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企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企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
我国配电网供电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要进行解决,尤其在配网改造和提升供电水平方面。配网改造和供电水平的提升能够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配网供电要想对可靠性进行保证,要对相关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对具体的要求进行设定,对大规模跨区输电要求进行满足,对以后的国家电网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展配网工作的有效管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配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国家电网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配网工程建设非常重视,不断推进了各种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来提高配网工程的效益。针对相关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改进,对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进行借鉴,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的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我国配网工程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文章对其进行了总结。
首先,在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政企没有分离是主要的问题,这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着计划经济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电力建设管理体制方面受这方面影响比较大。
其次,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出现了科学性和专业性比较缺乏的问题。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通常因为施工规模较大,存在着人员比较多,比较复杂的问题。施工建设人员较多,就比较容易出现专业技术不够健全的问题,项目策划以及管理方面也出现了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很多的工程项目在管理方面专业性缺失,导致管理水平无法进行提升。
再次,配网工程管理也存在着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在管理方式上比较简单,这样无法将项目和业主特点进行充分的展示,同时,工程建设方面也存在着没有科学的合同依据的问题,导致管理质量出现了不高的问题。
最后,配网工程在招投标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以及不规范的问题,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业主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走过场的问题,没有竞争使得招标的意义无法进行很好的体现。
2 供电企业配网工程管理的方式方法
2.1 对线路运行电压以及配电容量进行科学的调整
在配网工程中,线路要保证经济性以及合理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适当的地调整,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要根据线路的电压负荷情况对线路进行调整,在变电站分接出来的时候就要对电压进行调整,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低谷负荷时,要使电压在下限进行运行,同时,在负荷较大时,会产生很大的耗能,将电压控制在上限范围内运行。在进行配网容量选择和安装位置设计时也要做到合理化,这样能够将配电网变压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也能提高配电的负荷率。
2.2 加强对谐波的控制
为了促进电能品质的提升,要对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保障,对电网无功补偿以及谐波问题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谐波过大的情况下,会导致电压和电流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具有谐波治理功能的无功补偿装置。
2.3 加强线路设计的多样性
配网要想更好的实现分区有效性,要对线损问题进行降低,这样可以实现无功电源和补偿的最大化。近年来,配网规模在不断的增大,涉及的地区也在扩大,因此,新增布点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线路在设计方面要更加的灵活,同时,可以对各种通道方式进行利用,实现线路的架设。
2.4 明确业主方管理的内容
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也必须要随之进行改变。而随着新的管理体制的出现,对于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必须要能够从投资规模、投资方向以及投资结构等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宏观的管理。包括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范围之间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组织体系,从而促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在该组织体系的影响下,业主方对于整个配网工程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此来保证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2.5 加强配网工程的过程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配网建设方面相关的咨询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规范的现象。但是,要想达到计划目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不会出现重大的转变。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观念进行更新,同时,要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应,咨询部门和监理单位要在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作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对配网建设的目标进行实现,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2.6 加强配网的防雷措施
配网工程的安全管理涉及很多的方面,包括安全员设备、安全承包合同签订以及工程现场的安全工作都要进行重视,其中安全管理工作中,防雷措施非常重要,对于比较容易受到雷击的配网工程而言,要做好相应的防雷措施,进行合理配置。在安全工作方面,要安装不同的防雷措施,减少项目的成本投入,在雷电高发地区,要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核实,这样能够根据雷电发生的不同频率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在选择避雷器方面也能有一定的依据。对运行设备要进行检查,在时间上要进行必要的控制,不能将不合格的接地网在线路中进行使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3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发展和生活用电量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配网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对配网工程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网工程管理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时期供电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要对配网工程的模式进行调整,促进各项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l]李家全.配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2]黄景新.浅析配电工程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0(02).
[3]王健.刍议配电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lO(06).
[4]陈福来.配电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2).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应用分析
一、工程管理中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具有人员多且构成复杂、项目规模大、建设文件多等特点,这就为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的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使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传递是企业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控制,所有设备的资料都需要在计算机中备份以实现设备的有效管理。数字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及时的和成批的方式储存。
2、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目标
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中,工期、质量与造价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项目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反馈机制,很容易就能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凭借这个反馈机制实现动态控制,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3、提升效率
工程管理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后,其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常用的工程管理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CAD辅助设计技术、施工管理系统等等,这些计算机软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企业的管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二、施工管理中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在施工管理中,应该充分了解工程计划、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实行最合理的管理方法。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工具软件,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机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招投标自动化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机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应当将整个工程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在施工中普及使用数字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的节省、优质与快速的目标。已经有无数的实施证明,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减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范围较窄
一是目前数字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管理的前期,比如造价预算、组织设计等等,其后的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使用较少,仍然以人员的经验管理为主;二是应用软件多为单机版的,只是利用了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并没有形成网络,实现信息化程度很低;三是企业的招标、管理、信息交流等工作还是以现实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四是企业网站缺少工具类软件;五是软件的相似程度过高。
2、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知名的企业建立了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络,使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实现了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的信息内部流通。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从开始到结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完成的产业,无论是设计阶段的咨询工作,还是竣工阶段的验收工作,都是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的。
3、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都通过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将工地现象的所有情况反馈到监控室中,实行统一的管理。而在发达国家,通过数码摄像机,能够现实施工管理的远程控制。
四、对策与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其具体做法为:一是政府加大在数字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对于采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企业采取优惠措施;二是为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市场的发展建立适宜的市场秩序,例如将投标方法改为网络投标,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三是强化政府对数字信息化的服务,保护数字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对于假冒伪劣产品要坚决打击。
2、企业方面
(1)制定管理数字信息化战略计划。在建筑行业,数字信息化程度低是通病,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变革后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工程管理数字信息化的步伐,将它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2)使用应用平台实现办公系统全过程管理。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设计到的人员繁多,信息量也很大,如果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效率相当低下。所以,企业应当利用当下科技的优势,用数字信息技术武装企业,实现信息网络共享和办公系统的自动化。
(3)系统开发企业应当那保证软件的适应性。软件系统能够与Internet网络兼容,方便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工程管理水平的改革。
(4)数字信息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只拥有性能优良的硬件系统而没有合适的软件对主要的业务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不仅达不到目标,还造成硬件设施的浪费;反过来,只有合适的软件而缺少能够发挥的硬件平台,也无法完成目标。企业应当保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同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5)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能够完成,关键还是要靠管理人员。在当今的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对于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企业应当重视设个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完成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为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做好铺垫。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施工企业应当尽快调整战略,努力推广数字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荣福.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2(12): 89——92.
[2]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29(15):36——40.
[3]夏同兴.高萍.孙建钢.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16):211——212.
[4]周斌.高愈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8):67——70.
篇3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一、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控制不严格
施工企业内部审查、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对决策的制约力度和监督力度不足,更进一步表现为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意见不统一,看法各异,无法在意见和看法上达成统一,不仅容易产生内部矛盾,还会影响工作效率。财政部门是根据相关合同资料和单位提供的员工考勤计算人工费的,并在加强单位工资总额管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财务的控制就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天正和精简,不断改革技术和提供施工人员技能,注重人机配合,对施工任务进项完整的研究从而进行分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夹层意见不统一,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判断,生产人员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窝工现象,利益分配无法和经济效益统一,导致乱发奖金现象的发生。会计项目中结算程序的不完整还会影响施工方材料的采购,无法正确的对实际施工中实际所需进项统计,产生多开多结现象,造成企业的损失。
(二)债务清理不及时
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价值都是需要用资金进行支付的,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含消耗材料、施工机械等的维修或者租金,包好项目众多。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及时的对其进行统计,竣工的工程和被撤销的项目之间盈利和所支付资金没有及时的结算清理。这不仅不能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还容易造成坏账和不良资产,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支出被忽视,不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成本核算不实
会计核算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的核算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在核算的过程中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不能弄虚作假。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对于成本的核算很容易出问题,核算时间、核算规则的不同,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多成本核算人员的要求不一,直接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核算结果有巨大影响。在核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即使施工过程中各费用的支出,如出租器械费用、材料费用等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
二、强化公路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建议
(一)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对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的明确和研究,从而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规则,以规范员工的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具有规范性、明确性的规章制度将更好的引导员工的工作的方向。在对成本的控制、相关工作制度、员工奖惩制度、业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控的时候要以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作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调整,注重掌握新会计制度的最新资讯,完善制度的同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二)做好内部预算审查编制工作
充分发挥财务控制制度的职能,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财政制度以保证公路施工企业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增强企业员工对财务的管理意识,不能单纯的认为财务管理知识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或者会计部门的责任,只有将其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才能更好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企业相关部门的财政管理制度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的做出修改方案。企业要达到控制成本、增加公司收益的目的,就必须对工程内部的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核,做好编制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的状况更好的进行管理和监督。在预算结束编制之后也要对预算进行真实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审查,尽可能的较少预算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进行单独核算
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公司的生存以及发展状况,因此,强化公司财务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决策阶层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和企业各项工程项目的财务情况的发展、资金调度、使用计划等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及时并且准确的提供相关的财务会计统计情况,让管理者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管理和调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作业管理部门应该配合好决策管理层对工程资金的合理调控,以便于及时完成资金的统计和回结。不同的工具施工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成本和收益之间的计算并不需要进行某种程度的统一,因此将两者进行独立的运算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实际情况。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规则和项目进度等的特点,将核算的责任和权利具体落实到核算人身上,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工作小组进行核算,在工作小组中安排专门负责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全权负责该小组的核算工作,并对起核算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针对公路施工项目的工作难度、周期性以及投资规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材料、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根据所下达的责任指标,采用可行度高的管理措施,约束施工主体并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责任、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在完成的过程中较好的达到责任成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志宽.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经济效益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效而经济的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1]。但本质不变的是一切管理都离不开经济衡量,当前常见的工程管理模式有设计招标、项目管理承包、建设管理三种常见模式,其各具特色,优缺点因用法和力度而不同,所以在具体项目中应具体选用。本文针对我国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从建筑施工单位的角度相应提出我国项目管理的改进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此为主流先进的甲乙方聘请承包管理模式,从工业经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是指建设方和承包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管理责任,合同中一般是承包方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而另一方只是享有一小部分管理权。该方式能充分发挥建筑施工单位积极性,在有效保证工效同时减轻管理成本,而且公正竞标,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2],只是后续竣工验收与质量审核阶段需要预防腐败的发生。建设管理模式,此为典型粗放性集散管理模式,具体操作为项目设计之初与设计方、施工方共同联合办公,协调项目进展。有一定集思广益和互相监督的优势。但甲乙方关系不明,监督协调和后期质量控制都存在责任不清,权利不明的弊病。同时会导致决策不及时,工效低下[3]。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会存在权利无法保证,成本预算不明最终亏本的风险。
三、我国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项目投资效益方面
工业经济项目管理的首要前提就是资金。当前,我国项目建设中前期资金准备与来源大多为通过抵押向银行贷款,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企业自己,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政府是最权威的决定者。所以项目法人责任制实际上是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投资体制为传统行政性。且拖延工期、概算超支、质量低劣、效益低下,很难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事故
个别工程项目在规划论证之初就存在缺陷。而具体施工时往往出现漏洞百出且需要建筑施工方承担较大责任的情况。本就在人为主观性较强且决策不合理情况下的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又不够重视会导致及其严重的必然性质量事故。例如,很多“献礼”工程项目仅仅是为了讨好上级领导,需要在领导任期内完工,设计论证就粗制滥造,施工时还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一味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最终导致项目管理粗放,施工质量差。同时,用地审批、工程设计以及工程建设承包等环节暗箱操作,违背工业经济项目管理原则,甚至滋生腐败。为追求高利润,承包商在实施工程中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建筑施工单位无法按照标书预期施工。由于利益的驱使和自身素质的问题,有的资金被挪用,甚至被截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工程建设项目就很难进行下去。
四、改善我国项目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优化项目管理结构
项目管理结构具体指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过程中一系列的组织架构形式,该组织架构应具备科学、合理的线性流模式。分清权利与义务。在合理合法的体系架构下做到工作实施的经济高效。且具备源头可查,分级问责等被动管理功能。同时项目管理结构不能过于繁琐,要简单意概,责任分明,尤其在分工方面一定要明确、合理,并且必须明确管理权利。同时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如果若太过繁杂的细分,会造成部门推诿、扯皮等不利于团结的现象,所以在监管的同时应加强统筹协调。
(二)建立有效、完善的信息沟通模式
保证信息透明与平行沟通才能充分协调,保证工作进度。信息沟通具体方法有每日工作进度汇报、周生产例会、书面文件下发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方法,其中会议和书面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沟通方法。在现代这个以信息化为主流的社会,沟通方法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进,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模式,如手机微信,电子邮箱,聊天软件等。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只要灵活、高效、便捷就是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各种信息沟通模式一定要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法律及经济制约
法律和经济的双重制约能有效化解矛盾。加强管理约束力。项目管理中协调能帮助解决矛盾,但属于软手段。协调失败并上升至严重矛盾时必须采取相应制约手段进行硬性管理,若是“和稀泥”那么腐败、质量、管理上会存在多方面漏洞,以至于产生恶性循环的联锁效应,最终导致经济及安全方面的损失。因此,项目管理中的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效应,问责、惩戒、扣款等制约条款应清晰明了并贯彻落实尤。建设方和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以及设计方都要进行会议商榷,在平等互助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必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以条款的形式呈现在合同里面。万一其中一方没有按照合同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得严格按照法律手段追究其违约责任。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合同一定要保持统一,责任义务和惩罚条款都必须相互呼应,从而确保工程顺利、高效地完成。
五、结论
经济是衡量管理是否合理的有力手段之一。各企业在市场经济变化中要不断地改革创新,随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跟上时展的步伐。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发展为目的,以速度为主流,以创新为方法,以实践为改革的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国际化的企业项目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确保企业工程项目的顺利、高效开展。
作者:陆玉梅 单位:四川鼎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安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娟,赵哓娟.优化企业管理必须规范内部控制——基于代建制模式下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2011(12):85-86.
篇5
(一)财务控制不严格
施工企业内部审查、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对决策的制约力度和监督力度不足,更进一步表现为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意见不统一,看法各异,无法在意见和看法上达成统一,不仅容易产生内部矛盾,还会影响工作效率。财政部门是根据相关合同资料和单位提供的员工考勤计算人工费的,并在加强单位工资总额管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财务的控制就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天正和精简,不断改革技术和提供施工人员技能,注重人机配合,对施工任务进项完整的研究从而进行分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夹层意见不统一,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判断,生产人员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窝工现象,利益分配无法和经济效益统一,导致乱发奖金现象的发生。会计项目中结算程序的不完整还会影响施工方材料的采购,无法正确的对实际施工中实际所需进项统计,产生多开多结现象,造成企业的损失。
(二)债务清理不及时
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价值都是需要用资金进行支付的,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含消耗材料、施工机械等的维修或者租金,包好项目众多。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及时的对其进行统计,竣工的工程和被撤销的项目之间盈利和所支付资金没有及时的结算清理。这不仅不能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还容易造成坏账和不良资产,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支出被忽视,不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成本核算不实
会计核算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的核算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在核算的过程中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不能弄虚作假。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对于成本的核算很容易出问题,核算时间、核算规则的不同,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多成本核算人员的要求不一,直接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核算结果有巨大影响。在核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即使施工过程中各费用的支出,如出租器械费用、材料费用等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
二、强化公路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建议
(一)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对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的明确和研究,从而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规则,以规范员工的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具有规范性、明确性的规章制度将更好的引导员工的工作的方向。在对成本的控制、相关工作制度、员工奖惩制度、业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控的时候要以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作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调整,注重掌握新会计制度的最新资讯,完善制度的同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二)做好内部预算审查编制工作
充分发挥财务控制制度的职能,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财政制度以保证公路施工企业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增强企业员工对财务的管理意识,不能单纯的认为财务管理知识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或者会计部门的责任,只有将其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才能更好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企业相关部门的财政管理制度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的做出修改方案。企业要达到控制成本、增加公司收益的目的,就必须对工程内部的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核,做好编制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的状况更好的进行管理和监督。在预算结束编制之后也要对预算进行真实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审查,尽可能的较少预算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进行单独核算
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公司的生存以及发展状况,因此,强化公司财务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决策阶层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和企业各项工程项目的财务情况的发展、资金调度、使用计划等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及时并且准确的提供相关的财务会计统计情况,让管理者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管理和调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作业管理部门应该配合好决策管理层对工程资金的合理调控,以便于及时完成资金的统计和回结。不同的工具施工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成本和收益之间的计算并不需要进行某种程度的统一,因此将两者进行独立的运算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实际情况。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规则和项目进度等的特点,将核算的责任和权利具体落实到核算人身上,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工作小组进行核算,在工作小组中安排专门负责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全权负责该小组的核算工作,并对起核算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篇6
【关键词】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现代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另一个则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而成本管理不到位,甚至失控,则往往是导致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每个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正在深入推行的取消建筑劳务领域的“包工头”,建立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政策,对原来依靠包工队施工为主、“以包代管”的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更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下,本文就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主体的意识不足:
相较于其他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来自某一特定工程项目的承建,对于成本的管理,不仅需要协调、组织生产作业,同时还要全员参与,而成本管理的目标主体就是工程现场的生产班组、作业人员,而并非传统的财会人员。由于缺乏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控制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缺乏监督、管控意识,即便选配了财会人员直接掌管财务成本,工程专业知识的匮乏也大幅削弱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2 管理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均是采用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所沿留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各项监督、管控工作趋向于事后的验收、核算,对于事前、事中缺乏重视。此外,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承接的工程建设项目,都属于一次性产品,众多项目的内容、性质、规模、环境、标准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由此既造成项目成本缺乏可比性,倘若长期采用单一、固定的管理方法,不仅难以发挥成本管理的应有作用,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发展。
1.3 工程索赔、项目合同缺乏重视:
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组织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通常会在招标文件的项目合同中增设一些标准较高、条件苛刻的条款内容,同时也会将项目的承建任务进行分割、划分而另行发包,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难度。基于此种现象,国内一些施工单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工程合同,简单认为具体的内容、条款已在招投标文件中列明,盲目套用、履行合同条款,而没能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加以分析、研究,忽视了合同管理,不利于施工企业的日常生产与成本管理。
1.4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施工企业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为进一步缩减生产成本,往往会裁减项目管理人员与安全投入。在实际的施工中,一些施工物资的采购、进场、存放,缺少专职人员加以监督、管控或由一人兼职完成,以至于施工材料的规格不匹配、质量不过关、使用浪费等情况的发生。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并未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环境与工程的各项标准及要求,没能建立合理、完善、具体的规章、制度,大幅削弱了管理活动的目标性、规范性,从而难以发挥成本管理的应有作用。
2 提高成本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配置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首先需要明确划分管理层次,由企业的总部、分公司、工程项目部、施工班组逐步落实责任成本、明确管控任务、划分职权、下达考核指标。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年度业绩、发展规划,对其管理层次做出调整,由此形成系统、明确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结合承建项目的合同条款、施工标准、设计要求,将成本管理工作逐步细化、分解到各个阶层中并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指标。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各级管理层不应干涉其所属权利范围以外的活动事项,以此保证各项成本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责任意识,全面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质量。
2.2 建立科学、系统的保障机制:
通过优化配置成本管理,明确划分了各管理层的权利、责任以及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为保证各项监督、管控工作的有效运作,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项目施工的标准、要求、规模、工期等外在条件,结合项目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人员配备,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定,充分调动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还可同步实行奖惩机制,对于成本管理成效较差、业务操作不规范的在岗人员,给予严厉惩处、以视警戒,提高其责任意识;对于管理活动效率、质量较高的管理人员,可给予适当奖励。
2.3 不断改进、完善管理模式: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要求、工程标准,依据承建合同内容中的具体条款,正确处理好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这四大生产要素间的关系,避免发生工程事故、索赔、设计变更、工期超时而加大成本消耗。成本管理工作,应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控模式,在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根据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成本管理目标、编制具体计划,针对施工物料的采购、运输、进场等多个环节加以监督、管控,在避免发生损坏、浪费的同时,为项目的施工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物资的使用,可根据施工现场各个班组、工序的生产需求,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避免发生损坏、故障而造成停工停产;对于一线作业人员,应加强重视合同管理,可视具体情况以计件、计量的方式控制薪酬。除了直接管理施工成本,还需同步加强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此保证项目施工在预定的工期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节约成本。
2.4 加强对工程合同、索赔的管理:
施工企业在参与到某一工程项目的投标时,为避免承建项目完成后可能发生的索赔、纠纷等财务问题,首先需要加强重视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分析工作,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造价人员协同完成,在确认其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经济性的同时,对存有异议、不满的条款据理力争。施工企业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合同条款的内容,才能避免在履行合同时所发生的不利事项。对于施工索赔,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能熟练掌握工程索赔的方法、程序以及内容,在日常的生产中对各项资料、日记加以整理、收集,而一旦发生索赔事件,则需要及时办理签证手续,第一时间上报、提交有关证据资料及报告,以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节约施工成本。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施工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目标以及管理主体的权、责、利,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控方法,强化成本意识,以此避免损坏、浪费、索赔等事项的发生,从整体上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新华. 浅谈ERP系统下的成本管理[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08)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企业;设计管理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低端监工式的工程监理模式必将落伍,高端技术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将兴起。要承揽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工程设计管理起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工程设计是工程从立项规划方案变成实施设计施工图的重要环节,它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和灵魂。设计工作对工程建设来说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工程的投资规模、功能质量和工期进度。设计的优劣是实现业主意图,顺利实施工程项目,体现完美建筑的成败关键因素。设计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技术咨询管理,亦是体现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是最受业主希望急需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的项目管理内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作为业主的委托方,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约定,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业主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术,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或分阶段有效控制管理,寻求工期、投资和质量之间最佳平衡点,使工程项目获得最大效益。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角度,浅谈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供同行参考。
1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划分
一般来说,国际上通行将设计划分为“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而我国习惯对技术要求严格、工艺流程复杂、设计缺乏经验的重大工程项目采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技术成熟的中小型工程分为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对技术既简单又成熟的小型工程或个别生产车间可以一次完成设计。此外,对于大型联合企业,为了解决总体部署和开发问题,还要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或总体设计。
2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的咨询管理
方案设计(概念设计)是投资立项决策之后,经与业主协商认可后提出的具体开展建设的创意性规划方案,其深度应当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此阶段协助业主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比选设计方案,提出技术优化意见,帮助业主起草具体开展建设的《项目方案技术性深化设计任务书》,加强业主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清晰表达业主的真实意图。初步设计(基础设计)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立项批复及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将概念性、方案性构思等逐步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的设计方案过程,它根据项目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它决定项目的总体设计、布局设计、主要的工艺流程、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设计等内容。初步设计深度应当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为细化《项目设计任务书》,招标选择施工图设计单位做准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这一阶段应协助雇主组织召开各类设计审查会,邀请规划、咨询、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使设计文件满足政府规划建设要求,满足雇主项目使用要求。同时,协助业主策划设计合同结构,编制初步设计任务书,起草各类设计合同范本。
3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图设计(详细设计)是将建设意图与设计理念转变为实物的过程,是设计工作与施工工作的桥梁,是现场施工和制作的依据,同时它又是限额、限量的阶段,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绘制出正确、完整和尽可能详细的建筑、安装图纸,包括建设项目部分工程的详图、零部件结构明细表、验收标准、方法、施工图预算等。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实现总体设计阶段构想、方案以及验证初步设计阶段工艺参数的实现阶段,施工图设计的结果即是设计各专业对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的量化,确定出总平面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电气施工图、给排水及暖通施工图、设备基础详图、工艺管道详细布置施工图、施工图的概预算等,为施工单位招标做准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就是首先应协助雇主通过招投标有形市场平台选定具有资质的施工图设计单位,签订工程设计合同,制定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监督设计单位执行设计合同。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协助业主确定设计标准,组织专业人员和专家进行施工知识和经验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及时反馈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和图纸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协调解决设计过程提出的设计条件和需业主解决的问题,审批设计方的出图进度计划和设计概算,监督计划执行,控制限额设计。在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实施前,协助雇主选择施工图审查机构,完成施工图审查工作,保证用于工程施工的图纸是审查合格的图纸。同时,协助业主完成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为招标工程施工单位做准备。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完善的工作。频繁的变更会给施工方带来向业主索赔的机会,导致项目的进度拖延和投资增加。设计变更的原则必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确属设计错误的原则,造成无法施工的原则,变更投资最佳的原则,变更签发程序合规的原则。项目管理企业在施工阶段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工作,从以下方面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4.1施工实施前的设计变更控制
在施工单位进场准备阶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解决施工设计图中的错、漏、碰、缺,尽量避免施工后的设计变更。在图纸会审中主要审查图纸存在的以下问题。(1)施工图是否是国家批准的设计单位设计的;是否是正式签署、经过设计审查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完整,是否与图纸目录相符,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2)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及地区现行有关规定,是否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如:施工图纸与说明文件中指定使用的规程、标准图册、规范等是否现行有效;施工图纸中所用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施工图纸规定的施工工艺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大型构件和设备的吊装能否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设计的特殊要求及材料的特殊要求能否实现等。(3)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是否符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结构设计是否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有哪些合理的改进意见。(4)施工现场条件(道路、临设场地、周边环境等)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尤其是在改建、扩建工程中。(5)根据业主工期要求进行工程进度安排,对于必须进行季节性施工的项目要审查是否适合季节性施工要求,是否需要设计进行变动(如现浇改预制、防水材料变更、装饰湿作业改干挂等)。(6)施工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如各部分尺寸,标高,地下地上之间,上下楼层之间,建筑、结构、设备安装、管线工程等各专业之间等)。
4.2工序施工后的设计变更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完成工序部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必须慎之又慎,分清变更缘由,坚持能不变更不变更,变更追求最优合理化的原则。
5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中的沟通协调
在项目管理中,沟通与协调是管理的纽带,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间建立的联系,它对于项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与协调可使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手段,是解决组织成员间障碍的基本方法。协调的程度和效果常依赖于各项目参加者之间沟通的程度。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要在设计单位与以下相关单位部门搭起桥梁,建立高效、畅通的沟通协调渠道,确保做到信息及时、准确的交流。(1)协调设计方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2)协调设计方与业主的关系。(3)协调设计方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关系。(4)协调设计方与专业分包设计方的关系。(5)协调设计方与材料设备供应方的关系。(6)协调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关系。
6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设计档案管理
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具有内涵和独特性管理工作,它是建筑软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常规意义上,工程档案主要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文字、图画、表格、照片、视频等为表现形式的,具有重要的归档保存价值的信息载体。工程档案是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历史记录。工程管理企业在竣工验收阶段,及时协助与设计单位联系,按照建设工程档案规范要求收集、汇总、整理需要在城建档案部门归档的设计文件,满足档案验收的要求。
7结语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诸多生产环节和人力、物力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企业运转时,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成本的大小、收益与直接关系,所以工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收益,必须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进而合理支配资金,优化企业结构。工业企业在管理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过程中,应该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不断提高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进而企业通过在健全的模式下管理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升。
一、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生产技术,而且应该加大财务管理力度,通过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加以管理,从而对实现企业的经济平稳增长。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指的是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财务会计工作制定更高的预期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使得工业企业按照目标去执行,进而完善财务会计工作,并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但是,工业企业必须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通过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继而提高企业财务质量。当然,工业企业在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加以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稳定性原则。工业企业所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应该具有稳定性,并伴有可行性,一旦制定完成不得随意更改。第二,系统性。为了确保工业企业能够认真落实管理内容,在制定目标时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会计情况,使其更加具体化。因此,工业企业遵循以上原则,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交叉模式
工业企业在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并不唯一,而是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制定更加完善、切合实际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进行管理,而且具备一定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必须协调企业的全面发展。交叉管理模式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之一,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具有交叉性,但这种模式具有其弊端,容易造成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混乱,影响工作效率。
(二)分散模式
当前,很多工业企业在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时采用的是分散型模式,企业的财务人员和财务业务都受控于责任企业,所以企业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会按照责任企业的方式进行处理,却忽视了整体的经济效益。比如,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时,会出现乱摊、乱挤成本等问题。同时,在利润核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虚列成本、少列成本等状况,而且企业对问题处理不及时,导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散模式并不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最佳模式。(三)统一模式统一模式与分散和交叉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对优化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发挥巨大作用。工业企业采用统一型管理模式进行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为财务监督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其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企业资金、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展,进而保证企业通过对成本进行管理,使得其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三、提高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理念
某工业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加大了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力度,该企业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使得其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增长。为了确保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得到社会的认可,该工业企业通过创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最佳的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并解决企业财务业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了完成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应当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进而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那么,工业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针对企业产出和投入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不能将成本的增减结果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唯一标准。同时,工业企业应该采用目标管理,由于该管理模式具有强制约束性,所以能够实现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有效控制,并通过在健全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提升企业对其经营项目和财务进行管理的积极性。总之,创新管理理念,能够对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巨大的作用,最终使得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控制过程
工业企业为了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健全控制过程,并对时间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企业获取提高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熟知成本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阶段。因此,企业为了节约更多的成本,财务和相关部门需要对成本的消耗和增效进行全面分析。同时,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加大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使得将财务控制、核算、考核等内容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有利于确保成本管理取得最佳的效果。第一,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控制。工业企业在生产前,财务部门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预算。例如,将材料、人工等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容,通过编制合理的预算,确保科学规划成本。第二,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对生产活动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对于生产材料、人力、物力等存在剩余的情况,一定要将剩余的部分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从而严格控制成本。第三,当经济活动完成,相关人员一定要进行验收,并核算成本,如果存在成本使用不合理状况,一定要采取措施改正。第四,对时间成本进行控制。由于时间也是企业发展的因素,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时间进行管理,缩短生产周期,加快企业抢占市场的速度。总之,这些途径都能够为工业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工业企业为了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进行管理,需要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首先,企业需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述作业成本法和其他成本核算、管理等知识,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次,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实现企业数据衔接和共享,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并从多角度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同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更加有利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全体成员通过相互沟通,可以对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因此,工业企业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可以提高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能力,进而实现其取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工业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对财务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进而提升其成本管理能力。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各环节资源的利用到达最大化。同时,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企业成本和资源有效控制,并健全控制过程,使得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为了实现工业企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对成本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江陵.关于我国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J].商,2013(14):148
[2]秦红杰.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有关问题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4(7):95-95,97
[3]张峰.论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225-225
[4]张玉清.浅谈构建工业企业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65-66
[5]张征.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与控制对策分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1):173-173
篇9
关键词: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前期管理验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给排水工程是钢铁企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障钢铁企业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加强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并提出有关提高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前期管理
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施工前期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它也是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做好设计审核和图纸会审工作,并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
1、施工设计审核和施工图纸会审。加强对主体工程的审查工作,关注其它分项工程的管理情况,了解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完善施工细则,加强预防和监控力度,并对施工组织意见进行及时批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和交底,项目建设方应该高度重视,做好会审工作。
2、主体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由于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涉及专业面多,也涉及多个施工单位,所以应该加强组织和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划分好不同施工单位的施工范围,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灌审批的时候,一定要有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参与,保证施工单位预留、预埋工作能够及时进行,并且准确无误,保证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按照相关的规范完成。此外,还要加强对重要部位的协调和监管,尤其是地下室,几乎所有的给排水设备都通过地下室,设备和管线非常多,往往容易出现碰、漏、错、缺现象,因此应该加强图纸的审核和校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三、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是钢铁企业给排水管理的关键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管理。
1、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套管的制作需要与施工规范和施工图集相符合,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位置必须正确,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旁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2、千管和立管的制作和安装阶段。主要包括支吊架、立管、干管的制作和安装。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制作的管道的质量和接口的严密,管道的安装要牢固,立管安装之前需要吊垂线,保证管道的垂直度,塑料管道需要安装伸缩节,隐蔽管道安装需要验收。
3、支管和附件的安装阶段。包括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明装是沿墙面铺设,并需要安装管卡,暗装需要在砖墙或者地面上开挖管沟,安装完成后用砂浆掩盖。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管道安装必须牢固,支吊架安装要满足规范;保证接口的严密性,插入的深度必须满足要求;支管的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要求,阀门的安装应该保持关闭,避免杂物的进入而影响气密性。
4、管道吹洗和试验阶段。当管道安装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各项试验,以检验管道系统的严密性。为满足卫生要求,对于给水系统还应该进行吹洗。试验的内容包括:给水管道压力试验、排水管道灌水试验、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试验中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然后进行再次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5、设备和卫生器具的安装阶段。必须在管道吹洗和试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安装,为了保护成品,防止其他工种作业对成品造成损害,设备和卫生器具需要在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设备和卫生器具属于贵重物品,容易拆卸,因此安装的时候还要注意防盗。安装的位置必须正确,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并安装牢固,保证安装质量。
6、金属管道的油漆和防腐阶段。这是施工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消防给水管道必须刷红丹防锈漆。对于金属支吊架必须镀锌或者喷刷防锈漆,埋地铺设的引入给水管必须是金属管材,并需要做好防腐处理。
四、钢铁企业给排水工程施工验收管理
验收阶段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管道渗漏管理。管道渗漏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第一、管道渗漏问题的预防。做好采购工作,保证管材的质量,对于有问题的材料进行及时更换。加强对管材的保护,防止管材受到损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做好管道施工工作。第二、管道渗漏问题的处理。对于不合格的管材要进行更换,施工操作不当的要返工,重新安全管材。
2、管道堵塞的管理。第一、管道堵塞问题产生的原因。给水管内有异物,没有及时冲洗,生料或者麻丝阻塞过水断面,降低了水压。第二、管道堵塞问题的预防。管道安装的时候,对于敞开的断口需要用麻袋裹紧缠好,管道井的上方应该盖上厚木板,防止杂物的进入。排水管道的安装既要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也要考虑实际使用的需求,同时加强对施工的指导和管理。第三、管道堵塞问题的处理。如果是建筑垃圾造成的堵塞,截去管材,重新安装管道。如果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堵塞,可以采用手工工具或者专用机械疏通管道。
3、给水用水量和水压不足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加压设备出现问题、给水管道出现漏水情况、水箱浮球阀损坏、止回阀损坏等,都可能导致水量和水压不足。采取的处理措施是保证加压设备正常运行,防止给水管道出现漏水情况,保证浮球阀和止回阀正常运行,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换。
4、阀门故障的管理。阀门渗漏现象可能是填料受到磨损所致,拆开阀盖,更换填料就可以处理故障。如果阀门不能关住或者是关闭不严,这可能是异物或者划伤所致,只要取出异物或者运用研磨方法消除伤痕即可。如果阀门长期不开动,往往容易导致阀门生锈,需要敲击阀杆或者转动手轮,这样可以防止阀门锈死。
5、水表空转问题的管理。水表空转的原因可能是水表质量不合格,或者是由于安装不当而造成水表空转的出现。根据相关的规定,在水表之前必须有30cm的直管,如果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往往会引起水表空转现象,具体的预防措施是加强对水表的检测,保证水表的质量,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进行。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钢铁企业的施工建设中,给排水工程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事实上,给排水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分工程的质量,还会对钢铁企业工程建设整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钢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综合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钢铁企业的正常运行,提高钢铁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占平.钢铁企业给排水设计的探讨和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2]廖虎.浅谈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 2010(14)
[3]董旭.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管理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7)
[4]宋玉.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 2010(8)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以降低工程成本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它虽以费用或金额为指标,却表示了工程施工中的所有信息,是综合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尺度,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是监督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经济命脉,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施工企业现场成本管理一般在单位内部或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即指在工程设计图纸下达后,项目部成本核算人员首先根据工程预算做一个成本预测和计划,然后项目部根据工程成本预测计划向主管领导提交项目承包责任书及成本控制目标。现就实施成本管理的措施、方法进行探讨。
1从体制、机制上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需要扎实的管理基础和全体参建员工的共同努力。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必须明确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目前企业的项目经营模式一般都是由项目经理承包或实行经济责任考核。但无论哪种形式,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相称。企业的盈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利不包亏损,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可能导致项目经营者对各项成本不重视或管理不精细甚至出现“黑洞”和严重亏损。因此要从体制上来维护企业利益和增加项目班子的风险度,即包盈包亏。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确保上缴,可实行个人资产抵押;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凡是属于管理不善或管理上存在“黑洞”导致亏损的应及时调离岗位并追究责任,同时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与员工的利益挂钩,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2项目成本的全面控制
项目成本的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因此项目成本要全面控制和管理。它包括材料、机械、人工等实体性消耗和非实体性消耗等方面的控制,对这些成本的控制涉及到项目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均须参与成本管理网络系统。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做到层层签定责任书。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材料、机械和人工管理等费用的开支。
2.1材料费成本的控制
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约占施工总成本的60%,材料费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采购成本和材料消耗量的大小。因此,控制材料费成本要从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控制消耗量这两个方面进行。要想控制采购成本要从材料采购方面抓起,货比三家,避免暗箱操作,同时要提高透明度,做到优质低价购料。在材料的使用上,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材料消耗,特别是“三材”要实行限额领料,各个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降低材料费成本的主要途径如下:
(1)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尽可能利用高效能材料、代用材料以及合理利用残旧材料;
(2)加强对材料采购和运输的管理;材料采购应事先编制计划,尽量采购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材料,合理地组织材料的运输,尽量选择廉价的运输工具,从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3)严格执行材料的验收、保管、领料、退料制度;材料入库,要认真验收,及时入账;材料的保管要分类堆放,按期盘点,对于易燃易爆材料,应当单独存放,妥善保管;材料的发放,要实行限额领料、余料退库和废料回收制度;对加工材料统一安排,集中配料,提高出材率和利用率;对现场堆放的水泥、钢筋、砖、砂、石、沥青等大宗材料,做到堆放合理、统筹安排、限额使用、工完料清。
2.2机械费成本的控制
施工机械费约占施工总成本20%,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费成本在工程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机械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机械,特别是租赁设备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分别按台班、按工作量、按包月等不同形式进行租用,建立各项保养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1)降低机械费成本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主要内容有:
(2)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状态;
(3)做好施工机械的平衡调度工作,提高其利用率;
(4)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5)做好施工机械使用定额的核定和分析工作,开展单机、单车核算,不断提高机械的利用效果。
2.3人工费成本的控制
人工费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方面的高低。控制人工费成本,要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工资总额的管理。要避免窝工、停工现象的发生。非生产性费用的控制可以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确定合理比例,总量控制、分项考核。项目管理人员的组建应是精干高效、避免人浮于事,减少工资总额的开支,办公、交通、差旅费用、业务费用等应厉行节约。
降低人工费成本的主要途径如下:
(1)实行定员定编,精简机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生产规模、劳动定额和中标的生产任务,尽可能压缩定员编制,精干施工队伍,这样,既可以提高劳动效益,也可以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
(2)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改进施工方法;实行建筑施工机械化、建筑结构装配化、建筑制品工厂化、建筑设计标准化,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节约工资支出;
(3)改进劳动组合,合理安排工程任务,组织均衡施工,尽量避免窝工现象;
(4)加强对员工的劳动教育,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克服旷工和迟到早退现象,提高出勤率,充分利用工时;
(5)加强工资总额的管理和监督;目前国家对施工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采用下达工资总额指标和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双控”办法;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是根据企业实际完成的产值,按照核定的工资含量系数(百元产值内工资所占百分比)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核定企业的工资总额,核定的工资总额由企业包干使用;这样使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真正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也使得工程成本中的人工费得到有效控制。
2.4其他直接费成本的控制
降低其他直接费成本,一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施工方法要力求合理,以节约水、电、汽耗用量;
②现场各种材料、结构件等的堆放场地,以及仓库、预制品场地,砂浆、混凝土搅拌站等的位置,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周密考虑,合理安排,力求避免发生二次搬运费用。
2.5间接费用成本的控制
控制间接费用成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在同一期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如果施工单位管理机构不变,在同一期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愈多,结算工程价款时企业按定额标准收取的间接费也愈多,因而可以使间接费用得到相对的节约;
(2)将间接费指标进行分解,归口给有关部门,促使各归口部门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控制费用开支。
3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签订多种合同,其涉及面广,合同签约方的身份也较复杂,因此合同的签订要严密,要经得起推敲,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外工程变更、洽商的处理要及时,工程的索赔更要引起重视,这样不致陷入被动状态,甚至增加额外成本。所有合同都要建立台账,统一保管,使用统一格式,确保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合法性。
4结语
随着我国施工企业体制改革和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也逐渐步入现代化。成本管理既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亦是施工单位经济利益的焦点问题。文中所述控制措施、方法需在施工中精心计划、安排,使工程项目在优质、安全、快速施工中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彦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刘敏.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信息,2009(24).
[3]许碧海.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