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利用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循环利用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循环利用的好处

篇1

法国:形态不一 提升循环

法国作为现代城市雏形起源国之一,其境内不少主要城市的排水、防涝以及雨水循环处理的设计思路各具特色,形态不一。这些不同的地表水处理体系如同海绵一般,既使得城市免受了内涝之苦,还提升了水循环利用率。

巴黎的水循环系统堪称世界范围内大都市中的典范。1852年,著名设计师奥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国人誉为“最无争议”并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环系统。奥斯曼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人体内部的水循环。他认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体的血管,应潜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处,以便及时吸收地表渗水。城市的排污则如同人体排毒,应当使污物沿管道排出城镇,而不是直接倾泻于巴黎的塞纳河内。奥斯曼的这一设计理念避免了巴黎市在暴雨时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缓解了瞬时某一地域的排水压力。

法国的另一座著名城市里昂的水循环处理则因地制宜,充分借助了自然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里昂市位于法国的索恩河与罗纳河交汇处,虽然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里昂的水务管理者仍不愿放弃对雨水的利用,并为此做出了极其细致的工作。首先,里昂市区内各个社区收集的雨水被纳入到了城市一体化的水循环体系中,由当地政府负责对水质进行统一监测与管控;其次,里昂市政府将本市各处的道路规模、土壤类别与地型走势等信息进行了统一梳理并公示,任何市区内新的建筑项目均需要考虑到这些基本信息,将雨水管理纳入设计规划中,并接受当地政府的查验考核。

英国:源头入手 一举两用

近年来,英国政府愈发重视国内水资源短缺问题。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提升伦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国政府积极鼓励在居民家中、社区和商业建筑设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两大问题。

一直以来,英国政府都在采取立法手段,通过《住房建筑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间接促进家庭雨水回收系统的普及。在2006―2015年间,英国政府针对新建房屋设立1到6级的评估体系,要求所有的新建房屋至少达到3级以上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而其中最重要的提升等级方式之一就是建立雨水回收系统。2015年之后,英国政府为更有针对性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要求单一住房单元的居民每天设计用水量不超过125升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这一规定也要求开发商和居民更加积极地在家中建立雨水回收系统。

在重视家庭雨水回收利用的同时,英国也在大力推动大型市政建筑和商业建筑的雨水利用。当前大伦敦区最为典型的就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园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

德国:高效集水 平衡生态

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

德国城市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城市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其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其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地下空间,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瑞士:雨水工程 民众参与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时也可谓是世界上最节省的国家之一。瑞士虽不缺水,但瑞士政府一向提倡节约用水,鼓励民众在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

20世纪末开始,瑞士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这是一个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瑞士则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了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瑞士以“花园之国”著称,风沙不多,冒烟的工业几乎没有,因此雨水比较干净。各家在使用时,靠小水泵将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甚至还可用来洗涤衣物、清洗蔬菜水果等。

如今在瑞士,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一般用户除饮用之外的其他生活用水,用这个雨水利用系统基本可以解决。瑞士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种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

新加坡:疏导有方 标准严格

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雨季时,虽每天都有数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城市内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

首先,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新加坡通常在进行地面建筑的建设之前,会事先规划和设计好该建筑的地下和地面排水系统,因此每一栋建筑,包括人行道、马路周边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排水渠。这些排水渠与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统相连,形成了遍布全岛的城市雨水收集、排放网络,保证了大量雨水能够及时、快速地排出。此外,在新加坡的地下主排水管道内均安装有电子监控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管道内的情况,如管道内水位、流量,以及是否有垃圾阻塞问题等,以便及时处理。其次,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经由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最终将汇入新加坡城市周边的17个大型蓄水池,而这些大型蓄水池也是新加坡解决雨水疏导和城市内涝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次,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为确保在雨量激增情况下,能够将雨水及时排出,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数次修订和提高地面建筑排水系统标准,要求所有新建筑物必须提高防水门槛的高度。

韩国首尔: 提高渗透性 重塑水环境

篇2

关键词:废水循环;气候;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突出体现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对河流、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这些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尽最大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多数造纸企业还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短期内经济增长的今天,我市美利造纸厂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二、访问调查,深入了解

1996年改组建立的宁夏美利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造纸过程中,以草类纤维为原料的碱法制浆会在蒸煮制浆过程中产生黑液,漂洗工艺过程中会产生中段水,造纸过程中会产生白水,可见水污染不可避免。据老美利人回忆,以前对产生的污水是加入大量的二胺和尿素简单净化处理一下,在不达标的情况下,排入黄河中,为此,每年还要支付1000万元的排污费用。另据一些周边的村民回忆:造纸厂附近地区臭味难闻,用污染了的渠水灌溉后的农田,农作物大量死亡和减产,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环境恶化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不能持续治污,给黄河造成了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曾通报批评过。在人们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现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短期内经济增长的造纸企业,注定是不能持续存在的。那么,出路何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美利纸业在投入巨资引进净化污水技艺设备的同时,广招有志之士,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1年率先提出林纸一体化工程改革思路并付诸实践:

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27.8公里废水北输上山工程和北干渠扬水工程,通过两级泵站把经处理达标的废水与黄河提灌水混合起来,用于浇灌园区林木基地,开创了我国造纸企业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废水不再排入江河、村庄的先例。

另外,还投资1.2亿元兴建了新区污水处理四级氧化塘工程,在上百平方公里的林区开挖兴建了供排水网络工程,实现了将老厂与新区的废水经过科学处理达标,与黄河水混合灌溉林地,经沙漠降解汇集美利湖水地供制浆造纸工业用水,再到废水处理的循环往复,综合利用,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经过处理被提取出来的污泥和生化泥中富含氮、磷、钾等有利于林木生长的元素,经发酵后便是很好的林木肥料,这些污泥改造了新开发的速生林基地沙质土壤,在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同时,也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沙质土壤的改造,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形成。将工业污染废弃物这个“放错了位置的物料”真正摆在“资源”的位置上,实现“以废养治”,做到资源利用的效益化,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寻的企业绿色化发展大循环综合利用的真谛吧!

三、查阅资料,了解当地资源情况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我们了解到了本市的地质、地貌、水资源等概况: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体的地区,农业以引黄灌溉为主,总的地势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远离海洋、靠近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而且具有沙漠性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188.4 mm,多集中于七~九月份;年平均蒸发量平原地区为1913.8 mm,沙漠地区为3206.5 mm。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黄河是中卫市最主要的过境河流,过境流程182公里,年平均过境流量763立方米/秒,年平均过境水量241亿立方米,黄河过境水是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源泉。但受地质构造、岩性及地貌的影响,境内部分地区地下水为高含氟、高矿化水及苦咸水,属资源性严重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以山区尤为严重,地表径流十分缺乏。

四、组织讨论,达成共识

1.所设讨论的问题

(1)实行林纸一体化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无改善?如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实行林纸一体化有什么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废水浇灌会不会导致二次污染?

(4)水循环有哪些现实意义?

(5)通过调查活动,你对“废物”有了哪些新认识?

(6)你对污水的处理还有何创新之举?

2.汇总

依靠科技的力量,通过林纸一体化循环模式的资源化运作,美利纸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换回了当地环境条件的极大改变。由此看来,中卫市美利纸业解决的不仅仅是黄河水的污染问题,更为下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它对我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可见,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只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整合拉长产业链条为互补式的发展,便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的良好局面。

但有些同学还是担心:工业废水经处理后与黄河水混合浇灌林木虽然看到了短期内的效益,但从长远来说,是否会由于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等的富集和下渗,会对居于地势偏低的南边城区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呢?

针对这些情况,有些同学就提出:是否可通过生物的多级分解而消除这方面的影响呢?思路如下:

采用多种水生植物组合配置或多级水生植物串联塘,形成一定的净化层次,可选的植物有许多,常见的有凤眼莲、浮萍、风车草、茭白、石菖蒲等;也可与其他工程技术结合,建成复合污水处理工艺;还可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高端技术应用于治污的高等植物中,研发、推广超富积植物,提高净化能力。使用此方法的好处有:成本低;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原有环境,有较高的美化环境价值;治理污染时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如水葫芦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青饲料,还可当绿肥,生产沼气,作为造纸原料,不但进一步净化了污水,而且提升了附加产值,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日趋紧张的造纸原料问题。

篇3

19世纪8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迅速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地建工厂,大规模地发展工业.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的同时,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废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改变了大气成分.20世纪中期世界公害事件分别是:马斯河谷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是俣事件.四日事件.米糖油事件.富山事件和伦敦烟雾事件.这些事件对人类的危害是严重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系列危害呢?是人类自身造成的.

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全球的气候变暖,使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土地.现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对水的需求,大量的钻井或从河中引水.无论是从河引水还是钻井都会对水循环造成影响.如:人类引用地表径流的水(河水),会使水流入海洋的数量相对减少的.从而会使水蒸发的量减少,会使水汽输送量减少,从而使降水减少的这样会导致干旱灾害.现代的气候出现许多异常的现象.如:冬季不热,冬季不下雪.这样会引发生物灾害的发生.人类为了减轻干旱所带来的损失就实施人工降雨.但这样会使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我们生活中所用的许多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质量守恒定律结示质量在转化的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但在反应中难免会有能量的耗散(一些物质通过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或水).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

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化石能源是我们利用比较普遍的能源.煤的燃烧会措施大量的热能被我们所利用,但是,我要问朋友们一句:煤化成了灰还能恢复原来的煤吗?是不可能的.能量守恒定律是这样表述的: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在转化过程,虽然数量没有减少.但可利用的品质却降低了.而那未被利用的能量却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煤的部分热量会使环境的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看到能源一点一点的从地球上消失,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

假如你流落荒岛,你只有的食物一只鸡和15千克的玉米.让你从以下的生存策略中选择一种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等待救援.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吃鸡.大多数人选择第二种做法.但是正确的做法是第一种.初级消费者吸收了生产者的能量.而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流失.现代有许多的人追求高营养的食物(吃野味)我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作法.人吃野兔,而兔吃野草使草的部分能量的流失.而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物是野草.也就是说,野草比野兔的营养价值高,野菜对人的身体大大有好处.粮食.蔬菜.奶类.果类才是最好的食物.因此.我们应建立一个人人不吃肉的社会.

有一个人捉了一只兔子,那人不肯放它.现在又不是过去那种缺少粮食的年代,我们被迫只有吃兔子.我劝说让那人放兔子,但那人不肯,他将兔子活活的玩死.我内心十分的悲伤,我不仅要问:人的恻隐之心何在?杀了兔子破坏了生物减的食物链.灰导致鹰无食可吃,必然灰影响鹰的数量的减少或死亡.一种生物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与理由.而我们人类有权利剥夺生物存在吗?(为了自己的利益)我认为是没有的.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善待生物.

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和上升的,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就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在地球上最强的群体是人类.难道要让所有的生物都为人类服务吗?难道要让所有的生物都灭亡只剩下人类吗?但是我的朋友们请不要忘记了大自然的存在.大自然就像一只沉睡的狮子,如果你过多的地对它进行掠夺,那么有一天它会吃掉你的.有一次,我去动物园,看到动物都懒洋洋的躺在地上等着人类提供的食物.朋友们!这是生物在进化吗?我认为这是生物的退化而不是进划.

20世纪后期生物加速了灭亡,而人类的经济却加快了发展.资源越用越少,动物越来越少.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影响生物界不平衡和对生物界平衡破坏最大的是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使大气成分迅速改变.动物呼吸了有污染的空气逐渐死亡.大气成分的改变使人类患上许多的疑难杂症.甚至出现温癔横行.大气改变破坏了生物界的平衡,只使生物灾害的发生.

我的朋友,当你看到这些现象后,你还认为自然界是平衡的吗?

在客观规律面前,我们应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现代的矛盾是人类发展与事物界的矛盾.我们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犋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一定要抛弃那种涸泽而渔的做法.

到底应采取那些措施才能使自然界平衡呢?

首先,关闭一些重污染的工厂,禁止使用化学武器.二战时,美国向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使我们刻骨铭心.发展化学工业时,要特别注意污染的问题.要严格控制废气的排放量.将污水等有害物质要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要在发展工业时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有害物质泄露.

其次,要减少化石那样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危害.大力开发新能源.将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能量的耗散.多开发可利用资源.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世界上一切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因此,要多利用太阳的能量.在利用能源时,要把握一个尺度.因为能源的储存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超出这个限度,那么会使资源枯竭的.能源要再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周期.如果超出这个周期或破坏了它的循环就进行开采,那么会导致该能源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

再次,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过多地开采树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心自然,不捕杀野生动物.不吃野生动物,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最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因为导致生物界不平衡的制造者是我们人类. 控制人口数量,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要改变生物界的不平衡关键靠我们自己.朋友们!作为未来世界主人的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让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珍惜粮食,珍惜水资源吧!为社会做贡献吧!全球会因你的一分贡献而变的更加美好.而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参加何乐而不为呢?

篇4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水务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踊跃献策,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通过对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层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我们更加认清了当前水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下一步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加充满了信心。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的水情比较特殊,水资源的先天不足,决定了我们在治水实践中,将不断遇到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深化对水务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推动水务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把握基本水情,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在治水实践中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等理念,走科技引领型、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二是必须正视现有差距,破除观念阻碍。用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破除视野不宽、思维狭窄、站位不高、前瞻性和战略性不强等观念和行为阻碍,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治水经验,全面谋划发展策略和举措,调整发展思路和目标。三是必须进一步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快各项水务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投资建设任务。四是必须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务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水务自身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强化管理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业监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适应现代水务的发展要求。

(二)重点破解影响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五大水问题。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的问题政府揪心、市民关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防灾减灾体系脆弱的问题。主要是特区外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偏低,内涝问题突出;部分开发建设项目不注重落实防洪防风措施;危险边坡量大面广,隐患很多;特区外不少河流的支流被侵占、覆盖,排洪通道不畅。其次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体现在城市供水还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的不平衡,威胁供水安全的因素依然较多,全市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左右的应急供水需要,水资源需求呈增长趋势,2010年后的用水缺口尚未落实好解决出路。第三是水污染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表现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任务艰巨,许多河道亟待综合治理,水污染减排压力巨大,水污染负荷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现状污水处理能力、污水管网和污泥处理能力仍存在很大缺口。第四是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滞后的问题。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尚未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特别是中水利用、污水回用指标与国家、省下达的目标差距较大,循环用水的效率较低,相关的法规建设基本空白。第五是水务社会管理相对较弱的问题。切合*实际的涉水管理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比较缺乏,行业监管调控能力相对薄弱,水务特许经营监管体系存在漏洞,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三)争取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水务法规建设要有突破。要尽快完成*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供水用水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再生水利用条例的调研起草,完善水务法规体系,改变“一市两法”的现状,创造依法治水的良好环境。二是行业监管要有突破。要积极探索供、排水行业的规范化监管模式和措施,切实加强行业建设和服务质量考核,使监管工作实现由点到面、由形式到实质、由定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转变,着重提高服务满意率,让广大市民直接感受到监管方式创新带来的好处。三是标准化管理要有突破。要结合实际,加大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力度,分专业建立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使工作流程、内控机制、工程质量等全部实现标准化,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四是中水利用、污水回用工作要有突破。推进水循环利用规划和工程建设,推动出台中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价格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尽快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利用指标,开辟城市第二水源。五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要有突破。要把在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特别要使设计、监理、施工、业主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2009年水务工作的重点

2009年是“*”规划的第四个年头,市政府计划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水务工程投资是全市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对于实现水务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水务“*”规划中期评估结论和我局的项目推进计划,今明两年,我局须完成70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任务,今年要确保完成22亿,力争30个亿,任务十分繁重。在多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项目推进必然十分艰难。因此,今年我们仍然要围绕建设和管理两条主线,举全系统之力,攻坚克难。经局班子研究,我们将2009年定为“管理深化年”和“项目攻坚年”。各部门各单位要牢牢抓住重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2009年全市水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完成水务工程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水务管理、技术标准基本建立健全,社会服务规范到位;原水供应能力达到18.87亿立方米;新增制配水能力25万吨/天,达到695万吨/天;万元GDP水耗下降5%,降到23立方米以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1万吨/天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78%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下降6平方公里。

2009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全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建设。

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实现水资源从源头到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控制;加快建设境外引水、本地调蓄的干支线工程和大水缸,加快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强化供水水质管理,推进28家村级小水厂整合和特区外供水管网改造,深化供水特许经营和二次供水管理;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理顺节水工作机制,发挥好督促员、协调员、裁判员的作用,着力提高节水型企业的创建面和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力争年内各项创建指标基本达标,为明年通过验收做好准备;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管理等六大示范工程,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保护与循环利用,强化水资源公共服务。

(二)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

完善预警机制:借鉴国内外防灾减灾新经验、新技术、新手段,创新防灾减灾思路,做好工作预案和信息预警两篇文章,进一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的三防预案,提高预案等级编制标准,确保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组织预案演练,加强动态管理,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强化工程措施: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加快低洼区域排涝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三防物资仓库;特区内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布吉河等重点河道的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水库排洪河全面完成综合治理;特区外四大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确定干支流治理计划,宝安区及光明新区的重点排涝工程全面开工。强化非工程措施:出台加强全市三防工作的意见,完善防汛信息化系统,建立科学高效、便捷实用的三防指挥决策信息体系,实现水、雨、风情的自动化采集,重要水库和防汛设施实时监控;推动成立流域管理机构,建立跨市联合治河机制。做好全市水源联合优化调度,确保枯水年非汛期的供水安全,提高抗旱能力。

(三)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加快项目建设:实行水污染从源头到末端的系统化治理,按照“储备项目抓前期、续建工程抓进度、新建工程抓启动”的要求,完成58项重点治污工程年度建设目标,继续发挥市水办的督办协调作用,坚持“一月一报”,确保2010年前污水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排水管理:推动排水监管体制建设,理顺市与区、政府与企业、水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排水管理事权,完善管理规章,加强档案管理,充分运用排水设施在线监测手段,强化污水处理的日常监管,开展光明新区排水管理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清源行动:进一步加大违章排水户的执法整改力度,力争创建680个排水达标小区。加强水环境保护: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监督,重点整治违法弃土点;继续清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基本建成隔离围网工程;争取15座水库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尽快开工;完善主要供水水库流域的污染防御体系,落实支流治理和前置库防污措施。

(四)加强水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水务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执法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水政执法工作贯穿于水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水务管理的集中体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市、区、街三级水政执法网络体系,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水政执法机构、人员、经费及相应的执法装备,借鉴城管、交警、文化等部门的执法模式,下移执法重心,扩大执法覆盖面,做到执法程序化、专业化与规范化的统一;要严格执法,铁面执法,铁腕执法,避免简单执法、机械执法,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罚的要处罚,不能以改代罚,形成属地管理、全市参与、部门联动的水政执法机制。通过强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水务行政执法能力。

(五)全力抓好水务安全生产。

要深入持久地排查整改水务安全隐患,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干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抓安全生产的格局。要切实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完善大坝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系统,推进第一批42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批9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要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认真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无事故。要继续关注水事反恐工作,特别是水资源和供水安全方面,要突出重点目标,加大安保力度,做好应急准备,提高处置能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六)加快水务科技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重大水务科技问题的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积极推广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用现代治水理念和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务,建设与*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数字水务”,完善三防基础数据库、城市供水、水质管理、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审批、电子行政监察等系统,搭建政府与企业、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为群众提供水务“一条龙”优质服务,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不断提升水务科技对水务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篇5

在20世纪,由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被认为是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972年6月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环保追求环境各个环节的可持续发展,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建筑节能即是通过建筑护材质的加强、节电用电设备的选用等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利用已有资源,达到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2005年7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施,迈出了我国建筑设计节能化的关键一步。目前,新的建筑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基本具备了资源消耗量最小化、使用效率最大化、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化的可持续、可再生、可自循环的能力。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初步缓解建筑和环境的紧张关系,但如何使其改善、互惠仍然任重道远。

2节能和环保

目前大多数建筑设计中关于环保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节能计算和设计上,简单地通过维护结构的材料增强来达到控制能耗的目的。但笔者在一些设计工程实践中发现,除此以外或是在此基础上,还能够通过细节的推敲和组合“非能耗地”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达到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2.1外窗开启扇的设计

节能设计关注点通常在保温材料的应用上,对外窗开启扇问题并未严格要求。这有几个问题:1)开启扇的计算玻璃幕墙常用的悬窗根据幕墙规范30°的开启角度,只有相当于窗扇四分之一的有效开启面积,而推拉窗也只能算一半。作为开启效率最高的平开窗,因为窗扇密闭性好于推拉窗,近年来重新推广使用。平开窗之前最为担心的高层安全问题,主要解决方式是将外开启改为内开启同时解决了窗扇擦洗的问题。2)开启扇的位置即使在温度适宜的季节,为了阻断噪音和大风全面开启的时候并不多。要兼顾抗噪和通风,减噪纱窗是一种做法,设置外遮阳百页在遮阳的同时抗噪效果也不错。另外,可以通过总平面的绿化和装饰墙板来吸纳阻隔噪音。单侧设置门窗的房间,比如体育场看台下方的房间,因为不能对流,通风主要来自门窗之间的流通,包括上下和左右,尤其是上下方向效果更为理想。合理的设置是在墙体的下部和上部均设置开启扇,形成同一窗体的自对流。高窗通过窗顶遮阳板的设置,兼顾挡雨遮阳;低窗加设金属百页.一则防护,二则导流。两窗因此均可常开。大型场馆建筑由于优先考虑集中空调而忽略了通风开窗的设计。但体育馆在进行小型的活动和比赛时,对自然通风的要求比较高,应该兼顾夏冬两季的不同要求。夏季需要底层南北对流的直接通风,同时通过外廊和绿化达到给风降温的效果;冬季的通风则以高窗为主。训练馆常年向公众开放,开窗通风应该更具有日常性和可操作性。羽毛球馆开窗基本用于采光,通风的功能被限制在换气的作用上。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在墙壁上装置机械换气系统同时在屋顶上装置自然换气扇使其换气的同时不影响羽毛球的飞行轨迹。剧场建筑惟一的开启口是疏散门。通过对应位置的通道、门洞或是窗扇开启来放大疏散门的通风功能,形成隐性的流通渠道。体育场的房间由于在看台下而造成的层高悬殊,可以通过顺应层高开设高低窗来形成气流的自然流动。

2.2外墙保温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护的选材和构造。较之用于普通烧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自保温的优良特性,更为符合环保的要求。在设计中蒸压型加气混凝土砌块一直作为内墙砌体使用,其在施工效率、渗水性和节约砌筑砂浆等方而都具有优势,只要施工适当,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南方湿度较大的地区加气块的施工更容易获得保障,因此使用也更为普遍。如果采用导热系数理想的加气块,甚至可以不用附加保温层即可达到外墙传热系数的要求。

2.3屋面绿化

建筑的绿化设计可以空间化:花池、花盆、墙面、屋面。屋面的轻质绿化系统已经很成熟。建筑专业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向结构专业提供相应的构造做法和荷载指标,并为屋面绿化的排水做好防水、排水设计。但墙面绿化由于绿化的生长周期、花池的设置和墙面材料的选用等较多不确定因素运用较少,可利用总平面对绿化指标进行补充,包括: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除了采用灌木分隔区间以外,以车位为单位种植乔木。由此出现的环形停车场的设计.其出发点即在于停车位对绿化资源的充分共享。但绿化充分的环形停车场需要直径不小于20m的平面位置,对于占地开阔的园区建筑较为适宜。以地下停车为主的城区建筑,大量存在的是地下室屋面的绿化,包含道路、硬质铺地、草地、灌木、乔木的地下室屋面系统需要解决更复杂的标高和防水、排水问题,见图1。

2.4汽车库通风

在地下汽车库广泛适用的今天,提高车库的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变得重要起来。地下车库的出风口和坡道1:3存在集中的噪声和空气污染,总平面设计中可以利用风向和绿化带的设置来改善。悬铃木、美桐、杨树、天竺葵、万年青都是吸收尾气很好的植物,同时乔灌木的结合能够对噪音的阻隔起到作用。至于汽车库本身的通风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案包括开设通风竖井和高窗,通风竖井可以和采光顶、庭园绿化相结合。非人防地下室应该通过创造条件设置高窗来形成直接通风,通风同时也缓解了地下室的返潮问题。条件适合的话,开窗迎向夏季主导风向,避开春季主导风向,以避开春季湿润空气过度导入室内。

2.5墙板隔声

隔声不仅是建筑与外界的分隔,还有房间之间的隔声要求。对于大多数采用砌体材料作为隔墙的建筑隔声和防火都能自然达标。主要问题是采用轻质墙体进行分隔的建筑,设计时往往在强度和防火性能上提出要求而忽略了隔声量的要求。使用此类轻质墙较多的建筑包括医疗、旅馆和办公建筑。医疗建筑、旅馆客房之间的隔声量要求是40dB~45dB,一般夹芯板能够达到的指标是45dB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但酒店式公寓应按照旅馆和住宅的较高标准来要求。应该采用45dB~50dB的标准。这一点需要在设计中专门指出,以加强板材或是构造措施来满足居住的舒适要求。居住建筑需要强调的隔声部位,一是外墙窗,目前大量使用的是中空玻璃,节能与隔声兼得。有一种新产品真空隔音窗,玻璃间的真空间隙只有0.5m~0.8m,节能隔声均优于前者。另一个减噪部位是电梯井道的墙身和机房,主要采用专用的电梯井道隔声板等。需要强调的是,在紧凑的交通核尺寸中常常忽略了隔声构造的附加厚度,应该加宽50mm~100mm进行设计。

2.6太阳能

太阳能用在屋面,除了直接架设,还可以用在玻璃采光顶、墙面上。太阳能板的装设可能与屋面其它设备、疏散通道、绿化和其它功能要求产生冲突。深圳建科大厦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工程项目,它的屋面仍设置了绿化和休闲系统,架高的太阳能板提供了近似于屋架和隔板的效果,也对立面形态造成了直接影响。太阳能采光板和太阳能集热保温墙板等材料的应用还在实践中摸索。有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建材板于2007年投入生产,它将接收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热带供建筑物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使用,并且可以集中装配,也是对资源的一种优化组合除了太阳能板的安放,建筑设计还需要设置能源转换设备和机房。

2.7节水

1)中水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雨水及污水收集、存贮、处理、冷却、再利用几个步骤。相对应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雨水系统、车道、花池、水池等。雨水收集的相关设计主要包括屋面及地面雨水口和管沟的系统化。最重要的水质处理步骤,可以利用花池进行沉淀和过滤;利用地下室车库坡道的下部空间进行雨水存贮;通过景观水池提供中水冷却的过程。2)保水把宝贵的不可再生的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平衡整个地面生态系统。总平面中通过设计提供尽量多的土质加绿化,是保水的基本做法。德国人甚至采用透水砖作为马路的材料。透水砖可以尽量降低地面积水、有效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甚至能够起到吸音减噪的作用。3)水质的维护目前,园区的水质景观常采用硬质池来围合成形,好处是干湿分明,图案有设计感。缺点是水质易腐化,既浪费水资源又恶化环境。自然土质的地面,应该首选采用叠石之类的手法形成水岸,尽量维护水体的原生态和自然流通。地下室上面和室内的水景除了水循环系统以外,还应该做好防潮层,阻断水汽向建筑物其它部分渗透,同时周边的墙面、地面选用潮湿环境的构造做法,以应付可能的霉变。此外,为了提高水质的稳定性,投放做生物菌种进行生态水处理,配置放养各种水生动植物是形成优质水景的较好手段,建筑则可以通过开窗以疏散湿气、遮阳以减少藻类繁殖等等。

篇6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芬兰政府投资促进署负责清洁技术领域的资深商业发展总监嘉瑞・泰林尼(Jari Tielinen)先生。芬兰政府投资促进署隶属于芬兰就业与经济部,是一个免费协助境外投资者投资芬兰清洁技术等领域的政府机构。通过泰林尼先生的介绍,中国读者可以了解到,清洁技术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清洁技术是必然选择

记者:您好!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清洁技术?

泰林尼:好的。清洁技术是近年新出现的一个名词,涵盖范围较广,涉及众多细分领域,主要包括3方面:一是清洁能源资源,如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二是节能与提高能效,如节能照明、智能电网、节能服务;三是减排环保,如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保护、水处理等领域。

记者:据我所知,芬兰是一个资源能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清洁技术与此有关系吗?

泰林尼:正如你所说,拥有530多万人口的芬兰是一个无煤、无油、能源匮乏的国家,我们国家70%的能源都从俄罗斯、挪威、丹麦、波兰等国进口。同时,因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芬兰的民用能耗很高,而造纸行业和化工行业也是高耗能产业,所以芬兰也是世界上人均能耗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如果一个国家的能源进口依存度过高,其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制约。而且能耗高也不能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芬兰需要也必须发展清洁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记者: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泰林尼:芬兰重视发展清洁技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环境污染。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便形成了以造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众所周知,造纸行业是污染大户,造纸厂对周边的河流和湖畔环境影响很大。上世纪60年代,芬兰的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影响了全国湖泊、河流的生态环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饱受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之苦,大规模的蓝藻潮开始爆发,公众对此反应强烈。芬兰政府为此搬迁、关闭过高污染的工厂,建立污水处理厂,还颁布水法限制污染物排放,重点对严重污染水源和空气的造纸、化工和冶金行业企业进行综合治理。这些措施使芬兰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湖泊、河海和地下水的质量有明显改善。

但同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是芬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是,芬兰人开始在技术创新上动起脑筋,而在这其中,清洁技术领域的优势颇为突出。2006年下半年,芬兰担任欧盟轮值国主席时,提出“环保政策新时代”倡议;2007年起,芬兰启动了一项国家环保商业开发项目“芬兰清洁技术”,以整合芬兰最前沿的环保创新知识与技术成果,由中小企业主导,向全球市场推广。芬兰的目标是将清洁技术行业发展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改善环境降低能耗已见效

记者:芬兰的清洁技术覆盖哪些领域?有何特点?

泰林尼:在芬兰,清洁技术涵盖了所有能够预防、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流程和科技。具体涉及能源生产、能源存储、能源基础设施、能源效率、运输、水资源及水处理、空气质量与环境、材料、制造业、农业、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等11个领域。尤其是在能源、污水处理、湖泊净化等方面,清洁技术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芬兰清洁技术领域涵盖了约2000家高度多元化的企业,例如在我们国内的赫尔辛基、库奥皮奥、拉赫蒂和奥卢及周边地区就集中了芬兰60%的清洁技术公司。一些公司在清洁技术产业拥有多项专利,包括生物废料发电技术等;一些公司则已经在能源效率、清洁的工业生产过程、生物质能、水及废弃物处理、利用生化燃料、开发燃烧技术等方面成为了全球的领跑者。清洁技术产业预计将以每年5%~15%的速度发展。

记者:芬兰的清洁技术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泰林尼:在空气质量控制方面,芬兰利用清洁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不断开发空气净化技术,以减少废气和其他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破坏。在过去20年,芬兰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近90%,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约50%。

在废物管理和循环利用方面,芬兰是北欧领先的金属类产品回收国。清洁技术贯穿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物流和规划、回收、副产品利用等整个产业链。目前芬兰全国废物回收利用率接近50%,居世界前列,拉赫蒂市的回收利用率更是高达90%。

在水资源及水处理方面,可以说,芬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清洁技术都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相信自己在水资源管理上有着可供世界借鉴的经验。芬兰是著名的“千湖之国”,全国有大小湖泊共约18万个,对水资源的关注,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芬兰清洁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国家有超过250家从事供水和废水处理等水业务领域的清洁技术公司,他们在节约水资源、封闭性工业水循环和高效污水处理等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工艺和咨询服务。而芬兰政府的15个行政部门中有8个职能与水相关。由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牵头,芬兰已经出资约2100万欧元资助了63个水处理公司,投入1200万欧元资助了23个水领域的研究项目。在联合国“水贫乏指数”评价体系中,芬兰被列为全球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水平最高的国家。

而在降低能耗方面,芬兰的清洁技术公司也是一直在努力。由于芬兰气候严寒、人口分布疏散,造纸、机械、金属加工等行业对能源需求大,但自身能源贫乏,因此多年来芬兰持续加大投入,从能源生产到最终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努力降低能耗。目前,芬兰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制冷、工业程序效率和智能电网等方面均研发出世界一流的技术和服务。

大中小型企业共同的舞台

记者:芬兰政府主导发展清洁技术,国内企业是否愿意响应呢?

泰林尼:可以说,如今芬兰在清洁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与国内众多企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例如在芬兰水资源保护方面,由于化肥的使用,农林业的磷负载曾是最大的挑战。对于芬兰许多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市场。4年前,年利润为2000万欧元的欧洲物流公司努美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此前并不熟悉的水处理行业,成立巴克斯水处理公司。其致力研发的名为PACS的系统,通过数据收集传感器、分析检测仪、监控投放药剂装置以及PACS药剂,来杀死水中有害的微生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节能

方案。

几乎是与努美能同时,已有90年运营历史的凯米拉公司也开始了一场变革:放弃赖以起家的化肥行业,将重点全部放在清洁水领域,生产在造纸、水处理、石油与采矿行业中用于处理废水的产品。2010年,凯米拉在全球市场上完成了21.6亿欧元的销售额,其客户主要是在市政和工业领域。

记者:那是否表明芬兰的清洁技术主要是靠大企业发展起来?

泰林尼:这种说法不准确。很难说清洁技术是某一个行业的发展领域,它不是某一个大企业的独立舞台,它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更需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的中小企业施展能力。

芬兰的清洁技术项目也确实以中小企业为主导。一些中小企业聚集了很多有智慧的想法,但他们可能缺乏雄厚的研发资金来使自己的想法商业化。芬兰政府就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发展。例如成立芬兰环境科技中国项目委员会(FECC),帮助中小企业在中国寻找清洁技术合作伙伴。目前,经由FECC之手促成的芬兰中小企业和中方的合作项目规模达到了20多亿元,各类环保领域的尖端专利技术在强大的半官方机构的支持下,迅速实现了商业化。

法规和经济政策全力支持

记者:为了促进清洁技术的发展,芬兰政府是否提供过一些政策支持'

泰林尼:你说得没错。芬兰清洁技术行业成功的背后,有技术的创新,也有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支持,还有政府的财政支持。

早在1923年芬兰就制定了《自然保护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之一。2000年3月,芬兰开始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将防止空气污染法和环保许可证法等有关法规汇总在一起。芬兰不仅有一整套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还辅之以有效的监督机制。分布在全国各省的13个地区环保中心按照环保管理法的规定,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以及垃圾的处理等。这些法律法规措施,从侧面促进了芬兰清洁技术的发展,让相关企业不断创新研发新技术,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国家项目进行推广,清洁技术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芬兰政府大力的财政支持。芬兰过去10年GDP平均增长率为3.16%,而每年投入在清洁技术研发的费用占到了芬兰GDP的4.5%。每年专门针对清洁能源的气候与能源基金会对研发、可用性能源投资5.5亿欧元,2010年增加到6.5亿欧元。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每年则会拨付5亿欧元,对于有申请需求的公司通过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给每个研发项目最高达50%限额的拨款或是低息贷款。国家技术创新局2008年资助了2000个项目,共计金额5.16亿欧元,累计完成项目1954个,芬兰南部最著名的清洁技术园区――拉赫提科学商务园区也是其一。

记者:清洁技术为芬兰带来了哪些变化?

泰林尼:根据芬兰清洁技术协会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芬兰100家主要清洁技术企业的总收入达179亿欧元,清洁技术市场增长了5.6%。而根据芬兰贸易工业部的统计,2010年芬兰的清洁技术出口较上世纪90年代提高了4倍,达到38亿欧元,占芬兰出口总额的10%左右。

除了给从事清洁技术的企业带来好处,芬兰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耗也在下降。由于目前芬兰的清洁技术企业主要活跃在提高能效等领域,全国的能源消耗在逐年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逐渐加大,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大幅下降。2011年上半年,芬兰能源消耗总量为20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电力消耗44.6亿千瓦时,微降0.3%;化石能源中的石油和煤炭消费分别下降4.4%和2.1%;木质燃料下降9.9%。

清洁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芬兰的命运。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清洁技术业务在废水处理、固废处理、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方面的增长,芬兰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愿意与中国分享发展经验

记者:芬兰的清洁技术企业与中国有过合作吗?

泰林尼:作为芬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成为芬兰最重要的清洁技术出口国之一。

早在2006年,芬兰便成立了环境科技中国项目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促进中芬两国在环保、清洁生产、能源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商务和科技应用。委员会组织芬兰各领域的清洁技术公司针对中国市场进行调研、论证和鉴定。目前,共有超过100家芬兰公司、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有兴趣加入芬兰环境科技中国项目委员会。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也与中国各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与北京、上海、江苏和深圳的相关政府机构先后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这将进一步促进芬兰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而双方合作的领域主要就集中在能源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卫生保健技术、新材料、纳米技术、工业设计、造纸与森林工业技术等清洁技术领域。

此外,在芬兰清洁技术领域的前几大巨头公司,比如提升柴油发动机能率的瓦锡拉、参与水处理的凯米拉等公司都在中国建有项目。凯米拉在中国的业务已有30年,主要集中在造纸工业领域,并以上海为中心,与华南科大、南京林业大学等大学合作输出人才。

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中芬清洁技术研讨会期间,中国与芬兰两国公司签署了12项清洁技术合同,价值约2亿欧元。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迅速,目前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视。芬兰愿意分享在清洁技术领域的经验与教训,与中国一起在能源发展、节能减排方面找到适合各自的道路。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的清洁技术市场前景?

篇7

2013年1月12日下午3时,北京南苑机场候机大厅内座无虚席,大量滞留乘客只能站着等候,咨询处、改签处等被神情焦急的乘客团团围住。停机坪上,白色的雾气仍然笼罩,只能隐约地看见飞机的尾翼。能见度约在300~500米之间。

广播中不断重复着各航班延误或取消的消息,并称由于机场天气不够飞行标准,由南苑机场始发的所有航班都不能按时起飞。

“各位旅客请注意,我们抱歉地通知您,由于天气原因机场关闭,所有航班取消,请抓紧时间到柜台办理,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下午3时30分,当机场广播再度响起,滞留乘客齐声发出叹息声,之后涌向售票处和改签处,重新选择出行时间。

12日,北京市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首要污染物都是PM2.5,其浓度数值也令人震惊。市环保监测中心官网和官方微博昨日16时30分表示,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市PM2.5浓度测值非常高,很多地区达到700微克/立方米以上。

至19时,大部分站点的PM2.5浓度24小时均值都在400微克/立方米以上,总共35个站点中,超过500的占了11个,比达标的标准75微克/立方米多出了近6倍。从实时浓度看,35个站点中,有18个超过了700微克/立方米。

到了晚上23时,北京西直门北、南三环、奥体中心等监测点PM2.5实时浓度突破900,西直门北交通污染监测点最高达993微克/立方米。

据儿童医院统计,近半个月门诊量每天维持在9000人次左右,最高突破一万人次,其中内科病人占了近一半。而内科病人中,又有近60%是呼吸道感染。专家分析,除了天气寒冷干燥外,连续的大雾天气,也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止北京市气象台继续大雾黄色预警,中央气象台也于12日6时继续大雾蓝色预警: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东部、苏皖中北部、浙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而这样的天气随后持续了半个多月之久,生态环境再一次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时候提生态中国建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对记者说,“因为如果现在还不提,未来我们将要付出的代价更加无法估计。”

拖不起的生态保卫战

2013年1月11日早上8点左右,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山体滑坡。16户人家、46人被埋。

在云南省,镇雄以产煤闻名,素有“金腾越,银镇雄”之称。镇雄境内随处可见大小煤场,公路上煤车络绎不绝。发生山体滑坡的大山富含煤炭,村民已经挖煤数十年。在发生滑坡的山脚下,不到一公里范围内曾有过5个煤窑。近年来,山背后的高坡煤矿产量越来越高。一条20年前的大河如今只剩下两三米宽的河床。

虽然有相关部门表示,山体滑坡与煤炭开采无关,但是,种种迹象显示,灾害的发生和不科学的开采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样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多山地区时有发生。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一书中,对我国的生态现状有很清晰地阐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而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又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日俱增,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渐突出。”

目前,全国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达73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83万平方公里,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和林业七大类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值的3%~5%,每年有数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透过《公报》,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中国环境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目前,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469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Ⅳ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25.3%和13.7%。

在监测的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

农村环境问题也在日益显现,2011年对全国364个村庄的监测试点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村庄占81.9%;农村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农村土壤样品超标率为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

长期粗放发展方式,使得我们的生产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有统计显示,被化肥等污染过后的土地,要做到彻底还原到未被污染之前的面貌,需要雨水冲刷30年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因为环境污染所失去的东西,比我们因工业得到的要多得多。

不过,对于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我们并不是一直没有动作,相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在引起热议的党的十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生态文明,并且提到美丽中国,说明政府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到了更高的位置。

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年均分别增长6.6%和11.2%,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4.29%和12.45%。

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

看似微小的数据,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表明,我国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与之相伴的有更多让人欣喜的消息: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77.9%的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占76.1%。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项目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

同时,我国生态建设进展较好。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3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大力推进新能源研究和利用的影子。

“科技是一个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支撑,是咱们综合国力和社会产业的战略支撑。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得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北京市委研究室研究员刘洪波在关于北京市生态建设的研讨会上建议,科技必须成为生态建设的有力支撑。

科技“补牢”未为晚矣

2012年7月21日,61年未遇的大雨将北京变成一片泽国,暴雨带来的洪水和山体滑坡给位于永定河流域的房山区带来了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而在这次严重考验了北京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大雨中,同样位于永定河流域、还曾经经历了数十年煤矿开采、生态环境一度十分糟糕的门头沟区却经住了考验。

“7月份大雨,房山造成了那么多人的伤亡,我们门头沟一个都没有,原因就是我们的生态修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门头沟区科委主任付军利对记者说。

曾经,门头沟在北京的定位就相当于山西在中国的定位,是京西著名的矿产资源大户,丰富的矿产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伴随着长期以乡镇为主的开采模式,以及泛滥的私挖盗采的是,门头沟本就不富裕的生态环境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1455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其中只有1.5%的平原面积的门头沟,生态破坏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左右。

随着经济的发展,门头沟逐渐被定为京西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门头沟山地的土层很薄,开采之后就是纯山体了,基本上没有土。要让它自然恢复很难,所以必须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来做。” 门头沟区科委下属生态科技研究所金家胜博士对记者说。

2005年,门头沟区向北京市科委申报“门头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做了6、7类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经过长期的试验和筛选,山地石灰窑遗址阶梯式人造公园、公路边坡绿化隆砖和灌浆技术成为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手段。

“还是技术适合的问题,这些年也做了一些经验的积累,比如什么时候更适合做修复。比如说水,我们要做成自然的凹面,植物的栽种要做成更适合水流动的设计。” 金家胜认为,生态修复一定要因地制宜,“我们生态修复用的物种分为两大类,先锋物种的作用是固定土壤、改良土壤,它可以让土壤形成适合本地物种生存的生态环境;之后就是利用本地物种,形成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环境。”

“谭王路是门头沟区段容易出现滑坡和塌方的路段,经常是10公里的路段能出现3、4处。2012年,从3月份开始我们对定都峰附近,在修路的过程中被破坏的山体边坡做了修复,‘7.21’暴雨中,门头沟出现上百处滑坡,虽然从潭柘寺山坡位置下来的雨量很大,但是我们做修复的地方一点都没有被破坏。”金家胜对于生态修复带来的成效非常自豪。

整个生态修复不光是山坡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在门头沟,主要是对永定河主河道和排洪支流的大规模疏通治理。永定河在历史上因为洪水泛滥和河流改道的特性,被河流两岸的人们形象地称为“小黄河”。然而,近些年来,别说是洪水了,永定河甚至经常性地处于河床完露的干涸状态。

“永定河的干涸除了上下游的用水、水利设施、近几十年来降水,同时肯定也和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脉的破坏有关。” 王军利说。

“2006年的时候,在修路的同时,也将上游三家店水库进行了清淤,防治洪水外溢。对河道的修复和整理从2010年开始,门城湖由门头沟治理,一段是莲石湖由石景山治理,一段晓月湖由丰台治理,门头沟段是最先完成的,用了4亿元。现在河道都是畅通的,包括大坝也都是以洪水百年一遇的标准修建的。对抗‘7.21’因暴雨形成的洪水,这些河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门头沟区内原来因为挖沙形成的荒滩现在全部都注上了水,门城镇的5条排洪沟,也由原来满是垃圾的臭水沟,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沟。

4万平方米采石矿场建成公园、6万平方米河道恢复湿地、7万平方米废弃矿坑重穿绿装……作为北京市唯一的生态修复科技试验区,2006年,门头沟完成了包括石灰矿废弃地、采石废弃地等六大类型的6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为全市乃至全国北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2007年,门头沟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

不容忽视的餐余垃圾

在“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句话已经广为人知的今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回收再利用,地球也很可能已经被废旧的PET瓶所淹没。废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正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一只普通的PET(聚酯)可乐瓶通过自然降解,耗时则长达50到100年,而只要回收利用一吨这种塑料瓶就可减少3.2吨碳排放量。

在北京,每年产生废弃PET瓶总量可达15万吨以上,约为60亿只废旧PET瓶。其中70%的废弃PET瓶流入的都是不正规的小作坊,相比较安全的回收体系而言,小加工作坊的处理方式就简单得多: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会抽取地下水,偷接高压电;然后,用工业强碱冲洗处理后的切片;最后,经过简单的处理,直接排放污水。干净的碎片直接卖到有需要的厂家。整个处理过程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2012年12月开始,经常在芍药居站和劲松站乘坐地铁10号线的上班族们发现,在进出站的地方多了几台智能饮料瓶回收机,只要你将手上空的饮料瓶投入其中,机器就会在你的一卡通上充入一毛钱。这几台由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下称盈创)研制的智能回收机的投入使用,为我国建立智能化固废回收处理体系创建了先例模式,为公众亲身参与环保事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我国,目前所有的PET瓶全部是由从石油中提炼的原生塑料原料制造而成,每年高达300万吨的PET瓶产量消耗了超过1800万吨的石油,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再生瓶级聚酯(PET)切片生产企业,盈创拥有亚洲单线产能最大的“再生瓶级聚酯切片生产作业线”;同时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审核的可以生产食品级再生聚酯切片的高科技企业。

“我们真正实现了一级回收、分拣中心、再利用企业的闭环互联,确保了废旧PET流向安全、妥善处理,为保护生态、缓解白色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盈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松波认为,推动科技手段的应用,才能真正解决固废的回收和再利用。

目前,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产能可达5万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30万吨石油,相当于一个辽河油田。其再生聚酯切片产品得到了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沃尔玛、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的青睐。

另一个我们必须重视的垃圾问题是厨余,目前,餐厨垃圾的产生速度是每天每万人产生1吨量。作为一个餐饮美食大国,我国各地丰富的饮食文化,更是让餐厨废弃物处理在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填埋方式由于处理速度缓慢、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已不被提倡作为垃圾处理方式,而普通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已经不足以对付餐厨废弃物。

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为餐厨垃圾找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好去处。

2012年夏天,在北京昌平区举办的“国际草莓大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也让昌平草莓在国际友人面前露了回脸。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甜蜜”的荣耀里也有餐厨垃圾的功劳。

“土壤连续种植草莓连续3年以上,就容易产生十分严重的病虫害,但当2005年北京昌平开始大范围使用嘉博文草莓抗重茬菌剂后,实现了连续8年丰产,而且草莓也更香甜了。” 嘉博文公司高安屯厂站厂长曹小刚对记者说。

实现这一切的是,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创新型企业嘉博文公司的自主创新技术――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在60~80℃温度下,经过8~10个小时,餐厨废弃物可全部转化为高蛋白、高能量、高活性的天然复合菌群。经过进一步深加工,就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微生物菌剂产品,进入农业领域流通。

除了草莓,嘉博文餐厨垃圾后端加工产品还应用于昌平苹果的种植上,让非地理优势区的北京产出了优质苹果。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全国最大的葱姜蒜出口基地,相关产品的应用成效也都十分显著。

可口的蔬菜瓜果与城市餐厨垃圾就这样联系了起来,这种联系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可以使有机质实现了循环利用。土地有机质增加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据介绍,土壤有机质每提高0.1%,40厘米厚土层每亩增加0.217吨有机碳,相当于减排0.796吨二氧化碳。以北京朝阳日处理400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为例,年处理能力13.2万吨,年产8万吨生化腐植酸,可替代8万吨化肥,直接减排15万吨二氧化碳/年,带动农业减排75万吨二氧化碳/年,相当于55万辆车行使一万公里的排放量。

雾霾天气倒逼新能源产业升级

在北京市民承受了几天的“十面‘霾’伏”之后,2013年1月14日,北京市环保局召开了新闻通报会,介绍《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实施情况。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根据科学测算,燃烧1吨标准煤将产生二氧化碳2.62吨、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这些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导致了北京冬季空气质量的恶化,而PM2.5正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供暖与PM2.5指数密切相关。如果按照1年户均燃煤1吨,北京核心区内20万居民实现“煤改电”来计算,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2.4万吨、二氧化硫170万公斤、氮氧化物148万公斤。减排数字可观。

以目前使用最多的92号汽油为例,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千克汽油,排出200克左右一氧化碳、8克左右碳氢化合物、20克左右氧化氮等污染物。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静风等特定条件下,经过强烈地阳光照射,就会转化为二次污染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当遇有二氧化硫,还会生成酸雾。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PM2.5,柴油车产生的PM2.5相对更多一些。同时,汽车尾气中的一些气态污染物,也会二次转化为更细颗粒物。一般而言机动车尾气管的高度在半米左右,它排放出来的颗粒物,更容易被人体吸入肺部,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而工业生产不仅直接向环境排放粉尘、烟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而且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PM2.5等二次污染物。据了解,北京工业企业排放的PM2.5占北京PM2.5本地来源的22%。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能源效率,清洁使用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替代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开发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

“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现有能源,但是考虑到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就必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对记者说,“太阳能是其中一个手段。如果能替代50%,那就是了不得的量了,至少给了子孙一个机会。”

在我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都明确地将低污染、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重点研发目标。太阳能的新技术研发已成为我国新能源重点发展的领域。

“光伏(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用处是发电。如果考虑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是20年的话,以20兆瓦为例,在做这个电池过程中会释放2700吨的二氧化碳,但是,在使用它的20年间,其发电量可以减少22000吨二氧化碳的释放,此外,还有硫、氮等,至少可以减少2万吨左右。”陈颉说,正是看到了新能源的应用前景,目前,全世界都在争夺新能源的技术制高点。

而作为PM2.5形成原因之一的汽车尾气,也让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受到更多的期待和关注。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促进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北京而言,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PM2.5,而且对提升北京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北京市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相关领导作为联席会召集人,14个相关委办局成员单位共同参加,联席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科委。

来自北京市科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科技经费5亿元,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累计共34款纯电动车列入国家车辆产品公告目录,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种最齐全的地区,包括整车、电机、电池、充电系统和配套系统5个方面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清晰可见。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做好生态加减法

“我们养殖的鱼,从鱼苗引进到最后端上食客的餐桌,全程是没有投药的。药物的使用也是现在人们比较介意的一个方面。”海昌渔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2009年8月海昌渔业进入密云,引进加拿大高密度养殖技术,引进的国外技术,高密度养殖冷水加拿大三文鱼和泰国的热水鱼;同时,结合国内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设计了鱼菜共生系统;为了环保,引进了有机肥生成技术,将污水、粪便处理成有机肥,建成了十几个蔬菜大棚,将有机肥直接用于蔬菜的生产。

“我们还有鱼菜共生系统,适用于广温鱼的养殖,蔬菜在上面,下面是较高密度养殖的鱼,形成一个内部循环,这个用的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海昌渔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实现环保养殖,海昌渔业通过生物过滤和物理过滤,去除掉对鱼有害的物质,从而替代了原来的药物使用。另外一个就是节水,引进时设计的水循环目标达到98%上,每一个池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避免池子之间出现疾病的传染的可能性。同时,因为处于生态涵养区,所以采用了先进的防渗技术,避免对地下水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几年前的密云县还只存在想象当中。

“要想富,炸水库”,曾经是密云县人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那些全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岁月里,密云县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却必须为了保证北京市的供水安全而取缔水库周边居民最大的经济来源――水库养鱼。这个决定,让密云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排名在北京市区县中垫底。

“很多年前,密云取消水库网箱养鱼,主要就是因为对水的影响。渔民当时的意见也很大。但是没有办法,当时密云水库鱼多有名啊,鱼是好东西,但是鱼粪直接就到水库里,肯定有污染的。”密云科委主任赵宏对记者说,随着水箱养鱼一起被取消的还有过去的经济支柱水泥一厂、二厂、化肥厂等等,“水库上游地区的种植业也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别说规模养殖,在三级圈内,连散养都不允许。也就能养养蜜蜂。”

所谓“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在被动地杜绝了一切会导致污染的发展方式之后,密云县提出了水库涵养区的生态概念,“举保水旗、吃环境饭”。

“那段时间,我们科技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生态县的战略开展,选择适合这里的环境、又不污染环境的作物。比如,大面积种植中草药,因为不需要农药化肥。”赵宏说,密云县为此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科技成果――科技在生态保护上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适合生态环境保护、又能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的种养业科技方面的尝试。

“现在重要的赤眼蜂养殖技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到了今天,曾经制约发展的桎梏,已经成为了优势。长江以北全国第一生态县的称号,让密云掌握了吸引企业入驻的筹码。

“大连海昌集团投资1.8亿元,建立高档冷水鱼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蔬菜种植的高附加值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条。3年建成后,亩产高档冷水鱼80吨/年,年产量2920吨,年产值可达2.74亿元,实现纯利润1亿元。”介绍完海昌渔业将要带来的经济利益之后,赵宏说密云还有更大的计划,“怎么利用现有的环境和科技资源招商引资,我们还在做一些尝试,我们在水库下游建立了一个科技园区。希望引进更多高技术、高税收、低污染企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促进密云更快更好地发展。”

目前,密云已经引进了北汽福田、北新建材、中青旅古北水镇、港中旅房车小镇和华润希望小镇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密云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环境,开始成为推动发展的资本。

要想富,穿绿装

“云南省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国家号召保护水源地,因此在水源地禁止砍伐树木,还要退耕还林。水源地保护好了,下游的工业省份都能享受到生态变好所带来的成果。但是上游的居民却因为要保护水源,面临着耕地丧失、收入减少等问题,而下游的受益方却称‘你治理是你的事情’,不愿意拿钱出来补偿上游的付出方,使得上游的付出方不愿意继续从事环境保护。”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侯明明认为,绿色经济不一定能够产生经济,这就是很直观的例子。而十提出了“绿色发展”,就肯定了生态资本是有价值的,当下游的工业城市享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服务,他们就必须得付费,让上游保护环境的努力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如何让绿色经济真正产生经济,门头沟区已经开展了一些尝试。

“2012年三四月,我们已经在北京市做了一部分碳汇补偿。我们发起了一个活动,请零点公司帮我们策划,从社会上找了一些愿意做公益的企业,帮企业测算了他们一年的碳排放量,然后计算需要种多少棵树才能够达到平衡。” 付军利对记者说,这个活动吸引了很多大企业参与,并在门头沟区认领种树任务,或承担环境维护的经费。

“我们还想做一个议题,以门头沟区为示范做一个北京市碳汇补偿机制,推动整个碳汇补偿机制的建立。” 门头沟区科委下属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杨自立博士对记者坦承,现在的状况是,这个事情一直在说,但是真正落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国内的碳汇市场其实是和国际市场脱节的,现在做的青峰峡造林之类的,并没有形成市场化的机制,只要政府不征碳税,那么企业做这些事情,对它自己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只不过是一个公益性的形象工程。

“碳交易将是全球的一个趋势,目前的情况是,在碳交易上我们处于被动的局面,再过十年八年算碳排放量,我们北京也将是一个考核指标,我们必须发展相关技术,测算我们的碳排放量,如果在这个技术上依赖国外,未来肯定会失去话语权。” 刘洪波认为这是科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碳储量既是林业上的、更是经济上的一个概念。我们想要做的是,一个是取得,检测碳储量的技术上的相关资质,可以帮别的地方去测,赚取这方面的利益;另外一个,可以做碳汇交易的中介。这两个才是经济方面的大头,而不是做碳汇林。”杨自立认为,通过这个机制的建立,绿色经济就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