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检查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安全检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安全检查总结

篇1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

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四)高危意识: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防范:1、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2、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

3、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护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二)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1、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2、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3、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篇2

摘要目的:探讨PDCA 循环对提高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的效果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方法:通过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加强了对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过程中重点环节的督导和监控。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与实施前相比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PDCA 循环方法促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对提高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合格率的管理行之有效。

关键词 PDCA循环;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57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主要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以外的一些临床科室,特别是用于手术室术中临时急用的特殊、精细器械的灭菌。手术室临时急用的器械能否及时、有效灭菌,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进度、手术室的有效运作及病人的安全。我院手术室在2012年1~12月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到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调查对象

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所灭菌的灭菌炉及灭菌物品作为调查对象,2012年1~12月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物品3388炉次作为观察组,2011年1~12月未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物品3050炉次作为对照组。

2方法

2.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护士长牵头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并进行组织分工管理。护士长为督导员,在参与人员中选拔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组长,全

程负责活动的策划、质量控制落实、各项工作的分工协调和资料校对等;设1名组员为秘书,负责每次小组活动的记录,组员负责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每月集中开会讨论1~2次。全体组员汇报各项工作的完成及商讨解决在小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1]。

2.2计划阶段(P)

2.2.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组员调查2011年1~12月经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的合格情况,从人员、物品、方法、机器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2.2.2确定主要原因组员根据影响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末端原因,通过讨论分析验证,最后确定主要原因,分别为:(1)工作人员操作欠规范。(2)压力蒸汽灭菌器门没有关好。(3)灭菌过程人为中断。(4)灭菌效果记录欠规范。(5)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欠到位。

2.2.3制定计划根据找出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对策,见表1。

2.3执行阶段(D)

2.3.1组织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手术室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与监测,由护士长、手术室护理组长、科室控感小组成员组成监控小组,负责督导和监控;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联系厂家工程师,组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指导。对监测人员先进行规范的培训,掌握正确、合格的操作规程并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进行操作,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规范地进行监测操作,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2],收集和分析影响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因素,将结果报告并反馈,为加强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指导监督他人的操作规程。每2周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容易疏忽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与总结,有针对性进行强化指导与培训,制定有效地解决措施,保证实施的质量。

2.3.2加强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根据小组制定的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正确使用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知识培训及操作示范,规范化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每一个步骤,并进行现场答疑,使操作人员充分认真到每一步的重要性,使之自觉执行。制定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和故障处理的指引,同时组织相关的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2.3.3加强关键环节的管理根据压力蒸汽灭菌器门锁没有及时关好的问题,小组制作了醒目的温馨提示张贴在压力蒸汽灭菌器门锁处,并把关门的方向进行简单明了的提示,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检查门锁的安全性。

2.3.4合理做好物品灭菌的计划操作人员与手术室护士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正确评估手术所需的器械,做好物品灭菌的计划,临时灭菌的各种物品按照固定的顺序放置,避免遗漏,并强调物品灭菌程序选择的重要性。

2.3.5规范灭菌效果的检测与记录监测人员对每炉次的灭菌程序、灭菌参数(灭菌起止时间、灭菌温度、压力范围)、灭菌物品名称及数量、化学监测效果判断,并进行双人检查确认,认真记录在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记录表上,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3.6规范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记录根据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重点关注问题进行罗列,并制定了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记录表,监测人员根据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天进行检查:如检查压力表的压力、门锁扣的安全性、密封圈、电源、打印纸、水箱,清洁炉腔、门封、外部、滤网出水口等,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灭菌过程顺利进行。

2.4检查阶段(C)组长每天督导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仪器的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有无按要求执行,监测结果的记录资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科室控感小组每周抽查灭菌炉使用的执行情况。护士长每月定期抽查人员操作,各个使用环节的管理有无按要求落实。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汇总。

2.5处理阶段(A)在实施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管理,细化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的流程及方法,根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防范措施,重新制订下一个循环方案,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3]。

2.6效果评价评价标准以每一炉次灭菌程序及灭菌记录资料,所有灭菌器的日常维护记录、灭菌流程、灭菌参数及灭菌效果观察记录等完全符合要求为合格。比较两组灭菌合格率。

2.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表2)

4讨论

4.1影响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原因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运用归因理论,希望所有操作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影响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归因理论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分析问题的原因,从而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表1可见,影响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合格率这一问题上,既有环境、物品等外归因,也有工作人员操作方法欠规范等内因。

4.2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合格率规范操作是保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有效工作的前提,通过规范培训,使操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并认识到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得到改正,使规范操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了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合格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说明运用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提高[4]。

4.3运用PDCA循环法使手术室灭菌管理工作有科学依据 实施PDCA循环,有利于管理和监控,对每项护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有反馈,在整个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评估,全面了解操作人员的情况,了解影响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合格率的原因,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落实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相关制度,及时检查、总结,使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得到补充、完善,提高了护理管理水

平。通过运用PDCA循环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为手术室灭菌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4.4运用PDCA循环法保证了手术室的有效运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同时也说明了各种手术器械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灭菌,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的运作效率。通过PDCA循环管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协助精神,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谢肖霞,陈楚芬,梁月英,等.PDCA循环在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64-666.

[2]蔡珺.运用PDCA模式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1003-1005.

[3]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篇3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精神科病区,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会出现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甚至做出一些危险,如伤人、毁物、冲动及自伤等等。护理安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环节[1],进入到医院的精神病患者需要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这是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教育,提高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多进行学习和交流

由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行业规范、专科护理制度以及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学习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在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工作。由于精神科室服务的人群比较特殊,在实施护理的工作中,要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及优质的服务,使广大护理人员心理上深深扎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降低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几率[2]。

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以及患者家属为医院提供的各项诊疗方法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等,主要包括:住院、出院等等环节上,保证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后,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从每个工作环节、工作岗位入手,保证每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严格禁止有章不循的事件发生。因精神科患者存在特殊性,精神科护士要对每个患者都熟悉,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查八对原则,防止出现差错。

4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

护士长要定期进行工作考核,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将护理安全列入到考核护理质量的标准中,年终进行分析总结。

5加强沟通,杜绝安全隐患

护士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交流,帮助患者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防止家属将危险物品放在患者的身边,带来安全隐患,一些护士不知道如何和患者进行接触,这就有可能受到伤害,一些家属将不洁的食品带入病房,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因而,家属在给患者带食品时,要由护士进行检查[3]。医院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尽量遵循:在不违背安全原则的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生活上和生理上的需要。护士要和医生多沟通,对于需要重点防治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关心和体贴,尊重和理解患者,防止出现意外。

6加强物品管理

将物品进行分类,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两种。将非必需品去除,同时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医护办公室要依照精神科的特点,对物品进行规范管理,进行定位管理。对于可能出现危险的物品(如针线、保护带、针带及剪刀等等)妥善保管同时上锁固定,交接班时要查看物品的数量[4]。每天对患者的床单进行清理,确保床头柜上无杂物,由于精神科的特殊要求,每天要对患者的衣物进行清理,尽快发现危险物品。

7定期对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检查

每天对抢救车内的物品、药品进行检查,保证设施齐全,无损坏,药品均在保质期内。每周对抢救设备进行检查,做到功能良好,物品齐全,人人均可熟练操作,确保需要使用时可以立即投入到抢救和治疗中。

8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每周的周一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包括浴室、门窗、厕所、各个角落、床头柜以及患者床单等,对检查结果进行登记,保证病区环境舒适、安全、整洁[5]。

9对于精神障碍同时存在急性期患者、躯体疾病以及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防止出现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加强其生活护理

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主要的环节,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精神科医护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保护和尊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二农,曾玲,舒玉.精神科护士长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06):716-717.

[2]刘德春,马起群,赵翠辉,蒋霏霏.“五常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08):58-59.

[3]刘春乔,李亚红,王晓玲,朱永鑫,张君,周晓坤.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0):403-403.

篇4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护理部在医院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重点规范了护理文件书写,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了护理安全;加大了护理质量监控力度;重视护理骨干的培养,优化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全院护理服务质量稳中有升,病人满意度高。现将护理部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升服务质量,塑造医院形象

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医院形象。

1、护理部首先从业务素质抓起,按年初制订的“三基”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坚持了每季度进行操作及理论考试,每月由科室组织业务学习及一项操作技术培训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有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使病员放心,促医院振兴。

2、规范护理人员着装、要求文明用语,接听电话规范,让护理人员以端装、和蔼、亲切、大方的形象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3、继续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让护理人员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及时满足病人的要求,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注重护患沟通,从单纯的责任制护理转换到了以人性化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文稿网

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量化护理工作

1、为优化各班职责,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指导各科室实行排班,从运行情况看甚为合理有效。

2、在实行量化考核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新方案,增强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

三、围绕医院工作部署,积极协助

1、配合医院,完成了护士长的聘任工作。协助各科护士长顺利完成交接工作。

2、认真学习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文

四、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强化护理法制意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部于今年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医院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采取集中讲座、分病区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了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护理科研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完整、客观的护理记录,为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护患的合法权益。明确了怎样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在组织讲座时,还结合我院书写护理文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了强化护理人员尽快熟练掌握规范要求,组织了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

五、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篇5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 风险评估表 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4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02-01

精神病患者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通过分析患者既往发生冲动、自伤、外走等行为和结果以判断患者再次发生类似想象的可能性。

1 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宁波市康宁医院3病区女病房共收治新入院女性精神病患者148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37.5岁。

2 方法

2.1 工具:住院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表,共计6大项,三种风险类型,分别为冲动、自伤自杀及外走等负和结果。各风险类型分别从受检者风险行为发生时间、严重程度、频度、后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根据具体情况在后面打勾并逐一评分,分别为1-5分,最后进行总分统计,划定风险等级。评定当前发生风险的可能类型和可能性程度,主要分为:①不可能;②很少可能;③可能;④很可能;⑤极可能五种情况,为3分相应的护理干预每周再评估一次,≥4分的不但应每周再评估一次,并要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2.2 步骤:责任护士在安排患者住院时向病员及其监护人了解病员病情及病史,予以逐项评估,评出发生风险的可能类型和可能性程度。若当前风险可能性评估为可能及以上时应注意风险管理,至无风险可能为止。

3 护理干预

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应该更注重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时得以康复才是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要防范、处理风险护理事故预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病房的环境和安全管理,严密观察,采取适宜的风险防范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不断地总结导致患者冲动、自伤自杀及外走等负和结果的原因,可有效预防及终止上述负和结果的发生。[1]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讲究语言上的艺术性、技巧性,进行换位思考,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2]多夸奖患者,让其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减少自伤自杀的念头。

3.2 心理护理。女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经前期的到来,经常会出现烦闷、焦虑、过敏、易怒、忧郁、消极等异常心理反应,通常出现在月经前一周左右到月经来潮止,及早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经前期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

3.3 提高服药依从性。在精神科病房,患者拒服药、藏药现象时有发生。患者拒服药解释劝喂,遵医嘱胃管灌入,针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认识缺乏、信心不足、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经济条件限制、家属支持不良等因素的复杂影响,更应加强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减缓患者各种风险行为的发生,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3]

3.4 冲动型风险精神病患者,遵医嘱保护性约束。针对具有冲动型风险特征的精神病患者,情绪激动,劝说不听,出现冲动伤人行为遵医嘱采取保护性约束,在使用约束用具时,工作人员需加强责任心,定时巡视,提供生活护理,确保安全。

3.5 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加强监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了解其病史,并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对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尤其对出现幻觉、妄想以及有严重抑郁倾向的患者,更应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语言、情绪及行为表现,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适当的处理方法,防止自杀的发生。

3.6 有外走倾向的患者。了解患者的行踪,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解释住院的必要性,给予心里疏导

3.7 建立防范、处理风险护理事故预案。精神病患者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的应急预案;根据患者特点完善入院评估单,如:自杀史、伤人史、外跑史等,使护士做到有针对性防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3.8 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人人参与。定期召开安全讨论会,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评估,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对重点患者做出特殊的标识。

3.9 加强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由于精神科患者一般都具有严重的被害妄想,且情绪比较容易激动,不愿意在医院接受治疗,此时病区的设置应该更加人性化,让患者住院时期有亲切的归属感,消除以往住院紧张、压抑及度日如年的感觉。[4]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危险物品应及时收缴,对外出回房间的患者应进行检查,避免将危险品带入病房,预防自伤、自杀或者其他暴力事件的发生。入院时,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安全检查,尤其是随身携带物品,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不定期严格检查病房内的物品、患者物品等。

3.10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栏,病友联谊会、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满足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5]定期运用黑板报,图片及教育片等生动、形象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发病诱因、表现、治疗方法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行为和结果的预防工作。

4 小结

女性精神患者发生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负的机率较大,风险高,相关影响因素复杂,我们根据病员自身情况结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评估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降低各种类型的风险发生,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女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本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大多数是家属提供,而且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时间短,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探讨,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的客观资料补充,如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

参考文献

[1] 洪华珍,傅廷东,黎赛英,李建秀.住院精神病患者功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166-167

[2] 常海霞,张霞.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43-2944

[3] 何凤英.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84

篇6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我院是一家部队疗养院,承接的疗养员是师职以上的部队首长,这也对我院护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把狠抓质量管理作为重点,突出细节,突出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节假日护理质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工作日,质量监督出现间歇期,护理安全存在隐患。针对此情况,为加强我院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稳定,护理部实行节假日护理总值班制度。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1具体做法

1.1成立节假日护理总值班小组护理部主任担任小组组长,由护理部助理员及各科室护士长轮流担任小组成员。

1.2制定值班制度,明确目标及职责依据疗养院工作制度,结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节假日护理总值班制度,明确了值班制度及值班员职责,制定了《节假日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各科室。

1.2.1制定值班制度按照护理部统一安排,对值班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协助、指导值班护士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值班员手机24 h开机,保证随叫随到;值班情况记录于《节假日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交护理部保存。

1.2.2明确值班员职责负责值班当日的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护理人员及服务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对科室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科室二级护理以上病人的护理工作;检查VIP护理服务准备及服务保障工作;协调、指导科室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

1.2.3制定《节假日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记录单包括查房重点、查房情况、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科室值班护士签名等内容,要求记录真实、客观、全面、详细,并统一交护理部保存。

1.3实施值班查房制度

1)每次查房前,护理部根据短期工作特点及重点,并结合上次查房发现的问题,确定查房重点。如有上级疗养团入住我院时,重点检查护理服务准备及服务保障情况;如遇疗养员入院、出院高峰期,重点检查护士入院接诊、出院办理情况等。

2)查房时,遵守值班制度,自觉履行值班员职责,依据重点内容检查指导,发现问题马上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由科室值班护士签名。

3)查房结束后,及时总结此次查房的情况,并记录在《节假日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上,交由护理部统一保存。

1.4情况反馈及整改护理部在汇总查房记录的基础上,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一次情况反馈,将好的方面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意见。

2体会

2.1进一步加强了节假日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的重要环节[1]。节假日科室护士长在位率低,再加上近年来招收大批非现役文职护士,她们大都是初级护士,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护理安全存在隐患。实行节假日院护理总值班制度,填补了护理安全检查的缝隙,使节假日护理安全监督责任、目标、措施具体化,及时发现节假日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提高了节假日值班护士的工作标准实行节假日护理总值班制度,对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了持续、连贯地监督,值班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工作制度,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整体形象。比如以前节假日值班有护士穿戴不整齐的情况,经过落实总值班制度以后,这种情况未再发生。

2.3提高了疗养员护理服务满意度实行节假日护理总值班制度以来,疗养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对疗养员提出的要求、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并予以解决,遇到重大问题、棘手问题时逐级上报值班员,值班员进行协调处理。如遇到入院高峰时,有效监督了护士入院接待的完整性、连贯性,对值班护士把握不准的问题予以指导。

参考文献:

篇7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反应率为零。

2、灭菌消毒合格率为100%。

3、药品、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年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

5、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6、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7、静脉穿刺成功率>90%。

8、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

9、控制成本,提高收益。

二、保证措施:

1、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及各班护士职责),以制度管人,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让制度形成习惯从而使科室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以利于科室长远发展。

2、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计划免疫知识,并进行培训后考核。多翻阅护理相关书籍,密切关注护理知识新动态。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留置针的使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胆大心细,克服心理障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穿刺失败原因的讨论,请较有经验的护士讲授穿刺成功的经验。积极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

4、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5、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让患者从心里满意。要求每位护士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位患者,把病人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杜绝生、冷、硬、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决不允许与病人发生争吵。

三、药品的管理:

1、定期清点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及时报药械科处理。

2、建立适量的药品基数,根据科室常规用药情况备药,做到既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又避免积压。建立贵重药品交接记录本,做到班班交接,账物相符,确保使用需要。

四、物品的管理,应以开源节流,控制成本为前提。

1、强化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加强各种仪器性能及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仪器设备都处于完好状态。

2、对一次性物品实施量化管理,做到既保证临床使用需求又不浪费,如输液器、胶布、棉签等都应根据每天的输液人次适量准备,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流失。

篇8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当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能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目前护理安全是衡量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也是患者选择就医的的最直接指标之一[2],因此,各医院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尽量减少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人员因素

由于护理体制的改革,各家医院招聘的护士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因为,招聘的护士,一般工资待遇都相对较低,这必然影响她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懈怠,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年龄小;虽然有年轻人的朝气,但遇事欠思考,好冲动,一旦遇到挑刺的患者,势必会引起口角。

1.2 素质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玩忽职守,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所造成患者的安全损坏。如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按时巡视病房,不按时执行医嘱,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造成患者安全损害。

1.3 时间因素

就是检查多,开会多,学习多,白天开会,晚上上班。弄得护士身心疲惫,患者的安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

1.4 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如: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不能识别危险征兆,遇紧急情况时,由于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工作忙乱无序, 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治疗等。

1.5 患者的因素

主要指在护理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守医疗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如擅自外出,不按时服药,不遵医嘱饮食等。一些所谓的老干部,对护理人员无故挑剔、刁难、提出许多苛刻要求,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人格尊严,影响护理工作的完成。

1.6 社会因素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媒体等方面对医院的负面报道,使患者对医院失去了信任,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2 加强护理安全的应对措施

2.1 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2.2 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2.3 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3 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措施

3.1 对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3.2 对高危人群 进修、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减少护理安全的隐患。

3.3 高危时段 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节假日有人员储备等应对措施。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

3.4 高危意识 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4 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4.1 护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4.2 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4.2.1 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4.2.2 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4.2.3 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4.2.4 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患者的管理,24 h内必须有专人陪护,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放在单人房间,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以防自杀或伤及他人。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床头交接及巡视制度,实施24 h监护。

护理安全是医疗安全的前提,只有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人们的健康才得以保证,如果医院连最基本的护理安全都保证不了,还何谈医疗安全,还如何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因此,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县级医院;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R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74-01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6年INSAG(国际核安全检查组)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1]。 HSCASNI(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急诊科的安全文化代表整体医院的安全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急诊科安全文化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经过不断积累、提炼、总结的急诊科的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

1 我院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

1.1 医护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2]医院对于安全文化重视不足,安全文化培训不足,缺少安全技能的培训,而急诊患者连年攀升,安全理念没有落到医护人员的心理。尤其是患者多时、缺乏安全责任意识。

1.2 急诊科安全保障体系有待改善、制度有待完善。

1.3 对于提高安全文化的保障管理,没有创新、模式陈旧

管理方法落后。由于医护人员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需建立自我管理与约束的机制。

2 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急诊急救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素质,有效减少安全隐患,至关重要,加强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是适应现在社会高度经济发展,急诊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2.2 有效地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和预防医疗护理差错发生

近些年,急诊科医疗纠纷不断,原因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安全文化意识差,缺乏必须的安全意识有关。

2.3 推动全院的安全文化建设起到带头作用:急诊科由于患者人员复杂,各种突发事件是有发生,是一个医院的一个缩影,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标尺。

3 对于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建议

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对象至少包括三种: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是密不可分的。

3.1 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尤其是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院领导象播种机,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就能有效的加快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使全体员工在安全问题上统一认识,提高员工安全理念,制定严格规章制度。

3.2 更新急诊安全文化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医院宣传科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安全文化知识。系统培训安全生产法规、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法律的学习。同时安全知识运用到医疗护理工程中。

3.3 加强急诊科的物质保障体系。加大急诊科技术改造,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改造急诊科就医环境,加强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监控。最大限度保障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林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4(18):4-5

篇10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缺陷 管理

手术室担负着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业务,业务面广、技术性强,极易发生护理缺陷,轻者给病人造成痛苦,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法律意识。

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20年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现将常见的护理缺陷、原因、预防措施和对策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缺陷

(1)手术不正确(病人、手术、部位、侧向错误)。

(2)用错药物。

(3)消毒液灼伤。

(4)压伤(摆放不正确或支撑物过硬)。

(5)坠床。

(6)手术室火灾。

(7)电灼伤、烧伤。

(8)异物遗留。

(9)手术感染。

(10)病理标本遗失、搞错、变质。

(11)输错血。

(12)仪器设备出.故障。

(13)输液管脱落。

(14)新生儿性别鉴定错误。

(15)用错气体。

(16)收费项目、金额错。

2 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

2.1 执业作风不严谨,护理工作量大,由于疏忽大意、精力分散或缺责任感和同情心、或对本质工作产生厌倦心理等,均是易致护理缺陷的原因。

2.2 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尽管在护理管理中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质量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不能常抓不懈地进行检查、督促,甚至出现问题后隐瞒、护短,轻描淡写,都是酿成护理缺陷的隐患。

2.3 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严格训练和考核,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差,从事专科护理工作由于经验少,不求甚解,不能胜任专业工作,特别是刚从事临床工作不久的青年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缺乏老师的指导、帮助,容易忙中出错。

3 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

3.1 错误的病人、部位 要求巡回护士手持通知单接病人,并仔细核对。

3.2 用错药物 认真落实三查七对;不离开麻醉操作台和物台;肾上腺素、的卡因等剧毒药品,一旦吸出,注射器上也必须贴有明显标签;抢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大声重复一次;手术病人术中使用的药物瓶、安瓿保留到病人离开手术间。

3.3 跌伤、皮肤损伤、压伤 护士协助督促检查消毒部位的脱碘是否完善;消毒液是否流到其它部位;消毒纱球是否遗落在身体周围。进入到手术室的病人尽可能避免去厕所,而是使用便器。手术期、麻醉复苏期必须固定好病人以免坠床。

采用柔软的手术垫。手术室护士经过手术安全舒适摆放训练,将手术摆放作为专科考核项目之一。

3.4 手术室火灾、电灼伤、烧伤 手术室内禁止使用明火。使用电外科设备时避免局部有易燃性液体和气体,避免用电刀切开肠腔、胸腔、气管等腔脏,注意病人有无安装心起搏器,有无内置入物。使用电刀极板时,选择合适的部位。所有护士经电外科安全培训和考核,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清洁、维护、保养,保持正常运转。

3.5 异物遗留、手术感染 术前、关闭体腔、手术结束认真核对器械用物,特别注意缝针、敷料、器械螺钉。手术中使用所有敷料,必须能X光显影。按规定对手术器械、敷料、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和监测,并保留原始记录资料。

3.6 病理标本遗失、搞错、变质 切下组织及时装入标本袋内,贴上标签,术后由巡回护士及时交与手术医生并签名。

3.7 输液管脱落 近手术区的静脉输液部位应使用带螺旋接口延长管,肢体和管道要妥善固定好。

3.8 新生儿性别鉴定错误 未确切婴儿性别时别随便说。及时戴上识别婴儿的手带。

3.9 用错气体 各种气体放在规定的位置,并有明显的标志。

4 预防护理缺陷对策

4.1 强化医德教育,提倡敬业精神 抓好医德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和具体思想状况,做详细的工作,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和质量要求、考核标准、采取措施、严格监控护理的环节质量,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等,一定要做到经常化和具体化。

4.2 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计划地训练手术室护士,结合科室特点,合理安排业务学习的时间和内容。

4.3 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 针对节假日夜班和重危抢救中的薄弱环节,不失时机的强化安全意识,警钟长鸣,认真检查抢救器械、设备和药品是否完善,内外药是否分开放置,及时发现漏洞,予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