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引导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切实增进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弘扬革命先烈优秀品质,按照县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的通知》(互文明办〔2019〕4号)文件要求,我镇以清明节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网上祭奠英烈、中华经典诵读、革命传统教育讲座、义务植树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高度重视
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干部职工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热情,我镇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及时召开“缅怀先辈、继承传统”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大会,要求各村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并由村干部带头开展网上祭英烈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扩大宣传,提高影响
镇、村利用宣传教育会、群众大会等载体积极宣传活动方式、内容及意义,宣传“网上祭英烈”活动的同时介绍清明民俗、提倡文明祭扫,提高了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并在QQ群、微信群等平台围绕“清明节英烈”“今日中国如你所愿”开设话题,广泛动员群众、干部参与讨论。发起“最令你感动的英烈事迹”“最想对烈士说的一句话”“如何文明扫墓”等互动讨论活动,对话题进行QQ、微信联动转发,积极参与评论、点赞。为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活动丰富,内容多彩
1.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登陆“中国文明网”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在网上纷纷发表祭奠感言、敬献鲜花、点燃红烛,表达了对先烈、先贤、先人、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网上祭英烈”达40余人次
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我镇全体干部40余人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红色故事讲述等系列活动。各村围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家庭传承美德,组织开展了“忆先贤.传家风”主题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感受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沐浴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得到了美的享受。
3.开展文明祭祀活动。我镇积极引导干部群众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以及在网上祭祀、扫墓、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表达对先人先贤的怀念之情,引导人们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提倡去革命烈士纪念碑、先贤祠堂、先人陵墓文明祭祀,提倡“献祭礼、作汇报、诵家规、谈感恩、致哀思”等家庭祭祀文明礼仪,树立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篇2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外活动;责任感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某方面的智力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兴趣;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调节学生的脑力劳动,促 使学生体力的增强。因此,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之路,让青少年走出书本和教室,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从社会实践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以学校课外活动为基础,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课外活动具有区别于课堂教学的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地去探求知识。课外活动应从开始就培养青少年学生做一名良好的社会公民,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情对待公共事业,爱护名誉,诚实、公正等品质。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主题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如,利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到社区举行“作一名有责任心的人”仪式,开展“我喜欢的责任名言、小故事、童谣”征集活动;会同当地文化部门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展综合性的古诗文竞赛活动,对古诗文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和拓展性的知识进行问答,并拓展古诗文诵读的外延,将此活动与思想品德、语文、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整合起来,渗透责任教育。还可以进行古诗文诵读展示,利用一些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组织学生齐声诵读古诗文,举行古诗文诵读展示活动,把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示在社区群众和家长面前,培养学生理解古诗文内涵和欣赏古诗文艺术的能力,通过利用古诗文诵读这一重要的载体,不仅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也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责任感。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引导学生在社会中践行责任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的实际的教育活动。
2.1 开展青少年军训及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
通过开展青少年军校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教育和国防教育。每个新学期开学,应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组织学生参加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汇报表演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展“走进绿色军营,体验军营生活,弘扬革命精神”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学习战士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紧张而有序的部队生活。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参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磨练了意志,还培养了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品质。同时,通过军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使同学间互相关心,更加关爱集体,遵守纪律,增强集体责任意识。
2.2 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为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烈士纪念碑为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都要联合有关部门和社区、部队组织烈士墓祭扫活动。学生在为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聆听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被烈士舍己为人的高度的责任感所感染,立志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精神,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勇于进取,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小学生。
2.3 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培养社会合格公民。
学校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责任教育活动。学生作为社区公民,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走进军营与战士共同庆祝节日;参与社区组织的清理小广告,扫除社区白色垃圾;与街道、村民委联合举行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红色教育图片展、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学生,更是社会的一分子,要为建设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三、以家庭教育为有力补充,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提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学校要视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每学期应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讲座,提高家长的责任教育能力。学校每年召开的艺术节、运动会、开放课等大型活动,都要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使家长们能够了解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活动无形中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使他们对学校的责任教育非常理解和支持。
四、结束语
通过“三位一体”责任教育模式的构建和运用,以学校课外活动为基础,让责任教育进入进入家庭交流、进入社会实践,既增强了师生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也引领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最能呼唤中学生责任感的方法,不是教育中的批评,而是实践中的鼓励。只要我们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定能培养出一代有正义感、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3
一、德育教育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
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一定要融入这些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在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教育学生认识到金钱不是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尊严、情操、知识、精神上的富足更重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使学生真正把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德育环境
良好的德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和谐融洽的宿舍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等都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学生始终身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受到正向的影响和感染,最终会顺利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全社会应大力宣传好人好事、赈灾捐款、志愿服务等正面的新闻和信息,积极弘扬正气,通过这些正面的东西引导学生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学校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全体教工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开展校风、学风建设活动,积极组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广大教师也要注意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在平时为人处世方面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教育功能
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学校每年寒暑假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更多的学生参加集中社会实践,并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社会实践主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接触到大量新观念、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德育课上相关理论的理解,再加上指导教师结合德育工作内容适时地加以引导,必将会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强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如组织学生清明节前夕赴烈士陵园扫墓,组织学生赴革命圣地参观学习等,这些活动既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深刻的德育教育,通过重温革命先烈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实现全中国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革命事迹,很多同学感慨万千,纷纷表示:以前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今后一定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发奋读书,早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
另外,要加强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把少保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社区、特教学校等作为定点实践单位,定期去做好事,提供志愿服务,开展献爱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奉献、助人为乐精神,在帮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颇有助益。高校应将这种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一定要常抓不懈,形成学校的特色实践活动,同时,也作为课堂德育教育活动的必要补充。
四、强化人文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一直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尊重个性,强调全身心的和谐,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准则。
大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充分发挥以“以人为本、尊重个性、追求真理”为核心理念的人文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必将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教师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积极为之创造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同时,要加强自身人文修养,提高人文精神意识,通过渊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良好的个人修养征服学生。其次,要把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在德育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关心、爱护他们,积极引导他们。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互相尊重、共同成长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人文教育的力量。
五、德育课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日渐普及,有效利用好多媒体网络这个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极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提供相当于过去几十倍的信息,事半而功倍。和以往常规教学中单调的板书相比,色彩鲜明的音频、视频、影像、动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组织材料,选好有实际教育意义的主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资源这种新手段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我们通过开设宣传专栏、在农村科普大集发放宣传单和下组入户访谈、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引导他们共同关爱、教育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
二是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我们对全县11个乡镇“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对全县940名“留守儿童”摸底造册,全面掌握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等,以方便对全县“留守、流动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同时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以“家”为着力点,以低龄“留守儿童”为重点关爱对象,依托家长学校,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儿童”之家,共同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监护盲点。
一是德育先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德育工作站”聘请老革命、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及素质高的老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行为。挽回“网吧”少年17人。“德育工作站”还采取举办家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科学育人、科学监护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
二是健康为本,提高“留守儿童”身体素质。各乡镇妇联联合乡镇卫生院设立“健康管理站”,由指定的医生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一是倾情贫困“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救助活动。我们在全县下发《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得到各级妇联组织的响应。在全县掀起关爱“留守儿童”。2011、2012、2013年“三八”节庆祝大会上,启动“鹤乡有爱——巾帼牵手帮扶行动”,救助30名“留守儿童”。资助3名留守女童每人9500元去白城师范分院长学习,完成她们求学梦想。
二是巾帼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播撒亲情。我们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
“城乡手牵手,帮扶结深情”活动。在活动中,林业系统的巾帼志愿者为2名“留守儿童”送去现金2800元,并为两户家庭每户送去价值800元的化肥3袋,以备春耕生产。商务系统的巾帼志愿者为5名留守儿童送去现金2500元。
三是寻找“爱心妈妈”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参与“爱心妈妈”活动的是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的成年女性。我们为100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妈妈”,并举行“爱心妈妈”送温暖仪式。“爱心妈妈”不但给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关心,更多的是注重她们的品德教育,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篇5
一、 建立健全稳定的德育队伍
德育工作要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我们要建立以校长负总责,校行政、品德教师、班主任等为常务成员的德育领导队伍,工作要做好具体分工,实行包干制,责任到人,明确目标,明确职责,签订责任状,纳入教师工作业务考核,并记入个人业务工作档案。
二、 注重德育过程,强化德育效果
要使德育活动开展的即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又扎扎实实、注重实效,可在升旗仪式上,坚持让学生做升旗致辞、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特殊的氛围境界中接受最佳的德育教育;也可让学生坚持做课前五分钟“做遵纪守法好少年”演讲;还可在重要纪念日或节日,由学校或班级组织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访问学习等。
当然 ,德育活动还要注重多样性,变单一型为综合型。可根据地情、校情,每周安排一定的课时做专门的德育活动,活动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健康心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而且要求优化教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要贯穿到各门学科中去,并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化考核内容,还要聘请当地行政部门工作的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以拓展德育领域,变单线型为网络型,真正做到德育内容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德育机构与其他组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 更新教育手段,注重德育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德育研究,只有更新德育手段,拓宽德育途径,变传统型为现代型,有效地进行德育评估,才能针对开放的社会下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的特点,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上好德育研究课、观模课、示范课或办好德育讲座,已到达总结和推广德育工作研究成果的目的。
四、 优化德育环境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一、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院校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都做了不懈的努力,笔者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多年,感受颇多。纵观中职学生,他们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习惯差
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前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直接带入中职学校。
2.学习基础差
中职学校的学生几乎所有都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普遍较差,几乎是什么也听不懂,而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他们学起来相当吃力。
3.自卑感较重,缺乏自信心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成绩差和不遵守纪律等曾受到过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冷落,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差等生”意识,认为“三好生”“优等生”都与自己无缘。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等导致心理不健康,认为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变得冷淡,做事缺乏热情,更没有信心。
4.意志力薄弱
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进这些不良的行为和观点呢?
1.要明确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
(1)加强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袭,重视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尤为重要。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让中职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他们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并且好胜、易冲动、爱感情用事,看待问题也比较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的分析、判断和辨别能力,容易走上歪路。因此要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要进入工作岗位,因此要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工作,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法,开展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对自我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环境。
2.挖掘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也要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一要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庭道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要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特别是住校的同学,因此学校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课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教育无处不在。三要建立文学社、艺术团等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要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篇7
一 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我们打破学校的围墙,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和学习来自社会的最真实的经验和认识。广泛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社会养老院,我们开展“尊老、敬老、爱老”活动,组织学生到地区养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送去大米、鸡蛋水果和资金等。组织学生到消防大队进行消防训练活动,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为社区服务的各种服务活动,如三月份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把活动的宣传引向社会,引领学生到社区、街道参加义务劳动,孩子们捡垃圾、搞卫生、擦洗小区健身活动器材等;四月份的缅怀英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到石灰山扫烈士墓,邀请革命老前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五一、六一、教师节、国庆、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熙湖公园或社区文化广场参加文艺演出。为了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我知道”、“崇尚科学”、“热爱祖国河山”、“法律法规我遵守”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我们经常邀请社区警署民警、交警等来校作法制报告、安全报告等等。这些教育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资源整合共享中,我校也积极开发自身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学校的硬件设施向社区开放,如无偿为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提供微机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地等供他们开展技能、体育健身等活动,共同组织一些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为社区提供音乐、体育器材并协助社区排练一些大型文艺节目;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放学校多媒体教室放映录像,为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刻制“周弘赏识教育”录像光盘等等,深受社区的欢迎和好评。学校资源的提供推动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提高了居民们的素养,也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
二 自主互动,优势互补
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选择地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学校和社区的双向互动,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资源利用,从学校角度,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达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目的。比如,我们邀请有特长的社区居民来学校担任学生兴趣小组辅导员,学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歌咏会等我们都要邀请社区一起参加,学校举行庆祝活动邀请社区和学校的部分家长来校参加或表演,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或者在欣赏中得到教育。我校举办的《家长月报》每月都无偿发放到学生家长们的手里,同时把这份飘着油墨香气的小报分别送给政府、学校共建机关、单位和社区等处,让全社会了解我校的新气象、办学新理念,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新思维,了解科学育子的新方法、新途径,了解孩子们的个性新发展,同时也争取赢得全社会对学校的关注,为学校的教育出谋划策,指点津迷。有的社区居民和很多学生家长经常为学校的家长月报投递稿件,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开展。社区组织的征文、书画大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实践也锻炼和教育了学生,他们的能力在增强、思想在提高,情操在升华,同时社区也对学校有了一份了解。
三 文明和谐,共同发展
学校社区之间的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造就了文明和谐的环境,并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共建活动中,不仅广大学生在各项社区活动中担当起了重要角色,如慰问五老人员、整治环境、文艺晚会等,也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在社区教育的参与中,学生受到良好的民族传统教育,学生的公民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回报社会的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学校的校风建设日见成效,并推动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在社区中建立。
篇8
关键词:德育;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从各个学校实际出发,深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思想重视,目标明确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应该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知剖析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识到当前开展德育的紧迫性和教师的强烈责任感。明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二、了解学生的实际
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思想中存在哪类问题,讲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最后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维、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重视课程间的紧密配合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科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语文、历史、地理等课堂,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可以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发展、科学态度教育。通过体育,可以增强学生性格、意志、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学会体验美的情怀和创造美的能力。总之一句话,要让德育教育占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四、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活性,教师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有人戏称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关于“网络上的交往――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弊”等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辩论、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交流、讨论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判断能力,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根据时展、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丰富德育内涵,尽量压缩那些超越学生思想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使德育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把一些与实践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同学,从而增强同学们对现实问题的感知力度。如在讲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有关内容时,可采取图片、实物、录音和录像等教学手段,大力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如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郑州98岁“医生奶奶”胡佩兰,201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的感人事迹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种融听、说、看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搞好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结合,拓宽德育空间与途径
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尽可能使德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让学生在动态中接受教育,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如: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春游、登山、文艺演出、智力竞赛、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会、报告会、诗歌朗诵会、“模拟法庭”、“小记者”。还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现实道德品质的提高与升华。
(四)学校德育与传统德育资源、现代德育资源整合
篇9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就长什么,辅导员的爱如滴滴晨露,滋润多少就收获多少。”——这是优秀大队辅导员XXX对少先队工作的经验总结。
她,30岁,参加工作11年,当了10年大队辅导员。10年来,她把爱化作涓涓细流渗入孩子们的心中,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工作,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多次被团县委、县教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和县第一届、第二届“十佳少先队组织”。她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辅导员和市第三届“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县第一届、第二届“十佳少先队辅导员”。XXX用她的行动诠释了星星和火炬的事业。
作为大队辅导员,她立誓要以“爱”、以“情”去开垦心中那一片红色的土地。于是她积极地参加省、市、县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学习,订阅了《辅导员》和《少先队活动》等优秀杂志,认真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地学习吸收少先队工作的新经验、新信息,提高自己的新技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也更坚定了搞好少先队工作的信心。首先XXX请求领导的支持,添置设备,布置了一间宽敞的大队室,成立了一支百人鼓号队。在学校通过竞选的办法,配备了能力强的队干部;建立、健全了从完小到村小的少先队组织;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办起了《少先队专栏》和“红领巾”广播站;坚持周一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坚持了少先队常规性活动的开展。
全国少工委推出“雏鹰行动”后,她组织全体中队辅导员和队员学习其精神,并制订了实施方案,于是“争章达标,争当雏鹰好少年”的活动便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了,在争章的各个环节中,她强调了队员的体验教育,引导少先队员通过努力挑战自我。结合“自理章”开展了“我是小巧手”;结合“环保章”开展了“放飞绿色的希望”等体验教育活动;结合“爱国章”开展了“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系列活动,通过主题队会、演讲、画展等对队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她又延续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系列活动,具体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三方面为内容,让队员体验爱国情怀,增强队员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学习榜样,立下雄心壮志。 作为孩子的知心朋友,XXX关心、尊重、帮助、赏识每一个孩子,她在全校开展了“手拉手,话小康”活动,完小中队与村小中队“手拉手”,为村小中队的贫困队员捐钱、捐书,为村小中队送去观摩活动,让队员在“手拉手”活动中建立真挚情谊。由于学校“留守学生”多,学校和青龙街社区建立了“留守孩子教育基地”和“留守孩子”举行“手拉手”活动,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做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面对新世纪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她认为主要是要让孩子从小有创新的习惯和有创新的体验,为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去创造打下好基础。针对小学教育的特点,她组织开展了“新世纪,我能行”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并提出了这样八句话:“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这八句话帮助学生充满自信,使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学校、队员实际,她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等范围广泛开展体验活动:如“今天我当家”活动,让队员充分发挥了小主人的作用,既体谅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又学会了干家务;“校园小主人”活动,增强了队员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学校的了解和热爱;“新世纪好雷锋”等活动,既服务于社会,又在社会中学习、锻炼;“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增强队员的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队员们感受到了“我能行”的快乐与自豪。
与此同时,XXX还结合学校的市级课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新守则、新《规范》,利用少先队活动大力开展了“革陋习,树新风,加强养成教育”的活动。为了让队员从小养成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品行操守。她组织队员通过宣誓、签名、争星等活动,让队员从学习、礼仪、锻炼、环保、诚信等方面规范约束自己。通过活动,还评出了十小“礼仪之星”、十小“学习之星”、十小“健康活力之星”、十小“校园小卫士”、十小“诚信之星”。
篇10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要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我们学校上下操场栽种了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