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特征范文
时间:2024-03-29 18: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经济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微观经济学;失地农民;企业发展策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12-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F49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核心矛盾是广泛协同的广域微观经济形势与农业地区相对闭塞的信息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开放式市场背景环境与渴望独立封闭运行的农业地区居民期望之间的矛盾。农村淘宝、新农村电商、乡村振兴规划、新农村建設等领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均来自这两种矛盾。因此在微观经济领域研究解决这两种矛盾的方案,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开拓现代农业市场的重点[1-2]。
1“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本经济架构
狭义的现代农业是指在集约化、规模化大田作物生产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可以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减少农产品的单位成本,在集约化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质量。这一模式需要较大的生产规模,一般现代农业的农场规模均在667hm2以上,国内示范园区的农业生产规模一般超过6667hm2。
广义的现代农业包括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家庭农场等模式。这些模式的规模略小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但要求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精益化,对操作者的运营水平、农业技术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要求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引入广泛协同的操作机制,即在收播作业、喷洒维护、土肥管理、水利灌溉等方面均由专业、分工细化的企业进行操作,且在股权配置、资金来源等方面开拓渠道[3-4]。
同时,在农产品销售领域,“互联网+”农业经济也彻底摆脱了国营粮站的单一收购机制,实现与食品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连锁商超、线上电商等渠道的广泛协同合作,在物流配送方面也与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进行合作。
2现代农业人本核心节点的分析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主要是安置本地的失地农民,解决其就业问题,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核心矛盾在于农民的就业欲望较高与相对短缺的知识技能储备之间的矛盾,以及完善的现代农业从业培训机制与相对低迷的农民再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5-6]。
大部分世代耕作的农民并不认为自己缺少农业知识或技能。现代农业要求农民具备水利机械、收播机械、喷洒用航空器等操作技能,而传统耕作农民不具备相关操作经验。传统农民的耕作经验更适应小规模耕种。在规模化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农民难以满足农田作业的要求,同时没有意识到自身与专业人才之间的区别,导致了部分失地农民对就业环境不满[7]。
即便在以小规模种植为核心的家庭农场运营中,金融机构提供了扶持性贷款支持,但参与运营的农村人口缺少对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资产统筹、运营管理、市场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缺少整体项目规划和法务运营,导致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极大风险,大部分家庭农场设立后3~5年就会出现危机。
因此,大部分现代农业企业更倾向于雇佣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而不雇佣当地失地农民,这就进一步激化了项目与失地农民的社会冲突。
3“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现代农业大幅度提升了农业企业的从业门槛
在规模化、集约化运营的现代农业中,不仅要求从业者根据化验数据结果对水、土、肥进行管理,还要求农业工人拥有驾驶各种重型设备的基本技能,包括重型拖拉机、联合收播机械、农民维护飞行器等。这就大幅度提升了农业工人的从业门槛,使大部分农业人员失去工作机会。对于愿意接受培训的中青年失地农民,有关部门已经提供了免费的培训课程[8-9]。
3.2“互联网+”经济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农业企业的管理门槛
“互联网+”现代农业企业要求有完整的6大企业板块,包括行政、运营、技术、人事、财务、市场等。因为现代农业企业属于新兴企业,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管理压力较大,因此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超过其他行业。大部分农业企业转型为“互联网+”农业企业后,由于团队经验不足或者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管理漏洞频出,多数企业在转型3~5年会遇到严重的企业危机[10-13]。
4.1为基层农业工人提供培训机会
目前大部分地区让农民进入工厂生产线工作,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应对具有一定田间耕作经验的农民进行现代化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发展。实际上,相关技能的培训周期一般短于2个月。对农业企业来说,对招聘失地农民进行带薪培训,可以提高其就业能力[14]。
在对大部分失地农民的调查中,超过90%的失地农民不接受政府补贴培训的原因包括培训期间缺少工资性收入,以及培训结束后没有合适的岗位、相关技能在非农业企业中用途不大等。
由于大部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较低,企业可以承担失地农民2个月内的培训期工资支出,且几乎所有失地农民完成技能培训后可随时进入并胜任工作岗位,无需度过岗位适应期。“企业给工匠以尊严,工匠给产品以质量”的基本社会原理,可以让农业企业快速获得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4.2加强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管理实力
“互联网+”农业企业是农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上规模化、发展上生态化、管理上精益化、技术上现代化是农业企业的“新四化”目标。但由于农业企业存在特殊性,导致大部分有丰富项目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农业企业实际管理中,发现之前的经验与实际需求不符,这就要求农业企业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企业的管理创新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创新通道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核心矛盾,其中企业创新通道的搭建是主要矛盾。一方面,现代农业企业需要聘用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革新管理机制。
4.3加强“互联网+”经济环境的广泛协同体系搭建工作
现代农业企业必须与专业的农机、农技、农资服务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必须与农产品销售和物流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O2O供销通道,必须与相关的农业主题投资机构之间形成稳定的资本合作渠道。
2016—2019年是现代农业企业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大量资本涌入农业企业,也有大量项目管理企业转入农业项目运作,但受到当时房地产行业余温影响,农业企业的整体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包括农业供应链环境和农业金融环境等,因此这些项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力。
2020年我国已经明确将对房地产行业关注转移到基础工业领域,金融机构进行商业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大幅度提升。这时虽然进入农业行业的投机资金减少,但农业企业有较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建立符合“互联网+”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模型的现代农业项目,在“互联网+”微观经济学模型下构建合理的广泛协同体系,这一阶段将是农业企业发展的真正黄金时期。
篇2
如果简要描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二者之间的时间轴关系,就是市场需求的垂直化递进:从过去互联网时代强调“关键字”的企业,发展到如今移动互联网重视“标签”的个人个体。这种需求的过程演化变得精准:过去互联网时代造就的一大批明星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进阶,催生到要为个体提供服务。
这早已是一个全球议题:从全球市场来讲,移动互联网对原有市场的破局之快,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我们重视它带来的种种价值与机会,并做出积极尝试。但迎接具备社会普遍性的的行业重塑方面,中国市场表现好像又有明显不足:我们热衷APP特色、巨头动向、设计优势、市场局面这些表面形态特征,但对新时代的市场切换、品牌再树立、商业模式创新、行业生态整合的分析与讨论涉猎极少。这曾一度让我以为中国企业受文化特征影响,习惯在变革之前是温和的。甚至产生一些怀疑,中国企业们是否已经完全思量并做好了准备?
1.移动互联网:全新变革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来解释移动互联网,最可笑的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续。这种思维方式和多年前毫无差异:移动通信出来之时,说手机是对固话的补充,结果慌不迭的奋力追赶;互联网影音出来之时,也说是对传统电视的补充,结果导致电视开机率的垂直下降;智能手机出现,也说无法颠覆通信功能的基本用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有一条固化的、硬件式的,“无非多了一个选项”的载体思维存在。
我认为这种言论背后,是市场思维和判断能力的缺失。互联网经济是以企业经营为市场主体,然后由企业或企业之间提供内容信息(参照B2B模式),通过平台输送给消费市场(B2C模式)。可以看看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现实情况:1,市场主体正在发生转变,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将逐渐突破传统市场的地域和信息限制,市场决定权已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提供,变成用户个体主导的主动获取(O2O模式);2,市场需求方面,移动互联网也越备有高度个人化的消费特征,相同的兴趣爱好标签使“个人需求”汇集成“综合个体需求”,影响移动互联网企业提品(C2B模式)。
即可预计的是:综合个体逐渐会成为市场良莠的决定因素,可能加速“个体影响个体”的全面普及(C2C模式)--这就是被现实情况低估的移动互联网:和以往的“补充思维”相比,移动互联网更快,背后是市场主体、市场需求的全面更新,带来全面经济更新的社会意义。
回到现实情况,移动互联网喊了好几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忽略它的更多可能性的空洞与滞后。思索这些问题许久,我尝试从行业观察的角度找一条路子拿出来分享:从个体汇集的城市经济,来关注和辨识各个城市经济特征下的企业改变,进而跳阶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根本议题:如何为综合个体提升服务。
2.互联网经济繁荣本质:企业化信息平台
我们试着选取以互联网经济时代,城市经济以及该城市下的企业,作为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效应的突破口。
这要首先关注现有城市经济的市场特征:假设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大主要城市目前的协作关系举例,粗略展现“一个不错的品牌钱包”的某企业的商业链条,我们可以轻松定义:信息资源集中化的北京,擅长品牌与公共关系事务;上海的国际金融圈,负责产业观察及资本扩充;对外贸易明显的广州,重点是甄选设计与工艺材料;紧靠基础服务和人力优势的深圳,负责优化供应链流程、生产标准与物流保证。过程中也可能诞生“第五元素”如杭州,将各资源整合形成“钱包”的电商载体,进而扩散企业基础营销外的经营渠道。
这是互联网商业时代的现实状况,背后是不同企业面临的相同决策困惑:1,一件具备社会流通性的商品,即可使不同城市呈现若干关键字描述的协作差异。为了突出产品竞争力,该企业的经营地点首选在哪里很重要;2,该企业的该商品如何与同行企业竞争,存在所处母体城市生态的信息差异;3,该企业如何在此链条内的进行资源分配,成为影响该企业经营结果的重要依据。这个判断背后,还有更多的延伸思考:将举例中的商品与城市名称随意替换,即可带来不同行业与城市关键字分工、企业特点和经营结果的万千变幻。
正是传统市场的自然发展和政府调控政策,使城市经济基本形成,而随着于传统市场的信息革新者“互联网”的出现,逐步造成对传统市场的瓦解与破坏。互联网经济已高度成熟,在现实中我们随处可见,各个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不管怎么变幻,现今一定离不开一条,那就是已然熟透的互联网。
这背后是重要的市场判断逻辑:互联网之所以成熟,正是解决这三种决策困惑的“互联网思维”的诞生---为了突破传统企业的现实困局,将产品与经营活动在互联网上“平台化”,实现了如今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全新格局。结合举例这很好理解,“互联网思维”背后的本质就是为企业破解城市经济与市场信息之间的差异化。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就是因为它能够更快的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品牌与互动,促成销售与服务。
这逻辑有多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较为滞后的的传统企业或者大到某个城市,几乎全部面临能够提品却难以做出品牌、能够提供资金却做不好电商、能够制造信息源却不能主导产业的不同结局。
可以说,互联网的本质即是信息手段的递进。这造成各个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之间逐渐变得相同。或者说互联网带来的延伸产业内,传统城市特征和信息差异逐渐变得瓦解。在这个同一性背后,互联网产业的企业之间,仅仅存在企业主判断和经营能力的差异。
3.移动互联网经济:个人信息平台,促成新经济体出现?
更残酷的事实近在眼前:移动互联网时代飞速来临,而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思维远未普及,就已经面临翻篇儿。这里可以解释选取以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作为辨识移动互联网前景的疑虑:排除地方独有的天然资源优势外,从城市经济的综合角度,这或许说明互联网信息平台化的特征对传统市场的破坏力还不够,仅仅部分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而移动互联网即将带来新的变革。
篇3
毫无疑问,互联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而且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战略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凸显了互联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但是在媒体造势和资本追捧下,互联网成为企业转型、个人创业的面子工程,拯救实体经济的万能处方,似乎不向互联网转型就不叫转型,不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就不叫创业。在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中,很多企业实施互联网转型,或简单粗暴地开网店,建网络渠道,称之为O2O战略;或不切实际,人云亦云地建互联网平台,脱离了企业发展,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在过去的一年来,很多传统制造、零售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后,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反而可能被电子商务的大量投入拖累业绩,削弱了传统制造业务和实体门店零售;大量怀着拯救实体经济美好愿望的O2O创业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者融资不畅而歇业。
另一方面,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在快速发展后呈现的问题也在近期集中爆发,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阿里巴巴平台上肆虐的假货,百度的“魏则西事件”等等。很显然,假货、虚假宣传等侵权、违法违规行为并不依赖于互联网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企业向公众广泛提供的虚拟空间和信息服务,扩大了这些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互联网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互联网实质上就是基于TCP/IP协议的信息网络,其开放的特征使之区别于局域网成为世界连接节点最多的信息网络。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变革了人类信息处理的方式,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可以说,互联网是通过信息层面来作用于生产、交换和消费环节,比如帮助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提高交换效率,减少库存水平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离不开物质基础。因此,实体企业转型决策中,必须要从自身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哪些环节和流程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和改善,全盘否定实体是不可取的。
而因为短期的泡沫和负面影响,否定互联网也是不可取的。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趋势是不可逆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泛在的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信息处理能力将更完善和智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全面和深远。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置身于这样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环境下,互联网化发展是必然选择,不拥抱互联网将意味着被时代淘汰。但拥抱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建官网、开网店,或是复制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等诸多形式层面上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要理解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互联网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深层影响,掌握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使企业的思维方式真正实现互联网化,即用互联网思维组织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真正把互联网的信息处理能力融入企业发展中。
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开放的,传统的思维只要符合互联网时展规律也同样是互联网思维,比如雷军把引领小米走向成功的互联网思维归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和快,这其中要诀同样存在于传统企业的成功经验中;互联网思维是多元的,不同行业和专业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生态经济、平台经济、粉丝经济等都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获得成功;互联网思维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人类应用互联网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发展。
尽管互联网思维的外延广阔,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离不开一个基础和一个中心。一个基础就是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分享、透明”的精神之上。其开放性、去中心化以及平等性的技术和结构特征共同升华为互联网的精神,这是互联网之所以拥有如此巨量用户的重要原因,而巨量用户产生的需求是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动力。
篇4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探讨 政府主导型 特征
1994年,互联网进入我国市场,经过快20年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小聚规模,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也步入多元化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较为平稳,据统计,到2013年底,网民的数量突破6亿,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中,推动了互联网多元化的进程。
1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我国初具规模。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媒介,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互联网空间是开放的,自由的。互联网的技术探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技术探讨不好,会使国家的信息、企业的商务以及个人隐私受到严重的损害。互联网四通八达,并且具有实时性,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互联网的技术探讨已经成为国家和民众重点所关注的内容之一。
2 我国互联网技术探讨的模式
当前世界对互联网技术探讨模式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一些法律或者技术对网络进行技术探讨的模式;另一种是在政府指导下,网络行业进行自律技术探讨的模式。
我国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探讨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网络活动的技术探讨分层级的进行监管,这种模式的理念和思想也没有脱离传统媒介的技术探讨影子,并不能更好的进行发展。政府主导型技术探讨模式的技术探讨目标和技术探讨方法在整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探讨问题中的矛盾关系还是不能避免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探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结构性的矛盾。
互联网不同于一般的媒介,不单单是传播工具,它的功能很多。互联网的政府主导型的技术探讨模式,把互联网的技术探讨与政府的行政技术探讨等同起来,方法也有相似,这使得不同性质的两件事物用同一个看法来对待,矛盾的产生是必然的结果。政府行政媒介的技术探讨一般都是利用公文、会议等方式来解决和下达一些技术探讨命令,这种技术探讨方式是传统的阶级技术探讨的方式。由于互联网的性质和特点,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自己慢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式,在自身的发展的前提下,融合了市场的变化规律和价值规律。政府媒介的技术探讨模式与互联网政府主导型的技术探讨模式不同而论。政府主导型的技术探讨模式在互联网的发展中,抑制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转变技术探讨模式,改进和创新技术探讨模式。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技术探讨模式不断地完善,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探讨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的技术探讨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不仅互联网行业自身完善自律,而且还加上了第三方监督的模式。这种模式摒除了等级观念,和平民主的各抒己见,共同来完善互联网的技术探讨,使互联网技术探讨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共同监督。
3 我国互联网技术探讨的特征
(1)发展与控制同行。在互联网进入我国十几年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已经普及,小到小学生,大到年过八旬的老人,了解互联网的知识。互联网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多次采取措施来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和经济,改善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政府的行政媒介和传统媒介都是以政府主导型技术探讨模式为核心,根据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媒介进行技术探讨和控制。媒介的第一作用是传播消息,而传统媒介是大众对政府事物的监督的媒介,政府在技术探讨模式上采取了控制性的技术探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媒介,在我国,媒介的技术探讨模式必然是政府控制性技术探讨模式,因此,政府对互联网的技术探讨必然为控制性技术探讨。当互联网传播到我国,政府便自动的介入互联网的传播市场来进行调控,对互联网的不同层面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调控和技术探讨。互联网进入我国市场已经快二十年,政府对互联网的技术探讨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互联网的技术探讨模式既要有利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又要使政府技术探讨机构对互联网的内容能进行实时有效控制。(2)政策与法规相结合。我国互联网的主体趋于多元化,机构很复杂,政府的技术探讨政策往往会有漏洞。为了更好促进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政府在不断地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和法规,有效对互联网进行控制和保护,使其能在我国稳定的发展。(3)社会监督与自律。与政府行政媒介相比,互联网更趋于集散、多元、虚拟,难以技术探讨。在互联网的技术探讨上应同时呼吁社会的监督与互联网自律,多方位的监督技术探讨更能有效地对互联网实施实时技术探讨。(4)互联网经营者的多元技术探讨。互联网的经营在结构成份上相当复杂,除政府之外,还有民营、外资等其他经营者。互联网的经营的门槛低,使得经营者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不计其数的经营者,不可能再以政府的技术探讨模式为主,而是在实际经营中摸索到了自身的技术探讨模式与方法。因此政府在申请互联网经营权的限制上,增加了相应的条件。对于经营性质的互联网与非经营性质的互联网施行分别对待,经营性质的备案即可,非经营性质的则实行许可制。另外政府还将互联网分为了媒体与非媒体之分,并且颁布了各自的法律规定来约束互联网的一些内容的技术探讨。
4 结语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地扩大,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更新。互联网文化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科技创新地提高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我国互联网技术探讨的模式与技术探讨的特征均有不足,满足不了互联网的发展的需求。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经受着政府与市场的双向摩擦。技术探讨互联网,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的经验,完善我国互联网的技术探讨模式,使其能更好协助互联网在我国更加科学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瑛.互联网技术探讨模式、原则及方法探究.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篇5
一、“互联网+”的内涵及其特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二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五是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者有机会实现价值。六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二、“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发展C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发展,各行各业正在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融合创新,进入到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
(一)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创新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在广度上,“互联网+”正在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点全面应用到了第三产业,形成了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并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如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将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将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在深度上,“互联网+”正在从信息传输逐渐渗透到销售、运营和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并将互联网进一步延伸,通过物联网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和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连接,促进产业链的开放融合,将工业时代的规模生产转向满足个性化长尾需求的新型生产模式。
(二)将促进产业生态共赢与创业创新
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生命线,譬如“快速迭代式”的创新模式,迅速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同时通过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推动了“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带来了新产品、新模式与新生态,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一批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生态系统,基于这些平台又创造出了新业态,如O2O(线上与线下结合)、移动支付、可穿戴设备等。各平台将用户资源和技术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降低了中小微企业与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门槛,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三)将促使公共资源配置整合与优化
“互联网+”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通过“互联网+”的发展,将公共服务辐射到更多有需求的群体中去,提供跨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稀缺资源均等化提供全新平台。如互联网教育打破了国内地域限制,并连接了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农村的学生提供了新的选择。另外,“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为民众就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模式可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提高效率,便利民众,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将推动共享经济成长与发展
篇6
根据材料,给“互联网+”下定义,不超过50字。(3分)
“互联网+”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流行语”,它还是走进我们生活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支付形式已深入人心;使用打车软件、网上购买车票和机票、自驾用导航等“互联网+交通”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二维码门票,自助扫码过闸机入景点,“互联网+旅游”让出游更便利:这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给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业都注入新动力,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道题目的语料选用了“互联网+”这个话题,紧跟时展潮流。同学们之前未必接触过“互联网+”这个名词,即便看到过,也未必了解其含义,这时只有反复阅读题目材料,抓住要点,才能避免或减少失分。
抓取要点前要清楚下定义的格式,从而明白应抓取哪类要点。下定义的基本格式为“什么是什么样的什么”。第一个“什么”指被定义对象,“什么样”指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第二个“什么”指被定义对象所属的范围、类别。下定义要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或概念的内涵作完整的概括说明,一般为单句形式。而易与“下定义”混淆的“作诠释”只要揭示事物或概念的全部或部分内涵,对句式没有严格要求。
题目材料的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互联网+”是“经济发展新形态”,提供了被定义对象和所属范围两项信息,还须从后面的分句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互联网+”的特征,才能完成定义。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中小微企业 融资 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创新依靠互联网,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金融业进入门槛低,金融成本低,金融效率高,金融参与度高,金融服务面广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社会服务,在另一方面也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早在1995年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招商银行率先引领了网上银行的浪潮,目前我们拥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网银银行有企业网银,个人客户网银等多种形式,企业网上银行功能丰富,除简单转账支付,也有质押贷款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企业为平台的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投融资服务,这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金融的创新,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如阿里金融,具有电商的平台,为它提供信贷服务创造的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阿里贷款平台正是依靠于互联网的发展,在贷款条件中有一条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金融的发展就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更好地为金融消费者服务,作为金融消费者而言,可以利用金融创新改变支付贷款方式,为生活提供便利。网上银行之后我们又有了手机银行,更好的进行移动支付。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互联网金融依然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金融政策等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
三、中小微企业金融发展现状
中小微企业面临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不过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金融危机,给中小微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资金链的短缺从根本上制约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国目前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寿命为2.5年,其中资金问题是占重要部分。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足够高价值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导致银行信贷面临较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程序比较复杂。银行角度而言,对于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应的真实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影响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
四、中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融资问题
互联网融资是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新型借贷活动。借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再经金融机构审核批准后发放贷款,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融资方式。网络融资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中小微企业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提供企业真实信息更好的解决融资问题。
(一)中小微企业注重互联网金融中企业信用
互联网金融时代,更加体现出金融信用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可以突破互联网融资的地域限制,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真实信息得到隐藏,目前中国正在加大建立征信体系建设,企业征信体系的建立更好地为互联网融资提供较为真实的企业现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财务数据失真,财务经营信息不透明的现状。
(二)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征
目前较大的金融融资平台中,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金融,为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性的小额贷款,金融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中小微企业在注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可以多方面利用互联网融资速度快,融资快捷等特点,更好地吸收贷款,促进企业资金链的完整性发展。
(三)中小微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提高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与社会服务,从这方面而言,中小微型企业更加需要利用互联金融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标准,更好的巩固企业的发展。
五、小结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好的互网络支持,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互联网发挥促进作用。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的服务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及便捷之处,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微型企业更需要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3(07).
篇8
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与网络经济的长久低迷
最近,中国互联网业利好消息不断:网民数量在持续几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到今年上半年已接近五千万,营造了新的规模效应;门户网站转向务实经营,营收持续上升,以搜狐为首相继踏上盈利之路……
从这一系列利好消息看,中国互联网业似乎是曙光初现,接下去应该是一路走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网络经济依然在低谷徘徊,毫无冲出上升拐点的迹象。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搜狐宣布盈利的当天,纳斯达克股市在低谷徘徊中再度下跌,创造新低。为什么?
其实,最近在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时,这一对矛盾始终盘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就是为什么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却是网络经济的长久低迷?
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也与不少有识之士共同探讨了这一话题。发现,这一矛盾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在研究问题时把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等同起来了,认为互联网就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就是互联网。所以认为只要是互联网发展迅猛就应该网络经济火爆;反之,当前网络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中国互联网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这在逻辑上其实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互联网不等于网络经济———
应用是互联网与网络经济之间的接口
那么,互联网与网络经济这一对常用词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定义。互联网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基于TCP/IP协议基础上的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其二是指互联网技术。我们通常所讲的和本文所指的显然是第一个定义。网络经济也有两个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不包括基于电子数据交换即EDI的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其他网上经济活动。这是从1993年开始互联网应用于商务活动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主要是互联网但不限于互联网,如内联网、外联网等)为基础或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因此,它还包括非互联网的网络经济活动,脱网的但与信息网络有关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因受信息革命影响而正在变化中的传统经济活动,如“e”(即电子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的经济活动。本文所指和一般所说的网络经济主要是指狭义的定义。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互联网越发达,网络经济的基础条件越好,发展就会越快。反之则相反。但这又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互联网主要是指网络,而网络经济的核心是经济,互联网只是网络经济的手段和基础条件,两者并非互为正比关系。
什么时候互联网可以转化为网络经济?核心是应用。当互联网切切实实地应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时候,它就转化为网络经济了。应用是互联网与网络经济之间的接口。缺乏应用,互联网就犹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难以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重要的转折关头———
网络经济能否走出低谷的关键在应用
认清了互联网与网络经济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难解开这一对矛盾:为什么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却是网络经济的长久低迷?关键是缺乏应用。
篇9
在现今的法治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要求国家、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公民认真审视这类风险。在法律风险领域,刑事风险是一种最为严重风险,互联网金融涉及金融秩序和公民财产,这都是刑法在现代社会重点保护的社会利益,一旦侵犯必然招到严厉的刑法制裁,刑法制裁又是所有法律制裁中最为严厉的。财帛动人心,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后更是为金融类犯罪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触犯刑法的风险随之激增。所以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刑事法律风险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刑事法律风险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基本界定
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实现资金融通的线上金融机构,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金融资金供需信息交换快捷,便于资金供需双方快速实现资金融通。二是覆盖的人群较为广泛,能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资本。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主要模式:一是P2P平台:借款者可自行借款信息,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二是P2C平台:通过线下开发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引进实力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对项目进行担保,在线上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普通投资者,是一种线上线下(O2O)相结合的全新概念。
(二)刑事法律风险基本界定
刑事法律风险,一是指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经营者触犯刑法受到法律制裁;二是指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的伤害或者损失。
刑事法律风险爆发后果: 一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的刑法制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金。经营者面临的刑法制裁:人身自由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金。二是作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遭受经营信誉、经营财产损失而使互联网金融平台陷入经营困难增加破产可能性。
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典型涉嫌罪名及刑事制裁分析
互联网金融刑事犯罪涉及罪名是研究互联网形式法律法风险的典型基础,即是从已有的刑法规范分析可能面临的典型罪名,阐述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集资诈骗罪刑事风险分析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对集资诈骗罪进行规定,本条文置于《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五节金融诈骗罪中,主要是对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中金融秩序行为进行规制。本条文采取了叙明罪状的方式对集资诈骗罪进行规定,对该犯罪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有助于对犯罪的认定和统一适用法律。
犯罪构成: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二是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三是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依《刑法》第200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直接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刑事制裁: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集资诈骗罪的刑事制裁,一是对单位犯罪处罚经济制裁;二是对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自由刑和财产(罚金、没收财产)刑。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风险分析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了规定,本条文置于《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五节金融诈骗罪中,主要是对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中金融秩序行为进行规制。本条文采取了叙明罪状的方式对集资诈骗罪进行规定,对该犯罪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有助于对犯罪的认定和统一适用法律。
犯罪构成:本罪侵犯的客体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二是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三是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直接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刑事制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制裁,一是对单位犯罪处罚经济制裁;二是对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自由刑和财产(罚金、没收财产)刑。
这两类罪名互联网金融平台最易触犯的,是重要的形式法律风险点,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当重点防范,也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重点防控领域。
三、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刑事案件受害者损失分析
财产受害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盈利模式之一是利用借贷双方现金流的时间差形成的“现金池”,进行投资。一旦投资被刑事犯罪侵害,极易造成平台财产损失。声誉受害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生存的前提之一是网络信用,假如有人利用平台进行犯罪(洗钱)活动,而被查出,那么平台也会声誉扫地,关门大吉。
四、结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平台经营、谨守本心、恪守法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刑法规定太多的剥夺,却是幸福最后的保卫。互联网刑事法律风险的是互联金融平台不可承受之重,应当理性谨慎对待,作好相应的防范,促进互联金融的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财富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种增加要求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求质量上的提高。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目前财富管理状况已不能适应需求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下的财富管理模式应该如何选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模式
财富管理,包括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由银行、保险、期货、信托、证券、私募基金、第三方理财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机构所提供,以高净值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涉及各种法律关系,其中以信托法律关系为主,关系、有限合伙与公司制关系等为辅。
财富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尚未被最终确定的概念。在国外,财富管理业务在金融服务业收入中占居较大比重,是全球金融服务业中成长最快的业务领域。
(二)国际财富管理的典型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
1、欧洲模式
在欧洲,私人财富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遗产的继承,高净值客户重视财富的安全性,并且受欧洲税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高净值客户对离岸理财管理市场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欧洲模式是通过综合化经营以满足多层次需求为目的的服务模式。
这种财富管理模式以综合性金融机构为主要服务提供机构,业务条线齐全,财富管理的主要领域为财产继承、税务筹划和养老金规划等服务。
2、北美模式
北美的高净值客户多数来自公司的高管、企业家,属于自力更生型,其更倾向于通过持有投资组合、对冲基金及其它风险资产等方式主动对自己的资产进行管理,因此北美模式采取的是以交易驱动或产品驱动的全市场配置的服务模式。
这种财富管理模式以产品的创新为落脚点,财富管理机构的盈利来源为产品化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财富管理现状
中国的财富市场总值在全球已经处于前茅,并快速增长。我国的财富人口主要选择的财富管理机构是证券公司(约60%的市场份额)和商业银行(约20%的份额)。我国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这些财富人口的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主要提供各种理财产品,但产品显单一。
我国的高净值财富人口在快速增长,而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仍处于粗放型,个人的财富管理渠道有限,财富人口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财富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财富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欧洲和北美各自成功的财富管理模式来看,总结而言,财富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服务对象,即高净值客户的类型和需求,产品和服务如何创新和变化,都不能脱离对高净值客户的特征和需求的分析。
(三)互联网金融下我国财富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高净值客户有其特征性,其家庭财富尚未从企业财富中隔离。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用户体验至上、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以人聚财和价值链创新,又重度依赖信息技术。由此,针对互联网金融下我国的财富管理模式选择有以下思考。
1、一站式服务模式
这是基于我国高净值客户的特征。我国高净值人群客户的家庭财富尚未从企业财富中隔离这一特征决定了财富管理需要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包括针对企业的金融服务、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以及财富传承服务。这就在企业市值管理、全球资产配置等金融领域之外,还涉及很多非金融领域,如法律税务咨询、另类投资、养老消费、子女教育、慈善等。
在一站式服务模式下,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整合定制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财富机构大金控与大联盟。平安集团就是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代表,其财富管理“全牌照”。具体说来,平安集团聚人,其客户群体的数量已经近9000万;平安集团在境内外均拥有各专业子公司,其平台可以提供交叉服务;平安集团销售人员团队庞大,其财富管理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可以得到快速响应。
2、用户体验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用户至上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很难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用户体验模式要求标准化和定制化相结合,财富管理机构对市场进行细分,包括不同的财产额度、投资领域和风险偏好等要素的分析分类,并基于此实行金融服务普惠化,同时覆盖高净值客户与长尾的中低端客户。
3、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余额宝、钱大掌柜等产品被广泛认可。互联网金融下,财富管理开启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2014年百度与兴业银行的全面战略合作便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线下服务模式是必要的,并不是有了互联网就可以忽略线下的服务,财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高净值客户,他们需要非标准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线下服务可以满足专业化、定制化、组合性的金融服务要求,线上服务模式为定制写成后的实际操作阶段提供互联网便捷服务。
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的建立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将互联网的大数据关键技术和核心优势,运用于财富管理产品的开发设计、业务流程优化等,提出新的思路和创新价值链,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也获得大好发展机会和赢利来源。
参考文献:
[1]杨华辉.多元化需求下财富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福建金融,2015,(8)
[2]王胜,胡玲燕.财富管理:全球趋势、中国前景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南方金融,2013,(66)
[3]闵纬国.新经济环境常态下财富管理须进入新模式[J].大众理财,2014,(12)
- 上一篇:茶文化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 下一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