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能源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3-29 18: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新能源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光伏发电,太阳能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节能环保
一、引言
在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使新能源汽车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从而充电配套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加强太阳能充电桩技术的应用,能达到节能环保,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其发展的瓶颈。从而带动太阳能充电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太阳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之间的联系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在未来汽车市场将占据重要地位,但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困扰着电动汽车发展和推广,也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亲睐。因此,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最主要的瓶颈就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难以解决。要想新能源汽车得到相应的推广及发展,加强推广灵活多用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相关重要。可充电桩靠电网供电是远远不够,不仅加大了城市用电负荷,而且加大了我国的大量火力发电,又违背了节能环保的主题。从而推广太阳能充电桩在各领域的配套建设,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代替电网供电的充电桩是一种比较优越的选择,这样不仅减小了城市电网供电负荷,而且对环境污染及能源的有效控制得到重大改善。
三、怎样促进太阳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
如何做到太阳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发展,我们要这样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比传统燃油汽车加油站更加灵活。
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灵活性在于它不仅局限于和传统燃油汽车加油站的建设地点一样必须建设在交通要道,而且太阳能充电桩可便于安装在学校,企业、城市小区、公共场所、停车场、以及农村。其次,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及高昂的建设经济成本,这样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困难的问题,从而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能够很方便的与建筑物相结合,构成太阳能充电停车棚,不需要单独占地,可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来建设光伏发电充电桩,也可以把现有的加油站顶棚改建成太阳能充电桩及加油一体化综合服务站,这样不仅促进了充电桩的有效应用,而且促进了充电桩的覆盖区域。
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再次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内容,使新能源汽车得到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期的政策支持力度,积分交易制度、各地充电设施规划和购置补贴等政策将陆续出台。2016年是新能源汽车“调整再出发”的一年,全年产销有望达到60万辆,公交公务物流环卫仍将为主力推广领域,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也将逐步提升私人消费,由此看到今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政府应加强扶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太阳能充电桩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逐渐增多,对环境的污染逐年攀升。能源不断减少,过度开发给环境带来相应的自然危害,其次能源不断依赖与于进口,增加了能源进口价格,给我国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充电桩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等条件,政府应大力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充电桩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减少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的危机,使我国的经济及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降低太阳能充电桩的建设成本
1太阳能充电桩发的电不需储存装置,直接与相关领域的电网并网,当遇到阴雨天气时,太阳能光伏板不能发电,电网可以给充电桩供电,这样不仅加强了充电桩的可靠性而且降低了经济成本。
2太阳能充电桩不仅能给新能源汽车充电,而且还能把多余的电给相关领域用户供电,例如小区,企业、学校、街道等路灯及其它负载供电。同时,太阳能充电桩不仅减轻了电网供电负荷,而且使太阳能发电更加节能环保。
3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利用于企业,学校及其他场所的停车棚建设之中,将减少占地面积和建筑材料,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前期成本投入,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四、新能源汽车与太阳能充电桩协同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桩,就像传统燃油汽车离不开加油站一样,需要充电桩补给能量作为动力来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具有节能环保,能减轻电网高峰负荷,就地安装就地发电,不需远距离输电等特点。其次,很方便地与停车棚结合,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停车棚,既能充电又能停车,合理地节约利用资源等优点,体现了充电桩和停车棚的灵活配套。
五、太阳能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纯电动车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电池技术等有待提高的问题。目前,依然主要靠公共服务领域的单位采购推动销量,私人市场的拓展十分缓慢,因此,相应的鼓励政策并没有激发私人购置电动车的热情。但是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新生力量。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日趋成熟,电动汽车成本逐步下降、性能逐步提升,电动汽车将逐步完成对传统汽车的替代。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策暖风频繁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其相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也备受关注。业界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在“十三五”时期迎来快速发展,充电桩市场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在这一领域抢占市场先机。由此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使新能源汽车向前迈进一步,为今后的发展夺得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篇2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粗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一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
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为现有规模的10倍。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将继续保持每年10 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水电装机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篇3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全市领导干部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主题,5月11日至13日。用三天的时间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讨论、思想动员,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明晰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会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发展好“三大产业、四大支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请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出差距,正视不足,切实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会议提出,努力到2015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省排名第一,财政收入仅次于市,用六年左右时间将新余打造成江西的亚中心。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以“三保一弘扬”为强大动力,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上水平、应对危机谋崛起的共识共为,统一发展思想,提高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家既目睹了全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通过三天的考察、学习、讨论。也畅谈了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真知灼见,感触很深。一是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在抓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如新钢公司的钢渣全部采用新工艺回收利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二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小。三是农业项目选得好、选得准也可大有作为。四是新钢三期技改拆迁户的安置模式和小区管理值得学习借鉴。通过三天的学习,结合新余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有这么几点体会:一是新余包括开发区的发展必须坚持立足于错位发展总体思路不变,不能走老工业发展路子,要不断创新发展。二是新余的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是发展动力上,尤其发展后劲上,必须坚持科技优先、创新优先,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所在也是企业发展后劲所在综观这次经济危机,大部分受冲击较大的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创新能力比较差、产品附加值比较低的企业,而大多数技术含量较高、科技领先、市场占有率较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受到影响较小。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我区实际,先作个发言。
一、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的共识和共为,统一思想。
区的经济发展连年基本保持翻番增长,建区七年来。尤其是年以来,大力发展以赛维硅片、华电螺杆膨胀发电机、力德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越来越紧缺,对人类生态环境也造成破坏。而且我国常规能源人均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年底,新一届区党政班子提出了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世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响亮口号和目标。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区以赛维公司为主的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去年赛维公司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不仅使我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综合竞争力迅速增强,也有力地提高了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截止四月底,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同比增长30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9.5%完成财政总收入19689万元,同比增长20.6%多数指标增幅远远高于全省其它工业园区和建制县区,主要指标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省级开发区的领先优势,缩小了与二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差距,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首次超过经济技术开发区,跃居全省工业园区第二位。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区寄予厚望,特别是发展新能源方面寄予厚望,正因为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4月13日,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我区升格为副厅级建制开发区,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副厅级建制的省级开发区,省委省政府对我区光伏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鼎立襄助,主要归功于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全区干部群众在举全力加快光伏产业发展上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不争论、不折腾,一心一意、凝神聚力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可以说,没有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全市甚至全省已基本形成共识共为,必须坚定不移优先大力推进。另外,发展新能源实体经济、形成产业集聚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产业市场要素发展,比如技术标准、价格定位、检测中心、人才市场等,这是打造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加速发展最大的难题,也是最难做的一旦这些要素在新余形成市场,太阳能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就形成了将为开发区提供强大的持续发展动力和后劲,太阳能光伏之城也就真正名符其实,这点非常重要。
二、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认清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当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在加深,国家最近公布的财政收入、进出口等指标连续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下降9.9%进出口跌幅高达20%以上,经济下滑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就我区前几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出口下降超过20%国税收入出现负增长。尤其是光伏市场更是寒气逼人”光伏产品价格严重下挫,出口急剧萎缩,利润大幅下降,已经对我区的财政增收和经济增长造成强大冲击,形势严峻。经济强省、资源大省都在大刀阔斧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江苏省提出打造光伏万亿工程,省会提出打造光伏千亿工程,人家的经济实力、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远比我好得多。所以,形势容不得我有丝毫的乐观,市场的重负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我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困难面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消极悲观。目前来讲,区的光伏产业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面临难得机遇。从产业基础看,赛维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六月份硅料项目投产后,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占领产业前端地位方面,有了较高的发言权。区的光伏产业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赛维硅片四五期、硅料二期正筹备开工建设,升阳电池、天能电力、力德风电、华电电力、圣彼电池和组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预计今年都将建成投产,区的产业基础和实力比较厚实。从市场前景看,虽然金融危机对光伏产业冲击比较大,但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依然提出要鼓励和扶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彭小峰董事长前几天从意大利传回信息,意大利今年太阳能电池组件比去年增加了3倍。未来15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光伏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是看好的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鼓励和应用太阳能产品已经开始启动,三月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的鼓励太阳能光电产品应用政策,对我区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而且可以预测这种扶持力度会越来越大,省市也将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据了解,欧洲、亚洲一些国家也都在出台光伏产品应用补贴政策。所以,光伏产业发展的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目前光伏行业的竞争,从大局来看,认为是一件好事,将促使当前的无序竞争回归理性,淘汰一批规模小、耗能高、质量差的企业,为有资金、有技术、有规模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光伏产品价格更趋合理性,加速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因此,今年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要坚定不变,面对目前存在困难,千万不能松劲,要想方设法去克服,要想方设法去完成。
三、进一步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创新突破。
最重要的破解发展难题和促进工作中要大胆突破,解放思想需要在思想上、认识上得到提升。敢于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当前,要重点在这么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保企业是实现保增长目标的根本手段和出路所在解决资金难题是保企业、保增长关键中的关键。据统计,一是破解资金难题要有新突破。保增长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除赛维公司外,当前企业缺口资金约15亿元,而我已经争取到资金还不到3亿元,资金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项目建设的进度,这其中也包括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呼吁上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提出设立市政府工业发展应急专项资金的建议,县(区)予以相应配套,重点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另一方面,重点要在协调金融机构创新信用担保方式、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开拓省外信托融资渠道、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面寻求突破。此外,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尽可能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帮扶企业发展上,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
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压力非常巨大。去年从五月份开始,二是促进财政增收要有新突破。受经济形势影响。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但从今年的形势来看,新的增长点不多,尤其是财政增收方面,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因此,还要想些有效的办法来扭转这种局面,切实做到税收应收尽收的基础上,要大力开辟新税源,重点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结算经济,尤其要千方百计积极引进鼓励支持企业在区设立结算中心、会计中心,政策方面要给予更大优惠,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尽最大努力减少实体经济对财政增收的影响。
篇4
关键词:新能源 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 产业规划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能源的紧缺。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以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能源有这么大的依靠度。常规能源价格节节攀升,使新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出于战略的考虑,各国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会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的是,依赖科技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将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1、新型能源的利弊分析
1.1 核能
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可能成为核能新秀。利用核裂变,人们已经通过反应堆加以人工控制,实现了原子能发电。要使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即实现核聚变发电。也必须对核聚变实行人工控制,使其按照人们的需要有的序地进行,这就是受控核聚变。核能发电具有很多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核能发电所需要的原料铀储量丰富提炼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处理技术不完善,核电建设投资费用大,风险较高
1.2 风能
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1.3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它是常规能源。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人们目前最易开发和利用的比较成熟的水能也是河流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1.4 氢能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开发氢能列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氢的工艺。氢能被认为具有长期利用的潜力,具有高温高能,热能集中,可再生,来源广泛,应用范围广的刚有点,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来源,在自然界不能自由存在;氢必须从石油、天然气或水等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成本比较昂贵;氢的分离也要消耗能量,从水中分离氢则能耗更高;与等量的石油相比,氢的热值也较低。第三,氢既不容易储存,也没有相关设施来生产、运输和销售氢燃料。氢燃料利用各环节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2、能源技术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
2.1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2.2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预计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并网风电技术
并网风电技术发展迅速,但需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超过了1.7万千瓦。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风力发电以及风/光、风/柴等互补供电技术的主要市场在于它能够为我国广大无电和缺少常规能源的地区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
篇5
能源现状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挑战
一、四川省能源现状
(一)四川常规能源供需状况
近年来,四川省常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常规能源生产从2005年的8301.07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11691.29万吨标准煤;常规能源消费从2005年的9073.07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15013.97万吨标准煤(表1及图形所示)。根据《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预测,到2015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8636万吨标准煤,而现有能源生产能力不到总需求量的1/2。由此可见,能源消耗存在着逐年递增的趋势,四川能源生产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能源供需存在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保证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供给,将是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四川常规能源结构状况
以2010年为例,四川能源生产结构为煤炭61.20%,石油0.18%,天然气26.64%,水、核电11.98%,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为煤炭61.72%,石油14.52%,天然气15.53%,水电9.33%。2010年,石油消费缺口最大,天然气有结余。(下图是以煤炭为例)
从煤炭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图表可以看出,消费结构有超过生产结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四川统计年鉴2010可知,四川省能源生产、消费均以煤炭为主,煤炭供给略等于需求,天然气供给满足需求,水电略有剩余,而石油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供需缺口最大。因此,要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四川必须走出一条节能环保、持续健康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
二、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优势
(一)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禀赋
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四川核能
我省发展核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健全的装备制造的核工业专业配套队伍;拥有规模大、能力强、水平高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川化机核能公司、德阳二重、长钢、宜宾核燃料厂、长城特殊钢厂、四川化工机械厂等核电设备制造体系。生产的发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汽轮机等设备参与了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充分证明我省核能技术已经达到成套设备的制造体系水平。中国核动力研究所、西南电力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掌握的核心技术已经具备自主研发和设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
2、四川太阳能
我省攀枝花市地处我国西部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河谷地区,全年睛天日数多,辐射强,年均日照时间约在2300-2700小时,年辐射量属四川太阳能辐射的高值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攀西地区太阳能可开发资源量达70万吨~80万吨标准煤。四川是多晶硅产能、产量大省。目前,四川巨星集团、通威集团、新光硅业、东汽公司、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乐山电力、四川投资公司、岷江水电、天威保变等 10多家企业已经形成万吨硅材料生产能力。乐山市,在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四川已规划了成(都)——乐(山)——绵(阳)硅产业带。四川大学掌握碲化镉太阳能制造整套技术。四川省已经建成46座无电乡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kw。
3、四川风能
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开发应用发展比较快,小型风电技术已商品化,风力发电已初步形成产业。四川省总体上属于贫风区,但是局部地区较集中,初步规划开发的七个风场,主要分布在甘、阿、攀、凉地区的三口河谷,风电总装机容量约达 210万 KW ,力争 2020年建成 100万 KW。代表性风场有:德昌—安宁河谷风电场、丹巴—大渡河谷风电场、茂县—岷江河谷风电场。四川试图开发省内风力资源,装机容量5万千瓦,总投资5亿元,项目选址凉山州德昌县麻栗乡。东汽与德国Repower公司签订了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转让合同,生产MD70和MD77风力发电机组。
4、四川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城市垃圾热能、野生或栽培的能源植物如粉葛、麻疯树、小桐子等。攀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南充市等都是集中生产地;中石油西南分公司、中粮集团生物能源公司都是四川省生物质能发展好的企业。目前,四川开发利用比较成熟的是林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四川大学等单位利用小铜子树种子提取生物柴油等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初步实现产业化。第一台由机械化生产的玻璃钢沼气池在四川成功面世。四川每年生产薪材约1189.03万吨、秸秆4212.24万吨,人畜粪便量3148.53万吨、沼气约10亿m3。
5、地热能
四川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全省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地热能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地热能开发用途广泛,可用于发电、供暖、制冷、医疗、种植、养殖。川西高原(德格—巴塘—乡城地热带、甘孜—理塘地热带和炉霍—康定地热带)和四川盆地生产地热能的集中地。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能开发公司对我省地热能开发有很好的带头作用。总体上,四川盆地地热能开发潜力可观,地热面积136000km2,总储热量6246480×1012kj。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对我省发电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导致以煤、石油为代表的一次性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四川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较低,2010年仅为全国人均消费水平2.42吨标准煤的77%。如何改变单一的能源结构形式,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解决能源巨大的供需缺口,更好地减轻我国将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已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由此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拥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经济和环境需求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链长。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产业链上的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四川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省内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能源的供求危机,客观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并为社会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岗位。新能源的发展对环保的贡献是长期的。核能发电不排放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废气,发展核电有利于保护环境;大力推广使用沼气,不但环保,而且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具有极为显著的环境效益。
三、四川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能源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经济激励机制。目前,尽管人们对于新能源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是只重视开发,没有关注消费。我省急需一套完善的市场保障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新能源人才严重匮乏,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我省没有现成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尚不成熟,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的开发,难以满足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产业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按照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的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清洁能源生产代替传统能源,走低碳化经济发展道路,正在成为国际共识和潮流。从四川缺油、少煤、水力资源丰富及具备发展核能的优势等特点来看,根据四川的能源结构特点,大力发展的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对缓解能源短缺矛盾、优化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条件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朝全,曾婷.新能源产业:四川的机遇、挑战与战略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
[2]杨岐李杰.四川发展核电的可行性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3,(04).
[3]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J].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 2011.
[4]杜心远,何荣华.四川省新能源发展战略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35).
[5]李秀娟.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6]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篇6
当前,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加重,全球普遍重视使用新型环保能源。光伏发电相较于其他新能源,受环境制约小,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长强劲,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6.5GW,同比增长40%,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有望超过43GW,同比增幅达20.8%。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根据对部分通过《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组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净利润同比增长9.7%,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然而,我国光伏企业在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二、面临问题
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来自外部,也有自身因素。
(一)产能仍然存在过剩
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产能急剧增长,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2年,欧美国家纷纷对我国光伏企业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这和光伏产能过剩有必然的联系。当时,中国排名前15家的光伏企业的产量占全球市场需求总量的70%,而欧美国家欲实施“双反”调查所涉及的企业中,有73家为中国企业。
今年,我国预计装机量有望超过43GW;全球多晶硅产量预计将达到36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8万吨,产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11万元/吨左右,企业仍然承受低价压力。虽然近来各企业不断对原有产能优化提升,然而产能过剩局非一朝一夕可以回转,多家企业因行业竞争压力过大而破产。
(二)融资难、融资贵
目前,光伏企业融资也面临困境。首先,由于部分光伏企业破产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不良贷款率上升,各银行纷纷收紧对光伏企业的贷款发放,使整个产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其次,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受行业整合和国际争端的影响,上市光伏企业股价大跌,在海外难以融资。再次,光伏企业在境内融资成本较高。据调查统计,境内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高达10%,进一步减少企业利润,不利于光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技术仍需提高
目前,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单晶硅电池太阳能转换效率有望达到20%,而美国光伏企业SunPower生产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于2010年就已达到24.2%,2013年,日本松下企业研制出来的电池转换效率创世界记录,为24.7%。总体而言,我国光伏企业面临技术研发不足,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
(四)政府补贴未能落实
政府虽然对光伏产业出台多项补贴政策,然而由于审批程序复杂、制度设计缺陷问题,补贴款项一直无法到位,拖欠长达2年,金额高达100亿。缺少补贴资金,我国光伏企业很难自主研发新技术,新项目也难以为继。
(五)土地税赋征收不规范
目前,光伏电站的用地征税不够规范,企业税负很大。近来,政府提出要对已经建成投产的光伏电站征收耕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并且征收方式和征收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变化空间大,给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成本,其投资收益下降甚至亏损。据估算,耕地占用税如按10―20元/平米一次性缴纳计算,二类和三类资源区电站建设成本增加2-3毛/瓦,电价成本平均增加3分/度。
三、企业发展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均制约了我国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企业可采取如下发展策略:
(一)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
光伏企业应大力增加对人才、技术的投入。改良西门子法,努力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研发新型高效产品,并可以做到规模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二)整合产业链
企业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产业链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横向整合,加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纵深发展,上游企业可以减少进口原料价格波动的不良影响,企业整体可集合研发、生产到安装,延长产业链,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拓宽市场
近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97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屋顶十分具有优势。国外光伏企业如美国的SunPower, First Solar, 以及Solar City等早已进入太阳能屋顶市场,采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发展较为成熟。中国的光伏屋顶起步不算晚,然而还处于早期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光伏企业应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拓宽国内市场。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还可以拓宽海外市场。其在欧美国家“走出去”遇到瓶颈,难以前进的情况下,可以将目标转移至南美、南非等新兴市场,这些国家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适合进行投资。
四、政府所起的作用
政府在扶持光伏企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支持和补贴,然而这之中存在一定误区。
首先,政府不能一昧进行补贴,根本在于政府应鼓励光伏产业“产、学、研”结合,给予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
并且,政府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要合理、一致,要落实到位。政府还应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明确用地限制,达成光伏占用土地税收标准的统一。
篇7
关键词:光伏产业 扶持性政策 政策效果
一、引言
聚焦快速崛起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国家责任和国际道义压力。笔者认为,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模式
由于原材料成本约束和光伏发电技术的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价格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对太阳能扶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立法指引、购电补偿、税收抵扣或投资补贴等方面。
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流入,针对不同主体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产出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企业盈利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对原材料计划价格控制、政府税收、贷款优惠及补贴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具备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各国将光伏产业从幼儿阶段扶持起来的美好蓝图。
三、光伏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的理论分类
纵观全球各国二十年的政府扶持性政策,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将其归为四大类。
(1)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简称FIT)政策
此种政府扶持性政策最早是在德国的《再生能源法》中提出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是指电力公司有义务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出的电力,让再生能源的电力得到充分应用。这种政策不但将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而且通过消费补贴切实扩大国内需求,对产业常青具有深远意义。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最直接地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系统的投资者积极性,同样提升居民对光伏系统的关注度和使用热情,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3)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优惠政策最有利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快实现经济规模的关键经济后盾。信贷优惠政策直接地反映出了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也以实际行动对民间资本投入起到了表率作用。
(4)市场政策
日本设立了到2020年累计安装光伏28GW的目标。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实现30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应占印度电力需求的l0%,在电力构成中占4%-5%,2013年设立了到2022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各国政府均在正式性政策文件中为本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绘制了美好蓝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府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意识,拉动了人民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5) 补贴政策
德国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期20年0.457-0.62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中小型规模屋顶光伏设施发电的自用消费补贴。2009年,美国对太阳能产品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初始投资30%的补贴和制造业30%的税收抵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补助住宅项目接近成本的50%,补助公共建筑及非盈利项目安装系统接近总成本的50%。政府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从生产阶段的厂商直接补贴,转换消费环节的使用补贴,增大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扩大需求市场,进而激发厂商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
四、世界扶持性政策的效果预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编撰的《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中记录了一项广泛的数据调查,并以此预测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情况下,未来五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调查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交叉核对和市场的整体性分析预测,调查样本覆盖了所有典型的光伏企业、电力公司、国家协会和能源机构。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按照政府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构建了两种发展情景:
自由经济局面:假设了一种消极的市场行为,即现有的支持性机制难以加强或持续,或者现存扶持性措施将被大幅度削弱,但将合理的系统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在这种情景下,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渐终止将带来产业转型期国家市场的严重衰落;
政策驱动局面: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意愿,政府考虑到光伏将作为未来主要能源而继续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并作出适当调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和简化电网的连接程序。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100吉瓦,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自由经济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4%,5年后全球累计光伏量达288吉瓦;而政策驱动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8%,到2017年预计全球超过422吉瓦的光伏系统可以安装入网。
(一)自由经济局面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产业内部调整将导致2013年度的年安装量回调至27.8兆瓦,并以18.4%的年均增长率稳健上升,2017年世界年安装总量达到48.3兆瓦;局部来看,欧洲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维持10吉瓦左右的年安装量,增长幅度低;而五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年安装量将翻一番,美洲翻两番,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年均增长率达100%。(二)政策驱动局面下,全球年安装量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5年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年安装量于2017年达到84吉瓦;局部来看,各地区增长势头相当。(三)比较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的年安装量情况,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017年预计年安装量在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下分别为48.3吉瓦和84.2吉瓦,说明各国的扶持性政策驱动可以导致光伏市场扩大两倍。
参考文献:
[1] 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R].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12
[2] 冯春林.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及效果评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8):66-69
篇8
农业是光伏应用的重要领域
说到光伏产业的具体应用,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在西部戈壁滩或者沙漠建设的光伏电站,或者在工业厂房屋顶建设的分布式电站。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密度低,建设光伏电站一般需要大面积的廉价土地,比如戈壁滩、半固定的沙漠和盐碱地等。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发展光伏产业。但由于这些地区适合建设的地方十分有限,且把这些电从沙漠地区运输到工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和南部地区成本比较高,所以中国目前的光伏电站已经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的电站建设速度也逐渐放缓。
那么光伏产品能不能应用到农业一线生产中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利用太阳能的浇灌方式,太阳能照明、杀虫等等已经有了很多应用,而进一步将光伏发电电池板或者薄膜作为农业工程的一部分进行建设,就形成了目前的分布式光伏应用的一种新的模式——光伏农业。
据介绍,目前光伏农业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光伏薄膜来实现。其优势在于:首先,由于其具备一定的透光性,不仅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够养殖牲畜、发展渔业,或者实现作物的反季种植。其次,光伏农业大棚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比如光伏农业大棚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光伏农业的另外一种应用模式是将光伏发电系统独立出来,作为电站来提供电力。采用光伏发电,不仅能解决荒漠土地、林地或者大棚周边的取水灌溉、鱼塘供氧、荒漠治理、草原畜牧、海水淡化等领域的供电问题,并且无需架设电网、无需储能装置,既经济又环保。
比如光伏提水灌溉系统的应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浇灌和人民生产生活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气象局太阳能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太阳能资源总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安装40MW的估计,装机潜力容量可达到500GW。在这些无电地区,通过建立光伏电站发电,实现荒漠作物的提水灌溉。治沙女英雄牛玉琴治理的毛乌素沙漠就是很好的例子,治沙基地使用Solartech光伏扬水系统,在防沙治沙的同时还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各类经济作物。
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光伏农业市场的产品供应和需求都在逐步放大之中。其中的主要产品门类也已经从单纯的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力系统拓展到光伏水泵(光伏滴灌、喷灌、微灌产品)、太阳能污水净化系统、农业用太阳能转光膜、农业用光伏玻璃、太阳能马灯、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照明灭蚊灯、太阳能杀虫灯等。
因此,光伏农业科技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产出清洁绿色能源,还能实现高效种植,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光伏农业的本质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过程。现代农业是需要科技和新能源的推理和动力,而光伏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农业的支撑是恰逢其时,也是历史必然。
光伏农业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应该说,我国从一开始对光伏农业的市场前景认识程度并不高。记者跟踪了多年光伏产业的变化,我国光伏产业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欧美市场,其产品主要为光伏电池板,虽然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等设备的技术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是一直以来,农业都不是光伏产业的目标。一直到2012年欧美与我国光伏电池的双反事件的爆发,才让众多的企业重视起分布式光伏乃至农业光伏领域的存在。
NPDSolarbuzz分析师韩启明表示:“中国的农业光伏市场曾经被下游光伏供应商及安装商忽视。在中国光伏出口面临欧美双反限制的不利情况下,在本土发掘更多的需求将成为光伏产业界的重要课题,农业光伏则是众多应用中最具前景的一种。在农业光伏项目中,最普遍的类型就是光伏大棚,因为除了供应电力它们还具有其他优势。位于温室顶部的光伏电池板可以遮阳吸热,替代建筑材料,并增加整体美观。”
目前,与农业高度结合的商业光伏设施正在我国得到一线光伏开发商的支持,这一新的光伏应用类别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会迅速增长。比如应用到生态农业大棚中的仿生态转光膜技术,这种技术能根据不同植物生长对不同波长光吸收的需求,对透过转光膜的太阳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便农作物更容易吸收,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这种新型农业大棚能完全实现能源自给,既节能环保,又极易维护,相比于传统大棚,有成本低廉、农产品量质皆高的优点。
2014年初,总面积3024平方米的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创新的智慧温室在北京通州投产。该温室的特点就是将光伏能源、现代农业装备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集成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与自动化装备,通过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实现作物精准化高效生产。这里通过装备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薄膜光伏发电系统、草莓高产栽培装置、苗木移植机器人、基于植物生长检测的物联网系统、智能型自动转移喷灌机等,可以满足温室生产的灌溉、施肥、补光、补温等不同用电的需求。同时,还具有融雪功能,提高了温室透光率和抗风雪性能。
在国家相关政策抑制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建设、分布式发展又遭遇“好屋顶难求”的背景下,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太阳能杀虫等一系列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国内光伏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光伏技术和产品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有专家计算,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光伏农业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由于建设农业与光伏一体化电站,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提高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因此得到了众多地区的青睐。
2013年4月,河南省西峡县中菇香菇专业合作社的光伏香菇产业项目全面实施。该项目利用西峡香菇种植基地的优势,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全面提升该县香菇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河南省惟一一家获得鲜菇出口资质的企业,中菇合作社年产标准化香菇3000万袋。光伏香菇产业项目计划在3年内,把合作社现有的1200亩种植基地建设成集40兆瓦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和1000万袋香菇高效种植基地为一体的光伏农业示范基地。
2013年9月,江西省兴国县与恒天电力光伏有限公司签订恒天电力兴国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该项目一期建设1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占地面积600亩,投资1.8亿元;二期建设1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投资1.2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位于兴国县埠头乡龙沙村龙沙湾,以大棚棚顶安装高效晶体硅电池组件采集电量为特色。采取双向运营,利用棚顶光伏发电,打造“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在棚内种植苗木、茶叶、花卉、蔬菜等农产品,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的科技大棚旅游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该县首家以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项目。
2013年10月,五原晟宇100MW光伏一期项目具备发电条件。晟宇100兆瓦光伏设施农业项目总投资4.12亿元,是由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集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工程。项目分三部分组成:建设占地200亩的光伏温室,在温室顶部安装光伏太阳板,实现空中发电、棚内种植;利用原有旧排干改造,建设占地80亩的鱼塘电站;采取节水设施农业喷灌技术,建设占地1200亩的地面电站,并间隙种植优质牧草及中草药,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结合。
2013年10月,江苏连云港市目前正兴建首座蔬菜大棚光伏电站——二龙山光伏农业生态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设计装机规模15兆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000万千瓦时,园区蔬菜大棚年产各类水果400余吨。这里温室里的照明、通风、供暖等用电问题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形成立体的生产,实现了大棚和电站的双向受益。”
2013年11月,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国蔬菜之乡”寿光首个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该项目年均发电量近160万千瓦时,除满足蔬菜大棚用电外,大部分将输送给周边居民使用,实现了发电、种菜双丰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3月,我国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项目等已经达到400多个。对于我国光伏产业来说,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空间正在快速发展。
光伏企业紧盯光伏农业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并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光伏发电与新型农业、科技农业、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吸引光伏企业的眼球。从2013年以来的市场发展来看,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尤其是新疆、湖南和河北,越来越多的光伏项目开发商开始优先考虑包括光伏农业在内的光伏应用新机遇。
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去年就谋划运作总量超过100兆瓦的农业光伏项目。2013年2月,中节能太阳能公司应城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太阳能第22家下属子公司。据悉,中节能已顺利取得由应城市工商管理局颁发的中节能(应城)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城项目公司正式成立,该子公司的成立将加快推动应城10MW光伏农业科技项目的建设。2013年8月6日,中节能(汉川)农业光伏科技大棚项目并网成功,向大棚输送电能。这标志着湖北首个农业光伏科技大棚正式投运。
此外,中海阳能源集团、追日电气、东方日升、保定天威保变、英利、汉能控股等企业都在抓紧实施与光伏农业相关的项目。比如中海阳能源集团公司已于近日成功中标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项目是江西省引入的首家将光伏新能源应用于农业领域的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农业大棚项目。而作为该项目的EPC总承包商,中海阳将为其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据了解,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同时,将大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流接入就近变电站并网发电。安装在大棚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还将起到隔绝红外线作用,处理好传统农业大棚保温、升温问题。此外,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电力还能为农业大棚的LED植物灯系统、生物杀虫灯、地源热泵、加温和散热设备、拍水泵和营养液循环系统、植保设施等使用,从而达到棚上清洁发电、棚下高效种植的效果。
而我国两家著名的薄膜光伏产品公司,保定天威保变和汉能公司也纷纷与光伏农业结缘。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天威薄膜公司一期技术升级新产品——薄膜光伏叠层组件,成功签订山东光伏农业项目供货合同。天威集团总经理丁强介绍,该光伏农业项目位于山东省,包括16个蔬菜大棚,采用叠层120W型组件,总装机容量0.69兆瓦。这是继2010年天威薄膜公司17千瓦透光组件在山东寿光薄膜光伏农业透光大棚成功应用后,再次承建该工程的二期项目。
篇9
多维视野下的“绿色产业”
丁宪浩:对绿色产业的界定有小、中、大三种观点
范围最小的是生产过程绿色化的观点,如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认为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产业”,即积极推行节能减排的产业。范围居中的是传统产业绿色化的观点,即除了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其产品也应该是绿色安全的和环境友好的产业。范围最大的是产业结构绿色化的观点,认为绿色产业既包括用绿色方式生产环境友好的物质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应该包括专门进行环境保护、生产生态产品的生态生产部门,后一部门主要由污染防治产业(习惯称为环境保护产业)和生态资源产业构成。在我国,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特点出发,主要采用第三种定义方法。
张育林: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意味着培育新兴产业,也包括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再造”
提到绿色产业,通常的概念是低碳、环保、控制。我认为,这三者中,低碳是核心,控制是过程,环保生态是最终目标。基于这一认识,绿色产业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涵盖了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意味着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产业等,也包括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再造”,具体就是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一是做加法,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生态优先、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低耗高效产业。二是做减法,叫停环保不达标企业,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三是做乘法,发挥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以良好发展环境吸引高品质项目落户。四是做除法,实施项目引进综合评估,坚决不上影响环境的产业项目。
李兆斌、李广伟:未来的经济竞争将是“绿色生产力”的比拼
从需求层面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洁净、安全、优质、营养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品消费,正在成为社会消费需求的潮流,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从投入层面看,“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年投资由2388亿元增加到6654亿元,增长了1.79倍,年均增长近22%。“‘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由2010年的20000亿元增加到45000亿元。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占据其中四席,显而易见,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对于从业的企业而言,机会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坚信未来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绿色生产力”的比拼。
顾为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符合江苏省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随着工业化不断加速,我省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根本途径是要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是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江苏实际看,发展绿色产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和污染排放物;(2)城市化发展迅速,更多农民进入城市,缓解了农村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城市规模效益,降低生产与消费成本;(3)相关产业起步较早,在新能源产业、环保设备、生物制药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4)国际化优势明显,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激励,另一方面提供市场激励。
绿色产业发展瓶颈探析
丁宪浩:产业形态的整合、支持机制创新仍在探索中
首先是形态瓶颈。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产业形态尚未成熟。传统产业绿色化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进展参差不齐,尤其产品绿色化相对滞后。绿色化的传统产业与新兴的、尖端的生态产业部门在生产目的、动力、手段、产品、功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同属绿色产业但各自保持着独立性,产业整合不足。其次是支持机制瓶颈。绿色产业体系中有相当部分产业内容属于市场失效的范畴,如物种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等,其产品属于公共产品,供给应由公共财政支撑,但目前公共财政保障力度还明显不足。属于市场调节的部分如传统产业的绿色化、环保设备制造等,因技术、市场发育等原因,形成投入多、经济收益少、投资回报率低的局面,完全依赖市场调节必然导致行业萎缩,也需要公共财政给予必要支持。而目前支持的对象、范围如何确定,支持的时机、力度如何把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张育林:理念不强、竞争力偏弱、投入不足制约绿色产业发展
对县域来说,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总体来看,这些天然优势尚未转换成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势。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发展绿色产业意识落后。不少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对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少数干部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弱。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只有科技创新始终超前一拍、领先一步,企业才能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县域绿色产业普遍规模较小,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能力不足,尤其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绿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难引进、难培养,增强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尚需下大力气。三是绿色产业投资不足。地方政府、企业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仍偏少,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不能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李兆斌、李广伟:没有核心技术是光伏产业及其所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危机
在欧盟削减光伏补贴、美国意欲发起“双反”调查的当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但我们还是认为,光伏企业的窘境绝不意味发展绿色产业的大方向存在问题,融入生态循环经济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觉得:没有核心技术是光伏产业及其所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危机。在社会浮躁的氛围中,大家都想着尽快抢占市场,技术研发不为人重视。很多企业把光伏作为投资项目,而非持续经营的产业在做,遭遇市场重挫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企业而言,要真正融入生态循环经济,必须始终将自主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顾为东: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近年来,江苏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等装备产业发展迅猛,技术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风机零部件方面,相比十年前什么都依赖进口,现在基本都有能力国产了。然而,大部分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并不等于风机就实现国产化,在风机整机的研发和设计上,依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造成每生产一台风机,就得支付一定的技术使用费,为欧美国家创造外汇。欧洲有一家杂志称中国是“风电银行”,认为中国大型风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几乎全部通过国外技术的转让和生产许可证来进行生产,我们生产的越多,他们在这个“风电银行”里拿到的利润就越高。再拿光伏产业来说,我们97%的光伏产品都是出口,自己却用不起。省内一家著名光伏企业和美国签订太阳能光伏的出口协议,美国制裁条款出来以后,三年就要损失4亿美元,为避免更大损失,只好忍痛撕毁合同,赔偿了1亿多美元。可见,作为一个可再生能源大省,要把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的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一定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激活“绿色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张育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绿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分行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有偿扶持原则,财政每年拨出一定资金,作为发展绿色产业资金的补充和引导,实行有偿滚动使用,补贴重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整体形象提升。提倡和鼓励利用非耕地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对通过规划的龙头企业用地,简化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在缴纳土地使用费和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数额和时限方面给予照顾。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和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有利可图。推行“绿色资本”市场,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对环境友好的优质企业在上市融资、公司贷款、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积极探索绿色保险机制,探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类型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丁宪浩: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有三个基本拓展方向,一是以准入制度压缩非绿色产业的市场空间,适时淘汰非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进入清空场地。这一制度不仅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应该坚决实行,即使在市场调节的领域也可以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强制性标准。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消费,诱导、鼓励消费倾向的绿色化,以不断增强的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汇成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三是积极拓展绿色产业的海外市场,并将其作为我国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兆斌、李广伟:一方面企业要主动作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应科学规划,平衡供需关系,理顺产业链条
对从业企业来说,首先要通过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突破,自救图强谋生存。其次,努力优化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瓦解高成本壁垒,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转变市场营销观念,走出国门,扩大海外新兴市场份额,借助国外市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制定规划,平衡供需关系,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减少“一窝蜂”上马相关项目的盲目性,不要让企业承担政府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成本,为绿色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顾为东:加强重点突破,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应用前景好的新兴绿色产业
篇10
一、“两超+多强”: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表现
新兴产业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注入强劲动力。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1~9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8%。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0%以上。引领带动作用增强。集中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其中,南京中电熊猫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无锡海力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重点强化以创新性领军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产业创新一线力量。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5100家,基本实现省辖市及其县、区全覆盖。质量效益逆势上扬。在工业企业总体利润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江苏生物技术与医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等行业的利润仍保持较快增长,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初步形成“两超+多强”的新兴产业格局。江苏具有全国领先的微纳传感网研发和产业化基础,MEMS磁传感器性能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全省物联网产业年均增速达30%。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正在经历摩尔定律描述的成倍增长,成为江苏省新的支柱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在信息消费领域极为活跃,电商、微博、团购、社交网站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产品在教育、医疗等传统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动产品供应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带动传统服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深刻转变。在节能环保领域,正面临国家大力推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高端、高效技术装备需求逐步提升,节能服务、环保服务和再制造服务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合同能源管理、能效认证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江苏省环保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预计到2015年,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在生物技术新医药领域,江苏企业集中度高、产业链完整,重大新药创制及高端医疗器械产出规模居全国前列,工业生物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优势,酶制剂、糖工程等重要生物工业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在新能源领域,江苏省光伏电池、组件产能约占全国1/2,目前,光伏产业市场基本止跌企稳,骨干企业有望抢占复苏先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稳步推进。江苏省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永磁电机等关键部件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基础和研发优势。在新材料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江苏在新材料领域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已建成沿江新材料特色产业集中区,在光纤光棒、多晶硅、碳纤维等高端产品以及纳米材料、感知材料、光电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高端装备领域,制造服务化日趋明显,骨干企业已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提供商。市场对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十分旺盛,江苏省在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数控制造、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出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涌现出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在智能电网领域,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特色明显、技术先进,已建成覆盖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调度自动化、通信等各环节的坚强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的比重稳步增加。
综合产业规模、市场前景、技术能力和企业质态等方面综合因素看,目前,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两超+多强”的发展格局。2013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3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速均超过15%,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超大规模、不可动摇的支柱地位。从发展势头看,前三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增速为35.9%。此外,医药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增速均超过20%。这部分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正处于提质增效加速发展期,有的可望成为新的超级产业。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等,是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强势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江苏省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支撑体系,抓好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空间布局和集聚,相继出台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和推进方案,将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举措。一是重研发投入。2012年,全省研发投入1230亿元,占GDP比重达2.3%,科技进步率达56.5%,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二是重平台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500家,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超百家,居各省市前列。三是重知识产权创造。2013年上半年,全省新兴产业专利申请量3.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9万件,占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的57.4%;专利授权量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近4000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1.9%。四是重集聚创新。江苏省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全省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了60%的新兴产业产值,呈现出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竞争力弱:实现纵深推进的瓶颈制约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江苏省部分新兴产业产出规模虽然可观,但许多领域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及材料仍依赖进口。在风电领域,主流机型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轴承变流器、变浆器、控制器、叶片设计基本依赖外国。在光伏及其应用领域,尚未掌握光伏电池领域的薄膜电池核心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设计水平与建筑的精密度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在节能环保领域,大型燃煤机组脱硫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透液膜材料等关键技术与材料需从国外进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在整车电子控制技术振动与噪声(NHV)技术及车身轻量化、造型设计、空气动力学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药几乎是空白。
体制机制相对滞后。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较突出。企业缺乏高端人才,科技投入分散,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较低。体制机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省级层面虽然对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了总体导向和政策,但在实践中有的难以落实。如网络视听、电信增值等企业存在多头管理,管理机制跟不上企业创新步伐;“三网融合”相关管理体制、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药审批程序、电网管理和运行等亟待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节能环保产业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排污收费及污水垃圾处理费收缴率低等。
有利于新兴产业进入市场的政策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目前,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品和服务应用处于市场导入期,迫切需要加强市场应用示范,引导消费模式,完善市场应用相关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小,天使投资缺失,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发达,创新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资金缺乏的问题;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支持方式和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三、纵深部署:推进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推进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着眼于技术、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建议加紧纵深部署,立足内需,长短结合,动态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快实现新业态、新技术、新门类的跨越式发展。
强化对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监测研判。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必须高度关注世界新兴产业发展走势,跟踪监测发展进程,谋求新兴产业的动态更迭和最大竞争力。慎重选择技术战略。既要把握在主轨道竞争中争取突破,也不放弃在分支轨道上寻求机会。在新兴技术的萌芽期、新兴产业下一代分支轨道的竞争期,在加强政府资金资助的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进行多样化探索。开展新兴产业的动态研究。集政府、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力,开展对新兴产业现状、前景、周期及要素条件等相关问题的集成研究,为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高起点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强的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调查。创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加强市场信息预警与引导,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以信息消费和健康服务为重点抓好新业态发展。信息消费业。随着信息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江苏省信息消费业市场规模大,相关产业发展基础好,信息消费有条件也有可能成为新的支柱产业。首先,加强信息消费顶层设计。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终端开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推进等入手,抓紧出台发展信息消费政策实施意见,吸引社会资本和创新要素投入宽带网络和公共平台建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市场需求,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其次,提升产业支撑条件。克服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对外合作中存在着带宽不足和时延等问题;推动软硬件企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分发商等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信息消费与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积极引导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科技、工业设计等服务业与信息技术加快融合,支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最后,完善政策。组织实施信息消费促进工程,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消费模式和服务业态创新。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扩大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支持信息内容服务企业、信息增值服务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享受优惠政策。优化信息消费环境。建立支撑信息消费政策法规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
健康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不仅是民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新的门类和业态,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是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优化结构的重要举措。江苏省经济发展基础好,城乡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量大,医疗资源丰富,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优势明显,完全有条件把健康服务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支撑。加快形成多元办医的医疗服务产业格局。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政策,支持发展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江苏省已进入老年社会,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旺盛,建议大力发展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发展社区、农村健康养老服务。三是积极发展能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产业,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培育相关支撑产业。四是加快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壮大健康服务人才队伍,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能人才。
多管齐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新兴产业具有知识高度密集、技术快速演进的特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把握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工艺开发和工程化实施能力。增强原创性创新能力。在新兴产业业态的个别优势领域,立足打破领先国家的技术垄断,发挥江苏省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把原创性目标产品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和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扶持,全力突破。促进产学研结合。设立相应专项计划,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形成对融合合作的更大需求。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载体。结合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建设,按照有发展重点、有重大项目、有创新载体、有系统支撑的要求,建设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业态新颖、集成创新水平高的产业基地。积极开拓国际合作渠道,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强化智力支撑,制定实施推进海内外高级服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将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所需高端人才纳入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省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
抓紧制定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产业战略集成规划方法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一般由产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大企业、政府制定,主要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供全行业参考。产业技术路线图是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指南,有助于政府调整发展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促进产业标准建立,降低新兴产业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优化产业研发的资源配置,提升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广东省在2008年启动了新兴产业七个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随着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相关行业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等方面得到积极推动,收到较好成效。建议江苏省有关部门牵头,在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和技术突变的前提下,及早着手研制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下一轮新兴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和布局进行动态性、前瞻性部署。
- 上一篇:学前班新学期工作计划
- 下一篇:小规模纳税人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