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去年新能源车销量数据看,排名前十的车型都是自主品牌,相比之下,合资或进口新能源车并不多。但随着合资新能源车型的陆续入市及政策对自主品牌补贴的减少,2016年新能源市场的格局或将悄然变化。
合资破局
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日前在黄浦江畔举行了“心远方”别克日活动,“别克蓝”车标以及别克全新一代君越全混动车型,由此拉开了别克全面推进新能源战略布局的大幕,别克品牌有望迎来以新能源技术为“背书”的新产品序列。
据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包晔介绍,别克全新一代君越全混动车型可以分别实现电机与发动机混合驱动、电力单独驱动、发动机单独驱动等多种驱动形式。相比之前的版本,新一代产品由“弱混合动力”系统升级到“强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提供显著效果的节能和减排。“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迎合政策来推出产品,而是切切实实地降低现有产品油耗。”包晔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车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尾标标识了“30H”。别克官方表示,这也是第一辆使用别克最新蓝车标的车型。据悉,全新一代君越全混合车型是别克新能源战略的第一款车,未来还会有更多产品推出,包括EREV增程式混合动力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多种驱动系统的绿色车型。
事实上,在别克发力混动领域之前,已有多家车企在该领域进行了布局。丰田在实现凯美瑞、普锐斯国产的基础上,去年又实现了雷凌双擎和卡罗拉双擎的国产。根据丰田的规划,到2020年,其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占比将达到30%。今年,本田第一款混合动力车型雅阁混合动力版也将在广汽本田国产。
合资车企之所以热情高涨,与政策面的逐渐放开不无关系。去年年底,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分别在天津和广州取得了新能源车牌照摇号资格。今年2月29日,工信部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和去年有所不同的是,合资企业和合资品牌车型首次入围本次推荐目录,其中宝马和沃尔沃各有一款混动车型入围,合资自主品牌的纯电动车之诺和启辰也首次入围。
自主守城
政策一方面对合资品牌逐步松口,另一方面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减弱。数据显示,随着补贴的减少和门槛的提高,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北汽、江淮等新能源车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虽然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自主品牌为主,但仍然需要警惕合资品牌的入侵。“之前外国品牌一直都在观望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而现在随着国家大方向上的确认,合资车企产品的介入将给自主品牌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业内专家看来,一向嗅觉敏锐的合资车企之所以在中国的绿色出行市场上慢一拍,其实是为了在技术上谋求更大的突破,以及对消费环境做进一步体察。现在,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了解逐渐深入,充电设施越来越便利,一些合资车企掌握的技术能把新能源车生产成本降到与燃油汽车相当。在此背景下,合资品牌在近两年步入了更密集的新能源车投放期。
不过,对于这一天的到来,自主品牌并未选择坐以待毙。为实现成本和技术的突破,去年以来,包括北汽、上汽、比亚迪、长安等车企都宣布了未来的新能源投资计划。据估计,未来几年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将高达千亿元级别,而投入的方向包括整车、基础设施以及零部件的整合。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此前表示,上汽将进入密集的新能源投放期,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EDU也会被应用到旗下所有车型之上,“正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规模上去之后,上汽的成本优势就出来了,核心竞争力也会更明显。”
篇2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营销;市场开拓
电力企业生产电能,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需求,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当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电力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只有全面掌握市场,分析形势,才能保证电力市场稳定,维护电力企业利益不受损害。那么,良好科学的营销活动,则是电力企业必胜的法宝,是保障供电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只有全面了解市场、掌握规律,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方式,开展良好有效的营销活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市场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需要紧紧围绕用户第一的理念,把用户的具体需求放在首位,使用户能够使用到可靠、优质的供电服务,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通过科学的方法,端正经营态度,更新市场理念,同时有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创新营销,全面提高供电服务水平与能力,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并能在新能源冲击下,保证电力企业市场稳固地位。
1 新能源发展下的电力营销活动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巨大、能源紧缺一直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对供电企业来说,电能生产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供不应求的问题通过能源建设开发得到良好解决,同时,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全面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建设,已经解决了部分电力能源紧缺问题,电力供应紧张得到有效缓解,在新形势下,各类能源不断发展,要想稳定市场位置,就需要结合市场规律,不断拓展新思路,开发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稳定市场开发用户。电力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思想影响,对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存在认知不足,认罚营销只是供大于求才使用的,对供不应求没有必要进行市场营销,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破除传统观念,用全新的理念进行馐,通过现代市场良好的营销活动,打开新局面,开展新业务,确保市场稳固。当前,电力企业内部营销体系尚不完善,一些业务没有与市场对接,在环节流程中过于繁琐,同时也有一些电力基础设施跟不上时代,个别设施设备老化,建设水平过低,影响了供电效率与水平,同时传统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强,影响了电力企业对营销活动的有效开展。
2 新能源发展下的电力营销市场开拓思路
2.1 不断转变陈旧落后思想
市场营销活动主要是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要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良好的活动开展,保证企业市场地位不受影响,营销活动不是个别行为,需要整体协调,通过对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全面打造完善的理论,通过完整营销体系支撑,确保营销活动顺利开展。电力企业思想保守,要想实现成功营销,就需要破除传统陈旧思维,在各项营销活动中创新策划,革新自身过时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全新的市场理念重新构建市场化营销理念。营销时要以企业根本利益为核心,通过良好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供求关系的协调平衡,在营销中,要实实在在关注广大用电客户具体需求,围绕客户构建各项营销活动体系。企业一定要在营销中,全面平衡好自身经济效益和满足客户需求之间的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占有率。电力企业要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总结分析,对内部进行不断调整,创新营销环境,改革内部营销部门,通过现代营销制度的建立,形成更规范、更完善、更统一的营销模式手段,确保营销活动顺利进行。
2.2 提高自身优势宣传推广水平
电力企业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适时推广与宣传,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构筑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条件下,电力企业在全面遵循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使电力企业成为节能主体。新能源开发推广,注重的就是节能减排,所以,电力系统要结合推广政策,根据自身是清洁能源的属性,进一步做好推广与开发,这与国家环保政策相符合。电力企业要切准市场需要,提高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好电能的高效性和环保性,通过优势切入,把握好市场需求,用优质环保的产能稳定老市场,开拓新用户。
2.3 创新现代市场营销模式
在全新能源形势下,企业均通过自身的优势稳定市场,那么,电力企业也要不断开发自身优势,总结自身长处,在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以优势构筑好营销模式,创新出电力企业特色的营销模式。电力企业要把市场营销当成重要任务来看待,要高度重视电力营销业务在经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拓展电力市场,在众多能源竞争中赢得用户。电力营销活动要想顺利开展,一定要注重自身网络化建设发展,整体电网建设是市场营销的基础,要与最先进的技术结合,采取现代的信息技术,提升电力水平,构建一套多层次、科学性的基础,推动营销工作开展。营销模式的创新需要全面掌握市场规律,在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引入市场化商业运作理念。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导入现念,提高营销活动自主性,突出市场调节作用,企业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有效的用价格体系进行调节,保证价格制订更加灵活,进一步开发新用户,促进用电需求良性持续的成长。
2.4 提高电力基础技术水平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电力建设越来越先进,我国电网建设活动不断增多,电网已经形成全覆盖、多功能、跨省区的电力输送网络,大大提高了用电效率。在实际电力供应中,需求端、输电线路经常会出现问题,影响了供电用电稳定性,电力企业要全面查找原因,积极做好相应技术改造,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减少整体电力的能耗损失,确保供电用电整体质量。只有高水平的技术,才能保证营销活动顺利,对营销也是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企业开展营销活动,需要对技术进行解读,通过配电管理系统升级,实现客户服务系统运行稳定,保证整体营销管理措施到位,良好的技术能够实现综合一体化,保证数据采集分析精准,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市场营销决策依据。
2.5 丰富服务策略和营销策略
电力企业要在整体服务意识上全面提高,这样才能满足用户需要。需要在管理中加入服务理念,使服务成为营销的核心和重点,良好的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服务质量不能片面化,一定要整合流程,把服务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维护、运行、营销以及管理全程。在企业中开展服务观和营销观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使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保持良好关系,实现双赢状态。营销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要为客户提品资料,使客户认识产品性能,挖掘顾客购买欲望。
3 结束语
电力企业要想赢得市场主动权,就需要不断开展营销活动,端正营销理念,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活动,打造高效的营销策略,为各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政策不断出台,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因此加快配套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及早开展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策略性研究、布局规划和试点工程,将对实现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拓展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加快电动汽车充点设施建设不仅是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电网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展示责任央企形象的战略举措,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实现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有效手段。
本文从市场分析入手,在规划思路、建设方案等方面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提出作者的想法和思路。
一、电动汽车现状与市场前景
(一)电动汽车现状及其发展
电动汽车的历史其实早于内燃机汽车。当德国的戴姆勒和本茨于1883年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时,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已于10年前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在1900年时,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还占有压倒性优势。然而此后内燃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而电动车技术发展缓慢,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内燃机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汽车行业的绝对主流。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也有了一定进步,在短途低速、城市公交及旅游区交通等特定用途已经得到应用,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到现在已将近20年。我国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发展电动汽车,2000年开始叫作“电动汽车专项”,只是到目前“十一五”,才叫“节能与新能源专项”。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的奥运会上,新能源汽车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展示。
科技部和财政部,以及工信部出台了电动汽车的刺激方案,工信部提出了汽车振兴方案,都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就是要往电动汽车方面发展。从目前的技术看,从造车、关键的零部件,电池、电动机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电动汽车进行产业化的一个阶段。
根据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预计到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万辆。
(二)电动汽车充电站现状、规模及前景
2009年10月,国家电网上海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顺利建成投运;截止2010年年末,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全国27个城市建设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2月16日的《2010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1年,公司将在智能电网示范试点工程上取得重要突破,将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44座、充电桩1.3万个。
南方电网近期也规划:到2012年,南方电网将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以及29500个充电桩,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将打造覆盖全市主要干道、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以“慢充为主、中快充为辅”的充电服务网络,建成满足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推广和区域应用要求,与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工作部署相协调的充电设施。
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与北京首科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石化旗下加油、加气站将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站。
中海油2009年向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50亿元,生产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电池,正考虑在全国建设电池更换站网络的可能性。
(三)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评价
1.社会效益
传统内燃机汽车效率为38%,考虑到电动汽车的适用范围主要以城市区域内为主,按在城市中运行的车辆进行比较,因为汽车(内燃机)在市内行驶中频繁的停车、低速行驶等,造成内燃机空转或处在低效率区,其最终效率不过12%。纯电动汽车停车时无机器空转,80%以上的电池能量可转为汽车的动力,即使考虑到用于发电的能源最原始的地方开发算起(电能的来源有核能、生物质能、石化能、风能等),考虑综合考虑发电机效率,输电网络损耗等,原始能源转换为汽车动能的效率也在20%~30%,故采用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能耗大大降低。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元月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到2012年,国内有10%运营车辆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目前国内汽车年产1000万辆计,也就是100万辆,那么国家一年可节油7.8亿升,减少230万吨的二氧化碳和7800吨一氧化氮的排放,以及减少780吨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2.电动汽车购买相关政策
2009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公共服务领域购车进行一定的补贴,但是这一补贴政策并没有涉及到私人购车领域。在财政部补贴标准涉及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中,混合动力汽车按照节油率分为五个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
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最终敲定新能源车消费刺激政策:2010年不但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还将先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3.电费与油价的对比
以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为例,下图说明行驶单位里程运营成本:
根据网站资料,2006-2010年93#汽油涨幅约为34%,以此速度预计2012年可能会达到9元/升(93#汽油),以此计算汽车行驶成本计算如下表(以小型汽车为例,由于油价、电费等价格因素浮动变化较大,本表格仅为预测费用):
说明:⑴燃油汽车保养费按日常保养加车辆大修费用统计。
⑵油价2010年按6.23元/升统计,2012年预计达到9元/升。
⑶电费目前按商业低谷电价0.3657元/kWh,2012年预计达到0.4388元/kWh。
⑷行驶里程按18000 m/年统计。
如上表所示,预计2012年后燃油汽车综合花费将可能达到电动汽车的10倍甚至14倍。
二、规划思路
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需要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那个、电网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笔者所处某市为例,简要分析某市2020年建设需求和建设规划
篇4
[关键词]电力设计;市场分析;预测;营销管理
在电力设计企业管理运营当中,市场分析和营销是将生产力有效转化为经济效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国内多数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在实际运营当中,由于诸多原因,企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比如电力勘察设计在市场环境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上没有完善的系统。本文针对目前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提出一些市场分析和预测方面的营销管理。
1当前国内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分析存在的问题
1.1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不足
国内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当中,由于管理软技术及管理形势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市场分析与预测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与国内发展迅猛的经济环境不符,使得管理模式较为落后。[1]从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和预测而言,其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也没有构建有效规范的市场分析与预测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无法准确掌握电力勘察设计市场的发展方向,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市场信息分析预测不及时、不精确,继而影响项目开发和跟进的速度,频频失利。因此,要提高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营销管理首先要增强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执行能力。
1.2缺乏完善的市场分析、专业的预测队伍
在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开发市场期间,多数企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管理团队。导致这一矛盾点主要是由于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和市场分析预测管理比较麻烦,与其他行业相比,不管是在制度改革还是营销管理模式上起步较晚,且具有垄断性。比如在西南某市电力企业受到市场环境影响需要改革,但改革过程中计划经济和垄断严重制约企业改革范围和深度。国内对企业市场营销分析预测管理技术企业较晚,多数高校还未设立此专业,因此,电力企业在开发市场期间缺乏分析预测的专业团队。
1.3市场分析与预测对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影响不大
除了没有专业的市场分析预测营销管理团队外,还有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市场拓展当中预测与分析营销管理对其影响力度不大。电力作为民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在市场出现半饱和形势下企业需要推出更多新产品,而新产品的推出需要结合市场分析、预测结果做出灵敏反应,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适应当前市场发展。为配合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国内电力能源企业需要结合市场发展状态及时调整项目施行方案。对于大型电力设计企业而言,经营管理改革模式还未完全跳出传统的电力系统模式,对需要开发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发挥不佳,影响市场拓展进度。
2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有效营销管理策略
2.1强化市场分析预测能力
要提高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管理执行力度,就需要进一步改革电力市场,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新形势,同时还要准确定位市场分析预测在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愈好,经济体系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各行业、各企业单位要稳步向前发展,需要对新形势下的电力市场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在电力市场逐渐收紧的大好环境下,电力勘察设计市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企业要结合产品和市场需要开拓新的领域,比如将电力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风力、微生物等新能源发电领域。其次是在开拓更大、更新的地域市场期间,要充分利用地域市场中的资源或者经济发展契机。比如在陕西、甘肃等地的电力企业可以利用国家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开发东南亚未饱和的电力市场,打破电力能源市场的局限性。最后是将电力能源引入稀缺市场中,比如积极开拓非电力市场。国内外电力市场多半处于半饱和状态,且竞争激励。但对于此类产品市场的开发,其经营范围比较广,且人才需求更为专业,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经过3~5年的试探期。只要企业在成功运作了新领域、新地域的工程项目后,才能为企业增加更多生机和活力。而市场分析、预测的营销管理能力最能体现企业稳定和抓住新市场的保障。
2.2结合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结果调整企业经营模式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要不断发展,管理者首先要重视电力设计市场分析、预测营销管理队伍建设及分析预测数据,将项目完成目标与实施方案与之相连,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利润率,让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从产品营销转变成电力服务。对二、三线城市中的小型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开拓发展期间,必须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当前经济发展拓展电力市场范围。在电力产品创新中还要将电力产品与非电力产品设计进行分层、分主次开放,用新颖、创意、客户需求度高的电力产品抢占设计市场,在提升电力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要树立独立的电力品牌。电力企业还可与其他领域深入合作,比如可以与电子行业;电力企业借助跨行业的合作,可以从不同行业中获取到更为优秀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融合资金、获取更多营销管理设备提高管理执行力度,进而为电力设计能力及资质寻求更加健全、适宜的平台。再采用互补和强强联合的战略发展形式,在互惠互利状态下减少市场运营风险,提高电力设计市场竞争力,以的态度强化战略合作手段,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分析、预测的营销管理的整体实力。
2.3多培养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人才
为提高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管理在项目规划和市场拓展上的影响力度,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市场分析预测专业团队。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模式与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息息相关,而电力设计企业要获得转型,就需要将传统纯粹勘察设计转向项目管理上,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市场分析预测技术还要懂得管理。如果企业要自行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可以承接电力EPC项目,在不计较成本和利润的情况下充分锻炼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企业对新市场的开拓,还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增强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2.4健全营销管理体系
在培养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企业还要健全营销管理体系,将传统管理模式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结合使用,以更加智能化、更加快速、简便的方式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还能及时收集国家、地方政府、电力市场动向等方面信息,不会出现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损失。然后需要针对收集的信息情况与地域内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为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3结论
由此可知,在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营销管理当中,电力企业要针对目前的电力市场及其未来发展势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更多优秀营销管理人才,提高品牌影响度。
参考文献:
[1]韦敏.关于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营销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34):144.
[2]周小杰.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229.
[3]四川电力设计咨询公司.印度首个发电项目实现商业运行[J].四川水力发电,2010(5):48.
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驱动因素;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通过以下4种方法实现节能减排:一是提高汽车技术。通过采用先进发动机、先进变速器、汽车整备轻量化等手段来降低汽车的燃油量;二是普及小排量汽车。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鼓励小排量车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三是使用柴油驱动汽车。当前的柴油车比同排量的汽油车油耗低25%,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大规模推广之前,柴油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四是开发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从传统的全燃油发动机向混合动力燃油汽车过渡,并逐步发展至燃料电池汽车。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现状、环保要求及刺激内需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经过最近10年的发展,各大合资,国有品牌均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型、燃料电池车型及纯电动车型,并实现了量产,由于消费者对混合动力车型、燃料电池车型及纯电动车型处于初步认知阶段,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车型的销售状况不甚理想,这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各大汽车企业深深顾虑所在。本文期望通过将国内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特征及其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通过SPSS17.0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策因子,通过对决策因子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品市场分析,产品市场定位,产品生产、产品营销相关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二、问卷调查与样本信度检验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素的获取
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是在4S店销售出去,因此本调查立足于武汉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通过咨询武汉相关从业人员、部分新能源汽车车主及具有购买新能源汽车意向的客户,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作者收集整理出了28个反应业内人士及消费者心中的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驱动因素问答题,通过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对28个条目进行增加与删除,最终确定了10个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驱动因素。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对35个条目进行评分,依次划分为完全同意、同意、说不清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个量级,分值依次为5分到1分。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国家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主要有三项:一是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如在科技部主持的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中,要求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二是在5个试点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加快此类产品在私人消费领域的普及速度;三是对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在此背景下,为了得到相关数据,作者选择了调查武汉相关从业人员、部分新能源汽车车主及具有购买新能源汽车意向的客户,调查地点为龙阳大道武汉安利捷丰田、龙阳大道东风日产三环劲通、武汉市神龙鸿泰、武汉华星汉迪等4S店,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法。针对4S店销售顾问、新能源汽车车主及具有购买意向的客户发放问卷。实际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达95.7%,调查结果令人满意。
表1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素
调查的变量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10个影响因素的均值都大于3,其中“政府相关优惠补贴政策”因素均值最小为3.42,这说明参考相关结论总结出的因素确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决策考虑的因素。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排首位,排第2位的是汽车使用成本,排第3位的是汽车质量可靠性,第4位是售后服务,第5位和第6位是使用便利和汽车品牌偏好影响(均值均为4.04)。也就是说消费者认为这6个因素比较重要。
(三)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如表2所示,本调查应用SPSS17.0对所得的350份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其Cronback's α信度系数为0.763,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见表3)。因此,基于该问卷得到的数据是可信的,基于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表2 问卷信度检验
样本充足性检验系数KMO值为0.720,大于0.5的经验值,Bartlett球形检验值sig<0.01,可认为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可信度高低与Cronback's α系数对照表
(四)样本个体特征描述性统计
在获取的350个有效样本中,男性192位,女性158位,分别占比54.9%和45.1%;被调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年层面,年龄结构合理;被调查者大多为本科及以上,具备较高的教育层次;被调查者来自各行各业,样本分布均匀、被调查者收入集中在5~20万区间,属于拥有购车能力人群。样本的基本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调查样本基本数据
(五)驱动因素的变量选择与特征分析
在调查表中,进行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素调研的样本被要求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一次打分,调查的变量统计特征如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前6个影响因素的均值均大于4,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4.81)成为调查者认为的驱动消费者购车的第一要素,排第2位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4.78),排第3位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可靠性(4.53),排第4位的是厂商售后服务(4.34),排第5位和第6位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汽车品牌偏好影响(均为4.04)。由此可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沉淀成本、使用成本、质量如何成为被调查者最为看重的因素。
共计有285位受访者(81.4%)认为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是驱动消费者购车行为的第一要素,主要源自现阶段汽车消费仍然属于消费支出中的重头项,占用消费者资金量较多,因此价格弹性较大;共计有273位受访者(78.0%)认为汽车使用成本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车行为的重要因素,虽然新能源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能够带来不错的表现,但是目前油价高企,燃油成本仍然是第二大汽车消费支出项;共计有222位受访者(63.3%)认为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可靠性也是影响其购车的重要因素,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的不成熟加大了机械的不可靠性,因此消费者对其可靠性秉持关切态度亦可理解。
表5 调查表的变量统计特征
(六)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子分析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新能源汽车消费驱动因素方差贡献率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计算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集中了10个原始因子67.828%,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充分反映出原始10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通过旋转因子后载荷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旋转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驱动因子载荷
(1)在第一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政府相关优惠补贴政策(0.555),外观和内饰偏好(0.535)和汽车使用成本(0.442),其中政府相关优惠补贴政策调查得分均值为3.42,外观和内饰偏好调查得分均值为3.59,汽车使用成本调查得分均值为4.78,这里使用成本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被考虑的仅次于销售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将第一因子命名为“使用消耗因子”。(2)在第二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周围购车人群对其影响(0.567),售后服务(0.431)和使用便利性(0.400),其中周围人群对其影响调查得分均值为3.73,售后服务调查得分均值为4.34,使用便利性调查得分均值为4.04,这里售后服务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被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将第二因子命名为“售后服务因子”。(3)在第三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汽车品牌偏好影响(0.507),销售价格(0.423)和政府相关优惠补贴政策(0.411),其中汽车品牌偏好影响调查得分均值为4.04,销售价格调查得分均值为4.81,政府相关优惠补贴政策调查得分均值为3.42,这里销售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考虑的第一要素,因此可将第三因子命名为“购买成本因子”。(4)在第四因子中,排前三位的驱动因子载荷分别是安全保护性(0.569),质量可靠性(0.439)和使用便利性(0.434),其中安全保护性的调查得分均值为3.87,质量可靠性的调查得分均值为4.53,使用便利性的调查得分均值为4.04,这里质量可靠性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将第四因子命名为“汽车质量因子”。由此可见,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4大方面:“使用消耗”、“售后服务”、“购买成本”和“汽车质量”问题,是决定消费者购车的核心因素。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研究消费者行为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潜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企业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战略,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问卷调查表得知,城市潜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较高,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意义和节能减排功效持积极态度,购车决策能够为其带来减少油燃油费用、降低成本的作用,总体上都拥有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
2.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因素包括:汽车品牌偏好影响、周围购车人群对其影响、政府相关优惠补贴政策、销售价格、外观和内饰偏好、汽车使用成本、质量可靠性、使用便利性、安全保护性以及售后服务等10大因素,可以划分为使用消耗因子、售后服务因子、购买成本因子以及汽车质量因子,5个主要因子在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中占比67.828%。
(二)对策建议
1.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效率和效果并重。按照国务院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销目标是: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却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只有8368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这个数据远远低于政府的规定目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完成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发改委就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就试点工作提出了评估与审核的意见措施,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喊喊口号。
2.加强和媒体的合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需要汽车专业媒体对技术革新、产品换代、性能指标数据等消费者关注的信息推介;需要加强与各大汽车门户的沟通,加强汽车专业论坛版块交流,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以及售后交流,答疑解惑;同时也需要借助时尚媒体,新闻媒体,娱乐媒体等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客户对产品的印象,表达出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3.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以美日发展经过为鉴,应通过财税金融激励手段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如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商业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J].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邵毅明,边耀璋.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刘光富,胡冬雪.绿色技术预见理论与方法:以新能源汽车为对象[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字:混合动力车;市场;汽车设计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94-01
节能环保型汽车包含很多种动力方式,混合动力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包括氢能源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混合动力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对原有能源的更合理利用,而且这种技术当今也已较为成熟,其缺点是:首先,混合动力车市场价格普遍高于普通燃油汽车,甚至经过多年使用省下的燃油费也不抵差价,消费者当然难以买账。另外,混合动力车依然会消耗石油能源,同时混合动力车依然使用石油能源并且有排放,对于以后必然产生的新型能源和零排放的汽车而言它只是现阶段的过度产物。作为较为成熟的技术,混合动力车作为近期的主要汽车产品,今后将转为无污染的电动车或其他动力汽车。
基于《2009-2015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分析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的分析。从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已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前夕。在我国,丰田等大品牌已通过同我国的合资企业将他们的混合动力车型推广到了我国市场。国内各大厂商也已经将各种节能环保技术运用到了产品当中,而且很多也已下线并投入了市场销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节能环保型车在技术性能方面同国外并不差很多,甚至有些车款还有很多更加优异的性能表现。
然而目前有待普及的混动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混动车才能真正走向普及。
1997年丰田普瑞斯实现量产以来,就很少见到有独立造型的混动车上市销售了。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在原有的销售业绩不错的汽车款型上进行改良设计,增加混合动力系统,使其成为某某车的混动版,比如:丰田的凯美瑞混动版、本田的思域混动版和宝马七系混动版等等。伴随混动版动力系统改变的造型改变仅仅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变化。然而作为同款车型的混动版要比汽油版贵将近一倍,并且在几十年内都无法通过节约燃油的成本来补齐这个差价,这就造成许多消费者无法接受混动版而去购买汽油版。
混动车如今还不能广泛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混动技术使得汽车的动力系统变的复杂化,必然在生产成本上相较普通汽油车高出许多,混动车价格高的原因就在于此;其二,低端的消费者没有能力或者无意购买价格高出一倍的混动车。解决的方法有几种:一、等待燃油资源的自动涨价,迫使人们必须使用节能环保车型;二、改进混动系统使它的表现更加出色或者成本更低;三、将混动系统用于高端豪华车型上,相对于高端车型的高价格而言,混动系统所增加的成本相对较少;四、可以用汽车设计这样低成本高回报的手段增加混动车的产品价值,是混动车同普通汽油车在设计上拉开层次。
混动车作为一种电动车时代到来之前的过度产品究竟有多长的路可走,这是较难预知的,但是只要混动车要想有更加长足的发展必须在汽车设计上下功夫。
混动车的设计不光是要在造型上下功夫,功能上的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第三代普锐斯设计纯电力里程是23.4公里。原因在于经调查发现日本人平均上班路程是23.4公里。
在文章中混动车只是一个点,如今世界公认的节能环保型车的下个目标是电动车。电动车在汽车产生初期就有出现,但之后被燃油汽车取代,如今遇到节能环保的双重需求,再度被人们设计生产。它如今还不能广泛推广的问题在于电池重量与能量之比过大和生产成本问题。我国的电池技术与其他国家基本相当,这给了我国的电动车产业很好的发展契机。
篇7
关键词:太阳能;开发利用;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能源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常规能源的储量日益下降,价格大幅度增长,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不危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问题是世界性的,向能源过渡的时代迟早到来,由于太阳能独具的优势,其开发利用必将在21世纪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及其推广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别。面临太阳能经济时代,面临21世纪初太阳能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太阳能技术及其产业,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自70年代末,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太阳能先进技术和设备,经过20多年自主发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行业,并成为世界上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国家。近几年,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规模和市场销量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1992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销量50万m2,为世界其它国家总销量之和;1997年,总销量上升至近300万m2。目前,全国从事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的企业达到1000余家,年产值约20亿元,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已达电、燃气热水器的1/10。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不仅产销量世界第一,而且在产品质量、集热技术上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清华大学研制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和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研制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代表了当前国际前沿技术,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全年供应热水,且防冻裂,如热管在-50℃的自然环境下也不会冻裂,解决了困惑该行业多年的难题。因此,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逐年提高,在国际市场也颇具竞争力。
二、发展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太阳能开发利用,迎接太阳能经济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太阳能开发技术进一步完善,为迎接太阳能经济时代的到来,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凭借政策、科技、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专门成立非常规能源部,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加快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还不够重视,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措施,但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完整的鼓励支持政策,导致各地方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参照的依据,严重影响了我国太阳能的发展,很难实现制定的目标。
(二)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强化的光电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不断革新,太阳能热水器得到较快的发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缓慢,与世界先进水平落差较大,多年来,我国对光伏技术不够重视,投入资金量与其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严重不足,使得在光伏领域无法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越来越大。我国光伏电池产品主要集中在单晶硅太阳电池上,非晶硅电池却很小,其他种类的电池由于转换效率低、不稳定,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年销售量仅占世界销售量的1.8%。我国单晶硅更是存在材料短缺、成品、半成品生产不合格等问题,产品产量增加不大,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使得我国光伏电池产品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应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认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加大科学理论的学习,对光伏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改变我国能源,促使太阳能系统提前运行。国家还需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电力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不断地进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私有能源公司应从自身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状况,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选取突破点或另辟蹊径,积极投身于太阳能的开发,研制出低造价、高性能的新型太阳能,促进太阳能技术不断向世界先进水平追赶。
(三)加大政策优惠程度,扶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满足于人们的需求,绿色环保,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政府应实行长期减免税政策,向热水器行业做出承诺,鼓励更多企业投身于热水器行业中,促进太阳能热水器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一个良好的宣传可有效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使得人们增大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关注度。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较其他热水器,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无污染性等优点,利用太阳能辐射可完全实现其他热水器的功能,节约资源。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人们对太阳能热水器存在误解,以为热水器存在安装不便,下雨天、冬季不能实现功能,昂贵等缺点,以致缺少了战略性目光,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使用,促进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使得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能源储备日渐衰竭,加强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损耗,为人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氛围,使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金焕,陆钧,黄晓橹.太阳能发电地面应用的前景及发展动向.新能源,1995,17(2):9~10.
[2]赵缓,越慧.我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经济地理,1998,18(1):56~61.
[3]吕锡民.国内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台)能源季刊,1997,27(3):105~117.
[4]许美荣,于红艳.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分析.能源工程,1999,(1):18~19.
[5]郑宏飞.太阳热发电技术、经济性和市场潜力.新能源,1998,20(2):36~41.
[6]陈哲艮.我国阳光发电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能源工程,1999,(1):5~7.
篇8
2012年4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由于4月工作日少,乘用车产量和销量环比都下降是正常的;但是正如上月我们在乘用车市场分析所述,4月份的有利因素是主力,首先汽柴油有史以来最大幅度涨价,除对A00级轿车有影响外,对乘用车整体市场的负面影响基本没有显现,进一步证明了狭义乘用车市场的复苏。至于有人认为市场不好,是由于整车厂家对乘用车市场期望值过高,加上大量上市新车给经销商铺货,造成4月份经销商库存总量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进入黄灯区,对今后市场更高增长产生一些压力。从总体上来说,内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市场较大增长时,会增长更快,但是比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仍是下降,在合资企业中,德系企业状况较好,日系企业市场较差,特别是在B级轿车市场上表现得最明显。
5月份市场展望
5月市场的不利因素如下:按中国乘用车市场规律,从5月到8月底这四个月是市场的下行期;另外上半年公商务用车的购买高峰已经过去;天气转热,使私人买车数量逐渐减少等。有利因素方面,车展和新车上市潮的持续作用,会使市场火一阵子;5月中旬国内汽柴油降价,有利于扩大销售。因此今年的5月份狭义乘用车将是逆市场规律的月份,销量应该比4月份还高。
2012年4月轿车销量排名前五位
在前五名之后,排名六至十位的是:朗逸、赛欧、宝来、瑞纳和悦动,分别销售2万辆、1.99万辆、1.98万辆、1.88万辆和1.75万辆。与上月相比,福克斯、桑塔纳、瑞纳和悦动增速较为明显,排名较上月也有不同程度提升,市场表现最为突出。4月,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20.4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99%。
2012年4月SUV销量排名前五位
在前五名之后,排名六至十位的是:瑞虎、奥迪Q5、北京现代iX35、智跑和比亚迪S6,分别销售0.85辆、0.71万辆、0.63万辆、0.58万辆和0.58万辆。与上月相比,只有途观销量微增,其它品牌呈一定下降,其中S6下降更快。4月,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10.42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6.58%。
2012年4月MPV销量排名前五位
在前五名之后,排名六至十位的是:帅克、奥德赛、途安、阁瑞斯和普利马,分别销售2824辆、2300辆、2000辆、1806辆和1747辆。与上月相比,别克GL8和阁瑞斯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达到17.84%和24.64%,市场表现较好。4月,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3.71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86.48%。
2012年4月商用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前五位
4月,商用车排名在六到十位的是:一汽、重汽、南汽、长城和上汽通用五菱,分别销售1.90万辆、1.27万辆、1.22万辆、1.16万辆和1.11万辆。与上月相比,十家企业均呈一定下降,其中一汽降幅居前,跌出前五。4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24.44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0.15%。
车 市
通过微博热词看车市
2012北京国际车展于4月23日开幕,因此4月份的微博热词提及中相应的出现了许多和车展直接相关的热词,比如“北京车展”、“车模”、“新车”等,车展上新车齐聚,微博的关注点从“混合动力”、“节能”到“召回”等不一而足。
另外,国内的汽车消费日渐成熟,“汽车改装”、“二手车”也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汽车改装”的提及率在本期热词中排名靠前,至第9位。
品牌提及TOP10
4月微博提及率前十的品牌均是国内知名度较高,产品线丰富,销量较大的合资品牌,大众和丰田作为国内最强势的两大品牌,在4月提及率排名中也毫无疑问地占据了前两名的位置,而德系的三大豪华品牌奥迪、宝马、奔驰也同样有人气,在提及率前十的排名中处于第3-5位。
车型提及TOP10
4月微博车型提及率排名中,“东风雪铁龙世嘉”挟3月下旬新世嘉刚上市的余热名列第1位;在线上营销上向来不遗余力的日系车型在Top 10中占据一半席位,其中“凯美瑞”名列第二;而美系和德系车型各分得两个席位,“福克斯”和“速腾”分列第3位和第5位。
上海车牌拍卖价格再创新高
继4月上海私车牌照拍卖价创出历史新高之后,5月上海车牌价格再上台阶。最低成交价和平均成交价均首次达到6.4万元区间,再次刷新历史纪录。5月19日中午结束的上海2012年5月份私车额度拍卖结果显示,上海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投标拍卖价格继续上涨。本月上海私车牌照最低中标价64000元,比上月大幅上涨了3000元;本月平均中标价64367元,比上月均价大幅上涨2741元。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缓解目前上海私车牌照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节节攀升的局面,本月上海私车牌照投放额度明显提高,达到9300辆,比上月增加了800辆,也创出了年内新高。
今年北京新车销量累计可达50万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4月北京累计交易新车18.67万辆,同比去年的9.17万辆累计增长103.7%,增幅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如果平均折算,前4月北京月均销售新车4.66万余辆,依目前销售势头,在没有颠覆性的相关政策出台的条件下,今年北京销售新车将突破50万辆应该没有悬念,相比去年销售新车约40万辆,同比增幅有望达25%。
篇9
国庆长假期间,国内外政策和市场均正面,市场人士认为有利于A股投资者信心恢复。展望10月后市,股市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惊喜?
国庆节前市场观望情绪重
2015年9月上证指数继续调整,形成月线四连阴的局面。当月收盘3052.78点,较2015年8月下跌153.21点,跌幅4.78%。上海市场月度成交额为5.6万亿,环比减少44%。
国庆假期前一周,市场震荡回落,但沪指仍然保持在3000点之上,中小创表现比较强势。节假前市场短期的震荡调整并不意外,考虑到长假期间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更多的投资者仍然在观望中,市场的震荡走势也说明投资者信心正在修复。短期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下,政策不断发力,场外配资清理结束,投资的恐慌情绪有所缓解,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降低。特别是假期期间国际市场表现抢眼,A股存在补涨需要,这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升有重要作用。市场震荡行情会逐步释放市场风险,短期的反弹行情也给个股带来机会。
国庆假期前一周,从行业板块表现来看,汽车、计算机和传媒等行业涨幅相对靠前,分别上涨3.20%、3.00%和1.49%。公用事业、建筑装饰和采掘等跌幅最大,分别下跌1.19%、1.71%和2.70%。主题上,体育、土地流转和新能源汽车等概念表现相对活跃,分别上涨5.25%、4.53%和4.37%。短期市场的交易机制得到了恢复但并不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可能会受到海外市场提振。
市场面临宽松货币环境
汇率调控及稳增长需要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在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发生改变。在经济基本面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人民币在中期内具有进一步贬值的内在动力。如果叠加国际上美联储加息预期,这种动力会更强。但加入SDR等战略要求央行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因此可以看到在稳定的人民币汇率背后,是央行持续的努力,即不断在外汇市场上购入人民币并抛出美元。
尽管近期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在进一步加强,但经济下行的趋势不会改变,人民币内在贬值的预期也持续存在。依赖强大的外汇储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能够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短期稳定。但这种抗争意味着央行需要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由于汇率、利率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不可能三角”,以及国内经济稳增长的政策诉求,央行需要通过降准降息等行为来引导资金价格下降并释放流动性,以对冲外汇市场干预引起的资金紧张。
货币政策仍会保持宽松的态势,这将对市场形成支撑。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在上升,十一黄金周资金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并没受到季末因素影响,最后一季度降准降息空间仍然存在。当前的宏观流动性格局,矛盾主要聚焦于外汇市场。如上面分析,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并要实现全年7%的增长目标,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考虑到汇率调控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市场人士预计,降准会优先于降息。在央行改变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后,存款准备金缴纳对流动性的冲击将大为弱化,这在中期内降低了不确定性。
投资者情绪方面,投资者风险偏好不会出现明显改善。一方面,国庆假期期间市场无明显重大利好消息,大盘处于弱势格局,投资者仍处于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尚在消化前期市场大幅震荡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仍处于主动去杠杆和被动清除场外配资叠加的阶段,目前难有明显催化剂可以改善投资者情绪。具体来看,国庆前投资者情绪数据依旧处于下探的阶段,短期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难以出现明显的改善。
大盘向好概率大
场外配资清理告一段落,全球金融市场提振,10月份市场有望延续反弹。场外清理配资告一段落后,投资者正处于观望过程中,总体上比较谨慎。假期后,由于存在海外市场的提振,投资者信心有望恢复,短期市场可能会出现反弹,节后的反弹也有助于吸引市场人气,市场在短期可能延续震荡上行的趋势。
风险点也值得关注。市场预期三季度经济很可能不达预期,对于个股而言,季报风险需要注意。值得庆幸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政策有望继续加码,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稳增长政策出台。
国企改革的细则逐渐开始细化,国企改革的主题有望不断催热。在这种背景下,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表示,提示风险,更关注机会。“未来一段时期里,市场更多地还是受情绪面影响,基本面恶化预期,海外市场的动荡,市场走势并不稳定。不过10月初市场仍然以积极因素为主。维持过去的观点,市场即使出现调整,我们还是认为不必太过悲观。 ”
荀玉根认为场外配资结束后,受国际市场的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短期有望提升,市场可能震荡上行。在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系统性风险被兜底,大股东增持有望提升市场信心。看好金融、交运、农业、电力和军工等板块,主题上看好国企改革、环保、迪士尼和二胎概念等。
中信证券陈乐天认为,经济下行冲击,市场仍将弱势。“受杠杆清理以及市场下跌等因素影响,9月A股市场弱势震荡。与上半年牛市氛围不同,现在投资者更为关注经济基本面及估值情况。目前,沪深A股滚动市盈率在18倍左右,整体仍然偏高。而经济仍处在下行阶段,并且有加快趋势,预计三季度GDP将会破7%,这将冲击市场。我们认为,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将主导市场走势,但货币政策的宽松、稳增长政策加码以及环境好转将支撑市场。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10月市场将呈现弱势格局。”
篇10
中国汽车遭遇“成长的烦恼”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1956年到1992年,中国汽车工业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实现了第一个百万辆。197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中国汽车产量只有14万辆,而轿车产量更是仅有区区3000辆。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产量从200万辆飞速跃升至800多万辆,这样的速度让世人瞠目结舌。更让中国人感到兴奋的是,刚刚进入2009年,中国的汽车一跃登上了世界头号汽车大国的“宝座”。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全球市场分析部门的测算,今年1月估计的中国汽车销量为790000辆,而整个美国在1月份的汽车销量为668000辆,这标志着中国汽车月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计,2009年的中国新车销量将突破980万辆。依此态势,将1月的美国新车销量折算成全年销量约为957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如果把中国汽车产业的骄人成绩放到目前的背景下,即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汽车产业造成重大打击,那么这样的成绩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比如今年1月,在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中,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销量下降55%,通用公司下降49%。这两家生产商正在用美国政府174亿美元的注资进行艰难重组。前景最“乐观”的福特公司的销量也缩水四成。而另一个汽车大国――日本也处境困难,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月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9%,为连续第6个月下降。其中,丰田汽车公司1月份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降31.7%,这样的业绩直接导致了这家世界汽车业的“老大”出现了70年来的首次亏损。
然而,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的汽车产业并非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毫发未损。恰恰相反,由于需求下降和出口减少,中国的汽车企业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的烦恼”。虽然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再创新高,但增速大大放缓,已经结束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势头。
从汽车企业的业绩来看,已经有多家国内汽车企业纷纷了业绩预警公告,宣布2008年的全年净利润可能下滑50%至100%。比如,长安汽车预计2008年度净利润比2007年的6.67亿元下降50%至100%。上海汽车预计200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2007年的46.35亿减少50%以上,而上汽下属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经营出现亏损,资金流动性面临严重短缺。同时,一汽夏利和江淮汽车也宣布2008年的业绩将有超过50%至100%的同比减少。其中,仅有一汽轿车逆势攀升,去年净利润有望出现超过一倍的同比增长。
在汽车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去年上半年汽车整车出口还比较乐观,但从去年7月份开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对汽车出口的影响明显表现出来,汽车出口呈逐月下降的趋势,8月份以后每月出口量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12月份更是比同期下降高达57%。
更让人揪心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汽车工业领域实行的“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984年,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合资轿车厂相继成立,而中央正式决定建立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是在两年后的1987年。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天津夏利、一汽大众、神龙项目才先后上马,除了夏利是引进技术,一汽大众、神龙也都是合资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合资和外国独资品牌仍在我国占据统治地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通用、戴姆勒等汽车巨头纷纷在中国展开合资合作,2009年国内将掀起新一轮的车企合资浪潮,而这也意味着国际汽车巨头向华转移产能的开始。国际汽车巨头到中国都选择了合资合作模式,虽然这加速了整车生产本土化的进程,但国内车企仍无法完全消化相关的技术,这一做法的后果可能会导致自主品牌技术研发后,部分核心技术继续受制于人,并将利润让给了外资厂商。
扶持政策释放多重利好
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汽车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释放出多重利好。
首先,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国产轿车的品牌也不算少:红旗、中华、奇瑞、吉利、奥拓、哈飞、神龙……可这些基本上都属于中低端产品。轿车,尤其是家用轿车基本上还是洋品牌占领着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82万辆,仅占轿车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市场占有率甚至还比上年下降了0.43个百分点。这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这无疑为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其次,有利于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业发展的一大潮流。从我国2008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分排量看,1.6升以下品种已经成为轿车市场的主要力量,且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汽车消费税的调整和燃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共同促进了低排量轿车的销售,同时也说明社会对节能减排的思想认识有所提高。随着低排量品种的畅销,各企业对该品种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中外合资企业更是提高了对低排量新车的投放力度,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再次,有利于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最近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和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但是这些年的汽车发展,主要受益在城市。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到2008年底有1800多万辆,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一些二、三线城市私人轿车的拥有量水平还很低,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地区了。国务院出台的调整振兴汽车产业规划提出,从今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毫无疑问,这一措施有助于拉动农村汽车消费,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汽车市场的落后局面。农村汽车市场的拓展,将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不仅市场规模会剧增,而且将使汽车产业的发展途径、产品结构、产销网络、产业资本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最后,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这次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决定还强调要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即使在车市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仍然在增长。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并可能在世界上占据领导地位。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尽快实现产业化,也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加快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步伐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用来形容目前的中国汽车业是十分恰当的。虽然面临着暂时的困难,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给中国汽车业描绘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前景。
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汽车消费增长最为坚实的基础。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中国的GDP为3645.2亿元,2007年为246619亿元,增长了67.6倍,剔除物价因素,大致也增长了15倍。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为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长为4140元,增幅分别为约40倍和30倍,即使剔除物价因素,一个增长了大约9倍,一个增长了大约7倍。这样的增长速度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以迅猛的速度步入汽车社会。从三十年前人们认为购买汽车简直是异想天开,到目前有能力购买汽车的中国家庭已经超过了一亿户。虽然目前中国每1000人仅拥有汽车40辆,而美国和加拿大的这一数字为820辆,日本为560辆,德国为610辆,即便是巴西和俄罗斯也分别达到160辆和250辆。但这也说明中国的汽车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巨大。
在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再次给汽车产业的腾飞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中国汽车业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步伐将大大加速。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着力打造具备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多次强调了国家支持自主技术创新的提法。应该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还是花了很大力气致力于自主技术研发,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关键的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在汽车车型开发方面,虽然能够在原有车型上做某些局部的改进,使产品更适应本土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升级改进,但是仍然缺乏整体平台开发的能力,不能够独立完成完整的轿车开发设计。另外,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技术和重大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对绝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次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了在未来3年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来说是一个政策利好。只有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
二是完善汽车服务业,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对汽车市场来说,整车销售无疑是前沿阵地,而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美容养护和汽车改装等服务市场则被称为汽车后市场,即汽车服务业。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服务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成为汽车行业又一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国内汽车服务业还没有形成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各类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装潢美容的公司开始增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服务质量不高,且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规范和完善我国的汽车服务业迫在眉睫。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连锁经营是未来汽车服务行业最佳的运营模式。也正是因为采用了连锁经营这一模式,才诞生了德尔福、博世、海拉等一批国际上知名的汽车服务业巨头。连锁业的兴盛不但大大提高了商业流通领域的效率,而且给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使消费者受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 上一篇:传统文化的方式
- 下一篇:财经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