的临床管理经验,并在2008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得金奖。

这样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不仅在大内科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专科医师资格和水平,还要兼顾各科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治疗。

全科医学科的组建

山西大医院全科医学科依托山西大医院雄厚的技术和设备力量,汇集山西省各学科优秀人才,以“医疗双重管理”和“无间隙星级服务”为特色,为患者提供优质、人性化的门诊、住院治疗、康复、体检、保健、健康管理服务。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的发展阶

段,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便患者少跑冤枉路、避免重复检查及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山西大医院全科医学科开展了以下几项服务,为患者朋友们节省就诊的时间和财力。

山西大医院全科医学科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凡希望得到高层次医疗、保健服务的人士均可前来就诊。病区收治各病种患者,包括心脑血管、血液、风湿、呼吸、消化、内分泌等内科疾病患者;亦收治骨科、普外、泌外、妇产科、血管外科等外科疾病患者。

全科医学科还打破常规看病理念,开展特色门诊:贫血门诊、健康管理门诊。要求每一位出诊的大夫不能只会看病,还要学会帮助和教会病人如何做好健康管理,这是其他门诊大夫所没有的。

经过门诊不能处理的问题,患者还可以住进全科医学科病房。在住院服务上,他们采取全新的医患诊疗模式——首席医师负责制:即各专业的首席医师(主任医师)负责该专业患者的诊疗全过程,使入住患者既得到高水准的专科医疗又享受到多学科的综合医疗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他们还采取“健康是您的财富,管理好您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服务理念服务于每一名来诊的患者,并追求人类健康管理之真、善、美:

医疗服务求“真”—— 精确诊断、有效治疗;

医疗管理求“善”—— 珍惜资源、提升效率;

医疗伦理求“美”—— 视病犹亲、感同身受。

医疗双重管理:由全科医学科的医师与各专科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并协同完成整体诊疗过程。

无间隙星级服务模式: 全程陪检:由专业护士全程陪护,合理安排各项检查,实行“一条龙服务”。

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即院前服务、在院服务和院后服务,开通24小时电话随访、咨询和定期家庭访视,让特需病房特色服务零距离、零间断!

全面、温馨诊疗护理:高标准礼仪服务、全面健康知识服务、细心起居服务、专业心理指导等。

开诊以来,全科秉持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发展,以优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采访过程中,冯主任反复强调,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看病,还要懂心理学,懂健康知识、懂健康管理。所以山西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又叫健康管理科。在这里住院的病人不仅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管理,即便是出院后,也会接到其主治大夫的随访电话,提醒病人什么时候需要复查,病后护理的注意事项等等,真正做到了与患者的无缝隙连接。

全科医生能做哪些事

首先,全科医生的出现解决了病人看病难的问题,因为很多病人本身患有多种疾病,在专业科室往往得不到更综合、更全面的治疗,这时候,病人来到全科医学科,更能得到综合、全面的治疗。其次,大医院是山西省全科医学培训研究中心,承担着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还是卫生部全科医生的培训基地,承担着科研任务,目前也正在申请一些科研项目,比如全科的研究、慢病的管理。

那么,全科医生的具体职责有哪些呢?冯主任这样介绍:

第一,全科医生是首诊医生。如果在健康保险系统中建立了首诊和转诊制度,则病人必须首先到全科医生这里来就诊,是其进入医疗保健系统的“门户”和“引路人”。作为首诊医生,常常会面对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和资料,需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和组织能力,更需要较强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因此,全科医生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敏锐的交谈者和细心的观察者。还必须清楚:可用的资源有哪些,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病人的需要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病人,如何才能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

第二,全科医生是医疗保健系统的协调者。其他专科医生只对病人的部分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负责,而只有全科医生需要协调多种关系,动用各种资源,为病人提供整体性的服务。

第三,全科医生是健康保险系统的最佳“守门员”。作为“守门员”,全科医生首先要用最少的资源解决最多的问题,把少量的疑难问题转诊给其他专科医生,以便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另外,还要准确鉴别病人的问题,避免不适当的和重复的就医、检查、治疗和用药,充分发挥个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及其家庭的自我保健能力。

什么原因制约了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

近年来,冯玫主任多次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呼吁民众要更多地理解和认识全科医生,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卫生服务事业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全科医生却仍处于尴尬境地。

来自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注册的全科医疗科职业医师数仅有7.8万余名,仅占医师总数的4.3%。而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占医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以上。全科医生业务量占一半以上,家庭医生基本都在硕士学历以上的层次,独立执业,而且可以服务于多家医疗机构,工资收入超过多数专科医生,社会地位很高。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全科医生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及转诊、疾病预防及控制等负有重要职能,居民80%的健康问题在社区就可得到有效处理,全科医生也因此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